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字典常用词典成语词典我的字典
    

倒持 [dào chí tài ē]
释义: 泰阿:宝剑名。倒拿着剑,把剑柄给别人。比喻把大权交给别人,自己反受其害。
出处: 《汉书·梅福传》:“倒持泰阿,授楚其柄。”
示例: 二子以爱姬示人,掇丧身之祸。所谓倒持泰阿,授人以柄。(宋·乐史《绿珠传》)

否极 [pǐ jí tài lái]
释义: 否、泰:《周易》中的两个卦名。否:卦不顺利;泰:卦顺利;极:尽头。逆境达到极点,就会向顺境转化。指坏运到了头好运就来了。
出处: 《周易·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周易·泰》:“泰,小往大来,吉亨。”《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时过于期,否终则泰。”
示例: 亏你真心耐,志诚捱,小姐的心回意转,张生你否极泰来。(明·崔时佩《西厢记·月下佳期》)

安如 [ān rú tài shān]
释义: 形容象泰山一样稳固,不可动摇。
出处: 汉·枚乘《上书谏吴王》:“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
示例: 在敌人的强大攻势下,我军阵地安如泰山。

安若 [ān ruò tài shān]
释义: 形容极其平安稳固。同“安如泰山”。
出处: 《南史·梁纪下论》:“自谓安若泰山,算无遗策。”
示例: 夜宿丈人之馆,安若泰山。 【宋·周密《齐东野语》卷十七】

持盈 [bǎo tài chì yíng]
释义: 指保持安定兴盛的局面。
出处: 《明史·孝宗纪赞》:“孝宗儿能恭俭有制,勤政爱民,兢兢于保泰持盈之道,用使朝序清宁,民物康阜。”
示例: 循劂端绪,则朝章国典,沿革人文,而惩前毖后,保泰持盈,胥可言外得之。 【清·谭献《<养古斋丛录>序》】

保盈持 [bǎo yíng chì tài]
释义: 指保持安定兴盛的局面。
出处: 参见“保泰持盈”。
示例: 因要保盈持泰,避免地中海的危机严重化而对意德有所让步。 【邹韬奋《国际形势与中国抗战》】

不识 [bù shí tài shān]
释义: 不认识泰山。比喻见闻太窄,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回:“师父如此高强,必是个教头。小儿有眼不识泰山。”

持盈保 [chí yíng bǎo tài]
释义: 盈:盛满;泰:平安。旧指在富贵极盛的时候要小心谨慎,避免灾祸,以保持住原来的地位。
出处: 《诗经·大雅·凫鷖》小序:“太平之君子,能持盈守成。”
示例: 同时也怕是他自己的官阶已经达到了使他要持盈保泰的时候。 【郭沫若《少年时代·我的童年》】

处之 [chǔ zhī tài rán]
释义: 处:处理,对待;泰然:安然,不以为意的样子。若无其事的样子。形容自理事情沉着镇定。也指对待问题毫不在意。
出处: 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爰初发迹,遘此颠沛,神情玄定,处之弥泰。”
示例: 大赤包听出瑞宣的讽刺,而处之泰然,她尖声的咯咯的笑了。 【老舍《四世同堂》四十八】

笃定 [dǔ dìng tài shān]
释义: 像泰山那样稳定。比喻有绝对把握,无须忧虑。
出处: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那没问题,包在我身上,笃定泰山。”

恩重 [ēn zhòng tài shān]
释义: 恩情深厚,比泰山还重。
出处: 宋·刘攽《彭城集·次韵孙少述二首》:“君思重泰山,未有毫发酬。”

否极 [pǐ jí tài huí]
释义: 指坏运到了头好运就来了。同“否极泰来”。
出处: 明·沈采《千金记·漏贼》:“想何年甚时,否极泰回,夫荣子贵。”

否去 [pǐ qù tài lái]
释义: 指厄运过去,好运到来。
出处: 前蜀·韦庄《湘中作》诗:“否去泰来终可待,寒夜休唱《饭牛歌》。”

否往 [pǐ wǎng tài lái]
释义: 指厄运过去,好运到来。同“否去泰来”。
出处: 唐·林谔《石壁寺铁弥勒像颂》:“否往泰来,圣作惠出。”
示例: 否往泰来,灾生福过;考诸物理,斯为格言。 【前蜀·杜光庭《胡璠尚书地纲醮词》】

否终复 [pǐ zhōng fù tài]
释义: 指厄运终结,好运转来。
出处: 《晋书·庚亮传》:“实冀否终而泰,属运在今。”

否终则 [pǐ zhōng zé tài]
释义: 指闭塞到极点,则转向通泰。
出处: 《易·杂卦》:“否泰,反其类也。”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时过于期,否终则泰。”
示例: 夫否终则泰,屯极则亨,若日月之回环,犹阴阳之报复。 【南朝·陈·徐陵《为陈武帝作相时与岭南酋豪书》】

民安 [guó tài mín ān]
释义: 泰:平安,安定。国家太平,人民安乐。
出处: 宋·吴自牧《梦梁录·山川神》:“每岁海潮太溢,冲激州城,春秋醮祭,诏命学士院,撰青词以祈国泰民安。”
示例: 有一天,沟不臭,水又清,国泰民安享太平。 【老舍《龙须沟》第一幕】

鸿毛 [hóng máo tài dài]
释义: 比喻轻重相差极大。同“鸿毛泰山”。
出处: 郭沫若《战声集·〈归国杂吟〉之三》:“四十六年余一死,鸿毛泰岱早安排。”

鸿毛 [hóng máo tài shān]
释义: 比喻轻重相差极大。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示例: 若必选择死所,而谓鸿毛泰山,轻重有异,则虽值当死之事,恐亦不能死矣。 【章炳麟《敢死论跋语》】

淫泆 [jiāo tai yín zhuàng]
释义: 形容生活放纵奢侈,荒淫无度。同“骄奢淫逸”。

民安国 [mín ān guó tài]
释义: 泰:平安,安定。国家太平,人民安乐。
出处: 宋·吴自牧《梦梁录·山川神》:“每岁海潮太溢,冲激州城,春秋醮祭,诏命学士院,撰青词以祈国泰民安。”
示例: 百姓每家家庆,庆道是民安国泰,法正官清。 【元·宫大用《垂钓七里滩》第三折】

去甚去 [qù shèn qù tài]
释义: 指做事不能太过分。
出处: 语出《老子》第二十九章:“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韩非子·扬权》:“故去甚去泰,身乃无害。”
示例: 惟静惟默,澄神之极;去甚去泰,居物之外。 【唐·姚元崇《口箴》】

去甚 [qù tài qù shèn]
释义: 泰、甚:过分。适可而止,不可过分。
出处: 语出《老子》:“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示例: 匪朴匪斵,去泰去甚。 【晋·左思《魏都赋》】

人心齐,山移 [rén xīn qí,tài shān yí]
释义: 只要大家一心,就能发挥出极大的力量。

三阳交 [sān yáng jiāo tai]
释义: 常用以称颂岁首或寓意吉祥。同“三阳开泰”。
出处: 《宋史·乐志》:“三阳交泰,日新惟良。”
示例: 三阳交泰产群生,仙石胞含日月精。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一回】

三阳开 [sān yáng kāi tài]
释义: 《周易》称爻连的为阳卦,断的为阴爻,正月为泰卦,三阳生于下;冬去春来,阴消阳长,有吉亨之象。常用以称颂岁首或寓意吉祥。
出处: 《易·泰》:“泰,小往大来,吉亨。”《宋史·乐志》:“三阳交泰,日新惟良。”
示例: 设此三羊,以应开泰之言,唤做“三阳开泰”,破解你师之否塞也。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九十一回】

身名俱 [shēn míng jù tai]
释义: 名誉、地位都安稳。形容生活舒泰。

身名两 [shēn míng liǎng tai]
释义: 名誉、地位都安稳。形容生活舒泰。同“身名俱泰”。

神融气 [shén róng qì tai]
释义: 精神融和气息通泰。

时亨运 [shí hēng yùn tai]
释义: 旧时指命运亨通。

来否极 [tai lái fǒu jí]
释义: 泰:周易卦名,是好卦。否:周易卦名,是坏卦。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就要转化到它的对立面,好事来到是由于坏事已至终极,坏事变为好事。亦作“否去泰来”、“否

山盘石 [tai shān pán shí]
释义: 比喻安定稳固。

极而否 [tài jí ér pǐ]
释义: 泰、否:《周易》卦名,泰吉否凶。指事物发展到极端,就会向其相反的方面转化,好事会变成坏事。
出处: 唐·刘禹锡《史公神道碑》:“侍中以帐下生变闻,泰极而否,当歌而哭。”

来否往 [tài lái pǐ wǎng]
释义: 否、泰:《周易》中的两个卦名。否:卦不顺利;泰:卦顺利;极:尽头。逆境达到极点,就会向顺境转化。指坏运到了头好运就来了。
出处: 《周易·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周易·泰》:“泰,小往大来,吉亨。”《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时过于期,否终则泰。”
示例: 可正是乐极生悲,今日个泰来否往。 【元·宫大用《范张鸡黍》】

然处之 [tài rán chǔ zhī]
释义: 泰然:安然,不以为意的样子;处:处理,对待。形容毫不在意,沉着镇定。
出处: 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爰初发迹,遘此颠沛,神情玄定,处之弥泰。”
示例: 老东山已松开孙若西,他平了平气,眼睛半闭,泰然处之,稳立不动。 【冯德英《迎春花》第二十二章】

然自若 [tài rán zì ruò]
释义: 不以为意,神情如常。形容在紧急情况下沉着镇定,不慌不乱。
出处: 华而实《汉衣冠》三:“施天福坦率地注视郑成功,泰然自若地摇头。”

山北斗 [tài shān běi dǒu]
释义: 泰山:东岳,在山东省泰安市;北斗:北斗星。比喻道德高、名望重或有卓越成就为众人所敬仰的人。
出处: 《新唐书·韩愈传赞》:“自愈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
示例: 五兄梦中题孔子庙棂星门柱联有“泰山北斗,景星庆云”之语,敬意如此者,士之望、人之瑞,一代不过数人。 【清·恽敬《答姚秋农书》】

山不让土壤 [tài shān bù ràng tǔ rǎng]
释义: 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
出处: 《史记·李斯无传》:“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山鸿毛 [tài shān hóng máo]
释义: 比喻轻重相差极大。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示例: 因为这对她是无比重要的荣辱关头,错过这一刻,也许就死不成;就是死成了,泰山鸿毛之间,评价大不相同。 【高阳《清官册》第二章】

山梁木 [tài shān liáng mù]
释义: 象泰山崩塌,梁木毁坏一样。比喻伟人死亡。
出处: 《礼记·檀弓上》:“孔子蚤作,负手曳杖,消摇于门,歌曰:‘泰山其颓乎!染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
示例: 当此国基未固,人才消乏之秋,近者如斯,将谁与支撑危局?泰山梁木,同人等悲不自胜。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二十二回】

山磐石 [tài shān pán shí]
释义: 比喻安定稳固。

山其颓 [tài shān qí tuí]
释义: 旧时用于哀悼大家敬仰的人。
出处: 《礼记·檀弓上》:“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

山压顶 [tài shān yā dǐng]
释义: 泰山压在头上。比喻遭遇到极大的压力和打击。
出处: 明·贾凫西《木皮词·正传》:“给了他个泰山压顶没有躲闪,把那助纣为虐的杀个净,直杀的血流飘杵,堵了城门。”
示例: 一个棍起处似泰山压顶,打下来举手无措。(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六回)

山压卵 [tài shān yā luǎn]
释义: 泰山压在蛋上。比喻力量相差极大,强大的一方必然压倒弱小的一方。
出处: 《晋书·孙惠传》:“况履顺讨逆,执政伐邪,是乌获摧冰,贲育拉朽,猛兽吞狐,泰山压卵,因风燎原,未足方也。”
示例: 六军之来,殄此丑夷,如泰山压卵耳。 【明·赵弼《何忠节传》】

死重 [sǐ zhòng tài shān]
释义: 比喻死得光荣。
出处: 语出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示例: 不畏强御,忠肝沥血。死重泰山,名光日月。 【《东周列国志》第十七回】

稳如 [wěn rú tài shān]
释义: 形容象泰山一样稳固,不可动摇。
出处: 汉·枚乘《上书谏吴王》:“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
示例: 武后恃有高关,又仗武氏弟兄骁勇,自谓稳如泰山,十分得意。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回】

一叶障目,不见 [yī yè zhàng mù,bù jiàn tài shān]
释义: 蔽:遮。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出处: 《鹖冠子·天则》:“一叶蔽目,不见太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
示例: 你们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仅仅因为一些小的失误就全盘否定我们所取得的成就。

有眼不识 [yǒu yǎn bù shí tài shān]
释义: 虽有眼睛,却不认识泰山。比喻见闻太窄,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回:“师父如此高强,必是个教头。小儿有眼不识泰山。”
示例: 他有眼不识泰山,真是一个见识短浅的人。

运开时 [yùn kāi shí tài]
释义: 指时运吉利太平。
出处: 明·梁辰鱼《浣纱记·宴臣》:“台殿风微,山河气转,欣逢运开时泰。”

重于 [zhòng yú tài shān]
释义: 比泰山还要重。形容意义重大。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发迹变 [fā jì biàn tài]
释义: 谓由卑微而得志显达,坏运变为好运。

极侈 [qióng tài jí chǐ]
释义: 形容极端奢侈,尽情享受。

安于 [ān yú tài shān]
释义: 比泰山还稳固。形容稳固而不可动摇。
出处: 《汉书•枚乘传》:“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
示例: 唐·陈子昂《谏政理书》:炀帝不悟,自以为安于泰山,方率百万之师而有事于辽,辽东之役未归,而中国之难已起。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爱古瓷 粤ICP备17015389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796号

本软件的研发和运营为非盈利行为。如果您认为本软件对您有所帮助,可以自愿提供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