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字典常用词典成语词典我的字典
    

不省人 [bù xǐng rén shì]
释义: 省:知觉。指昏迷过去,失去知觉。也指不懂人情世故。
出处: 宋·汪应辰《与朱元晦》:“问其无所苦否,则曰‘无事,无事’。寻即不省人事。”
示例: 大作又说我“大声疾呼”之后,不过几年,青年就只能说外国话。我以为是不省人事之谈。(鲁迅《集外集拾遗·报“奇哉所谓……”》)

工欲善其,必先利其器 [gōng yù shàn qí shì,bì xiān lì qí qì]
释义: 器:工具。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出处: 《论语·魏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示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今既一无所有,纵使大禹重生,亦当束手。(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六回)

不出门,恶行千里 [hǎo shì bù chū mén,è shì xíng qiān lǐ]
释义: 指好事不容易被人知道,坏事却传播得极快。
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僧问绍宗:‘如何是西来意?’绍宗曰:‘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
示例: 自古道:“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不到半月之间,街坊邻舍都晓得了。(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四回)

区区小 [qū qū xiǎo shì]
释义: 区区:小,少。形容很小很少的小事。
出处: 《左传·襄公十七年》:“宋国区区。”

少不更 [shào bù gēng shì]
释义: 少:年轻;更:经历。年纪轻,没有经历过什么事情。指经验不多。
出处: 《隋书·李雄传》:“吾儿既少,更事未多。”
示例: 母谓汝夫妇少不更事。(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青娥》)

胜败乃兵家常 [shèng bài nǎi bīng jiā cháng shì]
释义: 胜利或失败是带兵作战的人常遇到的事情。意思是不要把偶然一次的胜利或失败看得太重。
出处: 《旧唐书·裴度传》:“一胜一负,兵家常势。”
示例: 我想胜败乃兵家常事,临阵偶然失利,情有可原。(清·洪昇《长生殿·贿权》)

世上无难,只怕有心人 [shì shàng wú nán shì,zhǐ pà yǒu xīn rén]
释义: 指只要肯下决心去做,任何困难都能克服。
示例: 教师常用“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俗语来鼓励我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天下本无,庸人自扰之 [tiān xià běn wú shì,yōng rén zì rǎo zhī]
释义: 指本来没有事,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
出处: 《新唐书·陆象先传》:“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为烦耳。”

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 [xiù cái bù chū mén,quán zhī tiān xià shì]
释义: 旧时认为有知识的人即使待在家里,也能知道外面发生的事情。
出处: 《老子》第四十七章:“不出户,知天下。”

无成 [yī shì wú chéng]
释义: 连一样事情也没有做成。指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形容毫无成就。
出处: 唐·白居易《除夜寄微之》诗:“鬓毛不觉白毵毵,一事无成百不堪。”
示例: 员乃投镜于地,痛哭曰:“一事无成,双鬓已斑,天乎,天乎!”(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二回)

制宜 [yīn shì zhì yí]
释义: 根据不同的事情,制定适宜的措施。
出处: 《汉书·韦贤传》:“朕闻明王之御世也,遭时为法,因事制宜。”

安然无 [ān rán wú shì]
释义: 犹言平安无事。
出处: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三十二回:“四嫂不来聒噪,耳根清净,倒也安然无事,除非把你两家合成一家,我一个人就好照顾了。”
示例: 要得安然无事,除非把你两家合成一家,我一个人儿就好照顾了。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九回】

暗昧之 [àn mèi zhī shì]
释义: 指见不得人的丑事。
出处: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三十二回:“庞吉你乃堂堂国戚,如何行此小人暗昧之事。”

百年好 [bǎi nián hǎo shì]
释义: 指婚姻喜事。
出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九:“我与你姐姐百年好事,千金重担只在此两件上面了!万望龙香姐竭力周全,讨个回音则个。”
示例: 你还是牺牲一切,替浪子做撮合山,你还是使浪子少犯几层罪过,成就你自己的百年好事呢? 【郭沫若《卓文君》第三景】

大吉 [bǎi shì dà jí]
释义: 指一切顺利;平安无事。
出处: 宋·周密《癸辛杂识续集下·桃符获罪》:“宜入新年怎生呵,百事大吉那般者。”
示例: 然而献出了粟米麻线,果真就天下太平,百事大吉了么? 【聂绀弩《鲁迅——思想革命与民族革命的创导者》】

无成 [bǎi shì wú chéng]
释义: 犹言一事无成。什么事情都没成功。
出处: 唐·刘禹锡《陪崔大尚书及诸阁老宴杏园》诗:“更将何面上春台,百事无成老又催。”

有余,成不足 [bài shì yǒu yú,chéng shì bù zú]
释义: 指非但办不好事情,反而常常把事情搞坏。
出处: 茅盾《子夜》九:“此等聚众骚扰的行径,分明是没有教育的人民一时间的冲动罢了!败事有余,成事不足。”

报冰公 [bào bīng gōng shì]
释义: 旧时官场指清苦的差使。

抱冰公 [bào bīng gōng shì]
释义: 公事:公务。指旧时官场中清苦的差使。
出处: 宋·陶穀《清异录·官志》:“当其役者曰:‘又管抱冰公事也。’”

比类从 [bǐ lèi cóng shì]
释义: 比:比照。其它类似的情况按照这种精神办理。
出处: 《汉书·文帝纪》:“它不在令者中,皆以此令比类从事。”

比物假 [bǐ wù jiǎ shì]
释义: 假借相类的事物,相进行比较归纳。
出处: 清·龚自珍《古史钩沉论二》:“一呼一吸,因事纳谏,比物假事,不辞矫诬之刑。”

比物属 [bǐ wù zhǔ shì]
释义: 连缀相类的事物,进行排比归纳。
出处: 汉·枚乘《七发》:“于是使博辩之士,原本山川,极命草木;比物属事,离辞连类。”

便宜从 [bián yú cóng shì]
释义: 指可斟酌情势,不拘规制条文,不须请示,自行处理。
出处: 《汉书·循吏传·龚遂》:“臣愿丞相御史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
示例: 汝既为水军都督,可以便宜从事,何必禀我? 【《三国演义》第四五回】

便宜行 [biàn yì xíng shì]
释义: 便宜:方便,适宜。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斟酌处理,不必请示。
出处: 《史记·萧相国世家》:“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
示例: 既然大权交代于你,你就得便宜行事。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二回】

不经一,不长一智 [bù jīng yī shì,bù zhǎng yī zhì]
释义: 智:智慧,见识。不经历一件事情,就不能增长对那件事情的见识。
出处: 宋·悟明禅师《联灯会要·道本禅师》:“老赵州十八上便解破家散宅,徒为戏论,虽然如是,不因一事,不长一智。”
示例: 俗语说:“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我如今知道了,你又该来支问着我了!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回】

不识人间有羞耻 [bù shí rén jiān yǒu xiū chǐ shì]
释义: 不知道人世间还有羞耻之事。形容恬不知耻。
出处: 宋·欧阳修《与高司谏书》:“是足下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尔。”

边幅 [bù shì biān fú]
释义: 指不修边幅。
出处: 《北史·王罴传》:“罴性俭率,不事边幅。”
示例: 先生明睿天授,然和乐坦易,不事边幅。 【明·徐爱《<传习录>序》】

不知人间有羞耻 [bù zhī rén jiān yǒu xiū chǐ shì]
释义: 形容无耻到极点。
出处: 宋·欧阳修《与高司谏书》:“足下犹能以面目见士大夫,出入朝中称谏官,是足下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尔。”

草草了 [cǎo cǎo liǎo shì]
释义: 草草:形容草率、马虎;了:办完,结束。草率地把事情结束了。
出处: 明·朱国桢《涌幢小品·实录》:“陈文端请修正史,分各志二十八,务于详备,一志多至四五十万余言。未几,文端薨,各志草草了事。”
示例: 虽说僧经道忏,吊祭供饭,络绎不绝,终是钱银吝啬,谁肯踊跃,不过草草了事。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一十回】

草率从 [cǎo shuài cóng shì]
释义: 草率:粗枝大叶,敷衍了事。马马虎虎就处理了。形容办事不认真。
出处: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新唐书本纪书法》:“欧公本纪,则不免草率从事,不能为之讳也。明初修史时,即据其成文编入,不复彼此互订,以归画一,亦可见其草率从事也。”

草率将 [cǎo lǜ jiāng shì]
释义: 指办事马虎不认真。
出处: 叶圣陶《〈叶圣陶文集〉自序》:“虽说不愿意十分撤烂污,然而‘半生不熟’‘草率将事’产毛病总不能免。”

不说 [chéng shì bù shuō]
释义: 说:解说。原指事情已成,不要在解说;后指事情已过,不要再解说。
出处: 《论语·八佾》:“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邢昺疏:‘事已成不可复说也。’
示例: 成事不说,既往不咎。我们原是各治水酒饯行的,还说我们饯行正文罢。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回】

不足,败有余 [chéng shì bù zú,bài shì yǒu yú]
释义: 不能把事情办好,反而把事情弄坏。多用来指斥办事拙劣或故意不让事情办成的人。
出处: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三三:“梅厂长这个人的能力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示例: 茶上安顺虽说和自己平辈,但此人一肚子坏水儿,吃人不吐骨头,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只能拉拢,不能得罪。 【端木蕻良《曹雪芹》第二七章】

吃粮不管 [chī liáng bù guǎn shì]
释义: 只拿钱不做事。比喻工作不负责。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三回:“一个都不在家!他们成年家吃粮不管事。”

体大 [cǐ shì tǐ dà]
释义: 事体:事情。这事关系重大,牵涉面广。亦作“兹事体大”。

不糊涂 [dà shì bù hú tú]
释义: 指在有关政治的是非问题上能坚持原则,态度鲜明。
出处: 《宋史·吕端传》:“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

铺张 [dà shì pū zhāng]
释义: 指对场面特别安排,过于讲究,以显示自己的阔绰。多用于婚丧大事。

去矣 [dà shì qù yǐ]
释义: 去:失去。形容事情无法挽回了。多指政权丧失,国家灭亡等大事。
出处: 汉·荀悦《汉纪·高祖纪》:“诚用此计,大事去矣。” 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大事去矣,人之云亡。”

胆小怕 [dǎn xiǎo pà shì]
释义: 胆子非常小,怕事情落在自己头上,怕惹麻烦。
出处: 巴金《谈〈寒夜〉》:“他后来竟变成了一个胆小怕事、见人低头、懦弱安分、甘受欺侮的小公务员。”

当家立 [dāng jiā lì shì]
释义: 主持家业。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一回:“偏生晴雯上来换衣服,不防又把扇子失了手跌在地下,将股子跌折。宝玉因叹道:‘蠢才,蠢才!将来怎么样?明日你自己当家立事,难道也是这么顾前不顾后的?’”

雕虫小 [diāo chóng xiǎo shì]
释义: 犹言雕虫小技。
出处: 唐元稹《上令狐相公诗启》:“而司文者考变雅之由,往往归咎于稹。尝以为雕虫小事,不足以自明。”

东窗 [dōng chuāng shì fā]
释义: 比喻阴谋已败露。
出处: 元·孔文卿《东窗事犯》第二折:“吾乃地藏神,化为呆行者,在灵隐寺中,泄漏秦太师东窗事犯。”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佞倖盘荒》:“可烦传语夫人,东窗事发矣。”
示例: 我早间见那做娘的打庆奴,晚间押番归却,打发我出门,莫是“东窗事发”?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十】

东窗 [dōng chuāng shì fàn]
释义: 比喻阴谋已败露。同“东窗事发”。
出处: 元·孔文卿《东窗事犯》第二折:“吾乃地藏神,化为呆行者,在灵隐寺中,泄漏秦太师东窗事犯。”

洞彻 [dòng chè shì lǐ]
释义: 洞彻:透彻,深远;理:道理,规律。深入透彻了解事物规律。

杜绝人 [dù jué rén shì]
释义: 杜绝:断绝;人事:人与人的交往。即断绝与别人的一切交往。
出处: 《旧五代史·晋书·史圭传》:“圭出为贝州刺史,未几罢免,退归常山。由是闭门杜绝人事,虽亲戚故人造者不见其面。”

多管闲 [duō guǎn xián shì]
释义: 没有必要而插手管别人的事。
出处: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四十四回:“你这人好生无礼。谁叫你多管闲事?”
示例: 他先骂周炳不安分守己,又骂周炳爱多管闲事。 【欧阳山《苦斗》三二】

之秋 [duō shì zhī qiū]
释义: 多事:事故或事变多;秋:时期。事故或事变很多的时期。
出处: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二:“所以多事之秋,灭迹匿端,无为绿林之嚆矢也。”
示例: 现在国家正当多事之秋,那王公大臣只是恐怕耽处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弄得百事俱废,将来又是怎样个了局? 【《老残游记》第十二回】

多一不如少一 [duō yī shì bù rú shǎo yī shì]
释义: 指不管闲事,事情越少越好。
出处: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二回:“现在国家正当多事之秋,那王公大臣只是恐怕耽处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弄得百事俱废,将来又是怎样个了局?”

多一不如省一 [duō yī shì bù rú shěng yī shì]
释义: 指不管闲事,事情越少越好。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出处: 《红楼梦》第四五回:“你说的也是,多一事不如省一事。”

咄咄怪 [duō duō guài shì]
释义: 表示吃惊的声音。形容不合常理,难以理解的怪事。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示例: 噫!一小说之微,而竟有如斯之法律,以圭臬于著述界之前途,亦咄咄怪事,咄咄怪事。 【清·陶曾佑《论小说之势力及其影响》】

额外主 [é wai zhǔ shì]
释义: 明清时为各部司员的低级官吏。一般由没有考中庶吉士的进士充任,也可以由皇帝赏赐。

行千里 [è shì xíng qiān lǐ]
释义: 指好事不容易被人知道,坏事却传播得极快(含有劝告的意思)。
出处: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六:“所谓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士君子得不戒之乎?”
示例: 赶紧给她找个婆家罢,“恶事行千里”,她的厉害名儿太出远了,将来没人敢要。 【冰心《冬儿姑娘》】

饿死小,失节 [è sǐ shì xiǎo,shī jié shì dà]
释义: 失节:原为封建礼教指女子失去贞操,后泛指失去节操。贫困饿死是小事,失节事情就大了。
出处: 《二程全书·遗书二十二》:“又问:‘或有孤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曰:‘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是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预则立,不预则废 [fán shì yù zé lì,bù yù zé fèi]
释义: 预:预先,指事先作好计划或准备;立:成就;废:败坏。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
出处: 《礼记·中庸》:“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示例: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事先的计划和准备,就不能获得战争的胜利。 【《毛泽东选集·论持久战》】

分内之 [fèn nèi zhī shì]
释义: 分内:自己,本分。本分之内的事情。指自己应负责任的事情。
出处: 《圣谕广训·孝训》:“皆孝子分内之事也。”

风流韵 [fēng liú yùn shì]
释义: 风雅而有情趣的事。旧指文人诗歌吟咏及琴棋书画等活动。也指男女私情。
出处: 清·王韬《瀛壖杂志》:“人各却步立,不敢询姓氏,及移烛烛之,则倩扶也。一座哗然,此亦风流之韵事,承平之佳话。”

奉行故 [fèng xíng gù shì]
释义: 奉行:遵照办理;故事:老规矩、老章程。按照老规矩办事。
出处: 《汉书·魏相传》:“相明《易经》有师法,好观汉故事及便宜章奏,以为古今异制,方今务在奉行故事而已。”
示例: 这起公事到了警察局,伯珍也不免奉行故事,吩咐局里的警兵。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回】

敷衍了 [fū yǎn liǎo shì]
释义: 敷衍:做事不认真;了:完。指办事马马虎虎,只求应付过去就算完事。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一回:“也有先作揖,后磕头的,也有磕起头来,再作一个揖的。礼生见他们参差不齐,也只好由他们敷衍了事。”
示例: 我们办事要认真负责,不应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

抚时感 [fǔ shí gǎn shì]
释义: 指感念时事,伤怀往事。
出处: 清·朱仕琇《与林穆庵书》:“故尝读孔北海与魏武帝及文帝与朝歌令吴质书,彼其抚时感事,慷慨自数其齿,其言激壮,有足悲者。”

盖棺 [gài guān shì dìng]
释义: 犹盖棺论定。指人死后对其一生作出评价。
出处: 明·冯惟敏《耍孩儿·骷髅诉冤》曲:“自古道盖棺事定,入土为安。”

干卿底 [gān qīng dǐ shì]
释义: 干:关涉。管你什么事?常用于讥笑人爱管闲事。
出处: 《南唐书·冯延巳》:“延巳有‘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之句,元宗尝戏延巳曰:‘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

感情用 [gǎn qíng yòng shì]
释义: 凭个人的爱憎或一时的感情冲动处理事情。
出处: 梁信《从奴隶到将军》下集第一章:“感情用事罗霄长叹一声:‘小马!不是~的时候。’”

各司其 [gè sī qí shì]
释义: 司:主管,经营。各自管好各自的一摊事。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四回:“今日便须派定路数,各司其事。”
示例: 大堂两旁,堆着无数的墨卷箱,承值书吏,各司其事。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五回】

公办 [gōng shì gōng bàn]
释义: 公事按公事的原则办,不讲私人情面。
出处: 宋·魏了翁《奏外寇未静二相不咸旷天工而违明几》:“自今公事公言,进而明目张胆以陈之论奏,退而同心协虑以见之施行,毋面从而背违也。”
示例: 藩台见人家不来打点,他便有心公事公办,先从余荩臣下手。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三回】

咄咄 [guài shì duō duō]
释义: 表示吃惊的声音。形容不合常理,难以理解的怪事。同“咄咄怪事”。

贵人多忘 [guì rén duō wàng shì]
释义: 高贵者往往善忘。原指高官态度傲慢,不念旧交,后用于讽刺人健忘。
出处: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二:“倘也贵人多忘,国士难期,使仆一朝出其不意,与君并肩台阁,侧眼相视,公始悔而谢仆,仆安能有色于君乎?”
示例: 你老是贵人多忘事了,那里还记得我们?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回】

之徒 [hào shì zhī tú]
释义: 喜欢多事或好管闲事的人。
出处: 《孟子·万章上》:“好事者为之也。”
示例: 可是中国真也还有好事之徒,竟有人不怕中暑的跑到真茹的“望岁小农居”这洋楼底下去请教他了。 【鲁迅《伪自由书·后记》】

好为 [hào wéi shì duān]
释义: 喜欢惹事生非。
出处: 《晋书·文明王皇后传》:“会见则忘义,好为事端,宠过必乱,不可大任。”

多磨 [hǎo shì duō mó]
释义: 磨:阻碍,困难。好事情在实现、成功前,常常会遇到许多波折。
出处: 宋·晁补之《安公子》词:“是即是,从来好事多磨难。”金·董解元《西厢》一:“真所谓佳期难得,好事多磨。”
示例: 哪知好事多磨,常常会遇到许多波折。 【清·曾朴《孽海花》第十六回】

多悭 [hǎo shì duō qiān]
释义: 犹言好事多磨。
出处: 元·贯云石《一枝花·离闷》套曲:“常言道好事多悭,陡恁的千难万难。”

天悭 [hǎo shì tiān qiān]
释义: 犹言好事多磨。
出处: 元·关汉卿《青杏子·离情》曲:“常言道好事天悭。美姻缘他娘间阻,生拆散鸾交凤友。”

红白喜 [hóng bái xǐ shì]
释义: 红指结婚做寿,白指丧事,并到一起说就是红白喜事。
出处: 清·杨静亭《都门杂咏·时尚门·知单》:“居家不易是长安,俭约持躬稍自宽;最怕人情红白事,知单一到便为难。”

不密 [jī shì bù mì]
释义: 指泄漏机密。

穷理 [jí shì qióng lǐ]
释义: 指根据事实深究它的道理。

急于 [jí yú shì gōng]
释义: 事:事业;工:功绩。指做事急于求成。
出处: 鲁迅《南腔北调集·为了忘却的记念》:“我对于她终于很隔膜,我疑心她有点罗曼缔克,急于事功。”

计获 [jì huò shì zú]
释义: 犹言如愿以偿。指愿望实现。

既成 [jì chéng shì shí]
释义: 既成:已成。已经形成的事实。
出处: 唐·杜甫《雨不绝》诗:“鸣雨既过渐细微,映空摇扬如丝飞。”
示例: 对于既成事实的婚姻,我们要通过法律手段解决。

假门假 [jiǎ mén jiǎ shì]
释义: 做得像真的一样。
出处: 曹禺《日出》第二幕:“我的女儿好咬文嚼字,信耶稣,好办个慈善事业,有点假门假事的。”

见机行 [jiàn jī xíng shì]
释义: 看具体情况灵活办事。
出处: 《周易·系辞下》:“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
示例: 你去见机行事,得回再回方好。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八回】

风生 [jiàn shì fēng shēng]
释义: 指遇事雷厉风行。

生风 [jiàn shì shēng fēng]
释义: 形容遇到事情,兴风作浪。
出处: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棘闱志异》:“第少年喜事,每捕风捉影,见事生风。”

建功立 [jiàn gōng lì shì]
释义: 犹建功立业。建立功勋,成就大业。
出处: 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桂阳太守李温等,皆建功立事,有补于世。”
示例: 见古人之有建功立事者,心则幕之。 【唐·林蕴《上宰相元衡弘靖书》】

经一,长一智 [jīng yī shì, zhǎng yī zhì]
释义: 亲身经历了某件事情,就能增长关于这方面的知识。
出处: 《新编五代史平话·汉史》:“人有常言:‘遭一蹶者得一便,经一事者长一智。’”
示例: 然而‘经一事,长一智’,二十世纪已过了四分之一。 【鲁迅《华盖集续编·一点比喻》】

不暇 [jìng shì bù xiá]
释义: 敬:恭敬。事:侍奉,为他人效劳。暇:空闲。恭敬地为他人奔走效劳,忙得没有闲暇之时。

后食 [jìng shì hòu shí]
释义: 指凡事应当先尽力去做,待有功绩后才能享受俸禄。
出处: 语出《论语·卫灵公》:“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邢昺疏:“言当先尽力敬其职事,必有勋绩而后食禄也”。
示例: 但臣等窃以敬事后食者,人臣靖共之心。 【明·张居正《请叙录日讲诸臣疏》】

重提 [jiù shì zhòng tí]
释义: 把已经搁置的事情重新提出。
示例: 过去的恩恩怨怨早已时过境迁,又何必旧事重提呢?

[jiù shì lùn shì]
释义: 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来评定是非得失。现常指仅从事物的表面现象孤立、静止、片面地议论。
出处: 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词臣论劾首揆》:“夺情大事,有关纲常,且就事论事,未尝旁及云。”
示例: 世间有所谓“就事论事”的办法,现在就诗论诗,或者也可以说是无碍的罢。 【鲁迅《且介亭集文二集·“题未定”草》】

聚众滋 [jù zhòng zī shì]
释义: 聚集一帮人到处惹事,制造纠纷。
示例: 他们爱聚众滋事,影响极坏。

军法从 [jūn fǎ cóng shì]
释义: 按照军法严办。
出处: 《汉书·王莽传》:“敢有趁灌犯法,辄以军法从事。”

开门七件 [kāi mén qī jiàn shì]
释义: 比喻每天的必需开支。
出处: 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一折:“早晨起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清·艾衲居士《豆棚闲话》第十则:“只想这一班,做人家的开门七件事,一毫没些抵头。”
示例: 你不比我们,你这生意是家家户户开门七件事少不来的。 【茅盾《子夜》十六】

看人行 [kàn rén xíng shì]
释义: 根据对方与自己的关系及身分的高低来处理事情。
出处: 老舍《离婚》:“大概他也看人行事,咱平日不招惹他,他怎好意思赶尽杀绝。”

看家本 [kān jiā běn shì]
释义: 指自己特别擅长的本领。
出处: 李劼人《天魔舞》?3章:“她不等他说真心话,她的看家本事就拿出来了。”

快人快 [kuài rén kuài shì]
释义: 爽快人办爽快事。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附各本序跋题辞〈陈序〉》:“维时雪停段君,踊跃付梓,快人快事,其有古人不见我之思乎?”

劝功 [lè shì quàn gōng]
释义: 指乐于从事所业,努力获得成效。

例行差 [lì xíng chāi shì]
释义: 指按照规定或惯例处理的公事。
出处: 杜鹏程《保卫延安》第六章:“现在还要来查对一番,只不过是为了完成例行差事罢了。”

例行公 [lì xíng gōng shì]
释义: 按照惯例办理的公事。现在多指刻板的形式主义的工作。
出处: 清·吴趼人《痛史》第十三回:“那一种凌虐苛刻,看的同例行公事一般,哪里还知道这是不应为而为之事。”
示例: 回来等我把那些例行公事办毕了,还有几句要紧的话同你商量呢。 【清·王浚卿《冷眼观》第十四回】

连类比 [lián lèi bǐ shì]
释义: 连缀相类的事物,进行对比。同“连类比物”。

如神 [liào shì rú shén]
释义: 料:预料。预料事情象神仙一样准确。形容预料事情非常准确。
出处: 宋·杨万里《提刑徽猷检正王公墓志铭》:“公器识宏深,襟度宽博,议论施加人数等,料事如神,物无遁情。”
示例: 我又不能料事如神,除了硬挺之外,总不免要吃点小亏。 【清·吴趼人《近十年之怪现状》第四回】

而惧 [lín shì ér jù]
释义: 临:遭遇,碰到;惧:戒惧。遇事谨慎戒惧。
出处: 《论语·述而》:“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示例: 夫庙算而后出军,犹临事而惧,况今庙算有阙而欲用之,臣诚未见其利也。 【《三国志·魏志·辛毗传》】

路遥知马力,久见人心 [lù yáo zhī mǎ lì,shì jiǔ jiàn rén xīn]
释义: 路途遥远,才可以知道马的力气的大小;经历的事情多了,时间长了,才可识别人心的善恶好歹。

吕端大不糊涂 [lǚ duān dà shì bù hú tú]
释义: 喻指办事坚持原则。亦指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
出处: 《宋史·吕端传》:“太宗欲相端。或曰:‘端为人糊涂。’太宗曰:‘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决意相之。”

腼颜 [miǎn yán shì chóu]
释义: 指不知羞耻地为仇敌做事。

腼颜 [miǎn yán shì dí]
释义: 厚着脸皮替敌人工作,不知羞耻。
示例: 抗战期间,上海沦陷,他为环境所迫腼颜事敌,内心十分痛苦。

敏于,慎于言 [mǐn yú shì ,shèn yú yán]
释义: 敏:奋勉,慎:小心。办事勤勉,说话谨慎。
出处: 《论语·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名山 [míng shān shì yè]
释义: 指著作。
出处: 《史记·太史公自序》:“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俟后世圣人君子。”

在人 [móu shì zài rén]
释义: 谋:谋划,安排。根据个人的能力策划事情。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孔明叹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
示例: 不过剩下的五百万就没有把握。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茅盾《子夜》】

在人,成在天 [móu shì zài rén,chéng shì zài tiān]
释义: 旧谚。意思是自己已经尽力而为,至于能否达到目的,那就要看时运如何了。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三回:“‘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

明人不做暗 [míng rén bù zuò àn shì]
释义: 心地光明的人不做偷偷摸摸的事。
出处: 元·吴昌龄《张天师》第三折:“常言道:‘明人不做那暗事’,则俺这闭月羞花绝代姿,到如今自做出自当之,妆甚的谎子!”
示例: 明人不做暗事,您这样叫我们小孩子瞧着也不好! 【冰心《冬儿姑娘》】

已高 [nián shì yǐ gāo]
释义: 年事:年纪。指一个人的岁数已经很大了。

片文只 [piàn wén zhī shì]
释义: 指零碎不全的佚文轶事。
出处: 《宋书·志序》:“司马迁制一家之言,始区别名题,至乎礼仪刑政,有所不尽,乃于纪传之外,创立八书,片文只事,鸿纤备举。”

平安无 [píng ān wú shì]
释义: 平平安安,没出什么事故。
出处: 元·无名氏《昊天塔孟良盗骨》第二折:“哥哥将令,着兄弟巡界河去,平安无事,回哥哥的话来。”
示例: 我把选书的九十几两银子给了他,才买回这个东西来,而今幸得平安无事。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四回】

[qī shì bā shì]
释义: 形容事情多而杂乱。

前尘影 [qián chén yǐng shì]
释义: 指往事。

不忘,后之师 [qián shì bù wàng,hòu shì zhī shī]
释义: 师:借鉴。记取从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工作的借鉴。
出处: 《战国策·赵策一》:“前世之不忘,后事之师。”
示例: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要记取这次失败的教训,争取下次实验成功。

青州从 [qīng zhōu cóng shì]
释义: 青州:古代州名,在今山东东部;从事:古代官名。好酒的代称。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术解》:“恒公有主簿善别酒,有酒则令先尝,好者谓‘青州从事’,恶者谓‘平原督邮’。”
示例: 青州从事孔方君,终日纷纷喜事生。 【宋·李清照《感怀》】

情随 [qíng suí shì qiān]
释义: 情况变了,思想感情也随着起了变化。
出处: 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示例: 后来大抵带在身边,只是情随事迁,已没有翻译的意思了。 【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

情逐 [qíng zhú shì qiān]
释义: 情况变了,思想感情也随着起了变化。同“情随事迁”。

清官难断家务 [qīng guān nán duàn jiā wù shì]
释义: 再公正的官吏也很难论断家庭纠纷的是非曲直。指家庭内部的事,外人很难搞清楚。
出处: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十卷:“常言道清官难断家事。我如今管你母子一生衣食充足,你也休做十分大望。”
示例: 实是俗语说的‘清官难断家务事’,此事正是公婆难断床帏事了。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回】

清官能断家务 [qīng guān nán duàn jiā wù shì]
释义: 俗语。表示家族纠纷情况复杂,外人没法断定谁是谁非。
出处: 曹树厚《好梦成真记》第六十九章:“人们常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哈,这次我做到了清官能断家务事。”

生非 [rě shì shēng fēi]
释义: 招惹是非,引起争端。
出处: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三十六:“如今再说一个富家,安分守己,并不惹事生非。”
示例: 学生在教课上得不到满足,在校内便时常爱闹风潮,在校外也时常惹事生非。 【郭沫若《少年时代·我的童年》】

招非 [rě shì zhāo fēi]
释义: 引起麻烦之事。同“惹是招非”。
出处: 元·无名氏《东平府》第一折:“哎,徐宁紧紧相随,生怕俺不遵依,向城中惹事招非。”

人逢喜精神爽 [rén féng xǐ shì jīng shén shuǎng]
释义: 人遇到喜庆之事则心情舒暢。
出处: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七回:“人逢喜事精神爽,闷向心来瞌睡多。”
示例: 现在我们很快就可以达到目的了,怎么能不高兴呢?‘人逢喜事精神爽’,真是一点也不假。 【魏国禄《随周恩来副主席长征》】

人浮于 [rén fú yú shì]
释义: 浮:超过。原指人的才德高过所得俸禄的等级。后指工作中人员过多或人多事少。
出处: 《礼记·坊记》:“故君子与其使食浮于人也,宁使人浮于食。”
示例: 老兄还没有晓得这里的情形,实在人浮于事,安插不来。 【清·张春帆《宦海》第九回】

不省 [rén shì bù xǐng]
释义: 指昏迷不醒,失去知觉。
出处: 《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谁想刘璞因冒风之后,出汗虚了,变为寒症,人事不省,十分危笃。”
示例: 周婶子和同院的女人把玉宝妈从地下抬到草垫子上,她已经人事不省了。 【高玉宝《高玉宝》第十三章】

不醒 [rén shì bù xǐng]
释义: 指昏迷不醒,失去知觉。同“人事不省”。
出处: 杨朔《晚凉天》:“有一位同志,是渔船救起来的,三天三夜人事不醒。”

不知 [rén shì bù zhī]
释义: 指昏迷不醒,失去知觉。同“人事不省”。
出处: 《红楼梦》第一二○回:“宝钗哭得人事不知。”
示例: 刚才给他们两个人往空中一抛,重重地落在石板地上,他头昏眼花,人事不知。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四】

代谢 [rén shì dài xiè]
释义: 代谢:更迭,交替。泛指人世间的事新旧交替。
出处: 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如无其 [rú wú qí shì]
释义: 象没有那回事一样。形容遇事沉着镇定或不把事情放在心上。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八回:“统领听不见,庄大老爷也听不见,就作为如无其事,不去提他了。”

若无其 [ruò wú qí shì]
释义: 象没有那回事一样。形容遇事沉着镇定或不把事情放在心上。
出处: 冯德英《苦菜花》第三章:“王柬芝若无其事地闩上门,又叫她点着灯,他那双眼睛四处巡视着。”

煞有介 [shà yǒu jiè shì]
释义: 原是江浙一带的方言。指装模作样,活象真有那么一回事似的。多指大模大样,好象很了不起的样子。
出处: 沙汀《替身》:“保长一只脚踏上板凳的一端,象煞有介事地抽吸起来。”

赏心乐 [shǎng xīn lè shì]
释义: 赏心:心情欢畅。欢畅的心情,快乐的事情。
出处: 南朝宋·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八首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
示例: 你看这郊外人稠物穰,都是赏心乐事,真个好热闹也。 【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一折】

少不经 [shào bù jīng shì]
释义: 少:年轻;更:经历。年纪轻,没有经历过什么事情。指经验不多。
出处: 《隋书·李雄传》:“吾儿既少,更事未多。”

慎小 [shèn xiǎo shì wēi]
释义: 谨慎对待微小的事情。

慎重其 [shèn zhòng qí shì]
释义: 指对某一事的态度严肃认真。

时异 [shí yì shì shū]
释义: 殊:不同;差异。时间不同,事情也和以前不一样。意思是事物随着时间改变而发生变化。亦作“时异势殊”。

求是 [shí shì qiú shì]
释义: 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
出处: 《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示例: 总结经验要实事求是,不可弄虚做假。

食少 [shí shǎo shì fán]
释义: 每日吃饭很少,可是处理的事务非常繁重。形容工作辛劳,身体不佳。
出处: 《晋书·宣帝纪》:“先是,亮使至,帝问曰:‘诸葛公起居何如?食可几(许)米?’对曰:‘三四升。’次问政事,曰:‘二十罚已上皆自省览。’帝既而告人曰:‘诸葛孔明其能久乎!’”
示例: 既而又因感激三顾,许人驱弛,食少事烦,至死方已。 【清·金圣叹《西厢记序》】

食少 [shí shǎo shì fán]
释义: 形容工作辛劳,身体不佳。同“食少事烦”。

世上无难 [shì shàng wú nán shì]
释义: 天下没有难事。
出处: 宋·陈元靓《事林广记》第九卷:“世上无难事,人心自不坚。”
示例: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毛泽东《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词】

败垂成 [shì bài chuí chéng]
释义: 事情在快要成功的时候失败了。

半功百 [shì bàn gōng bǎi]
释义: 指做事得法,因而费力小,收效大。同“事半功倍”。

半功倍 [shì bàn gōng bèi]
释义: 指做事得法,因而费力小,收效大。
出处: 《孟子·公孙丑上》:“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示例: 如能善用他的特长和经验,比较地容易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邹韬奋《经历·前途》】

倍功半 [shì bèi gōng bàn]
释义: 指工作费力大,收效小。
出处: 《孟子·公孙丑上》:“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示例: 把这民间事业整顿得件件整齐,桩桩发达,这岂不是事倍功半吗? 【清·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第三回】

必躬亲 [shì bì gōng qīn]
释义: 躬亲:亲自。不论什么事一定要亲自去做,亲自过问。形容办事认真,毫不懈怠。
出处: 《诗·小雅·节南山》:“弗躬弗亲,庶民弗信。”
示例: 于舅太爷却勤勤恳恳,事必躬亲,于这位外甥的事格外当心。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九回】

不关己 [shì bù guān jǐ]
释义: 事情同自己没有关系。
出处: 《曹雪芹别传》:“当时的风气是谨言慎行,少发议论,事不关己,不必打听,因此对这一次大征战的命将出师,一直不甚了了。”
示例: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明哲保身,但求无过。 【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

不关己,高高挂起 [shì bù guān jǐ,gāo gāo guà qǐ]
释义: 认为事情与己无关,把它搁在一边不管。
出处: 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明哲保身,但求无过。这是第三种。”

不过三 [shì bù guò sān]
释义: 指同样的事不宜连作三次。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常言道:‘事不过三。’我若不去,真是个下流无耻之徒。”
示例: 太公叫媳妇:“事不过三,又有人来得不好。” 【《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包待制出身传》】

不师古 [shì bù shī gǔ]
释义: 形容做事不吸取前人经验。
出处: 《书·说命下》:“事不师古,以克永世。”

不宜迟 [shì bù yí chí]
释义: 事情要抓紧时机快做,不宜拖延。
出处: 元·贾仲名《萧淑兰》第四的:“事不宜迟,收拾了便令媒人速去。”

不有余 [shì bù yǒu yú]
释义: 谓达到极点。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娘儿俩先哭了个事不有余,大家劝住,他便忙着到祠堂行礼。”
示例: 那婆子乐了个事不有余,然后大家方才动身。 【清·石昆玉《三侠五义》第五十三回】

出无奈 [shì chū wú nài]
释义: 事情出于无可奈何。指迫不得已只能如此。
出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同窗友认假作真》:“而今我们匆匆进京去了,心下如割,却是事出无奈。”
示例: 事出无奈,只得措置银子,……虽不致卖家掘产,也未免挪衣剥当。 【清·张南庄《何典》第二回】

出有因 [shì chū yǒu yīn]
释义: 事情的发生是有原因的。
出处: 叶圣陶《得失》:“但是一想到事出有因,他就只好假装没有听见。”

过景迁 [shì guò jǐng qiān]
释义: 事情已经过去,情况也变了。同“事过境迁”。

过境迁 [shì guò jìng qiān]
释义: 境:境况;迁:改变。事情已经过去,情况也变了。
出处: 清·颐琐《黄绣球》第三回:“黄绣球与黄通理事过境迁,已不在心上。”

过情迁 [shì guò qíng qiān]
释义: 随着事情过去,对该事的感情、态度也起了变化。

核言直 [shì hé yán zhí]
释义: 事情确实,文辞直捷。
出处: 语出《汉书·司马迁传赞》:“其文直,其事核。”
示例: 然且一人绘一图,一图叙一事,附一赞,事核言直,理明词约,直闺壸之箴鉴也。 【明·沈德符《野获编补遗·刑部·重刊闺范序》】

后诸葛亮 [shì hòu zhū gé liàng]
释义: 比喻事后自称有先见之明的人。
出处: 向春《煤城怒火》第二二章:“不是我事后诸葛亮,决定拉武装时我就说过,我们不拉出去,郭忠还可以存在,因为引不起小岛的注意。”
示例: 有些人把事后诸葛亮当做了一种讽刺,如果对于那种……临事毫无主张、事后就哇啦哇啦的人,讽刺是应该的。 【马南邨《燕山夜话·三种诸葛亮》】

缓则圆 [shì huǎn zé yuán]
释义: 碰到事情不要操之过急,而要慢慢地设法应付,可以得到圆满的解决。
出处: 清·俞万春《荡寇志》:“看来此事,事宽则圆,急难成效。”

火咒龙 [shì huǒ zhòu lóng]
释义: 比喻荒诞不经之事。事火,指祀火为神;咒龙,指咒龙请雨。

急无君子 [shì jí wú jūn zǐ]
释义: 谓人到紧急关头,就顾不得讲规矩、礼貌了。
出处: 清·钱彩《说岳全传》:“邦杰道:‘好一匹马,不知何人的?如今事急无君子,只得借他来骑骑。’”
示例: 叔宝跟进城门,事急无君子,当街跪下禀道:‘小的是山东济南府解户,伺候老爷领回批。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七回】

捷功倍 [shì jié gōng bèi]
释义: 事情易办而功效很大。

宽即圆 [shì kuān jí yuán]
释义: 谓遇事只要从容对待,就能圆满解决。款,宽缓。同“事款则圆”。
出处: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四十四回:“只怕事大难回,所以踌躇延捱……事宽即圆,支得他去,再可商量。”
示例: 秋鸿道:“哭也没用,事宽即圆。” 【清·佚名《明珠缘》第十五回】

宽则圆 [shì kuān zé yuán]
释义: 遇到事情只要从容对待,就能圆满解决。款:宽缓。同“事款则圆”。
出处: 清·俞万春《荡寇志》第一百三十一回:“闻达暗想道:“此人本是一勇之夫,不难取他,只是攻击得紧,他必死命相拒。看来此事,事宽则圆,急难成效。”
示例: 姐姐不要性急,事宽则圆。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八十九回】

款则圆 [shì kuǎn zé yuán]
释义: 谓遇事只要从容对待,就能圆满解决。款,宽缓。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七回:“事款则圆,你且住啼哭,休得叫骂。”又第二十五回:“你老人家不要著急,这可是急不来的事,事款则圆。”

[shì qí shì chǔ]
释义: 事:侍奉;齐、楚:春秋时两大强国。依附齐国呢?还是依附楚国?比喻处在两强之间,不能得罪任何一方。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下》:“滕文公问曰:‘滕,小国也,间于齐楚,事齐乎?事楚乎?’”

生肘腋 [shì shēng zhǒu yè]
释义: 肘腋:胳肢窝。比喻事变就发生在身边。
出处: 《三国志·蜀志·法正传》:“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
示例: 景崧守台的失败,原因全在李文魁的内变,这种内变,事生肘腋,无从预防。 【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二】

实胜于雄辩 [shì shí shèng yú xióng biàn]
释义: 事情的真实情况比喻雄辩更有说服力。
示例: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不要再争论了,事实胜于雄辩,还是让事实来说话吧。

往日迁 [shì wǎng rì qiān]
释义: 指事情和时光都已过去。

危累卵 [shì wēi lèi luǎn]
释义: 事情危险得像堆起来的蛋一样。形容形势极端危险。

无常师 [shì wú cháng shī]
释义: 谓处事没有固定不变的准则,要择善而从。
出处: 春秋·王诩《鬼谷子·忤合》:“世无常贵,事无常师。”陶弘景注:“主善为师,故无常师。”

无大小 [shì wú dà xiǎo]
释义: 事情不分大小。形容什么事都管。
出处: 《文选·诸葛亮〈出师表〉》:“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八十五:“委萧瑀以庶政,事无大小,莫不关掌。”
示例: 却说诸葛丞相在于成都,事无大小,皆亲自从公决断。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七回】

无二成 [shì wú èr chéng]
释义: 谓公事和私事不能两全。
出处: 《左传·成公八年》:“礼无加货,事无二成。”杜预注:“公私不两成。”

无巨细 [shì wú jù xì]
释义: 事情不分大小。形容什么事都管。同“事无大小”。
出处: 《三国志·诸葛亮传》:“政事无巨细咸于亮。”
示例: 曾未期月,援溺振渴,事无巨细,悉究本末。 【宋·邵博《闻见后录》卷十五】

无三不成 [shì wú sān bù chéng]
释义: 谓办事非经多次努力不会轻易成功。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十三回:“常言道,事无三不成,你进洞两遭了,再进去一遭,管情救出师父来也。”
示例: 老嬷嬷道:“只怕说他不过。虽然如此,常言道,事无三不成。这遭却是两遭了,老身只得替你再回他去。”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

以密成 [shì yǐ mì chéng]
释义: 事情因为严密谨慎而成功。
出处: 《韩非子·说难》:“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有必至,理有固然 [shì yǒu bì zhì,lǐ yǒu gù rán]
释义: 事情是必然要发生的,道理本来就该这样。指某些事情无论怎样防止,还是要出现,这是按照事物固有的规律发生发展的,是无法改变的。
出处: 清·吴璿《飞龙全传》第二十九回:“看官们有所未知,从来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与心违 [shì yù xīn wéi]
释义: 事实与愿望相违背。同“事与原违”。
出处: 北齐·魏收《魏书·王叡传》:“诚思竭尽力命,以报所受,不谓事与心违,忽婴重疾。”宋·欧阳修《纪德陈情上致政太傅杜相公》诗:“貌先年老因忧国,事与心违始乞身。”
示例: 相逢暗惹平生恨,西州路,事与心违。 【清·陈维崧《金菊对芙蓉·姜学在扫墓归过访》词】

与原违 [shì yǔ yuán wéi]
释义: 事实与愿望相违背。

与愿违 [shì yǔ yuàn wéi]
释义: 事实与愿望相反。指原来打算做的事没能做到。
出处: 三国魏·嵇康《幽愤》诗:“事与愿违,遘兹淹留。”
示例: 不料后来事与愿违,现在这点局面小得很,应酬不开! 【茅盾《子夜》十六】

预则立 [shì yù zé lì]
释义: 指无论做什么事,事前有准备就会成功,没有准备就要失败。
出处: 《礼记·中庸》:“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在必行 [shì zài bì xíng]
释义: 事情非做不可。

在人为 [shì zài rén wéi]
释义: 指事情要靠人去做的。在一定的条件下,事情能否做成要看人的主观努力如何。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六十九回:“事在人为耳,彼朽骨者何知。”
示例: 俗语说事在人为,只要你勤奋努力,一定能有所作为。

在萧墙 [shì zài xiāo qiáng]
释义: 谓祸乱出自内部。事,变故;萧墙,宫室内当门的小墙。
出处: 语出《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示例: 衅起他族,事在萧墙。 【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

鼠首偾 [shǔ shǒu fèn shì]
释义: 坏了事情。比喻人办事没决断,就象胆小的老鼠,在出洞时头在洞口伸伸缩缩一样。

体大 [ī shì tǐ dà]
释义: 斯:此;体:体制,规模。这件事性质重要,关系重大。
出处: 汉·班固《典引》:“兹事体大而允,寤寐次于圣心。”
示例: 武王克殷,至周公相成王,始制礼乐。斯事体大,不可速成。 【《隋书·音乐志中》】

送往 [sòng wǎng shì jū]
释义: 往:死者;居:生者。礼葬死者,奉养生者。
出处: 《左传·僖公九年》:“送往事居,耦俱无猜,贞也。”
示例: 少不失父,老不哭子,送往事居,后先更迭,以终于无憾。 【宋·陈亮《祭朱寿之文》】

制宜 [suí shì zhì yí]
释义: 根据事实,采取适当措施。
出处: 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三十七:“如道之正体,却一定于此,而随事制宜,自莫不当。”

太平无 [tài píng wú shì]
释义: 指时世安宁和平,也指生活清静无忧。
出处: 明·焦竑《玉堂丛语·方正》:“惟高堂厚禄身享太平无事之日者,见月则乐也。”

天道人 [tiān dào rén shì]
释义: 天道:天理。人事:人力所能做到的事。天道人事不可违背。意谓大势所趋。
出处: 《元史·谦希宪传》:“因为书与宋四川统制余玠,谕以天道人事,玠得书愧感自守,不敢复轻动。”
示例: 嗟呼!不知此正所谓天道人事也。 【清·郑板桥《雍正十年杭州韬光庵中寄舍弟墨》】

天下无难,只怕有心人 [tiān xià wú nán shì,zhǐ pà yǒu xīn rén]
释义: 指只要有志向,有毅力,没有什么办不到的事情。
出处: 明·王骥德《韩夫人题红记·花阴私祝》:“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示例: 这首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可知俗语说:‘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九回】

靦颜 [tiǎn yán shì chóu]
释义: 谓不知羞耻地为仇敌做事。
出处: 罗正纬《滦州革命先烈事略·王金铭》:“若靦颜事仇,为虎作伥,心果安在耶?”
示例: 对于无法撤退的居民应该给以有力的政治教育和相当的组织,使得即使在日寇占领之下,亦能不靦颜事仇。 【《新华日报》1938.11.28】

通工易 [tōng gōng yì shì]
释义: 分工合作,互通有无,拿多余的换没有的。同“通功易事”。

通功易 [tōng gōng yì shì]
释义: 分工合作,互通有无,拿多余的换没有的。
出处: 《孟子·滕文公下》:“子不通功易事,以羡补不足,则农有余粟,女有余布。”
示例: 于是通功易事,择其公且贤者,立而为之君。 【严复《辟韩》】

大吉 [wán shì dà jí]
释义: 指事情结束了,或东西完蛋了(多含贬义)。

大吉 [wàn shì dà jí]
释义: 吉:吉利,顺利。什么事都很圆满顺利。也指一切事情都已办好。
出处: 宋·周密《癸辛杂志》:“盐官教谕黄谦之题桃符板,句云:‘宜人新年怎生呵?百事大吉那般者。’”
示例: 乡村里没有警察,没有宪兵,没有被捕的危险。即便有,在高粱地里一藏,万事大吉。 【梁斌《红旗谱》五三】

亨通 [wàn shì hēng tōng]
释义: 亨通:通达顺利。一切事情都很顺利。
出处: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六十五回:“那孔方兄运出万事亨通的本领,先治了关格之症。”
示例: 不敢说万事亨通,反正比您这万事不通强得多。(老舍《离婚》)

俱备,只欠东风 [wàn shì jù bèi,zhǐ qiàn dōng fēng]
释义: 一切都准备好了,只差东风没有刮起来,不能放火。比喻什么都已准备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了。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孔明索纸笔,屏退左右,密书十六字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示例: 我们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只要机器一来,马上就可以安装了。

枉道 [wǎng dào shì rén]
释义: 枉:违背;道:正道;事:侍奉。原指不按正道事奉国君。后泛指不择手段取悦于人。
出处: 《论语·微子》:“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文武差 [wén wǔ chà shì]
释义: 比喻明劫暗偷。

无补于 [wú bǔ yú shì]
释义: 补:益处,裨益,对事情没有什么益处。

无端生 [wú duān shēng shì]
释义: 无端:没有理由。无缘无故地捣乱闹事。
示例: 自家是规规矩矩的生意人,又没犯法,只要生意好,不欠人家的钱,难道好无端生事,自诈他不成。 【茅盾《林家铺子》】

无济于 [wú jì yú shì]
释义: 济:补益,帮助。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或益处。比喻不解决问题。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二回:“如今远水救不得近火,就是我们再帮点忙,至多再凑了几百银子,也无济于事。”
示例: 遇事需当机立断,任何犹豫和怯懦都是无济于事的。

不登三宝殿 [wú shì bù dēng sān bǎo diàn]
释义: 比喻没事不上门。
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锋塔》:“白娘子道:‘无事不登三宝殿,去做什么?’”

生非 [wú shì shēng fēi]
释义: 无缘无故找岔子,存心制造麻烦。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八回:“有不安本分的强盗,有无事生非的强盗。”

[wú shì shēng shì]
释义: 犹言无事生非。无缘无故找岔子,存心制造麻烦。

无所 [wú suǒ shì shì]
释义: 事事:前一“事”为动词,做;后一“事”为名词,事情。闲着什么事都不干。
示例: 唐·白居易《五古·渭村退居寄礼部崔侍郎翰林钱舍人诗一百韵》:“妆嫫徒费黛,磨甋讵成璋?”

宁人 [xī shì níng rén]
释义: 息:平息;宁:使安定。原指不生事,不骚扰百姓,后指调解纠纷,使事情平息下来,使人们平安相处。
出处: 《后汉书·章帝纪》:“其令有司,罪非殊死,且勿案验;及吏人条书相告,不得听受,冀以息事宁人。”
示例: 我承认我是抱着“息事宁人”的苦衷来接受它的。 【闻一多《四杰》】

相机行 [xiàng jī xíng shì]
释义: 相:察看;机:机会。观察时机,看具体情况灵活办事。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九十二回:“如此依计,往花荣军前,密传将令,相机行事。”
示例: 这事到时你相机行事,酌情处理吧。

相安无 [xiāng ān wú shì]
释义: 相:互相;安:安稳。指彼此相处没有什么争执或冲突,还过得去。
出处: 宋·邓牧《伯牙琴·吏道》:“古者君民间相安无事者,固不得无吏,而为员不多。”
示例: 难民母子相安无事地在史太太家里住了两天两夜。 【郭沫若《金刚坡下》】

象煞有介 [xiàng shà yǒu jiè shì]
释义: 指装模作样,活象真有那么一回事似的。
示例: 屠维岳的法定就是说大话,象煞有介事,满嘴的有办法,有把握。(茅盾《子夜》十四)

像煞有介 [xiàng shà yǒu jiè shì]
释义: 指似乎真有其事。多用以形容小题大作或装腔作势的样子。
出处: 鲁迅《二心集·再来一条“顺”的翻译》:“我们的‘友邦’好友,顶喜欢宣传中国的古怪事情,尤其是‘共党’的,四年以前,将‘裸体游行’说得像煞有介事,于是中国人也跟着叫了好几个月。”
示例: 至于所谓当场夺获的手枪,虽然像煞有介事地举出号数,使人相信,但我总奇怪。 【朱自清《执政府大屠杀记》】

逍遥 [xiāo yáo shì wài]
释义: ①指犯法者没有受到法律制裁。亦泛指做坏事或与坏事有牵连的人不受追查。②指置身事外,毫不关心。
出处: 清·包世臣《致广东按察姚中丞书》:“首祸正凶,逍遥事外。”鲁迅《花边文学·女人未必多说谎》:“关于杨妃,禄山之乱以后的文人就都撒着大谎,玄宗逍遥事外,倒说是许多坏事情都由她。”
示例: ……但理论家或批评家是同有指导、评论、商量的责任的,不能只斥他交代未清之后,便可逍遥事外。 【鲁迅《且介亭杂文·论“旧形式的采用”》】

重重 [xīn shì chóng chóng]
释义: 心里挂着很多沉重的顾虑。
出处: 罗广斌、杨益言《红岩》第二七章:“毛人凤正心事重重地在地毯上来回走着。”
示例: 她近日来愁眉不展,像是心事重重的样子。

新人新 [xīn rén xīn shì]
释义: 具有新的道德品质的人和体现新的高尚社会风尚的事。

行若无 [xíng ruò wú shì]
释义: 行:行动,办事;若:好象。指人在紧急关头,态度镇定,毫不慌乱。有时也指对坏人坏事听之任之,满不在乎。
出处: 《孟子·离娄下》:“禹之行水也,行其所无事也。”

虚应故 [xū yìng gù shì]
释义: 故事:成例。照例应付,敷衍了事。指用敷衍的态度对待工作。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一回:“他既自己情愿,你们代我著实重打,若再虚应故事,定要狗命。”

酗酒滋 [xù jiǔ zī shì]
释义: 喝醉酒寻衅生事者。
示例: 公布栏上贴出公告,凡有酗酒滋事者,一概停职。

生非 [xún shì shēng fēi]
释义: 形容有意制造事端,引起纠纷。
示例: 都是我不好,把大少爷拉去料理倩儿的事,给大少爷招麻烦。不然四太太怎么会找大少爷寻事生非。(巴金《秋》第三十八章)

考言 [xún shì kǎo yán]
释义: 询:查询;考:考核。查询、考核所做的事和所说的话。后多指对官员的考核。
出处: 《尚书·尧典》:“询事考言,乃言底可绩。”

言听 [yán tīng shì xíng]
释义: 指说话能听从,事情能执行。
出处: 《韩非子·说疑》:“言听事行,则如师徒之势。”

言中 [yán zhōng shì yǐn]
释义: 指言语虽然委曲却中正不偏,论事虽然放纵却隐藏着精深的道理。
出处: 语出《易·系辞下》:“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

俯畜 [yǎng shì fǔ xù]
释义: 上要侍奉父母,下要养活妻儿。泛指维持一家生活。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
示例: 坐书院可仰事俯畜。 【清·恽敬《答来卿》】

俯育 [yǎng shì fǔ yù]
释义: 上要侍奉父母,下要养活妻儿。泛指维持一家生活。同“仰事俯畜”。

俛畜 [yǎng shì fǔ chù]
释义: 泛指维持一家生活。同“仰事俯畜”。

不知 [yī shì bù zhī]
释义: 比喻知识尚有欠缺。同“一物不知”。
出处: 《南史·隐逸传·陶弘景》:“读书万余卷,一事不知,以为深耻。”

一笑了 [yī xiào le shì]
释义: 笑一笑就算了事,指不予重视。同“一笑了之”。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六回:“抚台听了,先还摸不着头脑,还以为某人办事不诚实,所以钦差才加了他这个考语;后来别位司、道说起,晓得是为带着表,方才付之一笑了事。”
示例: 幸好这位所长深知旗人的劣根性,没把它当成政治案件,只是淡淡地一笑了事。 【赵大年《公主的女儿》七】

遗落世 [yí luò shì shì]
释义: 指遗忘弃置世俗之事。
出处: 《晋书·阮籍传》:“籍闻步兵厨营人善酿,有贮酒三百斛,乃求为步兵校尉。遗落世事,虽去佐职,恒游府内,朝宴必与焉。”
示例: 顷观《松林文献》,称其遗落世事,晨夕一编,行不识路,坐不知寒暑。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九】

遗闻琐 [yí wén suǒ shì]
释义: 指前代或前人遗留下来而少为人知的传闻,多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同“遗闻逸事”。
出处: 蠡勺居士《〈昕夕闲谈〉小序》:“本以存昔日之遗闻琐事,以附于稗官野史,使避世者亦可考见世事而已。”

遗闻轶 [yí wén yì shì]
释义: 散失,遗留下来的事迹。
出处: 宋·周密《武林旧事》:“此十卷之本,乃从毛氏汲古阁之版传抄。首尾完其,其间遗闻轶事,皆可备考稽。”
示例: 其他遗闻轶事,皆前代俌臣所录。 【清·章炳麟《訄书·哀焚书》】

遗闻逸 [yí wén yì shì]
释义: 指前代或前人遗留下来而少为人知的传闻,多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
出处: 鲁迅《南腔北调集·题记》:“然而只有这一本,虽然浅薄,却还借此存留一点遗闻逸事。”
示例: 齐老先生(齐白石)的遗闻逸事也常听人说起,可是都没有新凤霞写的那么真。 【《大地》1981年第3期】

无功 [yí shì wú gōng]
释义: 工作信心不足,就不会有效果。
出处: 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韂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敖于民。’”
示例: 诸将多曰:“善!”张卬拔剑击地曰:“疑事无功,今日之议,不得有二!”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淮阳王更始元年》】

日程 [yì shì rì chéng]
释义: 议事:讨论或办理事情;日程:时间进度表。在计划之内的讨论、办理事情的日期。
示例: 环境保护已经提到各级领导的议事日程上来了。

遗闻 [yì shì yí wén]
释义: 世人不大知道的事迹和传说。多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
出处: 刘师培《论说部与文学之关系》:“故单辞只义,轶事遗闻,咸笔之于书,以冀流传久远。”

轶闻遗 [yì wén yí shì]
释义: 世人不大知道的事迹和传说。多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同“轶事遗闻”。
出处: 姚华《曲海一勺·骈史上》:“及于唐宋,其体益滋,稗则为山,说则为海,轶闻遗事,杂然著已。”

逸闻趣 [yì wén qù shì]
释义: 指世人不在知道而感兴趣的传闻和故事。
出处: 语出《四库全书总目·地理三·武林旧事》:“此十卷本,乃从毛氏汲古阁元版传钞,首尾完具,其间逸闻轶事,皆可以备考稽。”
示例: 有的谈当前纷乱的政治形势,猜测战争的发展趋势;有的谈政界的逸闻趣事。 【管桦《将军河》第一部第三二章】

逸闻琐 [yì wén suǒ shì]
释义: 指世人不在知道而感兴趣的传闻和故事。
出处: 语出《四库全书总目·地理三·武林旧事》:“此十卷本,乃从毛氏汲古阁元版传钞,首尾完具,其间逸闻轶事,皆可以备考稽。”
示例: 又有时谈一些与评价无关的逸闻琐事,给文字增加无穷余韵,真是高妙极了。 【孙犁《澹定集·与友人论传记》】

逸闻轶 [yì wén yì shì]
释义: 指世人不在知道而感兴趣的传闻和故事。
出处: 《四库全书总目·地理三·武林旧事》:“此十卷本,乃从毛氏汲古阁元版传钞,首尾完具,其间逸闻轶事,皆可以备考稽。”

意气用 [yì qì yòng shì]
释义: 意气:主观偏激的情绪;用事:行事。缺乏理智,只凭一时的想法和情绪办事。
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这是事势相逼,不得不尔。至今想来,究竟还是意气用事,并不曾报效得朝廷,倒惹得同官心中不快活,却也悔之无及。”

因人成 [yīn rén chéng shì]
释义: 因:依靠。依靠别人的力量办成事情。
出处: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公等碌碌,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示例: 小将因人成事,何足道哉! 【元·李寿卿《伍员吹箫》第四折】

之秋 [yǒu shì zhī qiū]
释义: 指战争或多事故的年头。

有志者竟成 [yǒu zhì zhě shì jìng chéng]
释义: 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事情终究会成功。
出处: 《后汉书·耿弇传》:“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无补 [yú shì wú bǔ]
释义: 对事情毫无补益。
示例: 大错已经铸成,你再责备他也于事无补。

玉成其 [yù chéng qí shì]
释义: 玉成:成全,内含客气的意思。成全那件事情。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回:“大夫能玉成其事,请以白璧二双,黄金百镒为献。”
示例: 只要求冯氏是早晚在员外跟前玉成其事。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三十五回】

生端 [yù shì shēng duān]
释义: 指好事者一有机会就借端兴风作浪。
出处: 《中国民间故事选·秧状元》:“他常常遇事生端,专找岔子。”

生风 [yù shì shēng fēng]
释义: 原形容处事果断而迅速。后指一有机会就挑拔是非,引起事端。
出处: 《汉书·赵广汉传》:“见事风生,无所回避。”
示例: 我想他们着实和民党作对,遇事生风,或者知道了老兄到来,便要拿办,也未可定。 【清·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第三回】

制宜 [zāo shì zhì yí]
释义: 犹言因事制宜。
出处: 《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世俗岁殊,时变日化,遭事制宜,因时而移,旧之非者,何可放焉!”

造次行 [zào cì xíng shì]
释义: 匆忙做事。
示例: 兴建图书馆虽是本校的当务之急,但应周密规划,不可造次行事。

造言生 [zào yán shēng shì]
释义: 捏造虚言以挑起事端。
出处: 《孟子·万章上》:“好事者为之也。”宋·朱熹集注:“好事,谓喜造言生事之人也。”清·张南庄《何典》第二回:“只消说他造言生事,顶名告他一状,不怕不拿大锭大帛出来买静求安。”
示例: 自知理屈,谨具伏辩,从此不敢再到某公馆滋闹,并不敢在外造言生事。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六回】

造谣生 [zào yáo shēng shì]
释义: 制造谣言,挑起事端。
出处: 《庄子·盗跖》:“尔作言造语,妄称文武。”
示例: 有许多言论是荒唐无知、捕风捉影、造谣生事。 【郭小川《沉重的教训》】

择主而 [zé zhǔ ér shì]
释义: 事:侍奉。旧指选择明主,为他办事。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四回:“岂不闻‘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张大其 [zhāng dà qí shì]
释义: 张:夸张。把原来的事情夸大。形容言过其实。亦作“张皇其事”、“张大其辞(词)”、“张扬其事”。
出处: 唐·韩愈《送杨少尹序》:“太史氏又能张大其事,为传继二疏踪迹否?”
示例: 襄公欲以举闻于诸侯,故意用此极刑,张大其事也。 【《东周列国志》第十三回】

张皇其 [zhāng huáng qí shì]
释义: 把原来的事情夸大。形容言过其实。同“张大其词”。
出处: 《宋史·张庄传》:“祖道及庄擅兴师旅,启衅邀功,妄言诸蛮效顺,纳款得地。当时柄臣揽为绥抚四夷之功。奏贺行赏,张皇其事。自昔欺君,无大于此。”
示例: 贾似道料定恭宗年少胆怯,故意将元兵消息,张皇其事,奏闻天子,自请统军行边。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二十二卷】

惹非 [zhāo shì rě fēi]
释义: 招惹是非。指无故生事。
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三十五回:“少年骄惰放肆……将来招事惹非,败坏家门。”

照章办 [zhào zhāng bàn shì]
释义: 按照规定办理事情。
出处: 陈世旭《将军镇》第十章三:“那就更得让她学会照章办事。国有国法,院有院规,不然,还得了?”
示例: 法律虽然铁面无私,照章办事,至少没那么不知趣,会去干涉一位大爷的私事。 【《警察和赞美诗》】

郑重其 [zhèng zhòng qí shì]
释义: 郑重:审慎,严肃认真。形容说话做事时态度非常严肃认真。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回:“所以郑重其事,必得三日后方进门。”
示例: 孙俊英背剪着手,郑重其事地在墙前站着看标语。 【冯德英《迎春花》第六章】

类情 [zhǐ shì lèi qíng]
释义: 谓阐述事理,譬喻情状。
出处: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
示例: 梅村诗有不可及者二:一则神韵悉本唐人,不落宋以后腔调,而指事类情,又究转如意。 【清·赵翼《瓯北诗话·吴梅村诗》】

置身 [zhì shēn shì wài]
释义: 身:自身。把自己放在事情之外,毫不关心。
出处: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三十五回:“这彭仲翔却在背后袖手旁观,置身事外。”
示例: 悲观的由来,是在置身事外不辩是非,而偏要关心于文坛,或者竟是自己坐在没落的营盘里。 【鲁迅《准风月谈·“中国文坛的悲观”》】

终身大 [zhōng shēn dà shì]
释义: 终身:一生。关系一辈子的大事情,多指婚姻。
出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时间凭着两局赌赛,偶尔亏输,便要认起真来,草草送了终身大事,岂不可羞。”
示例: 但终身大事 ,一生至一死,非同儿戏。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五回】

增华 [zhǒng shì zēng huá]
释义: 踵:追随,继续。继续前人的事业,并使更加完善美好。
出处: 南朝梁·萧统《文选序》:“盖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物既有之,文亦宜然。”
示例: 以至头门墙上及各墙壁,另行雕刻花草人物,正是踵事增华,穷奢极侈。 【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二十七回】

属词比 [zhǔ cí bǐ shì]
释义: 连缀文辞,排比史事。后亦泛指撰文记事。
出处: 《魏书·高祐传》:“至若左氏,属词比事,两致并书,可谓存史意,而非全史体。”
示例: 七十子之徒,周末汉初,去圣人则近矣,彼其徒之识道理,与属词比事,或尚不及后之大贤也。 【清·龚自珍《语录》】

属辞比 [zhǔ cí bǐ shì]
释义: 原指连缀文辞,排比事实,记载历史。后泛称作文纪事。
出处: 《礼记·经解》:“属辞比事,《春秋》教也。”

体大 [zī shì tǐ dà]
释义: 这件事性质重要,关系重大。
出处: 汉·班固《典引》:“兹事体大而允,寤寐次于圣心。”

坐失 [zuò shī shì jī]
释义: 白白地失掉机会。
出处: 王闿运《丁锐义传》:“坐失事机,谁执其咎。”

风流 [fēng liú shì guò]
释义: 轻微的过失。

后素 [huì shì hòu sù]
释义: 《论语·八佾》:“子曰:‘绘事后素。’”硃熹集注:“绘事,绘画之事也;后素,后於素也。《考工记》曰:‘绘画之事後素功。’谓先以粉地为质,而后施五采,犹人有美质,然後可加文饰。”后因以“绘事后素”比喻有良好的质地,才能进行锦上添花的加工。

制变 [lín shì zhì biàn]
释义: 见“临机制变”。

宁人 [shěng shì níng rén]
释义: 减少事务,使人安宁。

畏口慎 [wèi kǒu shèn shì]
释义: 说话谨慎,做事小心。

诛意 [shè shì zhū yì]
释义: 谓不问其实际行动而但推究其居心以定罪责。

哀死 [āi sǐ shì shēng]
释义: 哀恸死者,侍奉生者。
出处: 西汉·司马迁《吴太伯世家》:“哀死事生,以待天命。”
示例: 唐·独孤及《吴季子札论》:复命哭墓,哀死事生,孰与先衅而动,治其未乱?

暧昧之 [ài mèi zhī shì]
释义: 行为不光明,内有不可告人的隐情。也指男女互相爱悦可能有的私事。
示例: 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卷三:“岂有暧昧之事,疑其君父者。”

饱食终日,无所 [bǎo shí zhōng rì,wú suǒ shì shì]
释义: 饱:吃足;终日:整天。整天吃得饱饱的,什么事也不干。
示例: 吕振羽《简明中国通史》第九章:“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地主阶级,品质却是最恶劣的。”

比肩而 [bǐ jiān ér shì]
释义: 比:并。肩并肩做事。指共事、同事。
示例: 宋·苏轼《范增论》:“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

不因一,不长一智 [bù yīn yī shì,bù zhǎng yī zhì]
释义: 智:智慧,见识。不经历一件事情,就不能增长对那件事情的见识。同“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出处: 宋·悟明禅师《联灯会要·道本禅师》:“老赵州十八上便解破家散宅,徒为戏论,虽然如是,不因一事,不长一智。”

不如意常八九 [bù rú yì shì cháng bā jiǔ]
释义: 指不合心意的事情是经常发生的。
出处: 语出《晋书·羊祜传》:“会秦、凉屡败,祜复表曰:‘吴平,则胡自定,但当速济大功耳。’而议者多不同。祜叹曰:‘天下不如意,恒十居七八,故有当断不断。’”
示例: 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语人言无二三。《白雪遗音•南词·十二时》

操切从 [cāo qiē cóng shì]
释义: 操:做。处理事情或解决问题过于急躁。
示例: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一回:“第一须用上些水磨功夫,叫他们潜移默化,断不可操切从事。”

不说,遂不谏 [chéng shì bù shuō,suì shì bù jiàn]
释义: 说:言论;遂:完成;谏:劝说。已做过的事不必再解释,已经完成的事不要再劝说了。含既往不咎之意。
出处: 《论语•八佾》:“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邢昺疏:‘事已成不可复说也。’

不足,坏有余 [chéng shì bù zú,huài shì yǒu yú]
释义: 成:成就;足:足够。指事情不但办不好,反而把事情弄坏。用于指责办事拙劣或故意不让事情办成的人。
示例: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05回:“部里书办们,成事不足,坏事有余;胜之不武,不胜为笑。”

化小,小化无 [dà shì huà xiǎo,xiǎo shì huà wú]
释义: 化:变。经过妥善处理,将大事化成小事,小事变成没事,息事宁人。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2回:“‘大事化为小事,小事化为无事’,方是兴旺之家。”
示例: 老舍《四世同堂》:他很会说话,遇到住户们打架拌嘴,他能一面挖苦,一面恫吓,而把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以理 [duān shì yǐ lǐ]
释义: 断:判断。根据道理来判断事情的是非曲直。
出处: 《管子•版法解》:“陈义设法,断事以理。”

多患 [duō shì duō huàn]
释义: 管的事情多,就容易招祸患。
出处: 《孔子家语•观周》:“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

阿尊 [ē zūn shì guì]
释义: 尊、贵:指地位官爵高的权贵。迎合和侍奉权贵。
出处: 《汉书•楚元王传》:“以不能阿尊事贵,孤特寡助,抑厌遂退,卒不克明。”

风流佳 [fēng liú jiā shì]
释义: 风流:指男女相互爱悦之事;佳事:美事。指男女情爱的美事。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2回:“今忽见宝玉也有麒麟,便恐借此生隙,同湘云也做出那些风流佳事来,因而悄悄地走来,见机行事,以察二人之意。”

风流雅 [fēng liú yǎ shì]
释义: 雅:风雅。风雅而有情趣的事。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3回:“命探春依次抄录妥协,自己编次,叙其优劣,又命在大观园勒石,为千古风流雅事。”

风闻言 [fēng wén yán shì]
释义: 指古时御史等任监察职务的官员可以根据传闻进谏或弹劾官吏,也泛指据传闻向上检举官吏。
出处: 《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五年》:“武后以法制群下,諫官、御史得以风闻言事,自御史大夫至监察得互相弹奏,率以险詖相倾覆。”
示例: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记事一》:“近有陈请不实,重行黜陟之文。例皆偷安苟简,避罪缄默,甚失设置之意,可仍旧许风闻言事。”
●《明史·王德完传》:“宫禁严秘,虚实未审。臣即愚昧,决知其不然。第臺諫之官得风闻言事。果中宫不得於陛下以致疾歟?”亦省作“ 风闻 ”。
●《魏书·元澄传》:“又寻御史之体,风闻是司,至於冒勋妄考,皆有处别。”
●《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八年》:“御史,故事许风闻,今以疑似之间,遽被詰问,臣恐臺諫官畏罪缄默,非所以广言路也。”
●《醒世恒言·十五贯戏言成巧祸》:“也有一班妬忌 魏生 少年登高科的,将这桩事只当做风闻言事的一个小小新闻,奏上一本。”

风闻论 [fēng wén lùn shì]
释义: 同“风闻言事”。谓古时御史等任监察职务的官员可以根据传闻进谏或弹劾官吏。泛指据传闻向上检举官吏。
出处: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御史风闻》:“御史许风闻论事,相承有此言,而不究所从来,以予考之,盖自 晋 宋 以下如此。”

盖棺 [gài guān shì yǐ]
释义: ①同“盖棺论定”;②盖:遮盖;已:停止。人死了,事情才算完结。泛指终身坚持或追求某种事业。
出处: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

干卿何 [gān qīng hé shì]
释义: 干:干涉。管你什么事?常用于讥笑人爱管闲事。
出处: 唐·杜牧《齐安郡中偶题》:“自滴阶前大梧叶,干君何事动哀吟。”
示例: 宋·方岳《如梦令·春思》词:知是谁家燕子,直恁惺忪言语。深入绣帘来,无奈落花飞絮。春去,春去,且道干卿何事。

干君何 [gān jūn hé shì]
释义: 干:干涉;君:你的尊称。跟你有什么关系?指人爱管闲事。
出处: 唐·杜牧《齐安郡中偶题》:“自滴阶前大梧叶,干君何事动哀吟?”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爱古瓷 粤ICP备17015389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796号

本软件的研发和运营为非盈利行为。如果您认为本软件对您有所帮助,可以自愿提供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