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字典常用词典成语词典我的字典
    

不随以 [bu shui yi zi]
释义: 不跟随别人而半途停止。

不塞不流,不不行 [bù sāi bù liú,bù zhǐ bù xíng]
释义: 比喻只有破除旧的、错误的东西,才能建立新的、正确的东西。
出处: 唐·韩愈《原道》:“然则如之何而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
示例: 不把这种东西打倒,什么新文化都是建立不起来的。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它们之间的斗争是生死斗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十一】

不塞下流,不不行 [bù sè xià liú,bù zhǐ bù xíng]
释义: 指对佛教、道教如不阻塞,儒家学说就不能推行。现比喻不破除旧的、坏的东西,新的、好的东西就建立不起来。
出处: 唐·韩愈《原道》:“然则如之何而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示例: 不把这种东西打倒,什么新文化都是建立不起来的。不破不立,不塞下流,不止不行。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抽薪 [chōu xīn zhǐ fèi]
释义: 薪:柴草;沸:沸腾。抽掉锅底下的柴火,使锅里的水不再翻滚。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出处: 汉·董卓《上何进书》:“臣闻扬汤止沸,不如灭火去薪。”
示例: 抽薪止沸,剪草除根。 【北齐·魏收《为侯景判移梁朝文》】

高山仰 [gāo shān yǎng zhǐ]
释义: 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出处: 《诗经·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示例: 夫岂不怀,高山仰止,愿言敏德,啜菽饮水。 【唐·王勃《倬彼我系》】

神行 [guān zhǐ shén xíng]
释义: 指对某一事物有透彻的了解。
出处: 《庄子·养生主》:“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规行矩 [guī xíng jǔ zhǐ]
释义: 规、矩:圆规和角尺,引伸为准则。指严格按照规矩办事,毫不苟且。也指办事死板,不灵活。
出处: 晋·潘尼《释奠颂》:“二学儒官,缙绅先生之徒,垂缨佩玉,规行矩步者,皆端委而陪于堂下,以待执事之命。”
示例: 端居危坐,规行矩止,相与奋髯横议,役袂高谈。 【宋·司马光《稷下赋》】

吉祥 [jí xiáng zhǐ zhǐ]
释义: 第一个止字是留止的意思,第二个止字是助词。指喜庆。
出处: 《庄子·人间世》:“瞻彼阕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

戛然而 [jiá rán ér zhǐ]
释义: 戛:象声词。形容声音突然终止。
出处: 清·章学诚《文史统义·古文十弊》:“夫文章变化,侔于鬼神,斗然而来,戛然而止,何尝无此景象?”
示例: 就这一句,戛然而止,听来格外令人注意。 【高阳《玉座珠帘》下册】

令行 [jìn zhǐ lìng xíng]
释义: 指施禁则止,出令则行。同“令行禁止”。
出处: 清魏源《<圣武记>叙》:“五官强,五兵昌,禁止令行,四夷来王,是之谓战胜于庙堂。”

不凡 [jǔ zhǐ bù fán]
释义: 举动不平凡。形容人的行为动作非同一般,与众不同。
出处: 清·壮者《扫迷帚》第五回:“昨见二君举止不凡,询及栈主,始知兄即吴江卞某,此弟生平最敬佩的人,敢问此位名姓?”
示例: 太子见那女子举止不凡,吩咐内侍不许罗唣。 【清·禇人获《隋唐演义》第七十八回】

大方 [jǔ zhǐ dà fāng]
释义: 举动不俗气,不做作。形容人行为动作不拘束,堂堂正正。
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一回:“若是正经的女子,见了人一样,不见人也是一样,举止大方,不轻言笑的,那怕他在街上走路,又碍甚么呢?”

失措 [jǔ zhǐ shī cuò]
释义: 措:安放,放置。举动失常,不知如何办才好。
出处: 宋·庄季裕《鸡肋编》卷下:“材上加契者,谓之足材,其规矩制度,皆以章契为祖。今人以举止失措者,谓之失章失契,盖谓此也。”
示例: 周瑜举止失措,急拨马便走,云长赶来,周瑜纵马逃命。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五回】

娴雅 [jǔ zhǐ xián yǎ]
释义: 娴:文雅。形容女子的姿态和风度娴静文雅。

言谈 [jǔ zhǐ yán tán]
释义: 行为举动和说话言论。指人的外在风度。
出处: 唐·杜牧《罪言》:“山东之人,叛且三五世矣,今之后生所见,言语举止,无非叛也,以为事理正当如此,沈酣入骨髓,无以为非者。”
示例: 那做人的一切举止言谈,存心处事,其中讲究,真无穷尽。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一回。】

自若 [jǔ zhǐ zì ruò]
释义: 自若:象原来的样子。举动不失常态。形容临事镇定,举动不失常态。
出处: 《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六年》:“孝恭将发,与诸将宴集,命取水,忽变为血,在坐皆失色,孝恭举止自若。”

绝薪 [jué xīn zhǐ huǒ]
释义: 绝:断绝;薪:柴草。断绝柴草,使火停止燃烧。比喻从根本上彻底解决问题。
出处: 《吕氏春秋·尽数》:“扬汤止沸,沸愈不止,去火则止矣。” 汉·枚乘《上书谏吴书》:“一人饮之,百人扬之,无益也,不如绝薪止火而已。”

流行 [kǎn zhǐ liú xíng]
释义: 遇坎而止,乘流则行。比喻依据环境的逆顺确定进退行止。
出处: 语出《汉书·贾谊传》:“寥廓忽荒,与道翱翔。乘流则逝,得坎则止。”颜师古注:“孟康曰:‘《易》坎为险,遇险难而止也。’张晏曰:‘谓夷易则仕,险难则隐也。’”
示例: 坎止流行元无定,敢一朝、挨却尘泥迹,且剩把、锦云织。 【宋·张榘《金缕曲·次韵拙逸刘直孺见寄言志》词】

令行禁 [lìng xíng jìn zhǐ]
释义: 下令行动就立即行动,下令停止就立即停止。形容法令严正,执行认真。
出处: 《管子·立政》:“令则行,禁则止,宪之所及,俗之所破。如百体之从心,政之所期也。”
示例: 以一新进小生,摧抑豪猾,乡中十余万人,令行禁止,赌盗之风顿息。 【清·梁启超《诗话》】

流行坎 [liú xíng kǎn zhǐ]
释义: 流:水顺势流;坎:低陷不平。顺流而行,遇险即止。比喻顺利时出仁,遇挫时退隐。
出处: 汉·贾谊《鹏鸟赋》:“乘流则逝,得坎则止。纵躯委命,不私与已。”

流言于智者 [liú yán zhǐ yú zhì zhě]
释义: 没有根据的话,传到有头脑的人那里就不能再流传了。形容谣言经不起分析。
出处: 《荀子·大略》:“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

漫无 [màn wú zhǐ jìng]
释义: 指永远不会停止或没有边际。
示例: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漫无止境的。

靡所底 [mí suǒ dǐ zhǐ]
释义: 指没有止境。

浅尝辄 [qiǎn cháng zhé zhǐ]
释义: 辄:就。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不深入钻研。
示例: 做事情不能浅尝辄止,要持之以恒,这样才能成功。

如丘而 [rú qiū ér zhǐ]
释义: 如:到达;丘:丘陵;止:止步。指遇到困难则停下来,不求上进。
出处: 《荀子·宥坐》:“如垤而进,吾与之;如丘而止,吾已矣。”

川行 [shān zhǐ chuān xíng]
释义: 比喻坚不可摧,行不可阻。

扇火 [shàn huǒ zhǐ fèi]
释义: 沸:沸腾,指水滚开。用扇风助长火势的办法来停止水沸腾。比喻采取的办法与希望达到的目的正好相反。

射像 [shè xiàng zhǐ tí]
释义: 比喻威名远震,使人畏服。
出处: 《汉书·酷吏传·郅都》:“匈奴至为偶人象都(郅都),令骑驰射,莫能中,其见惮如此。此为射像事。”《新唐书·郝玼传》:“虏大畏,道其名,以怖啼。”此为止啼事。后遂合用以为典实。

适可而 [shì kě ér zhǐ]
释义: 适可:恰好可以。到适当的程度就停下来,不要过头。
出处: 《论语·乡党》:“不多食”宋·朱熹注:“适可而止,无贪心也。”
示例: 从来没有暴风雨能够持久的。果然持久了,我们也吃不消,所以我们要它适可而止。 【闻一多《宫体诗的自赎》】

树欲静而风不 [shù yù jìng ér fēng bù zhǐ]
释义: 树想要静下来,风却不停地刮着。原比喻事情不能如人的心愿。现也比喻阶级斗争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出处: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说梅 [shuō méi zhǐ kě]
释义: 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同“望梅止渴”。

叹观 [tàn guān zhǐ yǐ]
释义: 用来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出处: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载:吴国的季札在鲁国看各种乐舞,看到舜时的乐舞,十分赞美,说:“观止矣。”

叹为观 [tàn wéi guān zhǐ]
释义: 叹:赞赏;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出处: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以加於同感于此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

探观 [tàn guān zhǐ yǐ]
释义: 用来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投膏 [tóu gāo zhǐ huǒ]
释义: 用油去浇灭火,火反而烧得更旺。比喻举措失当,适得其反。

望梅 [wàng méi zhǐ kě]
释义: 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示例: 鸾拆书看了,虽然不曾定个来期,也当画饼充饥,望梅止渴。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四】

望门投 [wàng mén tóu zhǐ]
释义: 投止:投宿。在窘迫中见有人家就去投宿。比喻情况急迫,来不及选择存身的地方。
出处: 《后汉书·张俭传》:“俭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门投止。”
示例: 你兄弟在外,隐姓埋名,或是找一个地方藏身,或是到处漂泊,望门投止。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四十章】

为山 [wéi shān zhǐ kuì]
释义: 比喻功败垂成。
出处: 语出《论语·子罕》:“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心如 [xīn rú zhǐ shuǐ]
释义: 形容心境平静,毫无杂念。
出处: 唐·白居易《祭李侍郎文》:“浩浩世途,是非同轨;齿牙相轧,波澜四起。公独何人,心如止水;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示例: 屡遭情变之后,她已然心如止水,古井无波。

心同 [xīn rú zhǐ shuǐ]
释义: 形容心境平静,毫无杂念。同“心如止水”。
出处: 唐·白居易《答元八郎中、杨十二博士》诗:“身觉浮云无所著,心同止水有何情。但知潇洒疏朝市, 不要崎岖隐姓名。”
示例: 骨将槁木齐,心同止水净。笔头指金波,座上横玉柄。 【唐·李山甫《山中答刘书记寓怀》诗】

学无 [xué wú zhǐ jìng]
释义: 指学业上是没有尽头的,应奋进不息。
出处: 清·刘开《问说》:“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

言谈举 [yán tán jǔ zhǐ]
释义: 人的言语、举动、行为。
出处: 清·黄宗羲《陈母沈孺人墓志铭》:“其言谈举止,不问可知胡先生弟子也。”
示例: 她又长得好看,身子单薄,言谈举止非常斯文。 【刘绍棠《蒲柳人家》】

扬汤 [yáng tāng zhǐ fèi]
释义: 把锅里开着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使它凉下来不沸腾。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出处: 汉·枚乘《上书谏吴王》:“欲汤之沧,一人炊之,百人扬之,无益也;不如绝薪止火而已。”《三国志·魏书·刘廙传》:“扬汤止沸,使不焦烂。”

一噎 [yī yē zhǐ cān]
释义: 犹因噎废食。比喻要做的事情由于出了点小毛病或怕出问题就索性不去干。
出处: 语出《吕氏春秋·荡兵》:“夫有以饐死者,欲禁天下之食,悖。”

伊何底 [yī hé dǐ zhǐ]
释义: 不知将弄到什么地步为止,不堪设想的意思。同“伊于胡底”。
出处: 鲁迅《〈朝花夕拾〉后记》:“起观斯世之忍心害理,几全如陈叔宝之无心肝。长此滔滔,伊何底止?”

以火 [yǐ huǒ zhǐ fèi]
释义: 比喻处理方法不对,不但不能制止,反而助长已成的气势。同“以汤止沸”。
出处: 汉·桓宽《盐铁论·错币》:“汉初乘弊而不改易,畜利变币,欲以反本,是犹以煎止燔,以火止沸也。”

以煎 [yǐ jiān zhǐ fán]
释义: 用加热来制止燃烧。比喻处理方法不对,反而助长已成之势。
出处: 汉·桓宽《盐铁论·错币》:“汉初乘弊而不改易,畜利变币,欲以反本,是犹以煎止燔,以火止沸也。”

以杀 [yǐ shā zhǐ shā]
释义: 用严峻的法律禁止人犯法。
出处: 《商君书·画策》:“故以战去战,虽战可也。以杀去杀,虽杀可也。”
示例: 盖闻以杀止杀,圣人之不得已。以暴易暴,悍夫之无所成。 【明·刘基《拟连珠》】

以汤 [yǐ tāng zhǐ fèi]
释义: 用开水去制止水的沸腾。比喻不从根本上着手,对事情没有帮助。
出处: 《吕氏春秋·尽数》:“夫以汤止沸,沸愈不止,去其火则止矣。”

以刑 [yǐ xíng zhǐ xíng]
释义: 犹以刑去刑。
出处: 《周书·武帝纪下》:“以刑止刑,世轻世重。罪不及嗣,皆有定科。”
示例: 不立制度,则未之前闻,故曰以刑止刑,以杀止杀。 【《唐律·名例一》】

饮鸩 [yǐn zhèn zhǐ kě]
释义: 鸩:传说中的毒鸟,用它的羽毛浸的酒喝了能毒死人。喝毒酒解渴。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
出处: 《后汉书·霍谞传》:“譬犹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鸩毒,未入肠胃,已绝咽喉。”
示例: 杨嗣昌的加征练饷办法是使朝廷饮鸩止渴。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二章】

永无 [yǒng wú zhǐ jìng]
释义: 止境:尽头。永远没有到头的时候。
出处: 茅盾《秦岭之夜》:“秦岭上还有积雪,秦岭的层岚屏障永无止境似的。”
示例: 追求真理永无止境。

欲言又 [yù yán yòu zhǐ]
释义: 想说又停止不说。形容有难言的苦衷。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语甚凄楚,惊问之,欲言而止者再。”

不殆 [zhī zhǐ bù dài]
释义: 殆:危险。知道适可而止的人就不会遇到危险。旧时劝人行事不要过分。
出处: 《老子》第四十四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示例: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仁,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明·赵弼《两教辨》】

知足知 [zhī zú zhī zhǐ]
释义: 知道满足知道适可而止。

暴禁非 [zhǐ bào jìn fēi]
释义: 止、禁:罅;暴、非:指种种坏事。制止种种坏事。
出处: 《庄子·盗跖》:“使子路去其危冠,解其长剑,而受教于子。天下皆曰:‘孔丘能止暴禁非。’”

沸益薪 [zhǐ fèi yì xīn]
释义: 本欲止水沸腾,却反而在锅下加柴。比喻所做与本来愿望相反。
出处: 明·李贽《为黄安二上人书》之三:“对高洁人谈高洁,已为止沸益薪,况高洁十倍哉!”

戈散马 [zhǐ gē sàn mǎ]
释义: 停用兵戈,放还战马,意指结束战争。
出处: 《北齐书·神武帝纪下》:“止戈散马,各事家业。”

戈为武 [zhǐ gē wéi wǔ]
释义: 意思是武字是止戈两字合成的,所以要能止战,才是真正的武功。后也指不用武力而使对方屈服,才是真正的武功。
出处: 《左传·宣公十二年》:“非尔所知也。夫文,止戈为武。”

戈兴仁 [zhǐ gē xīng rén]
释义: 止:停止。仁:仁政。停止战争,施行仁政。

渴思梅 [zhǐ kě sī méi]
释义: 犹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亦作“止渴望梅”。
出处: 元·关汉卿《调风月》第三折:“到三更四更便似止渴思梅,充饥画饼。”元·无名氏《刘弘嫁婢》第二折:“咱正是那止渴思梅。”

渴望梅 [zhǐ kě wàng méi]
释义: 犹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同“止渴思梅”。
出处: 清·孙雨林《皖江血·拒敌》:“止渴望梅,究有何益,此诚吾党大不幸了!”

谈风月 [zhǐ tán fēng yuè]
释义: 止:只,仅。只谈风、月等景物。隐指莫谈国事。
出处: 《南史·徐勉传》:“今昔止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

于至善 [zhǐ yú zhì shàn]
释义: 止:达到;至:最,极。达到极完美的境界。
出处: 《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示例: 革命无止境,倘使世上真有什么“止于至善”,这人间世便同时变了凝固的东西了。 【鲁迅《而已集·黄花节的杂感》】

纵风 [zòng fēng zhǐ liáo]
释义: 用鼓风的方法灭火。比喻本欲消弭其事,却反而助长其声势。
出处: 隋·王通《中说·问易》:“真君、建德之事,适足推波助澜,纵风止燎尔。”
示例: 幽平而后,有如宣王者出,则礼乐征伐不自诸侯,而《雅》《颂》未可知也。奈何推波助澜,纵风止燎乎! 【宋·欧阳修《王国风解》】

生功 [shēng gōng zhǐ guò]
释义: 鼓励立功,防止过失。

不辱 [zhī zhǐ bù rǔ]
释义: 见“知足不辱”。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爱古瓷 粤ICP备17015389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796号

本软件的研发和运营为非盈利行为。如果您认为本软件对您有所帮助,可以自愿提供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