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字典常用词典成语词典我的字典
    

瓜田不履,李下不整冠 [guā tián bù nà lǚ,lǐ xià bù zhěng guān]
释义: 走过瓜田,不要弯下身子提鞋;经过李树下面,不要举起手来整理帽子。比喻避嫌疑。
出处: 《乐府诗集·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示例: 俗话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只要自己行得正,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招降 [zhāo xiáng nà pàn]
释义: 原指收容接纳敌方投降叛变过来的人,以扩大自己的势力。现指收罗坏人,结党作恶。
出处: 《宋史·刘光世传》:“楚州破,命光世节制诸镇,力守通泰。完颜昌屯承楚,光世知其众思归,欲携贰之。……获敌不杀,令持钱文示其徒,有欲归者,扣江执钱为信。归者不绝。”
示例: 无论谁搞招降纳叛、结党营私的罪恶活动,都没有好下场。

半筹不 [bàn chóu bù nà]
释义: 筹:古代计算工具,引伸为计策;纳:缴纳。半条计策也拿不出来。比喻一点办法也没有。
出处: 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一折:“往常时我习武艺学兵法,到如今半筹也不纳。”
示例: 万骑交驰,两军相见,咱手里半筹不纳。 【元·朱凯《昊天塔》第二折】

闭门不 [bì mén bù nà]
释义: 纳:入,进来。关上门不让人进来。
出处: 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十四:“欲入城则闭门不纳,将入山则又与贼遇。”
示例: 闭门不纳的鲁男子。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一回】

藏垢 [cáng gòu nà wū]
释义: 垢、污:肮脏的东西。包藏容纳肮脏之物。比喻隐藏或包容坏人坏事。
出处: 《左传·宣公十五年》:“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
示例: 大概是明末的王思任说的罢:“会稽乃报仇雪耻之乡,非藏垢纳污之地。” 【鲁迅《且介亭杂文附集·女吊》】

藏污 [cáng wū nà gòu]
释义: 污、垢:肮脏的东西。比喻隐藏或包容坏人坏事。
出处: 《左传·宣公十五年》:“川泽纳污,山薮藏疾。”
示例: 这个地方曾经是一个藏污纳垢的黑窝。

称臣 [chēng chén nà gòng]
释义: 旧时指小国向大国臣服而年年进贡。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七回:“凡汉东小国,无不称臣纳贡。”

之吝 [chū nà zhī lìn]
释义: 舍不得拿出去,出手小气。
出处: 《论语·尧白》:“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内之吝谓之有司。’”
示例: 河北诸路并系灾伤,内定州一路,虽只是雨水为害,然其实亦及五分以上。只缘有司出纳之吝,不与尽实检放,秋税内定州只放二分。 【宋·苏轼《乞减价粜常平米赈济状》】

川泽 [chuān zé nà wū]
释义: 以湖泊江河能容纳各种水流的特性。比喻人有涵养,能包容所有的善恶、毁誉。
出处: 《左传·宣公十五年》:“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

穿花 [chuān huā nà jǐn]
释义: 以穿纱的方法做成的刺绣花样。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六回:“行者一一观之,都是些穿花纳锦,刺绣销金之物。”

格格不 [gē gē bù nà]
释义: 指难以接受。
出处: 清·昭槤《啸亭杂录·诗文涩体》:“其《新唐书》好用僻字涩句,以矜其博,使人读之,胸臆间格格不纳,殊不爽朗。”

瓜田不履,李下不正冠 [guā tián bù nà lǚ,lǐ xià bù zhèng guān]
释义: 比喻避嫌疑。同“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出处: 《艺文类聚》卷四一引三国·魏·曹植《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百川 [hǎi nà bǎi chuān]
释义: 纳:容纳,包容。大海可以容得下成百上千条江河之水。比喻包容的东西非常广泛,而且数量很大。
出处: 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形器不存,方寸海纳。”李周翰注:“方寸之心,如海之纳百川也,言其包含广也。”

含垢 [hán gòu nà wū]
释义: 垢:耻辱;污:污蔑。容忍耻辱和污蔑。指气度大,能包容一切。
出处: 《左传·宣公十五年》:“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

揽权贿 [lǎn quán nà huì]
释义: 揽:把持。纳:接纳。把持权势,并接受贿赂。
出处: 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六回:“到了湖北,方才晓得李统领因为京里有人参他揽权纳贿等事。”

贡称臣 [nà gòng chēng chén]
释义: 缴纳贡品,自称为臣下。后来也用以比喻心悦诚服,甘拜下风。

垢藏污 [nà gòu cáng wū]
释义: 垢、污:肮脏的东西。比喻隐藏或包容坏人坏事。
出处: 《左传·宣公十五年》:“川泽纳污,山薮藏疾。”
示例: 受人钱甘心纳垢藏污。 【明·陈汝元《金莲记·构畔》】

谏如流 [nà jiàn rú liú]
释义: 纳:采纳,接受;谏:旧指规劝君主或尊长,使改正错误;如流:迅速。接受劝谏就像流水那样自然。形容非常乐意听取别人意见。
出处: 元·金仁杰《追韩信》第三折:“豁达大度,纳谏如流,为宗而罢刑肉。”
示例: 玄德公纳谏如流,敬贤礼士。 【明·无名氏《庞掠四郡》第四折】

屦踵决 [nà jù zhǒng jué]
释义: 纳:穿;屦:鞋;踵:脚后跟;决:破裂。穿上鞋子,破了后跟。形容衣着褴褛。
出处: 《庄子·让王》:“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纳屦而踵决。”

履决踵 [nà lǚ jué zhǒng]
释义: 纳:穿;履:鞋;决:破裂;踵:脚后跟。穿鞋而后跟即破。比喻穷困、窘迫。
出处: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贫富》:“曾子捉襟见肘,纳履决踵,贫不胜言。”

履踵决 [nà lǚ zhǒng jué]
释义: 纳:穿;履:鞋;踵:脚后跟;决:破裂。提上鞋,鞋的脚后跟处却破裂。形容处境困难。
出处: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一:“[原宪]楮冠黎杖而应门,正冠则缨绝,振襟则肘见,纳履则踵决。”

士招贤 [nà shì zhāo xián]
释义: 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网罗人才。
出处: 《战国策·燕策一》:“燕昭王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二折:“早则是泽及黎民,又待要招贤纳士礼殷勤,币帛降玄纁。”
示例: 贤士有如此博学广文,高才大德,见如今圣人纳士招贤,何不进取功名。 【明·无名氏《薛苞认母》第四折】

新吐故 [nà xīn tǔ gù]
释义: 原指人呼吸时,吐出浊气,吸进新鲜空气。现多用来比喻扬弃旧的、不好的,吸收新的,好的。
出处: 《庄子·刻意》:“吹呴呼吸,吐故纳新。”
示例: 夜夜朝朝,纳新吐故,潜收静处功夫。 【明·陆采《明珠记·买药》】

铺胸 [pū xiōng nà dì]
释义: 一种上半身贴近地面的跪拜礼,表示虔敬与隆重。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六回:“三藏展背舒身,铺胸纳地,望金像叩头。”

启宠 [qǐ chǒng nà wǔ]
释义: 指开宠端而招致侮慢。

去故 [qù gù nà xīn]
释义: 犹言去旧迎新。

山容海 [shān róng hǎi nà]
释义: 形容胸怀宽广,能象山谷和大海一样容物。

深文周 [shēn wén zhōu nà]
释义: 周纳:罗织罪名。指苛刻地或歪曲地引用法律条文,把无罪的人定成有罪。也指不根据事实,牵强附会地给人硬加罪名。
出处: 《史记·酷吏列传》:“与赵禹共定诸律令,务在深文。”《汉书·路温舒传》:“上奏畏却,则锻炼而周纳之。”
示例: 但这也许是“刀笔吏”工的深文周纳。 【鲁迅《华盖集续编·可惨与可笑》】

水底 [shuǐ dǐ nà guā]
释义: 形容不能容纳。
出处: 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二折:“好家私水底纳瓜,亲子父在拳中的这掿沙。”
示例: 我劝他似水底纳瓜,他觑我似镜里观花。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四十一回】

水里 [shuǐ lǐ nà guā]
释义: 比喻格格不入,不能相容。
出处: 元·乔孟符《两世姻缘》第三折:“我劝谏他似水里纳瓜,他看觑咱如镜里观花。”

吐故 [tǔ gù nà xīn]
释义: 原指人呼吸时,吐出浊气,吸进新鲜空气。现多用来比喻扬弃旧的、不好的,吸收新的,好的。
出处: 《庄子·刻意》:“吹呴呼吸,吐故纳新。”
示例: 最人涅伏,吐故纳新,败果既落,新葩欲吐。 【鲁迅《集外集·说鈤》】

言从计 [yán cóng jì nà]
释义: 讲的话、出的主意,都听从采纳。
出处: 汉·蔡邕《司空临晋侯杨公碑》:“及其所以匡辅本朝,忠言嘉谋,造膝危辞,当事而行,言从计纳。”

养贤 [yǎng xián nà shì]
释义: 招养收容有才德的人。

凿楹 [záo yíng nà shū]
释义: 指藏守书籍以传久远。
出处: 《晏子春秋·杂下三十》:“晏子病,将死,凿楹纳书焉。谓其妻曰:‘楹语也,子壮而示之。’”

招权贿 [zhāo quán nà huì]
释义: 招权:弄权,揽权;纳贿:接受贿赂。抓权力,受贿赂。
出处: 《汉书·季布传》:“辩士曹丘生数招权顾金钱。”
示例: 他父子济恶,招权纳贿,卖官鬻爵。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第四十卷】

招权 [zhāo quán nà lù]
释义: 把持权势,接受贿赂。
出处: 《元史·朴不花传》:“不花骄恣无上,招权纳赂,奔竞之徒,皆出其门,骎骎有赵高、张让、田令孜之风。”
示例: 皆人间清要之官而招权纳赂,欺世盜名,或于任所阳为廉洁,而阴受苞苴。 【明·李昌祺《剪灯余话·何思明游酆都录》】

招权 [zhāo quán nà qiú]
释义: 把持权柄,收受贿赂。同“招权纳贿”。
出处: 《明史·石亨传》:“因劾亨招权纳赇,肆行无忌。”

招亡 [zhāo wáng nà pàn]
释义: 招引接纳敌方叛逃的人。
出处: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高帝五年》:“高祖起丰、沛以来,罔罗豪桀,招亡纳叛,亦已多矣。”
示例: 那时安禄山久蓄异志,专一招亡纳叛。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十卷】

招贤 [zhāo xián nà shì]
释义: 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网罗人才。
出处: 《战国策·燕策一》:“燕昭王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二折:“早则是泽及黎民,又待要招贤纳士礼殷勤,币帛降玄纁。”
示例: 这里有个招贤纳士好汉柴大官人。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九回】

整冠 [zhěng guàn nà lǚ]
释义: 比喻易招惹嫌疑的行动。
出处: 语本《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七·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示例: 此所谓蹊田夺牛,岂得谓无过!而整冠纳履,当避嫌疑者也。 【《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嘉祐四年》】

正冠 [zhèng guàn nà lǚ]
释义: 端正帽子,穿好鞋子。古时讲李树下不要弄帽子,瓜田里不要弄鞋子,以避免有偷李摸瓜的嫌疑。亦作“正冠李下”。

污藏垢 [nà wū cáng gòu]
释义: 同“纳污含垢”。

污藏秽 [nà wū cáng huì]
释义: 同“纳污含垢”。

污藏疾 [nà wū cáng jí]
释义: 《左传·宣公十五年》:“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后以“纳污藏疾”比喻包容罪过错失。

污含垢 [nà wū hán gòu]
释义: 包藏容纳污秽之物。比喻包容坏人坏事。语出《左传·宣公十五年》:“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

登庸 [dēng yōng nà kuī]
释义: 登庸:皇帝登基;纳揆:任命宰相。皇帝登基,任命宰相。比喻政权刚刚建立。
出处: 《隋书•高祖纪》:“登庸纳揆之时,草昧经纶之日。”

以言 [fù nà yǐ yán]
释义: 傅:陈述。让人陈述自己的意见而加以采纳。
出处: 《汉书•成帝纪》:“古之选贤,傅纳以言,明试以功。”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爱古瓷 粤ICP备17015389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796号

本软件的研发和运营为非盈利行为。如果您认为本软件对您有所帮助,可以自愿提供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