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字典常用词典成语词典我的字典
    

无邪 [chún zhèng wú xié]
释义: 邪:不正当。纯洁真挚,没有一点邪念。

邪不压 [xié bù yā zhèng]
释义: 不正当的、不正派的压不倒正当的、正派的事物。
出处: 唐·韦洵《刘宾客嘉话录》:“此邪法也,臣闻邪不干正,若使咒臣,必不能行。”

本清源 [zhèng běn qīng yuán]
释义: 正本:从根本上整顿;清源:从源头上清理。从根本上整顿,从源头上清理。比喻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
出处: 《汉书·刑法志》:“岂宜惟思所以清原正本之论,删定律令。”《晋书·武帝纪》:“思与天下式明王度,正本清源。”
示例: 正本清源的工作是艰巨复杂的,必须下大力气抓好。

安宅 [ān zhái zhèng lù]
释义: 比喻仁义。指以仁居心,以义行事。
出处: 《孟子·离娄上》:“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必也 [bì yě zhèng míng]
释义: 指必须按照正统伦理观念和礼仪关系来端正纲纪名分。
出处: 《论语·子路》:“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
示例: 必也正名,各司其局,古人所守,某敢忘之? 【宋·王谠《唐语林·方正》】

无私 [bǐng zhèng wú sī]
释义: 主持正义,没有私念。
出处: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十二回:“闻得包公秉正无私,不畏权势。”
示例: 可又俨然是为了工作,秉正无私! 【康濯《春种秋收·三面宝镜》】

拨乱反 [bō luàn fǎn zhèng]
释义: 拨:治理;乱:指乱世;反:通“返”,回复。消除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
出处: 《公羊传·哀公十四年》:“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秋》。”
示例: 今天运将转,不过数十年,真人当出,拨乱反正。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三十二】

不当不 [bù dāng bù zhèng]
释义: 不:语助词,没有实际意思。表示端端正正。
出处: 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三折:“老汉也分开人丛,不当不正,站在那相公马前。”
示例: 打扮的粉妆玉琢,望上不当不正道了万福。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15回】

不务 [bù wù zhèng yè]
释义: 务:从事。指丢下本职工作不做,去搞其他的事情。
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一回:“这人不甚读书,终日闲游浪荡,一自父母亡后,分外不务正业。”
示例: 在那时候他们是被骂为不务正业的青年,但没人知道当时的社会已无青年们可务的正业。 【郭沫若《少年时代·我的童年》】

之风 [bù zhèng zhī fēng]
释义: 不正当的社会风气。
出处: 《抱朴子·辩问》:“移不正之风,易流遁之俗。”

诚心 [chéng xīn zhèng yì]
释义: 诚:真诚。心意真诚恳切。形容对人十分真挚诚恳。亦作“诚心诚意”。
出处: 元·宫大用《范张鸡黍》第一折:“皇天有意为斯文,教人从诚心正意修根本,以至齐家治国为标准。”
示例: 则为他治国齐家存妙策,诚心正意请贤臣。 【明·无名氏《孟母三移》第四折】

不阿 [chí zhèng bù ā]
释义: 持守公正正派,不迎合阿谀。
出处: 明·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一:“平居议论臧贬,务持正不阿;与人交,不以盛衰为轩轾。”
示例: 即事君亦当持正不阿,勿蹈唯诺之习。 【清·冯桂芬《诰封·行述》】

黜邪崇 [chù xié chóng zhèng]
释义: 斥退奸邪,崇尚正直。
出处: 太平天国·林一环《贬妖穴为罪恶隶论》:“庶几黜邪崇正,以为遐迩亲疏之永鉴云尔。”

词严义 [cí yán yì zhèng]
释义: 词:言词,语言;严:严谨;义:道理;正:纯正。指言辞严厉,道理纯正。
出处: 元·黄溍《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追封文国公谥武宣刘公神道碑》:“为之开陈祸福,词严义正,累数千言。”
示例: 这真可谓‘词严义正’。所举的群小,也都确定的。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九》】

词言义 [cí yán yì zhèng]
释义: 词:言词,语言。义:道理。言辞严厉,义理正大。
出处: 宋·张孝祥《明守赵敷文》:“欧公书岂惟翰墨之妙,而辞严义正,千载之下,见者兴起,某何足以辱公此赐也哉。”

理直 [cí zhèng lǐ zhí]
释义: 言词严正,理由充足。
出处: 《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按院见说得词正理直,更不再问。”
示例: 他的话词正理直,应该相信。

辞严气 [cí yán qì zhèng]
释义: 言辞严厉,义理正大。同“辞严义正”。
出处: 《宋史·孙长卿楚建中等传论》:“建中雅量却敌,辞严气正,尤为厅伟。”

辞严义 [cí yán yì zhèng]
释义: 辞:言词,语言。义:道理。言辞严厉,义理正大。
出处: 宋·张孝祥《明守赵敷文》:“欧公书岂惟翰墨之妙,而辞严义正,千载之下,见者兴起,某何足以辱公此赐也哉。”
示例: 所不同的,只是他总有一面辞严义正的军旗,还有一条尤其义正辞言的逃路。 【鲁迅《华盖集续编·有趣的消息》】

辞严谊 [cí yán yì zhèng]
释义: 言辞严厉,义理正大。同“辞严义正”。
出处: 元·刘壎《隐居通议·诗歌六》:“蕃武忠君爱国,辞严谊正,不暇自恤,枚蹈危机,其失在于疏尔。”

辞严意 [cí yán yì zhèng]
释义: 言辞严厉,义理正大。同“辞严义正”。
出处: 宋·欧阳修《读张李二生文赠石先生》诗:“辞严意正质非俚,古味虽淡醇不薄。”

聪明 [cōng míng zhèng zhí]
释义: 头脑聪明,行为正直无私。形容词人的品质优秀。
出处: 《左传·庄公三十二年》:“神聪明正直而壹者也。”
示例: 那包爷(拯)自小聪明正直,做知县时,便能剖人间暧昧之情,断天下狐疑之狱。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三现身包龙图断冤》】

大中至 [dà zhōng zhì zhèng]
释义: 极为公正,不偏不倚。
出处: 明·王守仁《传习录》上卷:“不知先生居夷三载,处困养静,精一之功,固已超入圣城,粹然大中至正之归矣。”

党邪丑 [dǎng xié chǒu zhèng]
释义: 犹言党邪陷正。与坏人结伙,陷害好人。
出处: 《明史·路振飞传》:“崇祯四年征授御史,疏劾周延儒卑污奸险,党邪丑正,祈立斥以清揆路。”

党邪陷 [dǎng xié xiàn zhèng]
释义: 与坏人结伙,陷害好人。
出处: 《旧唐书·宋璟传》:“璟谓曰:‘名义至重,神道难欺,必不可党邪陷正,以求苟免!’”

端本 [duān běn zhèng yuán]
释义: 端:端正,清理。本:根本。源:根源。指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
出处: 《晋书·殷仲堪传》:“端本正源者,虽不能无危,其危易持。”

端人 [duān rén zhèng shì]
释义: 指端庄正直的人。
出处: 宋·朱熹《朱子语类》第180卷:“他好放肆,见端人正士以礼自持,却恐他来检点。”
示例: 盖亦替‘天朝’扫除端人正士,使更易于长驱而入者。 【鲁迅《书信集·指杨霁云》】

恶直丑 [è zhí chǒu zhèng]
释义: 使奸邪者改恶从善。亦指嫉害正直的人。
出处: 汉·蔡邕《太尉汝南李公碑》:“迁徐州刺吏,百司震肃,饕餮风靡,恶直丑正。”

拨乱 [fǎn zhèng bō luàn]
释义: 治理乱世,使之恢复安定、正常。
出处: 语出《公羊传·哀公十四年》:“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秋》。”
示例: 向不遇反正拨乱之主,曾何以措其筋力与韬钤,载其刀笔与喉舌,使祭则与,食则血。 【唐·杜甫《朝享太庙赋》】

还淳 [fǎn zhèng huán chún]
释义: 复归于朴实、淳正。同“反朴还淳”。
出处: 明·李诩《戒庵老人漫笔·张罗峰》:“今乃人人侈用,一变至此,诚不可不反正还淳。”

返邪归 [fǎn xié guī zhèng]
释义: 犹言改邪归正。
出处: 唐·谭铢《庐州明教寺转关经藏记》;“由此八关,返邪归正,成佛之境矣。”

不阿 [fāng zhèng bù ē]
释义: 方正:品行正直;阿:阿谀,诌媚。指为人品行正直,不逢迎诌媚。
出处: 《明史·王徽传》:“有方正不阿者,即以为不肖,而朝夕谗谤之,日加浸润,来免改疑。”

风华 [fēng huá zhèng mào]
释义: 风华:风采、才华;茂:旺盛。正是青春焕发、风采动人和才华横溢的时候。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
出处: 《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长沙》:“恰同学年少,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奉公 [fèng gōng zhèng jǐ]
释义: 奉行公事严格地约束自己。
出处: 《魏书·高道穆传》:“机方直之心,久而弥厉,奉公正己,为时所称。”

黜邪 [fú zhèng chù xié]
释义: 扶助正道,除去邪恶。
出处: 汉·蔡邕《对诏问灾异》:“圣意勤勤,欲清流荡浊,扶正黜邪。”

祛邪 [fú zhèng qū xié]
释义: 祛:去除。扶持正气,去除邪气。现用来指扶持好的事物,纠正错误倾向。

改邪归 [gǎi xié guī zhèng]
释义: 邪:不正当、不正派;归:回到。从邪路上回到正路上来,不再做坏事。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九十一回:“将军弃邪归正,与宋某等同替国家出力,朝廷自当重用。”
示例: 这才叫改邪归正,惩创善心。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四回】

不阿 [gāng zhèng bù ē]
释义: 阿:迎合,偏袒。刚强正直,不逢迎,无偏私。
出处: 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十四:“有正大不阿,不行私谒者,便以为不贤。”
示例: 济南同知吴公,刚正不阿。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一员官》】

革命反 [gé mìng fǎn zhèng]
释义: 变革天命,使之恢复正常。借指改朝换代。
出处: 《周易·革》“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公羊传·哀公十四年》:“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秋》。”

革邪反 [gé xié fǎn zhèng]
释义: 革除错误,回到正道上。
出处: 晋·葛洪《抱朴子·勖学》:“荡汰积埃,革邪反正。”

公明 [gōng míng zhèng dà]
释义: 公正无私,光明磊落。
出处: 清·陈确《翠薄山房帖》:“若一本于公明正大之心,则岂直如此而已。”
示例: 以其磊磊落落之志,出之以公明正大之行为,则其与立宪党之地位,为相对的,而非绝对的。 【与之《论中国现在之党派及将来之政党》】

公平 [gōng píng zhèng zhí]
释义: 公道平等,不偏袒,不营私。
出处: 元·孙仲章《勘头巾》第四折:“也只要全大人体面,方才得公平正直万人传。”

不阿 [gōng zhèng bù ē]
释义: 公平正直而不曲意迎合。
出处: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第九卷:“相之本主元祐政事者,然其言公正不阿如此,可谓贤矣。”
示例: 他公正不阿的性格值得我们学习。

廉洁 [gōng zhèng lián jié]
释义: 指廉洁奉公,不循私情。
出处: 清·昭槤《啸亭杂录·金元史》:“劾其贪酷诸款,而后又言其公正廉洁、惜名器、重士节诸语。”
示例: 他一辈子都要求自己公正廉洁地做官。

廉明 [gōng zhèng lián míng]
释义: 公平正直,廉洁严明。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七回:“二则象大帅这样公正廉明,做属员的人,只要自己谨慎小心……还愁将来不得差缺吗?”

无私 [gōng zhèng wú sī]
释义: 办事公正,没有私心。
出处: 《荀子·赋》:“公正无私,反见纵横。”《淮南子·修务训》:“若夫尧眉八彩,九窍通洞,而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 [guā tián bù nà lǚ,lǐ xià bù zhèng guān]
释义: 比喻避嫌疑。同“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出处: 《艺文类聚》卷四一引三国·魏·曹植《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光明 [guāng míng zhèng dà]
释义: 原指明白不偏邪。现多指心怀坦白,言行正派。
出处: 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七三:“圣人所说底话,光明正大,须是先理会光明正大底纲领条目。”
示例: 大仙是光明正大之人,就以他的诳语作真。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回】

邱首 [guī zhèng qiū shǒu]
释义: 指死后归葬于故乡。同“归正首丘”。
出处: 明·宋濂《故检校孔君权厝志》:“吾出千成死至此,吾意能归正邱首,岂知死于道路。”

守丘 [guī zhèng shǒu qiū]
释义: 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乡。
出处: 《礼记·檀弓上》:“狐死正丘首,仁也。”

首丘 [guī zhèng shǒu qiū]
释义: 首:向;丘:土丘。传说狐狸即将死在外边,也要把头朝向所住洞穴的方向。指死后归葬于故乡。
出处: 西汉·戴圣《礼记·檀弓上》:“礼,不忘其本。古之有言曰:狐死正丘首,仁也。”
示例: 从此故乡日离日远,我们几个人,看这光景,不知还有归正首丘的日子么? 【《苦社会》第25回】

首邱 [guī zhèng shǒu qiū]
释义: 指死后归葬于故乡。同“归正首丘”。
出处: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象状》第八五回:“我昨天说叫他回去调理的话,就是叫他早点归正首邱了。”

回邪入 [huí xié rù zhèng]
释义: 犹言改邪归正。
出处: 隋·吉藏《三论玄义》卷下:“《百论》为回邪入正。”

挢抂过 [jiǎo kuāng guò zhèng]
释义: 矫枉过正。指纠正偏差而超过必要的限度。

挢枉过 [jiǎo wǎng guò zhèng]
释义: 指纠正偏差而超过必要的限度。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诸侯王表序》:“而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可谓挢往过其正矣。”

矫枉过 [jiǎo wǎng guò zhèng]
释义: 矫:扭转;枉:弯曲。把弯的东西扳正,又歪到了另一边。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
出处: 《后汉书·仲长统传》:“逮至清世,则复入矫枉过正之检。”
示例: 或有避其谤者,又每矫枉过正,至坐视儿女之放纵,而不一置问。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细柳》】

矫邪归 [jiǎo xié guī zhèng]
释义: 矫邪:纠正邪恶、邪念;归正:归于正路。改正错误,走上正道。
出处: 《晋书·吕光等载记论》:“向使矫邪归正,革伪为忠,……则燕秦之地可定,桓文之功可立。”

禁暴 [jìn bào zhèng luàn]
释义: 禁:制止。正:纠正。抑制强暴势力,治理混乱局面;或禁除暴行,根治叛乱。亦作“禁暴止乱”、“禁暴诛乱”、“禁乱除暴”、“救乱除暴”、“拨乱诛暴”、“止暴

就地 [jiù dì zhèng fǎ]
释义: 正法:执行死刑。在犯罪的当地执行死刑。
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五回:“因为案情重大,并且是积案累累的,就办了个就地正法。”
示例: 且地方坤民,困受该逆之害,伏辕固请将该逆就地正法,以快人心。 【清·刘坤一《禀张中丞》】

有道 [jiù zhèng yǒu dào]
释义: 向有学问和有道德的人请求指正。
出处: 《论语·学而》:“就有道而正焉。”

谲而不 [jué ér bù zhèng]
释义: 谲:欺诈。诡诈而不正派。
出处: 《论语·宪问》:“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匡乱反 [kuāng luàn fǎn zhèng]
释义: 消除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
出处: 《史记·太史公自序》:“仲尼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于正。”

匡谬 [kuāng miù zhèng sú]
释义: 纠正错误,矫正陋习。
出处: 唐·颜师古有《匡谬正俗》八卷。田北湖《与某生论韩文书》:“嗟呼!后人之于古人,人誉亦誉,人毁亦毁,因其一节之长,遗其全体之短,习非胜是,好恶不公,有起而匡谬正俗者,辄谓伤忠厚焉。”

词直 [lǐ zhèng cí zhí]
释义: 道理正当,言词朴直。

廉明公 [lián míng gōng zhèng]
释义: 廉明:清廉,不贪污受贿。不贪污受贿,清明公正。
出处: 明·余继登《典故纪闻》第十一卷:“以尔廉平公正,命长郡治。”
示例: 那安老爷……真真廉明公正,不想被河台大人参了一本,谁人不说冤枉。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

量凿 [liàng záo zhèng ruì]
释义: 指木工度量器物孔眼的大小方圆制作可与之相契合的榫头。比喻说话办事须从实际出发。

芒寒色 [máng hán sè zhèng]
释义: 指星光清冷色纯正。也借以称颂人的品行高洁正直。
出处: 唐·刘禹锡《柳河东集序》:“粲焉如繁星丽天,而芒寒色正。”宋·张孝祥《代季父上陈枢密书》:“此数公者,声称德望,炳然较著,真与芒寒色正者比。”

蒙以养 [méng yǐ yǎng zhèng]
释义: 指从童年开始,就要施以正确的教育。
出处: 《易·蒙》:“蒙以养正,圣功也。”

名不,言不顺 [míng bù zhèng,yán bù shùn]
释义: 指名分不正或名实不符。
出处: 先秦·孔子《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示例: 十之八九皆守之以僧,名不正,言不顺,莫此为甚。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第二卷】

理顺 [míng zhèng lǐ shùn]
释义: 指名义正当,合乎道理。

言顺 [míng zhèng yán shùn]
释义: 名:名分,名义;顺:合理、顺当。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后多指做某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
出处: 《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利。”
示例: 待小生得官回来,谐两姓之好,却不名正言顺。 【元·郑德辉《倩女离魂》第二折】

明公 [míng gōng zhèng dào]
释义: 犹言正式;公开;堂堂正正。同“明公正气”。

明公 [míng gōng zhèng qì]
释义: 犹言正式;公开;堂堂正正。

明公 [míng gōng zhèng yì]
释义: 犹言正式;公开;堂堂正正。同“明公正气”。

明婚 [míng hūn zhèng pèi]
释义: 指经过正式手续的婚姻,现指符合婚姻法规定的合法婚姻。
出处: 元·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你小姐元是我崔文远明婚正配许与侄儿崔通的。”
示例: 后来虽然做了亲,元不是明婚正配。 【明·冯梦龙《二刻拍案惊奇》第11卷】

明婚 [míng hūn zhèng qǔ]
释义: 指经过正式手续的婚姻,现指符合婚姻法规定的合法婚姻。
出处: 元·关汉卿《救风尘》第四折:“那里是明婚正娶,公然的伤风败俗。”
示例: 那曹家女子,或者说是明婚正娶,又且结发在先。 【清·李渔《凰求凤·作难》】

明媒 [míng méi zhèng lǐ]
释义: 犹言明媒正娶。旧指正式婚姻。

明媒 [míng méi zhèng qǔ]
释义: 明、正:形容正大光明。旧指正式婚姻。
出处: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一:“论起初婚,王氏在前,只因休了一番,这平氏到是明媒正娶,又且平氏年长一岁,让平氏为正房,王氏反做偏房,两个姐妹相称。”

明堂 [míng táng zhèng dào]
释义: 犹言正式;公开;堂堂正正。同“明公正气”。

典刑 [míng zhèng diǎn xíng]
释义: 明:表明;正:治罪;典刑:法律。依照法律处以极刑。旧时多用于处决犯人的公文或布告中。
出处: 宋·吕颐浩《辞免赴召乞纳节致仕札子》:“如是托疾,自当明正典刑;如委实抱病,伏望天慈,放臣闲退。”

平头 [píng tóu zhèng liǎn]
释义: 相貌端正或姿容千篇一律。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46回:“这个大老爷,真真太下作了!略平头正脸的,他就不能放手了。”
示例: 混杂的几般色相,直死歪生,欺软怕硬,若要平头正脸,便无世界。 【明·贾凫西《木皮散人鼓词·引子》】

弃邪从 [qì xié cóng zhèng]
释义: 指抛弃邪行,归向正道。

弃邪归 [qì xié guī zhèng]
释义: 不再干坏事,走上正路。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九十一回:“将军弃邪归正,与宋某等同替国家出力,朝廷自当重用。”

强词夺 [qiǎng cí duó zhèng]
释义: 指无理强辩,明明没理硬说有理。同“强词夺理”。

清廉 [qīng lián zhèng zhí]
释义: 清白廉洁,为人正直不阿。
出处: 《韩非子·奸劫弑臣》:“我不以清廉方正奉法,乃以贪污之心枉法以取私利,是犹上高陵之颠,堕峻溪之下以求生,凶不几矣。”
示例: 亲自问杀人贼,全不论清廉正直,倒不如懵懵遇痴。 【元·孙仲章《勘头巾》第三折】

清源 [qīng yuán zhèng běn]
释义: 指从根本上整顿清理,彻底解决问题。

去邪归 [qù xié guī zhèng]
释义: 指去掉邪恶,归于正道。
出处: 《三国志·蜀志·后主传》:“五年春,丞相亮出屯汉中,营沔北阳平石马。”裴松之注引《诸葛亮集》载后主刘禅诏曰:“有能弃邪从正,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者,国有常典,封宠大小,各有品限。”
示例: 哥哥你说的是壮士言,到京师见帝王,则要你去邪归正为良将,治国安邦万人讲。 【元·刘元卿《降桑椹》第三折】

上梁不下梁歪 [shàng liáng bù zhèng xià liáng wāi]
释义: 上梁:指上级或长辈。比喻在上的人行为不正,下面的人也跟着做坏事。
出处: 晋·杨泉《物理论》:“上不正,下参差。”

不阿 [shǒu zhèng bù ē]
释义: 正:公正;阿:偏袒。处理事情公平正直,不讲情面。
出处: 《汉书·刘向传》:“君子独处守正,不桡众枉。”

不回 [shǒu zhèng bù huí]
释义: 坚守正道,不屈从。

不挠 [shǒu zhèng bù náo]
释义: 处理事情公平正直,不讲情面。
出处: 《汉书·刘向传》:“君子独处守正,不桡众枉。”

不桡 [shǒu zhèng bù ráo]
释义: 处理事情公平正直,不讲情面。同“守正不挠”。

寿终 [shòu zhōng zhèng qǐn]
释义: 寿终:年纪很大才死;正寝:旧式住宅的正房。原指老死在家里。现比喻事物的灭亡。
出处: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十一回:“你道朕不能善终,你自夸寿终正寝,非侮君而何!”
示例: 这样看来,邮递这条路是要断绝了,刊物也就不免寿终正寝了! 【邹韬奋《患难余生记·流亡》】

堂皇 [táng huáng zhèng dà]
释义: 形容言行光明公正,不偏不倚。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四回:“宝玉又听宝钗这一番话,半是堂皇正大,半是体贴自己的私心,更觉比先心动神移。”

堂堂 [táng táng zhèng zhèng]
释义: 堂堂:盛大的样子;正正:整齐的样子。原形容强大整齐的样子,现也形容光明正大。也形容身材威武,仪表出众。
出处: 《孙子·军争》:“无要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
示例: 就如那妒妇破坏人家,他却也有一番堂堂正正的道理说出来,可知道家也却被他破了。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一回】

歪打 [wāi dǎ zhèng zháo]
释义: 比喻方法本来不恰当,却侥幸得到满意的结果。也比喻原意本不在此,却凑巧和别人的想法符合。
出处: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二回:“将药煎中,打发晁大舍吃将下去。想歪打正着,又是杨太医运好的时节,吃了药就安稳睡了一觉。”
示例: 他有种非智慧的智慧,最善于歪打正着。(老舍《牛天赐传》)

枉己 [wǎng jǐ zhèng rén]
释义: 枉:弯曲,不正;正:纠正。自己立脚不正,却要去纠正别人。
出处: 《孟子·万章上》:“吾未闻枉己而正人者也。”

危言 [wēi yán zhèng sè]
释义: 刚直的言论和严正的态度。

贤良方 [xián liáng fāng zhèng]
释义: 贤良:才能,德行好;方正:正直。汉武帝时推选的一种举荐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唐宋沿用,设贤良方正科。指德才兼备的好人品。
出处: 《史记·平准书》:“当是之时,招尊方正贤良文学之士,或至公卿大夫。”
示例: 门首都竖着金字匾额,也有写着“贤良方正”的,也有写着“孝悌力田”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三回】

邪不敌 [xié bù dí zhèng]
释义: 犹言邪不犯正。指邪妖之法不能压倒刚正之气。

邪不伐 [xié bù fá zhèng]
释义: 指邪妖之法不能压倒刚正之气。同“邪不犯正”。

邪不犯 [xié bù fàn zhèng]
释义: 指邪妖之法不能压倒刚正之气。亦作“邪不伐正”。

邪不干 [xié bù gān zhèng]
释义: 邪恶的压不倒正派刚正的事物。
出处: 宋·王谠《唐语林·方正》:“臣闻邪不干正,若使咒臣,必不能行。”
示例: 邪不干正,妖不胜德。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

邪不胜 [xié bù shèng zhèng]
释义: 犹言邪不犯正。指邪妖之法不能压倒刚正之气。

心术不 [xīn shù bù zhèng]
释义: 指人用心不忠厚,不正派。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九回:“宫日:‘汝心术不正,我故弃汝!’”

严气 [yán qì zhèng xìng]
释义: 气:脾气;性:性格。性格刚直,毫不苟且。
出处: 《后汉书·孔融传论》:“夫严气正性,覆折而已。”

言归 [yán guī zhèng zhuàn]
释义: 正传:正题或本题。指话头转回到正题上来。旧小说中常用的套语。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三回:“如今说书的‘从旁指点桃源路,引得渔郎来问津’,算通前彻后交待明白了,然后这再言归正传。”
示例: 现在我们言归正传,集中讨论这件事,发言要围绕中心。

一本 [yī běn zhèng jīng]
释义: 原指一部合乎道德规范的经典。后用以形容态度庄重严肃,郑重其事。有时含讽刺意味。
出处: 晋·葛洪《抱朴子·百家》:“正经为道义之渊海,子书为增深之川流。”
示例: 他说话从来都是一本正经,不苟言笑。

词严 [yì zhèng cí yán]
释义: 义:道理。词:言辞。道理正当公允,严肃的措词。亦作“义正辞严”、“辞严义正”、“辞严意正”、“词严理正”、“正义严辞”。
出处: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四》:“子玄之论,义正词严,圣人复起,弗能易矣。”
示例: 本大臣、本部堂声罪致讨,义正词严,断断不能再缓矣。 【清·林则徐《会谕同知再行谕饬义律缴土交凶稿》】

辞严 [yì zhèng cí yán]
释义: 义:道理;辞:言辞。理由正当充足,措词严正有力。
出处: 宋·张孝祥《明守赵敷文》:“欧公书岂惟翰墨之妙,而辞严义正,千载之下,见者兴起,某何足以辱公此赐也哉。”
示例: 魏竹冈拆开看时,不料上面写的甚是义正辞严。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七回】

辞约 [yì zhèng cí yuē]
释义: 道理严正公允,措词简炼。亦作“辞顺理正”。

本澄源 [zhèng běn chéng yuán]
释义: 犹正本清源。
出处: 《旧唐书·高祖纪》:“欲使玉石区分,薰莸有辨,长存妙道,永固福田,正本澄源,宜从沙汰。”
示例: 观《春秋》之所书,然后正本澄源之意可得而知矣。 【明·刘基《春秋明经·公朝于王所仲孙羯会晋韩不信云云城成周》】

大光明 [zhèng dà guāng míng]
释义: 心怀坦白,言行正派。
出处: 宋·朱熹《答吕伯恭书》:“大抵圣贤之心,正大光明,洞然四达。”
示例: 这会儿讲走门路,正大光明大道儿,自然要让连公公,那是老牌子。 【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一回】

大堂皇 [zhèng dà táng huáng]
释义: 犹言堂堂正正。同“正大堂煌”。
出处: 清·陈朗《雪月梅》第三十七回:“传旨不必誊正,即命内监将草稿取上御案观览,但见字字龙蛇,行行珠玉,铿锵金石之音,正大堂皇之体。”
示例: 他正大堂皇地叙述了一番事情的经过。 【沙汀《淘金记》二五】

大堂煌 [zhèng dà táng huáng]
释义: 犹言堂堂正正。亦作“正大堂皇”。
出处: 太平天国·洪仁玕《英杰归真》:“其名衔之正大堂煌,尊荣已极,何谓名衔太新,实尔等听闻未久,觉以为新耳。”

儿巴经 [zhèng ér bā jīng]
释义: ①正经的;严肃认真的。②真正的;确实的。亦作“正儿八经”。亦作“正二八摆”。

法眼藏 [zhèng fǎ yǎn cáng]
释义: 佛教语。禅宗用来指全体佛法(正法)。朗照宇宙谓眼,包含万有谓藏。相传释迦牟尼以正法眼藏付与大弟子迦叶,是为禅宗初祖,为佛教以“心传心”授法的开始。亦借
出处: 《景德传灯录·摩诃迦叶》:“佛告诸大弟子,迦叶来时,可令宣扬正法眼藏。”宋·朱熹《答陈同甫书》:“盖修身事君,初非二事,不可作两般看,此是千圣相传正法眼藏。”
示例: 且如‘人生守定梅花死’,此句殊佳,何人辄用朱笔圈改,予窃谓朱笔之人未得所谓正法眼藏也。 【元·方回《读张功父〈南湖集〉序》】

法直度 [zhèng fǎ zhí dù]
释义: 度:标准。严正法律,统一标准。

冠李下 [zhèng guàn lǐ xià]
释义: 在李树下不整帽子,以避免偷李的嫌疑。比喻做容易引起怀疑的事。
出处: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七·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示例: 下官不能避溺山隅,而正冠李下,既贻疵辱,方致徽绳。 【《梁书·王僧孺传》】

冠纳履 [zhèng guàn nà lǚ]
释义: 端正帽子,穿好鞋子。古时讲李树下不要弄帽子,瓜田里不要弄鞋子,以避免有偷李摸瓜的嫌疑。亦作“正冠李下”。

己守道 [zhèng jǐ shǒu dào]
释义: 道:道德。端正自己,严格遵守道德标准。

襟危坐 [zhèng jīn wēi zuò]
释义: 襟:衣襟;危坐:端正地坐着。整一整衣服,端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出处: 《史记·日者列传》:“宋忠、贾谊瞿然而悟,猎缨正襟危坐。”
示例: R先生把我请在一把上位的太师椅上坐下,正襟危坐和我对话起来。 【郭沫若《学生时代·到宜兴去》】

经八百 [zhèng jīng bā bǎi]
释义: ①正经的,严肃认真的。②犹名副其实。
出处: 张天民《创业》第二章:“秦发愤却当了真,正经八百地说:‘抗美援朝的时候起的。’”
示例: 想想自己这一路上的表现,哪够上一个正经八百儿的大庆人? 【李汉平《“吓一跳”的故事》】

经八板 [zhèng jīng bā bǎn]
释义: 正经的,严肃认真的。同“正经八百”。
出处: 陆星儿《北大荒人物速写》:“铁娃把孩子塞给了秀娟,披着的棉衣也甩到了炕上,正经八板地坐了起来。”

经八本 [zhèng jīng bā běn]
释义: 正经的,严肃认真的。同“正经八百”。
出处: 郭澄清《大刀记》第十八章:“可是,我们干革命,只要正经八本地干,哪有不忙的时候儿?”

理平治 [zhèng lǐ píng zhì]
释义: 指合乎正道的礼法规范,使社会安定有秩序。
出处: 《荀子·性恶》:“凡古今天下之所谓善者,正理平治也;所谓恶者,偏险悖乱也。”

名定分 [zhèng míng dìng fēn]
释义: 辨正名分,使名实相符。
出处: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非有复译不可》:“于是有些人又记起了翻译,试来译几篇。但这就又是‘批评家’的材料了,其实,正名定分,他是应该叫作‘唠叨家’的。”
示例: 受了丈夫的权利当然正名定分,该是她的丈夫,否则她为什么肯尽这些义务呢? 【钱钟书《围城》二】

明公道 [zhèng míng gōng dào]
释义: 指正大光明。
出处: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二十二回:“你这话不怕熏的人慌!你要是正明公道的人,没的敢说你不是个大的们!人干不出来的事,你干出来了!还要卖人的老婆?你卖坟上的树,卖老婆使不得么?”

气凛然 [zhèng qì lǐn rán]
释义: 正气:刚正之气。凛然:可敬畏的样子。形容正气威严不可侵犯。
出处: 罗广斌、杨益言《红岩》第十章:“许云峰把椅子一推,正气凛然地站在大厅当中,昂头命令道:‘送我回监狱!’”

人君子 [zhèng rén jūn zǐ]
释义: 旧时指品行端正的人。现多作讽刺的用法,指假装正经的人。
出处: 《旧唐书·崔胤传》:“胤所悦者阘茸下辈,所恶者正人君子。人人悚惧,朝不保夕。”
示例: 旬这样的才是斯文骨肉朋友,有意气,有肝胆,相与了这样正人君子,也不枉了。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四回】

容亢色 [zhèng róng kàng sè]
释义: 谓神色严肃。
出处: 茅盾《第一阶段的故事》五:“‘这就该说是‘上海的外国小姐’才对呀!’赵夫人正容亢色地说。”

色敢言 [zhèng sè gǎn yán]
释义: 态度严肃,敢于直言。
出处: 《明史·王竑传》:“十一年授户科给事中,豪迈负气节,正色敢言。”又《刘健传》:“健学问深粹,正色敢言,以身任天下之重。”

色厉声 [zhèng sè lì shēng]
释义: 态度严正,言辞严厉。
出处: 明·方孝孺《王彪之》:“众情疑惧方若锋刃之迫肤,而能处之从容,正色厉声决以大事,非勇者不能也。”

色危言 [zhèng sè wēi yán]
释义: 态度严肃,语言正直,能使人望而生畏。同“正色直言”。
出处: 《宋史·杜衍等传论》:“迪、曾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

色直绳 [zhèng sè zhí shéng]
释义: 指严正执法。
出处: 《南史·孔休源传》:“[孔休源]迁御史中丞,正色直绳,无所回避,百僚惮之。”

色直言 [zhèng sè zhí yán]
释义: 态度严肃,语言正直,能使人望而生畏。
出处: 《晋书·王恭传》:“恭每正色直言,道子深惮而忿之。”

身率下 [zhèng shēn shuài xià]
释义: 端正自身,为下属表率。
出处: 汉·荀悦《汉纪·武帝纪三》:“仲舒正身率下,所居而治。”
示例: 任总内外,位兼台辅,不能正身率下,以肃庶僚。 【南朝宋·刘义康《上表逊位》】

身明法 [zhèng shēn míng fǎ]
释义: 端正自身,严明法纪。
出处: 《晋书·元帝纪》:“二千石令长当袛奉旧宪,正身明法,抑齐豪强,存恤孤独,隐实户口,劝课农桑。”

身清心 [zhèng shēn qīng xīn]
释义: 端正自己的言行,清静内心。比喻修身养性。

声雅音 [zhèng shēng yǎ yīn]
释义: 纯正优雅的音乐。
出处: 唐·皮日休《通玄子栖宾亭记》:“其正声雅音,笙师之吹竽,邠人之鼓籥,不能过也。”

始之音 [zhèng shǐ zhī yīn]
释义: ①指魏晋玄谈风气。出现于三国魏正始年间。当时以何晏、王弼为首,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谈玄析理,放达不羁;名土风流,盛于洛下。②指纯正的乐声。
出处: 《晋书·卫玠传》:“昔王辅嗣吐金声于中朝,此子复玉振于江表,微言之绪,绝而复续。不意永嘉之末,复闻正始之音。”
示例: 正始之音其若何,朱弦疏越清庙歌。一弹一唱再三叹,曲淡节稀声不多。融融曳曳召元气,听之不觉心平和。(唐·白居易《五弦弹》诗)

视绳行 [zhèng shì shéng xíng]
释义: 谓言行正直。
出处: 清·龚自珍《送广西巡抚梁公序》三:“公有矩德,以蕝其外,正视绳行,无间其里,必能正其人心矣。”

心诚意 [zhèng xīn chéng yì]
释义: 原是儒家提倡的一种修养方法,现也泛指心地端正诚恳。
出处: 《礼记·大学》:“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言不讳 [zhèng yán bù huì]
释义: 说话爽直,毫无忌讳。
出处: 战国·楚·屈原《卜居》:“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
示例: 微言高论,既已鄙陋汉、唐,而其反复论难,正言不讳,如先生之文者,世莫之贵矣。 【唐·苏试《〈凫绎先生文集〉叙》】

言厉色 [zhèng yán lì sè]
释义: 正:严正;厉:严厉,严肃;色:脸色。形容板着脸,神情非常严厉。
出处: 《汉书·王莽传》:“盱衡厉色,振扬武怒。”《后汉书·翟酺传》:“目见正容,耳闻正言。”
示例: 黛玉见他说的郑重,又且正言厉色,只当是真事。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九回】

言厉颜 [zhèng yán lì yán]
释义: 话语严正,表情严肃。同“正言厉色”。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回:“钱典史听了这话,便正言厉颜的对他说道:‘世兄!用到这样管家,你做主人的总要有点主人的威势才好。’”

言直谏 [zhèng yán zhí jiàn]
释义: 以正义之语,规劝皇帝、上级、长辈或朋友。
出处: 三国·魏·桓范《谏争》:“今正言直谏,则近死辱而远荣宠,人情何好焉,此乃欲忠于主耳!”
示例: 臣幸逢陛下至圣大明,好忠爱直,每正言直谏,特见优容。 【唐·陈子昂《申宗人冤狱书》】

颜厉色 [zhèng yán lì sè]
释义: 颜:面容。形容板着脸,神情非常严厉。
出处: 《汉书·王莽传》:“盱衡厉色,振扬武怒。”《后汉书·翟酺传》:“目见正容,耳闻正言。”
示例: 黛玉见他说的郑重,又且正颜厉色,只当是真事,因问:“什么事?” 【《红楼梦》第十九回】

经经 [zhèng zhèng jīng jīng]
释义: ①严肃而认真。②形容正大光明。
出处: 清·李渔《怜香伴·狂喜》:“哄我正正经经听了半日,只说当真,原来又是说笑。”
示例: 你现在能正正经经地当个新中国的人了,还不该高兴吗? 【海默《从城里来的姑娘》】

气气 [zhèng zhèng qì qì]
释义: 正派。
出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八:“[程朝奉]虽是缠得熟分了,那陈氏也自正正气气,一时也勾搭不上。”

堂堂 [zhèng zhèng táng táng]
释义: 本指正正的旗号,堂堂的阵容。现形容正大光明。
出处: 《孙子·军争》:“无要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人家的话正正堂堂,料着一时驳不倒。”
示例: 这就是‘裸体行动大写真’,虽然是正正堂堂的‘人体美与健康美的表现’,然而又是‘小童挡驾’的,他们不配看这些‘美’。 【鲁迅《花边文学·“小童挡驾”》】

之旗 [zhèng zhèng zhī qí]
释义: 正正:整齐。排列整齐的军旗。借喻强盛整肃的军队。
出处: 《孙子·军争》:“无要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
示例: 看子牙兵按五方而出,左右顾盼,进退舒徐,纪律严肃,井井有条,兵威甚整,真堂堂之阵,正正之旗。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十三回】

直无私 [zhèng zhí wú sī]
释义: 为人做事很正直,没有任何私心。
出处: 《左传·庄公三十二年》:“神,聪明正直而壹者也。”孔颖达疏:“襄七年传曰:‘正直为正,正曲为直。’言正者能自正,直者能正人曲,而壹者言其一心不二也。”
示例: 朝内官员皆惧秦桧,无处与岳元帅伸冤,那阴间神道,正直无私,必有报应。”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六十九回】

直无邪 [zhèng zhí wú xié]
释义: 公正而无私心。
出处: 汉顺帝《会葬宋汉策》:“太中大夫宋汉清修雪白,正直无邪。”

中己怀 [zhèng zhòng jǐ huái]
释义: 正合自己的心意。同“正中下怀”。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回:“夏婆子听了,正中己怀,忙问:‘因什么事?’”

中下怀 [zhèng zhòng xià huái]
释义: 正合自己的心意。
出处: 《后汉书·刘玄传》:“帝方对我饮,正用此时持事来乎!”
示例: 不想他那里来请,正中下怀。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五十回】

直言 [zhí yán zhèng jiàn]
释义: 指以正直的言论谏诤。古时多用于臣下对君主。
出处: 《战国策·齐策四》:“寡人奉先君之宗庙,守社稷,闻先生直言正谏不讳。”
示例: 其有直言正谏之士,敢决徇义之夫,二十五日,悉集华林东门,人别引见,共论得失。 【《北史·魏纪四·肃宗孝明帝》】

直言 [zhí yán zhèng lùn]
释义: 正直公道的言论。
出处: 宋·邵伯温《闻见前录》:“王荆公始用事,公以直言正论折之,不能胜。”

直言 [zhí yán zhèng sè]
释义: 谓言语正直,仪容严肃。
出处: 《三国志·魏志·国渊传》:“每于公朝论议,常直言正色,退无私焉。”
示例: 直言正色,论不阿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二回】

腔圆 [zì zhèng qiāng yuán]
释义: 形容吐字准确,唱腔圆熟。
示例: 他的字正腔圆的唱功让人佩服。

作古 [zuò gǔ zhèng jīng]
释义: 犹言一本正经。
出处: 艾芜《一个女人的悲剧》五:“陈家驼背子板起面孔,作古正经地说:‘我刚才想了好一阵,一定是那会事情’”
示例: 何家二媳妇一面照着念,一面用铅笔在小簿子上作古正经的摹写。 【周立波《扫盲志异》】

拨乱返 [bō luàn fǎn zhèng]
释义: 拨:治理;乱:乱世;返:回复;正:正常。整顿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
出处: 宋·李纲《上皇帝封事》:“拨乱返正,以图中兴。”

顶门 [dǐng mén zhèng yǎn]
释义: 即顶门眼。
示例: 《续传灯录·上封佛心才禅师》:“使见之者撩起便行,闻之者单刀直入,箇箇具顶门正眼,人人悬肘后灵符。”参见“顶门眼”。

反邪归 [fǎn xié guī zhèng]
释义: 邪:不正当,不正派;归:回到。从邪路上回到正路上来,不再做坏事。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97回:“将军反邪归正,与宋某同灭田虎,回朝报奏朝廷,自当录用。”

拨乱 [fǎn zhèng bō luàn]
释义: 返:回复;正:正常;拨:治理;乱:乱世。整顿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
出处: 唐·杜甫《朝享太庙赋》:“向不遇返正拨乱之主,君臣父子之别;弈叶文武之雄,注意生灵之切。”

不苟 [fāng zhèng bù gǒu]
释义: 方正:正直;苟:苟且,不正派。指为人品行正直,不逢迎诌媚。
出处: 清·钱泳《履园丛话•者者居》:“嘉定有老儒,名朱纲,为人方正不苟,颇信佛老之说。”

之士 [fāng zhèng zhī shì]
释义: 方正:品行端正。品行端正不阿的读书人。
出处: 《汉书•晁错传》:“言行若此,可谓方正之士。”

贤良 [fāng zhèng xián liáng]
释义: 方正:正直;贤良:才能,德行好。汉武帝时推选的一种举荐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唐宋沿用,设贤良方正科。指德才兼备的好人品。
出处: 《史记•平准书》:“当是之时,招尊方正贤良文学之士,或至公卿大夫。”

风华 [fēng huá zhèng mào]
释义: 风华:风采、才华;茂:旺盛。正是青春焕发、风采动人和才华横溢的时候。形容朝气蓬勃,才华横溢。
出处: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词:“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示例: 《人民文学》1977年第11期:“谢惠敏正当风华正茂之年,满心满意想成为一个好的革命者。”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爱古瓷 粤ICP备17015389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796号

本软件的研发和运营为非盈利行为。如果您认为本软件对您有所帮助,可以自愿提供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