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字典常用词典成语词典我的字典
    

败得失 [chéng bài dé shī]
释义: 得:得利。失:失利。成功与失败,得到的与丢掉的。
出处: 《三国志·吴书·步骘》:“女配太子,受礼若吊,慷忾之趋,惟笃之物,成败得失,皆如所虑,可谓守道见机,好古之士也。”

人不自在,自在不 [chéng rén bù zì zài,zì zài bù chéng rén]
释义: 人要有成就,必须刻苦努力,不可安逸自在。
示例: 自古道:“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你好生记着我的话。(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二回)

人之美 [chéng rén zhī měi]
释义: 成:成就。成全别人的好事。
出处: 《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示例: 敝人向来最赞成一切牺牲,也最乐于“成人之美”,况且我们是同志,我当然应该给你想一个完全的办法。(鲁迅《华盖集·牺牲谟》)

功败垂 [gōng bài chuí chéng]
释义: 垂:接近,快要。事情在将要成功的时候遭到了失败。
出处: 《三国志·杨阜传》:“弃垂成之功,陷不义之名,阜以死守之。”《晋书·谢玄传论》:“庙算有余,良图不果;降龄何促,功败垂成。”
示例: 况且十二道金牌,他未必不知道是假的,何必就班师回去,以致功败垂成。(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一回)

失败为功之母 [shī bài wéi chéng gōng zhī mǔ]
释义: 失败往往是成功的先导。指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最后取得胜利。

养痈 [yǎng yōng chéng huàn]
释义: 留着毒疮不去医治,就会成为后患。比喻纵容包庇坏人坏事,结果会遭受祸害。
出处: 《后汉书·冯衍传》李贤注引冯衍《与妇弟任武达书》:“养痈长疽,自生祸殃。”
示例: 我们对待缺点错误的态度,应是做坚决的斗争,决不能养痈成患。

一事无 [yī shì wú chéng]
释义: 连一样事情也没有做成。指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形容毫无成就。
出处: 唐·白居易《除夜寄微之》诗:“鬓毛不觉白毵毵,一事无成百不堪。”
示例: 员乃投镜于地,痛哭曰:“一事无成,双鬓已斑,天乎,天乎!”(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二回)

玉不琢,不 [yù bù zhuó,bù chéng qì]
释义: 琢:雕。玉石不经雕琢,成不了器物。比喻人不受教育、不学习就不能有成就。
出处: 《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示例: 但无一个名师点拨,这叫做“玉不琢,不成器”。(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四回)

政以贿 [zhèng yǐ huì chéng]
释义: 形容旧社会政治腐败,官场黑暗,不行贿就办不成事。
出处: 《左传·襄公十年》:“政以贿成,而刑放于宠。”
示例: 目下政以贿成,豺狼当道,我即或在这里再多住几时,也不见得有甚么利益。(《晚清文学丛钞·冷眼观》第二十七回)

织楚 [zhī chǔ chéng mén]
释义: 形容房屋简陋。
出处: 南朝梁·沈约《郊居赋》:“织宿楚以成门,籍外扉而为户。”

白手 [bái shǒu chéng jiā]
释义: 没有依恃,而独立兴起的家业或事业。
出处: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二:“朱延年是商人的儿子,他的福佑药房是白手成家的。”
示例: 他过去家徒四壁,但由于肯努力,所以能白手成家。

百炼 [bǎi liàn chéng gāng]
释义: 刚通钢。铁经过反复锤炼便成为坚韧的钢。比喻人经过多次磨炼而成为有用之才。
出处: 郭小川《保卫我们的党》诗:“点起斗争的烈火,使人在烈火中百炼成刚。”
示例: 有人身经百战,百炼成刚,炉火纯青,喜于心而不形于色。 【徐迟《火中凤凰·凤翔》】

百炼 [bǎi liàn chéng gāng]
释义: 比喻经过长期锻炼,变得非常坚强。
出处: 汉·陈琳《武军赋》:“铠则东胡阙巩,百炼精刚。”
示例: 他周大勇的战士却在战争中百炼成钢,精通了打击敌人的本领。 【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七章】

百巧 [bǎi qiǎo chéng qióng]
释义: 指有多种才能的人反而贫困不堪。同“百巧千穷”。
出处: 宋·陈师道《寄单州张朝请》诗:“一言悟主心犹壮,百巧成穷发自新。”

百忍 [bǎi rěn chéng jīn]
释义: 形容忍耐的可贵。
出处: 《旧唐书·孝友传·张公艺》:“郓州寿张人张公艺,九代同居……麟德中,高宗有事泰山,路过郓州,亲幸其宅,问其义由。其人请纸笔,但书百余‘忍’字。”
示例: 如所谓百忍成金,所谓唾面自干,岂非世俗传为佳话者耶……今乃欲举全国人而为无骨无血无气之怪物,吾不知如之何而可也! 【梁启超《新民说》八】

百事无 [bǎi shì wú chéng]
释义: 犹言一事无成。什么事情都没成功。
出处: 唐·刘禹锡《陪崔大尚书及诸阁老宴杏园》诗:“更将何面上春台,百事无成老又催。”

百无所 [bǎi wú suǒ chéng]
释义: 犹言一事无成。
出处: 明·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今学者旷废隳惰,玩岁愒时而百无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耳。”

百无一 [bǎi wú yī chéng]
释义: 百:一切。形容一切的努力和作为没有一样成功,即毫无成就。
出处: 清·曾国藩《圣哲画象记》:“志学不早……驽缓多病,百无一成。”

败事有余,事不足 [bài shì yǒu yú,chéng shì bù zú]
释义: 指非但办不好事情,反而常常把事情搞坏。
出处: 茅盾《子夜》九:“此等聚众骚扰的行径,分明是没有教育的人民一时间的冲动罢了!败事有余,成事不足。”

败于垂 [bài yú chuí chéng]
释义: 指临近成功时遭到失败。参见:“功败垂成”。
出处: 宋·无名氏《释常谈·败于垂成》:“凡事欲成却不成,谓之败于垂成。”

蚌病 [bàng bìng chéng zhū]
释义: 比喻因不得志而写出好文章来。
出处: 《淮南子·说林训》:“明月之珠,蚌之病而我之利。”

一团 [bào chéng yī tuán]
释义: 保持一致,行动起来像一个人。形容关系极为亲密。
出处: 程树榛《大学时代》:“刘向明和另外两人,抱成一团,异想天开地搞什么科学研究,在同学中造成很坏的影响。”
示例: 他们相互抱成一团,结党营私。

波澜老 [bō lán lǎo chéng]
释义: 波澜:波涛,形容文章多起伏;老成:指文章很老练。形容文章气势雄壮,语句老练。
出处: 唐·杜甫《敬赠郑谏议十韵》诗:“毫发无遗憾,波澜独老成。”
示例: 情辞斐亹,波澜老成,吾敬孙君宇台。 【清·王晫《今世说·品藻》】

[bù chéng qì]
释义: 器:指人的度量、才干。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多用以指人气质平庸,不能有所成就,没有什么出息。有时也指不学好,自甘堕落。
出处: 《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
示例: 这厮不成器,如何却在这里。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四回】

三瓦 [bù chéng sān wǎ]
释义: 比喻不能要求齐全。
出处: 《史记·龟策列传》:“物安可全乎?天尚不全。故室为屋,不成三瓦而陈之。”

体统 [bù chéng tǐ tǒng]
释义: 体统:格局,规矩。指言行没有规矩,不成样子。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三回:“刻印不及,以锥画之,全不成体统。”
示例: 此时官厅上乱烘烘的,闹了个不成体统。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七回】

不打不相识 [bù dǎ bù xiāng shí]
释义: 指经过交手,彼此了解,结交起来就更投合。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三十八回:“你两个今番却做个至交的弟兄。常言道:‘不打不成相识。’”

不劳而 [bù láo ér chéng]
释义: 不须劳苦就能有成就。
出处: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因事之理则不劳而成,故兹郑之踞辕而歌以上高梁也。”
示例: 任骨鲠正直,与之修复故事,以兴大化,可以不劳而成也。 【《新唐书·李翱传》】

不以规矩,不方圆 [bù yǐ guī jǔ,bù chéng fāng yuán]
释义: 规:圆规;矩:曲尺。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出处: 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上》:“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不以规矩,不能方圆 [bù yǐ guī jǔ,bù néng chéng fāng yuán]
释义: 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出处: 《孟子·离娄上》:“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操翰 [cāo hàn chéng zhāng]
释义: 翰:鸟毛,借指毛笔。拿起笔来就写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有文才。
出处: 《三国志·魏书·徐幹传》:“幹为司空军谋祭酒掾属,五官将文学。”裴松之注引《先贤行状》:“幹清玄体道,六行修备,聪识洽闻,操翰成章。”

豺狼 [chái láng chéng xìng]
释义: 象豺狼一样凶恶残暴成了习性。形容为人残暴。
出处: 唐·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氏檄》:“加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
示例: 此人枭獍为心,豺狼成性,诚然王法所不容。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四】

长虺 [zhǎng huǐ chéng shé]
释义: 虺:小蛇,毒蛇。指养奸遗患。比喻纵容敌人,听任其强大起来。而留下后患。
出处: 《洛阳伽蓝记·建中寺》:“养虎自啮,长虺成蛇。”

夕毁 [zhāo chéng xī huǐ]
释义: 形容翻新之速。
出处: 宋·苏轼《御试制科策》;“后宫之费不下一敌国,金玉锦绣之工,日作而不息,朝成夕毁,务以相新。”

暮徧 [cháo chéng mù shí]
释义: 早晨刚写成,晚上就到处流传。形容文章流传迅速。

暮遍 [zhāo chéng mù biàn]
释义: 早晨刚写成,晚上就到处流传。形容文章流传迅速。
出处: 《南史·刘孝绰传》:“孝绰辞藻为后进所宗,时重其文,每作一篇,朝成暮遍,好事者咸诵传写,流闻河朔,亭苑柱壁莫不题之。”

暮毁 [zhāo chéng mù huǐ]
释义: 形容翻新之速。
出处: 《宋书·少帝记》:“穿池筑观,朝成暮毁,征发工匠,疲极兆民。”

败利钝 [chéng bài lì dùn]
释义: 利:锋利,引伸为顺利、成功;印:不锋利,引伸为挫折。成功或失败,顺利或不顺利。指做事情可能有的各种情况或结果。
出处: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示例: 成败利钝,在此一举。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三十三回】

败论人 [chéng bài lùn rén]
释义: 论:评论,衡量。以成功和失败作为评论人物的标准。
出处: 宋·苏轼《孔北海赞序》:“世以成败论人物,故操得在英雄之列。”
示例: 成败论人,固是庸人之见;但本朝大事,你我做臣子的,说话须要谨慎。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八回】

败兴废 [chéng bài xīng fèi]
释义: 成功或失败,兴起或衰退。
出处: 汉·荀悦《汉纪·成帝纪二》:“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有明成败兴废,然后知秉要持权,故尚无为也。”
示例: 古今之成败兴废之故,考之有不得其详矣。 【宋·朱熹《牧斋记》】

败在此一举 [chéng bài zài cǐ yī jǔ]
释义: 举:举动。成功、失败就决定于这次行动了。指采取事关重大的行动。
出处: 《晋书·苻坚载记上》:“成败之机,在斯一举。”
示例: 这桩事,任大责重,方才一口气许了公婆,成败在此一举。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六回】

帮结队 [chéng bāng jié duì]
释义: 犹成群结队。众多的人或动物结成一群群、一队队。
出处: 徐慎《四书记》:“同志,你们成帮结队,拉这沙子干啥用的?”

城断金 [chéng chéng duàn jīn]
释义: 成城,团结得像城堡一样坚固;断金,力量大得能折断金属。指万众一心,力量无比强大。
出处: 语出《国语·周语下》:“故谚曰:‘众心成城,众口铄金。’”又《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示例: 以四五万万人之众,成城断金,谁能御之? 【康有为《公民自治篇》】

风尽垩 [chéng fēng jìn è]
释义: 形容技艺高超。
出处: 《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示例: 若行文自另是一事,譬如大匠操斤,无土木材料,纵有成风尽垩手段,何处设施? 【清·刘大櫆《论文偶记》】

风之斫 [chéng fēng zhī zhuó]
释义: 形容技艺高超。同“成风尽垩”。

佛作祖 [chéng fó zuò zǔ]
释义: 佛教语。指修成佛道,成为祖师。比喻获得杰出成就。
出处: 《白雪遗音·马头调·小尼姑》:“成佛作祖待作甚么?陈妙常也曾还俗过。”
示例: 强而后能者,毕竟是半路出家,止可冒斋饭吃,不能成佛作祖也。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词采》】

[chéng jǐ chéng wù]
释义: 自身有所成就,也要使自身以外的一切有所成就。
出处: 《礼记·中庸》:“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内外之道也。”

家立计 [chéng jiā lì jì]
释义: 犹言成家立业。
出处: 元·刘致《红绣鞋·劝收心》套曲:“不指望成家立计,则寻思卖笑求食。”
示例: 父母与子孙成家立计,是父母尽己之心,久以后成人不成人,是在于他,父母怎管的他到底。 【元·秦简夫《东堂老》楔子】

家立业 [chéng jiā lì yiè]
释义: 指男的结了婚,有职业,能独立生活。
出处: 宋·吴自牧《梦梁录·恤贫济老》:“杭城富室多是外郡寓之人……四方百货,不趾而集,自此成家立业者众矣。”
示例: 原来廉锦枫曾祖向居岭南,因避南北朝之乱,逃至海外,就在君子国成家立业。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三回】

龙配套 [chéng lóng pèi tào]
释义: 将零部件搭配起来,成为一套完整的整体。
示例: 这个成龙配套的方案十分可行。

[chéng míng chéng jiā]
释义: 树立名声,成为专家。
出处: 《易系·辞下》:“善不积,不足以成名。”
示例: 她:个人主义、成名成家思想严重。 【黄宗英《大雁情》】

年古代 [chéng nián gǔ dài]
释义: 犹言长期以来。
出处: 元·刘君锡《来生债》第一折:“这灶成年古代不烧火,埋上这银子,扒上些灰儿盖着,谁知道灶窝里有银子?”

年累月 [chéng nián lěi yuè]
释义: 成:整;累:积聚。一年又一年,一月又一月。形容时间长久。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二回:“平白的没事还在这里成年累月的闲住着,何况来招呼姑娘呢?”
示例: 他的高超的技术,是成年累月积累进来的。

[chéng qiān chéng wàn]
释义: 形容数量极多。
出处: 叶圣陶《小病》:“倘若在广大的都城里,聚集了成千成成的听众,教伊当众唱出这很好的歌,该会增进人们彼此之间的了解。”

千累万 [chéng qiān lèi wàn]
释义: 形容数量极多。
出处: 《孽海花》第二六回:“再者我的手头散漫惯的,从小没学过做人家的道理,到了老爷这里,又由着我的性儿,成千累万的花。”

千论万 [chéng qiān lùn wàn]
释义: 犹言成千成万。形容数量极多。
出处: 《镜花缘》第七一回:“你到女儿国酒楼戏馆去看,只怕异姓姐妹聚在一处的,还成千论万哩。”

千上万 [chéng qiān shàng wàn]
释义: 形容数量很多。
出处: 老舍《神拳》第二幕:“做假事骗得了几个人,骗不了成千上万的人。”

群打伙 [chéng qún dǎ huǒ]
释义: 指众多的人或动物聚结成一群群、一伙伙。
出处: 杨朔《雪花飘飘》:“桃树爷爷吹唢呐也真吹得好,不但会用嘴吹,还会用鼻孔眼,一吹起来引得孩子们成群打伙地围着他转。”

群集党 [chéng qún jí dǎng]
释义: 指一部分人结成小团体。
出处: 《初刻拍案惊奇》卷九:“就有那一班意气相投的人,成群集党,如兄若弟往来。”

群结党 [chéng qún jié dǎng]
释义: 指一部分人结成小团体。
出处: 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第二章第二节:“但是这人却是鬼计多端,有不少的成群结党的党徒。”
示例: 你们成群结党的来这里干什么? 【茅盾《子夜》十八】

群结队 [chéng qún jié duì]
释义: 成:成为,变成。一群群人集合在一起。
出处: 《新编五代史平话·周史上》:“无奈那雀儿成群结队来偷吃谷粟,才赶得东边的云,又向西边来吃。”
示例: 常与这些轻薄少年,成群结队,驰马试剑,黑夜里往来太行道上。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

群结伙 [chéng qún jié huǒ]
释义: 众多人物聚集在一起。亦作“成群结队”。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二回:“料着安老爷家办过喜事,一定人人歇乏,不加防范,便成群结伙而来,想要下手。”
示例: 在下的和光同尘,成群结伙,他就有什么不好,狐兔相为,怎能吹到主人耳朵?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五十四回】

群逐队 [chéng qún zhú duì]
释义: 指众多的人或动物聚结成一群群、一队队。
出处: 《儒林外史》第十四回:“那些富贵人家的女客,成群逐队,里里外外,来往不绝。”

群作队 [chéng qún zuò duì]
释义: 指众多的人或动物聚结成一群群、一队队。
出处: 《水浒传》第一○四回:“更有那村姑农妇,丢了锄麦,撇了灌菜,也是三三两两,成群作队……呆呆地立着,等那粉头出来。”

人之善 [chéng rén zhī shàn]
释义: 成全别人做善事。
出处: 《魏书·礼志四》:“况乃官历士流,当训章之运,而以庶叔之嫌,替其嫡重之位,未是成人之善也。”

仁取义 [chéng rén qǔ yì]
释义: 成仁:杀身以成仁德;取义:舍弃生命以取得正义。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出处: 《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示例: 大丈夫既然以身许国,七尺微躯不敢私有。成仁取义之理,略知一二。 【姚雪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三章】

[chéng rì chéng yè]
释义: 整天整夜,日日夜夜。
出处: 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一章:“成日成夜爆破声不断,好像这里在进行一场决定人类命运的大战。”

事不说 [chéng shì bù shuō]
释义: 说:解说。原指事情已成,不要在解说;后指事情已过,不要再解说。
出处: 《论语·八佾》:“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邢昺疏:‘事已成不可复说也。’
示例: 成事不说,既往不咎。我们原是各治水酒饯行的,还说我们饯行正文罢。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回】

事不足,败事有余 [chéng shì bù zú,bài shì yǒu yú]
释义: 不能把事情办好,反而把事情弄坏。多用来指斥办事拙劣或故意不让事情办成的人。
出处: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三三:“梅厂长这个人的能力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示例: 茶上安顺虽说和自己平辈,但此人一肚子坏水儿,吃人不吐骨头,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只能拉拢,不能得罪。 【端木蕻良《曹雪芹》第二七章】

[chéng shuāng chéng duì]
释义: 配成一对,多指夫妻或情侣。
出处: 《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讲到姐姐今日这喜事,不但有媒有妁,并且不请得是成双成对的媒妁,余外更多着一位月下老人。”
示例: 当然,这都是那些春风满面的少男少女,成双成对,含情脉脉。 【俞天白《危栏》】

双作对 [chéng shuāng zuò duì]
释义: 配成一对。
出处: 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三折:“假若是怨女旷夫,买吃了成双作对。”
示例: 朋友聚会是有的,为什么要夫妇两个一同去?这算显示你们是成双作对吗? 【叶圣陶《孤独》】

算在心 [chéng suàn zài xīn]
释义: 心中早已经算计好了如何应付的办法。
出处: 宋·孔平仲《续世说·巧艺》:“李存进欲造浮桥,军吏曰:‘河桥须竹索……今无竹石,窃虑难成。’存进曰:‘吾成算在心,必有所立。’”

团打块 [chéng tuán dǎ kuài]
释义: 比喻聚集成群。
出处: 《水浒传》第四六回:“挨不过了,不免信步寻上来,只见一群老鸦成团打块在古墓上。”

王败寇 [chéng wáng bài kòu]
释义: 旧指在争夺政权斗争中,成功了的就是合法的,称帝称王;失败了的就是非法的,被称为寇贼。含有成功者权势在手,无人敢责难,失败者却有口难辩的意思。
出处: 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诗:“成王败寇漫相呼,直笔何人纵董狐。”

也萧何,败也萧何 [chéng yě xiāo hé,bài yě xiāo hé]
释义: 萧何:汉高祖刘邦的丞相。成事由于萧何,败事也由于萧何。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败都是由这一个人造成的。
出处: 宋·洪迈《容斋续笔·萧何给韩信》:“信之为大将军,实萧何所荐,今其死也,又出其谋。故俚语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之语。”
示例: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某心上至今不平。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第三十一卷】

也萧何败萧何 [chéng yě xiāo hé bài xiāo hé]
释义: 萧何:汉高祖刘邦的丞相。成事由于萧何,败事也由于萧何。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败都是由这一个人造成的。
出处: 《警世通言·王娇鸾百年长恨》:“始终一幅香罗帕,成也萧何败萧何。”

则为王,败则为寇 [chéng zé wéi wáng ,bài zé wéi kòu]
释义: 旧指在争夺政权斗争中,成功了的就是合法的,称帝称王;失败了的就是非法的,被称为寇贼。含有成功者权势在手,无人敢责难,失败者却有口难辩的意思。
出处: 孙中山《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之演讲》:“中国历史上有一习惯,所谓成则为王,败则为寇,但近代文明国家,不是如此。”

则为王,败则为虏 [chéng zé wéi wáng ,bài zé wéi lǔ]
释义: 旧指在争夺政权斗争中,成功了的就是合法的,称帝称王;失败了的就是非法的,被称为俘虏。含有成功者权势在手,无人敢责难,失败者却有口难辩的意思。
出处: 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五折:“我成则为王,败则为虏,事已至此,惟求早死而已。”

则为王,败则为贼 [chéng zé wéi wáng,bài zé wéi zéi]
释义: 旧指在争夺政权斗争中,成功了的就是合法的,称帝称王;失败了的就是非法的,被称为寇贼。含有成功者权势在手,无人敢责难,失败者却有口难辩的意思。
出处: 明·罗贯中《平妖传》第三十一回:“单枪独马领三军,成则为王,败则为贼。”
示例: 他们虽然至今不知道“欲壑难填”的古训,却很明白“成则为王,败则为贼”的成语。 【鲁迅《南腔北调集·谈金圣叹》】

竹在胸 [chéng zhú zài xiōng]
释义: 成竹:现成完整的竹子。画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义。
出处: 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示例: 他回答老师的问题从容不迫,成竹在胸。

一家言 [chěng yī jiān yán]
释义: 指学问自成体系可派别。
出处: 《新唐书·韩愈传》:“每言文章自汉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扬雄后,作者不世出,故愈深探本元,卓然树立,成一家言。”

持盈守 [chí yíng shǒu chéng]
释义: 保持已成的盛业。
出处: 宋·苏辙《<元祐会计>序》:“臣历观前世,持盈守成,艰于创业之君。”
示例: 愿陛下持盈守成,慎终如始。 【《宋史·苏易简传》】

出口 [chū kǒu chéng zhāng]
释义: 说出话来就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口才好。
出处: 《诗经·小雅·都人士》:“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不改,出言成章。”
示例: 人皆言子建出口成章,臣未深信。主上可召入,以才试之。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九回】

出言 [chū yán chéng zhāng]
释义: 本意是出言便成为规范,后多用以形容文思敏捷。
出处: 《诗经·小雅·都人士》:“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不改,出言成章。”
示例: (舜)作事成法,出言成章。【《淮南子·破修务》】

出语 [chū yǔ chéng zhāng]
释义: 说出话来就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口才好。
出处: 范文澜《唐代佛教·佛教各宗派》:“玄奘精通汉梵文,又深探佛学,译经出语成章,笔人随写,即可披玩。”

触目 [chù mù chéng sòng]
释义: 成诵:能背诵。看上一眼就能背下来。形容记忆力强。
出处: 唐·姚思廉《陈书·陆瑜传》:“论其博综子史,谙究儒墨,经耳无遗,触目成诵。”

炊沙 [chuī shā chéng fàn]
释义: 煮沙子做饭。比喻费力而无用。
出处: 唐·顾况《行路难》诗:“君不见担雪塞井空用力,炊沙作饭岂堪食。”

一片 [dǎ chéng yī piàn]
释义: 原指形成一个整体。现多形容感情融洽,成为一体。
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五:“老僧四十年方打成一片。”
示例: 扬弃知识阶级的绅士身分,提高大众的鉴赏水准,这样打成一片,平民化,大众化。 【朱自清《论通俗化》】

大工告 [dà gōng gào chéng]
释义: 指巨大工程或重要任务宣告完成。同“大功告成”。
出处: 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贾鲁河故道》:“计其功费,用银不过二三万,用夫不过三万余名,而大工告成矣。 ”

大功毕 [dà gōng bì chéng]
释义: 指大工程或大任务宣告完成。同“大功告成”。
出处: 《汉书·王莽传上》:“诸生、庶民大和会,十万众并集,平作二旬,大功毕成。”

大功告 [dà gōng gào chéng]
释义: 功:事业;告:宣告。指巨大工程或重要任务宣告完成。
出处: 《尚书·禹贡》:“讫于四海,禹锡玄圭,告厥成功。”《汉书·王莽传上》:“十万众并集,平作二旬,大功毕成。”
示例: 及大功告成,天下已定,而后实行其共和主义之政策,恢复我完全之金瓯。 【章炳麟《驳革命驳议》】

大器晚 [dà qì wǎn chéng]
释义: 大器:比喻大才。指能担当重任的人物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所以成就较晚。也用做对长期不得志的人的安慰话。
出处: 《老子》四十二章:“大方无隅,大器晚成。”
示例: 二位先生高才久屈,将来定是大器晚成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九回】

单丝不线 [dān sī bù chéng xiàn]
释义: 一根丝绞不成线。比喻个人力量单薄,难把事情办成。
出处: 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二折:“说甚么单丝不线,我着你缺月再圆。”
示例: 你放心闹吧,先还“单丝不成线,独树不成林”,如今有了个对子了。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六回】

旦种暮 [dàn zhòng mù chéng]
释义: 比喻收效极快。
出处: 汉·焦延寿《易林》卷九:“旦树椒豆,暮成藿羹。心之所愿,志快意惬。”

得失 [dé shī chéng bài]
释义: 指得与失,成功与失败。
出处: 晋·陆机《五等诸侯论》:“五等之制,始于黄、唐:郡县之治,创自秦、汉。得失成败,备在曲谟,是以其祥,可得而言。”

滴水 [dī shuǐ chéng bīng]
释义: 水滴下去就结成冰。形容天气十分寒冷。
出处: 宋·钱易《南部新书》:“严冬冱寒,滴水成冰。”
示例: 有一节苦处,任你滴水成冰的天气,少不得向水孔中洗浣污秽衣服,还要憎嫌洗得不洁净,加一场咒骂。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二十七】

滴水 [dī shuǐ chéng hé]
释义: 比喻积少成多。
出处: 周立波《山乡世变》上一:“几年过去,聚少成多,滴水成河,手里以有几块花边了。”

点金 [diǎn jīn chéng tiě]
释义: 用以比喻把好文章改坏。也比喻把好事办坏。
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真觉大师灵照》:“问:‘还丹一粒,点铁成金;至理一言,点凡成圣。请师一点。’师曰:‘还知齐云点金成铁吗?’曰:‘点金成铁,未之前闻。至理一言,敢希垂示!’”

点石 [diǎn shí chéng jīn]
释义: 比喻修改文章时稍稍改动原来的文字,就使它变得很出色。
出处: 汉·刘向《列仙传》:“许逊,南昌人。晋初为旌阳令,点石化金,以足逋赋。”

点铁 [diǎn tiě chéng jīn]
释义: 原指用手指一点使铁变成金的法术。比喻修改文章时稍稍改动原来的文字,就使它变得很出色。
出处: 宋·黄庭坚《答洪驹父书》:“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示例: 真是点铁成金,会者不难,只改得二三十个字,便通篇改观了。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三回】

地平天 [dì píng tiān chéng]
释义: 平:治平;成:成功。原指禹治水成功而使天之生物得以有成。后常比喻一切安排妥帖。
出处: 《尚书·大禹谟》:“帝曰:‘俞!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万世永赖,时乃工。’”《左传·文公十八年》:“舜臣尧,举八恺,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时序,地平天成。”

龙去 [dǐng chéng lóng qù]
释义: 指帝王去世。
出处: 《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曈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
示例: 已被昭阳人妒,更那堪、鼎成龙去。 【宋·刘克庄《水龙吟》词】

龙升 [dǐng chéng lóng shēng]
释义: 指帝王去世。同“鼎成龙去”。
出处: 明·郎瑛《七修类稿·国事一·象简龙衣联》:“高庙鼎成龙升之日,建文即位,成祖以燕王来,奔而不朝,盖以叔不拜侄也。”

独木不 [dú mù bù chéng lín]
释义: 一棵树成不了森林。比喻个人力量有限,办不成大事。
出处: 汉·崔骃《达旨》:“高树靡阴,独木不林。”

儿女 [ér nǚ chéng háng]
释义: 可以把儿女排成一个行列。形容子女很多。
出处: 唐·杜甫《赠卫八处士》:“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反目 [fǎn mù chéng chóu]
释义: 反目:翻脸了。翻脸而变成仇敌。一般指夫妻不和,矛盾激化,互相对立。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七回:“娶一个天仙来,也不过三夜五夜,也就撂在脖子后头了,甚于怜新弃旧,反目成仇的多着呢。”

泛滥 [fàn làn chéng zāi]
释义: 江河湖泊的水溢出,造成灾害。比喻不好的文章或思想到处传播,影响极坏。
出处: 《孟子·滕文公上》:“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
示例: 表报之多,闹得泛滥成灾。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放下屠刀,立地 [fàng xià tú dāo,lì dì chéng fó]
释义: 佛家劝人改恶从善的话。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行,决心改过,仍可以很快变成好人。
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三:“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眼底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示例: 从来说:“孽海茫茫,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一回】

斐然 [fěi rán chéng zhāng]
释义: 斐、章:文采。形容文章富有文采,很值得看。
出处: 《论语·公冶长》:“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载之。”
示例: 一二小友以为此虽不足以饷名家,或尚非无稗于初学,助之编定,斐然成章。 【鲁迅《小说旧闻钞·序言》】

负土 [fù tǔ chéng fén]
释义: 背土筑坟。古代认为是一种孝义的行为。
出处: 《后汉书·醒荣传》:“会朱普卒,荣奔丧九江,负土成坟。”
示例: 王冕负土成坟,三年苫块。 【《儒林外史》第一回】

改是 [gǎi shì chéng fēi]
释义: 是:正确的,对的;非:错误的。把正确的改成错误的。指颠倒是非。
出处: 元·岳伯川《铁拐李》第三折:“俺请受了人几文钱改是成非,似这般所为,碜可可的话取民心髓。”

高不,低不就 [gāo bù chéng,dī bù jiù]
释义: 高而合意的,做不到或得不到;做得了、能得到的,又认为低而不肯做或不肯要(多指选择工作或配偶)。
出处: 宋·陈师道《宿柴城》诗:“起倒不供聊应俗,高低莫可只随缘。”
示例: 那边顺娘却也红鸾不照,天喜未临,高不成,低不就,也不曾许得人家。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十三】

高不低不就 [gāo bù chéng dī bù jiù]
释义: 高者无力得到,低者又不屑迁就。形容求职或婚姻上的两难处境。
出处: 宋·陈师道《宿柴城》诗:“起倒不供聊应俗,高低莫可只随缘。”
示例: 其实我也早留心了,不过总是高不成低不就的。 【冰心《冬儿姑娘》】

革凡 [gé fán chéng shèng]
释义: 革除凡习,成为圣哲。
出处: 南朝·梁武帝《敕舍道事佛》:“老子、周公、孔子等虽是如来弟子,而为化既邪,止是世间之善,不能革凡成圣。”

格于 [gé yú chéng lì]
释义: 为传统的惯例所限制。表示不能达到目的。
出处: 《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内中只有安公子此时不但自知旗人格于成例,向来没个点鼎甲的,便是他在前十名也早密密的得了信儿了。”

不居 [gōng chéng bù jū]
释义: 居:承当,占有。原意是任其自然存在,不去占为己有。后形容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
出处: 《老子》第二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示例: 看他前九首,便是一位努力从王之人,而以功成不居终之。 【清·无名氏《杜诗言志》卷六】

弗居 [gōng chéng fú jū]
释义: 形容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同“功成不居”。
出处: 明·李贽《史纲评要·周纪·赧王》:“功成弗居,贤将所难。”

骨枯 [gōng chéng gǔ kū]
释义: 比喻为了一己私利,让其他许多人为之付出巨大的牺牲。
出处: 语出唐·曹松《己亥岁》诗之一:“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示例: 而今又孳孳然以奖励资本家为务,至不惜牺牲他部分人利益以为殉,功成骨枯,在所不计。 【《中国近代思想史参考资料简编·告非难民生主义者》】

名就 [gōng chéng míng jiù]
释义: 功:功业。就:达到。功绩取得了,名声也有了。
出处: 《墨子·修身》:“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
示例: 你则说做官的功成名就,我则说出家的延年益寿。 【元·范子安《陈季卿误上竹叶舟》第二折】

名遂 [gōng chéng míng suì]
释义: 遂:成就。功绩建立了,名声也有了。
出处: 《墨子·修身》:“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
示例: 功成名遂会归老,请向东山为近邻。 【唐·刘禹锡《将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辞李相公》】

身退 [gōng chéng shēn tuì]
释义: 身:自身,自己。指大功告成之后,自行隐退,不再复出。
出处: 《老子》第九章:“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行满 [gōng chéng xíng mǎn]
释义: 功:世界各地;行:善行。封建迷信指功德成就,道行圆满。
出处: 元·岳伯川《铁拐李》楔子:“等他功成行满,贫道再去点化他。”

功到自然 [gōng dào zì rán chéng]
释义: 下了足够功夫,事情自然就会取得成效。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六回:“师父不必挂念,少要心焦。且自放心前进,还你个‘功到自然成’也。”

骨化风 [gǔ huà fēng chéng]
释义: 指人的性情气质受感染而变化,一种新的社会风气已经形成。
出处: 明·方孝孺《俞先生墓表》:“元既有江南,以豪侈粗戾,变礼文之俗,专数十年,薰渍狃狎,骨化风成,而宋之遗习,消灭尽矣。”

固执 [gù zhí chéng jiàn]
释义: 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同“固执己见”。
出处: 茅盾《子夜》九:“如果荪甫一定要固执成见,那就拉倒。”

观者 [guān zhě chéng dǔ]
释义: 形容观看人数众多。同“观者如堵”。
出处: 明·沈榜《宛署杂记·寺观》:“又见其紫衫衣衲、拽杖挂珠,交错燕市之衢,所在说法衍乐,观者成堵。”

过目 [guò mù chéng sòng]
释义: 成诵:能背诵。看过一遍就能背下来。形容记忆力强。
出处: 《晋书·苻融载记》:“耳闻则诵,过目不忘。”《宋史·刘恕传》:“恕少颖司,书过目即成诵。”
示例: 天资高妙,过目成诵,出口成章。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

豪末不掇,将斧柯 [háo mò bù duō,jiāng chéng fǔ kē]
释义: 豪,通“毫”。比喻祸害初萌生时若不加重视,酿成大患后再要消除,就很困难。
出处: 《逸周书·观周》:“绵绵不绝,蔓蔓奈何?豪末不掇,将成斧柯。”孔晁注:“此言防患在微也。”

好梦难 [hǎo mèng nán chéng]
释义: 在睡眠时,要想做个好梦也是不轻而易举的。比喻美好的幻想难以变成现实。
出处: 宋·聂胜琼《鹧鸪天·寄李之问》:“寻好梦,梦难成;有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恨铁不 [hèn tiě bù chéng gāng]
释义: 形容对所期望的人不争气不上进感到不满,急切希望他变好。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六回:“只为玉玉不上进,所以时常恨他,也不过是“恨铁不成钢”的意思。”

化腐 [huà fǔ chéng qí]
释义: 指变坏为好,变死板为灵巧或变无用为有用。
出处: 语出《庄子·知北游》:“是其所美者为神奇,所恶者为腐朽。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
示例: 观此真可谓化腐成奇,岂直雕虫小技而已耶! 【明·郎瑛《七修类稿·诗文·集句》】

化民 [huà mín chéng sú]
释义: 教化百姓,使形成良好的风尚。

画地 [huà dì chéng láo]
释义: 比喻只许在限定的范围内活动。同“画地为牢”。
出处: 清·王夫之《薑斋诗话》卷二:“诗之有皎然、虞伯生,经义之有茅鹿门、汤宾尹、袁了凡,皆画地成牢以陷人者,有死法也。”

画地 [huà dì chéng tú]
释义: 在地上画出地图,来说明山川河岳等地理形势。形容信手拈来,才能出众。

画虎不 [huà hǔ bù chéng]
释义: 比喻好高骛远,一无所成,反贻笑柄。
出处: 东汉·班固《东观汉记》:“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效杜季良而不成,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也。”
示例: 有临摹而妙者,若合符节也。有临摹而拙者,画虎不成也。 【清·陆时化《书画说铃》】

画虎不反类狗 [huà hǔ bù chéng fǎn lèi gǒu]
释义: 类:象。画老虎不成,却象狗。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
出处: 《后汉书·马援传》:“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也。”
示例: 教便也容易,只是你等无力量,使不得我们的兵器,恐学之不精,如“画虎不成反类狗”也。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十八回】

画虎不反类犬 [huà hǔ bù chéng fǎn lèi quǎn]
释义: 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同“画虎不成反类狗”。
出处: 唐·刘知幾《史通·六家》:“如君懋《隋书》,虽欲祖述商周,宪章虞夏,观其所述乃似《孔子家语》、临川《世说》,可谓画虎不成反类犬也。”

画虎 [huà hǔ chéng gǒu]
释义: 画老虎不成,却成了狗。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
出处: 《后汉书·马援传》:“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也。”
示例: 身已许君,复何吝惜,但恐画虎成狗,致贻污谤。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胭脂》】

画龙不反为狗 [huà lóng bù chéng fǎn wéi gǒu]
释义: 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同“画虎不成反类狗”。
出处: 《后汉书·儒林传上·孔僖》:“[僖与崔駰]同游太学,习《春秋》。因读吴王夫差时事,僖废书叹曰:‘若是,所谓画龙不成反为狗者。’”

挥汗 [huī hàn chéng yǔ]
释义: 挥:洒,泼。用手抹汗,汗洒下去就跟下雨一样。形容人多。
出处: 《战国策·齐策一》:“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
示例: 正是摩肩如云,挥汗成雨的时候,烦渴的了不得。 【清·曾朴《孽海花》第十回】

挥剑 [huī jiàn chéng hé]
释义: 将宝剑一舞,就变出一条河。形容法术高明,神通广大,实力雄厚。

浑然天 [hún rán tiān chéng]
释义: 形容诗文结构严密自然,用词运典毫无斧凿痕迹。亦形容人的才德完美自然。
出处: 唐·韩愈《上襄阳于相公书》:“阁下负超卓之奇才,蓄雄刚之俊德,浑然天成,无有畔岸。”

浑然自 [hún rán zì chéng]
释义: 形容诗文结构严密自然,用词运典毫无斧凿痕迹。亦形容人的才德完美自然。同“浑然天成”。

混然天 [hùn rán tiān chéng]
释义: 自然形成的整体,没有斧凿的痕迹。

积讹 [jī é chéng dù]
释义: 指谬误积久,败坏人心。
出处: 唐·沈亚之《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策》:“京师,诸夏之本也,将以观理,而豪猾时逾检;太学,明教之源也,期于变风,而生徒多堕业;列郡在乎颁条,而干禁或未绝;又在乎按度,而淫巧或未格。俗恬风靡,积讹成蠹。”

积非 [jī fēi chéng shì]
释义: 指长期所形成的错误,往往被当作正确的。
出处: 清·戴震《孟子字义疏证·原善序》:“治经之士,莫能综贯,习所见闻,积非成是,余言恐未足以振兹坠绪也。”
示例: 对于一些早已积非成是、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误读音,就不能太拘泥于语音本身的发展规律。 【胡明扬《词典学概论》第七章第二节】

积厚 [jī hòu chéng qì]
释义: 指根基深厚,养成才干。
出处: 《旧唐书·韩弘传》:“降神挺材,积厚成器,中蕴深闳之量,外标严重之姿。”

积劳 [jī láo chéng bìng]
释义: 因长期工作,劳累过度而生了病。同“积劳成疾”。
出处: 《东周列国志》第六九回:“公孙归生积劳成病,卧不能起,城中食尽,饿死者居半,守者疲困,不能御敌。”

积劳 [jī láo chéng jí]
释义: 积劳:长期劳累过度;疾:病。因长期工作,劳累过度而生了病。
出处: 《荀子·王制》:“彼日积劳,我日积佚。”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六十九回:“公孙归生积劳成病,卧不能起,城中食尽,饿死者居半,守者疲困,不能御敌。”
示例: 昨在剑南剿灭倭冠,颇为出力,现在积劳成疾。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回】

积沙 [jī shā chéng tǎ]
释义: 比喻积少成多。

积沙 [jī shā chéng tān]
释义: 比喻积少成多。
出处: 《人民日报》1970.12.30:“虽然鱼群分散,但捕一网得一网,积沙成滩,化小胜为大胜,使淡季也取得较好的收获。”

积善 [jī shàn chéng dé]
释义: 善:善行,好事;德:高尚的品德。长期行善,就会形成一种高尚的品德。
出处: 《荀子·劝学》:“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积少 [jī shǎo chéng duō]
释义: 积累少量的东西,能成为巨大的数量。
出处: 《战国策·秦策四》:“积薄而为厚,聚少而为多。”《汉书·董仲舒传》:“聚少成多,积小致巨。”
示例: 其实一个人做一把刀、一个勺子是有限得很,然而积少成多,这笔账就难算了,何况更是历年如此呢。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九回】

积水 [jī shuǐ chéng yuān]
释义: 渊:深水潭。点点滴滴的水聚积起来,就能形成一个深潭。比喻积小成多。
出处: 《荀子·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积土 [jī shuǐ wéi shān]
释义: 累土可以堆成山,比喻积少成多。
出处: 荀况《荀子·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示例: 积土成山,积水成渊

积微 [jī wēi chéng zhù]
释义: 微:细微;著:显著。微不足道的事物,经过长期积累,就会变得显著。
出处: 《荀子·大略》:“夫尽小者大,积微成著,德至者色泽洽,行尽而声问远。”

积习 [jī xí chéng sú]
释义: 一种做法反复多次实施就成了习俗。
出处: 晋·申绍《上疏陈时务》:“宰相侯王,迭以侈丽相尚,风靡之化,积习成俗,卧薪之谕,未足甚焉。”

积小 [jī xiǎo chéng dà]
释义: 积累少量的东西,能成为巨大的数量。
出处: 《汉书·董仲舒传》:“聚少成多,积小致巨。”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九十:“为小恶者,如积小以成大;从微至著,为一恶以至于万恶,一一而皆有祸应。”

积羞 [jī xiū chéng nù]
释义: 犹恼羞成怒。指羞愧至极,转生愤怒。
出处: 梁启超《清议报一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历》:“既而臣民犯颜,友邦侧目,志不得逞,遂乃积羞成怒,大兴党狱。”

积忧 [jī yōu chéng jí]
释义: 忧:忧虑。长久忧虑就会得病。
出处: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李逢吉裴度谏穆宗》:“崔发驱曳中人,诚大不恭,然其母年八十,自发下狱,积忧成疾,陛下方以孝理天下,所宜矜念。”

及第 [jí dì chéng míng]
释义: 及第:科举时代考试中选。通过考试并得到功名。
出处: 元·戴善夫《风光好》第三折:“学士怎肯似那等穷酸恶醋,得一个及第成名,却又早负德辜恩。”

急于求 [jí yú qiú chéng]
释义: 急:急切。急着要取得成功。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5回:“二都督道:‘急切不得下手!’”
示例: 她怎样呢?还是那样急于求成,不甘寂寞吗? 【陆地《牙科大夫》】

集腋 [jí yè chéng qiú]
释义: 腋:腋下,指狐狸腋下的皮毛;裘:皮衣。狐狸腋下的皮虽很小,但聚集起来就能制一件皮袍。比喻积少成多。
出处: 《慎子·知忠》:“狐白之裘,盖非一狐之皮也。”
示例: 如今弄多少是多少,也只好是集腋成裘了。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回】

业就 [jiā chéng yè jiù]
释义: 指有了家产。
出处: 《红楼梦》第十九回:“如今爹虽没了,你们却又整理的家成业就,复了元气。”

事实 [jì chéng shì shí]
释义: 既成:已成。已经形成的事实。
出处: 唐·杜甫《雨不绝》诗:“鸣雨既过渐细微,映空摇扬如丝飞。”
示例: 对于既成事实的婚姻,我们要通过法律手段解决。

驾鹤 [jià hè chéng xiān]
释义: 指死的婉称。
出处: 杨大群《关东传奇》第54章:“老爹,你驾鹤成仙了,嘿嘿。”

艰难玉 [jiān nán yù chéng]
释义: 玉成:敬辞,意为成全,成功。形容经过艰辛的磨炼,终于获得成功。

接袂 [jiē mèi chéng wéi]
释义: 袂:衣服袖子。帷:帷帐,帷幕。衣袖连接起来,可以形成帷幕。形容人口众多,城市繁华。

见性 [jiàn xìng chéng fó]
释义: 性:本性。佛教禅宗认为只要“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就可以成佛。
出处: 宋·释惟白《续传灯录》卷五:“久参泐潭,潭因问:‘禅师西来单传心印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子作么生会?’师曰:‘某甲不会。’”

九转功 [jiǔ zhuàn gōng chéng]
释义: 转:循环变华。原为道家语,指炼得九转金丹。后常比喻经过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而终于获得成功。
出处: 《抱朴子·金丹》:“其一转至九转,迟速各有日数多少,以此知之耳。其转数少,其药力不足,故服之用日多得仙迟也;其转数多药力成,故服之用日少而提仙速也。”
示例: 九转功成数尽乾。开炉拨鼎见金丹。餐饵了、别尘寰。足蹑青云突上天。 【唐·吕岩《渔父·朝帝》词】

久病 [jiǔ bìng chéng yī]
释义: 病久了对医理就熟悉了。比喻对某方面的事见识多了就能成为这方面的行家。
出处: 《左传·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为良医。”战国·楚·屈原《九章·惜诵》:“九折臂而成医兮。”王逸注:“方人九折臂,更历方药,则成良医。”

久惯牢 [jiǔ guàn láo chéng]
释义: 比喻深于世故。
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46回:“你还说你不久惯牢成。”
示例: 对方却是轻车熟路,久惯牢成,什么小窟洞都可以钻了进去。 【吴组缃《山洪》】

聚沙 [jù shā chéng tǎ]
释义: 聚细沙成宝塔。原指儿童堆塔游戏。后比喻积少成多。
出处: 《妙法莲华经·方便品》:“乃至童子戏,聚沙为佛塔。”

聚少 [jù shǎo chéng duō]
释义: 聚:集合,会合。一点一滴的积累,就会由少变多。
出处: 《汉书·董仲传》:“众少成多,积小致巨。”

聚蚊 [jù wén chéng léi]
释义: 许多蚊子聚到一起,声音会象雷声那样大。比喻说坏话的人多了,会使人受到很大的损害。
出处: 《汉书·中山靖王传》:“夫众煦漂山,聚蚊成雷。”
示例: 聚蚊成雷,封狐千里。 【《南史·武陵王纪传》】

涓滴 [juān dī chéng hé]
释义: 涓滴:小水珠。一点一滴的水珠汇集起来就可以成为河流。形容积少成多。

橛守 [jué shǒu chéng guī]
释义: 拘守已有的规章制度。
出处: 黄人《<清文汇>序》:“然则操斯文进退去取之枋者,其犹横分区域,橛守成规。”

开物 [kāi wù chéng wù]
释义: 开:开通,了解;务:事务。通晓尤物之理,得以办好各种事情。
出处: 《周易·系辞上》:“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
示例: 涉猎不休,经史百氏,开物成务,以发厥志。 【宋·陈亮《祭俞德载知县文》】

看朱 [kàn zhū chéng bì]
释义: 朱:大红色;碧:翠绿色。将红的看成绿的。形容眼睛发花,视觉模糊。
出处: 南朝·梁·王僧孺《夜愁示诸宾》诗:“谁知心眼乱,看朱忽成碧。”
示例: 催弦拂柱与君饮,看朱成碧眼始红。 【唐·李白《前有樽酒行》】

咳唾 [ké tuò chéng zhū]
释义: 咳唾:咳嗽吐唾沫,比喻谈吐、议论。“咳”也写作“欬”。比喻言辞精当,议论高明。也形容文词极其优美。
出处: 《庄子·秋水》:“子不见夫唾者乎?喷则大者如珠,小者如雾。” 《后汉书·赵壹传》:“势家多所宜,咳唾自成珠。”
示例: 池塘梦句君能得,咳唾成珠我未闲。 【宋·梅尧臣《依韵和宋次道答弟中道喜还朝》】

恪守 [kè shǒu chéng xiàn]
释义: 恪守:谨守。谨守既定的法令,毫不通融。
出处: 《元史·完泽传》:“元贞以来,朝廷恪守成宪,诏书屡下,散财发粟,不惜巨万,以颁赐百姓,当时以贤相称之。”
示例: 要发展,就不能恪守成宪,墨守成规。

刻鹄 [kè hú chéng wù]
释义: 比喻模仿的虽然不逼真,但还相似。同“刻鹄类鹜”。

溃不 [kuì bù chéng jūn]
释义: 溃:溃败,散乱。被打得七零八落,不成队伍。形容惨败。
出处: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八章:“等待着敌人的锐气开始衰落时,抓住要害猛力一击,就可以把敌人杀得溃不成军。”

持重 [lǎo chéng chí zhòng]
释义: 老成:阅历多而练达世事;持重:做事谨慎。办事老练稳重,不轻举妄动。
出处: 《汉书·韦元成传》:“守正持重,不及父贤,而文采过之。”《宋史·种师中传》:“师中老成持重,为时名将。”
示例: 我们只要看举了老成持重的汤蛰山先生做都督,就可以知道是不会流血的了。 【鲁迅《南腔北调集·谣言世家》】

见到 [lǎo chéng jiàn dào]
释义: 见到:见识周到。阅历丰富,见解高明。
出处: 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三十二出:“有理,有理!老成见到之言,句句合着鄙意。”

练达 [lǎo chéng liàn dá]
释义: 练达:指阅历多而通达人情。形容人稳重老练,通达事理。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二十回:“杜预为人,老成练达,好学不倦,最喜欢读左秋明《春秋传》。”
示例: 我如今老成练达,计出万全,不是从前卤(鲁)莽了。 【清·李渔《怜香伴·随车》】

老大无 [lǎo dà wú chéng]
释义: 老大:年老。年纪已老,无所成就。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回:“既不能显亲扬名,又不能兴邦定业,碌碌人世,殊愧老大无成。”

老羞 [lǎo xiū chéng nù]
释义: 由于羞愧到了极点,下不了台而发怒。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一回:“乌额拉布见田小辫子说出这样的话来,便也恼羞成怒。”
示例: 那家伙老羞成怒,逼着她往前走。 【梁斌十三《红旗谱》】

人美 [lè chéng rén měi]
释义: 乐于成全人家的好事。

累足 [lěi zú chéng bù]
释义: 比喻不断积累,便能成功。
出处: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九十:“故累足成步,著备成德。”

立地 [lì dì chéng fó]
释义: 佛家语,禅宗认为人皆有佛性,弃恶从善,即可成佛。此为劝善之语。
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昭觉勤禅师法嗣》:“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眼底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示例: 既然“立地成佛”有了保证,屠刀便不妨随时拿起,随时放下,随时放下,随时拿起。 【闻一多《画展》】

连衽 [lián rèn chéng wéi]
释义: 衣襟相接而成帷帐。形容人多拥挤。

练达老 [liàn dá lǎo chéng]
释义: 老练稳重。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当那进退维谷的时候,便是个练达老成人也只得如此,何况于你?”

率尔 [shuài ěr chéng zhāng]
释义: 率尔:不经思索,随意地。不加思索,下笔成文。形容写文章粗疏草率,不认真。
出处: 宋·王谠《唐语林·文学》:“诗云:‘书后欲题三百颗,洞庭须待满林霜。’后人多说率尔成章,不知江左尝有人于纸尾寄洞庭霜三百颗。”
示例: [白居易]又有句云:‘回首语秋光,东来应不错。’人谓先生率尔成章,予谓先生的然有理。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醉吟先生》】

绿叶 [lǜ yè chéng yīn]
释义: 指女子出嫁生了子女。也比喻绿叶繁茂覆盖成荫。
出处: 宋·计有功《唐诗纪事·杜牧》:“自是寻春去较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示例: 红英扫地风尺晓,绿叶成阴雨洗春。 【宋·苏轼《寒食与器之游南塔寺寂照堂》诗】

绿叶 [lǜ yè chéng yīn]
释义: 比喻绿叶繁茂覆盖成荫。同“绿叶成阴”。
示例: 当年种的小树苗,如今已是绿叶成荫了。

马到 [mǎ dào chéng gōng]
释义: 形容工作刚开始就取得成功。
出处: 元·无名氏《小尉迟》第二折:“那老尉迟这一去,马到成功。”
示例: 只要不轻敌,相信你们一定会马到成功。

马到功 [mǎ dào gōng chéng]
释义: 形容事情顺利,一开始就取得胜利。
出处: 元·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只愿你马到功成,奏凯而还。”
示例: 向使微臣督剿江、淮、豫、楚间,果能运筹制胜,马到功成,各省抚臣岂易于为力? 【明·卢象昇《剿荡衍期听候处分并陈贼势兵情疏》】

马上功 [mǎ shàng gōng chéng]
释义: 指凭武功建国。
出处: 宋·王安石《嘲叔孙通》诗:“马上功成不喜文,叔孙绵蕝共经纶。”

靡然 [mí rán chéng fēng]
释义: 指群起效尤而成风气。
出处: 《明史·张岳传》:“谈虚论寂,靡然成风。”
示例: 当是时,李献吉以学杜雄压海内,窜窃剽贼,靡然成风。 【清·周亮工《书影》卷七】

米已 [mǐ yǐ chéng chuī]
释义: 比喻事已做出,无可挽回。
示例: 事前没计划好,现在米已成炊,要亡羊补牢也来不及了。

磨杵 [mó chǔ chéng zhēn]
释义: 把铁棒磨成了针。比喻做任何艰难的工作,只要有毅力,下苦功,就能够克服困难,做出成绩。
出处: 《潜确类书》卷六十:“李白少读书,未成,弃去。道逢老妪磨杵,白问其故。曰:‘欲作针。’白感其言,遂卒业。”
示例: 没有磨杵成针的毅力,学问上就不可能有很深的造诣。

磨砖 [mó zhuān chéng jìng]
释义: 把砖石磨成镜子。比喻事情不能成功。
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磨砖岂能成镜邪?”

墨守 [mò shǒu chéng fǎ]
释义: 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同“墨守成规”。

墨守 [mò shǒu chéng guī]
释义: 墨守: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成规:现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规则、方法。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出处: 明·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未尝墨守一家以为准的也。”
示例: 墨守成规,不敢勇于创造也决然是和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不能相容的。 【秦牧《辩证规律在艺术创作上的运用》】

谋事在人,事在天 [móu shì zài rén,chéng shì zài tiān]
释义: 旧谚。意思是自己已经尽力而为,至于能否达到目的,那就要看时运如何了。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三回:“‘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

木已 [mù yǐ chéng zhōu]
释义: 树木已经做成了船。比喻事情已成定局,无法改变。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四回:“如今木已成舟,也是林兄命定如此了。”

心许 [mù chéng xīn xǔ]
释义: 目成:以目传情,心意相通。许:允许;许诺。形容男女双方以眉目传情,互通爱慕之意,心里暗暗相许。亦作“目成眉语”、“目成心授”。

恼羞 [nǎo xiū chéng nù]
释义: 由于羞愧到了极点,下不了台而发怒。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一回:“乌额拉布见田小辫子说出这样的话来,便也恼羞成怒。”

弄假 [nòng jiǎ chéng zhēn]
释义: 本来是假装的,结果却弄成了真的。
出处: 宋·邵雍《弄笔吟》:“弄假像真终是假,将勤补拙总轮勤。”
示例: 那一个掌亲的,怎知道弄假成真。 【元·无名氏《隔江斗智》第二折】

弄巧 [nòng qiǎo chéng zhuō]
释义: 本想耍弄聪明,结果做了蠢事。
出处: 宋·黄庭坚《拙轩颂》:“弄巧成拙,为蛇画足。”
示例: 孩儿系深闺幼女,此事俱是父亲失言,弄巧成拙。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五十六回】

拍板 [pāi bǎn chéng jiāo]
释义: 比喻交易成立或事情达成协议。

配套 [pèi tào chéng lóng]
释义: 把设备或设施搭配起来,成为完整的系统。
出处: 《工人歌谣选·配套成龙生产高》:“搭好桥梁河好过,配套成龙生产高。”
示例: 现在,全大队二十六个山塘水库,已经配套成龙,形成了一个水利灌溉网。 【《人民日报》1973.1.28】

破涕 [pò tì chéng xiào]
释义: 形容转悲为喜。同“破涕为笑”。

七步 [qī bù chéng shī]
释义: 称人才思敏捷。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示例: 冷绛雪道:‘子建七步成诗,千秋佳话,哪有改期姑待之理。’ 【明·罗贯中《平山冷燕》第六回】

七步 [qī bù chéng zhāng]
释义: 称人才思敏捷。同“七步成诗”。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九回:“丕又曰:‘七步成章,吾犹以为迟。汝能应声而作诗一首否?’”
示例: 休道是七步成章。 【明·高明《琵琶记·杏园春宴》】

泣不 [qǐ bù chéng shēng]
释义: 哭得噎住了,出不来声音。形容非常伤心。
出处: 《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尽夜哭泣,气不属声。”
示例: 弥留之际,日饮白汤升许,欲以洗涤肺腑,及食不下咽,泣不成声。 【清·黄钧宰《金壶七墨·鸳鸯印传奇始末》】

俏败 [qiào chéng qiào bài]
释义: 近似于成或败,指非真成真败。

亲上 [qīn shàng chéng qīn]
释义: 指原是亲戚,又再结姻亲。
出处: 元·关汉卿《调风月》第一折:“怕不依随蒙君一夜恩,争奈忒达地忒知根,兼上亲上成亲好对门。”

寝不 [qǐn bù chéng mèi]
释义: 睡不着觉。形容心事重重。同“寝不聊寐”。

屈打 [qū dǎ chéng zhāo]
释义: 屈:冤枉;招:招供。指无罪的人冤枉受刑,被迫招认有罪。
出处: 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三折:“如今把姐姐拖到官中,三推六问,屈打成招。”

取义 [qǔ yì chéng rén]
释义: 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出处: 语出《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染翰 [rǎn hàn chéng zhāng]
释义: 指提笔成文。
出处: 明·谢榛《四溟诗话》卷二:“诗,适情之具。染翰成章,自然高妙,何必苦思以凿其真?”

人耶 [nu cheng ren ye]
释义: 你当真还算是个人吗?

撒豆 [sǎ dòu chéng bīng]
释义: 撒放豆子,变成军队。传说中谓散布豆类即能变成军队的一种魔法。旧小说戏曲中所说的一种法术。
出处: 元·无名氏·《十样锦》第二折:“变昼为夜,撒豆成兵,挥剑成河,呼风唤雨。”
示例: 既有这剪草为马,撒豆成兵的本事,何忧大事不成! 【《平妖传》第三十一回】

三夫市虎 [sān fū chéng shì hǔ]
释义: 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同“三人成虎”。
出处: 《宋书·乐志三》:“三夫成市虎,慈母投杼趋。”

三五 [sān wǔ chéng qún]
释义: 几个人、几个人在一起。
出处: 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十二:“三五成群,高谈嬉笑。”
示例: 一般也有轻薄少年及儿童之辈,见他又挑柴,又读书,三五成群,把他嘲笑戏侮。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二十七】

三徙 [sān xǐ chéng dōu]
释义: 相传舜三度迁移,百姓慕德而从,所至处自成都邑。形容圣人到处都受到百姓的拥戴。

三徙 [sān xǐ chéng guó]
释义: 形容圣人到处都受到百姓的拥戴。同“三徙成都”。

三写 [sān xiě chéng wū]
释义: 指古书传写易致差错。同“三写易字”。
出处: 清·黄宗羲《辩野史》:“去今五十年,耳目相接,其大者已牴悟如此。向后欲凭纸上之语,三写成乌,岂复有实事哉。”
示例: 若两《会仙记》,邑中尚少副本,故未免传讹,何怪此事之三写成乌。 【清·任安上《与吴拜经书》】

三怨 [sān yuàn chéng fǔ]
释义: 言与三人结怨则仇恨集身,难以免祸。

三人 [sān rén chéng hǔ]
释义: 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出处: 《战国策·魏策二》:“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杀身 [shā shēn chéng rén]
释义: 成:成全;仁:仁爱,儒家道德的最高标准。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后泛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
出处: 《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示例: 若得着死难者的热情的全部,便可以追他们的踪迹,杀身成仁了。 【闻一多《文艺与爱国——纪念三月十八》】

杀身 [shā shēn chéng yì]
释义: 犹言杀身成仁。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后泛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

若性 [shào chéng ruò xìng]
释义: 指自幼形成的习惯就好象天性一样。
出处: 《大戴礼记·保傅》:“少成若性,习贯之为常。”

少年老 [shào nián lǎo chéng]
释义: 原指人年纪虽轻,却很老练。现在也指年轻人缺乏朝气。
出处: 汉·赵岐《三辅决录·韦康》:“韦元将年十五,身长八尺五寸,为郡主簿。杨彪称曰:‘韦主簿年虽少,有老成之风,昂昂千里之驹。’”
示例: 叙话中间,说起兴哥少年老成,这般大事,亏他独立支持。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一】

涉笔 [shè bǐ chéng qù]
释义: 涉笔:动笔:趣:风趣,意味。形容一动笔就画出或写出很有意趣的东西。
出处: 茅盾《一九六0年短篇小说漫评》:“这一段涉笔成趣。”

身退功 [shēn tuì gōng chéng]
释义: 指功业成就,退隐家园。

生米煮熟饭 [shēng mǐ zhǔ chéng shú fàn]
释义: 比喻事情已经做成了,不能再改变。
出处: 明·沈受先《三元记·遣妾》:“小姐,如今生米做成熟饭了,又何必如此推阻。”
示例: 现在自己没有见识,娶了过来,是生米煮成熟饭,便没得说了。(清·吴趼人《糊涂世界》卷三)

生米做熟饭 [shēng mǐ zuò chéng shú fàn]
释义: 比喻事情已经做成了,不能再改变。
出处: 明·沈受先《三元记·遣妾》:“小姐,如今生米做成熟饭了,又何必如此推阻。”
示例: 就是婶娘见生米做成熟饭,也只得罢了。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四回】

九稳 [shí chéng jiǔ wěn]
释义: 指相当稳妥可靠。

事败垂 [shì bài chuí chéng]
释义: 事情在快要成功的时候失败了。

事无二 [shì wú èr chéng]
释义: 谓公事和私事不能两全。
出处: 《左传·成公八年》:“礼无加货,事无二成。”杜预注:“公私不两成。”

事无三不 [shì wú sān bù chéng]
释义: 谓办事非经多次努力不会轻易成功。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十三回:“常言道,事无三不成,你进洞两遭了,再进去一遭,管情救出师父来也。”
示例: 老嬷嬷道:“只怕说他不过。虽然如此,常言道,事无三不成。这遭却是两遭了,老身只得替你再回他去。”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

事以密 [shì yǐ mì chéng]
释义: 事情因为严密谨慎而成功。
出处: 《韩非子·说难》:“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骑虎 [shì chéng qí hǔ]
释义: 骑在老虎背上,要下来不能下来。比喻事情中途遇到困难,但迫于形势,想停止也停止不了。
出处: 唐·李白《留别广陵诸公》诗:“骑虎不敢下,攀龙忽堕天。”

适以相 [shì yǐ xiāng chéng]
释义: 指恰好可以相辅相成。

嗜杀 [shì shā chéng xìng]
释义: 嗜:爱好。好杀人成了习性。形容极端凶残。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弃败 [shōu chéng qì bài]
释义: 趋附得势的人,轻视遭贬黜的人。
出处: 汉·王充《论衡·自纪》:“俗性贪进忽退,收成弃败。”

收回 [shōu huí chéng mìng]
释义: 取消已公布的命令或决定。
出处: 《诗经·周颂·昊天有成命》:“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清·黄宗羲《辞张郡候请修郡志书》:“伏望明府,哀其弗及,收回成命。”
示例: 初,林公遣戍,御史陈庆镛抗疏力争,请上收回成命。 【清·黄钧宰《金壶七墨·吴门秀士书》】

竖子 [shù zǐ chéng míng]
释义: 指无能者侥幸得以成名。
出处: 《晋书·阮籍传》:“(阮籍)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水到渠 [shuǐ dào qú chéng]
释义: 渠:水道。水流到的地方自然形成一条水道。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会成功。
出处: 宋·苏轼《答秦太虚书》:“至时别作经画,水到渠成,不须预虑。”
示例: 须要自然而然,水到渠成,非由车戽,最忌无因而至,突如其来。 【清·李渔《闲情偶寄·大收煞》】

水火相济,盐梅相 [shuǐ huǒ xiāng jì,yán méi xiāng chéng]
释义: 烹饪赖水火而成,调味兼盐梅而用。喻人之才性虽各异,而可以和衷共济。

耸膊 [sǒng bó chéng shān]
释义: 肩膀耸起成了一个“山”字。形容人耸肩缩颈的相貌。也形容人体瘦削的样子。
出处: 宋·陆游《衰疾》:“捉襟见肘贫无敌,耸膊成山瘦可知。”

顺理 [shùn lǐ chéng zhāng]
释义: 顺:依顺;理:条理;章:章法。指写文章或做事情顺着条理就能做好。也比喻某种情况自然产生某种结果。
出处: 《朱子全书》:“文者,顺理而成章之谓。”
示例: 事情这样做顺理成章,既解决了问题,又受到群众的拥护。

贪墨 [tān mò chéng fēng]
释义: 墨:不洁;贪墨:官吏受贿。官吏贪污受贿的风气盛行。形容吏治腐败。
出处: 《左传·昭公十四年》:“贪以败官为墨。”

桃李不言,下自 [táo lǐ bù yán,xià zì chéng xī]
释义: 原意是桃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
出处: 《史记·李将军列传》:“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桃李不言,下自 [táo lǐ bù yán,xià zì chéng háng]
释义: 古谚语。比喻实至名归。
出处: 晋·潘岳《太宰鲁武公诔》:“桃李不言,下自成行;德之休明,没能弥彰。”

桃李 [táo lǐ chéng qī]
释义: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省语。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

桃李无言,下自 [táo lǐ wú yán,xià zì chéng xī]
释义: 古谚语。比喻实至名归。
出处: 宋·辛弃疾《一剪梅·独立苍茫醉不归》词:“多情山鸟不须啼,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地平 [tiān chéng dì píng]
释义: 成:成功;平:治平。原指禹治水成功而使天之生物得以有成。后常比喻一切安排妥帖。
出处: 《尚书·大禹谟》:“帝曰:‘俞!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万世永赖,时乃工。’”《左传·文公十八年》:“舜臣尧,举八恺,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时序,地平天成。”
示例: 陛下功崇德巨,天成地平。 【唐·韩愈《圆册尊号表》】

天平地 [tiān píng dì chéng]
释义: 指万事安排妥当,天下太平。
出处: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夏书》曰‘地平天成’,称也。”

铁棒磨 [tiě bàng mó chéng zhēn]
释义: 比喻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同“铁杵磨成针”。
出处: 清·颐琐《黄绣球》第十章:“拼着些坚忍工夫,做到铁棒磨成针的地位,看似发达的迟,实在收效最速。”

铁杵 [tiě chǔ chéng zhēn]
释义: 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
出处: 明·郑之珍《目连救母·四·刘氏斋尼》:“好似铁杵磨针,心坚杵有成针日。”

铁杵磨 [tiě chǔ mó chéng zhēn]
释义: 杵:舂米或捶衣用的棒。将铁棒磨成细针。比喻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出处: 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土扶 [tǔ fú chéng qiáng]
释义: 比喻人应该互相扶助。
出处: 《北史·尉景传》:“土相扶为墙,人相扶为王。”

脱口 [tuō kǒu chéng zhāng]
释义: 出口便成文章。比喻才思敏捷。

唾地 [tuò dì chéng wén]
释义: 形容文思敏捷。
出处: 唐·冯贽《云仙杂记》有“唾地成文”一目,赞李贺云:“有人谒李贺,见其久而不言,唾地者三,俄而成文三篇。”

剜肉 [wān ròu chéng chuāng]
释义: 本想割肉医疮,但被割之处反成新疮。比喻行事只顾一面,结果与预想适得其反。

望子 [wàng zǐ chéng lóng]
释义: 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在学业和事业上有成就。
示例: 家长要有望子成龙的愿望,更要有培养和教育孩子成材的行动。

为好 [wéi hǎo chéng qiàn]
释义: 比喻好心得不到好报,将恩作仇。
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十一:“不能报恩人之德,反累恩人的清名,为好成歉,皆奴之罪。”

委曲 [wěi qǔ chéng quán]
释义: 指使自己受委屈,来成全别人。亦作“委曲周全”。

一篑 [wèi chéng yī kuì]
释义: 犹功亏一篑。比喻功败垂成。

风气 [wèi chéng fēng qì]
释义: 指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风气。

蔚然 [wèi rán chéng fēng]
释义: 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指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风气。
出处: 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八节:“日本国内,自望族以至一般文士,摹仿唐诗蔚然成风。”
示例: ”五讲四美在我们周围蔚然成风。

乌焉 [wū yān chéng mǎ]
释义: 乌、焉、马三字字形相近,几经传抄而写错。指文字因形体相似而传写错误。
出处: 《周礼·天官·缝人》“丧,缝棺饰焉”汉郑玄注:“故书焉为马,杜子春云‘当为焉’。”古谚:“书经三写,乌焉成马。”

无巧不 [wú qiǎo bù chéng huà]
释义: 比喻事情十分凑巧。同“无巧不成书”。

无巧不 [wú qiǎo bù chéng shū]
释义: 比喻事情十分凑巧。
示例: 真是无巧不成书,说曹操,曹操就到。

无为而 [wú wéi ér chéng]
释义: 指不倚外力而自然有所成就。

无为自 [wú wéi zì chéng]
释义: 指不倚外力而自然有所成就。同“无为而成”。

五步 [wǔ bù chéng shī]
释义: 唐史青能五步成诗。后用以比喻才思敏捷。
出处: 清·沈炳震《唐诗金粉·敏悟》:“青上书自荐能诗,云:‘子建七步,臣五步之内可塞明诏。’明皇试以除夕、上元、竹火笼等诗,应口而出。上称赏,授以官。”今存《应诏赋得除夜》一首,见《全唐诗》卷一一五。

嬉笑怒骂,皆文章 [xī xiào nù mà,jiē chéng wén zhāng]
释义: 指不拘题材形式,任意发挥,皆成妙文。
出处: 宋·黄庭坚《东坡先生真赞》之一:“东坡之酒,赤壁之笛,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示例: 东坡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不过一时兴到语,不可以词害意。 【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七】

习非 [xí fēi chéng shì]
释义: 对某些错误事情习惯了,反以为本来就是对的。
出处: 汉·扬雄《法言·学行》:“一哄之市政,必立之平;一卷之书,必立之师,习乎习,以习非之胜是,况习是之胜非乎?”
示例: 于是习非成是,一若文不用典,即为俭学之征。 【钱玄同《寄陈独秀》】

习惯自然 [xí guàn chéng zì rán]
释义: 习惯了就成为很自然的事了。
出处: 《汉书·贾谊传》:“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示例: 调节和作是为了求中和,求平衡,求自然——这儿是所谓“习惯成自然” 【朱自清《人话》】

习以 [xí yǐ chéng sú]
释义: 俗:习惯。长期以来就是这样做,成了习俗。
出处: 《魏书·高允传》:“虽条旨久颁,而俗不革变。将由居上者未能悛改,为下者习以成俗,教化陵迟,一至于斯。”

习与性 [xí yǔ xìng chéng]
释义: 性:性格。长期习惯于怎样,就会形成怎样的性格。有习惯成自然的意思。
出处: 《尚书·太甲上》:“兹乃不义,习与性成。”

下笔 [xià bǐ chéng piān]
释义: 形容文思敏捷。同“下笔成章”。
出处: 三国·魏·曹植《王仲宣谏》:“发言可咏,下笔成篇。”
示例: 默识若记,下笔成篇。 【晋·左思《悼离赠妹》诗之二】

下笔 [xià bǐ chéng wén]
释义: 一下笔就很快写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才华横溢。
出处: 三国·魏·曹植《王仲宣诔》:“文若春华,思若涌泉;发言可咏,下笔成篇。”
示例: 他文思敏捷,下笔成文。

下笔 [xià bǐ chéng zhāng]
释义: 一挥动笔就写成文章。形容写文思敏捷。
出处: 三国魏·曹植《王仲宣诔》:“发言可咏,下笔成篇。”《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言出为论,下笔成章。”
示例: 这学生天资聪颖,文思敏捷,下笔成章,将来未可限量。

相反相 [xiāng fǎn xiāng chéng]
释义: 两个看起来是相反的事物,实际上是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指相反的东西有同一性。
出处: 《汉书·艺文志》:“仁之与义,敬之与和,相反而皆相成也。”
示例: “诗教”原是“温柔敦厚”,宋人又以“无邪”为“诗教”;这却不是相反相成的。 【朱自清《诗言志辨·序》】

相辅相 [xiāng fǔ xiāng chéng]
释义: 辅:辅助。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
示例: 学习和复习,是用以掌握知识和巩固知识的两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相生相 [xiāng shēng xiāng chéng]
释义: 互相转化,互相促进。

相帅 [xiāng shuài chéng fēng]
释义: 层层影响成为风气。帅,同“率”。

相习 [xiāng xí chéng fēng]
释义: 习:习惯。指都习惯于某种做法或看法,而成为一种风习。
出处: 宋·高登《高东溪集·蔽主下》:“各挟所能以媒进,阿谀软熟,相习成风。”
示例: 永乐以还,崇台阁体,诸大老倡之,众人应之,相习成风,靡然不觉。 【清·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二十】

相沿 [xiāng yán chéng sú]
释义: 因袭某种做法传下来,形成风俗习惯。

相沿 [xiāng yán chéng xí]
释义: 依照相传下来的一套慢慢地成了习惯。

相映 [xiāng yìng chéng qù]
释义: 映:对照,映衬。相互衬托着,显得很有趣味,很有意思。
出处: 秦牧《画蛋·练功》:“中外美术史上有些事情,可以说常常相映成趣。”

箫韶九 [xiāo sháo jiǔ chéng]
释义: 箫韶:虞舜时的乐章;九成:九章。指箫韶音乐奏了九章。
出处: 《尚书·益稷》:“箫韶九成,凤凰来仪。”
示例: 猛听得仙音院凤管鸣,更说甚箫韶九成。 【元·马致远《汉宫秋》第四折】

于思 [xíng chéng yú sī]
释义: 行:做事;思:思考。做事情成功是因为多思考,失败是由于不经心。指做事情要多思考,多分析。
出处: 唐·韩愈《进学解》:“行成于思,毁于随。”
示例: 行成于思,这是学业、事业有成的格言。

胸无 [xiōng wú chéng zhú]
释义: 指心中没有完整的谋划打算。

胸有 [xiōng yǒu chéng lüè]
释义: 指胸有已成的策略。

胸有 [xiōng yǒu chéng suàn]
释义: 犹言胸有成竹。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胸有 [xiōng yǒu chéng zhú]
释义: 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出处: 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示例: 毛委员胸有成竹,决定马上向南去追赶部队。 【陈伯钧《毛主席率领我们上井岗山》】

眩碧 [xuàn bì chéng zhū]
释义: 比喻颠倒是非。
出处: 明屠隆《彩毫记·知幾引退》:“宫闱萋菲,眩碧成朱,圣主应投杼。”

学书不,学剑不 [xué shū bù chéng ,xué jiàn bù chéng]
释义: 学习书法没学好,学习剑术也没学到手。指学习一无所成。
出处: 《史记·项羽本纪》:“项籍(羽)少,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血流 [xuè liú chéng hé]
释义: 形容被杀的人极多。
出处: 《旧唐书·李密传》:“尸骸蔽野,血流成河,积怨满于山川,号哭动于天地。”
示例: 须臾血流成河,顷刻尸如山积。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一百九回】

血流 [xuè liú chéng qú]
释义: 鲜血流成了河。形容死伤的人极多。
出处: 清·陈忱《水浒后传》:“刘猊丢甲丢盔而走,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渠,又折了二千多兵,退到万庆寺喘急方定。”

熏陶 [xūn táo chéng xìng]
释义: 熏陶:感化,培养;性:习惯。经常受到某方面的感染而形成的某种习性。
出处: 《宋史·程颐传》:“今夫人民善教其子弟者,亦必延名德之士,使与之处,以熏陶成性。”

言之 [yán zhī chéng lǐ]
释义: 之:代词,指所说的话。话说得有一定道理。
出处: 《荀子·非十二子》:“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
示例: 虽然仁人们未必肯用,但我还可以言之成理。 【鲁迅《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

盐梅相 [yán méi xiāng chéng]
释义: 盐味与酸味相调和。比喻济世的贤臣。
出处: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二:“窃意二老(太公、伯夷)受文王之养,平居暇日,同堂合席,念王室之如毁,固欲起而救乱;思冠冕裂,又恐因而阶乱,故水火相济,盐梅相成,各以一事自任。”

养虺 [yǎng huǐ chéng shé]
释义: 比喻纵容敌人,听任其强大起来。
出处: 《国语·吴语》:“为虺弗摧,为蛇将若何?”

夜不 [yè bù chéng mèi]
释义: 寐:睡着。形容因心中有事,晚上怎么也睡不着觉。
出处: 宋·洪迈《夷坚志·乙志卷八·虔州城楼》:“明日而先公言:‘汝夜何所往?吾闻抱关老卒云,楼故多怪,每夕必出。’予因道昨见者。是日徒于孤独,竟夜不能寐。”

不变 [yī chéng bù biàn]
释义: 成:制定,形成。一经形成,不再改变。
出处: 《礼记·王制》:“一成而不可变,故君子尽心焉。”
示例: 事物都是在发展的,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

不易 [yī chéng bù yì]
释义: 一经形成,不再改变。同“一成不变”。
出处: 《明史·历志一》:“夫天之行度多端,而人之智力有限……惟合古今人之心思,踵事增修,庶几符合。故不能为一成不易之法也。”
示例: 至于讲到丝的工业,从前发明的生产和制造方法都是很好的,但是一成不易,总不知道改良。 【孙中山《民生主义》第四讲】

一旅 [yī chéng yī lǚ]
释义: 成:古时以方圆十里为一成;旅:古时以兵士五百人为一旅。形容地窄人少,力量单薄。
出处: 《左传·哀公元年》:“有田一成,有众一旅,能布其德,而兆其谋,以收夏众,抚其官职。”
示例: 同川之甚,千钧系发,复得诸弟与松岑诸君,尽力持护,一成一旅,芽蘖在兹。 【章炳麟《致柳亚庐书》】

一蹴而 [yī cù ér chéng]
释义: 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同“一蹴而就”。
出处: 邹韬奋《什么事不可能》:“赖奥维一九○三年的飞机也还不是一蹴而成的。”

一挥而 [yī huī ér chéng]
释义: 挥:挥笔;成:成功。一动笔就写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
出处: 宋·蔡□《铁围山丛谈》:“公乃徐徐调笔而操之,顾谓客子:‘欲何字耶?’恶客即拱而答:‘某愿作龟山字尔。’公乃大笑,因一挥而成。”
示例: 时理宗在位久,政理浸怠,天祥以法天不息为对,其言万余,不为稿,一挥而成。帝亲拔为第一。 【《宋史·文天祥传》】

一举 [yī jǔ chéng míng]
释义: 原指一旦中了科举就扬名天下。后指一下子就出了名。
出处: 《战国策·秦策》:“然则是一举而伯王之名可成也。” 唐·韩愈《唐故国子司业窦公墓志铭》:“公一举成名而东,遇其党必曰:‘非我之才,维吾舅之私。’”。”
示例: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金·刘祁《归潜志》卷七】

一气呵 [yī qì hē chéng]
释义: 一口气做成。形容文章结构紧凑,文气连贯。也比喻做一件事安排紧凑,迅速不间断地完成。
出处: 明·胡应麟《诗薮·近体中》:“若‘风急天高’,则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而实一意贯串,一气呵成。”
示例: 北曲之介白者每折不过数言,即抹去宾白而止阅填词,亦皆一气呵成,无有断续。 【清·李渔《闲情偶寄·宾白第四》】

一气浑 [yī qì hún chéng]
释义: 形容诗文首尾贯通,完满自然,不见雕凿。
出处: 明·谢榛《四溟诗话》卷四:“以诗志别,分韵得‘秋’字,援笔立就,一气浑成。”
示例: 诗有有篇无句者,通首清老,一气浑成,恰无佳句令人传诵。 【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五】

一失足千古恨 [yī shī zú chéng qiān gǔ hèn]
释义: 比喻一旦犯下严重错误或堕落,就成为终身的憾事。
出处: 明·杨仪《明良记》:“唐解元寅既废弃,诗云:‘一失足成千古笑,再回头是百年人。’”
示例: 我深知这局棋关系重大,绝不能到最后出问题,一失足成千古恨啊! 【陈祖德《超越自我》】

一索 [yī suǒ chéng nán]
释义: 旧时指头胎生子。同“一索得男”。
出处: 宋·王迈《贺陈讲书谋仲诹璋庆》诗:“十为良月阳将长,一索成男喜可知。”

一无所 [yī wú suǒ chéng]
释义: 一点没有成就。
出处: 清·黄遵楷《<人境庐诗草>跋》:“读先兄病笃之书,谓平生怀抱,一无所成,惟近古体诗能自立耳。”
示例: 而又在外游荡着,一无所成,将如何的伤了祖母、母亲、岳父以及一切亲友的心呢。 【郑振铎《离别》】

疑行无 [yí xíng wú chéng]
释义: 疑:怀疑,犹豫。行动犹豫疑虑,就不能成功。
出处: 《商君书·更法》:“臣闻之,疑行无成,疑事无功。”

因人 [yīn rén chéng shì]
释义: 因:依靠。依靠别人的力量办成事情。
出处: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公等碌碌,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示例: 小将因人成事,何足道哉! 【元·李寿卿《伍员吹箫》第四折】

引日 [yǐn rì chéng suì]
释义: 捱过一天像度过一年。形容思念的深切。

忧愤 [yōu fèn chéng jí]
释义: 忧愁气愤得病了。形容极其忧愤。
出处: 《五代史平话·晋史》:“契丹因晋主招纳吐谷浑,遣使来让(责备),晋主忧愤成疾。”
示例: 荀攸知之,忧愤成疾,卧病十数日而卒,亡年五十八岁。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六回】

有志竟 [yǒu zhì jìng chéng]
释义: 竟:终于。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事情终究会成功。
出处: 《后汉书·耿弇传》:“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有志者事竟 [yǒu zhì zhě shì jìng chéng]
释义: 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事情终究会成功。
出处: 《后汉书·耿弇传》:“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囿于 [yòu yú chéng jiàn]
释义: 局限于原有的看法。

余霞 [yú xiá chéng qǐ]
释义: 晚霞象美丽的锦缎一样。形容晚霞色彩绚丽。
出处: 南朝齐·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羽翼已 [yǔ yì yǐ chéng]
释义: 鸟的羽毛和翅膀已长全。比喻力量已经巩固。
出处: 《史记·留侯世家》:“多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也。”

其美 [yù chéng qí měi]
释义: 玉成:“玉汝于成”的缩语,帮助你有所成,后用为成全之意。成全某件好事。亦作“玉成其事”。

其事 [yù chéng qí shì]
释义: 玉成:成全,内含客气的意思。成全那件事情。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回:“大夫能玉成其事,请以白璧二双,黄金百镒为献。”
示例: 只要求冯氏是早晚在员外跟前玉成其事。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三十五回】

玉汝于 [yù rǔ yú chéng]
释义: 汝:你。玉汝:像爱惜玉一样爱护、帮助你。爱你如玉,帮助你,使你成功。多用于艰难困苦条件下。

遇难 [yù nàn chéng xiáng]
释义: 碰到灾难也能化为吉祥。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四回:“愿他诸事如意,遇难成祥。”
示例: 日后大了,各人成家立业,或一时有不遂心的事,必然是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却从这‘巧’字上来。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二回】

援笔 [yuán bǐ chéng zhāng]
释义: 援笔:拿起笔来。拿起笔来就写文章。形容文思敏捷。
出处: 唐·蒋防《霍小玉传》:“生素多才思,援笔成章。”

援笔立 [yuán bǐ lì chéng]
释义: 援笔:拿笔。拿起笔立刻写成。形容才思敏捷。亦作“援笔成章”、“援笔而就”。

约定俗 [yuè dìng sú chéng]
释义: 指事物的名称或社会习惯往往是由人民群众经过长期社会实践而确定或形成的。
出处: 《荀子·正名》:“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

运斤 [yùn jīn chéng fēng]
释义: 运:挥动;斤:斧头。挥动斧头,风声呼呼。比喻手法纯熟,技术高超。
出处: 《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张袂 [zhāng mèi chéng wéi]
释义: 张开袖子成为帷幕。形容人多。
出处: 汉·刘向《说苑·奉使》:“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帷,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张袂 [zhāng mèi chéng yīn]
释义: 张开袖子能遮掩天日,成为阴天。形容人多。
出处: 《晏子春秋·杂下九》:“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蒸沙 [zhēng shā chéng fàn]
释义: 要把沙子蒸成饭。比喻事情不可能成功。
出处: 《楞严经》:“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沙石欲其成饭,经千百劫,只名热沙。”

证龟 [zhèng guī chéng biē]
释义: 将乌龟说成甲鱼。比喻蓄意歪曲,颠倒是非。
出处: 宋苏轼《东坡志林·贾氏五不可》:“晋武帝欲为太子娶妇。卫瓘曰:‘贾氏有五不可:青、黑、短、妒而无子。’竟为群臣所誉娶之,竟以亡晋。……俚语曰‘证龟成鳖’,此未足怪也。以此观之、当云‘证龟成蛇’。……”

只要工夫深,铁杵磨 [zhǐ yào gōng fū shēn,tiě chǔ mó chéng zhēn]
释义: 比喻持之以恒,终必有成。功,亦作“工”。同“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出处: 程树榛《大学时代》第二十五章:“‘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你是个能下功夫的人,有肯动脑筋,自然都能干出个眉目来。”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 [zhǐ yào gōng fū shēn,tiě chǔ mó chéng zhēn]
释义: 谚语。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
出处: 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世传李白读书象耳山中,学业未成,即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示例: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经过五年的刻苦努力,他熟练地掌握了英语。

指日 [zhǐ rì chéng gōng]
释义: 指不久即可成功。
出处: 元·高文秀《襄阳会》第三折:“觑曹操易如反掌,克日而破,指日成功。”元·杨梓《豫让吞炭》第二折:“与我谨守堤岸,不可渗泄,指日成功,共享其利。”

掷杖 [zhì zhàng chéng lóng]
释义: 后以之为典,借指还乡。
出处: 传说东汉费长房见一老翁挂着一把壶卖药,然后就跳进壶里去。第二天,费去拜访他,和他一起入壶,但见房屋华丽,酒菜也很好。费于是向老翁学道,后来骑着老翁所给的竹杖回家,投杖于葛陂,变成一条龙。
示例: 偶然掷杖成龙去,又过蓬莱日主祠。 【清·王士禛《送高念东先生予告还山》诗之二】

泡影 [zhōng chéng pào yǐng]
释义: 结果一场空,一无所有。
示例: 希特勒妄想称霸全世界,他逆历史潮流而动,一切诡计终成泡影,落得个自取灭亡的下场。

众少 [zhòng shǎo chéng duō]
释义: 犹积少成多。指只要不断积累,就会从少变多。
出处: 《汉书·董仲舒传》:“众少成多,积小致钜。”

众心 [zhòng xīn chéng chéng]
释义: 指万众一心,如坚固城堡。比喻众人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
出处: 《国语·周语下》:“众心成城,众口铄金。”韦昭注:“众心所好,莫之能败,其固如城也。”
示例: 众心成城,俗说曰:众人同心者,可共筑起一城,同心共饮,雒阳酒可尽也。 【《艺文类聚》卷六三引汉·应劭《风俗通》】

众议 [zhòng yì chéng lín]
释义: 指众人的议论可使人相信平地上出现森林。比喻流言多可以乱真。
出处: 《淮南子·说山训》:“众议成林,无翼而飞。”高诱注:“众人皆议平地生林,无翼之禽能飞,凡人信之以为实然也。”

众志 [zhòng zhì chéng chéng]
释义: 万众一心,象坚固的城墙一样不可摧毁。比喻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
出处: 《国语·周语下》:“众心成城,众口铄金。”
示例: 段祺瑞既得国务员同情,便以为众志成城,正可一战。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八十八回】

逐队 [zhú duì chéng qún]
释义: 形容人多。
出处: 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五回:“游街的犯人,逐队成群;看游街的闲人,填街塞巷。”

大错 [zhù chéng dà cuò]
释义: 铸:铸造,把金属熔化后倒入模具内制成器物;错:错误。指造成严重的错误。
出处: 《资治通鉴·唐纪·昭宗天佑三年》:“合六州四十三县铁,不能为此错也。”
示例: 倘若我晚回一步,岂不铸成大错!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五章】

专欲难 [zhuān yù nán chéng]
释义: 专欲:个人欲望。单凭个人意愿,事情难以办成。
出处: 《左传·襄公十年》:“众怒难犯,专欲难成,合二难以安国,危之道也。”
示例: 古人有言:“众怒难犯,专欲难成。”沪上罢市,即其见端也。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0八回】

转败为 [zhuǎn bài wéi chéng]
释义: 指将失败转化为胜利。同“转败为功”。
出处: 《云笈七签》卷九:“径直易行,由之得进,常通不塞,正以治邪,转败为成,经纬相会也。”

卓有 [zhuó yǒu chéng xiào]
释义: 卓:卓越,高超。有突出的成绩和效果。
示例: 我们要奋发地工作,卓有成效地完成上级交给我们的任务。

茁壮 [zhuó zhuàng chéng zhǎng]
释义: 健康地成长。
示例: 看到下一代健康活泼地茁壮成长,为人父母者无不感到十分欣慰。

着手 [zhuó shǒu chéng chūn]
释义: 着手:动手。一着手就转成春天。原指诗歌要自然清新。后比喻医术高明,刚一动手病情就好转了。
出处: 唐·司空图《诗品·自然》:“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着手成春。舅逢花开,如瞻岁新。”

一格 [zì chéng yī gé]
释义: 指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出处: 清·赵翼《瓯北诗话·白香山诗》:“香山于古诗律诗中,又多创体,自成一格。”
示例: 自然,各人的做法不尽同……办得各有特色,自成一格。 【《新华日报》1943.3.5】

一家 [zì chéng yī jiā]
释义: 指在某一方面的学问或技术有独到的见解或独特的做法,能自成体系。
出处: 《北史·祖莹传》:“作文须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
示例: 乃公之文章,则自成一家,足以千秋不朽。 【清·无名氏《杜诗言志》卷十二】

祖宗 [zǔ zōng chéng fǎ]
释义: 指先代帝王所制定而为后世沿袭应用的法则。
出处: 宋朱熹《论差役利害状》:“此皆祖宗成法,至今为不刊之典,然而州县奉行,往往违戾。”
示例: 然则所谓守旧者,……死守几经劫余之祖宗成法,朝堂龌龊,乡里谩骂,作蚊蚋之污渠一哄而已。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中国灭亡论》】

坐观 [zuò guān chéng bài]
释义: 冷眼旁观人家的成功或失败。
出处: 《史记·田叔列传》:“见兵事起,欲坐观成败;见胜者,欲合从之。”
示例: 吾想西伯侯姬昌自在安然,违避旨意,按兵不动,坐观成败,真是可恨。【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回】

坐视 [zuò shì chéng bài]
释义: 对别人的成功或失败采取旁观态度。
出处: 《晋书·王敦传》:“臣备位宰辅,与国存亡……岂忍坐视成败,以亏圣美。”

坐享其 [zuò xiǎng qí chéng]
释义: 享:享受;成:成果。自己不出力而享受别人取得的成果。
出处: 清·叶廷琯《鸥陂渔话·葛苍公传》:“欲使他人干事,彼坐享其成,必误公事。”
示例: 人要有勤奋自力,积极向上的精神,不可有坐享其成,好逸恶劳的思想。

习非 [xí fēi chéng sú]
释义: 谓习惯于不好的东西而成风尚。

习以 [xí yǐ chéng xìng]
释义: ①原谓养成习惯即成本性。②一般用以指坏习惯不易改变。

习与体 [xí yǔ tǐ chéng]
释义: 犹言习与性成。

羽翼既 [yǔ yì jì chéng]
释义: 见“羽翼已成”。

君子人之美 [jūn zǐ chéng rén zhī měi]
释义: 谓君子当促成他人之好事。

识龟 [shí guī chéng biē]
释义: 将乌龟说成甲鱼。喻蓄意歪曲,颠倒是非。

舍己 [shě jǐ chéng rén]
释义: 牺牲自己利益,成全别人。

看碧 [kàn bì chéng zhū]
释义: 见“看朱成碧”。

相习 [xiāng xí chéng sú]
释义: 见“相习成风”。

要好 [yào hǎo chéng qiàn]
释义: 谓好意反而招怨。

总戈 [zǒng gē chéng lín]
释义: 聚集兵器可以成林。形容兵力强盛。

羞恼 [xiū nǎo chéng nù]
释义: 因羞愧恼恨而发怒。

著手 [zhuó shǒu chéng chūn]
释义: 语出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自然》:“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適往,著手成春。如逢花开,如瞻岁新。”本谓诗歌格调要自然清新,后常用以赞誉医家、艺术家技艺精湛。

虫叶 [chóng yè chéng zì]
释义: 《汉书·五行志中之下》:“昭帝时,上林苑中大柳树断仆地,一朝起立,生枝叶,有蟲食其叶,成文字,曰‘公孙病已立’。”病已,汉宣帝名。后以“蟲叶成字”指称谶纬。

一语 [yī yǔ chéng chèn]
释义: 指将要应验的预言、预兆,一般指一些“凶”事,不吉利的预言。

白首无 [bái shǒu wú chéng]
释义: 白首:白头,指年老。头发白了,一事无成。指到老没有成就。
出处: 宋·陆游《谢钱参政启》:“名场蹭蹬,几白首以无成,宦海漂流,顾青衫而自笑。”

败寇 [bài kòu chéng wáng]
释义: 失败者沦为草寇,成功的人称王称帝。
示例: 柳亚子《题莽男儿‘说部’为陈巢男作》:“败寇成王谁定论?恩牛怨李此旁观。”

败笔 [bài bǐ chéng qiū]
释义: 用坏的笔堆得象小山丘一样。形容书法精良或著述甚多。
出处: 宋·苏轼《石苍舒醉墨堂》:“君子此艺亦云至,堆墙败笔如山得。”

保业守 [bǎo yè shǒu chéng]
释义: 守成:保持已取得的成就。保持已取得的成就和业绩。
出处: 战国·吴起《吴子•图国》:“夫道者所以反本复始。义者所以行事立功。谋者所以违害就利。要者所以保业守成。”

不以败论英雄 [bù yǐ chéng bài lùn yīng xióng]
释义: 不能因事业的成功功失败来判断是不是英雄。

不喑不聋,不姑公 [bù yīn bù lóng,bù chéng gū gōng]
释义: 姑公:婆婆,公公。指作为一家之主,对下辈的过失要能装糊涂。
出处: 《释名•释首饰》:“不喑不聋,不成姑公。”

方圆 [bù chéng fāng yuán]
释义: 方圆:借指规矩。形容言语行动没有规矩,不成样子。
出处: 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上》:“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示例: 这样做有不成方圆的感觉。

气候 [bù chéng qì hòu]
释义: 比喻没有成就或没有发展前途。
出处: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五:“洪稚存经术湛深,而诗多魔道;词稍胜于诗,然亦不成气候。”
示例: 你们这样做是不成气候的。

不打不 [bù dǎ bù chéng qì]
释义: 打:打磨,打造。不打造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比喻不教育就不成材,没出息。
示例: 不打不成器的教育方式关键在于好好引导。

不痴不聋,不姑公 [bù chī bù lóng,bù chéng gū gōng]
释义: 姑公:婆婆和公公。不装傻装聋,就难当婆婆公公。形容长辈要宽宏大量。
示例: 汉·刘熙《释名》卷二:“不瘖不聋,不成姑公。”

事不说,遂事不谏 [chéng shì bù shuō,suì shì bù jiàn]
释义: 说:言论;遂:完成;谏:劝说。已做过的事不必再解释,已经完成的事不要再劝说了。含既往不咎之意。
出处: 《论语•八佾》:“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邢昺疏:‘事已成不可复说也。’

事不足,坏事有余 [chéng shì bù zú,huài shì yǒu yú]
释义: 成:成就;足:足够。指事情不但办不好,反而把事情弄坏。用于指责办事拙劣或故意不让事情办成的人。
示例: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05回:“部里书办们,成事不足,坏事有余;胜之不武,不胜为笑。”

王败贼 [chéng wáng bài zéi]
释义: 成功的人称王称帝,失败者沦为贼寇。
示例: 清·张岱《皆令操》附燕客《和操》:“成王败贼,史能饰词。”

者为王,败者为贼 [chéng zhě wéi wáng,bài zhě wéi zéi]
释义: 成:完功,成就;贼:盗贼。指成功了就可以称王,失败了就被称为盗贼。
示例: 鲁迅《华盖集续编·谈皇帝》:“君民本是同一民族,乱世时,‘成者为王,败者为贼’,平常是一个照例做皇帝,许多个照例做平民。”

叱石 [chì shí chéng yáng]
释义: 叱:呼喊。一声呼喊能把石头变成许多只羊。形容法力神奇。
出处: 晋·葛洪《神仙传·黄初平》:“兄问:‘羊安在?’曰:‘近在山东耳。’初起往视之不见。但见白石而还。初平与初起俱往看之,初平乃叱曰:‘羊起。’于是石皆成羊。”
示例: 神仙叱石成羊只是骗局而已。

持之有故,言之 [chí zhī yǒu gù,yán zhī chéng lǐ]
释义: 持:持论,主张;有故:有根据。指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有一定的根据和道理。
出处: 《荀子•非十二子》:“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

垂拱仰 [chuí gǒng yǎng chéng]
释义: 垂:衣服下垂;拱:拱手;仰:脸向上。指垂衣、拱手、仰首,等待成功。比喻坐享其成。
出处: 《尚书•毕命》:“嘉绩多于先王,予小子垂拱仰成。”

大以大,小以 [dà yǐ chéng dà,xiǎo yǐ chéng xiǎo]
释义: 大可以成为大的优点,小可以成为小的优点。比喻各有各的好处。
出处: 汉·扬雄《法言义疏》卷八:“仲尼,神明也,小以成小,大以成大,虽山川、丘陵、草木、鸟兽,裕如也。”
示例: 明·王阳明《传习录》卷上:即人人自有,个个圆成,便能大以成大,小以成小。

滴水 [dī shuǐ chéng dòng]
释义: 滴:液体一点点落下;冻:凝结成冰。水滴下去就结成冰。形容天气十分寒冷。
出处: 宋·钱易《南部新书》:“严冬冱寒,滴水成冻。”

点屏 [diǎn píng chéng yíng]
释义: 屏:屏风。把屏风上的污点画成苍蝇。形容绘画技术十分高超。
出处: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四:“曹不兴,吴兴人也。孙权使画屏风,误落笔点素,因就成蝇状。权疑其真,以手弹之。”

點石 [diǎn shí chéng jīn]
释义: 同“点铁成金”。
示例: 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孟浩然》:“诗句以一字为工,自然颖异不凡,如灵丹一粒,点石成金也。”《西游记》第四四回:“我那师父,呼风唤雨,只有翻掌之间;指水为油,点石成金,却如转身之易。”郭沫若《关于大规模收集民歌问题》:“我们有点经验的人都知道,诗,硬是可以点石成金的嘛!改一个字,诗就活了。

點金 [diǎn jīn chéng tiě]
释义: 1.禅门喻开示不对机,增人惑乱。 2.比喻把好事办坏。
示例:
●《景德传灯录·真觉大师灵照》:“问:‘还丹一粒,点铁成金;至理一言,点凡成圣。请师一点。’师曰:‘还知 齐云 点金成铁吗?’曰:‘点金成铁,未之前闻。至理一言,敢希垂示!’”后用以比喻把好文章改坏。明 王世贞《艺苑卮言》卷四:“又有点金成铁者,少陵 有句云:‘昨夜月同行。’陈无己 则云:‘勤勤有月与同归。’”明 冯梦龙《古今谭概·苦海》:“梁 王籍 云:‘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荆公 改用其句曰:‘一鸟不鸣山更幽。’山谷 笑曰:‘此点金成铁手也。’”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第九章:“流行的昆剧里,有一出《借靴》(时剧),显然是脱胎于 马氏 这一篇《借马》,却点金成铁,变成了恶俗不堪入耳目的东西了。”亦作“点金作铁”。清 朱之瑜《答野传书》之八:“尊作遵命僭笔改窜奉上,仍恐点金作铁,貽笑后人耳。”
●清 李渔《奈何天·密筹》:“分明是画足添蛇,谁承望官司喜悦,不罪我点金成铁。”

點鐵 [diǎn tiě chéng jīn]
释义: 1.旧谓仙道点铁石而成黄金。 2.比喻修改文章,化腐朽为神奇。
出处: 宋代黄庭坚《答洪驹父书》:“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示例:
●《景德传灯录·灵照禅师》:“还丹一粒,点铁成金;至理一言,点凡成圣。”
●宋杨万里《荷池小立》诗:“点铁成金未是灵,若教无铁也难成。”
●茅盾《子夜》三:“只有一个月的期,除非到那时他会点铁成金,不然,干茧就不会再姓 朱 了。”
●清 王士禛《香祖笔记》卷一:“《唐国史补》谓‘漠漠水田飞白鷺,阴阴夏木囀黄鸝’,乃 右丞 窃取 李嘉祐 语。论者或为 王 讳,以为增‘漠漠’四字,便是点铁成金手段。此亦囈语,然此事往往有之。”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三回:“真是点铁成金,会者不难,只改得二三十个字,便通篇改观了。”亦省作“点铁”。
●清 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八:“附以涂鸦,敢求点铁。”
●苏曼殊《与刘三书》:“思维畴昔,随公左右,教我为诗,於今东涂西抹,得稿盈寸,相去万里,反不得公为我点铁,如何如何?”

东作西 [dōng zuò xī chéng]
释义: 东作:指春耕;西成:指秋收。指春种秋熟。
出处: 明沈榜《宛署杂记•宣谕》:“慨自唐虞成周之际,爰宅四时,东作西成,岁月时日,水火土谷,历世不易。”

堆积 [duī jī chéng shān]
释义: 东西堆积得像山一样。形容极多。
出处: 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目前的历史转变时期,问题堆积成山,工作百端待举,加强党的领导,端正党的作风,具有决定的意义。”

令修 [fǎ chéng lìng xiū]
释义: 指有法律为依据,行政命令也恰当。
出处: 唐·韩愈《曹成王碑》:“法成令修,治出张施。”

反老 [fǎn lǎo chéng tóng]
释义: 反:同“返”,归,还。道教语,由衰老恢复青春。形容老年人充满了活力。
出处: 《旧唐书•王守澄传》:“服一刀圭,可愈痿弱重膇之疾,复能反老成童。”

化习 [fēng chéng huà xí]
释义: 指形成风气。
出处: 《抱朴子·逸民》:“纷扰日久,求竞成俗,或推货贿以龙跃,或阶党援以凤起,风成化习,大道渐芜。”

福寿天 [fú shòu tiān chèng]
释义: 人的福分和寿命都是天命注定的。
出处: 明·王世贞《鸣凤记·严嵩庆寿》:“可见老爷福寿天成,故寿烛中亦显此祥瑞。”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爱古瓷 粤ICP备17015389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796号

本软件的研发和运营为非盈利行为。如果您认为本软件对您有所帮助,可以自愿提供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