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字典常用词典成语词典我的字典
    

匕鬯不 [bǐ chàng bù jīng]
释义: 匕:古代的一种勺子;鬯:香酒;匕和鬯都是古代宗庙祭祀用物。形容军纪严明,所到之处,百姓安居,宗庙祭祀,照常进行。
出处: 《周易·震》:“震惊百里,不丧匕鬯。”
示例: 赣、宁之乱,坐镇上游,匕鬯不惊,指挥若定。(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三十六回)

受怕 [dān jīng shòu pà]
释义: 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出处: 元·无名氏《梧桐叶》第四折:“为兵戈担惊受恐。”
示例: 休听那算命的胡说,撇下一个家业,担惊受怕,去虎穴龙潭里做买卖。(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一回)

骇浪 [hài làng jīng tāo]
释义: 骇:使惊怕;涛:大波浪。汹涌吓人的浪涛。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
出处: 唐·田颖《玉山堂文集·海云楼记》:“人当既静之时,每思及前经所履之惊涛骇浪,未尝不惕然。”
示例: 年未及笄,遍历海外,走蛮烟瘴雨之乡,受骇浪惊涛之险。(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回)

一鸣 [yī míng jīng rén]
释义: 鸣:鸟叫。一叫就使人震惊。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出处: 《韩非子·喻老》:“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史记·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示例: 一鸣惊人,实在是出乎意外。(郭沫若《革命春秋·创造十年续篇》)

被宠若 [bèi chǒng ruò jīng]
释义: 指受到意外的恩遇而顿觉吃惊不安。
出处: 宋苏轼《谢中书舍人启》:“未及期年,擢置周行,遽参法从,省躬无有,被宠若惊。”

匕鬯无 [bǐ chàng wú jīng]
释义: 形容法纪严明,无所惊扰。同“匕鬯不惊”。
出处: 黄远庸《弹劾案与新内阁》:“吾曹固甚望此震烁中外,匕鬯无惊之新阁出现者也。”

边尘不 [biān chén bù jīng]
释义: 比喻边境安定无战事。
出处: 《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五年》:“上曰:‘隋炀帝劳百姓,筑长城以备突厥,卒无所益。朕唯置李世勣于晋阳而边尘不惊,其为长城,岂不壮哉!”
示例: 明沈德符《野获编·兵部·蔡见庵宪法使》自此边尘不惊,西陲寝烽者数岁,蔡坐此,被议罢归。

受怕 [chī jīng shòu pà]
释义: 受惊骇。

宠辱不 [chǒng rǔ bù jīng]
释义: 宠:宠爱。受宠受辱都不在乎。指不因个人得失而动心。
出处: 晋·潘岳《在怀县》诗:“宠辱易不惊,恋本难为思。”
示例: 不过他经的大风大浪太多,虽未到宠辱不惊,名利皆忘的境地,却已能不动声色,淡然置之。 【高阳《清宫外史》下册】

宠辱若 [chǒng rǔ ruò jīng]
释义: 惊:惊惶不安。无论受宠、受辱,心里都要振动。形容人非常计较得失。
出处: 《老子》第十三章:“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怵目 [chù mù jīng xīn]
释义: 看见某种严重情况,心里感到震惊。
出处: 唐·韩愈《昌黎集·贞曜先生墓志铭》:“及其为诗,刿目怵心。”
示例: 你记得复辟与龙旗的不可分离性,你便会原谅我看见“龙凤”二字而不禁怵目惊心的苦衷了。 【闻一多《龙凤》】

触目 [chù mù jīng xīn]
释义: 看见某种严重情况,心里感到震惊。
出处: 唐·韩愈《昌黎集·贞曜先生墓志铭》:“及其为诗,刿目怵心。”
示例: 又因他姓赤,惟恐厕内倘有赤痢血痔之类,也好教他触目惊心,时常打扫:因此把他派了。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九回】

打草 [dǎ cǎo jīng shé]
释义: 打草惊了草里的蛇。原比喻惩罚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觉。后多比喻做法不谨慎,反使对方有所戒备。
出处: 宋·郑文宝《南唐近事》:“王鲁为当涂宰,颇以资产为务,会部民连状诉主簿贪贿于县尹。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惊蛇。’”
示例: 空自去“打草惊蛇”,倒吃他做了手脚,却是不好。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十九回】

打草蛇 [dǎ cǎo shé jīng]
释义: 打草惊了草里的蛇。原比喻惩罚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觉。后多比喻做法不谨慎,反使对方有所戒备。同“打草惊蛇”。
出处: 《景德传灯录·省念禅师》:“问:‘四众围观,师说何法?’师曰:‘打草蛇惊’”
示例: 但恐见黄商伯狼狈后,打草蛇惊,亦不敢放手做事耳。 【宋·朱熹《答黄仁卿书》】

打鸭 [dǎ yā jīng yuān]
释义: 比喻打甲惊乙。也比喻株连无罪的人。
出处: 明·梅鼎祚《昆化奴》第二折:“我不是要害你性命也,则怕打鸭惊鸳,打草惊蛇。”
示例: 焚琴煮鹤垂垂尽,打鸭惊鸳事事非。 【傅尃《避地》诗】

打鸭鸳鸯 [dǎ yā jīng yuān yāng]
释义: 比喻打甲惊乙。也比喻株连无罪的人。
出处: 宋·梅尧臣《打鸭》诗:“莫打鸭,打鸭惊鸳鸯。”

大吃一 [dà chī yī jīng]
释义: 形容对发生的事感到十分意外。
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8卷:“则一张那员外大吃一惊,回身便走,来到后边,望后倒了。”
示例: 那个朋友和他再次见面,不禁大吃一惊。 【巴金《等着盼着》】

失色 [dà jīng shī sè]
释义: 非常害怕,脸色都变了。
出处: 《汉书·霍光传》:“群臣皆惊愕失色,莫敢发言。”
示例: 金方伯听见不是王慕维,又自称举人,不觉大惊失色。 【清·张春帆《宦海》第二回】

小怪 [dà jīng xiǎo guài]
释义: 形容对没有什么了不起的的事情过分惊讶。
出处: 宋·朱熹《答林择之》:“要肱把此事做一平常事看,朴实头做将去,久之自然见效,不必如此大惊小怪,起模画样也。”
示例: 兄弟,休要大惊小怪的,则他便是杨衙内,是个有权有势的的。 【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一折】

忍怕 [dān jīng rěn pà]
释义: 担心害怕。指常处在惊吓、恐惧之中。
出处: 元·无名氏《盆儿鬼》第一折:“做买卖的担惊忍怕,眼见得疏林老树噪昏鸦。”

受恐 [dān jīng shòu kǒng]
释义: 担心害怕。指常处在惊吓、恐惧之中。
出处: 元·无名氏《梧桐叶》第四折:“为兵戈担惊受恐。”
示例: 早知道这般的担惊受恐,我可也图甚么衣紫拖朱。 【元·武汉臣《生金阁》第一折】

受怕 [dān jīng shòu pà]
释义: 担受惊吓。
出处: 元·刘致《端正好·上高监司》:“受官差在旅途,耽惊受怕过朝暮,受了五十四站风波苦。”
示例: 休听那算命的胡说,撇了海阔一个家业,耽惊受怕,去虎穴龙潭里做买卖!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1回】

受怕 [dān jīng shòu pà]
释义: 犹言担受惊吓。
出处: 元·刘致《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受官差在旅途,躭惊受怕过朝暮,受了五十四站风波苦。”
示例: 休听那算命的胡说,撇了海阔一个家业,躭惊受怕,去虎穴龙潭里做买卖! 【《水浒传》第六一回】

胆颤心 [dǎn chàn xīn jīng]
释义: 颤:发抖。形容非常害怕。
出处: 元·施惠《幽闺记·士女随迁》:“生长升平,谁曾惯遭离乱,苦怎言。胆颤心惊,如何可免。”
示例: 所以,每有风声,无不‘谈虎色变’,胆颤心惊。 【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二卷第八章】

胆丧魂 [dǎn sàng hún jīng]
释义: 形容极度害怕、恐慌。
出处: 《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任你铜筋铁骨的好汉,到此也胆丧魂惊,不知断送了多少忠臣义士!”

胆战心 [dǎn zhàn xīn jīng]
释义: 战:通“颤”,发抖。形容十分害怕。
出处: 元·无名氏《碧桃花》第三折:“不由我不心惊胆战,索陪着笑脸儿褪后趋前。”
示例: 三藏见说,又胆战心惊,不敢举步。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三回】

吊胆 [diào dǎn jīng xīn]
释义: 犹言吊胆提心。
出处: 《说唐》第八回:“众将进前射箭,射中的磨旗擂鼓,不中的吊胆惊心。”

动地 [dòng dì jīng tiān]
释义: 惊:惊动;动:震撼。使天地惊动。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
出处: 唐·白居易《李白墓》诗:“可怜荒冢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示例: 夺魁喊声竟起,动地惊天怒似雷,天赛比。 【明·无名氏《阴山破虏》第三折】

动魄 [dòng pò jīng xīn]
释义: 使人神魂震惊。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出处: 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上:“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示例: 其事至险 计至毒。道路相告,动魄惊心。 【毛泽东《为皖南事变发表的命令和谈话》】

冻浦鱼 [dòng pǔ yú jīng]
释义: 指晋王祥卧冰求鲤事。后为孝亲之典。
出处: 《晋书·王祥传》:“王祥字休徵,琅邪临沂人……父母有疾,衣不解带,汤药必亲尝。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
示例: 温席扇枕,承颜悦膝;冻浦鱼惊,寒林笋出。 【北周·庚信《周柱国大将军拓跋俭神道碑》】

飞鸟 [fēi niǎo jīng shé]
释义: 像飞鸟入林,受惊的蛇窜入草丛一样。形容草书自然流畅。
出处: 《法书苑》:“唐时一僧释亚楼善草书,曾自题一联:‘飞鸟入林,惊蛇入草。’”

愤风 [fèn fēng jīng làng]
释义: 指狂风骇浪。
出处: 《南史·梁纪中·武帝下》:“[武帝]便投劾星弛,不复寝食,倍道就路,愤风惊浪,不暂停止。”

狗吠不 [gǒu fèi bù jīng]
释义: 吠:狗叫声。狗偶尔的叫声不会引起惊慌。形容社会太平安定。
出处: 《后汉书·岑熙传》:“(熙)迁魏郡太守,……视事二年,舆人歌之曰:‘我有枳棘,岑君伐之;有蟊贼,岑君遏之;狗吠不惊,足下生氂。’”

狗吠之 [gǒu fèi zhī jīng]
释义: 吠:狗叫;惊:惊吓。比喻小的惊吓。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今中国无狗吠之惊,而外累于远方之备。”
示例: 你不至于被这狗吠之惊所吓倒吧。

鬼哭神 [guǐ kū shén jīng]
释义: 形容极度惊恐。
出处: 《水浒传》第七十回:“张清带住枪杆,去锦袋中摸出一石子。手起处真似流星掣电,石子来吓得鬼哭神惊。”

骇目 [hài mù jīng xīn]
释义: 使人见到非常震惊。
出处: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修鳞》:“平地水深数丈,树头牵夫藻荇,舵尾压于楼台,骇目惊心,声如万马。”
示例: [包兴]不觉骇目惊心,失声道:‘哎哟……这是那里来的刀。’ 【《三侠五义》第三八回】

鹤怨猿 [hè yuàn yuán jīng]
释义: 形容对官场厌倦,有意归隐的心情。
出处: 宋·辛弃疾《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词:“三径初成,鹤怨猿惊,稼轩未来。”
示例: 搔首倚薰风,一幅画图尘土中。鹤怨猿惊人去也,潜龙。谁绞香车起蛰松。 【宋·王奕《南乡子·和谢潜庵蒋山》词】

胆颤 [hún jīng dǎn chàn]
释义: 形容惊恐万分。

胆落 [hún jīng dǎn luò]
释义: 形容惊恐万分。

魄落 [hún jīng pò luò]
释义: 形容极度惊恐。
出处: 明·陈汝元《金莲记·诗案》:“此本一上,这厮不独削籍清朝,抑且置身圜土,使众人魂惊魄落,舌结口钳。”

魄惕 [hún jīng pò tì]
释义: 形容十分震惊。

鸡犬不 [jī quǎn bù jīng]
释义: 形容行军纪律严明,连鸡狗都没有受到惊动。也指平安无事。
出处: 宋·彭龟年《止堂集·一八·寿张京尹十首》:“翁见一笑大欢足,鸡犬不惊仁意多。”
示例: 文王与子牙放炮起兵。一路上父老相迎,鸡犬不惊。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十八回】

鸡犬无 [jī quǎn wú jīng]
释义: 形容行军纪律严明,连鸡狗都没有受到惊动。也指平安无事。同“鸡犬不惊”。

风撞着慢郎中 [jí jīng fēng zhuàng zhe màn láng zhōng]
释义: 患急病遇到了慢性子的医生。比喻缓慢的行动赶不上紧急的需要。
出处: 《晚清文学丛钞·瞎编奇闻》第五回:“这真是急惊风撞着慢郎中了,我家里死在床上,我如何等得急你呢?”

见惯不 [jiàn guàn bù jīng]
释义: 经常看到,习以为常。

矫若 [jiǎo ruò jīng lóng]
释义: 矫:矫健。常用于形容书法笔势刚健,或舞姿婀娜。
出处: 《晋书·王羲之传》:“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才风逸 [jīng cái fēng yì]
释义: 指惊人的才华像风飘逸。
出处: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辨骚》:“不有屈原,岂见《离骚》!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才绝艳 [jīng cái jué yàn]
释义: 形容才华惊人,文辞瑰丽。
出处: 清·王晫《今世说·企羡》:“彭羡门惊才绝艳,词家推为独步。”清·梁章钜《浪迹丛谈·刘英初编修》:“英初本惊才绝艳,而近作大不如前,同人比之江郎才尽。”
示例: 不知堕向泥犁者,可有惊才绝艳词。 【清·舒位《鬼》诗】

采绝艳 [jīng cǎi jué yàn]
释义: 指文采惊人,辞藻华美。
出处: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辨骚》:“故能气往轹古,辞来切今,惊采绝艳,难与并能矣。”
示例: 因暇[余]熟读长吉诗,刺其文字之惊采绝艳,一一汇录。 【清·郑文焯《鹤道人论词书》】

愕失色 [jīng è shī sè]
释义: 失色:由于受惊或害怕而面色苍白。惊恐得改变了神色。形容十分吃惊。
出处: 《新编五代史平话·唐史·上卷》:“契丹以马军万人拒之于前,将士皆惊愕失色。”
示例: 这话登时传到宋良箴耳内,吓得惊愕失色,泪落不止。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九回】

耳骇目 [jīng ěr hài mù]
释义: 耳闻目见后内心震惊。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须臾,云晦雷发,惊耳骇目。”
示例: 又‘长亭酒未醒,千里风动地’,‘天仗森森练雪拟,身骑骏马白鹰臂’,斯并惊耳骇目。 【唐·殷璠《河岳英灵集·王昌龄》】

风骇浪 [jīng fēng hài làng]
释义: 比喻使世俗震动、极不寻常。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据地保那张报单,五路通详上去,奉到宪批,批了‘如详办理’四个大字,把一桩惊风骇浪的大案,办得来云过天空!”

风怒涛 [jīng fēng nù tāo]
释义: 比喻生活中的艰辛险恶。

弓之鸟 [jīng gōng zhī niǎo]
释义: 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
出处: 《战国策·楚策四》;《晋书·王鉴传》:“黩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
示例: 绍闻是惊弓之鸟,吓了一跳。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八十一回】

鸿艳影 [jīng hóng yàn yǐng]
释义: 惊鸿:轻捷飞起的鸿雁。形容女子轻盈艳丽的身影。多就远望而言。
出处: 清·王韬《鹃红女史》:“遥见楼头有一女子凭栏临波凝睇,素妆淡服,丰神绝世,惊鸿艳影,湖水皆香。”

慌失措 [jīng huāng shī cuò]
释义: 失措:失去常态。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
出处: 《北齐书·元晖业传》:“(元)孝友临刑,惊慌失措,晖业神色自若。”
示例: 遇到危险情况,应该沉着冷静,不要惊慌失措。

慌失色 [jīng huāng shī sè]
释义: 惊慌之极而面目变色。
出处: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七十三回:“倪太守正与倪忠毫无主意,看见开门,以为恶奴前来陷害,不由的惊慌失色。”
示例: 次日,燕紫琼、宰玉蟾闻得丈夫又困在阵内,吓的惊慌失色,坐立不宁。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九回】

慌无措 [jīng huāng wú cuò]
释义: 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同“惊惶失措”。

皇失措 [jīng huáng shī cuò]
释义: 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同“惊惶失措”。

惶失措 [jīng huáng shī cuò]
释义: 失措:失去常态。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
出处: 《北齐书·元晖业传》:“(元)孝友临刑,惊慌失措,晖业神色自若。”
示例: 少卿虚心病,元有些怕见他的,亦且出于不意,不觉惊惶失措。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惶失色 [jīng huáng shī sè]
释义: 惊慌之极而面目变色。
出处: 元·孔齐《至正直记·罗太无高节》:“司徒称名大呼,以手触扃。从官偕至者,动以百骑,惊惶失色”

惶万状 [jīng huáng wàn zhuàng]
释义: 惊惶:害怕;万状:各种样子,表示程度极深。形容害怕到了极点。
出处: 宋·陈亮《谢杨解元启》:“忧患百罹而未艾,惊惶万状而莫支。”

惶无措 [jīng huáng wú cuò]
释义: 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
出处: 《北齐书·元晖业传》:“(元)孝友临刑,惊慌失措,晖业神色自若。”
示例: 告以连称作乱之事。遂造寝室,告于襄公。襄公惊惶无措。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四回】

魂动魄 [jīng hún dòng pò]
释义: 形容十分恐惧。
出处: 清·陈确《示儿帖》:“《易》曰:‘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罪大而不可解。’每读《易》至此,未尝不惊魂动魄,心胆堕地也。”

魂夺魄 [jīng hún duó pò]
释义: 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魂落魄 [jīng hún luò pò]
释义: 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同“惊魂丧魄”。

魂丧魄 [jīng hún sàng pò]
释义: 形容十分恐惧。

魂摄魄 [jīng hún shè pò]
释义: 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同“惊魂夺魄”。
出处: 《花城》1981年第1期:“为了探索生命的奥秘,科学家们正付出艰辛的劳动和经历着惊魂摄魄的斗争。”

魂失魄 [jīng hún shī pò]
释义: 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同“惊魂丧魄”。

魂未定 [jīng hún wèi dìng]
释义: 指受惊后心情还没有平静下来。
出处: 宋·苏轼《谢量移汝州表》:“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惊魂未定,梦游缧绁之中。”

见骇闻 [jīng jiàn hài wén]
释义: 耳闻目见后内心震惊。同“惊耳骇目”。
出处: 清·刘大櫆《与王君书》:“以故凡厥所有,皆与世龃龉,只可自娱,不堪共质。间尝出以示人,惊见骇闻,非怒则笑。”

恐失色 [jīng kǒng shī sè]
释义: 害怕得脸都变了色。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五回:“三藏闻言,惊恐失色道:‘徒弟,似此如何?’行者笑道:‘放心!放心!’把他这宝贝都拿来与我。”

恐万状 [jīng kǒng wàn zhuàng]
释义: 惊恐:害怕;万状:各种样子,表示程度极深。形容害怕到了极点。
出处: 宋·陈亮《谢杨解元启》:“忧患百罹而未艾,惊惶万状而莫支。”
示例: 大家定睛看时,原来是一群野雉,象是大敌袭来,惊恐万状地向南飞去。 【曲波《林海雪原》三十四】

起梁尘 [jīng qǐ liáng chén]
释义: 形容歌声高妙动人。
出处: 《太平御览》卷五七二引汉·刘向《别录》:“汉兴以来,善歌者鲁人虞公,发声清哀,盖动梁尘。”
示例: 忔憎声里金珠迸,惊起梁尘落舞帘。 【宋·赵元福《鹧鸪天·赠歌妓》词】

群动众 [jīng qún dòng zhòng]
释义: 比喻惊动很多人来做一件事。同“惊师动众”。
出处: 明·袁宏道《与黄平倩书》:“凡事只平常去,不必惊群动众。”

肉生髀 [jīng ròu shēng bì]
释义: 惊叹久处安逸,不能有所作为。
出处: 《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九州春秋》:“备住荆州数年,尝于表刘表坐起至厕,见髀里肉生,慨然流涕。还坐,表怪问备,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
示例: 人人惊肉生髀,却日欲挥戈。 【宋·刘厵《水调歌头》词】

蛇入草 [jīng shé rù cǎo]
释义: 形容草书写得矫健而活泼。
出处: 《宣和书谱·草书七》:“若飞鸟出林,惊蛇入草。”
示例: 作一戈如百钧弩,作一点如高峰堕石,作一牵如百岁枯藤,作一放纵,如惊蛇入草。 【明·李贽《初潭集·师友四》】

神破胆 [jīng shén pò dǎn]
释义: 形容极其恐惧。
出处: 唐·范摅《云溪友议》卷上:“凡所书判,或是卒然,故趋事皆惊神破胆矣。”

神泣鬼 [jīng shén qì guǐ]
释义: 形容震动很大,十分感人。
出处: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文事》:“惊神泣鬼,皆言词赋之雄豪;遏云绕梁,原是歌耷之嘹亮。”
示例: 磨剑问天真本色,惊神泣鬼大文章。 【马骏声《赠亚子》诗】

师动众 [jīng shī dòng zhòng]
释义: 师:众人。比喻惊动很多人来做一件事。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五回:“只怕燕窝我们家里还有,与你送几两。每日叫丫头们就熬了,又便宜,又不惊师动众的。”

世骇目 [jīng shì hài mù]
释义: 指使世人见而惊奇。

世骇俗 [jīng shì hài sú]
释义: 世、俗:指一般人。使一般人感到惊骇。
出处: 宋·朱熹《答陈抑之》:“勤劳半世,汩没于章句训诂之间,黾勉于规矩绳约之内,卒无高奇深眇之见可以惊世而骇俗。”
示例: 这超越自我对自然现象的理解度,这是大自然有意作出的惊世骇俗之举吗? 【薛尔康《北国秋叶》】

世绝俗 [jīng shì jué sú]
释义: 指卓绝特异,使世人震动。

世震俗 [jīng shì zhèn sú]
释义: 世、俗:指一般人。使一般人感到惊骇。同“惊世骇俗”。

涛骇浪 [jīng tāo hài làng]
释义: 涛:大波浪;骇:使惊怕。汹涌吓人的浪涛。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
出处: 唐·田颖《玉山堂文集·海云楼记》:“人当既静之时,每思及前经所履之惊涛骇浪,未尝不惕然。”
示例: 又觉得身体动荡,仿佛在惊涛骇浪的小船里。 【叶圣陶《地动》】

涛巨浪 [jīng tāo jù làng]
释义: 汹涌吓人的浪涛。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同“惊涛骇浪”。

涛怒浪 [jīng tāo nù làng]
释义: 汹涌吓人的浪涛。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同“惊涛骇浪”。

天地,泣鬼神 [jīng tiān dì,qì guǐ shén]
释义: 使天地为之震惊,使鬼神为之哭泣。
出处: 清·汪琬《烈妇周氏墓表》:“然则匹妇虽微,及其精诚所激,往往动天地,泣鬼神,何可忽也?”

天动地 [jīng tiān dòng dì]
释义: 惊:惊动;动:震撼。使天地惊动。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
出处: 唐·白居易《李白墓》诗:“可怜荒冢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示例: 比前番在梁山泊上更觉轰轰烈烈,做出惊天动地的事业来,功垂竹帛,世享荣华。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一回】

喜交集 [jīng xǐ jiāo jí]
释义: 交集:一起袭来。两种事物同时出现或同时加在一个人身上,又惊又喜。
出处: 金·董解元《西厢记》卷四:“生闻之,惊喜交集。”
示例: 正在这里,夫妻不期而遇,惊喜交集。 【程思远《李宗仁先生晚年》第五章】

喜交加 [jīng xǐ jiāo jiā]
释义: 两种事物同时出现或同时加在一个人身上,又惊又喜。
出处: 金·董解元《西厢记》卷四:“生闻之,惊喜交集。”
示例: 此时忽然的骨肉团圆,惊喜交加。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八回】

喜若狂 [jīng xǐ ruò kuáng]
释义: 形容又惊又喜,难以自持。
出处: 清·霁园主人《夜谭随录·护军女》:“少年得其应答,惊喜若狂。”

喜欲狂 [jīng xǐ ruò kuáng]
释义: 既惊又喜,高兴得都要发疯了。形容喜出望外,过于兴奋的情壮。
出处: 宋·洪迈《夷坚志·乙志卷九·胡氏子》:“胡惊喜欲狂,即与偕入室,夜分乃去。”

弦之鸟 [jīng xián zhī niǎo]
释义: 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同“惊弓之鸟”。

心悲魄 [jīng xīn bēi pò]
释义: 指使人心中震动和悲哀。

心惨目 [jīng xīn cǎn mù]
释义: 眼见之后内心震动,感到悲惨。

心褫魄 [jīng xīn chǐ pò]
释义: 形容十分恐惧。同“惊心丧魄”。
出处: 明·焦竑《焦氏笔乘·支谈下》:“世方惊心褫魄,我独燕处超然。”

心怵目 [jīng xīn chù mù]
释义: 指看到后内心感到震惊。同“惊心骇瞩”。

心悼胆 [jīng xīn dào dǎn]
释义: 悼:战栗。形容恐惧到极点。
出处: 章炳麟《新方言·释言》卷上:“今人言惧,犹曰惊心悼胆。”

心吊胆 [jīng xīn diào dǎn]
释义: 形容十分害怕或担心。

心吊魄 [jīng xīn diào pò]
释义: 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同“惊心动魄”。

心动魄 [jīng xīng dòng pò]
释义: 使人神魂震惊。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出处: 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上:“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示例: 只听跑上几个人去,把椤子往地下一摔,霍绰的一声,惊心动魄。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六回】

心夺目 [jīng xīn duó mù]
释义: 指内心震动很大,引起非常注意。

心骇目 [jīng xīn hài mù]
释义: 指看到后内心感到震惊。同“惊心骇瞩”。

心骇神 [jīng xīn hài shén]
释义: 指内心感到十分震惊。

心骇瞩 [jīng xīn hài zhǔ]
释义: 指看到后内心感到震惊。
出处: 《宋书·孔琳之传》:“降死之生,诚为轻法,然人情慎显而轻昧,忽远而惊近,是以盘盂有铭,韦弦作佩,况在小人,尤其所或目所不睹,则忽而不戎,日陈于前,则惊心骇瞩。”

心裂胆 [jīng xīn liè dǎn]
释义: 指内心十分震惊、恐惧。同“惊心破胆”。

心破胆 [jīng xīn pò dǎn]
释义: 指内心十分震惊、恐惧。

心丧魄 [jīng xīn sàng pò]
释义: 形容十分恐惧。亦作“惊心褫魄”。

心眩目 [jīng xīn xuàn mù]
释义: 震动人心,耀人眼目。
出处: 《隋书·经籍志四》:“谓之天书。字方一丈,八角垂芒,光辉照耀,惊心眩目,虽诸天仙,不能省视。”

愚骇俗 [jīng yú hài sú]
释义: 使愚昧鄙俗之人感到震惊。

猿脱兔 [jīng yuán tuō tù]
释义: 如受惊的猿猴、脱逃的兔子。形容迅速奔逃。
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三回:“还亏得苗子的脚底板厚,不怕巉岩荆棘,就如惊猿脱兔,漫山越岭的逃散了。”

狼顾麕 [láng gù qiān jīng]
释义: 比喻惊恐万状。
出处: 《新唐书·岑文本传》:“文本说孝恭曰:‘自隋无道,四海救死,延项以望真主……大王诚纵兵剽系,恐江岭以南,向化心沮,狼顾麕惊。’”

电绕 [léi jīng diàn rào]
释义: 雷鸣电闪。比喻落笔如飞的笔画。

鸾跂鸿 [luán qí hóng jīng]
释义: 比喻书法笔势飞举之态。

妙语 [miào yǔ jīng rén]
释义: 妙语:有深意或动听的语言。绝妙动听的语言令人吃惊。

鼠窜 [niǎo jīng shǔ cuàn]
释义: 形容惊恐逃窜。同“鸟骇鼠窜”。

鱼骇 [niǎo jīng yú hài]
释义: 像鸟、鱼那种受惊的样子。

鱼溃 [niǎo jīng yú kuì]
释义: 溃:溃散。象鸟惊飞,象鱼溃散而逃。形容军队因受惊扰而乱纷纷地四下溃散。
出处: 《隋书·杨玄感传论》:“民为凋尽,徭戍无期,率土之心,鸟惊鱼溃。”

鱼散 [niǎo jīng yú sàn]
释义: 形容军队因受惊扰而乱纷纷地四下溃散。同“鸟散鱼溃”。

拍案 [pāi àn jīng qí]
释义: 对奇异的事情拍着桌子惊叹。
出处: 明末·凌蒙初有拟话本《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示例: 更令人拍案惊奇的是:杜诗:‘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人民日报》(海外版)1982.1.2】

翩若鸿 [piān ruò jīng hóng]
释义: 比喻美女的体态轻盈。
出处: 三国魏·曹植《洛神赋》:“(洛神)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示例: 正在绳子忽低忽昂的走来走去,大有娇若游龙,翩若惊鸿之势。 【清·曾朴《孽海花》第六回】

鹊反鸾 [què fǎn luán jīng]
释义: 形容字写得神采飞动,如盘旋往复的鹊鸟和鸾鸟。同“鹊返鸾回”。

肉颤心 [ròu chàn xīn jīng]
释义: 形容担心祸事临头或遇到非常可怕的事,十分害怕不安。同“肉跳心惊”。
出处: 《三国演义》第九回:“吾近日肉颤心惊,恐非吉兆。”

肉跳神 [ròu tiào shén jīng]
释义: 形容担心祸事临头或遇到非常可怕的事,十分害怕不安。同“肉跳心惊”。
出处: 老舍《神拳》第三幕:“知县肉跳神惊坐立不安。”

肉跳心 [ròu tiào xīn jīng]
释义: 心里吃惊,身上肉跳。形容担心祸事临头或遇到非常可怕的事,十分害怕不安。
出处: 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三折:“不知怎么,这一会儿心惊肉战,这一双好小脚儿再走也走不动了。”
示例: 冤家,真个无差。好些时肉跳心惊,这场兜答。(明·汤显祖《紫钗记·哭收钗燕》)

神色不 [shén sè bù jīng]
释义: 神色:神情。神情显得没有受到惊动而十分镇定。
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灵》卷十:“和尚当时被节度使抛向水中,神色不动,如今何得恁么地?”

打怪 [shī jīng dǎ guài]
释义: ①形容大惊小怪。②形容神色慌张或动作忙乱。
出处: 宋·洪迈《夷坚三志己善谑诗词》:“……御史论其白衣吃菜,遂赋《鹊桥仙》词云:‘远公莲社,流传图画,千古声名犹在。后人多少继遗踪,到我便失惊打怪。’”
示例: 空着我便耳热眼跳,心神恍忽,失惊打怪。 【元·刘庭信《新水令·春恨》套曲】

倒怪 [shī jīng dǎo guài]
释义: 犹失惊打怪。惊恐;慌张。
出处: 《天花雨》第十四回:“回家方稀奇事,失惊倒怪落三魂。”

石破天 [shí pò tiān jīng]
释义: 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能以形容的奇境。后多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出处: 唐·李贺诗《李凭箜篌引》:“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示例: 陈继泰被他们这样的一来,好似那雷霆乍震,石破天惊,只吓得个肺腑皆崩,神魂出窍。 【清·张春帆《宦海》第十九回】

受宠若 [shòu chǒng ruò jīng]
释义: 宠:宠爱。因为得到宠爱或赏识而又高兴,又不安。
出处: 《老子》第十三章:“宠辱若惊……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宋·苏轼《谢中书舍人启》:“省躬无有,被宠苦惊。”

石破 [tiān jīng shí pò]
释义: 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能以形容的奇境。后多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出处: 唐·李贺诗《李凭箜篌引》:“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示例: 小弟只记得那年畅闻高谕,所谈西周政治艺术,天惊石破,推崇备至,私心窃以为过当。 【清·曾朴《孽海花》第十八回】

闻宠若 [wén chǒng ruò jīng]
释义: 犹言受宠若惊。因为得到宠爱或赏识而又高兴,又不安。

伯有 [xiāng jīng bó yǒu]
释义: 伯有:春秋时郑国大夫良霄的字,相传他死后鬼魂作祟。形容无缘无故自相惊扰。
出处: 《左传·昭公七年》:“郑人相惊以伯有,曰:‘伯有至矣。’则皆走,不知所往。”

胆颤 [xīn jīng dǎn chàn]
释义: 形容十分害怕。同“心惊胆战”。

胆寒 [xīn jīng dǎn hán]
释义: 形容十分害怕。同“心惊胆战”。

胆裂 [xīn jīng dǎn liè]
释义: 形容极度惊恐。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七十九回:“先锋将魄散魂飞,合后兵心惊胆裂。”

胆落 [xīn jīng dǎn luò]
释义: 形容十分害怕。同“心惊胆战”。

胆战 [xīn jīng dǎn zhàn]
释义: 战:通“颤”,发抖。形容十分害怕。
出处: 元·无名氏《碧桃花》第三折:“不由我不心惊胆战,索陪着笑脸儿褪后趋前。”

肉跳 [xīn jīng ròu tiào]
释义: 形容担心灾祸临头,恐慌不安。
出处: 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三折:“不知怎么,这一会儿心惊肉战,这一双好小脚儿再走也走不动了。”
示例: 在那个闷热的夜晚,发生了那种淑娴现在想起还心惊肉跳的事情,使她的精神受到极大的创伤。 【冯德英《迎春花》第十五章】

肉战 [xīn jīng ròu zhàn]
释义: 形容担心灾祸临头,恐慌不安。同“心惊肉跳”。

眩目 [xuàn mù jīng xīn]
释义: 使人眼花心惊。
出处: 宋刘氏《重修文宣王庙记》:“增华崇丽,眩止惊心。”

一坐皆 [yī zuò jiē jīng]
释义: 指满座皆惊服。同“一坐尽惊”。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张欲自发无端。顷之,长史诸贤来清言,客主有不通处,张乃遥于末坐判之,言约旨远,足畅彼我之怀,一坐皆惊。”
示例: 吕陶,字元钧,成都人。蒋堂守蜀,延多士入学,亲程其文,尝得陶论,集诸生诵之,曰:“此贾谊之文也。”陶时年十三,一坐皆惊。 【《宋史·吕陶传》】

一坐尽 [yī zuò jìn jīng]
释义: 指满座皆惊服。
出处: 《三国志·魏志·王粲传》:“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

一座皆 [yī zuò jiē jīng]
释义: 在座的人都感到惊奇。
出处: 《三国志·魏志·王粲传》:“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
示例: 顷之,长史诸贤来清言,客主有不通处,张乃遥于末坐判之,言约旨远,足畅彼我之怀,一座皆惊。 【明·李贽《初潭集·君臣六》】

游云 [yóu yún jīng lóng]
释义: 形容书法精妙。
出处: 《晋书·王羲之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游云,矫若惊龙。”

鸟散 [yú jīng niǎo sàn]
释义: 指像鱼腐烂鸟溃散。比喻迅即崩溃,完全失败。
出处: 《陈书·高祖纪上》:“公以国盗边警,知无不为,恤是同盟,诛其丑类,莫不鱼惊鸟散,面缚头悬。”

语不 [yǔ bù jīng rèn]
释义: 语:言语,也指文句。语句平淡,没有令人震惊的地方。
出处: 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诗:“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鹤怨 [yuán jīng hè yuàn]
释义: 猿和鹤凄厉地啼叫。
出处: 宋·王阮《秋日寄舍弟》诗:“猿惊鹤怨草三尺,楚尾吴头天一方。”

自相 [zì xiāng jīng rǎo]
释义: 自己人互相惊动,引起骚乱。
出处: 《左传·昭公七年》:“郑人相惊以伯有,曰:‘伯有至矣。’则皆走,不知所往。”
示例: 希望我全体人民,一律安居乐业,切勿轻信谣言,自相惊扰。切切此布。 【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

自相 [zì xiāng jīng rǎo]
释义: 自己人互相惊动扰乱,造成不安。
出处: 《左传·昭公七年》:“郑人相惊以伯有,曰:‘伯有至矣!’则皆走,不知所往。”

风尘之 [fēng chén zhī jīng]
释义: 见“风尘之警”。

走蚓 [zǒu yǐn jīng shé]
释义: 形容矫健迅捷的笔势。

天地泣鬼神 [jīng tiān dì qì guǐ shén]
释义: 天地震动,连鬼神也感动得流泪。形容非常惊人和感人。

眼跳心 [yǎn tiào xīn jīng]
释义: 形容非常害怕。

不鸣则已,一鸣 [bù míng zé yǐ,yī míng jīng rén]
释义: 鸣;鸟叫。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得之若 [dé zhī ruò jīng]
释义: 形容过多地考虑自己的利益,患得患失。
出处: 《老子》第十三章:“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

浮云 [fú yún jīng lóng]
释义: 浮云:飘浮的云彩,这里指姿态飘逸。形容笔势轻快敏捷而有力。
出处: 《晋书•王羲之传》:“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爱古瓷 粤ICP备17015389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796号

本软件的研发和运营为非盈利行为。如果您认为本软件对您有所帮助,可以自愿提供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