汉语字典常用词典成语词典我的字典
    

不名 [bù míng yī qián]
释义: 名:占有。一个钱也没有。形容极其贫穷。
出处: 《史记·佞幸列传》:“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汉·王充《论衡·骨相》:“通有盗铸钱之罪,景帝考验,通亡,寄死人家,不名一钱。”
示例: 他自己是不名一钱的,如何去得,惟有向亲朋借贷。(清·黄小配《大马扁》第一回)

而足 [bù yī ér zú]
释义: 足:充足。指同类的事物不只一个而是很多,无法列举齐全。
出处: 《公羊传·文公九年》:“始有大夫,则何以不氏?许夷狄者,不一而足也。”
示例: 两边摆地摊,售卖农家器具及乡下日用物件的,不一而足。(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一回)

不易 [bù yì yī zì]
释义: 不更动一个字。形容文章写得又快又好。
出处: 宋·欧阳修《新唐书·文艺传上》:“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冠绝 [guàn jué yī shí]
释义: 冠绝:遥遥领先,位居第一。形容在某一时期内超出同辈,首屈一指。
出处: 《晋书·刘聪载记》:“十王习击刺,猿臂善射,弯弓三百斤,膂力骁捷,冠绝一时。”
示例: 凝古辞学精敏,义理该通,凡数千言,冠绝一时,天下仰风。(五代·五王保《唐摭言》卷十)

合而为 [hé ér wéi yī]
释义: 把散乱的事物合在一起。
出处: 《史记·春申君列传》:“臣为王虑,莫若善楚。秦楚合而为一以临韩,韩必敛手。”
示例: 学者能集众长合而为一,若易牙以五味调和,则为全味矣。(明·谢榛《四溟诗话》第三卷)

哄动 [hōng dòng yī shí]
释义: 在一个时期内惊动很多人。
示例: 这哄动一时的事件,经过了一通空论,已经渐渐冷落了。(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论人言可畏》)

轰动 [hōng dòng yī shí]
释义: 形容在一个时期里到处传播,影响很大。
示例: 治好了走出,没有知道,死掉了抬出,就轰动一时了。(鲁迅《马上日记》)

不二 [huà yī bù èr]
释义: 指按照定价卖出,不打折扣。形容做事刻板。
出处: 《汉书·曹参传》:“萧何为法,讲若画一。”
示例: 于是文章也就不能划一不二,可说之处说一点,不能说之处便罢休。(鲁迅《南腔北调集·题记》)

毁于 [huǐ yú yī dàn]
释义: 于:在;一旦:一天。在一天的功夫全被毁掉。多指长期劳动的成果一下子被毁掉。
出处: 《后汉书·窦融传》:“百年累之,一朝毁之。”
示例: 百余年辛苦经营的圆明园,毁于一旦,更是令人椎心泣血的莫大恨事。(高阳《清宫外史》下册)

荟萃 [huì cuì yī táng]
释义: 荟萃:草木繁茂,引申为杰出人物或精美东西的聚集;一堂:指在一个厅堂里。形容难逢的盛会。

孑然 [jié rán yī shēn]
释义: 孑:单独。孤孤单单一个人。
出处: 《三国志·吴书·陆瑁传》:“若实孑然,无所凭赖,其畏怖远迸,或难卒灭。”宋·周煇《清波杂志》卷八:“兼渠孑然一身,无所依倚,处性不能自立。”
示例: 只是公子孑然一身,又没盘缠,怎能够装载回去。(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二十七)

为之 [ǒu yī wéi zhī]
释义: 偶:偶尔;为:做。指平常很少这样做,偶尔才做一次。
出处: 宋·欧阳修《纵囚论》:“若夫纵而来归而赦之,可偶一为之尔。”
示例: 但我以为这些方法,也只能随时随地,偶一为之,难以多做。(鲁迅《书信集·致赖少祺》)

铅刀 [qiān dāo yī gē]
释义: 铅刀虽不锋利,偶尔用得得当,也能割断东西。比喻才能平常的人有时也能有点用处。多作请求任用的谦词。
出处: 《后汉书·班超传》:“况臣奉大汉之威,而无铅刀一割之用呼?”

舍得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shě dé yī shēn guǎ,gǎn bǎ huáng dì lā xià mǎ]
释义: 比喻再难的事,拼着一死也敢干下去。
出处: 《红楼梦》第六十八回:“拚着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网开 [wǎng kāi yī miàn]
释义: 把捕禽的网撤去三面,只留一面。比喻采取宽大态度,给人一条出路。
出处: 《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
示例: 插翅难飞,体上天好生之德,网开一面,谕令尔等速速投降,免遭杀戮。(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二章)

虚晃 [xiù huàng yī qiāng]
释义: 形容佯作进攻,以便退却。
出处: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三回:“栾廷玉抵当不住,虚晃一枪,败阵而走。”

奄奄 [yǎn yǎn yī xī]
释义: 奄奄:呼吸微弱的样子。只剩下一口气。形容临近死亡。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七回:“惠王亲往问疾,见痤病势已重,奄奄一息。”
示例: 他已被打得体无完肤,奄奄一息了。

把死拿 [yī bǎ sǐ ná]
释义: 比喻因循守旧,不肯变通。
示例: 祥子没说什么,等高妈走了,对自己点了点头,似乎是承认自己的一把死拿值得佩服,心中怪高兴的。(老舍《骆驼祥子》八)

分为二 [yī fēn wéi èr]
释义: 哲学用语,指事物作为矛盾的统一体,都包含着相互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通常指全面看待人或事物,看到积极方面,也看到消极方面。
出处: 宋·邵雍《皇极经世绪言》卷七:“太极既分,两仪立矣。阳上交于阴,阴下交于阳,四象生矣……是故一分为二,二分为四。”

狐之腋 [yī hú zhī yè]
释义: 腋:指狐狸腋下的皮毛。一只狐狸腋下的皮毛。比喻珍贵的东西。
出处: 《史记·赵世家》:“吾闻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示例: 百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三回)

决雌雄 [yī jué cí xióng]
释义: 雌雄:比喻胜负、高下。决一胜负,比个高下。
出处: 《史记·项羽本纪》:“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
示例: 吾自历战数十场,不意今日狼狈至此!此天丧吾也!汝等各回本州,誓与曹贼一决雌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

刻千金 [yī kè qiān jīn]
释义: 一刻时光,价值千金。形容时间非常宝贵。
出处: 宋·苏轼《春夜》诗:“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示例: 他连鼻烟也不嗅了,看一看钟,六点还差十多分,他不能延误一刻千金的光阴。(茅盾《子夜》十)

鸣惊人 [yī míng jīng rén]
释义: 鸣:鸟叫。一叫就使人震惊。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出处: 《韩非子·喻老》:“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史记·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示例: 一鸣惊人,实在是出乎意外。(郭沫若《革命春秋·创造十年续篇》)

木难支 [yī mù nán zhī]
释义: 大楼将要倒塌,不是一根木头能够支撑得住的。比喻一个人的力量单薄,维持不住全局。
出处: 隋·王通《文中子·事君》:“大厦将颠,非一木所支也。”
示例: 他觉得自己在朝中孤掌难鸣,真是“一木难支大厦之将倾”。(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三章)

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yī nián bèi shé yǎo,shí nián pà jǐng shéng]
释义: 比喻在某件事情上吃过苦头,以后一碰到类似的事情就害怕。
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龙门远禅师法嗣》:“问:‘狗子还有佛性也无。’赵州道:‘无意者如何?’师曰:‘一度著蛇咬,怕风了断井索。’”

石二鸟 [yī shí èr niǎo]
释义: 扔一颗石子打到两只鸟。比喻做一件事情得到两样好处。
示例: 他的一石二鸟计划得到大家的认可。

事无成 [yī shì wú chéng]
释义: 连一样事情也没有做成。指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形容毫无成就。
出处: 唐·白居易《除夜寄微之》诗:“鬓毛不觉白毵毵,一事无成百不堪。”
示例: 员乃投镜于地,痛哭曰:“一事无成,双鬓已斑,天乎,天乎!”(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二回)

世龙门 [yī shì lóng mén]
释义: 一世:一代;龙门:后汉时李膺有重名,后起的文人有登门拜访的,称之登龙门。称文人所崇仰的人物。
出处: 《世说新语·德行》:“李元礼风格秀整,高自标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后进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晋书·王衍传》:“朝野翕然,谓之‘一世龙门’矣。”

弹指顷 [yī tán zhǐ qǐng]
释义: 手指一弹的时间。比喻时间极短暂。
出处: 唐·白居易《禽虫十二章》诗:“何异浮生临老日,一弹指顷报恩仇。”

网打尽 [yī wǎng dǎ jìn]
释义: 比喻一个不漏地全部抓住或彻底肃清。
出处: 宋·魏泰《东轩笔录》卷四:“聊为相公一网打尽。”
示例: 人民也会想到:使汉奸合法化的,自己就是汉奸,人民的决心是要一网打尽的。(闻一多《谨防汉奸合法化》)

泻千里 [yī xiè qiān lǐ]
释义: 泻:水往下直注。形容江河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远。也比喻文笔或乐曲气势奔放。也形容价格猛跌不止。
出处: 唐·李白《赠从弟宣州长史昭》诗:“长川豁中流,千里泻吴会。”宋·陈亮《与辛幼安殿撰书》:“大江在河,一泻千里。”
示例: 方希直如奔流滔滔,一泻千里,而潆洄滉瀁之状颇少。(明·王世贞《文评》)

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 [yī zhāo quán zài shǒu,biàn bǎ lìng lái xíng]
释义: 一旦掌了权,就发号施令,指手画脚。
出处: 明·顾大典《青衫记·承璀受阃》:“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 ,大小三军,听吾命令。”

之谓甚 [yī zhī wèi shèn]
释义: 甚:过分。做了一次,已经过分。比喻错误不能重犯。
出处: 《左传·僖公五年》:“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yǒu yī dé yī]
释义: 不加也不减,有多少是多少。

有朝 [yǒu zhāo yī rì]
释义: 将来有那么一天。
出处: 元·无名氏《博望烧屯》第一折:“有朝一日,我出矛庐指点世人迷,凭着我剑挥星斗,我志逐风雷。”

又弱 [yòu ruò yī gè]
释义: 弱:丧失,减少。又少了一个。表示哀悼人去世。
出处: 《左传·昭公三年》:“二惠竞爽犹可,又弱一个焉,姜其危哉!”

只此家,别无分店 [zhǐ cǐ yī jiā,bié wú fēn diàn]
释义: 原是一些店铺招揽生意的用语,向顾客表明他没分店,只能在他这一家店里买到某种商品。泛指某种事物只有他那儿有,别处都没有。
示例: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群众所接受,所实践,而不是闭门造车,自作聪明,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的那种贵族式的所谓‘政治家’。”

安于 [ān yù yī yù]
释义: 隅:角落。安心在某一个角落。形容苟安一角,不求进取。
出处: 宋·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二书》:“臣恭惟皇帝陛下厉志复仇,不肯即安于一隅,是有功于社稷也。”

傲睨 [ào nì yī qiè]
释义: 睨:斜视。斜着眼看一切事物。形容目空一切,什么都瞧不起。
出处: 宋·黄庭坚《豫章文集·卷二十六·跋俞秀老清老诗颂》:“清老往与余共学于涟水,其傲睨万物,滑稽以玩世,白首不哀”。
示例: 更有那放荡不羁,傲睨一切,偏低首下心,作儿女之态。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一回】

傲睨 [ào nì yī shì]
释义: 睨:斜视。高傲地旁观,对当代的一切都不看在眼里。形容傲慢自负,目空一切。
出处: 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三十四:“便有傲睨一世,污浊朝廷之意。”宋·高斯得《耻堂存稿·留赵给事奏札》:“但其再来,遂负虚骄之气,傲睨一世,自以人莫能及。”
示例: 辽字睿达,幼挺拔不群,长而好学尚友,傲睨一世。 【《宋史·沈辽传》】

八字没见 [bā zì méi jiàn yī piě]
释义: 比喻事情毫无眉目,未见端绪。
出处: 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卷三:“《通俗编》:‘朱子《与刘子澄书》:圣贤已是八字打开了,人不自领会。’按今有‘八字不见两撇’之谚,似又因於此。凡事无端绪者,谓之八字不曾见两撇。”今通常作“八字没见一撇”。
示例: 我们是来保卫延安的,八字没见一撇,延安就能放弃? 【杜鹏程《保卫延安》】

八字没 [bā zì méi yī piě]
释义: 比喻事情还没有眉目。
出处: 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卷三:“《通俗编》:‘朱子《与刘子澄书》:圣贤已是八字打开了,人不自领会。’按今有‘八字不见两撇’之谚,似又因于此。凡事无端绪者,谓之八字不曾见两撇。”

白首 [bái shǒu yī jié]
释义: 指年虽老而志节不衰。
出处: 《后汉书·吴良传》:“窃见臣府西曹掾齐国吴良资质敦固,公方廉恪,躬俭安贫,白首一节。”

百不当 [bǎi bù dāng yī]
释义: 当:抵挡。一百个抵挡不住一个。
出处: 汉·荀悦《汉纪·文帝纪下》:“平易相远,山谷幽涧,仰高临下,此弓弩之地也,短兵百不当一。”

百不获 [bǎi bù huò yī]
释义: 一百个里面也得不到一个。形容人或物的难得或所得极少。
出处: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一百五回:“人品自会端正,文移自会清顺,晓畅,然着实是百不获一的。”

百不失 [bǎi bù shī yī]
释义: 一百次中无一次失误。表示射箭或打枪命中率高,或做事有充分把握。
出处: 汉·王充《论衡·须颂》:“从门应庭,听堂室之言,什而失九,如升堂窥室,百不失一。”
示例: 他把算子一动,便晓得这人姓名,穷通寿夭,百不失一。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七】

百不为多,不为少 [bǎi bù wéi duō,yī bù wéi shǎo]
释义: 指难得的好人或好东西。
出处: 《南史·任昉传》:“褚彦回尝谓遥曰:‘闻卿有令子,相为喜之。所谓百不为多,一不为少。’由是闻声藉甚。”
示例: 然不难得则不足为佳物,古人亦云‘百不为多,一不为少’者,谓此也。 【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十四】

百不 [bǎi bù yī cún]
释义: 一百个里面没有留下一个。表示丧失殆尽。
出处: 北周·宇文逌《〈庾信集〉序》:“昔在阳都,有集十四卷,值太清罹乱,百不一存。”《南史·蔡廓传附蔡兴宗》:“时士庶危惧,衣冠咸欲远徙,后皆流离外难,百不一存。”

百不 [bǎi bù yī dài]
释义: 犹言无一宽免。
出处: 《新唐书·酷吏传·来俊臣》:“后信之,诏于丽景门别置狱,敕俊臣等颛按事,百不一贷。”

百不 [bǎi bù yī yù]
释义: 一百次中遇不到一次。形容极其难得。
出处: 汉·荀悦《汉纪·哀帝纪下》:“言立策成,终无咎悔,若此之事,百不一遇,其知之所见,万不及一也。”

百尺竿头,更进 [bǎi chǐ gān tóu,gèng jìn yī bù]
释义: 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
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师示一偈曰:‘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示例: 故聊复言之,恐或可以少助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之势也。 【宋·朱熹《答巩仲至书》】

百动不如 [bǎi dòng bù rú yī jìng]
释义: 指多动不如静待有效。
出处: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三十四回:“你去了,我又寻思,百动不如一静的。”

百喙如 [bǎi huì rú yī]
释义: 犹言众口一辞。许多人都说同样的话,看法或意见一致。
出处: 清·王夫之《孝烈传》:“唯习闻湘人之言,百喙如一者若此。”

百喙 [bǎi huì yī cí]
释义: 犹言众口一辞。同“百喙如一”。
出处: 清·龚自珍《大誓答问第一》:“儒者百喙一词,言伏生《尚书》二十八篇。”

百里挑 [bǎi lǐ tiāo yī]
释义: 一百个当中就挑出这一个来。形容人才出众。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姑爷年纪略大几岁,并没有娶过的,况且人物儿长的是百里挑一的。”
示例: 对报名参军的人挑选很严格,可以说是百里挑一。

百虑 [bǎi lǜ yī zhì]
释义: 指使各种不同的思想归于一致。
出处: 语出《易·系辞下》:“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
示例: 及躬总大政,一日万机,十许年间,曾不暇给,殊涂同归,百虑一致。 【《北史·魏纪三·孝文帝纪论》】

百密 [bǎi mì yī shū]
释义: 在极周密的考虑中偶然出现了一点疏忽。
出处: 清·魏源《庸易通义》:“至道问学之有知无行,分温故为存心,知新为致知,而敦厚为存心,崇礼为致知,此皆百密一疏。”
示例: 深知杜竹斋为人的吴荪甫此时却百密一疏,竟没有看透竹斋的心曲。他一而再,再而三的,用鼓励,用反激。 【茅盾《子夜》十】

百世 [bǎi shì yī rén]
释义: 指极难得的人才。
出处: 宋·苏轼《祭司马君实文》:“百世一人,千载一时,惟时与人,鲜偶常奇。”

百死 [bǎi sǐ yī shēng]
释义: 形容生命极其危险,处于死亡的边缘。
出处: 《北齐书·杜弼传》:“诸勋人身触锋刃,百死一生,纵其贪鄙,所取处大,不可同之循常例也。”
示例: 地无医巫,药石万里,病者有百死一生之虑。 【唐·元稹《叙诗寄乐天书》】

百闻不如 [bǎi wén bù rú yī jiàn]
释义: 闻:听见。听得再多,也不如亲眼见到一次。
出处: 《荀子·儒效》:“闻之不若见之。”《汉书·赵充国传》:“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遥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示例: 从前画师所绘的狮子形,统是全身有毛,我观现在这狮子并不是这么样子,所以百闻不如一见。 【《慈禧太后演义》第三十六回】

百无 [bǎi wú yī chéng]
释义: 百:一切。形容一切的努力和作为没有一样成功,即毫无成就。
出处: 清·曾国藩《圣哲画象记》:“志学不早……驽缓多病,百无一成。”

百无 [bǎi wú yī kān]
释义: 指百人中无一人能胜任。
出处: 《旧唐书·郭子仪传》:“盖以六军之兵,素非精练,皆市肆屠沽之人,务挂虚名,苟避征赋,及驱以就战,百无一堪。”

百无 [bǎi wú yī néng]
释义: 能:能力,胜任。什么都不会做。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三十二回:“宋江道:‘我自百无一能,虽有忠心,不能得进步。’”

百无 [bǎi wú yī shī]
释义: 形容有充分把握,绝对不会出差错。
出处: 汉·王充《论衡·须颂》:“从门应庭,听堂室之言,什而失九,如升堂窥室,百不失一。”
示例: 这项任务很重要,不仅要完成,还要做到百无一失。

百无 [bǎi wú yī shì]
释义: 干一百件事,也没有做对一件。形容全都做错了,一无是处。
出处: 宋·袁采《袁氏世范》:“至于百无一是,且朝夕以此相临,极为难处。”
示例: 此人做事百无一是,如若重用应当三思而后行。

百无 [bǎi wú yī yòng]
释义: 百样之中无一有用的。形容毫无用处。
出处: 清·黄景仁《杂感》:“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百星不如 [bǎi xīng bù rú yī yuè]
释义: 一百颗星星发出的亮光不如一个月亮发出的光明亮。比喻量多不如质优。
出处: 《淮南子·说林训》:“百星之明,不如一月之光;十牖之开,不如一户之明。”

半解 [bàn jiě yī zhī]
释义: 指理解得不深,知道得很少。同“一知半解”。
出处: 宁调元《燕京杂诗》:“半解一知天下士,千歧百辙釜中鱼。”

报效万 [bào xiào wàn yī]
释义: 报效:为报答恩情而为之效力。指恩德极大,只给以微不足道的报答。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八回:“且今上体天地生生之大德,垂古今未有之旷恩,虽肝脑涂地,岂能报效万一!”

抱成 [bào chéng yī tuán]
释义: 保持一致,行动起来像一个人。形容关系极为亲密。
出处: 程树榛《大学时代》:“刘向明和另外两人,抱成一团,异想天开地搞什么科学研究,在同学中造成很坏的影响。”
示例: 他们相互抱成一团,结党营私。

背城借 [bèi chéng jiè yī]
释义: 背:背向;借:凭借;一:一战。在自己城下和敌人决一死战。多指决定存亡的最后一战。
出处: 《左传·成公二年》:“请收合余烬,背城借一。”
示例: 合家细弱,依栖于此,屡被封家女子,横见摧残,今欲背城借一,烦君属檄草耳。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绛妃》】

背城 [bèi chéng yī zhàn]
释义: 背:背向。在自己城下和敌人决一死战。多指决定存亡的最后一战。
出处: 《左传·成公二年》:“请收合余烬,背城借一。”
示例: 他皱着眉头问道:“可是我们怎么背城一战呢?” 【茅盾《子夜》十八】

背水 [bèi shuǐ yī zhàn]
释义: 背水:背向水,表示没有退路。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
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
示例: 挫折也有两重性。它可以把人置于死地,也可能使人置于死地而后生。他只有背水一战了。 【理由《高山与平原》】

时,此 [bǐ yī shí,cǐ yī shí]
释义: 那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表示时间不同,情况有了变化。
出处: 《孟子·公孙丑下》:“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示例: 彼一时,此一时。他如今在天上,我得收拾门下,免死沟壑,便为万幸了,还敢妄言甚么。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

毕其功于 [bì qí gōng yú yī yì]
释义: 把应该分成几步做的事一次做完。亦以形容急于求成。
出处: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吾国治民生主义者,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示例: 例如社会主义的任务,合并在民主主义任务上面去完成,这叫做‘毕其功于一役’,那就是空想。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八】

表里不 [biǎo lǐ bù yī]
释义: 表面与内在不一样。
出处: 《逸周书·谥法解》:“行见中外曰悫。”
示例: 我们不能做表里不一的人。

表里如 [biǎo lǐ rú yī]
释义: 表:外表;里:内心。表面和内心象一个东西。形容言行和思想完全一致。
出处: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附会》:“首尾周密,表里一体。”《朱子全书·论语》:“行之以忠者,是事事要着实,故某集注云:‘以忠,则表里如一。’”
示例: 我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郭沫若《屈原》第四幕】

表里 [biǎo lǐ yī zhì]
释义: 犹表里如一。
出处: 明·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苟有谦默自持……叫信乐易,表里一致者,使其人资禀虽甚鲁钝,侪辈之中有弗称慕之者乎?”
示例: 现在我们要想的对、说的对、写的对,这才是表里一致革命的诗。 【续范亭《论诗》】

别创 [bié chuàng yí gé]
释义: 指开创一种新的风格或形式。
出处: 郭沫若《李白与杜甫·杜甫与苏涣》:“仅存的三首,从内容来说,实在是别创一格。”

别具 [bié jù yī gé]
释义: 别:另外。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
出处: 清·吕留良《与施愚山书》:“咏见赠诗,风力又别具一格。”
示例: 这个画家的人物画拙中见巧,别具一格。

别开 [bié kāi yí gé]
释义: 指开创一种新的风格或形式。
出处: 陈春华《丙午萍醴起义记》:“是役事迹,冯自由同志之《开国前革命史》已将大略记录,故本篇别开一格。将当日香港《中国日报》纪录及由各方面采集之资料,详细排叙,不厌求详。”

别树 [bié shù yī qí]
释义: 比喻与众不同,加成一家。
出处: 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七:“唐义山、香山、牧之、昌黎,同学杜者;今年内其诗集,都有是别树一旗。”

别树 [bié shù yī zhì]
释义: 树:立;帜:旗帜。比喻另创一家或另创局面。
出处: 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三:“元、白在唐朝所以能独树一帜者,正为其不袭盛唐窠臼也。”
示例: Gastev是主张善用时间,别树一帜的,本集只收了一幅。 【鲁迅《集外集拾遗·〈新俄画选〉小引》】

别置 [bié zhì yī huì]
释义: 插一句嘴。比喻提出不同意见。
出处: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四:“此等书不知出于何伧之手,乃托文章巨公之名,以诳世之聋瞽。人家子弟,辄奉以为圣经贤传,不敢别置一喙,闻人出一议,辄摇手闭目,以为侮圣人之言。”

别作 [bié zuò yī yǎn]
释义: 指另眼(相看)。

冰冻三尺,非日之寒 [bīng dòng sān chǐ,fēi yī rì zhī hán]
释义: 比喻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酝酿的。
出处: 高阳《胭脂井》:“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大局坏到如此,也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错。”

冰心 [bīng xīn yī piàn]
释义: 冰心:清洁的心。形容性情淡泊,不求名利。
出处: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诗:“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示例: 钓鱼钓晴还钓雪,冰心一片已忘机。 【清·陈壁《题钓台四绝》】

并为 [bìng wéi yī tán]
释义: 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当作同样的事物谈论。
出处: 唐·韩愈《平淮西碑》:“万口和附,并为一谈。”

伯乐 [bō lè yī gù]
释义: 比喻受人知遇赏识。
出处: 《战国策·燕策二》载:战国时,苏代说淳于髡,谓人有告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连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一顾之,请献一朝之费。伯乐乃环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示例: 数蒙伯乐一顾之价,而苍蝇之飞,不过数步,即托骥尾,得以绝群。 【《后汉书·隗嚣传》】

不拔 [bù bá yì máo]
释义: 比喻非常吝啬。同“一毛不拔”。
出处: 宋·秦观《浩气传》:“为己者至于不拔一毛,兼爱者至于摩顶放踵。”
示例: 墨子之学术贵俭,虽天下以我为不拔一毛不恤也。 【明·李贽《孔明为后主写申韩管子六韬》】

不吃羊肉空惹身膻 [bù chī yáng ròu kōng rě yī shēn shān]
释义: 羊肉没吃上,反倒沾了一身羊膻气。比喻干了某事没捞到好处,反坏了名声惹来了麻烦。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七回:“弄得不吃羊肉空惹一身膻,那是要坏名气的。”

不敢越雷池 [bù gǎn yuè léi chí yī bù]
释义: 越:跨过;雷池:湖名,在安徽省望江县南。原指不要越过雷池。后比喻不敢超越一定的范围和界限。
出处: 晋·庾亮《报温峤书》:“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
示例: 是用来批评那些已经学习了很多却“不敢越雷池一步”、在艺术手法上陈陈相因的人们的。 【秦牧《独创一格》】

不顾 [bù gù yī qiè]
释义: 什么都不顾。
出处: 叶圣陶《孤独》:“既然见到一点儿光,便不得不不顾一切地逃开。”
示例: 我闭上眼睛,不顾一切的向着他手里的刀迎上去。 【巴金《长生塔·塔的秘密》】

不管三七二十 [bù guǎn sān qī èr shí yī]
释义: 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
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二:“若三日没有银时,老身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公子不公子,一顿孤拐,打那光棍出去。”
示例: 我因为自己好作短文,好用反语,每逢辩论,辄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迎头一击,所以每见和我的办法不同者便以为缺点。 【鲁迅《两地书》十二】

不管 [bù guǎn yī èr]
释义: 不论是非情由,不顾后果。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六回:“你这猴子,不管一二,到处里闯禍。”

不经事,不长 [bù jīng yī shì,bù zhǎng yī zhì]
释义: 智:智慧,见识。不经历一件事情,就不能增长对那件事情的见识。
出处: 宋·悟明禅师《联灯会要·道本禅师》:“老赵州十八上便解破家散宅,徒为戏论,虽然如是,不因一事,不长一智。”
示例: 俗语说:“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我如今知道了,你又该来支问着我了!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回】

不拘 [bù jū yī gé]
释义: 拘:限制;格:规格,方式。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个格局。
出处: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示例: 不但体裁,风格,题材,表现手法可以鼓励勇于创新,甚至连主题,也可以是不拘一格的。 【秦牧《“果王”的美号》】

不堪 [bù kān yī jī]
释义: 不堪:经不起。形容力量薄弱,经不起一击。也形容论点不严密,经不起反驳。
示例: 这篇文章论点不严密,不堪一击。

不可 [bù kě yī shì]
释义: 一世:一时。认为当代的人都不行。形容目空一切、狂妄自大到了极点。
出处: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补遗》卷十五:“荆公少年,不可一世。”
示例: 盖兴会飙举,不可一世矣。 【柳亚子《燕子龛遗诗序》】

不名 [bù míng yī gé]
释义: 指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个格局。
出处: 清钱泳《履园丛话·收藏·元》:“有元一代画家,全讲气韵,不名一格,实能超出唐、宋人刻画之习。”

不名 [bù míng yī wén]
释义: 名:占有。一个钱也没有。形容极其贫穷。
出处: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六章:“老兄明白,弟半生书剑飘零,寄食江湖,囊中不名一文。”

不能赞 [bù néng zàn yī cí]
释义: 指文章写得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形容文章非常完美。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
示例: 然文字之学,早已一切还给章先生,略无私蓄,所以甚服此书之浩瀚而竟不能赞一词。 【鲁迅《书信集·致台静文》】

不能赞 [bù néng zàn yī cí]
释义: 赞:赞助;赞一辞:添一句话。提不出一点意见。形容文章非常完美。
出处: 《史记·孔子世家》:“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示例: 然文字之学,早已一切还给章先生,略无私蓄,所以甚服此书之浩瀚,而不能赞一辞。 【《鲁迅书信集·致台静农》】

不染 [bù rǎn yī chén]
释义: 形容清高廉洁。同“一尘不染”。
出处: 郑观应《盛世危言·日报》:“胸中不染一尘,惟澄观天下之得失是非,自抒伟论。”

不识 [bù shí yī dīng]
释义: 形容一个字也不认识。
出处: 《旧唐书·张弘靖传》:“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弓,不如识一丁字。”
示例: 而云古无类书,此真一丁不识之无知妄作也矣。 【清·平步青《霞外捃屑》卷七】

不屑 [bù xiè yī gù]
释义: 不屑:不值得,不愿意;顾:看。认为不值得一看。形容极端轻视。
出处: 明·方孝儒《送龚彦佐序》:“夫禄之以天下而系马千驷,常人思以其身易之而不可得,而伊尹不屑一顾视焉。”
示例: 我的眼光是一直线,只看前面的,两旁和后方,悍都然不屑一顾了。 【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八回】

不以眚掩大德 [bù yǐ yī shěng yǎn dà dé]
释义: 以:因;眚:过失,错误;掩:遮蔽,遮盖;德:德行。不因为一个人有个别的错误而抹杀他的大功绩。
出处: 《左传·僖公三十年》:“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不赞 [bù zàn yī cí]
释义: 一句话也不说。
出处: 《史记·孔子世家》:“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示例: 我大抵任他自言自语,不赞一词,他独自发完议论,也就算了。 【鲁迅《呐喊·头发的故事》】

不直 [bù zhí yī qián]
释义: 鄙视之词,犹言毫无价值。比喻无能或品格卑下。
出处: 语出《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夫无所发怒,乃骂临汝侯曰:‘生平毁程不识不直一钱,今日长者为寿,乃效女儿咕嗫耳语。”

不直 [bù zhí yī wén]
释义: 鄙视之词,犹言毫无价值。比喻无能或品格卑下。
出处: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四:“士大夫若爱一文,不直一文。”

不值 [bù zhí yī bó]
释义: 不值得批驳。
示例: 对于他所提有关修改方案的提议,完全没有事实根据,不值一驳。

不值 [bù zhí yī gù]
释义: 顾:看。不值得一看。形容瞧不起某事物。
出处: 明·方孝儒《送龚彦佐序》:“夫禄之以天下而系马千驷,常人思以其身易之而不可得,而伊尹不屑一顾视焉。”
示例: 相反地,被认为是软弱的表现,不值一顾。 【毛泽东《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善于时局的声明》】

不值 [bù zhí yī qián]
释义: 比喻毫无价值。
出处: 《史记·魏其安侯列传》:“生平毁程不识不直一钱。”
示例: 此两公俱以直臣起家致大位,晚途遭诟,不值一钱,宪体至是扫地矣。 【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御史大夫被论》】

不值 [bù zhí yī shěn]
释义: 哂:微笑。不值得一笑。比喻毫无价值。也表示对某种事物或行为的轻蔑和讥笑。
出处: 鲁迅《二心集·非革命的急进革命论者》:“凡大队的革命军,必须一切战士的意识都十分正确、分明,这才是真正的革命军,否则不值一哂。”

不值 [bù zhí yī xiào]
释义: 不值得一笑。比喻毫无价值。也表示对某种事物或行为的轻蔑和讥笑。同“不值一哂”。
出处: 鲁迅《朝花夕拾·死后》:“但同时想,我生存时说的什么批评不值一笑的话,大概是违心之论罢。”又《呐喊·阿Q正传》:“阿Q又很自尊,所有未庄的居民,全不在他眼神里,甚而至于对于两位‘文童’也有以为不值一笑的神情。”

步调 [bù diào yī zhì]
释义: 步调:行进的步伐。比喻行动和谐一致。
示例: 两小小组配合默契,步调一致,任务完成得很好。

参差不 [cēn cī bù yī]
释义: 形容不整齐或不一致。同“参差不齐”。
出处: 《南齐书·礼志上》:“至于嗣位之君,参差不一,宜有定制。”《隋书·后妃传》:“周公定礼,内职始备列焉。秦、汉以下,代有沿革,品秩差次,前史载之详矣。齐、梁以降,历魏暨周,废置益损,参差不一。”
示例: 月梅便把一叠钞票交给紫旒,紫旒接过来一点,只见汇丰的、麦加利的、十元的、五元的、一元的,乱七八糟,参差不一。 【清·吴趼人《近代社会龌龊史》第二回】

灿然 [càn rán yī xīn]
释义: 灿然:耀眼的光彩。耀眼的光彩,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
出处: 《宣和书谱·行书六》:“正夫以精忠相与图回至治,其所以持盈守成,而熙丰之盛德美意,灿然一新,正夫其有力焉。”

沧海 [cāng hǎi yī lín]
释义: 大海中的一片鱼鳞。比喻非常渺小。
出处: 《冷眼观》第七回:“因要替一个死百姓伸冤,先得罪了一位阔公子,把自己从前十载青灯,半生黄卷,都随着乌鞭黑帽,犹如沧海一鳞,巫山片云,顷刻间风弛电掣,卷入无何有之乡。”

沧海 [cāng hǎi yī sù]
释义: 粟:谷子,即小米。大海里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
出处: 宋·苏轼《前赤壁赋》:“寄蜉蝣天天地,渺苍海之一粟。”
示例: 我本人只是沧海一粟,渺小得很。真正伟大的是中国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钱学森《在授奖仪式上的讲话》】

猖獗 [chāng jué yī shí]
释义: 猖獗:凶猛而放肆。形容坏人或反动势力一时间显得特别凶猛放肆。

尝鼎 [cháng dǐng yī luán]
释义: 鼎:古代炊具,三足两耳;脔:切成块的肉。尝鼎里一片肉,就可以知道整个鼎里的肉味。
出处: 《吕氏春秋·察今》:“尝一脟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
示例: 那上等的,自有一班王孙公子去问津,那下等的,也有那些逐臭之夫,垂涎着尝鼎一脔。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

巢林 [cháo lín yī zhī]
释义: 指鹪鹩筑巢,只不过占用一根树枝。后以之比喻安本分,不贪多。
出处: 语出《庄子·逍遥游》:“鹪鷯巢於深林,不过一枝。”
示例: 巢林一枝,聊自足耳,安事丰屋哉? 【《宋史·李沆传》】

成败在此 [chéng bài zài cǐ yī jǔ]
释义: 举:举动。成功、失败就决定于这次行动了。指采取事关重大的行动。
出处: 《晋书·苻坚载记上》:“成败之机,在斯一举。”
示例: 这桩事,任大责重,方才一口气许了公婆,成败在此一举。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六回】

家言 [chěng yī jiān yán]
释义: 指学问自成体系可派别。
出处: 《新唐书·韩愈传》:“每言文章自汉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扬雄后,作者不世出,故愈深探本元,卓然树立,成一家言。”

戒百 [chéng yī jiè bǎi]
释义: 惩罚一人以警戒众人。同“惩一警百”。
出处: 明·沈釆《千金记》第四十七出:“故依法律明惟问,惩一戒百难容忍。”

儆百 [chéng yī jǐng bǎi]
释义: 惩:惩罚;警:警戒。处死一个人,借以警戒许多人。
出处: 《汉书·尹翁归传》:“其有所取也,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惧改行自新。”
示例: 兄弟今天定要惩一儆百,让众人当面看看,好叫他们有个怕惧。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六回】

警百 [chéng yī jǐng bǎi]
释义: 警:警戒,也做“儆”。指惩罚一人以警戒众人。
出处: 语出《汉书·尹翁归传》:“翁归治东海明察……其有所取也,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惧改行自新。”
示例: 陛下欲剔弊防奸,惩一警百,诸臣用之以借题修隙,敛怨市权。 【《明史·黄道周传》】

堑,长 [chī yī qiàn,zhǎng yī zhì]
释义: 堑:壕沟,比喻困难、挫折。受一次挫折,增长一分见识。
出处: 明·王阳明《与薛尚谦书》:“经一蹶者长一智,今日之失,未必不为后日之得。”

尺蚓穿堤,能漂 [chǐ yǐn chuān dī,néng piāo yī yì]
释义: 蚯蚓虽小,但它把堤岸穿透了,就能把整个城市淹没。比喻不注意小的事故,就会引起大祸。
出处: 北齐·刘昼《刘子新论·慎隙》:“尺吲穿堤,能漂一邑;寸烟汇穴,致毁千室。”

头地 [chū yī tóu dì]
释义: 指当避开此人让其高出众人一头之地。后以之比喻高人一着。
出处: 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读轼(苏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示例: 钱文敏尚书虽师之而为黄子久一派,其气象雄迈,固自另出一头地。 【清·沈初《西清笔记·纪文献》】

传诵 [chuán sòng yī shí]
释义: 诵:称诵、传述。在某一个时期内,人们到处传述。
出处: 鲁迅《洋服的没落》:“这故事颇为传诵一时……不过其中是带一点反对革命的意味的。”

串通 [chuàn tōng yī qì]
释义: 相互勾结,一个鼻孔出气。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六回:“怪道!你们串通一气来算计我。”
示例: 他们和赌馆的人虽然串通一气,惟恐怕他们冒冒失失的放枪拒敌…… 【清·张春帆《宦海》第二回】

吹皱池春水 [chuī zhòu yī chí chūn shuǐ]
释义: 原形容风儿吹指水面,波浪涟漪。后作为与你有何相干或多管闲事的歇后语。
出处: 南唐·冯延巳《谒金门》词:“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春风 [chūn fēng yī dù]
释义: 度:次,回。比喻领略一番美妙的生活情趣。亦借指男女合欢。
出处: 元·王实甫《四丞相高会丽春堂》第三折:“老夫为官,不如在此闲居也……到今日身无所如,想天公也有安排我处,可不道吕望严陵自千古,这便算的我春风一度。”
示例: 春风一度,即别东西,何劳审究,岂将留名字作贞坊耶?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荷花三娘子》】

春宵 [chūn xiāo yī kè]
释义: 欢娱难忘的美好时刻。
出处: 宋·苏轼《春夜》:“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不杂 [chún yī bù zá]
释义: 纯:纯粹;一:单一;杂:驳杂,不纯洁。形容纯粹、单一,没有杂质。
出处: 鲁迅《“题未定”草》:“东林党也有小人,古今来无纯一不杂的君子群。”

时,彼 [cǐ yī shí,bǐ yī shí]
释义: 此:这;彼:那。那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表示时间不同,情况有了变化。
出处: 《孟子·公孙丑下》:“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示例: 此一时,彼一时。他如今在天上,我得收拾门下,免死沟壑,便为万幸了,还敢妄言甚么。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

时彼 [cǐ yī shí bǐ yī shí]
释义: 指时间不同,情况亦异,不能相提并论。
出处: 语出《孟子·公孙丑下》:“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示例: 那不是此一时彼一时,吗……谁又真心去捧老校长呢! 【老舍《赵子曰》弟六】

而终 [cóng yī ér zhōng]
释义: 丈夫死了不再嫁人,这时旧时束缚妇女的封建礼教。
出处: 《周易·恒》:“曰妇人贞洁,从一而终也。”
示例: 同一个人,怎的女子就该从一而终,男子便许大妻大妾?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七回】

聪明 [cōng míng yī shì]
释义: 表示一个人一辈子聪明。
出处: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若我断不出此事,枉自聪明一世。每日退堂,便将画图展玩,千思万想。”
示例: 六十九岁的人了,反倒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教一群猴儿王八蛋给吃了。 【老舍《骆驼祥子》十四】

存十于千百 [cún shí yī yú qiān bǎi]
释义: 指亡多而存少。
出处: 语出晋·陆机《叹逝赋》:“顾旧要于遗存,得十一于千百。”
示例: 而今学者尚知宗孔氏、崇仁义、贵王贱霸而已,其大经大法皆亡灭而不救、坏烂而不收,所谓存十一于千百,安在其能廓如也! 【唐·韩愈《与孟尚书书》】

打成 [dǎ chéng yī piàn]
释义: 原指形成一个整体。现多形容感情融洽,成为一体。
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五:“老僧四十年方打成一片。”
示例: 扬弃知识阶级的绅士身分,提高大众的鉴赏水准,这样打成一片,平民化,大众化。 【朱自清《论通俗化》】

大吃 [dà chī yī jīng]
释义: 形容对发生的事感到十分意外。
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8卷:“则一张那员外大吃一惊,回身便走,来到后边,望后倒了。”
示例: 那个朋友和他再次见面,不禁大吃一惊。 【巴金《等着盼着》】

当头 [dāng tóu yī bàng]
释义: 迎头一棍子。比喻受到严重警告或突然的打击。
出处: 《五灯会元·黄檗运禅师法嗣·临济义玄禅师》:“上堂,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亦竖拂子,僧便喝,师亦喝。僧拟议,师便打。”
示例: 孔子好象受了当头一棒,亡魂失魄地坐着,恰如一段呆木头。 【鲁迅《故事新编·出头》】

倒打 [dào dǎ yī pá]
释义: 《西游记》故事:猪八戒以钉耙为武器,常用回身倒打一耙的绝技战胜对手。自己做错了,不仅拒绝别人的指摘,反而指摘对方。
示例: 看来,他们上上下下都串通好了,而且要倒打一耙。

倒打 [dào dǎ yī wǎ]
释义: 犹言倒打一耙。
出处: 老舍《骆驼祥子》七:“先生并没说什么呀,你别先倒打一瓦!”

确二 [dí yī què èr]
释义: 形容明明白白,确确实实。
出处: 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一折:“怕不待的一确二,早招承死罪无辞。”

登高 [dēng gāo yī hū]
释义: 比喻有影响的人物发出倡议。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回:“一省之内,惟彼独尊,自然是登高一呼,众山响应。”

道高尺,魔高 [dào gāo yī chǐ,mó gāo yī zhàng]
释义: 原意是宗教家告诫修行的人要警惕外界的诱惑。后比喻取得一定成就以后往往面临新的更大的困难。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回:“道高一尺魔高丈,性乱情昏错认家。可恨法身无坐位,当时行动念头差。”
示例: 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他,吴荪甫,以及他的同志孙吉人他们,都是企业界身经百战的宿将,难道就怕了什么? 【茅盾《子夜》十】

卯二 [dīng yī mǎo èr]
释义: 丁:通“钉”,这里指榫头;卯:器物上接榫头的孔眼。丁卯合位,一丝不差。形容确实、牢靠。
出处: 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三折:“要说个丁一卯二,不许你差三错四。”
示例: 相公说的丁一卯二的道:有姓王的施主,舍在寺中,以后来取,你把假的还了他,真的自藏了。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六】

确二 [dīng yī què èr]
释义: 明明白白,确确实实。
出处: 《朱子语类·易三》:“修辞便立诚,如今人持择言语,丁一确二,一字是一字,一句是一句,便是立诚。”
示例: 知县见他丁一确二说着,有些信将起来道:“果有这等事!不要冤屈了平人。”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五】

定于 [dìng yú yī zūn]
释义: 尊:指具有最高权威的人。旧指思想、学术、道德等以一个最有权威的人做唯一的标准。
出处: 《史记·秦始皇本纪》:“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
示例: 今世名为崇孔氏,黜绝异学,而定于一尊。 【明·徐光启《刻紫阳朱子全集》】

洞察 [dòng chá yī qiè]
释义: 对一切观察得很清楚。
示例: 他是一位能够洞察一切的政治家。

斗绝 [dǒu jué yī yú]
释义: 孤悬边远之地;僻处边远之地。
出处: 《魏书·西域传·焉耆》:“焉耆为国,斗绝一隅,不乱日久。”
示例: 李公斗绝一隅,安得此文士,如吾之智算,得袭吉之笔才,虎傅翼矣! 【《旧五代史·唐书·李袭吉传》】

斗南 [dǒu nán yī rén]
释义: 斗南:北斗星以南。指天下,海内。指天下绝无仅有的人才。形容品德或才识独一无二。
出处: 《新唐书·狄仁杰传》:“狄公之贤,北斗之南,一人而已。”

独霸 [dú bà yī fāng]
释义: 霸占一个地方(多指坏人)。
出处: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钱王生于乱世,独霸一方,做了十四州之主。”

独步 [dú bù yī shí]
释义: 形容非常突出,一个时期内没有人能比得上。
出处: 《宣和画谱·郭熙》卷十一:“论者谓熙独步一时,虽年老落笔益壮,如随其年貌焉。”
示例: 就是那一长一技之微,若果能专心致志,亦足以轶类超群,独步一时。 【清·禇人获《隋唐演义》第九十五回】

独此家,别无分店 [dú cǐ yī jiā,bié wú fēn diàn]
释义: 原是一些店铺招揽生意的用语,向顾客表明他没分店,只能在他这一家店里买到某种商品。泛指某种事物只有他那儿有,别处都没有。

独当 [dú dāng yī miàn]
释义: 单独负责一个方面的工作。
出处: 《史记·留侯世家》:“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
示例: 将来可以独当一面,只嫌功名心重些。 【清·曾朴《孽海花》第四回】

独善 [dú shàn yī shēn]
释义: 指只顾自己,不管别人。同“独善其身”。
出处: 唐·白居易《新制布裘》诗:“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
示例: 吾欲力绍绝业,锓木宣布有可成之资,第未有任其责者耳,独善一身曷若与天下共之。 【金·元好问《通真子墓碣铭》】

独树 [dú shù yī zhì]
释义: 树:立;帜:旗帜。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
出处: 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三:“元、白在唐朝所以能独树一帜者,正为其不袭盛唐窠臼也。”
示例: 苏轼也擅长书法,他取法颜真卿,但能独树一帜,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代四大家。

独竖 [dú shù yī zhì]
释义: 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同“独树一帜”。

无二 [dú yī wú èr]
释义: 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
出处: 宋·延寿辑《宗镜录》卷三十一:“独一无二,即真解脱。”
示例: 赢了钱,便大把的赏人;输了钱,无论上千上万,从不兴皱眉头:真要算得独一无二的好赌品了。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一回】

赌彩 [dǔ cǎi yī zhì]
释义: 犹言孤注一掷。
出处: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六:“喻子才谓元镇曰:‘相公此举,有万全之策乎?亦赌彩一掷也。’”

多此 [duō cǐ yī jǔ]
释义: 举:行动。指多余的,没有必要的举动。
出处: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四回:“寅兄盛情,多此一举。”
示例: 问起北京人来,只知道《三侠五义》,而南方人却只见有曲园老人的改本,此老实在可谓多此一举。 【《鲁迅书信集·致胡适》】

事不如少 [duō yī shì bù rú shǎo yī shì]
释义: 指不管闲事,事情越少越好。
出处: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二回:“现在国家正当多事之秋,那王公大臣只是恐怕耽处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弄得百事俱废,将来又是怎样个了局?”

事不如省 [duō yī shì bù rú shěng yī shì]
释义: 指不管闲事,事情越少越好。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出处: 《红楼梦》第四五回:“你说的也是,多一事不如省一事。”

耳目 [ěr mù yī xīn]
释义: 耳目:指见闻。听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使人感到新鲜。
出处: 唐·白居易《修香山寺记》:“关塞之气色,龙潭之景象,香山之泉石,石楼之风月,与往来者耳目一时而新。”
示例: 如今一上船,便觉得另是一番风味,耳目一新。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二回】

二虎相斗,必有 [èr hǔ xiāng dòu,bì yǒu yī shāng]
释义: 两只凶恶的老虎争斗起来,其中必有一只受伤。比喻敌对双方实力都很强,激烈斗争的结果,必有一方吃亏。
出处: 明·烟霞散人《斩鬼传》第四回:“这叫做二虎相斗,必有一伤,待他伤了一个,便容易了。”

二童 [èr tóng yī mǎ]
释义: 用以指少年时代的好友。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殷侯既废,桓公语诸人曰:‘少时与渊源共骑竹马,我弃去,己辄取之,故当出我下。’”
示例: 烦借问,二童一马,几时入尉瞻仪? 【宋·刘克庄《汉宫春·陈尚书生日》词】

添作五 [èr yī tiān zuò wǔ]
释义: 本是珠算除法的一句口诀,是二分之一等于零点五的意思。比喻双方平分。
出处: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二回:“好好儿的‘二一添作五’的家当,如今弄成‘三一三十一’了。”
示例: 当下三人定了主见,就招人盘受,不多几天,交易都算清了,自然都是二一添作五的分了。 【清·吴研人《九命奇冤》第二回】

发昏章第十 [fā hūn zhāng dì shí yī]
释义: 昏头昏脑的风趣话。仿《孝经》“某某章第几”的说法。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六回:“只见头在下,脚在上,倒撞落在当街心里去了,跌得个‘发昏章第十一’!”

劝百 [fá yī quàn bǎi]
释义: 处罚一个人以惩戒众人。
出处: 唐·韩愈《谁氏子》:“罚一劝百政之经,不从而诛不晚耳。”李汉注引《中说》:“牡如晦问政,子曰:‘赏一以劝百,罚一以惩众。’”
示例: 臣知已事不诤,然异时或有此比,要须有司论报,罚一劝百,孰不甘心。 【宋·欧阳修《新唐书》】

法出 [fǎ chū yī mén]
释义: 指法律统一,前后一致,不能随意变通。
出处: 《艺文类聚》卷五四引晋杜预《奏事》:“法出一门,然后人知恒禁,吏无淫巧,政明于上,民安于下。”

反戈 [fǎn gē yī jī]
释义: 掉转武器向自己原来所属的阵营进行攻击。
出处: 《尚书·武成》:“前徙倒戈,攻于后以北。”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七回:“吾与杨将军反戈击之。但看火起为号,温侯以兵相应可也。”
示例: 又因为从旧垒中来,情形看得较为分明,反戈一击,易制强敌的死命。 【鲁迅《坟·写在〈坟〉后面》】

纷纷不 [fēn fēn bù yī]
释义: 各不相同。纷纷:多而杂乱。
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三十回:“也有做‘请宴’的,也有做‘窥醉’的,也有做‘借茶’的,也有做‘刺虎’的,纷纷不一。”

风靡 [fēng mǐ yī shí]
释义: 风靡:草木随风倒下,引伸为很风行。形容事物在一个时期里极其盛行,象风吹倒草木一样。
出处: 秦牧《幻想的彩翼》:“《牡丹亭》的故事曾经那么风靡一时,赚了不少人的热泪,就是一个例证。”

劝百 [fěng yī quàn bǎi]
释义: 讽:用委婉含蓄的言语批评、指责;劝:劝告,劝戒。委婉含蓄地批评、指责一个,使大家都受到教育。
出处: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扬雄以为靡丽之赋,劝百而讽一,犹驰骋郑卫之声,曲终而奏雅,不已亏乎?”
示例: 然讽一劝百,势不自反。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杂文》】

佛高尺,魔高 [fó gāo yī chǐ ,mó gāo yī zhàng]
释义: 原为佛家告诫修行者,要警惕外界诱惑。佛,指佛法;魔,指魔法。后用以比喻一方势力(多指正义的)增长,与之对立的另一方势力(多指非正义的)则加倍增长。
出处: 明·李贽《与梅衡湘书》:“‘佛高一尺,魔高一丈。’昔人此言,只要人知有佛即有魔,如形之有影,声之有响,必然不相离者。”

风行 [fēng xíng yī shī]
释义: 风行:象刮风一样流行。形容事物在一个时期内非常盛行。
出处: 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回:“不是弟妄下雌黄,只怕唐兄印行的《不息斋稿》,虽然风行一时,决不能望《五丁阁稿》的项背哩!”
示例: 特别是一政法学校的设立风行一时,在成都一个省城里,竟有了四五十座私立政法学校出现。 【郭沫若《学生时代·我的学生时代》】

风行 [fēng xíng yī shì]
释义: 指一个时期在社会上盛行。
出处: 胡適《清代学者的治学方法》:“只有那‘明心见性,不立文字’的禅宗,仍旧风行一世。”
示例: 他们的言论机关便是月刊杂志的《蜀报》。文字是当时风行一世的半解放的闱墨式文章。 【郭沫若《反正前后》第一篇】

大白 [fú yī dà bái]
释义: 即“罚一大杯”。戏谑醉酒之人口齿不清。
出处: 汉·刘向《说苑·善说》:“魏文侯与大夫饮酒,使公乘不仁为觞政,曰:‘饮不釂者,浮以大白。’”
示例: 得此喜信,胜听挞音,当浮一大白。 【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四回】

付之 [fù zhī yī jù]
释义: 付:给;之:它;炬:火把。一把火给烧了。
出处: 唐·杜牧《阿房宫赋》:“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示例: 除夕,京师富家竞购千竿爆竹,付之一炬。 【清·淮阴百一居士《壶天录》】

付之 [fù zhī yī tàn]
释义: 叹一口气。多指对不满意的某件事表示无可奈何。
出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前日之事,我也不计较长短,付之一叹罢了。”

付之 [fù zhī yī xiào]
释义: 用笑一笑来回答。比喻不计较,不当一回事。
出处: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乃知朝士妄想,自古已然,可付一笑。”
示例: 康有为两人去后,袁世凯犹是付之一笑,觉他们举动都不必理他。 【清·黄小配《大马扁》第十二回】

付诸 [fù zhū yī jù]
释义: 炬:火把。一把火全部烧了。同“付之一炬”。
出处: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四十六回:“在这许多名片里面,捡出一张,上写着颜轶回,……其余都付诸一炬。”

付诸 [fù zhū yī xiào]
释义: 用一笑来对待或回答。比喻不值得理会。同“付之一笑”。
出处: 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第六回:“仲英乃恍然大悟,付诸一笑,就在高椅上坐下,问雪香道:‘耐意思要我成日成夜陪仔耐坐来里,勿许到别场花去,阿是嗄?’”
示例: 把一切诞罔不经之事,付诸一笑,那就不负我今日一番饶舌了。 【清·壮者《扫迷帚》第九回】

竿头 [gān tóu yī bù]
释义: 比喻更进一步。
出处: 梁启超《南海康先生传》:“勇猛精进,竿头一步。”

高出 [gāo chū yī chóu]
释义: 筹:筹码。比别人高出一个筹码。指比别人高明一些。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五回:“孙文慨然道:‘公系我国的政治家,一切设施,比文等高出一筹,文亦不必参议。’”

高人 [gāo rén yī chóu]
释义: 高人:比一般人高;筹:筹码。比一般人高出一个筹码。指胜过别人。
出处: 明·归有光《震川集·别集·七·与沈敬甫七首》:“圹志、子建云亦似。但千古哭声未尝不同,何论前世有屈原,贾生耶?以发吾之愤愤而已!钦甫云:更似高人一筹也。”

高人 [gāo rén yī děng]
释义: 比别人高出一个等级。指高过一般人。
出处: 《礼记·檀弓上》:“献子加于人一等矣。”
示例: 我们只有使自己操练得高人一等,才有战略胜利的可能。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割据 [gē jù yī fāng]
释义: 凭借武力割占一个地区,与中央政权对立。亦作“各霸一方”。

各执 [gè zhí yī cí]
释义: 执:坚持。各人坚持各人的说法。形容意见不一致。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二十九:“两下各执一词,难以定招。”
示例: 辩论会上,双方各执一词,争执不下。

更进竿 [gèng jìn yī gān]
释义: 更:再,又;竿:竹竿。又前进了一步。
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师示一偈曰:‘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更上层楼 [gèng shàng yī céng lóu]
释义: 原意是要想看得更远,就要登得更高。后比喻使已取得的成绩再提高一步。
出处: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示例: 既道尼山出世,又召东山入梦,镜里是真木。炯炯明看汝,更上一层楼。 【清·王夫之《水调歌头·放言》词】

功亏 [gōng kuī yī kuì]
释义: 亏:欠缺;篑:盛土的筐子。堆九仞高的山,只缺一筐土而不能完成。比喻作事情只差最后一点没能完成。
出处: 《尚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示例: 倘朝廷内外不和,动辄掣肘,必将使剿贼大事,功亏一篑。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二章】

美二 [gōng yī měi èr]
释义: 功:功绩。做一方面的事情而取得两方面的美名。

攻其点,不及其余 [gōng qí yī diǎn,bù jí qí yú]
释义: 对于人或事不从全面看,只是抓住一点就攻击。多指有偏见的批评。
出处: 《新华半月刊》1959年第2期:“那些还不觉悟的人就冷眼旁观,吹毛求疵,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苟安 [gǒu ān yī yú]
释义: 苟安:暂且偷生;一隅:一个角落。指一个小地方。暂且在一个小地方偷安。指统治者对外来侵略不进行抵抗。占据一个小地方以偷安。
出处: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五十九回:“方今奸臣弄权,专主和议;朝廷听信奸言,希图苟安一隅,无用兵之志。”

孤行 [gū xíng yī yì]
释义: 一意孤行。不听劝告,全凭自己的意愿行事。
出处: 清·钱谦益《父楫中议大夫加赠光禄大夫太子太保户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制》:“孤行一意,惟知砥节而首公;榰柱众言,不屑市名而避怨。”
示例: 孤行一意宁论命,盛气谁言未可谋。 【柳亚子《哭仲穆》诗】

孤注 [gū zhù yī zhì]
释义: 把所有的钱一次押上去,决一输赢。比喻在危急时用尽所有力量作最后一次冒险。
出处: 《宋史·寇准传》:“博者输钱欲尽,乃罄所有出之,谓之孤注。”《晋书·何无忌传》:“刘毅家无担石之储,樗蒲一掷百万。”
示例: 无如他被全台的公愤逼迫得没有回旋余地,只好挺身而出,作孤注一掷了。 【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二回】

漏万 [guà yī lòu wàn]
释义: 挂:钩取,这里指说到,提到;漏:遗漏。形容说得不全,遗漏很多。
出处: 唐·韩愈《南山》诗:“团辞试提挈,挂一念万漏。”
示例: 相望二千里外,明月此心,恳恳侧厘,挂一漏万。 【宋·文天祥《与游提刑汶》】

归十归 [guī shí guī yī]
释义: 指有条有理。
出处: 白诚仁、何纪光《小红军》:“你看他,又背红缨枪又拿手榴弹,收拾得归十归一,真像个久经锻炼的红军战士了。”

桂林 [guì lín yī zhī]
释义: 桂花林中的一枝花。原为晋时郤诜的自谦语。后称誉人才学出众。
出处: 《晋书·郤诜传》:“累迁雍州刺史。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桂折 [guì shé yī zhī]
释义: 比喻登科及第。
出处: 唐·白居易《喜敏中及第偶示所怀》诗:“自知群从为儒少,岂料词场中第频。桂折一枝先许我,杨穿三叶尽惊人。”

沆瀣 [hàng xiè yī qì]
释义: 沆瀣:指唐时的崔沆、崔瀣。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出处: 宋·钱易《南部新书·戊集》:“又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谭者称座主门生,沆瀣一气。”
示例: 皓东的敏锐活泼,和胜佛的豪迈灵警,两雄相遇,尤其沆瀣一气。 【清·曾朴《孽海花》第十四回】

合二为 [hé èr wéi yī]
释义: 指将两者合为一个整体。
出处: 清·袁枚《新齐谐·佟觭角》:“一人劈面来,急走如飞,势甚猛,傅不及避,两胸相撞,竟与己身合二为一。”
示例: 我们要把这两个车间合二为一。

合两为 [hé liǎng wéi yī]
释义: 指将两者合为一个整体。同“合二为一”。
出处: 《后汉书·杨震传》:“伏见诏书为阿母兴起津城门内第舍,,连里竟街,雕修缮饰,穷极巧伎。”李贤注:“合两坊而为一宅。”

黑漆 [hēi qī yī tuán]
释义: ①指墨团。②形容非常黑暗,没有一点光明。或对人对事一无所知。
出处: 巴金《谈〈秋〉》:“但是作为读者,我受不了那接连不断的黑漆一团的结尾。”
示例: 可是社会和家庭一样,依然到处发着腐朽霉烂的臭味,黑漆一团。 【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六章】

恒河 [héng hé yī shā]
释义: 比喻极其渺小。
出处: 清·各邦额《夜谭随录·宋秀才》:“宋阴念一身蜩寄世间,真如恒河一沙,沧海一粟。”

虎生三子,必有 [hǔ shēng sān zì,bì yǒu yī biāo]
释义: 比喻众多子女之中,一定有一个超群出众的人。
出处: 《癸辛杂识》:“谚云:‘虎生三子,必有一彪。’”

胡越 [hú yuè yī jiā]
释义: 比喻居地远隔者聚集一堂。犹言四海一家。
出处: 《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七年》:“上皇命突厥颉利可汗起舞,又命南蛮酋长冯智戴咏诗,既而笑曰:‘胡越一家,自古未有也。’”

之法 [huà yī zhī fǎ]
释义: 指全体遵行、无一例外的法令政策。
出处: 《后汉书·王充王符等传论》:“太叔致猛政之褒,国子流遗爱之娣,宣孟改冬日之和,平阳循画一之法。”
示例: 苟且之令行,画一之法废,月增日长,雄唱雌和。 【唐·杜牧《为中书门下请追尊号表》】

槐南 [huái nán yī mēng]
释义: 比喻人生如梦,富贵得失无常。
出处: 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载,淳于棼饮酒古槐树下,醉后入梦,见一城楼题大槐安国。槐安国王招其为驸马,任南柯太守三十年,享尽富贵荣华。醒后见槐下有一大蚁穴,南枝又有一小穴,即梦中的槐安国和南柯郡。
示例: 寡人适方饮酒之间,想起大夫所谭神女之事,不觉神睛恍惚,睡思懵腾……正是只将桑海千秋事,付与槐南一梦中。 【明王錂《春芜记·宸游》】

欢聚 [huān jù yī táng]
释义: 欢乐地聚集在一起。
示例: 人们欢聚一堂,庆祝春节。

焕然 [huàn rán yī xīn]
释义: 焕然:鲜明光亮的样子。改变旧面貌,出现崭新的气象。
出处: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论鉴识收藏购求阅玩》:“其有晋宋名迹,焕然如新,已历数百年,纸素彩色未甚败。”
示例: 依中国法度,造作旗帜大纛,焕然一新。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一回】

慌作 [huāng zuò yī tuán]
释义: 形容极为慌张。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五回:“萧长贵正在自己兵船上睡觉,忽听得外面一派人声,接着又有洋枪、洋炮声音,拿他从睡梦中惊醒,直把他吓得索索的抖,在被窝里慌作一团。”

慌做 [huāng zuò yī tuán]
释义: 形容极为慌张。同“慌作一团”。
出处: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十六回:“晁夫人知道儿子当真做了这事,又见他病将起来,只怕是报应得恁快,慌做一团,要与晁老说知,赔那两个的衣物。”

黄梁 [huáng liáng yī mèng]
释义: 黄米饭尚未蒸熟,一场好梦已经做醒。原比喻人生虚幻。后比喻不能实现的梦想。
出处: 唐·李泌《枕中记》:“卢生欠伸而寤,见方偃于邸中,顾吕翁在旁,主人蒸黄梁尚未熟,触类如故,蹶然而兴曰:岂其梦寐耶?”
示例: 得遇正阳子师父点化,黄梁一梦遂成仙道。 【元·范子安《竹叶舟》第一折】

黄粱 [huáng liáng yī mèng]
释义: 黄粱:小米。比喻虚幻不能实现的梦想。
出处: 唐·沈既济《枕中记》:“怪曰:‘岂其梦寐耶?’翁笑曰:‘人世之事亦犹是矣。’”
示例: 应举不第,道经邯郸,得遇正阳子师父,点化黄粱一梦,遂成仙道。 【元·范康《竹叶舟》第一折】

回眸 [huí móu yī xiào]
释义: 眸:眼珠。转动眼珠,嫣然一笑。常用以形容女子妩媚的表情。
出处: 唐·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示例: 有绿衫女子,时乘墙缺窥之,或偶避人,亦必回眸一笑,若与目成。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一》】

毁誉不 [huǐ yù bù yī]
释义: 毁誉:诋毁和称赞;不一:不一样,不一致。有人说好,有人说坏,说法不一。
出处: 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十七回:“外臣毁誉不一,俱着各自据实奏闻。”

浑然 [hún rán yī tǐ]
释义: 浑然:混同在一起的样子。融合成一个整体,不可分割。也形容文章绘画,布置匀整,结构谨严。
出处: 《二程遗书》卷二上:“学者须先识仁。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
示例: 破除拦截,方可言前后内外浑然一体也。 【清·黄宗羲《答董吴仲论学书》】

混然 [hún rán yī tǐ]
释义: 混然:混同在一起的样子。融合成一个整体,不可分割。也形容文章绘画,布置匀整,结构谨严。
出处: 《二程遗书》卷二上:“学者须先识仁。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
示例: 这幅山水画气势雄壮,结构紧凑,混然一体。

混为 [hùn wéi yī tán]
释义: 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当作同样的事物谈论。
出处: 唐·韩愈《平淮西碑》:“万口和附,并为一谈。”
示例: 可见“言志”跟“缘情”到底两样,是不能混为一谈的。 【朱自清《诗言志辩·诗言志(三)》】

混作 [hùn zuò yī tán]
释义: 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当作同样的事物谈论。同“混为一谈”。

机杼 [jī zhù yī jiā]
释义: 指文章能独立经营,自成一家。
出处: 《魏书·祖莹传》:“文章须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何能共人生活焉?”

加人 [jiā rén yī děng]
释义: 加:超过。超过别人一等。比喻学问才能超过一般人。也指争强好胜。
出处: 《礼记·檀弓上》:“献子加于人一等矣。”
示例: 你这见解,一定加人一等,这等玄妙高超法,我两个怎能帮助你得来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

季布 [jì bù yī nuò]
释义: 季布:人名,很讲信用,从不食言。季布的承诺。比喻极有信用,不食言。
出处: 《史记·季布栾列传》:“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之间哉?’”

季路 [jì lù yī yán]
释义: 比喻信用极好。
出处: 《左传·哀公十四年》:“千乘之国,不信其盟,而信子之言,子何辱焉?”
示例: 此事君亲见之,惟季路一言,无他言也。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李伯言》】

价增 [jià zēng yī gù]
释义: 原意是卖不出去的好马,被伯乐看中了,就增加了十倍的价钱。比喻本来默默无闻,遇到赏识的人而抬高了身价。
出处: 《战国策·燕策二》:“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马价十倍。”

济济 [jǐ jǐ yī táng]
释义: 济济:形容人多。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
出处: 《尚书·大禹谟》:“济济有众,咸听朕命。”
示例: 摄影中济济一堂的满是儿童。 【朱自清《“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

警百 [jiān yī jǐng bǎi]
释义: 杀一个人来敬告一批人。
出处: 清·夏燮《<中西纪事>后序》:“歼一警百,消其观望。”

江天 [jiāng tiān yī sè]
释义: 形容江面宽阔,水天相接。
出处: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见其未见其二 [jiàn qí yī wèi jiàn qí èr]
释义: 知道事物的一方面,不知道还有另一方面。形容对事物的了解不全面。
出处: 《诗经·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它。”

较若画 [jiào ruò huà yī]
释义: 指明确一致。

识百 [jiāo yī shí bǎi]
释义: 形容具有特殊的才能、智慧。
出处: 汉·刘向《列女传·母仪》:“文王生而明圣,太任教之,以一而识百。”

斠然 [jiào rán yī gài]
释义: 持平一致。斠,古通“校”,校正。

斠若画 [jiào ruò huà yī]
释义: 公平持正;整齐画一。

剑首 [jiàn shǒu yī guī]
释义: 吷:象声词,形容声音微小。比喻言论无足轻重。同“剑头一吷”。

剑头 [jiàn tóu yī xuè]
释义: 剑头:指剑环头小孔;吷:象声词,形容声音微小。比喻言论无足轻重。
出处: 《庄子·则阳》:“夫吹筦也,犹有嗃也;吹剑首者,吷而已矣。尧舜,人之所誉也;道尧舜于戴晋人之前,譬犹一吷也。”
示例: 榻上双痕凛然在,剑头一吷何须角。 【宋·苏轼《再游径山》诗】

鹪鹩 [jiāo liáo yī zhī]
释义: 鹪鹩:小鸟名,以麻发为窝,系于树枝。鹪鹩做窝,只占用一根树枝。比喻一个安身之处或一个工作位置。
出处: 《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禁鼎 [jìn dǐng yī luán]
释义: 御用鼎器中的一块肉。比喻珍美之物。
出处: 明沈鲤《<张太岳集>序》:“嗟乎,斯亦禁鼎一脔,尝者可以知其味已。”

九鼎 [jiǔ dǐng yī sī]
释义: 同千钧一发,比喻非常危急。
出处: 明·宋濂《同公塔铭》:“呜呼,贤首之宗不振久矣,凛乎若九鼎一丝之悬。”

九合 [jiǔ hé yī kuāng]
释义: 合:聚集。匡:救助,帮助,拯救。“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省略语。原指春秋时代齐桓公多次会合各国诸侯,称霸华夏,使混乱不安的政局得以安定。后用以形容有卓

九九归 [jiǔ jiǔ guī yī]
释义: 归根到底。
出处: 秦兆阳《回答》:“我这个糟老头子捡点破烂,虽说有点霸道,九九归一,也是生活逼的。”

事,长 [jīng yī shì, zhǎng yī zhì]
释义: 亲身经历了某件事情,就能增长关于这方面的知识。
出处: 《新编五代史平话·汉史》:“人有常言:‘遭一蹶者得一便,经一事者长一智。’”
示例: 然而‘经一事,长一智’,二十世纪已过了四分之一。 【鲁迅《华盖集续编·一点比喻》】

九牛 [jiǔ niú yī háo]
释义: 九条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极大数量中极微小的数量,微不足道。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示例: 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 【陈毅《感事书怀·七古·手莫伸》诗】

九牛 [jiǔ niú yī máo]
释义: 九条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极大数量中极微小的数量,微不足道。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示例: 此在县官,特九牛一毛耳,而可使一邑数万家免于穷困游离。 【宋·陆九渊《与宋漕书》】

九仞 [jiǔ rèn yī kuì]
释义: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的略语。比喻功败垂成。

九死 [jiǔ sǐ yī shēng]
释义: 九:表示极多。形容经历很大危险而幸存。也形容处在生死关头,情况十分危急。
出处: 战国·楚·屈原《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刘良注:“虽九死无一生,未足悔恨。”
示例: 您哥哥剑洞枪林快厮杀,九死一生不当个耍。 【元·王仲文《救孝子》第一折】

周三 [jìng yī zhōu sān]
释义: 径:圆的半径;周:圆的周长。即圆的半径与圆的周长比为1:3,比喻两者相差很远。
出处: 《周髀算经》上卷:“勾股圆方图。”汉·赵爽注:“圆径一而周三。”
示例: 即使寻到一点光明,‘径一周三’,却更分明的看见了周围的无涯际的黑暗。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

救人命,胜造七级浮图 [jiù rén yī mìng,shèng zào qī jí fú tú]
释义: 指救人性命功德无量。

救人命,胜造七级浮屠 [jiù rén yī mìng,shèng zào qī jí fú tú]
释义: 指救人性命功德无量。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十卷:“官人差矣!不忍之心,人皆有之。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若说报答,就是为利了,岂是老汉的本念!”

举国 [jǔ guó yī zhì]
释义: 全国上下,团结一致。
出处: 毛泽东《论持久战》:“所有问题的中心点还是中国全体人民团结起来,树立举国一致的抗日阵线。”

反三 [jǔ yī fǎn sān]
释义: 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出处: 《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示例: 我是凭着一卷《诗韵》学说话,倒可以有“举一反三”的效验。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四回】

废百 [jǔ yī fèi bǎi]
释义: 举:提出;废:弃。提出一点,废弃许多。指认识片面。
出处: 《孟子·尽心上》:“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

雌雄 [jué yī cí xióng]
释义: 雌雄:比喻高低、胜负。指较量一下胜败高低。
出处: 《史记·项羽本纪》:“天下匈奴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

胜负 [jué yī shèng fù]
释义: 决:决定;胜负:胜败。进行决战,判定胜败。
出处: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四十七回:“……若不听我良言,只是与你决一胜负。”

死战 [jué yī sǐ zhàn]
释义: 决:决定;死:拼死。对敌人拼死决战。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三回:“来日尽驱百姓当先,以军继其后,与曹操决一死战。”
示例: 周天爵素称勇敢,所保臧纡青练勇可当一面,独不能与贼决一死战耶? 【《清史稿·文宗本纪》】

君子言,快马 [jūn zǐ yī yán,kuài mǎ yī biān]
释义: 比喻一言为定,决不翻诲。
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六:“快马一鞭,快人一言。有事何不出头来,无事各自珍重。”
示例: 君子一言,快马一鞭,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五十三回】

可发 [kě fā yī jué]
释义: 真引人发笑。

可见 [kě jiàn yī bān]
释义: 斑:杂色的花纹或斑点。比喻见到事物的一少部分也能推知事物的整体。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示例: 以酗酒狎妓之微嫌,遂没其困苦艰难之功业,清朝之赏罚不均,可见一斑。 【《清朝野史大观》】

克肩 [kè jiān yī xīn]
释义: 指能一心以事君。
出处: 语出《书·盘庚下》:“式敷民德,永肩一心。”孔传:“用布示民必以德义,长任一心以事君。”
示例: 卿历事三世,克肩一心,事效已明,时望攸属。 【宋·司马光《赐新除知枢密院事陈升之上第一表辞恩命不允断来章批答》】

旷古 [kuàng gǔ yī rén]
释义: 旷古:空前;从古到今。自古以来只此一人。形容绝无仅有。
出处: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以其人不称才试而后惊》:“北面而师之者,可谓旷古一人而已!”

窥豹 [kuī bào yī bān]
释义: 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指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示例: 有的人孤陋寡闻,窥豹一斑,却喜欢夸夸其谈,炫耀自己。

窥见 [kuī jiàn yī bān]
释义: 指只了解一二。
出处: 《高子遗书·会语九八》:“一向不知阳明、象山学问来历,前在舟中似窥见其一斑。”
示例: 明代吴中山歌的风靡流布,还可以从明代小说中的描写窥见一斑。 【关德栋《<山歌>序》】

礼先 [lǐ xiān yī fàn]
释义: 指在礼节上自己年岁稍长。一饭,犹言一顿饭,喻指极短的时间。也指在礼节上先有恩惠与人。同“礼先壹饭”。

利出 [lì chū yī kǒng]
释义: 给予利禄赏赐只有一条途径,那是从事耕战。
出处: 《管子·国蓄》:“利出于一孔者,其国无敌。”《商君书·弱民》:“利出一孔,则国多物。”

良莠不 [liáng yǒu bù yī]
释义: 莠:狗尾草,很象谷子,常混在禾苗中。比喻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难以区分。同“良莠不齐”。
出处: 《清史稿·觉罗满保传》:“闽、浙两省棚民,以种麻靛、造纸、烧灰为业,良莠不一。”
示例: 你对那巡长说,难民们良莠不一,要是发生了什么事,他这巡长担当得起吗? 【茅盾《清明前后》第四幕】

麟凤 [lín fèng yī máo]
释义: 比喻好东西无论巨细都搜罗进来了。
出处: 唐·张怀谨《书议》:“麟凤一毛,龟龙片甲,亦无所不录。。”

灵机 [líng jī yī dòng]
释义: 灵机:灵活的心思。急忙中转了一下念头(多指临时想出了一个办法)。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回:“俄延了半晌,忽然灵机一动,心中悟将过来。”
示例: 他灵机一动,撒了一个谎。 【周立波《暴风骤雨》十一】

聊备 [liáo bèi yī gé]
释义: 姑且备为一种风格或格式。
出处: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第五卷:“余于别集中求其措语无害大雅者择录一二,非赏其工也,聊备一格而已。”
示例: 但是以为谈论文艺,思想、生活问题应该大谈特谈,谈技巧则只宜‘聊备一格’,否则就有些不妙。 【秦牧《<艺海拾贝>跋》】

聊胜 [liáo shèng yī chóu]
释义: 略微高出一点。
出处: 洪深《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较之第四节所言‘污蔑原作的演出’,自觉聊胜一筹。”

柳暗花明又 [liǔ àn huā míng yòu yī cūn]
释义: 原形容前村的美好春光,后借喻突然出现新的好形势。
出处: 宋·陆游《游山西村》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示例: 外交上有个消息……也许急转直下,来个惊人的变化。那时候,柳暗花明又一村了,今天的一些计划自然都成了陈迹。 【茅盾《锻炼》三】

戮力 [lù lì yī xīn]
释义: 戮力:并力,合力。指齐心协力。
出处: 清·薛福成《筹洋刍议·边防》:“中国筹边之要,在中外上下戮力一心,精求自强之术而勉行之。”

乱作 [luàn zuò yī tuán]
释义: 混杂在一起,形容极为混乱。
出处: 鲁迅《热风·随感录三十三》:“他拿了儒、道士、和尚、耶教的糟粕,乱作一团,又密密的插入鬼话。”
示例: 他的队伍已经乱作一团,滚的滚下,栽倒的栽倒。 【刘流《烈火金刚》第27回】

略高 [lüè gāo yī chóu]
释义: 筹:筹码,记数用具。略微超过一个码。形容双方比较,稍强一些。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辛十四娘》:“小生所以忝出君上者,以起处数语,略高一筹耳。”

略见 [lüè jiàn yī bān]
释义: 略:大致;斑:斑点或斑纹。比喻大致看到一些情况,但不够全面。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示例: 诸如此类,虽未得其皮毛,也就略见一斑了。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八回】

略窥 [lüè kuī yī bān]
释义: 比喻大致看到一些情况,但不够全面。同“略见一斑”。
出处: 明·张居正《答南列卿陈我度》:“孤虽不肖,其于人之贤否,略窥一斑,内不敢任爱憎之私,外不轻信誉之说。”

略胜 [lüè shèng yī chóu]
释义: 筹:筹码,古代用以计数的工具,多用竹子制成。比较起来,稍微好一些。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辛十四娘》:“小生所以忝出君上者,以起处数语,略高一筹耳。”
示例: 这时,只要不是下等签,他就会感到一些满足,何况这比“中下”还略胜一筹。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九章】

略逊 [lüè xùn yī chóu]
释义: 逊:次、差;筹:算筹。比较起来,稍微差一点。

略知 [lüè zhī yī èr]
释义: 一二:形容为数不多。略微知道一点。
出处: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四十二回:“花子道:‘武艺也略知一二。’”

罗掘 [luó jué yī kōng]
释义: 罗:用网捕鸟;掘:指挖掘老鼠洞找粮食。用尽一切办法,搜括财物殚尽。
出处: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三十回:“是时宁城已罗掘一空,急切不得巨款,没奈何任他所为。”

罗之 [luó zhī yī mù]
释义: 网之一孔。比喻局部在整体中才能起其作用;脱离了整体,局部便不起作用。
出处: 《淮南子·说山训》:“有鸟将来,张罗而待之,得鸟者罗之一目也。今非昔比为一目之罗,则无时得鸟矣。”
示例: 一目之罗,不能得鸟,得鸟者罗之一目耳。 【隋·智顗《摩诃止观》卷五】

没衷 [mò zhōng yī shì]
释义: 衷:折中。指意见纷歧,不能决定哪一方面对。
出处: 郭沫若《盲肠炎·一个伟大的教训》:“就我见闻所及,论者的意见仍属没衷一是。”

眉毛胡子把抓 [méi máo hú zi yī bǎ zhuā]
释义: 俗语。比喻做事不分轻重缓急。

眉头皱,计上心来 [méi tóu yī zhòu,jì shàng xīn lái]
释义: 形容略一思考,猛然想出了一个主意。
出处: 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韩厥为何自刎了,必然走了赵氏孤儿,怎生是好?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示例: 《三国演义》上所谓“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我们普通说话所谓“让我想一想”,就是人在脑子中运用概念以作判断和推理的工夫。 【毛泽东《实践论》】

面目 [miàn mù yī xīn]
释义: 样子完全改变,有了崭新的面貌。
示例: 房间经过修饰,窗明几净,给人以面目一新的感觉。

名噪 [míng zào yī shí]
释义: 噪:群鸣。一时名声很大。名声传扬于一个时期。
出处: 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国师阅文偶误》:“娄上王辰玉、松江董元宰入都,名噪一时。”
示例: 朱半仙,时文中之能手也,名噪一时。 【清·宣鼎《夜雨秋灯录三集·科场》】

名震 [míng zhèn yī shí]
释义: 名声震动当时社会。
出处: 《新唐书·刘晏传》:“号神童,名震一时。”

名重 [míng zhòng yī shí]
释义: 名:名声;一时:当代。一个时期内名声很大,受到广泛重视。
出处: 宋·释惟白《续传灯录》卷二十七:“师住径山时,名重一时,如侍郎张公子韶,状元汪公圣锡少卿、冯公济川俱问道。”
示例: 这位朱大人,学问经济,名重一时。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三回】

魔高尺,道高 [mó gāo yī chǐ,dào gāo yī zhàng]
释义: 魔:恶鬼;道:道行,道法。比喻正义始终压倒邪恶。
出处: 杨成武《层层火阵烧野牛》:“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在粉碎日寇‘驻屯清剿’的斗争中,冀中人民的天才创造——地道战,大显神威。”

鼻子灰 [mǒ yī bí zi huī]
释义: 比喻本想巴结讨好,结果反倒碰个钉子,落得很没趣。

莫展 [mò zhǎn yī chóu]
释义: 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同“一筹莫展”。
出处: 明·张居正《与王鉴川计四事四要书》:“本兵错愕惶惑,莫展一筹。”
示例: 勒保经略半载,莫展一筹。 【清·魏源《圣武记》卷九】

莫衷 [mò zhōng yī shì]
释义: 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
出处: 清·吴趼人《痛史》第三回:“诸将或言固守待援,或言决一死战,或言到临安求救。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示例: 人们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目空 [mù kōng yī qiè]
释义: 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形容极端骄傲自大。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二回:“但他恃著自己学问,目空一切,每每把人不放在眼内。”

目空 [mù kōng yī shì]
释义: 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形容骄傲自大。
出处: 明·焦竑《李氏焚书序》:“宏甫快口直肠,目空一世,愤激过甚,不顾人有忏者。”
示例: 但以余之生平负其气节文章,目空一世,即谈理家有不合者,辄争急辨岳岳,不为之屈。 【清·归庄《陆道思辨录集》】

南柯 [nán kē yī mèng]
释义: 形容一场大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
出处: 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
示例: 看荣华眨眼般疾,更疾如南柯一梦。 【元·郑廷玉《金凤钗》楔子】

拈花 [niān huā yī xiào]
释义: 比喻心心相印、会心。
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七佛·释迦牟尼佛》:“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
示例: 伊为新至我,我是旧来伊,拈花一笑,心是口。 【清·李渔《奈何天·巧怖》】

年复 [nián fù yī nián]
释义: 一年又一年。比喻日子久,时间长。也形容光阴白白地过去。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回:“每逢闲暇,无非敲枰相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也不知人间岁月几何。”
示例: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生涯几何,宁堪此弃掷哉? 【清·无名氏《杜诗言志》卷一】

牛之 [niú zhī yī máo]
释义: 牛身上一根毛。比喻微不足道。亦作“九牛一毛”。

把汗 [niē yī bǎ hàn]
释义: 因担心而手上出汗。形容非常紧张的心情。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二回:“赵姨娘正因彩云私赠了许多东西,被玉钏儿吵出,生恐查诘出来,每日捏一把汗打听信儿。”
示例: 我最初实在替这孩子捏一把汗,待到掘出黄金一釜,这才觉得轻松。 【鲁迅《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

匹马 [pǐ mǎ yī huī]
释义: 一匹马一杆旗。形容勇敢善战。
出处: 元·脱脱《辽史》卷五十八:“辽太祖匹马一麾,斥地万里,经营四方,末尝宁居,所至乐从,用此道也。”

睥睨 [pì nì yī qiè]
释义: 形容非常高傲,看不起任何人。
出处: 季羡林《文化交流的轨迹》:“我之所以这样不厌其烦地引这许多话,决不是因为外国人夸中国人有两只眼睛而沾沾自喜,睥睨一切。”

片言 [piàn yán yī zì]
释义: 犹片言只字。少量的文字。
出处: 唐·李邕《兖州曲阜县孔子庙碑》:“片言一字,劝善惩恶,诱进后人,启明先觉。”

凭城借 [píng chéng jiè yī]
释义: 背城借一。指与敌决一死战。
出处: 《宋书·袁淑传》:“负塞残孽,阻山烬党,收险窃命,凭城借一,则当因威席卷,乘机芟剿。”

破题儿第 [pò tí ér dì yī zāo]
释义: 比喻第一次做某件事。

七次量衣次裁 [qī cì liáng yī yī cì cái]
释义: 比喻事先的调查研究工作做得十分充足。

平地声雷 [píng dì yī shēng léi]
释义: 比喻突然发生的重大变动。也比喻名声或地位突然升高。
出处: 五代·前蜀·韦庄《喜迁莺》:“凤衔金榜出门来,平地一声雷。”
示例: 虽然是运不齐,他可也志不灰。只等待桃花浪暖蛰龙飞,平地一声雷。 【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三折】

漆黑 [qī hēi yī tuán]
释义: 形容一片黑暗,没有一点光明。也形容对事情一无所知。
出处: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不论是近百年的和古代的中国史,在许多党员的心目中还是漆黑一团。”

齐心 [qí xīn yī lì]
释义: 形容认识一致,共同努力。同“齐心协力”。

骐骥 [qí jì yī máo]
释义: 比喻珍品的极小部分。
出处: 宋·黄伯思《记石经与今文不同》:“此石刻在洛阳,本在洛宫前御史台中,年久摧散。洛人好事者时时得之,若骐骥一毛,虬龙片甲。”

棋高 [qí gāo yī zhāo]
释义: 一着:下棋时下一子或走一步。棋艺高人一步。也比喻技高一等。
出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正所谓‘棋高一着,缚手缚脚’。”

棋高着,缚手缚脚 [qí gāo yī zhāo,fù shǒu fù jiǎo]
释义: 本指棋艺,后比喻技术高人一头,对方就无法施展本领。
出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正所谓‘棋高一着,缚手缚脚’。”

千锤打锣,锤定音 [qiān chuí dǎ luó,yī chuí dìng yīn]
释义: 比喻在众说纷纭的情况下发表决定性的意见。

千夫诺诺,不如士谔谔 [qiān fū nuò nuò,bù rú yī shì è è]
释义: 指众多唯唯诺诺之人,不如一名诤谏之士可贵。同“千人诺诺,不如一士谔谔”。
出处: 宋·苏轼《讲田友直字序》:“韩城田益,字迁之。黄庭坚以谓不足以配名,更之曰友直……何独取诸此?某曰:夫直者,刚者之长也。千夫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千古 [qiān gǔ yī lǜ]
释义: 指从来如此。
出处: 明·李贽《史纲评要·周记·敬王》:“杀子产,谤仲尼,千古一律,何足怪哉?”

千古 [qiān gǔ yī shí]
释义: 喻指难得的机会。
出处: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四:“今天下之机杼在王,王若出兵以临中原,天下响应,此千古一时也。”

千古 [qiān gǔ yī zhé]
释义: 指自古相同。
出处: 清·周亮工《书影》卷六:“后村所谓‘谄谀以求悦,揣摩以幸中’,千古一辙也。”

千金 [qiān jīn yī hù]
释义: 比喻物虽轻贱,关键时得其所用,却十分珍贵。

千金 [qiān jīn yī kè]
释义: 形容时间非常宝贵。
出处: 宋·苏轼《春夜》诗:“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示例: 他飞琼伴侣,上元班辈,回廊月射幽晖,千金一刻。 【明·汤显祖《紫钗记·堕钗灯影》】

千金 [qiān jīn yī kǔn]
释义: 比喻物虽轻贱,关键时得其所用,却十分珍贵。同“千金一瓠”。

千金 [qiān jīn yī nuò]
释义: 诺:许诺。一个诺言价值千金。指守信用,不轻易许诺。
出处: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示例: 酒后一言,就果然相赠,又不惮千里送来,你员外真可谓千金一诺矣。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五十六回】

千金 [qiān jīn yī xiào]
释义: 犹言千金买笑。花费千金,买得一笑。旧指不惜重价,博取美人欢心。
出处: 宋·张孝祥《虞美人》词之六:“倩人传语更商量,只得千金一笑也甘当。”明·汤显祖《紫钗记》第六出:“道千金一笑相逢夜,似近蓝桥那般欢惬。”
示例: 千金一笑,花柳空自来争;十斛片时,风月何曾肯让。 【《西湖佳话·西泠韵迹》】

千金 [qiān jīn yī zhì]
释义: 形容生活奢侈,用钱没有节制。
出处: 唐·李白《寄王明府》诗:“莫惜连船沽美酒,千金一掷买春芳。”

千金之裘,非狐之腋 [qiān jīn zhī qiú,fēi yī hú zhī yè]
释义: 价值千金的皮衣,决非一只狐狸的腋皮所能做成。比喻积小才能成大,集合大家的力量才能做成事情。
出处: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太史公曰:语曰‘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台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际,非一代之智也。’”
示例: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绮罗之辈,非养蚕之人。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衣服》】

千军易得,将难求 [qiān jūn yì dé,yī jiàng nán qiú]
释义: 指将才难得。

千钧 [qiān jūn yī fà]
释义: 比喻情况万分危急。
出处: 《汉书·枚乘传》:“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悬无极之高,下垂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也。”唐·韩愈《与孟尚书书》:“其危如一发引千钧。”
示例: 正在千钧一发的时刻,一位不知名的解放军战士奋不顾身跳进冰冷的河水中,救起了落水儿童。

千里 [qiān lǐ yī qǔ]
释义: 比喻举止随便,不拘小节。
出处: 《公羊传·文公十二年》:“曷为以水地?河曲疏矣,河千里而一曲也。”

千里姻缘线牵 [qiān lǐ yīn yuán yī xiàn qiān]
释义: 指婚姻是由月下老人暗中用一红线牵连而成。
出处: 唐·李复言《续玄怪录·定婚店》

千虑 [qiān lǜ yī dé]
释义: 即使愚笨的人,在很多次考虑中也总会有些可取的地方。多用来表示自谦。
出处: 《晏子春秋·杂下十八》:“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 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示例: 寄虽疾侵耄及,言无足采,千虑一得,请陈愚算。 【《南史·虞寄传》】

千虑 [qiān lǜ yī shī]
释义: 失:错误。指聪明人的考虑,也会有不周到的地方。
出处: 《晏子春秋·杂下十八》:“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 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千岁 [qiān suì yī shí]
释义: 犹千载一时。一千年才有这么一个时机。形容机会极其难得。

千闻不如 [qiān wén bù rú yī jiàn]
释义: 指听得再多还不如亲见更为可靠。
出处: 《陈书·萧摩诃传》:“安都谓摩诃曰:‘卿骁勇有名,千闻不如一见。’”
示例: 王氏想道:“‘千闻不如一见。’虽说丈夫已死,在几千里之外,不知端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五卷】

千羊之皮,不如狐之腋 [qiān yáng zhī pí,bù rú yī hú zhī yè]
释义: 比喻众愚不如一贤。

千载 [qiān zǎi yī dàn]
释义: 极言彼此交情深厚,甚为难得。
出处: 典出《汉书·王吉传》:“吉与财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财公弹冠’,言其取舍同也。”吉,字子阳。
示例: 人亦有言,交道实难。有頍者弁,千载一弹。今我与子,旷世齐欢。 【晋·陆机《赠冯文罴迁斥丘令》诗之四】

千载 [qiān zǎi yī féng]
释义: 一千年里也难碰到一次。形容机会极其难得。同“千载一遇”。
出处: 《梁书·任昉传》:“千载一逢,再造难答。”
示例: 此又千载一逢之机会,于此举尤宜者也。 【清·冯桂芬《致姚衡堂书》】

千载 [qiān zài yī hé]
释义: 一千年才有这么一个时机。形容机会极其难得。同“千载一时”。
出处: 《汉书·王襃贾传》:“上下俱欲,欢然交欣,千载一合,论说无疑。”

千载 [qiān zǎi yī huì]
释义: 一千年才有一次机会。形容机会难得。
出处: 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千载一会,论说无疑。”

千载 [qiān zǎi yī rì]
释义: 犹千载一时。一千年才有这么一个时机。形容机会极其难得。

千载 [qiān zǎi yī shèng]
释义: 千年出一圣人。指圣人不常有。

千载 [qiān zǎi yī shí]
释义: 一千年才有这么一个时机。形容机会极其难得。
出处: 晋·王羲之《与会稽王笺》:“遇千载一时之运,顾智力屈于当年。”
示例: 圣天子赫然有意千载一时之治,删弃文法,捐除科条,裁损吏议,亲总其大纲大纪,以进退一世。 【清·龚自珍《明良论》】

千载 [qiān zǎi yī yù]
释义: 一千年才可遇到一次。形容机会难得。
出处: 《东观汉记·耿况传》:“耿况彭宠,俱遭际会,顺时乘风,列为藩辅,忠孝之策,千载一遇也。”

千部腔,千人 [qiān bù yī qiāng,qiān rén yī miàn]
释义: 成千部书都是一种写法,成千个人都是一个面孔。比喻都是老一套,没有变化(多指创作)。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至于才子佳人等书,则又开口‘文君’,满篇‘子建’,千部一腔,千人一面,且终不能不涉淫滥。”

千棰打锣,棰定声 [qiān chuí dǎ luó,yī chuí dìng shēng]
释义: 比喻在众说纷纭的情况下发表决定性的意见。同“千锤打锣,一锤定音”。

千年 [qiān nián yī lǜ]
释义: 犹言千古一律。指从来如此。

千篇 [qiān piān yī lǜ]
释义: 一千篇文章都一个样。指文章公式化。也比喻办事按一个格式,非常机械。
出处: 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中:“张公虽复千篇,犹一体耳。”宋·苏轼《答王庠书》:“今程试文字,千人一律,考官亦厌之。”
示例: 她又开始说起千篇一律的恳求的话语来了。 【沙汀《磁力》】

千人诺诺,不如士谔谔 [qiān rén nuò nuò,bù rú yī shì è è]
释义: 指众多唯唯诺诺之人,不如一名诤谏之士可贵。
出处: 《史记·商君列传》:“赵良曰:‘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千人 [qiān rén yī miàn]
释义: 众多人一个脸谱。多用以讥讽文艺创作上的雷同。

千日打柴日烧 [qiān rì dǎ chái yī rì shāo]
释义: 比喻持久奋斗而一旦成功。也比喻平时积攒,一朝花费。同“千日斫柴一日烧”。

千日斫柴日烧 [qiān rì zhuó chái yī rì shāo]
释义: ①比喻持久奋斗而一旦成功。②比喻平时积攒,一朝花费。亦作“千日打柴一日烧”。

发而动全身 [qiān yī fà ér dòng quán shēn]
释义: 比喻动极小的部分就会影响全局。
出处: 清·龚自珍《自春徂秋偶有所感触》诗:“一发不可牵,牵之动全身。”

青山 [qīng shān yī fà]
释义: 青山远望,其轮廓仅如发丝一样。形容极其遥远。也借指中原。
出处: 宋·苏轼《澄迈驿通潮阁》诗之二:“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情深 [qíng shēn yī wǎng]
释义: 指对人或事物具有深厚的感情。

情同 [qíng tóng yī jiā]
释义: 比喻情谊深厚,如同一家。

[qīng yī sè]
释义: 原指打麻将时由一种花色组成的一副牌。后比喻全部由同一种成分构成。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九回:“而且他[佘小观]赌品甚高,输得越多心越定,脸上神色丝毫不动。又欢喜做‘清一色’。所以同赌的人更拿他当财神看待。”
示例: 至于经常的事务,她可以放心的由职员们代办,因为职员们都清一色的换上了她的娘家的人。 【老舍《四世同堂》三七】

阒无 [qù wú yī rén]
释义: 阒:空。指空荡荡,没有一人。
出处: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四:“曾梦至一处,见禅床几杖萧然,而阒无一人。”
示例: 逾墙入视,则阒无一人。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

全国盘棋 [quán guó yī pán qí]
释义: 指全国各部门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全面安排,互相协作。

劝百讽 [quàn bǎi fěng yī]
释义: 形容规讽正道的言辞远远及不上劝诱奢靡的言辞。意在使人警戒,但结果却适得其反。
出处: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扬雄以为靡丽之赋,劝百而讽一,犹驰骋郑卫之声,曲终而奏雅,不已亏乎?”

不可 [quē yī bù kě]
释义: 少一样也不行。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回:“林冲道:‘只今番克敌制胜,便见得先生妙法。正是鼎分三足,缺一不可,先生不必推却。’”
示例: 每个学生都要德智体全面发展,三者缺一不可。

不可 [què yī bù kě]
释义: 两种以上因素中,缺少哪一种也不行。

攘臂 [rǎng bì yī hū]
释义: 攘:挥动。挥动手臂呼喊(多用在号召)。
出处: 汉·李陵《答苏武书》:“然陵振臂一呼,创病皆起。”
示例: 皆能攘臂一呼,聚众千百,杀掠吏民,死且不顾,重烦大兵剪灭而后已,是岂理所当然者哉。 【宋·辛弃疾《淳熙己亥论盗贼札子》】

让礼寸,得礼 [ràng lǐ yī cùn ,dé lǐ yī chǐ]
释义: 比喻以礼相让,事虽微而获益必大。
出处: 语出《太平御览》卷四二四引三国魏曹操《礼让令》:“里谚曰:‘让礼一寸,得礼一尺。’斯合经之要矣。”

人己 [rén jǐ yī shì]
释义: 待别人象待自己一样。比喻待人没有私心。
出处: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二:“此正无意于我,人己一视之道,实贤人君子之盛德。”

人手 [rén shǒu yī cè]
释义: 人人拿着一本(书)。多形容书的读者多。

己百 [rén yī jǐ bǎi]
释义: 别人一次就做好或学会的,自己做一百次,学一百次。比喻以百倍的努力赶上别人。
出处: 《礼记·中庸》:“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通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仁同 [rén tóng yī shì]
释义: 犹言一视同仁。
出处: 《元典章·诏令一·成宗立皇太子诏》:“於戏!庆衍无疆,既正名于国,本仁同一视,尚均福于黎元。”

日长线 [rì cháng yī xiàn]
释义: 指冬至以后白昼渐长。
出处: 唐·杜甫《至日遣兴奉寄北省旧阁老两院故人》诗:“何人却忆穷愁日,日日愁随一线长。”

日复 [rì fù yī rì]
释义: 复:再,又。过了一天又一天。比喻日子久,时间长。也形容光阴白白地过去。
出处: 《后汉书·光武帝纪》:“天下重器,常恐不任,日复一日,安敢远期十岁乎?”
示例: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生涯几何,宁堪此弃掷哉? 【清·无名氏《杜诗言志》卷一】

日甚 [rì shèn yī rì]
释义: 甚:加深,胜似。一天比一天厉害。形容事物发展的程度越来越加深或日渐严重。
出处: 宋·王安石《乞解机务札子》:“徒以今年以来,病疾浸加,不任劳剧,比尝粗陈恳款,未蒙陛下矜从,故复黾勉至今,而所苦日甚一日。”
示例: 遂借公举以媒重贿,日甚一日,至于子孙微弱,则所列木主,庋置高阁间,供斋役爨矣。(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乡贤》)

日慎 [rì shèn yī rì]
释义: 慎:谨慎。一天比一天谨慎。形容做事十分小心。
出处: 《韩非子·初见秦》:“战战栗栗,日慎一日。”
示例: 八年于兹,业业兢兢,日慎一日。 【《旧五代史·梁书·末帝纪下》】

容膝之安,肉之味 [róng xī zhī ān,yī ròu zhī wèi]
释义: 形容生活条件并不好。
出处: 《列女传·贤明》:“今以容膝之安,一肉之味,而怀楚国之忧,其可乎?”

熔于 [róng yú yī lú]
释义: 熔化在同一个炉内。比喻多种事物相互间结合紧密,浑然一体,难分难解。
出处: 卞之琳《冯文炳选集·序》:“废名在解放前,特别在抗战前,似曾以他独特的方式,把儒释道熔于一炉。”

融为 [róng wéi yī tǐ]
释义: 融合为整体。比喻几种事物关系密切,配合自然,如同一个整体。
出处: 先秦·管仲《管子·七法》:“有一体之治,故能出号令,明宪法矣。”

如出 [rú chū yī kǒu]
释义: 象从一张嘴里说出来的。形容许多人说法一样。
出处: 《韩非子·内储说下》:“州侯相荆,贵而主断,荆王疑之,因问左右,左右对曰‘无有’,如出一口也。”
示例: 杀伤疾患,十室九空。百姓怨嗟,如出一口。 【唐·韩愈《黄家贼事宜状》】

如出 [rú chū yī zhé]
释义: 辙:车轮碾轧的痕迹。好象出自同一个车辙。比喻两件事情非常相似。
出处: 宋·洪迈《容斋随笔》卷十一:“此四人之过,如出一辙。”
示例: 遥远相隔的民族有着这样如出一辙的民族传说。 【秦牧《宣扬友爱的民族传说》】

三位 [sān wèi yī tǐ]
释义: 比喻三个人、三件事或三个方面联成的一个整体。
出处: 毛泽东《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为什么提出‘巩固和平’、‘争取民主’、‘实现抗战’这样三位一体的口号? 张
示例: 我俩没儿没女,洁琼常来,可以说是三位一体,宛如一家 【扬《第二次握手》】

儆百 [shā yī jǐng bǎi]
释义: 儆:警告。处死一个人,借以警戒许多人。
出处: 《汉书·尹翁归传》:“其有所取也,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惧改行自新。”
示例: 如果遇到抗拒,就杀一儆百。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四章】

警百 [shā yī jǐng bǎi]
释义: 处死一个人,借以警戒许多人。同“杀一儆百”。

利百 [shā yī lì bǎi]
释义: 处死一个人,借以警戒许多人。同“杀一砺百”。
出处: 《周书·苏绰传》:“若有深奸巨猾,伤化败俗,悖乱人伦,不忠不孝,故为背道者,杀一利百,以清王化,重刑可也。”

砺百 [shā yī lì bǎi]
释义: 犹言杀一儆百。处死一个人,借以警戒许多人。

山亏 [shān kuī yī kuì]
释义: 比喻功败垂成。
出处: 《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的节缩。
示例: 语曰:‘行百里者半九十。’井掘九仞,犹为弃井;山亏一篑,遂无成功。 【梁启超《过渡时代论》】

劝百 [shǎng yī quàn bǎi]
释义: 奖励一个人的先进事迹而鼓励好多人。
出处: 《文中子·立命》:“赏一以劝百,罚一以惩众。”

劝众 [shǎng yī quàn zhòng]
释义: 奖励一个人的先进事迹而鼓励好多人。
出处: 周·吕尚《阴谋》:“杀一以惩万,赏一而劝众,此明君之威福也。”

上下 [shàng xià yī xīn]
释义: 上上下下一条心。
出处: 《淮南子·诠言训》:“上下一心,君臣同志。”

稍胜 [shāo shèng yī chóu]
释义: 筹:筹码,古代用以计数的工具,多用竹子制成。比较起来,稍微好一些。
出处: 鲁迅《两地书》二五:“废物利用又何尝不是‘消磨生命’之术,但也许比‘纵酒’稍胜一筹罢。”

稍逊 [shāo xùn yī chóu]
释义: 稍:稍微;逊:逊色。比较起来,稍微差一点。
出处: 清·李渔《闲情偶寄·演习·脱套》:“才锋笔藻可继还魂,其稍逊一筹者,则在气与力之间耳。”
示例: 而后起的模拟者总不免比创始者要稍逊一筹。 【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五节】

勺水 [sháo shuǐ yī luán]
释义: 一勺水,一块肉。比喻量少。

盛极 [shèng jí yī shí]
释义: 形容一时特别兴盛或流行。
出处: 清·方东树《刘悌堂诗集序》:“刘氏名弗耀于远,而其说盛行一时。”
示例: 侨胞亦知崇拜本国至圣,保存东方文明,故能发扬光大,盛极一时也。 【鲁迅《三闲集·述香港恭祝圣诞》】

十不当 [shí bù huò yī]
释义: 十个不抵一个。谓人虽多但不顶用。
出处: 汉·荀悦《汉纪·文帝纪下》:“土山平陵,漫衍相属,平原广野,此车骑之地也,步兵十不当一。”
示例: 后诮杨再思、李峤、姚元崇等曰:‘休璟练知边事,卿辈十不当一。 【《新唐书·唐休璟传》】

十寒 [shí hán yī bào]
释义: 冻十天,晒一天。比喻做事时而抓紧,时而懈怠,进展不快。

十日水,五日 [shí rì yī shuǐ,wǔ rì yī shí]
释义: 比喻作画构思精密,不轻易下笔。
出处: 唐·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

十死 [shí sǐ yī shēng]
释义: 形容生命非常危险。
出处: 《汉书·孝宣许皇后传》:“妇人免乳大故,十死一生。”

始终如 [shǐ zhōng rú yī]
释义: 始:开始;终:结束。自始自终一个样子。指能坚持,不间断。
出处: 《荀子·议兵》:“虑必先事而申之以敬,慎终如始,终始如一,夫是之谓大吉。”
示例: 吾观关胜义气凛然,始终如一,军师不必多疑。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七回】

始终若 [shǐ zhōng ruò yī]
释义: 自始自终一个样子。指能坚持,不间断。同“始终如一”。

视同 [shì tóng yī lǜ]
释义: 指同等看待。

首屈 [shǒu qū yī zhǐ]
释义: 首:首先。扳指头计算,首先弯下大拇指,表示第一。指居第一位。引申为最好的。
出处: 闻一多《家书——给父母亲》:“此校确系美国之首屈一指,我毕业于此后,纵欲继续研究,在此邦亦无处可去也。”

数二 [shǔ yī shǔ èr]
释义: 不算第一也算第二。形容突出。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九回:“这门亲原是老亲,且又和我们是同在户部挂名行商,也是数一数二的大门户。”
示例: 他的学习成绩在班里是数一数二的。

双凫 [shuāng fú yī yàn]
释义: 汉苏武出使匈奴被羁,归国时留别李陵的诗中有“双凫俱北飞,一雁独南翔”之句。后以“双凫一雁”为感伤离别之词。

不二 [shuō yī bù èr]
释义: 说怎么样就怎么样。形容说话算数。
出处: 清·张春帆《宦海》第四回:“这个时候的邵孝廉,就是个小小的制台一般,说一是一,说二是二,庄制军没有一回驳过他的。”
示例: 穷苦人们起来,在村里说一不二! 【梁斌《红旗谱》十八】

,说二是二 [shuō yī shì yī,shuō èr shì èr]
释义: 说怎样就怎样,不能更改。
出处: 清·张春帆《宦海》第四回:“这个时候的邵孝廉,就是个小小的制台一般,说一是一,说二是二,庄制军没有一回驳过他的。”

水天 [shuǐ tiān yī sè]
释义: 水光与天色相浑。形容水天相接的辽阔景象。
出处: 唐·王勃《滕王阁诗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示例: 那洞庭湖真个波涛万顷,水天一色。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四十九回】

送君千里,终须 [sòng jūn qiān lǐ,zhōng xū yī bié]
释义: 君:敬称对方;终:终究。送多远的路,终究要分别。
出处: 元·无名氏《马陵道》楔子:“哥哥,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哥哥你回去。”
示例: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我也不往下送了。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回】

宿弊 [sù bì yī qīng]
释义: 多年的弊病一下就肃清了。

太仓 [tài cāng yī sù]
释义: 太仓:古代设在京城中的大谷仓。大粮仓里的一粒谷子。比喻极大的数量中一个非常小的数目。
出处: 《庄子·秋水》:“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太仓乎?”

四海 [sì hǎi yī jiā]
释义: 四海之内,犹如一家。形容天下一统。

昙花 [tán huā yī xiàn]
释义: 昙花:即优昙钵花,开放时间很短。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景象出现了一下,很快就消失。
出处: 《妙法莲华经·方便品》:“佛告舍利佛,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花,时一现耳。”
示例: 这种盛况,只是昙花一现。

堂上呼,阶下百诺 [táng shàng yī hū,jiē xià bǎi nuò]
释义: 诺:答应。堂上一声呼唤,阶下齐声答应。多形容旧时豪门权贵威势烜赫,侍从和奉承的人很多。
出处: 《吕氏春秋·过理》:“宋王大悦,饮酒室中。有呼万岁者,堂上尽应;堂上已应,堂下尽应。门外庭中闻之,莫敢不应。”
示例: 堂上一呼,阶下百诺。 【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二折】

堂堂 [táng táng yī biǎo]
释义: 形容身材魁伟,相貌出众。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十七回:“爹娘生下洒家,堂堂一表,凛凛一躯,自小学成十八般武艺在身,终不成只这般休了!”

天各 [tiān gè yī fāng]
释义: 指各在天底下的一个地方。形容相隔极远,见面困难。
出处: 汉·苏武《古诗四首》:“良友远离别,各在天一方。”
示例: 先生此去,天各一方,未知相会却在何日。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

天下第 [tiān xià dì yī]
释义: 形容没有人能比得上。
出处: 《后汉书·胡广传》:“试以章奏,安帝以广为天下第一。”

天下乌鸦般黑 [tiān xià wū yā yī bān hēi]
释义: 比喻不管哪个地方的剥削者压迫者都是一样的坏。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七回:“这更奇了,天下乌鸦一般黑,岂有两样的。”
示例: 前几天也颇有流言,正如去年夏天我在北京一样,哈哈,真是天下乌鸦一般黑哉。(鲁迅《书信集·致孙伏园》)

天下 [tiān xià yī jiā]
释义: 视天下人为一家,和睦相处。也指全国统一。
出处: 《礼记·礼运》:“故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
示例: 天下一家,共享太平,几何乖漓浇薄之世,其不一旦变而为公平正直之世也。 【太平天国·洪秀全《原道醒世训》】

天字第 [tiān zì dì yī hào]
释义: 天:天字是《千字文》首句“天地玄黄”的第一个字。指第一或第一类中的第一号。比喻最高的、最大的或最强的。
出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八:“那女眷且是生得美貌,打听来是这客人的爱妾,日日雇了天字一号的太湖船,摆了盛酒,吹弹歌唱俱备,携了此妾下湖。”

铁板 [tiě bǎn yī kuài]
释义: 比喻结合紧密,不可分裂的整体。
出处: 吴晗《朱元璋传》第七章:“朱元璋和这个集团的首脑人物,尽管在过去同生死,共患难,但并不是铁板一块。”

通同 [tōng tóng yī yì]
释义: 串通在一起。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一十回:“况且打死的贼是周瑞的干儿子,必是他们通同一气的。”

同出 [tóng chū yī zhé]
释义: 两种言论或行为完全一样。

同德 [tóng dé yī xīn]
释义: 指全心全意为共同目标努力。

同功 [tóng gōng yī tǐ]
释义: 指功绩和地位相同。
出处: 《史记·黥布列传》:“往年杀彭越,前年杀韩信,此三人者,同功一体之人也,自疑祸及身,故反耳。”
示例: 郑父与克,同功一体之人,克诛,郑父安得不惧。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二十九回】

同然 [tóng rán yī cí]
释义: 犹异口同声。指大家说得都一样。

同声 [tóng shēng yī cí]
释义: 犹言众口一辞。指大家说得都一样。

同心 [tóng xīn yī dé]
释义: 指思想统一,信念一致。同“同心同德”。

同心 [tóng xīn yī lì]
释义: 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同“同心协力”。

同心 [tóng xīn yī yì]
释义: 指心志一致。
出处: 《三国志·吴志·鲁肃传》:“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
示例: 同心一意,顿兴灸艾分痛之真情;因病生怜,遂起借花献佛之妄念。 【明·李贽《代常通病僧告文》】

无二 [tóu yī wú èr]
释义: 唯一,只有一个。

万不失 [wàn bù shī yī]
释义: 形容绝对不会出差错。同“万无一失”。
出处: 《韩非子·解老》:“治乡治邦莅天下者,各以此科适观息耗则万不失一。”《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曰:‘先生相人何如?’对曰:‘贵贱在于骨法,忧喜在于容色,成败在于决断,以此参之,万不失一。’”
示例: 舵工素以海习,虽卒遇飓母浮椒,亦万不失一云。 【清·龚翔麟《珠江奉使记》】

万口 [wàn kǒu yī cí]
释义: 比喻意见一致。同“万口一辞”。
出处: 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三章第一节:“现在万口一词,愿立永康王,不可更改。”

万口 [wàn kǒu yī cí]
释义: 千千万万人说同样的话。比喻意见一致。
出处: 唐·孙樵《武皇遗剑录》:“群疑胶牢,万口一辞。”
示例: 万口一辞,不可破也。 【明·李贽《题孔子像于芝佛院》】

万口 [wàn kǒu yī tán]
释义: 千千万万人说同样的话。比喻意见一致。
出处: 《宋史·胡铨传》:“今内而百官,外而军民,万口一谈,皆欲食伦之肉。”

万世 [wàn shì yī shí]
释义: 万世才有这么一个机会。形容机会难得。
出处: 《史记·吴王濞列传》:“慧星出,蝗虫数起,此万世一时,而愁劳圣人之所起也。”
示例: 今陛下春秋鼎盛,天锡勇智,此万世一时也。 【宋·苏轼《拟进士对御试策》】

万死 [wàn sǐ yī shēng]
释义: 死的可能极大,活的希望极小。比喻冒生命危险。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夫人臣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赴公家之难,斯已奇矣。”宋·陆游《晚泊》诗:“身游万死一生地,路入千峰百嶂中。”
示例: 有当时一个遗民,于万死一生之中,逃出性命,做了一本《扬州十日记》,叙述杀戮之惨。 【清·陈天华《狮子吼》第二回】

万无 [wàn wú yī shī]
释义: 失:差错。指非常有把握,绝对不会出差错。
出处: 《史记·淮队侯列传》:“以此参之,万不失一。”汉·枚乘《七发》:“孔老览观,孟子持筹而算之,万不失一。”
示例: 郑成功安慰她,只要仙霞岭守得住,延平万无一失! 【华而实《汉衣冠》二】

万众 [wàn zhòng yī xīn]
释义: 千万人一条心。形容团结一致。
出处: 《后汉书·朱擕传》:“万人一心,犹不可当,况十万乎!”
示例: 万众一心,同声呼吁,力抗汉奸,唤醒政府。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0八回】

威凤 [wēi fèng yī yǔ]
释义: 指略见善政一斑之意。

惟精惟 [wéi jīng wéi yī]
释义: 指精纯专一。

未成 [wèi chéng yī kuì]
释义: 犹功亏一篑。比喻功败垂成。

未达 [wèi dá yī jiān]
释义: 指未能通达,只差一点。

未识 [wèi shí yī dīng]
释义: 丁:“个”的讹字。不认识一个字,指没有文化的人。亦作“目不识丁”、“不识一丁”。

未知万 [wèi zhī wàn yī]
释义: 万分之一都不知道。形容学识肤浅。
出处: 宋·洪迈《夷坚乙志·张锐医》:“世之庸医,学方书未知万一,自以为足,吁!可惧哉。”

文武之道, [wén wǔ zhī dào,yī zhāng yī chí]
释义: 文、武:指周文王和周武王。意思是宽严相结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现用来比喻生活的松紧和工作的劳逸要合理安排。
出处: 《礼记·杂记下》:“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示例: 古人说:“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现在“弛”一下,同志们会清醒起来。 【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

知二 [wén yī zhī èr]
释义: 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类推。
出处: 《论语·公冶长》:“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知十 [wén yī zhī shí]
释义: 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类推。
出处: 《论语·公冶长》:“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答十 [wèn yī dá shí]
释义: 形容所知甚多或口齿伶俐。

无官身轻 [wú guān yī shēn qīng]
释义: 不做官了,感到一身轻松。封建官僚官以后常用这句话来自我安慰。现也泛指卸去责任后一时感到轻松。
出处: 宋·苏轼《贺子由生第四孙》诗:“无官一身轻,有子万事足。”
示例: 交卸之后,又在长沙住了些时。常言道“无官一身轻”,刘蕃台此时却有此等光景。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七回】

不备 [wú yī bù bèi]
释义: 指样样齐全。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一回:“真是:吃的,喝的,穿的,戴的,无一不精,无一不备。”

不知 [wú yī bù zhī]
释义: 没有什么不知道的。形容知识丰富。
出处: 《云笈七签》卷四九引《五符经》:“知一者,无一之不知也。不知一者,无一能知也。一者,至贵无偶之号也。”

梧桐叶落 [wú tóng yī yè luò]
释义: 梧桐落叶最早,故以之表示秋天来临。后亦以比喻事物衰落的征兆。

遐迩 [xiá ěr yī tǐ]
释义: 指远近犹如一个整体。形容协调统一。

咸阳 [xián yáng yī jǔ]
释义: 咸阳:秦朝的都城;炬:火把,引申为火焚。咸阳的一把大火。指项羽率军到咸阳后将秦宫全部烧毁。泛指一把火烧光。
出处: 《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
示例: 张钟山欲借咸阳一炬,了此业障。 【明·张岱《与祁世培》】

相与为 [xiāng yǔ wéi yī]
释义: 相与:相互。相互结合成为一体。
出处: 汉·贾谊《过秦论》:“诸侯恐惧,同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卷第十:“谓之性情,性情相与为一瞑,情亦性也,谓性已善,奈其情何?”
示例: 崔胤本留卫兵,欲以制敕使也,今敕使、卫兵相与为一,将若之何!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二百六十二】

向上 [xiàng shàng yī lù]
释义: 佛教禅宗指不可思议的彻悟境界。

嚣张 [xiāo zhāng yī shí]
释义: 指恶势力在短时间内喧闹一起。
示例: 这帮土匪在这穷山沟也只能嚣张一时,一待大军到来,他们就会做鸟兽散了。

心口不 [xīn kǒu bù yī]
释义: 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不一样。形容人的虚伪、诡诈。
出处: 《醒世姻缘传》第八十二回:“我是这们个直性子,希罕就说希罕,不是这们心口不一的。”
示例: 我竟失态到这地步,但我仍然心口不一的。 【俞天白《危栏》】

心口如 [xīn kǒu rú yī]
释义: 心里想的和嘴里说的一样。形容诚实直爽。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十五回:“紫芝妹妹嘴虽厉害,好在心口如一,直截了当,倒是一个极爽快的。”
示例: 心口如一,不说假话,这是做人起码应具有的品质。

心有灵犀点通 [xīn yǒu líng xī yī diǎn tōng]
释义: 比喻恋爱着的男女双方心心相印。现多比喻比方对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领神会。
出处: 唐·李商隐《无题》诗:“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示例: 大师们的艺术手法,常常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的。 【秦牧《叠句的魅力》】

雄视 [xióng shì yī shì]
释义: 形容称雄于一代。

烜赫 [xuǎn hè yī shí]
释义: 烜赫:声势很盛。在一个时期内名声威势很盛。
出处: 宋·王安石《上杜学士书》:“虽将相大臣,气势烜赫,上所尊宠……一有罪过,纠诘按治。”
示例: 然而,七百年前,它却的的确确曾经是欧亚大陆烜赫一时的中心。 【秦牧《访蒙古古都遗迹》】

淹淹 [yān yān yī xī]
释义: 形容呼吸微弱,濒于死亡。同“奄奄一息”。
出处: 《儒林外史》第十五回:“马二先生大惊,急上楼进房内去看,已是淹淹一息,头也抬不起来。”

嫣然 [yān rán yī xiào]
释义: 嫣然:笑得很美的样子(指女性)。形容女子笑得很美。
出处: 战国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
示例: 都只在嫣然一笑中,偷把幽情送。 【元·无名氏《梧桐叶》第四折】

言行抱 [yán xíng bào yī]
释义: 犹言言行一致。说的和做的完全一个样。
出处: 汉·贾谊《新书·道述》:“言行抱一谓之贞,反贞为伪。”

言行不 [yán xíng bù yī]
释义: 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外一套。
示例: 为人处世要言行一致,不可言行不一。

言行若 [yán xíng ruò yī]
释义: 说的和做的完全一个样。指人表里如一。
出处: 汉·刘向《列女传·齐田稷母》:“非义之事不计于心,非理之利不入于家,言行若一,情貌相副。”

言行 [yán xíng yī zhì]
释义: 说的和做的完全一个样。
出处: 郭沫若《屈原》第四幕:“我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事实具在,我虽死不移。”

养兵千日,用兵 [yǎng bīng qiān rì,yòng bīng yī shí]
释义: 平时供养、训练军队,以便到关键时刻用兵打仗。指平时积畜力量,在必要时一下用出来。
出处: 《南史·陈暄传》:“兵可千日而不用,不可一日而不备。”
示例: 这意思很明白: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大敌压境,你们不说打仗,反到逃跑,好,留下枪支,交给我们,看我们的吧。 【孙犁《光荣》】

养兵千日,用在 [yǎng bīng qiān rì,yòng zài yī zhāo]
释义: 指长期供养、训练军队,以备一旦用兵打仗。同“养军千日,用在一朝”。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六十一回:“卢俊义听了大怒道:‘养兵千日,用在一朝!我要你跟我去走一遭,你便有许多推故。’”
示例: 夏十道:‘国家养兵千日,用在一朝。别的不要讲,这两句话是人所共知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八回】

养军千日,用军 [yǎng jūn qiān rì,yòng jūn yī shí]
释义: 指长期供养、训练军队,以备一旦用兵打仗。同“养军千日,用在一朝”。
出处: 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我养军千日,用军一时。空有满朝文武,那一个与我退的番兵!都是些畏刀避箭的。”
示例: 尝言‘养军千日,用军一时’。俺们不替朝廷出力,竟是一伙禽兽了。 【清·孔尚任《桃花扇·誓师》】

养军千日,用在 [yǎng jūn qiān rì,yòng zài yī zhāo]
释义: 指长期供养、训练军队,以备一旦用兵打仗。
出处: 《秦并六国平话》卷上:“王贲启奏曰:‘告陛下,养军千日,用在一朝。’”元·高文秀《渑池会》第三折:“主公,可不道,养军千日,用在一朝。为臣子要尽忠报国也呵!”
示例: 自古养军千日,用在一朝。臣等呵,无能灭虎狼,无能灭虎狼,空愧熊罴将。 【清·洪昇《长生殿·献饭》】

养军千日,用在 [yǎng jūn qiān rì,yòng zài yī shí]
释义: 平时供养、训练军队,以便到关键时刻用兵打仗。指平时积畜力量,在必要时一下用出来。
出处: 《南史·陈暄传》:“兵可千日而不用,不可一日而不备。”
示例: 养军千日,用在一时,到了关键时刻,我们应该拿出全部力量来拼搏。

摇身 [yáo shēn yī biàn]
释义: 旧时神怪小说中描写有神通的人能用法术一晃身子就改变自己本来的模样。现用来形容人不讲道义原则,一下子来个大改变。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回:“悟空捻着诀,念动咒语,摇身一变,就变做一稞(棵)松树。”
示例: 就这样铁路总公司的第七次的股东大会摇身一变变成了川汉铁路的“保路同志会”。 【郭沫若《反正前后》】

百二十行 [yī bǎi èr shí háng]
释义: 犹三百六十行。指各种行业。
出处: 《宣和遗事》前集:“[微宗等]无日歌欢作乐,遂于宫中内列为市肆,令其宫女卖茶卖酒及一百二十行经纪买卖皆全。”
示例: 我想这一百二十行,门门都好着衣吃饭,偏俺这一门却是谁人制下的? 这一质问可以说是对於妓门制度的控诉与否定。 【元·关汉卿《金线池》一折】

败如水 [yī bài rú shuǐ]
释义: 形容军队打了大败仗,象水泼到地上那样不可收拾。
示例: 当第一时期,富农耳里听得的是所谓江西一败如水,蒋介石打伤了脚,坐飞机回广东去了。(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败涂地 [yī bài tú dì]
释义: 形容失败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出处: 《史记·高祖本纪》:“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壹败涂地。”

班半点 [yī bān bàn diǎn]
释义: 犹言一点半点,常暗指男女关系。班,通“斑”。
出处: 宋·黄庭坚《望远行》词:“且与一班半点,只怕你没丁香核。”宋·无名氏《错立身》戏文第二出:“近日来与小生有一班半点之事,争奈撇不下此妇人。”

[yī bān yī bèi]
释义: 指同等,不相上下。
出处: 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十一回:“当日你这厮诽谤朝廷,潜地奔逃,我这一班一辈的人,为你不知受过多少限责,你却躲在卖酒的李秀家里快活。”
示例: 咱别要扳大头子,还是一班一辈的人家,咱好展瓜。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七十二回】

[yī bān yī jí]
释义: 犹言一官半职。泛指官职。
出处: 《旧唐书·武帝纪》:“寒士纵有出人之才,登第之后,始得一班一级,固不能熟习也。”《新唐书·韦表微传》:“爵禄譬滋味也,人皆欲之,吾年五十,拭镜剪白,冒游少年间,取一班一级,不见其味也。”

般见识 [yī bān jiàn shí]
释义: 平常的见识。表示不要跟知识低、修养差的人争论,说“不要跟他一般见识。”
出处: 元·关汉卿《鲁斋郎》第一折:“若知是我,怎么敢骂,我不和你一般见识。”
示例: 小人也知那厮胡为,不与他一般见识。(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四回)

般无二 [yī bān wú èr]
释义: 完全一样,没有不同的地方。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五回:“纵是一根藤上结的,也有个大小不同,偏正不一,却怎么一般无二?”
示例: 跷蹊!跷蹊!他的铃儿怎么与我的铃儿就一般无二!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七十一回】

斑半点 [yī bān bàn diǎn]
释义: 比喻极小部分。
出处: 宋·胡宏《胡子知言·复义》:“天命之谓性,流行发见于日用之间,患在学道者未见全体,窥见一斑半点,而执认己意,以为至诚之道。”《朱子语类》卷六七:“今人只是知得一斑半点,见得这些,所以不到极处也。”
示例: 那巫氏是个泼悍浪妇,挟制老公,又好做一斑半点的事,钱歪嘴管他不得。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二十九回】

斑窥豹 [yī bān kuī bào]
释义: 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指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板三眼 [yī bǎn sān yǎn]
释义: 板、眼:戏曲音乐的节拍。比喻言语、行动有条理或合规矩。有时也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灵活掌握。
出处: 清·吴趼人《糊涂世界》卷六:“老弟你看,如今的时势,就是孔圣人活过来,一板三眼的去做,也不过是个书呆子罢了。”
示例: 他说起话来总是慢条斯理,一板三眼,十分清楚。

[yī bǎn yīn yǎn]
释义: 比喻言语、行动有条理或合规矩。有时也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灵活掌握。
示例: 他办事因循守旧,一板一眼,从不敢越雷池一步。

瓣心香 [yī bàn xīn xiāng]
释义: 心香:旧时称中心虔诚,就能感通佛道,同焚香一样。比喻十分真诚的心意(用在祝愿)。
出处: 唐·韩偓《仙山》诗:“一柱一香洞府开,偃松皱涩半莓苔。”
示例: 编者谨掬一瓣心香,吁请海内文豪,从兹多谈风月,少发牢骚,庶作者编者,两蒙其休。 【鲁迅《伪自由书·后记》引《申报》副刊《自由谈》】

条痕 [yī bàng yī tiáo hén]
释义: 本为佛教禅宗习用语。后比喻做事着着落实或说话切中要害。
出处: 《朱子语类》:“大概圣人做事,如所谓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掌血,直是恁地。”

报还 [yī bào huán yī bào]
释义: 指做一件坏事后必受一次报复。也指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出处: 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四折:“做冤仇能做毒,少不的一报还一报。”
示例: 明儿大伙一人带一根大棒子,用大棒子来审韩大棒子,这叫一报还一报。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七】

暴十寒 [yī pù shí hán]
释义: 虽然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
出处: 先秦·孟轲《孟子·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示例: 而一暴十寒,终归无益。 【清·宣鼎《夜雨秋灯录·珠妓情殉》】

[yī bēi yī xǐ]
释义: 既悲伤又高兴。
出处: 《平妖传》二回:“表公单单一身,不胜凄惨,且喜有了性命,又得了两件至宝,正所谓一悲一喜。”

本万利 [yī běn wàn lì]
释义: 本钱小,利润大。
出处: 清·姬文《市声》第二十六回:“这回破釜沉舟,远行一趟,却指望收它个一本万利哩。”
示例: 旧时代的商人有一句生意经:“一本万利”。就是说,出最小的资本,追求最大的利润。 【郭小川《一本万利》】

本正经 [yī běn zhèng jīng]
释义: 原指一部合乎道德规范的经典。后用以形容态度庄重严肃,郑重其事。有时含讽刺意味。
出处: 晋·葛洪《抱朴子·百家》:“正经为道义之渊海,子书为增深之川流。”
示例: 他说话从来都是一本正经,不苟言笑。

鼻孔出气 [yī bí kǒng chū qì]
释义: 同一个鼻孔出气。比喻立场、观点、主张完全一致。
出处: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六回:“那晁住媳妇就是合珍哥一个鼻孔出气,也没有这等心意相投。”
示例: 新月博士常发议论,都和官僚一鼻孔出气,南方已无人信之。(鲁迅《书信集·致曹靖华》)

鼻子灰 [yī bí zǐ huī]
释义: 比喻碰壁或受斥责。
出处: 《红楼梦》五五回:“幸而平姐姐在这里,没得臊一鼻子灰,趁早知会他们去。”

笔不苟 [yī bǐ bù gǒu]
释义: 不苟:不苟且。连一笔都不马虎。
出处: 清·沈初《西清笔记·纪名迹》:“前后一笔不苟,功力如此,洵神技也。”
示例: 我的创作态度多么严肃,我真是一笔不苟。 【茅盾《无题》】

笔勾断 [yī bǐ gōu duàn]
释义: 全部取消之意。同“一笔勾消”。
出处: 宋·陈亮《与吴益恭书》:“此事今已一笔勾断云云。”
示例: 倘我人朝,曹公仁德,则一笔勾断;倘若不仁,就死于帝都。 【《三国志平话》卷下】

笔勾消 [yī bǐ gōu xiāo]
释义: 全部取消之意。亦作“一笔勾销”。
出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我们不少的是银子,匡得将来买上买下。再央一个乡官在太守处说了人情,婚约一纸,只须一笔勾消。”
示例: 可见你们男人的心是狠的,一翻了脸,就把前情一笔勾消。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二十九回】

笔勾销 [yī bǐ gōu xiāo]
释义: 把账一笔抹掉。比喻把一切全部取消。
出处: 宋·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卷七:“公取班簿,视不才监司,每见一人姓名,一笔勾之。”
示例: 如有班部监司,不才官吏,一笔勾销,永不叙用。 【元·无名氏《延安府》第二折】

笔抹摋 [yī bǐ mò sà]
释义: 比喻轻率地把成绩、优点全部否定。同“一笔抹煞”。

笔抹杀 [yī bǐ mǒ shā]
释义: 比喻轻率地把成绩、优点全部否定。
出处: 明·沈德符《野获编》:“遂将前后爱书,一笔抹杀。”
示例: 然而新的批评家不开口,类似批评家之流便趁势一笔抹杀。 【鲁迅《二心集·我们要批评家》】

笔抹煞 [yī bǐ mǒ shā]
释义: 抹煞:勾销。画一笔,全部抹掉。比喻轻率地把成绩、优点全部否定。
出处: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一回:“所以天降奇灾,北拳南革,要将历代圣贤一笔抹煞,此也是自然之理,不足为奇的事。”
示例: 我们对每一个人都应该一分为二,不能因为他犯了错误,就一笔抹煞他的优点。

碧万顷 [yī bì wàn qǐng]
释义: 形容青绿无际。
出处: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示例: 时候已经将近中秋,晴空是一碧万顷。 【成仿吾《牧夫》】

臂之力 [yī bì zhī lì]
释义: 臂:胳膊。指一部分力量或不大的力量。表示从旁帮一点忙。
出处: 元·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三折:“若得此人助我一臂之力,愁甚冤仇不报。”
示例: 望孔明助一臂之力,同破曹贼。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四回】

鞭先著 [yī biān xiān zhuó]
释义: 后以为争先的典实。亦泛指先行。
出处: 晋刘琨少负志气,与祖逖为友,共以收复中原为志,曾与亲故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见《晋书·刘琨传》。
示例: 得脱穹庐似脱围,一鞭先著喜公归。 【清·林则徐《送嶰筠赐环东归》诗】

条痕 [yī biān yī tiáo hén]
释义: 比喻做事着着落实或说话切中要害。同“一棒一条痕”
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一回:“八股文章若做的好,随你做甚么东西,要诗就诗,要赋就赋,都是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
示例: 吾兄这几句话,真是一鞭一条痕的几句好文章!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五回】

表非凡 [yī biǎo fēi fán]
释义: 表:外貌;凡:平凡。形容人容貌俊秀又有精神。
出处: 元·无名氏《鸳鸯被》第一折:“天生的一表非俗,匹配得你过。”
示例: 适才有东土大唐差来拜佛取经的一个和尚,倒换关文,却一表非凡。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十八回】

表非俗 [yī biǎo fēi sú]
释义: 形容人的仪表非比寻常。
出处: 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三折:“他生在无忧愁太平时务,空生得貌堂堂一表非俗。”元·无名氏《鸳鸯被》第一折:“天生的一表非俗,匹配得你过。”
示例: 李蒙见仲翔一表非俗;又且当朝宰相之侄,亲口嘱托,怎敢推委。(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八卷)

表人才 [yī biǎo rén cái]
释义: 表:指外貌。形容人容貌俊秀端正。
出处: 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一折:“夫人,放着你这一表人物,怕没有中意的丈夫?”
示例: 太子波前妃生子名夫差,年已二十六岁矣,生得昂藏英伟,一表人才。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九回】

表人材 [yī biǎo rén cái]
释义: 形容容貌英俊。表,仪表。
出处: 明·刘璋《飞花艳想》第一回:“友梅生得一表人材,美如冠玉,又且颖悟过人,做的文章,便篇篇锦绣,字字珠玑,十五岁上,就领了钱塘县学批首。”
示例: 他生的一表人材,浓眉大眼,眉眼里甚至有些俊俏。 【曹禺《王昭君》第二幕】

表人物 [yī biǎo rén wù]
释义: 形容容貌英俊。表,仪表。
出处: 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一折:“(梅香云)姐姐,那王秀才生的一表人物,聪明浪子,论姐姐这个模样,正和王秀才是一对儿。”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一折:“夫人,放着你这一表人物,怕没有中意的丈夫?”
示例: 这娘子今年不上二十五六岁,生的长挑身材,一表人物,打扮起来就是个灯人儿。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七回】

表堂堂 [yī biǎo táng táng]
释义: 形容仪表堂皇。
出处: 郭沫若《南冠草》第二幕:“智含是死了,端哥小弟是结了婚的人,像你这样一表堂堂的大和尚,谁个不高兴你呢?”又《蔡文姬》第二幕:“是说曹丞相魁梧奇伟,一表堂堂。”

秉大公 [yī bǐng dà gōng]
释义: 指言论行事全秉公心。
出处: 明·张居正《答工部郎中刘公伯燮言用人毁誉》:“仆近来用人处事,一秉大公。”
示例: 那里有好人?本县为官,上不欺君,下不虐民,自到任二年之久,我一秉大公办事。 【坑余生《续济公传》第二回】

秉虔诚 [yī bǐng qián chéng]
释义: 指诚心诚意。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零一回:“那凤姐儿也无心瞻仰圣像, 一秉虔诚,磕了头,举起签筒默默的将那见鬼之事并身体不安等故祝告了一回。”
示例: 先是安老爷带了安公子,次后便是安太太带了张姑娘,各各一秉虔诚,焚香膜拜。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

秉至公 [yī bǐng zhì gōng]
释义: 秉:掌握、主持;至:极、最。办事一切都出于公心。形容大公无私。
出处: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六十回:“然而平中丞却不以此为轻重,委差委缺,仍旧是一秉至公。”

病不起 [yī bìng bù qǐ]
释义: 得病后就再也起不了床。比喻得病后病情一天天恶化,终至死亡。
出处: 宋·洪迈《夷坚乙志·光禄寺》:“蒋安礼为光禄丞,斋宿寺舍,因喷嚏,鼻涕堕桌上,皆成小木人,雕刻之工极精,揽取之则已失矣,顷之复尔。凡堕木人千百,蒋一病不起。”
示例: 大崽又得个伤寒,一病不起。(周立波《山乡巨变》)

波才动万波随 [yī bō cái dòng wàn bō suí]
释义: 指一波方动,万波随之而起。比喻事情开端后的不断发展变化。
出处: 宋·惠洪《冷斋夜话·船子和尚偶》:“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
示例: 奇外无奇更出奇,一波才动万波随。只知诗到苏黄尽,沧海横流却是谁? 【金·元好问《论诗》诗之二二】

波三折 [yī bō sān zhé]
释义: 原指写字的笔法曲折多变。现比喻文章的结构起伏曲折。也比喻事情进行中意外的变化很多。
出处: 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每作一波,常三过折笔。”《宣和书谱·太上内景神经》卷五:“然其一波三折笔之势,亦自不苟。”

波万波 [yī bō wàn bō]
释义: 比喻事情开端后的不断发展变化。同“一波才动万波随”。
出处: 宋·范成大《题请息斋》诗之八:“冷暖旧雨今雨,是非一波万波。”

波未平,波又起 [yī bō wèi píng,yī bō yòu qǐ]
释义: 一个浪头尚未平复,另一个浪头又掀起了。比喻事情进行波折很多,一个问题还没有解决,另一个问题又发生了。
出处: 唐·刘禹锡《浪淘沙》词:“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宋·姜夔《白石道人诗说》:“波澜开阖,如在江湖中,一波未平,一波已作。”
示例: 这个故事的情节曲折生动,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层层推进,引人入胜。

不扭众 [yī bù niǔ zhòng]
释义: 一个人难违反众人的意见。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3回:“细想了想,这事不但无法,而且有理;料是‘一不扭众’,只得点头依允。”

不压众,百不随 [yī bù yā zhòng,bǎi bù suí yī]
释义: 少数敌不过多数。
出处: 清·冷佛《春阿氏谋夫案》第五回:“本来你胡闹吗!十个人当差,偏你要独出己见么?俗语说:‘一不扭众,百不随一’,谁叫你胡说白道,出这宗甑儿糕呢。”

不做,二不休 [yī bū zuò,èr bù xiū]
释义: 原意是要么不做,做了就索兴做到底。指事情既然做了开头,就索兴做到底。
出处: 唐·赵元一《奉天录》卷四:“光晟临死言曰:‘传语后人,第一莫作,第二莫休。’”
示例: 到这地步,一不做,二不休,我是打算拼一拼了。 【茅盾《子夜》七】

步登天 [yī bù dēng tiān]
释义: 登:上。一步跨上青天。比喻一下子就达到很高的境界或程度。有时也用来比喻人突然得志,爬上高位。
出处: 清·徐珂《清稗类钞·三十四》:“巡检作巡抚,一步登天,监生当监临,斯文扫地。”
示例: 知识要通过学习逐渐积累,想一步登天是不可能的。

个脚印 [yī bù yī gè jiǎo yìn]
释义: 比喻做事踏实。
出处: 老舍《四世同堂》四十三:“可是,责备自己便是失去自信,而她向来是一步一个脚印儿的女光棍。”又《正红旗下》二:“只有堂堂正正,一步一个脚印的妇人才能负此重任。”

[yī bù yī guǐ]
释义: 走一步路就好象碰到一个鬼。形容遇事多疑。
出处: 汉·王充《论衡·订鬼》:“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昼日则鬼见,暮卧则梦闻。”
示例: 俗有一步一鬼之语,却本之《论衡》 【清·王应奎《柳南随笔·俗语有本》】

[yī bù yī qū]
释义: ①形容紧跟着行走。②比喻事事模仿和追随别人。常含贬意。
出处: 语本《庄子·田子方》:“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下:“斜睨之,美而艳,一步一趋,相离仅尺咫耳。”
示例: 老顽固们还更骂我是维新派,是一步一趋在学周孝怀周观察。 【李劼人《大波》第一部第一章】

[yī cǎo yī mù]
释义: 比喻极微小的东西。
出处: 《后汉书·应劭传》:“春一草枯则为灾,秋一木华亦为异。”
示例: 不许惊动,如有犯僖氏一草一木者斩首!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三十九回】

差半错 [yī chà bàn cuò]
释义: 指变故,差错。
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七十二回:“就是桂姐有些一差半错,不干小的事。”

差二错 [yī chà èr cuò]
释义: 可能发生的意外或差错。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17回:“孩子也大了,倘或你父亲有个一差二错,又耽搁住了,或者有个门当户对的来说亲。”
示例: 只怕一差二错,对不起在外抗日的儿子。 【孙犁《白洋淀纪事·嘱咐》】

差二误 [yī chà èr wù]
释义: 指意外的差错和失误。
出处: 《京本通俗小说·快嘴李翠莲记》:“罢,罢,我两口也老了,管你不得,只怕有些一差二误,被人耻笑。”
示例: 一个脾气大,一个不懂事,若是有了一差二误,没把我这老婆子骂死了哩! 【沙汀《兽道》】

差二悮 [yī chà èr wù]
释义: 指意外的差错和失误。同“一差二误”。

差两讹 [yī chà liǎng é]
释义: 可能发生的意外或差错。同“一差二错”。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卷:“如若不听我言语,逼迫女儿一差两讹,与你干休不得!”

长半短 [yī cháng bàn duǎn]
释义: 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同“一长二短”。
出处: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二回:“倘有一长半短,岂不于我的风水也有关碍?”

长二短 [yī cháng èr duǎn]
释义: 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
出处: 清·李渔《凰求凤·假病》:“若有一长二短,叫我怎生舍得。”
示例: 如果遇上一长二短,你也不要害怕,要沉住气应付他们。 【梁斌《播火记》】

长两短 [yī cháng liǎng duǎn]
释义: 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七回:“倘或聚众人多了,外国人有个一长两短,岂不是于国际上又添了一重交涉么?”

[yī cháng yī duǎn]
释义: 形容说话絮叨,琐谈不休。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5回:“王夫人便一长一短问他今日是那几位堂客,戏文好歹,酒席如何。”

场春梦 [yī chǎng chūn mèng]
释义: 比喻过去的一切转眼成空。也比喻不切实际的想法落了空。
出处: 五代前蜀·韦縠《才调集·张泌〈寄人〉诗》:“倚柱寻思倍惆怅,一场春梦不分明。”宋·赵令持《侯鲭录》卷七:“有老妇年七十,谓坡曰:‘内翰昔日富贵,一场春梦。’”
示例: 当日来时是何等样精力强壮,那知如今老迈龙钟,如同一场春梦。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九回】

倡百和 [yī chàng bǎi hè]
释义: 和:呼应,附和。一人首倡,百人附和。形容附和的人极多。
出处: 清·江藩《汉学师承记·惠周惕》:“郢书燕说,一倡百和。”
示例: 有年老者,以为财神变相,亟以香烛净茶祝而送之,一倡百和,比户皆然,喧闹半时。 【清·淮阴百一居士《壶天录》】

倡三叹 [yī chàng sān tàn]
释义: 指一人歌唱,三人相和。后多用以形容音乐、诗文优美,富有余味,令人赞赏不己。倡,亦作“唱”。
出处: 《荀子·礼论》:“清庙之歌,一倡而三叹也。”

[yī chàng yī hé]
释义: ①指一个先唱,一个和声,形容两人感情相通。后多比喻两人相互配合,彼此呼应。倡,亦作“唱”。②指鸣声相呼应。
出处: 《诗·郑风·萚兮》:“叔兮伯兮,倡予和女。”
示例: 自此一倡一和,渐渐情熟,往来不绝。 【《警世通言·王娇鸾百年长恨》】

唱百和 [yī chàng bǎi hé]
释义: 形容附和的人极多。
示例: 此项提议对各方面都有利,所以能一唱百和,立刻获得许多人的支持。

唱三叹 [yī chàng sān tàn]
释义: 一个人领头唱,三个人和着唱。原指音乐和歌唱简单而质朴。后转用来形容诗婉转而含义深刻。
出处: 《礼记·乐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一唱而三叹,有遗音者矣。”《荀子·礼论》:“清庙之歌,一倡而三叹也。”

[yī chàng yī hè]
释义: 一个先唱,一个随声应和。原形容两人感情相通。现也比喻二人互相配合,互相呼应。
出处: 《诗经·郑风·萚兮》:“叔兮伯兮,倡予和女。”
示例: 自此一唱一和,渐渐情熟,往来不绝。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四】

朝天子朝臣 [yī cháo tiān zǐ yī cháo chén]
释义: 指一个人上台,下面的工作人员就另外换一批。
出处: 元·金仁杰《追韩信》第三折:“咱王是一朝天子一朝臣。”

[yī zhāo yī xī]
释义: 朝:早晨;夕:晚上。一个早晨或一个晚上。形容很短的时间。
出处: 《周易·坤》:“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
示例: 即如今日中倭之构难,究所由来,夫岂一朝一夕之故也哉! 【清·严复《论世变之亟》】

朝之忿 [yī zhāo zhī fèn]
释义: 朝:早晨;忿:气忿。一时的气忿。
出处: 《论语·颜渊》:“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示例: 小人一朝之忿,曾身之不遑恤,非其性之尽也。 【《二程全书·粹言二》】

彻万融 [yī chè wàn róng]
释义: 犹言一通百通。一个主要的弄通了,其他的自然也都会弄通。
出处: 明·唐顺之《与裘剡溪推官书》:“人能得此常理,设使为医,则必能究性命之源;为巫,则必能极鬼神之情状,一彻万融,所谓因源而得委也。”

尘不到 [yī chén bù dào]
释义: 形容清净纯洁。
出处: 唐·唐彦谦《游清凉寺》诗:“一尘不到心源净,万有俱空眼界清。”
示例: 其夏色也,南薰解箨,丹凤来仪……若一尘不到之际,万事脱羁之辰。 【明·方孝孺《友筠轩赋》】

尘不染 [yī chén bù rǎn]
释义: 原指佛教徒修行时,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洁净。现泛指丝毫不受坏习惯,坏风气的影响。也用来形容非常清洁、干净。
出处: 唐·释道世《法苑珠林》:“若菩萨在乾土山中经行,土不著足,随岚风来,吹破土山,令散为尘,乃至一尘不著佛身。”宋·张耒《腊月小雪后圃梅开》:“一尘不染香到骨,姑射仙人风露身。”
示例: 特别是夏季,绿树红楼,一尘不染。 【臧克家《老舍永在》】

尘不缁 [yī chén bù zī]
释义: 犹一尘不染。泛指丝毫不受坏习惯,坏风气的影响。也用来形容非常清洁、干净。
出处: 明·宋濂《贞白堂记》:“堂下种梅花数树,当霜雪严沍之际,众芳摇落,而是花独翘然,散而为春妍冰玉,其葩一尘不缁。”

成不变 [yī chéng bù biàn]
释义: 成:制定,形成。一经形成,不再改变。
出处: 《礼记·王制》:“一成而不可变,故君子尽心焉。”
示例: 事物都是在发展的,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

成不易 [yī chéng bù yì]
释义: 一经形成,不再改变。同“一成不变”。
出处: 《明史·历志一》:“夫天之行度多端,而人之智力有限……惟合古今人之心思,踵事增修,庶几符合。故不能为一成不易之法也。”
示例: 至于讲到丝的工业,从前发明的生产和制造方法都是很好的,但是一成不易,总不知道改良。 【孙中山《民生主义》第四讲】

[yī chéng yī lǚ]
释义: 成:古时以方圆十里为一成;旅:古时以兵士五百人为一旅。形容地窄人少,力量单薄。
出处: 《左传·哀公元年》:“有田一成,有众一旅,能布其德,而兆其谋,以收夏众,抚其官职。”
示例: 同川之甚,千钧系发,复得诸弟与松岑诸君,尽力持护,一成一旅,芽蘖在兹。 【章炳麟《致柳亚庐书》】

[yī chí yī zhāng]
释义: 弛:放松弓弦。张:拉紧弓弦。古时常以比喻施政宽严相济;现多比喻生活、工作要合理安排,有松有紧,劳逸结合。同“一张一弛”。
出处: 汉·王充《论衡·儒增》:“故张而不弛,文王不为。弛而不张,文王不行。一弛一张,文王以为当。”

尺水翻腾做百丈波 [yī chǐ shuǐ fān téng zuò bǎi zhàng bō]
释义: 比喻说话夸大之极。同“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
出处: 元·王晔《桃花女》第二折:“你将那半句话搬调做十分事,一尺水翻腾做百丈波。”

尺水翻腾做丈波 [yī chǐ shuǐ fān téng zuò yī zhàng bō]
释义: 比喻说话夸大之极。
出处: 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三折:“那妮子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怎当他只留支剌信口开合。”

尺水十丈波 [yī chǐ shuǐ shí zhàng bō]
释义: 比喻说话夸张,不真实。
出处: 唐·孟郊《君子勿郁郁士有谤毁 者作诗以赠之》之一:“须知一尺水,日夜增高波。”

筹莫展 [yī chóu mò zhǎn]
释义: 筹:筹划、计谋;展:施展。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
出处: 《宋史·蔡幼学传》:“其极至于九重深拱而群臣尽废,多士盈庭而一筹不吐。”
示例: 平时学习不认真,不求甚解,到用时就会感到知识贫乏,一筹莫展。

触即发 [yī chù jí fā]
释义: 触:碰;即:就。原指把箭扣在弦上,拉开弓等着射出去。比喻事态发展到了十分紧张的阶段,稍一触动就立即会爆发。
出处: 毛泽东《评蒋介石发言人的谈话》:“共产党主张成立联合政府,就为罅内战。现在蒋介石拒绝了这个主张,致使内战有一触即发之势。”

触即溃 [yī chù jí kuì]
释义: 指军队士气涣散,跟敌人一接触就崩溃。
示例: 我军已兵临城下,敌人军心涣散,一触即溃。

传十,十传百 [yī chuán shí,shí chuán bǎi]
释义: 原指疾病传染,后形容消息传播极快。
出处: 宋·陶彀《清异录·丧葬》:“一传十,十传百,展转无穷,故号义闰。”

串骊珠 [yī chuàn lí zhū]
释义: 骊珠:一种珍贵的珠,传说出自骊龙颔下。比喻歌声宛转就象成串的骊珠一样。
出处: 明·陶宗仪《辍耕录》:“有字多声少,有声少字多,所谓一串骊珠也。”

床锦被遮盖 [yī chuáng jǐn bèi zhē gài]
释义: 比喻请求别人通融、庇护。
出处: 宋·周密《齐东野语·淮西之变》:“寻常伏事太尉不周,今日乞做一床锦被遮盖。”
示例: 凡百事周全,一床锦被遮盖则个,别无多言。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5回】

床两好 [yī chuáng liǎng hǎo]
释义: 比喻夫妇两人情投意合。
出处: 宋·曾慥《高斋漫录》:“毗陵有成郎中,宣和中为省官,貌不扬而多髭。再娶之夕岳母陋之,曰:‘我女菩萨乃嫁一麻胡!’命成作诗。成乃操笔大书云:‘一床两好世间无,好女如何得好夫,高卷珠帘明点烛,试教菩萨看麻胡。’”

[yī chuī yī chàng]
释义: 吹:吹嘘。唱:唱和。两个人说话,互相帮衬。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十五卷:“二人一吹一唱,说得颜氏心中哑口无言,心下也生疑惑,委决不下,把一天欢喜,又变为万般愁闷。”

槌定音 [yī chuí dìng yīn]
释义: 借指凭一句话作出最后决定。同“一锤定音”。
出处: 朱可 若丁《深深的绿巷》:“一张张笑脸,圆的、长的、苦的、甜的,都来请示,都来要求指点迷津。真神,一槌定音,无处不响。”

锤定音 [yī chuí dìng yīn]
释义: 制造铜锣时最后一锤决定锣的音色。借指凭一句话作出最后决定。
出处: 刘绍棠《小荷才露尖尖角》:“他不声不响,却是一家之主;女儿中意,老伴点头,也还得听他一锤定音。”

锤子买卖 [yī chuí zi mǎi mài]
释义: 只做一次生意。
示例: 你不能只做一锤子买卖。

辞莫赞 [yī cí mò zàn]
释义: 赞:赞美。没有一句妥贴的赞美话能表达。形容诗文写得极好。
出处: 《史记·孔子世家》:“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辞同轨 [yī cí tóng guǐ]
释义: 犹众口一词。所有的人都说同样的话。
出处: 《韩非子·八奸》:“此皆俱进俱退,皆应皆对,一辞同轨以移主心者也。”又《内储说上》:“今群臣无不一辞同轨乎季孙者,举鲁国尽化为一,君虽问境内之人,犹不免于乱也。”

蹴而成 [yī cù ér chéng]
释义: 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同“一蹴而就”。
出处: 邹韬奋《什么事不可能》:“赖奥维一九○三年的飞机也还不是一蹴而成的。”

蹴而得 [yī cù ér dé]
释义: 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同“一蹴而就”。
出处: 茅盾《路》十二:“现在,他们认为胜利不能一蹴而得,必须用持久战。”

蹴而就 [yī cù ér jiù]
释义: 蹴:踏;就:成功。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出处: 宋·苏洵《上田枢密书》:“天下之学者,孰不欲一蹴而造圣人之域。”
示例: 从前所受,皆为大略,一蹴而就于繁赜,毋乃不可! 【清·吴趼人《痛史·原叙》】

蹴可几 [yī cù kě jǐ]
释义: 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几,近,及。同“一蹴而就”。
出处: 梁启超《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四章第二节:“天下事非一蹴可几者。”
示例: 我们必须向着改善现实的动向努力,但是我们同时也须明了这并不是一蹴可几。 【邹韬奋《对人对境和对己的态度》】

寸赤心 [yī cùn chì xīn]
释义: 一片赤诚的心。同“一寸丹心”。
出处: 宋·陆游《江北庄取米到作饭香甚有感》诗:“飞霜掠面寒压指,一存赤心惟报国。”

寸丹心 [yī cùn dān xīn]
释义: 丹心:赤心,忠贞的心。一片赤诚的心。
出处: 唐·杜甫《郑附马池台喜遇郑广文同饮》诗:“白发千茎雪,丹心一寸灰。”
示例: 向来百炼今绕指,一寸丹心白日明。 【宋·杨万里《新徐广东常平之节感恩书怀》诗】

寸光阴寸金 [yī cùn guāng yīn yī cùn jīn]
释义: 一寸光阴和一寸长的黄金一样昂贵。比喻时间十分宝贵。
出处: 《淮南子·原道训》:“故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唐·王贞白《白鹿洞二首》:“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示例: 一寸光阴一寸金,持将此物寄知音。(元·史樟《庄周梦》第二折)

搭两用 [yī dā liǎng yòng]
释义: 一样东西当两样用。
示例: 你的大衣白天穿,晚上盖,一搭两用。

[yī dā yī dàng]
释义: 指互相配合,彼此协作。有时含贬意。
出处: 周立波《夏天的晚上》:“两个朋友一搭一档的,说了许多挖苦这首歌的话,实际上是挖苦因为这首歌而惹起了伤感的人们。”
示例: 他们俩在任何场合都是这么一唱一和,一搭一档,配合默契。 【蒋子龙《一个女工程师的自述》】

代不如 [yī dài bù rú yī dài]
释义: 代:父子相继为一代。一代比一代差。
出处: 宋·王君玉《国老谈苑》卷二:“陶谷以翰林学士奉使吴越,忠懿王宴之。因食蝤蛑询其名类,忠懿命自蝤蛑至蟛蜞,凡罗列十余种以进。谷视之,笑谓忠懿曰:‘此谓一代不如一代也。’”

代鼎臣 [yī dài dǐng chén]
释义: 一个时代中大家所景仰的大臣。同“一代宗臣”。
出处: 《南史·丘灵鞠传》:“公为一代鼎臣,不可复为覆餗sù。”

代风流 [yī dài fēng liú]
释义: 指创立风尚、为当时景仰的人物。
出处: 宋·陈师道《后山诗注·丞相温公挽词》:“一代风流尽,三师礼数崇。”

代楷模 [yī dài kǎi mó]
释义: 一个时代的模范人物。
出处: 《旧唐书·李靖传》:“朕今非直成公雅志,欲以公为一代楷模。”

代谈宗 [yī dài tán zōng]
释义: 谈宗:善于言谈,为世人所尊崇。指当代清谈大师。
出处: 《晋书·潘京传》:“君天才过人,恨不学耳!若学,必为一代谈宗。”

代文宗 [yī dài wén zōng]
释义: 宗:宗师。一个时代为众人所宗仰的文学家。亦作“当世辞宗”、“一代宗匠”、“一代辞宗”。

代宗臣 [yī dài zōng chén]
释义: 一个时代中大家所景仰的大臣。
出处: 《汉书·萧何曹参传赞》:“淮阴黥布等已灭,唯何参擅功名,位冠群臣,声施后世,为一代之宗臣。”

[yī dān yī piáo]
释义: 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出处: 《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yī dàn yī xī]
释义: 形容很短的时间。同“一朝一夕”。
出处: 《史记·太史公自序》:“臣弑君,子弑父,非一旦一夕之故也,其渐久矣。”
示例: 故魏之亡,亡于孟德偏爱植而植思夺嫡之日。兄弟相猜,拱手以授之他人,非一旦一夕之故矣。 【清·王夫之《读通鉴论·三国》】

刀两段 [yī dāo liǎng duàn]
释义: ①一刀斩为两段。比喻坚决断绝关系。同“一刀两断”。②指斩首,被杀。
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二:“一刀两段,未称宗师。”《朱子全书·论语十六》:“直是一刀两段,千了百当。”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二折:“只索便一刀两段,倒大来迭快。”
示例: 因此上有一刀两段归了地府。 【元·无名氏《替杀妻》第二折】

刀两断 [yī dāo liǎng duàn]
释义: 一刀斩为两段。比喻坚决断绝关系。
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二:“一刀两段,未称宗师。”《朱子语类》卷四十四:“观此可见克己者是从根源上一刀两断,便斩绝了,更不复萌。”

刀切 [yī dāo qiē]
释义: 比喻用划一的办法处理情况或性质不同的事物。

得之功 [yī dé zhī gōng]
释义: 一得:一点心得,一点收获;功:成绩。一点微小的成绩。
示例: 庸俗的事务主义家……沾沾自喜于一切一得之功和一孔之见。(毛泽东《实践论》)

得之见 [yī dé zhī jiàn]
释义: 见:见解。谦虚的说法,指自己对某个问题的见解。
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示例: 本书所谈的,不过是自己在学习和写作过程中的一得之见,不一定很正确。 【秦牧《艺海拾贝·新版前记》】

得之愚 [yī dé zhī yú]
释义: 指自己对某件事的一点看法。
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yī dé yī xīn]
释义: 德:心意。大家一条心,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努力。
出处: 《尚书·泰誓中》:“乃一德一心,立定厥功,惟克永世。”
示例: 总要我们平民一德一心,这却什么事情做不来! 【清·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第二回】

点半点 [yī diǎn bàn diǎn]
释义: 指微小而不定的数量。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4回:“倘或不防,前后错了一点半点,不论真假。”
示例: 沉寂的寒夜,静悄悄已没一点半点风意。 【瞿秋白《饿乡纪程》】

点灵犀 [yī diǎn líng xī]
释义: ①指犀角上有纹,两头感应通灵,故比喻心心相印。②指聪敏。
出处: 唐·李商隐《无题》诗:“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yī diǎn yī dī]
释义: 形容微小零星。
出处: 方志敏《可爱的中国·清贫》:“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的用之于革命事业。”
示例: 我们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雕双兔 [yī diāo shuāng tù]
释义: 指三人并列显位,一人势盛而两人受其挟制。
出处: 唐李林甫、张九龄、裴耀卿并为相,李抑扬张、裴自得,张裴二人罄折卑逊,时人窃言“一雕挟两兔”。见唐郑处诲《明皇杂录》卷下及《新唐书·李林甫传》。

跌不振 [yī diē bù zhèn]
释义: 比喻遭受一次挫折以后就再也振作不起来。同“一蹶不振”。
出处: 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房次律为宰相,当中原始乱时,虽无大功,亦无甚显过,罢黜盖非其罪。一跌不振,遂至于死。”

丁不识 [yī dīng bù shí]
释义: 形容一个字也不认识。
出处: 《旧唐书·张弘靖传》:“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弓,不如识一丁字。”
示例: 而云古无类书,此真一丁不识之无知妄作也矣。 【清·平步青《霞外捃屑》卷七】

定不移 [yī dìng bù yí]
释义: 原指一定下来就不变更,后形容事理正确,不可改变。同“一定不易”。
出处: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音律》:“至于填词一道,则句之长短,字之多寡,声之平、上、去、入,韵之清浊阴阳,皆有一定不移之格。”
示例: 然究竟半个明的,半个暗的,是一定不移的道理。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回】

定不易 [yī dìng bù yì]
释义: 易:改变。原指一定下来就不变更,后形容事理正确,不可改变。
出处: 《淮南子·主术训》:“今夫权衡规矩,一定而不易,不为秦楚变节,不为胡越改容。”
示例: 然究竟半个明的,半个暗的,是一定不易的道理。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回】

定之规 [yī dìng zhī guī]
释义: 一定的规律或规则。比喻已打定的主意。
出处: 郭小川《新路歌》:“历史的发展,有它新陈代谢的一定之规。”

动不如 [yī dòng bù rú yī jìng]
释义: 没有把握或无益的事,还是不做为好。比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出处: 宋·张端义《贵耳集》卷上:“孝守幸天竺及灵隐,有僧辉相随。见飞来峰,问辉曰:‘既是飞来,如何不飞去?’对曰:‘一动不如一静。’”

而二,二而三 [yī ér èr,èr ér sān]
释义: 由一至二,由二至三。指由此及彼联想开去。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八回:“因此一而二,二而三,反复推求了去,真不知此时此际,欲为何等蠢物,杳无所知,逃大造,出尘网,便可解释这段悲伤。”

而二,二而 [yī ér èr,èr ér yī]
释义: 两件事看似不同,实际上却相同。
出处: 明·罗懋登《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九回:“天子神仙,一而二,二而一,岂有三茅祖师之印,陛下用不得之理?”
示例: 纸,钱也,即古之所为寓钱也;以寓钱喻制钱, 一而二,二而一者也。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回】

而光 [yī ér guāng]
释义: 比喻彻底清除。同“一扫而空”。

而再,再而三 [yī ér zài,zài ér sān]
释义: 再:第二次。一次又一次。
出处: 《尚书·多方》:“至于再,至于三。”《荡寇志》一○九回:“那厮必然再用此法,一而再,再而三,我其危矣。”
示例: 我之所以生气,是因为你一而再,再而三地犯同样的错误。

发破的 [yī fā pò dì]
释义: 发:射出;的:箭靶的中心。一箭就射中箭靶中心。比喻一下子就击中目标或一句话就击中要害。
出处: 《晋书·王济传》:“恺亦自恃其能,令济先射,一发破的。”

发千钧 [yī fà qiān jūn]
释义: 发:头发;钧:古代的重量单位,合三十斤。危险得好象千钧重量吊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情况万分危急。
出处: 《汉书·枚乘传》:“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悬无极之高,下垂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也。”唐·韩愈《与孟尚书书》:“其危如一发引千钧。”
示例: 际兹一发千钧,全国国民宜各立所志,各尽所能,各抒己见。 【鲁迅《二心集·沉滓的泛起》】

帆风顺 [yī fán fēng shùn]
释义: 船挂着满帆顺风行驶。比喻非常顺利,没有任何阻碍。
出处: 唐·孟郊《送崔爽之湖南》:“定知一日帆,使得千里风。”
示例: 栉霜沐露多劳顿,喜借得一帆风顺。 【清·李渔《怜香伴·蹴居》】

帆顺风 [yī fān shùn fēng]
释义: 比喻非常顺利,没有任何阻碍。同“一帆风顺”。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一回:“三只大船载了许多人马头领,却投穆太公庄上行,一帆顺风,早到岸边埠头。”

反常态 [yī fǎn cháng tài]
释义: 完全改变了平时的态度。
出处: 郭澄清《大刀记》第十六章:“可是而今,他却一反常态,神采飞扬地高谈阔论起来。”
示例: 他平时总是有说有笑,今天却一反常态,默不作声。

反既往 [yī fǎn jì wǎng]
释义: 一:完全;既往:从前。完全与以前相反。
示例: 从今以后,他要一反既往。

反其道 [yī fǎn qí dào]
释义: 一:整个,完全;反:相反;其:他的;道:轨道。完全与以前的轨道相反。
示例: 他总是喜欢一反其道而行之。

饭千金 [yī fàn qiān jīn]
释义: 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示例: 马周道:“壁上诗句犹在,一饭千金岂可忘也。”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五】

饭三吐哺 [yī fàn sān tǔ bǔ]
释义: 指一顿饭之间,三次停食,以接待宾客。比喻求贤殷切。
出处: 《史记·鲁周公世家》:“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勿以国骄人。”
示例: 干王恩高量广,不以初交见嫌,不以触犯见罪,虽与周之姬旦,一饭三吐哺, 一沐三握发,无以过也。 【太平天国·洪仁玕《英杰归真》】

饭之德 [yī fàn zhī dé]
释义: 比喻微小的恩德。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范雎于是散家财物,尽以报所尝困厄者。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示例: 世相传余初有一饭之德,葛如方布衣野走。 【清·俞樾《茶香室续钞·陆晋》】

方之任 [yī fāng zhī rèn]
释义: 负一方面责任的职务。
出处: 《汉书·终军传》:“不足以亢一方之任,窃不胜愤懑。”

飞冲天 [yī fēi chōng tiān]
释义: 鸟儿展翅一飞,直冲云霄。比喻平时没有特殊表现,一下做出了惊人的成绩。
出处: 《韩非子·喻老》:“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史记·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吠百声 [yī fèi bǎi shēng]
释义: 即一犬吠形,百犬吠声。
出处: 明·何景明《上杨邃庵书》:“群猜共怒,一吠百声,持辩风起,发言雷同矣。”

分耕耘,分收获 [yī fēn gēng yún,yī fēn shōu huò]
释义: 付出一份劳力就得一分收益。
示例: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你多做一些事,只有更多收益,绝不会吃亏的。

[yī fēn yī háo]
释义: 形容很少的数量。
出处: 朱自清《给亡妇》:“那里有一分一毫想着你自己。”
示例: 我们不能拿群众的一分一毫。

风吹 [yī fēng chuī]
释义: 比喻完全勾销(多指决定、结论等)。
出处: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七章:“后世不论官宦和平民人家,只要是有产业的,兄弟叔侄争产,势同仇人,平日所讲的仁义忠信,兄友弟恭,全都一风吹了。”

佛出世 [yī fó chū shì]
释义: 犹一佛出世,二佛生天。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回:“[差拨]把林冲骂得一佛出世,那里敢抬头应答。”
示例: 遂把李三上起刑法来,打得一佛出世,二佛生天,只不肯招。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八】

佛出世,二佛涅盘 [yī fó chū shì,èr fó niè pán]
释义: 佛家称生为出世,死为涅盘。指死去活来。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三十九回:“打得宋江一佛出世,二佛涅盘,皮开肉绽,鲜血淋漓。”

佛出世,二佛涅槃 [yī fó chū shì,èr fó niè pán]
释义: 佛家称生为“出世”,死为“涅槃”。指死去活来。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三十九回:“打得宋江一佛出世,二佛涅槃,皮开肉绽,鲜血淋漓。”

佛出世,二佛升天 [yī fó chū shì,èr fó shēng tiān]
释义: 死去活来之意。出世,生;生天,死。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十八卷:“[李清]直等到一佛出世,二佛升天,方才有个青衣童子开门出来。”
示例: 陈月波、马剑郎只好把气出在那两个卫兵的身上,骂得他们一佛出世,二佛升天。 【侯枫《海陆丰农民运动的领导者彭湃》】

佛出世,二佛生天 [yī fó chū shì,èr fó shēng tiān]
释义: 死去活来之意。出世,生;生天,死。
出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三:“合家见防御说得伤心,一齐号哭起来。直哭得一佛出世,二佛生天,连崔生也不知陪下了多少眼泪。”

夫当关 [yī fū dāng guān]
释义: 形容地势十分险要,易守难攻。
出处: 《明史·外国传一·朝鲜》:“忠州左右乌、竹两岭,羊肠绕曲,有‘一夫当关’之险。”

夫当关,万夫莫开 [yī fū dāng guān,wàn fū mò kāi]
释义: 意思是山势又高又险,一个人把着关口,一万个人也打不进来。形容地势十分险要。
出处: 《淮南子·兵略训》:“一人守隘,而千人弗敢过也。”晋·左思《蜀都赋》:“一人守隘,万夫莫向。”
示例: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唐·李白《蜀道难》诗】

夫之勇 [yī fū zhī yǒng]
释义: 犹言匹夫之勇。指不用智谋单凭个人的勇力。
出处: 《三国志·魏志·荀彧传》:“颜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战而禽也。”
示例: 郤谷悦礼乐,敦《诗》《书》,为晋元帅;杜预射不穿札,建平吴之勋。是知中权制谋,不取一夫之勇。 【《资治通鉴·唐中宗景龙元年》】

夫之用 [yī fū zhī yòng]
释义: 指仅能当一人之用,而无兼人之能。
出处: 《后汉书·冯异传》:“异一夫之用,不足为强弱。”
示例: 夫将帅者,御众之名;士卒者,一夫之用。 【《宋书·张畅传论》】

傅众咻 [yī fù zhòng xiū]
释义: 傅:教导;咻:喧闹。一个人教导,众人吵闹干扰。比喻不能有什么成就。
出处: 《孟子·滕文公下》:“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齐也,不可得矣。”
示例: 古人有言,一傅众咻,终归无效。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九十八回】

改故辙 [yī gǎi gù zhé]
释义: 彻底改变走惯了的老路。指坚决走上新路。

概而论 [yī gài ér lùn]
释义: 一概:同一标准,一律。指处理事情或问题不分性质,不加区别,用同一标准来对待或处理。
出处: 《楚辞·九章·怀沙》:“同糅玉石兮,一而相量。”唐·刘知几《史通·叙事》:“而作者安可以方古,一概而论得失?”
示例: 我们对具体问题要做具体分析,决不能一概而论。

干二净 [yī gān èr jìng]
释义: ①犹言罄尽。形容一点不剩。②形容整洁干净。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回:“他是‘一毛不拔’,我们是‘无毛不拔’,把他拔的一干二净,看他如何。”
示例: 从前学过的一点天文学知识,长期不用,早忘得一干二净。

干人犯 [yī gān rén fàn]
释义: 指罪犯和有关的人。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十二回:“差两员相官带了仵作行人,监押杨志并众邻舍一干人犯,都来天汉州桥边登场检验了,迭成文案,众邻舍都出了供状,保放,随衙听候,当厅发落,将杨志于死囚牢里监守。”
示例: 次早拘齐了一干人犯犯,投了文,随出了牌,第一起就是犯人晁源等一干人等,打了二梆,俱到了县前伺候。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十回】

高二低 [yī gāo èr dī]
释义: ①高低强弱或胜负输赢。②指意外的变故。
出处: 路遥《人生》上篇第二章:“他决心要在精神上,要在社会的面前,和高明楼他们比个一高二低!”
示例: 你该想想,你有个一高二低,你这些娃娃咋个办嘛? 【艾芜《石青嫂子》】

个巴掌拍不响 [yī gè bā zhǎng pāi bù xiǎng]
释义: 比喻事情不会是单方面引起的。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八回:“袭人道:‘一个巴掌拍不响’,老的也太不公些,小的也太可恶些。”

个半个 [yī gè bàn gè]
释义: 指为数甚少。
出处: 宋·陈亮《水调歌头》词:“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明·袁宏道《西湖杂记》:“吾辈粗根浮器,不曾见得一个半个智识,可轻易谈佛法哉?”
示例: 你往常嫖客给的花钱,何曾分一个半个给我?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四回】

个萝卜个坑 [yī gè luó bo yī gè kēng]
释义: 比喻一个人有一个位置,没有多余。也形容做事踏实。
出处: 《说说唱唱》1950年第2期:“从此不再空劳动,一个萝卜一个坑。管叫那,劳动用在生产上,财源茂盛,五谷丰登,人民乐太平。”
示例: 他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儿的人,不至于有什么闪失。

[yī gēn yī bǎn]
释义: 方言。原原本本,一五一十。

谷不登 [yī gǔ bù dēng]
释义: 指歉收。同“一谷不升”。
出处: 《管子·揆度》:“一谷不登,减一谷,谷之法什倍。”
示例: [伏湛]谓妻子曰:“夫一谷不登,国君彻膳,今民皆饥,奈何独饱?” 【《后汉书·伏湛传》】

谷不升 [yī gǔ bù shēng]
释义: 指歉收。
出处: 《榖梁传·襄公二十四年》:“一谷不升谓之嗛,二谷不升谓之饥,三谷不升谓之馑,四谷不升谓之康,五谷不升谓之大侵。”

股脑儿 [yī gǔ nǎo er]
释义: 通通。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五回:“也有四块的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异化现象,认为在这样的社会里,统治,也有两块的,顶多的不过六块,一古脑儿也有三十多块钱。”

[yī gǔ yī bǎn]
释义: 鼓、板都是演唱时用以调和节奏的,两者不可分离,因以喻互相帮衬。
出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公子身边最讲得话、像心称意的,有两个门客……大小事多要串通得这两个,方才弄得成。这两个一鼓一板,只要公子出脱得些,大家有味。”

鼓作气 [yī gǔ zuò qì]
释义: 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勇气。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出处: 《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示例: 初听这话,还是一鼓作气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八回】

顾千金 [yī gù qiān jīn]
释义: 顾:看。古之善于相马者伯乐看了马一眼,良马的身价便值千金。比喻得到贤者的推荐而使人或事物身价倍增。
出处: 三国·魏·曹植《失題(有美一人)》诗:“一顾千金重,何必珠玉钱?”

顾倾城 [yī gù qīng chéng]
释义: 形容美女的眼波,也比喻女子的美貌。
出处: 《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官半职 [yī guān bàn zhí]
释义: 泛指官职。
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都则为一官半职,阻隔千山万水。”

轨同风 [yī guǐ tóng fēng]
释义: 车轨相同,风俗一致。比喻国家统一。
出处: 《晋书·苻坚载记上》:“一轨九州,同风天下。”

棍子打死 [yī gùn zi dǎ sǐ]
释义: 比喻认为没有丝毫可取之处而全盘否定。
出处: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收,就是不许人家说不同的意见,不许人家发表错误的意见,发表了就‘一棍子打死’。这不是解决矛盾的办法,而是扩大矛盾的办法。”

国三公 [yī guó sān gōng]
释义: 公:古代诸侯国君的通称。一个国家有三个主持政事的人。比喻事权不统一,使人不知道听谁的话好。
出处: 《左传·僖公五年》:“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示例: 武夫当道势汹汹,一国三公谁适从。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七十四回】

寒如此 [yī hán rú cǐ]
释义: 一:竟然;寒:贫寒。竟然穷困到这样的地步。形容贫困潦倒到极点。
出处: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须贾意哀之,留与坐饮食,曰:‘范叔一寒如此哉!’乃取一绨袍以赐之。”
示例: 赖是同乡复同味,一寒如此遽春还。 【元·方回《次韵许大初见赠》诗】

毫不差 [yī háo bù chā]
释义: 指完全相同,没有一点差异。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71回:“纵然是一个模子铸的,好道打磨不到,也有多个瘢儿,少个蒂儿,却怎么这等一毫不差。”
示例: 我曾经拿了他的译文与先生的对照,觉得与先生所译的一毫不差。 【鲁迅《集外集拾遗·关于<若闷的象征>》附王铸《给鲁迅先生的一封信》】

毫不苟 [yī háo bù gǒu]
释义: 指十分认真,一丝不苟。
出处: 清·冒襄《影梅庵忆语》:“断断是再来人,一毫不苟,一丝不挂,诚然而来,诚然而往。”

毫不染 [yī háo bù rǎn]
释义: 指一尘不染。
出处: 明·吴承恩《赠郡伯古愚邵公报政序》:“即其可名状者言之,则本之一毫不染之真,而加之百折不移之守。”

毫千里 [yī háo qiān lǐ]
释义: 指差错虽微,造成的危害甚大。
出处: 语出《礼记·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豪(毫)牦,缪以千里’。”《大戴礼记·保傅》:“《易》曰‘正其本,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故君子慎始也。”卢辩注:“据《易说》言也。”

呵而就 [yī hē ér jiù]
释义: 一口气完成。
出处: 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十四:“感兴不来,也不能勉强去酝酿。当它来的时候,酝酿成熟,故能提起锐笔,一呵而就。”

狠二狠 [yī hěn èr hěn]
释义: 犹言索性,干脆。多指下极大的决心。
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二十六回:“你既要干这营生,不如一狠二狠,把奴才结果了。”
示例: 不给丈夫置个妾,觉得在人面上挂不住,没奈何,一狠二狠,给他作成了,却是三面说不到家,一生不得合式。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七回】

哄而起 [yī hōng ér qǐ]
释义: 没有经过认真准备和严密组织,一下子行动起来。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地方上百姓动了公愤,一哄而起。”
示例: 然而也有并不一哄而起的人,当时好像落后,但因为也不一哄而散,后来成为中坚。 【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

哄而散 [yī hōng ér sàn]
释义: 哄:吵闹。形容聚在一起的人一下子吵吵嚷嚷地走散了。
出处: 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壬戌科罢选吉士》第十卷:“御笔硃书四大字,曰:‘今年且罢。’于是一哄而散。”
示例: 白凤、阿男早收拾好钱文,向众人道谢,看的就一哄而散了。 【清·吴趼人《情变》第六回】

哄而上 [yī hǒng ér shàng]
释义: 没有经过认真准备和严密组织,一下子行动起来。同“一哄而起”。
出处: 《人民日报》1983.10.31:“在发展新‘三大件’和其他有前途的轻工行业时,决不能再像发展老‘三大件’那样,一见有利可图,便一哄而上。”

呼百诺 [yī hū bǎi nuò]
释义: 一人呼唤,百人应答。形容有钱有势,仆从很多。
出处: 汉·韩婴《韩诗外传》第五卷:“当前快意,一呼再诺者,人隶也。”
示例: 罗公独坐当中,一呼百诺,掌着生杀之权。 【清·孔尚任《桃花扇·哭主》第十三回】

呼百应 [yī hū bǎi yìng]
释义: 一个人呼喊,马上有很多人响应。
出处: 汉·韩婴《韩诗外传》第五卷:“当前快意,一呼再诺者,人隶也。”
示例: 农会会员漫山遍野,梭镖短棍一呼百应,土匪无处藏踪。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呼再喏 [yī hū zài nuò]
释义: 听到一声呼唤即连声应答。表示恭顺。
出处: 《韩诗外传》卷五:“据法守职而不敢为非者,人吏也;当前决意,一呼再喏者,人隶也。”

狐之掖 [yī hú zhī yè]
释义: 比喻珍贵的东西。同“一狐之腋”。
出处: 《史记·商君列传》:“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掖;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壶千金 [yī hú qiān jīn]
释义: 壶:通“瓠”,瓠瓜,中空,能浮在水面。比喻东西虽然轻微,用得到的时候便十分珍贵。
出处: 《遏冠子·学问》:“中河失船,一壶千金,贵贱无常,时使物然。”

虎不河 [yī hǔ bù hé]
释义: 原指空手搏虎,徒步渡河,比喻有勇无谋,冒险行事。后在元剧中比喻不顾一切。
出处: 《诗·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论语·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花独放 [yī huā dú fàng]
释义: 一种花独自开放。与“百花齐放”相对,常比喻缺少各种不同形式、风格的艺术作品。
出处: 姚荣铨《无边秋色入画图》:“人民的审美要求多种多样,只有一个画种,那么就没有万紫千红,只有一花独放了。”
示例: 一花独放红一点,百花盛开春满园。 【京剧《龙江颂》】

画开天 [yī huà kāi tiān]
释义: 相传伏羲画八卦,始于干卦三之第一画,干为天,故指“一画开天”。

褱而论 [yī huái ér lùn]
释义: 指处理事情或问题不分性质,不加区别,用同一标准来对待或处理。同“一概而论”。

[yī huán yī bào]
释义: 指做一件坏事后必受一次报复。
出处: 元·岳伯川《铁拐李》第一折:“不是我千错万错,大刚来一还一报。”
示例: 黛玉听了笑道:“阿弥陀佛。到底是我的好姐姐。你一般也遇见对子了。可知一还一报,不爽不错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九回】

簧两舌 [yī huáng liǎng shé]
释义: 比喻胡言乱语。
出处: 汉·焦延寿《易林》卷十三:“一簧两舌,妄言谄语。”

挥而成 [yī huī ér chéng]
释义: 挥:挥笔;成:成功。一动笔就写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
出处: 宋·蔡□《铁围山丛谈》:“公乃徐徐调笔而操之,顾谓客子:‘欲何字耶?’恶客即拱而答:‘某愿作龟山字尔。’公乃大笑,因一挥而成。”
示例: 时理宗在位久,政理浸怠,天祥以法天不息为对,其言万余,不为稿,一挥而成。帝亲拔为第一。 【《宋史·文天祥传》】

挥而就 [yī huī ér jiù]
释义: 挥:挥笔;就:成功。一动笔就写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
出处: 宋·孙觌《鸿庆居士文集·翰林莫公内外制序》第三十卷:“一昔召公独草六制,宰相吴敏因是以危公,公解衣据案,一挥而就。”
示例: 度尚令邯郸淳作文镌碑以记其事。时邯郸淳年方十三岁,文不加点,一挥而就,立石墓侧,时人奇之。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

挥九制 [yī huī jiǔ zhì]
释义: 一提笔就能写出九道制书。指文思敏捷。
出处: 宋·欧阳修《集贤院学士刘公墓志铭》:“尝直紫微阁,一日追封皇子公主九人,公方将下直,为之立马却坐,一挥九制数千言,文辞典雅,各得具体。”
示例: 刘敝临出局,倚马一挥九制,皆见书于史策。 【宋·洪迈《容斋三笔·外制之难》】

麾出守 [yī huī chū shǒu]
释义: 原指阮咸受排挤,而出为始平太守。后指京官出任地方官。
出处: 南朝·宋·颜延之《五君咏》:“屡荐不入官,一麾乃出守。”
示例: 五载司刑,一麾出守。 【清·钱谦益《河南按察司副使岳骏声授中宪大夫制》】

[yī huì yī míng]
释义: 一暗一明。常指昼夜循环。
出处: 《庄子·田子方》:“消息满虚,一晦一明,日改月化。”《淮南子·兵略训》:“一晦一明,孰知其端绪。”

饥两饱 [yī jī liǎng bǎo]
释义: 犹言每天不能饱食。形容生活贫困。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七卷:“钱兴日逐做些小经纪供给家主,每每不敷,一饥两饱。”

己之见 [yī jǐ zhī jiàn]
释义: 指一个人的意见。
出处: 宋·周煇《清波杂志》卷八:“近时曾公端伯亦编皇宋百家诗选,去取任一己之见。”
示例: 永乐间,儒臣奉敕纂修考订,悉取其不悖本旨者,录之天下。习学已久,洪谟乃以一己之见纷更,不许行。 【明·沈德符《野获编·科场·减场解元》】

己之私 [yī jǐ zhī sī]
释义: 指个人的私心、私利。
出处: 宋·李格非《书洛阳名园记后》:“放乎一己之私,自为之而忘天下之治,忽欲退享此得乎?”
示例: 上则扰乱政治,下则摇惑民心,皆由腐败官僚有意编造,以快一己之私。 【章炳麟《致报界俱进会书》】

技之长 [yī jì zhī cháng]
释义: 技:技能,本领;长:擅长、长处。指有某种技能或特长。
出处: 清·郑燮《郑板桥集·家书·淮安舟中寄舍弟墨》:“愚兄平生漫骂无礼,然人有一才一技之长,一行一言之美,未尝不啧啧称道。”
示例: 风琴棋书画,医卜星相,如有一技之长者,前来进谒,莫不优礼以待。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十四回】

家眷属 [yī jiā juàn shǔ]
释义: 眷属:家属,亲属。比喻出于同一流派。
出处: 清·康有为《广艺双楫·本汉》:“《孔庙》、《曹全》是一家眷属,皆以风神逸宕胜。”

家老小 [yī jiā lǎo xiǎo]
释义: 指全家人。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回:“当日接了书信,便与弟曹德及一家老小四十余人,带从者百余人,车百余辆,径望兖州而来。”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七卷:“你若无事退回,我自养你一家老小,如要原钱还府,也是我出。”
示例: 你问我借盘缠,我一天杀一个猪,还赚不到钱把银子,都给你去丢在水里,叫我一家老小喝西北风?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

家无二 [yī jiā wú èr]
释义: 指一家之人没有两样。
出处: 元·杨显之《潇湘雨》第一折:“这个女孩儿,也是有缘,我认了做义女,她自到我家来,倒也亲热,一家无二。”

[yī jiā yī huǒ]
释义: 指所有家当什物。
出处: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第五卷:“王媪嫁了马周,把自己一家一火,都搬到马家来了。”

[yī jiā yī jì]
释义: 指一夫一妻的家庭生活或财产。亦引申为一家人。
出处: 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别人怎生替得,寿数非于今世。相守三朝五夕,说甚一家一计。”
示例: 将来把你嫂子也从京里接到南京来,和兄弟一家一计的过日子。 【《儒林外史》第二七回】

家之辞 [yī jiā zhī cí]
释义: 指有独特见解自成体系的论著。同“一家之言”。
出处: 《晋书·裴頠传》:“观《老子》之书,虽博有所经,而云‘有生于无’,以虚为主,偏立一家之辞,岂有以而然哉!”

家之计 [yī jiā zhī jì]
释义: 指一夫一妻的家庭。
出处: 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人命关天地,别人怎生替得?寿数非于今世,相守三朝五夕,说甚一家一计。”

家之学 [yī jiā zhī xué]
释义: 自成一家的学派。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汉·班固《典引》:“司马迁著书成一家之言。”
示例: 自梁以来,始以其当时所行傅于《周官》五礼之名,各立一家之学。 【《新唐书·礼乐志一》卷十一】

家之言 [yī jiā zhī yán]
释义: 指有独特见解自成体系的论著。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汉·班固《典引》:“司马迁著书成一家之言。”

家之作 [yī jiā zhī zuò]
释义: 自成一家的著作。
出处: 《宋书·范晔传》:“不得志,乃删众家《后汉书》为一家之作。”

见了然 [yī jiàn le rán]
释义: 犹一目了然。一眼就看得很清楚。
出处: 元·陈栎《勤有堂随录》:“程泰之《禹贡图》,不惬人意,不能使人一见了然。”
示例: 考其同异多寡,为古歌西歌以著之,使览者一见了然。 【清·戴名世《中西经星同异考序》】

见倾心 [yī jiàn qīng xīn]
释义: 倾心:爱慕。初次见面就十分爱幕。
出处: 《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九年》:“主上与将军风殊类别,一见倾心,亲如宗戚。”
示例: 袁小姐对于我们的太太是一见倾心,说我们的太太浑身都是曲线,是他眼中的第一美人。(冰心《我们太太的客厅》)

见如故 [yī jiàn rú gù]
释义: 故:老朋友。初次见面就象老朋友一样合得来。
出处: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见子产,如旧相识。”宋·张洎《贾氏谭录》:“李邺侯(泌)为相日,吴人顾况西游长安,邺侯一见如故。”
示例: 他们俩一见如故,谈得很投机。

见如旧 [yī jiàn rú jiù]
释义: 初次见面就情投意合,如同老朋友一样。
出处: 《新唐书·房玄龄传》:“太宗以敦煌公徇渭北,策杖上谒军门,一见如旧。”
示例: 我与他虽从未谋面,但我们一见如旧,无话不谈。

见钟情 [yī jiàn zhōng qíng]
释义: 钟:集中;钟情:爱情专注。旧指男女之间一见面就产生爱情。也指对事物一见就产生了感情。
出处: 清·古吴墨浪子《西湖佳话·西泠韵迹》:“乃蒙郎君一见钟情,故贱妾有感于心。”
示例: 祁连山俘虏了我的心,青海湖我一见钟情。(徐迟《三峡记·远游》)

剑之任 [yī jiàn zhī rèn]
释义: 指以一人一剑之力。指作战的士兵,犹言一人之勇。亦指独力担任艰巨的任务。
出处: 《尉缭子·武议》:“临难决疑,挥兵指刃,此将事也;一剑之任,非将事也。”《战国策·齐策六》:“齐桓公有天下,朝诸侯,曹子以一剑之任,劫桓公于坛位之上。”
示例: 秦贪我赂,而信我辞,则一剑之任,可当百万之师。 【《燕丹子》卷上】

箭上垛 [yī jiàn shàng duò]
释义: 垛:土筑的箭靶。第一箭就射中了箭垛子。比喻说话做事一次就成功。
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八十七回:“他见你会唱南曲,管情一箭就上垛,留下你做个亲随大官儿。”

箭双雕 [yī jiàn shuāng diāo]
释义: 原指射箭技术高超,一箭射中两只雕。后比喻做一件事达到两个目的。
出处: 《北史·长孙晟传》:“尝有二雕飞而争肉,因以箭两只与晟,请射取之。晟驰往,遇雕相攫,遂一发双贯焉。”
示例: 因为凤珠也是十六岁的人了,胡统领早存了个得陇望蜀的心思,想慢慢施展他一箭双雕的手段。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二回】

箭之地 [yī jiàn zhī dì]
释义: 相当于一箭射程的距离。比喻相距不远。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九十回:“宋江上得马来,前行的众头领,已去了一箭之地,见宋江和贯忠说话,都勒马伺候。”

箭之遥 [yī jiàn zhī yáo]
释义: 相当于一箭射程的距离。比喻相距不远。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九十回:“宋江上得马来,前行的众头领,已去了一箭之地,见宋江和贯忠说话,都勒马伺候。”

浆十饼 [yī jiāng shí bǐng]
释义: 一碗浆,十个饼。比喻小恩小惠。
出处: 《新唐书·李正己传》:“公初不示诸将腹心,而今委以兵,此皆嗜利者,朝廷以一浆十饼诱之,去矣。”

脚不移 [yī jiǎo bù yí]
释义: 借喻坚定不移。

阶半级 [yī jiē bàn jí]
释义: 阶、级:是封建时代的等级品位。指非常低微的官职。
出处: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或因家世余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

阶半职 [yī jiē bàn zhí]
释义: 指非常低微的官职。同“一阶半级”。
出处: 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三折:“便博得一介半职,何足算,不堪题。”

接如旧 [yī jiē rú jiù]
释义: 犹言一见如故。初次见面就象老朋友一样合得来。
出处: 宋·范仲淹《天章阁待制王公墓志铭》:“余走尘土时,公一接如旧,以道义淡交者有年矣。”

介不苟 [yī jiè bù gǒu]
释义: 形容廉洁、守法,不是自己应该得到的一点都不要。同“一介不取”。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我平生于银钱一道,一介不苟。”

介不取 [yī jiè bù qǔ]
释义: 一介:一粒芥菜子,形容微小。一点儿小东西也不拿。形容廉洁、守法,不是自己应该得到的一点都不要。
出处: 《孟子·万章上》:“其非义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
示例: 丈夫心地光明,一介不取。 【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十一回】

介书生 [yī jiè shū shēng]
释义: 一介:一个。旧时读书人的自称或对普通读书人的雅称。
出处: 唐·王勃《秋日登洪州滕王阁饯别序》:“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示例: 读书人又称书生。这固然是个可以骄傲的名字,如说“一介书生”、“书生本色”,都含有清高的意思。 【朱自清《论书生的酸气》】

介之才 [yī jiè zhī cái]
释义: 指微小的才能。
出处: 《后汉书·杜诗传》:“臣诗伏自惟忖,本以史吏一介之才,遭陛下创制大业,贤俊在外,空乏之间,超受大恩。”《文选·陆倕〈石阙铭序〉》:“兴建庠序,启设郊丘,一介之才必记,天文之典咸秩。”吕向注:“一介,谓小才也。”

介之善 [yī jiè zhī shàn]
释义: 微小的善行。
出处: 《西京杂记》卷四:“其有一介之善、一方文艺,居接士之馆。”
示例: 虽闾巷一介之善,甚或辈行绝数等,未尝不委曲外比,售其声名。 【宋·叶適《郑景元墓志铭》】

介之士 [yī jiè zhī shì]
释义: 一个微末的士人。指忠心正直的人。
出处: 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彼越王者一节之人,范蠡一介之士。”
示例: 自湖南军兴,一介之士,长官倒屣。 【清·王闿运《长沙攸县庆都龙君行状》】

举成名 [yī jǔ chéng míng]
释义: 原指一旦中了科举就扬名天下。后指一下子就出了名。
出处: 《战国策·秦策》:“然则是一举而伯王之名可成也。” 唐·韩愈《唐故国子司业窦公墓志铭》:“公一举成名而东,遇其党必曰:‘非我之才,维吾舅之私。’”。”
示例: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金·刘祁《归潜志》卷七】

举两得 [yī jǔ liǎng dé]
释义: 做一件事得到两方面的好处。
出处: 《晋书·束皙传》:“赐其十年炎复,以慰重迁之情,一举两得,外实内宽。”
示例: 一则免楚之患,二则激晋之来,岂非一举两得?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六十一回】

举两全 [yī jǔ liǎng quán]
释义: 指一举措而能顾全两面。
出处: 《三国志·魏志·郭淮传》:“兵不远西,而胡交自离,此一举两全之策也。”
示例: 这叫做假亲脱网之计,岂非一举两全之美也?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四回】

举千里 [yī jǔ qiān lǐ]
释义: 一飞就是一千里。比喻前程远大。
出处: 《史记·留侯世家》:“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举三反 [yī jǔ sān fǎn]
释义: 指善于推理,能由此及彼。
出处: 《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举手之劳 [yī jǔ shǒu zhī láo]
释义: 比喻不费力,只是一抬手那样。
出处: 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如有力者,哀其穷而运转之,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
示例: 他们一不高兴,就可以不说理由,只须一举手之劳,致出版事业的死命。(鲁迅《书信集·致黄源》)

举万里 [yī jǔ wàn lǐ]
释义: 比喻前程远大。同“一举千里”。
出处: 《晋书·慕容盛载记》:“当如鸿鹄高飞,一举万里,不可坐待罟网。”

[yī jǔ yī dòng]
释义: 指人的每一个动作。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四回:“可见古人一举一动,莫不令人归于正道,就是游戏之中,也都寓著劝世之意。”
示例: 她的一举一动都象个多年的媳妇,麻利,老到,还带着点自得的劲儿。 【老舍《骆驼祥子》十五】

决胜负 [yī jué shèng fù]
释义: 进行最后的较量以决定高下。
出处: 宋·司马光《与王介甫书》:“介甫之意,必欲力战天下之人,与之一决胜负,不复顾义理之是非,生民之忧乐,国家之安危。”

蹶不兴 [yī juě bù xīng]
释义: 比喻遭受一次挫折以后就再也振作不起来。同“一蹶不振”。
出处: 孙中山《兴中会章程》:“乃以庸奴误国,涂毒苍生,一蹶不兴,如斯之极。”

蹶不振 [yī jué bù zhèn]
释义: 蹶:栽跟头;振:振作。一跌倒就再也爬不起来。比喻遭受一次挫折以后就再也振作不起来。
出处: 汉·刘向《说苑·说丛》:“一噎之故,绝谷不食,一蹶之故,却足不行。”
示例: 可惜,到了这二十世纪的中叶,说什么也一蹶不振了。 【梁斌《红旗谱》四十二】

客不烦二主 [yī kè bù fán èr zhǔ]
释义: 一位客人不用劳烦两位主人接待。比喻一件事情由一个人全部承担,不用找别人帮忙。
出处: 宋·释惟白《续传灯录·堂远禅师》:“一鹤不栖双木,一客不烦两家。”
示例: 事要恰好,话要凑巧,冰梅也腹痛起来。这宋婆生意发财,一客不烦二主。(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二十七回)

空依傍 [yī kōng yī bàng]
释义: 指在艺术、学术等方面独创而全不摹仿。
出处: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第十二章:“关汉卿一空依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
示例: 毛主席的词,一面尽量利用词调的格律以保存词体的节奏美,同时又一空依傍,挥洒自如。 【赵朴初《古为今用的光辉典范》】

孔不达 [yī kǒng bù dá]
释义: 指一窍不通。

孔之见 [yī kǒng zhī jiàn]
释义: 从一个小窟窿里所看到的。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
出处: 汉·桓宽《盐铁论·相刺》:“持规而非矩,执准而非绳,通一孔,晓一理,而不知权衡。”
示例: 以上所说是我个人的一孔之见,仅供大家参考。

口两匙 [yī kǒu liǎng chí]
释义: 比喻贪多。
出处: 宋·范成大《丙午新正书怀》诗:“口不两匙休足谷,身能几屐莫言钱。”

口三舌 [yī kǒu sān shé]
释义: 比喻唠叨、话多。
出处: 汉·焦延寿《易林》卷十:“一口三舌,相妨无益。”

口同声 [yī kǒu tóng shēng]
释义: 犹一口同音。
出处: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六回:“因天时尚早,复到街上访问本府政绩,竟是一口同声说好。”

口同音 [yī kǒu tóng yīn]
释义: 犹言众口一词。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一回:“所以听得周三说了一句,大家就一口同音说,以义气为重。”
示例: 这时又围上许多战士,一口同音说:‘谁说不是?我们永远忘不了你。’ 【杨朔《锦绣山河》上篇七】

口吸尽西江水 [yī kǒu xī jìn xī jiāng shuǐ]
释义: 原是一气呵成、贯通万法的意思。后比喻过于性急,想一下子就达到目的。
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

口咬定 [yī kǒu yǎo dìng]
释义: 一口咬住不放。比喻坚持一个廉洁,再不改口。
出处: 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十回:“先把住持僧慧修,严行审讯,问他将李国斌藏在何处,慧修一口咬定不认得李国斌。”
示例: 老山东摇摇头,一口咬定:“不用看,我心里有数!我家的秤老辈用的,十四两顶新秤一斤,错不了。” 【冯德英《迎春花》第十一章】

[yī kǒu yī shēng]
释义: 犹口口声声。
出处: 《金瓶梅词话》第七回:“西门庆那里肯,一口一声只叫‘姑娘请受礼。’”
示例: 每到一处先替他向人报告,说这位就是唐观察;有些扯顺风旗的,亦就一口一声的观察。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五回】

块石头落地 [yī kuài shí tóu luò dì]
释义: 比喻放了心,再没有顾虑。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回:“赵温听说大人不见,如同一块石头落地,把心放下,赶忙到承差屋里,将亲供恭恭敬敬的填好,交代明白。”

块石头落了地 [yī kuài shí tou luò le dì]
释义: 比喻放下了心。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九回:“次后忽然宝玉去了,他两个又是那个光景儿,母子二人心中更明白了,越发一块石头落了地,而且是意外之想,彼此放心,再无别意了。”

匡九合 [yī kuāng jiǔ hé]
释义: 春秋时管仲辅助齐桓公“一匡天下,九合诸侯”,建立霸业。后亦指立国大事。
出处: 《旧唐书·郑畋传》:“臣始仕从戎,爰承指顾,禀三令五申之戒,预一匡九合之谋。”
示例: 管仲一匡九合,攘外安内,其功甚大。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卷七十二】

匡天下 [yī kuāng tiān xià]
释义: 匡:纠正;天下:原指周天子统治所及的地方,即整个中国。纠正混乱局势,使天下安定下来。
出处: 《论语·宪问》:“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祍矣。”

[yī kuí yī qì]
释义: 夔契都是舜时贤臣,后因以之喻良辅。
出处: 宋·石介《庆历圣德颂》诗:“惟仲淹弼,一夔一契,天实赉予,予其敢忽。”宋·方岳《竹下》诗:“一夔一契付公等,某水某丘如我何。”

夔已足 [yī kuí yǐ zú]
释义: 夔:古贤臣名,为舜时的典乐官。夔一人已足制乐。指只要是真正的人才,有一个就足够了。
出处: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不也,夔非一足也,……一而足也。”《吕氏春秋·察传》:“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楚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
示例: 昔尧作《大章》,一夔已足。 【《后汉书·曹褒传》】

馈十起 [yī kuì shí qǐ]
释义: 馈:以食物送人,这里指吃饭。吃一顿饭要起来十次。形容事务繁忙。
出处: 《淮南子·汜论训》:“当此之时,一馈而十起,一沐而三捉发,以劳天下之民。”

篑之功 [yī kuì zhī gōng]
释义: 篑:盛土的筐。指成功前的最后一筐土。比喻成功前的最后一份努力。
出处: 《王守仁全集》卷一 :“务收一篑之功,勿为九仞之弃。”
示例: 我舒坦其外紧张其里的生活已久,此千钧一发之际,不可亏一篑之功。 【丁中江《北洋军阀史话·曹锟变成阶下囚》】

壸千金 [yī kuì qiān jīn]
释义: 比喻物虽微贱,关键时得其所用,便十分宝贵。

来二去 [yī lái èr qù]
释义: 指一回又一回,经过一段时间。表示逐渐的意思。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八回:“一来二去,两个人就装糊涂了,倒象真的一样儿。”
示例: 后来一来二去,渐渐的熟识。(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二十一回)

[yī lái yī wǎng]
释义: 形容动作的反复或交替。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七回:“行者暗笑道:‘好是耳聋口哑!不要走!看棍!’那怪更不怕,乱舞枪遮拦。在那半空中,一来一往,一上一下,斗到三更时分,未见胜败。”
示例: 到天色晚了,每船两盏明角灯,一来一往,映著河里,上下明亮。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一回】

览无遗 [yī lǎi wú yí]
释义: 览:看;遗:遗留。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形容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江左地促,不如中国,若使阡陌条畅,则一览而尽,故纡余委曲,若不可测。”
示例: 又况此地平漫高亢,贼若据此俯视本关城内虚实强弱,一览无遗,为兵家所忌。 【明·丛兰《预防边患事》】

览无余 [yī lǎi wú yú]
释义: 览:看;余:剩余。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形容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江左地促,不如中国,若使阡陌条畅,则一览而尽,故纡余委曲,若不可测。”
示例: 水中岸上都光光的;亏得湖里有五个洲子点缀着,不然便一览无余了。 【朱自清《南京》】

揽包收 [yī lǎn bāo shōu]
释义: 指总揽一切。
出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六:“指台抹凳,担汤担水,一揽包收,多是他上前替力。”
示例: 幸得夫人贾氏才智超群,不但家务内政一揽包收,即张继在署演试兵将,惟仗帘内夫人照悉一切。 【清·俞万春《荡寇志》第三十二回】

劳久逸 [yī láo jiǔ yì]
释义: 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可以不再费力了。同“一劳永逸”。
出处: 语出汉·杨雄《谏勿许单于朝疏》:“以为不壹劳者不久佚,不暂费者不永宁,是以忍百万之师,以摧饿虎之喙……而不悔也。”汉·班固《封燕然山铭》:“兹可谓一劳而久逸,暂费而永无宁者也。”

劳永逸 [yī láo yǒng yì]
释义: 逸:安逸。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可以不再费力了。
出处: 汉·班固《封燕然山铭》:“兹可谓一劳而久逸,暂费而永无宁者也。”
示例: “一劳永逸”的话,有是有的,而“一劳永逸”的事却极少。 【鲁迅《花边文学·再论重译》】

雷二闪 [yī léi èr shǎn]
释义: 形容躲避迅速。

力承当 [yī lì chéng dāng]
释义: 一力:独力。一个人独自负责。
出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九:“开棺之罪,我一力当之,不致相累。”
示例: 你再去说,如果他肯归降,但有山高水低,我一力承当。(清·俞万春《荡寇志》第十七回)

廉如水 [yī lián rú shuǐ]
释义: 为官廉洁,如流水一样清洁。

了百当 [yī liǎo bǎi dàng]
释义: 指办事妥当、彻底。
出处: 明·张居正《答山东巡抚何来山》:“清丈事实百年旷举,宜及仆在位,务为一了百当,若但草草了事,可惜此时,徒为虚文耳。”

了百了 [yī liǎo bǎi liǎo]
释义: 了:了结,解决。把一件主要的事情了结以后,其余有关的事情也跟着了结。
出处: 《朱子语类》卷八:“有资质甚高者,一了一切了,即不须节节用工也。”
示例: 非但扣押,依我之见,立刻把他杀了,一了百了。 【曹禺《王昭君》第三幕】

鳞半甲 [yī lín bàn jiǎ]
释义: 原指龙在云中,东露一鳞,西露半爪,看不到它的全貌。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
出处: 唐·高仲武《中兴闲气集·苏涣》:“三年中作变律诗九首,上广州李帅,其文意长于讽刺,亦有陈拾遗一鳞半甲。”

鳞半爪 [yī lín bàn zhǎo]
释义: 原指龙在云中,东露一鳞,西露半爪,看不到它的全貌。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
出处: 唐·高仲武《中兴闲气集·苏涣》:“三年中作变律诗九首,上广州李帅,其文意长于讽刺,亦有陈拾遗一鳞半甲。”
示例: 身后著作,年久多散佚,余遍为蒐罗,仅得诗三帙,丛残不具首尾,于诸集殆不过一鳞半爪耳。 【清·叶廷琯《鸥波渔话·莪洲公诗》】

鳞片甲 [yī lín piàn jiǎ]
释义: 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同“一鳞半甲”。
出处: 清·赵翼《题黄陶庵手书诗册》诗:“呜呼公已骑箕去,故纸残零亦何有。一鳞片甲乃幸存,其字其诗遂不朽。”

鳞片爪 [yī lín piàn zhǎo]
释义: 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同“一鳞一爪”。
出处: 《〈王西彦小说选〉自序》:“现在重读自己这一鳞片爪时,就愈益感觉到,对那个暴风雨前的黑暗时代,我们实在太需要宏伟的史诗了。”

[yī lín yī zhǎo]
释义: 原指龙在云中,东露一鳞,西露半爪,看不到它的全貌。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
出处: 唐·高仲武《中兴闲气集·苏涣》:“三年中作变律诗九首,上广州李帅,其文意长于讽刺,亦有陈拾遗一鳞半甲。”
示例: 批评陶诗,用的正是现在的语言,一鳞一爪,虽然不是全韵,表现着陶诗给予现代的我们的影像。 【朱自清《日常生活的诗》】

溜烟 [yī liú yān]
释义: 形容跑得很快。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五回:“那些亲友听见,就一溜烟如飞的出去了。”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回:“说罢了这一句,便一溜烟外面去了。”
示例: 那捉他的巡捕见问官和他认得,便一溜烟走了。 【清·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八回】

[yī lóng yī shé]
释义: 比喻人的处藏或出或处,或显或隐,随着情况的不同而变更。
出处: 《管子·枢言》:“一龙一蛇,一日五化之谓周。”《后汉书·冯衍传》:“一龙一蛇,与道翱翔,与时变化,夫岂守一节哉?”

[yī lóng yī zhū]
释义: 一是龙,一是猪。比喻同时的两个人,高下判别极大。
出处: 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少长聚嬉戏,不殊同队鱼。三十骨骼成,乃一龙一猪。”

路风尘 [yī lù fēng chén]
释义: 形容旅途辛苦。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六回:“国舅老爷大喜!国舅老爷一路风尘辛苦。小的听见昨日的头起报马来报,说今日大驾归府,略预备了一杯水酒掸尘,不知赐光谬领否?”
示例: [安老爷]见舅太太在廊下候着,便忙着上前彼此问过好,谈了两句一路风尘的话。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

路风清 [yī lù fēng qīng]
释义: 形容安定升平的景象。
出处: 明·沈德符《野获编·吏部·用违其才》:“沈里孝清直名臣,使其建牙内地,将见一路风清,乃使作陕西巡抚,助讨宁夏。”

路福星 [yī lù fú xīng]
释义: 路:本为宋代的行政区域名,后指道路;福星:岁星。原指一个行政区域为民谋福的好长官。后用作祝人旅途平安的客套话。
出处: 宋·秦观《鲜于子骏行状》:“福星往矣,安得百子骏布在天下乎!”宋·戴翼《贺陈待制启》:“福星一路之歌谣,生佛万家之灯火。”
示例: 《四友斋从说》:“宋鲜于侁,人谓之一路福星。” 【清·翟灏《通俗编·祝诵一路福星》】

路货色 [yī lù huò sè]
释义: 一路:同一类;货色:货物。比喻同一类丑货。
出处: 郭澄清《大刀记》第七章:“叫我看,一进了他们这个大染缸,就全变成一路货色了。”

路平安 [yī lù píng ān]
释义: 指旅途中没出任何事故。也用作对出门人的祝福语。
出处: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十九:“一路平安,行了一月有余,来到旧日泊船之处。”

路神祇 [yī lù shén qí]
释义: 指同伙的人。意含讥讽。
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十五回:“[祝日念]因指着应伯爵、谢希大说道:‘这两个天杀的,和他都是一路神祇。’”

路顺风 [yī lù shùn fēng]
释义: 旅途平安(多用于祝人)。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忽然,一路顺风里说到想要告休归里。”清·俞万春《荡寇志》第一二二回:“且喜连冬过春,徐槐一边久无消息,更喜云陈两处亦无动静,一路顺风无些毫打叉之事,以是吴用渐渐向愈。”
示例: 我们这次出门旅行真是一路顺风,沿途一点儿也没有耽误。

乱涂地 [yī luàn tú dì]
释义: 形容乱到不可收拾。
出处: 宋·苏洵《管仲论》:“桓公之薨也,一乱涂地,无惑也。彼独恃一管仲,而仲则死矣。”

落千丈 [yī luò qiān zhàng]
释义: 原指琴声陡然降落。后用来形容声誉、地位或经济状况急剧下降。
出处: 唐·韩愈《听颖师弹琴》诗:“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示例: 所以喜奎一嫁,转瞬坤伶声势,一落千丈,伶界牛耳,又让男伶夺去。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二六回】

马当先 [yī mǎ dāng xiān]
释义: 原指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形容领先。也比喻工作走在群众前面,积极带头。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十六回:“即便勒兵列阵,一马当先,驰下山来,犹如天崩地塌之势。”
示例: 李自成看见敌人增加了援军,士气复振,就赶快把人马整顿一下,由他一马当先,继续猛冲猛攻。 【姚雪垠《李自成》】

马平川 [yī mǎ píng chuān]
释义: 平川:地势平坦的地方。能够纵马疾驰的一片广阔平地。指广阔的平原。
出处: 冯德英《苦菜花》第十章:“敌人围得甚紧,村外又是一马平川,敌人展开重火力,我们几次冲锋都被敌人压回来了。”
示例: 这里一马平川,连座小山也没有。

[yī mǎ yī ān]
释义: 比喻一夫一妻,白头偕老。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人各有志,不可相强。便是妇人女子的志向,也有个不同:有的讲究个女貌郎才,不辞非鸦非凤的,就有讲究个穿衣吃饭,只图一马一鞍的。”

脉同气 [yī mài tóng qì]
释义: 指出于同源。指同胞兄弟姐妹的亲密关系。
出处: 《醒世姻缘传》引起:“兄弟本是合爹共娘生的,不过分了个先后,原是一脉同气的。”

脉相承 [yī mài xiāng chéng]
释义: 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批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
出处: 闻一多《四杰》:“如果我们再知道他们是好到如之问《祭杨盈川文》所说的那程度,我们便更能了然于王、杨与沈、宋所以是一脉相承之故。”

脉相传 [yī mài xiāng chuán]
释义: 一脉:一个血统。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批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
出处: 鲁迅《华盖集续编·无花的蔷薇之三》:“北京的流言报,是从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章士钊‘整顿学风’以还,一脉相传,历来如此的。”

脉相通 [yī mài xiāng tōng]
释义: 指事物之间相互关联,犹如一条脉络贯穿下来可以互通。
出处: 鲁迅《花边文学·谁在没落》:“倘说:中国画和印象主义有一脉相通,那倒还说得下去的。”
示例: 人们对《飞天》的喜爱和上面提到的那个鲁班故事所包含的美学思想,实际上有其一脉相通之处。 【秦牧《艺海拾贝·鲁班的妙手》】

脉香烟 [yī mài xiāng yān]
释义: 指延续家世的后代。人死,后嗣须常上香祭扫,故云。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六回:“正因为姐姐你在黑风岗能仁寺救了他儿子性命,保了他安家一脉香烟,因此我公婆以德报德,也想续你何家一脉香烟。”

毛不拔 [yī máo bù bá]
释义: 一根汗毛也不肯拔。原指杨朱的极端为我主义。后形容为人非常吝啬自私。
出处: 《孟子·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示例: 沈姑娘,你也太拿老了!叫我们管山吃山,管水吃水,都象你这一毛不拔,我们喝西北风。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一回】

门同气 [yī mén tóng qì]
释义: 指同门兄弟。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三回:“他是我一门同气,我怎么不与他出力辨明冤枉。”

门心思 [yī mén xīn sī]
释义: 指一心一意。
出处: 孙华炳《重赏之下》:“他自己又到图书馆借来关于数控的书,什么也不顾了,一门心思钻研起来。”

梦华胥 [yī mèng huá xū]
释义: 后因称一场幻梦为“一梦华胥”。
出处: 《列子·黄帝》:“[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华胥氏之国在弇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
示例: 暂离真境,来混尘俗,觑百年浮世,似一梦华胥。 【元·谷子敬《城南柳》第一折】

面如旧 [yī miàn rú jiù]
释义: 初次见面就象老朋友一样。
出处: 《晋书·张华传》:“见华一面如旧,钦华德范,如师资之礼焉。”

面之词 [yī miàn zhī cí]
释义: 争执的双方中一方所说的话。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五回:“今日若听此一面之词,杨仪等必投魏矣。”
示例: 在这件事情上,我们不能只听一面之词,必须全面了解情况,然后再做处理。

面之辞 [yī miàn zhī cí]
释义: 争执的双方中一方所说的话。指单方面的话,版面的看法。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五回:“今日若听此一面之词,杨仪等必投魏矣。”
示例: 据媒人一面之辞,所以派人相看。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一十九回】

面之交 [yī miàn zhī jiāo]
释义: 只见过一面的交情。比喻交情很浅。
出处: 汉·崔寔《本论》:“且观世人之相论也,徒以一面之交,定臧否之决。”
示例: 咱们总算有一面之交,在兵营里你伺候过我;再说咱们又都是街面上的人,所以我担着好大的处分来给你送个信。 【老舍《骆驼祥子》十一】

面之款 [yī miàn zhī kuǎn]
释义: 谓只见过一面,了解不深。同“一面之交”。
出处: 《宋书·诸叔度传》:“还至都,凡诸旧及有一面之款,无不厚加赠遗。”

面之识 [yī miàn zhī shí]
释义: 指只见过一面,略有认识。
出处: 《宋史·范纯仁传》:“范纯仁,得一面识足矣。”
示例: 余幄奇,我无一面之识。 【郭沫若《洪波曲》第一章】

面之雅 [yī miàn zhī yǎ]
释义: 只见过一面的交情。比喻交情很浅。同“一面之交”。
出处: 田汉《关汉卿》第七场:“女的我不认识,跟这关汉卿倒有一面之雅。”

面之缘 [yī miàn zhī yuán]
释义: 见一面的缘分。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若问此物,倒有一面之缘。”
示例: 尽管他与那位郭小姐只一面之缘,然而她的形象却像用刀刻下来似的。 【叶永烈《并蒂莲》】

民同俗 [yī mín tóng sú]
释义: 指使人民的思想风俗齐同。
出处: 语出《晏子春秋·问上十八》:“古者百里而异习,千里而殊俗。故明王修道,一民同俗。”

暝不视 [yī míng bù shì]
释义: 闭上眼睛,不再睁开。指死亡。
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楚策一》:“有断脰绝腹,一暝而万世不视,不知所益,以忧社稷者。”
示例: 天上人间,会当相见,定非一暝不视者矣。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瞑不视 [yī míng bù shì]
释义: 瞑:闭眼。闭上眼睛,不再睁开。指死亡。也指逃避现实。也可形容不怕牺牲。
出处: 《战国策·楚策一》:“有断头绝腹,一瞑而万世不视,不知所益,以忧社稷者。”
示例: 一瞑不视,亦已矣。 【章炳麟《马良请速开国会》】

命归西 [yī mìng guī xī]
释义: 指死亡。
出处: 老舍《四世同堂》:“不留神?好,噗哧一下儿,我不就一命归西了吗!”

命归阴 [yī mìng guī yīn]
释义: 指死亡。
出处: 清·俞万春《荡寇志》第99回:“兰生一铜人横扫过去,打着穆春腰肋,一命归阴。”

命鸣呼 [yī mìng míng hū]
释义: 指死亡。常含幽默诙谐意味。
出处: 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合同文字记》:“又过半年,忽然刘二感天行时气,头疼发热。正是:‘福无双至从来有,祸不单行自古闻。’害了六七日,一命呜呼,已归泉下。”
示例: 谁想乐极生悲,过了六年,刘后所生之子,竟至得病,一命鸣呼。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一回】

命呜呼 [yī mìng wū hū]
释义: 呜呼:叹词,古代祭文末多有此词,后即以此为死亡的代称。指人死亡。
出处: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汤峻岩说:‘杀两个叫花子开张!这两个叫花子就是这样一命呜呼了。’”

命之荣 [yī mìng zhī róng]
释义: 指受任一官的荣耀。
出处: 明·沈德符《野获编·礼部二·滁阳王奉祀官》:“后人不叨一命之荣。滁阳之祭,亦仅有司岁终一举而已。”
示例: 这等看来,功名一道,岂惟科甲,便是一命之荣,苟非福德兼全,也就难望立得事业起!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五回】

模二样 [yī mó èr yàng]
释义: 犹言一模一样。样子完全相同。
出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五:“又或有将金银珠宝首饰来解的,他看得金子有十分成数,便一模二样,暗地里打造来换了。”
示例: 适才礼物里边,有一件压钗的东西,也是一个玉蟾蜍,与前日凤官人与姐姐的一模二样。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九】

[yī mó yī yàng]
释义: 样子完全相同。
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四回:“今日抬头一看,却见他黄着脸、秃着头,就和前日梦里揪他的师姑一模一样,不觉就懊恼起来。”
示例: 这两件衣服从颜色到款式虽然一模一样,但质量却有很大差别。

目了然 [yī mù liǎo rán]
释义: 目:看;了然:清楚,明白。一眼就看得很清楚。
出处: 明·张岱《皇华考序》:“可见按图索籍,三溪道路,一目了然。”
示例: 却说这中堂正对着那个围场,四扇大窗洞开,场上的事,一目了然。 【清·曾朴《孽海花》第十九回】

目十行 [yī mù shí háng]
释义: 看书时同时可以看十行。形容看书非常快。
出处: 《梁书·简文帝纪》:“读书十行俱下。”宋·刘克庄《杂记六言五首》诗:“五更三点待漏,一目十行读书。”
示例: 那三官双名景隆,字顺卿,年方一十七岁,生得眉目清新,丰姿俊雅,读书一目十行,举笔即便成文。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十四】

目数行 [yī mù shù háng]
释义: 犹一目十行。形容看书非常快。
出处: 清·钮琇《觚剩续编·英豪举动》:“熊公廷弼当督学江南时,试卷皆亲自批阅。阅则连长几于中堂,鳞摊诸卷于上,左右置酒一坛,剑一口,手操不律,一目数行。”

目五行 [yī mù wǔ háng]
释义: 犹一目十行。形容看书非常快。
出处: 《辽史·杨遵勖传》:“天下之事,丛于枢府,簿书填委。遵勖一目五行俱下,判决如流。”
示例: 幼颖悟,读书一目五行,尝阅衡州《净居院碑》,文近千言,一览背诵无遗。 【《元史·许有壬传》】

目之士 [yī mù zhī shì]
释义: 指见解片面,不能看到事物整体的人。
出处: 清·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志雅堂杂抄》:“此书成于元代,道学之风甚盛,而能为是言,此是非之公也。近世一目之士,动以诋斥宋儒为莫逭之罪,亦愚甚矣。”

男半女 [yī nán bàn nǚ]
释义: 指一个儿子或女儿。
出处: 《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员外何不取房娘子,生得一男半女,也不绝了香火。”
示例: 要是令爱进去,生下一男半女,就是现成的局长太太。 【茅盾《林家铺子》】

年半载 [yī nián bàn zǎi]
释义: 一年半年。泛指一段时间。
出处: 元·杨梓《敬德不服老》:“将军你且耐心到那里,不过一年半载,俺众将每必然保奏将军回来。”
示例: 若小弟侥幸,这回去就得个肥美地方,到任一年半载,那时带几百银子来帮衬他,倒不值甚么。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回】

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 [yī nián bèi shé yǎo,sān nián pà cǎo suǒ]
释义: 比喻遭过一次挫折以后就变得胆小怕事。同“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出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一:“文若虚道:‘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说到货物,我就没胆气了。只是守了这些银钱回去罢。’”

[yī nián yī dù]
释义: 指每年一次。
出处: 宋·王安石《送吴显道》诗之五:“惟有春风应最惜,一年一度一归来。”
示例: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廖廓江天万里霜。 【毛泽东《采桑子·重阳》词】

年之计在于春 [yī nián zhī jì zài yú chūn]
释义: 要在一年(或一天)开始时多做并做好工作,为全年(或全天)的工作打好基础。
出处: 南朝梁·萧统《纂要》:“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念之差 [yī niàn zhī chā]
释义: 念:念头、主意;差:错误。一个念头的差错(造成严重后果)。
出处: 宋·曾慥《类说》卷四十七引《遁斋闲览》:“一念之误,乃至于此。”
示例: 世间孽子、孤臣、义夫、节妇,其贤不肖往往只在一念之差。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回】

念之误 [yī niàn zhī wù]
释义: 一个念头的差错。同“一念之差”。
出处: 宋·曾慥《类说》卷四十七引《遁斋闲览·口中芙蕖花香》:“此人前身为尼,诵《法华经》二十年,一念之误,乃至于此。”
示例: 但此一念之误,而遂造出十九年之历史,与百二十回之事实,与茫茫大士、渺渺真人何与? 【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第二章】

牛吼地 [yī niú hǒu dì]
释义: 指牛鸣声可及之地。比喻距离较近。
出处: 《翻译名义集·数量》:“拘卢舍,此云五百弓,亦云一牛吼地,谓大牛鸣声所极闻。或云一鼓声。《俱舍》云二里,《杂宝藏》云五里。”
示例: 五马渡江开国处,一牛吼地作庵人。 【宋·王安石《答张奉议》诗】

牛九锁 [yī niú jiǔ suǒ]
释义: 比喻无法解脱。
出处: 汉·焦延寿《易林》卷十:“一牛九锁,更相牵挛,案明如市,不得东西,请谳得报,日中被刑。”

牛鸣 [yī niú míng]
释义: 指牛鸣声可及之地。比喻距离较近。同“一牛吼地”。
出处: 唐·王维《与苏卢二员外游方丈寺》诗:“回看双凤阙,相去一牛鸣。”
示例: 四壁晚钟齐接应,分明不隔一牛鸣。 【清·黄遵宪《不忍池晚游诗》】

牛鸣地 [yī niú míng dì]
释义: 指牛鸣声可及之地。比喻距离较近。同“一牛吼地”。
出处: 清·钱谦益《山庄八景诗·锦峰晴晓》序:“其旁有锦峰书院,去山庄一牛鸣地。”
示例: 一牛鸣地时相见,双树影堂还结缘。 【清·金农《僦居玉溪赠无闷讲师精蓝》诗】

诺千金 [yī nuò qiān jīn]
释义: 诺:许诺。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出处: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示例: 夫人而诚一诺千金,更无食言也者。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金圣叹批】

诺无辞 [yī nuò wú cí]
释义: 一口答应,没有二话。
出处: 清·张南庄《何典》第四回:“再没有再荐便宜的了,如何不肯?一诺无辞,就同六事鬼去拣了一个黄道好日。”
示例: ‘我想女人的心肠软,请孙小姐去走一躺,也许有点门路,这当然是不得已的下策。’孙小姐一诺无辞道:‘我这时候就去。’ 【钱仲书《围城》五】

拍即合 [yī pāi jí hé]
释义: 拍:乐曲的段落,也称打拍子。一打拍子就合于乐曲的节奏。比喻困情意相投或有利害关系,一下子就说到一起或结合在一起。
出处: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十八回:“古人云:‘君子之交,定而后求;小人之交,一拍即合。’”
示例: 既然我们一拍即合,所见略同,我也不瞒你。 【陈登科《赤龙与丹凤》第一部十八】

盘散沙 [yī pán sǎn shā]
释义: 比喻力量分散,没有组织起来。
出处: 清·梁启超《十种德性相反相成论》:“然终不免一盘散沙之诮者,则以无合群之德故也。”
示例: 因为我们说着古代的话,说着大家不明白,不听见的话,已经弄得像一盘散沙,痛痒不相关了。 【鲁迅《无声的中国》】

[yī pēn yī xǐng]
释义: 原指斗鸡用水喷,使之清醒后再斗。后比喻推动督促。
出处: 唐·韩愈《斗鸡联句》:“一喷一醒然,再接再厉乃。”

片冰心 [yī piàn bīng xīn]
释义: 冰心:清洁的心。形容性情淡泊,不求名利。
出处: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诗:“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片丹心 [yī piàn dān xīn]
释义: 一片红心。指忠诚之心。
出处: 宋·苏轼《过岭寄子由》:“一片丹心天日下,数行清泪岭云南。”

片宫商 [yī piàn gōng shāng]
释义: 宫、商:都是古代五音之一。一片和谐的音乐声。形容文辞如乐声一样优美、悦耳。
出处: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七:“韦八座岫谓朝贤曰:‘此赋乃一片宫商也。’”

片焦土 [yī piàn jiāo tǔ]
释义: 形容遭遇火灾(或战火),房屋全部被衩焚毁的景象。

片散沙 [yī piàn sàn shā]
释义: 比喻力量分散,没有组织起来。同“一盘散沙”。
出处: 孙中山《民族主义》第一讲:“但是中国的人,只有家族和宗族的团体,没有民族的精神,所以虽有四万万人结合成一个中国,实在是一片散沙。”

片汪洋 [yī piàn wāng yáng]
释义: 形容水面辽阔,水势浩大。
示例: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论谁边?(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词)

偏之见 [yī piān zhī jiàn]
释义: 偏于一面的见解。
出处: 《宋史·刘述传》:“安石任一偏之见,改立新议,以害天下大公。”
示例: 一定要说杜甫不曾酒后失言,一定要说严武决不会动欲杀之念,看来,都不免是一偏之见。 【郭沫若《李白与杜甫·杜甫与严武》】

偏之论 [yī piān zhī lùn]
释义: 偏于一面的议论。
出处: 宋·朱熹《答沈叔晦书》:“前日务为学而不观书,此固一偏之论。”
示例: 陛下厉志复仇,足以对天命;笃于仁爱,足以结民心;而又仁明,足以照临群臣一偏之论:此百代之英主也。 【《宋史·儒林传六·陈亮》】

贫如洗 [yī pín rú xǐ]
释义: 穷得象用水洗过似的,什么都没有。形容十分贫穷。
出处: 元·关汉卿《窦娥冤》楔子:“小生一贫如洗,流落在这楚州居住。”
示例: 当时父亲赤手空拳出来做官,家里一贫如洗。 【邹韬奋《我的母亲》】

[yī pín yī xiào]
释义: 指不高兴或喜悦的表情。嚬,皱眉。

[yī pín yī xiào]
释义: 颦:皱眉。指忧和喜的表情。
出处: 《韩非子·内储说左上》:“吾闻明主之爱,一颦一笑,颦有为颦,而笑有为笑。”
示例: 金门玉堂临水居,一颦一笑千万余。 【南朝梁·萧统《龙笛曲》】

品白衫 [yī pǐn bái shān]
释义: 唐人推重进士,称应进士科者为“一品白衫”。意指他日可以官登一品,但今日则犹着白衫。

抔黄土 [yī póu huáng tǔ]
释义: 一抔:一捧。一捧黄土。借指坟墓。现多比喻不多的土地或没落、渺小的反动势力。
出处: 《史记·张释之列传》:“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

掊土 [yī póu tǔ]
释义: 抔:用手捧东西。一捧黄土。指坟墓。现多比喻不多的土地或没落、渺小的反动势力。
出处: 《史记·张释之列传》:“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
示例: 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黄花冈上一掊土,犹湮没于荒烟蔓草间。 【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曝十寒 [yī pù shí hán]
释义: 曝:晒。原意是说,虽然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
出处: 《孟子·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示例: 他们跑出英文教室,说的听的依然是中国话。这只是‘一曝十寒’的办法罢了,对于理解的功夫完全抛荒。 【叶圣陶《英文教授》】

栖两雄 [yī qī liǎng xióng]
释义: 比喻两雄对峙,势不并存。
出处: 《韩非子·扬权》:“毋弛而弓,一栖两雄。一栖两雄,其斗(喭页)(喭页)。”

齐众楚 [yī qí zhòng chǔ]
释义: 犹一傅众咻。比喻不能有什么成就。
出处: 明·王守仁《与辰中诸生书》:“绝学之馀,求道者少,一齐众楚,最易摇夺。”

气呵成 [yī qì hē chéng]
释义: 一口气做成。形容文章结构紧凑,文气连贯。也比喻做一件事安排紧凑,迅速不间断地完成。
出处: 明·胡应麟《诗薮·近体中》:“若‘风急天高’,则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而实一意贯串,一气呵成。”
示例: 北曲之介白者每折不过数言,即抹去宾白而止阅填词,亦皆一气呵成,无有断续。 【清·李渔《闲情偶寄·宾白第四》】

气浑成 [yī qì hún chéng]
释义: 形容诗文首尾贯通,完满自然,不见雕凿。
出处: 明·谢榛《四溟诗话》卷四:“以诗志别,分韵得‘秋’字,援笔立就,一气浑成。”
示例: 诗有有篇无句者,通首清老,一气浑成,恰无佳句令人传诵。 【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五】

谦四益 [yī qiān sì yì]
释义: 谦虚能使人得到好些益处。
出处: 《周易·谦》:“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汉书·艺文志》:“一谦而四益,此其所长也。”

钱不落虚空地 [yī qián bù luò xū kōng dì]
释义: 比喻丝毫不浪费。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二回:“但有一件毛病,乃先天带了来,一世也不会改的,是把铜钱看的太重,除掉送给女人之外,一钱不落虚空地。”
示例: 乞丐追在后面叫:“先生!太太!太太!您修子修孙,一钱不落虚空地……”她当时听了非常窘,回想起来却不免微笑着。 【张爱玲《多少恨》】

钱不名 [yī qián bù míng]
释义: 指身无分文。常以形容囊橐一空或甚为贫穷。
出处: 清·吴趼人《糊涂世界》第十二回:“岑其身道:‘我也本来打算早办,只是大嫂同舍妹要在家多停几日。又兼我是一钱不名,还要张罗几文才能办事,因此耽搁下来。’”
示例: 但在一钱不名的穷措大如我辈者,这种设计恐终于只是‘过屠门而大嚼’而已。 【朱自清《“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

钱不值 [yī qián bù zhí]
释义: 一个铜钱都不值。比喻毫无价值。
出处: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夫无所发怒,乃骂临汝侯曰:‘生平毁程不识不直一钱,今日长者为寿,乃效女儿咕嗫耳语。”
示例: 其中更生出无数谣言,添了无数假话,竟把个瞿耐庵说得一钱不值,恨不得早叫这个瘟官离任才好。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回】

钱如命 [yī qián rú mìng]
释义: 把一文钱看得象性命那样重。比喻极端吝啬。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三回:“谁知这些穷酸,一钱如命,总要贪图便宜,不肯十分出价。”
示例: 这班买办平日都是一钱如命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四回)

窍不通 [yī qiào bù tōng]
释义: 窍:洞,指心窍。没有一窍是贯通的。比喻一点儿也不懂。
出处: 《吕氏春秋·过理》:“杀比干而视其心,不适也。孔子闻之曰:‘其窍通,则比干不死矣。’”高诱注:“纣性不仁,心不通,安于为恶,杀比干,故孔子言其一窍通则比干不见杀也。”
示例: 虽然他是一窍不通的浑虫,可是双桥镇上并无“镇长”之流的官儿,他也还明白。 【茅盾《子夜》六】

切万物 [yī qiē wàn wù]
释义: 宇宙间所有的事物。
出处: 《无量寿经》卷上:“设我得佛,自地上以至于虚空,宫殿楼观池流华树,国土所有一切万物,皆以无量杂宝百千种香而共合成,严饰奇妙,超诸人天。”
示例: 自家有这仁义礼智,便知得他也有仁义礼智。十人万人,一切万物,无不是这道理。 【《朱子语类》卷一百一十六】

切众生 [yī qiè zhòng shēng]
释义: 佛教指人类和一切生物。
出处: 《妙法莲花经·譬喻品》:“一切众生皆是吾子。”

[yī qín yī hè]
释义: 原指宋朝赵抃去四川做官,随身携带的东西仅有一张琴和一只鹤。形容行装简少,也比喻为官清廉。
出处: 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九:“赵阅道为成都转运史,出行部内,唯携一琴一鹤,坐则看鹤鼓琴。”《宋史·赵抃传》:“帝曰:‘闻卿匹马入蜀,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亦称是乎!’”
示例: 你把那行装整顿,无过是一琴一鹤紧随身。 【元·无名氏《冯玉兰夜月泣江舟》第一折】

清二白 [yī qīng èr bái]
释义: 比喻十分清白。亦比喻非常清楚。
出处: 茅盾《劫后拾遗》四:“你还不相信我吗?我在这里混了这半年,素来一清二白。”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七:“我姓韩的桥是桥,路是路,一清二白的,怕谁来歪我不成。”
示例: 我们的一善一恶,只以为天老爷每天在头上记得一清二白;想不到,给咱记善恶薄的竟是这帮穷爷,报应真快呀!

清二楚 [yī qīng èr chǔ]
释义: 十分清楚、明白。
出处: 老舍《四世同堂》:“小顺儿样样事情都要闹个一清二楚,不然怎么能当好妈妈的保镖呢。”

清如水 [yī qīng rú shuǐ]
释义: 清·清澈。像流水一样清澈。形容为官廉洁,不贪污、不受贿。也形容十分清洁。
出处: 明·周楫《西湖二集·祖统制显灵救驾》:“你在衙门中一清如水,朝廷知你是个个廉吏,异日定来聘你为官。”
示例: 老哥,你别拿人开心。谁不知戴二爷一向是一清如水。(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回)

穷二白 [yī qióng èr bái]
释义: 穷:指物质基础差;白:指文化和科学落后。比喻基础差,底子薄。
出处: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十:“我曾经说过,我们一为‘穷’,二为‘白’。‘穷’就是没有多少工业,农业也不发达。‘白’就是一张白纸,文化水平、科学水平都不高。”
示例: 在他们的意念中,一切都是为了迅速改变‘一穷二白’的面貌。 【陶铸《松树的风格》】

[yī qiū yī hè]
释义: 丘:土山;壑:山沟。原指隐者所居之地。后多用以指寄情山水。
出处: 《汉书·叙传上》:“渔钓于一壑,则万物不奸其志;栖迟于一丘,则天下不易其乐。”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端委庙堂,使百官准则,臣不如亮;一丘一壑,自谓过之。”
示例: 兄以一丘一壑过之,且筑圹于侧,与山缔生死盟。 【明·徐宏祖《题小香山梅花堂诗序》】

丘之貉 [yī qiū zhī hé]
释义: 丘:土山;貉:一种形似狐狸的野兽。一个土山里的貉。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
出处: 《汉书·杨恽传》:“若秦时但任小臣,诛杀忠良,竟以灭亡,令亲任大臣,即至今耳,古与今如一丘之貉。”
示例: 否塞晦盲,真若一丘之貉。 【严复《救亡决论》】

邱之貉 [yī qiū zhī hé]
释义: 邱,同“丘”。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同“一丘之貉”。

曲阳关 [yī qǔ yáng guān]
释义: 阳关:古曲调名,古人在送别时唱。比喻别离。
出处: 宋·苏轼《渔家傲·送张元唐省亲秦州》词:“一曲阳关情几许,知君欲向秦川去。”宋·柳永《少年游》词:“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

去不复返 [yī qù bù fù fǎn]
释义: 一去就不再回来了。
出处: 《史记·刺客列传》:“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示例: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唐·崔颢《黄鹤楼》诗】

犬吠形,百犬吠声 [yī quǎn fèi xíng,bǎi quǎn fèi shēng]
释义: 吠:狗叫;形:影子。一只狗看到影子叫起来,很多狗也跟着乱叫。比喻不了解事情真相,随声附和。
出处: 汉·王符《潜夫论·贤难》:“谚云:‘一犬吠形,百犬吠声’。”

人传虚,万人传实 [yī rén chuán xū,shí rén chuán shí]
释义: 虚:不确实,指无中生有的事。本来没有的事,传的人多了,就信以为真。
出处: 汉·王符《潜夫论·贤难》:“一人传虚,万人传实。”
示例: 问:“如何是东禅家风?”师曰:“一人传虚,万人传实。”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一】

人得道,鸡犬升天 [yī rén dé dào,jī quǎn shēng tiān]
释义: 一个人得道面仙,全家连鸡、狗也都随之升天。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着得势。
出处: 汉·王充《论衡·道虚》:“淮南王学道,招会天下有道之人,倾一国之尊,下道术之士,是以道术之士并会淮南,奇方异术,莫不争出。王遂得道,举家升天,畜产皆仙,犬吠于天上,鸡鸣于云中。”

人敌 [yī rén dí]
释义: 指匹夫之勇,止足以敌一人。
出处: 语出《孟子·梁惠王下》:“夫抚 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
示例: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史记·项羽本纪》】

人飞升,仙及鸡犬 [yī rén fēi shēng,xiān jí jī quǎn]
释义: 用以比喻一人得势,与其有关者亦皆随之发迹。多含讽刺意。同“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出处: 语出汉·淮南王刘安举家升天的传说。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

人善射,百夫决拾 [yī rén shàn shè,bǎi fū jué shí]
释义: 古谚语,意思是为将者善战,其士卒亦必勇敢无前。亦比喻凡事为首者倡导于前,则其众必起而效之。
出处: 《国语·吴语》:“夫申胥、华登简服吴国志士于甲兵,而未尝有所挫也。夫一人善射,百夫决拾,胜未可成也。”韦昭注:“决,勾弦。拾,捍。言申胥、华登善用兵众必化之;犹一人善射,而百夫竞著决拾而效之。”
示例: 夫一人善射,百夫决拾,众人好施,则风俗随之。 【康有为《大同书》辛部第十二章】

人向隅,满坐不乐 [yī rén xiàng yú,mǎn zuò bù lè]
释义: 指满堂之上,一人不乐,众皆为之不欢。
出处: 汉·刘向《说苑·贵德》:“故圣人之于天下也,譬犹一堂之上也。今有满堂饮酒者,有一人独索然向隅而泣,则一堂之人皆不乐矣。”
示例: 方见一少年,举杯瞻之曰:‘一人向隅,满坐不乐,小人窃不自量,愿闻金玉之声。’ 【《太平广记》卷二八一引唐·薛渔思《河东记·独孤遐叔》】

人有庆 [yī rén yǒu qìng]
释义: 常用为歌颂帝王德政之词。
出处: 《尚书·吕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其宁惟永。”

人之交 [yī rén zhī jiāo]
释义: 亲密得象一个人。形容交情深。
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四回:“那时我家先父就和娄氏弟兄是一人之交。”
示例: 我闻老孙与有权一人之交,结为兄弟。(《天雨花》第十一回)

人之下,万人之上 [yī rén zhī xià,wàn rén zhī shàng]
释义: 多指地位崇高权势显赫的大臣。
出处: 《六韬》:“屈一人下,伸万人上,惟圣人能行之。”

仍旧贯 [yī réng jiù guàn]
释义: 一:都,全;仍:因袭,依照;贯:习惯的办法。执照老规矩办事,没有丝毫改变。
出处: 《论语·先进》:“鲁人为长府,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
示例: 其谱一仍旧贯,并未变动。 【鲁迅《且介亭杂文·不知肉味和不知水味》】

日不见,如隔三秋 [yī rì bù jiàn,rú gé sān qiū]
释义: 一天不见,就好象过了三年。形容思念的心情非常迫切。
出处: 《诗经·王风·采葛》:“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日九迁 [yī rì jiǔ qiān]
释义: 九:形容多次;迁:升职。一日之内多次升迁。比喻官职升得极快。
出处: 汉·焦延寿《易林》卷九:“安上宜官,一日九迁,升擢超等,牧养常山。”

日千里 [yī rì qiān lǐ]
释义: 原形容马跑得很快。后比喻进展极快。
出处: 《庄子·秋水》:“骐、骥、骅、骝,一日而驰千里。”《史记·刺客列传》:“臣闻骐骥盛壮之时,—日而驰千里;至其衰老;驾马先之。”
示例: 由于负责干部的艰苦奋斗,业务更一日千里,异常发达,不到一年,全国分店已达五十余处。 【邹韬奋《患难余生记·进步文化的遭难》】

日千丈 [yī rì qiān zhàng]
释义: 形容形势发展极为迅速。
出处: 孙中山《革命原起》:“不期年而加盟者逾万人,支部则亦先后成立于各省。从此革命风潮一日千丈,其进步之速,有出人意表者矣。”
示例: 扬州真像有些人说的,不折不扣是个有名的地方……可是现在衰落了,经济上是一日千丈的衰落了。 【朱自清《我是扬州人》】

日三复 [yī rì sān fù]
释义: 指在一天之内多次反复玩味。
出处: 《梁书·何逊传》:“沈约亦爱其文,尝谓逊曰:‘吾每读卿诗,一日三复,犹不能已。’”

日三覆 [yī rì sān fù]
释义: 指在一天之内多次反复玩味。
出处: 《孔子家语·弟子行》:“独居思仁,公言仁义。其于诗也,则一日三覆,白圭之玷,是宫绦之行也。”按,《论语·先进》:“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家语》本此。

日三秋 [yī rì sān qiū]
释义: 三秋:三个季度。意思是一天不见面,就象过了三个季度。比喻分别时间虽短,却觉得很长。形容思念殷切。
出处: 《诗经·王风·采莲》:“彼采葛兮,一是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日三省 [yī rì sān xǐng]
释义: 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
出处: 《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日三岁 [yī rì sān suì]
释义: 形容对人思念殷切。
出处: 《诗·王风·采葛》:“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日三月 [yī rì sān yuè]
释义: 形容对人思念殷切。
出处: 《诗·王风·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日万机 [yī rì wàn jī]
释义: 一天要处理成千上万件事(用在国家领导人)。
出处: 《尚书·皋陶漠》:“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

日万几 [yī rì wàn jǐ]
释义: 形容帝王每天处理政事极为繁忙。
出处: 《尚书·皋陶漠》:“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孔传:“几,微也。言当戒惧万事之微。”
示例: 一日万几,崇高益危,早朝晏罢,业业兢兢。 【康有为《大同书》甲部第三章】

日万里 [yī rì wàn lǐ]
释义: 比喻行动非常迅速。
出处: 唐·苏鄂《杜阳杂编》卷中:“且安天下用将帅,如造大舟以越沧海,其功则多,其成则大,一日万里,无所不屈。”

日之长 [yī rì zhī cháng]
释义: 表示判断或处理事情有相当能力。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论王霸之余策,览倚仗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长。”
示例: 这《孩儿塔》的出世并非要和现在一般的诗人争一日之长,是有别一种意义在。 【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白莽作〈孩儿塔序〉》】

日之长 [yī rì zhī zhǎng]
释义: 年龄大或资格老的自谦说法。
出处: 《论语·先进》:“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日之雅 [yī rì zhī yǎ]
释义: 雅:交往。指短暂的交往。指交情不深。
出处: 《汉书·谷永传》:“永奏书谢凤曰:‘永斗筲之材,质薄学朽,无一日之雅,左右之介。’”

如既往 [yī rú jì wǎng]
释义: 一:完全;既往:从前,已往。指态度没有变化,完全象从前一样。
示例: 可是,中国又穷又弱的现状一如既往,丝毫无所改变。(张扬《第二次握手》六)

扫而光 [yī sǎo ér guāng]
释义: 一下子就扫除干净。
出处: 宋·苏轼《题王逸少帖》诗:“出林飞鸟一扫空。”
示例: 吴荪甫微笑地回答,脸上的阴沉气色又一扫而光了。 【茅盾《子夜》】

扫而空 [yī sǎo ér kōng]
释义: 一下子便扫除干净。比喻彻底清除。
出处: 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你们所设想的美国的仁义首选,已被艾奇逊一扫而空。”

山不藏二虎 [yī shān bù cáng èr hǔ]
释义: 比喻两人不能相容。
出处: 欧阳山《三家巷》:“他跟展公有点一山不藏二虎的味道,这是他太狂妄。”

[yī shāng yī yǒng]
释义: 觞:古代盛酒器,借指饮酒;咏:吟诗。旧指文人喝酒吟诗的聚会。
出处: 晋·王羲之《兰亭集序》:“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蛇两头 [yī shé liǎng tóu]
释义: 比喻阴险凶恶的人。
出处: 唐·韩愈《永贞行》诗:“一蛇两头见未曾,怪鸟鸣唤令人憎。”

射之地 [yī shè zhī dì]
释义: 一箭所能达到的距离,约当一百二十至一百五十步。
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将军若要做女婿呵,可按甲束兵,退一射之地。”
示例: 谁知自娶了他令夫人之后,倒上下无一人不称颂他夫人的,琏爷倒退了一射之地。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回】

身都是胆 [yī shēn dōu shì dǎn]
释义: 极言胆大勇敢。
出处: 《三国志·蜀志·赵云传》裴松之注引《云别传》:“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示例: 曾在当阳长坂,与曹操大战三日三夜,百万军中抱得后主回还。曹操称我子龙一身都是胆,信不虚也。 【元·无名氏《隔江斗智》第二折】

身而二任 [yī shēn ér èr rèn]
释义: 一个人承担两种任务。
出处: 《汉书·王吉传》:“诸侯骨肉莫亲大王,大王于属则子也,于位则臣也,一身而二任之责加焉。”
示例: 一身而二任焉,虽圣者不可得也。 【唐·韩愈《圬者王承福传》】

身二任 [yī shēn èr rèn]
释义: 任:职务,责任。一个人承担两种职务。
出处: 《汉书·王吉传》:“诸侯骨肉莫亲大王,大王于属则子也,于位则臣也,一身而二任之责加焉。”
示例: 况于微臣愚陋无比,一身二任,力所不堪。 【宋·司马光《辞知制诰第一状》】

身两头 [yī shēn liǎng tóu]
释义: 一个人同时有两个主张。比喻无所适从。
出处: 汉·焦延寿《易林》卷八:“一身两头,近适二家,乱不可治。”

身两役 [yī shēn liǎng yì]
释义: 一个人做两件事。
出处: 《梁书·张充传》:“一身两役,无乃劳乎?”

身是胆 [yī shēn shì dǎn]
释义: 形容胆量大,无所畏惧。
出处: 《三国志·蜀书·赵云传》注引《云别传》:“先主明旦自来,至云营围视昨战处。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身五心 [yī shēn wǔ xīn]
释义: 比喻杂念很多。
出处: 汉·焦延寿《易林》卷一:“三人异趋,反复迷惑。一身五心,乱无所得。”

生九死 [yī shēng jiǔ sǐ]
释义: 指经历多次生命危险而幸存。
出处: 明·刘道开《畴昔》诗:“畴昔干戈里,飘零剩此身;一生九死客,两代六朝人。”

[yī shēng yī dài]
释义: 指一辈子。同“一生一世”。
出处: 唐·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诗:“相怜相念倍相亲,一生一代一双人。”
示例: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消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清·纳兰性德《画堂春》词】

[yī shēng yī shì]
释义: 一辈子。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三回:“他倒拿定一个主意:说是人生婚配,关系一生一世的事,不是混闹得的。”

失足成千古恨 [yī shī zú chéng qiān gǔ hèn]
释义: 比喻一旦犯下严重错误或堕落,就成为终身的憾事。
出处: 明·杨仪《明良记》:“唐解元寅既废弃,诗云:‘一失足成千古笑,再回头是百年人。’”
示例: 我深知这局棋关系重大,绝不能到最后出问题,一失足成千古恨啊! 【陈祖德《超越自我》】

十八般兵器 [yī shí bā bān bīng qì]
释义: 泛指各种兵器。
出处: 元·关汉卿《哭存孝》第一折:“你放下一十八般兵器,你抡不动那鞭、简、挝、锤。”

十八般武艺 [yī shí bā bān wǔ yì]
释义: 泛指各种武术技艺。
出处: 元·白朴《梧桐雨》楔子:“臣左右开弓,一十八般武艺,无有不会。”

十八层地狱 [yī shí bā céng dì yù]
释义: 佛教指极恶众生死后赴受苦之所,包括刀山、火汤、寒冰等十八种。比喻灾难极其深重的境地。也比喻最低的等级。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一回:“判官道:‘此是阴山背后一十八层地狱。’”
示例: 皇帝的尊严真的要“升到三十三天堂,为玉皇大帝盖瓦”,臣民的自卑,也真的要“死到一十八层地狱,替阎王老爷挖煤。 【柏杨《暗夜慧灯·没有伦理观念》】

时半刻 [yī shí bàn kè]
释义: 指很短的时间。
出处: 元·吴昌龄《张天师》:“吾今用你坛前仗剑等待,休错吾一时半刻。”
示例: 你这么个明白人,怎么一时半刻的就不会体应该人。(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二回)

时半霎 [yī shí bàn shà]
释义: 指很短的时间。
出处: 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二折:“我觑这万水千山,都只在一时半霎。”

时半晌 [yī shí bàn shǎng]
释义: 指很短的时间。
出处: 元·高文秀《遇上皇》第一折:“人生死则在一时半晌。你叫我断了金波绿酿,却不等闲的虚度时光。”
示例: 他盼望这份统计表,绝不是一时半晌的了。 【管桦《清风店》】

时伯仲 [yī shí bó zhòng]
释义: 指两人水准才能难分高下。伯仲,指兄弟。
出处: 清·吴兰馨《绛蘅秋·秋社》:“看这怡蕉客所作诸诗,可的是一时伯仲呢!”

时千载 [yī shí qiān zǎi]
释义: 一千年才遇到一次。极言机会难得。
出处: 宋·秦观《代回吕吏部启》:“恭维某官望重本朝,才高当世,一时千载,韦平之遇已稀;四世五公,袁杨之兴未艾。”

时三刻 [yī shí sān kè]
释义: 指很短的时间。
出处: 清·李渔《凰求凤·夥媒》:“机缘凑,把愁肠暂丢,便难成,也一时三刻展眉头。”
示例: 你出来不出来?一时三刻就把你烧成黑炭了! 【孔厥《新儿女英雄传》第四回】

时之权 [yī shí zhī quán]
释义: 暂时的权宜。
出处: 《韩非子·难一》:“文公之霸也宜哉!既知一时之权,又知万世之利。”《淮南子·人间训》:“文公曰:‘咎犯之言,一时之权也;雍季之言,万世之利也,吾岂可以先一时之权而后万世之利哉!’”

时之秀 [yī shí zhī xiù]
释义: 一个时期的优秀人物。亦作“一时之选”。
出处: 《周书·唐瑾传》:“时六尚书皆一时之秀,周文自谓得人,号为六俊。”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四卷:“后主问帝:‘萧妃何如此人?’帝曰:‘春兰秋菊,各一时之秀也。’”
示例: 既是一时之秀,陛下的诗句,何轻薄丽华之甚?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三十九回】

时之选 [yī shí zhī xuǎn]
释义: 指某一时期的优秀人才。
出处: 《新唐书·韦抗传》:“它所辟举,如王维、王缙、崔殷等,皆一时选云。”宋·曾巩《〈范宽之奏议集〉序》:“其所引拔以言为职者,如公,皆一时之选。”
示例: 馀如兴平师夔……蓝田张德直、叶县刘从益皆清慎才敏,极一时之选。 【《金史·循吏传论》】

矢双穿 [yī shǐ shuāng chuān]
释义: 犹一箭双雕。比喻做一件事达到两个目的。
出处: 清·陈天华《狮子吼》楔子:“是英雄自有英雄面,怕什么代越庖俎,还他个一矢双穿。”按,此指抗洋倒清二者并进,一举两得。

世之雄 [yī shì zhī xióng]
释义: 雄:英雄豪杰。一个时代的英雄人物。
出处: 《宋书·武帝纪》:“刘讳足为一世之雄。”宋·苏轼《前赤壁赋》:“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yī shì yī yàng]
释义: 完全是一个式样。形容完全相同。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九回:“佘道台见了这副神气,更觉得同花小红一式一样,毫无二致。”
示例: 因为探究和好奇,去年曾经去问上海的银楼,终于买了两面来,和我的几乎一式一样,不过缀着的小东西有些增减。 【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我的第一个师父》】

事不知 [yī shì bù zhī]
释义: 比喻知识尚有欠缺。同“一物不知”。
出处: 《南史·隐逸传·陶弘景》:“读书万余卷,一事不知,以为深耻。”

视同仁 [yī shì tóng rén]
释义: 原指圣人对百姓一样看待,同施仁爱。后多表示对人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出处: 唐·韩愈《原人》:“是故圣人一视同仁,笃近而举远。”
示例: 警察却不怕自行车,更不怕洋车和三轮儿。他们对洋车和三轮儿倒是一视同仁,一个不顺眼就拳脚一齐来。 【朱自清《回来杂记》】

室生春 [yī shì shēng chūn]
释义: 整个房间里充满了愉快欢乐的气氛。

,二是二 [yī shì yī,èr shì èr]
释义: 形容说话老老实实,毫不含糊。
出处: 清·俞万春《荡寇志》第80回:“遂把那杨腾蛟怎样写亲供,刘二怎样勒掯,小人等不依他,又恐怕被他连累,一是一,二是二的都说了。”
示例: 一是一,二是二,我问出口,你就得说,别犹豫。 【曹禺《原野》】

手包办 [yī shǒu bāo bàn]
释义: 一手:指一个人;包办:总揽一切,独自办理。指一人独揽,不让别人插手。
出处: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四十三回:“你一手包揽,我只崝我的头钱。”

手独拍,虽疾无声 [yī shǒu dú pāi,suī jí wú shēng]
释义: 疾:急速,猛烈。比喻一个人或单方面的力量难以办事。
出处: 《韩非子·功名》:“人主之患在莫之应,故曰:一手独拍,虽疾无声。”

手托天 [yī shǒu tuō tiān]
释义: 比喻无法办到的事。

[yī shǒu yī jiǎo]
释义: 一个人的手足。指单薄的力量。同“一手一足”。
出处: 郭沫若《棠棣之华》第五幕:“我们的父亲死得很早,是我们的母亲把我们姐弟两人一手一脚抚养成人。”

[yī shǒu yī zú]
释义: 一个人的手足。指单薄的力量。
出处: 《礼记·表记》:“后稷天下之为烈也,岂一手一足哉?”

手遮天 [yī shǒu zhē tiān]
释义: 一只手把天遮住。形容依仗权势,玩弄手段,蒙蔽群众。
出处: 唐·曹邺《读李斯传》诗:“难将一人手,掩得天下目。”

树百获 [yī shù bǎi huò]
释义: 树:种植。种一次收获一百次。比喻培植人才能长期获益。
出处: 《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

双两好 [yī shuāng liǎng hǎo]
释义: 比喻夫妇美好相称。
出处: 宋·曾糙《高斋漫录》记载:夫成郎中相貌丑陋,岳母很厌恶他。新婚之夜,成写了一首诗:“一床两好世间无,好女如何得好夫?高卷珠帘明点烛,试教菩萨看麻胡。”

丝半粟 [yī sī bàn sù]
释义: 比喻极微小的东西。
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回:“儿子不能挣得一丝半粟孝敬父亲,到要破费了父亲的产业,实在不可自比于人。”

丝不苟 [yī sī bù gǒu]
释义: 苟:苟且,马虎。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上司访知,见世叔一丝不苟,升迁就在指日。”
示例: 我们在学习上,应有一丝不苟的精神。

丝不挂 [yī sī bù guà]
释义: 原是佛教用来比喻人没有一丝牵挂。后指人裸体。
出处: 《楞严经》:“一丝不挂,竿木随身。”
示例: 放闸老兵殊耐冷,一丝不挂下冰滩。 【宋·杨万里《清晓洪泽放闸》诗】

丝不紊 [yī sī bù wěn]
释义: 一点儿也不乱。形容极有条理。
示例: 我服了,万没想到你会这么细心,井井有条,一丝不紊。(老舍《神拳》第二幕)

丝两气 [yī sī liǎng qì]
释义: 指如同一根丝一般十分疲软,上气不接下气。也可形容人呼吸微弱,将要断气的样子。
出处: 元·无名氏《硃砂担》第四折:“哎哟,天那!走得我软兀刺一丝两气。”

[yī sī yī háo]
释义: 丝、毫:十丝为一毫,十毫为一厘。一点点儿,极小或极少。
出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四:“任凭尊意应济多少,一丝一毫尽算是尊赐罢了。”
示例: 对于精密零件的加工,不允许有一丝一毫的误差。

[yī sǐ yī shēng]
释义: 指有关生死的关键时刻。
出处: 《史记·汲郑列传》:“太史公曰: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
示例: 情知白日不可私,一死一生何足算。 【唐·王翰《相和歌辞·蛾眉怨》】

岁九迁 [yī suì jiǔ qiān]
释义: 岁:年;迁:官职升迁。一年之内升迁九次。比喻官职升得极快。
出处: 《南史·到撝传》:“上又数游撝家,怀其旧德,至是一岁三迁。”唐·韩愈《上张仆射书》:“虽日受千金之赐,一岁九迁其官,感恩则有之矣;将以称于天下曰知己,知己则未也。”

岁三迁 [yī suì sān qiān]
释义: 比喻官职升得极快。
出处: 《南史·到儰传》:“怀其旧德,至是一岁三迁。”

岁载赦 [yī suì zài shè]
释义: 一年之中再次赦罪。指赦免过滥。亦作“一岁再赦”。
出处: 汉·王符《潜夫论·述赦》:“谚曰:‘一岁载赦,奴儿噫嗟。’”

岁再赦 [yī suì zài shè]
释义: 一年之中再次赦罪。指赦免过滥。同“一岁载赦”。
出处: 宋·范祖禹《唐鉴》卷三:“一岁再赦,善人喑哑。”
示例: 一岁再赦,好人喑哑。 【《旧唐书·太宗纪上》】

索成男 [yī suǒ chéng nán]
释义: 旧时指头胎生子。同“一索得男”。
出处: 宋·王迈《贺陈讲书谋仲诹璋庆》诗:“十为良月阳将长,一索成男喜可知。”

索得男 [yī suǒ dé nán]
释义: 旧时指头胎生子。
出处: 《易·说卦》:“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

塌刮子 [yī tā guā zi]
释义: 总共加在一起。
出处: 清·张春帆《九尾龟》第六十四回:“倪当仔耐啥格事体实梗格发极,一塌刮子少仔几百洋钱,也用勿着实梗样式啘。”
示例: 尽管你昨天朝人家磕头跪拜求过,——拉过交情,得过好处,今天轮到人来求你了,就要把昨天的事情忘记得一塌刮子精光! 【茅盾《多角关系》五】

塌胡涂 [yī tā hú tú]
释义: 形容混乱或败坏到了不可收拾的程度。同“一塌糊涂”。
出处: 曹禺《北京人》第二幕:“我的运气不好,处处倒楣,碰钉子,事业一到我手里就莫名其妙地弄得一塌胡涂。”

塌糊涂 [yī tā hú tú]
释义: 形容混乱或败坏到了不可收拾的程度。
出处: 郭沫若《革命春秋·学生时代》:“新开设的中学,更是一塌糊涂,笑话百出。”

榻横陈 [yī tà héng chén]
释义: 形容人在床上横躺着。
出处: 唐·李商隐《北齐》诗之一:“小莲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

榻胡涂 [yī tà hú tú]
释义: 形容混乱或败坏到了不可收拾的程度。同“一塌糊涂”。
出处: 鲁迅《书信集·致曹靖华》:“《铁流》在北平有翻版了,坏纸错字,弄得一榻胡涂。”

潭死水 [yī tán sǐ shuǐ]
释义: 潭:深水坑。一池子死水。比喻停滞不前的沉闷局面。
示例: 假如把中国封建社会比喻做一潭死水的话,那么异族的侵入就象突然投入一块大石头。(蒲韧《二千年间》八)

体同心 [yī tǐ tóng xīn]
释义: 一体:一个整体;同心:齐心。比喻关系密切,共同一心。
出处: 《仪礼·丧服》:“父子一体也,夫妻一体也,昆弟一体也。”《周易·系辞上》:“二人凡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天星斗 [yī tiān xīng dǒu]
释义: 比喻事情多而杂乱。
出处: 唐·杜牧《华清宫三十韵》:“雷霆驰号令,星斗焕文章。”

[yī tiān yī dì]
释义: 满天满地。形容到处都是。
出处: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三十四回:“又兼狄家的觅汉伙伴不曾分得银钱的,心里气他不过,到处去彰扬,不止他本村扬说的一天一地,就是邻庄外县,都当了一件异事传说。”

通百通 [yī tōng bǎi tōng]
释义: 通:通晓。一个主要的弄通了,其他的自然也都会弄通。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这猴王也是他一窍通时百窍通,当时习了口诀,自习自练,将七十二般变化,都学成了。”

统天下 [yī tǒng tiān xià]
释义: 天下:指全国。原指统一的国家,现多指某一地区或某一机构不贯彻上级意图而形成的独立王国。也泛指为少数人所霸占的某一领域。
出处: 《公羊传·成公十五年》:“王者欲一乎天下。”又,《隐公元年》:“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示例: 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回】

吐为快 [yī tǔ wéi kuài]
释义: 指尽情说出要说的话而感到畅快。
出处: 谌容《真真假假》:“仿佛全是他积郁在胸中多时的由衷之言,今日终于得以一吐为快。”

团和气 [yī tuán hé qì]
释义: 本指态度和霭可亲。现也指互相之间只讲和气,不讲原则。
出处: 宋·朱熹《伊洛渊源录》卷三引《上蔡语录》:“明道终日坐,如泥塑人,然接人浑是一团和气。”
示例: 王头领待人接物,一团和气,如何心地倒恁窄狭?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九回】

团漆黑 [yī tuán qī hēi]
释义: 形容一片黑暗,没有一点光明。也形容对事情一无所知。
示例: 窗外一团漆黑,什么也看不清。

推两搡 [yī tuī liǎng sǎng]
释义: 形容一再推托。

退六二五 [yī tuī liù èr wǔ]
释义: 原是珠算斤两法口诀。比喻推卸干净。
出处: 欧阳山《三家巷》二七:“陈家的老的、小的,只是个一退六二五,说他们做买卖的人素来不结交官府,推得干干净净!”

碗水端平 [yī wǎn shuǐ duān píng]
释义: 比喻处理事情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
出处: 刘绍棠《刘家锅伙》六:“妹子,你是过来人,可得一碗水端平。”

网尽扫 [yī wǎng jìn sǎo]
释义: 犹一网打尽。比喻一个不漏地全部抓住或彻底肃清。

往而深 [yī wǎng ér shēn]
释义: 指对人或对事物顷注了很深的感情,向往而不能克制。同“一往情深”。
出处: 明·汤显祖《〈牡丹亭记〉题词》:“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
示例: 与知己交,绸缪缱绻,一往而深,不以贫富易其念。 【清·珠泉居士《雪鸿小记·补遗》】

往情深 [yī wǎng qíng shēn]
释义: 指对人或对事物顷注了很深的感情,向往而不能克制。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桓子野每闻清歌。辄唤奈何!谢公闻之曰:‘子野可谓一往有深情。’”
示例: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清·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词】

往无前 [yī wǎng wú qián]
释义: 一直往前,无所阻挡。形容勇猛无畏地前进。
出处: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

往直前 [yī wǎng zhí qián]
释义: 形容勇猛无畏地前进。同“一往无前”。
出处: 陶成章《浙案纪略》第四章第二节:“其行事也,常鼓一往直前之气,而不虑其他。”
示例: 他们把互相的爱悦和义无返顾、一往直前的心情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的程度。 【欧阳山《三家巷》十三】

望而知 [yī wàng ér zhī]
释义: 一看就明白。
出处: 清·李绿园《歧路灯》:“又说了一回话,大约言语甜俗,意味粗浅,中藏早是一望而知的。”
示例: 而且一望而知情商也没用,因为客堂里都搭起床铺。 【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

望无边 [yī wàng wú biān]
释义: 一眼看不到边际,形容地域十分辽阔。
出处: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在鄱阳湖旁边的一座大山上,太阳刚刚出来,把一望无边的湖水照得金光闪闪。”

望无际 [yī wàng wú jì]
释义: 际:边。一眼望不到边。形容非常辽阔。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四回:“一望无际,似有千里之遥。”

望无垠 [yī wàng wú yín]
释义: 辽远广阔,看不到边际。
示例: 一望无垠的蓝色大海,令人心旷神怡。

苇可航 [yī wěi kě háng]
释义: 一苇:一捆芦苇。用一捆芦苇作成一只小船就可以通行过去。①比喻水面相隔很近,不难渡过。亦作“航一苇”。②比喻用微薄之力就可以把事情解决。
出处: 《三国志·吴书·贺邵传》:“长江之限,不可久恃,苟我不守,一苇可航也。”
示例: 河广不七十步,一苇可航,非有惊涛怒浪之险,不足恃者一。 【清·张廷玉《明史·方震孺传》】

文不名 [yī wén bù míng]
释义: 名:占有。一个钱都没有。形容非常贫困。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佞幸列传》:“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
示例: 如果他有钱给那些人行点贿送包‘烟钱’,也就过去了;可是他身上一文不名。 【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21章】

文不值 [yī wén bù zhí]
释义: 指毫无价值。
出处: 明·毕魏《三报恩·骂佞》:“最可悲年少科名,弄得一文不值。”
示例: 有时说自己的作文的根柢全是同情,有时将校对者骂得一文不值。 【鲁迅《而已集·读书杂谈》】

文钱难倒英雄汉 [yī wén qián nán dǎo yīng xióng hàn]
释义: 比喻一个很小的困难却使一个很大的事情无法进行,无法完成。也指一个很有本事的人,面对一个小问题而束手无策。
示例: 天下事只怕没得银钱,便是俗语说得好:一文钱难倒英雄汉。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

文如命 [yī wén rú mìng]
释义: 把一文钱看得象性命那样重。比喻极端吝啬。同“一钱如命”。
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二回:“此人有个毛病,啬细非常,一文如命。”

闻千悟 [yī wén qiān wù]
释义: 形容悟性极高。指略一指点,即完全了悟。
出处: 《景德传灯录·汾州大达无业国师》:“得大总持,一闻千悟。”
示例: 上上根人,一闻千悟。 【宋·杨杰《宗镜录》卷二】

问三不知 [yī wèn sān bù zhī]
释义: 原意是对某一事情的开始、发展、结果都不知道,现在用来表示对实际情况一点也不知道。
出处: 《左传·哀公二十七年》:“君子之谋也,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
示例: 一连问了几个问题,他都答不出,老师对他这种一问三不知的学习态度很生气。

窝蜂 [yī wō fēng]
释义: 一个蜂巢里的蜂一下子都飞出来了。形容许多人乱哄哄地同时说话或行动。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八回:“那些小妖,就是一窝蜂,齐齐拥上。三藏见了,虽则是一心忙似箭,两脚走如飞,终是心惊胆颤,腿软脚麻,况且是山路崎岖,林深日暮,步儿那里移得动?”

卧不起 [yī wò bù qǐ]
释义: 指一生病就没有好转。
出处: 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二折:“自从倩女孩儿在折柳亭与王秀才送路,辞别回家,得其疾病,一卧不起。”

无长物 [yī wú cháng wù]
释义: 一无:全无;长物:多余的东西。除一身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原指生活俭朴。现形容贫穷。
出处: 《晋书·王恭传》:“吾平生无长物。”
示例: 吾倒替筱亭做了一句“绿毛乌龟玛瑙泉”。倒是自己一无长物怎好? 【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回】

无可取 [yī wú kě qǔ]
释义: 没有一点儿可以肯定的地方。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心中大怒道:‘原来这俗物,一无可取,都只管来缠帐,几乎错认了。”
示例: 他虽然有许多缺点,但并不是一无可取,他也有许多长处值得大家学习。

无是处 [yī wú shì chù]
释义: 是:对,正确。没有一点儿对的或好的地方。
出处: 明·张岱《与胡季望》:“是犹三家村子,使之治山珍海错,烹饪燔炙,一无是处。明眼观之,只发一粲。”
示例: 我们看问题要全面、要一分为二,不要因为人家有缺点,就认为人家一无是处。

无所长 [yī wú suǒ cháng]
释义: 没有一点儿专长。
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十回:“那日记当中,提到他那位叶妹夫,便说他年轻而纨裤习气太重,除应酬外,乃一无所长,又性根未定,喜怒无常云云。”

无所成 [yī wú suǒ chéng]
释义: 一点没有成就。
出处: 清·黄遵楷《<人境庐诗草>跋》:“读先兄病笃之书,谓平生怀抱,一无所成,惟近古体诗能自立耳。”
示例: 而又在外游荡着,一无所成,将如何的伤了祖母、母亲、岳父以及一切亲友的心呢。 【郑振铎《离别》】

无所得 [yī wú suǒ dé]
释义: 什么也没有得到。形容毫无收获。
出处: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八:“然日势既暮,寿儿且寄院中止宿,颢亦怀疑,因命寿儿怀袖,一无所得,颢不得已遂躬自操觚。”
示例: 但现在寻起来,一无所得,想必是十七那夜统统烧掉了,那里我还没有知道被捕的也有白莽。 【鲁迅《南腔北调集·为了忘却的记念》】

无所获 [yī wú suǒ huò]
释义: 一无:全无。什么东西都没有获得。
出处: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然日势既暮,寿儿且寄院中止宿,颢亦怀疑,因命搜寿儿怀袖,一无所得,颢不得已遂躬自操觚。”

无所能 [yī wú suǒ néng]
释义: 什么能耐也没有。
出处: 清·钱泳《履园丛话·杂记上·定数》:“又苏州叶某者,性迂拙,一无所能,其父死,既无产业,且有逋负。”
示例: 在那里面的都是坏种或低能儿,他们除任意摧残外,一无所能,其实文章也看不懂。(鲁迅《书信集·致萧军、萧红》)

无所求 [yī wú suǒ qiú]
释义: 指没有什么要求或需要。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6回:“要我给她遮掩个门户;此外一无所求。”

无所取 [yī wú suǒ qǔ]
释义: 原指一点都没拿。后也形容什么都未得到。
出处: 《三国志·魏志·钟会传》裴松之注:“会前后赐钱帛数百万计,悉送供公家之用,一无所取。”
示例: 可笑一班小人,奉承权贵,费千金盛设,十分丑态,一无所取,徒传笑柄。 【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十四出】

无所闻 [yī wú suǒ wén]
释义: 一点也没有听说,丝毫也不知道。
示例: 但此处却一无所闻,我看这事情大约已经过去了。 【鲁迅《致章廷谦》】

无所有 [yī wú suǒ yǒu]
释义: 什么也没有。指钱财,也指成绩、知识。
出处: 《敦煌变文集·庐山远公话》:“如水中之月,空里之风,万法皆无,一无所有。”
示例: 如今凤姐儿一无所有,贾琏外头债务满身。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六回】

无所知 [yī wú suǒ zhī]
释义: 什么也不知道。
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五:“小学生望后便倒,扶起,良久方醒。问之一无所知。”
示例: 对于世界历史,他一无所知。

[yī wú yī shí]
释义: 五、十:计数单位。五个十个地将数目点清。比喻叙述从头到尾,源源本本,没有遗漏。也形容查点数目。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十五回:“这妇人听了这话,也不回言,却踅过来,一五一十,都对王婆和西门庆说了。”
示例: 他把事情发生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向大家讲了一遍。

物不知 [yī wù bù zhī]
释义: 对某一事物有所不知。比喻知识尚有欠缺。
出处: 汉·扬雄《法言·君子》:“圣人之于天下,耻一物之不知。”
示例: 论起“一物不知,儒者之耻”的道理,这是正当办法。 【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回】

物降 [yī wù xiáng yī wù]
释义: 指有一种事物,就会有另一种事物来制服它。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此一时,彼一时,大不同也。常言道‘一物降一物’哩!”
示例: 世界上的事情,总是一物降一物,有一个东西进攻,也有一个东西降他。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误再误 [yī wù zài wù]
释义: 一次又一次的失误。形容屡被耽误或屡犯错误。
出处: 《宋史·魏王廷美传》:“太宗尝以传国之意访之赵普。普曰:‘太祖已误,陛下岂容再误邪?’”
示例: 徒以误解民治真精神,且过恃自己之武力,一误再误,而卒自陷于穷途。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二五回】

[yī xī yī zhāo]
释义: 一个晚上或一个早晨。形容很短的时间。同“一朝一夕”。
出处: 《朱子语类》卷十三:“所以圣人垂戎谓:臣弑父,非一夕一朝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

息尚存 [yī xī shàng cún]
释义: 息:呼吸,气息;尚:还。还有一口气。指生命的最后阶段。
出处: 《论语·泰伯》:“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朱熹注:“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可谓远矣。”
示例: 我下定决心,象陈毅同志病中表现的那样,一息尚存,努力不懈! 【张茜《陈毅诗词选集·序言》】

息奄奄 [yī xī yǎn yǎn]
释义: 只有微弱的一口气。形容垂死之状。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七回:“紫鹃等看去,只有一息奄奄,明知劝不过来, 惟有守着流泪。”
示例: 久之黧黑耸两肩,眼垂泪,鼻出涕,一息奄奄死相继。 【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潮州乐府》】

席之地 [yī xí zhī dì]
释义: 放一个席位的地方。比喻应有的一个位置。
出处: 《旧唐书·后妃传上》:“妇人智识不远,有忤盛情,然贵妃久承恩顾,何惜宫中一席之地,使其京戮,安忍取辱于外哉!”
示例: 那占着玻璃柜一席之地的彩塑泥人,却比什么都吸引我。 【邓炬云《漫步南京路》】

现昙华 [yī xiàn tán huā]
释义: 比喻事物或人物一出现就很快消失。华,同“花”。
出处: 景定成《稚伶刘箴俗哀词》之三:“翻成薄命红颜女,一现昙华惹世疑。”

线生机 [yī xiàn shēng jī]
释义: 线:微小;生机:生存的机会。还有一点儿生存的希望。
出处: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若借温太真之事,为小人开一线生路,借范尧夫之言,为君子忧后来之祸,则失之矣。”

线之路 [yī xiàn zhī lù]
释义: 指一条活路。
出处: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六:“若权奸之去,则正当洗肠涤胃。若借温太真之事,为小人开一线之路;借范尧夫之言,为君子忧后来之祸,则失之矣。”
示例: 只见贼夫贼妇俱备跪下,说道:‘只求爷爷开一线之路,饶我二人性命。’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七十四回】

献三酬 [yī xiàn sān chóu]
释义: 指人臣过蒙宠幸。亦作“一献三售”。
出处: 《周礼·考工记·梓人》:“梓人为饮器,勺一升,爵一升,觚三升,献以爵而酬以觚,一献而三酬。”

献三售 [yī xiàn sān shòu]
释义: 指人臣过蒙宠幸。同“一献三酬”。
出处: 唐·刘禹锡《问大钧赋》:“楚臣《天问》不酬,今臣过幸,一献三售。”

相情原 [yī xiāng qíng yuán]
释义: 指单方面的愿望或不考虑客观实际情况的主观意愿。亦作“一厢情原”。

相情愿 [yī xiāng qíng yuàn]
释义: 一相:也作“一厢”,一方面。指只是单方面的愿望,没有考虑对方是否同意,或客观条件是否具备。
出处: 金:王若虚《滹南遗老集》:“晏殊以为柳胜韩,李叔又谓刘胜柳,所谓一相情愿。”

厢情原 [yī xiāng qíng yuán]
释义: 指单方面的愿望或不考虑客观实际情况的主观意愿。同“一相情原”。

厢情愿 [yī xiāng qíng yuàn]
释义: 指单方面的愿望或不考虑客观实际情况的主观意愿。同“一相情愿”。
出处: 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有人说:‘你这一厢情愿,石敢同意去吗?’”

笑百媚 [yī xiào bǎi mèi]
释义: 形容美人的笑态。
出处: 唐·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示例: 妺喜蛊惑,一笑百媚而色厉。 【宋·罗泌《路史·后纪十三下·帝履癸》】

笑了事 [yī xiào le shì]
释义: 笑一笑就算了事,指不予重视。同“一笑了之”。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六回:“抚台听了,先还摸不着头脑,还以为某人办事不诚实,所以钦差才加了他这个考语;后来别位司、道说起,晓得是为带着表,方才付之一笑了事。”
示例: 幸好这位所长深知旗人的劣根性,没把它当成政治案件,只是淡淡地一笑了事。 【赵大年《公主的女儿》七】

笑了之 [yī xiào liǎo zhī]
释义: 笑一笑就算了事,指不予重视。
出处: 沙汀《淘金记》:“那显然是幺长子对白酱丹的毒辣的讽刺;纵然他本人仅仅一笑了之。”

笑千金 [yī xiào qiān jīn]
释义: 美女一笑,价值千金。形容美人一笑很难得。
出处: 汉·崔骃《七依》:“回顾百万,一笑千金。”
示例: 借得山东烟水寨,来买凤城春色。翠袖围香,绛绡笼雪,一笑千金值。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七十二回】

笑倾城 [yī xiào qīng chéng]
释义: 形容女子的绝色。
出处: 《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yī xiào yī pín]
释义: 指脸上的表情。同“一颦一笑”。
出处: 茅盾《子夜》十:“大客厅上有几个人,都屏息侧立,在伺察吴荪甫的一笑一颦。”

笑置之 [yī xiào zhì zhī]
释义: 笑一笑,就把它放在一边了。表示不当回事。
出处: 宋·杨万里《观水叹》诗:“出处未可必,一笑姑置之。” 宋·陆游《书梦》诗:“一笑俱置之,浮生故多难。”
示例: 漕台见他如此说法,晓得他牛性发作,也只好一笑置之。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六回】

些半些 [yī xiē bàn xiē]
释义: 形容极少。
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四回:“老实一句,‘打开板壁讲亮话’,这事一些半些,几十两银子的话,横竖做不来。”

泻百里 [yī xiè bǎi lǐ]
释义: 形容江河水势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远。同“一泻千里”。
出处: 唐·韩愈《贞女峡》诗:“悬流轰轰射水府,一泻百里翻云涛。”

泻万里 [yī xiè wàn lǐ]
释义: 形容江河水势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远。同“一泻千里”。
出处: 李大钊《孙中山先生在中国民族革命史上之位置》:“这一条浩浩荡荡的民族革命运动史的洪流,时而显现,时而潜伏,时而迂回旋绕,蓄势不前,时而急转直下,一泻万里。”

蟹不如 [yī xiè bù rú yī xiè]
释义: 比喻一个不如一个,越来越差。
出处: 宋·苏轼《艾子杂说》:“艾子行于海上,初见蝤蛑,继见螃蟹及彭越,形皆相似而体愈小,因叹曰:‘何一蟹不如一蟹也?’”
示例: 以其嗜蟹,自蝤蛑至蟛蚏,凡罗列十余种。谷笑曰:“真所谓一蟹不如一蟹也。” 【清·翟灏《通俗编·禽鱼》引《圣宋掇遗》】

心同功 [yī xīn tóng gōng]
释义: 同心协力,共赴事功。
出处: 《战国策·中山策》:“当此之时,秦中士卒,以军中为家,将帅为父母,不约而亲,不谋而信,一心同功,死不旋踵。”

心同归 [yī xīn tóng guī]
释义: 齐心趋向同一目的。
出处: 《淮南子·泰族训》:“上唱而民和,上动而下随,四海之内,一心同归。”

心同体 [yī xīn tóng tǐ]
释义: 犹言同心同德。指思想统一,信念一致。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二回:“话说唐僧复得了孙行者,师徒们一心同体,共诣西方。”

心无二 [yī xīn wú èr]
释义: 指一心一意地做某种事情,没有杂念。
出处: 《旧唐书·张巡传》:“诸公为国家戮力守城,一心无二,经年乏食,忠义不衰。”
示例: 既一心无二,偷功夫应付些了。 【元·无名氏《醉中天·咏鞋》】

[yī xīn yī dé]
释义: 大家一条心,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努力。
出处: 《书·泰誓中》:“乃一德一心,立定厥功,惟克永世。”

[yī xīn yī fù]
释义: 指一条心。
出处: 赵树理《三里湾》十六:“你们那家里不论什么时候都是一心一腹的——也不论公公、婆婆、弟兄们、小姑子,忙起来大家忙,吃起来大家吃,穿起来大家穿,谁也不偏这个不为那个。”

[yī xīn yī jì]
释义: 一心一意。
出处: 《三国志·魏志·杜恕传》:“免为庶人,徙章武郡,是岁嘉平元年。”裴松之注引《杜氏新书》:“故推一心,任一意,直而行之耳。”

[yī xīn yī lì]
释义: 犹同心协力。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出处: 清·魏源《圣武记》卷九:“自阖营将弁,以及士卒,无不一心一力。”

[yī xīn yī lù]
释义: 犹一心一意。只有一个心眼儿,没有别的考虑。
出处: 明·冯梦龙《挂枝儿·多心》:“初相交,指望你一心一路;到如今,眼面上做工夫。”

[yī xīn yī yì]
释义: 只有一个心眼儿,没有别的考虑。
出处: 《三国志·魏志·杜恕传》:“免为庶人,徙章武郡,是岁嘉平元年。”裴松之注引《杜氏新书》:“故推一心,任一意,直而行之耳。”
示例: 所以彭官保便一心一意的料理防守事宜,庄制军便一心一意料理军需器械。 【清·张春帆《宦海》第四回】

星半点 [yī xīng bàn diǎn]
释义: 形容极少。
示例: 她是个干净利索的人,家里让她收拾得连一星半点的灰尘都没有。

行作吏 [yī xíng zuò lì]
释义: 一经做了官。
出处: 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游山泽,观鱼鸟,心甚乐之。一行作吏,此事便废。”
示例: 夫人犹诃遣之。耿曰:“今一行作吏,何得复尔?”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云梦公主》】

[yī xūn yī yóu]
释义: 熏:香草;莸:臭草。比喻善常被恶所掩盖。
出处: 先秦·左丘明《左传·僖公四年》:“一熏一莸,十年尚犹有臭。”
示例: 一熏一莸,善齐不能同其器。 【唐·权德舆《陆宣公翰苑集序》】

[yī xūn yī yóu]
释义: 薰:香草,比喻善类;莸:臭草,比喻恶物。薰莸混在一起,只闻到臭闻不到香。比喻善常被恶所掩盖。
出处: 《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莸,十年尚犹有臭。”
示例: 一薰一莸,十年尚犹有臭。今天好算的香臭会花粪宴了。 【清·姬文《市声》第十七回】

言半辞 [yī yán bàn cí]
释义: 指很少的一两句话。同“一言半语”。
出处: 《史记·魏公子列传》:“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

言半句 [yī yán bàn jù]
释义: 指很少的一两句话。同“一言半语”。
出处: 《朱子语类》卷十一:“近来学者有一种则舍去册子,却欲于一言半句上便要见道理。”

言半语 [yī yán bàn yǔ]
释义: 指很少的一两句话。
出处: 《史记·魏公子列传》:“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示例: 为一言半语,受千辛万苦。 【元·尚仲贤《柳毅传书》第一折】

言不发 [yī yán bù fā]
释义: 一句话也不说。
出处: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一:“三巧儿听说丈夫把她休了,一言不发,啼哭起来。”
示例: 只见她一言不发,回手拔出那把刀来。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七回】

言既出,驷马难追 [yī yán jì chū,sì mǎ nán zhuī]
释义: 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
出处: 《论语·颜渊》:“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邓析子·转辞》:“一言而非,驷马不能追;一言而急,驷马不能及。”
示例: 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岂有翻悔之理! 【元·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三折】

言九鼎 [yī yán jiǔ dǐng]
释义: 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出处: 《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
示例: 你若是专家或者要人,一言九鼎,那自当别论。 【朱自清《很好》】

言两语 [yī yán liǎng yǔ]
释义: 为数不多的几句话。
出处: 《玉娇梨》第二回:“倒只愁儿子无真实之才,恐怕一言两语露出马脚。”
示例: 珠儿的父亲是好是坏,决不是一言两语可以断定。 【茅盾《书信·致陈友荀》】

言难尽 [yī yán nán jìn]
释义: 形容事情曲折复杂,不是一句话能说清楚的(用在不好的事)。
出处: 元·李直夫《虎头牌》第一折:“我一言难尽,来探望你这歹孩儿索是远路风尘。”
示例: 说起这件事,真是一言难尽,等有时间我们再详谈。

言千金 [yī yán qiān jīn]
释义: 一句话价值千金。常用以形容所言之富有价值。
出处: 汉·袁康《越绝书·外传纪策考》:“故无往不复,何德不报,渔者一言千金归焉。”
示例: 翁笑,促子离席,使拜媪曰:‘一言千金矣!’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嫦娥》】

言丧邦 [yī yán sàng bāng]
释义: 指一句话可以亡国。
出处: 《论语·子路》:“一言而丧邦,有诸?”《旧唐书·孙伏伽传》:“周,隋之季,忠臣结舌,一言丧邦,谅足深诫。”
示例: 圣人说话,磨棱合缝,盛水不漏,如云一言丧邦,以直报怨,自是细密。 【《朱子语类》卷十九】

言堂 [yī yán táng]
释义: 旧时商店表示不二价的匾。现比喻领导缺乏民主作风,独断专行,一个人说了算。
出处: 艾芜《漫谈科学和文学》:“要设法制止‘一言堂’,‘个人说了算’的不民主现象。”

言为定 [yī yán wéi dìng]
释义: 一句话说定了,不再更改。比喻说话算数,决不翻悔。
出处: 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程婴,我一言已定,你再不必多疑了。”
示例: 你我一言为定。只是我信不过二弟,你是萍踪浪迹,倘然去了不来,岂不误了人家一辈子的大事?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六回】

言兴邦 [yī yán xīng bāng]
释义: 指一句话可以兴国。
出处: 《论语·子路》:“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唐·刘禹鍚《唐故相国李公集纪》:“古所谓一言兴邦者,信哉!”
示例: 元礼首议太真、国忠辈,近乎一言兴邦,宜得此语。 【宋·许顗《许彦周诗话》】

[yī yán yī xíng]
释义: 每句话,每个行动。
出处: 清·冯景《今世说序》:“则夫一言一行,传其人之神,何以异是。”

言以蔽之 [yī yán yǐ bì zhī]
释义: 蔽:遮,引伸为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
出处: 《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示例: 老师讲的这些话,一言以蔽之,就是让我们端正学习态度,刻苦学习。

言中的 [yī yán zhōng dì]
释义: 的:箭靶的中心。一句话正好射中箭靶。比喻一句话就说到关键的地方。
出处: 《中国现在记》第一回:“你做折子须要在此等地方着想,保管你一言中的,上头不能不准。”

噎止餐 [yī yē zhǐ cān]
释义: 犹因噎废食。比喻要做的事情由于出了点小毛病或怕出问题就索性不去干。
出处: 语出《吕氏春秋·荡兵》:“夫有以饐死者,欲禁天下之食,悖。”

叶报秋 [yī yè bào qiū]
释义: 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同“一叶知秋”。
出处: 唐·鲍溶《始见二毛》诗:“百川赴海返潮易,一叶报秋归树难。”唐·柳氏《杨柳枝》词:“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

叶落知天下秋 [yī yè luò zhī tiān xià qiū]
释义: 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出处: 《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宋·唐庚《文录》引唐人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叶迷山 [yī yè mí shān]
释义: 意指一叶蔽目,不见泰山。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五回:“世上这般双瞳如豆、一叶迷山的,以至糊涂下人,又有几个深明大义的呢!”

叶障目 [yī yè zhàng mù]
释义: 眼睛被一片树叶挡住,指看不到事物的全貌。
出处: 毛泽东《论持久战》:“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而自以为是。”

叶障目,不见泰山 [yī yè zhàng mù,bù jiàn tài shān]
释义: 蔽:遮。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出处: 《鹖冠子·天则》:“一叶蔽目,不见太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
示例: 你们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仅仅因为一些小的失误就全盘否定我们所取得的成就。

叶知秋 [yī yè zhī qiū]
释义: 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出处: 《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宋·唐庚《文录》引唐人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衣带水 [yī yī dài shuǐ]
释义: 一条衣带那样狭窄的水。指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离不远,不足以成为交往的阻碍。
出处: 《南史·陈后主纪》:“我为百姓父母,岂可一衣带水不拯之乎?”
示例: 香港地方,同中国大陆相离,仅仅隔一衣带水。 【鲁迅《而已集·略谈香港》】

以当百 [yī yǐ dāng bǎi]
释义: 一人抵过百人。极言勇猛。
出处: 清·李渔《比目鱼》第十四回:“楚玉也自领全军杀将前去。及至两不相对,真个人强马壮,一以当百。杀得那些山贼,抱头而窜。”

以当十 [yī yǐ dāng shí]
释义: 当:相当。一个人抵挡十个人。形容军队英勇善战。
出处: 《战国策·齐策一》:“一而当十,十而当百,百而当千。”《史记·项羽本纪》:“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以贯之 [yī yǐ guàn zhī]
释义: 贯:贯穿。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
出处: 《论语·里仁》:“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示例: 据谷超豪等人回忆,凡遇应当参加的讨论会,苏先生向来是风雨无阻,几十年间一以贯之。 【刘征泰《苏步青》】

意孤行 [yī yì gū xíng]
释义: 指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
出处: 《史记·酷吏列传》:“公卿相造请禹,禹终不报谢,务在绝知友宾客之请,孤立行一意而已。”
示例: 皇上和杨文弱、高起潜虽有意与虏议和,但迫于臣民清议,尚不敢公然一意孤行,与虏订城下之盟。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三章】

[yī yīn yī yǒng]
释义: 指吟诗作赋。
出处: 《晋书·孙绰传》:“高情远致,弟子早已伏膺;然一吟一咏,许将北面矣。”

[yī yǐn yī zhuó]
释义: 饮:喝水;啄:鸟类吃食。原指鸟类要吃就吃,想喝就喝,生活自由自在。后也指人的饮食。
出处: 《庄子·养生主》:“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神虽王,不善也。”
示例: 是臣不负前期,变作妖魔,占了名山,掇他到洞府,与他配了一十三年夫妻。一饮一啄,莫非前定。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一回】

应俱全 [yī yīng jù quán]
释义: 一应:一切;俱:都。一切齐全,应有尽有。
示例: 厨房里的各种调味作料,一应俱全。

[yī yíng yī hé]
释义: 指一味迎合。
出处: 元·无名氏《盆儿鬼》第二折:“也是你不合去杀人处,一迎一合。”

拥而入 [yī yōng ér rù]
释义: 拥:拥挤。一下子全都拥了进去,挤了进去。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五:“众人一拥而入,迎头就把了缘拿住,押进里面搜捉,不曾走了一个。”

拥而上 [yī yōng ér shàng]
释义: 一下子全都围上去。形容周围的人同时向一个目标猛挤过去。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七回:“吕蒙亲自擂鼓,士卒皆一拥而上,乱刀砍死朱光。”

隅三反 [yī yú sān fǎn]
释义: 从一件事物的情况、道理类推而知道许多事物的情况、道理。
出处: 《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隅之地 [yī yú zhī dì]
释义: 隅:角落。形容地域狭小。
出处: 《南史·王弘传论》:“晋自中原沸腾,介居江左,以一隅之地,抗衡上国。”

隅之见 [yī yú zhī jiàn]
释义: 见:见解。偏于一方面的见解。
出处: 《论语·述尔》:“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示例: 人但各以其一隅之见 ,认定以为道止如此。 【明·王守仁《语录一》】

隅之说 [yī yú zhī shuō]
释义: 片面的说法;偏见。
出处: 《后汉书·王充等传论》:“数子之言当世失得皆究矣,然多谬通方之训,好申一隅之说。”李贤注:“一隅谓一方偏见也。”
示例: 或曰:‘赏所以使人,不先赏,人不为我用。’是皆一隅之说也,非通论也。 【宋·苏洵《衡论上·御将》】

语道破 [yī yǔ dào pò]
释义: 道:说;破:揭穿。一句话就说穿了。
出处: 清·戏确《与张考夫书》:“自唐虞至战国二千余年,圣人相传心法,一语道破。”
示例: 而发之又必若隐若见,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终不许一语道破。(清·陈廷棹《白寸斋词话》卷一)

语破的 [yī yǔ pò dì]
释义: 的:箭靶的中心。一句话就说中要害。
出处: 闻一多《家庭主义与民族主义》:“倒是‘忠孝不能两全’真正一语破的了。”

语双关 [yī yǔ shuāng guān]
释义: 一句话包含两个意思。
出处: 浩然《艳阳天》第86章:“又转脸看看弯弯绕这伙子人,一语双关地说:‘我再宣布一声,谁想浑水摸鱼,挑拨是非,那是办不到。’”

语中的 [yī yǔ zhōng dì]
释义: 一句话就说中要害。同“一语破的”。
出处: 马南邨《燕山夜话·交友待客之道》:“这是把虚心看做交友待客的根本态度,真可谓一语中的,抓住了要害。”

语中人 [yī yǔ zhōng rén]
释义: 中:中伤。以一句话中伤人。

渊不两蛟 [yī yuān bù liǎng jiāo]
释义: 比喻两雄不能并立。
出处: 《文子·上德》:“一渊不两蛟,一雌不二雄,一即定,两即争。”《淮南子·说山训》:“一渊不两蛟,水定则清正。”

元大武 [yī yuán dà wǔ]
释义: 指古时祭祀用的牛。
出处: 《礼记·曲礼下》:“凡祭宗庙之礼,牛曰一元大武。”

元复始 [yī yuán fù shǐ]
释义: 指新的一年的开始。并常以下句“万象更新”合成春联。
出处: 《公羊传·隐公元年》:“元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

[yī yuán yī huì]
释义: 指有缘相合。
出处: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新桥市韩五卖春情》:“吴山道:‘拜问娘子青春?’小妇人道:‘与官人一缘一会,奴家也是二十四岁。’”

,二则二 [yī zé yī,èr zé èr]
释义: 形容说话老老实实,毫不含糊。同“一是一,二是二”。
出处: 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三折:“则要你一则一,二则二。”
示例: 赵氏当初合计家问官司时见过刑厅夹那伍圣道、邵强仁的利害,恐怕当真夹起来,就便一则一,二则二,说得真真切切的。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二十回】

则以喜,则以惧 [yī zé yǐ xǐ,yī zé yǐ jù]
释义: 一方面高兴,一方面又害怕。
出处: 《论语·里仁》:“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眨巴眼 [yī zhǎ bā yǎn]
释义: 方言。一眨眼。
出处: 老舍《小坡的生日》四:“可惜新年也和别的日子一样,一眨巴眼儿就过去了。”
示例: 可是这个匪徒突然一眨巴眼,大哭起来,狠狠照着自己的脸上打了响响的两个耳光子。 【曲波《林海雪源》第二十章】

[yī zhāng yī chí]
释义: 意思是宽严相结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现用来比喻生活的松紧和工作的劳逸要合理安排。
出处: 《礼记·杂记下》:“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示例: 学习和工作应该有节奏,一张一弛,有劳有逸,这样才能提高效率。

针见血 [yī zhēn jiàn xiě]
释义: 比喻说话直截了当,切中要害。
出处: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这不是把我们的毛病讲得一针见血么?不错,党八股中中国有,外国也有,可见是通病。”

线 [yī zhēn yī xiàn]
释义: 比喻极微小的东西。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四回:“要想搜我的丫头,这不可能!我原比众人歹毒,凡丫头所有的东西,我都知道,都在我这里间收着:一针一线,他们也没得收藏。”

[yī zhēn yī yú]
释义: 比喻细微的东西。缐,亦作“线”。

枕邯郸 [yī zhěn hán dān]
释义: 比喻虚幻的梦想。同“一枕黄粱”。
出处: 唐·沉既济《枕中记》载,卢生在邯郸旅店中昼寝入梦,历尽富贵荣华,一觉醒来,主人黄粱尚未熟。
示例: 李将军得遇高皇,万里名扬,万户勋偿。一枕邯郸,总是荒唐。 【清·厉鹗《折桂令·赋得客帐梦封侯》词】

枕槐安 [yī zhěn huái ān]
释义: 泛指梦境。也比喻一场空欢喜。
出处: 唐·李泌《枕中记》:“卢生欠伸而寤,见方偃于邸中,顾吕翁在旁,主人蒸黄梁尚未熟,触类如故,蹶然而兴曰:岂其梦寐耶?”

枕黄梁 [yī zhěn huáng liáng]
释义: 原比喻人生虚幻。后比喻不能实现的梦想。
出处: 唐·李泌《枕中记》:“卢生欠伸而寤,见方偃于邸中,顾吕翁在旁,主人蒸黄梁尚未熟,触类如故,蹶然而兴曰:岂其梦寐耶?”
示例: 他规划的远景不过是一枕黄梁罢了。

枕黄粱 [yī zhěn huáng liáng]
释义: 比喻虚幻的梦想。
出处: 唐·沉既济《枕中记》载,卢生在邯郸旅店中昼寝入梦,历尽富贵荣华,一觉醒来,主人黄粱尚未熟。

枕南柯 [yī zhěn nán kē]
释义: 指一场梦幻。
出处: 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载,淳于棼梦到槐安国,娶了公主,任南柯太守,享尽富贵荣华。醒后才知道是一场大梦,原来槐安国就是庭前槐树下的蚁穴。

之为甚 [yī zhī wéi shèn]
释义: 做了一次,已经过分。比喻错误不能重犯。同“一之谓甚”。
出处: 元·侯克中《归兴》诗:“一之为甚其能再,二者何由可得兼。”

之已甚 [yī zhī yǐ shèn]
释义: 做了一次,已经过分。比喻错误不能重犯。同“一之谓甚”。
出处: 唐·任蕃《梦游录·张生》:“酒至白面少年,复请歌。张妻曰:‘一之已甚,其可再乎?’”

支半节 [yī zhī bàn jié]
释义: 指一小部分。
出处: 梁启超《新民说》第八节:“人民之望仁政以得一支半节之权利者,实含有亡国民之根性,明也。”

[yī zhī yī jié]
释义: ①本指树木的枝节。②比喻事物之细小部分。
出处: 明·莫是龙《画说》:“画树之窍,只在多曲,虽一枝一节,无有可直者。”
示例: 文章以沉着痛快为最……间有一二不尽之言,言外之意,以少少许胜多多许者,是他一枝一节的好处,非六君子本色。 【清·郑燮《潍县署中与舍弟第五书》】

[yī zhī yī qī]
释义: 比喻找到一份职业或栖身之所。
示例: 希望黄老先生能鼎力介绍,俾得一枝一栖。

枝之栖 [yī zhī zhī qī]
释义: 栖:鸟停留在树上。泛指一个工作位置。
出处: 《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

知半见 [yī zhī bàn jiàn]
释义: 指不成熟的一点见解。
出处: 清·方以智《东西均·道艺》:“讵知后世之门庭张网者,偶窃一知半见,谓人悟门,便住门限上,登曲录床,此生不可复下。”
示例: 今任其一知半见,指为妙悟,如照萤光,如窥隙日,以为诗之妙解尽在是。 【清·周亮工《书影》卷六】

知半解 [yī zhī bàn jiě]
释义: 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也不透彻。
出处: 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
示例: 我也只得一知半解,不懂什么。 【清·颐琐《黄绣球》第八回】

知片解 [yī zhī piàn jiě]
释义: 犹一知半见。指不成熟的一点见解。
出处: 宋·吴泳《答赵茂实书》:“某闲居寖久,兀兀一经,今已穷年,粗有一知片解,更不复为言语词章。”

肢半节 [yī zhī bàn jié]
释义: 比喻事物的一小部分。
出处: 明·袁宗道《读孟子》:“三代而下,市鲜中行,得乡愿之一肢半节,皆足以成世。”

[yī zhī yī jié]
释义: 比喻事物的一小部分。同“一肢半节”。
出处: 鲁迅《准风月谈·感旧以后(上)》:“但也因为所指的是一群,所以被触着的当然也不会少,即使不是整个,也是那里的一肢一节。”

纸空文 [yī zhǐ kōng wén]
释义: 只是写在纸上没有兑现或不能兑现的东西。
出处: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十回:“活佛喇嘛毫无见识,一任外人播弄,徒凭袁总统一纸空文,岂即肯拱手听命,就此安静么?”

纸千金 [yī zhǐ qiān jīn]
释义: 一纸价值千金。极言诗文价值之高。
出处: 宋·陈师道《题明发高轩过图》诗:“滕王蛱蝶江都马,一纸千金不当价。”

至于此 [yī zhì yú cǐ]
释义: 竟到如此地步。
出处: 南朝·梁·简文帝《与湘东王书》:“笔札无情,任其摇礕。甚矣哉!文之横流,一至于此!”
示例: 我们的祖宗是很富强的,为什么现在贫弱一至于此呢? 【孙中山《学生要立志做大事不可做大官》】

至于斯 [yī zhì yú sī]
释义: 竟到如此地步。同“一至于此”。
出处: 南朝·梁·任昉《为齐明帝让宣城郡公表》:“家国之事,一至于斯。非臣之尤,谁任其咎!”
示例: 何神佑助,一至于斯,愿垂一语,以保余年。 【《景德传灯录·菩提达磨》】

致百虑 [yī zhì bǎi lǜ]
释义: 一致:趋向相同;百虑:各种考虑。趋向虽然相同,却有各种考虑。儒家指虑虽种种,理归于一。
出处: 《周易·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

掷百万 [yī zhì bǎi wàn]
释义: 指用钱满不在乎,一花就是一大笔。
出处: 《晋书·何无忌传》:“刘毅家无儋石之储,樗蒱一掷百万。”
示例: 到那赌,刘毅一掷百万,是顷刻间可以破家的。 【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七回】

掷千金 [yī zhì qiān jīn]
释义: 指用钱满不在乎,一花就是一大笔。
出处: 唐·吴象之《少年行》:“一掷千金浑是胆,家无四壁不知贫。”
示例: 他仅用几句话,就把那种奢侈豪华,一掷千金的情景描绘出来了。

掷乾坤 [yī zhì qián kūn]
释义: 指以天下为孤注之一掷。乾坤,天下。
出处: 语出唐韩愈《过鸿沟》诗:“谁劝君王回马首,真成一掷赌乾坤。”

[yī chóng yī yǎn]
释义: 指山峦重迭稠密。
出处: 唐·杜甫《岳麓山道林二寺行》诗:“一重一掩吾肺腑,山鸟山花吾友于。”

柱承天 [yī zhù chéng tiān]
释义: 比喻人能担当天下重任。同“一柱擎天”。
出处: 元·袁桷《李士弘枯木风竹图》诗:“西山古渊人莫测,一柱承天万牛力。”

柱擎天 [yī zhù qíng tiān]
释义: 擎:托起。一根柱托住天。比喻人能担当天下重任。
出处: 唐·张固《独秀山》诗:“会得乾坤融结意,擎天一柱在南州。”《唐·大诏令集·赐陈敬瑄铁券文》:“卿五山镇地,一柱擎天;气压乾坤,量含宇宙。”

着被蛇咬,三年怕井绳 [yī zhāo bèi shé yǎo,sān nián pà jǐng shéng]
释义: 比喻在某件事情上吃过苦头,以后一碰到类似的事情就害怕。
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龙门远禅师法嗣》:“问:‘狗子还有佛性也无。’赵州道:‘无意者如何?’师曰:‘一度著蛇咬,怕风了断井索。’”
示例: 南星摸着头上的大包,颇有点“一着被蛇咬,三年怕井绳”的神气。 【老舍《小坡的生日·上学》】

着不慎,满盘皆输 [yī zhāo bù shèn,mǎn pán jiē shū]
释义: 原指下棋时关键的一步棋走得不当,整盘棋就输了。比喻某一个对全局具有决定意义的问题处理不当,结果导致整个失败。
出处: 元·李元蔚《将神灵应》第二折:“只因一着错,输了半盘棋。”

资半级 [yī zī bàn jí]
释义: 犹一官半职。泛指官职。
出处: 唐·无名氏《玉泉子·裴晋公度》:“裴晋公度为门下侍郎,过吏部选人官,谓同过给事中曰:‘吾徒侥幸,至于此辈,优与一资半级,何足问也?’”

子出家,九祖升天 [yī zǐ chū jiā,jiǔ zǔ shēng tiān]
释义: 指子孙中有一人出家,祖宗都能升天。常用以借喻一人得势,全家沾光。
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一百回:“常言:‘一子出家,九祖升天’,你那夫主冤愆解释,亦得超生去了。”

子出家,七祖升天 [yī zǐ chū jiā,qī zǔ shēng tiān]
释义: 借喻一人得势,全家沾光。同“一子出家,九祖升天”。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一七回:“我说的不是功名么?你们不知道‘一子出家,七祖升天呢’?”

子出家,七祖昇天 [yī zǐ chū jiā,qī zǔ shēng tiān]
释义: 借喻一人得势,全家沾光。同“一子出家,九祖升天”。

子悟道,九族生天 [yī zǐ wù dào,jiǔ zú shēng tiān]
释义: 犹言一子出家,九祖升天。借喻一人得势,全家沾光。
出处: 元·马致远《黄粱梦》第一折:“你自不知,你不是个做官的,天生下这等道貌,是个神仙中人。常言道:‘一子悟道,九族生天’,不要错过了。”

字褒贬 [yī zì bāo biǎn]
释义: 褒:赞扬,夸奖;贬:给予不好的评价。一个字的褒扬或贬斥。泛指记事论人,用字措辞严谨有分寸。
出处: 晋·杜预《左传序》:“春秋虽以一字为褒贬,然皆须数句以成言。”

字不苟 [yī zì bù gǒu]
释义: 苟:马虎,随便。形容写文章不随便下笔,每一个字都要斟酌。
出处: 宋·朱熹《朱子语类·论语·学而篇中》:“因说伊川讲解,一字不苟。”

字不易 [yī zì bù yì]
释义: 文字精醇,一个字也不能更改。也用于指抄袭者一字不改地照抄别人的文章。
出处: 《新唐书·文艺传中·孙逖》:“开元间,苏颋、齐澣、苏晋、贾曾、韩休、许景先及狄典诏诰,为代言最;而逖尤精密,张九龄视其草,欲易一字,卒不能也。”

字长城 [yī zì cháng chéng]
释义: 排列成一长条的阵势。也指一言奏效,可比长城。
出处: 明·汤显祖《牡丹亭·折寇》:“仗恩台一字长城,借寒儒八面威风。”

字长蛇阵 [yī zì cháng shé zhèn]
释义: 排列成一长条的阵势。形容排列成一长条的人或物。
出处: 元·无名氏《千里独行》楔子:“张飞云:‘哥哥,是个什么阵?’关羽云:‘兄弟,唤作一字长蛇阵。’”

字兼金 [yī zì jiān jīn]
释义: 形容文字极其珍贵。兼金,价值倍常的好金。
出处: 清·王士禛《香祖笔记》卷四:“苏、黄遗墨流传至今者,一字兼金。”

字连城 [yī zì lián chéng]
释义: 极言文辞的精妙。
出处: 《魏书·彭城王勰传》:“黄门侍郎崔光读暮春群臣应诏诗。至勰诗,高祖仍为之改一字……勰曰:‘臣闻《诗》三百,一言可蔽。今陛下赐刊一字,足以价等连城。’”

字千金 [yī zì qiān jīn]
释义: 增损一字,赏予千金。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出处: 《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示例: 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上】

字千钧 [yī zì qiān jūn]
释义: 钧:古代重量单位,1钧=30斤。形容文字有份量。
出处: 南朝·梁·钟嵘《诗品·古诗》:“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字千秋 [yī zì qiān qiū]
释义: 指文字警辟,足垂久远。
出处: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一》:“夫诗以一字千秋者也,史以千秋一字者也。”

字师 [yī zì shī]
释义: 指订正一字之误读,即可为师。亦指更换诗文中一、二字的老师。
出处: 五代·王定宝《唐摭言·切磋》载李相读《春秋》,叔孙婼之“婼”应读“敕略切”,李误为“敕晷切”,小吏言之,公大惭愧,“命小吏受北面之礼,号曰‘一字师’”。
示例: 姐姐真是‘一字师’了!从此只叫你师傅,再不叫姐姐了。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八回】

[yī zì yī bǎn]
释义: 形容说话从容清楚,吐字清晰,也指严肃认真,毫不苟且或正正经经,合乎规矩。
出处: 老舍《二马》:“温都太太把房钱,吃饭的时间,晚上锁门的时候,和一切的规矩,都当着伊牧师一字一板的交待明白了。”

[yī zì yī jù]
释义: 形容人说话清楚从容。
出处: 林兰《红棉袄》:“三婶子一点一点撕着那发了黑的棉花,一字一句地说:‘老三那孩子言不出语不进的,写不上,算不上,工作团咋派上他这个老实疙瘩。’”

[yī zì yī lèi]
释义: 一个字就仿佛是一滴眼泪。形容文字写得凄楚感人。亦作“一言一泪”。
出处: 明·李贽《焚书·书答·与焦漪园》:“写至此,一字一泪,不知当向何人道,当与何人读,想当照旧剃发归山去矣!”
示例: 真是绝唱,一字一泪,一泪一血!这也不枉秋痕的数点泪渍在上头。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十四回】

[yī zì yī zhū]
释义: 一个字就象一颗珍珠。形容歌声婉转圆润。也比喻文章优美,辞藻华丽。
出处: 唐·薛能《赠歌者》诗:“一字新声一颗珠,啭喉疑是击珊瑚。”
示例: 这样文字,连我看一两遍也不能解,直至三遍之后,才晓得是天地间之至文,真乃一字一珠。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

字之师 [yī zì zhī shī]
释义: 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出处: 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走了之 [yī zǒu liǎo zhī]
释义: 指不顾而去。
出处: 鲁迅《书信集·致郑振铎》:“我亦尚在看看人间世,不过总有一天,是终于要‘一走了之’的,现在是这样的世界。”

坐皆惊 [yī zuò jiē jīng]
释义: 指满座皆惊服。同“一坐尽惊”。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张欲自发无端。顷之,长史诸贤来清言,客主有不通处,张乃遥于末坐判之,言约旨远,足畅彼我之怀,一坐皆惊。”
示例: 吕陶,字元钧,成都人。蒋堂守蜀,延多士入学,亲程其文,尝得陶论,集诸生诵之,曰:“此贾谊之文也。”陶时年十三,一坐皆惊。 【《宋史·吕陶传》】

坐尽惊 [yī zuò jìn jīng]
释义: 指满座皆惊服。
出处: 《三国志·魏志·王粲传》:“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

坐尽倾 [yī zuò jìn qīng]
释义: 指满座倾慕。
出处: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临邛令不敢尝食,自往迎相加。相如不得已,强往,一坐尽倾。”按,《汉书》本传颜师古注:“皆倾慕其风采也。”

[yī zuò yī qǐ]
释义: 犹言一举一动。指人的每一个动作。
出处: 《吴子·论将》:“观敌之来,一坐一起,其政以理,其追北佯为不及,其见利佯为不知,如此将者,名为智将。”
示例: 东宫虽燕居内殿,一坐一起,恒向西南面台。 【《南史·梁昭明太子统传》】

座皆惊 [yī zuò jiē jīng]
释义: 在座的人都感到惊奇。
出处: 《三国志·魏志·王粲传》:“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
示例: 顷之,长史诸贤来清言,客主有不通处,张乃遥于末坐判之,言约旨远,足畅彼我之怀,一座皆惊。 【明·李贽《初潭集·君臣六》】

朝千里 [yī zhāo qiān lǐ]
释义: 犹一日千里。原形容马跑得很快。后比喻进展极快。
出处: 唐·曹唐《病马五首呈郑校书章三吴十五先辈》诗之三:“一朝千里心犹在,争肯潜忘秣饲恩。”

朝之患 [yī zhāo zhī huàn]
释义: 突然发生的祸患。
出处: 《礼记·檀弓上》:“故君子有终身之忧,而无一朝之患,故忌日不乐。”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楚国苦之,群臣皆怨,咸言费无忌谗杀伍奢、白州犁而吴侵境不绝于寇,楚国群臣有一朝之患。”

以防万 [yǐ fáng wàn yī]
释义: 万一:意外变化。用以防备难以预料的事情。
示例: 我们要提高警惕,以防万一敌人来偷袭。

以求 [yǐ qiú yī chěng]
释义: 逞:如愿,称心如意。指企图达到不正当的目的。
示例: 敌人不甘心失败,以求一逞,颠覆社会主义政权。

持万 [yǐ yī chí wàn]
释义: 持:把握。形容抓住关键,可以控制全局。
出处: 《荀子·儒效》:“法先王,统礼义,一制度,以浅持博,以古持今,以一持万。”

当十 [yǐ yī dāng shí]
释义: 当:相当。一个人抵挡十个人。形容军队英勇善战。
出处: 《战国策·齐策一》:“一而当十,十而当百,百而当千。”《史记·项羽本纪》:“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奉百 [yǐ yī fèng bǎi]
释义: 奉:供养。用一个人生产的物品供养一百个人。指生产的人少,消费的人多。
出处: 汉·王符《潜夫论·浮侈》:“今察洛阳资末业者,什于农夫;虚伪游手,什于末业。是则一夫耕,百人食之;一妇桑,百人衣之;以一奉百,孰能供之?”

儆百 [yǐ yī jǐng bǎi]
释义: 惩罚一个人以警戒众人。同“以一警百”。
出处: 萧复兴《贴深蓝色海绵的球拍》:“连队的指导员是个复员军人,本想以一儆百,好好批评她一通。”

警百 [yǐ yī jǐng bǎi]
释义: 惩罚一个人来警戒其他的人。
出处: 《汉书·尹翁归传》:“其有所取也,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惧改行自新。”

知万 [yǐ yī zhī wàn]
释义: 从了解一点到推知其他许多事物。
出处: 《荀子·非相》:“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此之谓也。”
示例: 正确的学习方法是举一反三,以一知万。

亿兆 [yì zhào yī xīn]
释义: 全国人民一条心。
出处: 毛泽东《祭文·祭黄帝陵》诗:“亿兆一心,战则必胜。还我河山,卫我国权。”

盈盈 [yíng yíng yī shuǐ]
释义: 比喻相隔不远。
出处: 《古诗十九首》之十:“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赢金 [yíng jīn yī jīng]
释义: 指留下满筐的金银,不如传授一经。赢,通“籝”。
出处: 《汉书·韦贤传》:“贤四子;长子方山为高寝令,早终;次子弘,至东海太守;次子舜,留鲁守坟墓;少子玄成,复以明经历位至丞相。故邹鲁谚曰:‘遗子黄金满籝,不如一经。’”颜师古注:“今书本籝字或作盈,又是盈满之义。”

当十 [yòng yī dāng shí]
释义: 比喻以寡敌众。
出处: 宋·陈善《扪虱新活·张巡杀爱妾刘昌斩孤甥》:“君以孤城,用一当十,何以能守?”

优昙 [yōu tán yī xiàn]
释义: 优昙钵花如莲花十二瓣,一开即敛。比喻事物或景象稍现即逝,难得见到。
出处: 语出《法华经·方便品》:“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花时一现耳。”
示例: 遂推为两京法主,三帝国师,仰佛日之再中,庆优昙一现。 【唐·张说《唐玉泉寺大通禅师碑》】

搭没 [yǒu yī dā méi yī dā]
释义: 表示故意找话说。也表示可有可无,无足轻重。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九回:“宝玉有一搭没一搭的说些鬼话,黛玉总不理。”

利必有 [yǒu yī lì bì yǒu yī bì]
释义: 在这一方面有好处,在另一方面就会有坏处。
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六回:“天下事有一利必有一弊,那里有没有弊病的道理。”
示例: 但是,真如先哲之谓“有一利必有一弊”罢,同时也开始了火灾。(鲁迅《且介亭杂文·关于中国的二三件事》)

无二 [yǒu yī wú èr]
释义: 只有一个,不会有第二个。指事物独特,极难得。
出处: 明·姚子翼《遍地锦传奇·劝主》:“似这等才调也算得有一无二的了。”
示例: 等柳二弟一见,便知我这内娣的品貌是古今有一无二的了。(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六回)

又生 [yòu shēng yī qín]
释义: 指又造成一个强敌。
出处: 《史记·张耳陈馀列传》:“陈王相国房君谏曰:‘秦未亡而诛武臣等家,此又生一秦也。’”
示例: 自增仇敌曰又生一秦。 【宋·胡继宗《书言故事·古今喻类》】

愚者千虑,必有 [yú zhě qiān lǜ,bì yǒu yī dé]
释义: 平凡的人在许多次考虑中,也会有一次是正确的。
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愚者千虑,或有 [yú zhě qiān lǜ,huò yǒu yī dé]
释义: 指愚钝人的许多思虑中总会有一些可取之处。常以谦指己见。
出处: 唐·林蕴《上宰相元衡宏靖论兵书》:“苟有妖孽,某安敢不隳裂肝胆,为相公之腹心乎。愚者千虑,或有一得。伏愿相公少赐采择焉。”

愚者千虑,亦有 [yú zhě qiān lǜ,yì yǒu yī dé]
释义: 指愚钝人的许多思虑中总会有一些可取之处。常以谦指己见。
出处: 《汉书·韩信传》:“广武君曰:‘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亦有一得。’”

瑜百瑕 [yú bǎi xiá yī]
释义: 比喻优点多而缺点少。瑜,玉的光采;瑕,玉的毛病。
出处: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五:“观玩全书,瑜百瑕一,津逮来学,诚为有裨。”

运用之妙,存乎 [yùn yòng zhī miào,cún hū yī xīn]
释义: 意思是摆好阵势以后出战,这是打仗的常规,但运用的巧妙灵活,全在于善于思考。指高超的指挥作战的艺术。
出处: 《宋史·岳飞传》记载,岳飞对宗泽说:“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示例: 古人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个“妙”,我们叫做灵活性,这是聪明的指挥员的出产品。 【毛泽东《论持久战》】

运用之妙,在于 [yùn yòng zhī miào,zài yú yī xīn]
释义: 指兵法运用得巧妙,全在于善于思考。
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三回:“且不要管他。‘运用之妙,在于一心。’”

抱素 [zài yī bào sù]
释义: 指坚持一种信仰,固守素志。
出处: 王旡生《中国三大小说家论赞》:“珞珞雪芹,载一抱素。八斗奇才,千秋名著。”

在此 [zài cǐ yī jǔ]
释义: 在:在于,决定于;举:举动,行动。指事情的成败就决定于这一次的行动。
出处: 《史记·项羽本纪》:“国家安危,在此一举。”
示例: 擒拿杨么,在此一举。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五十三回】

振臂 [zhèn bì yī hū]
释义: 振:挥动。挥动手臂呼喊(多用在号召)。
出处: 汉·李陵《答苏武书》:“然陵振臂一呼,创病皆起。”
示例: 此话甚有道理。目前百姓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朝不保夕,只要有人振臂一呼,谁不揭竿而起。 【姚雪垠《李自成》】

政令不 [zhèng lìng bù yī]
释义: 发出的命令不统一。形容军务或政务混乱。
出处: 《左传·昭公二十三年》:“帅贱多宠,政令不壹。”《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吾奉也。”
示例: 时政令不一,诸蛮怨望,并谋背叛。 【《晋书·应詹传》】

知其,不知其二 [zhī qí yī,bù zhī qí èr]
释义: 知道事物的一方面,不知道还有另一方面。形容对事物的了解不全面。
出处: 《诗经·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它。”
示例: 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今路多险峻,我挑着重担,着实难走。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七回】

知其不知其二 [zhī qí yī bù zhī qí èr]
释义: 只了解事物的一方面,而不了解其他方面。形容对事物的了解不全面。
出处: 宋·苏轼《上文侍中论强盗赏钱书》:“比来士大夫好轻议旧法,皆未习事之人,知其一不知其二也。”

万毕 [zhī yī wàn bì]
释义: 指理解本质,万事尽通。
出处: 《庄子·天地》:“通于一而万事毕。”

只知其,不知其二 [zhǐ zhī qí shān,bù zhī qí èr]
释义: 只知道事物的一方面,而不知道它的另一方面。
出处: 《庄子·天地》:“识其一,不知其二;治其内,而不治其外。”
示例: 八戒道:“哥哥,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七回】

只知其,未知其二 [zhǐ zhī qí yī,wèi zhī qí èr]
释义: 形容了解的情况不全面。同“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出处: 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五:“哈哈,你是只知其一,未知其二。你说,咱们先买地,后盖房呢,还是先盖了房子后买地?”

鸷鸟累百,不如 [zhì niǎo lèi bǎi,bù rú yī è]
释义: 犹言诸侯百人不如天子一人。
出处: 《汉书·邹阳传》:“臣闻鸷鸟累百,不如一鹗。”颜师古注引如淳曰:“鸷鸟比诸侯,鹗比天子。”《文选·孔融〈荐祢衡表〉》:“鸷鸟累百,不如一鹗,使衡立朝,必有可观。”李善注:“《史记》赵简子曰:鸷鸟累百,不如一鹗。”

智者千虑,必有 [zhì zhě qiān lǜ,bì yǒu yī shī]
释义: 不管多聪明的人,在很多次的考虑中,也一定会出现个别错误。
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示例: 再聪明的人,也不应该骄傲,因为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智者千虑,或有 [zhì zhě qiān lǜ,huò yǒu yī shī]
释义: 指聪明人对问题深思熟虑,也难免出现差错。
出处: 《旧唐书·宇文融传》:“臣闻智者千虑,或有一失;愚夫千计,亦有一得。”

中河失舟,壶千金 [zhōng hé shī zhō,yī hú qiān jīn]
释义: 比喻东西虽然轻微,用得到的时候便十分珍贵。
出处: 《遏冠子·学问》:“中河失船,一壶千金,贵贱无常,时使物然。”

中流失舟,壶千金 [zhōng liú shī zhōu,yī hú qiān jīn]
释义: 壶:匏:一种瓜,形似葫芦,佩带在腰间可以渡河,南方称为腰舟。比喻东西虽然轻微,用得到的时候便十分宝贵。
出处: 《鹖冠子·学问》:“中河失船,一壶千金,贵贱无常,时物使然。”
示例: 顾柳子既遭斥,不得一有力者推挽,韩子惜之,则中流失舟,一壶千金,固韩柳之所同悲矣。 【清·黄式三《读柳子厚集》】

中流 [zhōng liú yī hú]
释义: 壶:指瓠类,系之可以不沉。比喻珍贵难得。
出处: 《鹖冠子·学问》:“中河失船,一壶千金。”
示例: 持论有本,不堕矫激,亦足为中流一壶。 【清·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俞楼杂纂》】

中流 [zhōng liú yī kǔn]
释义: 比喻可贵难得。
出处: 语出《鹖冠子·学问》:“中河失船,一壸千金。”壶,指瓠类,系之可以不沉。

终始如 [zhōng shǐ rú yī]
释义: 终:结束;始:开始。自始自终一个样子。自始至终,一直不变。
出处: 《荀子·议兵》:“虑必先事,而申之以敬,慎终如始,终始如一。”

终始若 [zhōng shǐ ruò yī]
释义: 自始至终都不改变。
出处: 《荀子·礼论》:“故君子敬始而慎终,终始若一,是君子之道。” 又“然后皆有衣衾多少厚薄之数,皆有翣菨文章之等,以敬饰之,使生死终始若一。”

众多非 [zhòng duō fēi yī]
释义: 指类别甚多,不止一种。
出处: 汉·王充《论衡·别通》:“孔子道美,故譬以宗庙,众多非一,故喻以百官。”

众口如 [zhòng kǒu rú yī]
释义: 许多人都说同样的话,看法或意见一致。同“众口一辞”。
出处: 明·沈德符《野获编·吏部一·都给事升转》:“而谓科臣但当内擢,其最不肖者间出一二人于外,则众口如一。”

众口 [zhòng kǒu yī cí]
释义: 所有的人都说同样的话。
出处: 宋·欧阳修《论议濮安懿王典礼札子》:“众口一辞(词),纷然不正。”
示例: 适才仇老所言姻事,众口一词,此美事也,有何不可?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四】

众口 [zhòng kǒu yī cí]
释义: 许多人都说同样的话,看法或意见一致。
出处: 宋·欧阳修《濮议》卷四:“众口一辞,纷然不止。”
示例: 田汉同志的《关汉卿》是一出好戏,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强烈,这一点几乎是众口一辞。 【夏衍《读〈关汉卿〉杂谈历史剧》】

重足 [chóng zú yī jì]
释义: 叠足而立,不敢迈步。形容非常恐惧。
出处: 《汉书·佞幸传·石显》:“自是公聊以下畏显,重足一迹。”颜师古注:“言极恐惧,不敢自宽纵。”
示例: [李沼]未几,按甲来觐,讽天子诛大臣,缙绅间重足一迹。 【五代·王定宝《唐摭言·四凶》】

侏儒 [zhū rǔ yī jié]
释义: 比喻能体现事物全貌的局部。
出处: 汉·桓谭《新论·道赋》引谚语:“侏儒见一节,而长短可知。”

无适 [zhǔ yī wú shì]
释义: 专一,无杂念。
出处: 《二程·粹言》卷上:“或问敬子曰:‘主一之谓敬。何谓一?’子曰:‘无适之谓一。’”《论语·学而》“敬事而信”宋·朱熹集注:“敬者主一无适之谓。”

专心 [zhuān xīn yī yì]
释义: 一心一意。
出处: 《汉书·翟方进传》:“其专心一意毋贷,近医药以自持。”汉·陆贾《新语·怀虑》:“专心一意,身无境外之交,心无欹斜之虑。”

专心 [zhuān xīn yī zhì]
释义: 形容一心一意,集中精力。
出处: 《荀子·性恶》:“今使途之人服术为学,专心一志,思索熟察,加日悬久,积善而不息,则通于神明,参于天地矣。”
示例: 教室里,同学们正在专心一志地学习。

自成 [zì chéng yī gé]
释义: 指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出处: 清·赵翼《瓯北诗话·白香山诗》:“香山于古诗律诗中,又多创体,自成一格。”
示例: 自然,各人的做法不尽同……办得各有特色,自成一格。 【《新华日报》1943.3.5】

自成 [zì chéng yī jiā]
释义: 指在某一方面的学问或技术有独到的见解或独特的做法,能自成体系。
出处: 《北史·祖莹传》:“作文须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
示例: 乃公之文章,则自成一家,足以千秋不朽。 【清·无名氏《杜诗言志》卷十二】

自出 [zì chū yī jiā]
释义: 指在某一方面的学问或技术有独到的见解或独特的做法,能自成体系。
出处: 《魏书·祖莹传》:“文章须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何能共人同生活也。”
示例: 尤喜作墨鬼、钟馗等画,怪怪奇奇,自出一家。 【元·夏文彦《图绘宝鉴·元朝》】

自树 [zì shù yī zhì]
释义: 比喻单独建立一种风格、体制、派别或力量等。
出处: 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一:“率皆攻排诋呵,自树一帜,殊可笑也。”
示例: 其于诗也,虽以余事及之,然亦欲求于古人之外,自树一帜。 【清·黄遵楷《〈人境庐诗草〉跋》】

罪加 [zuì jiā yī děng]
释义: 指对罪犯加重处罚。
出处: 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五回:“你为着吃烟,这才犯法,我们来拿你,倒来吃你的烟,本官知道,办起来罪加一等。”

日和尚撞日钟 [zuò yī rì hé shàng zhuàng yī rì zhōng]
释义: 俗语。比喻遇事敷衍,得过且过。也有无可奈何,勉強从事的意思。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六回:“行者方丢了钟杵,笑道:‘你那时晓得,我这是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的。’”
示例: 常言道:‘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往后贞节轮不到你身上了。’ 【《金瓶梅词话》第二十六回】

日和尚撞天钟 [zuò yī rì hé shàng zhuàng yī tiān zhōng]
释义: 俗语。比喻遇事敷衍,得过且过。也有无可奈何,勉強从事的意思。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五回:“留着我中甚么用!也不过像俗语说的,‘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罢了!就是拼性命去干,现在的事也是弄不好的。”
示例: 人活着要有理想,有作为,切不可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

天和尚撞天钟 [zuò yī tiān hé shàng zhuàng yī tiān zhōng]
释义: 俗语。过一天算一天,凑合着混日子。比喻遇事敷衍,得过且过。也有无可奈何,勉強从事的意思。
出处: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四十四回:“我们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只要不像从前那位老中堂,摆在面上被人家骂什嚒卖国贼,我就得了。”
示例: 敷衍了事,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

人得道,鸡犬飞升 [yī rén dé dào,jī quǎn fēi shēng]
释义: 见“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风靡 [fēng mǐ yī shì]
释义: 同“风行一世”。

衣带 [yī dài yī jiāng]
释义: 犹言一衣带水。

失,长 [jīng yī shī, zhǎng yī zhì]
释义: 见“经一事,长一智”。

若出 [ruò chū yī guǐ]
释义: 同“若出一辙”。

若出 [ruò chū yī zhé]
释义: 像从一个车辙里出来的。比喻言论、行动、遭遇等完全一样。

知行合 [zhī xíng hé yī]
释义: 谓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实行其事,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

相与 [xiāng yǔ yī kǒu]
释义: 串通一气,异口同声。

略窥 [lüè kuī yī bān]
释义: 同“略见一斑”。

戒百 [shéng yī jiè bǎi]
释义: 谓惩罚一人以警戒众人。

眼空 [yǎn kōng yī shì]
释义: 犹目空一切。

筌蹏 [quán tí yī wù]
释义: 谓从利禄的束缚中觉悟过来。

缘悭 [yuán qiān yī miàn]
释义: 谓无缘相见。

语成谶 [yī yǔ chéng chèn]
释义: 指将要应验的预言、预兆,一般指一些“凶”事,不吉利的预言。

百不 [bǎi bù yī shuǎng]
释义: 爽:失,差。形容做事有充分把握,绝不会失误。

百不得 [bǎi bù dé yī]
释义: 一百个里面也得不到一个。形容人或物的难得或所得极少。
示例: 清·李渔《笠翁文集·〈和鸣集〉序》:“求其百首和鸣者,百不得一,何造物不均若是哉。”

百无 [bǎi wú yī èr]
释义: 一百个中找不出一两个。指某一类人或事物所占比例极少。
出处: 唐·韩愈《送权秀才序》:“每年贡生至千余人,或与之游,或得其文,若权生者,百无一二焉。”

百无 [bǎi wú yī cún]
释义: 存:存在。一百个里面没有留下一个。指丧失殆尽。
出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2卷:“多被王仙其作寇残灭,里闾人物,百无一存。”

百无 [bǎi wú yī lòu]
释义: 干一百件事,没有一件疏漏。形容有完全把握,不会失手。
出处: 唐·张鷟《朝野佥载》:“麞鹿狐兔,走马遮截,放索踏之,百无一漏。”

百无失 [bǎi wú shī yī]
释义: 百:很多;失:差错。指非常有把握,绝对不会出差错。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成败在于决断,以此参之,万不失一。”

谤书 [bàng shū yī qiè]
释义: 谤书:毁谤别人的文书;箧:箱子。比喻私下对人攻击。
出处: 《战国策•秦策三》:“魏文侯令乐羊将攻中山,三年而拔之。乐羊反而语功,文侯示之谤书一箧。乐羊再拜稽首曰:‘此非臣之功,主君之力也。’”

为式 [bào yī wéi shì]
释义: 抱:持,守;式:榜样,规范。指不贪多,不外求,把守一作为天下人的榜样。
出处: 《老子》:“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褒采 [bāo cǎi yī jiè]
释义: 褒:褒奖;采:采用;一介:微小。有细小的长处也可以褒奖、采用。
出处: 南朝·齐·谢朓《辞随王子隆牋》:“褒采一介,抽扬小善。”

彼亦是非,此亦是非 [bǐ yì yī shì fēi,cǐ yì yī shì fēi]
释义: 那也是一种是非,这也是一种是非。比喻说话圆滑,不得罪人。
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齐物论》:“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示例: 鲁迅《中国文坛的悲观》:不加考察,不加批评,但用‘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的论调,将一切作者诋为‘一丘之貉’。

冰厚三尺,非日之寒 [bīng hòu sān chǐ,fēi yī rì zhī hán]
释义: 非:不是;寒:冷。冰冻到三尺厚,不是一天冷造成的。比喻某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酝酿、积累的结果。
出处: 东汉·王充《论衡•壮留》:“故夫河冰结合,非一日之寒;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
示例: 明·朱有燉《赛娇容》第四折:这中原天气十分冷,冰厚三尺,非一日之寒也。

不可无,不可有二 [bù kě wú yī,bù kě yǒu èr]
释义: 不可以一个没有,也不可以有第二个。指独一无二。
出处: 《南齐书•张融传》:“(太祖)见(张)融常笑曰:‘此人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示例: 如此异才,求之天下,真不可无一,不可有二也。明·张岱《琅嬛文集·周宛委墓志铭》

不可无,不能有二 [bù kě wú yī,bù néng yǒu èr]
释义: 形容独一无二或唯一的。
出处: 清·张岱《周宛委墓志铭》:“如此异才,求之天下,真不可无一,不能有二也。”

不因事,不长 [bù yīn yī shì,bù zhǎng yī zhì]
释义: 智:智慧,见识。不经历一件事情,就不能增长对那件事情的见识。同“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出处: 宋·悟明禅师《联灯会要·道本禅师》:“老赵州十八上便解破家散宅,徒为戏论,虽然如是,不因一事,不长一智。”

不肯 [bù kěn yī shì]
释义: 一世:一时。认为当代的人都不行。形容目空一切、狂妄自大到了极点。同“不可一世”。
示例: 宋·黄庭坚《跋范文正公帖》:“范文正公书,落笔痛快沉着,极近晋宋人书。往时苏才翁笔法妙天下,不肯一世人,惟称文正公书与《乐毅论》同法。”

不赞 [bù zàn yī cí]
释义: 原指文章写得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一句话也不说。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示例: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83回:李大人看了不赞一辞,赵大人看了仍旧交还司员。

不越雷池 [bù yuè léi chí yī bù]
释义: 雷池:湖名,在安徽省望江县南。不敢越过界限,形容拘谨。
示例:
●曹靖华《忆当年,穿着细事且莫等闲看!》:“有一种惯例,从来送客,只到自己房门为止,不越雷池一步。”
●王朔《枉然不供》:“虽无惊天地、泣鬼神、利国利民的大功德,也是乐天敬业,不越雷池一步。”

不通 [bù tōng yī qiào]
释义: 窍:洞,指心窍。没有一窍是贯通的。比喻一点儿也不懂。
出处: 《吕氏春秋·过理》:“杀比干而视其心,不适也。孔子闻之曰:‘其窍通,则比干不死矣。’”高诱注:“纣性不仁,心不通,安于为恶,杀比干,故孔子言其一窍通则比干不见杀也。”

不问三七二十 [bù wèn sān qī èr shí yī]
释义: 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
示例: 朱自清《回来杂记》:“一个警察走来,不问三七二十一,抓住三轮车夫一顿拳打脚踢。”

不鸣则已,鸣惊人 [bù míng zé yǐ,yī míng jīng rén]
释义: 鸣;鸟叫。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主二 [chén yī zhǔ èr]
释义: 古谚。谓臣一身可择主而仕。
出处: 《左传·昭公十三年》:“谚曰:‘臣一主二’,吾岂无大国?”杜预注:“言一臣必有二主,道不合,得去事他国。”

义谛 [dì yī yì dì]
释义: 同“第一义”。

点二 [diǎn yì diǎn èr]
释义: 犹数一数二。
示例: 元秦简夫《东堂老》楔子:“老兄差矣!你负郭有田千顷,城中有油磨坊,解典库,有儿有妇,是扬州点一点二的财主,有甚么不足?”

顶门 [dǐng mén yī zhēn]
释义: 针灸时自脑门所下的一针。比喻切中要害而能使人觉醒的言语举动。
出处: 宋·刘克庄《题毋惰赵公辞执政恩数简》:“盏事上十年,聒聒顶门一针,每言治乱,原于君心。”
示例: 明·祁彪佳《远山堂剧品•有情痴》:至于玉娘、玉郎当面煞风景,尤为痴情者顶门一针。

恫瘝 [dòng guān yī tǐ]
释义: 指对民间疾苦感同身受,看作是自己的痛苦。
出处: 太平天国·黄期陞《建天京于金陵论》:“恫瘝一体,休戚相关,恩膏覃敷,海宇均蒙雨露沾濡。”

二者必取其 [èr zhě bì qǔ qí yī]
释义: 只能在两者中选择其中的一种。
出处: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两种方针:放还是收呢?二者必取其一。”

二者必居其 [èr zhě bì jū qí yī]
释义: 居:占。只能在两者中选择其中的一种。
出处: 战国·邹·孟轲《孟子•公孙丑下》:“前日之不受是,今日之受非也;今日之受是,则前日之不受非也。夫子居一于此矣。”
示例: 《毛泽东选集·中共发言人评南京行政院的决议》:而如果要谈判,则只有取消这个毫无理由的‘决议’,二者必居其一。

凡百 [fán bǎi yī xīn]
释义: 凡:全部;百:指事物多。所有的事物都有了新气象。
出处: 鲁迅《书信集·致陈濬》:“瞬届发暮,凡百一新,弟之处境,亦同鸡肋矣。”

奋臂 [fèn bì yī hū]
释义: 奋臂:高举手臂。高举手臂,大声呼喊。
出处: 《魏书•卢玄传》:“洞庭、彭蠡,竟非殷固,奋臂一呼,或成汉业。”

風行 [fēng xíng yī shì]
释义: 谓一个时期在社会上盛行。
出处: 胡适《清代学者的治学方法》:“只有那‘明心见性,不立文字’的禅宗,仍旧风行一世。”
示例: 郭沫若《反正前后》第一篇:“他们的言论机关便是月刊杂志的《蜀报》。文字是当时风行一世的半解放的闱墨式文章。”

風行 [fēnɡ xínɡ yī shí]
释义: 比喻事物在一个时期里很盛行。
出处: 《孽海花》第三回:“不是弟妄下雌黄,只怕唐兄印行的《不息斋稿》,虽然风行一时,决不能望《五丁阁稿》的项背哩!”
示例: 郭沫若《学生时代·我的学生时代》:特别是一政法学校的设立風行一時,在成都一个省城里,竟有了四五十座私立政法学校出现。

付之 [fù zhī yī shěn]
释义: 哂:微笑。用笑一笑来回答。表示不值得理会。
出处: 《清史稿•沈文奎传》:“上无日:‘此难能’,更无日,‘乃公从马上得之’,乌用此迂儒之常谈,而付之一哂也。”

俯仰 [fǔ yǎng yī shì]
释义: 俯仰:低头,抬头,指周旋、应付。周旋、应付一辈子。一俯一仰之间,表示时间短暂。指很快的度过一生。
出处: 晋·王羲之《兰亭集序》:“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

大瓟 [fú yī dà páo]
释义: 也见 “浮一大白”,即“罚一大杯”。戏谑醉酒之人口齿不清。
出处: 清·朱彝尊《黄征君寿序》:“目击其先公之大节,具书于国史,先生之心,足以自慰,于介寿日,宜浮一大瓟者也。”

浮生 [fú shēng yī mèng]
释义: 浮生:指短暂虚幻的人生。世事无定,人生短暂。指人生就像短暂的梦幻。
出处: 唐·李咸用《早秋游山寺》:“至理无言了,浮生一梦劳。清风朝复暮,四海自波涛。”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爱古瓷 粤ICP备17015389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796号

本软件的研发和运营为非盈利行为。如果您认为本软件对您有所帮助,可以自愿提供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