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字典常用词典成语词典我的字典
    

囫囵 [hú lún bàn piàn]
释义: 囫囵:完整的,整个儿的。一个整体中的一部分。指只听懂或理解了其中的大概意思。
示例: (邢连成)这才囫囵半片地听出点意思。(《千重浪》第十章》)

拉拉 [bàn bàn lā lā]
释义: 不完整或未全部完成的。
出处: 朱自清《论说话的多少》:“最麻烦的是人多的时候,说得半半拉拉的,大家或者交头接耳说他们自己的私话,或者打盹儿,或者东看看西看看,轻轻敲着指头想别的,或者勉强打起精神对付着你。”
示例: 徐象谦读书的年头,不算少了,从私塾算起,按年头说,他比六年级生读的书还多。只是书读的半半拉拉,很难说到了高小毕业。 【张麟 马长志《中国元帅徐向前》第四章】

路路 [bàn bàn lù lù]
释义: 事物进行的过程中间。
示例: 做任何事都要有恒心,不要半半路路的。

壁河山 [bàn bì hé shān]
释义: 指国土的一部或大部分。
出处: 清·钮琇《觚剩·虎林军营唱和》:“昊《怀古》四首《咏岳忠武》云:‘将军野战最知名,半壁河山一力撑。’”
示例: 半壁河山沉血海,几多知友化沙虫。 【陈毅《三十五岁生日寄怀》诗】

壁江山 [bàn bì jiāng shān]
释义: 半壁:半边;江山:比喻国家疆土。指在敌人入侵后残存或丧失的部分国土。
出处: 清·蒋士诠《冬青树·提纲》:“半壁江山,比五季朝廷尤小。”
示例: 军声壮,阵法多,半壁江山全仗我。 【清·吴梅《风洞山·阅兵》】

壁山河 [bàn bì shān hé]
释义: 指国土的一部或大部分。
出处: 李光《集诗述感》:“半壁山河话战争,布衣空负鲁连名。”
示例: 从此,革命的烈焰,迅速蔓延开去,不公燃遍了祖国半壁山河,而且转战大江南北约二十年之久。 【《<太平天国故事歌谣选>前言》】

部论语 [bàn bù lún yǔ]
释义: 旧时对儒学经典之一《论语》的夸赞之辞,掌握半部《论语》,人的能力就会提高,就能治理国家。
出处: 参见“半部论语治天下”。
示例: 况且从前古人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就是半部亦何妨。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六十四回】

部论语治天下 [bàn bù lún yǔ zhì tiān xià]
释义: 旧时用来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重要。
出处: 典出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宋初宰相赵普,人言所读仅只《论语》而已。太宗赵匡义因此问他。他说:“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示例: 每决大事,启文观书,乃《论语》也,此时称小官以半部论语治天下。 【元·高文秀《遇上皇》第三折】

痴不颠 [bàn chī bù diān]
释义: 痴:呆傻;颠:同“癲”,疯癲。装疯卖傻的意思。
出处: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蒋兴歌重会珍珠衫》:“这婆子俐齿伶牙,能言快语,又半痴不颠的惯与丫环们打诨,所以上下都喜欢他。”

筹不纳 [bàn chóu bù nà]
释义: 筹:古代计算工具,引伸为计策;纳:缴纳。半条计策也拿不出来。比喻一点办法也没有。
出处: 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一折:“往常时我习武艺学兵法,到如今半筹也不纳。”
示例: 万骑交驰,两军相见,咱手里半筹不纳。 【元·朱凯《昊天塔》第二折】

筹莫展 [bàn chóu mò chǎn]
释义: 半条计策也拿不出来。比喻一点办法也没有。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周瑜虽能用计,岂能出诸葛亮之料乎?略用小谋,使周瑜半筹不展。”
示例: 惟自民国成立之日,则予三主张建设反致半筹莫展,一败涂地。 【孙中山《建国方略自序》】

低不高 [bàn dī bù gāo]
释义: 中等;不高不矮。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我们行户人家,到是养成个半低不高的丫头。”
示例: 她的身材半低不高,还算不错。

懂不懂 [bàn dǒng bù dǒng]
释义: 不十分懂。
示例: 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 【初三教案《孔乙己》】

[bàn jī bàn bǎo]
释义: 指不求甚饱或吃不饱饭。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八卷:“若论起吴衙内,只算做半饥半饱,未能趁心像意。”

[bàn gān bàn gà]
释义: ①不彻底,不深透。②不明确。③犹言不上不下。④谓平庸。
出处: 参见“半间不界”。
示例: 丘宗卿亦受群儿谤伤之言,半间半界,州府卒归狱于赵穿,亮以此身既存而不复问矣。 【宋·陈亮《又乙巳春书》之一】

间不界 [bàn gān bù gà]
释义: 间、界:今作:“尴尬”。比喻肤浅、不深刻,或做事不彻底。
出处: 《朱子语类·论语二九》:“便是世间有这一般半间不界底人,无见识,不顾理之是非一味漫人。”

截入土 [bàn jié rù tǔ]
释义: 截:段。半段身子埋入土内。比喻人在世不久了。
出处: 宋·苏轼《东坡志林》卷十二:“汝已半截入土,犹争高下呼?”
示例: 差多了,差多了!人到三十五,就半截入土了。 【老舍《谁先到了重庆》第一幕】

解一知 [bàn jiě yī zhī]
释义: 指理解得不深,知道得很少。同“一知半解”。
出处: 宁调元《燕京杂诗》:“半解一知天下士,千歧百辙釜中鱼。”

斤八两 [bàn jīn bā liǎng]
释义: 八两:即半斤。一个半斤,一个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
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一:“问:‘来时无物去时空,二路俱迷,如何得不迷去?’师曰:‘秤头半斤,秤尾八两。’”宋·释惟白《建中靖国续灯录》:“踏着秤锤硬似铁,八两元来是半斤。”
示例: 众将看他两个本事,都是半斤八两的,打扮也差不多。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一百七回】

斤八面 [bàn jīn bā miàn]
释义: 旧制一斤合十六两,半斤等于八两。一个半斤,一个八两,重量相等。比喻彼此一样,不分上下。亦作“一个半斤,一个八两”、“半斤对八两”。
示例: 林寒青仗着手中短剑锋利,把一个蓝衣武士手中长剑削去了一截,使两人不敢和他剑势硬接,保持个半斤八面之局。 【李凉《天涯侠侣》第三十三章】

路出家 [bàn lù chū jiā]
释义: 原指成年后才出家做和尚或尼姑。比喻中途改行,从事另一工作。
出处: 《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先前读书,后来看看不济,却去改业做生意。便是半路出家的一般。”
示例: 他不理会内行的嗤笑,写啊改啊,改啊写啊,终于写出了好作品,成了一个颇有希望的半路出家的作家。 【公今度《长短录》】

路修行 [bàn lù xiū xíng]
释义: 原指成年后才出家做和尚或尼姑。比喻中途改行,从事另一工作。
出处: 参见“半路出家”。
示例: 茅鹿门先生,文章擅海内……晚喜作诗,自称半路修行,语多率易。 【明·朱国祯《晚幢小品·俚诗有本》】

[bàn mèng bàn xǐng]
释义: 指睡眠尚未清醒。
示例: 说来说去,我究竟在半梦半醒之间,做了些甚么呢? 【倪匡《卖命·半梦半醒》】

面不忘 [bàn miàn bù wàng]
释义: 见过面就不遗忘。形容记忆力极强。
出处: 《后汉书·应奉传》李贤注引谢承《后汉书》:“造车匠于内开扇出半面视奉,奉即委去。后数十年于路见车匠,识而呼之。”《北齐书·杨愔传》:“其聪记强识,半面不忘。”

面之交 [bàn miàn zhī jiāo]
释义: 同别人只见过一面的交情。意谓交情不深。
出处: 晋·袁彦伯《三国名人序赞》:“且观世人之相论也,徒以一面之交,定臧否之决。”
示例: 我与道友未半面之交,此语从何而来。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六十二回】

面之旧 [bàn miàn zhī jiù]
释义: 意指只见过一面的人。
出处: 晋·袁彦伯《三国名人序赞》:“且观世人之相论也,徒以一面之交,定臧否之决。”
示例: 初应进士时,中朝无缌麻之亲,达官无半面之旧。 【唐·白居易《与元九书》】

[bàn qīng bàn huáng]
释义: 农作物还没有长好,青黄相接。比喻时机还没有成熟。
出处: 《朱子全书·学》:“今既要理会,也要理会取透,莫要半青半黄,下梢都不济事。”

三不四 [bàn sān bù sì]
释义: 指心神不定,无精打采。
出处: 《西湖二集·李凤娘酷妒遭天谴》:“勾引得官家一心在你身上,就在我身边,也是半三不四。”

[bàn shàng bàn xià]
释义: 指两可之间。
出处: 《朱子全书》卷十:“三年无改,谓是半上半下底事,在所当改者,但不可匆遽急改之。”又卷十九:“微子去却易,比干则索性死,他(箕子)在半上半下处,最是难。”

上落下 [bàn shàng luò xià]
释义: 犹半途而废。
出处: 《朱子全书》卷十五:“圣人不肯半上落下,直是做到底。”又卷九:“人各有个知识,须是推致而极其至,不然半上落下,终不济事。”

身不遂 [bàn shēn bù suí]
释义: 遂:通“随”,顺从。原为医学病症名,指半边身体不能随意转动。有时比喻诗文部分好,部分不好,不够匀称。
出处: 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中风历节》:“无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
示例: 蒋百里在宜山的南边路上,汽车坏了,他受了一下子凉,就有一点半身不遂的样子。 【冯玉祥《我所认识的蒋介石》第三十一章】

[bàn shēng bàn shú]
释义: 没有完全成熟或未烹煮至可食用的程度。比喻不熟悉;不熟练。
出处: 元·元怀《拊掌录》:“北都有妓女美色,而举止生梗,土人谓之生张八……野(魏野)赠之诗曰:‘君为北道生张八,我是西州熟魏三,莫怪尊前无笑语,半生半熟未相谙。’座客大发一噱。”

生不熟 [bàn shēng bù shú]
释义: 没有完全成熟或未烹煮至可食用的程度。比喻不熟悉;不熟练。
出处: 参见“半生半熟”。
示例: 五个中间的老徐能说几句半生不熟的广府话。【茅盾《过封锁线》】

[bàn sī bàn lǜ]
释义: 缕:线。半根丝,半缕线。形容数量少,价值极其微小的东西。
出处: 清·朱柏庐《治家格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bàn sǐ bàn shēng]
释义: ①未全死。②比喻无意义、无生气的苟且的生活。
出处: 汉·枚乘《七发》:“龙门之桐,高百尺而无枝……其根半死半生。”
示例: 惟独半死半生的苟活,是全盘失错的。因为他挂了生活的招牌,其实却引人到死路上去!” 【鲁迅《华盖集·北京通信》】

死不活 [bàn sǐ bù huó]
释义: 指没有生机和活力。死又死不了,活着又受罪。
出处: 参见“半死半生”。
示例: 想跑,水裹住他的脚,他就那么半死不活的,低着头一步一步的往前曳。 【老舍《骆驼祥子》十八】

死辣活 [bàn sǐ là huó]
释义: 指死又死不了,活着又受罪。
出处: 参见“半死半生”。
示例: 忙跑几步,好失了脚步掉得下去,好跌得烂酱如泥,免得半死辣活,常驻苦常驻罪。 【《醒世姻缘传》第七五回】

涂而罢 [bàn tú ér bà]
释义: 半路上终止。比喻做事情有始无终。同“半涂而废”。
出处: 唐·韩愈《论淮西事宜状》:“陛下持之不坚,半涂而罢,伤威损费,为弊必深。”

涂而废 [bàn tú ér fèi]
释义: 半路上终止。比喻做事情有始无终。
出处: 参见“半途而废”。
示例: 臣等查该三厂开采,虽尚未见成效,然总须该地方官激励厂民,奋勉从事,不可任其半涂而废。 【清·林则徐《查勘矿厂情形试行开采折》】

途而废 [bàn tú ér fèi]
释义: 废:停止。指做事不能坚持到底,中途停顿,有始无终。
出处: 《礼记·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难已矣。”
示例: 如果就此请假回国,这里的事半途而废,将来保举弄不到,白吃一趟辛苦。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六回】

[bàn tǔ bàn lù]
释义: 形容说话含糊不清,不直截了当。
出处: 《红楼梦》第五十回:“因贾母尚未说明,自已也不好拟定,遂半吐半露告诉贾母道:‘可惜了这孩子没福!前年他父亲就没了。’”

[bàn tuī bàn jiù]
释义: 推:抵拒,推托;就:靠拢,迎上去。一面推辞,一面靠拢上去。形容装腔作势假意推辞的样子。
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半推半就,又惊又爱,檀口揾香腮。”
示例: 与其学那俗态,半推半就,耽搁工夫;据俺主意,不如从实收了,倒也爽快。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回】

[bàn tūn bàn tǔ]
释义: 形容说话含糊不清,不直截了当。
出处: 参见“半吐半露”。
示例: 你这大汉毕竟为甚杀他?从实说来!你莫半吞半吐,俺不明白。 【《镜花缘》第二十八回】

[bàn wén bàn bái]
释义: 文言和白话夹杂。亦作“半文不白”。
示例: 这篇文章……唯一的缺点,是“半文半白,似通非通” 【琼瑶《匆匆太匆匆》】

文不白 [bàn wén bù bái]
释义: 文言和白话夹杂。同“半文半白”。
示例: 听了乔泰这一遍半文不白的话,那女子犹豫起来。 【高罗佩《狄公案·四漆屏》】

[bàn xīn bàn jiù]
释义: 指不新不旧。
出处: 《红楼梦》第一一九回:“次日,宝玉贾兰换了半新半旧的衣服,欣然过来见了王夫人。”

新不旧 [bàn xīn bù jiù]
释义: 犹言半新半旧。
出处: 参见“半新半旧”。
示例: 邓秀梅看他头上戴一顶浅灰绒帽子,上身穿件半新不旧的青布棉袄。 【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二】

[bàn xìn bàn yí]
释义: 有点相信,又有点怀疑。表示对真假是非不能肯定。
出处: 三国·魏·嵇康《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苟卜筮所以成相,虎可卜而地可择,何为半信而半不信耶?”
示例: 众人听了,也都半信半疑。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四回】

信不信 [bàn xìn bù xìn]
释义: 指不完全相信。
出处: 三国·魏·嵇康《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苟卜筮所以成相,虎可卜而地可择,何为半信而半不信耶?”
示例: 定半信不信,心中犹豫。 【《三国演义》第八七回】

夜三更 [bàn yè sān gēng]
释义: 一夜分为五更,三更是午夜十二时。指深夜。
出处: 元·马致远《青衫泪》第三折:“这船上是什么人,半夜三更,大呼小叫的。”
示例: 他常常工作到半夜三更。

[bàn yí bàn xìn]
释义: 有点怀疑,又有点相信。表示对真假是非不能肯定。
出处: 唐·元稹《古筑城曲》:“因兹请休和,虏往骑来过。半疑兼半信,筑城犹嵯峨。”
示例: 若他人听过了,半疑半信,若存若亡,安得不惰。 【《朱子全书》卷十六】

[bàn zhēn bàn jiǎ]
释义: 一半真情,一半假意。不是完全真实的。
出处: 元·范居中《金殿喜重重·秋思》套曲:“我这里千回右转自彷徨,撇不下多情数桩。半真半假乔摸样,宜嗔宜喜娇情况,知疼知热俏心肠。”
示例: 刘老义们半真半假地喊叫着不让他们逃,还故意打了几枪,然后带着余下的一部分转回大庙。 【姚雪垠《长夜》第二十六章】

寸丝 [cùn sī bàn sù]
释义: 比喻极微小的东西。
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回:“儿子不能掐得寸丝半粟孝敬父亲,倒要破费了父亲产业,实在不可自比于人,心里愧恨之极!”

得失参 [dé shī cān bàn]
释义: 得失:得到与失去。得到的和失去的各一半。即得失相当。

得失相 [dé shī xiāng bàn]
释义: 得失:得到与失去。得到的和失去的各一半。即得失相当,不相上下。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全琮传》:“今分兵捕民,得失相半,岂得谓全哉?”
示例: 竟不晓何谓,犹不若石城之得失相半也。 【宋·岳珂《桯史·石城堡寨》】

东南 [dōng nán bàn bì]
释义: 半壁:半边。指长江中下游及其以东、以南的半边江山。
出处: 元·施君美《幽闺记·虎狼扰乱》:“金朝那解番狼将,血溅东南半壁天。”
示例: 身经百战兵不饥,士气激发倍骁悍。以此克奏保障功,东南半壁推屏翰。 【清·杭世骏《榕城诗话》下卷引吴廷华诗】

鹤知夜 [hè zhī yè bàn]
释义: 鹤夜半而鸣。比喻各有专长。也比喻偏知一隅。
出处: 《淮南子·说山训》:“鸡知将旦,鹤知夜半,而不免于鼎俎。”
示例: 适偶有所偏解,犹鹤知夜半,燕知戊己,而示必达于他事也。 【晋·葛洪《抱朴子·至理》】

黑更 [hēi gēng bàn yè]
释义: 指深夜。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回:“有好差使就派了别人;这样黑更半夜送人,就派我,没良心的忘八羔子!”
示例: 自从你们被围,外头也紧了。三天两头,黑更半夜里抽查。 【梁斌《红旗谱》五五】

黑天 [hēi tiān bàn yè]
释义: 指深更半夜。
出处: 马烽《三年早知道》:“一个老汉说:‘黑天半夜怕什么!红星社不会有人来。’”

毁誉参 [huǐ yù cān bàn]
释义: 说坏话的和说好话的各占一半。表示对人的评价没有一致的意见。
出处: 茅盾《温故以知新》:“正常的现象是毁誉参半。这个毁誉参半……会争出一个对作品既不偏高,也不偏低的恰好评价。”

减师 [jiǎn shī bàn dé]
释义: 谓只学到老师的一半。
出处: 宋陈善《扪虱新话·右军书东坡字鲁直诗》:“若乃学退之而不至者为孙樵;学渊明而不至者为白乐天,则以所谓减师半德也耶。”

糠菜年粮 [kāng cài bàn nián liáng]
释义: 一年之中有半年用糠和菜代替粮食。形容旧社会劳动人民的生活极其贫困。

力倍功 [lì bèi gōng bàn]
释义: 指工作费力大,收效小。
出处: 《孟子·公孙丑上》:“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片鳞 [piàn lín bàn zhǎo]
释义: 比喻事物的极小部分。
出处: 清·陈田《明诗纪事·孙宜》:“余观其诗,剽拟字句,了无意味,求杜之片鳞半爪不可得。”

三更 [sān gēng bàn yè]
释义: 一夜分为五更,三更是午夜十二时。指深夜。
出处: 《宋史·赵昌言传》:“四人者(陈象舆、胡旦、董俨、梁灝)日夕会昌言第。京师为之语曰:‘陈三更,董半夜’。”
示例: 他常常工作到三更半夜。

深更 [shēn gēng bàn yè]
释义: 指深夜。
出处: 《宋史·赵昌言传》:“时盐城副使陈象舆与昌言善,知制诰胡旦、度支副使董俨皆昌言同年,四人者,旦夕会昌年之第。京师为之语曰:‘陈三更,董半夜。’”
示例: 这样吵下去有什么意思?深更半夜,还闹得四邻秒安的。(巴金《秋》四十二)

功百 [shì bàn gōng bǎi]
释义: 指做事得法,因而费力小,收效大。同“事半功倍”。

功倍 [shì bàn gōng bèi]
释义: 指做事得法,因而费力小,收效大。
出处: 《孟子·公孙丑上》:“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示例: 如能善用他的特长和经验,比较地容易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邹韬奋《经历·前途》】

事倍功 [shì bèi gōng bàn]
释义: 指工作费力大,收效小。
出处: 《孟子·公孙丑上》:“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示例: 把这民间事业整顿得件件整齐,桩桩发达,这岂不是事倍功半吗? 【清·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第三回】

行百里者九十 [xíng bǎi lǐ zhě bàn jiǔ shí]
释义: 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要认真对待。
出处: 《战国策·秦策五》:“诗云:‘行百里者半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

行百里者于九十 [xíng bǎi lǐ zhě bàn yú jiǔ shí]
释义: 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比喻做事越是接近成功越要认真对待。
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五》:“诗云:‘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
示例: 持坚无术,末路蹉跎,行百里者半于九十,彪之谓也。 【《北史·韩麒麟等传论》】

徐娘 [xú niáng bàn lǎo]
释义: 指尚有风韵的中年妇女。
出处: 《南史·后妃传下》:“徐娘虽老,犹尚多情。”

一班 [yī bān bàn diǎn]
释义: 犹言一点半点,常暗指男女关系。班,通“斑”。
出处: 宋·黄庭坚《望远行》词:“且与一班半点,只怕你没丁香核。”宋·无名氏《错立身》戏文第二出:“近日来与小生有一班半点之事,争奈撇不下此妇人。”

一斑 [yī bān bàn diǎn]
释义: 比喻极小部分。
出处: 宋·胡宏《胡子知言·复义》:“天命之谓性,流行发见于日用之间,患在学道者未见全体,窥见一斑半点,而执认己意,以为至诚之道。”《朱子语类》卷六七:“今人只是知得一斑半点,见得这些,所以不到极处也。”
示例: 那巫氏是个泼悍浪妇,挟制老公,又好做一斑半点的事,钱歪嘴管他不得。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二十九回】

一差 [yī chà bàn cuò]
释义: 指变故,差错。
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七十二回:“就是桂姐有些一差半错,不干小的事。”

一长 [yī cháng bàn duǎn]
释义: 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同“一长二短”。
出处: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二回:“倘有一长半短,岂不于我的风水也有关碍?”

一点 [yī diǎn bàn diǎn]
释义: 指微小而不定的数量。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4回:“倘或不防,前后错了一点半点,不论真假。”
示例: 沉寂的寒夜,静悄悄已没一点半点风意。 【瞿秋白《饿乡纪程》】

一个 [yī gè bàn gè]
释义: 指为数甚少。
出处: 宋·陈亮《水调歌头》词:“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明·袁宏道《西湖杂记》:“吾辈粗根浮器,不曾见得一个半个智识,可轻易谈佛法哉?”
示例: 你往常嫖客给的花钱,何曾分一个半个给我?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四回】

一官 [yī guān bàn zhí]
释义: 泛指官职。
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都则为一官半职,阻隔千山万水。”

一阶 [yī jiē bàn jí]
释义: 阶、级:是封建时代的等级品位。指非常低微的官职。
出处: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或因家世余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

一阶 [yī jiē bàn zhí]
释义: 指非常低微的官职。同“一阶半级”。
出处: 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三折:“便博得一介半职,何足算,不堪题。”

一鳞 [yī lín bàn jiǎ]
释义: 原指龙在云中,东露一鳞,西露半爪,看不到它的全貌。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
出处: 唐·高仲武《中兴闲气集·苏涣》:“三年中作变律诗九首,上广州李帅,其文意长于讽刺,亦有陈拾遗一鳞半甲。”

一鳞 [yī lín bàn zhǎo]
释义: 原指龙在云中,东露一鳞,西露半爪,看不到它的全貌。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
出处: 唐·高仲武《中兴闲气集·苏涣》:“三年中作变律诗九首,上广州李帅,其文意长于讽刺,亦有陈拾遗一鳞半甲。”
示例: 身后著作,年久多散佚,余遍为蒐罗,仅得诗三帙,丛残不具首尾,于诸集殆不过一鳞半爪耳。 【清·叶廷琯《鸥波渔话·莪洲公诗》】

一男 [yī nán bàn nǚ]
释义: 指一个儿子或女儿。
出处: 《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员外何不取房娘子,生得一男半女,也不绝了香火。”
示例: 要是令爱进去,生下一男半女,就是现成的局长太太。 【茅盾《林家铺子》】

一年 [yī nián bàn zǎi]
释义: 一年半年。泛指一段时间。
出处: 元·杨梓《敬德不服老》:“将军你且耐心到那里,不过一年半载,俺众将每必然保奏将军回来。”
示例: 若小弟侥幸,这回去就得个肥美地方,到任一年半载,那时带几百银子来帮衬他,倒不值甚么。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回】

一时 [yī shí bàn kè]
释义: 指很短的时间。
出处: 元·吴昌龄《张天师》:“吾今用你坛前仗剑等待,休错吾一时半刻。”
示例: 你这么个明白人,怎么一时半刻的就不会体应该人。(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二回)

一时 [yī shí bàn shà]
释义: 指很短的时间。
出处: 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二折:“我觑这万水千山,都只在一时半霎。”

一时 [yī shí bàn shǎng]
释义: 指很短的时间。
出处: 元·高文秀《遇上皇》第一折:“人生死则在一时半晌。你叫我断了金波绿酿,却不等闲的虚度时光。”
示例: 他盼望这份统计表,绝不是一时半晌的了。 【管桦《清风店》】

一丝 [yī sī bàn sù]
释义: 比喻极微小的东西。
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回:“儿子不能挣得一丝半粟孝敬父亲,到要破费了父亲的产业,实在不可自比于人。”

一些 [yī xiē bàn xiē]
释义: 形容极少。
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四回:“老实一句,‘打开板壁讲亮话’,这事一些半些,几十两银子的话,横竖做不来。”

一星 [yī xīng bàn diǎn]
释义: 形容极少。
示例: 她是个干净利索的人,家里让她收拾得连一星半点的灰尘都没有。

一言 [yī yán bàn cí]
释义: 指很少的一两句话。同“一言半语”。
出处: 《史记·魏公子列传》:“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

一言 [yī yán bàn jù]
释义: 指很少的一两句话。同“一言半语”。
出处: 《朱子语类》卷十一:“近来学者有一种则舍去册子,却欲于一言半句上便要见道理。”

一言 [yī yán bàn yǔ]
释义: 指很少的一两句话。
出处: 《史记·魏公子列传》:“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示例: 为一言半语,受千辛万苦。 【元·尚仲贤《柳毅传书》第一折】

一支 [yī zhī bàn jié]
释义: 指一小部分。
出处: 梁启超《新民说》第八节:“人民之望仁政以得一支半节之权利者,实含有亡国民之根性,明也。”

一知 [yī zhī bàn jiàn]
释义: 指不成熟的一点见解。
出处: 清·方以智《东西均·道艺》:“讵知后世之门庭张网者,偶窃一知半见,谓人悟门,便住门限上,登曲录床,此生不可复下。”
示例: 今任其一知半见,指为妙悟,如照萤光,如窥隙日,以为诗之妙解尽在是。 【清·周亮工《书影》卷六】

一知 [yī zhī bàn jiě]
释义: 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也不透彻。
出处: 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
示例: 我也只得一知半解,不懂什么。 【清·颐琐《黄绣球》第八回】

一肢 [yī zhī bàn jié]
释义: 比喻事物的一小部分。
出处: 明·袁宗道《读孟子》:“三代而下,市鲜中行,得乡愿之一肢半节,皆足以成世。”

一资 [yī zī bàn jí]
释义: 犹一官半职。泛指官职。
出处: 唐·无名氏《玉泉子·裴晋公度》:“裴晋公度为门下侍郎,过吏部选人官,谓同过给事中曰:‘吾徒侥幸,至于此辈,优与一资半级,何足问也?’”

疑信参 [yí xìn cān bàn]
释义: 指半信半疑。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六回:“安老爷听他这话说得离奇,疑信参半,忙问:‘贵堂官是那位?’”

击倍 [yǐ bàn jī bèi]
释义: 用半数兵力击破一倍于己的敌人。形容取胜之易。
出处: 《管子·制分》:“人事荒乱,以十破百;器备不行,以半击倍。”尹知章注:“敌国器备,不可施行;故此虽半,可以击彼之倍。”
示例: 诸侯未会,君臣未和,沟垒未成,禁令未施,三军匈匈,欲前不能,欲去不敢,以半击倍,百战不殆。 【《吴子·料敌》】

八两 [bā liǎng bàn jīn]
释义: 八两:即半斤,旧制一斤为十六两。半斤、八两轻重相等。比喻彼此不相上下。
示例: 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19回:“像你两个,一对材料,真是八两半斤。”

价倍息 [bàn jià bèi xī]
释义: 倍息:加倍的利息。指出一半价钱,获得成倍的利息。
出处: 《汉书•食货志》:“当其有者,半价而买,取倍称之息。”

天朱霞 [bàn tiān zhū xiá]
释义: 半天:空中;朱:红色。半空中的红霞。比喻人品高尚,超凡脱俗。
出处: 《南史•刘怀珍传附刘訏传》:“訏超超越俗,如半天朱霞,敲矫矫出尘,如云中白鹤。皆俭岁之梁稷,寒年之纤纩。”

子之谊 [bàn zǐ zhī yì]
释义: 半子:女婿。半个儿子的情分。
出处: 《旧唐书•回纥传》:“昔为兄弟,今为子婿,半子也。”
示例: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2回:蘧公孙哀毁骨立,极尽半子之谊。

子之靠 [bàn zǐ zhī kào]
释义: 半子:女婿。指以女婿为生活或养老的依靠。
示例: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五:“爹妈单生你一人,并无兄弟。你嫁得着人时,爹妈也得半子之靠。”

济而击 [bàn jì ér jī]
释义: 半济:渡河渡过一半。当敌人渡河渡过一半的时候再去攻击。指善于捕捉有利时机攻击敌人。
出处: 《孙子•行军篇》:“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利。”

生尝胆 [bàn shēng cháng dǎn]
释义: 半生:半辈子;胆:苦胆。尝了半辈子苦胆。比喻受了半辈子的苦。
出处: 宋·胡继宗《书言故事·志气类·尝胆》:“自叹劳苦曰半生尝胆。”

才不古,功已倍之 [cái bù bàn gǔ,gōng yǐ bèi zhī]
释义: 才能不及古人的一半,而所立功业已多古人一倍。形容人得时遇势,易建功业。
出处: 《孟子•公孙丑上》:“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示例: 《晋书•陆机传》:故曰才不半古,功已倍之,盖得之于时世也。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爱古瓷 粤ICP备17015389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796号

本软件的研发和运营为非盈利行为。如果您认为本软件对您有所帮助,可以自愿提供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