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字典常用词典成语词典我的字典
    

好整 [hào zhěng yǐ xiá]
释义: 整:严整;暇:不急迫。形容既严整,又从容。也指事情虽多,仍旧从容不迫。
出处: 《左传·成公十六年》:“日臣之使于楚也,子重问晋国之勇,臣对曰:‘好以众整。’曰:‘又何如?’臣对曰:‘好以暇。’”
示例: 在这种人心惶惶的时候,珏斋却好整以暇,大有轻裘缓带的气象,只把军队移驻山海关。(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五回)

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jí yǐ qí rén zhī dào,huán zhì qí rén zhī shēn]
释义: 就用那个人对付别人的办法返回来对付那个人自己。
出处: 宋·朱熹《中庸集注》第十三章:“故君子之治人也,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示例: 况这班奸党,不知屈害多少忠良,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极是快心之事。(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二十二回)

暴易暴 [yǐ bào yì bào]
释义: 以:用;易:改变,更换;暴:残暴。用残暴势力代替残暴势力。指统治者换了,暴虐的统治没有改变。
出处: 《史记·伯夷列传》:“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示例: 吏转念去一狐,得一狐,是以暴易暴也,游移不敢即应。(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周三》)

狸饵鼠 [yǐ lǐ ěr shǔ]
释义: 狸:猫;饵:诱。捉老鼠用猫作诱饵。比喻事情不能成功。
出处: 《商君书·农战》:“我不以货事上而求迁者,则如以狸饵鼠尔,必不冀矣。”

力服人 [yǐ lì fú rén]
释义: 力:权势,武力。用强制手段使人服从。
出处: 《孟子·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
示例: 压服的结果总是压而不服。以力服人是不行的。(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yǐ xiǎo rén zhī xīn,duó jūn zǐ zhī fù]
释义: 用卑劣的心意去猜测品行高尚的人。
出处: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愿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属厌而已。”
示例: 他处处怀疑别人在跟他过不去,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子之矛,攻子之盾 [yǐ zǐ zhī máo,gōng zǐ zhī dùn]
释义: 子:对别人的称呼;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挡住敌人刀箭的牌。比喻拿对方的观点、方法或言论来反驳对方。
出处: 《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楯与矛者,誉之曰:‘吾楯之坚,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示例: 菲薄古书者,惟读过古书者最有力,这是的确的。因为他洞知弊病,能“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鲁迅《华盖集续编·古书与白话》)

贿成 [zhèng yǐ huì chéng]
释义: 形容旧社会政治腐败,官场黑暗,不行贿就办不成事。
出处: 《左传·襄公十年》:“政以贿成,而刑放于宠。”
示例: 目下政以贿成,豺狼当道,我即或在这里再多住几时,也不见得有甚么利益。(《晚清文学丛钞·冷眼观》第二十七回)

爱人 [ài rén yǐ dé]
释义: 爱人:爱护别人;德:德行。按照道德标准去爱护人。泛指对人不偏私偏爱,不姑息迁就。
出处: 《礼记·檀弓上》:“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示例: 轼闻琦语,曰:“公可谓爱人以德矣。” 【《宋史·苏轼传》】

民为本 [bāng yǐ mín wéi běn]
释义: 古代儒家民本思想的一种反映,认为万民百姓是国家的根本。治国应以安民、得民作为根本。
出处: 《尚书·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示例: 邦以民为本,鱼饥费香饵。 【唐·杜甫《送顾八分文学适洪吉州》】

老拳 [bǎo yǐ lǎo quán]
释义: 饱:充分;以:用。痛打,尽情地揍。
出处: 《晋书·石勒载记下》:“孤往日厌卿老拳,卿亦饱孤毒手。”
示例: 他随即把老婆痛打一顿。饱以老拳是把男女生理上的共性消除不了的。 【李欣《从“男女有别”谈起》】

自牧 [bēi yǐ zì mù]
释义: 指以谦卑自守。
出处: 语出《易·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王弼注:“牧,养也。”高亨注:“余谓牧犹守也,卑以自牧谓以谦卑自守也。”
示例: 普天下的男子凡是在恋爱的时侯,他的“卑以自牧”的情怀都不亚于张生。 【郭沫若《断断集·旋转乾坤论》】

不随 [bu shui yi zi]
释义: 不跟随别人而半途停止。

辞害志 [bù yǐ cí hài zhì]
释义: 辞:文辞;志:作品的思想内容。原意是不因为只顾文辞而损害了对内容的理解。后也指写文章不要只追求修辞而忽略文章的立意。
出处: 《孟子·万章上》:“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规矩,不成方圆 [bù yǐ guī jǔ,bù chéng fāng yuán]
释义: 规:圆规;矩:曲尺。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出处: 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上》:“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规矩,不能成方圆 [bù yǐ guī jǔ,bù néng chéng fāng yuán]
释义: 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出处: 《孟子·离娄上》:“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人废言 [bù yǐ rén fèi yán]
释义: 废:废弃。不因为这个人有不足的地方而不采纳他的正确意见。
出处: 《论语·卫灵公》:“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为耻 [bù yǐ wéi chǐ]
释义: 不认为是可耻的。指不知羞耻。
出处: 《邓析子·转辞》:“今墨劓不以为耻,斯民所以乱多治少也。”
示例: 对于自己的历史一点不懂,或懂得甚少,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为奇 [bù yǐ wéi qí]
释义: 并不觉得奇怪。表示这是见惯了的。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三回:“而且老太太时常提问案件,大家亦都见惯,不以为奇。”

为然 [bù yǐ wéi rán]
释义: 然:是,对。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出处: 宋·苏轼《再乞罢详定役法状》:“右臣先曾奏论前衙一役,只当招募,不当定差,执政不以为然。”
示例: 听他说洋人不是,口虽不言,心下却老大不以为然。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为意 [bù yǐ wéi yì]
释义: 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对事抱轻视态度。
出处: 《三国志·吴书·陆凯传》:“定大恨凯,思中伤之,凯终不以为意,乃心公家,义形于色,表疏皆指事不饰,忠恳内发。”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秦太上君寺》:“临淄官徒有在京邑,闻怀砖慕势,咸共耻之,唯崔孝忠一人不以为意。”
示例: 管亥望见救军来到,亲自引兵迎敌;因见玄德兵少,不以为意。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一回】

一眚掩大德 [bù yǐ yī shěng yǎn dà dé]
释义: 以:因;眚:过失,错误;掩:遮蔽,遮盖;德:德行。不因为一个人有个别的错误而抹杀他的大功绩。
出处: 《左传·僖公三十年》:“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不知所 [bù zhī suǒ yǐ]
释义: 以:原因。不明白为什么是这样。指不知道原因。
出处: 唐·张彦远《法书要录·购兰亭序》:“遽见追乎,不知所以。”
示例: 咪咪忽然拿起一只锅盖,用一只骨筷乒乒乓乓敲起来,敲得他不知所以,惊惶失措,晕头转向。 【王安忆《流逝》】

残民 [cán mín yǐ chěng]
释义: 残:残害;逞:称愿,满足某种心愿。残害人民,来实现某种愿望,使自己称心如意。
出处: 《左传·宣公二年》:“《诗》所谓‘人之无良’者,其羊斟之谓乎!残民以逞。”

差若毫厘,谬千里 [chā ruò háo lí,miù yǐ qiān lǐ]
释义: 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出处: 《礼记·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以千里。’”

毫厘,谬千里 [chā yǐ háo lí,miù yǐ qiān lǐ]
释义: 差:相差;毫厘:很小的计量单位;谬:同“缪”。开始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司马迁传》:“故《易》曰:‘差以毫厘,谬以千里。’”
示例: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造因不良,恶果是生。 【《辛亥革命》】

毫厘,失之千里 [chā yǐ háo lí,shī zhī qiān lǐ]
释义: 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出处: 《礼记·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以千里。’”
示例: 测绘工作常是差以毫厘,失之千里,因此一定要十分准确,绝不能粗心大意。

差之毫厘,谬千里 [chā zhī háo lí,miù yǐ qiān lǐ]
释义: 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出处: 《礼记·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以千里。’”
示例: 测绘工作常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因此一定要十分准确,绝不能粗心大意。

长此 [cháng cǐ yǐ wǎng]
释义: 长期这样下去。
出处: 高阳《清宫外史》上册:“长此以往,必定搞成明朝末年那个样子,大政受言路的影响,摇摆不定,政府一件事不能办。”

象外 [chāo yǐ xiàng wài]
释义: 以:用法等同“于”。超脱于物象之外。形容诗文意境雄浑、超脱。也比喻置身世外,脱离现实的空想。
出处: 唐·司空图《诗品·雄浑》:“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示例: 人倘能够“超然象外”,看看报章,倒也是一种清福。 【鲁迅《华盖集续编·马上支日记》】

嗤之 [chī zhī yǐ bí]
释义: 嗤:讥笑。用鼻子吭声冷笑。表示轻蔑。
出处: 《后汉书·樊宏传》:“尝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
示例: 说于乡,乡人笑之;说于市,市人非之;请于巨绅贵族,更嗤之以鼻。 【清·颐琐《黄绣球》第七回】

持之 [chí zhī yǐ héng]
释义: 持:坚持;恒:恒心。长久坚持下去。
出处: 清·曾国藩《家训喻纪泽》:“尔之短处,在言语欠钝讷,举止欠端重,看书不能深入,而作文不能峥嵘。若能从此三事上下一番苦功,进之以猛,持之以恒,不过一二年,自尔精进而不觉。”
示例: 学习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就能取得好成绩。

公心 [chū yǐ gōng xīn]
释义: 指考虑事情以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为出发点。

大车 [dà chē yǐ zài]
释义: 大车材坚,能载重物。比喻人有大材,能够胜重任。
出处: 《易经·大有》:“大车以载,有攸往无咎。”

重利 [dàn yǐ zhòng lì]
释义: 啖:吃,引诱;重:大、厚;利:利益、好处。用优厚的利益和好处引诱或收买人。
出处: 《史记·高祖纪》:“沛公以为诈,乃用张良计,使郦生、陆贾往说秦将,啖以利。”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dàn bó yǐ míng zhì,níng jìng yǐ zhì yuǎn]
释义: 淡泊:恬淡寡欲;宁静:安宁恬静;致:达到。不追求名利,生活简朴以表现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稳沉着,才可有所作为。
出处: 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是故非淡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兼覆。”
示例: 我们要做到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取保 [dao yi qu bao]
释义: 劝诱犯人寻找保证人,缴纳保证金。

道路 [dào lù yǐ mù]
释义: 在路上遇到不敢交谈,只是以目示意。形容人民对残暴统治的憎恨和恐惧。
出处: 《国语·周语上》:“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示例: 此后要防的是“道路以目”了,我们等待着遮眼文学吧。 【鲁迅《伪自由书·止哭文学》】

轻心 [diào yǐ qīng xīn]
释义: 掉:摆动;轻:轻率。对事情采取轻率的漫不经心的态度。
出处: 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故吾每为文章,未尝敢以轻心掉之。”
示例: 由于这样,好些人就对于文学作品中另一方面的道理—装饰的美掉以轻心了。 【秦牧《两只青蛙》】

动之 [dòng zhī yǐ qíng]
释义: 用感情来打动他的心。

度己 [duó jǐ yǐ shéng]
释义: 绳:纠正,约束。指一定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使自己的行为合乎法度。
出处: 《荀子·非相》:“故君子之度己以绳,接人则用抴。”

传讹 [é yǐ chuán é]
释义: 把本来就是错误的东西妄加传播,越传越错。
出处: 明·郎瑛《七修类稿·辩证上·爱妾换马》:“不然,长髯紫衣,怪诞幽显之说,何其骇异哉?后人又不考而吟咏焉,讹以传讹也。”
示例: 如其不经审判,恐愚民讹以传讹,借词煽动,其乱愈滋。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保路运动》】

滋讹 [é yǐ zī é]
释义: 把本来错误的东西加以传播,越传越错。
出处: 清·侯方域《为司徒公与宁南侯书》:“而无如市井仓皇,讹以滋讹,几于三人成虎。”

类聚 [fāng yǐ lèi jù]
释义: 指同类事物相聚一处。方:办法,做法,技巧。
出处: 《易·系辞上》:“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示例: 土有常产,俗有旧风;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晋·皇甫谧《三都赋》序】

类聚,物群分 [fāng yǐ lèi jù,wù yǐ qún fēn]
释义: 方:方术,治道的方法;物:事物。原指各种方术因种类相同聚在一起,各种事物因种类不同而区分开。后指人或事物按其性质分门别类。
出处: 《周易·系辞上》:“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为常 [jī yǐ wéi cháng]
释义: 指习惯成自然。同“习以为常”。
出处: 《旧唐书·张柬之传》:“今姚府所置之官……唯知诡谋狡算,恣情割剥,贪叨动掠,积以为常。”

赍志 [jī zhì yǐ méi]
释义: 指怀抱着未遂的志愿而死去。同“赍志而殁”。

赍志 [jī zhì yǐ mò]
释义: 指怀抱着未遂的志愿而死去。同“赍志而殁”。

计日 [jì rì yǐ dài]
释义: 可以数着日子等待。形容为时不远。同“计日而待”。

计日 [jì rì yǐ qī]
释义: 可以数着日子等待。形容为时不远。同“计日而待”。

计日 [jì rì yǐ sì]
释义: 数着日子等待。极言盼望之殷切。
出处: 明·方孝孺《与邵真斋书》之六:“前者村仆还,承书约在月末相过,计日以俟,未遂一见,岂以雨故愆期邪?”

辞色 [jiǎ yǐ cí sè]
释义: 指好言好语、和颜悦色地对待。
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六回:“叫他传了那厨子来当一次差,我们在旁边假以辞色,逐细盘问他,怕问不出来?”

养德 [jiǎn yǐ yǎng dé]
释义: 节俭有助于养成质朴勤劳的德操。
出处: 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养廉 [jiǎn yǐ yǎng lián]
释义: 俭:节俭;廉:廉洁。节俭可以培养廉洁的作风。
出处: 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养身,俭以养德。”
示例: 俭以养廉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降格 [jiàng gé yǐ qiú]
释义: 格:规格,标准。降低标准去寻求。
出处: 鲁迅《坟·灯下漫笔》:“那么,到亲戚朋友那里借现钱去罢,怎么会有?于是降格以求,不讲爱国了,要外国银行的钞票。”

身免 [jǐn yǐ shēn miǎn]
释义: 仅:才能够;身:自身;免:避免。指没有被杀或只身逃出了险境。
出处: 《战国策·燕策二》:“齐王逃遁走莒,仅以身免。“”
示例: 难(句难)等相率北走,仅以身免。 【《晋书·谢玄传》】

慨当 [kǎi dāng yǐ kāng]
释义: 与“慷慨”意思相同,指充满正气,情绪激动。“当以”无实际意义。
出处: 汉·曹操《短歌行》:“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示例: 与知己别来十年,而此生遭际,慨当以慷,乃有出于契阔之外者。 【清·侯方域《复倪玉纯书》】

告慰 [kān yǐ gào wèi]
释义: 堪:能,可以。可以感到或给予一些安慰。

待人 [kuān yǐ dài rén]
释义: 宽:宽容。以宽宏大度的态度来对待别人。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某素知刘备宽以待人,柔能克刚,英雄莫敌。”

忘忧 [lè yǐ wàng yōu]
释义: 由于快乐而忘记了忧愁。形容非常快乐。
出处: 《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示例: 似这等乐以忘忧,胡必归欤! 【元·王实甫《丽春堂》第三折】

解嘲 [liáo yǐ jiě cháo]
释义: 解:消除;嘲:嘲笑。姑且用来解脱被人嘲笑的事情。
出处: 汉·扬雄《解嘲》:“人有嘲雄以玄之尚白,雄解之,号曰解嘲。”宋·胡仔《苕溪渔隐诗话前集》卷三:“子美困顿于山川,盖为不知者诟病,以为拙于生事,又往往讥议宗文、宗武失学,故聊解嘲耳。
示例: 这只可算是聊以解嘲的举动。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一回】

塞责 [liáo yǐ sè zé]
释义: 聊:姑且;塞责:搪塞责任。姑且应付一下,算是交代了责任。
出处: 宋·袁枢《通鉴纪事本末》:“韩侘胄当国,言官不敢言事,但泛论君德、时事,或问之,则愧谢曰:‘聊以塞责。’”
示例: 我素乏捷才,且不长于吟咏,姐妹辈素所深知;今夜聊以塞责,不负斯景而已。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八回】

自慰 [liáo yǐ zì wèi]
释义: 聊:姑且。姑且用来安慰自己。
出处: 汉·张衡《鸿赋序》:“南寓衡阳,避祁寒也……余五十之年,忽焉已至,永言身事,慨然其多绪,乃为之赋,聊以自慰。”
示例: 遇见强者,不敢反抗,便以“中庸”这些话来粉饰,聊以自慰。 【鲁迅《华盖集·通讯》】

自娱 [liáo yǐ zì yú]
释义: 聊:姑且。姑且用以自我娱乐宽慰。
出处: 《汉书·南粤王赵佗传》:“西北有长沙,其半蛮夷,亦称王。老夫故敢妄窃帝号,聊以自娱。”
示例: 弹琴鼓瑟,聊以自娱。 【《宋书·乐志四》】

卒岁 [liáo yǐ zú suì]
释义: 聊:勉强;卒:终;岁:年。勉强地度过一年。
出处: 《左传·襄公二十一年》:“优哉游哉,聊以卒岁。”
示例: 于艰难竭蹶之中,存聊以卒岁之想。 【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率马 [shuài mǎ yǐ jì]
释义: 用好马带领马群。比喻能者居先。
出处: 汉朝扬雄《法言·修身》:“或曰:‘治己以仲尼,仲尼奚寡也?’曰:‘率马以骥,不亦可乎?’”

为常 [shuài yǐ wéi cháng]
释义: 指成为经常的事。
出处: 《北齐书·司马子如传》:“及其当还, 高祖及武明后俱有赉遗,率以为常。”宋·文天祥《与朱太博埴》:“骑马囊饭,朝往夕还,率以为常,而山外事一毫不接耳目矣。”
示例: 由此蹈隙相会,率以为常。 【清·王韬《凇滨琐话·魏月波》】

昧死 [mèi sǐ yǐ wén]
释义: 昧:冒。闻:使听到。冒着死罪来禀告您。表示谨慎惶恐。
出处: 《史记·赵世家》:“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宮。昧死以闻!”

养正 [méng yǐ yǎng zhèng]
释义: 指从童年开始,就要施以正确的教育。
出处: 《易·蒙》:“蒙以养正,圣功也。”

梦寐 [mèng mèi yǐ qiú]
释义: 寐:睡着。做梦的时候都在追求。形容迫切地期望着。
出处: 《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示例: 这一切,也正是鲁迅所梦寐以求并终生为之奋斗的! 【茅盾《联系实际,学习鲁迅》】

食为天 [mín yǐ shí wéi tiān]
释义: 天:比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东西。人民以粮食为自己生活所系。指民食的重要。
出处: 《汉书·郦食其传》:“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
示例: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董必武《挽沈骊英女士》】

山河 [miǎo yǐ shān hé]
释义: 形容遥远得如隔山河。同“邈若山河”。

千里 [miù yǐ qiān lǐ]
释义: 指错误荒谬到了极点。
出处: 鲁迅《华盖集·十四年的“读经”》:“反对者们以为他真相信读经可以救国,真是‘谬以千里’了!”

摩厉 [mó lì yǐ xū]
释义: 磨快刀子等待。比喻做好准备,等待时机。
出处: 《左传·昭公十二年》:“摩厉以须,王出,吾刃将斩矣。”
示例: 至是始得以间道生还之故迁拜拾遗,得居言路,摩厉以须。 【清·无名氏《杜诗言志》卷五】

摩厉 [mó lì yǐ xū]
释义: 磨快刀子等待。比喻做好准备,等待时机。同“摩厉以须”。

摩砺 [mó lì yǐ xū]
释义: 磨快刀子等待。比喻做好准备,等待时机。同“摩厉以须”。

磨厉 [mó lì yǐ xū]
释义: 指磨刀以待。比喻作好准备,等待时机。亦作“磨砺以须”。

磨砺 [mó lì yǐ xū]
释义: 磨快刀子等待。比喻做好准备,等待时机。
出处: 《左传·昭公十二年》:“摩以厉须,王出,吾刃将斩矣。”

子贵 [mǔ yǐ zǐ guì]
释义: 母亲因儿子的显贵而显贵。
出处: 《公羊传·隐公元年》:“桓何以贵?母贵也。母贵则子何以贵?子以母贵,母以子贵。”
示例: 任凭他是青楼婢妾,到得收他做了侧室,后来生出儿子,做了官,就可算的母以子贵。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三回】

为继 [nán yǐ wéi jì]
释义: 难于继续下去。
出处: 《礼记·檀弓上》:“孔子曰:‘哀则哀矣,而难为继也。’”

为情 [nán yǐ wéi qíng]
释义: 指情面上过不去。

预料 [nán yǐ yù liào]
释义: 预:预先;料:料想,估计。很难预先想到。
出处: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凡事如是,难以逆料。”

置信 [nán yǐ zhì xìn]
释义: 不容易相信。
示例: 这件事情真是让人难以置信。

强不知为知 [qiǎng bù zhī yǐ wéi zhī]
释义: 不懂装懂。
出处: 明·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一卷:“都管强不知以为知,逐叶翻翻,一直翻到后面去。”
示例: 从此再不敢强不知以为知了。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

全力 [quán lì yǐ fù]
释义: 赴:前往。把全部力量都投入进去。
出处: 清·越翼《廿二史札记·五·东汉尚名节》:“盖当时荐徵辟,必采名誉,故凡可以得名者,必全力赴之,好为苟难,遂成风俗。”
示例: 他们缺乏一种主动的积极的高兴的欢迎的全力以赴的精神。(毛泽东《〈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序言》)

群分 [rén yǐ qún fēn]
释义: 人按照其品行、爱好而形成团体,因而能互相区别。指好人总跟好人结成朋友,坏人总跟坏人聚在一起。
出处: 《易·系辞上》:“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继夜 [rì yǐ jì yè]
释义: 晚上连着白天。形容加紧工作或学习。
出处: 《孟子·离娄下》:“仰而思之,夜以继日。”

为常 [rì yǐ wéi cháng]
释义: 经常做某件事,成了惯例常规。

如原 [rú yuán yǐ cháng]
释义: 指愿望得到实现。

如愿 [rú yuàn yǐ cháng]
释义: 偿:实现、满足。按所希望的那样得到满足。指愿望实现。
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一回:“况且他家里人既然有心弄死他,等如愿以偿之后,贼人心虚,怕人议论,岂有不尽力推在医生身上之理?”
示例: 他终于如愿以偿,考上的北京大学。

扫地 [sǎo dì yǐ jìn]
释义: 比喻破坏得彻底。也比喻面子、威风丢失干净。
出处: 《汉书·魏豹田儋韩信传赞》:“秦灭六国,而上古遗烈扫地尽矣。”
示例: 把几千年封建地主的特权,打得个落花流水。地主的体面威风,扫地以尽。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扫榻 [sǎo tà yǐ dài]
释义: 榻:床。把床打扫干净等待客人到来。对客人表示欢迎的意思。
出处: 《后汉书·徐徲传》:“蕃在郡不接宾客,唯徲来特设一榻,去则县(悬)之。”宋·陆游《寄题徐载叔东庄》诗:“南台中丞扫榻见,北门学士倒屣迎。”

绳之 [shéng zhī yǐ fǎ]
释义: 根据法律制裁。
出处: 《后汉书·冯衍传》:“以文帝之明,而魏尚之忠,绳之以法则为罪,施之以德则为功。”
示例: 对于那些目无法纪的人,必须绳之以法,才能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

失之毫厘,差千里 [shī zhī háo lí,chà yǐ qiān lǐ]
释义: 指细微的失误,可导致巨大的差错。
出处: 《陈书·虞荔传》:“夫安危之兆,祸福之机,匪独天时,亦由人事。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是以明智之士,据重位而不倾,执大节而不失,岂惑于浮辞哉?”
示例: 失之毫厘,差以千里。目的一失,以后之种种遂不可设想矣。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无政府说》】

失之毫厘,谬千里 [shī zhī háo lí,miù yǐ qiān lǐ]
释义: 毫、厘:两种极小的长度单位。开始稍微有一点差错,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出处: 《礼记·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以千里。’”
示例: 孙先生却把它看成先有文人,而后变成弄臣。这一来,真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了! 【闻一多《屈原问题》】

言志 [shī yǐ yán zhì]
释义: 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志趣。亦作“诗言志”、“诗以道志”。

什袭 [shí xí yǐ cáng]
释义: 什:形容多;袭:重迭。一层又一层把东西包裹起来。形容十分珍重地收藏好物品。同“什袭而藏”。
出处: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九十五回:“人家竞相传钞,什袭以藏。”

密成 [shì yǐ mì chéng]
释义: 事情因为严密谨慎而成功。
出处: 《韩非子·说难》:“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拭目 [shì mù yǐ dài]
释义: 拭:擦;待:等待。擦亮眼睛等着瞧。形容期望很迫切。也表示确信某件事情一定会出现。
出处: 汉·杨修《答临淄侯笺》:“观者骇视而拭目,听者倾首而竦耳。”

拭目 [shì mù yǐ sì]
释义: 形容期望很迫切。也表示确信某件事情一定会出现。同“拭目以待”。

相成 [shì yǐ xiāng chéng]
释义: 指恰好可以相辅相成。

皦日 [shì yǐ wéi rì]
释义: 指誓同生死,亲爱终生。
出处: 语出《诗·王风·大车》:“谷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皦日。”

授人 [shòu rén yǐ bǐng]
释义: 把剑柄交给别人。比喻将权力交给别人或让人抓住缺点、失误,使自己被动。
出处: 汉书·梅福传》:“倒持泰阿,授楚其柄。”

他山之石,可攻玉 [tā shān zhī shí,kě yǐ gōng yù]
释义: 攻:琢磨。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琢磨玉器。原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后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
出处: 《诗经·小雅·鹤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示例: 感公虚己下问,且自念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明·海瑞《启熊镜湖军门》】

忘乎所 [wàng hū suǒ yǐ]
释义: 指因过分兴奋或得意而忘了应有的举止。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夫人倾身配奉,忘其所以。”
示例: 他刚取得一点成绩就忘乎所以,目中无人了。

忘其所 [wàng qí suǒ yǐ]
释义: 指因过分兴奋或得意而忘了应有的举止。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夫人倾身配奉,忘其所以。”

望屋 [wàng wū yǐ shí]
释义: 指军行不带粮草,随处就食。同“望屋而食”。

载道 [wén yǐ zài dào]
释义: 载:装载,引伸为阐明;道:道理,泛指思想。指文章是为了说明道理的。
出处: 宋·周敦颐《通书·文辞》:“文所以载道也。轮辕饰而人弗庸,徒饰也,况虚车乎。”
示例: 古人说“文以载道”,用现在的话说,写文章就是表达思想。 【郭沫若《关于文风问题答〈新观察〉记者问》】

复加 [wú yǐ fù jiā]
释义: 不可能再增加。指程度达到了极点。
出处: 《左传·文公十七年》:“今大国曰:‘尔未逞吾志。’敝邑有亡,无以加焉。”《汉书·王莽传下》:“且令万世之后无以复加也。”
示例: 其便捷之法,殆无以复加。 【清·王韬《瀛壖杂志》】

塞责 [wú yǐ sè zé]
释义: 自谦之语。无法弥补自己应负的责任。
出处: 《汉书·东方朔传》:“妾幸蒙陛下厚恩,先帝遗德,奉朝请之礼,备臣妾之仪,列为公主,赏赐邑人,隆天重地,死无以塞责。”
示例: 汤无尺寸功,起刀笔吏,陛下幸致为三公,无以塞责。 【《史记·酷吏列传》】

类聚 [wù yǐ lèi jù]
释义: 同类的东西聚在一起。指坏人彼此臭味相投,勾结在一起。
出处: 《易·系辞上》:“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示例: 自古道:物以类聚。过迁性喜游荡,就有一班浮浪子弟引诱打合。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七】

群分 [wù yǐ qún fēn]
释义: 同类的东西聚在一起。指坏人彼此臭味相投,勾结在一起。同“物以类聚”。

希为贵 [wù yǐ xī wéi guì]
释义: 事物因稀少而觉得珍贵。同“物以稀为贵”。

稀为贵 [wù yǐ xī wéi guì]
释义: 事物因稀少而觉得珍贵。
出处: 唐·白居易《小岁日喜谈氏外孙女孩满月》诗:“物以稀为贵,情因老更慈。”

析骸 [xī hái yǐ cuàn]
释义: 指被围日久,粮尽柴绝的困境。亦以形容战乱或灾荒时期百姓的悲惨生活。
出处: 《左传·宣公十五年》载曰: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
示例: 巡握节而死,非亏教也,析骸以爨,非本情也。 【《新唐书·李翰传》】

成俗 [xí yǐ chéng sú]
释义: 俗:习惯。长期以来就是这样做,成了习俗。
出处: 《魏书·高允传》:“虽条旨久颁,而俗不革变。将由居上者未能悛改,为下者习以成俗,教化陵迟,一至于斯。”

为常 [xí yǐ wéi cháng]
释义: 习:习惯。指某种事情经常去做,或某种现象经常看到,也就觉得很平常了。
出处: 《魏书·太武五王传》:“将相多尚公主,王侯亦娶后族,故无妾媵,习以为常。”《逸周书·常训》:“民生而有习有常,以习为常。”
示例: 余大先生在虞府坐馆,早去晚归,习以为常。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八回】

夏虫不可语冰 [xià chóng bù kě yǐ yǔ bīng]
释义: 不能和生长在夏天的虫谈论冰。比喻时间局限人的见识。也比喻人的见识短浅。
出处: 《庄子·秋水》:“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示例: 郎如此眼光浅,真是夏虫不可以语冰。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七】

相濡 [xiāng rú yǐ mò]
释义: 濡:沾湿;沫:唾沫。泉水干了,鱼吐沫互相润湿。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
出处: 《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相呴湿 [xiāng xǔ yǐ shī]
释义: 彼此以呼出的气湿润对方。后比喻在困难时以微小的力量,竭力互相帮助。
出处: 《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成玄英疏:“呴气相湿。”

大义 [xiǎo yǐ dà yì]
释义: 晓:使人明白。把道理对人讲清楚。
出处: 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第十四篇:“林时爽误信其中颇有党人,合欲晓以大义。”

利害 [xiǎo yǐ lì hài]
释义: 晓:使人知道。把事情的利害关系给人讲清楚。
出处: 《北齐书·薛修义传》:“遂轻诣垒下,晓以利害。”

挟天子令天下 [xié tiān zǐ yǐ lìng tiān xià]
释义: 挟制着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现比喻用领导的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同“挟天子以令诸侯”。

挟天子令诸侯 [xié tiān zǐ yǐ lìng zhū hóu]
释义: 挟制着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现比喻用领导的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
出处: 《后汉书·袁绍传》:“今州城粗定,兵强士附,西迎大驾,即宫邺都,挟天子以令诸侯,蓄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

为真 [xìn yǐ wéi zhēn]
释义: 相信他是真的。指把假的当作真的。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只因他平日冒称是宰相房玄龄之后,在人前夸炫家世,同僚中不知他的来历,信以为真,把他十分敬重。”
示例: 宝玉又问他地名庄名,来往远近,坐落何方,刘老老便顺口诌了出来。宝玉信以为真。 【清·曹雪琴《红楼梦》第三十九回】

牛后 [xiū yǐ niú hòu]
释义: 牛后:牛的肛门,比喻从属的地位。指不愿处在从属地位,为人牵制。

虚己 [xū jǐ yǐ tīng]
释义: 形容接受意见的态度诚恳。
示例: 这位主管工作踏实,对于属下所反映的意见,都能虚己以听。

虚位 [xū wèi yǐ dài]
释义: 留着位置等待。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宁可虚位以待人,不可以人而滥位。”

虚左 [xū zuǒ yǐ dài]
释义: 虚:空着;左:古时以左为尊;待:等待。空着尊位恭候别人。
出处: 《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
示例: 诸贵客见公子亲往迎客,虚左以待,正不知甚处有名的处士,何方大国的使臣,俱办下一片敬心侍候。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十四回】

致用 [xué yǐ zhì yòng]
释义: 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
示例: 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要符合实际,学以致用。

严陈 [yán chén yǐ dài]
释义: 指做好充分战斗准备,等待着敌人。同“严阵以待”。

律己,宽待人 [yán yǐ lǜ jǐ,kuān yǐ dài rén]
释义: 律:约束。对自己要求严格,待别人则很宽厚。
出处: 宋·陈亮《谢曾察院启》:“严于律己,出而见之事功;心乎爱民,动必关夫治道。”

严阵 [yán zhèn yǐ dài]
释义: 指做好充分战斗准备,等待着敌人。
出处: 《资治通鉴·汉纪·光武帝建武三年》:“甲辰,帝亲勒六军,严阵以待之。”
示例: 鲍叔牙闻鲁侯引兵而来,乃严阵以待。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六回】

继日 [yè yǐ jì rì]
释义: 晚上连着白天。形容加紧工作或学习。
出处: 《庄子·至乐》:“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孟子·离娄下》:“仰而思之,夜以继日。”
示例: 殷之季君,亦奏斯乐。酒池肉林,夜以继日。 【三国魏·阮籍《乐论》】

继昼 [yè yǐ jì zhòu]
释义: 用夜里的时间接上白天的时间。形容日夜不息地努力。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郅恽传》:“昔文王不敢槃游于田,以万人惟忧,而陛下远猎山林,夜以继昼。”

一言蔽之 [yī yán yǐ bì zhī]
释义: 蔽:遮,引伸为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
出处: 《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示例: 老师讲的这些话,一言以蔽之,就是让我们端正学习态度,刻苦学习。

当百 [yī yǐ dāng bǎi]
释义: 一人抵过百人。极言勇猛。
出处: 清·李渔《比目鱼》第十四回:“楚玉也自领全军杀将前去。及至两不相对,真个人强马壮,一以当百。杀得那些山贼,抱头而窜。”

当十 [yī yǐ dāng shí]
释义: 当:相当。一个人抵挡十个人。形容军队英勇善战。
出处: 《战国策·齐策一》:“一而当十,十而当百,百而当千。”《史记·项羽本纪》:“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贯之 [yī yǐ guàn zhī]
释义: 贯:贯穿。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
出处: 《论语·里仁》:“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示例: 据谷超豪等人回忆,凡遇应当参加的讨论会,苏先生向来是风雨无阻,几十年间一以贯之。 【刘征泰《苏步青》】

一则喜,一则 [yī zé yǐ xǐ,yī zé yǐ jù]
释义: 一方面高兴,一方面又害怕。
出处: 《论语·里仁》:“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白诋青 [yǐ bái dǐ qīng]
释义: 以白色诋毁青色。比喻用自以为是的偏见去否定别人。
出处: 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五:“宁藏拙而不为则可,若护其所短,而反讥人之所长,则不可。所谓以宫笑角,以白诋青者,谓之陋儒。”

白为黑 [yǐ bái wéi hēi]
释义: 指颠倒是非。
出处: 《吕氏春秋·应同》:“故君虽尊,以白为黑,臣不能听。”
示例: 王凤擅权,谷永比之申伯;王商忠议,张匡谓之左道:此皆以白为黑,欺天罔君者也。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半击倍 [yǐ bàn jī bèi]
释义: 用半数兵力击破一倍于己的敌人。形容取胜之易。
出处: 《管子·制分》:“人事荒乱,以十破百;器备不行,以半击倍。”尹知章注:“敌国器备,不可施行;故此虽半,可以击彼之倍。”
示例: 诸侯未会,君臣未和,沟垒未成,禁令未施,三军匈匈,欲前不能,欲去不敢,以半击倍,百战不殆。 【《吴子·料敌》】

冰致蝇 [yǐ bīng zhì yíng]
释义: 致:招引。用冰块引苍蝇。比喻事情必难实现。
出处: 《吕氏春秋·功名》:“以狸致鼠,以冰致蝇,虽工不能。”

不济可 [yǐ fǒu jì kě]
释义: 指用否定错误意见的办法,帮助国君走上成功之路。不,同“否”。济,成。
出处: 《左传·昭公二十年》:“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杜预注:“否,不可也。献君之否,以成君可。”
示例: 营平(赵充国,封营平侯)皤皤,立功立论,以不济可,上谕其信。 【《汉书·叙传下》】

词害意 [yǐ cí hài yì]
释义: 因拘泥于辞义而误会或曲解作者的原意。
出处: 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七:“太白‘斗酒诗百篇’,‘东坡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不过一时兴到语,不可以词害意。”

辞害意 [yǐ cí hài yì]
释义: 因拘泥于辞义而误会或曲解作者的原意。
出处: 《孟子·万章上》:“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辞取人 [yǐ cí qǔ rén]
释义: 根据人的口才去判断其智能。同“以言取人”。
出处: 《孔子家语·子路初见》:“宰我有文雅之辞,而智不充其辩。孔子曰:‘ ……以辞取人,则失之宰予。’”

此类推 [yǐ cǐ lèi tuī]
释义: 根据这一事物的道理,去推出与此类似的其他事物的道理。
出处: 宋·周煇《清波杂志》卷六:“宣和间,宗室围炉次,索炭,既至,诃斥左右云:‘炭色红,今黑,非是。’盖尝供熟火也。以此类推之,岂识世事艰难!”
示例: 先生不信,拣几个岛名试试他,果然记得,那真没法难他了。以此类推,可见浅近的物理学,生理学等类,他都晓得。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二十五回】

大恶细 [yǐ dà wù xì]
释义: 用大的罪名来责备人微小的过失。

党举官 [yǐ dǎng jǔ guān]
释义: 按照朋党关系来选拔官吏。
出处: 《韩非子·有度》:“今若以誉进能,则臣离上而下比周;若以党举官,则民务交而不求用于法。故官之失能者其国乱。”

德报德 [yǐ dé bào yu]
释义: 德:恩惠。用恩惠报答恩惠。
出处: 《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示例: 九公才说恐女儿国将舅兄留下,日后倘有此事,我们就去救你出来,也算“以德报德”了。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九回】

德报怨 [yǐ dé bào yuàn]
释义: 德:恩惠。怨:仇恨。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给他好处。
出处: 《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德服人 [yǐ dé fú rén]
释义: 以良好的德行使百姓归顺、服从统治者。

德追祸 [yǐ dé zhuī huò]
释义: 指上对下施恩不当,适以招来祸患。
出处: 《韩非子·用人》:“故明主除人臣之所苦而立人主之所乐,上下之利莫长于此。不察私门之内,轻虑重事,厚诛薄罪,久怨细过,长侮偷快,数以德追祸,是断手而续以玉也,故世有易身之患。”

点带面 [yǐ diǎn dài miàn]
释义: 用一个单位或地方的成功经验来带动许多单位或成片地区的工作。

毒攻毒 [yǐ dú gōng dú]
释义: 攻:治。中医用语,指用含有毒性的药物治疗毒疮等恶性病。比喻利用不良事物本身的矛盾来反对不良事物,或利用恶人来对付恶人。
出处: 明·陶宗仪《辍耕录》卷二十九:“骨咄犀,蛇角也,其性至毒,而能解毒,盖以毒攻毒也。”
示例: 以毒攻毒,反而证明了反对白话者自己的不识字,不通文。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从“别字”说开去》】

碫投卵 [yǐ duàn tóu luǎn]
释义: 碫:磨刀石。用磨刀石去砸蛋。比喻以强攻弱,必胜无疑。
出处: 《孙子·势篇》:“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者,虚实是也。

讹传讹 [yǐ é chuán é]
释义: 以:拿,把;讹:谬误。指把本来就不正确的话又错误地传出去,越传越错。
出处: 宋·俞琰《席上腐谈》:“世上相传女娲补天炼五色石于此,故名采石,以讹传讹。”
示例: 这两件事虽无考,古往今来,以讹传讹,好事者竟故意的弄出这些古迹来以惑愚人。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一回】

恶报恶 [yǐ è bào è]
释义: 用恶行去回报别人的恶行。
出处: 《榖梁传·僖公二十三年》:“伐国不言围邑。此言围邑,何也?不正其以恶报恶也。”范宁注:“前十八年。宋伐齐之丧,是恶也;今齐乘胜而报,是以恶报恶也。”
示例: 他不主张以恶报恶的,他的意思是皇帝叫我们去当兵,我们不去当兵。 【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关于知识阶级》】

耳代目 [yǐ ěr dài mù]
释义: 以:用;代:代替。拿眼睛当耳朵。指不亲自去调查了解,光听信别人说的。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司文郎》:“王具白请教之意。僧笑曰:‘是谁多口,无目何以论文?’王请以耳代目。”

耳为目 [yǐ ěr wéi mù]
释义: 拿听到的当作亲眼目睹的。比喻不亲自了解情况,只听信别人说的。
出处: 清·张春帆《九尾龟》第一百七十回 :“但是如今的那班督抚,也都是些以耳为目、不分黑白的人。”
示例: 据我那小东人说得来十三妹姑娘怎的个孝义,怎的个英雄,我那老东人以耳为目,便轻信了这话。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

法为教 [yǐ fǎ wéi jiào]
释义: 以:用;教:教育。引用法律条文充当教育的内容。
出处: 《韩非子·五蠹》:“故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

防不测 [yǐ fáng bù cè]
释义: 防:防备;测:预测。用来防备不曾料想到的事。
出处: 张中明《人生劫》:“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做好抢险的一切准备,以防不测,绝不能有一丝一毫的侥幸心理。”

防万一 [yǐ fáng wàn yī]
释义: 万一:意外变化。用以防备难以预料的事情。
示例: 我们要提高警惕,以防万一敌人来偷袭。

丰补歉 [yǐ fēng bǔ qiàn]
释义: 把丰年积余的粮食储备起来,留待灾年歉收时使用。

戈舂黍 [yǐ gē chōng shǔ]
释义: 用戈去舂黍米。比喻达不到目的。
出处: 《荀子·劝学》:“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餐壶也,不可以得之矣。”

公灭私 [yǐ gōng miè sī]
释义: 指出以公心而去掉个人的私情或恩怨。
出处: 《书·周官》:“以公灭私,民其允怀。”蔡沈集传:“以天下之公理,灭一己之私情。”
示例: 太史必当谨书灾异。愿陛下翕受敷施,以壮人才之精神;虚心容纳,以植人言之骨干。念邦本而以公灭私,严边备而思患豫防。 【元·脱脱《宋史·马廷鸾传》】

功补过 [yǐ gōng bǔ guò]
释义: 用功劳来弥补过错。
出处: 《云笈七签》卷九十三:“追悔既往,洗心自新。虽失之于壮齿,冀收之于晚节。以功补过,过落而功全;以正易邪,邪忘而正在。”

攻为守 [yǐ gōng wéi shǒu]
释义: 以进攻作为防御的手段。
出处: 宋·陈亮《酌古论一·先主》:“以攻为守,以守为攻,此兵之变也。”
示例: 在这次足球比赛中,主队采取了以攻为守的战术。

宫笑角 [yǐ gōng xiào jué]
释义: 宫、角,均为古代五音之一。拿宫调讥笑角调。比喻用自以为是的偏见去讽刺、否定别人。
出处: 北齐·刘昼《新论·文武》:“今代之人,为武者则非文,为文者则嗤武,各执其所长而相是非,犹以宫笑角,非适才之情,得实之论也。”
示例: 宁藏拙而不为则可,若护其所短,而反讥人之所长,则不可。所谓以宫笑角,以白诋青者,谓之陋儒。 【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五】

古方今 [yǐ gǔ fāng jīn]
释义: 用古代人的人事与今天的人事相比。
出处: 《北史·长孙嵩传》:“昔叔孙辞沃壤之地,萧何就穷僻之乡,以古方今,无惭曩哲。”
示例: 圣贤所行,因为尽礼,季孙宿亦能如是。以古方今,相去何直千万也。 【宋·洪迈《容斋随笔·古人无忌讳》】

古非今 [yǐ gǔ fēi jīn]
释义: 非:非难,否定。用历史故事抨击当前的政治。
出处: 《史记·秦始皇本纪》:“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

古为鉴 [yǐ gǔ wéi jiàn]
释义: 借历史上的成败得失作为鉴戒。
出处: 《新唐书·魏徵传》:“以铜为鉴,可正衣寇;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按《旧唐书·魏徵传》“鉴”作“镜”。

古为镜 [yǐ gǔ wéi jìng]
释义: 借历史上的成败得失作为鉴戒。同“以古为鉴”。
出处: 《旧唐书·魏徵传》:“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古喻今 [yǐ gǔ yù jīn]
释义: 喻:说明。借用古代的事来说明今天的事情或道理。
出处: 《北史·长孙嵩传》:“昔叔孙辞沃壤之地,萧何就穷僻之乡,以古方今,无渐曩哲。”

古制今 [yǐ gǔ zhì jīn]
释义: 按照古代的成规来处理当今的事务。
出处: 《战国策·赵策二》:“谚曰:‘以书为御者,不尽于马之情。以古制今者,不达于事之变。’”

骨去蚁 [yǐ gǔ qù yǐ]
释义: 用肉驱赶蚂蚁,蚂蚁越多。比喻行为和目的自相矛盾,只能得到相反的结果。同“以肉去蚁”。
出处: 南朝·梁元帝《金楼子·立言下》:“以骨去蚁,蚁愈多;以鱼驱蝇,蝇愈至。”

瞽引瞽 [yǐ gǔ yǐn gǔ]
释义: 让盲人给盲人引路。比喻让愚昧无知的人去引导愚昧无知的人,只能使其更加迷惑。
出处: 太平天国·洪秀全《原道觉世训》:“怪人佛老之徒出,自中魔计,以瞽引瞽,讹人以不可知之事,以售己诈……兼之魔鬼入心,遂造出无数怪诞邪说,迷惑害累世人。”
示例: 迨至妖胡窃天国,以瞽引瞽害愈深。 【中国近台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醒世文》】

观后效 [yǐ guān hòu xiào]
释义: 后效:以后的效果。指将罪犯从轻处分,再看他以后的表现。
出处: 《后汉书·安帝纪》:“秋节既立,鸷鸟将用,且复重申,以观后效。”
示例: 蒋中丞人尚忠厚,因见两司代为求情,亦就答应暂时留差,以观后效。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八回】

冠补履 [yǐ guān bǔ lǚ]
释义: 冠:帽子;履:鞋子。用帽子补鞋。比喻以贵重物品配贱物。
出处: 《汉书·贾谊论》:“履虽鲜不如于枕,冠虽敝不以苴履。”

筦窥天 [yǐ guǎn kuī tiān]
释义: 筦,同“管”。比喻同闻狭隘或看事片面。见“以管窥天”。

管窥豹 [yǐ guǎn kuī bào]
释义: 用竹管看豹,只能见其身上的一斑。比喻目光狭隘,见识短浅。
出处: 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示例: 至于杨修小儿,目光不离其鼻,以管窥豹,更不足以知此。 【徐懋庸《鸡肋》】

管窥天 [yǐ guǎn kuī tiān]
释义: 管:竹管;窥:从小孔或缝隙里看。通过竹管子的孔看天。比喻见闻狭隘或看事片面。
出处: 《庄子·秋水》:“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

规为瑱 [yǐ guī wéi tiàn]
释义: 规:规劝;瑱:古人冠冕上垂在两侧以塞耳的玉。把规劝的话当作塞耳的瑱。比喻不听别人的规劝。
出处: 《国语·楚语上》:“赖君用之也,故言。不然,巴浦之犀犛兕象,其可尽乎!其又以规为瑱也。”

荷析薪 [yǐ hè xī xīn]
释义: 原指父亲劈柴,儿子不能承受担当。后比喻继承父业。
出处: 《左传·昭公七年》:“古人有言曰:‘其父析薪,其子弗克负荷。’”
示例: 冲故吏青州治中房长瑜谓孜(冲子)曰:‘前使君忠贯昊天,操逾松竹。郎君但当端坐画一,以荷析薪。幅巾待命,以下从使君。’ 【《南齐书·张冲传》】

黑为白 [yǐ hēi wéi bái]
释义: 指颠倒是非。
出处: 《吕氏春秋·应同》:“父虽亲,以黑为白,子不能从。”
示例: ‘罔’只是脱空作伪,做人不诚实,以非为是,以黑为白。如不孝于父,却与人说我孝。 【《朱子语类》卷三二】

毁为罚 [yǐ huǐ wéi fá]
释义: 根据人们的非毁给以惩罚。
出处: 《管子·明法》:“是故官之失其治也,是主以誉为赏,以毁为罚也,然则喜赏恶罚之人离公道而行私术矣。”尹知章注:“以毁誉为赏罚,则官自然失理。”
示例: 以誉为赏,以毁为罚也,则好赏恶罚之人,释公行,行私术,比周以相为也。 【《韩非子·有度》】

火救火 [yǐ huǒ jiù huǒ]
释义: 用火来救火灾。比喻工作方法不对头,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出处: 《庄子·人世间》:“是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

火去蛾 [yǐ huǒ qù é]
释义: 娥喜投火,用火驱赶飞蛾,蛾越多。比喻行为和目的自相矛盾,只能得到相反的结果。
出处: 《太平御史》卷九四四引《韩子》:“以火去蛾蛾愈多,以鱼殴蝇蝇愈至。”

火止沸 [yǐ huǒ zhǐ fèi]
释义: 比喻处理方法不对,不但不能制止,反而助长已成的气势。同“以汤止沸”。
出处: 汉·桓宽《盐铁论·错币》:“汉初乘弊而不改易,畜利变币,欲以反本,是犹以煎止燔,以火止沸也。”

己度人 [yǐ jǐ duó rén]
释义: 度:揣度,推测。用自己的心思(多指不好的)去猜度别人。
出处: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三:“然则圣人何以不可欺也?曰:圣人以己度人者也,以心度心,以情度情,以类度类,古今一也。”
示例: 夫论事料敌,当以己度人。 【《三国志·魏志·钟毓传》】

己之心,度人之腹 [yǐ jǐ zhī xīn,dù rén zh fù]
释义: 用自己的想法去推测别人的心思。同“以己之心,度人之心”。
出处: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八》:“杨(杨慎)以朱(朱熹)忌而毁之,岂以己之心度人之腹乎!”
示例: 这真是以己之心度人之腹。这是极其可悲的民族虚无主义! 【巴金《随想录·一谈〈望乡〉》】

己之心,度人之心 [yǐ jǐ zhī xīn,dù rén zhī xīn]
释义: 用自己的想法去推测别人的心思。
出处: 《中庸》“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宋·朱熹注:“以己之心度人之心,未尝不同,则道之不远于人者可见。故己之所不欲,则勿以施至于人。”
示例: 朱吟秋 却在那里微笑;他听得孙吉人提到了什么长途汽车,什么矿山,他便老实断定孙吉人的办银行是‘淴浴主义’;他是最会以己之心,度人之心的。 【茅盾《子夜》三】

计代战 [yǐ jì dài zhàn]
释义: 用计谋来代替阵前的交战。

假乱真 [yǐ jiǎ luàn zhēn]
释义: 以:用;乱:混乱。用假的东西去冒充或混杂真的东西。
出处: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馀分闰位,谓以伪乱真耳。”
示例: 如此办法,势必以假乱真,以少报多。 【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四卷】

煎止燔 [yǐ jiān zhǐ fán]
释义: 用加热来制止燃烧。比喻处理方法不对,反而助长已成之势。
出处: 汉·桓宽《盐铁论·错币》:“汉初乘弊而不改易,畜利变币,欲以反本,是犹以煎止燔,以火止沸也。”

简驭繁 [yǐ jiǎn yù fán]
释义: 用简捷了当的方法来处理复杂纷繁的事物。
出处: 南朝·梁·沈约《宋书·江秉之传》:“复出为山阴令,民户三万,政事烦扰,讼诉殷积,阶庭常数百人,秉之御繁以简,常得无事。”

简御繁 [yǐ jiǎn yù fán]
释义: 御:治理,统治。以简便的办法去对付复杂繁多的事情。

胶投漆 [yǐ jiāo tóu qī]
释义: 比喻相合而密不可分。
出处: 唐·孔颖达《〈春秋正义〉序》:“晋世杜元凯又为《左氏集解》,专取丘明之传以释孔氏之经,所谓子应乎母,以胶投漆,虽欲勿合,其可离乎!”

儆效尤 [yǐ jǐng xiào yóu]
释义: 儆:使人警醒,不犯错误;效:仿效,效法;尤:过失。指处理一个坏人或一件坏事,用来警告那些学着做坏事的人。
出处: 《左传·庄公二十一年》:“郑伯效尤,其亦将有咎!”
示例: 我以为各人均应先打屁股百下,以儆效尤。 【鲁迅《准风月谈·文床秋梦》】

酒解酲 [yǐ jiǔ jiě chéng]
释义: 酲:喝醉了神志不清。用酒来解酒醉。比喻用有害的方法救急。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伶跪而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便引酒进肉,隗然已醉矣。”

绝后患 [yǐ jué hòu huàn]
释义: 消除祸根,来杜绝以后可能产生的祸患。
出处: 元·无名氏《谢金吾》第三折:“如今朦胧奏过圣人,将他两个押赴市曹杀坏了,以绝后患。”

渴服马 [yǐ kě fú mǎ]
释义: 使马忍渴受训,从人驱遣。比喻用苛政治民,不能使人真心顺服。
出处: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造父为齐王驸驾,以渴服马,百日而服成……王曰:‘效驾于圃驾于圃中。’造父驱车入圃,马见圃池而走,造父不能禁。造父以渴服马久矣,今马见池,馯而走,虽造父不能治……”

口问心 [yǐ kǒu wèn xīn]
释义: 一面口中自问,一面心中盘算。
出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四:“[程元玉]随又忖道:‘妇人之言,何足凭谁!况且他一顿饭钱,尚不能预备,就有惊恐,他如何出力相报得?’以口问心,行了几里。”
示例: [杨佥宪]以口问心,计较已定,踱将出厅来。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四】

快先睹 [yǐ kuài xiān dǔ]
释义: 犹言先睹为快。
出处: 语出唐·韩愈《与少室李拾遗书》:“朝廷之士,引颈东望,若景星凤皇之始见也,争先睹之为快。”
示例: 《灵宝刀图》的复印本,真如原版一样,我希望这书的早日印成,以快先睹。 【鲁迅《书信集·致郑振铎》】

老卖老 [yǐ lǎo mài lǎo]
释义: 仗着年纪大、资格老而自以为比人高明。
出处: 曹禺《北京人》第一幕:“张:(遇见了爷爷辈的这般以老卖老的同事,只好顺嘴胡溜,嘻嘻地)是啊是啊,陈奶奶。”

类相从 [yǐ lèi xiāng cóng]
释义: 指按其类别各相归属。
出处: 《荀子·正论》:“故象刑殆非生于治古,并起于乱今也。治古不然,凡爵列、官职、赏庆、刑罚皆报也,以类相从者也。”
示例: 又分造词赋,以类相从,或称大山,或称小山,其义犹《诗》之有《大雅》《小雅》也。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八篇】

狸至鼠 [yǐ lí zhì shǔ]
释义: 比喻事情不能成功。同“以狸饵鼠”。

狸致鼠 [yǐ lǐ zhì shǔ]
释义: 狸:猫。捉老鼠用猫作诱饵。比喻事情不能成功。
出处: 《吕氏春秋·功名》:“以狸致鼠,以冰致绳,虽工不能。”

狸致鼠、冰致绳 [yǐ lí zhì shǔ、yǐ bīng zhì shéng]
释义: 用猫招引老鼠,用冰作绳索。比喻事情不能成功。
出处: 《吕氏春秋·功名》:“以狸致鼠、以冰致绳,虽工不能。”

貍至鼠 [yǐ lí zhì shǔ]
释义: 比喻事情不能成功。同“以貍饵鼠”。

蠡测海 [yǐ lǐ cè hǎi]
释义: 蠡:贝壳做的瓢。用贝壳来量海。比喻观察和了解很狭窄很片面。
出处: 汉·东方朔《答客难》:“以管窥天,以蠡测海。”

礼相待 [yǐ lǐ xiāng dài]
释义: 用应有的礼节接待。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八十九回:“赵枢密留住禇坚,以礼相待。”

理服人 [yǐ lǐ fú rén]
释义: 用道理来说服人。
出处: 赖传珠《古田会议前后》:“毛党代表完全采用说服教育,以理服人的态度,而且还要我参加会议一起讨论。”

利累形 [yǐ lì lěi xíng]
释义: 为了谋取利益而危害身体。
出处: 《吕氏春秋·审为》:“虽贫贱,不以利累形。”

邻为壑 [yǐ lín wéi hè]
释义: 拿邻国当做大水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比喻只图自己一方的利益,把困难或祸害转嫁给别人。
出处: 《孟子·告子下》:“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
示例: 有些自私自利的人,做事从来不为别人着想,甚至以邻为壑。

鹿为马 [yǐ lù wéi mǎ]
释义: 把鹿说成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
出处: 汉·陆贾《新语·辨惑》:“秦二世之时,赵高驾鹿而从行,王曰:‘丞相何为驾鹿?’高曰:‘马也。’王曰:‘丞相误邪,以鹿为马也。’高曰:‘乃马也。陛下以臣之言为不然,愿问群臣。’于是乃问群臣,群臣半言马半言鹿。”
示例: 若论不直,其粗至於以鹿为马,也是不直。 【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三十二】

卵敌石 [yǐ luǎn dí shí]
释义: 用蛋去抵挡石头,比喻不自量力。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七回:“周瑜小子,偏怀浅戆,自负其能,辄欲以卵敌石;兼之擅作威福,无罪受刑,有功不赏。盖系旧臣,无端为所摧辱,心实恨之!”

卵击石 [yǐ luǎn jī shí]
释义: 拿蛋去碰石头。比喻不估计自己的力量,自取灭亡。
出处: 《荀子·议兵》:“经桀作尧,譬之若以卵投石,以指绕沸。”
示例: 刘豫州不识天时,强欲与争,正如以卵击石,安得不败乎?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

卵投石 [yǐ luǎn tóu shí]
释义: 拿蛋去碰石头。比喻不估计自己的力量,自取灭亡。
出处: 《荀子·议兵》:“经桀作尧,譬之若以卵投石,以指绕沸。”《墨子·贵义》:“以其言非吾言者,是犹以卵投石也,尽天下之卵,其石犹是也,不可毁也。”

毛相马 [yǐ máo xiàng mǎ]
释义: 根据毛色判断马的优劣。比喻从表面上看问题,其所得认识往往与实际不符。
出处: 汉·桓宽《盐铁论·利议》:“故以言举人,若以毛相马,此其所以多不称举。”

貌取人 [yǐ mào qǔ rén]
释义: 根据外貌来判别一个的的品质才能。
出处: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之;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示例: 真是糟糕,他早又不说,但也只怪我们以貌取人,在事前没有经过一道甄别了。 【郭沫若《涂家埠》】

沫相濡 [yǐ mò xiāng rú]
释义: 沫:唾沫;濡:沾湿,湿润。泉水干了,鱼吐沫互相润湿。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
出处: 《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

偏概全 [yǐ piān gài quán]
释义: 以:用;偏:片面;概:概括;全:全部。用片面的观点看待整体问题。
出处: 吴家国《普通逻辑》:“只有分析地阅读,才能学得深透,不致囫囵吞枣,一知半解;只有综合地阅读,才能学得完整系统,不致断章取义,以偏概全。”

其昏昏,使人昭昭 [yǐ qí hūn hūn,shǐ rén zhāo zhāo]
释义: 昏昏:模糊,糊涂;昭昭:明白。指自己还糊里糊涂,却要去教别人明白事理。
出处: 《孟子·尽心下》:“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yǐ qí rén zhī dào,huán zhì qí rén zhī shēn]
释义: 以:拿;治:惩处。用别人的办法来惩治别人。
示例: 对于敌人的挑衅,我们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强凌弱 [yǐ qiáng líng ruò]
释义: 仗着自己强大就欺侮弱者。
出处: 《庄子·盗跖》:“自是之后,以强凌弱,以众暴寡。”

强胜弱 [yǐ qiáng shèng ruò]
释义: 指凭强大的力量欺凌弱小者和少数。
出处: 《商君书·画策》:“神农既没,以强胜弱,以众暴寡。”

勤补拙 [yǐ qín bǔ zhuō]
释义: 用勤奋补救笨拙,含有自谦之意。
出处: 隋·李德林《〈霸朝集〉序》:“心无别虑,笔不暂停。或毕景忘餐,或连宵不寐。以勤补拙,不遑自处。”

求一逞 [yǐ qiú yī chěng]
释义: 逞:如愿,称心如意。指企图达到不正当的目的。
示例: 敌人不甘心失败,以求一逞,颠覆社会主义政权。

屈求伸 [yǐ qū qiú shēn]
释义: 屈:弯曲;伸:伸直伸展。用弯曲来求得向前伸展。比喻以退为进的策略。
出处: 《周易·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伸)也。”

权达变 [yǐ quán dá biàn]
释义: 用灵活的态度去适应变化发展的时势。
出处: 清·王韬《变法自强》下:“不知时之所尚,势之所趋,终贵因事制宜,以权达变。”

权谋私 [yǐ quán móu sī]
释义: 以:凭借;权:权力;谋:谋求;私:私利。用手中的权力牟取私利。
示例: 要坚决打击以权谋私的犯罪分子。

筌为鱼 [yǐ quán wéi yú]
释义: 筌:捕鱼的竹器。把捕鱼工具看作是鱼。比喻满足对事物表面肤浅认识,不去更深入了解事物本质。

人废言 [yǐ rén fèi yán]
释义: 以:因为;废:废弃。因为说话人的地位的低下或犯有错误就不采纳他所说的正确的意见。
出处: 《论语·卫灵公》:“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示例: 径寸之宝,或隐沙泥;以人废言,君子斯戒。 【《梁书·武帝纪中》】

人为鉴 [yǐ rén wéi jiàn]
释义: 指将别人的成败得失作为自己的鉴戒。
出处: 《书·酒诰》:“古人有言曰:‘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于,以;监,通“鉴”,镜。《国语·吴语》:“王其盍亦鉴于人,无鉴于水。”韦昭注引《书》曰:“人无于水鉴,当于民鉴。”
示例: 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新唐书·魏徵传》】

人为镜 [yǐ rén wéi jìng]
释义: 把别人的成败得失作为自己的借鉴。
出处: 《墨子·非攻中》:“君子不镜于水而镜於人。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

人择官 [yǐ rén zé guān]
释义: 根据人的才能选授适当的官职。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任苏杜郑仓传》:“以此推之,知国家以人择官,不为官择人也。”

忍为阍 [yǐ rěn wéi hūn]
释义: 用忍耐作门。表示不轻易动怒而出言伤人,以免招来祸患。
出处: 唐·刘禹锡《口兵戒》:“戒哉我口之启,尔心之门。无为我兵,当为我藩。以慎为键,以忍为阍。可以多食,勿以多言。”

日继夜 [yǐ rì jì yè]
释义: 白天接着夜晚,日夜不停。
出处: 《陈书·郑灼传》:“灼家贫,抄义疏以日继夜,笔毫尽,每削用之。”
示例: 兰芝姐姐:天已黄昏,所谓‘臣卜其昼,未卜其夜’请赐饭罢。妹子就用‘黄昏’三字交卷,以记是日欢聚几至以日继夜之意。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二回】

日为年 [yǐ rì wéi nián]
释义: 过一日如同过一年的时间那样漫长难熬。形容心情焦急。亦作“以日为岁”。

容取人 [yǐ róng qǔ rén]
释义: 只凭容貌来衡量人的品质和才能。
出处: 《韩非子·显学》:“孔子曰:‘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孔子家语·子路初见》:“以容取人,则失之子羽; 以辞取人,则失之宰予。”

柔克刚 [yǐ róu kè gāng]
释义: 用柔软的去克制刚强的。
出处: 三国·蜀·诸葛亮《将苑》:“善将者,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强,以柔制刚。”
示例: 他要拼老命,孤注一掷,我们则要忍耐,力避同敌人正面交锋,以柔克刚,在敌人的后方狠狠地打。 【李连庆《风云急》】

柔制刚 [yǐ róu zhì gāng]
释义: 以:用。柔:柔和。制:制服。刚:刚强。用柔和的办法去制服刚强的。

肉啖虎 [yǐ ròu dàn hǔ]
释义: 比喻白白地送死。同“以肉喂虎”。
出处: 明·李贽《史纲评要·周纪·赧王》:“以揽权要秦王,正如以肉啖虎耳。”

肉驱蝇 [yǐ ròu qū yíng]
释义: 比喻行为和目的自相矛盾,只能得到相反的结果。
出处: 明·张居正《答南学院周乾明》:“令人不解宽义,一切务为姑息弛纵,贾誉于众,以致士习骄侈,风俗日坏,间有一二力欲挽之,则又崇饰虚谈,自开邪径,所谓以肉驱蝇,负薪救火也。”

肉去蚁 [yǐ ròu qù yǐ]
释义: 用肉驱赶蚂蚁,蚂蚁越多。比喻行为和目的自相矛盾,只能得到相反的结果。
出处: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以肉去蚁,蚁愈多;以鱼驱蝇,蝇愈至。”

肉喂虎 [yǐ ròu wèi hǔ]
释义: 比喻白白地送死。
出处: 汉·荀悦《汉纪·高祖纪一》:“今赴秦军,如以肉喂虎,当何益也!”
示例: 时当(邓当)职吏以蒙年小轻之,曰:‘彼竖子何能为?此欲以肉喂虎耳!’ 【《三国志·吴志·吕蒙传》】

肉餧虎 [yǐ ròu sì hǔ]
释义: 比喻白白地送死。

弱胜强 [yǐ ruò shèng qiáng]
释义: 凭弱小的力量战胜力量强大的。
示例: 以弱胜强的例子举不胜举。

弱制强 [yǐ ruò zhì qiáng]
释义: 以:用,靠。弱:弱小。制:制服。靠着弱小的力量去制服强大的力量。亦作“以弱毙强”。

杀去杀 [yǐ shā qù shā]
释义: 用严峻的法律禁止人犯法。
出处: 《商君书·画策》:“以杀去杀,虽杀可也。”

杀止杀 [yǐ shā zhǐ shā]
释义: 用严峻的法律禁止人犯法。
出处: 《商君书·画策》:“故以战去战,虽战可也。以杀去杀,虽杀可也。”
示例: 盖闻以杀止杀,圣人之不得已。以暴易暴,悍夫之无所成。 【明·刘基《拟连珠》】

身报国 [yǐ shēng bào guó]
释义: 把身体献给国家。指宁愿为国家的安危奉献自己的生命。
出处: 《魏书·辛雄传》:“卿等备位纳言,当以身报国。”

身试法 [yǐ shēn shì fǎ]
释义: 身:亲身,亲自;试:尝试。试着亲身去做触犯法律的事。指明知故犯。
出处: 《汉书·王尊传》:“明慎所职,毋以身试法。”
示例: 我们每个公民都要奉公守法,不要以身试法。

身试险 [yǐ shēn shì xiǎn]
释义: 身:亲身,亲自;试:尝试。试着亲身去做触犯法律的事。指明知故犯。
出处: 《汉书·王尊传》:“明慎所职,毋以身试法。”
示例: 向来搜检夹带,每每从宽。因其急于功名,以身试险情尚可宥。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九十三回】

身许国 [yǐ shēng xǔ guó]
释义: 许:预先答应给与。把身体献给国家。指尽忠报国,临难不顾。
出处: 《南史·羊侃传》:“久以汝为死,犹在邪?吾以身许国,誓死行阵,终不以尔而生进退。”

身殉国 [yǐ shēng xùn guó]
释义: 忠于自己的国家而献出生命。
出处: 南朝·梁·沈约《宋书·沈文秀传》:“伯宗曰:‘丈夫当死战场,以身殉国,安能归死儿女手中乎?’”
示例: 或是表现在不做新朝的官甚至以身殉国上。 【朱自清《论气节》】

身殉职 [yǐ shēn xùn zhí]
释义: 殉:为实现某一目标而献出生命。为忠于本职工作而献出生命。
出处: 《孟子·尽心上》:“孟子曰:‘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未闻以道殉乎人者也。’”
示例: (白求恩)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 【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身作则 [yǐ shēn zuò zé]
释义: 则:准则,榜样。以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
出处: 巴金《家》二十五:“这其间不顾一切阻碍以身作则做一个开路先锋的便是许倩如。”

慎为键 [yǐ shèn wéi jiàn]
释义: 用谨慎作锁。表示处事十分小心,不以言惹祸。
出处: 唐·刘禹锡《口兵戒》:“戒哉我口之启,尔心之门。无为我兵,当为我藩。以慎为键,以忍为阍。可以多食,勿以多言。”

升量石 [yǐ shēng liáng dàn]
释义: 升、石:容量单位,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比喻以肤浅的理解力推测深奥的道理。
出处: 《淮南子·缪称训》:“使尧度舜则可,使桀度尧,是犹以升量石也。”

石投卵 [yǐ shí tóu luǎn]
释义: 用石头去砸鸡蛋。比喻以强攻弱,必胜无疑。
出处: 《孙子·势篇》:“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者,虚实是也。《晋书·温峤传》:“今之进讨,若以石投卵耳。”

石投水 [yǐ shí tóu shuǐ]
释义: 象石头投入水里就沉没。比喻互相合得来。
出处: 《列子·说符》:“白公问曰:‘若以石投水,何如?’孔子曰:‘吴之善没者能取之。’”三国魏·李萧远《运命论》:“及其遭汉祖,其言也,如以石投水,莫之逆也。”

手加额 [yǐ shǒu jiā é]
释义: 把手放在额上。表示欢欣庆幸。
出处: 宋·杨万里《章贡道院记》:“斯言一出,十邑之民,以手加额,家传人诵。”
示例: 国人见庄公母子同归,无不以手加额,称庄公之孝。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四回】

守为攻 [yǐ shǒu wéi gōng]
释义: 用防御作为击破敌人的手段。
出处: 宋·秦观《边防策下》:“盖充国以先零穷寇,急与之角,则中国必有馈挽转输之劳,故罢骑留屯而图以期月,此则以守为攻者也。”
示例: 我军决定暂时以守为攻,消耗敌人兵力,然后再集中力量突过河去,全歼敌人。 【李天银《扼住敌人的咽喉》】

售其奸 [yǐ shòu qí jiān]
释义: 售:销售。用来推行他的奸计。
出处: 唐·柳宗元《送娄图南秀才游淮南将入道序》:“偷一旦之容以售其伎,吾无有也。”
示例: 有些明知故犯的人,例如张国焘,则利用许多党员的无知以售其奸。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书为御 [yǐ shū wéi yù]
释义: 按照书本上学来的知识去驾驭马匹。比喻死守教条,难以成事。
出处: 《战国策·赵策二》:“谚曰:‘以书为御者,不尽于马之情。以古制今者,不达于事之变。’”

叔援嫂 [yǐ shū yuán sǎo]
释义: 指权宜行事。
出处: 《孟子·离娄上》:“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孟子曰:‘礼也。’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
示例: 春桃若肯改妆一战,管倩取唾手魁名……此正教做以叔援嫂,因急行权。 【明·徐渭《女状元》第一出】

疏间亲 [yǐ shū jiàn qīn]
释义: 指关系疏远的人离间关系亲近的人。
出处: 《左传·隐公三年》“远间亲”唐·孔颖达疏:“齐东郭偃、棠无咎专崔氏之政,而侮崔成、崔强,是疏远而间亲戚也。”

水济水 [yǐ shuǐ jǐ shuǐ]
释义: 用水来给水增味。比喻随声附和,对事情没有好处。
出处: 《左传·昭公二十年》:“君所谓可,据亦曰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
示例: 有可而无否,其弊必至于以水济水之喻。 【宋·杨万里《驳配向不当议》】

水救水 [yǐ shuǐ jiù shuǐ]
释义: 引水来救水灾,水势越盛。比喻不仅不加以制止,相反更助长其势。
出处: 《庄子·人世间》:“是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

水投石 [yǐ shuǐ tóu shí]
释义: 比喻意见相左,不能为对方所接受。
出处: 三国·魏·李康《运命论》:“其言也。如以水投石,莫之受也。”

水投水 [yǐ shuǐ tóu shuǐ]
释义: 把一条河里的水倒到另一条河里。比喻事物相似,很难辨别。
出处: 《列子·说符》:“白公问曰:‘若石水投水,何如?’孔子曰:‘吴之善没者能取之。’曰:‘若以水投水,何如?’孔子曰:‘淄渑之合,易牙尝而知之。’”

水洗血 [yǐ shuǐ xǐ xuè]
释义: 指消除冤仇,以求和好。
出处: 《旧唐书·源休传》:“吾今以水洗血,不亦善乎!”

私废公 [yǐ sī fèi gōng]
释义: 由于私情而废弃公务。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六回:“晃回顾众将,厉声大叫曰:‘若取得云长首级者,重赏千金!’公惊曰:‘公明何出此言?’晃曰:‘今日乃国家之事,某不敢以私废公。’言讫,挥大斧直取关公。”

私害公 [yǐ sī hài gōng]
释义: 指因私情而损害公道或公德。
出处: 《韩诗外传》卷一:“楚白公之难,有庄之善者,辞其母,将死君……比至朝,三废车中。其仆曰:‘子惧,何不反也?’曰:‘惧,吾私也;死君,吾公也。吾闻君子不以私害公。’遂往死之。”
示例: 义重而恩轻,则不以私害公。 【宋·秦观《白敏中论》】

索续组 [yǐ suǒ xù zǔ]
释义: 用粗绳去连接丝带。比喻后继者的才学远逊前人。
出处: 唐·刘知幾《史通·杂说上》:“贤君见抑,而贼臣是党,求诸旧例,理独有违。但此是绝笔获麟之后,弟子追书其事。岂由以索续组,不类将圣之能者乎?何其乖剌之甚也!”

汤沃沸 [yǐ tāng wò fèi]
释义: 汤:开水;沃:浇;沸:滚,开。拿开水去制止沸腾。比喻处理方法不对,不但不能制止,反而助长已成的气势。
出处: 《淮南子·原道训》:“若以汤沃沸,乱乃逾甚。是故鞭噬狗,策蹄马,而欲教之,虽伊尹、造父弗能化。”

汤沃雪 [yǐ tāng wò xuě]
释义: 汤:开水;沃:浇。用开水浇雪。比喻效果明显。也比喻事情很容易做。
出处: 《淮南子·兵略训》:“若以水灭火,若以汤沃雪,何往而不遂,何之而不用?”
示例: 何邓执权,必为玄害,亦犹排山压卵,以汤沃雪耳,奈何与之为亲。 【明·李贽《初潭集·夫妇二》】

汤止沸 [yǐ tāng zhǐ fèi]
释义: 用开水去制止水的沸腾。比喻不从根本上着手,对事情没有帮助。
出处: 《吕氏春秋·尽数》:“夫以汤止沸,沸愈不止,去其火则止矣。”

螳当车 [yǐ táng dāng chē]
释义: 用螳臂阻挡车轮前进。比喻自不量力。
出处: 梁启超《论专制政体有百害于君主而无一利》:“以人力而欲与理势为御,譬犹以卵投石,以螳当车,多见其不知量而已。”

桃代李 [yǐ táo dài lǐ]
释义: 比喻以自身去顶替别人。
出处: 《再生缘》第三二回:“咳,且慢些笑他的失节,或者刘燕玉也是以桃代李的机关,亦未可定。”

天下为己任 [yǐ tiān xià wéi jǐ rèn]
释义: 把国家的兴衰治乱作为自己的责任。
出处: 《南史·孔休源传》:“休源风范强正,明练政体,常以天下为己任。”
示例: 经过这样磨炼成长起来的青年,才会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 【《人民日报》1965.6.1】

莛叩钟 [yǐ tíng kòu zhōng]
释义: 莛:草茎。原意是钟的音量大,用草茎去敲,就不能使它发出应有的响声。后比喻学识浅薄的人向知识渊博的人请教。
出处: 汉·东方朔《答客难》:“以管窥天,以蠡测海,以莛撞钟,岂能通其条贯,考其文理,发其音声哉。”
示例: 今欲上质高贤,又恐语涉浅陋,未免“以莛叩钟”,自觉唐突,何敢冒昧请教!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六回】

莛扣钟 [yǐ tíng kòu zhōng]
释义: 莛:草茎。用草茎打钟,毫无声响。比喻应答的双方才学悬殊。
出处: 南朝·梁·锺嵘《诗品》卷下:“白马与陈思答赠,伟长与公幹往复,虽日以莛扣钟,亦能闲雅矣。”

莛撞钟 [yǐ tíng zhuàng zhōng]
释义: 莛:草茎。用草茎打钟,毫无声响。比喻才识浅陋的人向高明的学者发问,得不到回答。
出处: 《汉书·东方朔传》:“语曰:‘以管窥天,以蠡测海,以莛撞钟,岂能通其条贯,考其文理,发其音声哉!’”

退为进 [yǐ tuì wéi jìn]
释义: 本指以谦让取得德行的进步,后指以退让的姿态作为进取的手段。
出处: 汉·扬雄《法言·君子》:“昔乎颜渊以退为进,天下鲜俪焉。”

往鉴来 [yǐ wǎng jiàn lái]
释义: 用过去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办事的借鉴。
出处: 《三国志·魏书·杨阜传》:“愿陛下动则三思,虑而后行,重慎出入,以往鉴来。”

微知著 [yǐ wēi zhī zhù]
释义: 微:微小;著:显著。从事物露出的苗头,可以推知它的发展趋向或他的实质。
出处: 宋·苏洵《辨奸论》:“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

微知着 [yǐ wēi zhī zhù]
释义: 微:微小;着:显着。从事物露出的苗头,可以推知它的发展趋向或他的实质。
出处: 宋·苏洵《辨奸论》:“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着。”

为后图 [yǐ wéi hòu tú]
释义: 为以后作打算。
出处: 《左传·桓公六年》:“斗伯比言于楚子曰:‘……汉东之国随为大,随张,必弃小国。’小国离,楚之利也。少师侈,请羸师以张之。熊率且比曰:‘季梁在,何益?’斗伯比曰:‘以为后图,少师得其君。’”

伪乱真 [yǐ wěi luàn zhēn]
释义: 把假的混在真的里面,使真假不分。
出处: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汉书·王莽赞》云:‘紫色蛙声,馀分闰位。’谓以伪乱真耳!”
示例: 以伪乱真恣惶惑,何人辨析荡清廓。 【高燮《题变雅楼三十年词徴》】

文害辞 [yǐ wén hài cí]
释义: 指拘于文字而误解整个语句的意义。
出处: 《孟子·万章上》:“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朱熹集注:“文,字也。辞,语也……言说《诗》之法,不可以一字而害一句之义,不可以一句而害设辞之志。”
示例: 子美诗,备诸家体,非必率合程度,侃侃者然也。是篇落句处凡五杜鹃岂可以文害辞、辞害意耶?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杜少陵二》】

文会友 [yǐ wén huì yǒu]
释义: 指通过文字来结交朋友。
出处: 《论语·颜渊》:“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人。”

文乱法 [yǐ wén luàn fǎ]
释义: 文:指儒家的经典。引用儒家的经典,非议国家法令。
出处: 《韩非子·五蠹》:“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郄视文 [yǐ xì shì wén]
释义: 从缝隙里看杂色文采。比喻见识浅陋狭隘。郄,通“隙”。
出处: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扁鹊仰天叹曰:‘夫子之为方也,若以管窥天,以郄视文。越人(扁鹊名)之为方也,不待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

小见大 [yǐ xiǎo jiàn dà]
释义: 从小的可以看出大的,指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或通过一小部分看出整体。
示例: 以小见大,我们可以看出他的为人。

心传心 [yǐ xīn chuán xīn]
释义: 佛教禅宗用语。指离开语文文字而以慧心相传授。
出处: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行由品》:“法则以心传心,皆令自悟自解。”
示例: 师问:“只如古德,岂不是以心传心?”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八】

心问心 [yǐ xīn wèn xīn]
释义: 在心中自问自盘算。
出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知观]以心问心,忽然道:‘有计了。’”
示例: [翰林]以心问心,跌足道:‘一二十年的事,三四千里的路,有甚查帐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

刑去刑 [yǐ xíng qù xíng]
释义: 用刑罚遏止刑罚,意指从重量刑,使百姓畏惧而不敢犯法,以收到不用刑的效果。
出处: 《商君书·靳令》:“行罚,重其轻者,轻其重者,轻者不至,重者不来,此谓以刑去刑,刑去事成。”高亨注:“‘轻其重者’一句是衍文,《韩非子·饬令篇》无,是其证。”又《去强》:“以刑去刑,国治。”

刑止刑 [yǐ xíng zhǐ xíng]
释义: 犹以刑去刑。
出处: 《周书·武帝纪下》:“以刑止刑,世轻世重。罪不及嗣,皆有定科。”
示例: 不立制度,则未之前闻,故曰以刑止刑,以杀止杀。 【《唐律·名例一》】

刑致刑 [yǐ xíng zhì xíng]
释义: 对重罪施以轻刑,则罪犯无所畏惧,其结果将导致不断用刑。
出处: 《商君书·靳令》:“罪重刑轻,刑至事生,此谓以刑致刑,其国必削。”又《去强》:“以刑致刑,国治。”《韩非子·饬令》:“罪重而刑轻,刑轻而则事生,此谓以刑致刑,其国必削。”

学愈愚 [yǐ xué yù yú]
释义: 指用学习改变愚昧的秉性。

血洗血 [yǐ xuè xǐ xuè]
释义: 洗:洗雪。用仇敌的血来洗雪血仇。指杀敌报仇。
出处: 《旧唐书·源休传》:“我国人皆欲杀汝,唯我不然。汝国已杀突董等,吾又杀汝,犹以血洗血,污益甚尔。”

牙还牙 [yǐ yá huán yá]
释义: 用牙咬来对付牙咬。比喻针锋相对地进行回击。
出处: 《旧约全书·申命记》:“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手还手,以脚还脚。”
示例: ‘犯而不校’是恕道,‘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是直道。 【鲁迅《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

言举人 [yǐ yán jǔ rén]
释义: 根据言论来举荐人才。
出处: 汉·桓宽《盐铁论·利议》:“[文学]议论称诵,窃商赐之辞;刺讥言治,过管晏之才。心卑卿相,志小万乘。及授之政,昏乱不治。故以言举人,若以毛相马,此其所以多不称举。”

言取人 [yǐ yán qǔ rén]
释义: 根据人的口才去判断其智能。
出处: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孔子闻之,曰:‘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言为讳 [yǐ yán wéi huì]
释义: 人们把说话当作忌讳。形容统治阶级对言论箝制之严。
出处: 《汉书·梅福传》:“间者愚民上疏,多触不急之法,或下廷尉,而死者众。自阳朔以来,天下以言为讳,朝廷尤甚。”颜师古注:“妨人之口,法禁严切。”

言徇物 [yǐ yán xùn wù]
释义: 用违心的话语附和别人。

眼还眼 [yǐ yǎn huán yǎn]
释义: 用瞪眼回击瞪眼。比喻用对方使用的手段来回击对方。
出处: 《旧约全书·申命记》:“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手还手,以脚还脚。”
示例: 我们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敌人用大炮来轰我们,我们也用大炮去回答他们。 【张天翼《新生》】

眼还眼,牙还牙 [yǐ yǎn huán yǎn,yǐ yá huá yá]
释义: 用瞪眼回击瞪眼,用牙齿咬人对付牙齿咬人。指对方使用什么手段,就用什么手段进行回击。
出处: 《旧约全书·申命记》:“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手还手,以脚还脚。”
示例: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这样“还”下去是没有了局的。 【叶圣陶《英文教授》】

羊易牛 [yǐ yáng yì niú]
释义: 易:更换。用羊来替换牛。比喻用这个代替另一个。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示例: 东床已招佳选,何知以羊易牛;西邻纵有责言,终难指鹿为马。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七】

养伤身 [yǐ yǎng shāng shēn]
释义: 为了获得养育自己的条件,反而使身体受到损害。比喻得不偿失。
出处: 《庄子·让王》:“夫人王亶父,可谓能尊生矣。能尊生者,虽贵富,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皆重失之。见利轻亡其身,岂不惑哉!”按,此语亦见《吕氏春秋·审为》与《淮南子·道应训》。

噎废飡 [yǐ yē fèi guāng]
释义: 由于吃饭打噎,便不敢再进食。比喻因偶然受到挫折,就停止应做的事情。

噎废餐 [yǐ yē fèi cān]
释义: 由于吃饭打噎,便不敢再进食。比喻因偶然受到挫折,就停止应做的事情。
出处: 《南史·贺琛传》:“卿又云‘百司莫不奏事,诡竞求进’。今不许外人呈事,于义可否?以噎废餐,此之谓也。”

夜继朝 [yǐ yè jì zhāo]
释义: 犹言以夜继日。
出处: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元帝在江荆间,复所爱习,召置学生,亲为教授,废寝忘食,以夜继朝。”

夜继日 [yǐ yè jì rì]
释义: 用夜晚的时间接上白天,日夜不停。
出处: 《吕氏春秋·先识》:“中山之俗,以昼为夜,以夜继日,男女切倚,固无休息。”
示例: 家贫借书,以夜继日,古人阅市偷光,殆不过此。 【元·辛文房《唐才子传·汪遵》】

夜继昼 [yǐ yè jì zhòu]
释义: 犹言以夜继日。
出处: 《东观汉记·郅恽传》:“陛下远猎山林,以夜继昼,其如社稷宗庙何!”
示例: [子琮]又广拓旁邻,增修宅宇,以夜继昼,未曾休息。 【《北史·冯子琮传》】

夜续昼 [yǐ yè xù zhòu]
释义: 犹言以夜继日。
出处: 《南史·谢灵运传》:“灵运表陈疾,赐假东归。将行,上书劝伐河北,而游娱宴集,以夜续昼。”

一持万 [yǐ yī chí wàn]
释义: 持:把握。形容抓住关键,可以控制全局。
出处: 《荀子·儒效》:“法先王,统礼义,一制度,以浅持博,以古持今,以一持万。”

一当十 [yǐ yī dāng shí]
释义: 当:相当。一个人抵挡十个人。形容军队英勇善战。
出处: 《战国策·齐策一》:“一而当十,十而当百,百而当千。”《史记·项羽本纪》:“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一奉百 [yǐ yī fèng bǎi]
释义: 奉:供养。用一个人生产的物品供养一百个人。指生产的人少,消费的人多。
出处: 汉·王符《潜夫论·浮侈》:“今察洛阳资末业者,什于农夫;虚伪游手,什于末业。是则一夫耕,百人食之;一妇桑,百人衣之;以一奉百,孰能供之?”

一儆百 [yǐ yī jǐng bǎi]
释义: 惩罚一个人以警戒众人。同“以一警百”。
出处: 萧复兴《贴深蓝色海绵的球拍》:“连队的指导员是个复员军人,本想以一儆百,好好批评她一通。”

一警百 [yǐ yī jǐng bǎi]
释义: 惩罚一个人来警戒其他的人。
出处: 《汉书·尹翁归传》:“其有所取也,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惧改行自新。”

一知万 [yǐ yī zhī wàn]
释义: 从了解一点到推知其他许多事物。
出处: 《荀子·非相》:“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此之谓也。”
示例: 正确的学习方法是举一反三,以一知万。

夷伐夷 [yǐ yí fá yí]
释义: 夷:旧指外族或外国。指在军事上利用对方本身的矛盾,使自相冲突,削弱力量。
出处: 《后汉书·邓训传》:“议者咸以羌胡相攻,县官之利,以夷伐夷,不宜禁护。”

夷攻夷 [yǐ yí gōng yí]
释义: 使夷人自相攻伐。本是封建统治阶级对少数民族实行的一种民族分化政策。晚清时,亦指利用西方的科学技术来对付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
出处: 《汉书·晁错传》:“以蛮夷攻蛮夷,中国之形也。”颜师古注:“不烦华夏之兵,使其同类互相攻击也。”《明史·李材传》:“给事中唐尧钦等亦言:‘材以夷攻夷,功不可泯。’”
示例: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 【清·魏源《〈海国图志〉序》】

夷制夷 [yǐ yí zhì yí]
释义: 夷:外族。利用外族和外国之间的内部矛盾,使其相互冲突,削弱其力量。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邓训传》:“议者咸以羌胡相攻,县官之利,以夷伐夷,不宜禁护。”
示例: 我还记得,当去年中国有许多人,一味哭诉国联的时候,日本的报纸上往往加以讥笑,说这是中国祖传的以夷制夷的老手段。 【鲁迅《伪自由书·以夷制夷》】

夷治夷 [yǐ yí zhì yí]
释义: 利用外族或外国之间的矛盾,使其互相冲突,削减力量,以便控制或攻伐。
出处: 《明史·张祐传》:“以夷治夷,可不烦兵而下。”

疑决疑 [yǐ yí jué yí]
释义: 用疑惑的认识来判断捉摸不定的事物。
出处: 《荀子·解蔽》:“彼愚者之定物,以疑决疑,决必不当。夫苟不当,安能无过乎!”

义断恩 [yǐ yì duàn ēn]
释义: 用大义割断私恩。指秉公行事,不徇私情。
出处: 《晋书·刘毅传》:“凡所以立品设状者,求人才以理物也,非虚饰名誉,相为好丑。虽孝悌之行,不施朝廷,故门外之事,以义断恩。”

义割恩 [yǐ yì gē ēn]
释义: 义:道义。用大义割断私恩。指秉公办事,不殉私情。
出处: 《汉书·孝成赵皇后传》:“夫小不忍乱大谋,恩之所不能已者义之所割也。”

佚待劳 [yǐ yì dài láo]
释义: 多指作战时采取守势,养精蓄锐,让敌人来攻,然后乘其疲劳,战而胜之。
出处: 《孙子·军争》:“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逸待劳 [yǐ yì dài láo]
释义: 逸:安闲;劳:疲劳。指在战争中做好充分准备,养精蓄锐,等疲乏的敌人来犯时给以迎头痛击。
出处: 《孙子·军争》:“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示例: 他踞了碉楼,以逸待劳,我们倒难以刻期取胜。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三回】

逸击劳 [yǐ yì jī láo]
释义: 用充分养息的军队攻击疲劳的敌人。
出处: 《汉书·赵充国传》:“今罕羌欲为敦煌、酒泉寇,饬兵马,练战士,以须其至,坐得致敌之术,以逸击劳,取胜之道也。”
示例: 敬业畏直捣江都,必将邀我中路,吾今乘胜进,又以逸击劳,破之必矣! 【《新唐书·魏元忠传》】

意逆志 [yǐ yì nì zhì]
释义: 用自己的想法去揣度别人的心思。
出处: 《孟子·万章上》:“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意为之 [yǐ yì wéi zhī]
释义: 只凭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
出处: 《礼记·礼运》:“故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必知其情,辟于其义,明于其利,达于其患,然后能为之。”

镒称铢 [yǐ yì chēng zhū]
释义: 用镒同铢相比,表示力量处于绝对优势。
出处: 《孙子·形》:“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王皙注:“言铢、镒者,以明轻重之至也。”

蚓投鱼 [yǐ yǐn tóu yú]
释义: 用蚯蚓做鱼饵钓鱼。比喻用较小的代价换得较大的收获。
出处: 《隋书·薛道衡传》:“陈使缚縡聘齐,以道衡兼主客郎接对之。縡赠诗五十韵,道衡和之,南北称美。魏收曰:‘傅縡所谓以蚓投鱼耳。’”

鱼驱蝇 [yǐ yú qū yíng]
释义: 鱼腥能招来苍蝇,用鱼驱赶苍蝇,苍蝇更多。比喻行为和目的自相矛盾,只能得到相反的结果。
出处: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以肉去蚁,蚁愈多;以鱼驱蝇,蝇愈至。”南朝·梁元帝《金楼子·立言下》:“以鱼驱蝇,蝇愈至。”

玉抵鹊 [yǐ yù dǐ què]
释义: 抵,抛掷。比喻有珍贵之物而不知爱重。
出处: 汉·桓宽《盐铁论·崇礼》:“南越以孔雀珥门户,昆山之旁以玉璞抵乌鹊。”
示例: 少时叶子九来以近刻诗见贻,开卷见得下叙,读之而叹。斯所谓昆山之人,以玉抵鹊者也? 【清·钱谦益《叶九来锄经堂诗序》】

玉抵乌 [yǐ yù dǐ wū]
释义: 比喻有珍贵之物而不知爱重。同“以玉抵鹊”。
出处: 北齐·刘昼《新论·辩施》:“昆山之下,以玉抵乌;彭蠡之滨,以鱼食犬,而人不爱者,非性轻财,所丰故也。”

誉进能 [yǐ yù jìn néng]
释义: 根据人们的称誉去进用贤能。

誉为赏 [yǐ yù wéi shǎng]
释义: 根据人们的称誉给以奖赏。
出处: 《管子·明法》:“是故官之失其治也,是主以誉为赏,以毁为罚也,然则喜赏恶罚之人离公道而行私术矣。”尹知章注:“以毁誉为赏罚,则官自然失理。”
示例: 以誉为赏,以毁为罚也,则好赏恶罚之人,释公行,行私术,比周以相为也。 【《韩非子·有度》】

怨报德 [yǐ yuàn bào dé]
释义: 怨:仇恨;德:恩惠。用怨恨来回报别人的恩惠。
出处: 《国语·周语》:“以怨报德,不仁。”
示例: 你自己想一想,你们做的事合理不合理?是不是以怨报德? 【冰心《斯人独憔悴》】

泽量尸 [yǐ zé liáng shī]
释义: 指尸体遍野,可以沼泽为单位计量。极言死人之多。
出处: 清·顾炎武《羌胡引》:“四入郊圻躏齐鲁,破邑屠城不可数,刳腹绝肠,折颈折颐,以泽量尸。”

战去战 [yǐ zhàn qù zhàn]
释义: 用战争消灭战争。
出处: 《商君书·画策》:“故以战去战,虽战可也。”
示例: 以战去战,盛王之道。 【《后汉书·耿秉传》】

战养战 [yǐ zhàn yǎng zhàn]
释义: 利用战争中获取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继续进行战争。

直报怨 [yǐ zhí bào yuàn]
释义: 直:公正、正直。以公道对待自己怨恨的人。
出处: 《论语·宪问》:“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示例: 这叫做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一】

直抱怨 [yǐ zhí bào yuàn]
释义: 别人对自己有仇怨,自己以大公无私的态度对待之。
示例: 他与同事相处,一向抱着以直抱怨的宗旨,因此往往能化敌为友,融洽共处。

指测河 [yǐ zhǐ cè hé]
释义: 用手指测量河水的深浅。比喻达不到目的。
出处: 《荀子·劝学》:“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餐壶也,不可以得之矣。”

指挠沸 [yǐ zhǐ náo fèi]
释义: 挠:搅。用手指搅开水。比喻不自量力,一定失败。
出处: 《荀子·议兵》:“以桀诈尧,譬之若以卵投石,以指挠沸。”

终天年 [yǐ zhōng tiān nián]
释义: 以:表示目的。终:结束,完了。天年:指人的自然的年寿。指养老送终。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师父只在此间过了,小弟奉养你母子二人,以终天年,多少是好!”

众暴寡 [yǐ zhòng bào guǎ]
释义: 以人多势众的一帮去欺凌、迫害人少势弱的一方。
出处: 《商君书·画策》:“神农既没,以强胜弱,以众暴寡。”
示例: 山林独善,不能制群体之曼延,橧巢见并,松栎为摧,以众暴寡,又可睹矣! 【章炳麟《〈无政府主义〉序》】

珠弹雀 [yǐ zhū tán què]
释义: 用珍珠弹麻雀。比喻轻重颠倒,得不偿失。
出处: 《庄子·让王》:“今且有人于此,以隋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

铢称镒 [yǐ zhū chēng yì]
释义: 用铢同镒相比,表示力量极不相称,处于绝对劣势。
出处: 《孙子·形》:“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王皙注:“言铢、镒者,以明轻重之至也。”张预注:“二十两为镒,二十四铢为两。此言有制之兵对无制之兵,轻重不侔也。”

铢程镒 [yǐ zhū chéng yì]
释义: 用铢同镒作比较,表示很不相称。
出处: 明·姚士粦《见只编》卷上:“陈水南臬宪尝以南唐李昪宜继唐后,遂改马令《南唐书》为《唐馀纪传》,此犹萧常以《三国·蜀志》为《续后汉书》也。然昭烈世系甚明,犹觉以铢程镒……昪本安吉砦将潘某之子,昪姓实潘也……”

锥飡壸 [yǐ zhuī cān kǔn]
释义: 用锥子到壶里取东西吃。比喻达不到目的。

锥餐壶 [yǐ zhuī cān hú]
释义: 用锥子到壶里取东西吃。比喻达不到目的。
出处: 《荀子·劝学》:“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餐壶也,不可以得之矣。”

锥刺地 [yǐ zhuī cì dì]
释义: 用锥子刺地来测量地的深浅。比喻见识浅陋,所知甚少。
出处: 《庄子·秋水》:“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

紫乱朱 [yǐ zǐ luàn zhū]
释义: 比喻将奸佞小人当作廉洁公正的君子。
出处: 《论语·阳货》:“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紫为朱 [yǐ zǐ wéi zhū]
释义: 比喻将奸邪小人当作廉洁公正的贤者。同“以紫乱朱”。
出处: 明·刘基《官箴中》:“俾好作恶,以紫为朱。”

易口 [yì kǒu yǐ shí]
释义: 犹易子而食。口,丁口。形容灾民极其悲惨的生活。
出处: 《新唐书·逆臣传上·安庆绪》:“城中栈而处,粮尽,易口以食。”

待劳 [yì yǐ dài láo]
释义: 犹以逸待劳。
出处: 宋陈师道《拟御试武举策》:“逸以待劳,久以待变,亡费而有备,可谓善矣。”
示例: 况汉口有极大市街,依托掩护,逸以待劳,持久之力,明如指掌。 【杨玉如《辛亥革命先著记》】

引首 [yǐn shǒu yǐ wàng]
释义: 抬头远望。形容殷切盼望。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新五代史·唐臣传·郭崇韬》:“况今大号已建,自河以北,人皆引首以望成功而思休息。”

为耻 [yǐn yǐ wéi chǐ]
释义: 以此事为自己的羞耻。
示例: 巴黎和谈,国人皆引以为耻。

为憾 [yǐn yǐ wéi hàn]
释义: 以此事为遗憾。
示例: 这篇精妙的论文,因为名额有限,未能入选,颇令人引以为憾。

为戒 [yǐn yǐ wéi jiè]
释义: 引:用;戒:鉴戒。指把过去犯错误的教训拿来作为警戒,避免重犯。
出处: 《国语·楚语下》:“人之求多闻善败,以鉴戒也。”
示例: 所以近七八年来,历任巡抚者引以为戒,不敢委他事情。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八回】

为荣 [yǐn yǐ wéi róng]
释义: 以此事为光荣。
出处: 老舍《四世同堂》七四:“他们一向规规矩矩,也把儿女们调教的规规矩矩,这是他们引以为荣的事。”
示例: 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有永远值得引以为荣的历史和文化,但是现在确实需要发展。 【《心愿》】

迎刃 [yíng rèn yǐ jiě]
释义: 比喻处理事情、解决问题很顺利。同“迎刃而解”。

有生 [yǒu shēng yǐ lái]
释义: 从出生到现在。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十八回:“况你自有生以来,自去世的老太太,以至老爷、太太,视如珍宝。”

善处 [yǒu yǐ shàn chǔ]
释义: 指正确对待,妥善处理。

喻之 [yù zhī yǐ lǐ]
释义: 喻:晓喻,开导。用道理来开导说服人。

凿坏 [záo pī yǐ dùn]
释义: 指隐居不仕。
出处: 《淮南子·齐俗训》:“颜阖,鲁君欲相之而不肎,使人以币先焉,凿培而遁之。”

枕戈 [zhěn gē yǐ dài]
释义: 枕着兵器,等待天亮。形容杀敌报国心切。同“枕戈待旦”。
出处: 明·张煌言《上行在陈南北机宜疏》:“臣虽驽钝,亦当枕戈以待。”
示例: [仁皇]与李文贞光地谈《易》,每至子夜,诸待从多枕戈以待。 【清·昭梿《啸亭杂录·优容大臣》】

孜孜 [zī zī yǐ qiú]
释义: 孜孜:勤勉的样子。不知疲倦地探求。
示例: 他对真理有孜孜以求的精神。

自刽 [zì kuài yǐ xià]
释义: 刽:西周时的诸侯国名。从刽以下的乐曲就不加评论。比喻从某某以下就不值得一提。
出处: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为之歌陈,曰:‘国无主,其能久乎?’自刽以下无讥焉。”
示例: 衰世之言,亡国之音,等之自刽以下可也。 【清·王棻《答王子裳书》】

自郐 [zì kuài yǐ xià]
释义: 吴国的季礼在鲁国看周代的乐舞,对于各诸侯国的乐曲都有评论,但从刽国以下他就没有再表示意见。比喻从某某以下就不值得评论。
出处: 先秦·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自郐以下无讥焉。”
示例: 后来的史官更是自郐以下了。 【郭沫若《雄鸡集·关于大规模搜集民歌问题》】

为得计 [zì yǐ wéi dé jì]
释义: 得计:计谋得逞。自以为计谋很对很好了(含贬义)。
出处: 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
示例: 却说魏延烧断栈道,屯兵南谷,把住隘口,自以为得计;不想杨仪、姜维星夜引兵抄到南谷之后。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五回】

为是 [zì yǐ wéi shì]
释义: 是:对。总以为自己是对的。形容主观,不虚心。
出处: 《荀子·荣辱》:“凡斗者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孟子·尽心下》:“众皆悦之,自以为是。”
示例: 世人往往自以为是,自夸其能。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四回】

待毙 [zuò yǐ dài bì]
释义: 坐着等死。形容在极端困难中,不积极想办法找出路。
出处: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
示例: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人民大众不会坐以待毙。

待旦 [zuò yǐ dài dàn]
释义: 旦:天亮。坐着等天亮。比喻办事勤劳。
出处: 《尚书·太甲上》:“先王昧爽,丕显,坐以待旦。”《孟子·离娄下》:“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
示例: 停了片时,宝玉便昏沉睡去,贾母等才得略略放心,只好坐以待旦。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七回】

成性 [xí yǐ chéng xìng]
释义: ①原谓养成习惯即成本性。②一般用以指坏习惯不易改变。

筳撞钟 [yǐ tíng zhuàng zhōng]
释义: 见“以莛撞钟”。

相濡 [xiāng rú yǐ zé]
释义: 犹言相濡以沫。

相喣 [xiāng xǔ yǐ mò]
释义: 同“相濡以沫”。

笑之 [xiào zhī yǐ bí]
释义: 以鼻吭气冷笑,表示看不起。

衮衣 [gǔn yī yǐ guī]
释义: 见“衮衣西归”。

翠纶桂饵,反失鱼 [cuì lún guì ěr,fǎn yǐ shī yú]
释义: 《太平御览》卷八三四引《阙子》:“鲁人有好钓者,以桂为饵,黄金之钩,错以银碧,垂翡翠之纶,其持竿处位即是,然其得鱼不几矣。故曰,钓之务,不在芳饰。”后以“翠纶桂饵,反以失鱼”指华而不实者必然事与愿违。

爱之必其道 [ài zhī bì yǐ qí dào]
释义: 爱护人必须讲究方法。多指父母疼爱子女必须注意方法得当。
示例: 清·郑燮《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虽嬉戏玩耍,务令忠厚悱恻,毋为刻急也。”

诈立 [bīng yǐ zhà lì]
释义: 兵:兵器,指用兵。用兵打仗要用谋略来诱骗敌人而取得成功。
示例: 《孙子•军争篇》:“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也。”

剥床 [bō chuáng yǐ fū]
释义: 剥:六十四卦之一,指伤害;床:卧具。损害到肌肤。形容迫切的灾害或深切的痛苦。
出处: 《周易•剥》:“剥床以肤,凶。”

成败论英雄 [bù yǐ chéng bài lùn yīng xióng]
释义: 不能因事业的成功功失败来判断是不是英雄。

不知其所 [bù zhī qí suǒ yǐ rán]
释义: 不知它究竟如何会这样的。指不了解事物的本质或事情的根底。
出处: 《庄子•秋水》:“今予动吾天机,而不知其所以然。”

成大,小成小 [dà yǐ chéng dà,xiǎo yǐ chéng xiǎo]
释义: 大可以成为大的优点,小可以成为小的优点。比喻各有各的好处。
出处: 汉·扬雄《法言义疏》卷八:“仲尼,神明也,小以成小,大以成大,虽山川、丘陵、草木、鸟兽,裕如也。”
示例: 明·王阳明《传习录》卷上:即人人自有,个个圆成,便能大以成大,小以成小。

啖之 [dàn zhī yǐ lì]
释义: 啖:吃,引诱;利:利益、好处。用优厚的利益和好处引诱或收买人。
出处: 《史记•高祖纪》:“沛公以为诈,乃用张良计,使郦生、陆贾往说秦将,啖以利。”

倒持太阿,授人 [dào chí tài ē,shòu rén yǐ bǐng]
释义: 太阿或泰阿:宝剑名。倒拿着剑,把剑柄给别人。比喻把大权交给别人,自己反受其害。
出处: 《汉书•梅福传》:“倒持泰阿,授楚其柄。”
示例: 唐·陆贽《论关中事宜状》:今执事者先拔其本,弃重取轻,所谓倒持太阿,授人以柄。

断事 [duān shì yǐ lǐ]
释义: 断:判断。根据道理来判断事情的是非曲直。
出处: 《管子•版法解》:“陈义设法,断事以理。”

谔谔 [è è yǐ chāng]
释义: 谔谔:直言争辩的样子。群臣勇于直言争辩,国家就会兴盛。
出处: 《史记•商君列传》:“竿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武王谔谔以昌,殷纣墨墨以亡。”

傅纳 [fù nà yǐ yán]
释义: 傅:陈述。让人陈述自己的意见而加以采纳。
出处: 《汉书•成帝纪》:“古之选贤,傅纳以言,明试以功。”

腐木不可为柱 [fǔ mù bù kě yǐ wéi zhù]
释义: 腐朽的木料不能用做支柱。比喻愚笨、能力较差的人不能担任要职或委以重任。
出处: 《汉书•刘辅传》:“腐木不可以为柱,卑人不可以为主。”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爱古瓷 粤ICP备17015389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796号

本软件的研发和运营为非盈利行为。如果您认为本软件对您有所帮助,可以自愿提供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