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字典常用词典成语词典我的字典
    

工欲善其事,先利其器 [gōng yù shàn qí shì,bì xiān lì qí qì]
释义: 器:工具。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出处: 《论语·魏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示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今既一无所有,纵使大禹重生,亦当束手。(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六回)

哀兵 [āi bīng bì shèng]
释义: 原意是力量相当的两军对阵,悲愤的一方获得胜利。后指因受欺侮而奋起抵抗的军队,必定能取胜。
出处: 《老子》第六十九章:“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示例: 不,哀兵必胜!不要乐,要哀,何小姐能弹《易水吟》的谱子吗? 【张恨水《啼笑因缘续集》第十回】

不得已 [bì bù dé yǐ]
释义: 必然不能得止。指形势使得非如此不可。表示无可奈何的意思。
出处: 《论语·颜渊》:“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示例: 布之威怀,革其非心,必不得已,则仗大顺以讨之,出师以征之。 【唐·权德舆《世祖封不义侯议》】

不挠北 [bì bù náo běi]
释义: 挠北:败北,作战失败。必定不会失败。
出处: 《吕氏春秋·忠廉》:“若此人也,有势则必不自私矣;处官则必不为污矣;将众则必不挠北矣。”

操胜券 [bì cāo shèng quàn]
释义: 操:持,拿;券:凭证;胜券:胜利的把握。一定有胜利的把握。
示例: 这次比赛,中国队必操胜券。

[bì gōng bì jìng]
释义: 恭、敬:端庄而有礼貌。形容态度十分恭敬。
出处: 《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
示例: 如父亲冥寿之用度,妹甚不赞成,但须一桌菜祭之,必恭必敬,即尽人子之孺慕。 【清·秋谨《致秋誉章书》其五】

[bì gōng bì qīn]
释义: 指凡事都要自己经手。
出处: 《诗·小雅·节南山》:“弗躬弗亲,庶民弗信。”后转为“必躬必亲”。
示例: 那位伍大令初到任时,便发誓每事必躬必亲,绝不假手书吏、家丁,大门以内的事,无论公私,都有要自己经手。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六回】

经之路 [bì jīng zhī lù]
释义: 经:经过。一定要经过的道路。亦作“必由之路”。
出处: 老舍《无名高地有了名》十九:“二十五号才是敌人反扑必经之路,那里高,那里窄,我们不易仰攻,也无法多用人力。我们须在适当时间,放弃了它,坚守主峰和二十七号。”

里迟离 [bì lǐ chí lí]
释义: 阴历九月九日。
出处: 《辽史·嘉仪志》:“九月重九日,天子率群臣部族射虎,少者为负,罚重九宴。……国语谓是日为‘必里迟离’,九月九日也。”

也正名 [bì yě zhèng míng]
释义: 指必须按照正统伦理观念和礼仪关系来端正纲纪名分。
出处: 《论语·子路》:“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
示例: 必也正名,各司其局,古人所守,某敢忘之? 【宋·王谠《唐语林·方正》】

由之路 [bì yóu zhī lù]
释义: 由:经由。必定要经过的道路。泛指事物必须遵循的规律或做事必须遵守的法则。
出处: 《孟子·告子上》:“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宋·朱熹注:“义者行事之宜,谓人之路,则可以见其为出入往来必由之路,而不可须臾舍矣。”
示例: 那山离此有六十里远,正是西方必由之路,却有八百里火焰,四周围寸草不生。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九回】

争之地 [bì zhēng zhī dì]
释义: 敌对双方非争夺不可的战略要地。
出处: 《周书·王悦传》:“白马要冲,是必争之地。今城守寡弱,易可图也。”

剥极 [bō jí bì fù]
释义: 剥卦阴盛阳衰,复卦阴极而阳复。比喻物极必反,否极泰来。
出处: 陈其美《致黄克强书》:“剥极必复,否极必泰,循环之理,不减毫发。”

操刀 [cāo dāo bì gē]
释义: 操:持。手里拿着刀,一定要割物。比喻办事必须及时。
出处: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六韬·文韬·守土》:“日中必彗,操刀必割,执斧必伐。”

川壅 [chuān yōng bì kuì]
释义: 壅:堵塞。溃:决口,堤岸崩坏。堵塞河流,会招致决口之害。比喻办事要因势利导,否则就会导致不良后果。
出处: 《国语·周语上》:“邵公曰:‘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必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寸利 [cùn lì bì dé]
释义: 寸利:微小的利益。微小的利益也必须得到,不能放弃。形容斤斤计较个人的得失。

寸土 [cùn tǔ bì zhēng]
释义: 即使是一点点土地,也要和敌人争夺。形容对敌斗争毫不退让。
出处: 元·金好问《鸿沟同钦叔赋》:“雌雄自决已无策,尺寸必争唯上流。”
示例: 我们是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绝不让国民党轻轻易易地占我们的地方,杀我们的人。 【毛泽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

登高 [dēng gāo bì fù]
释义: 古代指大夫必须具备的九种才能之一。指登高见广,能赋诗述其感受。
出处: 《韩诗外传》卷七:“孔子游于景山之上,子路、子贡、颜渊从。孔子曰:‘君子登高必赋,小子愿者何?’”

多行不义自毙 [duō xíng bù yì bì zì bì]
释义: 坏事干多了,结果是自己找死。
出处: 《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示例: “多行不义必自毙”,这是有史以来的天经地义。 【郭沫若《武则天》第四幕】

二虎相斗,有一伤 [èr hǔ xiāng dòu,bì yǒu yī shāng]
释义: 两只凶恶的老虎争斗起来,其中必有一只受伤。比喻敌对双方实力都很强,激烈斗争的结果,必有一方吃亏。
出处: 明·烟霞散人《斩鬼传》第四回:“这叫做二虎相斗,必有一伤,待他伤了一个,便容易了。”

分久合,合久 [fēn jiǔ bì hé,hé jiǔ bì fēn]
释义: 指人或事物变化无常,分合无定。
出处: 《三国演义》第一回:“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示例: 这也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天下定理。 【《雪岩外传》第十二回】

分秒 [fēn miǎo bì zhēng]
释义: 一分一秒也一定要争取。形容抓紧时间。
出处: 《晋书·陶侃传》:“常语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

福不重至,祸重来 [fú bù chóng zhì,huò bì chóng lái]
释义: 福不会接连而来,祸灾却会接踵而至。
出处: 汉·刘向《说苑·权谋》:“往年秦拔宜阳,明年大旱,民饥。不以此时恤民之急也,而顾反益奢。此所谓福不重至,祸必重来也。”

甘泉 [gān quán bì jié]
释义: 甘泉:甜水的泉。竭:尽。甘甜的泉一定会干涸的。比喻有才干的人受累多而往往早衰。同“甘井先竭”。
出处: 《逸周书·周祝解》:“肥豕必烹,甘泉必竭,直木必伐。”

当初 [hé bì dāng chū]
释义: 表示后悔过去的作为。
示例: 他因一念之差误入歧途,断送美好前程,如今后悔莫及,人皆谓其既知今日,何必当初。

虎生三子,有一彪 [hǔ shēng sān zì,bì yǒu yī biāo]
释义: 比喻众多子女之中,一定有一个超群出众的人。
出处: 《癸辛杂识》:“谚云:‘虎生三子,必有一彪。’”

极则 [jí zé bì fǎn]
释义: 指事物发展到极端,就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
出处: 《吕氏春秋·博志》:“全则必缺,极则必反,盈则必污。”

既有今日,何当初 [jì yǒu jīn rì,hé bì dāng chū]
释义: 既然现在后悔,当初为什么要那样做?。
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天衣怀禅师法嗣·惠林宗本禅师》:“曰:‘中下之流,如何领会?’师曰:‘伏尸万里。’曰:‘早知今日事,悔不慎当初。’”
示例: 宝玉在身后面叹道:“既有今日,何必当初?”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八回】

将欲取之,先与之 [jiāng yù qǔ zhī,bì xiān yǔ zhī]
释义: 要想夺取些什么,得暂且先给些什么。指先付出代价以诱使对方放忪警惕,然后找机会夺取。
出处: 《老子》三十六章:“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示例: 常有这样的情形,就是只有丧失,才能不丧失,这是“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的原则。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见善 [jiàn shàn bì qiān]
释义: 迁:去恶从善。遇到好事,一定去做。
出处: 唐·陆贽《奉天请罢琼林大盈二库状》:“以陛下天姿英圣,傥加之见善必迁,是将化蓄怨衔恩,反过差为至当。”

见义 [jiàn yì bì wéi]
释义: 指看到正义的事情就去做。

骄兵 [jiāo bīng bì bài]
释义: 骄兵:恃强轻敌的军队。骄傲的军队必定打败仗。
出处: 《汉书·魏相传》:“恃国家之大,矜人民之众,欲见威于敌者,谓之骄兵,兵骄者灭。”
示例: 古人云:“骄兵必败。”这就是少剑波致死的原因。 【曲波《林海雪原》二八】

理所 [lǐ suǒ bì rán]
释义: 指按道理必定如此。
出处: 《弘明集·神不灭论》:“若有始也,则不能为终,唯无始也然后始终无穷,此自是理所必然。”

末大 [mò dà bì zhé]
释义: 末:树梢,末梢。树木枝端粗大,必折其干。喻下属权重,危及上级。
出处: 《左传·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君所知也。”

人无远虑,有近忧 [rén wú yuǎn lǜ,bì yǒu jìn yōu]
释义: 虑:考虑;忧:忧愁。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表示看事做事应该有远大的眼光,周密的考虑。
出处: 《论语·卫灵公》:“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日中 [rì zhōng bì huì]
释义: 彗:晒干。太阳到中午正好晒东西。比喻做事应该当机立断,不失时机。
出处: 《六韬·文韬·守土》:“日中必彗,操刀必割。”

日中 [rì zhōng bì yí]
释义: 比喻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同“日中则昃”。

日中 [rì zhōng bì tóng]
释义: 比喻做事应该当机立断,不失时机。同“日中必彗”。

日中 [rì zhōng bì zè]
释义: 比喻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同“日中则昃”。

三人行,有我师 [sān rén xíng,bì yǒu wǒ shī]
释义: 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出处: 《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赏立诛 [shǎng lì zhū bì]
释义: 指该赏的立即赏,该罚的一定罚。

赏信罚 [shǎng xìn fá bì]
释义: 指该赏一定赏,该罚一定罚。

虑衰 [shèng bì lǜ shuāi]
释义: 兴盛之时必须考虑衰微之时。

盛筵 [shèng yán bì sàn]
释义: 比喻无论怎样美好的事物,终必消散。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三回:“要知道也不过是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语。”
示例: 少年欢乐事,鸾笙凤管,曲能宵分。怪盛筵必散,青鬓难存。 【清·王嗣槐《满庭芳》词】

方丈 [shí bì fāng zhàng]
释义: 形容吃的阔气。同“食前方丈”。

躬亲 [shì bì gōng qīn]
释义: 躬亲:亲自。不论什么事一定要亲自去做,亲自过问。形容办事认真,毫不懈怠。
出处: 《诗·小雅·节南山》:“弗躬弗亲,庶民弗信。”
示例: 于舅太爷却勤勤恳恳,事必躬亲,于这位外甥的事格外当心。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九回】

事有至,理有固然 [shì yǒu bì zhì,lǐ yǒu gù rán]
释义: 事情是必然要发生的,道理本来就该这样。指某些事情无论怎样防止,还是要出现,这是按照事物固有的规律发生发展的,是无法改变的。
出处: 清·吴璿《飞龙全传》第二十九回:“看官们有所未知,从来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事在 [shì zài bì xíng]
释义: 事情非做不可。

势在 [shì zài bì xíng]
释义: 行:做。从事情发展的趋势看,必须采取行动。

忘战 [wàng zhàn bì wēi]
释义: 战:战备。危:危险,危机。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记了战备就一定会产生危机。

物极 [wù jí bì fǎn]
释义: 极:顶点;反:向反面转化。事物发展到极点,会向相反方向转化。
出处: 《吕氏春秋·博志》:“全则必缺,极则必反。”《鹖冠子·环流》:“物极则反,命曰环流。”
示例: “物极必反”,错误成了堆,光明就会到来。 【毛泽东《我们党的一些历史经验》】

物极 [wù jí bì fǎn]
释义: 事物发展到极点,会向相反方向转化。同“物极必反”。

先悉 [xiān xī bì jù]
释义: 纤悉:细微详尽。细微详尽,全都载明。
出处: 明·归有光《上宋明府书》:“律于发冢之条,如知情买卖器物砖石、薰猩平园之类,纤悉必具。”
示例: 凡促织之态貌性情,先悉必具。 【明·袁宏道《蓄促织》】

信赏 [xìn shǎng bì fá]
释义: 信:真实不欺。有功劳的一定奖赏,有罪过的一定惩罚。形容赏罚严明。
出处: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信赏必罚,其足以战。”
示例: 诸葛治蜀,赏信必罚,彭羕、李严,皆纵横之魁杰,故羕诛而严流。 【章炳麟《诸子学略说》】

睚眦 [yá zì bì bào]
释义: 睚眦:发怒时瞪眼睛,借指极小的仇恨。象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比喻心胸极狭窄。
出处: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示例: 瓒恃其才力,不恤百姓,记过忘善,睚眦必报。 【《后汉书·公孙瓒传》】

信,行 [yán bì xìn,xíng bì guǒ]
释义: 信:守信用;果:果断,坚决。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
出处: 《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示例: 我们中国人说话是算数的,从来是言必信,行必果。

有据 [yán bì yǒu jù]
释义: 言:说话;据:依据。说话一定要有根据。
出处: 鲁迅《<故事新编>序言》:“对于历史小说,则以为博考文献,言必有据者,纵使有人讥为‘教授小说’,其实是很难组织之作。”

有物 [yán bì yǒu wù]
释义: 指言论或文章内容充实。
出处: 清·方苞《进〈四书〉〈文选〉表》:“故凡所录取,皆以发明义理,清真古雅,言必有物为宗。”

有中 [yán bì yǒu zhòng]
释义: 中:正对上。指一说话就能说到点子上。
出处: 《论语·先进》:“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言多 [yán duō bì shī]
释义: 话说多了一定有失误。
出处: 《鬼谷子·本经符》:“言多必有数短之处。”

盈则 [yíng zé bì kuī]
释义: 盈:圆。亏:缺。月圆的时候就是月缺的时候。形容物极必反。

有方 [yōu bì yǒu fāng]
释义: 要是出游,必须要告辞去处。
出处: 《论语·里仁》:“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有其父有其子 [yǒu qí fù bì yǒu qí zǐ]
释义: 有什么样的父亲一定会有什么样的儿子。
出处: 《孔丛子·居卫》:“有此父斯有此子,人道之常也。”

有求 [yǒu qiú bì yìng]
释义: 只要有人请求帮助,就一定答应。
出处: 清·霁园主人《夜谭随录·崔秀才》:“往日良朋密友,有求必应。”

有闻 [yǒu wén bì lù]
释义: 闻:听到的;录:记录。听到什么,不管对不对,全都记录下来。
出处: 清·张春帆《宦海》第十一回:“不过照着有闻必录的例儿,姑且的留资谈助。”

有问 [yǒu wèn bì dá]
释义: 有什么问题都给以解答。
示例: 老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应该有问必答。

有一利有一弊 [yǒu yī lì bì yǒu yī bì]
释义: 在这一方面有好处,在另一方面就会有坏处。
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六回:“天下事有一利必有一弊,那里有没有弊病的道理。”
示例: 但是,真如先哲之谓“有一利必有一弊”罢,同时也开始了火灾。(鲁迅《且介亭杂文·关于中国的二三件事》)

愚者千虑,有一得 [yú zhě qiān lǜ,bì yǒu yī dé]
释义: 平凡的人在许多次考虑中,也会有一次是正确的。
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再实之根 [zài shí zhī gēn bì shāng]
释义: 一年之内再度结果的树,根必受伤。比喻过度幸运,反而招致灾祸。
出处: 《淮南子·人间训》:“再实之根必伤,掘藏之家必有殃。”

知过 [zhī guò bì gǎi]
释义: 认识到自己错了就一定要改。
出处: 《论语·子罕》:“过则勿惮改。”南朝梁·周兴嗣《千字文》:“知过必改,得能莫忘。”
示例: 是呀,我是个旧脑瓜子,我是个夹生饭,往后我知过必改。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十】

直木 [zhí mù bì fá]
释义: 直木:笔直的树木;伐:砍。成材的树必被砍伐。比喻正直的人容易招怨。
出处: 《逸周书·周祝》:“甘泉必竭,直木必伐。”《庄子·山木》:“是故其行列不斥,而外人卒不得害,是以免于患。直木先伐,甘井先竭。”

智者千虑,有一失 [zhì zhě qiān lǜ,bì yǒu yī shī]
释义: 不管多聪明的人,在很多次的考虑中,也一定会出现个别错误。
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示例: 再聪明的人,也不应该骄傲,因为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重赏之下,有死夫 [zhòng shǎng zhī xià,bì yǒu sǐ fū]
释义: 指用重金悬赏,就会有勇于出来干事的人。
出处: 《后汉书·耿纯传》:“重赏甘饵,可以聚人者也。”李贤注引《黄石公记》:“芳饵之下,必有悬鱼,重赏之下,必有死夫。”

重赏之下,有勇夫 [zhòng shǎng zhī xià,bì yǒu yǒng fū]
释义: 指用重金悬赏,就会有勇于出来干事的人。
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赏罚若明,其计必成。”

锱珠 [zī zhū bì jiào]
释义: 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
出处: 王朔《浮出海面》九:“虽然他们互相请客时出手大方,喝了酒也会亲热得推心置腹,眼泪汪汪。但一谈到生意钱财就会立刻变得冷若冰霜、锱珠必较,有时还会吵得面红耳赤、破口大骂。”

锱铢 [zī zhū bì jiào]
释义: 锱、铢:都是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
出处: 《荀子·富国》:“割国之锱铢以赂之,则割定而欲无厌。”
示例: 就是族中亲派,不论亲疏,但与他财利交往,锱铢必较,一些情面也没有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一】

剥剥 [bì bì bāo bāo]
释义: 象声词。爆裂声。

有是父有是子 [yǒu shì fù bì yǒu shì zǐ]
释义: 见“有其父必有其子”。

爱之以其道 [ài zhī bì yǐ qí dào]
释义: 爱护人必须讲究方法。多指父母疼爱子女必须注意方法得当。
示例: 清·郑燮《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虽嬉戏玩耍,务令忠厚悱恻,毋为刻急也。”

傍观 [bàng guān bì shěn]
释义: 傍观:在旁边观察。在一旁观察,必定明晰、清楚。

胜之券 [cāo bì shèng zhī quàn]
释义: 操:持有;券:凭证。手里拿着兑现的凭证。比喻所办的事情有必定成功的把握。
出处: 春秋·齐·管仲《管子•明法解》:“故明主操必胜之数,以治必用之民。”

楚虽三户,亡秦 [chǔ suī sān hù,wáng qín bì chǔ]
释义: 三户:几户人家;亡:灭;秦:秦国。虽只几户人家,也能灭掉秦国。比喻虽小,决心大也能成功。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
示例: 柳亚子《济南惨案纪念日感赋》序:然楚虽三户,亡秦必楚,金元帝国之梦,岂久长哉?

寸而度之,至丈 [cùn ér dù zhī,zhì zhàng bì chā]
释义: 度:量;至:到;差:误差。一寸一寸地量到丈,必然会有误差。
出处: 《淮南子•泰族训》:“寸而度之,至寸必差;铢而称之,至石必过。”

大难不死,有后禄 [dà nàn bù sǐ,bì yǒu hòu lù]
释义: 难:灾祸。遇到巨大的灾难而没有死掉,将来必定有幸福
示例: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1卷:“所以说:‘贵人无死法。’又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禄。’”

大难不死,有后福 [dà nàn bù sǐ,bì yǒu hòu fú]
释义: 难:灾祸。遇到巨大的灾难而没有死掉,将来必定有幸福。
示例: 余华《活着》:“常言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我想我的后半截该会越来越好了。”

缘义 [dòng bù yuán yì]
释义: 缘:顺着,沿着;义:道义。行动必定遵循公正合理的原则。
出处: 《吕氏春秋•高义》:“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和必诚义,俗虽谓之穷,通也。”

二者取其一 [èr zhě bì qǔ qí yī]
释义: 只能在两者中选择其中的一种。
出处: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两种方针:放还是收呢?二者必取其一。”

二者居其一 [èr zhě bì jū qí yī]
释义: 居:占。只能在两者中选择其中的一种。
出处: 战国·邹·孟轲《孟子•公孙丑下》:“前日之不受是,今日之受非也;今日之受是,则前日之不受非也。夫子居一于此矣。”
示例: 《毛泽东选集·中共发言人评南京行政院的决议》:而如果要谈判,则只有取消这个毫无理由的‘决议’,二者必居其一。

冲天 [fēi bì chōng tiān]
释义: 一飞起来,就必定会冲上青天。比喻不干则已,一干就能创造出惊人的成绩来。
出处: 《韩非子•喻老》:“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与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爱古瓷 粤ICP备17015389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796号

本软件的研发和运营为非盈利行为。如果您认为本软件对您有所帮助,可以自愿提供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