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字典常用词典成语词典我的字典
    

夹袋人 [jiā dài rén wù]
释义: 旧指当权者的亲信或存记备用的人。
出处: 《宋史·施师点传》:“师点惓惓搜访人才,手书置夹袋中。谓蜀去朝廷远,人才难以自见。”
示例: 因周所编的刊物,总是几个夹袋里的人物,私心自用,以致内容糟不可言。(鲁迅《伪自由书·后记》)

价廉 [jià lián wù měi]
释义: 廉:便宜。东西价钱便宜,质量又好。
出处: 清·吴趼人《近十年之怪现状》第十回:“苏州有个朋友写信来,要印一部书。久仰贵局的价廉物美,所以特来求教。”
示例: 福兴楼的清炖鱼翅,一元一大盘,价廉物美,现在不知增加了否?(鲁迅《彷徨·祝福》)

民安 [mín ān wù fù]
释义: 阜:多。人民平安,物产丰富。形容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景象。
出处: 明·朱有燉《灵芝庆寿》第一折:“皆因中国雨顺风调,民安物阜。”
示例: 天下和乐,四海人又安。虽未敢谓家给人足,俗易风移,而欲使民安物阜之心,始终如一。(《清史稿·圣祖纪三》)

移人 [yóu wù yí rén]
释义: 绝色的女子能移易人的情志。
出处: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夫有尤物,足以移人。”

爱人利 [ài rén lì wù]
释义: 爱护人民,力求有利于人民。
出处: 《庄子·天地》:“爱人利物之谓仁。”
示例: 而终归于禁暴戢乱、爱人利物而不可掩者,其本领宏大开阔故也。 【宋·陈亮《又乙巳春书之一(答朱熹)》】

暗室求 [àn shì qiú wù]
释义: 在没有光亮的房间寻找东西。比喻读书不得要领,难见成效。
出处: 《朱子语类辑略·总论为学之方》:“要紧只是看大底道理分明,遍处自寻得。如暗室求物,把为来便照见;若只管去摸索,……”

敖世轻 [áo shì qīng wù]
释义: 敖,通“傲”。鄙弃世俗,看不起别人。也指高傲自大。
出处: 《淮南子·齐俗训》:“敖世轻物,不污于俗。”

傲睨万 [ào nì wàn wù]
释义: 睨:斜视。斜着眼看一切事物。形容目空一切,什么都瞧不起。
出处: 宋·黄庭坚《豫章文集·卷二十六·跋俞秀老清老诗颂》:“清老往与余共学于涟水,其傲睨万物,滑稽以玩世,白首不哀”。
示例: ……益自尊大,宝自有而傲睨万物。 【鲁迅《文化偏至论》】

傲世轻 [ào shì qīng wù]
释义: 傲世:傲视当世;物:他人或环境。鄙弃世俗,看不起别人。也指高傲自大。
出处: 《淮南子·齐俗训》:“敖(傲)世轻物,不污于俗。”

暴殄天 [bào tiǎn tiān wù]
释义: 暴:损害,糟蹋;殄:灭绝;天物:指自然生物。原指残害灭绝天生万物。后指任意糟蹋东西,不知爱惜。
出处: 《尚书·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示例: 既有许多值钱有东西,任人作践了,也似乎暴殄天物。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六回】

杯中 [bēi zhōng wù]
释义: 杯子中的东西,指酒。
出处: 晋·陶潜《责子》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示例: 赖有杯中物,还同海上鸥。 【唐·杜甫《巴西驿亭观江涨》诗】

杯中之 [bēi zhōng zhī wù]
释义: 杯子中的东西,指酒。同“杯中物”。
出处: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五卷:“一生挣得一副好酒量,闷来时只是饮酒,尽醉方休,日常饭食,有一顿,没一顿,都不计较,单少不得杯中之物。”

丑类 [bǐ wù chǒu lèi]
释义: 指连缀同类事物,进行排比归纳。
出处: 《礼记·学记》:“古之学者,比物丑类。”郑玄注:“以事相况而为之。丑,犹比也。”
示例: 则知三代语言,汉人犹难遍识,愿学者‘比物丑类’以求之。 【清·王引之《经传释词》卷十】

此志 [bǐ wù cǐ zhì]
释义: 比物:比类,比喻;志:心意。指用事物行为来寄托、表达自己的心意。
出处: 《汉书·贾谊传》:“圣人有金城者,比物此志也。”

假事 [bǐ wù jiǎ shì]
释义: 假借相类的事物,相进行比较归纳。
出处: 清·龚自珍《古史钩沉论二》:“一呼一吸,因事纳谏,比物假事,不辞矫诬之刑。”

连类 [bǐ wù lián lèi]
释义: 连:连缀。连缀相类的事物,进行对比。
出处: 《韩非子·难言》:“多言繁称,连类比物,则见以为虚而无用。”
示例: 每下笔,乃如文人才士就题,赋咏词源衮衮出于毫端,比物连类,激昂顿挫,无所不有。 【宋·赵佶《宣和画谱·山水三》】

属事 [bǐ wù zhǔ shì]
释义: 连缀相类的事物,进行排比归纳。
出处: 汉·枚乘《七发》:“于是使博辩之士,原本山川,极命草木;比物属事,离辞连类。”

居方 [biàn wù jū fāng]
释义: 辨别众物的性质、条件等因素,使之各得其所。
出处: 《易·未济》:“君子以慎辨物居方。”孔颖达疏:“辨别众物,各居其方,使皆得安其所。”
示例: 夫明哲之士者,威而不慑,困而能通,决嫌定疑,辨物居方。 【汉徐斡《中论·智行》】

别无长 [bié wú cháng wù]
释义: 长物:多余的东西。除一身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原指生活俭朴。现形容贫穷。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示例: 他们除双手外,别无长物,其经济地位和产业工人相似。 【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别无他 [bié wú tā wù]
释义: 除此之外没有多余的东西。同“别无长物”。
出处: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七卷:“伯桃视之,止有一塌,塌上堆积书卷,别无他物。”
示例: 偌大的个戏台,空空洞洞,别无他物,看了不觉有些好笑。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二回】

多闻 [bó wù duō wén]
释义: 指见多识广,知识渊博。
出处: 《后汉书·周荣传》:“蕴椟古今,博物多闻,《三坟》之篇,《五集》之策,无所不览。”

君子 [bó wù jūn zǐ]
释义: 指博学多识的人。
出处: 《史记·吴太伯世家》:“延陵季子之仁心,慕义无穷,见微而知清浊。呜呼,又何其闳览博物君子也!”《后汉书·周荣传》:“蕴椟古今,博物多闻,《三坟》之篇,《五集》之策,无所不览。”
示例: 然子产既云博物君子,太叔乃为诸侯之选,国之大事,无过丧葬,必是义有吉凶,斯等岂得不用? 【《旧唐书·吕才传》】

洽闻 [bó wù qià wén]
释义: 博、洽:广博。广知事物,学识丰富。
出处: 《汉书·司马迁传》:“以迁之博物洽闻,而不能以知自全,既陷极刑,幽而发愤,书亦信矣。”
示例: 周吉甫晖,博物洽闻,恢奇奥雅,诗句之美,冠绝当时。 【明·顾起元《客座赘语·文士》】

细故 [bó wù xì gù]
释义: 薄:微小;物:事物;故:事故。指微小的事情。
出处: 《汉书·匈奴传上》:“薄物细故,谋臣计失,皆不足以离昆弟之欢。”
示例: 凡我各省将帅,平时薄物细故,悉当弃置,集其精力,从事破贼。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百五十九回】

残民害 [cán mín hài wù]
释义: 摧残百姓,损害财物。
出处: 宋·辛弃疾《淳熙己亥论盗贼札子》:“州以趣办财赋为急,县有残民害物之罪,而吏不敢问。”
示例: 而上之所用者,莫非残民害物之人矣。 【清·黄宗羲《诸敬槐先生八十寿序》】

柴天改 [chái tiān gǎi wù]
释义: 指改朝换代。改物,改变前朝的文物制度。
出处: 《宋书·武帝纪赞》:“至于钟石变声,柴天改物,民已去晋,异于延康之初,功实静乱,又殊感熙之末。”
示例: 伏愿陛下扫地升中,柴天改物。 【《梁书·元帝纪》】

超然 [chāo rán wù wài]
释义: 超:高超脱俗;物外:世外。超出世俗生活之外。引申为置身事外。
出处: 宋·苏轼《超然台记》:“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予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示例: 这一种仪式既经举行,即倘有后患,各部都该负责,不能超然物外,说风凉话了。 【鲁迅《而已集·谈所谓大内档案》】

成己成 [chéng jǐ chéng wù]
释义: 自身有所成就,也要使自身以外的一切有所成就。
出处: 《礼记·中庸》:“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内外之道也。”

丑类恶 [chǒu lèi è wù]
释义: 指坏人。
出处: 《左传·文公十八年》:“丑类恶物,顽嚣不友。”

伤情 [chù wù shāng qíng]
释义: 触:触动,感动。看到某一景物内心感到悲伤。
出处: 晋·张载《七哀诗二首》:“哀人易感伤,触物增悲心。”
示例: 惟有黛玉看见他家乡之物,反自触物伤情。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7回】

兴怀 [chù wù xīng huái]
释义: 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而产生某种情怀。
出处: 明·李诩《戒庵老人漫笔·月泉吟社》:“触物兴怀言不尽,春来非是爱吟诗。”

逴俗绝 [chuò sú jué wù]
释义: 犹言超世绝俗。
出处: 清·周亮工《书影》卷五:“吾无务为逴俗绝物之行,而天下已不能不群然趋向。”

待人接 [dài rén jiē wù]
释义: 物:人物,人们。指跟别人往来接触。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士为务。”明·陶宗仪《辍耕录》卷五:“右二事可见前辈诸老谦恭退抑,汲引后进,待人接物者如此。”
示例: 他对事能从各方面看,能有充分的谅解精神,因此他的待人接物都有很合理的态度。 【邹韬奋《患难余生记·流亡》】

盗跖之 [dào zhí zhī wù]
释义: 跖:人名,传说是先秦时起义军领袖,封建社会称之为盗跖,代指坏人;物:物品。指盗贼抢劫来的东西。
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八回:“这银子是我们江南这几个人的,并非盗跖之物,先生如何不受?”

地大 [dì dà wù bó]
释义: 博:丰富。指国家疆土辽阔,资源丰富。
出处: 唐·韩愈《平淮西碑》:“地大物博,蘖牙其间。”
示例: 又因江南地大物博,差使很多,大非别省可比。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九回】

典章文 [diǎn zhāng wén wù]
释义: 指法令、礼乐、制度以及历代遗留下来的有价值的东西。
出处: 《明史·文苑传·徐一夔》:“幸而天历间虞集倣六典法,纂《经世大典》,一代典章文物粗备。”

思人 [dǔ wù sī rén]
释义: 看见死去或离去的人所遗下的物品,就想起该人。
示例: 进入革命烈士纪念馆,大家赌物思人,想起烈士们生前的英雄事迹,不禁肃然起敬。

伤情 [dǔ wù shāng qíng]
释义: 看到东西就因想起它的主人而伤感动情。形容深切的怀念。睹:看见。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一:“今虽年久,尚然记忆。睹物伤情,不觉哀泣。”

思人 [dǔ wù sī rén]
释义: 睹:看;思:思念。看见死去或离别的人留下的东西就想起了这个人。
出处: 唐·裴铏《传奇·颜睿》:“贵妃赠辟(避)尘犀簪一枚,曰:‘异日睹物思人。’”
示例: 俗语说:“睹物思人”,天下的水总归一源,不拘那里的水舀一碗,看着哭去,也就尽情了。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四回】

兴情 [dǔ wù xīng qíng]
释义: 见到眼前景物便激起某种感情。
出处: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诠赋》:“原夫登高之旨,盖睹物兴情,情以物兴,故义必明雅。”

方以类聚,以群分 [fāng yǐ lèi jù,wù yǐ qún fēn]
释义: 方:方术,治道的方法;物:事物。原指各种方术因种类相同聚在一起,各种事物因种类不同而区分开。后指人或事物按其性质分门别类。
出处: 《周易·系辞上》:“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非池中 [fēi chí zhōng wù]
释义: 不是长期蛰居池塘中的小动物。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终究要做大事。
出处: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
示例: 子建怀才抱智,终非池中物;若不早除,必为后患。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九回】

风流人 [fēng liú rén wù]
释义: 风流:英俊的、杰出的。指对一个时代有很大影响的人物。有时也指举止潇洒或惯于调情的人。
出处: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示例: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

风云人 [fēng yún rén wù]
释义: 指活跃一时,言论行为能影响大局的人物。
出处: 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因此被马歇尔看中,做了驻华大使,成为马歇尔系统中的风云人物之一。”

抚世酬 [fǔ shì chóu wù]
释义: 指治政理事,待人接物。
出处: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五:“后之君子,穷而讲道明理,达而抚世酬物,谨无着一能读书之心横在胸中也哉!”
示例: 自是抚世酬物,一出于正,而异端无实之说,了若不经意。 【明·宋濂《故天台朱府君霞坞阡表》】

负才傲 [fù cái ào wù]
释义: 指依恃才学,骄傲而看不起旁人。
出处: 清·许洽《眉叟年谱·康熙五十八年》:“王凤池彦章殂于龙游官署,貌癯猥琐;陈思洛殂于湖广学院署;张自服于徽州馆,皆负才傲物者也。”

穷理 [gé wù qióng lǐ]
释义: 穷究事物的道理。
出处: 明·方孝孺《答郑仲辩》:“其无待于外,近之于复性正心,广之于格物穷理。”
示例: 偶阅近人《夜谈丛录》,见所载焚旱魃一事、狐避二事,因存记所疑,俟格物穷理者详之。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

致知 [gé wù zhì zhī]
释义: 格:推究;致:求得。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
出处: 《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示例: 顾彼西洋以格物致知为学问本始,中国非不尔云也,独何以民智之相越乃如此耶? 【严复《原强》】

更姓改 [gēng xìng gǎi wù]
释义: 指王朝更迭,改正朔,易服色。
出处: 《国语·周语中》:“叔父若能光裕大德,更姓改物,以创制天下,自显庸也。”韦昭注:“更姓,易姓也。改物,改正朔、易服色也。”
示例: 曹操阶祸,窃执天衡,残剥海内,怀无君之心。子丕孤竖,敢寻乱阶,盗据神器,更姓改物,世济其凶。 【三国·蜀·刘禅《出军诏》】

光复旧 [guāng fù jiù wù]
释义: 光复:恢复;旧物:旧有的东西。指收复曾被敌人侵占的祖国山河。
出处: 《晋书·桓温传》:“光复旧京,疆理华夏。”宋·辛弃疾《美芹十论》:“臣愿陛下姑以光复旧物而自期。”
示例: 往昔所希,惟在光复旧物,政俗革新,不图废清甚易,改政易俗,竟无毫铢可望,而腐败反甚于前。 【章炳麟《与龚未生书》】

范世 [guī wù fàn shì]
释义: 谓作事物的规范、世人的榜样。
出处: 北齐颜之推《颜氏训·序致》:“魏晋已来所著诸子,理重事复,递相模斅,犹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吾今所以复为此者,非敢轨物范世也。”

厚德载 [hòu dé zài wù]
释义: 旧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担重大任务。
出处: 《周易·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怙才骄 [hù cái jiāo wù]
释义: 犹言恃才傲物。仗着自己有才能,看不起人。
出处: 《南史·刘祥传论》:“若夫怙才骄物,公旦其犹病诸,而以刘祥居之,斯亡亦为幸焉。”

穷理 [jí wù qióng lǐ]
释义: 程朱理学的主要范畴之一。指“理”在物先,事事物物皆是“理”的表现,要依据具体事物穷究其“理”。

济人利 [jì rén lì wù]
释义: 指救助别人,对世事有益。

矫情镇 [jiǎo qíng zhèn wù]
释义: 矫情:克制情感。比喻故作镇静,使人无法猜度。
出处: 《晋书·谢安传》:“既罢,还内,过户限,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其矫情镇物如此。”
示例: 仿佛羽扇纶巾,谈笑可以退敌,强学谢安的矫情镇物,只怕真到紧急关头,拿不出谢安的那一份修养。 【高阳《清宫外史》下册】

矫时慢 [jiǎo shí màn wù]
释义: 矫时:矫正时俗。慢,傲慢。指对现实不满,态度傲慢。
出处: 《后汉书·弥衡传》:“少有才辩,而尚气刚傲,好矫时慢物。”
示例: 青年才子难免矫时慢物,多经磨练之后将会成为栋梁之材的。

不见人 [jiàn wù bù jiàn rén]
释义: 只看到事物,看不见人。指片面强调物质条件,看不到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九流人 [jiǔ liú rén wù]
释义: 指社会上的各种人物。
出处: 唐·薛逢《送西川杜司空赴镇》诗:“莫遣洪炉旷真宰,九流人物待陶甄。”

成务 [kāi wù chéng wù]
释义: 开:开通,了解;务:事务。通晓尤物之理,得以办好各种事情。
出处: 《周易·系辞上》:“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
示例: 涉猎不休,经史百氏,开物成务,以发厥志。 【宋·陈亮《祭俞德载知县文》】

空洞无 [kōng dòng wú wù]
释义: 空空洞洞,没有什么内容。多指言谈、文章极其空泛。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此中空洞无物,然容卿辈数百人。”
示例: 出了口吻、技巧和声调之外,八股文里是空洞无物的。 【朱自清《经典常谈·文第十三》】

恐遭 [kǒng zāo wù yì]
释义: 物:这里指人;议:议论。担心遭到众人的非议。
出处: 《梁书·谢几卿传》:“时左丞庚仲容亦免归,二人意志相得,并肆诞纵,或乘露车历游郊野,既醉则执铎挽歌,不屑物议。”

筐箧中 [kuāng qiè zhōng wù]
释义: 比喻平常的事情。
出处: 《三国志·吴书·韦曜传》:“此人家筐箧中物耳。”

冷血动 [lěng xuè dòng wù]
释义: 体温随环境温度的改变而变化的动物。比喻缺乏感情、对人对事冷漠的人。
出处: 钱钟书《围城》:“李先生本来像冬蛰的冷血动物,给顾先生当众恭维得春气入身,蠕蠕欲活。”

利时及 [lì shí jí wù]
释义: 指救世济物。

连类比 [lián lèi bǐ wù]
释义: 连:连缀。连缀相类的事物,进行对比。
出处: 《韩非子·难言》:“多言繁称,连类比物,则见以为虚而无用。”

民胞 [mín bāo wù yǔ]
释义: 民为同胞,物为同类。泛指爱人和一切物类。
出处: 宋·张载《西铭》:“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示例: 那里有一个是认真存了“仁人测隐”之心,行他那“民胞物与”的志向,不过都是在那里邀福。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五回】

民康 [mín kāng wù fù]
释义: 阜:多。人民平安,物产丰富。形容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景象。
出处: 明·朱有燉《灵芝庆寿》第一折:“皆因中国雨顺风调,民安物阜。”
示例: 可见当时君明臣良,民康物阜,致治之隆非无故也。(清·郑观应《盛世危言·吏治下》)

民熙 [mín xī wù fù]
释义: 人民安乐,物产富饶。形容升平景象。

逆天暴 [nì tiān bào wù]
释义: 违反天意,残害万物。

庞然大 [páng rán dà wù]
释义: 庞然:高大的样子。指高大笨重的东西。现也用来形容表面上很强大但实际上很虚弱的事物。
出处: 唐·柳宗元《黔之驴》:“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示例: 这家伙看上去像个庞然大物,其实一点能耐也没有。

千秋人 [qiān qiū rén wù]
释义: 指名垂后世的人物。

引类 [qiān wù yǐn lèi]
释义: 指援引同类事物作比喻。

轻世傲 [qīng shì ào wù]
释义: 藐视世俗,为人傲慢。
出处: 明·屠隆《彩毫记·宫禁生谗》:“此人自恃文才,轻世傲物,纵酒猖狂。”
示例: 为人放浪不羁,有轻世傲物之志。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唐解元一笑姻缘》】

轻视傲 [qīng shì ào wù]
释义: 轻:轻慢;世:世人;傲:傲慢;物:人,公众。对世俗之事一概不放在眼里。
出处: 明·屠隆《彩毫记·宫禁生谗》:“此人自恃文才,轻世傲物。”
示例: 为人放浪不羁,有轻视傲物之志。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十六】

圈牢养 [juàn láo yǎng wù]
释义: 圈牢:养牛马的地方。饲养在圈中的牲畜。比喻任人驱使,毫无自由的人。
出处: 三国·魏·曹植《求自试表》:“此徒圈牢之养物,非臣之所志也。”

人稠 [rén chóu wù ráng]
释义: 稠:稠密,多。穰:丰盛。人口众多,物产丰盛。形容城市繁荣昌盛的景象。
出处: 元·胡用和《粉蝶儿·题金陵景》套曲:“人稠物穰景非常,真乃是鱼龙变化之乡。”
示例: 直到大街上,人稠物穰,正是热闹。 【《古今小说·杨思温燕山逢故人》】

人非 [rén fēi wù shì]
释义: 指人事变迁,景物依旧。
出处: 清·洪昇《长生殿·寄情》:“蓬莱院月悴花憔,昭阳殿人非物是。”

人亡 [rén wáng wù zài]
释义: 人死了,东西还在。指因看见遗物而引起对死者的怀念,或因此而引起的感慨。
出处: 宋·曾会《重登潇湘楼》诗:“物在人亡空有泪,时殊事变独伤心。”

仁民爱 [rén mín ài wù]
释义: 仁:仁爱。对人亲善,进而对生物爱护。旧指官吏仁爱贤能。
出处: 《孟子·尽心上》:“君子之于物也,爱人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示例: 至于畏天事神,仁民爱物之际,未尝有须臾懈也。 【宋·曾巩《移沧州过阙上殿札子》】

身外之 [shēn wài zhī wù]
释义: 指财物等身体以外的东西,表示无足轻重的意思。
出处: 元·蒋子正《山房随笔》引刘改之(过)诗:“拔毫已付管城子,烂首曾封关内候。死后不知身外物,也随尊酒伴风流。”

身无长 [shēn wú cháng wù]
释义: 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穷。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对曰:‘ 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示例: 这些逃难人虽则身无长物,因为一到惠阳就逢到数十年来从未有过的冷。 【茅盾《归途杂拾·韩江船》】

恃才傲 [shì cái ào wù]
释义: 恃:依靠、凭借;物:人,公众。仗着自己有才能,看不起人。
出处: 《南史·萧子显传》:“恃才傲物,宜谥曰骄。”
示例: 唐薛澄州昭纬,即保逊之子也。恃才傲物,亦有父风。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

赋形 [suí wù fù xíng]
释义: 指针对客观事物本身的不同形态给予形象生动的描绘。

应机 [suí wù yīng jī]
释义: 顺应事物而机变。

探囊取 [tàn náng qǔ wù]
释义: 囊:口袋;探囊:向袋里摸取。伸手到口袋里拿东西。比喻能够轻而易举地办成某件事情。
出处: 《新五代史·南唐世家》:“中国用吾为相,取江南如探囊中物尔。”
示例: 点小事,如探囊取物。 【梁斌《播火记》十二】

倘来之 [tǎng lái zhī wù]
释义: 指意外得到的或非本分应得的东西。同“傥来之物”。
出处: 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三折:“这钱财是倘来之物。”

傥来之 [tǎng lái zhī wù]
释义: 傥来:偶然、意外得来的。无意中得到的或非本分应得的财物。
出处: 《庄子·缮性》:“物之傥来,寄者也。”
示例: 赢时节道是傥来之物,就有粘头的,讨赏的、帮衬的,大家来撮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八】

缘情 [tǐ wù yuán qíng]
释义: 指诗赋的状物与抒情。
出处: 语出晋·陆机《文赋》:“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

天低吴楚,眼空无 [tiān dī wú chǔ,yǎn kōng wú wù]
释义: 吴楚:泛指长江中下游。原指登上南京城,一眼望去,越远越觉得天下垂,除见苍天之外,空无所有。现也比喻一无所见。
出处: 元·萨都刺《念奴娇·登石头城》词:“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

天生尤 [tiān shēng yóu wù]
释义: 指容貌艳丽的女子。
出处: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夫有尤物,足以移人。”

头面人 [tóu miàn rén wù]
释义: 指在社会上有较大名声或势力而又经常抛头露面的人。
出处: 王蒙《悠悠寸草心》:“小小的理发室也反映着人世的沧桑,何况到这里来整容的颇多头面人物。”

推诚接 [tuī chéng jiē wù]
释义: 拿出真心来对待别人。

推己及 [tuī jǐ jí wù]
释义: 用自己的心意去推想别人的心意。指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同“推己及人”。

陈喻 [tuō wù chén yù]
释义: 借事物设喻。

感怀 [tuō wù gǎn huái]
释义: 假借事物抒发胸怀。

连类 [tuō wù lián lèi]
释义: 指援引类似的事物寄托己意。见“托物引类”。

引类 [tuō wù yǐn lèi]
释义: 指援引类似的事物寄托己意。
出处: 宋·苏轼《答黄鲁直书》:“《古风》二首,托物引类,真得古诗人之风,而轼非其人也。”

寓感 [tuō wù yù gǎn]
释义: 假借外物寄托情感。

寓兴 [tuō wù yù xīng]
释义: 假借外物寄托情致。

丧志 [wán wù sàng zhì]
释义: 玩:玩赏;丧:丧失;志:志气。指迷恋于所玩赏的事物而消磨了积极进取的志气。
出处: 《书·旅獒》:“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示例: 道学家教人少作诗文,说是“玩物丧志”,说是“害道”,那么诗文成了废话,这所谓诗文指表情的作品而言。 【朱自清《论废话》】

之灵 [wàn wù zhī líng]
释义: 万物:泛指天地间的所有生物;灵:聪明、灵巧。世上一切物种中最有灵性的。指人而言。

难消 [wǎng wù nán xiāo]
释义: 指不义之财难于消受,反而招灾惹祸。

威刑肃 [wēi xíng sù wù]
释义: 以严刑使人恭顺。

文房四 [wén fáng sì wù]
释义: 俗指笔、墨、纸、砚。同“文房四宝”。
出处: 宋·陈师道《〈寇参军集〉序》:“张、李氏之墨,吴、唐、蜀、闽、两越之纸,端溪、歙穴之砚,鼠须栗尾狸毫兔颖之笔,所谓文房四物,山藏海蓄,极天下之选。”

美价廉 [jià lián wù měi]
释义: 廉:便宜。东西价钱便宜,质量又好。
出处: 清·吴趼人《近十年之怪现状》第十回:“苏州有个朋友写信来,要印一部书。久仰贵局的价廉物美,所以特来求教。”
示例: 提倡物美价廉,老少无欺,反对粗制滥造,偷工减料。 【朱德《要把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搞好》】

腐虫生 [wù fǔ chóng shēng]
释义: 东西腐烂了才会生虫。比喻祸患的发生,总有内部的原因。也比喻本身有了弱点,别人才能乘机打击。
出处: 《荀子·劝学》:“肉腐出虫,鱼枯生蠹。”宋·苏轼《范增论》:“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

阜民安 [wù fǔ mín ān]
释义: 阜:丰富。物产丰富,人民安乐。
出处: 《后汉书·刘陶传》:“夫欲民殷财阜,要在止役禁夺。”
示例: 真个文修武偃,物阜民安。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一回】

阜民丰 [wù fù mín fēng]
释义: 物产丰富,人民安乐。
示例: 当今的社会由于政治安定,经济繁荣,风调雨顺,因此人们无不过着物阜民丰的生活。

阜民康 [wù fù mín kāng]
释义: 物产丰富,人民安康。

归原主 [wù guī yuán zhǔ]
释义: 归:还给。把物品还给原来的主人。
出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五:“他不生儿女,就过继着你家儿子,承领了这家私,物归旧主,岂非天意。”
示例: 不是没收吧?又物归原主啦?这可是喜事! 【老舍《茶馆》第三幕】

华天宝 [wù huá tiān bǎo]
释义: 物华:万物的精华;天宝:天然的宝物。指各种珍美的宝物。
出处: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示例: 物华天宝动和风,一派箫韶仙苑同。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四十回】

换星移 [wù huàn xīng yí]
释义: 物换:景物变幻;星移:星辰移位。景物改变了,星辰的位置也移动了。比喻时间的变化。
出处: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示例: 兔走乌飞,搬不尽古今兴废,急回来物换星移,成就了凤鸾交莺燕侣。 【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三折】

极必反 [wù jí bì fǎn]
释义: 极:顶点;反:向反面转化。事物发展到极点,会向相反方向转化。
出处: 《吕氏春秋·博志》:“全则必缺,极则必反。”《鹖冠子·环流》:“物极则反,命曰环流。”
示例: “物极必反”,错误成了堆,光明就会到来。 【毛泽东《我们党的一些历史经验》】

极必返 [wù jí bì fǎn]
释义: 事物发展到极点,会向相反方向转化。同“物极必反”。

极将返 [wù jí jiāng fǎn]
释义: 事物发展到极限就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同“物极则反”。

极则反 [wù jí zé fǎn]
释义: 事物发展到极限就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

尽其用 [wù jìn qí yòng]
释义: 各种东西凡有可用之处,都要尽量利用。指充分利用资源,一点不浪费。
示例: 这家化工厂大搞综合利用,做到了变废为宝,物尽其用。

竞天择 [wù jìn tiān zé]
释义: 物竞:生物的生存竞争;天择:自然选择。生物相互竞争,能适应者生存下来。原指生物进货的一般规律,后也用于人类社会的发展。
出处: 清·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第三回:“因为物竞天择的公理,必要顺应著那时势的,才能够生存。”

离乡贵 [wù lí xiāng guì]
释义: 物品离产地越远越贵重。
出处: 元·王恽《番禺杖》诗:“物眇离乡贵,材稀审实讹。”

力维艰 [wù lì wéi jiān]
释义: 物:物资;力:财力;维:是;艰:困难。指财物来之不易。
出处: 清·朱柏庐《治家格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伤其类 [wù shāng qí lèi]
释义: 指见到同类死亡,联想到自己将来的下场而感到悲伤。比喻见到情况与自己相似的人的遭遇而伤感。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九回:“‘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吾与汝皆是各洞之主,往日无冤,何故害我?”

是人非 [wù shì rén fēi]
释义: 东西还是原来的东西,可是人已不是原来的人了。多用于表达事过境迁。因而怀念故人。
出处: 宋·李清照《武陵春》词:“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稀为贵 [wù xī wéi guì]
释义: 事物因稀少而觉得珍贵。同“物以稀为贵”。

以类聚 [wù yǐ lèi jù]
释义: 同类的东西聚在一起。指坏人彼此臭味相投,勾结在一起。
出处: 《易·系辞上》:“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示例: 自古道:物以类聚。过迁性喜游荡,就有一班浮浪子弟引诱打合。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七】

以群分 [wù yǐ qún fēn]
释义: 同类的东西聚在一起。指坏人彼此臭味相投,勾结在一起。同“物以类聚”。

以希为贵 [wù yǐ xī wéi guì]
释义: 事物因稀少而觉得珍贵。同“物以稀为贵”。

以稀为贵 [wù yǐ xī wéi guì]
释义: 事物因稀少而觉得珍贵。
出处: 唐·白居易《小岁日喜谈氏外孙女孩满月》诗:“物以稀为贵,情因老更慈。”

议沸腾 [wù yì fèi téng]
释义: 议论纷纷,指舆论强烈。
出处: 宋·苏舜钦《诣匦疏·景祐五年》:“降麻之后,物论沸腾,故疾缠其身,灾仍于国。”
示例: 物议沸腾,畏堂莫敢与难。 【《明史·陈鼎传》】

殷俗阜 [wù yīn sú fù]
释义: 物产丰盛,风俗淳厚。

在人亡 [wù zài rén wáng]
释义: 人死了,东西还在。指因看见遗物而引起对死者的怀念,或因此而引起的感慨。
出处: 宋·曾会《重登潇湘楼》诗:“物在人亡空有泪,时殊事变独伤心。”

至则反 [wù zhì zé fǎn]
释义: 事物发展到极限就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同“物极则反”。

逍遥 [xiāo yáo wù wài]
释义: 指不受外界事物的拘束,自由自在。
出处: 宋·张孝祥《减字木兰花·赠尼师旧角奴也》词:“识破嚣尘,作个逍遥物外人。”
示例: 苟非金石,鲜不销亡。异日幸生还,当与君敝屣万有,逍遥物外。 【清·冒襄《影梅庵忆语》卷二】

萧然 [xiāo rán wù wài]
释义: 物外:自身以外的一切。形容极为超脱,不为俗情杂务所烦扰。
出处: 《清朝野史大观》卷九:“萧然物外,自得天机,吾不如傅青主。”

星移 [xīng yí wù huàn]
释义: 星移:星辰移位;物换:景物变幻。景物改变了,星辰的位置也移动了。比喻时间的变化。
出处: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示例: 任寒来暑往,星移物换,得高眼昼。 【金·丘处机《水龙吟·春兴》词】

胸无宿 [xiōng wú sù wù]
释义: 宿:过夜。胸中没有过夜的东西。比喻心地坦率,没有成见。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庾赤玉胸中无宿物。”
示例: 毕为人坦直,胸无宿物,微泄之。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狐梦》】

言必有 [yán bì yǒu wù]
释义: 指言论或文章内容充实。
出处: 清·方苞《进〈四书〉〈文选〉表》:“故凡所录取,皆以发明义理,清真古雅,言必有物为宗。”

言之无 [yán zhī wú wù]
释义: 指文章或言论空空洞洞,没有实际内容。
出处: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演说,是必须停止的。”

言之有 [yán zhī yǒu wù]
释义: 物:内容。文章或讲话有具体内容。
出处: 《周易·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示例: 惟首两句笼罩全篇,末句总结大意,不必言之有物。 【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回】

药笼中 [yào lóng zhōng wù]
释义: 药笼中备用的药材。比喻备用的人才。
出处: 《新唐书·元行冲传》:“君正吾药笼中物,不可一日无也。”

一表人 [yī biǎo rén wù]
释义: 形容容貌英俊。表,仪表。
出处: 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一折:“(梅香云)姐姐,那王秀才生的一表人物,聪明浪子,论姐姐这个模样,正和王秀才是一对儿。”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一折:“夫人,放着你这一表人物,怕没有中意的丈夫?”
示例: 这娘子今年不上二十五六岁,生的长挑身材,一表人物,打扮起来就是个灯人儿。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七回】

一切万 [yī qiē wàn wù]
释义: 宇宙间所有的事物。
出处: 《无量寿经》卷上:“设我得佛,自地上以至于虚空,宫殿楼观池流华树,国土所有一切万物,皆以无量杂宝百千种香而共合成,严饰奇妙,超诸人天。”
示例: 自家有这仁义礼智,便知得他也有仁义礼智。十人万人,一切万物,无不是这道理。 【《朱子语类》卷一百一十六】

一无长 [yī wú cháng wù]
释义: 一无:全无;长物:多余的东西。除一身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原指生活俭朴。现形容贫穷。
出处: 《晋书·王恭传》:“吾平生无长物。”
示例: 吾倒替筱亭做了一句“绿毛乌龟玛瑙泉”。倒是自己一无长物怎好? 【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回】

不知 [yī wù bù zhī]
释义: 对某一事物有所不知。比喻知识尚有欠缺。
出处: 汉·扬雄《法言·君子》:“圣人之于天下,耻一物之不知。”
示例: 论起“一物不知,儒者之耻”的道理,这是正当办法。 【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回】

降一 [yī wù xiáng yī wù]
释义: 指有一种事物,就会有另一种事物来制服它。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此一时,彼一时,大不同也。常言道‘一物降一物’哩!”
示例: 世界上的事情,总是一物降一物,有一个东西进攻,也有一个东西降他。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识心 [yí wù shí xīn]
释义: 指舍弃一切外在形式而彼此心意一致。
出处: 晋·陆机《赠冯文罴迁丘令》:“出自幽谷,及尔同林。双情交映,遗物识心。”

忘形 [yí wù wàng xíng]
释义: 泯灭物我界限,指舍弃外在形式,精神进入忘我境界。
出处: 宋·秦观《心说》:“目无外视,耳无外听,遗物忘形,在我而已。”

以言徇 [yǐ yán xùn wù]
释义: 用违心的话语附和别人。

连类 [yǐn wù lián lèi]
释义: 指引证或引喻某一事物,而连带及于同类的其它事物。
出处: 唐·韩愈《送权秀才序》“权生之貌,固若常人耳。其文辞引物连类,穷情尽变。”宋·苏轼《〈居士集〉叙》:“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
示例: 往往引物连类,委曲譬喻。 【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粤歌》】

有则 [yǒu wù yǒu zé]
释义: 指天地间凡事物皆有其法则、规律。
出处: 《诗·大雅·烝民》:“天生烝民,有物有则。”
示例: 木实之蠹者,必不沙烂……瓜至甘而不蠹者,以其沙也。有物有则,若可穷矣。 【宋·陈郁《话谀》】

无竞 [yǔ wù wú jìng]
释义: 指与世人无所争竞。
出处: 《北史·薛辩传》:“湖少有节操,笃志于学,专精讲习,不干时务,与物无竞,好以德义服人。”
示例: 宰相重任,卿辈更审议之。吾在河东时见冯书记多才博学,与物无竞,此可相矣。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后唐明宗天成二年》】

无忤 [yǔ wù wú wǔ]
释义: 指处世态度随和,与人无所抵触。
出处: 《周书·苏亮传》:“宝夤作乱,以亮为黄门侍郎。亮善处人间,与物无忤。及宝夤败,从之者遇祸,唯亮获全。”

玉堂人 [yù táng rén wù]
释义: 泛指显贵的文士。
出处: 金·元好问《息轩秋江捕鱼图》诗之三:“玉堂人物今何在,纸尾题诗一慨然。”
示例: 至二世兄富丽堂皇,不用说,将来一定是玉堂人物了!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九回】

持平 [yù wù chí píng]
释义: 指对待人和事持公正态度。
出处: 宋·苏舜钦《朝奉大夫尚书度支郎王公行状》:“苟遇物持平,轻重判然于中矣。”

缘情体 [yuán qíng tǐ wù]
释义: 缘:因;体:描写。抒发感情,描写事物。
出处: 晋·陆机《文赋》:“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
示例: 僧问:“举子入门时为何?”师曰:“缘情体物事作么生?”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四】

臧否人 [zāng pǐ rén wù]
释义: 臧否:褒贬。评论人物好坏。
出处: 《晋书·阮籍传》:“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
示例: 语言运用的微妙之处,使臧否人物也同样出现了秉的局面。

整躬率 [zhěng gōng shuài wù]
释义: 整饬自身做出榜样,以为下属示范。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六十回:“为此拿定了主意,想把这些做官的先陶熔到一个程度,好等他们出去,整躬率物,出身加民。”

智周万 [zhì zhōu wàn wù]
释义: 天下万物无所不知。形容知识渊博。
出处: 《周易·系辞上》:“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

不还 [zhú wù bù huán]
释义: 指沉湎于世俗。
出处: 语出《庄子·天下》:“惜乎惠施之才,骀荡而不得,逐万物而不反。”三国·魏·嵇康《赠兄秀才入军》诗之十八:“流代难寤,逐物不还。至人远鉴,归之自然。”

风尘表 [fēng chén biǎo wù]
释义: 指超越世俗的杰出人物。

风尘外 [fēng chén wài wù]
释义: 见“风尘表物”。

风尘 [fēng chén wù biǎo]
释义: 见“风尘表物”。

平施 [chēng wù píng shī]
释义: 根据物品的多少,做到施与均衡。

爱民恤 [ài mín xù wù]
释义: 恤:怜惜;物:自我以外的人或环境,指众人。爱护和体恤百姓。旧用为对帝王、官吏的赞辞。
示例: 明·周楫《西湖二集•愚郡守玉殿生春》:“做官爱民恤物,今特佑汝。”

不失旧 [bù shī jiù wù]
释义: 旧物:指原有的事业或原有的山河。比喻恢复了原有的的事业或原有的山河。
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哀公元年》:“祀夏配天,不失旧物。”
示例: 齐人归郓、灌之田,不失旧物。宋·杨万里《诚斋诗话》引洪景伯《贺表》

不轨不 [bù guǐ bù wù]
释义: 轨:轨道,引申为法规;物:典章文物。超出常规和不合乎法则。
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隐公五年》:“君将纳民于轨物者也,故讲事以度轨量谓之轨,取材以章物采谓之物。不轨不物,谓之乱政。”

诚己刑 [chéng jǐ xíng wù]
释义: 谓自己做到真诚,以匡正社会,为众人所取法。
出处: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但知私财不入,公事夙办,便云我能治民;不知诚己刑物,执轡如组,反风灭火,化鴟为凤之术也。”

兴悲 [dǔ wù xīng bēi]
释义: 见到与故人有关的东西而引起悲伤。
出处: 明·朱鼎《玉镜台记·新亭流涕》:“猛然间睹物兴悲,早不觉潸然涕流。”

怀人 [dǔ wù huái rén]
释义: 睹:看见;怀:想念。看见死去或离去的人留下的东西就想起了这个人。形容深切的怀念。
出处: 明·汤显祖《还魂记·忆女》:“睹物怀人,人去物华销尽,道的个仙果难成、名花易殒。”

分外之 [fèn wài zhī wù]
释义: 自己名分之外的事物。指本不属于自己所有的东西,或薪俸外的收入。
出处: 《前言往行录·清白监司》:“皆有分外之物。”
示例:
●《前言往行录·清白鉴司》:“皆有分外之物。”
●《水浒传》第一一一回:“吾差四个统制官,引一百军人下船搜看,但有分外之物,决不轻恕。”

丰城神 [fēng chéng shén wù]
释义: 指丰城剑。
出处: 《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白虹贯日,便知易水奸谋;宝气腾空,预辨丰城神物。”参见“丰城剑”。

富贵不傲 [fù guì bù ào wù]
释义: 有钱有地位而不骄傲。
出处: 《晏子春秋•内篇·问下》:“富贵不傲物,贫穷不易行,尊贤而不退不肖,此君子之大义也。”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爱古瓷 粤ICP备17015389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796号

本软件的研发和运营为非盈利行为。如果您认为本软件对您有所帮助,可以自愿提供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