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字典常用词典成语词典我的字典
    

妄动 [qīng jǔ wàng dòng]
释义: 轻:轻率;妄:任意。指不经慎重考虑,轻率地采取行动。
出处: 《韩非子·解老》:“众人之轻弃道理而易忘(妄)举动者,不知其祸福之深大而道阔远若是也。”
示例: 主公宜避凶就吉,不可轻举妄动。(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六回)

褎然 [yòu rán jǔ shǒu]
释义: 褎然:出众的样子;举:推举;首:第一。指人的才能超出同辈。
出处: 《汉书·董仲舒传》:“今子大夫褎然为举首。”

按兵不 [àn bīng bù jǔ]
释义: 犹按兵不动。
出处: 元·无名氏《开诏救忠》第三折:“你将那忠臣良将故赃谋,想着你按兵不举心更毒。”明·无名氏《精忠记·挂冠》:“岳家父子三人尽忠报国杀金人望风而走,岂有按兵不举之理?”
示例: 侯虎曰:‘西伯侯姬昌好生可恶!今按兵不举,坐观成败。’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四回】

拔山 [bá shān jǔ dǐng]
释义: 形容力量超人或气势雄伟。
出处: 《秦并六国平话》卷下:“籍是时年方二十四,力敌万夫,有拔山举鼎之威。”
示例: 一个人被鸦片束缚住了,任你是拔山举鼎的英雄,铜浇铁铸的罗汉,只要烟瘾一发,顿时骨软精酥,连一些气力都没有。 【《黑籍冤魂》第一回】

百端待 [bǎi duān dài jǔ]
释义: 面端:百种;举:举办。有很多事情等着要兴办。
出处: 周恩来《人民政协共同纲领草案的要点》:“经济建设是百端待举,但须有缓急轻重之分。”

百堕俱 [bǎi huī jù jǔ]
释义: 堕:荒废;废弃。指一切废置的事都兴办起来。同“百废俱兴”。
出处: 钱基博《吴禄贞传》:“在边三年,百堕俱举,而刊有《延吉边务报告》四册,则其客江阴章钟祚搜辑禄贞在边之书牍也。”

百凡待 [bǎi fán dài jǔ]
释义: 无数事情都等待兴办。
出处: 平佚《临时政府成立记》:“而沪军陈都督,复以民军倡义伊始,百凡待举,无总机关以代表全国,外人疑虑,交涉为难。”

百废待 [bǎi fèi dài jǔ]
释义: 废:被废置的事情;待:等待;举:兴办。许多被搁置的事情等着要兴办。
出处: 吴晗《海瑞罢官》:“百废待举,他不出头做主,实在令人着急。”

百废具 [bǎi fèi jù jǔ]
释义: 指许多被废置的事业都等着兴办。同“百废俱举”。
出处: 宋·王明清《挥麈录》卷一:“吴明可帅会稽,百废具举,独不传书。”
示例: 其有能如水野越前、井伊直弼之鞠躬尽瘁百废具举者乎? 【梁启超《敬告当道者》】

百废俱 [bǎi fèi jù jǔ]
释义: 指一切废置的事都兴办起来。同“百废俱兴”。
出处: 《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绍定五年》:“了翁(魏了翁)乃葺其城楼橹雉堞,增置器械,教习牌手,申严军律……居数月,百废俱举。”
示例: ‘百废俱举’的平均主义思想,以及与此相关联着的不合边区实际的‘正规化’思想,成了贯彻精简政策与集中力量于两大任务的绊脚石。 【《解放日报》1942.12.23】

百废咸 [bǎi fèi xián jǔ]
释义: 指一切废置的事都兴办起来。同“百废俱兴”。
出处: 明·刘基《杭州路重修府治记》:“公受命来杭未及期月,威惠大行,百废咸举。吏民顺令,如臂使指。”

百捷 [bǎi jǔ bǎi jié]
释义: 做一百件事,成功一百件。指办事万无一失。同“百举百全”。
出处: 《三国志·吴志·周鲂传》:“鲂生在江淮,长于时事,见其便利,百举百捷。”

百全 [bǎi jǔ bǎi quán]
释义: 每次行动都能完成其事,形容事事得心应手,都能取得好的效果。
出处: 《三国志·魏志·郭嘉传》:“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

宇内 [bāo jǔ yǔ nèi]
释义: 包举:统括;宇内:天地之间,即天下。并吞天下,占有一切。
出处: 汉·贾谊《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飙发电 [biāo fā diàn jù]
释义: 形容声势迅猛。
出处: 《明史·戚继光传》:“大猷老将务持重,继光则飙发电举,屡摧大寇,名更出大猷上。”
示例: 德参赞飙发电举,而额经略节制山立,谋勇相资,卒戡大难。 【清·魏源《圣武记》卷宗十三】

电至 [biāo jǔ diàn zhì]
释义: 飙:疾风、暴风。风起云涌闪电到。形容声势猛烈。
出处: 汉·桓宽《盐铁论·世务》:“匈奴贪狼,因时而动,乘可而发,飙举电至。”

不遑枚 [bù huáng méi jǔ]
释义: 犹不胜枚举。
出处: 梁启超《噶苏士传》第四节:“凡一切开民智增公益之事,无不尽力,设民会以通声气,立高等学校以养人材……凡兹文明之事业,不遑枚举。”

不可枚 [bù kě méi jǔ]
释义: 枚:个。不能够一个个地列举。形容数量、种类极多。
出处: 宋·王楙《野客丛书·俗语有所自》:“似此等语,不可枚举。”
示例: 待罪一年有余,职之罪状殆不可枚举。 【明·袁宏道《去吴七牍·乞归稿一》】

不可胜 [bù kě shèng jù]
释义: 指无法一一枚举,极言其多。
出处: 明·方孝孺《答俞景文》:“古之传世者虽不可胜举。而其大较皆豪杰之士,道德充溢于中,事功见于当时。”
示例: 于卒后书致仕者,不可胜举。 【清·俞樾《茶香室续钞·身后请致仕》】

不胜枚 [bù shèng méi jǔ]
释义: 胜:尽;枚:个。不能一个个地列举出来。形容数量很多。
出处: 宋·王楙《野客丛书·俗语有所自》:“似此等语,不可枚举。”
示例: 真是钉子之多,不胜枚举。 【鲁迅《书信集·致章廷谦》】

不识抬 [bù shí tái jǔ]
释义: 识:认识,理解;抬举:赞扬,器重。不懂得人家对自己的好意。
出处: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七回:“这贱人不识抬举。”

超然远 [chāo rán yuǎn jǔ]
释义: 为超脱世事,远由而去。
出处: 宋·苏舜钦《答韩持国书》:“偷俗如此,安可久居其间,遂超然远举,羁泊于江湖之上,不惟衣食之累,实亦少避其机阱也。”

成败在此一 [chéng bài zài cǐ yī jǔ]
释义: 举:举动。成功、失败就决定于这次行动了。指采取事关重大的行动。
出处: 《晋书·苻坚载记上》:“成败之机,在斯一举。”
示例: 这桩事,任大责重,方才一口气许了公婆,成败在此一举。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六回】

道不 [dào bù jǔ yí]
释义: 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拾走。形容社会风气好。同“道不拾遗”。
出处: 《新唐书·阚祾传》:“部兵皆群盗,横相侵牟,祾案罪杀之,虽亲故无脱者,至道不举遗。”
示例: 至上元间,国人推女子为王,号悉莫,威令整肃,道不举遗。 【明·罗曰褧《咸宾录·南夷志一·爪哇》】

笃近 [dǔ jìn jǔ juǎn]
释义: 笃:忠实,厚道;举:举荐,选拔。对关系近的厚道,对关系远的举荐,指同等待人。
出处: 唐·韩愈《原人》:“故圣人一视而同仁,笃近而举远。”

多此一 [duō cǐ yī jǔ]
释义: 举:行动。指多余的,没有必要的举动。
出处: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四回:“寅兄盛情,多此一举。”
示例: 问起北京人来,只知道《三侠五义》,而南方人却只见有曲园老人的改本,此老实在可谓多此一举。 【《鲁迅书信集·致胡适》】

云飞 [fēng jǔ yún fēi]
释义: 凭借风云飞腾而上。同“风举云摇”。
出处: 《宋史·乐志七 》:“神驾来思,风举云飞。”

云摇 [fēng jǔ yún yáo]
释义: 凭借风云飞腾而上。亦比喻飞黄腾达。
出处: 汉·班固《西都赋》:“遂乃风举云摇,浮游溥览。”唐·王勃《九成宫颂》:“风举云摇,历神都而一憩。”
示例: 赐金分帛奉恩辉,风举云摇人紫微。 【唐·宋之问《桂州三月三日》诗】

目张 [gāng jǔ mù zhāng]
释义: 纲:鱼网上的总绳;举:提起。把大绳子一提起来,一个个网眼就都张开。比喻抓住事物的关键,带动其他环节。也比喻文章条理分明。
出处: 汉·班固《白虎通·三纲六纪》:“若罗网之有纪纲而万目张也。”汉·郑玄《诗谱序》:“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
示例: 有句古语,“纲举目张”。拿起纲,目才能张,纲就是主题。 【毛泽东《善于农业互助合作的两次谈话》】

高蹈远 [gāo dǎo yuǎn jǔ]
释义: 意为隐居避世。
出处: 宋·王琳《野客丛书·穆生邹阳》:“穆生高蹈远举,意盖有在,逆知异日必不能免,非知几畴克尔哉。”

高飞远 [gāo fēi yuǎn jǔ]
释义: 举:飞、去。飞得又高又远。比喻前程广大。
出处: 汉·刘向《说苑·八·尊贤·十三节》:“鸿鹄高飞远翔,其所恃者六翮也。”

深藏 [gāo jǔ shēn cáng]
释义: 指避世隐居。

远蹈 [gāo jǔ yuǎn dǎo]
释义: 举:起飞;蹈:踩上。指远离官场,隐居起来。
出处: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五柳先生上》:“唯其高举远蹈,不受世纷,而至于躬耕乞食,其忠义亦足见矣。”

瞽言妄 [gǔ yán wàng jǔ]
释义: 指随便乱说,轻率行动。
出处: 《晋书·挚虞传》:“臣生长筚门,不逮异物,虽有贤才,所未接识,不敢瞽言妄举,无以畴答圣问。”

管窥筐 [guǎn kuī kuāng jǔ]
释义: 比喻学识浅陋,见闻不广。
出处: 《三国志·蜀书·正传》:“子虽光丽,既美且绝艳,管窥筐举,守厥所见。”

画眉 [huà méi jǔ àn]
释义: 画眉:指汉张敞为妻画眉毛的故事;举案:指汉朝孟光为夫送饭的故事。比喻夫妻互敬互爱。
出处: 《汉书·张敞传》:“(敞)又为妇画眉,长安中传张京兆眉怃。有司以奏敞。上问之,对曰:‘臣闻闺房之内,夫妇之私,有过于画眉者。’”
示例: 奏晋交欢,喜兰闺芳质,玉堂名彦,看瑟调琴弄,画眉举案。 【明·杨珽《龙膏记·错媾》】

案齐眉 [jǔ àn qí méi]
释义: 案:古时有脚的托盘。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后形容夫妻互相尊敬。
出处: 《后汉书·梁鸿传》:“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示例: 次日,蘧公孙上厅谢亲,设席饮酒。席终,归到新房里,重新摆酒,夫妻举案齐眉。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回】

不胜 [jǔ bù shèng jǔ]
释义: 胜:尽。列举也列举不完。形容数量很多。
出处: 鲁迅《伪自由书·后记》引谷春帆《谈“文人先行”》:“公开告密,卖友求荣,卖身投靠的勾当,举不胜举。”

步生风 [jǔ bù shēng fēng]
释义: 形容走路特别快或办事干净利索。
出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相见了,便觉得分外高兴,说话处,脾胃多燥,行事时,举步生风,是这二种人与他说得活着。”

措不当 [jǔ cuò bù dàng]
释义: 举措:举动,措置。指行动措施不得当。
出处: 《管子·禁藏》:“举措不当,众民不能成。”

措失当 [jǔ cuò shī dàng]
释义: 举措:举动,措置。指行动措施不得当。
出处: 《管子·禁藏》:“举措不当,众民不能成。”
示例: 敌军调动忙乱,举措失当,两队优劣之势,也就不同于前了。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鼎拔山 [jǔ dǐng bá shān]
释义: 能将大鼎举起,能将高山拔动。比喻力大气壮。
出处: 明·张四维《双烈记·虏骄》:“王基霸业今朝定,举鼎拔山盖世强。”
示例: 执锐披坚领大兵,排兵布阵任非轻,身怀举鼎拔山力,独占东吴数百城。 【明·无名氏《衣锦还乡》第一折】

鼎绝膑 [jǔ dǐng jué bìn]
释义: 绝:折断;膑:胫骨。双手举鼎,折断胫骨。比喻能力小,不能负担重任。
出处: 《史记·秦本纪》:“王与孟说举鼎,绝膑。”
示例: 举鼎绝膑,亦不敢以怨他人。 【章炳麟《论学会有大益于黄人亟宜保护》】

国若狂 [jǔ guó ruò kuáng]
释义: 举:全;狂:狂欢。全国的人都激动得像发狂一样。
出处: 《礼记·杂记下》:“子贡观于蜡。孔子曰:‘赐也乐乎?’对曰:‘一国之人皆若狂,赐未知其乐也。’”
示例: 为甚一纸招贴,便举国若狂如此?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二回】

国上下 [jǔ guó shàng xià]
释义: 举:全。指全国上上下下的人。
示例: 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健儿喜获金牌,举国上下欢腾一遍。

国一致 [jǔ guó yī zhì]
释义: 全国上下,团结一致。
出处: 毛泽东《论持久战》:“所有问题的中心点还是中国全体人民团结起来,树立举国一致的抗日阵线。”

例发凡 [jǔ lì fā fán]
释义: 发凡:揭示全书的通例。指分类举例,说明全书的体例。
出处: 晋·杜预《春秋左氏传序》:“其发凡以言例,皆经国之常制。”
示例: 按《春秋》经传,举例发凡。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史传》】

目千里 [jǔ mù qiān lǐ]
释义: 放眼远眺,可以见到很远之处。形容视野广阔辽远。
出处: 宋·刘学箕《松江哨遍》:“松江太湖,举目千里,风涛不作,水面砥平。”

目无亲 [jǔ mù wú qīn]
释义: 抬起眼睛,看不见一个亲人。比喻单身在外,人地生疏。
出处: 唐·薛调《刘无双传》:“四海之广,举目无亲戚,未知托身之所。”
示例: 他到得京里,是举目无亲的,自然留他住下。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六回】

棋不定 [jǔ qí bù dìng]
释义: 拿着棋子,不知下哪一着才好。比喻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出处: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藕。”
示例: 对于“逃匿”震南村中,拒不从命的小小的胡杏,他们却是举棋不定。 【欧阳山《苦斗》七十八】

棋若定 [jǔ qí ruò dìng]
释义: 下棋子好像有预断。比喻行事沉着果断。
出处: 朱德《十月战景》诗:“战事从来似弈棋,举棋若定自无悲。”

如鸿毛,取如拾遗 [jǔ rú hóng máo,qǔ rú shí yí]
释义: 举一根羽毛,拾一件东西。比喻事情容易做,不费气力。
出处: 《汉书·梅福传》:“举秦如鸿毛,拾楚若拾遗。”

善荐贤 [jǔ shàn jiàn xián]
释义: 贤:有才能,有道德的。保举推荐品德好、有才能的人。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二十回:“举善荐贤,乃美事也;卿何荐人于朝,即自焚其奏稿,不令人知耶?”

十知九 [jǔ shí zhī jiǔ]
释义: 列举出的十件事情中,通晓的就有九件。比喻学识渊博。
出处: 唐·张说《唐故豫州刺史魏君神道碑》:“圣人之所志,闻一而反三;君子之所能,举十而知九。”
示例: 德才兼备,举十知九的教师,在学生中间自然有一种崇高的威望。

世混浊 [jǔ shì hún zhuó]
释义: 举:全;混浊:不清明。世上所有的人都不清不白。比喻世道昏暗。
出处: 战国·楚·屈原《离骚》:“世混浊而不分兮。”

世皆知 [jǔ shì jiē zhī]
释义: 举:全;皆:都。全世界的人都知道。
出处: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王逸少风流才士,萧散名人。举世但知其书,翻以能自蔽也。”

世闻名 [jǔ shì wén míng]
释义: 举世:全世界。全世界都知道。形容非常著名。
出处: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王逸少风流才士,萧散名人。举世但知其书,翻以能自蔽也。”
示例: 中国的象牙雕刻是杰出的,北京的山水人物和广州的花卉动物牙雕,尤其举世闻名。 【秦牧《高高翘起的象鼻子》】

世无敌 [jǔ shì wú dí]
释义: 世界上没有能胜得过的。
出处: 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他们认为是‘异常强大’的,‘举世无敌’的。”

世无双 [jǔ shì wú shuāng]
释义: 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
出处: 汉·东方朔《答客难一首》:“好学乐道之效明白甚矣,自以为智能海内无双,则可谓博闻。”
示例: 他说善于玩把戏,空前绝后,举世无双,人们从来就没有看见过;一见之后,便即解烦释闷,天下太平。 【鲁迅《故事新编·铸剑》】

世瞩目 [jǔ shì zhǔ mù]
释义: 全世界的人都注视着。
出处: 《国语·晋语》:“则恐国人之瞩目于我也。”战国·楚·屈原《渔父》:“举世皆浊我独清。”

手加额 [jǔ shǒu jiā é]
释义: 拱手与额相齐,是古人表示欢庆的意思。
出处: 宋·杨万里《章贡道院记》:“斯言一出,十邑之民,以手加额,家传人诵。”

手投足 [jǔ shǒu tóu zú]
释义: 一抬手,一动脚。形容轻而易举,毫不费力。
出处: 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庸讵知有力者不哀其穷,而忘一举手一投足之劳而转之清波乎?”

手相庆 [jǔ shǒu xiāng qìng]
释义: 指举手加额,以相庆贺。
出处: 明·刘基《甘露颂》序:“群臣莫不欣择,百姓莫不蹈舞,举手相庆。”

手之劳 [jǔ shǒu zhī láo]
释义: 一举手那样的辛劳。形容轻而易举,毫不费力。
出处: 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如有力者,哀其穷而运转之,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

枉措直 [jǔ wǎng cuò zhí]
释义: 举:选拔,任用;枉:弯曲,比喻邪恶的人;错:废置,罢黜;直:笔直,比喻正直的人。起用奸邪者而罢黜正直者。
出处: 《论语·为政》:“举枉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示例: 可不道举枉措直民不服。 【元·无名氏《赚蒯通》第一折】

无遗策 [jǔ wú yí cè]
释义: 举:提出;策:计谋、办法。提出的计谋没有失算的。形容足智多谋。
出处: 《淮南子·主术训》:“万举而无遗策矣。”
示例: 盖举无遗策,而天下皆知其不可当也。 【宋·陈亮《邓禹》】

贤任能 [jǔ xián rèn néng]
释义: 举:推荐,选拔。举荐贤者,任用能人。
出处: 《礼记·大传》:“三曰举贤,四曰使能。”
示例: 举贤任能,使各尽力以保江东,我不如卿。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九回】

贤使能 [jǔ xián shǐ néng]
释义: 举:推荐,选拔。举荐贤者,任用能人。
出处: 《礼记·大传》:“三曰举贤,四曰使能。”

要删芜 [jǔ yào shān wú]
释义: 要:主要部分。芜:杂乱。选取重要的,删除杂乱的、没有条理的。多指写文章时应抓住重点。
出处: 宋·王谠《唐语林·政事上》:“岑文本谓人曰:‘吾见周论事多矣,援引事类,扬榷古今,举要删芜,会文切理。一字不可加,也不可减。听之靡靡,令人忘倦。”

一反三 [jǔ yī fǎn sān]
释义: 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出处: 《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示例: 我是凭着一卷《诗韵》学说话,倒可以有“举一反三”的效验。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四回】

一废百 [jǔ yī fèi bǎi]
释义: 举:提出;废:弃。提出一点,废弃许多。指认识片面。
出处: 《孟子·尽心上》:“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

直措枉 [jǔ zhí cuò wǎng]
释义: 举:选拔,任用;枉:弯曲,比喻邪恶的人;错:废置,罢黜;直:笔直,比喻正直的人。选用贤者,罢黜奸邪。
出处: 《论语·为政》:“举枉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示例: 读孔圣之微言,思举直而措枉;观王珪之确论,欲激浊以扬清。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七十三回】

直错枉 [jǔ zhí cuò wǎng]
释义: 举:选拔。直:正直,指正直之人。错:通“措”,废弃,放弃。枉:弯曲,比喻邪恶之人。起用正直贤良,罢黜奸邪佞人。亦作“举直厝枉”、“举直措枉”。

止不凡 [jǔ zhǐ bù fán]
释义: 举动不平凡。形容人的行为动作非同一般,与众不同。
出处: 清·壮者《扫迷帚》第五回:“昨见二君举止不凡,询及栈主,始知兄即吴江卞某,此弟生平最敬佩的人,敢问此位名姓?”
示例: 太子见那女子举止不凡,吩咐内侍不许罗唣。 【清·禇人获《隋唐演义》第七十八回】

止大方 [jǔ zhǐ dà fāng]
释义: 举动不俗气,不做作。形容人行为动作不拘束,堂堂正正。
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一回:“若是正经的女子,见了人一样,不见人也是一样,举止大方,不轻言笑的,那怕他在街上走路,又碍甚么呢?”

止失措 [jǔ zhǐ shī cuò]
释义: 措:安放,放置。举动失常,不知如何办才好。
出处: 宋·庄季裕《鸡肋编》卷下:“材上加契者,谓之足材,其规矩制度,皆以章契为祖。今人以举止失措者,谓之失章失契,盖谓此也。”
示例: 周瑜举止失措,急拨马便走,云长赶来,周瑜纵马逃命。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五回】

止娴雅 [jǔ zhǐ xián yǎ]
释义: 娴:文雅。形容女子的姿态和风度娴静文雅。

止言谈 [jǔ zhǐ yán tán]
释义: 行为举动和说话言论。指人的外在风度。
出处: 唐·杜牧《罪言》:“山东之人,叛且三五世矣,今之后生所见,言语举止,无非叛也,以为事理正当如此,沈酣入骨髓,无以为非者。”
示例: 那做人的一切举止言谈,存心处事,其中讲究,真无穷尽。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一回。】

止自若 [jǔ zhǐ zì ruò]
释义: 自若:象原来的样子。举动不失常态。形容临事镇定,举动不失常态。
出处: 《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六年》:“孝恭将发,与诸将宴集,命取水,忽变为血,在坐皆失色,孝恭举止自若。”

重若轻 [jǔ zhòng ruò qīng]
释义: 举起沉重的东西像是在摆弄轻的东西。比喻能力强,能够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或处理困难的问题。
出处: 清·赵翼《瓯北诗话·苏东坡诗》二:“坡诗不尚雄杰一派,其绝人处,在乎议论英爽,笔锋精锐,举重若轻,读之似不甚用力,而力已透十分。”
示例: 公听视机警,受大任举重若轻。上爱其才敏,倚若股肱。 【清·昭梿《啸亭杂录·七·裘文达公》】

足轻重 [jǔ zú qīng zhòng]
释义: 只要脚移动一下,就会影响两边的轻重。指处于重要地位,一举一动都足以影响全局。
出处: 《后汉书·窦融传》:“方蜀汉相攻,权在将军,举足左右,便有轻重。”
示例: 举足轻重,动关大局。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四回】

云兴 [lóng jǔ yún xīng]
释义: 比喻王者兴起则必遇贤臣良将。同“龙兴云属”。
出处: 《东观汉记·光武皇帝纪》:“帝既有仁圣之明,气势形体,天然之姿,固非人之敌,翕然龙举云兴,三雨而济,天下荡荡,人无能名焉。”

云属 [lóng jǔ yún shǔ]
释义: 比喻王者兴起则必遇贤臣良将。同“龙兴云属”。
出处: 《南齐书·高帝纪上》:“麾旆所临,风行草靡,神算所指,龙举云属。”

龙兴凤 [lóng xīng fèng jǔ]
释义: 比喻王者兴起。

缕析 [máo jǔ lǚ xī]
释义: 毛举:琐碎列举。缕:一条一条,详详细细。缕析:详细地分析。琐细列举,详细地剖析。

细故 [máo jǔ xì gù]
释义: 毛:琐碎;细故:小事。指烦琐地列举小事情,加以责难或攻击。
出处: 宋·张孝祥《论治体札子》:“治有大体,不当毛举细故;令在必行,不当徒为文具。”
示例: 而犹禽视息息,行尸走肉,毛举细故,瞻前顾后,相妒相轧。 【清·梁启超《南学会序》】

细务 [máo jǔ xì wù]
释义: 毛举:琐碎列举;细务:小事。烦琐地列举细小事情。
出处: 宋·陈亮《论励臣之道》:“而群臣邈焉不知所急,毛举细事以乱大谋。”
示例: 时言事者率毛举细务,略大利害。 【《宋史·陈桷传》】

祁奚 [qí xī jǔ wǔ]
释义: 午:祁奚之子。祁奚推荐自己的儿子。指举贤不避亲,客观公正。亦作“祁奚举子”。

祁奚之 [qí xī zhī jǔ]
释义: 祁奚举荐贤人,不避亲仇,公正无私。

齐眉 [qí méi jǔ àn]
释义: 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后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同“举案齐眉”。

轻而易 [qīng ér yì jǔ]
释义: 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费力气。
出处: 《诗·大雅·烝民》:“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朱熹注:“言人皆言德甚轻而易举,然人莫能举也。”
示例: 事情并不象宋福想的那样轻而易举。 【杨朔《渔笛》】

绝俗 [qīng jǔ jué sú]
释义: 犹言避世隐居。

远游 [qīng jǔ yuǎn yóu]
释义: 指避世隐居。
出处: 《楚辞·远游》:“悲时俗之迫厄兮,原轻举而远游。”

轻徙鸟 [qīng xǐ niǎo jǔ]
释义: 轻于去留,像鸟飞那样容易。
出处: 清·梅曾亮《书李林孙事》:“河南路四通,轻徙鸟举不可制。”

人存政 [rén cún zhèng jǔ]
释义: 旧指一个掌握政权的人活着的时候,他的政治主张便能贯彻。
出处: 《礼记·中庸》:“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时绌 [shí chù jǔ yíng]
释义: 绌:不足、不够。盈:有余、多余。当衰败之时,而强作奢侈之事。盈,通“赢”。同“时绌举赢”。
出处: 清·吕留良《与董方白书》:“度所费不下数千金,时绌举盈,极为民害。”

时绌 [shí chù jǔ yíng]
释义: 在困难的时候而做奢侈的事情。
出处: 《史记·韩世家》:“往年秦拔宜阳,今年旱,昭侯不以此时恤民之急,而顾益奢,此谓时绌举赢。”

时诎 [shí qū jǔ yíng]
释义: 在困难的时候而做奢侈的事情。同“时绌举赢”。

束缊 [shù yūn jǔ huǒ]
释义: 比喻求助于人。也比喻为人排难解纷。同“束缊请火”。

提纲 [tí gāng jǔ lǐng]
释义: 比喻抓住要领,简明扼要。同“提纲挈领”。

兔起凫 [tǔ qǐ fú jǔ]
释义: 凫:野鸭。象兔敢奔跑,象野鸭急飞。比喻行动迅速。
出处: 《吕氏春秋·论威》:“知其不可久处,则知所兔起凫举,死惛之地矣。”

兔死凫 [tǔ sǐ fú jǔ]
释义: 象兔敢奔跑,象野鸭急飞。比喻行动迅速。
出处: 《吕氏春秋·论威》:“知其不可久处,则知所兔起凫举,死 之地矣。”

轩然霞 [xuān rán xiá jǔ]
释义: 轩然:高高的样子。象云霞高高飘举。形容人俊美潇洒。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海西时,诸公每朝,朝堂犹暗;唯令稽王来,轩轩如朝霞举。”
示例: 李白名播海内,玄宗见其神气高朗,轩然霞举,上不觉忘万乘之尊。 【宋·王谠《唐语林·文学》】

选贤 [xuǎn xián jǔ néng]
释义: 选拔任用贤能的人。亦作“选贤任能”、“选贤与能”。
出处: 《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售修睦。”
示例: 他主张德政,主张选贤举能,主张大一统。 【郭沫若《历史人物·屈原研究三》】

延颈 [yán jǐng jǔ zhǒng]
释义: 踵:脚后跟。伸长勃子,踮起脚跟。形容盼望十分殷切。
出处: 《庄子·胠箧》:“今遂至使民延颈举踵曰:‘某所有贤者,赢粮而趣之。’”

言谈 [yán tán jǔ zhǐ]
释义: 人的言语、举动、行为。
出处: 清·黄宗羲《陈母沈孺人墓志铭》:“其言谈举止,不问可知胡先生弟子也。”
示例: 她又长得好看,身子单薄,言谈举止非常斯文。 【刘绍棠《蒲柳人家》】

言扬行 [yán yáng xíng jǔ]
释义: 根据德行和名声来选择人才。
出处: 《礼记·文王世子》:“凡语于郊者必取贤敛才焉,或以德进,或以事举,或以言扬。”

成名 [yī jǔ chéng míng]
释义: 原指一旦中了科举就扬名天下。后指一下子就出了名。
出处: 《战国策·秦策》:“然则是一举而伯王之名可成也。” 唐·韩愈《唐故国子司业窦公墓志铭》:“公一举成名而东,遇其党必曰:‘非我之才,维吾舅之私。’”。”
示例: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金·刘祁《归潜志》卷七】

两得 [yī jǔ liǎng dé]
释义: 做一件事得到两方面的好处。
出处: 《晋书·束皙传》:“赐其十年炎复,以慰重迁之情,一举两得,外实内宽。”
示例: 一则免楚之患,二则激晋之来,岂非一举两得?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六十一回】

两全 [yī jǔ liǎng quán]
释义: 指一举措而能顾全两面。
出处: 《三国志·魏志·郭淮传》:“兵不远西,而胡交自离,此一举两全之策也。”
示例: 这叫做假亲脱网之计,岂非一举两全之美也?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四回】

千里 [yī jǔ qiān lǐ]
释义: 一飞就是一千里。比喻前程远大。
出处: 《史记·留侯世家》:“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三反 [yī jǔ sān fǎn]
释义: 指善于推理,能由此及彼。
出处: 《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手之劳 [yī jǔ shǒu zhī láo]
释义: 比喻不费力,只是一抬手那样。
出处: 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如有力者,哀其穷而运转之,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
示例: 他们一不高兴,就可以不说理由,只须一举手之劳,致出版事业的死命。(鲁迅《书信集·致黄源》)

万里 [yī jǔ wàn lǐ]
释义: 比喻前程远大。同“一举千里”。
出处: 《晋书·慕容盛载记》:“当如鸿鹄高飞,一举万里,不可坐待罟网。”

一动 [yī jǔ yī dòng]
释义: 指人的每一个动作。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四回:“可见古人一举一动,莫不令人归于正道,就是游戏之中,也都寓著劝世之意。”
示例: 她的一举一动都象个多年的媳妇,麻利,老到,还带着点自得的劲儿。 【老舍《骆驼祥子》十五】

以党 [yǐ dǎng jǔ guān]
释义: 按照朋党关系来选拔官吏。
出处: 《韩非子·有度》:“今若以誉进能,则臣离上而下比周;若以党举官,则民务交而不求用于法。故官之失能者其国乱。”

以言 [yǐ yán jǔ rén]
释义: 根据言论来举荐人才。
出处: 汉·桓宽《盐铁论·利议》:“[文学]议论称诵,窃商赐之辞;刺讥言治,过管晏之才。心卑卿相,志小万乘。及授之政,昏乱不治。故以言举人,若以毛相马,此其所以多不称举。”

在此一 [zài cǐ yī jǔ]
释义: 在:在于,决定于;举:举动,行动。指事情的成败就决定于这一次的行动。
出处: 《史记·项羽本纪》:“国家安危,在此一举。”
示例: 擒拿杨么,在此一举。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五十三回】

知情不 [zhī qíng bù jǔ]
释义: 举:检举。了解情况而不揭发。
出处: 清·吴璿《飞龙全传》第一回:“我为巡城之职,理宜奏闻;若为朋友之情,匿而不奏,这知情不举的罪名,亦所不免。”
示例: 迨后听得连自己参劾了,道是通同作弊,知情不举的罪名,就知自己有些不便,镇日将大门紧关。 【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三十六回】

众擎易 [zhòng qíng yì jǔ]
释义: 擎:往上托。许多人一齐用力,容易把东西举起来。比喻大家同心协力就容易把事情办成。
出处: 明·张岱《募修岳鄂王祠姆疏》:“盖众擎易举,独力难支。”
示例: 现在我们大家替他打算,众擎易举,已有个成数了,不日便可奉请开复。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

百务具 [bǎi wù jù jǔ]
释义: 各种事务全都兴办。

鼎绝脰 [jǔ dǐng jué dòu]
释义: 见“举鼎绝膑”。

纲持领 [jǔ gāng chí lǐng]
释义: 提起网的总绳,网眼就都张开了;提起皮衣领子一抖,衣上的毛就都顺了。比喻办事要抓关键部分。

首戴目 [jǔ shǒu dài mù]
释义: 抬头仰望。谓期待殷切。

首奋臂 [jǔ shǒu fèn bì]
释义: 犹昂首振臂。谓振作奋发。

首加额 [jǔ shǒu jiā é]
释义: 见“举手加额”。

眼无亲 [jǔ yǎn wú qīn]
释义: 见“举目无亲”。

直厝枉 [jǔ zhí cuò wǎng]
释义: 见“举直错枉”。

踵思慕 [jǔ zhǒng sī mù]
释义: 思之深,念之切,至踮脚而望。

踵思望 [jǔ zhǒng sī wàng]
释义: 见“举踵思慕”。

称觞寿 [chēng shāng jǔ shòu]
释义: 同“称觞上寿”。

百废备 [bǎi fèi bèi jǔ]
释义: 举:兴办。一切被废置的事情全部都兴办起来。形容建设事业兴旺发达。
出处: 明·刘基《杭州富阳县重修文庙学宫记》:“明年六月,百废备举,庙有新室,学有新含。”

发凡 [fā fán jǔ lì]
释义: 发凡:揭示全书的通例;举:提出。指举例以阐明要点。说明全书通例。
出处: 明·焦竑《玉堂丛语•纂修》:“时编摩之士,皆山林布衣,发凡举例,一仰于濂。”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爱古瓷 粤ICP备17015389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796号

本软件的研发和运营为非盈利行为。如果您认为本软件对您有所帮助,可以自愿提供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