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字典常用词典成语词典我的字典
    

先焦 [jìn huǒ xiān jiāo]
释义: 比喻跟祸事最接近的人首先遭殃。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九回:“常言道:‘近火先焦。’伯伯便替我们吃官司坐牢,那时又没人送饭来救你。”

连天 [pào huǒ lián tiān]
释义: 形容炮火非常猛烈。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十九回:“他父子并唐僧在城楼上点劄,旌旗蔽日,炮火连天。”
示例: 这不过演放两三响已经这样了,何况炮火连天,亲临大敌呢,自然也要逃走了。(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六回)

煽风点 [shān fēng diǎn huǒ]
释义: 比喻煽动别人闹事。
示例: 沙汀《青棡坡》:“倒不是怕有人煽风点火。”

熬油费 [áo yóu fèi huǒ]
释义: 指耗费灯油。多指日夜忙碌。
出处: 《红楼梦》第二五回:“此时贾赦、贾政又恐哭坏了贾母,日夜熬油费火,闹得上下不安。”

把薪助 [bǎ xīn zhù huǒ]
释义: 把:握住。拿着柴草助长火势。比喻某种行动作法会增加对方的力量或助长事态的加剧。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二回:“今求军马钱粮,切不可与。如若相助,是把薪助火也。”

厝薪 [bào huǒ cuò xīn]
释义: 厝:同“措”,置放。薪:柴火。把火放在柴草底下。比喻危机即将出现。
出处: 语出《汉书·贾谊传》:“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
示例: 汉文之世,九州晏然,贾谊独以为如抱火厝于积薪之下而寝其上。 【《资治通鉴·世祖武皇帝泰始三年》】

寝薪 [bào huǒ qǐn xīn]
释义: 抱火:捧着火种;寝薪:睡在柴草堆上。比喻危机潜伏,人安于险境而不自知。也比喻危机即将出现。
出处: 汉·贾谊《上陈政事疏》:“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

卧薪 [bào huǒ wò xīn]
释义: 比喻处境险恶,而不自知。或指险事即将出现。
出处: 语出汉·贾谊《新书·数宁》:“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偷安者也。方今之势,何以异此?”
示例: 谊之所欲痛哭,比今为缓;抱火卧薪之喻,于今而急。 【《三国志·吴志·华覈传》】

抱薪救 [bào xīn jiù huǒ]
释义: 薪:柴草。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出处: 《史记·魏世家》:“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鼻端出 [bí duān chū huǒ]
释义: 形容意气风发;情绪激昂。
出处: 见“鼻头出火”。
示例: 写少时豪侠,有鼻端出火之概。 【苏轼《方山子传》清·沈德潜评】

鼻端生 [bí duān shēng huǒ]
释义: 以之形容马行疾速。
出处: 语出《南史·曹景宗传》:“我昔在乡里,骑快马如龙……觉耳后生风,鼻头出火。”
示例: 西家骁骑绕如龙,鼻端生火耳生风。 【元·杨维桢《奉题子昂骝马图》诗】

鼻头出 [bí tóu chū huǒ]
释义: 形容意气风发;情绪激昂。
出处: 《南史·曹景宗传》:“我昔在乡里,骑快马如龙,与年少辈数十骑,拓弓弦作礔砺声,箭如饿鸱叫,平泽中逐獐,数肋射之,渴饮其血,饥食其脯,甜如甘露浆,觉耳后生风,鼻头出火,此乐使人忘死。”

炳如观 [bǐng rú guān huǒ]
释义: 炳:光明、明亮、显著。形容看得清楚明白。
出处: 鲁迅《坟·文化偏至论》:“其词秩然有条,各分大义,炳如观火。”

炳若观 [bǐng ruò guān huǒ]
释义: 形容看得清楚明白。
出处: 梁启超《欧洲地埋大势论》:“人民之职业物产之制造,种种殊异之处,则如网在纲,炳若观火。”

不避水 [bù bì shuǐ huǒ]
释义: 指不畏凶险。
出处: 《水浒传》第五八回:“贤弟心中有何危厄不决之难,但请尽说不妨,便当不避水火,力为解救,与汝相助。”

不避汤 [bù bì tāng huǒ]
释义: 指不畏凶险。
出处: 《史记·货殖列传》:“壮士在军,攻城先登,陷阵却敌,斩将搴旗,前蒙矢石,不避汤火之难者,为重赏使也。”

不吃烟 [bù chī yān huǒ shí]
释义: 烟火食:熟食。道教以为仙人可以不吃熟食。旧时用来称赞诗文立意高超,言词清丽,不同一般。
出处: 宋·阮阅《诗话总龟前集》卷九引《直方诗话》:“文潜先与李公择辈来予家作长句。后再同东坡来,坡读其诗,叹息云:‘此不是吃烟火食人道底言语。’”
示例: 我看你每每宁神养性,不食烟火,虽然有些道理;但这上面事迹,你何能晓得,却要观看。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回】

不食烟 [bù shí yān huǒ]
释义: ①指不吃熟食。道家修炼主张绝粒却谷,不吃世间烟火物。②指诗文立意高超,言词清丽,不同凡俗。
出处: 《终有报》第一回:“人都道他不食烟火,体气欲仙。”
示例: 此诗不独敏捷异常,且字字清新俊逸,饶有别致,似不食烟火者,大与平日不同。 【《玉娇梨》第一回】

不通水 [bù tōng shuǐ huǒ]
释义: 形容跟人不相往来。
出处: 《汉书·孙宝传》:“杜门不通水火。”

打劫 [chèn huǒ dǎ jié]
释义: 趁:乘机。趁人家失火时去抢劫。比喻乘人之危谋取私利。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六回:“正是财动人心,他也不救火,他也不叫水,拿着那袈裟,趁哄打劫,拽回云步,经转山洞而去。”
示例: 等警察赶到时,那几个趁火打劫的流氓早已逃走了。

抢劫 [chèn huǒ qiǎng jié]
释义: 趁着别人紧张时去捞取私利或害人。
出处: 郭沫若《尚儒村》:“兵队来了,有钱的请外人的红十字会来贴张保护的封条,没有钱的便趁火抢劫。”

城门失,殃及池鱼 [chéng mén shī huǒ,yāng jí chí yú]
释义: 城门失火,大家都到护城河取水,水用完了,鱼也死了。比喻因受连累而遭到损失或祸害。
出处: 北齐·杜弼《檄梁文》:“但恐楚国亡猿,祸延林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示例: 我是个平凡的人,不幸生在不平凡的时代,“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无端惹出许多是非。 【柯灵《回看血泪相和流》】

传风搧 [chuán fēng yǒu huǒ]
释义: 犹煽风点火。搧,同“扇”。比喻煽动别人闹事。多用于贬义。

传风扇 [chuán fēng shān huǒ]
释义: 犹扇风点火。比喻鼓动别人做某种事。多用于贬义。
出处: 康濯《春种秋收·故事》:“这么传风扇火,直扇得玉翠她爹都受了传染——天天替女儿着急,时时埋怨女儿眼皮太高。”

春风野 [chūn fēng yě huǒ]
释义: 比喻迅猛之势。
出处: 左齐《南泥湾屯垦》;“劳动竞赛的热潮,像春风野火一样,迅速遍及整个工地。”

撮盐入 [cuō yán rù huǒ]
释义: 撮:以指取物。盐一放在火里就爆裂。比喻性情急躁。
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三本二折:“待去呵,小姐性儿撮盐入火。”
示例: 为是他性急,撮盐入火,为国家面上只要争气,当先厮杀,以此人都叫他做“急先锋”。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三回】

积薪 [cuò huǒ jī xīn]
释义: 厝:放置;薪:柴草。把火放到柴堆下面。比喻潜伏着很大危险。
出处: 汉·贾谊《新书·数宁》:“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偷安者也。”
示例: 乃事过境迁,恬嬉如故,厝火积薪之下,而寝处其上,酣歌恒舞,民怨沸腾,卒至鱼烂土崩,不可收拾。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

燎原 [cuò huǒ liǎo yuán]
释义: 放火燎原,比喻小乱子酿成大祸患。
出处: 明·沈德符《野获编·兵部·西南诸捷》:“惟近日东北用兵,聚三大帅娄十万众,尽没辽水,坐成厝火燎原之势,差为不竞耳。”

打得 [dǎ dé huǒ rè]
释义: 形容关系十分亲密。
示例: 我们厂的领导与群众打得火热。

大动肝 [dà dòng gān huǒ]
释义: 指大怒。
示例: 见到不务正业的他,父亲一定大动肝火。

刀耕 [dāo gēng huǒ nòu]
释义: 耨:除草。古人播种前先伐去树木烧掉野草,以灰肥田。泛指原始的耕作技术。
出处: 《旧唐书·严震传》:“梁汉之间,刀耕火耨。”

刀耕 [dāo gēng huǒ yún]
释义: 犹刀耕火种。
出处: 宋·苏轼《王公仪夔州路转运使程高夔州路判官制》:“三峡之民,刀耕火耘,与鹿豕杂居。”

刀耕 [dāo gēng huǒ zhòng]
释义: 古时一种耕种方法,把地上的草烧成灰做肥料,就地挖坑下种。
出处: 《旧唐书·严震传》:“梁汉之间,刀耕火耨。”
示例: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刀耕火种的那种原始的农业耕作技术已逐渐消失了。

刀山 [dāo shān huǒ hǎi]
释义: 比喻极其危险和困难的地方。
出处: 刘伯承《千里跃进大别山》:“此刻,面前即使横着刀山火海,我们也必须打过去。”

蹈赴汤 [dǎo fù tāng huǒ]
释义: 比喻不避艰险。同“蹈汤赴火”。
出处: 唐·孙揆《灵应传》:“君子杀身以成仁,殉其毅烈,蹈赴汤火,旁雪不平,乃宝之志也。”
示例: 犬马之报,惟力是视,虽蹈赴汤火所不辞。 【清·王韬《代上广府冯太守书》】

赴汤 [dǎo huǒ fù tāng]
释义: 比喻不避艰险。
出处: 李瑛《深夜里发生的故事》诗:“五里远的山路,真正似蹈火赴汤。”

探汤 [dǎo huǒ tàn tāng]
释义: 比喻不避艰险。同“蹈汤赴火”。

蹈汤赴 [dǎo tāng fù huǒ]
释义: 比喻不避艰险。
出处: 唐·赵元一《奉天录》卷三:“且须散金帛,犒师旅,使闻鼓而蹈汤赴火,闻金而星布云合。”
示例: 他张迪,官家的这条忠实走狗,蹈汤赴火,也要去竭力办到。 【徐兴业《金瓯缺》第一部第三章】

灯蛾扑 [dé é pū huǒ]
释义: 比喻自己找死。
出处: 《梁书·倒溉传》:“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
示例: 这贼配军却不是作死,倒来戏弄老娘!正是“灯蛾扑火,惹焰烧身”。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十七回】

辉煌 [dēng huǒ huī huáng]
释义: 形容夜晚灯光明亮的繁华景象。
出处: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二十二:“理宗皇帝游苑,登凤凰山,至夜望见西湖内灯火辉煌,一片光明。”
示例: 尤氏等送至大厅前,见灯火辉煌,众小厮都在丹墀侍立。 【清·曹雪琴《红楼梦》第七回】

万家 [dēng huǒ wàn jiā]
释义: 家家都点上灯。指天黑上灯的时候。亦形容城镇夜晚的景象。
出处: 唐·白居易《江楼夕望招客》:“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电光石 [diàn guāng shí huǒ]
释义: 闪电的光,燧石的火。原为佛家语,比喻事物瞬息即逝。现多形容事物象闪电和石火一样一瞬间就消逝。
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此事如击石火,似闪电光。”
示例: 但看还没有十分看明,又如电光石火一样飞也似地过去了。 【郭沫若《学生时代·孤山的梅花》】

洞如观 [dòng rú guān huǒ]
释义: 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好象看火一样。同“洞若观火”。
出处: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二:“得悉其山川险要部落游牧,暨其强弱多寡离合之情,皆洞如观火矣。”

洞若观 [dòng ruò guān huǒ]
释义: 洞:透彻。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好象看火一样。
出处: 《尚书·盘庚上》:“予若观火。”
示例: 否则怎样,他却没有说。但这是“洞若观火”的,否则,就不给。 【鲁迅《华盖集续编·记“发薪”》】

冬寒抱冰,夏热握 [dōng hán bào bīng,xià rè wò huǒ]
释义: 冬天寒冷却要抱冰,夏天炎热却要握火。形容刻苦自勉。
出处: 《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越王念复吴,仇非上旦也。苦身劳心,夜以继日。……冬常抱冰,夏还握火。”

反风灭 [fǎn fēng miè huǒ]
释义: 比喻施行德政。
出处: 《后汉书·儒林传上·刘昆》:“诏问昆曰:‘前在江陵,反风灭火,后守弘农,虎北渡河,行何德政而致是事?’昆对曰:‘偶然耳。’左右皆笑其质讷。帝叹曰:‘此乃长者之言也。’”
示例: 但知私财不入,公事夙办,便云我能治民,不知诚己刑物,执辔如组,反风灭火,化鸱为凤之术也。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

烧山 [fàng huǒ shāo shān]
释义: 比喻煽风点火,挑拨离间。
出处: 康濯《东方红》:“你不知道,那狼叼豹咬的齐占杰,前一阵可光在我面前放火烧山呀!”

飞蛾赴 [fēi é fù huǒ]
释义: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出处: 《梁书·到溉传》:“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

飞蛾扑 [fēi é pū huǒ]
释义: 飞蛾扑到火上,比喻自取灭亡。
出处: 《梁书·到溉传》:“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
示例: 他今日自来投到,岂不是飞蛾扑火,自讨死吃的。 【元·杨显之《潇湘雨》第二折】

飞蛾投 [fēi é tóu huǒ]
释义: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出处: 《梁书·到溉传》:“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
示例: 不然进入他家,如飞蛾投火一般,坑你上不上,下不下,那时悔之晚矣。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十七回】

忿中烧 [fèn huǒ zhōng shāo]
释义: 犹言怒火中烧。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张鸿渐》:“甲词益狎逼。张忿火中烧,反刀直出,剁甲中颅。”

风风 [fēng fēng huǒ huǒ]
释义: 形容急急忙忙,冒冒失失的样子。
出处: 王吉呈《女御史》:“妈千叮咛万叮咛,务必要平稳,切不可像在娘家门上那样风风火火,得罪了人,日后过门咋做媳妇呢?”

风高放,月黑杀人 [fēng gāo fàng huǒ,yuè hēi shā rén]
释义: 风高:风非常大。月黑:指黑夜。趁风大放火,趁黑夜杀人。形容盗匪趁机作案的行径。
出处: 元·元怀《拊掌录》:“欧阳公与人行令,各作诗两句,须犯徒以上罪者……一云:‘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
示例: 风高放火,月黑杀人,无粮同饿,得肉均分。 【明·冯梦龙《警世通方·范鳅儿又镜重圆》】

风雷 [fēng léi huǒ pào]
释义: 形容十分急躁。
出处: 清·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十二回:“上前天我们才到上海,货还没有起完,到了半夜里,忽然宪太太来了,风雷火炮的一阵,马上就要开船,脸上很带点怒色。”

连年 [fēng huò lián nián]
释义: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比喻战火或战争。指战火连年不断。
出处: 元·戴良《九灵山房集·二四·登大牢山》:“那堪回首东南地,烽火连年警报闻。”

连天 [fēng huǒ lián tiān]
释义: 形容战火遍及各地。
出处: 汉·蔡邕《蔡中郎集·外纪上·汉书十志疏》:“其时鲜卑连犯云中五原,一月之中烽火不绝,埃尘连天。”
示例: 倾城将士,两两相遇,虽然是件韵事,倘使相遇在烽火连天之下,便不欢乐了。 【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二回】

四起 [fēng huǒ sì qǐ]
释义: 战争的火焰从四面八方燃烧起来。形容边防不安宁,四处有敌人进犯。

相连 [fēng huǒ xiāng lián]
释义: 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指边防常抓不懈,比喻战火不断。
出处: 汉·荀悦《汉纪·宣帝纪三》:“部曲相保,堑垒木樵,便兵饰弩,烽火相连。”
示例: 临歧分别,一旦恩情成断裂;烽火相连,雁帖鱼书谁与传。 【元·无名氏《风送梧桐叶》第一折】

赴汤蹈 [fù tāng dǎo huǒ]
释义: 赴:走往;汤:热水;蹈:踩。沸水敢蹚,烈火敢踏。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出处: 《荀子·议兵》:“以桀诈尧,譬之若以卵投石,以指挠沸,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晋·稽康《与山巨源绝交书》:“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汤蹈火。”
示例: 有三个人,义胆包身,武艺出众,敢赴汤蹈火,同死同生。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五回】

负薪救 [fù xīn jiù huǒ]
释义: 背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出处: 《韩非子·有度》:“其国乱弱矣,又皆释国法而私其外,则是负薪而救火也,乱弱甚矣。”《史记·魏世家》:“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示例: 若听诸葛亮之言,妄动甲兵,此所谓负薪救火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

干柴烈 [gān chái liè huǒ]
释义: 形容男女之间强烈情欲要求,多用于不正当的男女关系。也形容情绪高涨。
出处: 明·周楫《西湖二集·侠女散财殉节》:“这烈火干柴怎得瞒。”
示例: 真是一对烈火干柴,如胶如漆,燕尔新婚,连日那里拆得开。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九回】

之费 [gāo huǒ zhī fèi]
释义: 膏:点灯的油;膏火:灯火。借指求学的费用。
出处: 清·霁园主人《夜谭随录》:“欲登第须理旧业读书,欲读书须膏火之费,吾视君皆未易办也。”

自煎 [gāo huǒ zì jiān]
释义: 比喻有才学的人的人因才得祸。
出处: 《庄子·人间世》:“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
示例: 膏火自煎熬,多财为患害。 【晋·阮籍《咏怀诗·八》】

隔岸观 [gé àn guān huǒ]
释义: 隔着河看人家着火。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去求助,在一旁看热闹。
出处: 唐·乾康《投谒齐已》:“隔岸红尘忙似火,当轩青嶂冷如冰。”
示例: 他原是在隔岸观火呀。 【郭沫若《南冠草》第二幕】

狐鸣 [gōu huǒ hú míng]
释义: 夜里把火放在笼里,使隐隐约约象磷火,同时又学狐叫。这是陈涉、吴广假托狐鬼之事以发动群众起义的故事。后用来比喻策划起义。
出处: 《史记·陈涉世家》:“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示例: 后人把疑神见鬼等情,说做篝火狐鸣,便是引用陈胜、吴广的古典。 【蔡东藩《前汉演义》第九回】

黑灯瞎 [hēi dēng xiā huǒ]
释义: 形容黑暗没有灯光。
出处: 端木蕻良《科尔沁旗草原》八:“呵,你这个时侯,走什么,黑灯瞎火的。”
示例: 老二,这是怎么回事,黑灯瞎火的把我找来。 【老舍《神拳》第二幕】

黑灯下 [hēi dēng xià huǒ]
释义: 形容黑暗没有灯光的情景。
出处: 老舍《骆驼样子》十二:“你始终也没进去。黑灯下火的教鞭教我和太太瞎抓。”
示例: 下地做话,黑灯下火走回来,一进门,有饭吃,一拎壶,有水渴。 【梁斌《红旗谱》十三】

狐鸣篝 [hú míng gōu huǒ]
释义: 指起事者动员群众的措施。同“狐鸣鱼书”。
出处: 黄葆桢《扬哲商烈士悼歌》:“军储潜遣五丁运,狐鸣篝火期相从。”

耕流种 [huǒ gēng liú zhǒng]
释义: 古代一种原始的耕种方式。先用火烧去杂草,然后引水播种。犹言火耕水耨。
出处: 《后汉书·文苑传上·杜笃》:“田田相如,鐇钁株林,火耕流种,功浅得深。”李贤注:“以火烧所伐林株,引水溉之而布种也。”

耕水耨 [huǒ gēng shuǐ nòu]
释义: 耨:除草。用火来耕种,用水来除草。古代一种原始耕种方式。
出处: 《史记·平准书》:“江南火耕水耨,令饥民得流就食江淮间,欲留,留处。”
示例: 诸欲修水田者,皆以火耕水耨为便。 【《晋书·食货志》】

耕水种 [huǒ gēng shuǐ zhòng]
释义: 耨:除草。古代一种原始耕种方式。
出处: 《史记·平准书》:“江南火耕水耨,令饥民得流就食江淮间,欲留,留处。”晋·陆云《答车茂安书》:“遏长川以为陂,燔茂草以为田,火耕水种,不烦人力。”

光烛天 [huǒ guāng zhú tiān]
释义: 火光把天都照亮了。形容火势极大(多指火灾)。
出处: 明·张岱《海志》:“火光烛天,海水如沸,此来得见海战,尤奇。”
示例: 城里到处火光烛天,枪炮齐响,有钱的人纷纷逃难,穷若的人民水断粮绝。 【老舍《吐了一口气》】

海刀山 [huǒ hǎi dāo shān]
释义: 比喻极其危险和困难的地方。
出处: 京剧《智取威虎山》第五场:“愿红旗五洲四海齐招展, 哪怕是火海刀山也扑上前。”
示例: 火海刀山无所惧,艰难困苦炼英雄。

[huǒ jí huǒ liǎo]
释义: 犹火烧火燎。
出处: 《人民文学》1977年4期:“整个发电厂都火急火燎地动员起来。”

尽灰冷 [huǒ jìn huī lěng]
释义: 比喻权势消失。
出处: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向火乞儿》:“今时之朝彦,皆是向火乞儿,一日火尽灰冷,暖气何在?当冻尸裂体、弃骨沟睿中,祸不远矣。”

尽薪传 [huǒ jìn xīn chuán]
释义: 火虽烧完,柴却留传下来。比喻思想、学术、技艺等世代相传。
出处: 明·寓山居士《鱼儿佛》第四出:“仗猛力精心,斩断牵缠,若不是粉碎虚空,终似那痴拳太软,总火尽薪传也。”

龙黼黻 [huǒ lóng fǔ fú]
释义: 原指火形和龙形的文彩,后用以比喻作文只知雕章琢句,犹如补缀百家之衣。
出处: 《左传·桓公二年》:“火龙黼黻,昭其文也。”
示例: 文章最忌百家衣,火龙黼黻世不知。 【宋·陆游《次韵和杨伯子主簿见赠》】

冒三尺 [huǒ mào sān chǐ]
释义: 形容愤怒到极点。同“火冒三丈”。
出处: 姚雪垠《李自成 》第一卷第十五章:“当自成在路上才得到报告时,他不禁火冒三尺,恨恨地骂了一声:‘该死!’”
示例: 却说孙定邦在大雨里寻找史更新,找了多半宿也没见个影子,急得他真是火冒三尺,手脚无措。 【刘流《烈火金钢》第七回】

冒三丈 [huǒ mào sān zhàng]
释义: 冒:往上升。形容愤怒到极点。
出处: 陶菊隐《筹安会六君子传》:“章太炎以自己惨淡经营《民报》多年,一旦复刑,竟被摈斥,不由得火冒三丈。”

灭烟消 [huǒ miè yān xiāo]
释义: 火苗熄灭,烟云消散。比喻事物消失净尽,不留一点痕迹。亦作“烟消火灭”。
出处: 晋·傅玄《四言杂诗》:“忽然长逝,火灭烟消。”

耨刀耕 [huǒ nòu dāo gēng]
释义: 犹火耕。多指比较原始的耕作方法。
出处: 唐·罗隱《别池阳所居》诗:“黄尘初起此留连,火耨刀耕六七年。”

妻灰子 [huǒ qī huī zǐ]
释义: 焚妻灭子。指毁弃家室。
出处: 汉·杨雄《法言·渊骞》:“离(要离)也,火妻灰子,以求反于庆忌,实蛛蝥之劘也,焉可谓之义也?”李轨注:“离,山平人,而焚烧妻子,诈为吴雠,求信于庆忌,反而刺之。”

然泉达 [huǒ rán quán dá]
释义: 比喻形势发展迅猛。
出处: 《孟子·公孙丑上》:“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热水深 [huǒ rè shuǐ shēn]
释义: ①犹水深火热。比喻十分困苦的处境。②形容严酷;厉害。
出处: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五十回:“我算什么,明相国不动声色,却出斯民于火热水深,措天下于泰山磐石。”
示例: 法兰西革命之时,上自王家,下至贵族僧侣,蹂躏平民,无所弗至,其法之力,可谓火热水深矣。 【李大钊《民彝与政治》】

伞高张 [huǒ sǎn gāo zhāng]
释义: 火伞:比喻夏天太阳酪烈;张:展开。形容夏天烈日当空,十分炎热。
出处: 唐·韩愈《游青龙寺赠崔太补阙》诗:“光华闪壁见神鬼,赫赫炎官张火伞。”

山汤海 [huǒ shān tāng hǎi]
释义: 比喻艰难危险。
出处: 《晋书·张骏传》:“虽有火山汤海,无所辞难,岂寒暑之足避哉!”

上加油 [huǒ shàng jiā yóu]
释义: 在一旁助威增加他人的愤怒或助长事态的发展。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回:“三荷包也不睬他,把他气得越发火上加油了。”
示例: 这是一个重要的西洋古典,主上不懂得运用,而公开的说出‘自由民治’的真面目,那就一定要火上加油的更激起匪徒的暴乱的。 【瞿秋白《论文学革命及语言文字问题·学阀万岁》】

上浇油 [huǒ shàng jiāo yóu]
释义: 往火上倒油。比喻使人更加愤怒或使情况更加严重。
出处: 元·关汉卿《金线池》第二折:“我见了他扑邓邓火上浇油。”
示例: 若吃此药,误用人参,犹如火上浇油,不出七天,必要命尽无常。 【清·石昆玉《三侠五义》第四十一回】

上弄冰 [huǒ shàng nòng bīng]
释义: 比喻易于败亡,事情很容易办到。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35回:“泼魔苦苦用心拿我,诚所谓水中捞月;老孙若要擒你,就好似火上弄冰。”
示例: 火上弄冰,不禁几日,弄得精光,连饭也没有得吃。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82回】

上添油 [huǒ shàng tiān yóu]
释义: 比喻使人更加愤怒或使情况更加严重。同“火上浇油”。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三回:“贾臬台见他顶嘴,如火上添油,那气格外来的大。”
示例: 他放下笔,头疲倦地倒在枕上。炎热增加他的痛苦。喧哗更象在火上添油。 【巴金《寒夜》二九】

[huǒ shāo huǒ liǎo]
释义: 燎:烧。被火烧烤。比喻心里非常着急或身上热得难受。
出处: 老舍《鼓书艺人》十九:“她遭到了不幸,比个寡妇还不如。往后怎么办?想到这里,她心里火烧火燎,呆呆坐着,急得一身汗。”

烧眉毛 [huǒ shāo méi máo]
释义: 火烧到眉毛。比喻事到眼前,非常急迫。
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六:“问:‘如何是急切一句?’诗曰:‘火烧眉毛。’”
示例: 火烧眉毛,且顾眼前。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五回】

树琪花 [huǒ shù qí huā]
释义: 比喻灿烂的灯火或焰火。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七回:“于是进入行宫,只见庭燎绕空,香屑布地,火树琪花,金窗玉槛。”

树银花 [huǒ shù yín huā]
释义: 火树:火红的树,指树上挂满灯彩;银花:银白色的花,指灯光雪亮。形容张灯结彩或大放焰火的灿烂夜景。
出处: 唐·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火树银花合,尽桥铁锁开。”
示例: 火树银花不夜天,弟兄姐妹舞翩跹,歌声唱彻月儿圆。 【柳亚子《浣溪沙》词】

眼金睛 [huǒ yǎn jīn jīng]
释义: 原指《西游记》中孙悟空能识别妖魔鬼怪的眼睛。后用以形容人的眼光锐利,能够识别真伪。
出处: 元·杨景贤《西游记杂剧》第三本第九出:“这厮瞒神唬鬼,铜筋铁骨,火眼金睛。”
示例: 只是风搅得烟来,把一双眼炒红了,弄做个老害眼病,故唤作火眼金睛。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七回】

中取栗 [huǒ zhōng qǔ lì]
释义: 偷取炉中烤熟的栗子。比喻受人利用,冒险出力却一无所得。
出处: 十七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的寓言《猴子与猫》载:猴子骗猫取火中栗子,栗子让猴子吃了,猫却把脚上的毛烧掉了。
示例: 我们目前自顾不暇,郑成功不来就是天主保佑了,我们还好去惹他么。我们不能为别人火中取栗。 【郭沫若《郑成功》第五章】

烛小心 [huǒ zhú xiǎo xīn]
释义: 火烛:泛指能起火的东西。原指谨防失火。亦泛指处事小心谨慎。
出处: 清·邗上蒙人《风月梦》第十回:“你点火把送贾老爷回府,你就家去罢。家中门户火烛小心。”
示例: 你悄悄跟老张去说,叫他去找‘主顾’,要有钱人家的子弟,肚子里‘火烛小心’而急于想中举的;每一个六千银子,另加两成小费。 【高阳《清官册·科场大狱》】

烛银花 [huǒ zhú yín huā]
释义: 犹火树银花。形容张灯结彩或大放焰火的灿烂夜景。
出处: 宋·朱淑真《元夜》诗之三:“火烛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吹闹东风。”

烧肠 [jī huǒ shāo cháng]
释义: 形容饥饿难忍。

积薪厝 [jī xīn cuò huǒ]
释义: 薪:柴草;厝:同:“措”,放置。把火放在柴堆下面。比喻隐藏着很大的危险,后患无穷。
出处: 《汉书·贾谊传》:“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

急如风 [jí rú fēng huǒ]
释义: 急得像疾风烈火一样。形容十分急迫。
出处: 《西游补》第九回:“你要图成和议,急如风火,却如何等得这三日过呢?”

急如星 [jí rú xīng huǒ]
释义: 星火:流星。象流星的光从空中急闪而过。形容非常急促紧迫。
出处: 晋·李密《陈情表》:“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示例: 闺臣心内虽急如星火,偏偏婉如同田凤翾的哥哥田廷结了婚姻。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四回】

急于星 [jí yú xīng huǒ]
释义: 星火:流星。象流星的光从空中急闪而过。形容非常急促紧迫。
出处: 晋·李密《陈情表》:“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交梨 [jiāo lí huǒ zǎo]
释义: 道教经书中所说的“仙果”。
出处: 《真诰·运象二》:“玉醴金浆,交梨火枣,此则腾飞之药,不比于金丹也。”

皎阳似 [jiǎo yáng shì huǒ]
释义: 皎:白而亮。太阳像火一样燃烧。多形容夏日的炎热。

解衣包 [jiě yī bāo huǒ]
释义: 比喻不解决问题,只招致危险。
出处: 《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十三年》:“关中华戎杂错,风俗劲悍;裕欲以荆扬之化,施之函秦,此无异解衣包火,张罗捕虎。”

解衣抱 [jiě yī bào huǒ]
释义: 比喻不解决问题,只招致危险。同“解衣包火”。
出处: 《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十三年》:“关中华戎杂错,风俗劲悍;裕欲以荆扬之化,施之函秦,此无异解衣包火,张罗捕虎。”清·唐训方《里语征实》卷下引作“解衣抱火”。

井中求 [jǐng zhōng qiú huǒ]
释义: 在水井里去寻求火。比喻方法或方向不对,根本达不到目的。

投薪 [jiù huò tóu xīn]
释义: 为了扑灭火焰而将木柴扔进火中。比喻采取错误的办法,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使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出处: 《邓析子·无厚篇》:“不治其本而务其末,譬如拯溺而硾之以石,救火而投之以薪。”

扬沸 [jiù huǒ yáng fèi]
释义: 沸:开水。比喻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形容情况危急。
出处: 《史记·酷吏列传》:“当是之时,吏治若救火扬沸,非武健严酷,恶能胜其任而愉快乎?”

拯溺 [jiù huǒ zhěng nì]
释义: 形容紧急救助陷于困境中的人。同“救焚拯溺”。

救民水 [jiù mín shuǐ huǒ]
释义: 水火:比喻深重的灾难。把老百姓从深重的灾难中拯救出来。
出处: 《孟子·滕文公下》:“救民于水火之中,取其残而已矣。”
示例: 谡如此来,是要救民水火,不想无民可救,只有贼可杀呢。 【清·魏秀仁《花月痕》】

救民于水 [jiù mín yú shuǐ huǒ]
释义: 救:拯救;水火:比喻灾难。把人民从深重的灾难中拯救出来。
出处: 《孟子·滕文公下》:“救民于水火之中,取其残而已矣。”

绝薪止 [jué xīn zhǐ huǒ]
释义: 绝:断绝;薪:柴草。断绝柴草,使火停止燃烧。比喻从根本上彻底解决问题。
出处: 《吕氏春秋·尽数》:“扬汤止沸,沸愈不止,去火则止矣。” 汉·枚乘《上书谏吴书》:“一人饮之,百人扬之,无益也,不如绝薪止火而已。”

连天烽 [lián tiān fēng huǒ]
释义: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比喻战火或战争。形容战火烧遍各地。
出处: 汉·蔡邕《蔡中郎集·外纪上·汉书十志疏》:“其时鲜卑连犯云中五原,一月之中烽火不绝,埃尘连天。”
示例: 无限伤心劫后话,连天烽火独思君。 【李大钊《南天动乱·适将去国,忆天问军中诗》】

加油 [liáo huǒ jiā yóu]
释义: 犹言火上加油。在一旁助威增加他人的愤怒或助长事态的发展。

燎若观 [liáo ruò guān huǒ]
释义: 指事理清楚明白,如看火一般。

燎原烈 [liáo yuán liè huǒ]
释义: 好象大火在原野上燃烧,使人无法接近。比喻不断壮大,不可抗拒的革命力量。
出处: 《尚书·盘庚上》:“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
示例: 改革开放的洪流,似燎原烈火,不可阻挡。

燎如观 [liǎo rú guān huǒ]
释义: 指事理清楚明白,如看火一样。
出处: 郭沫若《文艺论集·反响之反响》:“究竟谁是谁非,谁错谁不错,这是燎如观火的。”

辨日 [liè huǒ biàn rì]
释义: 在烈火中能辨别玉的好坏。比喻在关键时刻能看出一个人的节操。
出处: 宋·叶廷圭《海录碎事·人事》:“烈火辨玉,疾风知草。”

干柴 [liè huǒ gān chái]
释义: 比喻男女欢情很深。
出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1卷:“怎当得他每两下烈火干柴,你贪我爱,各自有心,竟自勾搭上了。”
示例: 真是一对烈火干柴,如胶投漆,燕尔新婚,连日那里拆得开。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9回】

轰雷 [liè huǒ hōng léi]
释义: 炽烈的火,轰响的雷。比喻性情急躁暴烈。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4回:“性子又~似的,煞是不好说话。”

见真金 [liè huǒ jiàn zhēn jīn]
释义: 真金是不怕烈火烧的,所以只有在烈火中才能鉴别出是不是真金。比喻在关键时刻最能考验人。

烹油 [liè huǒ pēng yóu]
释义: 形容气氛更加热烈。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3回:“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的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
示例: 这下子可不得了啦!真好像烈火烹油,会场一下子炸了——空前的大爆炸。 【《花城》1981年第4期】

真金 [liè huǒ zhēn jīn]
释义: 烈火:熊熊大火,猛烈的火。真金不惧火炼,在烈火中可以鉴别出真正的黄金。
示例: 疾风知劲草,烈火真金。

纯青 [lú huǒ chún qīng]
释义: 纯:纯粹。道士炼丹,认为炼到炉里发出纯青色的火焰就算成功了。后用来比喻功夫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
出处: 唐·孙思邈《四言诗》:“洪炉烈火,洪焰翕赫;烟示及黔,焰不假碧。”
示例: 到了现在,可已到了炉火纯青的气候,正是弟兄们各显身手的时期。 【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五回】

履汤蹈 [lǚ tāng dǎo huǒ]
释义: 身入汤火。比喻处苦难之境。

持杖 [míng huǒ chí zhàng]
释义: 形容公开抢劫或肆无忌惮地干坏事。同“明火执仗”。

执械 [míng huǒ zhí xiè]
释义: 形容公开抢劫或肆无忌惮地干坏事。同“明火执仗”。

执仗 [míng huǒ zhí zhàng]
释义: 明:点明;执:拿着;仗:兵器。点着火把,拿着武器。形容公开抢劫或肆无忌惮地干坏事。
出处: 元·无名氏《盆儿鬼》第二折:“我在这瓦窑居住,做些本份生涯,何曾明火执仗 ,无非赤手求财。”
示例: 有一夜,无端被强盗明火执仗的抢了进来。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29回】

执杖 [míng huǒ zhí zhàng]
释义: 点着火把,拿着武器。原指公开抢劫。后比喻公开地、毫不隐藏地干坏事。
出处: 元·无名氏《盆儿鬼》第二折:“我在这瓦窑居住,做些本份生涯,何曾明火执仗 ,无非赤手求财。”
示例: 并非明火执杖,怎么便算是强盗呢?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一十回】

明若观 [míng ruò guān huǒ]
释义: 象看火那样清楚。形容看事物十分明晰。
出处: 《书·盘庚上》:“予若观火。”

冲天 [nù huǒ chōng tiān]
释义: 形容愤怒之极,无法抑制。
出处: 老舍《龙须沟》第一幕:“[程娘子]怒火冲天,不顾一切地冲向狗子拚命,却被狗子一把抓住。”
示例: 他登时怒火冲天,霍地立起身来……一阵猛扫,把四五个敌人都打倒了。 【魏巍《东方》第五部第六章】

中烧 [nù huǒ zhōng shāo]
释义: 中;心中。怒火在心中燃烧。形容心中怀着极大的愤怒。
出处: 宋·王迈《臞轩集》:“虚舟相触何心在,怒火虽炎一响空。”
示例: 这时见四个师弟非欲置自己和师父于死地,不由怒火中烧。 【古龙《长干行》】

披麻救 [pī má jiù huǒ]
释义: 披着麻去救火。比喻惹火烧身,自招灾祸。
出处: 元·无名氏《赚蒯通》第三折:“则落你好似披麻救火,蒯彻也不似那般人随风倒舵。”
示例: 若强动兵甲,正犹披麻救火,必致自焚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二十回】

判若水 [pàn ruò shuǐ huǒ]
释义: 判:区别。比喻两者显然相反,互不相容。
出处: 清·钱泳《履园丛话·谭诗·总论》:“沈归愚宗伯与袁简斋太史论诗,判若水火。”
示例: 若各存意见,则依附之小人,遂至妄为揣摩,群相附和,渐至判若水火。 【《清朝野史大观》卷三】

泼油救 [pō yóu jiù huǒ]
释义: 救火时用油浇洒。比喻事情处理不得法,反而使事态更严重。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四回:“今使他为先锋,是泼油浇火也。”

七窍冒 [qī qiào mào huǒ]
释义: 形容气愤到极点。同“七窍生烟”。
出处: 《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三回:“一天两天还好受,等到第三天,真受不得了!怎么还没有信呢?俗语说的好,真是七窍冒火,五脏里生烟。”
示例: 见此情不由我七窍冒火,你这般对付我却待如何? 【欧阳予情《渔夫恨》第五场】

敲冰求 [qiāo bīng qiú huǒ]
释义: 敲开冰找火。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
出处: 《大光明藏经》下卷:“敲冰求火,论功不遂。”

敲冰索 [qiāo bīng suǒ huǒ]
释义: 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一定不会成功。

清灰冷 [qīng huī lěng huǒ]
释义: 没吃没喝。常用以形容贫困冷清的景象。同“清灰冷灶”。

烧身 [rě huǒ shāo shēn]
释义: 惹:引;身:本身。引火烧自己。比喻自找麻烦或自找苦吃。
出处: 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三回:“庄上人见典史亲来捉获,不知一件什么天大的事,生怕惹火烧身,连忙把余琳并冯氏,都送将出来。”

朝天 [rè huǒ cháo tiān]
释义: 形容群众性的活动情绪热烈,气氛高涨,就象炽热的火焰照天燃烧一样。
出处: 冯德英《迎春花》第九章:“但这几天热火朝天的参军运动,也冲击着他们的身心。”

如蹈水 [rú dǎo shuǐ huǒ]
释义: 比喻处境艰难。

如蹈汤 [rú dǎo tāng huǒ]
释义: 蹈:踩;汤:滚水。如同在滚水、烈火中行走一样。比喻处境艰险。
出处: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一:“命入朝廷,如赴汤火。”
示例: 入入公门,如蹈汤火。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冤狱》】

燎原 [rú huǒ liáo yuán]
释义: 燎:烧;原:原野。如火在原野燃烧。比喻声势很大,难于阻抑。
出处: 《尚书·盘庚上》:“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
示例: 到期不能“剿灭”,反而如火燎原,他们有些做封疆大吏的,轻则降级、削职,重则下狱、砍头。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六章】

如荼 [rú huǒ rú tú]
释义: 荼:茅草的白花。象火那样红,象荼那样白。原比喻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大规模的行动气势旺盛,气氛热烈。
出处: 《国语·吴语》:“万人以为方阵,皆白裳,白旗,素甲,白羽之缯,望之如荼。……左军亦如之,皆赤裳,赤,丹甲,朱羽之缯,望之如火。”
示例: 过了两年“五四运动”发生了。报纸上的如火如荼的记载唤醒了他的被忘却了的青春。 【巴金《家》六】

赴汤 [rù huǒ fù tāng]
释义: 比喻不避艰险。

杀人放 [shā rén fàng huǒ]
释义: 指无法无天的强暴行为。
出处: 元·无名氏《黄花峪》第二折:“听的道杀人放火偏精细,显出我些英雄神威。”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五十五回:“他本是杀人放火为生的主儿,被杨元帅收伏在麾下。”
示例: 也有钻穴逾垣在那里偷窃的,也有杀人放火在那里抢劫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九回】

扇风点 [shàn fēng diǎn huǒ]
释义: 指进行鼓动或煽动。

止沸 [shàn huǒ zhǐ fèi]
释义: 沸:沸腾,指水滚开。用扇风助长火势的办法来停止水沸腾。比喻采取的办法与希望达到的目的正好相反。

烧犀观 [shāo xī guān huǒ]
释义: 比喻洞察事物。

舌锋如 [shé fēng rú huǒ]
释义: 比喻话说得十分尖锐。

十万 [shí wàn huǒ jí]
释义: 形容事情紧急到了极点(多用于公文、电报等)。
出处: 曹禺《王昭君》第二幕:“启奏陛下!鸡鹿寨十万火急,羽书传到长安,请圣裁。”

十万 [shí wàn huǒ sù]
释义: 形容在紧急情况下动作极快地行事。

电光 [shí huǒ diàn guāng]
释义: 形容事物象闪电和石火一样一瞬间就消逝。
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四:“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石火电光,已经尘劫。’”

风灯 [shí huǒ fēng dēng]
释义: 比喻为时短暂。
出处: 《万善同归集》卷五:“无常迅速,念念迁移,石火风灯,逝波残照,露华电影,不足为喻。”

风烛 [shí huǒ fēng zhú]
释义: 比喻为时短暂。
出处: 唐·黄滔《祭宋员外》:“石火风烛,惊波逝水,诚修短之无改矣,奈痛伤之有等焉。”

光阴 [shí huǒ guāng yīn]
释义: 表示光阴之迅速,一眨眼就要过去。
示例: 青春时光,有如石火光阴,我们应把握时间多加学习。

咒龙 [shì huǒ zhòu lóng]
释义: 比喻荒诞不经之事。事火,指祀火为神;咒龙,指咒龙请雨。

势如水 [shì rú shuǐ huǒ]
释义: 形容双方就像水火一样互相对立,不能相容。
出处: 《三国志·蜀志·魏延传》:“惟杨仪不假借延,延以为至忿,有如水火。”

束缊举 [shù yūn jǔ huǒ]
释义: 比喻求助于人。也比喻为人排难解纷。同“束缊请火”。

束缊请 [shù yùn qǐng huǒ]
释义: 束缊:束一扎可烧的大麻为火把;请火:借火。搓麻为引火绳,向邻家讨火。比喻求助于人。也比喻为人排难解纷。
出处: 《汉书·蒯通传》:“即束缊请火于亡肉家。”

束蕴乞 [shù yùn qǐ huǒ]
释义: 比喻求助于人。也比喻为人排难解纷。同“束缊请火”。

束蕴请 [shù yùn qǐng huǒ]
释义: 比喻求助于人。也比喻为人排难解纷。同“束缊请火”。

兵虫 [shuǐ huǒ bīng chóng]
释义: 指使古书遭受损毁的四种灾害:水灾、火灾、战乱和书蠹。也泛指各种天灾人祸。
出处: 鲁迅《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之余》:“今人标点古书而古书亡,因为他们乱点一通,佛头着粪:这是古书的水火兵虫以外的三大厄。”

不避 [shuǐ huǒ bù bì]
释义: 指不避艰险。

不辞 [shuǐ huǒ bù cí]
释义: 指不避艰险。同“水火不避”。

不兼容 [shuǐ huǒ bù xiāng róng]
释义: 容:容纳。比喻二者对立,绝不兼容。
出处: 《周易·说卦》:“故水火不相逮。”
示例: 他们闹得水火不兼容。

不相容 [shuǐ huǒ bù xiāng róng]
释义: 容:容纳。比喻二者对立,绝不相容。
出处: 汉·王符《潜夫论·慎微》:“且夫邪之与正,犹水与火,不同原,不得并盛。”《汉书·郊祀志下》:“《易》有八卦,乾坤六子,水火不相逮,雷风不相悖,山泽通气,然后能变化,既成万物也。”
示例: 太太!求道不求医,求医不求道,医者治病靠药力,道者治病靠神力,医道两门,水火不相容。 【曲波《林海雪原》一一】

无交 [shuǐ huǒ wú jiāo]
释义: 没有财物牵涉。形容为官清正廉洁。
出处: 《隋书·循吏传·赵轨》:“别驾在官,水火不与百姓交,是以不敢以壶酒相送。”

无情 [shuǐ huǒ wú qíng]
释义: 指水和火是不讲情面的,如疏忽大意,容易造成灾祸。
出处: 元·杨梓《豫让吞炭》第二折:“俺城中把金鼓鸣,正是外合里应,教智伯才知水火无情。”
示例: 水火无情,我们都应该提高防范意识。

相济,盐梅相成 [shuǐ huǒ xiāng jì,yán méi xiāng chéng]
释义: 烹饪赖水火而成,调味兼盐梅而用。喻人之才性虽各异,而可以和衷共济。

之中 [shuǐ huǒ zhī zhōng]
释义: 水火:比喻灾难。灾难困苦之中。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下》:“今燕虐其民,王往而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
示例: 今百姓如在水火之中。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十八回】

水流湿,就燥 [shuǐ liú shī,huǒ jiù zào]
释义: 水向湿处流,火往干处烧。指物之气质类似必相感应。后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出处: 《易·乾》:“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各从其类也。”孔颖达疏:“此二者以形象相感。水流於地,先就湿处;火焚其薪,先就燥处。”

水深 [shuǐ shēn huǒ rè]
释义: 老百姓所受的灾难,象水那样越来越深,象火那样越来越热。比喻人民生活极端痛苦。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下》:“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示例: 只要能把国家从水深火热里救出来,他就是至高无上的英雄。 【梁斌《红旗谱》四二】

顺风吹 [shǔn fēng chuī huǒ]
释义: 比喻乘便行事,并不费力。
出处: 《景德传灯录》:“因风吹火,用力不多。”

探汤蹈 [tàn tāng dǎo huǒ]
释义: 犹言赴汤蹈火。比喻不怕任何艰险。

汤烧 [tāng shāo huǒ rè]
释义: 指生病发高烧。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回:“又见他汤烧火热,自己守着他,歪在旁边劝他:‘只养病,别想着些没要紧的事。’”

投膏止 [tóu gāo zhǐ huǒ]
释义: 用油去浇灭火,火反而烧得更旺。比喻举措失当,适得其反。

吞刀吐 [tūn dāo tǔ huǒ]
释义: 古杂剧之一,泛称魔术。
出处: 汉·张衡《西京赋》:“吞刀吐火,云雾杳冥。”
示例: 丹、珠乃拔马破舌,吞刀吐火。 【《晋书·夏统传》】

自焚 [wán huǒ zì fén]
释义: 玩:玩弄;焚:烧。玩火的必定会烧了自己。比喻干冒险或害人的勾当,最后受害的还是自己。
出处: 《左传·隐公四年》:“夫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也。”

万家灯 [wàn jiā dēng huǒ]
释义: 家家点上了灯。指天黑上灯的时候。也形容城市夜晚的景象。
出处: 清·曾朴《孽海花》第八回:“万家灯火吹箫路,五夜星辰赌酒天。”
示例: 签后当日送出,我回家时已经万家灯火了。 【邹韬奋《抗战以来·临行的一封信》】

憋气 [wō huǒ biē qì]
释义: 把屈辱或恼怒强压在心底,不敢或不能发泄。
出处: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五:“李青山有些胆怯,他退到门边,嘴头咕噜着:‘滚就滚吧!’扭转身子,窝火憋气地迈出门去了。”
示例: 怎么受压?嘿,说起来叫人窝火憋气呗! 【王士美《铁旋风》第一部第五章】

无名 [wú míng huǒ qì]
释义: 说不出来由的火气。

无名孽 [wú míng niè huǒ]
释义: 名:称呼;孽:邪。说不出的邪火。指极大的怒气。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那里我一把无名孽火,从脚跟下直透顶门,只得碍着众亲友不好动粗。”

无明业 [wú míng yè huǒ]
释义: 指怒火。

不绝 [xiāng huǒ bù jué]
释义: 指信神者所供养的香烛不断绝。亦作“香火不断”。

因缘 [xiāng huǒ yīn yuán]
释义: 香火:供佛敬神时燃点的香和灯火。香和灯火都是供佛的,因此佛教称彼此意志相投为“香火因缘”。指彼此契合。
出处: 《北史·陆法和传》:“法和是求佛之人,尚不希释梵天王坐处,岂规王位?但于空王佛所,与主上有香火因缘,且主上应有报至,故救援耳。”
示例: 香火因缘久愿同。 【唐·白居易《喜照密闲实四上人见过》诗】

姻缘 [xiāng huǒ yīn yuán]
释义: 香和灯火都用于供佛,因此佛教用来比喻彼此意志相投。
出处: 《北史·陆法和传》:“法和是求佛之人,尚不希释梵天王坐处,岂规王位?但于空王佛所,与主上有香火因缘,且主上应有报至,故救援耳。”

乞儿 [xiàng huǒ qǐ ér]
释义: 向火:烤火;乞儿:乞丐。近火取暖的气丐。比喻趋炎附势的人。
出处: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向火乞儿》:“今时之朝彦皆是向火乞儿,一旦火尽灰冷,暖气何在?”

心急 [xīn jí huǒ liǎo]
释义: 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形容非常焦急。
出处: 清·吴璇《飞龙全传》:“那管院的太监,心燎意急,一筹莫展。”
示例: 铁头心急火燎,忽噜忽噜喝碗菜粥,摞下筷子。 【管桦《上学》】

心急如 [xīn jí rú huǒ]
释义: 心里急得象着了火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要看个十分饱。”金圣叹批:“心急如火,更不能待。”

心焦 [xīn jiāo huǒ liáo]
释义: 心里急得像火烧着一样。形容十分焦急。

心焦如 [xīn jiāo rú huǒ]
释义: 内心焦躁得如着火一般。形容焦灼难忍的心情,亦作“心焦如焚”。

心如 [xīn rú huǒ fén]
释义: 心中好像火烧一样。形容焦急万分。
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我托他打听几时有船,他查了一查,说道:‘要等三四天呢。’我越发觉得心急如焚,然而也是没法的事,成日里犹如坐在针毡上一般。”

薪尽 [xīn jìn huǒ chuán]
释义: 薪:柴。柴虽烧尽,火种仍留传。比喻师父传业于弟子,一代代地传下去。
出处: 《庄子·养生主》:“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示例: 风流云散,贤豪才色总成空;薪尽火传,工匠市廛都有韵。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四回】

燎原 [xīng huǒ liáo yuán]
释义: 一点儿小火星可以把整个原野烧起来。常比喻新生事物开始时力量虽然很小,但有旺盛的生命力,前途无限。
出处: 《书·盘庚上》:“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

星星之 [xīng xīng zhī huǒ]
释义: 一点点小火星。比喻开始时策小,但有远大发展前途的新事物。
出处: 《书·盘庚上》:“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
示例: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性烈如 [xìng liè rú huǒ]
释义: 性:性情,脾气。形容性情暴躁。

悬河泻 [xuán hé xiè huǒ]
释义: 比喻以强大力量去消灭敌方。同“悬河注火”。

悬河注 [xuán hé zhù huǒ]
释义: 指以河水倾泻于火。比喻以强大力量去消灭敌方。

雪窗萤 [xuě chuāng yíng huǒ]
释义: 比喻勤学苦读。同“雪窗萤几”。

烟不出不进 [yān bù chū huǒ bù jìn]
释义: 形容人慢性子,不爱说话。

烟断 [yān duàn huǒ jué]
释义: 指人烟灭绝。
出处: 《文选·江淹〈恨赋〉》:“若乃骑叠迹,车屯轨,黄尘匝地,歌吹四起,无不烟断火绝,闭骨泉里。”李善注:“烟断火绝,喻人之死也。”

烟消 [yān xiāo huǒ miè]
释义: 比喻事物消灭干净。
出处: 清·张春帆《宦海》第十七回:“若是这位武弁老爷,当时认个不是,赔个笑脸,这件事儿也就烟消火灭的了。”

一家一 [yī jiā yī huǒ]
释义: 指所有家当什物。
出处: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第五卷:“王媪嫁了马周,把自己一家一火,都搬到马家来了。”

[yǐ huǒ jiù huǒ]
释义: 用火来救火灾。比喻工作方法不对头,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出处: 《庄子·人世间》:“是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

去蛾 [yǐ huǒ qù é]
释义: 娥喜投火,用火驱赶飞蛾,蛾越多。比喻行为和目的自相矛盾,只能得到相反的结果。
出处: 《太平御史》卷九四四引《韩子》:“以火去蛾蛾愈多,以鱼殴蝇蝇愈至。”

止沸 [yǐ huǒ zhǐ fèi]
释义: 比喻处理方法不对,不但不能制止,反而助长已成的气势。同“以汤止沸”。
出处: 汉·桓宽《盐铁论·错币》:“汉初乘弊而不改易,畜利变币,欲以反本,是犹以煎止燔,以火止沸也。”

因风吹 [yīn fēng chuī huǒ]
释义: 因:顺着。顺着风势吹火,比喻乘便行事,并不费力。常用作谦词。
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三:“因风吹火,用力不多。”
示例: 十娘钟情所欢,不以贫窭易心,此乃女中豪杰。仆因风吹火,谅区区何足挂齿。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二】

银花 [yín huā huǒ shù]
释义: 比喻灿烂的焰火或灯火。

引风吹 [yǐn fēng chuī huǒ]
释义: 引:招来。利用风来吹火,使火越烧越旺。比喻从中煽动,挑起事端。
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三:“因风吹火,用力不多。”
示例: 坐山观虎斗,借刀杀人,引风吹火,站干岸儿,推倒了油瓶不扶,都是全桂子的本事。

烧身 [yǐn huǒ shāo shēn]
释义: 原比喻自讨苦吃或自取灭亡。现多比喻主动暴露自己的缺点错误,以争取大家的批评帮助。
示例: 谁胆敢发动战争,必定会引火烧身。

拥篲救 [yōng huǐ jiù huǒ]
释义: 指方法不当,事必不成。

油干 [yóu gān huǒ jìn]
释义: 形容罄尽。
出处: 《二刻拍案惊奇》卷八:“[丁生]直赢得两人油干火尽,两人也怕起来。只得忍着性子住了,垂头丧气而别。”

油煎 [yóu jiān huǒ liáo]
释义: 形容痛苦或焦灼。
出处: 郭澄清《大刀记》第十章:“他觉着,像有个什么东西,在胸口上剧烈地涌动,闹得血管里的血,也加快了流速。继而,心里又油煎火燎,阵阵剧疼。”
示例: 当时我心里急得油煎火燎,只怕他说个不成。 【马烽《太阳刚刚出山》】

油浇 [yóu jiāo huǒ liáo]
释义: 形容焦急。
出处: 向春《煤城怒火》第二一章:“齐标虽认为有理,却油浇火燎地问:‘依你说该咋办?’”

远水不救近 [yuǎn shuǐ bù jiù jìn huǒ]
释义: 远处的水救不了近处的火。比喻慢的办法救不了急。
出处: 《韩非子·说林上》:“失火而取水于海,海水虽多,火必不灭矣,远水不救近火也。”
示例: 为今之计,到临安取救是远水不救近火。 【清·吴趼人《痛史》第三回】

远水救不得近 [yuǎn shuǐ jiù bù dé jìn huǒ]
释义: 比喻缓慢的救助不能解决眼前的急难。
出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只是远水救不得近火,小兄其实等不得那从容的事了。”
示例: 如今远水救不得近火,就是我们再帮点忙,至多再凑了几百银子,也无济于事。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二回】

纷飞 [zhàn huǒ fēn fēi]
释义: 形容战斗频仍、激烈。
出处: 浩然《艳阳天》第一二一章:“经过了这场灾祸的考验,好像当年跟着担架队闯了一趟战火纷飞的疆场回来。”
示例: 这种友谊来自战火纷飞的年代。 【李国文《月食》】

招风揽 [zhāo fēng lǎn huǒ]
释义: 比喻招惹是非。
出处: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第一卷:“地方轻薄子弟不少,你又生得美貌,莫在门前窥瞰,招风揽火。”

真金不怕 [zhēn jīn bù pà huǒ]
释义: 比喻正确的事物经得住考验。
出处: 高晓声《大好人江坤大》:“姓刘的说要调查,你就陪他去,真金不怕火,查好了!”

真金不怕 [zhēn jīn bù pà huǒ liàn]
释义: 比喻品质好、意志坚强的人经得起任何考验。
出处: 浩然《艳阳天》第一一五章:“乌云遮不住太阳,真金不怕火炼,东山坞永远会是太阳当空,永远是我们人民的天下!”
示例: 真金不怕火炼,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经过血与火的考验,更加英勇无畏了。

真金烈 [zhēn jīn liè huǒ]
释义: 比喻经过严重考验而品质不变。
出处: 明·徐渭《雌木兰》第二出:“非自奖真金烈火,傥好比浊水红莲。”

只许州官放,不许百姓点灯 [zhǐxǔzhōu guān fàng huǒ,bùxǔbǎi xìng diǎn dēnɡ]
释义: 指反动统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为,老百姓却连正当活动也要受到限制。
出处: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示例: 可是你“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我们偶说一句妨碍的话,你就说不吉利。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七回】

众人拾柴焰高 [zhòng rén shí chái huǒ yàn gāo]
释义: 比喻人多力量大。

自相水 [zì xiāng shuǐ huǒ]
释义: 自己人互相像水火那样不能相容。
出处: 《东周列国志》第九十六回:“今大王所恃重臣二人,而使自相水火,非社稷之福也。”

钻冰取 [zuàn bīng qǔ huǒ]
释义: 比喻徒劳无功。
出处: 《全元散曲·普天乐·嘲风情》:“姐姐每钻冰取火,婆婆每指山卖磨。”

钻冰求 [zuān bīng qiú huǒ]
释义: 比喻徒劳无功。
出处: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102卷:“影离响绝,云销雾除,钻冰求火,探巢捕鱼,不足言其无也。”

得冰 [zuān huǒ dé bīng]
释义: 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出处: 唐·释道世《法苑珠林》:“未见钻火得冰,种豆得麦。”

了如观 [liǎo rú guān huǒ]
释义: 形容看得非常清楚。

赴蹈汤 [fù dǎo tāng huǒ]
释义: 同“赴汤蹈火”。

蹈刃 [fù huǒ dǎo rèn]
释义: 犹言赴汤蹈火。比喻不避艰险。

赴汤跳 [fù tāng tiào huǒ]
释义: 见“赴汤蹈火”。

赴汤投 [fù tāng tóu huǒ]
释义: 见“赴汤蹈火”。

瞎灯黑 [xiā dēng hēi huǒ]
释义: 见“瞎灯灭火”。

瞎灯灭 [xiā dēng miè huǒ]
释义: 形容夜色浓重或没有一点亮光。

薪尽 [xīn jìn huǒ miè]
释义: 《法华经·序品》:“佛此夜灭度,如薪尽火灭,分布诸舍利,而起无量塔。”后以“薪尽火灭”喻死。

拔诸水,登于衽席 [bá yū shuǐ huǒ,dēng yú rèn xí]
释义: 拔:拉出来;诸:之于;登:加、上;衽席:床席。把人从水火里拉出来,放在床席上。比喻解救陷于困境中的百姓。
出处: 明·宋濂《阅江楼记》:“见两岸之间,四郊之上,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捋桑行馌之勤,必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

抱雪向 [bào xuě xiàng huǒ]
释义: 向火:烤火。抱着雪烤火。比喻做法和目的不一致,不能解决问题。

兵犹也,不戢自焚 [bīng yóu huǒ yě,bù jí zì fén]
释义: 戢:停止。战争就象玩火,不在适当情况下及时止息,就会把自己烧掉。
出处: 《左传•隐公四年》:“夫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也。”
示例: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十四回:兵犹火也,不戢自焚,古人之所以三致意者在此。

不食人间烟 [bù shí rén jiān yān huǒ]
释义: 道教称神仙或修道者不吃熟食。比喻人有出世之意。也比喻诗画之意高超,不凡凡俗。
出处: 宋·阮阅《诗话总龟前集》卷九引《直方诗话》:“坡读其诗,叹息云:此不是吃烟火食人道底言语。”
示例: 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卷三:“红藕香残玉簟秋”七字,便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间烟火气。

出于水,登之衽席 [chū yú shuǐ huǒ,dēng zhī rèn xí]
释义: 登:加上;衽席:床席。把人从水火中拉出来放到床上。比喻解救危难中的人们。
示例: 章炳麟《致南京参议会论建都书》:“国维四固,安于泰山,出于水火而登之衽席,则其幸耳。”

烧身 [fàng huǒ shāo shēn]
释义: 比喻发动群众揭露自己的缺点错误。
出处: 毛泽东《做革命的促进派》:“北京三十四个高等学校,一个都放不开,没有一个爽爽快快放开的。因为这是放火烧身的问题呀!”

風風 [fēng fēng huǒ huǒ]
释义: 形容急急忙忙、冒冒失失的样子。
出处: 《后西游记》三十九回·笑和尚又笑嘻嘻说道:“你一路来舟楫艰难,鞍马劳顿,又风风火火,也辛苦了,快进庵去歇息歇息,明日好见如来。”
示例:
●《解放军文艺》1975年第10期:“姚云朗风风火火地进来,摘下大皮帽子,满头冒着腾腾的热气。”
●叶文玲《雪飘除夕》:“外室的门开了,果然是风风火火的小葛。”
●《人民文学》1976年第3期:“这个贫农的后代,风风火火,英姿勃勃。”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爱古瓷 粤ICP备17015389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796号

本软件的研发和运营为非盈利行为。如果您认为本软件对您有所帮助,可以自愿提供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