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字典常用词典成语词典我的字典
    

承欢膝 [chéng huān xī xià]
释义: 承欢:旧指侍奉父母;膝下:子女幼时依于父母膝下,故表示幼年。旧指侍奉父母。
出处: 《孝经·圣治》:“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曰严。”

甘败 [gān bài xià fēng]
释义: 甘:情愿,乐意;下风:风向的下方。对人自认不如,真心佩服。
出处: 《庄子·在宥》:“广成子南首而卧,黄帝顺下风膝行而进,再拜稽首而问。”《左传·僖公十五年》:“皇天后土实闻君之言,群臣敢在下风。”
示例: 我们全体女民兵向你们男同志挑战,十天过去,那样赶不上你们,我们甘败下风,自动解散。(冯德英《迎春花》第二十二章)

瓜田不纳履,李不整冠 [guā tián bù nà lǚ,lǐ xià bù zhěng guān]
释义: 走过瓜田,不要弯下身子提鞋;经过李树下面,不要举起手来整理帽子。比喻避嫌疑。
出处: 《乐府诗集·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示例: 俗话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只要自己行得正,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潸然泪 [shān rán lèi xià]
释义: 潸然:流泪的样子。形容眼泪流下来。
出处: 《诗经·小雅·大东》:“潸焉出涕。”
示例: 林冲见说了,潸然泪下,自此杜绝了心中挂念。(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十回)

上无片瓦,无插针之地 [shàng wú piàn wǎ,xià wú chā zhēn zhī dì]
释义: 头顶上没有一片瓦,肢底下没有插针的地方。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了极点。
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上无片瓦,下无卓锥,学人向什么处立?”
示例: 贫农们不怕失掉什么。他们中间有很多人,确实是“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他们有什么不进农会?(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上无片瓦,无立锥之地 [shàng wú piàn wǎ,xià wú lì zhuī zhī dì]
释义: 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了极点。
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上无片瓦,下无卓锥,学人向什么处立?”

上烝 [shàng zhēng xià bào]
释义: 烝:晚辈男子和长辈女子通奸;报:长辈男子与晚辈女子通奸。泛指男女乱伦。
出处: 《左传;、 桓公十六年》:“卫宣公烝于夷姜,生急子,属诸右公子。”《左传·宣公三年》:“文公报郑子之妃,曰陈妫,生子华、子臧。”
示例: 至如上烝下报,同人道于禽兽。(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五)

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 [shě dé yī shēn guǎ,gǎn bǎ huáng dì lā xià mǎ]
释义: 比喻再难的事,拼着一死也敢干下去。
出处: 《红楼梦》第六十八回:“拚着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tiān xià běn wú shì,yōng rén zì rǎo zhī]
释义: 指本来没有事,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
出处: 《新唐书·陆象先传》:“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为烦耳。”

秀才不出门,全知天 [xiù cái bù chū mén,quán zhī tiān xià shì]
释义: 旧时认为有知识的人即使待在家里,也能知道外面发生的事情。
出处: 《老子》第四十七章:“不出户,知天下。”

花前 [yuè xià huā qián]
释义: 本指游乐休息的环境。后多指谈情说爱的处所。
出处: 唐·白居易《老病》诗:“尽听笙歌夜醉眠,若非月下即花前。”
示例: 想着他锦心绣腹那才能,怎教我月下花前不动情。(元·乔孟符《两世姻缘》第二折)

在人矮檐,怎敢不低头 [zài rén ǎi yán xià,zěn gǎn bù dī tóu]
释义: 比喻受制于人,只得顺从。
示例: 古人道:“不怕官,只怕管。”在人矮檐下,怎敢不低头。只是小心便是。(《水浒》第二十八回)

安营 [ān yíng xià zhài]
释义: 安、下:建立,安置;寨:防守用的栅栏。指部队驻扎下来。也比喻建立临时的劳动或工作基地。
出处: 元·无名氏《千里独行》杂剧楔子:“今领十万雄兵,来到这里,离徐州不远,清风岭安营下寨。”
示例: 操曰:“吾料吕布有勇无谋,不足虑也。”教且安营下寨,再做商议。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一回】

巴人 [bā rén xià lǐ]
释义: ①即下里巴人。古代楚国流行的民间歌曲。用以称流俗的音乐。巴,古国名,在今四川东部一带,古为楚地。下里,乡里。②泛指粗俗的。
出处: 南朝·梁简文帝《与湘东王书》:“故玉微金铣,反为拙目所嗤;《巴人下里》,更合郢中之听。”
示例: 张寅道:“晚生末学,‘巴人下里’之词只好涂饰闾里,怎敢陈于老太师山斗之下。” 【《平山冷燕》第十七回】

百全 [bǎi xià bǎi quán]
释义: 犹言百发百中,万无一失。
出处: 汉·班固《汉书·冯奉世传》:“以将军材质之美,奋精兵,诛不轨,百下百全之道也。”
示例: 虽孽竖跳梁,士力未完,宜厉兵粟马,乘无备,击不意,百下百全。 【《新唐书·刘仁轨传》】

百着 [bǎi xià bǎi zháo]
释义: 犹言百发百中,万无一失。同“百下百全”。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九回:“我每日送他一尾金色鲤,他就与我袖传一课。依方位,百下百着。”

半部论语治天 [bàn bù lún yǔ zhì tiān xià]
释义: 旧时用来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重要。
出处: 典出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宋初宰相赵普,人言所读仅只《论语》而已。太宗赵匡义因此问他。他说:“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示例: 每决大事,启文观书,乃《论语》也,此时称小官以半部论语治天下。 【元·高文秀《遇上皇》第三折】

半上半 [bàn shàng bàn xià]
释义: 指两可之间。
出处: 《朱子全书》卷十:“三年无改,谓是半上半下底事,在所当改者,但不可匆遽急改之。”又卷十九:“微子去却易,比干则索性死,他(箕子)在半上半下处,最是难。”

半上落 [bàn shàng luò xià]
释义: 犹半途而废。
出处: 《朱子全书》卷十五:“圣人不肯半上落下,直是做到底。”又卷九:“人各有个知识,须是推致而极其至,不然半上落下,终不济事。”

包打天 [bāo dǎ tiān xià]
释义: 包:承担全部任务,负责完成。将打天下的整个任务承担下来。常指人逞强争胜。
出处: 《求是》1996年第17期:“这类机构并不影响各个公司、企业实施光彩事业项目,更不能包打天下。”

比上不足,比有余 [bǐ shàng bù zú,bǐ xià yǒu yú]
释义: 赶不上前面的,却超过了后面的。这是满足现状,不努力进取的人安慰自己的话。有时也用来劝人要知足。
出处: 汉·赵岐《三辅决录》:“上比崔杜不足,下比罗赵有余。”晋·张华《鹪鹩赋》:“将以上方不足而下比有余”。
示例: 在些地方我不如人,但有些地方人不如我,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杨献珍《加强党性锻炼》】

超生 [bǐ xià chāo shēng]
释义: 超生:佛家语,指人死后灵魂投生为人。为了免使他人受难,书写时,在用意和措词方面都给予宽容或开脱。
出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实是不忍他含冤负屈,故此来到台前控诉,乞老爷笔下超生。”

生花 [bǐ xià shēng huā]
释义: 比喻文人才思俊逸,写作的诗文极佳。
出处: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下》:“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示例: 晚唐诗人杜牧才气过人,笔下生花,创作了许多诗文佳品,尤以《阿房宫赋》传诵千古。

兵临城 [bīng lín chéng xià]
释义: 敌军已来到自己的城墙下面。比喻情势十分危急。
出处: 《战国策·齐策二》:“齐必举兵伐梁,梁、齐之兵连于城下不能去,王以其间伐韩。”
示例: 若侯兵临城下,将至壕边,然后拒敌,事已迟矣。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

不差上 [bù chā shàng xià]
释义: 不分高下,差不多。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0回:“一般是鲜花嫩柳,与众姊妹不差上下。”
示例: 这个一向坚实乐观的汉子第一次遭到烦扰的袭击了,简直就同一个处在这种境况的平常人不差上下:一点抓拿没有。 【沙汀《在其香居茶馆里》】

不耻 [bù chǐ xià wèn]
释义: 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出处: 《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示例: 阁下既不耻下问,弟先须请教宗旨何如?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七回】

不见棺材不 [bù jiàn guān cái bù xià lèi]
释义: 比喻不到走投无路的境地不肯死心。
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98回:“常言说得好,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咱如今将理和他说,不见棺材不下泪,他必然不妥。”

不媿 [bù kuì xià xué]
释义: 犹言不耻下问。
出处: 《战国策·齐策四》:“是以君王无羞亟问,不媿下学。”

不愧 [bù kuì xià xué]
释义: 不耻下问,虚心向地位低的人学习。
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四》:“是以君王无羞亟问,不愧下学。”

不塞流,不止不行 [bù sè xià liú,bù zhǐ bù xíng]
释义: 指对佛教、道教如不阻塞,儒家学说就不能推行。现比喻不破除旧的、坏的东西,新的、好的东西就建立不起来。
出处: 唐·韩愈《原道》:“然则如之何而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示例: 不把这种东西打倒,什么新文化都是建立不起来的。不破不立,不塞下流,不止不行。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不上不 [bù shàng bù xià]
释义: 上不去,下不来。形容进退两难。
出处: 《庄子·达生》:“上而不下,则使人善怒;下而不上,则使人善忘;不上不下,中身当心,则为病。”

不相上 [bù xiāng shàng xià]
释义: 分不出高低好坏。形容水平相当。
出处: 唐·陆龟蒙《蠹化》:“翳叶仰啮,如饥蚕之速,不相上下。”
示例: 以愚观之,晋楚互为雌雄,不相上下。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五回】

不在话 [bù zài huà xià]
释义: 指事物轻微,或者理所当然,不值得一提。
出处: 元·秦简夫《赵礼让肥》四折:“以下各随次第加官赐赏,这且不在话下。”
示例: 太史之类,不过傀儡,其实是不在话下的。 【《鲁迅书信集·致章廷谦》】

不知高 [bù zhī gāo xià]
释义: 指说话做事不知轻重。
出处: 明·康海《中山狼》第三折:“先生,谢得您救俺也,只俺有句不知高下的话儿敢说么?”

谄上傲 [chǎn shàng ào xià]
释义: 对上讨好,对下傲慢。
出处: 郭沫若《十批判书·孔墨的批判》:“所谓‘富贵在天’便是打破地上的权威,不走谄上傲下的路去求不义的富贵。”

谄上骄 [chǎn shàng jiāo xià]
释义: 谄:讨好,奉承。对上谄媚讨好,对下骄横无理。
出处: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五十一回:“凡是这一号乡绅,一定是谄上骄下,剥下奉上的。”

谄上欺 [chǎn shàng qī xià]
释义: 谄:讨好,奉承;欺:欺压。讨好上司,欺压下级。
出处: 汉·杨雄《法言·修身》:“上交不谄,下交不骄。”
示例: ……这位‘相府门前七品官,见他容易见我难’是旧社会里趋炎附势、谄上欺下的典型人物。 【吴祖光《相府门前七品官》】

谄上抑 [chǎn shàng yi xià]
释义: 讨好上司,欺压下级。
出处: 《北史·安同传》:“(安同)性平正柔和,未尝有喜怒色,忠笃爱厚,不谄上抑下。”

朝野上 [cháo yě shàng xià]
释义: 朝野:指朝廷和民间;上下:从中央到地方。指从中央到地方,从做官的到老百姓。
出处: 清·魏源《治篇十一》:“其朝野上下,莫不玩细娱而苟近安,安其危而利其害。”
示例: 若其栋梁方颓,樽俎犹昔,朝野上下,犹嘤鸣娱乐,颜色无改,斯非意重辞复,难可曲喻。 【章炳麟《〈正学报〉缘起》】

彻上彻 [chè shàng chè xià]
释义: 彻:贯通。贯通上下。
出处: 《二程遗书·遗书一》:“夫彻上彻下,不过如此。”宋·朱熹《答近思录集注》卷四:“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此是彻上彻下语。”

承上启 [chéng shàng qǐ xià]
释义: 承接上面的,引起下面的。多用在写文章方面。
出处: 宋·张炎《词源·制曲》:“思量头如何起,尾如何结,方始选韵,而后述曲,最是过片不要断了曲意,须要承上启下。”
示例: 这两段文字中应有几句承上启下的话。

承上起 [chéng shàng qǐ xià]
释义: 指承接前者,引出后者。
出处: 《礼记·曲礼上》“故君子戒慎”唐孔颖达疏:“故,承上起下之辞。”
示例: 第五章为承上起下之词。 【《诗·小雅·常棣》“丧乱既平”清·陈奂传疏】

之盟 [chéng xià zhī méng]
释义: 指在敌方兵临城下时被迫签订的屈服的和约。
出处: 《左传·桓公十二年》:“大败之,为城下之盟而还。”
示例: 国有已困之形,人有不困之志。君民效死,与城俱碎,岂肯为城下之盟哉。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五回】

之辱 [chéng xià zhī rǔ]
释义: 指兵临城下屈膝求和的耻辱。
出处: 梁启超《知耻学会叙》:“越惟无耻,故安于城下之辱。”

澄清天 [chéng qīng tiān xià]
释义: 指整肃政治,清楚奸佞,使天下复归太平。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

驰名天 [chí míng tiān xià]
释义: 驰:传扬。形容名声传播得很远。
出处: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涑水》:“赀拟王公,驰名天下。”

耻居人 [chǐ jū rén xià]
释义: 以地位在人之下为耻。
出处: 宋陈亮《谢曾察院启》:“伏念某本无他长,耻居人下。常想英豪之行事,堕乃尘凡;颇知圣贤之用心,杂之泥滓。”
示例: 围乃共王之庶子,年齿最长,桀骜不恭,耻居人下,恃其才器,阴畜不臣之志。 【《东周列国志》第六七回】

安床 [chuáng xià ān chuáng]
释义: 比喻无谓之重复。同“床上施床”。
出处: 宋·邵伯温《闻见前录》卷十九:“[邵雍]平生不为训解之学,尝曰:‘经意自明,苦人不知耳。屋下盖屋,床下安床,滋惑矣。’”

牛斗 [chuáng xià niú dòu]
释义: 听到床下蚂蚁动,误以为牛在相斗。形容体衰耳聪,极度过敏。
出处: 《晋书·殷仲堪传》:“仲堪父尝患耳聪,闻床下蚁动,谓之牛斗。”

怆然涕 [chuàng rán tì xià]
释义: 怆然:伤感的样子。伤感地涕泪流洒。
出处: 唐·陈子昂《登幽州古台》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垂耳 [chuí ěr xià shǒu]
释义: 犹俯首帖耳,形容驯服听命。
出处: 宋·陈亮《酌古论·李愬》:“故虽驱而用之,而垂耳下首,卒不敢动。”

刺上化 [cì shàng huà xià]
释义: 讽谕国君,教化下民。

从天而 [cóng tiān ér xià]
释义: 比喻出于意外,突然出现。
出处: 《汉书·周亚夫传》:“直入武库,击鸣鼓。诸侯闻之,以为将军从天而下也。”
示例: 哥哥,你真是从天而降也!万望救我一救!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一回】

催人泪 [cuī rén lèi xià]
释义: 催:催促,促使。形容事迹十分感人,使人不禁流下眼泪。

错落高 [cuò luò gāo xià]
释义: 犹言长短高低。
出处: 宋·叶適《文林郎前秘书省正字周君南仲墓志铭》:“已而耳改目化,气竦神涌,古今事物,错落高下,不以涯量。”

大树底好乘凉 [dà shù dǐ xià hǎo chéng liàng]
释义: 比喻有所依托,事情就好办。
出处: 元·无名氏《刘弘嫁婢》第一折:“每日则是吃他家的,便好道这大树底下好乘凉。”

留人 [dāo xià liú rén]
释义: 为营救将被斩首的人而向主持或执行斩首的人发出的留人一命的紧急呼吁。
出处: 元·李文蔚《燕青捕鱼》:“刀下留人!哥哥息怒。”

等而 [děng ér xià zhī]
释义: 由这一等逐级往下。指跟某一事物比较起来更差。
出处: 宋·朱熹《朱子语类》卷六十五:“等而下之,如医技养生家之说,皆不离阴阳二者。”

等米 [děng mǐ xià guō]
释义: 等着米来下锅烧饭。比喻生活困难,缺少钱用。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九回:“我在这衙门内已经三代了,外头也有些体面,家里还过得,就规规矩矩伺候本官升了还能够,不象那些等米下锅的。”
示例: 岂但不肯多出钱,照时值估价,还要少几两,分明知道我等米下锅,要杀我的巧。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六回】

低三 [dī sān xià sì]
释义: 形容态度卑贱低下也指工作性质卑贱低下。
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回:“我常州姓沈的,不是甚么低三下四的人家。”
示例: 想当初,我在城里头作艺,不肯低三下四地侍候有势力的人,教人家打了一顿。 【老舍《龙须沟》第一幕】

低声 [dī shēng xià qì]
释义: 形容说话和态度卑下恭顺的样子。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更瘦小低声下气,送暖偷寒,逢其所喜,避其所讳。”
示例: 宝玉背地里拉着他,低声下气,要问黛玉的话,紫娟从没好话回答。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

低首 [dī shǒu xià qì]
释义: 形容有所畏惧而不得不屈服。
示例: 为了保住这份高薪职位,以养活全家大小,他不得不低首下气,忍气吞声。

低首 [dī shǒu xià xīn]
释义: 首:头;下心:屈服于人。形容屈服顺从。
出处: 唐·韩愈《鳄鱼文》:“刺史虽驽弱,亦安肯为鳄鱼低首下心,伈伈睍睍,为民吏羞,以偷活于此邪?”
示例: 就照在青云山口似悬河的那派谈锋,也不愁姑娘不低首下心的诚服首肯。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五回】

低心 [dī xīn xià yì]
释义: 指小心谨慎、专注不移。
出处: 《朱子语类》卷四四:“下学是低心下意做,到那做得超越,便是上达。”

修文 [dì xià xiū wén]
释义: 旧指有才文人早死。
出处: 《太平御览》卷八八引王隐《晋书》:“韶言天上及地下事,亦不能悉知也。颜渊、卜商今见在为修文郎。”
示例: 地下修文著作郎,生前饥处倒空墙。 【唐·司空图《狂题》诗】

帝辇之 [dì niǎn zhī xià]
释义: 皇帝所在的地方。用指京都。
出处: 《醒世恒言》第三十三:“帝辇之下,怎容你这等胡行?你却如何谋了他小老婆,劫了十五贯钱,杀死了亲夫,今日同往何处?从实招来。”

蹀躞不 [dié xiè bù xià]
释义: 指心里忐忑不安,不能放心。
出处: 《警世通言·蒋淑真刎颈鸳鸯会》:“这女儿自因阿巧死后,心中好生不快活。自思量道:‘皆由我之过,送了他青春一命。’日逐蹀躞不下。”
示例: 当时恰有两个同与李吉到海宁郡来做买卖的客人,蹀躞不下。 【《古今小说·沈小官一鸟害七命》】

耙儿弄扫帚 [diū xià pá er nòng sào zhǒu]
释义: 放下这样,又做那样。比喻事情总做不完。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七回:“上上下下,那不是他操心?你一个媳妇,虽然帮着,也是天天“丢下耙儿弄扫帚”。”

独步天 [dú bù tiān xià]
释义: 独步:独一无二,特别突出。超群出众,无人可比。
出处: 《后汉书·戴良传》:“独步天下,谁与为偶!”
示例: 我若仲尼长东鲁,大禹出西羌,独步天下,无与为偶。 【明·李贽《初潭集·师友七》】

肚里泪 [dù lǐ lèi xià]
释义: 眼泪往肚里流。形容有苦说不出。
出处: 宋·叶绍翁《四朝见闻录》:“每遇天日清美,侍上宴集,才一思之,肚里泪流。”

对证 [duì zhèng xià yào]
释义: 比喻针对事物的问题所在,采取有效的措施。同“对症下药”。
出处: 《朱子语类》卷四一:“克己复礼,便是捉得病根,对证下药。”

对症 [duì zhèng xià yào]
释义: 针对病症用药。比喻针对事物的问题所在,采取有效的措施。
出处: 《三国志·魏志·华陀传》:“府吏倪寻、李延共止,俱头痛身热,所苦正同。佗曰:‘寻当下之,延当发汗。’或难其异,佗曰:‘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即各与药,明旦并起。”
示例: 他也许要借这原始的集体的力给后代的散漫和萎靡来个对症下药吧。 【朱自清《闻一多先生怎样走着中国文学的道路》】

恶居 [wù jū xià liú]
释义: 恶:讨厌,憎恨;下流:即下游,引伸为卑下的地位。憎恨处于下游。原指君子不愿居于卑下的地位。现也指不甘居下游。
出处: 《论语·子张》:“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恶湿居 [wù shī jū xià]
释义: 厌恶潮湿却住在低洼的的地方。比喻行动跟愿望相违背。
出处: 《孟子·公孙丑上》:“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住。”

屠刀,立地成佛 [fàng xià tú dāo,lì dì chéng fó]
释义: 佛家劝人改恶从善的话。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行,决心改过,仍可以很快变成好人。
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三:“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眼底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示例: 从来说:“孽海茫茫,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一回】

丰墙硗 [fēng qiáng qiāo xià]
释义: 垣墙高大,而基址峻峭。比喻根基不固。

风前月 [fēng qián yuè xià]
释义: 指良辰美景。
出处: 唐·刘禹锡《洛中逢白监同话游梁之乐因寄宣武令孤相公》诗:“借问风前兼月下,不知何客对胡床。”

附上罔 [fù shàng wǎng xià]
释义: 附:附和;上:君王,罔:欺骗;下:臣下。亲附君王,欺骗臣下。
出处: 汉·刘向《说苑·臣术》:“泰誓曰:‘附下而罔上者死,附上而罔下者刑。’”

罔上 [fù xià wǎng shàng]
释义: 附和偏袒同僚或下属,却欺骗君上。
出处: 《汉书·武帝纪》:“夫附下罔上者死,附上罔下者刑,与闻国政而无益于民者斥,在上位而不能进贤者退,此所以劝善黜置业恶也。”
示例: 少师万安恃权怙宠,殊无厌足,少师刘吉附下罔上,漫无可否。 【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五》】

甘拜 [gān bài xià fēng]
释义: 表示真心佩服,自认不如。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如此议论,才见读书人自有卓见,真是家学渊源,妹子甘拜下风。”
示例: 君神人也,吾等甘拜下风矣。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三官保》】

甘处 [gān chǔ xià liú]
释义: 甘愿处于下流。比喻甘居落后。
出处: 清·俞樾《右台仙馆笔记·无锡杨氏女》:“尔为尔之官,我为我之丐,何预尔事邪?不顾而去,此子甘处下流,真别有肺肠者。”

其手 [gāo xià qí shǒu]
释义: 犹言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串通做弊。
出处: 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官制》:“五代以来,诸州马步军虞侯以衙校为之,太祖虑其任私,高下其手,乃置司寇参军,以进士、‘九经’及第人充之。”
示例: 相君纵欲市恩,而即此两端,已不得不高下其手。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某太守》】

任心 [gāo xià rèn xīn]
释义: 形容能胸有成竹地处理事情。同“高下在心”。
出处: 《晋书·王敦传》:“进人退士,高下任心,奸狡饕餮,未有隗(刘隗)比。”

在口 [gāo xià zài kǒu]
释义: 犹言信口雌黄。
出处: 《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三年》:“三班吏丛猥,老胥抱文书升堂取判者,皆高下在口,异时长官漫不省察,谨占署而已。”

在手 [gāo xià zài shǒu]
释义: 犹言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串通做弊。同“高下其手”。
出处: 宋·叶適《观文殿学士知枢密院事陈公文集序》:“同列或二心二意,高下在手,必正色力争,宁亟去,无苟徇,亦以此见排于俗。”

在心 [gāo xià zài xīn]
释义: 高下:比喻伸和屈。原意是做事要斟酌情况,采取适当办法。后形容能胸有成竹地处理事情。
出处: 《左传·宣公十五年》:“天方授楚,未可与争,虽晋之强,能违天乎?谚曰:高下在心。”
示例: 今将军仗皇威,掌兵要,龙骧虎步,高下在心,若欲诛宦官,如鼓洪炉燎毛发耳。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回】

功盖天 [gōng gài tiān xià]
释义: 功劳天下第一。
出处: 唐·李复言《续玄怪录·李卫公靖》:“其后竟以兵权静寇难,功盖天下。”元·无名氏《赚蒯通》第二折:“勇略震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正此之谓也。”
示例: 如今秦王功盖天下,四海扬名,英雄豪杰,莫不归附。 【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四十回】

瓜田不纳履,李不正冠 [guā tián bù nà lǚ,lǐ xià bù zhèng guān]
释义: 比喻避嫌疑。同“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出处: 《艺文类聚》卷四一引三国·魏·曹植《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瓜田李 [guā tián lǐ xià]
释义: 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
出处: 《北史·袁翻传》:“瓜田李下,古人所慎。”
示例: 但瓜田李下,嫌疑难辩,万一已拘者畏法混供,也甚怕堂讯之下,玉石不分。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五十一回】

贵贱高 [guì jiàn gāo xià]
释义: 指人的社会地位高低不同。

冠上履 [guān shàng lǚ xià]
释义: 比喻上下分明,尊卑有别。
出处: 《史记·儒林列传》:“冠虽敝,必加于首;履虽新,必关于足。何者,上下之分也。”

汗如雨 [hàn rú yǔ xià]
释义: 汗珠象下雨似的往下掉。形容出汗很多。
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四十七:“三冬汗如雨。”
示例: 不防一块石头绊了一跤,犹如梦醒一般,浑身汗如雨下。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一回】

河汾门 [hé fén mén xià]
释义: 河:黄河。汾:汾水。用以比喻名师门下,人才济济或人才辈出。
出处: 隋末大儒王通(文中子)在黄河、汾水之间设馆教学,远近来此求学者达一千余人,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李靖、程之、薛收、温大雅等都是他的门徒,而这些人都是唐初的功臣,时称“河汾门下”。

黑灯 [hēi dēng xià huǒ]
释义: 形容黑暗没有灯光的情景。
出处: 老舍《骆驼样子》十二:“你始终也没进去。黑灯下火的教鞭教我和太太瞎抓。”
示例: 下地做话,黑灯下火走回来,一进门,有饭吃,一拎壶,有水渴。 【梁斌《红旗谱》十三】

横行天 [héng xíng tiān xià]
释义: 横行:纵横驰骋,毫无阻挡。形容遍行天下,有受阻碍。亦形容东征西战,到处称强,没有敌手。
出处: 《荀子·修身》:“体恭敬而心忠信,术礼义而情爱人,横行天下,虽困四夷,人莫不贵。”

滑天之大稽 [huá tiān xià zhī dà jī]
释义: 强调事情非常滑稽可笑(带讽刺意味)。
出处: 鲁迅《花边文学·小品文的:“不但唱工,单是黑头涎脸扮丑角,丑角挺胸学黑头,戏场上只见白鼻子的和黑脸孔的丑角多起来,也就滑天下之大稽。”

花前月 [huā qián yuè xià]
释义: 本指游乐休息的环境。后多指谈情说爱的处所。
出处: 唐·白居易《老病》诗:“尽听笙歌夜醉眠,若非月下即花前。”
示例: 花前月下,几度销魂,未识多情面,空遗泪痕。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红叶记·红叶重逢》】

怀柔天 [huai rou tian xia]
释义: 使天下归服。怀柔:旧指统治者用政治手腕笼络人心,使之归服。

晒裈 [huā xià shài kūn]
释义: 裈:有裆裤子。在鲜花下晒裤子。比喻不文雅,煞风景。
出处: 唐·李商隐《杂纂·杀风景》:“花下晒裈。”

黄泉之 [huáng quán zhī xià]
释义: 黄泉:指地下之泉,人死埋于地下。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
出处: 《左传·隐公元年》:“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示例: 在那不识不知的黄泉之下,好不逍遥快乐。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

急转直 [jí zhuǎn zhí xià]
释义: 形容形势或文笔等突然转变,并且很快地顺势发展下去。
出处: 叶剑英《伟大的战略决战》:“由于迅速而顺利地取得了辽沈战役的胜利,就使全国战局急转直下,使原来预计的战争进程大为缩短。”

寄人篱 [jì rén lí xià]
释义: 寄:依附。依附于他人篱笆下。比喻依附别人生活。
出处: 《南史·张融传》:“丈夫当删诗书,制礼乐,何至因循寄人篱下?”
示例: 鲁想到自己从前在山东省里的时候,虽靠姊夫的光当了文案,然而终是寄人篱下。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八回】

寄人檐 [jì rén yán xià]
释义: 犹言寄人篱下。比喻依附别人生活。

甲冠天 [jiǎ guàn tiān xià]
释义: 甲冠:第一。称雄天下。形容人或事物十分突出,无与伦比。

兼善天 [jiān shàn tiān xià]
释义: 兼善:使大家都有好处。使天下人都得到好处。
出处: 《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江河日 [jiāng hé rì xià]
释义: 江河的水一天天地向下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
出处: 宋·苏辙《栾城集·应诏进策·君术策第五道》:“其状如长江大河,日夜浑浑趋于下而不能止。”
示例: 不瞒大师说,现在的时势,实在是江河日下了!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九回】

江流日 [jiāng liú rì xià]
释义: 江河的水一天天地向下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同“江河日下”。

降心 [jiàng xīn xià qì]
释义: 指虚心下气。

借坡 [jiè pō xià lǘ]
释义: 凭借有利的地势下驴。比喻利用有利条件行事。
出处: 张笑天《死岛情仇》:“李英民咕嘟一声灌了一口汤,想找个台阶借坡下驴:‘好男不跟女斗。’”

敬贤 [jìng xián xià shì]
释义: 尊敬贤者,屈身交接士人。旧时谓封建帝王或官员重视人才。

经纬天 [jīng wěi tiān xià]
释义: 经,纬:治理。指治理国家。
出处: 《史记·秦始皇本纪》:“普施明法,经纬天下,永为仪则。”

九泉之 [jiǔ quán zhī xià]
释义: 九泉:地下。死人埋葬的地方,即在阴间。
出处: 汉·阮瑀《七哀》诗:“冥冥九泉室,漫漫长夜台。”《魏书·阳平王传》:“若为死鬼,永旷天颜,九泉之下,实深重恨。”
示例: 替你孩儿,尽养生送死之礼,我便九泉之下,可也瞑目。 【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

久居人 [jiǔ jū rén xià]
释义: 现指处境或职务长期处于他人之下。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隐士听了,大叫:‘妙极!弟每时谓兄必必非久居人下者,……。’”

敬上爱 [jìng shàng ài xià]
释义: 敬:尊敬。尊敬在己之上者,爱护在己之下者。形容待人谦恭有礼。
出处: 《汉书·王莽传下》:“孝弟忠恕,敬上爱下,博通旧闻,德行醇备,至于黄发,靡有愆失。”

敬上接 [jìng shàng jiē xià]
释义: 尊敬在己之上者,爱护在己之下者。形容待人谦恭有礼。同“敬上爱下”。
出处: 《隶释·汉金乡长侯成碑》:“安贫乐道,忽于时荣。敬上接下,温故知新。”

就汤 [jiù tāng xià miàn]
释义: 比喻顺势或趁机行事。
出处: 《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63回:“只说是这畜牲怎幺这等作变,却不晓得是天师就汤下面,奉承他这一番。”
示例: 既然本性难移,那我们不能来个顺水推舟、就汤下面吗? 【祖慰《被礁石划破的水流》】

讪上 [jú xià shàn shàng]
释义: 指属员背地里讥笑上级。
出处: 语出《论语·阳货》:“子曰:‘有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
示例: 而成帝尚复不语,乃以为居下讪上,廷辱保傅,罪死无赦。 【《晋书·段灼传》】

居高临 [jū gāo lín xià]
释义: 居:站在,处于;临:面对。占据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占据的地势非常有利。
出处: 《淮南子·原道训》:“登高临下,无失所秉,履危行险,无忘玄伏。”
示例: 敌居高临下,我战地不利。 【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宋纪高宗绍兴十一年》】

举国上 [jǔ guó shàng xià]
释义: 举:全。指全国上上下下的人。
示例: 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健儿喜获金牌,举国上下欢腾一遍。

据高临 [jù gāo lín xià]
释义: 凭借高处俯控低处,指凭仗优势地位足以控制别人。
出处: 清·郑观应《盛世危言·边防一》:“盖有土垒,则据高临下,敌必不克骤攻。”
示例: 何况他们占东半球大陆的领袖地位,据高临下……暗示全世纪以宇宙伟大的动力呢。 【瞿秋白《饿乡纪程》】

军临城 [jūn lín chéng xià]
释义: 敌军已来到自己的城墙下面。比喻情势十分危急。
出处: 《战国策·齐策二》:“齐必举兵伐梁,梁、齐之兵连于城下不能去,王以其间伐韩。”
示例: 元帅军临城下,将至壕边,觑南唐一鼓而下也。 【明·无名氏《曹影下江南》第三折】

看人菜碟儿 [kàn rén xià cài dié ér]
释义: 比喻待人因人而异。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回:“我家里下三等奴才也比你高贵些的,你都会看人下菜碟儿。宝玉要给东西,你拦在头里,莫不是要了你的了?拿这个哄他,你只当他不认得呢!”

蒲伏 [kuà xià pú fú]
释义: 蒲伏:通“匍伏”,指伏地爬行。指汉朝韩信年少时有胯下之辱。
出处: 宋·秦观《人材》:“将如韩信而有胯下蒲伏之辱。”

之辱 [kuà xià zhī rǔ]
释义: 胯下:两条腿之间。从胯下爬过的耻辱。
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淮阴屠中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无讥 [kuài xià wú jī]
释义: 指微不足道。
出处: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吴公子札来聘……为之歌《陈》,曰‘国无主,其能久乎!’自《郐》以下无讥焉。”杜预注:“《郐》第十三,《曹》第十四。言季子闻此二国歌,不复讥论之,以其微也。”
示例: 陈大樽《明诗选》于万历以下,如汤义仍、曹能始不愧作者,概置之郐下无讥之列,此则大误。 【清·陈田《明诗纪事辛签·曹学佺》】

浪迹天 [làng jì tiān xià]
释义: 浪迹:到处流浪。到处流浪,足迹遍天下。
出处: 宋·李楙《野客丛书·李白事说者不一》:“为同列者所谤,诏令归山,遂浪迹天下。”

泪如雨 [lèi rú yǔ xià]
释义: 眼泪象雨水似的直往下流。形容悲痛或害怕之极。
出处: 宋·陆游《闻虏乱有感》诗:“有时登高望鄠社,悲歌仰天泪如雨。”
示例: 眼盻盻看着他人去了,自己不能奋飞,万箭攒心,不觉泪如雨下。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八】

如雨 [lèi xià rú yǔ]
释义: 眼泪象雨水似的直往下流。形容悲痛或害怕之极。
出处: 宋·陆游《闻虏乱有感》诗:“有时登高望鄠社,悲歌仰天泪如雨。”
示例: 见孤鹤集于塔顶,曼声天末,君不觉泪下如雨。 【清·黄宗羲《谢时符墓志铭》】

礼贤 [lǐ xián xià shì]
释义: 对有才有德的人以礼相待,对一般有才能的人不计自己的身分去结交。
出处: 《宋书·江夏文献王义恭传》:“礼贤下士,圣人垂训;骄多矜尚,先哲所去。”《新唐书·李勉传》:“其在朝廷,鲠亮廉介,这宗臣表,礼贤下士有始终,尝引李巡、张参在幕府。”
示例: 我今天看见了一位礼贤下士的大人先生,在今世只怕是要算绝少的了。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回】

瓜田 [lǐ xià guā tián]
释义: 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
出处: 《北史·袁翻传》:“瓜田李下,古人所慎。”
示例: 愚谓折柳樊圃,良士瞿瞿;李下瓜田,君子所避。 【清·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部》】

风度 [lín xià fēng dù]
释义: 称颂妇女娴雅飘逸的风采。
出处: 沈从文《菜园》:“母亲还是同样的不失林下风度。”

风范 [lín xià fēng fàn]
释义: 林下:幽僻之境;风范:风度。指女子态度娴雅、举止大方。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
示例: 这女子何以如此大方?岂古人所谓有林下风范的,就是这样吗?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八回】

风气 [lín xià fēng qì]
释义: 林下:幽僻之境;风气:风度。指女子态度娴雅、举止大方。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

风韵 [lín xià fēng yùn]
释义: 指女子态度娴雅、举止大方。同“林下风气”。

风致 [lín xià fēng zhì]
释义: 指女子态度娴雅、举止大方。同“林下风气”。

高风 [lín xià gāo fēng]
释义: 指女子态度娴雅、举止大方。同“林下风气”。

清风 [lín xià qīng fēng]
释义: 指女子态度娴雅、举止大方。同“林下风气”。
出处: 《天雨花》第一回:“我思女子之中,若通些文艺,必竟脱俗,就是不美,自有一种文雅可观,料不是油盐酱醋的恶气。必然言谈举止,都带些林下清风。”

凌上虐 [líng shàng nüè xià]
释义: 凌:欺负。欺侮在上的人,虐待在下的人。
出处: 《三国志·魏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诸葛亮集:“昔项籍总一强众,跨州兼土,所务者大,然卒败垓下,死于东城,为笑千载,皆不以义,凌上虐下故也。”

借阴 [liǔ xià jiè yīn]
释义: 比喻请求别人的庇护。
出处: 《淮南子·人间训》:“武王廕暍人于樾下,左拥而右扇之,而天下怀其德。”

落井 [luò jǐng xià shí]
释义: 看见人要掉进陷井里,不伸手救他,反而推他下去,又扔下石头。比喻乘人有危难时加以陷害。
出处: 语出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示例: 为什么要在别人危急的时刻,落井下石……太不讲做人的道德了。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三部十九】

落阱 [luò jǐng xià shí]
释义: 比喻乘人有危难时加以陷害。同“落井下石”。
出处: 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示例: 毫无疑义,他是误解了牛祚,以为对方在落阱下石。 【沙汀《困兽记》三】

买上告 [mǎi shàng gào xià]
释义: 贿赂上司,央告下人。

买上嘱 [mǎi shàng zhǔ xià]
释义: 贿赂上司,央告下人。同“买上告下”。
出处: 《水浒传》第一○三回:“当下龚正寻个相识,将些银两,替王庆到营差拨处买上嘱下的使用了。”

马上得天 [mǎ shàng dé tiān xià]
释义: 喻指武功建国。
出处: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
示例: 五年马上得天下,富贵乐在归故乡。 【元·萨都刺《登歌风台》诗】

瞒上不瞒 [mán shàng bù mán xià]
释义: 瞒:也作“漫”,欺骗,蒙蔽。瞒着上面,不瞒下面。指通同作弊,不使上级知道。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六回:“现在是上头堂官晓得了这桩事情。不瞒老哥说:这些事情原是瞒上不瞒下,常常有的,就是家兄及兄弟也常常替人家经手。”

瞒上欺 [mán shàng qī xià]
释义: 蒙骗上级,压迫下属和人民。
示例: 如今还不能替老百姓想,瞒上欺下,咱简直不是个人啦!(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冒天之大不韪 [mào tiān xià zhī dà bù wéi]
释义: 冒:冒犯;不韪:不是,错误。去干普天下的人都认为不对的事情。指不顾舆论的遣责而去干坏事。
出处: 《左传·隐公十一年》:“犯五不韪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
示例: 因为发令者敢于公开发此反革命命令,冒天下之大不韪,必已具有全面破裂和彻底投降的决心。 【毛泽东《为皖南事变发表的命令和谈话》】

每况愈 [měi kuàng yù xià]
释义: 越往下越明显。表示情况越来越坏。
出处: 《庄子·知北游》:“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获之问于监市履希也,每下愈况。”
示例: 下品中的魏武帝,更真是每况愈下:“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仅仅这样的十个字而已。 【郭沫若《论曹植》】

愈况 [měi xià yù kuàng]
释义: 越往下越明显。表示情况越来越坏。
出处: 《庄子·知北游》:“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获之问于监市履希也,每下愈况。”

名高天 [míng gāo tiān xià]
释义: 比喻全国闻名。
出处: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名高天下,而光烛邻国。”

名满天 [míng mǎn tiān xià]
释义: 天下闻名。形容名声极大。
出处: 《管子·白心》:“名满于天下,不若其已也。”
示例: 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 【宋·苏轼《上梅直讲书》】

无虚 [míng xià wú xū]
释义: 原意是名气大的人一定有真才实学。后比喻名不虚传。
出处: 《陈书·姚察传》:“沛国刘臻,窃于公馆访《汉书》疑事十余条,并为剖析,皆有经据。臻谓所亲曰:‘名下定无虚士。’”
示例: 今得幸遇,真是名下无虚。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二回】

马来 [ná xià mǎ lái]
释义: 比喻将人制服。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回:“叫我问谁去?谁不帮着你呢?谁不是袭人拿下马来的?”

目无 [mù wú xià chén]
释义: 下尘:佛家语,凡尘,尘世,比喻地位低下者。眼睛不往下看。形容态度傲慢,看不起地位低的人。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那宝钗却又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深得下人之心。”

十行 [mù xià shí háng]
释义: 形容看书速度极快。
出处: 《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一个首相姓王名安石,临川人也。此人目下十行,书穷万卷。”

赧颜汗 [nǎn yán hàn xià]
释义: 赧:因羞愧而脸红。颜:面容。形容羞愧到极点。

能上能 [néng shàng néng xià]
释义: 指干部不计较职位高低,不论处于领导岗位或在基层从事实际工作,都能踏踏实实地干。实行能上能下,是对干部职务终身制的一项重要改革。

泥沙俱 [ní shā jù xià]
释义: 指在江河的急流中泥土和沙子随着水一起冲下。比喻好人和坏人混杂在一起。
出处: 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一:“人称才大者,如万里黄河,与泥沙俱下。余以为,此粗才,非大才也。”

牛口之 [niú kǒu zhī xià]
释义: 借指卑下的地位。
出处: 《史记·商君列传》:“夫五羖大夫,荆之鄙人也。闻秦缪公之贤而原望见,行而无资,自粥于秦客,被褐食牛。期年,缪公知之,举之牛口之下,而加之百姓之上,秦国莫敢望焉。”《吕氏春秋·举难》等又载有宁戚饭牛得到齐桓公赏识的事。
示例: 故明君勤于招贤……或举于牛口之下,而加之于群僚之上;或拔于桎梏之中,而任以社稷之重。 【晋·葛洪《抱朴子·名实》】

逃箭 [nǔ xià táo jiàn]
释义: 比喻近者反能免遭祸殃。因弩箭射远不射近,故有此比喻。
出处: 宋文莹《湘山野录》卷下:“今若匿得吾一身,则脱汝辈数家之祸,然万无搜近之理,所谓‘弩下逃箭’也。”

赔身 [péi shēn xià qì]
释义: 谦躬屈节,低声下气。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宝玉又是天生成惯能作小服低,赔身下气,情性体贴,话语绵缠。”

平治天 [píng zhì tiān xià]
释义: 平:平定;天下:指全中国。治理国家,使天下太平。
出处: 《孟子·公孙丑下》:“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示例: 夫人君之所以能平治天下者,以能居高而听卑耳。 【清·无名氏《杜诗言志》卷一】

普天之 [pǔ tiān zhī xià]
释义: 指整个天下;遍天下。
出处: 《诗经·小雅·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七上八 [qī shàng bā xià]
释义: 形容心里慌乱不安。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十六回:“那胡正卿心头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示例: 他就感觉得七上八下,心里老不自在。 【沙汀《烦恼》】

七行俱 [qī háng jù xià]
释义: 读书,同时读七行。比喻非常聪明。
出处: 《南史·宋孝武帝纪》:“少机颖,神明爽发,读书七行俱下,才藻美甚。”

欺上瞒 [qī shàng mán xià]
释义: 对上欺骗,博取信任;对下隐瞒,掩盖真相。
出处: 唐·元结《奏免科率状》:“忝官尸禄,欺上罔下,是臣之罪。”

欺上罔 [qī shàng wǎng xià]
释义: 对上欺骗,博取信任;对下隐瞒,掩盖真相。
出处: 唐·元结《奏免科率状》:“忝官尸禄,欺上罔下,是臣之罪。”

凄然泪 [qī rán lèi xià]
释义: 凄然:寒凉。形容凄凉悲伤。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五回:“玄德听罢,蓦然想起在吴繁华之事,不觉凄然泪下。”
示例: 在路非止一日,回到东都,见了妻子,好生惭赧,终日只在书房里发愤攻书。每想起落第的光景,便凄然泪下。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五卷】

骑虎难 [qí hǔ nán xià]
释义: 骑在老虎背上不能下来。比喻做一件事情进行下去有困难,但情况又不允许中途停止,陷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出处: 《晋书·温峤传》:“今之事势,义无旋踵,骑猛兽安可中下哉。”唐·李白《留别广陵诸公》诗:“骑虎不敢下,攀龙忽堕天。”
示例: 本月三日抛出的一百万公债,都成了骑虎难下之势,我们只有硬着头皮干到那里是那里了! 【茅盾《子夜》十】

千里之行,始于足 [qiān lǐ zhī xíng,shǐ yú zú xià]
释义: 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的成功,是从小到大逐渐积累起来的。
出处: 《老子》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示例: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明·赵弼《两教辨》】

泣数行 [qì shù háng xià]
释义: 眼泪接连不断的往下掉。形容非常悲伤。
出处: 汉·班固《汉书·高帝纪》:“令儿皆和习之。上乃起舞,忼慨伤怀,泣数行下。”
示例: 安陵君泣数行下而进。 【《战国策·楚策一》】

如雨 [qǐ xià rú yǔ]
释义: 眼泪象雨一样。形容伤心到极点。
出处: 《诗·邶风·燕燕》:“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示例: 十一娘困述病源,封泣下如雨。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封三娘》】

沾襟 [qǐ xià zhān jīn]
释义: 襟:衣服胸前的部分。泪水滚滚流下,沾湿衣服前襟。哭得非常悲伤。
出处: 《尸子》卷下:“曾子每读《丧礼》,泣下沾襟。”
示例: 昔季流子向风而鼓琴,听之者泣下沾襟。 【三国魏·阮籍《乐论》】

牵牛 [qiān niú xià jǐng]
释义: 比喻事情棘手,使不出力。
出处: 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15回:“至如负贩经商,登山涉水,吃烟人更是牵牛下井。”

谦恭 [qiān gōng xià shì]
释义: 旧时指达官贵人对地位不高但有才德的人谦虚而有礼貌。
出处: 《汉书·韦玄成传》:“少好学,修父业,尤谦逊下士。”
示例: 他亲自送至车旁,亲自代关车门,行一深鞠躬礼而别,颇能谦恭下士。 【邹韬奋《患难余生记·流亡》】

谦躬 [qiān gōng xià shì]
释义: 犹言谦恭下士。谦虚恭敬地对待地位比自己低的士人。
出处: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四一章:“听说李闯王谦躬下士,对读书人十分珍重。”

强将手无弱兵 [qiáng jiàng shǒu xià wú ruò bīng]
释义: 英勇的将领部下没有软弱无能的士兵。比喻好的领导能带出一支好的队伍。
出处: 宋·苏轼《题连公壁》:“俗语去:‘强将手下无弱兵。’真可信。”

墙高基 [qiáng gāo jī xià]
释义: 比喻名位虽高而才德低下。
出处: 《北史·序传·李僧伽》:“时郑子默有名于世,僧伽曰:‘行不适道,文胜其质,郭林宗所谓墙高基下,虽得必丧,此之徒也。’”

轻身 [qīng shēn xià qì]
释义: 形容谦恭的态度。

求贤 [qiú xián xià shì]
释义: 访求贤士且礼遇之。

屈高就 [qū gāo jiù xià]
释义: 地位高的人降低身分,迁就地位低的人。

权倾天 [quán qīng tiān xià]
释义: 权势压倒天下。形容权势极大。

无双 [rì xià wú shuāng]
释义: 京城无人可比。比喻才能出众。
出处: 《梁书·伏挺传》:“父友人乐安任深相叹异,常曰:‘此子日下无双。’”

柔声 [róu shēng xià qì]
释义: 犹言低声下气。形容恭顺谦卑的样子。

五除二 [sān xià wǔ chú èr]
释义: 珠算口诀。形容做事及动作干脆利索。

扫除天 [sǎo chú tiān xià]
释义: 扫除:消除,肃清。肃清坏人,安定社会。
出处: 《后汉书·陈蕃传》:“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赏高罚 [shǎng gāo fá xià]
释义: 奖赏有功的人,惩罚犯罪的人。同“赏功罚罪”。

上不着天,不着地 [shàng bù zháo tiān,xià bù zháo dì]
释义: 比喻两头没有着落。
出处: 《韩非子·解老》:“上不属天,而下不著地。”

上谄 [shàng chǎn xià dú]
释义: 谄:奉承;渎:轻慢,亵渎。奉承上级,轻慢下属。
出处: 《易·系辞下》:“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

上窜 [shàng cuàn xià tiào]
释义: 比喻四处奔走,多方串连,策划活动。
出处: 蒋子龙《一个工厂秘书的日记》:“上窜下跳,根据需要打出各种不同的旗号,把厂长的事情办成。”
示例: 他上窜下跳终于将儿子安排到重要的岗位。

上方不足,比有余 [shàng fāng bù zú,xià bǐ yǒu yú]
释义: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出处: 《晋书·王湛传》:“湛上方山涛不足,下比魏舒有余。”

上好 [shàng hǎo xià shèn]
释义: 上面的喜爱什么,下面的人就会对此爱好的更加利害。
出处: 《孟子·滕文公上》:“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上和 [shàng hé xià mù]
释义: 指长幼之间或上下级之间相处得很好。

上梁不正梁歪 [shàng liáng bù zhèng xià liáng wāi]
释义: 上梁:指上级或长辈。比喻在上的人行为不正,下面的人也跟着做坏事。
出处: 晋·杨泉《物理论》:“上不正,下参差。”

上陵 [shàng líng xià tì]
释义: 指上下失序,纲纪废坠。陵,通“凌”。同“下陵上替”。

上漏湿 [shàng lòu xià shī]
释义: 上:指屋顶;下:指地面。形容房屋破旧,不能蔽风雨。
出处: 《庄子·让王》:“上漏下湿,匡坐而弦。”

上嫚 [shàng màn xià bào]
释义: 指君上骄慢,下民强暴。同“上慢下暴”。

上慢 [shàng màn xià bào]
释义: 指君上骄慢,下民强暴。

上勤 [shàng qín xià shùn]
释义: 勤:勤奋。顺:顺从,服从。作领导的勤奋工作,下面的人就会顺从他的领导。

上情 [shàng qíng xià dá]
释义: 下面的情况或意见能够通达于上。
出处: 《管子·明法》:“下情不上通,谓之塞。”

上替 [shàng tì xià líng]
释义: 指上下失序,纲纪废坠。陵,通“凌”。同“下陵上替”。

上无片瓦,无卓锥 [shàng wú piàn wǎ,xià wú zhuō zhuī]
释义: 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无立足之地。
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丰化和尚》:“上无片瓦,下无卓锥,学人向什么处立?”

交困 [shàng xià jiāo kùn]
释义: 指国家和百姓都处于困难的境地。
出处: 《清史稿·食货志一》:“以中国所有财产抵借外债,积数十年不能清偿。摊派加捐,上下交困。”

其手 [shàng xià qí shǒu]
释义: 比喻玩弄手法,串通做弊。
出处: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载:伯州犁有意偏袒公子围,叫皇颉作证,并向皇颉暗示,举起手说:“夫子为王子围,寡君之贵介弟也。”把手放下说:“此子可为穿封戍,方城外之县尹也,谁获子?”
示例: 亏得尚有“巧妙不同”一句注脚,还可上下其手一番。 【朱自靖《“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

同门 [shàng xià tóng mén]
释义: 上下:指上一辈与下一辈。姑婿与侄婿的互称。
出处: 唐·赵璘《因话录》卷三:“杨仆射於陵在考功时,与李师稷及第。至其子相国嗣复知举,门生集候仆射,而李公在坐,时人谓之杨家上下门生。”自注:“代有姑之婿与侄之婿,谓之上下同门。”

同心 [shàng xià tóng xīn]
释义: 上下一心。
出处: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七章:“自成虽然新遭大败,但此人百折不挠,锐意进取,加之重要将领均在,上下同心,亲密无向,又善于整饬军纪,救民之急,所以只要他喘息一下,重振旗鼓不难。”

同欲 [shàng xià tóng yù]
释义: 上下有共同的愿望,谓众心齐一。

一心 [shàng xià yī xīn]
释义: 上上下下一条心。
出处: 《淮南子·诠言训》:“上下一心,君臣同志。”

上行 [shàng xíng xià xiào]
释义: 效:仿效,跟着学。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干。
出处: 汉·班固《白虎通·三教》:“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旧唐书·贾曾传》:“上行下效,淫俗将成。”

上溢 [shàng yì xià lòu]
释义: 指上富下贫。

上援 [shàng yuán xià tuī]
释义: 上面牵引下面推。比喻推荐引进。
出处: 《礼记·儒行》:“適弗逢世,上弗援,下弗推,谗谄之民,有比党而危之者。”

上蒸 [shàng zhēng xià bào]
释义: 泛指乱伦的性行为。

上智 [shàng zhì xià yú]
释义: 智:聪明;愚:笨。最聪明的人和最愚笨的人。孔子认为他们都是先天决定,不可改变。
出处: 《论语·阳货》:“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舌挢不 [shé jiǎo bù xià]
释义: 挢:翘起。翘起舌头,久久不能放下。形容惊讶或害怕时的神态。
出处: 《史记·扁鹊苍公列传》:“中庶子闻扁鹊言,目眩然而不瞚,舌挢然而不下。”
示例: 次日长闻报,仰面视天,舌挢不能下。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

舌桥不 [shé qiáo bù xià]
释义: 形容惊讶的神态。

声泪俱 [shēng lèi jù xià]
释义: 一边说一边哭。形容极其悲恸。
出处: 《晋书·王彬传》:“因勃然数敦曰:‘兄抗旌犯顺,杀戮忠良,谋图不轨,祸及门户。’音辞慷慨,声泪俱下。”
示例: 他讲到激昂时,声泪俱下。 【邹韬奋《经历·高等法院》】

盛名之,其实难符 [shèng míng zhī xià qí shí nán fù]
释义: 名望很大的人,实际的才德常是很难跟名声相符。指名声常常可能大于实际。用来表示谦虚或自我警戒。
出处: 《后汉书·黄琼传》:“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盛名之,其实难副 [shèng míng zhī xià,qí shí nán fù]
释义: 盛:大;副:相称,符合。名望很大的人,实际的才德常是很难跟名声相符。指名声常常可能大于实际。用来表示谦虚或自我警戒。
出处: 《后汉书·黄琼传》:“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示例: 可是闯王知兄虚名,推诚相待,献策等又过为吹嘘。古人云:“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四十七章】

十年窗 [shí nián chuāng xià]
释义: 科举时代,读书人要取得功名,终年埋头在书本里。形容十年时间闭门苦读。
出处: 元·刘祁《归潜志》卷七:“古人谓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天下知。”
示例: 虽是十年窗下无人比,稳情取一举成名天下知。(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二折)

十行俱 [shí háng jù xià]
释义: 眼睛一瞥就能看下十行文字。形容读书极快。
出处: 《南史·梁本纪下》:“读书十行俱下,辞藻艳发,博综群言,善谈玄理。”《梁书·简文曾纪》:“读书十行俱下,九流百氏,经目必记。”

食不 [shí bù xià yàn]
释义: 食物虽在口中但咽不下去。形容忧心忡忡,不思饮食。
出处: 唐·韩愈《张中丞传后叙》:“霁云(南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
示例: 这顿饭虽说也有鸡、鸭、鱼、肉,可是当伙计的都提心吊胆,食不下咽。 【欧阳山《苦斗》七三】

世风日 [shì fēng rì xià]
释义: 指社会风气一天不如一天。
出处: 欧阳山《苦斗》五二:“真是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世风日下,就是~!”

势倾天 [shì qīng tiān xià]
释义: 形容权势极大,压倒一切人。
出处: 《三国志·魏书·袁绍传》:“高祖父安,为汉司徒,自安以下四世,居三公位,由是势倾天下。”

如伤 [shì xià rú shāng]
释义: 把百姓当作有伤病的人一样照顾。旧时形容在位者关怀人民。同“视民如伤”。

留情 [shǒu xià liú qíng]
释义: 下手的时候留点情面。比喻处理事情不要太苛刻。
出处: 《庚子风云》:“在这几个当口,赵三多明明可以乘虚而入,将王成德击倒,他却一再手下留情,都把王成德让过了。”

尻高 [shǒu xià kāo gāo]
释义: 头向下,屁股翘起。跪拜磕头的样子。

双管齐 [shuāng guǎn qí xià]
释义: 管:指笔。原指手握双笔同时作画。后比喻做一件事两个方面同时进行或两种方法同时使用。
出处: 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故事拾遗》:“唐张璪员外画山水松石名重于世。尤于画松特出意象,能手握双管一时齐下,一为生枝,一为枯干,势凌风雨,气傲烟霞。”
示例: 如此双管齐下,就有可能克服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投降危险并争取时局的好转前途。 【毛泽东《克服投降危险,力争时局好转》】

束上起 [shù shàng qǐ xià]
释义: 犹承上启下。多用于诗文评语。

文字 [sú xià wén zì]
释义: 指为应付世事而写的平庸的应酬文章。

损上益 [sǔn shàng yì xià]
释义: 减少君上的权利以施惠下民。

忐上忑 [tǎn shàng tè xià]
释义: 指心神不定,恐惧不安。
出处: 《宋元戏文辑佚·张资鸳鸯灯》:“吃了万千控持,谙了无限磨难,受了多少忐上忑下。”

堂上一呼,阶百诺 [táng shàng yī hū,jiē xià bǎi nuò]
释义: 诺:答应。堂上一声呼唤,阶下齐声答应。多形容旧时豪门权贵威势烜赫,侍从和奉承的人很多。
出处: 《吕氏春秋·过理》:“宋王大悦,饮酒室中。有呼万岁者,堂上尽应;堂上已应,堂下尽应。门外庭中闻之,莫敢不应。”
示例: 堂上一呼,阶下百诺。 【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二折】

桃李遍天 [táo lǐ biàn tiān xià]
释义: 比喻学生很多,各地都有。同“桃李满天下”。

桃李不言,自成蹊 [táo lǐ bù yán,xià zì chéng xī]
释义: 原意是桃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
出处: 《史记·李将军列传》:“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桃李不言,自成行 [táo lǐ bù yán,xià zì chéng háng]
释义: 古谚语。比喻实至名归。
出处: 晋·潘岳《太宰鲁武公诔》:“桃李不言,下自成行;德之休明,没能弥彰。”

桃李满天 [táo lǐ mǎn tiān xià]
释义: 桃李:指培养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比喻学生很多,各地都有。
出处: 《资治通鉴·唐纪·武后久视元年》:“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
示例: 而黄更是当代大儒,海内人望,不惟桃李满天下,而且不少故旧门生身居显要。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三章】

桃李无言,自成蹊 [táo lǐ wú yán,xià zì chéng xī]
释义: 古谚语。比喻实至名归。
出处: 宋·辛弃疾《一剪梅·独立苍茫醉不归》词:“多情山鸟不须啼,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涕泪交 [tì lèi jiāo xià]
释义: 鼻涕眼泪同时流下,形容极度哀痛。同“涕泪交零”。
出处: 《魏书·临淮王谭传》:“彧闻乐声,歔欷,涕泪交下,悲感傍人,衍为之不乐。”

涕泗交 [tì sì jiāo xià]
释义: 眼泪鼻涕一起流下。形容痛哭的样子。同“涕泗交流”。
出处: 唐·孙棨《北里志·天水仙哥》:“全贪其重赂,径入(南)曲追天水入兜舆中,相与至宴所,至则蓬头垢面,涕泗交下。”
示例: 宣宗郊天前一日,谒太庙。至宪宗室,捧斝而入,涕泗交下。左右观者,莫能仰视。 【宋·王谠《唐语林·德行》】

天高地 [tiān gāo dì xià]
释义: ①比喻尊卑有别。②比喻各种情势。

天高听 [tiān gāo tīng xià]
释义: 指天子圣明,虽居朝廷之上而能洞察下情。

大乱 [tiān xià dà luàn]
释义: 天下:指中国或世界。全国或全世界的局势动荡不安。
出处: 《后汉书·曹节传》:“天下大乱,曹节、王甫幽杀太后,常侍侯览多杀党人,公卿皆尸禄,无有忠方者。”
示例: 如今朝廷不明,天下大乱,天子昏昧,奸臣弄权,我等归顺宋公明,且居水泊。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七回】

第一 [tiān xià dì yī]
释义: 形容没有人能比得上。
出处: 《后汉书·胡广传》:“试以章奏,安帝以广为天下第一。”

独步 [tiān xià dú bù]
释义: 独步:独一无二,特别突出。超群出众,无人可比。
出处: 《后汉书·戴良传》:“独步天下,谁与为偶!”
示例: 德清之词,不惟江南,实天下之独步也。 【明·无名氏《录鬼簿续编》】

归心 [tiān xià guī xīn]
释义: 形容天下老百姓心悦诚服。

莫敌 [tiān xià mò dí]
释义: 形容战无不胜,没有对手。同“天下无敌”。

太平 [tiān xià tài píng]
释义: 处处平安无事。指大治之世。
出处: 《吕氏春秋·大乐》:“天下太平,万物安宁。”
示例: 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九回】

为公 [tiān xià wéi gōng]
释义: 原意是天下是公众的,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后成为一种美好社会的政治理想。
出处: 《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示例: 万古千秋业,天下为公器。 【陈毅《湖海诗社开征引》诗】

为家 [tiān xià wéi jiā]
释义: 原指将君位传给儿子,把国家当作一家所私有,后泛指处处可以成家,不固定居住在一个地方。
出处: 《礼记·礼运》:“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为笼 [tiān xià wéi lóng]
释义: 笼:牢笼。旧时比喻为世事所束缚。
出处: 《庄子·庚桑楚》:“以天下为之笼,则雀无所逃。是故汤以胞人笼伊尹,秦穆公以五羊之皮笼百里奚。是故非以其所好笼之而可得者,无有也。”

乌鸦一般黑 [tiān xià wū yā yī bān hēi]
释义: 比喻不管哪个地方的剥削者压迫者都是一样的坏。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七回:“这更奇了,天下乌鸦一般黑,岂有两样的。”
示例: 前几天也颇有流言,正如去年夏天我在北京一样,哈哈,真是天下乌鸦一般黑哉。(鲁迅《书信集·致孙伏园》)

无敌 [tiān xià wú dí]
释义: 普天之下,没有敌手。形容战无不胜,没有对手。
出处: 《孟子·离娄上》:“夫国君好仁,天下无敌。”
示例: 某闻许都曹操,扫荡中原,吕布、二袁皆为所灭,近又破马超,天下无敌矣。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

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tiān xià wú nán shì,zhǐ pà yǒu xīn rén]
释义: 指只要有志向,有毅力,没有什么办不到的事情。
出处: 明·王骥德《韩夫人题红记·花阴私祝》:“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示例: 这首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可知俗语说:‘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九回】

无双 [tiān xià wú shuāng]
释义: 天下找不出第二个。形容出类拔萃,独一无二。
出处: 《史记·信陵君列传》:“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
示例: 夜半,有女子可年十五六,姿颜服饰,天下无双。 【鲁迅《古小说钩沉·列异传》】

兴亡,匹夫有责 [tiān xià xīng wáng,pǐ fū yǒu zé]
释义: 国家的兴盛或衰亡,每个普通人都有一份责任。
出处: 清·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汹汹 [tiān xià xiōng xiōng]
释义: 汹汹:喧扰。形容局势动荡,群情喧扰。
出处: 《史记·项羽本纪》:“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也。”

一家 [tiān xià yī jiā]
释义: 视天下人为一家,和睦相处。也指全国统一。
出处: 《礼记·礼运》:“故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
示例: 天下一家,共享太平,几何乖漓浇薄之世,其不一旦变而为公平正直之世也。 【太平天国·洪秀全《原道醒世训》】

通上彻 [tōng shàng chè xià]
释义: ①指从天到地。②从上到下。指所有的人。

针砭 [tòng xià zhēn biān]
释义: 针砭:古代以砭石为针的治病方法。比喻痛彻尖锐地批评错误,以便改正。
出处: 《清史稿·艺术传·徐大椿》:“《慎疾刍言》,为溺于邪说俗见者痛下针砭。”

头上末 [tóu shàng mò xià]
释义: 第一次,初次。也指从上到下,从头到尾。
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19回:“恰似俺们把这桩事放在头里一般,头上末下就让不得这一夜儿!”
示例: 舅爷头上末下的来,留在咱们这里吃了饭再去罢。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1回】

投井 [tóu jǐng xià shí]
释义: 看见人要掉进陷井里,不伸手救他,反而推他下去,又扔下石头。比喻乘人有危难时加以陷害。
出处: 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示例: 草野朋友,没有什么政治的约束,平时追逐酒肉,事情一来,就投井下石。 【梁斌《播火记》一六】

投阱 [tóu jǐng xià shí]
释义: 比喻乘人之危加以陷害。
出处: 语出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一旦临小利害,落陷穽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投石 [tóu shí xià jǐng]
释义: 比喻乘人之危加以陷害。同“投阱下石”。

拖人 [tuō rén xià shuǐ]
释义: 比喻勉强人一道做他不愿做的事(多指坏事)。
出处: 宋·杨万里《竹枝歌》:“知侬笠漏芒鞋破,须遣拖泥带水行。”

雌黄 [wàng xià cí huáng]
释义: 乱改文字,乱发议论。
出处: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校定书籍,亦何容易?自扬雄刘向方称此职耳。观天下书未徧,不得妄下雌黄。”

威震天 [wēi zhèn tiān xià]
释义: 威名传于全国,震惊世上。
出处: 汉·桓宽《盐铁论·非鞅》:“蒙恬却胡千里,非无功也,威震天下,非不强也。”
示例: 发金作冶,制为铠甲及剑,造立兵仗刀戟大弩等,威震天下。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一百】

架屋 [wū xià jià wū]
释义: 比喻机构或文章结构重叠。
出处: 北齐·颜之推《谚氏家训·序致》:“理重事复,递相模效,犹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

作屋 [wū xià zuò wū]
释义: 比喻机构或文章结构重叠。同“屋下架屋”。

无敌天 [wú dí tiān xià]
释义: 天下都没有对手。
出处: 先秦·孟轲《孟子·公孙丑上》:“则无敌于天下。”
示例: 秦人以君言为必信,法令大行,国富兵强,无敌天下。 【唐·韩愈《论捕贼行赏表》】

无敌于天 [wú dí yú tiān xià]
释义: 天下都没有对手。形容力量强大无比。
出处: 《孟子·公孙丑上》:“无敌于天下者,天吏也。”

无天于上,无地于 [wú tiān yú shàng,wú dì yú xià]
释义: 原指军将临战奋不顾身。
出处: 《尉缭子·武议》:“将者死官也。故不得已而用之。无天於上,无地於下,无主於后,无敌於前。”
示例: 其临敌决战,不顾必死,无有二心。是故无天于上,无地于下,无敌於前,无主於後,进不求名,退不避罪。 【《淮南子·兵略训》】

箸处 [wú xià zhù chǔ]
释义: 晋武帝时,何曾生活豪奢,食日费万钱,犹云无下箸处。后用以形容富人饮食奢侈无度。

阿蒙 [wú xià ā méng]
释义: 吴下: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指吕蒙。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出处: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示例: 马湾有鬣,德小是崇,先生天游,而人曰佳墉。嗟乎!非吴下阿蒙。 【明·徐宏祖《徐霞客游记·续篇》】

五行并 [wǔ háng bìng xià]
释义: 五行文字一并看。形容读书速度快。
出处: 《后汉书·应奉传》:“奉少聪明,自为童儿及长,凡所经履,莫不暗记。读书五行并下。”

五行俱 [wǔ xíng jù xià]
释义: 指读书敏捷神速。

夕阳西 [xī yáng xī xià]
释义: 指傍晚日落时的景象。也比喻迟暮之年或事物走向衰落。
出处: 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示例: 夕阳西下路途行,越岭经峰十里余。 【柳亚子《琵琶湖·杂诗》】

席卷天 [xí juǎn tiān xià]
释义: 形容力量强大,控制了全国。
出处: 汉·贾谊《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阪走丸 [xià bǎn zǒu wán]
释义: 阪:斜坡;丸:弹丸。在斜坡上往下滚弹丸。比喻说话敏捷流利。
出处: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走丸之辩》:“张九龄善谈论,每与宾客议论经旨,滔滔不竭,如下阪走丸也。”

坂走丸 [xià bǎn zǒu wán]
释义: 从山坡上滚下弹丸。比喻顺势无阻,敏捷而无停滞。
出处: 汉·荀悦《汉纪·高祖纪一》:“君计莫若以黄屋朱轮以迎范阳令,使驰骛乎燕赵之郊,则边城皆喜,相率而降,此由(犹)以下坂而走丸也。”
示例: 张九龄善谈论,每与宾客谘论经旨,滔滔不竭,如下坂走丸也。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走丸之辩》】

笔成篇 [xià bǐ chéng piān]
释义: 形容文思敏捷。同“下笔成章”。
出处: 三国·魏·曹植《王仲宣谏》:“发言可咏,下笔成篇。”
示例: 默识若记,下笔成篇。 【晋·左思《悼离赠妹》诗之二】

笔成文 [xià bǐ chéng wén]
释义: 一下笔就很快写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才华横溢。
出处: 三国·魏·曹植《王仲宣诔》:“文若春华,思若涌泉;发言可咏,下笔成篇。”
示例: 他文思敏捷,下笔成文。

笔成章 [xià bǐ chéng zhāng]
释义: 一挥动笔就写成文章。形容写文思敏捷。
出处: 三国魏·曹植《王仲宣诔》:“发言可咏,下笔成篇。”《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言出为论,下笔成章。”
示例: 这学生天资聪颖,文思敏捷,下笔成章,将来未可限量。

笔千言 [xià bǐ qiān yán]
释义: 千言:长篇大论。形容文思敏捷,写作迅速。
出处: 宋·曾巩《送丰稷》:“读书一见若经诵,下笔千言能立成。”
示例: 你这傻小子如果同女朋友写情书,大概下笔千言,倚马可待啦! 【唐人《一个万能情报员的经历》】

笔千言,离题万里 [xià bǐ qiān yán,lí tí wàn lǐ]
释义: 写了一大篇文章,但没有接触到主题。
示例: 其结果,往往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仿佛像个才子,实则到处害人。(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笔如神 [xià bǐ rú shén]
释义: 指写起文章来,文思奔涌,如有神力。形容文思敏捷,善于写文章或文章写得很好。
出处: 《旧唐书·陆贽传》:“其于议论应对,明练理体,敷陈剖判,下笔如神,当时名流,无不推挹。”

笔有神 [xià bǐ yǒu shén]
释义: 指写起文章来,文思奔涌,如有神力。形容文思敏捷,善于写文章或文章写得很好。
出处: 唐·王勃《绵州北亭公宴序》:“五际飞文,想群众之不让;一言留赠,知下笔之有神。”

不为例 [xià bù wéi lì]
释义: 下次不可以再这样做。表示只通融这一次。
出处: 清·张春帆《宦海》第十八回:“既然如此,只此一次,下不为例如何?”

车泣罪 [xià chē qì zuì]
释义: 旧时称君主对人民表示关切。
出处: 汉·刘向《说苑·君道》:“禹出见罪人,下车问而泣之。”

车伊始 [xià chē yī shǐ]
释义: 伊:文言助词;始:开始。旧指新官刚到任。现比喻带着工作任务刚到一个地方。
出处: 《礼记·乐记》:“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
示例: 有许多人下车伊始,就这也批评,那也指责,这是很不合适的。

车之始 [xià chē zhī shǐ]
释义: 指官吏刚到任所。同“下车伊始”。
出处: 《隋书·刘行本传》:“然臣下车之始,与其为约。”
示例: 学政下车之始,则牒各县令。 【清·曾国藩《送江小帆同年视学湖北序》】

车作威 [xià chē zuò wēi]
释义: 原指封建时代官吏一到任,就显示威风,严办下属。后泛指一开头就向对方显示一点厉害。
出处: 《汉书·序传》:“定襄闻伯素贵,年少,自请治剧,畏其下车作威,吏民竦息。”

回分解 [xià huí fēn jiě]
释义: 章回小说于每回之末所用的套语。现多用以喻事件发展的结果。

井投石 [xià jǐng tóu shí]
释义: 见人掉进井里,不但不搭救,反而向井里仍石头。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二回:“他一见宪眷比从前差了许多,晓得其中一定有人下井投石,说他的坏话。”

里巴人 [xià lǐ bā rén]
释义: 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出处: 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

陵上替 [xià líng shàng tì]
释义: 在下者凌驾于上,在上者废弛无所作为。谓上下失序,纲纪废坠。陵,通“凌”。
出处: 《左传·昭公十八年》:“于是乎下陵上替,能无乱乎?”
示例: 下陵上替,虽令不从,此其效也。 【明·刘基《春秋明经·城费叔弓帅师围费》】

落不明 [xià luò bù míng]
释义: 下落:着落,去处。指不知道要寻找的人或物在什么地方。

马冯妇 [xià mǎ féng fù]
释义: 以之比喻重操旧业的人。
出处: 《孟子·尽心上》:“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则之野,有众逐虎,虎负禺,莫之敢攖;望见冯妇,趋而迎之,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其为士者笑之。”
示例: 还仗天祖之灵,才幸而作了个“失马塞公”,如今要再去学那“下马冯妇”,也就似乎大可不必了! 【《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

马看花 [xià mǎ kàn huā]
释义: 比喻停下来,深入实际,认真调查研究。
示例: 毛泽东《在鲁迅艺术学院的讲话》:“俗话说:“走马看花不如驻马看花,驻马看花不如下马看花。”我希望你们都要下马看花。”

马威 [xià mǎ wēi]
释义: 原指官吏初到任时对下属显示的威风,后泛指一开始就向对方显示自己的威力。
出处: 《汉书·叙传》:“畏其下车作威,吏民竦息。”
示例: 取家法过来,待我赏他个下马威。 【清·李渔《蜃中楼·抗姻》】

气怡色 [xià qì yí sè]
释义: 形容气色和悦,态度恭顺。同“下气怡声”。
出处: 《礼记·内则》:“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
示例: 且如孝子事亲,须是下气怡色,起敬起孝。 【《朱子语类》卷七四】

气怡声 [xià qì yí shēng]
释义: 下气:态度恭顺:怡声:声音和悦。形容声音柔和,态度恭顺。
出处: 《礼记·内则》:“及所,下气怡声,问衣燠寒。”
示例: 我走上前去,下气怡声提出我的要求,说明我的情况,恳求他们帮忙,能带一带我。 【韦君宜《似水流年·乘公路汔车旅行记》】

乔木入幽谷 [xià qiáo mù rù yōu gǔ]
释义: 从高树上下来,钻进幽深的坑谷里。比喻弃明从暗,或从良好的处境转入恶劣的处境。
出处: 《孟子·滕文公上》:“吾闻出于幽谷,迁于乔木者,未闻下乔木而入幽谷者。”

乔迁谷 [xià qiáo qiān gǔ]
释义: 用来比喻人从光明走向黑暗,或者从良好的处境而进入劣境。。
出处: 参见“下乔入幽”。
示例: 部院庶僚亦自以下乔迁谷为耻。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

乔入幽 [xià qiáo rù yōu]
释义: 冬季鸟躲在深山穷谷,到春天出来飞鸣于乔木,用来比喻人舍弃黑暗而接近光明,或者从劣境而进入良好的处境。相反则叫“下乔入幽”。
出处: 《孟子·滕文公上》:“吾闻出於幽谷,迁于乔木者,未闻下乔木而入于幽谷者。”

情上达 [xià qíng shàng dá]
释义: 谓下面的情况或意见能够通达于上。
出处: 语出《管子·明法》:“下情不上通,谓之塞。”
示例: 可是唐代中叶以后,这个尺度似乎已经暗地里独立运用,这已经不是上德化下的尺度,而是下情上达的尺度了。 【朱自清《文学的标准与尺度》】

塞上聋 [xià sāi shàng lóng]
释义: 塞:堵塞不通。聋:耳朵的听觉失灵。下边堵塞不通,上边听觉失灵。比喻真实情况不能上传下达。

学上达 [xià xué shàng dá]
释义: 指学习人情事理,进而认识自然的法则。
出处: 《论语·宪问》:“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示例: 有闲余者曰:盖闻前哲首务,务于下学上达,佐国理民,有云为也。 【《后汉书·张衡传》】

愚不移 [xià yú bù yí]
释义: 移:改变。下等的愚人,决不可能有所改变。旧时儒家轻视劳动人民的观点。也指不求上进,不想学好。
出处: 《论语·阳货》:“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示例: 无奈那下愚不移的心性,连自己竟忘记了那秀才是别人与他挣的,居之不疑。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五十回】

逐客令 [xià zhú kè lìng]
释义: 秦始皇曾下过逐客令,要驱逐从各国来的客卿。泛指主人赶走不受欢迎的客人。

手为强 [xiān xià shǒu wéi qiáng]
释义: 在对手没有准备好的时候首先动手,取得主动地位。
出处: 《隋书·元胄传》:“兵马悉他家物,一先下手,大事便去。”
示例: 这个说不得。从来说“先下手为强”。况且原该是我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

相持不 [xiāng chí bù xià]
释义: 双方对立,彼此相持,不肯让步。
出处: 《史记·项羽本纪》:“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罢(疲)转漕。”

挟天子以令天 [xié tiān zǐ yǐ lìng tiān xià]
释义: 挟制着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现比喻用领导的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同“挟天子以令诸侯”。

心上心 [xīn shàng xīn xià]
释义: 形容心神不安。
出处: 巴金《家》二三:“觉新连忙到房里去把信写好,叫袁成送去。但是这也还不能使众人安心。众人还是心上心下的,害怕送信的袁成还没有回来,一连兵就开进来了。”

星前月 [xīng qián yuè xià]
释义: 指月夜良宵。亦作“月下星前”。

言语妙天 [yán yǔ miào tiān xià]
释义: 形容言语非常精妙。
出处: 《汉书·贾捐之传》:“君房下笔,言语妙天下。”

一匡天 [yī kuāng tiān xià]
释义: 匡:纠正;天下:原指周天子统治所及的地方,即整个中国。纠正混乱局势,使天下安定下来。
出处: 《论语·宪问》:“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祍矣。”

一人之,万人之上 [yī rén zhī xià,wàn rén zhī shàng]
释义: 多指地位崇高权势显赫的大臣。
出处: 《六韬》:“屈一人下,伸万人上,惟圣人能行之。”

一统天 [yī tǒng tiān xià]
释义: 天下:指全国。原指统一的国家,现多指某一地区或某一机构不贯彻上级意图而形成的独立王国。也泛指为少数人所霸占的某一领域。
出处: 《公羊传·成公十五年》:“王者欲一乎天下。”又,《隐公元年》:“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示例: 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回】

一叶落知天 [yī yè luò zhī tiān xià qiū]
释义: 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出处: 《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宋·唐庚《文录》引唐人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依人篱 [yī rén lí xià]
释义: 依:依附,依靠;篱:篱笆。依附于他人篱笆下。指依靠他人生活。
出处: 《南史·张融传》:“丈夫当删诗书,制礼乐,何至因循寄人篱下?”

怡声 [yí shēng xià qì]
释义: 怡声:声音和悦;下气:态度恭顺。形容声音柔和,态度恭顺。
出处: 《礼记·内则》:“下气怡声,问衣燠寒。”
示例: 怡声下气,不惮劬劳。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

疑误天 [yí wù tiān xià]
释义: 疑:怀疑。令天下迷惑不解。

以天为己任 [yǐ tiān xià wéi jǐ rèn]
释义: 把国家的兴衰治乱作为自己的责任。
出处: 《南史·孔休源传》:“休源风范强正,明练政体,常以天下为己任。”
示例: 经过这样磨炼成长起来的青年,才会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 【《人民日报》1965.6.1】

倚人庐 [yǐ rén lú xià]
释义: 指依靠别人生活。
出处: 郭沫若《芭蕉花》:“最初流到贵州省城,其次又流到云南省城,倚人庐下,受了种种的虐待。”

语妙天 [yǔ miào tiān xià]
释义: 形容言语精妙无比。
出处: 《汉书·贾捐之传》:“君房下笔,言语妙天下。”

誉满天 [yù mǎn tiān xià]
释义: 美好的名声天下皆知。亦作“誉满全球”、“誉满寰中”、“誉塞天下”。

老儿 [yuè xià lǎo ér]
释义: 神话传说中掌管婚姻之神。借指媒人。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七回:“管姻缘的有一位月下老儿,预先注定,暗里只用一根红丝,把这两个人的脚绊住……若是月下老人不用红线栓的,再不能到一处。”
示例: 反正千里姻缘一线牵,月下老儿已经把你们拴成一对了,今晚上就入洞房。 【刘绍棠《蛾眉》二】

老人 [yuè xià lǎo rén]
释义: 原指主管婚姻的神仙。后泛指媒人。简称“月老”。
出处: 唐·李复言《续幽怪录》记载传说故事:唐朝的韦固路过宋城,遇一老人在月光下翻检一本书。询问后,知道老人是专管人间婚姻的神,翻检的书是婚姻簿子。
示例: 正是一对佳人才子。虽在海外,也是一国驸马,富贵无穷。况天缘是月下老人赤绳系定的,不必多疑。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二回】

糟糠之妻不 [zāo kāng zhī qī bù xià táng]
释义: 糟糠:用以充饥的酒糟糠皮等粗劣的食物;堂:正房。不要遗弃共过患难的妻子。
出处: 《后汉书·宋弘传》:“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示例: 糟糠之妻不下堂,宁死不敢承命,王如听臣自赎,倾家可也。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八大王》】

谩上 [zèn xià mán shàng]
释义: 谗毁下级,欺谩上级。
出处: 唐柳宗元《骂尸虫文》:“谮下谩上,恒其心术,妒人之能,幸人之失。”

折节 [zhé jié xià shì]
释义: 折节:屈己下人。屈己下人,尊重有见识有能力的人。
出处: 《三国志·魏志·袁绍传》:“绍有姿貌威容,能折节下士,士多附之,太祖少与交焉。”

起元 [zhēn xià qǐ yuán]
释义: 用以表示天道人事的循环往复,周流不息。
出处: 《易·乾》:“元亨利贞。”尚秉和注:“元亨利贞,即春夏秋冬,即东南西北,震元离亨兑利坎贞,往来循环,不忒不穷。”
示例: 好一篇囫囵文字,贞下起元,如环无端,后世文人,胸中原无无气,如何到此。 【明李贽《四书评·论语·子罕》】

正冠李 [zhèng guàn lǐ xià]
释义: 在李树下不整帽子,以避免偷李的嫌疑。比喻做容易引起怀疑的事。
出处: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七·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示例: 下官不能避溺山隅,而正冠李下,既贻疵辱,方致徽绳。 【《梁书·王僧孺传》】

正身率 [zhèng shēn shuài xià]
释义: 端正自身,为下属表率。
出处: 汉·荀悦《汉纪·武帝纪三》:“仲舒正身率下,所居而治。”
示例: 任总内外,位兼台辅,不能正身率下,以肃庶僚。 【南朝宋·刘义康《上表逊位》】

正中怀 [zhèng zhòng xià huái]
释义: 正合自己的心意。
出处: 《后汉书·刘玄传》:“帝方对我饮,正用此时持事来乎!”
示例: 不想他那里来请,正中下怀。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五十回】

知人 [zhī rén xià shì]
释义: 知:识别。下士:屈己尊人。能识别人才并礼贤下士。

直上直 [zhí shàng zhí xià]
释义: ①上下一贯。②从上到下,从头到脚。③形容陡直。
出处: 《朱子全书》卷四:“凡事都分做两边,是底放一边,非底放一边。是底是天理,非底是人欲。是即守而勿失,非即去而不留:此治一身之法也。治一家则分别一家之是非,治一邑则分别一邑之邪正,推而一州一路以至天下,莫不皆然:此~之道。”
示例: ②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六十七回“官道旁边,只见走过一条大汉,直上直下相李逵。”③这楼梯直上直下,不好走。

只听楼梯响,不见人 [zhǐ tīng lóu tī xiǎng,bù jiàn rén xià lái]
释义: 比喻只是口头说说,没有实际行动。

指日可 [zhǐ rì kě xià]
释义: 表示不久就可以攻下。
出处: 郭沫若《革命春秋·北伐途次》:“这最后的抵抗如被冲破,武昌城便指日可下。”

重赏之,必有死夫 [zhòng shǎng zhī xià,bì yǒu sǐ fū]
释义: 指用重金悬赏,就会有勇于出来干事的人。
出处: 《后汉书·耿纯传》:“重赏甘饵,可以聚人者也。”李贤注引《黄石公记》:“芳饵之下,必有悬鱼,重赏之下,必有死夫。”

重赏之,必有勇夫 [zhòng shǎng zhī xià,bì yǒu yǒng fū]
释义: 指用重金悬赏,就会有勇于出来干事的人。
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赏罚若明,其计必成。”

诌上抑 [zhōu shàng yì xià]
释义: 谄:讨好,奉承。讨好上司,压制下级。
出处: 《北史·安同传》:“[安同]性平正柔和,未尝有喜怒色,忠驾爱厚,不谄上抑下。”

助人 [zhù rén xià shí]
释义: 帮助别人去作害人的事。
出处: 鲁迅《三闲集·通信》:“对于他们,攻击的人又正多,我何必再来助人下石呢。”

自刽以 [zì kuài yǐ xià]
释义: 刽:西周时的诸侯国名。从刽以下的乐曲就不加评论。比喻从某某以下就不值得一提。
出处: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为之歌陈,曰:‘国无主,其能久乎?’自刽以下无讥焉。”
示例: 衰世之言,亡国之音,等之自刽以下可也。 【清·王棻《答王子裳书》】

自郐而 [zì kuài ér xià]
释义: 表示自此以下的不值得评论。同“自郐以下”。
出处: 郭沫若《雄鸡集·关于大规模搜集民歌问题》:“太史公的观点是反统治者的,所以《史记》所提供的史料,比《汉书》可贵,后来的史官更是自郐而下了。”

自郐以 [zì kuài yǐ xià]
释义: 吴国的季礼在鲁国看周代的乐舞,对于各诸侯国的乐曲都有评论,但从刽国以下他就没有再表示意见。比喻从某某以下就不值得评论。
出处: 先秦·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自郐以下无讥焉。”
示例: 后来的史官更是自郐以下了。 【郭沫若《雄鸡集·关于大规模搜集民歌问题》】

纵横天 [zòng héng tiān xià]
释义: 在天下任意往来,没有阻挡。
出处: 元·陈以仁《存孝打虎》第一折:“黄巢纵横天下,朝中文武并不以社稷为重。”
示例: 健儿掷杯砍案曰:吾纵横天下三十年矣,未逢敌手,有能取我腰间物者,当叩首降之。 【清·李渔《秦淮健儿传》】

樽前月 [zūn qián yuè xià]
释义: 酒樽之前,月亮之下。指对酒赏月的悠闲情境。
出处: 清·龚自珍《与吴虹生书八》:“弟此节俗冗,焦头烂额,对月对酒皆不乐。樽前月下,尚有剥啄之声,如御十万敌,必须在家首先搪拒,竟无福前来望见颜色矣。”

风斯在 [fēng sī zài xià]
释义: 《庄子·逍遥游》:“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後乃今培风。”谓鹏鸟凭借风力而高飞。后以“风斯在下”比喻超越前贤。

生上起 [shēng shàng qǐ xià]
释义: 犹言承上启下。

矢如雨 [shǐ rú yǔ xià]
释义: 箭像雨一样射来。极言其多。

老死牖 [lǎo sǐ yǒu xià]
释义: ①语本《仪礼·士丧礼》:“死于適室,幠用敛衾。”郑玄注:“疾时处北牖下,死而迁之当牖下。”后因以“老死牖下”谓终其天年。②喻碌碌终生。

临危 [lín wēi xià shí]
释义: 比喻乘人之危,加以打击。

眉高眼 [méi gāo yǎn xià]
释义: 见“眉高眼低”。

添眉 [méi xià tiān méi]
释义: 比喻重复、多馀。

碍上碍 [ài shàng ài xià]
释义: 碍:妨碍。妨碍做事,使人感到不方便。
示例: 请不要在这儿碍上碍下的,影响我们的工作。

春风 [bǐ xià chūn fēng]
释义: 形容绘画、作文栩栩如生,如同春风来到笔底下。也比喻能使人受惠的文字。
示例:
●宋·王庭珪《卢溪集·题宣和御画》:“当时妙手貌不成,君王笔下春风生。”
●元·黄溍《瑶池春宴图》:西飞青雀几时还,贝阙琳宫缥缈间。笔下春风殊未老,蟠桃积核已如山。

有铁 [bǐ xià yǒu tiě]
释义: 铁:兵器,如刀剑之类。形容文笔锋利。

鞭笞天 [biān chì tiān xià]
释义: 笞:鞭打。指驱使天下的人。
出处: 汉·贾谊《过秦论》:“执棰附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示例: 东汉·班固《汉书•陆贾传》: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诸侯,遂诛项羽,五年之内,海内平定。

不欺地 [bù qī dì xià]
释义: 地下:黄泉之下。指人刚正不阿,坚持原则。
示例: 我们要不欺地下,不能乱给死人栽赃。

陈蕃 [chén fān xià tà]
释义: 陈蕃:汉时汝南人,字至太傅,封高阳侯。徐稚到陈蕃家下榻。后用以比喻礼待贤人。
出处: 《后汉书•徐稚传》:“蕃在郡不接宾客,唯稚来特设一榻,去则县之。后举有道,家拜太原太守,皆不就。”
示例: 唐·王勃《滕王阁序》: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下榻。

达则兼善天 [dá zé jiān shàn tiān xià]
释义: 达:显贵。得志做了大官,就也把天下治理好。
出处: 战国·邹·孟轲《孟子•尽心上》:“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示例: 朱自清《论不满现状》:但是读书人也要‘达则兼善天下’。从前时代这种‘达’就是‘得君行道’。

低眉 [dī méi xià yì]
释义: 形容非常驯良的样子。
出处: 宋·李昉《太平御览•晋书》:“人或说之使壮,仲御勃然作色,谓之曰:‘我安能随俗低眉下意乎?’”

低眉 [dī méi xià shǒu]
释义: 低:低下;下:低;首:头。低着眉垂下头。形容顺良,顺从。
出处: 柔石《为奴隶的母亲》:“叫我物色相当的女人;年纪约三十岁左右,养过两三个儿子,人要沉默老实,又肯做事,还要对他底大妻肯低眉下首。”

丰上杀 [fēng shàng shài xià]
释义: 丰:丰满;上:上部;杀:尖瘦;下:下部。额头宽而脸颊瘦。形容脸形上宽下尖。
出处: 《吕氏春秋•明理》:“有丰上杀下,有若水之波,有若山之楫。”
示例: 《淮南子·道应训》:“见一士焉,深目而玄鬓,泪注而鸢肩,丰上而杀下。”

冯妇 [féng fù xià chē]
释义: 冯妇下车来,重新干捉虎的事。比喻重操旧业的人。
出处: 《孟子·尽心下》:“晋人有冯者,善搏虎,卒为善士。则之野,有从逐虎。虎负嵎,莫之敢撄。望见冯妇,趋而迎之。冯妇攘而下车,众皆悦之,其为士者笑之。”
示例: 清·李渔《闲情偶寄•饮馔部·糕饼》:笠翁不拾唾余,今于饮食之中,现增一副依样葫芦矣!冯妇下车,请戒其始。

丰上锐 [fēng shàng ruì xià]
释义: 亦作“丰上兑下”。亦作“丰上削下”。面部上宽广而下瘦削。多形容贵相。
出处: 《辽史·太祖纪》:“太祖身长九尺,丰上锐下,目光射人。”
示例:
●《晏子春秋·谏上二一》:“伊尹黑而短,蓬而髯,丰上兑下,僂身而下声。”
●《法苑珠林》卷一二○:“(太宗文皇帝)河目海口之异,丰上兑下之奇。”

富有天 [fù yǒu tiān xià]
释义: 有:占有,享有;天下:指全国。充分享有全国的一切财富。旧时形容帝王最富有。
出处: 《荀子•荣辱》:“夫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身不免于戮杀者,正倾非也。是二世之过也。”
示例: 宋·王安石《答钱公辅学士书》: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苟不能行道,适足以为父母之羞。

扶辇 [fu nian xia chu]
释义: 扶着皇帝的车驾下殿阶。
出处: 《汉书·李广苏建传》:扶辇下除 触柱折辕

覆载之 [fù zài zhī xià]
释义: 覆载:天覆地载,指天地的代称。生存于天地之间。
出处: 唐·陈玄佑《离魂记》:“覆载之下,胡颜独存也?”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爱古瓷 粤ICP备17015389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796号

本软件的研发和运营为非盈利行为。如果您认为本软件对您有所帮助,可以自愿提供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