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字典常用词典成语词典我的字典
    

一钱 [bù míng yī qián]
释义: 名:占有。一个钱也没有。形容极其贫穷。
出处: 《史记·佞幸列传》:“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汉·王充《论衡·骨相》:“通有盗铸钱之罪,景帝考验,通亡,寄死人家,不名一钱。”
示例: 他自己是不名一钱的,如何去得,惟有向亲朋借贷。(清·黄小配《大马扁》第一回)

金榜题 [jīn bǎng tí míng]
释义: 金榜:科举时代称殿试揭晓的榜;题名:写上名字。指科举得中。
出处: 五代·五王保《唐摭言》卷三:“何扶,太和九年及第;明年,捷三篇,因以一绝寄旧同年曰:‘金榜题名墨上新,今年依旧去年春。花间每被红妆问,何事重来只一人。’”
示例: 旬月之间,金榜题名,已登三甲进士。(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陈巡检梅岭失妻记》)

标青史 [míng biāo qīng shǐ]
释义: 标:写明;青史:古代在竹简上记事,因称史书。把姓名事迹记载在历史书籍上。形容功业巨大,永垂不朽。
出处: 唐·杜甫《赠郑十八贲》诗:“古人日以远,青史字不泯。”
示例: 老宰辅,你若存的赵氏孤儿,当名标青史,万古流芳。(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

其妙 [mò míng qí miào]
释义: 说不出其中的奥妙。指事情很奇怪,说不出道理来。
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五回:“我实在是莫名其妙,我从那时得着这么一个门生,连我也不知道。”
示例: 躲懒的人念成“潭拓寺”,那更是莫名其妙了。(朱自清《潭拓寺和戒坛寺》)

师出无 [shī chū wú míng]
释义: 师:军队;名:名义,引伸为理由。出兵没有正当理由。也引申为做某事没有正当理由。
出处: 《礼记·檀弓下》:“君王计敝邑之罪,又矜而赦之,师与有无名乎?”《汉书·高帝纪》:“兵出无名,事故不成。”
示例: 且劳民伤财,穷兵默武,师出无名,皆非盛世所宜有者也。(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回)

阿世盗 [ē shì dào míng]
释义: 阿世:曲意博取世人的欢心。用博取世人的欢心的方法来窃取名誉。
出处: 清·梁启超《新民说》:“才智之士,既得此以为阿世盗名之一秘钥,于是名节闲检,荡然无所顾复。

责实 [àn míng zé shí]
释义: 按照事物名称,要求与实相符。
出处: 唐·陆贽《请许台省长官举荐属吏状》:“夫求才贵广,孝课贵精。求广在于各举所知,长吏之荐择是也;孝精在于按名责实,宰臣之序进是也。”
示例: 及按名责实,台有评,省有核。 【明·李东阳《漳州府进士提名记》】

榜上无 [bǎng shàng wú míng]
释义: 张贴的名单上没有名字。泛指落选。
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十七卷:“谁知三场得意,榜上无名。自五岁进场,到今二十一岁,三科不中。”
示例: 这话令兄也说过,若榜上无名,大家莫想他回来。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四十二回】

必也正 [bì yě zhèng míng]
释义: 指必须按照正统伦理观念和礼仪关系来端正纲纪名分。
出处: 《论语·子路》:“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
示例: 必也正名,各司其局,古人所守,某敢忘之? 【宋·王谠《唐语林·方正》】

易姓 [biàn míng yì xìng]
释义: 改换了原来的姓名。
出处: 《史记·货殖列传》:“乃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姓。”

兵出无 [bīng chū wú míng]
释义: 出兵没有正当理由。亦泛指行事无正当理由。同“师出无名”
出处: 《汉书·高帝纪》:“兵出无名,事故不成。”
示例: 昔赤眉、黄巾横逆宇宙,所以一旦败亡者,正以兵出无名,聚而为乱。 【《晋书·石勒传》】

不可 [bù kě míng zhuàng]
释义: 名:用言语说出;状:描绘,形容。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出处: 《老子》第十四章:“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晋·葛洪《神仙记·王远》:“衣有文采,又非锦绮,光彩耀目,不可名状。”
示例: 拜住不敢十分抬头,已自看得较切,不比前日墙外影响,心中喜不不可名状。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九】

一格 [bù míng yī gé]
释义: 指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个格局。
出处: 清钱泳《履园丛话·收藏·元》:“有元一代画家,全讲气韵,不名一格,实能超出唐、宋人刻画之习。”

一文 [bù míng yī wén]
释义: 名:占有。一个钱也没有。形容极其贫穷。
出处: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六章:“老兄明白,弟半生书剑飘零,寄食江湖,囊中不名一文。”

不务空 [bù wù kōng míng]
释义: 务:追求。切实地工作,不追求虚名。
出处: 毛泽东《〈中国工人〉发刊词》:“工人中间应该教育出大批的干部,他们应该有知识、有能力,不务空名会干实事。”

藏之 [cáng zhī míng shān]
释义: 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志趣相投的人。形容著作极有价值。
出处: 三国·魏·鱼豢《魏略》:“虽未能藏之名山,将以传之同好。”

藏之山,传之其人 [cáng zhī míng shān,chuán zhī qí rén]
释义: 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志趣相投的人。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诚以著此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现,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示例: 一个人做一部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是封建时代的事,早已过去了。 【鲁迅《准风月谈·序的解放》】

藏诸 [cáng zhū míng shān]
释义: 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志趣相投的人。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诚以着此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示例: 一个人做一部书,藏诸名山,是封建时代的事,早已过去了。 【鲁迅《准风月谈·序的解放》】

藏诸山,传之其人 [cáng zhū míng shān,chuán zhī qí rén]
释义: 诸:之于的合音;传:传布流传;其人:同道。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后来志趣相投的人。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诚以著此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示例: 一个人做一部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是封建时代的事,早已过去了。 【鲁迅《准风月谈》】

就列 [cè míng jiù liè]
释义: 书名于策,就位朝班。意指做官。
出处: 《旧唐书·太宗纪上》:“然情存今古,世踵浇季,而策名就列,或乖大礼。”

委质 [cè míng wěi zhì]
释义: 用以指因仕宦而献身于朝廷之事。
出处: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策名委质,贰乃辟也。”杜预注:“名书于所臣之策。”孔颖达疏:“古之仕者于所臣之人书己名于策,以明系属之也。”
示例: 遂乃弹冠筮仕,策名委质。 【唐·杨炯《薛振行状》】

成家 [chéng míng chéng jiā]
释义: 树立名声,成为专家。
出处: 《易系·辞下》:“善不积,不足以成名。”
示例: 她:个人主义、成名成家思想严重。 【黄宗英《大雁情》】

当世 [chí míng dāng shì]
释义: 驰名:声名远扬;当世:当代,现今。声名在当代传播得很远。形容知名度极高。
出处: 晋·常璩《华阳国志·后贤志(陈寿)》:“皆辞章灿烂,驰名当世。”
示例: 他想干一番驰名当世的事业。

天下 [chí míng tiān xià]
释义: 驰:传扬。形容名声传播得很远。
出处: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涑水》:“赀拟王公,驰名天下。”

中外 [chí míng zhōng wài]
释义: 驰:传播。形容名声传播得极远。
出处: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涑水》:“赀拟王公,驰名天下。”
示例: 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抗战有功,驰名中外。 【毛泽东《为皖南事变发表的命令和谈话》】

远扬 [chòu míng yuǎn yáng]
释义: 名:名声;扬:传播。坏名声传得很远。
示例: 希特勒是一个臭名远扬的战争罪犯。

昭彰 [chòu míng zhāo zhāng]
释义: 昭:显着。形容坏名声尽人皆知。亦作“臭名昭著”。

昭著 [chòu míng zhāo zhù]
释义: 坏名声人人都知道。
出处: 郭沫若《洪波曲》第十章:“他们是贺衷寒系统的人,在前方打狗吃,臭名昭著。”

出师无 [chū shī wú míng]
释义: 指没有正当理由而出兵征伐。
出处: 《新唐书·东夷传·高丽》:“莫离支杀君,虐用其下如檴阱,怨痛溢道,我出师无名哉?”

出师有 [chū shī yǒu míng]
释义: 有正当理由进行征伐。
出处: 京剧《将相和》第一场:“赵若献璧,乃惧怕我邦,不难臣服;若是不献,再去征讨,方算出师有名。”

青史 [chuí míng qīng shǐ]
释义: 青史:书写于竹简或白绢上的典籍、史册。名字被载入史册,流传后世。
出处: 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声可托于弦管,名可留于竹帛。”

竹帛 [chuí míng zhú bó]
释义: 垂名:传名。竹帛:古代供书写用的竹简和白绢,借指典籍、史册。名字被载入史册,流传后世。
出处: 《封神演义》五十七回:“大丈夫先立功业,共扶明主,垂名竹帛。”

鼎鼎 [dà míng dǐng dǐng]
释义: 鼎鼎:盛大的样子。形容名气很大。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四回:“你一到京打听人家,像他这样大名鼎鼎,还怕有不晓得的。”
示例: 当时有华灵毡士者,大名鼎鼎之学者。 【清·梁启超《格致学沿革考略》】

难居 [dà míng nán jū]
释义: 指盛名之下不易自处
出处: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句践以霸,而范蠡称上将军。还反国,范蠡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乃装其轻宝珠玉,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
示例: 所谓大名难居,硕果不食。 【唐·李白《泽畔令序》】

暗世 [dào míng àn shì]
释义: 盗:窃取;名:名誉、名称;暗:黑暗。在黑暗时代窃取好的名誉。指奸佞之人在乱世乘机骗取声誉。
出处: 《荀子·不苟》:“是奸人将以盗名暗世者也。”

欺世 [dào míng qī shì]
释义: 盗:窃取;名:名誉;欺:欺骗。窃取名誉,欺骗世人。
出处: 《宋史·郑丙传》:“近世士大夫有所谓道学者,欺世盗名,不宜信用。”

砥厉 [dǐ lì míng hào]
释义: 指自修品节,以保令名。
出处: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臣闻盛饰入朝者,不以利污义;砥厉名号者,不以欲行。”

砥砺 [dǐ lì míng hào]
释义: 指自修品节,以保令名。同“砥厉名号”。
出处: 汉·刘向《新序·杂事三》:“砥砺名号者,不以利伤行。”

砥砺 [dǐ lì míng jié]
释义: 砥砺磨炼,立名立节。
出处: 《晋书·夏侯湛传》:“论者谓湛虽生不砥砺名节,死则俭约令终,是深达存亡之理。”
示例: 吾辈读圣贤书,论居官治民之法,孰不欲砥砺名节哉。 【明·刘元卿《贤奕编·廉淡》】

砥行立 [dǐ xíng lì míng]
释义: 磨砺德行,建树功名。
出处: 《史记·伯夷列传》:“闾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哉?”

砥行磨 [dǐ xíng mó míng]
释义: 磨砺德行与名节。
出处: 南朝·宋·周朗《报羊希书》:“夫下之士,砥行磨名,欲不辱其志气,运奇蓄异,将进善于所灭。”

吊誉沽 [diào yù gū míng]
释义: 沽:买;钓:用饵引鱼上钩,比喻骗取。用某种不正当的手段捞取名誉。
出处: 《管子·法法》:“钓名之人,无贤士焉。”《后汉书·逸民传序》:“彼虽硁硁有类沽名者。”

沽誉 [diào yù gū míng]
释义: 钓:用饵引鱼上钩,比喻骗取;沽:买。用某种不正当的手段捞取名誉。
出处: 《管子·法法》:“钓名之人,无贤士焉。”《后汉书·逸民传序》:“彼虽硁硁有类沽名者。”
示例: 有一种人,不干实事,专会钓名沽誉。

欺世 [diào míng qī shì]
释义: 钓:捞取。运用不正当手段捞取名著,欺骗世人。
出处: 清·郑燮《潍县寄舍弟墨第四书》:“不过挪移借贷,改窜添补,便尔钓名欺世。”

要誉 [diào míng yào yù]
释义: 指用某种不正当的手段捞取名誉。同“钓名沽誉”。
出处: 元·刘祁《归潜志》卷七:“虽不可取于民奢纵害公,亦不必钓名要誉,太俭陋也。”

钓誉沽 [diào yù gū míng]
释义: 指用某种不正当的手段捞取名誉。同“钓名沽誉”。
出处: 郑观应《盛世危言·吏治下》:“为国家谋长久……毋钓誉沽名,毋模棱两可。”

冒姓 [dǐng míng mào xìng]
释义: 指冒充他人。
出处: 《儒林外史》第四五回:“恐系外乡光棍,顶名冒姓。”

替身 [dǐng míng tì shēn]
释义: 犹言顶名冒姓。
出处: 《西游记》第十五回:“顶名替身者取首级,交头互耳者取首级。”

鼎鼎大 [dǐng dǐng dà míng]
释义: 形容名气很大。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四回:“你一到京打听人家,像他这样大名鼎鼎,还怕有不晓得的。”
示例: 为我们讲经学的一位鼎鼎大名的成都名士只拿着一本《左传事纬》照本宣科。 【郭沫若《少年时代·反正前后》】

鼎鼎有 [dǐng dǐng yǒu míng]
释义: 鼎鼎:盛大的样子。非常有名。
出处: 宋·陆游《岁晚书怀》:“残岁堂堂去,新春鼎鼎来。”
示例: 走在最后的两个穿布长衫的老头子,是鼎鼎有名的委员呢。 【叶圣陶《某镇纪事》】

斗方 [dǒu fāng míng shì]
释义: 斗方:一二尺见方的诗幅或书画页;名士:知名而未出仕的人。好在斗方上写诗或作画以标榜的“名士”。旧指冒充风雅的人。
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九回:“那一班斗方名士,结识了两个报馆主笔,天天弄些诗去登报,要借此博个诗翁的名色。”

遁迹藏 [dùn jì cáng míng]
释义: 犹言隐居不出。
出处: 《东周列国志》第八九回:“功成辞赏,遁迹藏名。”

改作 [dùn míng gǎi zuò]
释义: 窜改物名,改变作品。

匿迹 [dùn míng nì jì]
释义: 遁:隐藏;匿:藏匿。隐姓埋名,不让人闻知。
出处: 宋·苏舜钦《粹隐堂记》:“一不与细合,则飒然远举,遁名匿迹,惟恐有闻于人也。”

贩交买 [fàn jiāo mǎi míng]
释义: 指卖友求荣。
出处: 南朝·宋·鲍照《瓜步山楬文》:“贩交买名之薄,吮痈舐痔之卑。”

分文不 [fēn wén bù míng]
释义: 名:占有。一分钱一个铜板也没有。比喻非常贫困。

薄利 [fú míng bó lì]
释义: 浮名:虚浮的名声;薄利:微薄的利益。形容名利微不足道。
出处: 宋·赵师侠《扑蝴蝶》:“一杯洗涤无余,万事消磨去远,浮名薄利休羡。”

虚利 [fú míng xū lì]
释义: 浮名:虚有的名声。虚利:空有的利益。形容名利是空虚的东西。

虚誉 [fú míng xū yù]
释义: 浮名:虚有的名声;虚誉:不实在的称誉。虚有的名声和不实在的称誉。
出处: 明·桑绍良《独乐园》第三折:“欷歔,白发垂户老更癯,空有些浮名虚誉,不能够补衮衮朝班,则落的抱瓮村居。”

附骥 [fù jì míng zhāng]
释义: 附:依附;骥:千里马;彰:显著。依附有名望者,使自己显名于世。
出处: 《史记·伯夷列传》:“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

换姓 [gǎi míng huàn xìng]
释义: 改换了原来的姓名。
出处: 《史记·货殖列传》:“乃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姓。”

易姓 [gǎi míng yì xìng]
释义: 改换原来的姓名。多指为了隐瞒原来的身分。同“改名换姓”。
出处: 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十三:“其后往往私创庵院,滥将无籍之徒收充,亦有逃军囚匠改名易姓,削发顶冠,人莫之识。”

改姓更 [gǎi xìng gēng míng]
释义: 改换原来的姓名。多指为了隐瞒原来的身分。同“改名换姓”。
出处: 明·无名氏《闹铜台》楔子:“则今日辞别尊兄疾去忙,改姓更名离水乡。”

犯义 [gàn míng fàn yì]
释义: 干犯名教和道义。
出处: 清·李渔《奈何天·调美》:“谁想不前不后,刚刚是太老爷的同年。我家相公竟是他的年侄。这样干名犯义的事,如何做得!”

采誉 [gān míng cǎi yù]
释义: 干:求;采:取。用不正当的手段谋取名誉。
出处: 《汉书·终军传》:“偃已前三奏,无诏,不惟所为不许,而直矫作威福,以从民望,干名采誉,此明圣所必加诛也。”

大姓 [gāo míng dà xìng]
释义: 询问人家姓名时的客气用语。
出处: 元·尚仲贤《柳毅传书》第一折:“请问仙乡何处,高名大姓,因甚到此?”

高姓大 [gāo xìng dà míng]
释义: 询问人家姓名时的客气用语。同“高名大姓”。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五回:“宋江、花荣慌忙下马,扶起那两位壮士道:‘且请问二位壮士高姓大名?’”
示例: 多蒙恩公的美意,改日相谢。不知恩公高姓大名,贵府何处? 【《粉妆楼》第二十一回】

各色 [gè sè gè yàng]
释义: 色:种类。各种类别,各种式样。
出处: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八十七回:“却说盛公子一派话儿,把官亲投任的人,各色名样,形容的一个祥而且尽。”

改姓 [gèng míng gǎi xìng]
释义: 改换了原来的姓名。同“变名易姓”。

功成 [gōng chéng míng jiù]
释义: 功:功业。就:达到。功绩取得了,名声也有了。
出处: 《墨子·修身》:“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
示例: 你则说做官的功成名就,我则说出家的延年益寿。 【元·范子安《陈季卿误上竹叶舟》第二折】

功成 [gōng chéng míng suì]
释义: 遂:成就。功绩建立了,名声也有了。
出处: 《墨子·修身》:“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
示例: 功成名遂会归老,请向东山为近邻。 【唐·刘禹锡《将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辞李相公》】

富贵 [gōng míng fù guì]
释义: 指升官发财。
出处: 唐·李白《江上吟》:“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明·洪应明《菜根谭·应酬》:“功名富贵,直从灭处观究竟,则贪恋自轻;横逆困穷,直从起处究由来,则怨尤自息。”
示例: 单道着人生功名富贵,总有天数,不如图一个见的怜活。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之一】

利禄 [gōng míng lì lù]
释义: 指名利地位。
出处: 郭沫若《南冠草》第一幕:“只因功名利禄得不到保障,所以他们便想到要和流寇苟合,铤而走险。”
示例: 牛启东素不喜章句之学,认为那是腐儒伪装道学的幌子,驵侩谋求功名利禄的阶梯,无关乎国计民生。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九章】

吊誉 [gū míng diào yù]
释义: 指用某种不正当的手段捞取名誉。同“沽名钓誉”。
出处: 元·宫天挺《范张鸡黍》第三折:“我不为别的,自恨我奔丧来后,又不是沽名吊誉没来由。”
示例: 不似他每逞英雄,沽名吊誉,试剑咶骢,不思映雪与囊萤,心机枉空用。 【明·杨柔胜《玉环记·富童谮非》】

钓誉 [gū míng diào yù]
释义: 沽:买;钓:用饵引鱼上钩,比喻骗取。用某种不正当的手段捞取名誉。
出处: 《管子·法法》:“钓名之人,无贤士焉。”《后汉书·逸民传序》:“彼虽硁硁有类沽名者。”
示例: 我只道你只不过是沽名钓誉,却不道长他的志气,灭我的威风。 【明·张凤翼《灌园记·齐王拒谏》】

干誉 [gū míng gàn yù]
释义: 犹沽名钓誉。指用某种不正当的手段捞取名誉。
出处: 明·无名氏《鸣凤记·驿里相逢》:“追想我昔日纠劾仇贼,岂是沽名干誉。”

卖直 [gū míng mài zhí]
释义: 故作正直以猎取名誉。
出处: 《明史·钱唐韩宜可等传赞》:“伯巨、敬心以缝掖诸生言天下至计,虽违于信而后谏之义,然原厥本心,由于忠爱,以视末季沽名卖直之流,有不可同日而语者也。”

要誉 [gū míng yào yù]
释义: 犹沽名钓誉。指用某种不正当的手段捞取名誉。
出处: 《朱子语类》卷四二:“子张问闻与达一章,达是躬行实践做出来底,闻是沽名要誉底。”

沽誉钓 [gū yù diào míng]
释义: 指用某种不正当的手段捞取名誉。同“沽名钓誉”。
出处: 《“五四”爱国运动资料·上海罢市实录》:“并非沽誉钓名,不过稍尽棉力。”

思义 [gù míng sī yì]
释义: 顾:看;义:意义,含义。从名称想到所包含的意义。
出处: 《三国志·魏书·王昶传》:“欲使汝曹顾名思义,不敢违越也。”
示例: 桂花蝉顾名思义,想是香味如桂花,或因桂花开时乃有,未详。 【鲁迅《两地书》七七】

赫赫有 [hè hè yǒu míng]
释义: 赫赫:显著盛大的样子。声名非常显赫。
出处: 《诗经·小雅·节南山》:“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示例: 况且他罗家也是著名的盐商,不过近年稍为疲了点罢了,在外面还是赫赫有名的,怕没人知道么?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哗世取 [huá shì qǔ míng]
释义: 用浮夸的言行使世人兴奋激动,博取虚名。
出处: 宋·陆游《除宝谟阁待制谢表》:“窃慕隐居求志之风,尤耻哗世取名之事。”

隳节败 [huī jié bài míng]
释义: 隳:毁坏。节:气节。指毁掉、败坏自己的气节和名誉。

惑世盗 [huò shì dào míng]
释义: 犹欺世盗名。欺骗世人,窃取名誉。
出处: 汉徐澣《中论·考伪》:“于是惑世盗名之徒,因夫民之离圣教日久也,生邪端,造异术,假先王之遗训以缘饰之。”

及第成 [jí dì chéng míng]
释义: 及第:科举时代考试中选。通过考试并得到功名。
出处: 元·戴善夫《风光好》第三折:“学士怎肯似那等穷酸恶醋,得一个及第成名,却又早负德辜恩。”

急功近 [jí gōng jìn míng]
释义: 急于求成,贪图虚名。

托姓 [jiǎ míng tuō xìng]
释义: 冒充别人姓名。

金榜挂 [jīn bǎng guà míng]
释义: 指科举得中。同“金榜题名”。
出处: 元·秦简夫《剪发待宾》第二折:“直等的俺孩儿金榜挂名时,那其间新婚燕尔。”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十七卷:“若要洞府花烛夜,必须金榜挂名时。”
示例: 到那时,我是要恭贺你和小表嫂的金榜挂名,洞房花烛了。 【清·曾朴《孽海花》第四回】

妒能 [jīn míng dù néng]
释义: 矜:夸耀;妒:嫉妒。夸耀自己的名声而嫉妒贤能。
出处: 《后汉书·崔骃传》:“其达者或矜名妒能,耻策非己,舞笔奋辞,以破其义。”

嫉能 [jīn míng jì néng]
释义: 矜:夸耀;嫉:嫉妒。夸耀自己的名声而嫉妒贤能。
出处: 汉·崔寔《政论》:“其达者或矜名嫉能,耻善策不从己出,则舞笔奋辞,以破其义。”

久负盛 [jiǔ fù shèng míng]
释义: 负:承受,承担,引申为享有。长时期地享有好的名声。

久闻大 [jiǔ wén dà míng]
释义: 闻:听到。早就听到对方的盛名。多用作初见面时的客套话。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晚生久闻大名,如雷贯耳。”

举世闻 [jǔ shì wén míng]
释义: 举世:全世界。全世界都知道。形容非常著名。
出处: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王逸少风流才士,萧散名人。举世但知其书,翻以能自蔽也。”
示例: 中国的象牙雕刻是杰出的,北京的山水人物和广州的花卉动物牙雕,尤其举世闻名。 【秦牧《高高翘起的象鼻子》】

责实 [kòng míng zé shí]
释义: 控:引;责:求。使名声与实际相符。
出处: 《史记·太史公自序》:“名家苛察缴绕,使人不得反其意,专决于名而失人情,故曰‘使人俭而善失真。’若夫控名责实,参伍不失,此不可不察也。”

责实 [lǎn míng zé shí]
释义: 指观其名而考其实绩。
出处: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考功名》:“有益者谓之公,无益者谓之烦,揽名责实,不得虚言。”

立身扬 [lì shēn yáng míng]
释义: 立身:使自己在社会上有相当地位;扬:传播。使自己立足于社会,名声远扬。
出处: 《孝经·开宗明义》:“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示例: 丈夫壮而立身扬名以显父母。 【明·瞿佑《剪灯新话·爱卿传》】

利缰 [lì jiāng míng suǒ]
释义: 缰:缰绳。锁:锁链。名和利像缰绳和锁链一样把人束缚住了。

利惹 [lì rě míng qiān]
释义: 指为名利所诱惑羁绊。亦作“利绾名牵”。

利锁 [lì suǒ míng jiāng]
释义: 比喻名利束缚人就象缰绳和锁链一样。
出处: 宋·柳永《夏云峰》词:“向此免名缰利锁,虚费光阴。”
示例: 再休被利锁名缰相缠住。 【元·范子安《竹叶舟》第一折】

利绾 [lì wǎn míng qiān]
释义: 指为名利所诱惑羁绊。同“利惹名牵”。

烈士徇 [liè shì xùn míng]
释义: 忠贞义烈之士为保全名誉而献出生命。

罗织罪 [luó zhī zuì míng]
释义: 指捏造罪名,陷害无辜的人。

顶替 [mào míng dǐng tì]
释义: 冒:冒充,以假充真。为了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假冒别人的姓名,代他去干事或窃取他的权力、地位。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五回:“你走了便也罢,却怎么绑些柳树在此,冒名顶替。”
示例: 《古文尚书》的运气真够坏的,不但没有能够露头角,还一而在的遭到了些冒名顶替的事儿。 【朱自清《经典常谈·尚书第三》】

接脚 [mào míng jiě jiǎo]
释义: 假冒别人的名,接替他。
出处: 《旧唐书·韦陟传》:“后为吏部侍郎,常病选人冒名接脚,阙员既少,取士良难。”

我固当 [ming wo gu dang]
释义: 叫我这个名字实在很恰当。

不符实 [míng bù fú shí]
释义: 名声与实际不符。
出处: 廖仲恺《对黄埔军校第三期入伍生训话》:“所谓盛名难负,名不符实,反为见笑。”

不副实 [míng bù fù shí]
释义: 副:相称,符合。名声或名义和实际不相符。指空有虚名。
出处: 汉·祢衡《鹦鹉赋》:“惧名实之不副,耻才能之无奇。”三国·魏·刘邵《人物志·效难》:“中情之人,名不副实,用之有效。”
示例: 县、区、乡各级民众政权是普遍地组织了,但是名不副实。 【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

不虚传 [míng bù xū chuán]
释义: 虚:假。传出的名声不是虚假的。指实在很好,不是空有虚名。
出处: 《史记·游侠列传》:“然其私意廉洁退让,有足称者,名不虚言,士不虚附。”
示例: 系船白面问溪翁,名不虚传说未通。 【宋·华岳《白面渡》诗】

不虚得 [míng bù xū dé]
释义: 指盛名非凭空取得。

不虚立 [míng bù xū lì]
释义: 指宜有此盛名,果然不虚妄。

不正,言不顺 [míng bù zhèng,yán bù shùn]
释义: 指名分不正或名实不符。
出处: 先秦·孔子《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示例: 十之八九皆守之以僧,名不正,言不顺,莫此为甚。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第二卷】

垂后世 [míng chuí hòu shì]
释义: 好名声流传的后代。
出处: 《三国志·魏书·臧洪传》:“身著图象,名垂后世。”

垂千古 [míng chuí qiān gǔ]
释义: 比喻好名声永远流传。
出处: 余秋雨《文化苦旅·五城记》:“六朝金粉足能使它名垂千古,何况它还有明、清两代的政治大潮,还有近代和现代的殷殷血火。”

垂青史 [míng chuí qīng shǐ]
释义: 青史:古代在竹简上记事,因称史书。把姓名事迹记载在历史书籍上。形容功业巨大,永垂不朽。
出处: 唐·杜甫《赠郑十八贲》诗:“古人日以远,青史字不泯。”
示例: 无不希望捧着张献忠成就大事,自己成为开国功臣,封侯拜相,封妻荫子,并且名垂青史。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三章】

垂万古 [míng chuí wàn gǔ]
释义: 指名声永远流传。

垂竹帛 [míng chuí zhú bó]
释义: 比喻好名声永远流传。
出处: 《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声可托于弦管,名可留于竹帛。”

从主人 [míng cóng zhǔ rén]
释义: 事物以主人所称之名为名。

存实亡 [míng cún shí wáng]
释义: 名义上还存在,实际上已消亡。
出处: 唐·韩愈《处州孔子庙碑》:“郡邑皆有孔子庙,或不能修事,虽设博士弟子,或役于有司,名存实亡。”

德重望 [míng dé zhòng wàng]
释义: 犹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符其实 [míng fú qí shí]
释义: 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同“名副其实”。

副其实 [míng fù qí shí]
释义: 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
出处: 汉·曹操《与王修书》:“君澡身浴德,流声本州,忠能成绩,为世美谈,名实相符,过人甚远。”
示例: 而况教育能不能名副其实,还是个不能便下断语的问题。 【叶圣陶《桥上》】

高难副 [míng gāo nán fù]
释义: 副:相称。指盛名之下,实际难与相符。
出处: 《后汉书·黄琼传》:“峣峣者易缺,皦皦者易污,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示例: 当时文人,皆邵之下,但以不持威仪,名高难副,朝廷不令出境。 【《北史·邢邵传》】

高天下 [míng gāo tiān xià]
释义: 比喻全国闻名。
出处: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名高天下,而光烛邻国。”

公巨卿 [míng gōng jù qīng]
释义: 指有名望的权贵。亦作“名公钜卿”。

公巨人 [míng gōng jù rén]
释义: 指有名望的显要人物。亦作“名公钜人”。

公钜卿 [míng gōng jù qīng]
释义: 指有名望的权贵。同“名公巨卿”。

公钜人 [míng gōng jù rén]
释义: 指有名望的显要人物。同“名公巨人”。

过其实 [míng guò qí shí]
释义: 名声超过实际才能。
出处: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一:“故禄过其功者削,名过其实者损。”

鞿利鞚 [míng jī lì zhōu]
释义: 犹名缰利锁。比喻名利束缚人就象缰绳和锁链一样。

缰利锁 [míng jiāng lì suǒ]
释义: 缰:缰绳。比喻名利束缚人就象缰绳和锁链一样。
出处: 宋·柳永《夏云峰》词:“向此免名缰利锁,虚费光阴。”
示例: 我们原系方外闲人,逍遥散淡,无束无拘,又何名缰利锁之不能解脱耶。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八十回】

利双收 [míng lì shuāng shōu]
释义: 既得名声,又获利益。
出处: 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六回:“其实名利双收,三百六十行生意,再没有强如做官的了。”

列前茅 [míng liè qián máo]
释义: 比喻名次列在前面。
出处: 《左传·宣公十二年》:“蔿敖为宰,择楚国之令典,军行,右辕,左追蓐,前茅虑无,中权,后劲。”
示例: 去年弟在京师,听说二公子中了秀才,且名列前茅,颇为学台赏识,实在可贺可贺。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七章】

流巨子 [míng liú jù zǐ]
释义: 著名人士与重要人物。

落孙山 [míng luò sūn shān]
释义: 名字落在榜末孙山的后面。指考试或选拔没有录取。
出处: 宋·范公偁《过庭录》:“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讬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示例: 若不幸名落孙山,那时更自难堪。 【清·黄小配《大马扁》第一回】

满天下 [míng mǎn tiān xià]
释义: 天下闻名。形容名声极大。
出处: 《管子·白心》:“名满于天下,不若其已也。”
示例: 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 【宋·苏轼《上梅直讲书》】

贸实易 [míng mào shí yì]
释义: 贸:齐等;易:变易。指名称相似,实质不同。
出处: 《商君书·开塞》:“二者名贸实易,不可不察也。”

门世族 [míng mén shì zú]
释义: 有名望的世家大族。
出处: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一○三回:“即如家嫂,是名门世族,他本族家进士一大堆,他偏是异样的难讲。”

目繁多 [míng mù fán duō]
释义: 指事物的花样或名称非常多。

卿钜公 [míng qīng jù gōng]
释义: 名公巨卿。指有名望的权贵。

山大川 [míng shān dà chuān]
释义: 泛指有名的高山和源远流长的大河。
出处: 《尚书·武成》:“底商之罪,告于皇天后土,所过名山大川。”
示例: 虽然那子胥多有本事,凭着俺这名山大川,长江险阻,那伍子胥怎便容易到的俺国来。 【元·郑廷玉《楚昭公》第一折】

山胜川 [míng shān shèng chuān]
释义: 风景优美的著名河山。
出处: 《晋书·孙统传》:“纵意游肆,名山胜川靡不穷究。”

山胜水 [míng shān shèng shuǐ]
释义: 风景优美的著名河山。同“名山胜川”。

山事业 [míng shān shì yè]
释义: 指著作。
出处: 《史记·太史公自序》:“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俟后世圣人君子。”

声过实 [míng shēng guò shí]
释义: 名声超过实际。指虚有其名。

声籍甚 [míng shēng jí shèn]
释义: 比喻名声极大。
出处: 《史记·陆贾列传》:“陆生以此游汉廷公卿间,名声籍甚。”

胜古迹 [míng shèng gǔ jī]
释义: 风景优美和有古代遗迹的著名地方。
示例: 中国的名胜古迹值得我们去参观。

师出高徒 [míng shī chū gāo tú]
释义: 高明的师傅一定能教出技艺高的徒弟。比喻学识丰富的人对于培养人才的重要。

实难副 [míng shí nán fù]
释义: 名声大,实际才能与名声不相称。
出处: 《后汉书·黄琼传》:“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实相符 [míng shí xiāng fú]
释义: 名声与实际一致。
出处: 三国·曹操《与王修书》:“君澡身澡德,流声本州,忠能成绩,为世美谈,名实相符,过人甚远。”
示例: 海口市是一个名实相符的花园城市。

实相副 [míng shí xiāng fù]
释义: 名声和实际一致。
出处: 汉·陆粹《为曹公与孔融书》:“昔国家东迁,文举盛叹鸿豫名实相副,综达经学,出于郑玄,又明《司马法》;鸿豫亦称文举奇逸博闻。”
示例: 又如臣下有所建议,君主便叫他去做,看他能照所说的作到否。名实相副的赏;否则罚。 【朱自清《经典常谈·诸子第十》】

士风流 [míng shì fēng liú]
释义: 名士:指恃才放达不拘小节的人。名士的风度和习气。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
出处: 《后汉书·方术传论》:“汉世这所谓名士者,其风流可知矣。”
示例: 好好!咱们名士风流,下该洒脱些才是。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三十一回】

同实异 [míng tóng shí yì]
释义: 名称相同,而实质不一样。

闻遐迩 [míng wén xiá ěr]
释义: 名声传扬到各地,形容名声很大。
出处: 《魏书·崔浩传》:“奚斤辨捷智谋,名闻遐迩。”
示例: 中国的长城名闻遐迩。

下无虚 [míng xià wú xū]
释义: 原意是名气大的人一定有真才实学。后比喻名不虚传。
出处: 《陈书·姚察传》:“沛国刘臻,窃于公馆访《汉书》疑事十余条,并为剖析,皆有经据。臻谓所亲曰:‘名下定无虚士。’”
示例: 今得幸遇,真是名下无虚。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二回】

扬四海 [míng yáng sì hǎi]
释义: 四海:天下。名声传扬到天下。形容名声很大。
出处: 元·关汉卿《五侯宴》第四折:“雄纠纠名扬四海,喜孜孜笑满腮。”

噪一时 [míng zào yī shí]
释义: 噪:群鸣。一时名声很大。名声传扬于一个时期。
出处: 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国师阅文偶误》:“娄上王辰玉、松江董元宰入都,名噪一时。”
示例: 朱半仙,时文中之能手也,名噪一时。 【清·宣鼎《夜雨秋灯录三集·科场》】

震一时 [míng zhèn yī shí]
释义: 名声震动当时社会。
出处: 《新唐书·刘晏传》:“号神童,名震一时。”

正理顺 [míng zhèng lǐ shùn]
释义: 指名义正当,合乎道理。

正言顺 [míng zhèng yán shùn]
释义: 名:名分,名义;顺:合理、顺当。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后多指做某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
出处: 《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利。”
示例: 待小生得官回来,谐两姓之好,却不名正言顺。 【元·郑德辉《倩女离魂》第二折】

重一时 [míng zhòng yī shí]
释义: 名:名声;一时:当代。一个时期内名声很大,受到广泛重视。
出处: 宋·释惟白《续传灯录》卷二十七:“师住径山时,名重一时,如侍郎张公子韶,状元汪公圣锡少卿、冯公济川俱问道。”
示例: 这位朱大人,学问经济,名重一时。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三回】

莫可 [mò kě míng zhuàng]
释义: 名:用言语说出;状:描绘,形容。不能用言语来形容。指事物极复杂微妙,无法描述。
出处: 清·张潮《虞初新志·林四娘记》:“少选复出,则一国色丽人,云鬟靓妆,袅袅婷婷而至,衣皆鲛绡雾縠,亦无缝缀之迹,香气飘扬,莫可名状,自称为林四娘。”
示例: 这信该收束了,我心中莫可名状,我觉得非常的荣幸! 【冰心《寄小读者·通讯一》】

而来 [mù míng ér lái]
释义: 指仰慕名声而来。
出处: 《人民日报》1982.3.14:“不少中外旅游者纷纷慕名而来,西安更成了世人瞩目的地方。”

失实 [nì míng shī shí]
释义: 拘守空名,不求实际。
出处: 宋·程大昌《考古编·诗论九》:“夫其本圣言而推之者,尚破碎如此,其他何可泥名失实而不敢加辨也欤!”

欺世盗 [qī shì dào míng]
释义: 欺骗世人,窃取名誉。
出处: 《荀子·不苟》:“夫富贵者则类傲之;夫贫贱者则求柔之。是非仁人之情也,是奸人将以盗名于暗世者也,险莫大焉。”
示例: 不知平日所讲何学,居然欺世盗名。 【清·阮葵生《茶余客话》卷十】

并价 [qí míng bìng jià]
释义: 有同等的名望和身价。

巧立 [qiǎo lì míng mù]
释义: 变着法定出一些名目来达到某种不正当的目的。
出处: 清·昭梿《啸亭杂录·卷三·朱白泉狱中上百朱二公书》:“乃星使临工,以为巧立名目,不容申辩。”
示例: 向企业巧立名目收费的做法是不利于企业发展的。

巧立 [qiǎo lì míng sè]
释义: 变着法定出一些名目来达到某种不正当的目的。同“巧立名目”。

巧作 [qiǎo zuò míng mù]
释义: 指巧立名目。变着法定出一些名目来达到某种不正当的目的。

青史标 [qīng shǐ biāo míng]
释义: 青史:史书。标:记下。在史书上记下姓名。比喻在历史上留下好的名声。亦作“青史留名”、“青史传名”、“青史名留”、“青史流芳”。
出处: 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三十六回:“众将军年虽弱冠,各负雄才,文武兼通,正堪为朝廷之股肱,庙廊之梁栋。今能顺天知命,解甲而降,准拟青史标名,流芳千古。”

青史传 [qīng shǐ chuán míng]
释义: 青史:史书。历史上留下好名声。
出处: 元·无名氏《昊天塔》第一折:“俺不能勾青史标名,留芳万古。”
示例: 同心报国,青史传名,有何不美。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七十一回】

青史垂 [qīng shǐ chuí míng]
释义: 青史:青指竹简,古代在竹简上记事,因称史书。垂:流传下去。指在历史上留名,永垂不朽。
出处: 唐·李咸用《依韵修睦上人山居十首》诗之八:“且图青史垂名稳,从道前贤自滞多。”
示例: 上图尽忠报国,次要修身敬士,三来练军爱民。尔等功名富贵,全始全终,以期青史垂名不朽。 【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三十六回】

青史留 [qīng shǐ liú míng]
释义: 青史:史书。在历史上留下好名声。
出处: 元·无名氏《昊天塔》第一折:“俺不能勾青史标名,留芳万古。”
示例: 同心报国,青史留名,有何不美。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七十一回】

夺利 [qiú míng duó lì]
释义: 指追求名誉,争夺财利。

人怕出猪怕壮 [rén pà chū míng zhū pà zhuàng]
释义: 人怕出了名招致麻烦,就象猪长肥了就要被宰杀一样。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三回:“咱们一日难似一日,外面还是这么讲究。俗语说的‘人怕出名猪怕壮’,况且又是个虚名儿。”

人死留 [rén sǐ liú míng]
释义: 指人生前建立了功绩,死后可以传名于后世。
出处: 《新五代史·王彦章传》:“彦章武人,不知书,常为俚语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辱身败 [rǔ shēn bài míng]
释义: 指自身受辱,名声败坏。
出处: 《说岳全传》第三一回:“一旦失手,辱身败名,是为不智。”

射利沽 [shè lì gū míng]
释义: 谋取财利和名誉。

身败 [shēn bài míng huī]
释义: 指做坏事而遭到彻底失败。同“身败名裂”。

身败 [shēn bài míng liè]
释义: 身:身分,地位;败:毁坏;裂:破损。地位丧失,名誉扫地。指做坏事而遭到彻底失败。
出处: 宋·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词:“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示例: 家里破产了——我父亲因为地权的事打了官司,闹得身败名裂。 【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章】

身废 [shēn fèi míng liè]
释义: 指做坏事而遭到彻底失败。同“身败名裂”。

俱败 [shēn míng jù bài]
释义: 犹言身名俱灭。指身躯与名声一齐毁灭。

俱灭 [shēn míng jù miè]
释义: 指身躯与名声一齐毁灭。

俱泰 [shēn míng jù tai]
释义: 名誉、地位都安稳。形容生活舒泰。

两泰 [shēn míng liǎng tai]
释义: 名誉、地位都安稳。形容生活舒泰。同“身名俱泰”。

身显 [shēn xiǎn míng yáng]
释义: 身世显赫,声名远扬。

狼藉 [shēng míng láng jí]
释义: 声名:名誉;狼藉:杂乱不堪。名声败坏到了极点。
出处: 《史记·蒙恬列传》:“言其恶声狼藉,布于诸国。”
示例: 因汪太史平日声名狼藉,最不见重于官场,日前新督帅参劾劣绅十七名,实以汪某居首。 【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三十三回】

难副 [shèng míng nán fù]
释义: 盛:大;副:相称,符合。名望很大的人,实际的才德常是很难跟名声相符。指名声常常可能大于实际。用来表示谦虚或自我警戒。
出处: 《后汉书·黄琼传》:“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示例: 外国的东西并不是都好,就是那些称之为好的东西中,也有些是盛名难副。

之下,其实难符 [shèng míng zhī xià qí shí nán fù]
释义: 名望很大的人,实际的才德常是很难跟名声相符。指名声常常可能大于实际。用来表示谦虚或自我警戒。
出处: 《后汉书·黄琼传》:“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之下,其实难副 [shèng míng zhī xià,qí shí nán fù]
释义: 盛:大;副:相称,符合。名望很大的人,实际的才德常是很难跟名声相符。指名声常常可能大于实际。用来表示谦虚或自我警戒。
出处: 《后汉书·黄琼传》:“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示例: 可是闯王知兄虚名,推诚相待,献策等又过为吹嘘。古人云:“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四十七章】

师出有 [shī chū yǒu míng]
释义: 师:军队;名:名义,引伸为理由。出兵必有正当的理由。后比喻做某事有充足的理由。
出处: 《礼记·檀弓下》:“师必有名。”
示例: 这会儿我们突然转回去再搜,来他个措手不及,而且是师出有名哩。 【曲波《林海雪原》十三】

实至 [shí zhì míng guī]
释义: 实:实际的成就;至:达到;名:名誉;归:到来。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功业,自然就有声誉。
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五回:“敦伦修行,终受当事之知;实至名归,反作终身之玷。”

竖子成 [shù zǐ chéng míng]
释义: 指无能者侥幸得以成名。
出处: 《晋书·阮籍传》:“(阮籍)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逐利 [tān míng zhú lì]
释义: 贪图好的名声,追逐个人私利。亦作“贪名图利”。

道姓 [tí míng dào xìng]
释义: 提、道:说。直呼他人姓名,对人不够尊敬。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一回:“这里老太太才说这一个,他又来提名道姓的了。”

道姓 [tí míng dào xìng]
释义: 犹指名道姓。指对人不尊敬。
出处: 元郑廷玉《忍字记》第一折:“这个穷弟子孩儿,要钱则要钱,题名道姓怎的。”
示例: 你进门几日,就题名道姓叫我,我是你手里使的人也怎的? 【《金瓶梅词话》第九一回】

徒负虚 [tú fù xū míng]
释义: 空有名望。指有名无实。同“徒有虚名”。

徒拥虚 [tú yōng xū míng]
释义: 空有名望。指有名无实。同“徒有虚名”。

徒有其 [tú yǒu qí míng]
释义: 指有名无实。
出处: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铨选之门,徒有其名,莫责其实。”
示例: 所谓名家,大抵徒有其名,实则空洞,其作品且不及无名小卒。 【鲁迅《书信集·致杨霁云》】

徒有虚 [tú yǒu xū míng]
释义: 空有名望。指有名无实。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却说司马懿回到寨中,使人打听是何将引兵守街亭。回报曰:‘乃马良之弟马谡也。’懿笑曰:‘徒有虚名,乃庸才耳!’”

全节 [wán míng quán jié]
释义: 指名节得以保全。

违利赴 [wéi lì fù míng]
释义: 舍去利欲而求取名声。

不如见面 [wén míng bù rú jiàn miàn]
释义: 只听名声不如见面更能了解。
出处: 《北史·列女传》:“吾闻闻名不如见面,小人未见礼教,何足责哉。”
示例: 王博高也不觉好笑,连说:“老兄真是个爽快人,闻名不如见面。”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七回】

丧胆 [wén míng sàng dǎn]
释义: 听见名字就吓破了胆。形容威名很大,使人听到即甚为恐惧。

遐迩 [wén míng xiá ěr]
释义: 遐:远;迩:近。形容名声很大,远近都知道。
出处: 《南齐书·高帝纪上》:“上流声议,遐迩所闻。”

蜗角虚 [wō jiǎo xū míng]
释义: 蜗角:蜗牛的角,比喻细微。微小而没有作用的名声。
出处: 宋·苏轼《满庭芳》词:“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
示例: 都为那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蚁阵蜂衙,将一片打劫的心,则与人争高论下,直等待那揭局儿死时才罢。 【元·石子章《竹坞听琴》第二折】

微利 [wō míng wēi lì]
释义: 蜗名:像蜗牛角那样极微小的名声。虚名小利。亦作“蜗利蝇名”、“蜗名蝇利”。

无可 [wú kě míng zhuàng]
释义: 没法形容。

火气 [wú míng huǒ qì]
释义: 说不出来由的火气。

孽火 [wú míng niè huǒ]
释义: 名:称呼;孽:邪。说不出的邪火。指极大的怒气。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那里我一把无名孽火,从脚跟下直透顶门,只得碍着众亲友不好动粗。”

小辈 [wú míng xiǎo bèi]
释义: 对平凡人物的蔑称。

小卒 [wú míng xiǎo zú]
释义: 卒:古时指士兵。不出名的小兵。比喻没有名望或地位的人。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只见城内一将飞马引军而出,大喝:‘魏延无名小卒,安敢造乱!’”

英雄 [wú míng yīng xióng]
释义: 姓名不被人知道的英雄人物。也指埋头苦干的人。
示例: 他做了好事从不留名,甘当无名英雄。

之璞 [wú míng zhī pú]
释义: 指未出名的璞玉。比喻不为人知的才识之士。同“无名之朴”。

之朴 [wú míng zhī pǔ]
释义: ①道家指质朴自然、玄默无为之“道”为“无名之朴”。②未出名的璞玉。比喻不为人知的才识之士。亦作“无名之璞”。

之师 [wú míng zhī shī]
释义: 没有正当理由出征的军队。

遐尔闻 [xiá ěr wén míng]
释义: 形容名声大,远近都知道。
示例: 中国的景泰蓝,一向是遐尔闻名的。

遐迩闻 [xiá ěr wén míng]
释义: 遐:远;迩:近。形容名声很大,远近都知道。
示例: 江西景德镇的瓷器质地优良,工艺精美,一向遐迩闻名。

显亲扬 [xiǎn qīn yáng míng]
释义: 显:显赫;亲:父母;扬:传扬。指使双亲显耀,名声传扬。
出处: 《孝经·开宗明义》:“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示例: 倘得一官半职,显亲扬名,封妻荫子,光耀门闾,乃儿之志也。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九回】

显姓扬 [xiǎn xìng yáng míng]
释义: 指显耀门第,传扬名声。

显祖扬 [xiǎn zǔ yáng míng]
释义: 指使祖宗显耀,使名声传扬。

像形夺 [xiàng xíng duó míng]
释义: 比拟其形状,而讹易本名。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七回:“又有叫作甚麽绿荑的,还有甚么丹椒、蘼芜、风连,见于《蜀都赋》。如今年深岁改,人不能识,故皆象形夺名,渐渐的唤差了,也是有的。”

行不更,坐不改姓 [xíng bù gēng míng,zuò bù gǎi xìng]
释义: 表示自己是个硬汉,对别人毫无隐瞒。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七回:“我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都头武松的便是!”

姓甚 [xìng shèn míng shuí]
释义: 询问打听人的姓名。
出处: 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一折:“[孛老云]兀那婆婆,你是那里人氏?姓甚名谁?因甚着这个人将你勒死? ”

核实 [xún míng hé shí]
释义: 犹言循名责实。按着名称或名义去寻找实际内容,使得名实相符。

覈实 [xún míng hé shí]
释义: 犹言循名责实。按着名称或名义去寻找实际内容,使得名实相符。

考实 [xún míng kǎo shí]
释义: 循:依照;责:要求。按其名而求其实,要求名实相符。亦作循名责实。
出处: 三国·魏·傅嘏《难刘劭考课法论》:“夫建官均职,清理民物,所以务本也,循名考实,纠励成规,所以治末也。”

课实 [xún míng kè shí]
释义: 犹言循名责实。按着名称或名义去寻找实际内容,使得名实相符。

责实 [xún míng zé shí]
释义: 循:依照;责:要求。按着名称或名义去寻找实际内容,使得名实相符。
出处: 《韩非子·定法》:“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生杀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执也。”

雁塔题 [yàn tǎ tí míng]
释义: 旧时考中进士的代称。
出处: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三:“进士题名,自神龙之后,过关宴后,率皆期集于慈恩塔下题名。”

四海 [yáng míng sì hǎi]
释义: 扬名:传播名声。四海:古人认为中国四境有海环绕,故以“四海”代指全国各处;也指世界各地。指名声传遍各地。

显亲 [yáng míng xiǎn qīn]
释义: 扬:传扬;显:显赫;亲:父母。指使双亲显耀,名声传扬。
出处: 《孝经·开宗明义》:“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示例: 读了这许多年的书,又到东洋留过学,当然要回省做个一官半职,以便将来扬名显亲。 【巴金《雾》六】

射利 [yāo míng shè lì]
释义: 指求取名利。

一举成 [yī jǔ chéng míng]
释义: 原指一旦中了科举就扬名天下。后指一下子就出了名。
出处: 《战国策·秦策》:“然则是一举而伯王之名可成也。” 唐·韩愈《唐故国子司业窦公墓志铭》:“公一举成名而东,遇其党必曰:‘非我之才,维吾舅之私。’”。”
示例: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金·刘祁《归潜志》卷七】

一钱不 [yī qián bù míng]
释义: 指身无分文。常以形容囊橐一空或甚为贫穷。
出处: 清·吴趼人《糊涂世界》第十二回:“岑其身道:‘我也本来打算早办,只是大嫂同舍妹要在家多停几日。又兼我是一钱不名,还要张罗几文才能办事,因此耽搁下来。’”
示例: 但在一钱不名的穷措大如我辈者,这种设计恐终于只是‘过屠门而大嚼’而已。 【朱自清《“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

一文不 [yī wén bù míng]
释义: 名:占有。一个钱都没有。形容非常贫困。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佞幸列传》:“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
示例: 如果他有钱给那些人行点贿送包‘烟钱’,也就过去了;可是他身上一文不名。 【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21章】

去利 [yí míng qù lì]
释义: 指丢弃名位和利益。
出处: 唐·卢肇《宜州新兴寺碑铭》:“但学者不能窒欲攘贪,遗名去利。”

同实 [yì míng tóng shí]
释义: 名称不同,实质一样。
出处: 《庄子·知北游》:“异名同实,其指一也。”

隐迹埋 [yǐn jì mái míng]
释义: 隐藏行踪、埋没名姓以求不使人知。

埋姓 [yǐn míng mái xìng]
释义: 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以求不使人知。同“隐姓埋名”。
出处: 元·李爱山《寿阳曲·厌纷》曲:“离京邑,出凤城,山林中隐名埋姓。”
示例: 在商州以西的丛山中选一个险要的地方驻定以后,李自成隐名埋姓,不使外人知道他的行踪。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四章】

隐姓埋 [yǐn xìng mái míng]
释义: 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不让别人知道。
出处: 元·张寿卿《红梨花》第四折:“着他隐姓埋名,假说做王同知的女儿。”

点卯 [yìng míng diǎn mǎo]
释义: 指形式上查点人役。形容照例行事。

蜗利 [yíng míng wō lì]
释义: 苍蝇头般微名,蜗牛角样的小利。比喻微不足道的名利。
出处: 明·陈汝元《金莲记·郊遇》:“看这些蝇名蜗利,心肠热凭谁淘洗。”

亡实 [yǒu míng wáng shí]
释义: 光有空名,实际上并不是那样。同“有名无实”。
出处: 《汉书·循吏传·黄霸》:“臣敞非敢毁丞相也,诚恐群臣莫白,而长吏守丞畏指……并行伙貎,有名亡实。”

无实 [yǒu míng wú shí]
释义: 光有空名,实际上并不是那样。
出处: 《庄子·则阳》:“有名有实,是物之居;无名无实,在物之虚。”《国语·晋语八》:“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吾是以忧,子贺我何故?”
示例: 多数政治,在将来或有做到的日子,但现在却是有名无实的。 【清·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第三回】

责实循 [zé shí xún míng]
释义: 按其名而求其实。
出处: 唐·元稹《戒励风俗德音》:“自非责实循名,不能彰善瘅恶。”
示例: 观者依检先后,责实循名,语无褒贬,而意具抑扬。 【清·章学诚《文史通义·永清县志政略序例》】

夺利 [zhēng míng duó lì]
释义: 争夺名位和利益。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一回:“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
示例: 我如今也谱得《道情》十首,无非唤醒痴聋,销除烦恼……若遇争名夺利之场,正好觉人觉世。 【清·关燮《<道情>序》】

竞利 [zhēng míng jìng lì]
释义: 争夺名位和利益。同“争名夺利”。
出处: 宋·秦观《自警》诗:“争名竞利走如狂,复被利名生怨隙。”

于朝,争利于市 [zhēng míng yú cháo,zhēng lì yú shì]
释义: 朝:朝廷。市:市场。在朝廷上争夺名位,在集市上计较赢利得失。即争名夺利。
出处: 《战国策·秦策一》:“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

责实 [zhēng míng zé shí]
释义: 指考察其名以求其实,就其言而观其行,以求名实相符。亦作“循名责实”。
出处: 《陈书宣帝纪》:“方欲仗兹舟楫,委成股肱,征名责实,取宁多士。”

定分 [zhèng míng dìng fēn]
释义: 辨正名分,使名实相符。
出处: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非有复译不可》:“于是有些人又记起了翻译,试来译几篇。但这就又是‘批评家’的材料了,其实,正名定分,他是应该叫作‘唠叨家’的。”
示例: 受了丈夫的权利当然正名定分,该是她的丈夫,否则她为什么肯尽这些义务呢? 【钱钟书《围城》二】

当世 [zhī míng dāng shì]
释义: 知名:著名、有名。在当代很著名。

道姓 [zhǐ míng dào xìng]
释义: 明确指出姓和名。
出处: 欧阳山《三家巷》一:“人家又没有指名道姓,你动不动就东拉西扯地胡缠些什么?”

至理 [zhì lǐ míng yán]
释义: 至:最;名:有名声的。最正确的道理,最精辟的言论。
出处: 老舍《鼓书艺人》十二:“‘你不自轻自贱,人家就不能看轻你’。这话倒说得不错,这也是至理名言。”

重气狥 [zhòng qì xùn míng]
释义: 重视义气,慕求声名。

重望高 [zhòng wàng gāo míng]
释义: 拥有崇高的名望。
出处: 明·沈德符《野获编·吏部一·台省互改》:“唯顾泾阳宪臣以铨郎救辛总宪外谪,后再入吏部,最为创见,然重望高名,终不得志而去。”

趋势 [zhú míng qū shì]
释义: 追求名声和权势。
出处: 晋·葛洪《抱朴子·交际》:“世俗之人,交不论志,逐名趋势,热来冷去,见过不改,视迷不救。”

综核 [zōng hé míng shí]
释义: 综:综合;核:考核;名:名声;实:实绩。全面考核事物的称说是不是与实际相符。
出处: 《汉书·宣帝纪赞》:“孝宣之治,信赏必罚,综核名实。”
示例: 世宗在位的时候,综核名实,凡是不急之务,一概停罢,除了海防、海塘以外,没有什么“大工”。 【高阳《玉座珠帘》下册】

尊姓大 [zūn xìng dà míng]
释义: 姓名的尊称。
出处: 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二回:“但不知令舅尊姓大名,目今为梁朝什么官职?”
示例: 请问您的尊姓大名?

责实 [kǎo míng zé shí]
释义: 考核名称,衡其实际。

赫奕 [shēng míng hè yì]
释义: 名声显赫。

藉甚 [shēng míng jiè shèn]
释义: 名声显赫。指人在社会上流传的评价极高。

狼籍 [shēng míng láng jí]
释义: 见“声名狼藉”。

鹊起 [shēng míng què qǐ]
释义: 形容知名度迅速提高。

烜赫 [shēng míng xuǎn hè]
释义: 名声显赫。

要利盗 [yào lì dào míng]
释义: 以不正当手段逐取名利。

道姓 [chēng míng dào xìng]
释义: 称呼姓名。

蝇利 [wō míng yíng lì]
释义: 蜗牛角样的细名,苍蝇头般的小利。比喻微不足道的虚名小利。

豹死留皮,人死留 [bào sǐ liú pí,rén sǐ liú míng]
释义: 豹子死后留下珍贵的毛皮,人死后留下美名于后世。
示例:
●宋·无名氏《新编五代史平话•唐史上》:“豹死留皮,人死留名,大丈夫怎肯负人恩德?”
●清·钱谦益《和州鲁氏先茔神道碑铭》:教授公训戒子姓,每称引古语,‘豹死留皮,人死留名’,斯其芳风流尘,顾不远与?

励节 [dǐ míng lì jié]
释义: 砥:磨刀石,引申为磨砺;名:名誉;励:通“砺”,磨炼;节:节操。砥砺磨炼自己,立名立节。
出处: 唐·高迈《济河焚舟赋》:“砥名励节,易地改辙,冀桑榆之未晚,得雌雄之一决。”

砺节 [dǐ míng lì jié]
释义: 名:名誉;节:节操。磨炼自己,以保持名誉和节操。
出处: 汉·蔡邕《郭泰碑》:“若乃砥节砺行,直道正辞,贞固足以干事,隐括足以矫时。”唐·高迈《济河焚舟赋》:“砥名砺节,易地改辙,冀桑榆之未晚,得雌雄之一决。”

砥砺 [dǐ lì míng xíng]
释义: 砥砺:磨砺;名行:名誉和品行。砥砺磨炼自己的名誉和品行。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杜畿传》裴松之注引《杜氏新书》曰:“丰砥砺名行以要世誉,而恕诞节直意,与丰殊趣。”

拾紫 [diào míng shí zǐ]
释义: 钓:捞取;紫:指贵官的印绶或服饰的颜色。比喻运用不正当的手段捞取名誉和官职。
出处: 唐·骆宾王《叙寄员半千》:“钓名劳拾紫,隐迹自谈玄。”

富贵功 [fù guì gōng míng]
释义: 富贵:有钱有势;功名:科举应试取中而做官。指既有财势又官位显赫。
出处: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28回:“此时还不过发轫之始,将来的富贵功名,真是未可预料。”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爱古瓷 粤ICP备17015389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796号

本软件的研发和运营为非盈利行为。如果您认为本软件对您有所帮助,可以自愿提供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