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字典常用词典成语词典我的字典
    

无援 [gū lì wú yuán]
释义: 只有一个人或一方面的力量,得不到外力援助。
出处: 《后汉书·班超传》:“十八年,帝崩,焉耆以中国大丧,遂攻没都护陈睦,超孤立无援。”
示例: 庄公既碍姜氏之面,又度公孙滑孤立无援,不能有为。(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回)

茕茕孑,形影相吊 [qióng qióng jié lì,xíng yǐng xiāng diào]
释义: 茕茕:孤独的样子;孑:孤单;形:指身体;吊:慰问。孤身一人,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问。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
出处: 汉·张衡《思玄赋》:“何孤行之茕茕兮,孑不群而介立。”晋·李密《陈情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拳头上得人,胳膊上走得马 [quán tóu shàng lì dé rén,gē bó shàng zǒu dé mǎ]
释义: 比喻为人清白,作风正派,过得硬。
示例: 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六回:“我外家哪里敢作人情送礼物来,高扳他人?须知我是拳头上立得人,臂膊上走得马,叮叮当当的女儿,又不是个丫头出身,如何受得这口气?”

上无片瓦,下无锥之地 [shàng wú piàn wǎ,xià wú lì zhuī zhī dì]
释义: 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了极点。
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上无片瓦,下无卓锥,学人向什么处立?”

哀毁骨 [āi huǐ gǔ lì]
释义: 哀:悲哀;毁:损坏身体;骨立:形容极瘦,只剩下骨架。旧时形容在父母丧中因过度悲伤而瘦得只剩一把骨头。
出处: 《后汉书·韦彪传》:“孝行纯至,父母卒,哀毁三年,不出庐寝。服竟,羸瘠骨立异形,医疗数年乃起。”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
示例: 众亲戚已到,商量在本族亲房立了一个儿子过来,然后大殓治丧。蘧公子哀毁骨立,极尽半子之谊。【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二回】

哀毁瘠 [āi huǐ jī lì]
释义: 旧时形容在父母丧中因过度悲伤而瘦得只剩一把骨头。
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二回:“众亲戚已到,商量在本族亲房立了一个儿子过来,然后大殓治丧。蘧公子哀毁瘠立,极尽半子之谊。”

安家 [ān jiā lì yè]
释义: 安置家庭,创立基业或事业。也指长期在一个地方劳动和生活。
出处: 染斌《红旗谱》第一卷:“你们父子帮助我安家立业,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安身 [ān shēn lì mìng]
释义: 安身:在某处安下身来;立命:精神有所寄托。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
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僧问:‘学人不据地时如何?’师云:‘汝向什么处安身立命?’”
示例: 那里是镇守边庭,用人之际,足可以安身立命。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回】

傲然挺 [ào rán tǐng lì]
释义: 傲然:坚强不屈的样子。挺立:像山峰一样高高地耸立。形容坚强而不可动摇。
出处: 茅盾《白杨礼赞》:“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象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傲然屹 [ào rán yì lì]
释义: 形容坚定,不可动摇地站立着。
出处: 古华《芙蓉镇》:“抽茎了,长叶了,铁骨青枝,傲然屹立。”

拔赵帜赤帜 [bá zhào zhì lì chì zhì]
释义: 用以比喻偷换取胜或战胜、胜利之典。
出处: 见“拔赵帜易汉帜”。
示例: 惜伪古文罅漏太多,弥缝匪易,虽盛气强词,仍不能拔赵帜立赤帜也。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

比肩而 [bǐ jiān ér lì]
释义: 比肩:并肩。肩并肩地站立。比喻彼此距离极近。
出处: 《战国策·齐策三》:“寡人闻之,千里而一士,是比肩而立;百世而一圣,若随踵而至。”
示例: 虽使间世而生,何异比肩而立! 【宋·陈亮《贺周丞相启》】

千仞 [bì lì qiān rèn]
释义: 壁立:峭壁陡立。形容岩石高耸。
出处: 晋·张载《剑阁铭》:“惟蜀之门,作固作镇,是日剑阁,壁立千仞。”《水经·河水注》:“其山惟石,壁立千仞,临之目眩。”
示例: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标新 [biāo xīn lì yì]
释义: 标:提出,写明;异:不同的,特别的。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众不同。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支道林在白马寺中,将冯太常共语,因及《逍遥》,支卓然标新理于二家之表,立异于众贤之外。”
示例: 其中典礼集会之词,标新立异固不可,机械陈腐亦不可。 【朱自清《钟明〈呕心苦唇录〉序》】

文字 [bù lì wén zì]
释义: 佛家语,指禅家悟道,不涉文字不依经卷,唯以师徒心心相印,理解契合,传法授受。
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七:“师问:‘祇如古德,岂不是以心传心?’峰曰:‘兼不立文字语句。’”

不破不 [bù può bù lì]
释义: 不破除旧的,就不能建立新的。
出处: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不把这种东西打倒,什么新文化都是建立不起来的。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侧足而 [cè zú ér lì]
释义: 形容有所畏惧,不敢正立。
出处: 《后汉书·吴汉传》:“汉性强力,每从征伐,帝未安,恒侧足而立。”

柴毁骨 [chái huǐ gǔ lì]
释义: 形容因居父母丧过度哀痛,身体受到摧残,消瘦憔悴的样子。
出处: 《北史·陈孝意传》:“在郡菜食斋居,朝夕哀临,每一发声,未尝不绝倒,柴毁骨立,见者哀之。”

不阿 [chái lì bù ē]
释义: 犹言刚直不阿。
出处: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七:“年罹严遣,而公以恩遇始终,正见公之柴立不阿。”

超然独 [chāo rán dú lì]
释义: 指超出世事离群独居。
出处: 《淮南子·修务训》:“君子……超然独立,卓然离世。”

成家 [chéng jiā lì jì]
释义: 犹言成家立业。
出处: 元·刘致《红绣鞋·劝收心》套曲:“不指望成家立计,则寻思卖笑求食。”
示例: 父母与子孙成家立计,是父母尽己之心,久以后成人不成人,是在于他,父母怎管的他到底。 【元·秦简夫《东堂老》楔子】

成家 [chéng jiā lì yiè]
释义: 指男的结了婚,有职业,能独立生活。
出处: 宋·吴自牧《梦梁录·恤贫济老》:“杭城富室多是外郡寓之人……四方百货,不趾而集,自此成家立业者众矣。”
示例: 原来廉锦枫曾祖向居岭南,因避南北朝之乱,逃至海外,就在君子国成家立业。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三回】

程门 [chéng mén lì xuě]
释义: 旧指学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师。
出处: 《宋史·杨时传》:“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云。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带罪 [dài zuì lì gōng]
释义: 带着罪过建立功劳,以争取减免处罚。
出处: 《飞龙金传》四十三回:“陛下暂赦赵匡胤之罪,命他带罪立功。”

戴罪 [dài zuì lì gōng]
释义: 带着罪过或错误去创立功勋,以功赎罪。
出处: 明·王守仁《案行漳南道守巡官戴罪督兵剿贼》:“其覃恒等所统军,就仰高伟管领,戴罪杀贼立功自赎。”

单孑独 [dān jié dú lì]
释义: 单孑:单身一人。只身一人,独立自持。

当机 [dāng jī lì duàn]
释义: 当机:抓住时机。在紧要时刻立即做出决断。
出处: 汉·陈琳《答东阿王笺》:“秉青萍干将之器,拂钟无声,应机立断。”
示例: 哥哥,国姓爷就在城下,你应该当机立断。 【郭沫若《郑成功》第七章】

当机 [dāng jī lì jué]
释义: 抓住时机,立刻判决。
出处: 清·采蘅子《虫鸣漫录》卷一:“国家设官分职,秩有大小,权亦有等差:斩绞者奏请定夺,军流决于臬司,徒决于府,枷仗决于县,法至良也。所患者,不能当机立决,必待报而后施行。”

当家 [dāng jiā lì jì]
释义: 主持家政,筹划生计。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零七回:“贾政本是不知当家立计的人, 一听贾母的话,一一领命。”又第一一七回:“那些少年托着老子娘的福吃喝惯了的,那知当家立计的道理。”

当家 [dāng jiā lì jì]
释义: 指管理家务。
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七回:“这娘子今年不上二十五六岁,生的长挑身材,一表人物,打扮起来就是个灯人儿。风流俊俏,百伶百俐,当家立纪、针指女工、双陆棋子,不消说。”

当家 [dāng jiā lì shì]
释义: 主持家业。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一回:“偏生晴雯上来换衣服,不防又把扇子失了手跌在地下,将股子跌折。宝玉因叹道:‘蠢才,蠢才!将来怎么样?明日你自己当家立事,难道也是这么顾前不顾后的?’”

当家 [dāng jiā lì yè]
释义: 主持家业。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一回:“偏偏晴雯上来换衣服,不防又把扇子失了手,掉在地下,将骨子跌折。宝玉因叹道:‘蠢才,蠢才!将来怎么样!明日你自己当家立业,难道也是这么顾前不顾后的?”一本作“当家立事”。

之年 [dāng lì zhī nián]
释义: 指三十岁。
出处: 《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砥行 [dǐ xíng lì míng]
释义: 磨砺德行,建树功名。
出处: 《史记·伯夷列传》:“闾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哉?”

顶门 [dǐng mén lì hù]
释义: 支撑门户。指独立成家。
出处: 吴组缃《山洪》三:“三官虽然已经另外顶门立户,但是打鱼的一切生财器具还是和他大哥、二哥共有着。”
示例: 还没成人,就叫他自己顶门立户,自己奔日子。 【浩然《机灵鬼》】

顶天 [dǐng tiān lì dì]
释义: 头顶云天,脚踏大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慨豪迈。
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六:“汝等诸人,个个顶天立地。”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一折:“我韩厥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儿。”
示例: 先生是楚国的栋梁,是顶天立地的柱石。 【郭沫若《屈原》第三幕】

鼎足而 [dǐng zú ér lì]
释义: 象鼎的三只脚一样,三者各立一方。比喻三方面分立相持的局面。
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王国 [dú lì wáng guó]
释义: 指抵制或不服从上级领导的行政区域或单位。
出处: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七十八章:“所谓政治分会与北洋军阀的巡阅使毫没有区别,目的在地割据一方,形成独立王国。”

自主 [dú lì zì zhǔ]
释义: 多指国家或政党维护主权,不受别人的控制或支配。
出处: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无论处于怎样复杂、严重、惨苦和环境,军事指导者首先需要的是~地组织和使用自己的力量。”

咄嗟 [duō jiē lì bàn]
释义: 咄嗟:一呼一诺之间,形容时间短。比喻马上就办到。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汰侈》:“石崇为客作豆粥,咄嗟便办。”
示例: 是故为山九仞,可以篑土积成,峻宇雕墙,可以咄嗟立办。 【清·无名氏《杜诗言志》卷二】

之年 [ér lì zhī nián]
释义: 人到三十岁可以自立的年龄。后为三十岁的代称。
出处: 《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凡事预则,不预则废 [fán shì yù zé lì,bù yù zé fèi]
释义: 预:预先,指事先作好计划或准备;立:成就;废:败坏。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
出处: 《礼记·中庸》:“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示例: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事先的计划和准备,就不能获得战争的胜利。 【《毛泽东选集·论持久战》】

放下屠刀,地成佛 [fàng xià tú dāo,lì dì chéng fó]
释义: 佛家劝人改恶从善的话。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行,决心改过,仍可以很快变成好人。
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三:“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眼底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示例: 从来说:“孽海茫茫,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一回】

废私 [fèi sī lì gōng]
释义: 指去私为公。
出处: 《战国策·燕策一》:“寡人闻太子之义,将废私而立公,饬君臣之义,正父子之位。”
示例: 贞谦之功,废私立公。 【《鹖冠子·道端》】

逢机 [féng jī lì duàn]
释义: 犹言当机立断。
出处: 唐·元载《故相国杜鸿渐神道碑》:“观公之辨政,消烦解结,逢机立断。”

革故 [gé gù lì xīn]
释义: 旧指朝政变革或改朝换代。现泛指除去旧的,建立新的。同“革故鼎新”。
出处: 曹禺《王昭君》第二幕:“他是以宽厚出名的,讲究忠信。是一个励精图治,革故立新的单于。”

寡与 [gū lì guǎ yǔ]
释义: 指没有人扶持,没有人援助。
出处: 清·侯方域《朋党论下》:“岂有君子蓄用世之志而孤立寡与者哉!”

无助 [gū lì wú zhù]
释义: 只有一个人或一方面的力量,得不到外力援助。
出处: 《后汉书·班超传》:“十八年,帝崩,焉耆以中国大丧,遂攻没都护陈睦,超孤立无援。”
示例: 属者椒寝未繁,肖星不耀,孤立无助,有识寒心。 【宋·周辉《清波杂志》卷一】

云垂 [hǎi lì yún chuí]
释义: 形容文辞气魄极大。
出处: 唐·杜甫《朝献太清宫赋》:“九天之云下垂,四海之水皆立。”

汉贼不两 [hàn zéi bù liǎng lì]
释义: 比喻有我无你。
出处: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示例: 惟有杜氏一个,直如添上敌国一般,心中竟安排下“汉贼不两立”的主意。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六十七回】

横眉 [héng méi lì mù]
释义: 犹言横眉努目。形容怒目相视,态度凶狠的样子。
出处: 老舍《茶馆》第一幕:“三三两两的打手,都横眉立目,短打扮,随时进来往后院去。”
示例: 焦庆媳妇撩开门帘子,横眉立目地喊:‘走,走,马小辫,你给我滚出去!’ 【浩然《艳阳天》第一○九章】

横眉 [héng méi lì yǎn]
释义: 犹言横眉努目。形容怒目相视,态度凶狠的样子。
出处: 柳青《创业史》第二部第二四章:“白占魁横眉立眼,凶狠狠地要去赶车。”
示例: 他横眉立眼的冲着老教师说:‘她不来吗,这也只少得到她一个人啦,跟我们开不开会有好大关系呢?’ 【沙汀《困兽记》二四】

鸿鶱凤 [hóng xiān fèng lì]
释义: 鸿鹄高飞,凤凰挺立。比喻超卓突出。
出处: 唐·李白《秋夜于安府送孟赞府兄还都序》:“鸿鶱凤立,不循常流。”

鸡群 [hè lì jī qún]
释义: 象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出处: 晋·戴逵《竹林七贤论》:“嵇绍入洛,或谓王戎曰:‘昨于稠人中始见嵇绍,昂昂然若野鹤之在鸡群。’”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
示例: 正在谈论,谁知女儿国王忽见林之洋杂在众人中,如鹤立鸡群一般。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九回】

家徒壁 [jiā tú bì lì]
释义: 徒:只,仅仅。家里只有四面的墙壁。形容十分贫困,一无所有。
出处: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
示例: 四龄失怙,母金氏,弟克昌,家徒壁立。 【清·沈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

建功 [jiàn gōng lì shì]
释义: 犹建功立业。建立功勋,成就大业。
出处: 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桂阳太守李温等,皆建功立事,有补于世。”
示例: 见古人之有建功立事者,心则幕之。 【唐·林蕴《上宰相元衡弘靖书》】

建功 [jiàn gōng lì yè]
释义: 建:建立;功:功勋;业:事业。建立功勋,成就大业。
出处: 宋·苏轼《上两制书》:“古之圣贤建功立业,兴利捍患,至于百工小事之事皆有可观。”
示例: ……凭着这资格可以建功立业,也可以升官发财。 【朱自清《经典常谈〈四书〉第七》】

杰出 [jiao li jie chu]
释义: 指卓然特立,超过一般。

金鸡独 [jīn jī dú lì]
释义: 指独腿站立的一种武术姿势。后也指用一足站立。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四回:“我是‘金鸡独立’,要一足微长。”
示例: 你站在这桌子上,金鸡独立,那一条腿不许放下来。 【茅盾《子夜》十七】

矜功不 [jīn gōng bù lì]
释义: 矜:自夸。自以为能立大功而大功必不成。
出处: 《战国策·齐策四》:“故曰:‘矜功不立,虚愿不至。’此皆幸乐其名,华而无其实德者也。”

绝世独 [jué shì dú lì]
释义: 绝世:当代独一无二。当世无双,卓然而立。多用来形容不同凡俗的美貌女子。
出处: 《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开基 [kāi jī lì yè]
释义: 开创基业,通常比喻旧时开国君主建立新的朝代或国家。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自我高皇帝断蛇起义,开基立业,传至于今,不幸奸雄并起,各据一方。”
示例: 这诞生的世子就是后来劝父举兵,开基立业,神文圣武大唐太宗皇帝。 【清·无名氏《说唐》第四回】

开阶 [kāi jiē lì jí]
释义: 旧指开创基业,建立统治。

此存照 [lì cǐ cún zhào]
释义: 照:查考,察看。写下字据保存进来,以作凭证。
示例: 我们担心时间长了就空口无凭,只好立此存照。

地成佛 [lì dì chéng fó]
释义: 佛家语,禅宗认为人皆有佛性,弃恶从善,即可成佛。此为劝善之语。
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昭觉勤禅师法嗣》:“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眼底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示例: 既然“立地成佛”有了保证,屠刀便不妨随时拿起,随时放下,随时放下,随时拿起。 【闻一多《画展》】

地书厨 [lì dì shū chú]
释义: 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渊博。
出处: 《宋史·吴时传》:“时敏于为文,未尝属稿,落笔已就,两学目之曰‘立地书厨’。”

地书橱 [lì dì shū chú]
释义: 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文博。
出处: 《宋史·吴时传》:“每于为文,未尝属稿,落笔已成,两学目之曰立地书橱。”

竿见影 [lì gān jiàn yǐng]
释义: 在阳光下把竿子竖起来,立刻就看到影子。比喻立刻见到功效。
出处: 汉·魏伯阳《参同契》卷下:“立竿见影,呼谷传响。”
示例: 你说你莲花化身,清净无为,其如五行变化,立竿见影。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七十八回】

功赎罪 [lì gōng shú zuì]
释义: 赎罪:抵销所犯的罪过。以立功来抵偿罪过。
出处: 《旧唐书·王孝杰传》:“使未至幽州,而宏晖已立功赎罪,竟免诛。”
示例: 赵衰应曰:“当革职,使立功赎罪。”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四十回】

国安邦 [lì guó ān bāng]
释义: 建立国家,安定天下。亦作“立业安邦”。
出处: 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一折:“你看我立国安邦为相宰,那其间日转千阶,喜笑迎腮,挂印悬牌。”元·宫大用《七里滩》第一折:“自开基起运,立国安邦,坐筹帷幄,竭力疆场。”
示例: 圣朝卿相,一个个忠君上,立国安邦,扶持万载山河壮。 【元·无名氏《射柳捶丸》第一折】

马万言 [lì mǎ wàn yán]
释义: 倚靠在马旁,马上写成一篇文章。形容才思敏捷。
出处: 宋·王十朋《梅溪王忠文公集·上太守李端明书》:“唐翰林应长庚之梦,世号谪仙人,立马万言,而文章为天下之法。”

命安身 [lì mìng ān shēn]
释义: 立命:精神上安定;安身:指得以容身。指精神上有寄托,生活上有着落。
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僧问:‘学人不据地时如何?’师云:‘汝向什么处安身立命?’”
示例: 不但这样,还要给他立命安身。那时才算当完了老哥哥的差。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

木南门 [lì mù nán mén]
释义: 立木:竖木于地上。用具体事实来证明新的法令、制度一定要推行开来。多用于形容取信于民。
出处: 《史记·商君列传》:“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有一人行徒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人达人 [lì rén dá rén]
释义: 立:建树,成就;达:发达,显贵。旧指帮助人建立功业,提高地拉。
出处: 《论语·雍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身处世 [lì shēn chǔ shì]
释义: 立身:做人;处世:在社会上活动,与人交往。指人在社会上待人接物的种种活动。
出处: 晋·无名氏《沙弥十戒法并威仪序》:“夫乾坤覆载,以人为贵;立身处世,以礼仪为本。”
示例: 我们要在社会里混出头,只求不僵,只求不落伍,这是现代人立身处世的名言。 【鲁迅《伪自由书·颂萧》】

身行己 [lì shēn xíng jǐ]
释义: 存身自立,行为有度。

身扬名 [lì shēn yáng míng]
释义: 立身:使自己在社会上有相当地位;扬:传播。使自己立足于社会,名声远扬。
出处: 《孝经·开宗明义》:“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示例: 丈夫壮而立身扬名以显父母。 【明·瞿佑《剪灯新话·爱卿传》】

时三刻 [lì shí sān kè]
释义: 立刻、马上。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1回:“有天听了朋友一句玩笑话,便立时三刻逼我母亲出去,一刻不能相容。”

谈之间 [lì tán zhī jiān]
释义: 站着说话的一会儿时间。形容时间极短。
出处: 汉·扬雄《解嘲》:“或七十说而不遇,或立谈而封侯。”
示例: 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 【宋·苏轼《贾谊论》】

业安邦 [lì yè ān bāng]
释义: 建立国家,安定天下。同“立国安邦”。
出处: 元·郑光祖《伊尹耕莘》第一折:“想五帝之世,求贤用士,立业安邦,你是不知也。”

于不败之地 [lì yú bù bài zhī dì]
释义: 立于:处在。使自己处在不会失败的地位。
出处: 《孙子·军形》:“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示例: 毛主席的正确的路线,和高度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的军事艺术,是使我军立于不败之地的唯一保证。 【刘伯承《回忆长征》】

锥之地 [lì zhuī zhī dì]
释义: 插锥尖的一点地方。形容极小的一块地方。也指极小的安身之处。
出处: 《庄子·盗跖》:“尧舜有天下,子孙无置锥之地。”《史记·留侯世家》:“灭六国之后,使无立锥之地。”
示例: 天地如此之大,难道竟连一个十八岁的女孩子的立锥之地都没有? 【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四章】

足之地 [lì zú zhī dì]
释义: 站脚的地方。也比喻容身的处所。
出处: 清·湘灵子《轩亭冤》卷上:“你们这班狂妄之徒,还有立足之地么?”
示例: 母亲如此说,儿子无立足之地了。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三回】

廉顽 [lián wán lì nuò]
释义: 指高尚的节操可以激励人振奋向上。
出处: 语出《孟子·万章下》:“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
示例: 先生杨文靖公之弟子也,立朝大节,足以廉顽立懦,故文公以刚毅近仁称之。 【明·宋濂《题矫斋记后》】

两雄不并 [liǎng xióng bù bìng lì]
释义: 指两雄不能并容,必定相争斗兼并。
出处: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七章:“古语云‘两雄不并立’,何能风雨同舟?”

毛森骨 [máo sēn gǔ lì]
释义: 森:阴森;立:竖立。阴森可怖,汗毛都竖了起来。
出处: 元·无名氏《桃花女》第二折:“是三更时分了,觉一阵风过,吹的我毛森骨立。”

面墙而 [miàn qiáng ér lì]
释义: 比喻不学之人,如面对墙壁而立,一无所见。
出处: 《尚书·周官》:“不学墙面。”孔安国传:“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
示例: 古今成败,不可不知,退朝之暇,念观典籍,面墙而立,不成人也。 【《晋书·凉武昭王李玄盛传》】

名不虚 [míng bù xū lì]
释义: 指宜有此盛名,果然不虚妄。

贫无 [pín wú lì zhuī]
释义: 穷得连插下锥子那样小的地方都没有。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食货志》:“富者田连阡伯,贫者亡立锥之地。”
示例: 媪夫姓殷,一子名富,善博,贫无立锥。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薛慰娘》】

贫无锥之地 [pín wú lì zhuī zhī dì]
释义: 穷得连可以插下锥子那样小的地方都没有。形容穷困之极。
出处: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四:“十子者,不能亲也,无置锥之地,而王公不能与争名,则是圣人之未得志者也。”《汉书·食货志》:“富者田连仟佰,贫者亡(无)立锥之地。”

破旧 [pò jiù lì xīn]
释义: 破除旧的,建立新的。
示例: 我们要破旧立新改变封建意识。

遣词 [qiǎn cí lì yì]
释义: 指写文章、说话时的用词立意。同“遣辞措意”。

墙面而 [qiáng miàn ér lì]
释义: 指面对墙壁。目无所见。比喻不学无术。亦作“面墙而立”。
出处: 《书·周官》:“不学墙面”孔传:“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论语·阳货》:“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
示例: 若使墙面而立,沐猴而冠,吾所不取。 【南朝·梁·简文帝《诫当阳公大心书》】

名目 [qiǎo lì míng mù]
释义: 变着法定出一些名目来达到某种不正当的目的。
出处: 清·昭梿《啸亭杂录·卷三·朱白泉狱中上百朱二公书》:“乃星使临工,以为巧立名目,不容申辩。”
示例: 向企业巧立名目收费的做法是不利于企业发展的。

名色 [qiǎo lì míng sè]
释义: 变着法定出一些名目来达到某种不正当的目的。同“巧立名目”。

茕茕孑 [qióng qióng jié lì]
释义: 孤身一人。形容一个人无依无靠,孤苦伶仃。
出处: 晋·李密《陈情表》:“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示例: 我凑着茕茕孑立的小油灯,尽情享受秋灯夜读的乐趣。 【何为《小灯》】

拳头上得人,胳膊上走得路 [quán tóu shàng lìdé rén,gē bó shàng zǒudé lù]
释义: 比喻为人清白,作风正派,过得硬。

三分鼎 [sān fēn dǐng lì]
释义: 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同“三分鼎足”。
出处: 《魏书·匈奴刘聪等传序》:“论土不出江汉,语地仅接褒斜,而谓握皇符,乘帝籍,三分鼎立,比踪王者。”

三足鼎 [sān zú dǐng lì]
释义: 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
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三十而 [sān shí ér lì]
释义: 指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
出处: 《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诛必 [shǎng lì zhū bì]
释义: 指该赏的立即赏,该罚的一定罚。

身无 [sheng wu li zhui]
释义: 没有寸土可以容身。比喻极小的地方。

事预则 [shì yù zé lì]
释义: 指无论做什么事,事前有准备就会成功,没有准备就要失败。
出处: 《礼记·中庸》:“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势不两 [shì bù liǎng lì]
释义: 两立:双方并立。指敌对的双方不能同时存在。比喻矛盾不可调和。
出处: 《战国策·楚策一》:“秦之所害于天下莫如楚,楚强则秦弱,楚弱则秦强,此其势不两立。”
示例: 这饮马川贼人这等可恶!几番来搅扰,与他势不两立!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二十回】

誓不两 [shì bù liǎng lì]
释义: 誓:发誓。发誓不与敌人并存。指双方仇恨极深,不能同时存在。
出处: 《战国策·楚策一》:“秦之所害于天下莫如楚,楚强则秦弱,楚弱则秦强,此其势不两立。”
示例: 瑜曰:“吾与老贼誓不两立。”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四回】

树碑 [shù bēi lì zhuàn]
释义: 树:树立;传:传记。原指把某人生平事迹刻在石碑上或写成传记,使他的名声世代流传下去。现比喻树立个人威信,抬高个人声望。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桓彬传》:“蔡邕等共论序其志,佥以为彬有过人者四……乃共树碑而颂焉。”
示例: 为自己歌功颂德,树碑立传,又充当打手。 【刘梦溪《文学是战斗的》】

树俗 [shù sú lì huà]
释义: 树立风俗教化。

树元 [shù yuán lì dí]
释义: 指立嫡长子为储君。

独行 [tè lì dú xíng]
释义: 特:独特;立:立身。形容人的志行高洁,不同流俗。
出处: 《礼记·儒行》:“其特立独行,有如此者。”
示例: 士之特立独行,适于义而已。 【唐·韩愈《伯夷颂》】

亭亭玉 [tíng tíng yù lì]
释义: 亭亭:高耸直立的样子。形容女子身材细长。也形容花木等形体挺拔。
出处: 明·张岱《公祭祁夫人文》:“一女英迈出群,亭亭玉立。”
示例: 花型小,比起亭亭玉立的荷花远逊。 【郭沫若《百花齐放·睡莲》】

顽廉懦 [wán lián nuò lì]
释义: 使贪婪的人能够廉洁,使怯弱的人能够自立。旧时形容感化力量之大。
出处: 《孟子·万章下》:“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

巍然屹 [wēi rán yì lì]
释义: 巍然:极高的样子;屹立:山势直立高耸。比喻象高山一样直立地上,不可动摇。
出处: 孙世恺《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在天安门右前方,巍然耸立着一坐雄伟壮丽的大厦,这就是人民大会堂。”

锥之地 [wú lì zhuī zhī dì]
释义: 没有立锥子的地方。比喻连极小的地方也没有。后常形容贫穷。
出处: 《庄子·盗跖》:“尧舜有天下,子孙无置锥之地。”《吕氏春秋·为欲》:“无立锥之地,至贫也。”

销毁骨 [xiāo huǐ gǔ lì]
释义: 销:久病枯瘦。形容身体枯瘦如柴。

兴邦 [xīng bāng lì guó]
释义: 邦:国家。建立并振兴国家。
出处: 元·无名氏《黄鹤楼》第三折:“安排打凤牢龙计,准备兴邦立国机。”

兴家 [xīng jiā lì yè]
释义: 建设家庭,创立事业。
出处: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十二回:“纵不能兴家立业,也不至弃田荡产。”
示例: 营盘里的钱比别处赚的容易,他就此兴家立业,手内着实有钱。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八回】

行眠 [xíng mián lì dǔn]
释义: 形容极度疲倦无精神。

形销骨 [xíng xiāo gǔ lì]
释义: 销:消瘦。形容身体非常消瘦。
出处: 《南史·梁本纪》:“帝形容本壮,及至都,销毁骨立。”
示例: 及放榜时,依然铩羽。生嗒丧而归,愧负知己,形销骨立,痴若木偶。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叶生》】

修辞 [xiū cí lì chéng]
释义: 原指整顿文教,树立诚信,后多用以指撰文要表达作者的真实意图,不可作虚饰浮文。
出处: 《易· 乾》:“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阳煦山 [yáng xù shān lì]
释义: 象太阳那样暖和,象山岳那样屹立。比喻人性格温和,品行端正。
出处: 宋·胡继宗《书言故事·颜貌类》:“王君阳煦山立,宗庙器也。”

遗世独 [yí shì dú lì]
释义: 遗世:遗弃世间之事。脱离社会独立生活,不跟任何人往来。
出处: 宋·苏轼《前赤壁赋》:“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应机 [yìng jī lì duàn]
释义: 犹言当机立断。形容在紧要关头处事果断。
出处: 汉·陈琳《答东阿王笺》:“秉青萍干将之器,拂钟无声,应机立断。”

英英玉 [yīng yīng yù lì]
释义: 仪态俊美的样子。
出处: 《儒林外史》第十回:“适才会见令表叔,才知尊大人已谢宾客,使我不胜伤感。今见世兄如此英英玉立,可称嗣续有人,又要破涕为笑。”

迎刃 [yíng rèn lì jiě]
释义: 比喻处理事情、解决问题很顺利。同“迎刃而解”。

渊亭山 [yuān tíng shān lì]
释义: 比喻人品德如渊水深沉,如高山耸立。同“渊渟岳峙”。

渊停山 [yuān tíng shān lì]
释义: 喻人品德如渊水深沉,如高山耸立。
出处: 清·钱谦益《太保都察院左都御史李公神道碑》:“公生而孝友顺祥,笃诫明允,渊停山立,不苟訾笑。”

渊渟岳 [yuān tíng yuè lì]
释义: 喻人品德如渊水深沉,如高山耸立。
出处: 晋·葛洪《抱朴子·名实》:“执经衡门,渊渟岳立,宁洁身以守滞,耻胁肩以苟合。”

援笔 [yuán bǐ lì chéng]
释义: 援笔:拿笔。拿起笔立刻写成。形容才思敏捷。亦作“援笔成章”、“援笔而就”。

云屯森 [yún tún sēn lì]
释义: 众多而整肃的样子。
出处: 清·侯方域《为司徒公赠万将军序》:“以张公节制三方,其部下熊罴之士,云屯森立,而特属望将军,其必有以取之矣。”

詟谀 [zhé yú lì nuò]
释义: 指使谄谀者知所畏忌,怯懦者知所自立。

不倚 [zhōng lì bù yǐ]
释义: 倚:偏。保持中立,不偏不倚。
出处: 《礼记·中庸》:“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

重足而 [chóng zú ér lì]
释义: 叠足而立,不敢迈步。形容恐惧。
出处: 西汉·贾谊《过秦论》下:“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阖口而不言。”
示例: 胁持荐绅,开告讦之门,兴罗织之狱,士大夫重足而立。 【宋·王明清《玉照新志》第四卷】

重足而,侧目而视 [chóng zú ér lì,cè mù ér shì]
释义: 重足:双脚并拢;侧目:斜着眼睛。形容畏惧而愤恨的样子。
出处: 《史记·汲郑列传》:“今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矣。”
示例: 使通国之人重足而立,侧目而视者,无过于此辈穷凶极恶之特务人员。 【毛泽东《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

著书 [zhù shū lì shuō]
释义: 立:创立、提出;说:主张,学说。从事写作,提出自己的主张和学说。
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五回:“将南京元武湖赐与庄尚志著书立说,鼓吹休明。”

鸡群 [zhuó lì jī qún]
释义: 象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出处: 晋·戴逵《竹林七贤论》:“嵇绍入洛,或谓王戎曰:‘昨于稠人中始见嵇绍,昂昂然若野鹤之在鸡群。’”南朝梁·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

着书 [zhù shū lì shuō]
释义: 着:写作;立:成就;说:学说。写书或文章,创立自己的学说。
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35回:“将南京元(玄)武湖赐与庄尚志着书立说,鼓吹休明。”
示例: 乃吾一切先哲着书立说之宗旨。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自序》】

门户 [zì lì mén hù]
释义: 指单独成立家庭。也指学术上不依赖前人而另立一派。现也指离开某一集体,自己另搞一套。
出处: 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一回:“要称我的心,除非自立门户。”

不安 [zuò lì bù ān]
释义: 坐着也不是,站着也不是。形容心情紧张,情绪不安。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回:“自从哥哥吃官事,兄弟坐立不安,又无路可救。”
示例: 萧状元终日在此来往,吾等见了坐立不安。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

盹行眠 [lì dǔn xíng mián]
释义: 站立、行走时都在睡觉。形容十分疲倦。

马盖桥 [lì mǎ gài qiáo]
释义: 形容火急。

马造桥 [lì mǎ zào qiáo]
释义: 见“立马盖桥”。

马追镫 [lì mǎ zhuī dèng]
释义: 极言火速。

马追驹 [lì mǎ zhuī jū]
释义: 犹立马追镫。

眉竖眼 [lì méi shù yǎn]
释义: 直眉瞪眼。发怒的样子。

少观多 [lì shǎo guān duō]
释义: 谓略一作为而影响很大。

贤无方 [lì xián wú fāng]
释义: 推举贤人不以常法。

矜奇 [jīn qí lì yì]
释义: 犹言标新立异。

临机 [lín jī lì duàn]
释义: 犹言当机立断。抓住时机,立刻决断。

兵以诈 [bīng yǐ zhà lì]
释义: 兵:兵器,指用兵。用兵打仗要用谋略来诱骗敌人而取得成功。
示例: 《孙子•军争篇》:“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也。”

不群 [dú lì bù qún]
释义: 指人的思想或仪表出众。
出处: 《旧唐书•韦陟传》:“陟自幼风标整峻,独立不群。”

难支 [dú lì nán zhī]
释义: 独:单独;独立:不依赖外力。比喻个人力量单薄不能维持全局。
出处: 《说唐》第55回:“雄信闻言大怒,想众将都已杀尽,独立难支,遂叫一声:‘罢了!’”

断鳌 [duàn áo lì jí]
释义: 比喻开创新局面,创建伟业,树立最高准则。
出处: 《淮南子•览冥训》:“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
示例: 金·元好问《游龙山》:断鳌立极万万古,争遣起灭如浮沤。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爱古瓷 粤ICP备17015389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796号

本软件的研发和运营为非盈利行为。如果您认为本软件对您有所帮助,可以自愿提供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