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字典常用词典成语词典我的字典
    

愎自用 [gāng bì zì yòng]
释义: 愎:任性;刚愎:强硬回执;自用:自以为是。十分固执自信,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出处: 《左传·宣公十二年》:“其佐先穀,刚愎不仁,未肯用命。”《尚书·仲虺之诰》:“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示例: 他想起李玉亭所说荪甫的刚愎自用来了。他决定了主意不跟着荪甫跑了。(茅盾《子夜》十)

百炼成 [bǎi liàn chéng gāng]
释义: 刚通钢。铁经过反复锤炼便成为坚韧的钢。比喻人经过多次磨炼而成为有用之才。
出处: 郭小川《保卫我们的党》诗:“点起斗争的烈火,使人在烈火中百炼成刚。”
示例: 有人身经百战,百炼成刚,炉火纯青,喜于心而不形于色。 【徐迟《火中凤凰·凤翔》】

沉潜 [chén qián gāng kè]
释义: 沉潜:深沉不露;刚克:以刚强见胜。形容深沉不露,内蕴刚强。
出处: 《尚书·洪范》:“沉潜刚克,高明柔克。”

为柔 [cuī gāng wéi róu]
释义: 摧:挫败。变刚强为柔顺。
出处: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上乃赦季布,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时。”

肠嫉恶 [gāng cháng jí è]
释义: 刚肠:性情刚直;嫉:憎恨。性情刚直,憎恨邪恶。
出处: 晋·稽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刚肠嫉恶,轻肆直方,遇事便发,此甚不可二也。”
示例: 下走刚肠嫉恶,近郅都为人,观今弊俗,非言论所能正,独有刀锯桁杨,弹治之耳。 【章炳麟《致杨救炎书》】

戾自用 [gāng lì zì yòng]
释义: 十分固执自信,不考虑别人的意见。同“刚愎自用”。
出处: 《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

柔相济 [gāng róu xiāng jì]
释义: 刚强的和柔和的互相调剂。
出处: 《周易·蒙》:“刚柔节也。”
示例: 凡为将者,当以刚柔相济,不可徒恃其勇。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

毅木讷 [gāng yì mù nè]
释义: 刚:坚强;毅:果决;木:质朴;讷:说话迟钝,此处指言语谨慎。孔子称颂人的四种品质。
出处: 《论语·子路》:“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正不阿 [gāng zhèng bù ē]
释义: 阿:迎合,偏袒。刚强正直,不逢迎,无偏私。
出处: 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十四:“有正大不阿,不行私谒者,便以为不贤。”
示例: 济南同知吴公,刚正不阿。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一员官》】

直不阿 [gāng zhí bù ē]
释义: 阿:迎合,偏袒。刚强正直,不逢迎,无偏私。
出处: 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十四:“有正大不阿,不行私谒者,便以为不贤。”

中柔外 [gāng zhōng róu wài]
释义: 刚:刚硬,坚强;中:里,内心;柔:软弱,柔和。表面柔顺,内里刚强。指人外柔而内刚的性格。也指外表和好,内藏杀机的策略。
出处: 《三十六计·笑里藏刀》:“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努目 [jīn gāng nǔ mù]
释义: 形容面目威猛可畏。
出处: 《太平广记》卷一七四引宋·庞元英《谈薮·薛道衡》:“隋吏部侍郎薛道衡,尝游钟山开善寺,谓小僧曰:‘金刚何为努目?菩萨何为低眉?’小僧答曰:‘金刚努目,所以降伏四魔;菩萨低眉,所以慈悲六道。’道衡怃然不能对。”
示例: 板桥、心余未落笔时,先有意为刘蒋,金刚努目,正是力量歉处。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四】

怒目 [jīn gāng nù mù]
释义: 怒目:睁大眼睛,眼珠突出。形容面目威猛可畏。
出处: 《太平广记》卷一七四引《谈薮》:“金刚努目,所以降伏四魔;菩萨低眉,所以慈悲六道。”
示例: 不料他竟一点不窘,立刻用“金刚怒目”式,向我大喝一声。 【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我的第一个师父》】

眼睛 [jīn gāng yǎn jīng]
释义: 指目光锐利能洞彻原形的眼睛。
出处: 宋·严羽《沧浪诗话·诗法》:“看诗须着金刚眼睛,庶不眩于旁门小法。”
示例: 唯有金刚眼睛凭助汝发明真心。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良匡禅师》】

内柔外 [nèi róu wai gāng]
释义: 内心柔弱,外表刚强。亦作“外刚内柔”。
出处: 《易经·否卦》:“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

破坚摧 [pò jiān cuī gāng]
释义: 指攻破摧毁强敌。

气血方 [qì xuè fāng gāng]
释义: 犹血气方刚。指精力正值旺盛。

柔能克 [róu néng kè gāng]
释义: 指以柔弱的手段能够制服刚强的人。同“柔能制刚”。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某素知刘备宽以待人,柔能克刚,英雄莫敌。”
示例: 你的性质,柔能克刚,你好好地耐,将来总有出头露日的一天…… 【端木蕻良《科尔沁旗草原》十三】

柔能制 [róu néng zhì gāng]
释义: 指以柔弱的手段能够制服刚强的人。亦作“柔能制刚,弱能制强。”
出处: 《后汉书·臧宫传》:“黄石公记曰:‘柔能制刚,弱能制强。’柔者德也,刚者贼也,弱者仁之助也,强者怨之归也。”
示例: 看起来这兵法不过是柔能制刚,弱能胜强,以逸待劳,能勇能怯之意。 【明·沈采《千金记》第五出】

柔茹 [róu rú gāng tǔ]
释义: 软的吃下去,硬的吐出来。比喻欺软怕硬。
出处: 《诗经·大雅·烝民》:“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

茹柔吐 [rú róu tǔ gāng]
释义: 柔:软;刚:硬。吃下软的,吐出硬的。比喻怕强欺软。
出处: 《诗经·大雅·烝民》:“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

茹柔 [tǔ gāng rú róu]
释义: 柔:软;刚:硬。吐出硬的,吃下软的。比喻怕强欺软。
出处: 《诗经·大雅·烝民》:“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
示例: 毛玠清公素履,司马芝忠亮不倾,庶乎不吐刚茹柔。 【《三国志·魏志·崔琰等传赞》】

内柔 [wài gāng nèi róu]
释义: 外表刚强而内在柔弱。同“内柔外刚”。
出处: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议论》:“兵戈既起,将帅擅权,武吏功臣,过求姑息。边蕃远郡,得以骄矜,外刚内柔,上陵下替,此为屈辱又非多乎?”

外柔内 [wài róu nèi gāng]
释义: 柔:柔弱;内:内心。外表柔和而内心刚正。
出处: 《晋书·甘卓传》:“卓外柔内刚,为政简惠。”

血气方 [xuè qì fāng gāng]
释义: 血气:精力;方:正;刚:强劲。形容年青人精力正旺盛。
出处: 《论语·季氏》:“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示例: 公子杨干,乃悼公之同母弟,年方一十九岁,新拜中军戎御之职,血气方刚,未经战阵。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六十回】

以柔克 [yǐ róu kè gāng]
释义: 用柔软的去克制刚强的。
出处: 三国·蜀·诸葛亮《将苑》:“善将者,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强,以柔制刚。”
示例: 他要拼老命,孤注一掷,我们则要忍耐,力避同敌人正面交锋,以柔克刚,在敌人的后方狠狠地打。 【李连庆《风云急》】

以柔制 [yǐ róu zhì gāng]
释义: 以:用。柔:柔和。制:制服。刚:刚强。用柔和的办法去制服刚强的。

至大至 [zhì dà zhì gāng]
释义: 至:最,极。极其正大、刚强。
出处: 《孟子·公孙丑上》:“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示例: 他说“至大至刚”,说“养勇”,都是带有战斗性的。 【朱自清《论气节》】

做柔 [zuò gāng zuò róu]
释义: 指用各种方法进行劝说。
出处: 《醒世姻缘传》第五回:“又叫宅里再暖出一大瓶酒来与脚户吃,做刚做柔的将脚户打发散去。”又第四三回:“那禁子们做刚做柔的的解劝。”

沉渐 [chén qián gāng kè]
释义: 渐:通“潜”,潜伏;刚克:以刚强见胜。形容深沉不外露,内里刚强。
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文公五年》:“及温而还,其妻问之,赢曰:‘以刚。’商书曰:‘沉渐刚克,高明柔克。’”

血气 [fāng gāng xuè qì]
释义: 方:正;刚:强劲;血气:精力。形容年青人精力正旺盛。
出处: 《论语•季氏》:“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示例: 清·朱素臣《十五贯·泣别》:少觅蝇头利,聊资瓮底春,我方刚血气不惮多劳顿。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爱古瓷 粤ICP备17015389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796号

本软件的研发和运营为非盈利行为。如果您认为本软件对您有所帮助,可以自愿提供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