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字典常用词典成语词典我的字典
    

不易一 [bù yì yī zì]
释义: 不更动一个字。形容文章写得又快又好。
出处: 宋·欧阳修《新唐书·文艺传上》:“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打开 [bā zì dǎ kāi]
释义: 象“八”字那样,撇、捺向两边分开。原意是放着正路不走,却走歪门邪道。也形容门路很宽。
出处: 宋·朱熹《与刘子澄书》:“圣贤已是八字打开了,但人自不领会,却向外狂走耳。”
示例: 这事已八字打开,请大家多提建议。

没见一撇 [bā zì méi jiàn yī piě]
释义: 比喻事情毫无眉目,未见端绪。
出处: 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卷三:“《通俗编》:‘朱子《与刘子澄书》:圣贤已是八字打开了,人不自领会。’按今有‘八字不见两撇’之谚,似又因於此。凡事无端绪者,谓之八字不曾见两撇。”今通常作“八字没见一撇”。
示例: 我们是来保卫延安的,八字没见一撇,延安就能放弃? 【杜鹏程《保卫延安》】

没一撇 [bā zì méi yī piě]
释义: 比喻事情还没有眉目。
出处: 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卷三:“《通俗编》:‘朱子《与刘子澄书》:圣贤已是八字打开了,人不自领会。’按今有‘八字不见两撇’之谚,似又因于此。凡事无端绪者,谓之八字不曾见两撇。”

白纸黑 [bái zhǐ hēi zì]
释义: 白纸上写下了黑字。比喻有确凿的文字凭据,不容抵赖或悔改。
出处: 元·无名氏《看钱奴买冤家债主》第二折:“不要闲说,白纸上写着黑字哩。若有反悔之人,罚宝钞一千贯与不反悔之人使用。”

不立文 [bù lì wén zì]
释义: 佛家语,指禅家悟道,不涉文字不依经卷,唯以师徒心心相印,理解契合,传法授受。
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七:“师问:‘祇如古德,岂不是以心传心?’峰曰:‘兼不立文字语句。’”

拆白道 [chāi bái dào zì]
释义: 把一个字拆成一句话的一种文字游戏。
出处: 宋·黄庭坚《两同心》:“你供人女边著子,争知我门里挑心,为拆好、闷二字为句。”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俺孩子拆白道字,顶真续麻,无般不晓,无般不会。”
示例: 这小妮子省得什么拆白道字,你拆与我听。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

拆牌道 [chāi pái dào zì]
释义: 把一个字拆成一句话的一种文字游戏。同“拆白道字”。

闺中 [dài zì guī zhōng]
释义: 字:许配;闺:女子卧室。留在闺房之中,等待许嫁。旧指女子成年待聘。
出处: 《礼记·曲礼上》:“女子待嫁,笄而字。”
示例: 养成一个如珠似玉的女儿,不特好才貌,还缠得一双小足儿,现年十七岁,待字深闺。 【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二回】

点纸画 [diǎn zhǐ huà zì]
释义: 指在契约或供词上捺指模和签押。
出处: 宋·陈元靓《事林广记·家礼·婚礼》:“诸婚娶两家,并用点纸画字,写立合同文约,明白具载往回聘礼。”
示例: 安抚见洪三招状明白,点纸画字。二妇人见洪三已招,惊得魂不附体。 【《清平山堂话本·错认尸》】

点指画 [diǎn zhǐ huà zì]
释义: 指在合同文约或供词上按手印签字画押。
出处: 宋·陈元靓《事林广记·家礼·婚礼》:“诸婚娶两家,并用点指画字,写立合同文约,明白具载往回聘礼。”
示例: 安抚见洪三招状明白,点指画字。二妇人见洪三已招,惊得魂不附体。 【《清平山堂话本·错认尸》】

初分 [guā zì chū fēn]
释义: 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两个八字以纪年,即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出处: 南朝·宋·吴声歌曲《碧玉歌》:“碧玉破瓜时,郎为情颠倒。”
示例: 柱形浅沸梁家黛,瓜字初分碧玉年。 【唐·李群玉《赠冯姬》诗】

鸿章钜 [hóng zhāng jù zì]
释义: 犹鸿文。比喻巨著、大作。
出处: 清·梅曾亮《复上汪尚书书》:“前由陈中书所递至赐书,伏读数过,鸿章钜字,光辉薄星辰,声气谐《韶》《濩》。”

讲文张 [jiǎng wén zhāng zì]
释义: 指讲求文字工丽并张大其词。

招牌 [jīn zì zhāo pái]
释义: 旧时店铺为显示资金雄厚而用金箔贴字的招牌。现比喻高人一等可以炫耀的名义或称号。也比喻名誉好。
出处: 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五回:“珏斋郆只出使了一次朝鲜,办结了甲申金玉均一案,又曾同威毅伯和日本伊滕博文定了出兵朝鲜彼此知会的条约,总算一帆风顺,文武全才的金字招牌,还高高挂着。”
示例: 只要敬爱他的人,多发挥这一点,不要七手八脚,专门把他拖进自己所好的油或泥里去做金字招牌就好了。 【鲁迅《花边文学·趋时与复古》】

句比 [jù bǐ zì zhì]
释义: 逐字逐句仔细推敲。同“句栉字比”。

句斟 [jù zhēn zì zhuó]
释义: 指写文章或说话时慎重细致,一字一句地推敲琢磨。
出处: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宋儒积一生精力,字斟句酌,亦断非汉儒所及。”
示例: 他说话从不随随便便,而是句斟字酌。

句栉 [jù zhì zì bǐ]
释义: 犹言逐字逐句仔细推敲。

涩句 [pì zì sè jù]
释义: 冷僻的字、词和晦涩的文句。

片言一 [piàn yán yī zì]
释义: 犹片言只字。少量的文字。
出处: 唐·李邕《兖州曲阜县孔子庙碑》:“片言一字,劝善惩恶,诱进后人,启明先觉。”

片言只 [piàn yán zhǐ zì]
释义: 不多的几句话,极少的几个字。指零碎的文字材料。
出处: 晋·陆机《谢平原内史表》:“片言只字,不关其间;事踪笔迹,皆可推校。”
示例: 君得其片言只字,必手抄之。 【清·黄宗羲《五军都督府都事佩于李君墓志铭》】

片纸只 [piàn zhǐ yán zì]
释义: 不多的几句话,极少的几个字。指零碎的文字材料。
出处: 晋·陆机《谢平原内史表》:“片言只字,不关其间。”
示例: 他的信每次总是片纸只字,从不多写。

三写易 [sān xiě yì zì]
释义: 指古书传写易致差错。
出处: 晋·葛洪《抱朴子·遐览》:“故谚曰:‘书三写,鱼成鲁,虚成虎。’”

街口 [shí zì jiē kǒu]
释义: 十字街头。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回:“当下去十字街口,不问军官百姓,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渠。”
示例: 他急急的跳下车,拉着牲口笼头,赶忙踅过这十字街口,向自己家里走去。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一】

街头 [shí zì jiē tóu]
释义: 指纵横交叉、繁华热闹的街道。也借指人世间,现实社会。
出处: 鲁迅《两地书》七八:“其实世界上你所深恶的和期望的,走到十字街头,还不是一样么?”

路口 [shí zì lù kǒu]
释义: 两条道路交叉的地方。比喻处在对重大事情需要决定怎样选择的境地。
出处: 宋·叶梦得《避暑录话·下·旧说崔慎为瓦棺寺僧后身》:“何以不待其末年,执十字路口,痛与百掴,方为快意。”
示例: 站在歧路上是几乎难于举足,站在十字路口,是可走的道路很多。(鲁迅《华盖集·北京通信》)

路头 [shí zì lù tóu]
释义: 道路横直交叉的地方。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百十回 :“刽子手叫起恶杀都来,恰好午时三刻,将王庆押到十字路头,读罢犯由,如法凌迟处死。”

识文断 [shí wén duàn zì]
释义: 识字。指有一点文化知识。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八回:“当着人家识文断字的人儿呢?别抡荤,看人家笑话。”
示例: 你看,先父是个举人,我自幼就识文断字。 【老舍《女店员》第一幕】

识文谈 [shí wén tán zì]
释义: 知晓文字。
出处: 明·无名氏《薛苞认母》第二折:“孩儿也,你是个识文谈字的人。”

知书 [shí zì zhī shū]
释义: 指有文化知识。
出处: 清·李渔《奈何天·虑婚》:“莫说别个,就是阙忠辈呵,一般也貌昂藏,识字知书,怎奈这命低微,执镫随鞭。”
示例: 一百多代表中,‘识字知书’的很少,可是穿着倒还不错。 【瞿秋白《饿乡纪程》十五】

梳文栉 [shū wén zhì zì]
释义: 指训释文字。

俗下文 [sú xià wén zì]
释义: 指为应付世事而写的平庸的应酬文章。

第一号 [tiān zì dì yī hào]
释义: 天:天字是《千字文》首句“天地玄黄”的第一个字。指第一或第一类中的第一号。比喻最高的、最大的或最强的。
出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八:“那女眷且是生得美貌,打听来是这客人的爱妾,日日雇了天字一号的太湖船,摆了盛酒,吹弹歌唱俱备,携了此妾下湖。”

文从 [wén cóng zì shùn]
释义: 从:服从,顺从;顺:通顺。指文章通顺。
出处: 唐·韩愈《南阳樊绍述墓志铭》:“文从字顺各识职,有欲求之此其躅。”
示例: 这贾家呢,第二个儿子今年廿四岁,在家读书,人也长得清清秀秀的,笔下也还文从字顺。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五回】

如金 [xī zì rú jīn]
释义: 指极其节省文字,不多费笔墨。
出处: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格局》:“文章所忌者,开口骂题。便说几句闲文,才归正传,亦未尝不可,胡遽惜字如金,而作此卤莽灭裂之状也!”

行间 [háng jiān zì lǐ]
释义: 指文章的字句中间。
出处: 南朝·梁·简文帝《答新渝侯和诗书》:“垂示三首,风云吐于行间,珠玉生于字里。”清·平步青《霞外■(扌麕)屑·论文下·文章圈点》:“书有圈点勾勒,始自前明中叶选刻时文陋习。然行间字里,触眼特为爽豁,故仿而用之。”
示例: 今阅是书所说中西利病情形,了如指掌。其忠义之气,溢于行间字里,实获我心,故缀数语。 【清·彭玉麟《〈盛世危言〉序》】

咬文嚼 [yǎo wén jiáo zì]
释义: 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
出处: 元·无名氏《杀狗劝夫》第四折:“哎,使不的你咬文嚼字。”
示例: 学习文件不能只咬文嚼字,关键是领会文件的精神实质。

咬文啮 [yǎo wén niè zì]
释义: 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同“咬文嚼字”。

咬文齧 [yǎo wén niè zì]
释义: 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同“咬文嚼字”。

咬音咂 [yǎo yīn zā zì]
释义: 形容说话一字一板,郑重其事。

褒贬 [yī zì bāo biǎn]
释义: 褒:赞扬,夸奖;贬:给予不好的评价。一个字的褒扬或贬斥。泛指记事论人,用字措辞严谨有分寸。
出处: 晋·杜预《左传序》:“春秋虽以一字为褒贬,然皆须数句以成言。”

不苟 [yī zì bù gǒu]
释义: 苟:马虎,随便。形容写文章不随便下笔,每一个字都要斟酌。
出处: 宋·朱熹《朱子语类·论语·学而篇中》:“因说伊川讲解,一字不苟。”

不易 [yī zì bù yì]
释义: 文字精醇,一个字也不能更改。也用于指抄袭者一字不改地照抄别人的文章。
出处: 《新唐书·文艺传中·孙逖》:“开元间,苏颋、齐澣、苏晋、贾曾、韩休、许景先及狄典诏诰,为代言最;而逖尤精密,张九龄视其草,欲易一字,卒不能也。”

长城 [yī zì cháng chéng]
释义: 排列成一长条的阵势。也指一言奏效,可比长城。
出处: 明·汤显祖《牡丹亭·折寇》:“仗恩台一字长城,借寒儒八面威风。”

长蛇阵 [yī zì cháng shé zhèn]
释义: 排列成一长条的阵势。形容排列成一长条的人或物。
出处: 元·无名氏《千里独行》楔子:“张飞云:‘哥哥,是个什么阵?’关羽云:‘兄弟,唤作一字长蛇阵。’”

兼金 [yī zì jiān jīn]
释义: 形容文字极其珍贵。兼金,价值倍常的好金。
出处: 清·王士禛《香祖笔记》卷四:“苏、黄遗墨流传至今者,一字兼金。”

连城 [yī zì lián chéng]
释义: 极言文辞的精妙。
出处: 《魏书·彭城王勰传》:“黄门侍郎崔光读暮春群臣应诏诗。至勰诗,高祖仍为之改一字……勰曰:‘臣闻《诗》三百,一言可蔽。今陛下赐刊一字,足以价等连城。’”

千金 [yī zì qiān jīn]
释义: 增损一字,赏予千金。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出处: 《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示例: 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上】

千钧 [yī zì qiān jūn]
释义: 钧:古代重量单位,1钧=30斤。形容文字有份量。
出处: 南朝·梁·钟嵘《诗品·古诗》:“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千秋 [yī zì qiān qiū]
释义: 指文字警辟,足垂久远。
出处: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一》:“夫诗以一字千秋者也,史以千秋一字者也。”

[yī zì shī]
释义: 指订正一字之误读,即可为师。亦指更换诗文中一、二字的老师。
出处: 五代·王定宝《唐摭言·切磋》载李相读《春秋》,叔孙婼之“婼”应读“敕略切”,李误为“敕晷切”,小吏言之,公大惭愧,“命小吏受北面之礼,号曰‘一字师’”。
示例: 姐姐真是‘一字师’了!从此只叫你师傅,再不叫姐姐了。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八回】

一板 [yī zì yī bǎn]
释义: 形容说话从容清楚,吐字清晰,也指严肃认真,毫不苟且或正正经经,合乎规矩。
出处: 老舍《二马》:“温都太太把房钱,吃饭的时间,晚上锁门的时候,和一切的规矩,都当着伊牧师一字一板的交待明白了。”

一句 [yī zì yī jù]
释义: 形容人说话清楚从容。
出处: 林兰《红棉袄》:“三婶子一点一点撕着那发了黑的棉花,一字一句地说:‘老三那孩子言不出语不进的,写不上,算不上,工作团咋派上他这个老实疙瘩。’”

一泪 [yī zì yī lèi]
释义: 一个字就仿佛是一滴眼泪。形容文字写得凄楚感人。亦作“一言一泪”。
出处: 明·李贽《焚书·书答·与焦漪园》:“写至此,一字一泪,不知当向何人道,当与何人读,想当照旧剃发归山去矣!”
示例: 真是绝唱,一字一泪,一泪一血!这也不枉秋痕的数点泪渍在上头。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十四回】

一珠 [yī zì yī zhū]
释义: 一个字就象一颗珍珠。形容歌声婉转圆润。也比喻文章优美,辞藻华丽。
出处: 唐·薛能《赠歌者》诗:“一字新声一颗珠,啭喉疑是击珊瑚。”
示例: 这样文字,连我看一两遍也不能解,直至三遍之后,才晓得是天地间之至文,真乃一字一珠。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

之师 [yī zì zhī shī]
释义: 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出处: 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载酒问 [zài jiǔ wèn zì]
释义: 指人有学问,常有人登门求教。也比喻勤学好问。
出处: 《汉书·扬雄传下》:“家素贫,嗜酒,人希至门。时有好事者载酒肴从游学。”又,“乃刘棻尝从雄学作奇字。”

不提 [zhī zì bù tí]
释义: 只:一个。一个字也不谈起。比喻有意不说。
示例: 在这本“党史”里,李大钊同志的历史功绩不见了,只字不提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贾芝《〈李大钊诗文集〉重版后记》)

逐句逐 [zhú jù zhú zì]
释义: 挨次序一字一句地。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四十一回:“自上横行退一字成句,逐句逐字逆读,俱成回文。”
示例: 要听他这段虚文合后面的实事,却是逐句逐字针锋相对。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

逐句 [zhú zì zhú jù]
释义: 挨次序一字一句地。
出处: 程树榛《大学时代》:“她一下又翻到了今年寒假的第一天日记,并饶有兴趣地逐字逐句看了下去。”

里行间 [zì lǐ háng jiān]
释义: 指文章的某种思想感情没有直接说出而是通过全篇或全段文字透露出来。
出处: 南朝梁·简文帝《答新渝侯和诗书》:“垂示三首,风云吐于行间,珠玉生于字里。”
示例: 老弟上的条陈,第一要不拘成格,字里行间,略带些古文气息,方能中肯。 【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二回】

顺文从 [zì shùn wén cóng]
释义: 用词行文自然妥贴,表达清楚。
出处: 清·陈田《〈明诗纪事戊签〉序》:“其间独照之匠,若荆川、遵岩、震川,变秦汉为欧曾,易诘屈謷牙为字顺文从。”

斟句酌 [zì zhēn jù zhuó]
释义: 斟、酌:反复考虑。指写文章或说话时慎重细致,一字一句地推敲琢磨。
出处: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宋儒积一生精力,字斟句酌,亦断非汉儒所及。”
示例: 他说话从不随随便便,而是字斟句酌。

正腔圆 [zì zhèng qiāng yuán]
释义: 形容吐字准确,唱腔圆熟。
示例: 他的字正腔圆的唱功让人佩服。

珠玑 [zì zì zhū jī]
释义: 珠玑:珠子。每个字都像珍珠一样。比喻说话、文章的词句十分优美。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任凭是篇篇锦绣,字字珠玑,会不上一名进士。”

珠玉 [zì zì zhū yù]
释义: 每一个字都像珍珠、宝玉那样珍贵值钱。形容文章作的好,声价高。
出处: 明·汤显祖《邯郸记·赠试》:“听的黄榜招贤,尽把所赠资金,引动朝贵,则小生之文字字珠玉矣。”

知书识 [zhī shū shí zì]
释义: 谓有文化修养。

矜句饰 [jīn jù shì zì]
释义: 谓句斟字酌,不苟且下笔。

虫叶成 [chóng yè chéng zì]
释义: 《汉书·五行志中之下》:“昭帝时,上林苑中大柳树断仆地,一朝起立,生枝叶,有蟲食其叶,成文字,曰‘公孙病已立’。”病已,汉宣帝名。后以“蟲叶成字”指称谶纬。

點紙畫 [diǎn zhǐ huà zì]
释义: 指在契约或供词上捺指模和签押。
出处: 宋·陈元靓《事林广记·家礼·婚礼》:“诸婚娶两家,并用点纸画字,写立合同文约,明白具载往回聘礼。”
示例:
●《清平山堂话本·错认尸》:安抚见洪三招状明白,點紙畫字。二妇人见洪三已招,惊得魂不附体。
●元李直夫《虎头牌》第三折:“老完颜,着你点纸画字哩。”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爱古瓷 粤ICP备17015389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796号

本软件的研发和运营为非盈利行为。如果您认为本软件对您有所帮助,可以自愿提供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