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字典常用词典成语词典我的字典
    

圆孔 [yuán kǒng fāng mù]
释义: 把方木头放到圆孔里去。比喻二者不能投合。
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若将有限心识作无限中用,如将方木逗圆孔。”

风雨 [bā fāng fēng yǔ]
释义: 四面八方风雨聚会。比喻形势骤然变幻,动荡不安。
出处: 唐·刘禹锡《郡内书情献裴度侍中留守》:“万乘旌旗分一半,八方风雨会中央。”

呼应 [bā fāng hū yìng]
释义: 呼应:彼此声气相通。泛指周围、各地。形容各方面互通声气,互相配合。
出处: 余秋雨《寂寞天柱山》三:“我认为,天柱山之所以能给古人一种居家感,一个比较现实的原因是它地处江淮平原,四相钩连,八方呼应,水陆交通畅达,虽幽深而无登高之苦,虽奇丽而无柴米之匮,总而言之,既宁静又方便。”
示例: 中国申办奥运的计划一提出,立即八方呼应,群情激奋。

支持 [bā fāng zhī chí]
释义: 形容各方面都支持、援助。
示例: 一方有难,八方支持。

支援 [bā fāng zhī yuán]
释义: 形容各方面都支持、援助。
示例: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百计千 [bǎi jì qiān fāng]
释义: 想尽或用尽一切办法。
出处: 宋·辛弃疾《一枝花》:“百计千方久,似斗草儿童,赢箇他家偏有。”

辨物居 [biàn wù jū fāng]
释义: 辨别众物的性质、条件等因素,使之各得其所。
出处: 《易·未济》:“君子以慎辨物居方。”孔颖达疏:“辨别众物,各居其方,使皆得安其所。”
示例: 夫明哲之士者,威而不慑,困而能通,决嫌定疑,辨物居方。 【汉徐斡《中论·智行》】

不劣 [bù liè fāng tóu]
释义: 劣:不好;方头:俗指不通时宜为方头。不以不通时宜为不好。形容人性格倔强、顽固。
出处: 元·关汉卿《钱大尹智勘绯衣梦》第四折:“俺这里有个裴炎,好生方头不劣。”
示例: 我从来不劣方头,恰便似火上浇油。 【《元曲选·陈州粜米》】

不以规矩,不成 [bù yǐ guī jǔ,bù chéng fāng yuán]
释义: 规:圆规;矩:曲尺。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出处: 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上》:“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不以规矩,不能成 [bù yǐ guī jǔ,bù néng chéng fāng yuán]
释义: 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出处: 《孟子·离娄上》:“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春蚕到死丝 [chūn cán dào sǐ sī fāng jìn]
释义: 丝:双关语,“思”的谐音。比喻情深谊长,至死不渝。
出处: 唐·李商隐《无题》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之家 [dà fāng zhī jiā]
释义: 大方:大道理。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
出处: 《庄子·秋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示例: 故大方之家,每不屑道焉。 【清·梁启超《译印政治小说序》】

大开便之门 [dà kāi fāng biàn zhī mén]
释义: 给予极大的方便。
出处: 明·冯惟敏《僧尼共犯》四:“谁想巡捕老爷大开方便之门,放俺还俗,便成配偶。”

大梦 [dà mèng fāng xǐng]
释义: 象做了一场大梦才醒。比喻从长期的错误、蒙蔽或迷茫中开始醒悟过来。同“大梦初醒”。
出处: 丁中江《北洋军阀史话·俄侵外蒙、英侵西藏》:“跪读之下,伏查现在时势既至如此,而活佛指示详明,譬如大梦方醒,群疑尽释,欣感无已。”

大政 [dà zhèng fāng zhēn]
释义: 重大的政策与措施,引导事业前进的方向和指针。
出处: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三十八回:“颇欲展施抱负,造成一法治国,所以一经就任,便草就大政方针宣言书,拟向国会宣布。”

戴圆履 [dài yuán lǚ fāng]
释义: 履:踩着;圆、方:古人以为天圆地方。头顶着天,脚踩着地。指生活在人间。
出处: 《淮南子·本经训》:“戴圆履方,抱表怀绳。”

登界游 [dēng jiè yóu fāng]
释义: 登上天界,游历四方。指周游世界。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一回:“猴王叩头道:‘弟子飘洋过海,登界游方,有十数个年头,方才访到此处。’”

将白 [dong fang jiang bai]
释义: 指天将破晓。

不亮西 [dōng fāng bù liàng xī fāng liàng]
释义: 比喻这里行不通,别的地方尚有回旋余地。
示例: 做任何事都不要太固执,东方不亮西方亮嘛!

千骑 [dōng fāng qiān jì]
释义: 旧指女子的如意郎君。
出处: 汉·乐府《陌上桑》诗:“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示例: 东方千骑从骊驹,岂不下山逢故夫。 【梁·简文帝《采菊篇》诗】

名士 [dǒu fāng míng shì]
释义: 斗方:一二尺见方的诗幅或书画页;名士:知名而未出仕的人。好在斗方上写诗或作画以标榜的“名士”。旧指冒充风雅的人。
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九回:“那一班斗方名士,结识了两个报馆主笔,天天弄些诗去登报,要借此博个诗翁的名色。”

独霸一 [dú bà yī fāng]
释义: 霸占一个地方(多指坏人)。
出处: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钱王生于乱世,独霸一方,做了十四州之主。”

遁迹 [dùn jì fāng wài]
释义: 犹言避世隐居于僧道中。
出处: 清·顾文彬《过云楼书画记·衡山补图元贤深翠轩诗文卷》:“余如惟信、王忱、金恺、秦衡、陆叙,类皆元季遗民,或逃名字宇内,或遁迹方外,并不欲以姓字传者。”

百计 [duō fāng bǎi jì]
释义: 想尽或用尽种种方法、计谋。
出处: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东京学界告乡人书》:“一言之不入,再哀之不入,或多方百计以求之,总必达目的而后已。”
示例: 年青人……生出一种反抗心:多方百计思有以满足其性的要求。 【郭沫若《文艺论集·〈西厢记〉艺术上的批判》】

耳听八 [ěr tīng bā fāng]
释义: 耳朵同时察听各方面来的声音。形容人很机警。
出处: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十六回:“为将之道,须要眼观四处,耳听八方。”

便之门 [fāng biàn zhī mén]
释义: 方便:本佛家语,指灵活对待。原是佛教指引人入教的门径,后指给人方便的门路。
出处: 唐·王勃《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维摩见柄,盖申方便之门;道安谢归,思远朝廷之事。”
示例: 谁想巡捕老爷大开方便之门,放俺还俗,便成配偶。 【明·冯惟敏《僧尼共祀》第四折】

骖并路 [fāng cān bìng lù]
释义: 犹并驾齐驱。
出处: 《宋书·王景文传论》:“与袁粲群公方骖并路,倾覆之灾,庶几可免。”
示例: 及太和之辰,虽复崇尚文雅,方骖并路,多乖往辙。 【《周书·庚信传论》】

寸不乱 [fāng cùn bù luàn]
释义: 方寸:指心。心绪不乱。形容人遇到特殊紧急的情况时能够从容镇定。
出处: 唐·吕温《凌烟阁勋臣赞·屈突蒋公通》:“……徇日,方寸不乱。”

寸万重 [fāng cùn wàn chóng]
释义: 方寸:指心。万重:多话。心里头有千言万语。
出处: 皇甫牧《步非烟》:“方寸万重,悉候晤语。”

寸已乱 [fāng cùn yǐ luàn]
释义: 心已经乱了。
出处: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
示例: 我的方寸已乱,断无道理可计议了。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回】

寸之地 [fāng cùn zhī dì]
释义: 指心。
出处: 《列子·仲尼篇》:“文挚乃命龙叔背明而立,文挚自后向明而望之,既而曰:‘嘻!吾见子之心矣:方寸之地虚矣。”
示例: 寻省遭罹,万重不幸。方寸之地,自不能言;求人见谅,岂复容易? 【唐·刘禹锡《上杜司徙启》】

底圆盖 [fāng dǐ yuán gài]
释义: 方底器皿,圆形盖子。比喻事物不相合。
出处: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兄弟》:“今使疏薄之人而节量亲厚之恩,犹方底而圆盖,必不合矣。”

来未艾 [fāng lái wèi ài]
释义: 指(恩泽)方始来到尚未止歇。
出处: 明·方孝孺《凝命神宝颂》:“霈如霖雨,润泽天下,而民被其惠者,方来而未艾也。”
示例: 滔滔庆泽,方来未艾。 【明·吴承恩《贺思翁受封障词》】

领矩步 [fāng lǐng jǔ bù]
释义: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
出处: 《后汉书·儒林传序》:“服方领习矩步者,委它乎其中。”
示例: 且说这位郑伯才君,单名一个雄字,乃是湖南湘潭县人,向来是个讲宋学的,方领矩步,不苟言笑。 【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第五回】

领圆冠 [fāng lǐng yuán guàn]
释义: 方形的衣领和圆形的帽冠,为古代儒生的服饰。亦借指儒生。
出处: 南朝·梁·何逊《七召·儒学》:“方领圆冠,金口木舌。谈章句之远旨,构纷纶之雅说。”

面大耳 [fāng miàn dà ěr]
释义: 方脸盘,大耳朵。旧指富贵相。
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 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

枘圆凿 [fāng ruì yuán záo]
释义: 枘:榫头;凿:榫眼。方枘装不进圆凿。比喻格格不入,不能相合。
出处: 战国·楚·宋玉《九辨》:“圆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龃龉而难入。”

枘圜凿 [fāng ruì huán záo]
释义: 方枘装不进圆凿。比喻格格不入,不能相合。同“方枘圆凿”。
出处: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梁惠王谋欲攻赵,孟轲称大王去邠,此……持方枘欲内圜凿,其能入乎?”

桃譬李 [fāng táo pì lǐ]
释义: 形容姿质之美有如桃李一般。

头不劣 [fāng tóu bù liè]
释义: 方头:俗指不通时宜;不劣:倔强不驯顺。形容人性格倔强、顽固。
出处: 元·关汉卿《钱大尹智勘绯衣梦》第四折:“俺这里有个裴炎,好生方头不劣。”

头不律 [fāng tóu bù lǜ]
释义: 形容人性格倔强、顽固。同“方头不劣”。

外之人 [fāng wài zhī rén]
释义: 方外:世外。原指言行超脱于世俗礼教之外的人。后指僧道。
出处: 《庄子·大宗师》:“彼游方之外者也。”
示例: 侄女出家多年,乃方外之人,岂可擅离此庵。尚求伯母原谅。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六回】

兴未艾 [fāng xīng wèi ài]
释义: 方:正在;兴:兴起;艾:停止。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
出处: 宋·陈亮《戊申再上孝宗皇帝书》:“天下非有豪猾不可制之奸,虏人非有方兴未艾之势,而何必用此哉!”
示例: 正当辽沈战役方兴未艾之时,毛泽东同志在华东人民解放军取得了济南战役胜利以后,又组织了淮海战役。 【叶剑英《伟大的战略决战》】

兴未已 [fāng xīng wèi yǐ]
释义: 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同“方兴未艾”。
出处: 铁郎《二十世纪之湖南》:“世变茫茫,方兴未已。”

言矩行 [fāng yán jǔ xíng]
释义: 指言行方正,合乎规范。
出处: 清·钱泳《履园丛话·科第·孝感》:“彭一庵,名珑,字云客,长洲人,方言矩行,士林推重。”

以类聚 [fāng yǐ lèi jù]
释义: 指同类事物相聚一处。方:办法,做法,技巧。
出处: 《易·系辞上》:“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示例: 土有常产,俗有旧风;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晋·皇甫谧《三都赋》序】

以类聚,物以群分 [fāng yǐ lèi jù,wù yǐ qún fēn]
释义: 方:方术,治道的方法;物:事物。原指各种方术因种类相同聚在一起,各种事物因种类不同而区分开。后指人或事物按其性质分门别类。
出处: 《周易·系辞上》:“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员可施 [fāng yuán kě shī]
释义: 随处可用。形容人多才多艺。

凿圆枘 [fāng záo yuán ruì]
释义: 凿:榫眼;枘:榫头。方枘装不进圆凿。比喻格格不入,不能相合。
出处: 战国·楚·宋玉《九辨》:“圆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龃龉而难入。”
示例: 然杂取《公羊》《谷梁》以释《左氏》,此乃以冠双屦,将丝综麻,方凿圆枘,其可入呼? 【唐·孔颖达《春秋正义序》】

正不阿 [fāng zhèng bù ē]
释义: 方正:品行正直;阿:阿谀,诌媚。指为人品行正直,不逢迎诌媚。
出处: 《明史·王徽传》:“有方正不阿者,即以为不肖,而朝夕谗谤之,日加浸润,来免改疑。”

趾圆颅 [fāng zhǐ yuán lú]
释义: 方脚圆头。指人类。
出处: 《南史·陈高祖纪》:“方趾圆颅,万不遗一。”

滋未艾 [fāng zī wèi ài]
释义: 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同“方兴未艾”。
出处: 清·蒋士铨《临川梦·拒弋》:“咳,权相所为,一无忌惮至此。主少国疑之祸,方滋未艾矣!”

足圆颅 [fāng zú yuán lú]
释义: 方形脚、圆形头为人的特征,因以指人类。同“方趾圆颅”。
出处: 《陈书·高祖纪上》:“茫茫宇宙,惵惵黎元,方足圆颅,万不遗一。”

凫鹤从 [fú hè cóng fāng]
释义: 指野鸭和鹤各从其所属的品类。比喻顺其自然行事。
出处: 《宋书·孔觊传》:“伏愿天明照其心请,乞改今局,授以闲曹,则凫鹤从方,所忧去矣。”

抚绥万 [fǔ suí wàn fāng]
释义: 抚绥:安定、安抚;万方:万邦,万族。指安定天下。
出处: 《尚书·太甲上》:“天监厥德,用集大命,抚绥万方。”

黼衣 [fǔ yī fāng lǐng]
释义: 华贵的服饰。借指王公显贵。

割据一 [gē jù yī fāng]
释义: 凭借武力割占一个地区,与中央政权对立。亦作“各霸一方”。

规圆矩 [guī yuán jǔ fāng]
释义: 比喻够标准,合法度。
出处: 《汉书·律历志上》:“夫推历生律制器,规圆矩方,权重衡平,准绳嘉量。”

投圆 [huǐ fāng tóu yuán]
释义: 比喻抛弃立身行事准则,曲意投合别人。

瓦合 [huǐ fāng wǎ hé]
释义: 毁去棱角,与瓦砾相合。比喻屈己从众,君子为道不远离于人。后指毁弃自己的原则,迎合世俗。
出处: 语出《礼记·儒行》:“慕贤而容众,毁方而瓦合,其宽裕有如此者。”郑玄注:“去己之大圭角,下与众人小合也。”
示例: 故《儒行》欲毁方瓦合,《老子》欲和光同尘。 【宋·俞文豹《吹剑录》】

计绌 [jì chù fāng kuì]
释义: 计谋不足,方略匮竭。

见诮大 [jiàn qiào dà fāng]
释义: 指让内行人笑话。同“见笑大方”。

教导有 [jiào dǎo yǒu fāng]
释义: 教育引导很有办法。
出处: 清·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十九回:“凡此种种,虽然是他叔祖教导有方,也是他福至心灵,官星透露,才得一变而为闻一知十的聪明人。”

见笑大 [jiàn xiào dà fāng]
释义: 指让内行人笑话。
出处: 《庄子·秋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井井有 [jǐng jǐng yǒu fāng]
释义: 形容有条理有办法。

举止大 [jǔ zhǐ dà fāng]
释义: 举动不俗气,不做作。形容人行为动作不拘束,堂堂正正。
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一回:“若是正经的女子,见了人一样,不见人也是一样,举止大方,不轻言笑的,那怕他在街上走路,又碍甚么呢?”

矩步 [jǔ bù fāng xíng]
释义: 行走时步伐端方合度。指行为举止合乎礼仪规范。
出处: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二回:“……这样先生,断不能矩步方行,不过东家西席,聊存名目而已。”

据义履 [jù yì lǚ fāng]
释义: 根据正道立身行事。

来日 [lái rì fāng cháng]
释义: 来日:未来的日子;方:正。将来的日子还长着呢。表示事有可为或将来还有机会。
出处: 宋·文天祥《与洪端明云岩书》:“某到郡后,颇与郡人相安,日来四境无虞,早收中熟,觉风雪如期,晚稻亦可望,惟是力绵求牧,来日方长。”
示例: 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清·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落落大 [luò luò dà fāng]
释义: 落落:坦率,开朗的样子。形容言谈举止自然大方。
出处: 郭沫若《蔡文姬》第四幕:“对于我们也是非常宽大的。还有他的夫人也落落大方。”

泥古拘 [nì gǔ jū fāng]
释义: 拘守成规、旧说而不知变通。
出处: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结构》:“恐以一定陈言,误泥古拘方之作者。”

气血 [qì xuè fāng gāng]
释义: 犹血气方刚。指精力正值旺盛。

百计 [qiān fāng bǎi jì]
释义: 想尽或用尽一切办法。
出处: 《朱子语类·论语十七》:“譬如捉贼相似,须是着起气力精神,千方百计去赶他。”
示例: 这个老匪开初千方百计想收买这支已经武装了的工人队伍,可是工人们坚决拒绝加入匪股。 【曲波《林海雪原》十四】

万计 [qiān fāng wàn jì]
释义: 想尽或用尽一切办法。同“千方百计”。
出处: 《敦煌变文·降魔变文》:“若论肯卖,不诤价之高低;若死腰楔,方便直须下脱。千方万计,不得不休。”

如梦 [rú mèng fāng xǐng]
释义: 象刚从梦中醒来。比喻过去一直糊涂,在别人或事实的启发下,刚刚明白过来。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一回:“寡人闻仲之言,如梦初醒。”
示例: 众人听了,如梦方醒,尽皆喜悦。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三十回】

如日 [rú rì fāng shēng]
释义: 如:象;方:刚。象太阳刚刚升起来。比喻光明的前程刚刚开始。
出处: 《诗经·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如日 [rú rì fāng zhōng]
释义: 好象太阳正在天顶。比喻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
出处: 《诗经·邶风·简兮》:“日之方中,在前上处。”

如醉 [rú zuì fāng xǐng]
释义: 方:刚才。象酒醉才醒一般。比喻刚从沉迷中醒悟过来。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四回:“三藏闻言,如醉方醒,似梦初觉,乐以忘忧,称谢不尽。”

枘凿 [ruì záo fāng yuán]
释义: 枘、凿,榫头与卯眼。一方一圆,则无法投合。比喻不调协,扞格不入。
出处: 明吾邱瑞《运甓记弃官就辟》:“一官寥落误儒绅,枘凿方圆迕世情。”
示例: 毕箕风雨难凭准,枘凿方圆费弥缝。 【清钱谦益《续次敬仲韵》之二】

枘圆凿 [rùi yuán záo fāng]
释义: 比喻不调协,扞格不入。参见“枘凿方圆”。
出处: 《好逑传》第十五回:“不过冥冥中若无作合,则日东月西,何缘相会,枘圆凿方,入于参差。”

宝剑 [shàng fāng bǎo jiàn]
释义: 尚方署特制的皇帝御用的宝剑。古代天子派大臣处理重大案件时,常赐以上方宝剑,表示授于全权,可以先斩后奏。现用以比喻来自上级的口头指示或书面文件。

不足,下比有余 [shàng fāng bù zú,xià bǐ yǒu yú]
释义: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出处: 《晋书·王湛传》:“湛上方山涛不足,下比魏舒有余。”

身后识 [shēn hòu shí fāng gān]
释义: 比喻一个人才,生前无人赏识,死后才被重视。
出处: 清·袁枚《随园诗话》:“放眼古今多少恨,可怜识后识方干。”

食案 [shí àn fāng zhàng]
释义: 形容吃的阔气。同“食前方丈”。

食必 [shí bì fāng zhàng]
释义: 形容吃的阔气。同“食前方丈”。

于前 [shí fāng yú qián]
释义: 形容吃的阔气。同“食前方丈”。

食前 [shí qián fāng zhàng]
释义: 方丈:一丈见方。吃饭时面前一丈见方的地方摆满了食物。形容吃的阔气。
出处: 《孟子·尽心下》:“食前方丈,侍妾数百人,我得志弗为也。”
示例: 见着老人家的食前方丈侍妾数百人的行径,不禁羡慕。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五十七回】

食味 [shí wèi fāng zhàng]
释义: 形容吃的阔气。同“食前方丈”。

狩岳巡 [shòu yuè xún fāng]
释义: 指帝王巡狩方岳。

绝域 [shū fāng jué yù]
释义: 指极远的地方。

同致 [shū fāng tóng zhì]
释义: 犹殊途同归。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异域 [shū fāng yì yù]
释义: 殊方:远方。异域:异邦、外国,指远方或国外。

就圆 [suí fāng jiù yuán]
释义: 处事顺应形势和情况的变化;待人随和而不固执。

逐圆 [suí fāng zhú yuán]
释义: ①指立身行事无定则。②根据物体的形状、地形的高低等作出与之相适应的设计构造。

随圆就 [suí yuán jiù fāng]
释义: 处事顺应形势和情况的变化;待人随和而不固执。同“随方就圆”。

八面 [sì fāng bā miàn]
释义: 到处;各个方面。
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怀岳禅师》:“忽遇四方八面来怎么生?”宋·杨万里《过百家渡四绝句》之二:“莫问早行奇绝处,四方八面野香来。”
示例: 多种族,如弟兄,四方八面自由风。 【郭沫若《新华颂》】

辐辏 [sì fāng fú còu]
释义: 比喻四方的人才或货物像车轮上的辐条聚集在毂上那样汇集到一处。后引申为从各方聚集的意思。
出处: 《汉书·孙叔通传》:“人人奉职,四方辐辏。”

之志 [sì fāng zhī zhì]
释义: 志:志向。指远大的志向。亦作“志在四方”。

四面八 [sì miàn bā fāng]
释义: 指各个方面或各个地方。
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忽遇四面八方怎么生?”

夜谭 [tiān fāng yè tán]
释义: 比喻虚诞、离奇的议论。
出处: 即阿拉伯民间故事《一千零一夜》。

天各一 [tiān gè yī fāng]
释义: 指各在天底下的一个地方。形容相隔极远,见面困难。
出处: 汉·苏武《古诗四首》:“良友远离别,各在天一方。”
示例: 先生此去,天各一方,未知相会却在何日。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

内员 [wài fāng nèi yuán]
释义: 指外表正直,内心圆滑。

内圆 [wài fāng nèi yuán]
释义: 外方:外表有棱角,刚直;内圆:内心无棱角,圆滑。指人的外表正直,而内心圆滑。
出处: 《后汉书·致恽传》:“案延资性贪邪,外方内员(圆),朋党奸,罔上害人。”

外圆内 [wài yuán nèi fāng]
释义: 圆:圆通;方:方正。比喻人表面随和,内心严正。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郅恽传》:“案延资性贪邪,外方内圆,朋党构奸,罔上害人。”
示例: 静女士时常想学慧的老练精干,学王女士的外圆内方,又能随和,又有定见。 【茅盾《幻灭》】

为圆 [shū fāng wéi yuán]
释义: 把方的削成圆的。比喻改变忠直之性,随俗俯仰。
出处: 《楚辞·九章·怀沙》:“刓方以为圜兮,常度未替。”王逸注:“言人刓削方木,欲以为圜,……以言谗人谮逐放己,欲使改行。”圜,同“圆”。

未艾 [wèi ài fāng xīng]
释义: 方兴未艾。指正在蓬勃向前发展。

文圆质 [wén yuán zhì fāng]
释义: 指外表随和而内心方正。

之民 [wú fāng zhī mín]
释义: 古指不知礼法的人。

杂处 [wǔ fāng zá chǔ]
释义: 五方:东南西北中,泛指各处;处:住。形容大城市的居民,从什么地方来的人都有。
出处: 《汉书·地理志下》:“是故五方杂厝,风俗不纯。”
示例: 此国人为何生一张猪嘴?而且语音不同,倒象五方杂处一般,是何缘故?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七回】

杂厝 [wǔ fāng zá cuò]
释义: 指各地方的人杂居一处。形容居民复杂。

西净国 [xī fāng jìng guó]
释义: 指西方净土。
出处: 清·龚自珍《西郊落花歌》:“西方净国未可到,下笔绮语何漓漓。”

西净土 [xī fāng jìng tǔ]
释义: 佛教语。西方之极乐世界,即佛国。
出处: 唐·李白有《金银泥画西方净土变相赞》诗。
示例: 朕当初多少英雄,赤手打成天下,身登九五,威倾朝野。也只为孽海无边,冤愆有报,故此皈依我佛,要目圆寂后,径归西方净土极乐世界,莲花化生。 【明·方汝浩《禅真逸】

绝壤 [xiá fāng jué rǎng]
释义: 指边远偏僻的地区。同“遐方绝域”。

绝域 [xiá fāng jué yù]
释义: 指边远偏僻的地区。

贤良 [xián liáng fāng zhèng]
释义: 贤良:才能,德行好;方正:正直。汉武帝时推选的一种举荐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唐宋沿用,设贤良方正科。指德才兼备的好人品。
出处: 《史记·平准书》:“当是之时,招尊方正贤良文学之士,或至公卿大夫。”
示例: 门首都竖着金字匾额,也有写着“贤良方正”的,也有写着“孝悌力田”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三回】

设法 [xiǎng fāng shè fǎ]
释义: 想种种办法。
出处: 叶圣陶《得失》:“教的一篇若是白话,看来看去差不多没有几句需要说明的;然而也得想方设法,把五十分钟敷衍过去。”

行不逾 [xíng bù yú fāng]
释义: 指行动不逾越法度。

血气 [xuè qì fāng gāng]
释义: 血气:精力;方:正;刚:强劲。形容年青人精力正旺盛。
出处: 《论语·季氏》:“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示例: 公子杨干,乃悼公之同母弟,年方一十九岁,新拜中军戎御之职,血气方刚,未经战阵。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六十回】

行圆 [yán fāng xíng yuán]
释义: 指言论正直而行为圆滑。
出处: 汉·王符《潜夫论·交际》:“凡今之人,言方行圆,口正心邪。”

眼观四处,耳听八 [yǎn guān sì chù,ěr tīng bā fāng]
释义: 形容人机智灵活,遇事能多方观察分析。
出处: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53回:“为将之道,身临战场,务要眼观四处,耳听八方。”
示例: 他得有灵敏的感觉,眼观四处,耳听八方。 【洪深《电影戏剧表演术》第六章】

眼观四路,耳听八 [yǎn guān sì lù,ěr tīng bā fāng]
释义: 形容人机智灵活,遇事能多方观察分析。
出处: 清·文康《新儿女英雄传》:“强盗的本领,讲的是观六路,耳听八方。”
示例: 金香,你捡煤核要放聪明点,得眼观四路,耳听八方,……碰见了那些嘎七马八的日本腿子们就躲开。 【吴祖光《闯江湖》】

之任 [yī fāng zhī rèn]
释义: 负一方面责任的职务。
出处: 《汉书·终军传》:“不足以亢一方之任,窃不胜愤懑。”

仪态万 [yí tài wàn fāng]
释义: 仪态:姿态,容貌;万方:多方面。形容容貌、姿态各方面都很美。
出处: 汉·张衡《同声赋》:“素女为我师,仪态盈万方。”

贻笑大 [yí xiào dà fāng]
释义: 贻笑:让人笑话;大方:原指懂得大道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有专长的人。指让内行人笑话。
出处: 《庄子·秋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示例: 去岁路过贵邦,就要登堂求教;但愧知识短浅,诚恐贻笑大方,所以不敢冒昧进谒。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二回】

遗哂大 [yí shěn dà fāng]
释义: 指让内行见笑。同“遗笑大方”。
出处: 《鼓掌绝尘》第二回:“杜先生笑道:‘恐拙句遗哂大方。’”

遗笑大 [yí xiào dà fāng]
释义: 指让内行见笑。
出处: 语出《庄子·秋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明·荻岸散人《玉娇梨》第八回:“晚生小子,怎敢在老先生面前放肆。况才非七步,未免一时遗笑大方。”
示例: 女子有才一样处理国事,军师少见多怪,岂不遗笑大方。 【桂剧《梁红玉》第九场】

以古 [yǐ gǔ fāng jīn]
释义: 用古代人的人事与今天的人事相比。
出处: 《北史·长孙嵩传》:“昔叔孙辞沃壤之地,萧何就穷僻之乡,以古方今,无惭曩哲。”
示例: 圣贤所行,因为尽礼,季孙宿亦能如是。以古方今,相去何直千万也。 【宋·洪迈《容斋随笔·古人无忌讳》】

应变无 [yìng biàn wú fāng]
释义: 随机应变,不墨守成规。
出处: 《史万岁传》:“临阵对敌,应变无方,号为良将。”
示例: 他在生意场上应变无方,不拘一格,所以左右逢源,发展得很快。

游必有 [yōu bì yǒu fāng]
释义: 要是出游,必须要告辞去处。
出处: 《论语·里仁》:“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有勇知 [yǒu yǒng zhī fāng]
释义: 有勇气且知道义。
出处: 语出《论语·先进》:“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何晏集解:“方,义方。”
示例: 圣天子以大将嘱我,统尔三军,凡三军之士,各宜有勇知方,不负上意。 【《四游记·锺离将兵伐寇》】

右手画圆,左手画 [yòu shǒu huà yuán,zuǒ shǒu huà fāng]
释义: 比喻用心不专,什么事也办不成。也形容心思聪明,动作敏捷。
出处: 《韩非子·功名》:“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不能两成。”

[yú fāng shuǐ fāng]
释义: 盛水的器皿是什么形状,水也成为什么形状。比喻在上的人言行影响风气。
出处: 《荀子·君道》:“君者盘也,盘圆而水圆;君者盂也,盂方而水方。”

与人便,自己便 [yǔ rén fāng biàn,zì jǐ fāng biàn]
释义: 给他人便利,他人也会给自己便利。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八回:“施主莫恼。‘与人方便,自己方便。’你就与我说说地名如何?我也可解得你的烦恼。”

[yuán fāng jì fāng]
释义: 意指两人难分高下。后称兄弟皆贤为“难兄难弟”或“元方季方”。
出处: 东汉陈寔有子陈纪字元方、陈谌字季方,两人皆以才德见称于世。元方之子长文与季方之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问于陈寔,寔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事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
示例: 有元方季方之长幼,传学诗学礼之门风。 【唐·杨炯《唐上骑都尉高君神道碑》】

圆顶 [yuán dǐng fāng zhǐ]
释义: 指人类。同“圆首方足”。
出处: 清·龚自珍《〈升平分类读史雅诗〉自序》:“彼非圆顶方趾、父母所生之民耶?”

圆颅 [yuán lú fāng zhǐ]
释义: 颅:头颅;趾:脚。方脚圆头。指人类。
出处: 《淮南子·精神训》:“故头之圆也象天,足之方也象地。”《南史·陈高祖纪》:“方趾圆颅,万不遗一。”

圆首 [yuán shǒu fāng zú]
释义: 代指人类。
出处: 《淮南子·精神训》:“头之圆也象天,足之方也象地。”
示例: 八极九野,万方四裔,圆首方足,罔不乐推。 【《隋书·高祖纪上》】

圆凿 [yuán záo fāng ruì]
释义: 枘:榫头;凿:榫眼。方榫头,圆榫眼,两下里合不来。比喻格格不入。
出处: 战国楚·宋玉《九辩》:“圆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龃龉而难入。”

寝绳 [zhěn fāng qǐn shéng]
释义: 枕方石,睡绳床。
出处: 《淮南子·览冥训》:“和春阳夏,杀秋约冬,枕方寝绳。”高诱注:“方,榘四寸也。寝绳,直身而卧也。”杨树达证闻:“寝绳谓织绳为床,人寝其上。”

直内 [zhí nèi fāng wài]
释义: 形容内心正直、做事方正。
出处: 《易·坤》:“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

画圆 [zhǐ fāng huà yuán]
释义: 指谈论时以手指比画。
出处: 明·宋濂《王府君墓志铭》:“或共其议论,辄掀眉吐气,指方画圆,滚滚数千言不休。”

志在四 [zhì zài sì fāng]
释义: 四方:天下。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二十五回:“妾闻‘男子志在四方’。君壮年不出图仕,乃区区守妻子坐困乎?”

智圆行 [zhì yuán xíng fāng]
释义: 圆:圆满,周全;方:端正,不苟且。知识要广博周备,行事要方正不苟。
出处: 《淮南子·主术训》:“凡人之论,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员而行欲方,能欲多而而事欲鲜。”

立贤无 [lì xián wú fāng]
释义: 推举贤人不以常法。

血气 [xuè qì fāng shèng]
释义: 见“血气方刚”。

血气 [xuè qì fāng zhuàng]
释义: 见“血气方刚”。

眼观六路,耳听八 [yǎn guān liù lù,ěr tīng bā fāng]
释义: 见“眼观四处,耳听八方”。

圜凿 [huán záo fāng ruì]
释义: 见“圆凿方枘”。

不成 [bù chéng fāng yuán]
释义: 方圆:借指规矩。形容言语行动没有规矩,不成样子。
出处: 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上》:“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示例: 这样做有不成方圆的感觉。

吃得苦中苦,为人上人 [chī dé kǔ zhōng kǔ,fāng wéi rén shàng rén]
释义: 方:始;人上人:指才能出众的人。吃得千辛万苦,才能获取功名富贵,成为别人敬重的人。
示例: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一回:“这才合了俗语说的一句话,叫做‘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高阳《胡雪岩全传·萧瑟洋场》:“瑞香,你总要记牢,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从规矩定 [cóng guī jǔ dìng fāng yuán]
释义: 从:听从;规矩:圆规和曲尺。根据圆规和曲尺来确定方圆的大小形状。比喻凡事都得遵循一定的法则。
示例: 元·无名氏《冤家债主》楔子:“天地神鬼人五仙,尽从规矩定方圆,逆则路路生颠倒,顺则头头身外玄。”

无隅 [dà fāng wú yú]
释义: 大方:最大的方形;隅:角落,方角,棱角。指最大的方形没有棱角。比喻空泛的大道理没有锋芒。
出处: 《老子》第四十一章:“大白若辱,大方无隅。”

圣人 [dōng fāng shèng rén]
释义: 古代对中国德才最高的人的称呼。在不同时代不同情况下所指对象不一样。
出处: 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融觉寺》:“流支读昙谟最《大乘义章》,每弹指赞叹,唱言微妙,即为胡书写之,传之于西域。西域沙门常东向遥礼之,号昙谟最为东方圣人。”

丈盈前 [fāng zhàng yíng qián]
释义: 方丈:一丈见方;盈:满。吃饭时食物摆满一丈见方的地方。形容饮食奢华。
出处: 汉·杜笃《柭稧赋》:“于是旨酒嘉肴,方丈盈前,浮枣绛水。”

兰生门,不得不锄 [fāng lán shēng mén,bù dé bù chú]
释义: 香草生长在门户之中,地方不适当,不得不锄掉。比喻人虽有才,但行为不轨,只好忍痛舍掉。
出处: 《三国志•蜀志·周群传》:“先生答曰:‘芳兰生门,不得不锄。’裕遂弃市。”

刚血气 [fāng gāng xuè qì]
释义: 方:正;刚:强劲;血气:精力。形容年青人精力正旺盛。
出处: 《论语•季氏》:“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示例: 清·朱素臣《十五贯·泣别》:少觅蝇头利,聊资瓮底春,我方刚血气不惮多劳顿。

圆可施 [fāng yuán kě shī]
释义: 施:施行,使用。不论方的,圆的,都适合使用。比喻人有多种才能。
出处: 《南齐书•沈宪传》:“补乌程令,甚著政绩。太守褚渊叹之曰:‘此人方圆可施。”

圆殊趣 [fāng yuán shū qù]
释义: 殊趣:不同的志趣。方形和圆形不同,其意趣就大不相同。比喻不同的人或事物各有其不同的特点。
出处: 《宋书•礼志一》:“今者见生,或年在扦格,方圆殊趣,宜听其去就,各从所安。”

圆难周,异道不安 [fāng yuán nán zhōu,yì dào bù ān]
释义: 周:调和,方和圆难于相互通融,政治道路不同的人不能和平相处。也指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
出处: 战国·楚·屈原《离骚》:“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百固然。何方圆之能周兮,未孰异道而相安?”

土异同 [fāng tǔ yì tóng]
释义: 方土:指各地地形、物产、风俗、人情。各地地形、物产、风俗、人情的不同。
出处: 《晋书•王浑传》:“可令中书指宣明诏,问方土异同,贤才秀异,风俗好尚,农桑本务。”

外之国 [fāng wài zhī guó]
释义: 方外:指中原地区以外的区域。旧指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建立的小国。
出处: 《汉书•文帝纪》:“朕既不明,不能远德,使方外之国或不宁息。”

外之士 [fāng wài zhī shì]
释义: 方外:世外。原指言行超脱于世俗礼教之外的人。后指僧道。
出处: 《庄子•大宗师》:“彼游方之外者也,而丘游方之内者也。”

巾长袍 [fāng jīn cháng páo]
释义: 方形头巾,长袍子。古代儒生的装束。指儒生。
出处: 鲁迅《病后杂谈之余》:“国画呢,方巾长袍,或短褐椎髻,从没有见过一条我所记得的辫子。”

巾阔服 [fāng jīn kuò fú]
释义: 方巾:古代秀才戴的方形软帽。方形帽子,宽松的衣服。古代儒生的装束。指儒生。
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8回:“正说得热闹,街上又遇着两个方巾阔服的。”

斯蔑如 [fāng sī miè rú]
释义: 方:比;斯:此;蔑:没有。与此相比,没有比得上的。多指为人的情操。
出处: 《南齐书•高帝纪上》:“昔保衡翼殷,博陆匡汉,方斯蔑如也。”
示例: 《梁书•武帝纪上》:虽伊尹之执兹壹德,姬旦之光于四海,方斯蔑如也。

正不苟 [fāng zhèng bù gǒu]
释义: 方正:正直;苟:苟且,不正派。指为人品行正直,不逢迎诌媚。
出处: 清·钱泳《履园丛话•者者居》:“嘉定有老儒,名朱纲,为人方正不苟,颇信佛老之说。”

正之士 [fāng zhèng zhī shì]
释义: 方正:品行端正。品行端正不阿的读书人。
出处: 《汉书•晁错传》:“言行若此,可谓方正之士。”

正贤良 [fāng zhèng xián liáng]
释义: 方正:正直;贤良:才能,德行好。汉武帝时推选的一种举荐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唐宋沿用,设贤良方正科。指德才兼备的好人品。
出处: 《史记•平准书》:“当是之时,招尊方正贤良文学之士,或至公卿大夫。”

[fāng shēng fāng sǐ]
释义: 方:正在。指万物万事正在在不断地出生成长,也在不断地死亡消失。
出处: 《庄子•齐物论》:“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示例: 郭沫若《苏联纪行·八月九日》:我们是处在方生方死之间的……我们要使方死的迅速死去,方生的蓬勃成长。

闻之士 [fāng wén zhī sh]
释义: 有道而博闻的人。
出处: 《汉书•武帝纪》:“详延天下方闻之士,咸荐诸朝。”

便主子 [fāng biàn zhǔ zi]
释义: 犹言浮浪子弟。
出处: 《醒世姻缘传》第十八回:“这是武城县有名的方便主子,那还有第二家不成?”

外之学 [fāng wài zhī xué]
释义: 指佛学。
出处: 宋真德秀《敕封慧应大师后记》:“维我慧应大师,至性自天,虽早从方外之学,而跬步不忘君父。”
示例: 宋葛长庚《日用记》:“予年十有二,即知有方外之学。”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爱古瓷 粤ICP备17015389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796号

本软件的研发和运营为非盈利行为。如果您认为本软件对您有所帮助,可以自愿提供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