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字典常用词典成语词典我的字典
    

代拆代 [dài chāi dài xíng]
释义: 拆:拆开,指拆阅来电来文;行:发出。一般指首长不在时由专人负责代理拆阅和审批、处理公文。形容权力极大。
示例: 其时抚台请病假,各事都由藩司代拆代行。(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九回)

斗折蛇 [dǒu zhé shé xíng]
释义: 斗折:像北斗星的排列一样曲折。像北斗星一样弯曲,像蛇一样曲折行进。形容道路曲折蜿蜒。
出处: 唐·柳宗元《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漂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出状元 [háng háng chū zhuàng yuán]
释义: 比喻不论干哪一行,只要热爱本职工作,都能做出优异的成绩。
示例: 俗话说的“行行出状元”,又说“好汉不怕出身低”,那一行没有好人哪。(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

好事不出门,恶事千里 [hǎo shì bù chū mén,è shì xíng qiān lǐ]
释义: 指好事不容易被人知道,坏事却传播得极快。
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僧问绍宗:‘如何是西来意?’绍宗曰:‘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
示例: 自古道:“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不到半月之间,街坊邻舍都晓得了。(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四回)

奸同鬼蜮,若狐鼠 [jiān tóng guǐ yù,xíng ruò hú shǔ]
释义: 奸诈象鬼蜮,狡猾象狐鼠。比喻人恶劣到极点。

见机而 [jiàn jī ér xíng]
释义: 见机:看时机,看情况。看具体情况灵活办事。
出处: 《周易·系辞下》:“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
示例: 大家灵活些,到时候见机而行。

令不虚 [lìng bù xū xíng]
释义: 指制定的法令必须切实执行。
出处: 《管子·重令》:“国不虚重,兵不虚胜,民不虚用,令不虎行。”

动坐卧 [xíng dòng zuò wò]
释义: 泛指人的举止和风度。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 [yī zhāo quán zài shǒu,biàn bǎ lìng lái xíng]
释义: 一旦掌了权,就发号施令,指手画脚。
出处: 明·顾大典《青衫记·承璀受阃》:“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 ,大小三军,听吾命令。”

鱼贯而 [yú guàn ér xíng]
释义: 象游鱼一样一个跟着一个地接连着走。形容一个跟一个单行前进。
出处: 晋·范汪《请严诏谕庾翼还镇疏》:“而玄冬之月,沔汉乾涸,皆当鱼贯而行,排推而进。”
示例: 提点使又将五色旗旛总来一展,那些将官又一一鱼贯而行,序立在坛边,向军师总行了礼。 【明·郭勋《英烈传》第三十八回】

按辔徐 [àn pèi xú xíng]
释义: 辔:马缰绳。轻轻按着缰绳,让马慢慢地走。
出处: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自抑 [àn xíng zì yì]
释义: 按:克制。约束自己的行为。
出处: 唐·柳宗元《梦赋》:“忽崩赛上下兮,聊按行以自抑。”

霸道横 [bà dào héng xíng]
释义: 犹言横行霸道。指依仗权势为非作歹。
出处: 清·黄钧宰《金壶浪墨·漕弊》:“及到江南,则玩易官府,欺凌民船,霸道横行,莫敢正视。”
示例: 还有等刁民恶棍,结交官府,盘剥乡愚,仗着银钱霸道横行,无恶不作。 【《儿女英雄伟》第八回】

败德辱 [bài dé rǔ xíng]
释义: 败坏道德和操守。
示例: 从古到今,人们总是唾弃那些败德辱行的人。

班功 [bān gōng xíng shǎng]
释义: 按照功劳大小,依次给予赏赐。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李云传》:“举厝至重,不可不慎。班功行赏,宜应其实。”

半路修 [bàn lù xiū xíng]
释义: 原指成年后才出家做和尚或尼姑。比喻中途改行,从事另一工作。
出处: 参见“半路出家”。
示例: 茅鹿门先生,文章擅海内……晚喜作诗,自称半路修行,语多率易。 【明·朱国祯《晚幢小品·俚诗有本》】

倍道而 [bèi dào ér xíng]
释义: 加快速度,一天走两天的行程。
出处: 《失街亭》:“司马懿背道而行,八日已到新城,孟达措手不及。”

倍道兼 [bèi dào jiān xíng]
释义: 倍、兼:加倍;道:指行程。每天加倍行进,一天走两天的路程。形容加速急行。
出处: 《孙子·军争》:“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
示例: 倍道兼行,召三方兵,大会于陈许之郊。 【《晋书·景帝纪》】

倍日并 [bèi rì bìng xíng]
释义: 日夜赶路。
出处: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便宜施 [bián yú shī xíng]
释义: 指可斟酌情势,不拘规制条文,不须请示,自行处理。同“便宜从事”。
出处: 《史记·萧相国世家》:“[萧何]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
示例: 一应军行调度,并听便宜施行。 【宋·周密《齐东野语·赵信国辞相》】

便宜 [biàn yì xíng shì]
释义: 便宜:方便,适宜。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斟酌处理,不必请示。
出处: 《史记·萧相国世家》:“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
示例: 既然大权交代于你,你就得便宜行事。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二回】

兵马不动,粮草先 [bīng mǎ bù dòng,liáng cǎo xiān xíng]
释义: 作战时兵马还没出动,军用粮草的运输要先行一步。后泛指行动前须作好准备工作。
出处: 《南皮县志·风土志下·歌谣》:“兵马不动,粮草先行。年年防歉,夜夜防贼。”

兵马未动,粮草先 [bīng mǎ wèi dòng, liáng cǎo xiān xíng]
释义: 指出兵之前,先准备好粮食和草料。比喻在做某件事情之前,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出处: 林占财《森林中的远征》:“他很同情地说道:‘是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自古以来用兵的老规矩,你们没有粮食怎么走这么远的路!”
示例: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千万人民除了保证前线军需弹药粮草的供应处,还不顾一切艰苦,热情地转运与看护伤员。 【张震《英明的预见,正确的战役方针》】

诡道 [bīng xíng guǐ dào]
释义: 兵:用兵;行:使用;诡:欺诈;道:方法。用兵可以运用诡异和诈伪的战法。
出处: 《孙子·始计》:“兵者,诡道也。”

不悖 [bìng xíng bù bèi]
释义: 悖:违背,冲突。同时进行,不相冲突。
出处: 《礼记·中庸》:“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示例: 但风雅之事,又怎么能够和卫道的精神并行不悖呢? 【巴金《家》九】

千里 [bǒ xíng qiān lǐ]
释义: 比喻只要努力不懈,即时条件很差,也能取得成就。
示例: 天资较差的小张抱着跛行千里的精神学习,终于考上了大学。

不护细 [bù hù xì xíng]
释义: 指不注意小节。
出处: 语出《书·旅獒》:“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三国·魏·曹丕《与吴质书》:“观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鲜能以名节自主。”
示例: 诸子皆轻侠,中子充,少时又不护细行。 【《南史·张绪传》】

不矜细 [bù jīn xì xíng]
释义: 指不注重小事小节。
出处: 语出《书·旅獒》:“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示例: 顾又噭然哀鸣,忘夙债而念夙隙,是先生犹有蓬之心也。所谓不矜细行者,乃至此乎?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阮龙光》】

不拘细 [bù jū xì xíng]
释义: 犹不拘小节。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庚即送直,然后得还,经此数四”刘孝标注引《中兴书》:“峤有俊朗之目而不拘细行。”
示例: 有一个河朔李生,从少时膂力过人,恃气好侠,不拘细行。 【《初刻拍案惊奇》】

不塞不流,不止不 [bù sāi bù liú,bù zhǐ bù xíng]
释义: 比喻只有破除旧的、错误的东西,才能建立新的、正确的东西。
出处: 唐·韩愈《原道》:“然则如之何而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
示例: 不把这种东西打倒,什么新文化都是建立不起来的。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它们之间的斗争是生死斗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十一】

不塞下流,不止不 [bù sè xià liú,bù zhǐ bù xíng]
释义: 指对佛教、道教如不阻塞,儒家学说就不能推行。现比喻不破除旧的、坏的东西,新的、好的东西就建立不起来。
出处: 唐·韩愈《原道》:“然则如之何而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示例: 不把这种东西打倒,什么新文化都是建立不起来的。不破不立,不塞下流,不止不行。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不虚此 [bù xū cǐ xíng]
释义: 虚:空、白。没有空跑这一趟。表示某种行动还是有所收获的。
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回:“原来你这回到上海,干了这么一回事,也不虚此一行。”

步线 [bù xiàn xíng zhēn]
释义: 比喻周密布置。
出处: 元·康进之《李逵负荆》二折:“那怕你指天画地能瞒鬼,步线行针待哄谁?”
示例: 那怕你指天画地能瞒鬼,步线行针待哄谁? 【《元曲选·李逵负荆》】

猜枚 [cāi méi xíng lìng]
释义: 猜枚:一种酒令,原指手中握若干小物件供人猜测单双、数目等。现亦指划拳。行令:行酒令。喝酒时行酒令。
出处: 元·无名氏《射柳捶丸》第三折:“……某已来了也,有酒拿来我先打三钟,然后猜枚行令耍了。”
示例: 众人猜枚行令,耍笑洪堂。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一回】

猜拳 [cāi quán xíng lìng]
释义: 划拳行酒令。形容宴饮欢畅。猜拳:饮酒时两人同时伸出手指并说一数,如数与两人伸出手指的总数相符为胜,输者罚酒。
出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七:“汪秀才解带脱衣,尽情欢宴,猜拳行令,不存一毫形迹。”
示例: 这里摆酒上席,依次坐了。宾主七八个人,猜拳行令,大盘大碗,吃了个尽兴。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二回】

才高 [cái gāo xíng hòu]
释义: 厚:不可轻薄,端谨。指才能高,品德端谨。
出处: 汉·王充《论衡·命禄》:“或时才高行厚,命恶,废而不进;知寡德薄,命善兴而超迈。”

才高 [cái gāo xíng jié]
释义: 才智高超,操行纯洁。
出处: 汉·王充《论衡·逢遇》“才高行洁,不可保必尊贵,能薄操浊,不可保必卑贱。”

材茂 [cái mào xíng jié]
释义: 才智丰茂,行为廉洁。
出处: 《汉书·薛宣传》:“窃见少府宣,材茂行洁,达于从政。”

材茂 [cái mào xíng jié]
释义: 絜,同“洁”,干净,廉洁。才智丰茂,行为廉洁。

材朽 [cái xiǔ xíng huì]
释义: 指无才无德。有时用为谦词。

操身 [cāo shēn xíng shì]
释义: 犹言立身处世。
出处: 明·方孝孺《与卢编修希鲁书》:“痛以礼义自绳约,既率己之顽惰,又以化顽惰者,使之知操身行世之大方,孝亲忠君之大节。”

草靡风 [cǎo mí fēng xíng]
释义: 比喻道德文教的感化人。同“风行草偃”。

露宿 [cǎo xíng lù sù]
释义: 走在野草里,睡在露天下。形容走远路的人艰苦和匆忙的情形。
出处: 《晋书·谢玄传》:“闻内生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十七八。”
示例: 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草偃风 [cǎo yǎn fēng xíng]
释义: 比喻道德文教的感化人。同“风行草偃”。

察言观 [chá yán guān xíng]
释义: 指考察其言行以知人。
出处: 晋·袁宏《后汉纪·献帝纪五》:“古者察言观行,而善恶彰焉。”
示例: 始既察言观行,终亦循名责实,自然侥幸滥吹之伍,无所藏其妄庸。 【《旧唐书·薛登传》】

夺市 [chān háng duó shì]
释义: 跨行业抢生意。比喻越权夺职。
出处: 明·无名氏《大战邳彤》第一折:“这先锋合当我做,你怎么来搀行夺市的。”

无碍 [chàng xíng wú ài]
释义: 毫无阻碍地通行或流通。多指事情能顺利地进行。亦作“畅通无阻”。

无阻 [chàng xíng wú zǔ]
释义: 毫无阻碍地通行或通过。
示例: 铲除路面上的积雪,才能使道路再度畅行无阻。

乘伪 [chéng wěi xíng zhà]
释义: 指弄虚作假。
出处: 汉·刘向《列女传·母仪》:“夫伐功施劳,鲜能布仁;乘伪行诈,莫能久长。”

乘云 [chéng yún xíng ní]
释义: 比喻地位高下悬殊。
出处: 《后汉书·逸民传·矫慎》:“虽乘云行泥,栖宿不同,每有西风,何尝不叹!”

迟迟吾 [chí chí wú xíng]
释义: 迟迟:慢慢地。原指慢慢考虑考虑再走。形容恋恋不舍地离开。

寸步难 [cùn bù nán xíng]
释义: 连一步都难以进行。形容走路困难。也比喻处境艰难。
出处: 唐·杜甫《九日寄岑参》:“出门复入门,雨脚但如旧。所向泥活活,思君令人瘦……寸步曲江头,难为一相就。”
示例: 美娘赤了脚,寸步难行。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

大市 [dà háng dà shì]
释义: 指商品的一般市场价格。
出处: 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第五章:“贵啥子?大行大市的。”

本色 [dāng xíng běn sè]
释义: 当行:内行。指内行并且是本来面貌。后亦指精通本行,而且成绩特别突出。

出色 [dāng háng chū sè]
释义: 指做本行本业的事,成绩特别显著。
出处: 《负曝闲谈》第十一回:“涂了又涂,改了又改,看看终究不能当行出色,急得他抓耳挠腮。”

逆施 [dào xíng nì shī]
释义: 原指做事违反常理,不择手段。现多指所作所为违背时代潮流或人民意愿。
出处: 《史记·伍子胥列传》:“吾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示例: 在压迫得透不过气来的时候,疏解和抗议都无用,压迫者是可以任所欲为,倒行逆施的。 【邹韬奋《患难余生记·离渝前的政治形势》】

德浅 [dé qiǎn xíng báo]
释义: 行:德行、品行。指品德、操行浅薄。

砥节厉 [dǐ jié lì xíng]
释义: 指磨砺操守和品行。同“砥节励行”。
出处: 汉·蔡邕《郭有道碑文》:“若乃砥节厉行,直道正辞。”
示例: 故中郎西平郭修,砥节厉行,秉心不回。 【《三国志·魏志·齐王芳传》】

砥节励 [dǐ jié lì xíng]
释义: 指磨砺操守和品行。砥,磨练。励,振奋;振作。
出处: 《孔丛子·公仪》:“鲁人有公仪休者,砥节励行,乐道好古,恬于荣利,不事诸侯。”

砥节砺 [dǐ jié lì xíng]
释义: 指磨砺操守和品行。同“砥节励行”。
出处: 王闿运《曾孝子碑文》:“惟先生姿度朴坚,砥节砺行,颖敏足以成学,迂诚足以矫世。 ”

砥身砺 [dǐ shēn lì xíng]
释义: 犹言砥节砺行。指磨砺操守和品行。
出处: 《梁书·儒林传序》:“建国君民,立教为首,砥身砺行,由乎经术。”

立名 [dǐ xíng lì míng]
释义: 磨砺德行,建树功名。
出处: 《史记·伯夷列传》:“闾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哉?”

磨名 [dǐ xíng mó míng]
释义: 磨砺德行与名节。
出处: 南朝·宋·周朗《报羊希书》:“夫下之士,砥行磨名,欲不辱其志气,运奇蓄异,将进善于所灭。”

电照风 [diàn zhào fēng xíng]
释义: 如电光之照耀,如风之流动。比喻影响甚大。
出处: 南朝·梁·刘孝标《辩命论》:“电照风行,声驰海外。”

独断独 [dú duàn dú xíng]
释义: 行事专断,不考虑别人的意见。形容作风不民主。
出处: 清·容闳《西学东渐记》第十九章:“予已预备随时辞职,以便足下独断独行。”
示例: 他也不信任母亲,有意见就独断独行。 【柔石《二月》五】

独断专 [dú duàn zhuān xíng]
释义: 行事专断,不考虑别人的意见。形容作风不民主。
出处: 草明《乘风破浪》九:“她好像完全看不见他的显著的成绩,而成天提醒他不要骄傲,不要独断专行。”
示例: 他平时不讲民主,做事情常常是独断专行。

独断 [dú xíng dú duàn]
释义: 行事专断,不考虑别人的意见。形容作风不民主。同“独断独行”。
出处: 郭希仁《从戎纪略》:“彦彪令各营于肩章均添‘四标’字样,官长进谒皆称邱大帅,俨然以兵马都督自居,调遣布置,独行独断。”
示例: 只可异她母亲死早了,没有人管教她,任她一个人独行独断,将来不晓得会弄成什么样子。 【巴金《家》二五】

踽踽 [dú xíng jǔ jǔ]
释义: 孤零零地一个人走路。
出处: 《诗唐·风杕杜》:“独行踽踽,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毛传:“踽踽,无所亲也。”
示例: 正虑独行踽踽,得卿同行固妙,但无可托词耳。 【清·沈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

其道 [dú xíng qí dào]
释义: 道:信念、主张。独自去实现自己的主张。
出处: 《孟子·滕文公下》:“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其是 [dú xíng qí shì]
释义: 是:对的。不考虑别人的意见,只照自己认为对的去做。
出处: 《孟子·滕文公下》:“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示例: 杨嗣昌见他往往不受军令,独行其是,也明白他心中不服,决心拿他“开刀”,替别人做个榜样。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二章】

遁天妄 [dùn tiān wàng xíng]
释义: 指违背自然规律而胡作非为。
出处: 南朝·宋·宗炳《明佛论》:“皆违理谬感,遁天妄行,弥非真有矣。”

不义必自毙 [duō xíng bù yì bì zì bì]
释义: 坏事干多了,结果是自己找死。
出处: 《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示例: “多行不义必自毙”,这是有史以来的天经地义。 【郭沫若《武则天》第四幕】

鸭步 [é xíng yā bù]
释义: 步:走。象鹅和鸭子那样的走路。比喻步行缓慢。
出处: 元·杨景贤《西游记·妖猪幻惑》:“见一人光纱帽,黑布衫,鹰头雀脑将身探,狼心狗行潜踪阚,鹅行鸭步怀愚滥。”
示例: 你两个闲常在镇里抬轿时,只是鹅行鸭步,如今却怎地这等走得快?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三十二回】

恶事千里 [è shì xíng qiān lǐ]
释义: 指好事不容易被人知道,坏事却传播得极快(含有劝告的意思)。
出处: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六:“所谓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士君子得不戒之乎?”
示例: 赶紧给她找个婆家罢,“恶事行千里”,她的厉害名儿太出远了,将来没人敢要。 【冰心《冬儿姑娘》】

恩威并 [ēn wēi bìng xíng]
释义: 安抚和强制同时施行。现也指掌权者对手下人,同时用给以小恩小惠和给以惩罚的两种手段。
出处: 《三国志·吴书·周鲂传》:“鲂在郡十三年卒,赏善罚恶,恩威并行。”

儿女成 [ér nǚ chéng háng]
释义: 可以把儿女排成一个行列。形容子女很多。
出处: 唐·杜甫《赠卫八处士》:“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反经 [fǎn jīng xíng quán]
释义: 经:常道;权:权宜的办法。指违反常规,采取权宜之计。
出处: 《公羊传·桓公十一年》:“权者何?权者反于经,然后有善者也。”《史记·太史公自序》:“诸吕为从,谋弱京师,而勃反经合于权。”
示例: 而今客居数千里之外,只得反经行权,目下图个伴寂寥之计,他日娶了正妻,遣还了他亦无不可。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二】

反其道而 [fǎn qí dào ér xíng zhī]
释义: 其:他的;道:方法,办法。采取同对方相反的办法行事。
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强易弱。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
示例: 只是宗兄劝你去做教习,你却去做学生,未免反其道而行之。 【清·吴趼人《痛史》】

方言矩 [fāng yán jǔ xíng]
释义: 指言行方正,合乎规范。
出处: 清·钱泳《履园丛话·科第·孝感》:“彭一庵,名珑,字云客,长洲人,方言矩行,士林推重。”

防心摄 [fáng xīn shè xíng]
释义: 指防止杂念和注意言行。

风掣雷 [fēng chè léi xíng]
释义: 掣:闪过。风闪雷鸣。形容像刮风和响雷那样迅速。
出处: 清·无名氏《游越南记》:“洋场马路,纵横井井,虽不及上海之平坦,而马车洋车往来络绎,风掣雷行”

草从 [fēng xíng cǎo cóng]
释义: 比喻有声望者的言行影响世态俗情。同“风行草偃”。
出处: 《后汉书·郎顗传》:“故《周南》之德,《关雎》政本。本立道生,风行草从,澄其源者流清,溷其本者末浊。”

故事 [fèng xíng gù shì]
释义: 奉行:遵照办理;故事:老规矩、老章程。按照老规矩办事。
出处: 《汉书·魏相传》:“相明《易经》有师法,好观汉故事及便宜章奏,以为古今异制,方今务在奉行故事而已。”
示例: 这起公事到了警察局,伯珍也不免奉行故事,吩咐局里的警兵。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回】

草靡 [fēng xíng cǎo mí]
释义: 比喻强大的势力能制服一切。
出处: 《南齐书·高帝纪上》:“麾旆所临,风行草靡,神算所指,龙举云属。”

草偃 [fēng xíng cǎo yǎn]
释义: 偃:倒伏。风一吹草就倒下。比喻道德文教的感化人。
出处: 《论语·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示例: 世俗日浅,小小举措已足以震动一世,使秘书得展其所为,于今日断可以风行草偃。 【宋·陈亮《又癸卯秋书》】

电掣 [fēng xíng diàn chè]
释义: 掣:闪过。像风一样飞驰而过,像闪电一样一闪即逝。形容非常迅速。
出处: 清·姜承烈《<书影>序》:“先生触目,洞中机要,剖决若神,风行电掣。”

电击 [fēng xíng diàn jī]
释义: 形容气势迅猛。
出处: 《隋书·扬谅传》:“文安请为前锋,王以大军继后,风行电击,顿于霸上,咸阳以东可指麾而定。”
示例: 清河公房彦藻,近秉戎律,略地东南,师之所临,风行电击。 【《旧唐书·李密传》】

电扫 [fēng xíng diàn sǎo]
释义: 形容气势迅猛。同“风行电击”。
出处: 《隋书·韦洸传》:“公鸿勋大业,名高望重,率将戎旅,抚慰彼方,风行电扫,咸应稽服。”

电照 [fēng xíng diàn zhào]
释义: 形容迅速威猛。
出处: 《后汉书·臧宫传》:“将军向者经虏城下,震扬威灵,风行电照。然穷冠难量,还营愿从它道矣。”

革偃 [fēng xíng gé yǎn]
释义: 风一吹草就倒下。比喻道德文教的感化人。
出处: 《论语·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雷厉 [fēng xíng léi lì]
释义: 形容气势的迅疾猛烈。后多比喻执行政事法令等的迅速严格。
出处: 明·许自昌《水浒记·纵骑》:“官差紧者,为黄巾钩党严厉莫停者,怕鼠窜掉头者,东溪望忙行边。”
示例: 戒严令风行雷厉。不准集会,也不准罢课。 【茅盾《路》】

水上 [fēng xíng shuǐ shàng]
释义: 比喻自然流畅,不矫揉造作。
出处: 《周易·涣》:“象曰:风行水上,涣。”

一时 [fēng xíng yī shī]
释义: 风行:象刮风一样流行。形容事物在一个时期内非常盛行。
出处: 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回:“不是弟妄下雌黄,只怕唐兄印行的《不息斋稿》,虽然风行一时,决不能望《五丁阁稿》的项背哩!”
示例: 特别是一政法学校的设立风行一时,在成都一个省城里,竟有了四五十座私立政法学校出现。 【郭沫若《学生时代·我的学生时代》】

一世 [fēng xíng yī shì]
释义: 指一个时期在社会上盛行。
出处: 胡適《清代学者的治学方法》:“只有那‘明心见性,不立文字’的禅宗,仍旧风行一世。”
示例: 他们的言论机关便是月刊杂志的《蜀报》。文字是当时风行一世的半解放的闱墨式文章。 【郭沫若《反正前后》第一篇】

雨散 [fēng xíng yǔ sàn]
释义: 比喻在一起的人分散到四面八方。同“风流云散”。
出处: 南朝·陈徐陵《与杨仆射书》:“又闻本朝王公,都人士女,风行雨散,东播西流。”

福无双至,祸不单 [fú wú shuāng zhì,huò bù dān xíng]
释义: 指幸运事不会连续到来,祸事却会接踵而至。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三十七回:“宋江听罢,扯定两个公人说道:“却是苦也!正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示例: 那金莲听了,心里犹如刀割一般,说道:“公子,这叫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总是我王金莲害了公子。” 【清·佚名《说呼全传》第十回】

改恶 [gǎi è xíng shàn]
释义: 不再做恶,转做好事。
出处: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九十一卷:“夫欲修学,熟寻此文,改恶行善,速登神仙。”

从善 [gǎi xíng cóng shàn]
释义: 改变不良行为,诚心向善。同“改行为善”。
出处: 《京本通欲小说·错斩崔宁》:“不若改行从善,做个小小经纪,也得过养身活命。”

迁善 [gǎi xíng qiān shàn]
释义: 改变不良行为,诚心向善。同“改行为善”。
出处: 《新唐书·张巡传》:“巡下车,以法诛之,赦余党,莫不改行迁善。”

为善 [gǎi xíng wéi shàn]
释义: 改变不良行为,诚心向善。
出处: 汉·荀悦《汉纪·文帝纪下》:“天子悲怜其意,遂下令曰:‘夫训导不纯,而愚民陷焉。或欲改行为善,其道无由也。’”

自新 [gǎi xíng zìxīn]
释义: 改变行为,重新做人。
出处: 《汉书·东平思王刘宇传》:“今闻王改行自新,尊修经术,亲近仁人……朕甚嘉焉。”
示例: 湖东路见今盗贼啸聚,动以数万……其间若有能改行自新之人,未委合与不合招安? 【宋·岳飞《招安寇盗状》】

改玉改 [gǎi yù gǎi xíng]
释义: 指死者身份改变,安葬礼数也应变更。后指改变制度或改朝换代。同“改步改玉”。
出处: 《国语·周语中》:“晋文公既定襄王于郏,王劳之以地,辞,请隧焉。王不许,曰:‘……先民有言曰:“改玉改行。”’”

高遏 [gāo è xíng yún]
释义: 形容歌声高亢嘹亮。
出处: 宋·晏殊《山亭柳》词:“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

高山景 [gāo shān jǐng xíng]
释义: 高山:比喻道德崇高;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指值得效法的崇高德行。
出处: 《诗经·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示例: 若夫清风明月,必思玄度,高山景行,独仰仲尼。 【宋·杨万里《与余丞相》】

革心易 [gé xīn yì xíng]
释义: 指改正错误思想,改变错误行为。
出处: 汉·贾谊《新书·先醒》:“于是革心易行,衣苴布,食疄(田改丰)馂,昼学道而夕讲之。”
示例: 南越王甚嘉被惠泽,蒙休德,愿革心易行,身从使者入谢。 【《汉书·严助传》】

如隔山 [gé háng rú gé shān]
释义: 指不是本行的人就不懂这一行业的门道。
出处: 《晚清文学丛钞·冷眼观》第十二回:“隔行如隔山,我们局外人就是有什么事看在眼里,也是猪八戒吃人参果,食而不知其味。”

其是 [gè xíng qí shì]
释义: 行:做,办;是:对的。按照各自认为对的去做。比喻各搞一套。
出处: 《庄子·徐无鬼》:“天下非有公是也,而各是其所是。”
示例: 我之求死,你之求生,是各行其是。 【清·吴趼人《痛史》第二十一回】

其志 [gè xíng qí zhì]
释义: 各人执照各人的意志行事。同“各从其志”。
出处: 《北史·宇文孝伯传》:“尉迟运惧,私谓孝伯曰:‘吾徙必不免祸,奈何?’孝伯曰:‘今堂上有老母,地下有武帝,为臣为子,知欲何之!且委质事人,本徇名义,谏而不入,将焉逃死?足下若为身计,宜远之。’于是各行其志。”
示例: 范景仁与温公为异性兄弟,心未尝不合,元祐出处,各行其志,不失为同也,人安得议其优劣? 【宋·戴埴《鼠璞·温公申公议论》】

功成 [gōng chéng xíng mǎn]
释义: 功:世界各地;行:善行。封建迷信指功德成就,道行圆满。
出处: 元·岳伯川《铁拐李》楔子:“等他功成行满,贫道再去点化他。”

圆满 [gōng xíng yuán mǎn]
释义: 功:世界各地;行:善行。封建迷信指功德成就,道行圆满。
出处: 元·岳伯川《铁拐李》楔子:“等他功成行满,贫道再去点化他。”
示例: 女菩萨,你要晓得一经观光之后,也就算功行圆满,一天大事都完了。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一回】

天罚 [gōng xíng tiān fá]
释义: 奉天之命进行惩罚。古以称天子用兵。
出处: 《尚书·甘誓》:“今予惟恭行天之罚。”

躬体力 [gōng tǐ lì xíng]
释义: 躬体:亲身体验;力行:努力实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
出处: 郭沫若《文化人当前的急务》:“……,更应该以身作则,躬体力行,加倍的奋勉,然后才能够完成自己的任务。”

节俭 [gōng xíng jié jiǎn]
释义: 躬行:亲自践行。亲自做到节约勤俭。
出处: 《汉书·霍光传》:“师受《诗》、《论语》、《孝经》、躬行节俭,慈仁爱人。”

实践 [gōng xíng shí jiàn]
释义: 亲身实行或体验。

天罚 [gōng xíng tiān fá]
释义: 奉天之命进行惩罚。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叙传下》:“皇矣汉祖,龚行天罚,赫赫明明。”
示例: 手握牙璋,龚行天罚。 【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第二卷】

狗心狗 [gǒu xīn gǒu xíng]
释义: 比喻歹毒的心肠、行为。
出处: 元·无名氏《杀狗劝夫》第三折:“这等人玩的是狗气狗声,这等人使的是狗心狗行。

狼心 [gǒu xíng láng xīn]
释义: 比喻行为凶狠,心肠毒辣。
出处: 元·白朴《恼煞人》套曲:“恨冯魁,趋恩夺爱,狗行狼心,全然不怕天折挫。”
示例: 为你两头白面搬兴废,转背言词说是非。这厮敢狗行狼心,狗行狼心。 【元康进之《李魁负荆》第二折】

孤履危 [gū lǚ wēi xíng]
释义: 指行为孤高独特。
出处: 明·李东阳《冰玉斋记》:“若明仲者,雄谈博辩而人不以为狂,志高远虑而人不以为迂,孤履危行而人不以为异。”

己见 [gū xíng jǐ jiàn]
释义: 不接受别人的意见,固执地照自己的意见行事。
出处: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过去和现在都有这样的人,企图孤行己见,不尊重我们的意见,但是结果都不通。”

己意 [gū xíng jǐ yì]
释义: 不接受别人的意见,固执地照自己的意见行事。
出处: 鲁迅《集外集·记“杨树达”君的袭来》:“我想,原来是一个孤行己意,随随便便的青年,怪不得他模样如此傲慢。”

一意 [gū xíng yī yì]
释义: 一意孤行。不听劝告,全凭自己的意愿行事。
出处: 清·钱谦益《父楫中议大夫加赠光禄大夫太子太保户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制》:“孤行一意,惟知砥节而首公;榰柱众言,不屑市名而避怨。”
示例: 孤行一意宁论命,盛气谁言未可谋。 【柳亚子《哭仲穆》诗】

官止神 [guān zhǐ shén xíng]
释义: 指对某一事物有透彻的了解。
出处: 《庄子·养生主》:“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矩步 [guī xíng jǔ bù]
释义: 规、矩:圆规和角尺,引伸为准则;步:用脚走。指严格按照规矩办事,毫不苟且。也指办事死板,不灵活。
出处: 晋·潘尼《释奠颂》:“二学儒官,缙绅先生之徒,垂缨佩玉,规行矩步者,皆端委而陪于堂下,以待执事之命。”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序致》:“规行矩步,安辞定色。”
示例: 今士循常习故,规行矩步,积阶级,累阀阅,碌碌然以取世资。 【《晋书·张载传》】

矩止 [guī xíng jǔ zhǐ]
释义: 规、矩:圆规和角尺,引伸为准则。指严格按照规矩办事,毫不苟且。也指办事死板,不灵活。
出处: 晋·潘尼《释奠颂》:“二学儒官,缙绅先生之徒,垂缨佩玉,规行矩步者,皆端委而陪于堂下,以待执事之命。”
示例: 端居危坐,规行矩止,相与奋髯横议,役袂高谈。 【宋·司马光《稷下赋》】

瑰意奇 [guī yì qí xíng]
释义: 指高明的思想和不平常的行为。同“瑰意琦行”
出处: 刘师培《文说·宗骚》:“瑰意奇行,超然高举。”

瑰意琦 [guī yì qí xíng]
释义: 瑰:美石,比喻珍贵;琦:美玉,比喻珍奇,美好。指高明的思想和不平常的行为。
出处: 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瑰意琦行,超然独处。”
示例: 今吾观于瑰意琦行之士,则有二病焉。 【章炳麟《变法箴言》】

育德 [guǒ xíng yù dé]
释义: 以果断的行动培养高尚的道德。
出处: 《易·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示例: 何善不可为,何福不可致,果行育德,孰大于是! 【清·冯桂芬《上海果育堂记》】

小惠 [hào xíng xiǎo huì]
释义: 好:喜欢;行:施行;惠:仁慈。指喜欢给人小恩小惠。
出处: 《晋书·殷仲堪传》:“及在州,纲目不举,而好行小惠,夷夏颇安附之。”

小慧 [hǎo xíng xiǎo huì]
释义: 爱耍小聪明。
出处: 《论语·卫灵公》:“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何晏集解引郑玄曰:“小慧,谓小小之才知。”慧,一本作“惠”。

鸡群 [hè xíng jī qún]
释义: 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同“鹤立鸡群”。
出处: 宋·苏辙《次韵子瞻感旧见寄》:“君才最高峙,鹤行鸡群中。”

霸道 [héng xíng bà dào]
释义: 横行:行动蛮横仗势做坏事;霸道:蛮不讲理。依仗权势为非作歹。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一任薛蟠横行霸道,他不但不去管约,反‘助纣为虐’讨好儿。”
示例: 世界上的事就是这样:越是卑鄙无耻,自私自利的人,越是得势,横行霸道。 【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十四】

不法 [héng xíng bù fǎ]
释义: 横行:行动蛮横。肆无忌惮,专做违法的事。
出处: 《周礼·秋官·野庐氏》:“禁野之横行径逾者。”

逆施 [héng xíng nì shī]
释义: 指做事违反常道,行为不轨。
出处: 述之《怎样才能解决江浙目前的危急问题》:“我们知道北伐军为了援救江浙的民众起见,为了铲除帝国主义的工具起见,绝对不能容忍这班强盗军阀在江浙横行逆施。”

天下 [héng xíng tiān xià]
释义: 横行:纵横驰骋,毫无阻挡。形容遍行天下,有受阻碍。亦形容东征西战,到处称强,没有敌手。
出处: 《荀子·修身》:“体恭敬而心忠信,术礼义而情爱人,横行天下,虽困四夷,人莫不贵。”

无忌 [héng xíng wú jì]
释义: 横行:指行动蛮横;无忌:无所顾忌。指倚仗暴力,毫无顾忌地干坏事。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三回:“横行无忌,朝廷无人敢言。”
示例: 他倚了夫家之势,又会谄媚太后,得其欢心,因便骄奢淫佚,与太平公主一样横行无忌。 【清·禇人获《隋唐演义》第七十五回】

直撞 [héng xíng zhí zhuàng]
释义: 任意奔走,毫无顾忌。
出处: 《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当先顾全武一骑马,一把刀,横行直撞,逢人便杀。”

直走 [héng xíng zhí zǒu]
释义: 任意奔走,毫无顾忌。
出处: 清·陈天华《警世钟》:“当初金鞑子、元鞑子,在中国横行直走,没有一个敢挡住他。”

虎步龙 [hǔ bù lóng xíng]
释义: 原形容帝王的仪态不同一般。后也形容将军的英武姿态。
出处: 《宋书·武帝纪上》:“刘裕龙行虎步,视瞻不凡,恐不为人下,宜早为其所。”
示例: 只见那人生得面如冠玉,唇若涂朱,眉清目秀,虎步龙行。 【清·吴趼人《痛史》第十回】

乱为 [hú xíng luàn wéi]
释义: 犹胡作非为。不顾法纪或舆论,毫无顾忌地做坏事。
出处: 清·陈天华《警世钟》:“既我是这个国的国民,怎么可以不管国家的好歹,任那皇帝官府胡行乱为呢?”
示例: 那些武人官僚都是大清帝国留下来的……他们有了兵,便胡行乱为。 【孙中山《革命最后一定成功》】

贿货公 [huì huò gōng xíng]
释义: 指公开行贿受赂。同“贿赂公行”。

贿赂并 [huì lù bìng xíng]
释义: 贿赂:因请托而私赠财物。指行贿受贿的事情到处都有。
出处: 《左传·昭公六年》:“乱狱滋丰,贿赂并行,终予之世,郑其败乎?。”

贿赂公 [huì lù gōng xíng]
释义: 贿赂:因请托而私赠财物;公行:公开做。指公开行贿受赂。
出处: 《北史·柳彧传》:“前在赵州,暗于职务,政由群小,贿赂公行。”

秽德垢 [huì dé gòu xíng]
释义: 指自污浊其德行以避祸患。
出处: 宋·叶适《辩兵部郎官朱元晦状》:“中材解体,销声灭影,秽德垢行,以避此名。”

货贿公 [huò huì gōng xíng]
释义: 指公开行贿受赂。同“贿赂公行”。

货赂大 [huò lù dà xíng]
释义: 指公开行贿受赂。同“贿赂公行”。
出处: 宋·刘攽、刘恕等《〈魏书〉目录序》:“不贵礼义,故士无风节;货赂大行,故俗尚倾夺。”

货赂公 [huò lù gōng xíng]
释义: 赂:贿赂;公行:公开。公开用金钱、财物收买别人进行不正当的活动。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三公倾邪,皆希世见用,货赂并行,强者为怨,不见举奏,弱者守道,多被陷毁。”

祸不单 [huò bù dān xíng]
释义: 祸:灾难。指不幸的事接二连三地发生。
出处: 汉·刘向《说苑·权谋》:“此所谓福不重来,祸必重来者也。”
示例: 祸不单行,那个私立中学因为吃了一家钱庄的倒帐,发不出薪水了。 【叶圣陶《得失》】

及时 [jí shí xíng lè]
释义: 不失时机,寻欢作乐。
出处: 汉乐府《西门行》诗:“夫为乐,为乐当及时。”《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 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示例: 此时离行期尚远,正当及时行乐,反要伤悲,岂不将好好时光都变成苦海吗?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十八回】

计功 [jì gōng xíng fēng]
释义: 犹言计功行赏。按功劳的大小给于奖赏。

计功 [jì gōng xíng shǎng]
释义: 按功劳的大小给于奖赏。
出处: 《韩非子·八说》:“计功而行赏,程能而授事。”

虑义 [jì xíng lǜ yì]
释义: 计:计策。行:实施。虑:考虑。义:道义。实施计策前要考虑到是否合乎道义。

言听 [jì xíng yán tīng]
释义: 行其计,听其言。形容十分信任。
出处: 《金史·术虎高琪传》:“高琪止欲以重兵屯驻南京以自固,州郡残破不复恤也。宣宗惑之,计行言听,终以自毙。”

计勋 [jì xūn xíng shǎng]
释义: 按功劳的大小给于奖赏。同“计功行赏”。

嘉言善 [jiā yán shàn xíng]
释义: 嘉:善、美。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
出处: 《尚书·大禹谟》:“若允兹,嘉言罔攸伏,野无遗贤,万邦贤宁。”宋·朱熹《朱子全书·学五》:“见人嘉言善行,则敬慕而记录之。”
示例: 我料贤弟必有嘉言善行,教训老夫咱。 【元·关汉卿《谢天香》第一折】

嘉言懿 [jiā yán yì xíng]
释义: 嘉、懿:善、美。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
出处: 《尚书·大禹谟》:“若允兹,嘉言罔攸伏,野无遗贤,万邦贤宁。”宋·朱熹《朱子全书·学五》:“见人嘉言善行,则敬慕而记录之。”
示例: 这部书叫《帝鉴图说》,出于明朝张居正的手笔,辑录历代贤主的嘉言懿行。 【高阳《玉座珠帘》上册】

江河 [jiāng hé xíng dì]
释义: 江河永远在陆地上奔流。比喻事情明显,无庸置疑,颠扑不破。
出处: 清·郑燮《焦山别峰庵雨中无事书寄舍弟墨》:“岂得为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哉?”

见机 [jiàn jī xíng shì]
释义: 看具体情况灵活办事。
出处: 《周易·系辞下》:“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
示例: 你去见机行事,得回再回方好。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八回】

矫情饰 [jiǎo qíng shì xíng]
释义: 掩饰实情,故作姿态。同“矫情饰貌”。
出处: 《隋书·炀帝纪下》:“每矫情饰行,以钓虚名,阴有夺宗之计。”

矫言伪 [jiǎo yán wěi xíng]
释义: 指言论、行为虚伪不实。

洁身累 [jié shēn lèi xíng]
释义: 纯洁身心,约束自己的行为。累,通“缧”。

借水 [jiè shuǐ xíng zhōu]
释义: 指趁势行事。同“借水推船”。

无好步 [jǐn xíng wú hǎo bù]
释义: 走得太急步子就迈不稳。比喻过于仓促,事情就做不好。
出处: 《三国演义》第七十四回:“禁(于禁)曰:‘紧行无好步,当缓图之。’庞德不知于禁之意,只懊悔不已。”

俭用 [jǐn xíng jiǎn yòng]
释义: 谨慎行事,节省费用。

谨言慎 [jǐn yán shèn xíng]
释义: 谨、慎:小心,慎重。言语行动小心谨慎。
出处: 《礼记·缁衣》:“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人以行,故言必虑其所终,而行必稽其所敝,则民谨于言而慎于行。”
示例: 八十年来识更真,深知言行切修身;谨言慎行无些过,细数吾乡有几人。 【明·朱国桢《涌幢小品·笃行》】

锦衣 [jǐn yī xíng zhòu]
释义: 富贵了须回归故里。
出处: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借公 [jiè gōng xíng sī]
释义: 借公事的名义谋取私利。

禁止令 [jìn zhǐ lìng xíng]
释义: 指施禁则止,出令则行。同“令行禁止”。
出处: 清魏源《<圣武记>叙》:“五官强,五兵昌,禁止令行,四夷来王,是之谓战胜于庙堂。”

经明 [jīng míng xíng xiū]
释义: 旧指通晓经学,品行端正。
出处: 《三国志·魏书·高柔传》:“今博士皆经明行修,一国清选。”

八业 [jiǔ háng bā yè]
释义: 指各种行业。
出处: 顾笑言《你在想什么》:“矿山是除了神话中的仙境之外,最令人神往的去处,而三教九流,九行八业之中,矿工是最崇高的职业。”

径情直 [jìng qíng zhí xíng]
释义: 随着意愿,顺利地得到成功。
出处: 《鹖冠子·著希》:“故君子弗径情而行也。”

直遂 [jìng xíng zhí suí]
释义: 随心愿行事而顺利达到目的。
出处: 语出《礼记·檀弓下》:“有直情而径行者,戎狄之道也。”
示例: 观此可见守节之难,所以朝廷不设再谯之禁,与其慕虚名而贻中冓羞,不若径行直遂之为愈也。 【清·程麟《此中人语·守节》】

矩步方 [jǔ bù fāng xíng]
释义: 行走时步伐端方合度。指行为举止合乎礼仪规范。
出处: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二回:“……这样先生,断不能矩步方行,不过东家西席,聊存名目而已。”

踽踽独 [jǔ jǔ dú xíng]
释义: 踽踽:孤零的样子。孤零零地独自走着。形容非常孤独。
出处: 《诗经·唐风·杕杜》:“独行踽踽,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
示例: 他成了一个踽踽独行,形单影只,自言自语,孤苦伶仃的畸形人。长空里,一只孤雁。 【徐迟《歌德巴赫猜想》】

坎止流 [kǎn zhǐ liú xíng]
释义: 遇坎而止,乘流则行。比喻依据环境的逆顺确定进退行止。
出处: 语出《汉书·贾谊传》:“寥廓忽荒,与道翱翔。乘流则逝,得坎则止。”颜师古注:“孟康曰:‘《易》坎为险,遇险难而止也。’张晏曰:‘谓夷易则仕,险难则隐也。’”
示例: 坎止流行元无定,敢一朝、挨却尘泥迹,且剩把、锦云织。 【宋·张榘《金缕曲·次韵拙逸刘直孺见寄言志》词】

看人 [kàn rén xíng shì]
释义: 根据对方与自己的关系及身分的高低来处理事情。
出处: 老舍《离婚》:“大概他也看人行事,咱平日不招惹他,他怎好意思赶尽杀绝。”

克己慎 [kè jǐ shèn xíng]
释义: 克己:克制自己;慎:谨慎。约束自己,小心做事。
出处: 唐·韩愈《送齐皞下第序》:“故上之人行志择谊,坦乎其无忧于下也;下之人克己慎行,确乎其无惑于上也。”

亏心短 [kuī xīn duǎn xíng]
释义: 亏损天良,行为恶劣。
出处: 元·高明《琵琶记》第五出:“须听,我没奈何分情破爱,谁下得亏心短行?从今后,相思两处,一样泪盈盈。”

困知勉 [kùn zhī miǎn xíng]
释义: 困知:遇困而求知;勉行:尽力实行。在不断克服困难中求得知识,有了知识就勉力实行。
出处: 《礼记·中庸》:“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狼心狗 [láng xīn gǒu xíng]
释义: 心肠似狼,行为如狗。比喻贪婪凶狠,卑鄙无耻。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回:“昔日以汝为忠义,推为盟主;今之所为,真狼心狗行之徒,有何面目立于世间!”

忧违 [lè xíng yōu wéi]
释义: 指所乐的事就去做,所忧的事则避开。
出处: 语出《易·干》:“乐则行之,忧则违之。”
示例: 不但多用韵,抑且多用偶,即如‘乐行忧违’,偶也;‘长人合礼’,偶也。 【清·阮元《文言说》】

雷动风 [léi dòng fēng xíng]
释义: ①指万物运动变化迅速。②比喻推行政令的严厉迅猛。

雷厉风 [léi lì fēng xíng]
释义: 厉:猛烈。象雷那样猛烈,象风那样快。比喻执行政策法令严厉迅速。也形容办事声势猛烈,行动迅速。
出处: 唐·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陛下即位以来,躬亲听断,旋乾转坤;关机阖开,雷厉风行。”
示例: 今天调卷,明天提人,颇觉雷厉风行。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三回】

雷令风 [léi lìng fēng xíng]
释义: 犹言雷厉风行。象雷那样猛烈,象风那样快。比喻执行政策法令严厉迅速。也形容办事声势猛烈,行动迅速。

力学笃 [lì xué dǔ xíng]
释义: 力学:努力学习。笃行:切实地实行。勤勉学习且确切实践所学。
出处: 宋·陆游《陆伯政山堂稿序》:“伯政家世为儒,力学笃行,至老不少衰。”
示例: 孝孺有兄孝闻,力学笃行,先孝孺死。 【《明史·方孝孺传》】

节约 [lì xíng jié yuē]
释义: 厉:严格。严格地实行节约。
示例: 工作中必须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立身 [lì shēn xíng jǐ]
释义: 存身自立,行为有度。

差事 [lì xíng chāi shì]
释义: 指按照规定或惯例处理的公事。
出处: 杜鹏程《保卫延安》第六章:“现在还要来查对一番,只不过是为了完成例行差事罢了。”

公事 [lì xíng gōng shì]
释义: 按照惯例办理的公事。现在多指刻板的形式主义的工作。
出处: 清·吴趼人《痛史》第十三回:“那一种凌虐苛刻,看的同例行公事一般,哪里还知道这是不应为而为之事。”
示例: 回来等我把那些例行公事办毕了,还有几句要紧的话同你商量呢。 【清·王浚卿《冷眼观》第十四回】

禁止 [lìng xíng jìn zhǐ]
释义: 下令行动就立即行动,下令停止就立即停止。形容法令严正,执行认真。
出处: 《管子·立政》:“令则行,禁则止,宪之所及,俗之所破。如百体之从心,政之所期也。”
示例: 以一新进小生,摧抑豪猾,乡中十余万人,令行禁止,赌盗之风顿息。 【清·梁启超《诗话》】

如流 [lìng xíng rú liú]
释义: 指命令的推行象水流向下一样迅速顺利。

量力而 [liàng lì ér xíng]
释义: 量:估量;行:行事。按照自己力量的大小去做,不要勉强。
出处: 《左传·昭公十五年》:“力能则进,否则退,量力而行。”
示例: 各位同学呢,大家量力而行,能捐多少就捐多少。 【叶圣陶《英文教授》】

流水 [liú shuǐ xíng yún]
释义: 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象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
出处: 宋·洪咨夔《朝中措·寿章君举》:“流水行云才思,光风霁月精神。”
示例: 容止则光风霁月,应对则流水行云。 【明·汤显祖《邯郸记·极欲》】

坎止 [liú xíng kǎn zhǐ]
释义: 流:水顺势流;坎:低陷不平。顺流而行,遇险即止。比喻顺利时出仁,遇挫时退隐。
出处: 汉·贾谊《鹏鸟赋》:“乘流则逝,得坎则止。纵躯委命,不私与已。”

虎变 [lóng xíng hǔ biàn]
释义: 比喻帝王革故鼎新,创制建业。
出处: 《易·干》:“飞龙在天……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又《革》:“大人虎变。”孔颖达疏:“损益前王,创制立法,有文章之美,焕然可观,有似虎变,其文彪炳。”
示例: 高祖起于布衣之中,奋剑而取天下,不由唐虞之禅,不阶汤武之王,龙行虎变,率从风云,征乱伐暴,廓清帝宇。 【汉·荀悦《汉纪·高祖纪一》】

虎步 [lóng xíng hǔ bù]
释义: 原形容帝王的仪态不同一般。后也形容将军的英武姿态。
出处: 《宋书·武帝纪上》:“刘裕龙行虎步,视瞻不凡,恐不为人下,宜早为其所。”
示例: 黄君总率六师,龙行虎步,苟军人受谣成惑,当明谕晓导,以解群疑。 【章炳麟《驳黄兴主张南都电》】

鹭序鸳 [lù xù yuān xíng]
释义: 白鹭、鸳鸯群飞有序。比喻百官上朝时的行列。

鹭序鹓 [lù xù yuān xíng]
释义: 比喻百官上朝时的行列。同“鹭序鸳行”。

论功 [lùn gōng xíng fēng]
释义: 评定功劳之大小给予封赏。
出处: 《史记·萧相国世家》:“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
示例: 畴乃自卢龙引军出塞,堑山堙谷五百余里,后论功行封,畴曰:‘吾岂卖卢龙塞以图富贵哉?’ 【明·蒋一葵《长安客话·徐无山》】

论功 [lùn gōng xíng shǎng]
释义: 论:按照。按功劳的大小给于奖赏。
出处: 《韩非子·八说》:“计功而行赏,程能而授事。”
示例: 这春彩,臣等断不敢受。请留待他时论功行赏。 【清·洪昇《长生殿·献饭》】

卖俏 [mài qiào xíng jiān]
释义: 指卖弄媚态诱惑人,搞不正当男女关系。
出处: 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二折:“俺好意的张筵置酒,你走将来卖俏行奸。”
示例: 难道你卖俏行奸,认我做桃花墙外柯? 【明·梁辰鱼《浣纱记·捧心》】

貌合 [mào hé xíng lí]
释义: 表面上关系很密切,实际上是两条心。同“貌合神离”。

盲索 [míng xíng máng suǒ]
释义: 比喻不明情况而工作。
出处: 汉·扬雄《法言·修身》:“擿埴索涂,冥行而已矣。”

擿埴 [míng xíng zhì zhí]
释义: 冥:昏暗;冥行:夜间行路;擿:点;埴:地。夜间摸黑走路,如同盲人拿着手杖点地而行。比喻研求学问,不识门径,暗中探索。
出处: 汉·扬雄《法言·修身》:“擿埴索涂,冥行而已矣。”

末节细 [mò jié xì xíng]
释义: 指无关大体的细小行为。

谋听计 [móu tīng jì xíng]
释义: 犹言言听计从。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

目下十 [mù xià shí háng]
释义: 形容看书速度极快。
出处: 《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一个首相姓王名安石,临川人也。此人目下十行,书穷万卷。”

讷言敏 [nè yán mǐn xíng]
释义: 讷言:说话谨慎;敏:敏捷。指说话谨慎,办事敏捷。
出处: 《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逆耳利 [nì ěr lì xíng]
释义: 犹言忠言逆耳利于行。谓忠诚正直的话虽然不顺耳,但有益于行为。

逆施倒 [nì shī dǎo xíng]
释义: 原指做事违反常理,不择手段。现多指所作所为违背时代潮流或人民意愿。同“逆行倒施”。

逆水 [nì shuǐ xíng zhōu]
释义: 逆着水流的方向行船。比喻不努力就要后退。
出处: 鲁迅《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即使目下还有点逆水行舟,也只好拉纤。”

倒施 [nì xíng dǎo shī]
释义: 犹言倒行逆施。原指做事违反常理,不择手段。现多指所作所为违背时代潮流或人民意愿。

斜上 [páng xíng xié shàng]
释义: 原指《史记》中的《三代世表》、《十二诸侯年表》等。后泛指用表格行式排列的系表、谱牒等。
出处: 《梁书·刘杳传》:“桓谭《新论》云,太史《三代世表》,帝行邪(斜)上,并效周谱。”
示例: 手书细密百十万言,无一潦草。增益者旁行斜上,…… 【清·平步清《霞外捃屑》卷六】

七十二 [qī shí èr háng]
释义: 泛指各行各业。
出处: 陶行知《自动学校贺诗》:“有个学校真奇怪,小孩自动教小孩。七十二行皆先生,先生不在学如在。”

俱下 [qī háng jù xià]
释义: 读书,同时读七行。比喻非常聪明。
出处: 《南史·宋孝武帝纪》:“少机颖,神明爽发,读书七行俱下,才藻美甚。”

千里之,始于足下 [qiān lǐ zhī xíng,shǐ yú zú xià]
释义: 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的成功,是从小到大逐渐积累起来的。
出处: 《老子》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示例: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明·赵弼《两教辨》】

泣数 [qì shù háng xià]
释义: 眼泪接连不断的往下掉。形容非常悲伤。
出处: 汉·班固《汉书·高帝纪》:“令儿皆和习之。上乃起舞,忼慨伤怀,泣数行下。”
示例: 安陵君泣数行下而进。 【《战国策·楚策一》】

前言往 [qián yán wǎng xíng]
释义: 指前代圣贤的言行。

潜德秘 [qián dé mì xíng]
释义: 指不为人知的德行。同“潜德隐行”。
出处: 明·宋濂《陈府君墓志铭》:“其绩用昭著者,易于言;而潜德秘行者,难于形容也。”

潜德隐 [qián dé yǐn xíng]
释义: 指不为人知的德行。

轻薄无 [qīng báo wú xíng]
释义: 指轻佻浮薄,品行不好。

庆吊不 [qìng diào bù xíng]
释义: 庆:贺喜;吊:吊唁。不予贺喜、吊唁。原指不与人来往。后形容关系疏远。
出处: 《后汉书·荀爽传》:“爽遂耽思经书,庆吊不行,征命不应。”

夏令 [qiū xíng xià líng]
释义: 令:时令。时已秋季,还在做夏令的事。指不合时令。
出处: 鲁迅《阿Q正传》第八章:“但现在是暮秋,所以这‘秋行夏令’的情形,在盘辫家不能不说是万分的英断,而在未庄也不能说无关于改革了。”

曲学诐 [qǔ xué hǎo xíng]
释义: 做学问不入正道,行为奸邪不正。

求前 [què xíng qiú qián]
释义: 指以倒退求前进,比喻方法不对,因而不可能达到目的。
出处: 语出《韩诗外传》卷五:“夫明镜者所以照形也,往古者所以知今也。夫知恶往古之所以危亡,而不袭蹈其所以安存者,则无异乎却行而求逮于前人也。”

千里 [rì xíng qiān lǐ]
释义: 一天能走一千里。形容速度惊人。
出处: 《魏书·吐谷浑传》:“吐谷浑尝得波斯草马,放入海,因生骢驹,能日行千里,世传青海骢者是也。”
示例: 云锦队中曾赛,每闻伯乐声嘶,登山度岭去如飞,真个日行千里。 【《平妖传》第28回】

日月经天,江河 [rì yuè jīng tiān,jiāng hé xíng dì]
释义: 太阳和月亮每天经过天空,江河永远流经大地。比喻人或事物的永恒、伟大。
出处: 《后汉书·桓谭冯衍传》:“其事昭昭,日月经天,江海带地,不足以比。”
示例: 譬之六经,犹苍蝇声耳,岂得为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哉。 【清·郑燮《焦山别峰庵雨中无事书寄舍弟墨》】

三百六十 [sān bǎi liù shí háng]
释义: 旧时对各行各业的通称。
出处: 明·无名氏《白兔记·投军》:“左右的,与我扯起招军旗,叫街坊上民庶,三百六十行做买卖的,愿投军者,旗下报名。”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八:“三百六十行中人,尽有狼心狗行,狠似強盜之人。”
示例: 其实名利双收,三百六十行生意,再没有强如做官的了。 【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六回】

三句不离本 [sān jù bù lí běn háng]
释义: 本行:个人从事的行业。形容一说话总要讲到自己从事的行业。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四回:“每到一处,开口三句话不离本行,立刻从怀里掏出捐冊来送给人看。”清·颐琐《黄绣球》第十回:“我是业医的,你们不要笑我三句不离本行。”
示例: 你们三句不离本行,教育,教育,把我门外汉冷落了。 【叶圣陶《倪焕之》第四章】

三句话不离本 [sān jù huà bù lí běn háng]
释义: 行:行当,职业。指人的言语离不开他所从事的职业范围。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四回:“每到一处,开口三句话不离本行,立刻从怀里掏出捐册送给人看。”

三人,必有我师 [sān rén xíng,bì yǒu wǒ shī]
释义: 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出处: 《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十六 [sān shí liù háng]
释义: 旧时对各行各业的通称。
出处: 清·李渔《玉搔头》:“三十六行,行行相妒。”
示例: 三十六行者,种种职业也。 【徐珂《清稗类钞·农商类》】

三思而后 [sān sī ér hòu xíng]
释义: 三:再三,表示多次。指经过反复考虑,然后再去做。
出处: 《南齐书·公冶度》:“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示例: 他非常细心,办事总是三思而后行。

三思而 [sān sī ér xíng]
释义: 三:再三,表示多次。指经过反复考虑,然后再去做。
出处: 《南齐书·公冶度》:“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示例: 终身大事也应该三思而行。 【欧阳山《三家巷》三0】

色仁 [sè rén xíng wéi]
释义: 表面上主张仁德,实际行动却背道而驰。
出处: 《论语·颜渊》:“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

海宿 [shān xíng hǎi xiǔ]
释义: 行于山间和宿于海上。指行旅艰险。

山止川 [shān zhǐ chuān xíng]
释义: 比喻坚不可摧,行不可阻。

下效 [shàng xíng xià xiào]
释义: 效:仿效,跟着学。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干。
出处: 汉·班固《白虎通·三教》:“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旧唐书·贾曾传》:“上行下效,淫俗将成。”

身体力 [shēn tǐ lì xíng]
释义: 身:亲身;体:体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
出处: 《淮南子·氾论训》:“圣人以身体之。”《礼记·中庸》: “力行近乎仁。”
示例: 先生以致知格物为基阯(址),以身体力行为堂奥。 【清·张惠言《承拙斋空传》】

身无择 [shēn wú zé xíng]
释义: 指一身行为遵循法则而无其它选择。

深中笃 [shēn zhōng dǔ xíng]
释义: 指内心廉正,行为淳厚。

施施而 [shī shī ér xíng]
释义: 形容走路缓慢。彼留子嗟,将其来施施。
出处: 《诗经·王风·丘中有麻》

俱下 [shí háng jù xià]
释义: 眼睛一瞥就能看下十行文字。形容读书极快。
出处: 《南史·梁本纪下》:“读书十行俱下,辞藻艳发,博综群言,善谈玄理。”《梁书·简文曾纪》:“读书十行俱下,九流百氏,经目必记。”

事在必 [shì zài bì xíng]
释义: 事情非做不可。

势在必 [shì zài bì xíng]
释义: 行:做。从事情发展的趋势看,必须采取行动。

饰情矫 [shì qíng jiǎo xíng]
释义: 指掩饰自己的真心本意,行为矫揉造作。

草宿 [shuāng xíng cǎo xiǔ]
释义: 指在霜露中行走,草野中息宿。形容奔波劳苦。

水到鱼 [shuǐ dào yú xíng]
释义: 比喻条件具备,事情就可办成。

水宿山 [shuǐ xiǔ shān xíng]
释义: 夜宿于水,日行于山。形容长途跋涉。

肆虐横 [sì nüè héng xíng]
释义: 肆虐:任意残杀或迫害。横行:仗势作恶,蛮横凶暴。随心所欲地为非作歹。
出处: 明·冯梦龙《智囊全集·迎刃·留志淑》:“中官毕贞,逆濠党也。至自江西,声势翕赫,拥从牙士五百余人,肆行残贼,人人自危。”
示例: 那时侯,暴风雪还在这草原上肆虐横行,大庆的石油也还在地层深处埋伏。 【《离不开你》】

无忌 [sì xíng wú jì]
释义: 恣意横行,无所顾忌。
出处: 《明史·石亨传》:“因劾亨招权纳赇,肆行无忌,与术士邹叔彝等私讲天文,妄谈休咎,宜置重典。”
示例: 湖南军政,以谘议局绅之把持煸动,形势险恶,焦达峰处之坦然,煸动者尤肆行无忌。 【邹鲁《中国国民党史稿》第三骗】

肆意横 [sì yì héng xíng]
释义: 肆意:任意残杀或迫害。横行:仗势作恶,蛮横凶暴。随心所欲地为非作歹。亦作“肆虐横行”。
出处: 宋·欧阳修《再论置兵御贼札子》:“数千里内,杀人放火,肆意横行,入州入县,如入无人之境。”
示例: 他赤手空拳的打下‘天下’,所以在作着官的时候,他便是肆意横行的小皇帝。 【老舍《四世同堂》五三】

顺风 [shùn fēng xíng chuán]
释义: 顺着风势行船。比喻趁着有利情势做事,用力小而收效大。

素隐 [sù yǐn xíng guài]
释义: 隐:隐暗的事;行:从事;怪:怪事。求索隐暗的事情,而行怪迂之道。意指身居隐逸的地方,行为怪异,以求名声。
出处: 《汉书·艺文志》:“孔子曰:‘索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不为之矣。”

溯水 [sù shuǐ xíng zhōu]
释义: 指逆水行船。

就市 [suí háng jiù shì]
释义: 指按市场行情行事。
示例: 一般农副产品的购销,可随行就市,灵活经营。

逐队 [suí xíng zhú duì]
释义: 指跟着大家一道行动。
出处: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十八卷:“众倭公然登岸,少不得放火杀人,杨八老虽然心中不愿,也不免随行逐队。”

顺水 [shùn shuǐ xíng zhōu]
释义: 顺着水流的方向行船。比喻顺应情势说话行事。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回:“小的闻得老爷补升此任,亦系贾府王府之力,此薛蟠即贾府之亲,老爷何不顺水行舟,作个整人情,将此案了结,日后也好去见贾府王府。”
示例: 这男女二家,便顺水行舟,不费推移之力。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一○七回】

索隐 [suǒ yǐn xíng guài]
释义: 索:探索;隐:隐暗的事;行:从事;怪:怪事。求索隐暗的事情,而行怪迂之道。意指身居隐逸的地方,行为怪异,以求名声。
出处: 《汉书·艺文志》:“孔子曰:‘索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不为之矣。”

滔天罪 [tāo tiān zuì xíng]
释义: 滔天:漫天。比喻罪恶极大。
示例: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

桃李不言,下自成 [táo lǐ bù yán,xià zì chéng háng]
释义: 古谚语。比喻实至名归。
出处: 晋·潘岳《太宰鲁武公诔》:“桃李不言,下自成行;德之休明,没能弥彰。”

特立独 [tè lì dú xíng]
释义: 特:独特;立:立身。形容人的志行高洁,不同流俗。
出处: 《礼记·儒行》:“其特立独行,有如此者。”
示例: 士之特立独行,适于义而已。 【唐·韩愈《伯夷颂》】

替天 [tì tiān xíng dào]
释义: 代上天主持公道。封建社会里农民起义多以此作为动员、组织群众的口号。
出处: 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一折:“你山上头领,都是替天行道的好汉。”

天马 [tiān mǎ xíng kōng]
释义: 天马:神马。天马奔腾神速,象是腾起在空中飞行一样。比喻诗文气势豪放。也比喻人浮躁,不踏实。
出处: 元·刘廷振《萨天锡诗集序》:“其所以神化而超出于众表者,殆犹天马行空而步骤不凡。”

时气 [tiān xíng shí qì]
释义: 行:流行;时:季节,气候;气:疫气,疾病。因气候不正常而引起的流行病。
出处: 《千金方》:“凡冬月,忽有大热之时;夏月,忽有大凉之时,皆勿受之,有患天行时气者,皆由犯此也。”
示例: 又过半年,忽然刘二感天行时气,头疼发热。 【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合同文字记》】

听其言而观其 [tīng qí yán ér guān qí xíng]
释义: 听了他的话,还要看他的行动。指不要只听言论,还要看实际行动。
出处: 《论语·公冶长》:“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托公 [tuō gōng xíng sī]
释义: 犹言假公济私。假借公家的名义,谋取私人的利益。

危言危 [wēi yán wēi xíng]
释义: 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出处: 《论语·宪问》:“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威重令 [wēi zhòng lìng xíng]
释义: 权势大,有令必行。

微服私 [wēi fú sī xíng]
释义: 微服:平民服装。私行:秘密出行。旧指皇帝或官吏穿上平民服装秘密到民间探访民情或疑难重案。

文人无 [wén rén wú xíng]
释义: 喜欢玩弄文字的人,品行常常不端正。
示例: 决不能让文人无行的现象继续存在。

出处 [wén xíng chū chǔ]
释义: 文:学问;行:品行;出:作官;处:隐居。旧指文人的学问、品行和对待出仕隐退的态度。
出处: 《周易·系辞上》:“君子之道,或出或处。”《论语·述而》:“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示例: 这个法却定的不好!将来读书人既有此一条荣身之路,把那文行出处都看的轻了。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一回】

牛步 [wō xíng niú bù]
释义: 蜗牛爬行,老牛慢走。比喻行动或进展极慢。

我素 [wǒ xíng wǒ sù]
释义: 素:平素,向来。不管人家怎样说,仍旧按照自己平素的一套去做。
出处: 《礼记·中庸》:“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示例: 笑骂由人笑骂,我行我素而已。 【柔石《二月》十】

无胫而 [wú jìng ér xíng]
释义: 胫:小腿。没有腿而能行走。比喻事物用不着推行,能迅速传播。
出处: 汉·孔融《论盛孝章书》:“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

八作 [wǔ háng bā zuò]
释义: 泛指各行各业。
出处: 老舍《龙须沟》第一幕:“五行八作,就没你这一行。”

并下 [wǔ háng bìng xià]
释义: 五行文字一并看。形容读书速度快。
出处: 《后汉书·应奉传》:“奉少聪明,自为童儿及长,凡所经履,莫不暗记。读书五行并下。”

俱下 [wǔ xíng jù xià]
释义: 指读书敏捷神速。

而前 [xī xíng ér qián]
释义: 跪着用膝盖向前移动。形容敬畏恭谨之极。
出处: 《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
示例: “大人是今天回京的?”一位大胆的属员,膝行而前了一点,恭敬的问。 【鲁迅《理水》】

匍伏 [xī xíng pú fú]
释义: 伏地爬行。同“膝行蒲伏”。
出处: 清·赵执信《海鸥小谱·长句》:“绮罗红粉轻于尘,膝行匍伏擎金樽。”

蒲伏 [xī xíng pú fú]
释义: 伏地爬行。
出处: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秦始皇帝二十五年》:“夫其膝行蒲伏,非恭也;复言重诺,非信也;糜金散玉,非惠也;刎首决腹,非勇也。”

肘步 [xī xíng zhǒu bù]
释义: 用膝盖和肘部匍匐前进。形容地位低下,不足以与人平起平坐。
出处: 唐·王勃《山亭思友人序》:“陆平原、曹子建,足可以车载斗量;谢灵运、潘安仁,足可以膝行肘步。”
示例: 待到来日,膝行肘步,肉袒求见。 【元·无名氏《谇范叔》第三折】

膝语蛇 [xī yǔ shé xíng]
释义: 跪着说话,伏地而行。极言其畏服。
出处: 明·袁宏道《徐文长传》:“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事,膝语蛇行,不敢举头。”

于色 [xǐ xíng yú sè]
释义: 高兴显现在脸上。
示例: 他们听到这个好消息,不禁喜行于色。

后闻 [xiān xíng hòu wén]
释义: 比喻未经请示就先做了某事,造成既成事实,然后再向上级报告。
出处: 《后汉书·酷吏列传》:“故临民之职,专事威断,族灭奸轨,先行后闻。”

相机 [xiàng jī xíng shì]
释义: 相:察看;机:机会。观察时机,看具体情况灵活办事。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九十二回:“如此依计,往花荣军前,密传将令,相机行事。”
示例: 这事到时你相机行事,酌情处理吧。

相辅而 [xiāng fǔ ér xíng]
释义: 互相协助进行或互相配合使用。
出处: 明·张岱《历书眼序》:“诹日者与推命者必相辅而行,而后两者之说始得无蔽。”

响遏 [xiǎng è xíng yún]
释义: 遏:阻止;行云:飘动的云彩。形容歌声嘹亮,高入云霄,连浮动着的云彩也被止住了。
出处: 《列子·汤问》:“抚节悲歌,声振林术,响遏行云。”
示例: 跟手又唱第二出,便是《一夜九更天》,用老生挂白须,扮老人家,唱过岭时,全用高字,真是响遏行云。 【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八回】

夜宿 [xiǎo xíng yè sù]
释义: 晓:天明。一早起来赶路,到夜里才住宿下来。形容旅途奔波劳苦。
出处: 元·郑廷玉《楚昭公》第一折:“但愿你晓行晚宿无辞惮。”
示例: 庄昭光从水路过了黄河,雇了一辆车,晓行夜宿,一路来到山东地方。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四回】

夜住 [xiǎo xíng yè zhù]
释义: 白天赶路,晚上投宿。形容旅途奔波劳苦。
出处: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十一卷:“赵旭词毕,作别亲友,起程而行。于路饥餐渴饮,夜住晓行。不则一日,来到东京。”

挟主 [jiā zhǔ xíng lìng]
释义: 挟持君主,发布命令。同“挟天子以令诸侯”。

横阵 [xié xíng héng zhèn]
释义: 指飞行的雁阵。大雁飞行时或为“人”字形,或为“一”字形,故称。

信步而 [xìn bù ér xíng]
释义: 信:随意。无目的地随意行走。
出处: 宋·陆游《龟堂杂兴》诗:“曳杖东冈信步行,夕阳偏向竹间明。”

电征 [xīng xíng diàn zhēng]
释义: 象流星闪电。比喻奔驰迅速。
出处: 汉·应劭《风俗通·十反》:“望自劾去,星行电征,数日归,趋诣府。”

夜归 [xīng xíng yè guī]
释义: 天没亮就出去,天黑了才回来。

家里手 [háng jiā lǐ shǒu]
释义: 里手:内行人。指精通这种业务的人。
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批评东西的毛病,说那东西的出处,着实是个行家。”

间字里 [háng jiān zì lǐ]
释义: 指文章的字句中间。
出处: 南朝·梁·简文帝《答新渝侯和诗书》:“垂示三首,风云吐于行间,珠玉生于字里。”清·平步青《霞外■(扌麕)屑·论文下·文章圈点》:“书有圈点勾勒,始自前明中叶选刻时文陋习。然行间字里,触眼特为爽豁,故仿而用之。”
示例: 今阅是书所说中西利病情形,了如指掌。其忠义之气,溢于行间字里,实获我心,故缀数语。 【清·彭玉麟《〈盛世危言〉序》】

蛇蚓 [háng háng shé yǐn]
释义: 形容字体如蛇蚓盘绕,难以辨认。
出处: 《晋书·王羲之传》:“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宋·利登《野农谣》诗:“行行蛇蚓字相续,野农不识何由读?”

百里者半九十 [xíng bǎi lǐ zhě bàn jiǔ shí]
释义: 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要认真对待。
出处: 《战国策·秦策五》:“诗云:‘行百里者半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

百里者半于九十 [xíng bǎi lǐ zhě bàn yú jiǔ shí]
释义: 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比喻做事越是接近成功越要认真对待。
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五》:“诗云:‘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
示例: 持坚无术,末路蹉跎,行百里者半于九十,彪之谓也。 【《北史·韩麒麟等传论》】

兵布阵 [xíng bīng bù zhèn]
释义: 指挥军队,布置阵势。
出处: 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四回:“有一将,名继业,人号为令公,此人天文地理,六韬三略,无不精通,行兵列阵,玄妙莫测,乃智勇兼全之士。”
示例: 老僧有兵书一册,内有传枪之法,并行兵布阵妙用。今赠与令郎,用心温习。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四回】

不从径 [xíng bù cóng jìng]
释义: 走路不遵循正道。比喻做事为学走捷径。

不得也哥哥 [xíng bù dé yě gē gē]
释义: 鹧鸪叫声的拟意,表示行路艰难。
出处: 明·丘濬《禽言》诗:“行不得也哥哥,十八滩头乱石多。东去入闽南入广,溪流湍驶岭嵯峨,行不得也哥哥。”

不贰过 [xíng bù èr guò]
释义: 指犯过的错误不再犯。
出处: 语出《论语·雍也》:“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副言 [xíng bù fù yán]
释义: 指言行不一。

不更名,坐不改姓 [xíng bù gēng míng,zuò bù gǎi xìng]
释义: 表示自己是个硬汉,对别人毫无隐瞒。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七回:“我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都头武松的便是!”

不苟合 [xíng bù gǒu hé]
释义: 指做事有主见,不随便附和别人。

不履危 [xíng bù lǚ wēi]
释义: 不走有危险的地方。

不胜衣 [xíng bù shèng yī]
释义: 衣服都禁受不起,比喻体力衰弱。
出处: 《荀子·非相》:“叶公子高,微小短瘠,行若将不胜其衣。”

不由径 [xíng bù yóu jìng]
释义: 径:小路,引伸为邪路。从来不走邪路。比喻行动正大光明。
出处: 《论语·雍也》:“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不逾方 [xíng bù yú fāng]
释义: 指行动不逾越法度。

步如飞 [xíng bù rú fēi]
释义: 走路的步子轻快如飞。亦作“行步如风”、“行疾如飞”、“行走如飞”。

藏用舍 [xíng cáng yòng shě]
释义: 行:做,实行。藏;退隐。用:任用。舍:不用。

成于思 [xíng chéng yú sī]
释义: 行:做事;思:思考。做事情成功是因为多思考,失败是由于不经心。指做事情要多思考,多分析。
出处: 唐·韩愈《进学解》:“行成于思,毁于随。”
示例: 行成于思,这是学业、事业有成的格言。

古志今 [xíng gǔ zhì jīn]
释义: 按古道行事,为当今服务。指时异势迁,不可食而不化。

号卧泣 [xíng háo wò qì]
释义: 行走或躺卧时都在号呼哭泣。形容悲痛之极。
出处: 南朝·陈·徐陵《为贞阳侯答王太尉书》:“自皇家祸乱,亟积寒暄,九州万国之人,蟠本流沙之地,莫不行号卧泣,想望休平。”

号巷哭 [xíng háo xiàng kū]
释义: 行:路;号:大声哭叫。道路上和大街小巷里的人都在哭泣。形容人们极度悲哀。
出处: 晋·刘琨《劝进表》:“苟在食土之毛,含气之类,莫不叩心绝气,行号巷哭。”
示例: 俄而暴卒,百姓行号巷哭,市里为之喧沸,设祭奠于郡庭者四百余人。 【《南史·萧昂传》】

合趋同 [xíng hé qū tóng]
释义: 行为志趣相同。
出处: 《淮南子·说山训》:“行合趋同,千里相从;行不合,趋不同,对门不通。”

己有耻 [xíng jǐ yǒu chǐ]
释义: 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奸卖俏 [xíng jiān mài qiào]
释义: 指恣淫行邪,弄姿作态。

将就木 [xíng jiāng jiù mù]
释义: 行将:将要;木:指棺材。指人寿命已经不长,快要进棺材了。
出处: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
示例: 但老夫行将就木,只求晚年残喘。 【清·吴趼人《痛史》第二十五回】

眠立盹 [xíng mián lì dǔn]
释义: 形容极度疲倦无精神。

若狗彘 [xíng ruò gǒu zhì]
释义: 指人无耻,行为像猪狗一样。
出处: 西汉·贾谊《论治安策》:“故此一豫让也,反君事仇,行若狗彘。”
示例: 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然也。 【明·李贽《三教归儒说》】

若无事 [xíng ruò wú shì]
释义: 行:行动,办事;若:好象。指人在紧急关头,态度镇定,毫不慌乱。有时也指对坏人坏事听之任之,满不在乎。
出处: 《孟子·离娄下》:“禹之行水也,行其所无事也。”

色匆匆 [xíng sè cōng cōng]
释义: 行色:出发前后的神态。行走或出发前后的神态举止急急忙忙的样子。
出处: 唐·牟融《送客之杭》:“西风吹冷透貂裘,行色匆匆不暂留。”
示例: 又是在行色匆匆里,一两天要到新汉寿。 【冰心《寄小读者》】

色怱怱 [xíng sè cōng cōng]
释义: 行走或出发前后的神态举止急急忙忙的样子。同“行色匆匆”。

尸走骨 [xíng shī zǒu gǔ]
释义: 比喻不动脑筋,不起作用,糊里糊涂过日子的人。同“行尸走肉”。

尸走肉 [xíng shī zǒu ròu]
释义: 行尸:可以走动的尸体;走肉:会走动而没有灵魂的躯壳。比喻不动脑筋,不起作用,糊里糊涂过日子的人。
出处: 晋·王嘉《拾遗记》卷六:“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示例: 在他们的心目中,任何貌似强大的侵略者,都只不过是一群徒有虚表的行尸走肉而已。 【峻青《不尽巨涛滚滚来》】

师动众 [xíng shī dòng zhòng]
释义: 谓指挥大军作战。
出处: 《三国志·魏书·明帝纪》“癸丑,葬高平陵”裴松之注引晋·王沈《魏书》:“即位之后,褒礼大臣,料简功能,真伪不得相贸,务绝浮华谮毁之端,行师动众,论决大事,谋臣将相,咸服帝之大略。”

思坐筹 [xíng sī zuò chóu]
释义: 形容时刻在思考着或怀念着。同“行思坐想”。

思坐想 [xíng sī zuò xiǎng]
释义: 走着坐着都在想。形容时刻在思考着或怀念着。
出处: 宋·袁去华《金蕉叶》:“行思坐忆,知他是,怎生过日。”
示例: 殿上,帝王,行思坐想正南下望,知祸起自天降。 【元·关汉卿《双赴梦》第二折】

思坐忆 [xíng sī zuò yì]
释义: 走着坐着都在想。形容时刻在思考着或怀念着。
出处: 宋·袁去华《金蕉叶》:“行思坐忆,知他是,怎生过日。”

同狗豨 [xíng tóng gǒu xī]
释义: 豨:猪。人的行为丑恶,如同猪狗一样。形容人的行为卑鄙恶劣到了极点。亦作“行如禽兽”、“行若狗彘”、“行同犬彘”。

同狗彘 [xíng tóng gǒu zhì]
释义: 旧时指人无耻,行为和猪狗一样。
出处: 汉·贾谊《治安策》:“故此一豫让也,反君事仇,行若狗彘,已而抗节致忠,行出乎列士,人主使然也。”

同能偶 [xíng tóng néng ǒu]
释义: 品行相同,才能相等。
出处: 《汉书·食货志上》:“诸侯岁贡少学之异者于天子,学于大学,命曰造士。行同能偶,则别之以射,然后爵命焉。”

侠好义 [xíng xiá hào yì]
释义: 指讲义气,肯舍己助人。

险徼幸 [xíng xiǎn jiǎo xìng]
释义: 指冒险行事以求利。
出处: 语出《礼记·中庸》:“小人行险以徼幸。”

崄侥幸 [xíng xiǎn jiǎo xìng]
释义: 指冒险行事以求利。同“行险徼幸”。

香挂牌 [xíng xiāng guà pái]
释义: 学政到省后例行的仪式。行香:到孔丘庙烧香。挂牌:出牌公告考试地点、日期等。

易知难 [xíng yì zhī nán]
释义: 行:实施;知:知晓。实行容易,但通晓其道理却很困难。
出处: 孙中山《民权主义》第二讲:“天下的事情,的确是行易知难。”
示例: 说行易知难,真是确切不移。 【叶圣陶《某城纪事》】

有余力 [xíng yǒu yú lì]
释义: 做了事情以后,还有剩余的精力和时间。
出处: 《论语·学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远升高 [xíng yuǎn shēng gāo]
释义: 比喻为学由浅入深,逐步提高。
出处: 《书·太甲》:“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辟(譬)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远自迩 [xíng yuǎn zì ěr]
释义: 自:从;迩:近。走远路必须要从最近的一步走起。比喻做事情都得由浅入深,一步步前进。
出处: 《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辟(譬)如行远必自迩,辟(譬)如登高必自卑。”
示例: 行远自迩,学习要先打好基础,然后再逐步加深。

云流水 [xíng yún liú shuǐ]
释义: 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象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
出处: 宋·苏轼《答谢民师书》:“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
示例: 结构如行云流水,层次分明,先后呼应。 【茅盾《〈力原〉读后感》】

者让路 [xíng zhě ràng lù]
释义: 行走的人相互让路。指大家都谦逊有礼。

针步线 [xíng zhēn bù xiàn]
释义: 比喻设计划策。

之有效 [xíng zhī yǒu xiào]
释义: 之:代词,它,指办法、措施等;效:成效,效果。实行起来有成效。指某种方法或措施已经实行过,证明很有效用。
出处: 毛泽东《中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整风是在我们历史上行之有效的办法。”

住坐卧 [xíng zhù zuò wò]
释义: 指一举一动。

浊言清 [xíng zhuó yán qīng]
释义: 清:清高;浊:浑浊,指低下。说的是清白好话,十的是污浊坏事。形容人言行不一。
出处: 唐·李虚中《命书》卷中:“言轻行浊,执不通变。”
示例: 杜牧之难折证,掉僧孺不志诚,都一般行浊言清。 【元·乔孟符《扬州梦》第四折】

踪无定 [xíng zōng wú dìng]
释义: 行踪:行动的踪迹。指在各处来往出没,没有固定处所。
出处: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一回:“出家人行踪无定,待贫道自去寻来。”

修身洁 [xiū shēn jié xíng]
释义: 修养品性,保持洁白的德行。
出处: 《史记·魏公子列传》:“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秀出班 [xiù chū bān háng]
释义: 秀出:高出,引伸为才能出众,优秀;班行:班次行列,指在朝为官的位次,后也指同列、同辈。才能优秀,超出同辈。
出处: 唐·韩愈《太原王公神道碑铭》:“秀出班行,乃动帝目。”

数墨 [xún háng shǔ mò]
释义: 寻行:一行行地读;数墨:一字字地读。指只会诵读文句,而不能理解义理。也指专在文字上下功夫。
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口内诵经千卷,体上问经不识。不解佛法圆通,徒劳寻行数墨。”
示例: 读书初时,尽且寻行数墨,久之,自有见处。 【清·陈澧《东塾读书记·朱子书》】

逐队 [xún xíng zhú duì]
释义: 犹言成群结队。形容众多的人依次成行成队。

鸭步鹅 [yā bù é xíng]
释义: 鸭和鹅行八字步,因用以形容人走路迟缓摇晃的样子。
出处: 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二折:“我觑不得你(衤肖)宽也那褶下,肚叠胸高,鸭步鹅行。”

鹅步 [yā xíng é bù]
释义: 步:走。象鹅和鸭子那样的走路。比喻步行缓慢。
出处: 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二折:“我觑不的你梢宽也那褶下,肚迭胸高,鸭步鹅行。”

烟视媚 [yān shì mèi xíng]
释义: 烟视:微视;媚行:慢行。形容害羞不自然的样子。
出处: 《吕氏春秋·不屈》:“人有新取妇者,妇至,宜安矜,烟视媚行。”

言必信,必果 [yán bì xìn,xíng bì guǒ]
释义: 信:守信用;果:果断,坚决。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
出处: 《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示例: 我们中国人说话是算数的,从来是言必信,行必果。

言不顾 [yán bù gù xíng]
释义: 说话与行事不相符合。
出处: 《孟子·尽心下》:“言不顾行,行不顾言。”
示例: 但无论怎样,由这儿又可以看出,申子这个人是怎样的言不顾行。 【郭沫若《十批判书·前期法家的批判》】

言不及 [yán bù jí xíng]
释义: 指言行不一。
出处: 明·薛瑄《薛子道论》:“言不及行,可耻之甚,非特发于口谓之言,凡著于文词者皆是也。”

言从计 [yán cóng jì xíng]
释义: 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同“言行计从”。
出处: 《新唐书·李德裕传》:“武宗知而能任之,言从计行。”
示例: 李德裕相武宗,言从计行。 【宋·洪迈《容斋五笔·李德裕论命令》】

言多伤 [yán duō shāng xíng]
释义: 话多易出问题,以致言行不一,使品行受损害。
出处: 元·关汉卿《金钱池》第三折:“不是我把不定,无记性,言多伤行。”

言而无文,之不远 [yán ér wú wén,xíng zhī bù yuǎn]
释义: 文章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很远。同“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出处: 北周·庚信《燕射歌辞·角调曲》:“言而无文,行之不远;义而无立,勤则无成。”

言方 [yán fāng xíng yuán]
释义: 指言论正直而行为圆滑。
出处: 汉·王符《潜夫论·交际》:“凡今之人,言方行圆,口正心邪。”

言芳 [yán fāng xíng jié]
释义: 指言行高洁。
出处: 清·方文《赠别周颖侯》诗:“言芳行洁师古人,白玉不肯污纤尘。”

言寡尤,寡悔 [yán guǎ yóu,xíng guǎ huǐ]
释义: 指说话做事很少犯错误。
出处: 《论语·为政》:“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言清 [yán qīng xíng zhuó]
释义: 清:清高;浊:浑浊,指低下。说的是清白好话,十的是污浊坏事。形容人言行不一。
出处: 唐·李虚中《命书》卷中:“言轻行浊,执不通变。”
示例: 余观世人恒无真志,要不过落在委靡浑浊之中,是故口是心非,言清行浊。 【明·李贽《焚书·书答·失言三首》】

言听计 [yán tīng jì xíng]
释义: 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同“言听计从”。
出处: 《新唐书·魏知古卢怀慎传赞》:“观玄宗开元时,厉精求治,元老魁旧,动所尊惮,故姚元崇、宋璟言听计行,力不难而功已成。”

言听事 [yán tīng shì xíng]
释义: 指说话能听从,事情能执行。
出处: 《韩非子·说疑》:“言听事行,则如师徒之势。”

言听 [yán tīng xíng cóng]
释义: 指说话、做事有人听从。形容威望很高。
出处: 《鹖冠子·道端》:“圣人之功,定制于冥冥,求至欲得,言听行从,近亲远附,明达四通。”

言文 [yán wén xíng yuǎn]
释义: 言辞有文采,才能传播远方或影响后世。
出处: 明·张溥《〈壬申文选〉序》:“言文行远,国家赖之。”参见“言而无文,行之不远”。

言信 [yán xìn xíng guǒ]
释义: 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同“言必信,行必果。”
出处: 梁启超《近世第一大哲康德之学说·发端及其略传》:“正直谨严,言信行果。”

抱一 [yán xíng bào yī]
释义: 犹言言行一致。说的和做的完全一个样。
出处: 汉·贾谊《新书·道述》:“言行抱一谓之贞,反贞为伪。”

不贰 [yán xíng bù èr]
释义: 犹言言行一致。说的和做的完全一个样。
出处: 《晋书·孝友传·许孜》:“至性孝友,立节清峻,与物恭让,言行不贰。”

不符 [yán xíng bù fú]
释义: 说的和做的不相符合。
出处: 《逸周书·官人》:“言行不类,始终相悖。”
示例: 无论怎样言行不符,名实不副,前后矛盾……经过若干时候,自然被忘得干干净净。 【鲁迅《十四年的“读经”》】

不一 [yán xíng bù yī]
释义: 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外一套。
示例: 为人处世要言行一致,不可言行不一。

计从 [yán xíng jì cóng]
释义: 说的话出的主意都采纳照办。形容深被信任。
出处: 《宋史·司马光传》:“光自见言行计从,欲以身徇社稷。”

若一 [yán xíng ruò yī]
释义: 说的和做的完全一个样。指人表里如一。
出处: 汉·刘向《列女传·齐田稷母》:“非义之事不计于心,非理之利不入于家,言行若一,情貌相副。”

相悖 [yán xíng xiāng bèi]
释义: 说话和行动不一致,互相矛盾。
示例: 与人相交贵在诚信,若经常言行相悖,出尔反尔,将难以取信于人。

相符 [yán xíng xiāng fú]
释义: 说的和做的相符合。
出处: 南朝·梁简文帝《与刘孝仪令》:“言行相符,始终如一。”
示例: 臣时见其所行,信谓言行相符,忠清内发。 【《魏书·李彪传》】

相副 [yán xíng xiāng fù]
释义: 说的和做的相符合。同“言行相符”。
出处: 《论语·宪问》“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宋·邢昺疏:“此章勉人使言行相副也。”

相顾 [yán xíng xiāng gù]
释义: 指言行不互相矛盾。
出处: 《北齐书·魏收传》:“言行相顾,慎终犹始。”
示例: 君子言行相顾,若言过其行,谓有言而行不副,君子所耻也。 【《论语·宪问》“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宋·邢昺疏】

相诡 [yán xíng xiāng guǐ]
释义: 诡:违反,违背。说的和做的相违背。指言行不一。
出处: 《吕氏春秋·淫辞》:“言行相诡,不祥莫大焉。”

信果 [yán xíng xìn guǒ]
释义: 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同“言必信,行必果”。
出处: 郭沫若《沁园春·祝中日恢复邦交》词:“从今后,望言行信果,和睦万邦。”

一致 [yán xíng yī zhì]
释义: 说的和做的完全一个样。
出处: 郭沫若《屈原》第四幕:“我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事实具在,我虽死不移。”

言扬 [yán yáng xíng jǔ]
释义: 根据德行和名声来选择人才。
出处: 《礼记·文王世子》:“凡语于郊者必取贤敛才焉,或以德进,或以事举,或以言扬。”

言之不文,之不远 [yán zhī bù wén,xíng zhī bù yuǎn]
释义: 文章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很远。同“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出处: 宋·陆游《严州到任谢王丞相启》:“黼黻圣猷,谓言之不文则行之不远;甄陶士类,每舍其所短而取其所长。“

言之无文,而不远 [yán zhī wú wén,xíng ér bù yuǎn]
释义: 文章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很远。
出处: 《左传·襄公二十年》:“仲尼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而无文,行而不远。’”

言之无文,之不远 [yán zhī wú wén,xíng zhī bù yuǎn]
释义: 说话没有文采,就传播不远。亦作“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言之不文,行之不远”。
出处: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仲尼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示例: 今人徙知‘言之无文,行之不远’,而不知言之无物,又何用文为乎? 【胡適《文学改良刍议》】

偃武 [yǎn wǔ xíng wén]
释义: 停止武事,振兴文教。同“偃武修文”。
出处: 《史记·留侯世家》:“今陛下能偃武行文,不复用兵乎?”
示例: 冀闻‘康哉’之歌,偃武行文之美。 【三国·魏·曹植《陈审举表》】

被绣 [yè xíng bèi xiù]
释义: 指身穿锦绣衣服在黑夜行走。比喻显贵不为人所知。
出处: 语出《史记·项羽本纪》“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一百二十 [yī bǎi èr shí háng]
释义: 犹三百六十行。指各种行业。
出处: 《宣和遗事》前集:“[微宗等]无日歌欢作乐,遂于宫中内列为市肆,令其宫女卖茶卖酒及一百二十行经纪买卖皆全。”
示例: 我想这一百二十行,门门都好着衣吃饭,偏俺这一门却是谁人制下的? 这一质问可以说是对於妓门制度的控诉与否定。 【元·关汉卿《金线池》一折】

一目十 [yī mù shí háng]
释义: 看书时同时可以看十行。形容看书非常快。
出处: 《梁书·简文帝纪》:“读书十行俱下。”宋·刘克庄《杂记六言五首》诗:“五更三点待漏,一目十行读书。”
示例: 那三官双名景隆,字顺卿,年方一十七岁,生得眉目清新,丰姿俊雅,读书一目十行,举笔即便成文。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十四】

一目数 [yī mù shù háng]
释义: 犹一目十行。形容看书非常快。
出处: 清·钮琇《觚剩续编·英豪举动》:“熊公廷弼当督学江南时,试卷皆亲自批阅。阅则连长几于中堂,鳞摊诸卷于上,左右置酒一坛,剑一口,手操不律,一目数行。”

一目五 [yī mù wǔ háng]
释义: 犹一目十行。形容看书非常快。
出处: 《辽史·杨遵勖传》:“天下之事,丛于枢府,簿书填委。遵勖一目五行俱下,判决如流。”
示例: 幼颖悟,读书一目五行,尝阅衡州《净居院碑》,文近千言,一览背诵无遗。 【《元史·许有壬传》】

作吏 [yī xíng zuò lì]
释义: 一经做了官。
出处: 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游山泽,观鱼鸟,心甚乐之。一行作吏,此事便废。”
示例: 夫人犹诃遣之。耿曰:“今一行作吏,何得复尔?”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云梦公主》】

一言一 [yī yán yī xíng]
释义: 每句话,每个行动。
出处: 清·冯景《今世说序》:“则夫一言一行,传其人之神,何以异是。”

一意孤 [yī yì gū xíng]
释义: 指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
出处: 《史记·酷吏列传》:“公卿相造请禹,禹终不报谢,务在绝知友宾客之请,孤立行一意而已。”
示例: 皇上和杨文弱、高起潜虽有意与虏议和,但迫于臣民清议,尚不敢公然一意孤行,与虏订城下之盟。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三章】

衣锦夜 [yì jǐn yè xíng]
释义: 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夜里穿着锦绣衣服走路。比喻不能在人前显示荣华富贵。
出处: 《史记·项羽本纪传》:“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

衣锦昼 [yì jǐn zhòu xíng]
释义: 穿了锦绣衣裳在白天出行。旧时形容在本乡做官,或在外地做官告老回乡,荣耀异常。同“衣绣昼行”。
出处: 宋·叶適《朝请大夫主管冲佑观焕章侍郎陈公墓志铭》:“大父康伯,相高宗,值逆亮送死,竭臣子力,赖累圣威灵,幸而破虏。临内禅,特诏定第,自请退休,得守乡社。都人称赞曰:‘所谓衣锦昼行者也。’”

衣绣昼 [yì xiù zhòu xíng]
释义: 昼:白天。穿了锦绣衣服在白昼行走。比喻在本乡作官,或富贵后回到故乡。
出处: 《三国志·魏书·张既传》:“还君本州,可谓衣绣昼行矣。”

衣食住 [yī shí zhù xíng]
释义: 泛指穿衣、吃饭、住房、行路等生活上的基本需要。
示例: 他想起孙总理的全部遗教是解决衣食住行。(茅盾《喜剧》二)

衣绣夜 [yī xiù yè xíng]
释义: 衣:穿。绣:锦绣。穿着精美鲜艳的锦绣衣服夜间上街行走。比喻人富贵以后不为人知。亦作“衣锦夜游”、“衣锦夜行”。
出处: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示例: ‘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汉武为朱买臣言也。 【宋·孙奕《履斋示儿编·文说·史同文》】

无成 [yí xíng wú chéng]
释义: 疑:怀疑,犹豫。行动犹豫疑虑,就不能成功。
出处: 《商君书·更法》:“臣闻之,疑行无成,疑事无功。”

因公 [yīn gōng xíng sī]
释义: 借公务谋取私利。同“因公假私”。

阴服微 [yīn fú wēi xíng]
释义: 微行:帝王、官吏隐藏自己身份改装出行。旧指帝王或官吏穿便装,隐瞒自己的身份进行民访。

淫心匿 [yín xīn nì xíng]
释义: 指思想邪乱、行为不正。

淫言诐 [yín yán bì xíng]
释义: 指不正当的言行。
出处: 宋·王安石《虔州学记》:“淫言诐行诡怪之术,不足以辅世,则无所容乎其时。”

庸言庸 [yōng yán yōng xíng]
释义: 指平平常常的言行。
出处: 《周易·乾》:“庸言之信,庸行之谨。”

用舍 [yòng shě xíng cáng]
释义: 任用就出来做事,不得任用就退隐。这是早时世大夫的处世态度。
出处: 《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

舍藏 [yòng xíng cáng shě]
释义: 任用就出来做事,不得任用就退隐。这是早时世大夫的处世态度。
出处: 《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

有口无 [yǒu kǒu wú xíng]
释义: 有虚言而无德行。
出处: 《后汉书·史弼传》:“窃闻勃海王悝……外聚剽轻不逞之徒,内荒酒乐,出入无常,所与群居,皆有口无行,或家之弃子,或朝之斥臣。”

有文无 [yǒu wén wú xíng]
释义: 虽有文才而人品不好。
出处: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或有文无行,久而秽迹恶声,使人不屑齿录者,其势亦可以乞食。”
示例: 盖自居于圣贤,而訾毁其亲,可谓有文无行,名教之罪也。 【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王充》】

幼学壮 [yòu xué zhuàng xíng]
释义: 幼时勤于学习,壮年施展报负。
出处: 《孟子·梁惠王二》:“夫人幼而学之,壮而欲行之。”
示例: 行吾之道,不负吾幼学壮行之志矣。 【明·赵弼《愚庄先生传》】

余食赘 [yú shí zhuì xíng]
释义: 吃剩的食物,身上的赘疣。比喻遭人讨厌的东西。
出处: 《老子》:“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

鱼贯雁 [yú guàn yàn xíng]
释义: 比喻连续而进,犹如鱼群相接,雁阵行进。
出处: 清·马建忠《上李伯相复议何学士如璋奏设水师书》:“所隶之舰即可成队合操,水师之鱼贯雁行,即陆军之步伐止齐。”

鱼尾雁 [yú wěi yàn xíng]
释义: 指兵轮行进之队列,一轮居中为首,其它轮船按人字形两旁依次排列,状如鱼尾,又如雁阵。

与时偕 [yǔ shí xié xíng]
释义: 变通趋时。
出处: 《易·损》:“损益盈虚,与时偕行。”

舜趋 [yǔ xíng shùn qū]
释义: 原指仅模仿圣贤之外表而不注意内在的品德修养。后亦用以形容举止循规蹈距。
出处: 《荀子·非十二子》:“禹行而舜趋,是子张氏之贱儒也。”杨倞注:“但宗圣人之威仪而已矣。”
示例: 彼见夫盛名鼎鼎之先辈,明目张胆以为乡党自好者所不为之事,而其受社会之崇拜,享学界之尸祝自若也,则更何必自苦以强为禹行舜趋之容也。 【梁启超《论私德》】

元戎启 [yuán róng qǐ xíng]
释义: 指大军出发。
出处: 语本《诗·小雅·六月》:“元戎十乘,以先启行。”

雨洽 [yún xíng yǔ qià]
释义: 比喻广施恩泽。
出处: 《乐府诗集·舞曲歌辞一·北齐文武舞歌》:“云行雨洽,天临地持。”

雨施 [yún xíng yǔ shī]
释义: 施:施布。比喻广泛施行恩泽。
出处: 《周易·乾》:“云行雨施,天下平也。”
示例: 曰:“如何是君臣之道?”师曰:“云行雨施,月皎星辉。”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四】

造次 [zào cì xíng shì]
释义: 匆忙做事。
示例: 兴建图书馆虽是本校的当务之急,但应周密规划,不可造次行事。

择善而 [zé shàn ér xíng]
释义: 指选择有益的事去做。
出处: 唐·魏徵《十渐不克终疏》:“此直意在杜谏者之口,岂曰择善而行者乎?”

照功 [zhào gōng xíng shǎng]
释义: 按照功劳大小给予不同奖赏。
出处: 明·郭勋《英烈传》第二十八回:“卿等俱宜协力同心,辅成大事,所有富贵,我当照功行赏。”

正视绳 [zhèng shì shéng xíng]
释义: 谓言行正直。
出处: 清·龚自珍《送广西巡抚梁公序》三:“公有矩德,以蕝其外,正视绳行,无间其里,必能正其人心矣。”

知易 [zhī yì xíng nán]
释义: 知:懂得。认识事情的道理较易,实行其事较难。
出处: 《尚书·说命中》:“说拜稽首曰:‘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孔传:“言知之易,行之难。”
示例: 现在提出这问题,盖亦知易行难,遂只得空口说白话,而望垦辟于健者也。 【鲁迅《准风月谈·我们怎样教育儿童的?》】

直道而 [zhí dào ér xíng]
释义: 比喻办事公正。
出处: 《论语·卫灵公》:“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直情径 [zhí qíng jìng xíng]
释义: 径:直;行:从事。凭着自己的意思径直地去做。比喻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出处: 《礼记·檀弓下》:“有直情而径行者,戎狄之道也。”
示例: 直情径行,视毁誉如风而不恤。 【宋·陈亮《谢罗尚书启》】

志坚 [zhì jiān xíng kǔ]
释义: 行:行为。指意志坚定,行为刻苦。
出处: 唐·李公佐《谢小娥传》:“娥志坚行苦,霜舂雨薪,不倦筋力,十三年四月,始受具戒于泗州开元寺,竟以小娥为法号,不忘本也。”

志洁 [zhì jié xíng fāng]
释义: 志向高洁,品行端正。
出处: 《后汉书·张堪传》:“年十六,受业长安,志美行厉,诸儒号曰圣童。”
示例: 虽感时抚事,亦志洁行芳。 【刘师培《文说》】

志美 [zhì měi xíng lì]
释义: 志向高远,又能砥砺操行。
出处: 《后汉书·张堪传》:“年十六,受业长安,志美行厉,诸儒号曰圣童。”

窒碍难 [zhì ài nán xíng]
释义: 窒:阻塞不通。阻碍太多,难以实行。
出处: 清·龚自珍《答人问关内侯》:“夫支孽尽封,则国祚愈长久,愈窒碍难行,寰海不能容支孽。”

智圆 [zhì yuán xíng fāng]
释义: 圆:圆满,周全;方:端正,不苟且。知识要广博周备,行事要方正不苟。
出处: 《淮南子·主术训》:“凡人之论,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员而行欲方,能欲多而而事欲鲜。”

膝步 [zhǒu xíng xī bù]
释义: 匍匐前行,表示虔诚或哀戚。
出处: 唐·苏鹗《杜阳杂编》卷下:“时有军卒,断左臂于佛前,以手执之,一步一礼,血流洒地,至于肘行膝步,啮指截发,不可算数。”
示例: 既葬,芦墓,日三时号泣,肘行膝步,负土成坟。 【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忠孝》】

昼伏夜 [zhòu fú yè xíng]
释义: 伏:躲藏;行:赶路。白天躲藏,夜间赶路。指为避免被敌人发现所采取的秘密活动。
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而昼伏,至于蓤夫。”
示例: 风吹雨打露沾衣,昼伏夜行人迹稀。 【陈毅《寄友》】

昼夜兼 [zhòu yè jiān xíng]
释义: 兼:加倍。白天黑夜不停地行走。形容急速的赶路。亦作“昼夜兼程”。
出处: 清·吴璿《飞龙全传》第四十八回:“却说刘崇败走,与白从辉收集败残人马,只百十骑,昼夜兼行。”

卓尔独 [zhuó ěr dú xíng]
释义: 指超越众人,不随俗浮沉。
出处: 《后汉书·东海恭王彊珙传》:“王恭谦好礼,以德自终,遣送之物,务从约省,衣足敛形,茅车瓦器,物减于制,以彰王卓尔独行之志。”李贤注:“《前书》曰:‘卓尔不群者,河间献王近之矣。’”

字里 [zì lǐ háng jiān]
释义: 指文章的某种思想感情没有直接说出而是通过全篇或全段文字透露出来。
出处: 南朝梁·简文帝《答新渝侯和诗书》:“垂示三首,风云吐于行间,珠玉生于字里。”
示例: 老弟上的条陈,第一要不拘成格,字里行间,略带些古文气息,方能中肯。 【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二回】

其是 [zì xíng qí shì]
释义: 自己认为对的就做,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出处: 周恩来《政府工作报告(一九五四年)》:“他们在工作中往往自行其是,不尊重上级的统一领导,不注意遵守请示报告制度。”
示例: 做事不能自行其是,最好听听别人的意见。

恣意妄 [zì yì wàng xíng]
释义: 恣意:任意,随意;妄行:胡作非为。随心所欲,胡作非为。
出处: 《汉书·杜周传》:“曲阳侯要前为三公辅政,知赵昭仪杀皇子,不辄白奏,反与赵氏比周,恣意妄行。”
示例: 允祀在皇考时,恣意妄行,匪伊朝夕,朕可不念祖宗肇造鸿图,以永逸子孙之安乎? 【《清史稿·允祀传》】

坐言起 [zuò yán qǐ xíng]
释义: 坐能言,起能行。原指言论必须切实可行,后比喻说了就做。
出处: 《荀子·性恶》:“故坐而言之,起而可设,张而可施行。”

立盹 [lì dǔn xíng mián]
释义: 站立、行走时都在睡觉。形容十分疲倦。

生知安 [shēng zhī ān xíng]
释义: “生而知之”、“安而行之”之省。古以为圣人方能具有的资质。

走骨 [zǒu gǔ xíng shī]
释义: 同“走肉行尸”。

走肉 [zǒu ròu xíng shī]
释义: 比喻徒具形骸,没有灵魂的人。

合一 [zhī xíng hé yī]
释义: 谓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实行其事,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

看风 [kàn fēng xíng chuán]
释义: 犹言看风使舵。

被绣昼 [bèi xiù zhòu xíng]
释义: 穿着锦绣衣服白天出行。谓富贵而夸耀于人。

鳞潜 [shé xíng lín qián]
释义: 比喻行动极为谨慎隐蔽。

鼠步 [shé xíng shǔ bù]
释义: 形容胆小谨慎。

蛾度虵 [é dù shé xíng]
释义: 像蚂蚁和蛇那样爬行。形容山路险陡。

疾斗 [ān xíng jí dǒu]
释义: 行动从容,战斗英勇。
出处: 《吴子•应变》:“安行疾斗,一结其前,一绝其后。”

秀出 [bān háng xiù chū]
释义: 班行:班次行列,指在朝为官的位次,后也指同列、同辈;秀出:高出,引申为才能出众,优秀。才能优秀,超出同辈。
出处: 唐·韩愈《太原王公神道碑铭》:“秀出班行,乃动帝目。”
示例: 自后代兴有人,而班行秀出者,无过倚霞。清·捧花生《秦淮画舫录•纪丽·王倚霞》

苞苴公 [bāo jū gōng xíng]
释义: 苞苴:蒲包,指赠送的礼物,引申为贿赂。指公开行贿。
出处: 战国·赵·荀况《荀子•大略》:“苞苴行与?谗夫兴与?”

秕者先 [bǐ zhě xiān xíng]
释义: 秕:瘪谷,比喻无价值的东西。形容自己不如别人。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簸之扬之,糠秕在前。”

变服诡 [biàn fú guǐ xíng]
释义: 变:更换;服:服装;诡:诡秘。更换服装,秘密赶路。
示例: 唐·韩愈《清边郡王杨燕奇碑文》:“变服诡行,日倍百里。”

砥砺名 [dǐ lì míng xíng]
释义: 砥砺:磨砺;名行:名誉和品行。砥砺磨炼自己的名誉和品行。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杜畿传》裴松之注引《杜氏新书》曰:“丰砥砺名行以要世誉,而恕诞节直意,与丰殊趣。”

砥砺德 [dǐ lì dé xíng]
释义: 磨炼品德行为。形容对自己要求严格,奋发向上。

西步 [dōng xíng xī bù]
释义: 想向东走,却向西迈步。比喻举动失措,不知所向。
出处: 汉·焦延寿《易林·鼎之噬嗑》:“东行西步,失其次舍。”

君子 [dú xíng jūn zǐ]
释义: 旧指士大夫的独特行为、操守,是一种美称。
出处: 《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寅初四年诏公卿举独行君子,司徒华歆荐之。文帝以为大中大夫,固辞不受。”

断而敢 [duàn ér gǎn xíng]
释义: 断:果断。果断而敢于行动。
出处: 《史记•李斯列传》:“顾汪而忘大,后必有善;狐疑犹豫,后必有悔;断而敢行,鬼神避之,后有成功。”

千里母担忧 [ér xíng qiān lǐ mǔ dān yōu]
释义: 子女出远门在外,做母亲的心里总是牵挂不已。形容母爱真挚深厚。
出处: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二十四回:“你这个冤家,在何处饮酒,这早晚方回,全不知儿行千里母担忧。”
示例: 清·姜振名《永庆升平前传》第40回:“逢年过节,老太太时常想念,不过是儿行千里母担忧。”

两得 [fǎn xíng liǎng dé]
释义: 行:行事。从反面着手行事,收到正面和反面两种效果。
出处: 《商君书•徕民》:“今以草茅之地,徕三晋之民,而使之事本。此其损敌也,与战胜同实;而秦得以为粟,此反行两登之计也。”

两登 [fǎn xíng liǎng dēng]
释义: 行:做,行事;登:通“得”,取得,获得。从反面着手行事收到正反两面的效果。
出处: 战国·卫·商鞅《商君书•徕民》:“此其损敌也,与战胜同实;而秦得之以为粟,此反行两登之计也。”

非钱不 [fēi qián bù xíng]
释义: 没有钱就办不成。旧指由于贪官污吏的勒索,很多事情都必须用钱打通关节才能办到。
出处: 唐·张鷟《朝野佥载》:“郑愔为吏部侍郎,掌选,赃污狼籍。有选人系百钱于靴带上。愔问故,答曰:‘当今之选,非钱不行。’”
示例: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一回:你们知道现在是非钱不行的世界了。

一世 [fēng xíng yī shì]
释义: 谓一个时期在社会上盛行。
出处: 胡适《清代学者的治学方法》:“只有那‘明心见性,不立文字’的禅宗,仍旧风行一世。”
示例: 郭沫若《反正前后》第一篇:“他们的言论机关便是月刊杂志的《蜀报》。文字是当时风行一世的半解放的闱墨式文章。”

一時 [fēnɡ xínɡ yī shí]
释义: 比喻事物在一个时期里很盛行。
出处: 《孽海花》第三回:“不是弟妄下雌黄,只怕唐兄印行的《不息斋稿》,虽然风行一时,决不能望《五丁阁稿》的项背哩!”
示例: 郭沫若《学生时代·我的学生时代》:特别是一政法学校的设立風行一時,在成都一个省城里,竟有了四五十座私立政法学校出现。

水上 [fēnɡ xínɡ shuǐ shànɡ]
释义: 比喻自然流畅,不矫揉造作。
出处: 《周易·涣》:“象曰:风行水上,涣。”
示例: 宋·释惠洪《石门文字禅》:风行水上,涣然成文章,非有意于为文也。

雨散 [fēng xíng yǔ sàn]
释义: 比喻在一起的人分散到四面八方。
出处: 南朝·陈徐陵《与杨仆射书》:“又闻本朝王公,都人士女,风行雨散,东播西流。”

草偃 [fēng xíng cǎo yǎn]
释义: 风一吹草就倒下。比喻道德文教能感化人。
出处: 《论语·颜渊》:“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示例:
●宋陈亮《又癸卯秋书》:“世俗日浅,小小举措已足以震动一世,使秘书得展其所为,于今日断可以风行草偃。”
●晋 葛洪《抱朴子·用刑》:“明后御世,风向草偃,道洽化醇。”
●唐白居易《册回鹘可汗加号文》:“东渐海夷,西亘山狄,惠宁威制,鳞帖草偃。”
●《资治通鉴·魏明帝青龙元年》:“圣化所绥,万里草偃。”
●《晋书·潘尼传》:“学犹莳苗,化若偃草。”

草靡 [fēng xíng cǎo mí]
释义: 比喻强大的势力能制服一切。亦作“风驰草靡”。
出处: 《南齐书·高帝纪上》:“麾旆所临,风行草靡,神筭所指,龙举云属。”

雷厲 [fēng xíng léi lì]
释义: 形容气势的迅疾猛烈。后多比喻执行政事法令等的迅速严格。
出处: 明许自昌《水浒记·纵骑》:“官差紧者,为黄巾鉤党严者,风行雷厉莫停者,怕鼠窜掉头者,东溪望望忙行边。”
示例: 茅盾《路》:戒严令風行雷厲。不准集会,也不准罢课。

電照 [fēng xíng diàn zhào]
释义: 形容迅速威猛。
出处: 《后汉书·臧宫传》:“将军向者经虏城下,震扬威灵,风行电照。然穷寇难量,还营愿从它道矣。”
示例: 当代·殷谦《天廷秘传》:“昊灵宝盒金光万道,一射万里;昊灵宝镜明光锃亮,风行电照;昊灵宝剑寒光闪烁,势不可挡。”

電擊 [fēng xíng diàn jī]
释义: 形容气势迅猛。
出处: 《隋书·杨谅传》:“文安请为前锋,王以大军继后,风行电击,顿于霸上,咸阳以东可指麾而定。”
示例: 《旧唐书·李密传》:“清河公房彦藻,近秉戎律,略地东南,师之所临,风行电击。”亦作“风行电扫”。

福无双降,祸不单 [fú wú shuāng jiàng,huò bù dān xíng]
释义: 降:降临。谓幸运事不会连续到来,祸事却会接踵而至。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15回:“这才是福无双降,祸不单行。我才脱了天条死难……又撞着这般恶魔,他来害我!”

赋食 [fù shí xíng shuǐ]
释义: 赋:给与;行:奉,酌酒或水敬奉客人。送饭送水。
出处: 《资治通鉴•梁纪》:“或亲为众僧赋食行水,世颇以为失宰相礼。”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爱古瓷 粤ICP备17015389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796号

本软件的研发和运营为非盈利行为。如果您认为本软件对您有所帮助,可以自愿提供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