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字典常用词典成语词典我的字典
    

闭口 [bì kǒu bǔ shé]
释义: 犹言甕中捉鳖。比喻敌方已被控制,无法逃脱。
出处: 《晋书·张玄靓传》:“旋谓基曰:‘綝击其东,我等绝其西,不六旬,天下可定,斯闭口捕舌也。’”
示例: 闭口捕舌岂容遁,排山压卵孰与争。 【清·钱谦益《送马巽傅归会稽》诗】

风捉影 [bǔ fēng zhuō yǐng]
释义: 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
出处: 《汉书·郊祀志》:“听其言,洋洋满耳,若将可遇;求之,荡荡如系风捕景,终不可得。”《朱子全书》:“若悠悠地似做不做,如捕风捉影,有甚长进?”
示例: 若被黜者一一求其所以得罪之故,捕风捉影,捏造流言。 【明·张居正《乞鉴别忠邪以定国上疏》】

影系风 [bǔ yǐng xì fēng]
释义: 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
出处: 《梁书·刘孝绰传》:“但雕朽污粪,徒成延奖;捕影系风,终无效答。”
示例: 于是连兵十数年,国削民乏,渺然视太平之象,更若捕影系风。 【南唐·史虚白《钓矶立谈》】

螳螂蝉,黄雀在后 [táng láng bǔ chán,huáng què zài hòu]
释义: 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比喻目光短浅,只想到算计别人,没想到别人在算计他。
出处: 《庄子·山木》:“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汉·韩婴《韩诗外传》:“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
示例: 你们不可以打边区。“鹬蚌相持,渔人得利”,“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两个故事,是有道理的。 【毛泽东《质问国民党》】

抟空 [tuán kōng bǔ yǐng]
释义: 犹言捕风捉影。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

望风 [wàng fēng bǔ yǐng]
释义: 比喻说话做事根据不可靠的传闻或表面现象。
出处: 《朱子全书》:“若悠悠地似做不做,如捕风捉影,有甚长进。”

握风 [wò fēng bǔ yǐng]
释义: 犹言捕风捉影。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

系风 [xì fēng bǔ jǐng]
释义: ①比喻不可能做到的事。②比喻不露形迹。亦作“系风捕影”。

系风 [xì fēng bǔ yǐng]
释义: 拴住风,捉住影子。比喻无法办到的事。也比喻说话做事以不可靠的传闻或表面现象作根据。
出处: 《汉书·郊祀志下》:“听其言,洋洋满耳,若将可遇;求之,荡荡如系风捕影,终不可得。”

掩目 [yǎn mù bǔ què]
释义: 遮着眼睛捉麻雀。比喻自己骗自己。
出处: 《三国志·魏书·陈琳传》:“谚有掩目捕雀。夫微物且不可欺以得志,况国之大事,其可以诈主乎?”

掩眼 [yǎn yǎn bǔ què]
释义: 遮着眼睛捉麻雀。比喻自己骗自己。同“掩目捕雀”。
出处: 《魏书·尔朱荣传》:“惟欲指影以行权,假形而弄诏,此则掩眼捕雀,塞耳盗钟。”

捉风 [zhuō fēng bǔ yǐng]
释义: 比喻虚幻无实或无根据地臆测。
出处: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是事如捉风捕影,杳无实证,又不可刑求。断离断合,皆难保不误。”

捉风 [zhuō fēng bǔ yuè]
释义: 比喻虚幻无实或无根据地臆测。
出处: 清·钮琇《觚剩续编·律例》:“自风雅之道衰,即愚若胡生,亦必捉风捕月,自诩五言之城。”

捉影 [zhuō yǐng bǔ fēng]
释义: 比喻虚幻无实或无根据地臆测。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五回:“这泼猴枉自也拿他不住;就拿住他,也似抟沙弄汞,捉影捕风。”

影拿风 [bǔ yǐng ná fēng]
释义: 风和影子是无法捉摸与束缚的。比喻虚幻无实或无根据地猜疑。
示例: 元·吴昌龄《东坡梦》第三折:“怎知道被禅师神挑鬼弄,做一场捕影拿风。”

影捞风 [bǔ yǐng lāo fēng]
释义: 捞:随便拾取。比喻说话做事没有确凿可靠的根据。
示例: 清·方成培《雷峰塔•虎阜》:“官司缉匪,火急敢逗留?捕影捞风何处有?”

风系影 [bǔ fēng xì yǐng]
释义: 风和影子是无法捉摸与束缚的。比喻虚幻无实或无根据地猜疑。
示例: 宋·朱熹《答蔡季通》:“虚无恍惚,如捕风系影,圣人平日之言,恐无是也。”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爱古瓷 粤ICP备17015389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796号

本软件的研发和运营为非盈利行为。如果您认为本软件对您有所帮助,可以自愿提供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