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字典常用词典成语词典我的字典
    

惑众 [é yán huò zhòng]
释义: 讹言:诈伪的话。用谣言欺骗迷惑群众。
出处: 《元史·世祖五》:“癸丑,初建东宫,甲寅,诛西京讹言惑众者。”

毫不讳 [háo bù huì yán]
释义: 讳言:有顾虑,不愿把真实情况说出来。丝毫也没有隐讳不说的。

极而 [jí ér yán zhī]
释义: 从最极端的情况来说。指把话说到头。
出处: 明·袁宏道《与仙人论性书》:“极而言之,亦是心形炼极所现之象。”
示例: 说这个话是极而言之,把问题讲透。 【毛泽东《坚定地相信群众的大多数》】

临别赠 [lín bié zèng yán]
释义: 分别时赠送的一些勉励的话。
出处: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

万语 [qiān yán wàn yǔ]
释义: 形容说得话很多。
出处: 唐·郑谷《燕》诗:“千言万语无人会,又逐流莺过短墙。”
示例: 两人对望着,好象没有话说了,其实心里正有着千言万语。(巴金《家》三十六)

王顾左右而 [wáng gù zuǒ yòu ér yán tā]
释义: 指离开话题,回避难以答复的问题。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下》

杯酒 [bēi jiǔ yán huān]
释义: 相聚饮酒,欢快地交谈。
出处: 鲁迅《伪自由书·观斗》:“然而军阀们也不是自己亲身在斗争,是使兵士们相斗争,所以频年恶战,而头儿个个终于是好好的,忽而误会消释了,忽而杯酒言欢了,忽而共同御侮了,忽而立誓报国了,忽而……。”

背惠食 [bèi huì shí yán]
释义: 指忘恩失信。
出处: 《周书·杨荐传》:“荐至蠕蠕,责其背惠食言,并论结婚之意。”
示例: 盖不退师则背惠食言而曲在晋师。 【宋·秦观《晁错论》】

乱辞 [bèi yán luàn cí]
释义: 指胡言乱语。
出处: 《公孙龙子·白马论》:“以黄马为非马,而以白马为有马,此飞者入池,而棺椁异处,此天下之悖言乱辞也。”

谬说 [bǐ yán miù shuò]
释义: 指错误的言论。
出处: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三从》:“秕言谬说,自相矛盾。”

币重 [bì zhòng yán gān]
释义: 币:指礼物;厚:重。礼物丰厚,言辞好听。指为了能达到某种目的而用财物诱惑。
出处: 《左传·僖公十年》:“币重而言甘,诱我也。”
示例: 秦使此来,不是好意,其币重言甘,殆诱我也。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二十九回】

闭口不 [bì kǒu bù yán]
释义: 紧闭着嘴,什么也不说。
出处: 汉·桓宽《盐铁论·刺复》:“是以曹丞相日饮醇酒,倪大夫闭口不言。”

闭口无 [bì kǒu wú yán]
释义: 闭住嘴巴不言语。形容对事不置可否或事情弄僵,自己觉得理亏而无话可讲时的情态。参见“闭口不言”。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六十四回:“关胜连忙答礼,闭口无言,手脚无措。”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五回:“一席话说得朱博如闭口无言,只得别去。”
示例: 刘家父女只剩了彼此瞪着,已无话可讲;祥子是闭口无言。 【老舍《骆驼祥子》十五】

变色之 [biàn sè zhī yán]
释义: 使脸色改变的话。多指为争论是非曲直而冲动发怒时说的话。
出处: 《汉书·匡衡传》:“朝有变色之言,则下有争斗之患。”

冰炭不,冷热自明 [bīng tàn bù yán,lěng rè zì míng]
释义: 比喻内心的诚意不用表白,必然表现在行动上。
出处: 《晋书·王沈传》:“尧、舜、周公所以能致忠谏者,以其款诚之心者也,冰炭不言,而冷热之质自明者,以其有实也。”

博闻辩 [bó wén biàn yán]
释义: 博:多。闻:传闻。辩言:巧言。形容道听途说,似是而非的言论。
出处: 《吕氏春秋·疑似》:“患人之博闻辩言而似通者。”

薄唇轻 [báo chún qīng yán]
释义: 形容多嘴,说话随便。
出处: 春秋·无名氏《灵枢·逆顺肥瘦篇》:“瘦人者,皮薄色少,肉廉廉然,薄唇轻言。”

不苟 [bù gǒu yán xiào]
释义: 苟:苟且,随便。不随便说笑。形容态度庄重严肃。
出处: 《礼记·曲礼上》:“不登高,不临深,不苟訾,不苟笑。”
示例: 且说这位郑伯才君,单名一个雄字,乃是湖南湘潭县人,向来是个讲宋学的,方领矩步,不苟言笑。 【清·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

不堪 [bù kān yán zhuàng]
释义: 指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二回:“做官的未必都是那一班人,然而我在南京住了几时,官场上面的举动,竟有不堪言状的。”

不可胜 [bù kě shèng yán]
释义: 说不尽。形容非常多或到达极点。
出处: 《史记·大宛列传》:“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导送我。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
示例: 姚君一到衙门,快活不可胜言,即唤本衙门书吏,把察院的说话,一一对他说了。 【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一回】

不可 [bù kě yán chuán]
释义: 言:言语。指对某些事理只能揣摩领悟,不能用言语来表达。
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五:“诸法寂灭相,不可以宣言,和尚如何为人?” 明·圆极居顶《续传灯录》卷二十四:“妙契不可以意到,真证不可以言传。”

不可 [bù kě yán xuān]
释义: 言:言语;宣:发表,表达。指不是言语所能表达的(用在说事物的奥妙、味道)。
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五:“诸法寂灭相,不可以宣言,和尚如何为人?”

不可 [bù kě yán yù]
释义: 喻:说明,告知。不能用言语来说明。
出处: 宋·沈括《梦溪笔谈·象数一》:“其术可以心得,不可言喻。”
示例: 希白见女子容颜秀丽,词气清扬,喜悦之心,不可言喻。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

不可 [bù kě yán zhuàng]
释义: 言:说;状:描绘。无法用言语形容。
出处: 晋·葛洪《神仙记·王远》:“衣有文采,又非锦绮,光彩耀目,不可名状。”
示例: 当时我真悲哀到不可言状。 【蒋光慈《少年飘泊者》八】

不幸而 [bù xìng ér yán zhòng]
释义: 不希望发生的事情却被说准真的发生了。
出处: 《孔子家语·辨物》:“赐不幸而言中,是赐多言。”

不恤人 [bù xù rén yán]
释义: 不管别人的议论。表示不管别人怎么说,还是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
出处: 《旧唐书·裴度传》:“大则以訏谟排祸难,小则以谠正匡过失,内不虑身计,外不恤人言,古人所难也。”
示例: 不恤人言谁则敢?可怜薄幸我何曾!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四十五回】

不语 [bù yán bù yǔ]
释义: 不说话,闷声不响。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吴衙内邻舟赴约》:“秀娥一心忆着吴衙内,坐在旁边,不言不语,如醉如痴,酒也不沾一滴,箸也不动一动。”
示例: 王中见母子说话没缝,只得起来。不言不语,走到前厅,看见主人灵柩。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32回】

而信 [bù yán ér xìn]
释义: 旧指君子不用说什么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形容有崇高的威望。
出处: 《庄子·田子方》:“夫子不言而信,不比而周。”
示例: 尧舜之世,正百官而诸侯服,去四凶而天下安,不言而信,不怒而威。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八回】

而谕 [bù yán ér yù]
释义: 谕:旧时指上对下的文告、指示。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
出处: 宋·苏轼《却鼠刀铭》:“呜呼嗟夫,吾苟有之,不言而谕,是亦何劳。”

而喻 [bù yán ér yù]
释义: 喻:了解,明白。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
出处: 《孟子·尽心上》:“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示例: 你想他们这朋友之乐,尽可不言而喻了。 【清·刘鹗《老残游记续集》第一回】

不以人废 [bù yǐ rén fèi yán]
释义: 废:废弃。不因为这个人有不足的地方而不采纳他的正确意见。
出处: 《论语·卫灵公》:“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不知所 [bù zhī suǒ yán]
释义: 形容说话内容混乱,无法理解。同“不知所云”。
出处: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示例: 公长民短,临时不知所言,既后觉其不可耳。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政事》】

惨不忍 [cǎn bù rěn yán]
释义: 不忍心把悲惨情形说出口。
出处: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五章:“最近数年,百姓死亡流离,如水愈深,如火愈热,往往赤地千里,炊烟断绝,易子而食,惨不忍言。”

观色 [chá yán guān sè]
释义: 察:详审。观察别人的说话或脸色。多指揣摸别人的心意。
出处: 《论语·颜渊》:“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示例: 宝钗见此景况,察言观色,早知觉了七八分。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二回】

观行 [chá yán guān xíng]
释义: 指考察其言行以知人。
出处: 晋·袁宏《后汉纪·献帝纪五》:“古者察言观行,而善恶彰焉。”
示例: 始既察言观行,终亦循名责实,自然侥幸滥吹之伍,无所藏其妄庸。 【《旧唐书·薛登传》】

佞语 [chán yán nìng yǔ]
释义: 中伤他人和奉承讨好的话语。
出处: 元·关汉卿《哭存孝》第三折:“一个李存信,两头蛇谗言佞语。”
示例: 怨着大金主上,信谗言佞语,杀害我忠良。 【元·施惠《幽闺记·文武同盟》】

无忌 [chāng yán wú jì]
释义: 昌言:原指善言,引伸为直言。敢于直言,无所顾忌。
出处: 清·汪琬《答李举人论以史证经书》:“昌言无忌,希赐裁答。”

畅所欲 [chàng suǒ yù yán]
释义: 畅:尽情,痛快。畅快地把要说的话都说出来。
出处: 明·李清《三垣笔记·崇桢》:“熊司副开元请对,意在攻周辅延儒,故请屏人,诸臣请退,皆允之,惟延儒等请退,则谕止之,故开元不能畅所欲言。”
示例: 还有一种坏处,是一做教员,未免有顾忌;教授有教授的架子,不能畅所欲言。 【鲁迅《而已集·读书杂谈》】

沉厚寡 [chén hòu guǎ yán]
释义: 朴实稳重,不爱多说话。同“沉重少言”。
出处: 《旧五代史·梁书·末帝本纪上》:“美容仪,性沉厚寡言,雅好儒士。”

沉静寡 [chén jìng guǎ yán]
释义: 性格深沉文静,不爱多说话。
出处: 《逸周书·官人解》:“沉静而寡言,多稽而险貌,曰质貌者也。”

沉密寡 [chén mì guǎ yán]
释义: 犹沉默寡言。不声不响,很少说话。
出处: 《宋书·徐羡之传》:“[羡之]沉密寡言,不以忧喜见色。”

沉默寡 [chén mò guǎ yán]
释义: 沉默:不出声;寡:少。不声不响,很少说话。
出处: 《旧唐书·梁崇义传》:“梁崇义,长安人,以升斗给于市,有臀力,能卷金舒钩。后为羽林射生,从来瑱于襄阳,沉默寡言,众悦之,累迁为偏裨。”
示例: 沉默寡言,深沉不露,令我忆君之丰采。 【陈毅《哭叶军长希夷同志》诗】

沉毅寡 [chén yì guǎ yán]
释义: 沉毅:深沉宁静。深沉文静,不爱多说话。
出处: 《资治通鉴·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广德元年》:“崇义有勇力,能卷铁舒钩,沉毅寡言,得众心。”
示例: 子俊沉毅寡言,有伟略。凡奏疏公移,必自属草,每夜分方寝。 【清·张廷玉《明史·余子俊传》】

沉重寡 [chén zhòng guǎ yán]
释义: 朴实稳重,不爱多说话。同“沉重少言”。
出处: 明·朱国祯《涌幢小品·陈同甫谈兵》:“同甫夜思,幼安沉重寡言,因酒误发,若醒而悟,必杀我灭口。”

沉重少 [chén zhòng shǎo yán]
释义: 朴实稳重,不爱多说话。亦作“沉厚寡言”、“沉重寡言”。
出处: 《魏书·道武七王传·河南王曜传》:“少有父风,颇览书传。沉重少言,宽和好士。”

肤词 [chén yán fū cí]
释义: 指陈旧而肤浅的言词。
出处: 马南邨《燕山夜话·文章长短不拘》:“短文章要能耐读,必须有精彩新鲜的内容,最好要比长文章更多地解决问题,不为陈言肤词,不为疏慢之语。”

老套 [chén yán lǎo tào]
释义: 陈旧的言词和套数。
出处: 夏丐尊、叶圣陶《文心》十三:“专从书上去学文字,即使学的好,也只是些陈言老套,有什么用处呢?”

务去 [chén yán wù qù]
释义: 陈言:陈旧的言辞;务:务必。陈旧的言词一定要去掉。指写作时要排除陈旧的东西,努力创造、革新。
出处: 唐·韩愈《与李翊书》:“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
示例: 陈言务去,杜诗与韩文同。黄山谷、陈后山诸公学杜在此。 【清·刘熙载《艺概·诗概》】

成一家 [chěng yī jiān yán]
释义: 指学问自成体系可派别。
出处: 《新唐书·韩愈传》:“每言文章自汉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扬雄后,作者不世出,故愈深探本元,卓然树立,成一家言。”

人过 [chǐ yán rén guò]
释义: 以议论别人的过错为可耻。
出处: 唐李华《御史中丞壁记》:“汉文好黄老,而公卿耻言人过。举盛德则仪形著矣,焉用察察缺缺以恟生人哉!”
示例: 薄夫鄙人皆洗心易虑,务为忠厚,人人自重,耻言人过。 【宋苏轼《司马温公神道碑》】

不逊 [chū yán bù xùn]
释义: 逊:谦让,有礼貌。说话粗暴无礼。
出处: 《三国志·魏书·张郃传》:“郃快军败,出言不逊。”
示例: 八岁纵笔成文,本郡举他神童,起送至京。因出言不逊,冲突了试官,打落下去。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三十一】

成章 [chū yán chéng zhāng]
释义: 本意是出言便成为规范,后多用以形容文思敏捷。
出处: 《诗经·小雅·都人士》:“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不改,出言成章。”
示例: (舜)作事成法,出言成章。【《淮南子·破修务》】

吐词 [chū yán tǔ cí]
释义: 犹言谈吐。指说话。
出处: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词采》:“无论生为衣冠仕宦,旦为小姐夫人,出言吐词,当有隽雅雍容之度。”

吐气 [chū yán tǔ qì]
释义: 犹言谈吐。指说话。
出处: 南唐·刘崇远《金华子杂编》卷上:“[魏公]与国夫人卢氏偶坐于堂,公忽微笑不已,夫人讶而讯之,曰:‘此中有乐人孙子,多出言吐气,甚令人笑。’”
示例: 王庆听他两个人出言吐气,也猜着是黄达了,假意上前来劝,只一枷,望黄达膀上打去。 【《水浒传》第一○三回】

吐语 [chū yán tǔ yǔ]
释义: 犹言谈吐。指说话。
出处: 《平山冷燕》第六回:“宋信见冷绛雪出言吐语伶牙利齿,先有三分惧怯,不敢多言,只喏喏而已。”

无状 [chū yán wú zhuàng]
释义: 说话放肆,没有礼貌。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三回:“这泼猴头,出方无状。”
示例: 这样满脸胡子的东西,也敢出言无状么? 【鲁迅《呐喊·阿Q正传》】

有章 [chū yán yǒu zhāng]
释义: 说话有条理。
出处: 《诗经·小雅·都人士之什》:“ 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不改,出言有章。行归于周,万民所望。”
示例: 温文俊雅,出言有章,和而不流,婉而有致,要算香畹。 【清·陈森《品花宝鉴》第十三回】

刍荛之 [chú ráo zhī yán]
释义: 刍荛:割草打柴的人。割草打柴人的话。指普遍百姓的浅陋言辞。也用作讲话者的谦词。
出处: 《诗经·大雅·板》:“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示例: 巧匠何曾弃樗栎,刍荛之言或有益。 【宋·李清照《上枢密韩肖胄》诗】

创意造 [chuàng yì zào yán]
释义: 犹立意遣词。
出处: 唐·李翱《答朱载言书》:“六经之词也,创意造言,皆不相师。”
示例: 及其营之于口而书之于纸也,创意造言,导气扶理,雄深骏远,瑰奇宏杰,蟠空直达,无一字不自己出。 【清·方东树《答叶溥求论古文书》】

义正 [cí yán yì zhèng]
释义: 词:言词,语言。义:道理。言辞严厉,义理正大。
出处: 宋·张孝祥《明守赵敷文》:“欧公书岂惟翰墨之妙,而辞严义正,千载之下,见者兴起,某何足以辱公此赐也哉。”

大辩不 [dà biàn bù yán]
释义: 大辩:善于辩论。有口才、善于辩论的人,并不多说话以显示自己。
出处: 《庄子·齐物论》:“大辩不言,大仁不仁。”

不惭 [dà yán bù cán]
释义: 说大话,不感到难为情。
出处: 《论语·宪问》:“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宋·朱熹注:“大言不惭,则无必为之志,而不自度其能否也。欲践其言,其不难哉!”
示例: 严知孝听他这个得意的学生大言不惭的说着,脸上的愁闷就散开了。 【梁斌《红旗谱》四二】

嘉论 [dǎng yán jiā lùn]
释义: 公正、正直而有说服力的言论。
出处: 《元史·张孔孙传》:“孔孙素以文学名,且善琴,工画山水竹石,而骑射尤精,及其立朝,谠言嘉论,有可观者,士论服之。”

直声 [dǎng yán zhí shēng]
释义: 谠言:公正的言论;直:正直的。公正的、正直的、理直气壮的言论。
出处: 唐·白居易《唐河南元府君夫人墓志铭序》:“(元稹)由校书郎拜左拾遗,不数月,谠言直声动于朝廷。”

得意忘 [dé yì wàng yán]
释义: 原意是言词是表达意思的,既然已经知道了意思,就不再需要言词。后比喻彼此心里知道,不用明说。
出处: 《庄子·外物》:“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示例: 迷方者执文泥象,知音者得意忘言。 【明·杨慎《洞天玄记》开场】

德容 [dé róng yán gōng]
释义: 封建礼教要求妇女应具备的品德。
出处: 语出《礼记·昏义》。见“德言容功”。
示例: 那朱氏女生长宦门,模样双是著名出色的,真是德容言功无不具足。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工貌 [dé yán gōng mào]
释义: 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封建礼教要求妇女具备的四种德。
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非是咱自夸奖:他有德言工貌,小生有恭俭温良。”

工容 [dé yán gōng róng]
释义: 封建礼教要求妇女应具备的品德。
出处: 语出《礼记·昏义》。见“德言容功”。
示例: 那时候,姑姑教给你那‘德言工容’,就大有用处了。 【曹禺《五昭君》第一幕】

容功 [dé yán róng gōng]
释义: 德:妇德,品德。言:言辞。容:容貌。功:女红(旧指女子所做的针线活)。封建礼教要求妇女应具备的品德。
出处: 《礼记·昏义》:“是以古者妇人先嫁三日……教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示例: 后十四,雅善歌辞,兼通音律,德言容功,四者咸备。 【明·李昌祺《剪灯余话·琼奴传》】

笃论高 [dǔ lùn gāo yán]
释义: 确切高明的言论。
出处: 清·王悔生《祭海峰先生文》:“笃论高言,谆谆训诫,沃我心灵,开我眉瞆。”

杜绝 [dù jué yán lù]
释义: 杜绝:断绝,阻塞;言路:进言之路。堵塞和断绝一切进言之路,指不纳谏言。
出处: 《后汉书·袁绍传》:“操欲迷夺时明,杜绝言路。”

杜口绝 [dù kǒu jué yán]
释义: 犹言杜口无言。
出处: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阿逾陀国》:“昔以舌毁大乘,今以舌赞大乘,补过自新,犹为善矣,杜口绝言,其利安在?”

杜口无 [dù kǒu wú yán]
释义: 闭住嘴巴,不出一言。
出处: 《晋书·吉挹传》:“挹辞气慷慨,志在不辱,杖刃推戈,期之以陨,将吏持守,用不即毙,遂乃杜口无言,绝粒而死。”

敦默寡 [dūn mò guǎ yán]
释义: 稳重而少言语。
出处: 《续资治通鉴·元泰定帝泰定元年》:“回回、博果密之子,库库之兄也,敦默寡言,嗜学能文。”

顿腹之 [dùn fù zhī yán]
释义: 犹言肺腑之言。
出处: 《金瓶梅词话》第二五回:“常言酒发顿腹之言。”

顿口无 [dùn kǒu wú yán]
释义: 张口结舌,说不出话。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一百四回:“王庆被范全说得顿口无言。”
示例: 他的一席话,使在场的人个个顿口无言。

多语 [duō yán duō yǔ]
释义: 指不该说而说。
出处: 《水浒传》第六一回:“卢俊义道:‘你妇人家省得什么!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自古祸出师人口,必主吉凶。我既主意定了,你都不得多言多语。’”

繁称 [duō yán fán chēng]
释义: 讲话或写文章,浮词很多,不必要地大量引述。多指文风浮华不实。
出处: 《韩非子·难言》:“多言繁称,连类比物,则见以为虚而无用。”

或中 [duō yán huò zhōng]
释义: 或:有的。中:正好对上。指多方面讨论之,有的可能中的。
出处: 《云笈七签》卷七十:“凡我同志,庶几于此者,要在细求真诀,务以师授,不可以谀闻浅说、多言或中之义,所希企及矣。”

数穷 [duō yán shuò qióng]
释义: 言多必失,必有理屈之时。
出处: 《老子》:“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厉色 [è yán lì sè]
释义: 说话和脸色都很严厉。
出处: 高云览《小城春秋》第三八章:“洪珊老师虽然照样是恶言厉色的把书茵斥骂一顿,但态度已经和缓下来了。”

詈辞 [è yán lì cí]
释义: 中伤辱骂的言辞。

耳食之 [ěr shí zhī yán]
释义: 耳食:耳朵吃饭。指没有确凿的根据,未经思考分析的传闻。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六国年表序》:“不察其始终因举而笑之,不敢道,此与以耳食无异。”

盈庭 [fā yán yíng tíng]
释义: 盈:满。形容好多人聚在一起议论,意见纷纷,得不出一致的结论。
出处: 《诗经·小雅·小旻》:“谋夫孔多,是用不聚。发言盈庭,谁敢执其咎。”
示例: 有主战的,有主和的,发言盈庭,日中未决。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六十五回】

碎辞 [fán yán suì yǔ]
释义: 形容文词杂乱、琐碎。
出处: 《汉书·刘歆传》:“分文析字,烦言碎辞。”
示例: 周相公说得话也甚多,写不了这些烦言碎辞,大约与寄姐说的相同。 【《醒世姻缘》第九十八回】

直谏 [fàn yán zhǐ jiǎn]
释义: 敢于冒犯尊长或皇上的威严而直立相劝。
出处: 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下》:“犯颜极谏,臣不如东郭牙,请立以为谏臣。”

矩行 [fāng yán jǔ xíng]
释义: 指言行方正,合乎规范。
出处: 清·钱泳《履园丛话·科第·孝感》:“彭一庵,名珑,字云客,长洲人,方言矩行,士林推重。”

高论 [fàng yán gāo lùn]
释义: 指毫无顾忌地大发议论。
出处: 宋·苏轼《荀卿论》:“尝读《孔子世家》,观其言语文章,循循莫不有规矩,不敢放言高论。”
示例: 见集于都下诸名士,终日惟酒食游戏征逐,放言高论,自负不可一世。 【清·王韬《淞滨琐话·李延庚》】

遣辞 [fàng yán qiǎn cí]
释义: 放言:敞开说;遣辞:用词造句。指无拘无束地说话或写文章。
出处: 晋·陆机《文赋》:“放言遣辞,良多变矣。”

肺腑之 [fèi fǔ zhī yán]
释义: 肺腑:指内心。出于内心的真诚的话。
出处: 唐·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肺腑都无隔,形骸两不羁。”
示例: 他了他这一番肺腑之言,使我们陷入了沉思之中。

肤受之 [fū shòu zhī yán]
释义: 肤:肤浅;受:感受。指肤浅的,使人感受不深的言论。也指不切合实际的言辞。
出处: 《后汉书·杨璇传论》:“风景之赏未甄,肤受之言互及。”

醋语 [fēng yán cù yǔ]
释义: 散布嫉妒性的中伤语言。
出处: 汉·焦赣《易林》:“华言风语,乱相诳误。”
示例: 阿福尚在那里寻瑕索瘢,风言醋语,所以连通信的人都没有,只好肚里叫苦罢了。 【清·曾朴《孽海花》第十七回】

风语 [fēng yán fēng yǔ]
释义: 没有根据的、不怀好意的、带有讥讽的话。另指私下议论暗中传说。
出处: 汉·焦赣《易林》:“华言风语,乱相诳误。”
示例: 为她高高丰满的胸脯和厚实的脚板,母亲忍受过许多风言风语的责难。 【冯德英《苦菜花》第一章】

雾语 [fēng yán wù yǔ]
释义: 指隐约其辞的传闻。
出处: 《孽海花》第二九回:“大先生得了此电,很为着急,在省城里叠派干员侦查,虽有些风言雾语,到底探不出个实在。”

影语 [fēng yán yǐng yǔ]
释义: 捕风捉影的话语。
出处: 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致赵秋舲书》:“猥以春来王粲之不归,论传海外东坡之忆死,风言影语,莫识来因,一介鲰生,何忌何惜!”

附耳低 [fù ěr dī yán]
释义: 附:贴近。贴近别人的耳朵低声说话。形容和对方密谈要事。
出处: 明·天然痴叟《石点头·侯官县烈女歼仇》:“……遂附耳低言道:‘这桩事,除非先如此如此,种下根基,等待他落入我套中,再与你商量后事。’”

腹饱万 [fù bǎo wàn yán]
释义: 指学识渊博。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苏小妹三难新郎》:“那秦观秀才字少游,他是扬州府高邮人,腹饱万言,眼空一世。”

厚礼 [gān yán hòu lǐ]
释义: 甜美的言辞,厚重的礼品。亦作“甘言厚币”。

美语 [gān yán měi yǔ]
释义: 甜美动听的话。
出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你们可密访著船家周四,用甘言美语哄他到此,不可说出实情。”

敢怒而不敢 [gǎn nù ér bù gǎn yán]
释义: 心里愤怒而嘴上不敢说。指慑于威胁,胸中愤怒不敢吐露。
出处: 唐·杜牧《阿房宫赋》:“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示例: 李忠见鲁达凶猛,敢怒而不敢言,只得陪笑道,好性急的人。 【明·施耐庵《水浒》第三回】

敢怒敢 [gǎn nù gǎn yán]
释义: 敢于愤怒,又敢于说出来。
出处: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一回:“那计氏虽也还敢怒敢言,当不起晁大舍也敢为敢做。”

敢怨而不敢 [gǎn yuàn ér bù gǎn yán]
释义: 内心怨恨但不敢说出来。
出处: 宋·邓牧《伯牙琴·吏道》:“吏无避忌,白昼肆行,使天下敢怨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诛。”

姑妄 [gū wàng yán zhī]
释义: 姑且随便说说,不一定有什么道理。
出处: 《庄子·齐物论》:“予尝为女(汝)妄言之,女(汝)亦以妄听之奚。”
示例: 这不过姑妄言之罢了,哪一个能办这件事? 【《九命奇冤》第二十九回】

萏议 [gǔ yán dàn yì]
释义: 萏议:草野之人的议论。盲人和草野平民的言论。常用作自谦之辞。

妄举 [gǔ yán wàng jǔ]
释义: 指随便乱说,轻率行动。
出处: 《晋书·挚虞传》:“臣生长筚门,不逮异物,虽有贤才,所未接识,不敢瞽言妄举,无以畴答圣问。”

顾而 [gù ér yán tā]
释义: 形容无话对答,有意避开本题,用别的话搪塞过去。同“顾左右而言他”。
出处: 《扫迷帚》第二一回:“那三人见话不投机,便顾而言他。”

顾左右而 [gù zuǒ yòu ér yán tā]
释义: 看着两旁的人,说别的话。形容无话对答,有意避开本题,用别的话搪塞过去。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下》:“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
示例: 耿尔除了苦笑,只好顾左右而言他了。 【陈若曦《耿尔在北京》】

广开 [guǎng kāi yán lù]
释义: 广:扩大;言路:进言的道路。指尽量给下面创造发表意见的条件。
出处: 《后汉书·来历传》:“朝廷广开言事之路,故且一切假贷。”
示例: 从穆宗崩逝,两宫太后再度垂帘,广开言路,谏劝的奏折,很少留中。 【高阳《清宫外史》上册】

矩步 [guī yán jǔ bù]
释义: 比喻言行谨慎,合乎法度。
出处: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曩以汝为古君子,故任汝放诞,未敢侮汝。汝近乃作负心事,知从前规言矩步,皆貌是心非,今不复畏汝矣。”

浮说 [guǐ yán fú shuō]
释义: 指虚假不实的话。
出处: 《资治通鉴·梁武帝太清元年》:“[侯景]衅暴恶盈,侧首无托,以金陵逋逃之薮,江南流寓之地,甘辞卑礼,进孰图身,诡言浮说,抑可知矣。”

贵不可 [guì bù kě yán]
释义: 旧时多用以称人贵有帝王、母后之相。此话不能直言,故婉称之。

寡语 [hǎn yán guǎ yǔ]
释义: 罕、寡:少。很少开口说话。形容沉默寡言。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回:“罕言寡语,人谓装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

壮语 [háo yán zhuàng yǔ]
释义: 豪迈雄壮的言语。形容充满英雄气概的话。
出处: 明·焦竑《玉堂丛语·一·文学·丘濬》:“(丘濬)即席联句,动辄数百言。豪言警语,如壮涛激浪,飞雪走雷,去触山而迸发。”
示例: 即使他的作品有革命乐观主义的豪言壮语,那么必有大气磅礴,感人极深,指出方向……的革命浪漫主义。 【茅盾《老兵的希望》】

好语 [hǎo yán hǎo yǔ]
释义: 好:美好,友善。指友善和中听的言语。
出处: 洪深《香稻米》第三幕:“我晓得乡下人是刁恶不过,好言好语不肯听的!”
示例: 我好言好语批评他,挨了一顿骂。 【魏巍《老烟筒》】

诳语 [hēi yán kuáng yǔ]
释义: 犹言胡言乱语。指没有根据,不符实际的瞎说,或说胡话。
出处: 清·李塨《原道》:“异端乃曰道生天地,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是道为天地前一物矣。天地尚未有,是物安在哉?且独成而非共由者矣,何以谓之道哉?谁生之哉?道家黑言诳语,大率类此。”

崇议 [hóng yán chóng yì]
释义: 指博大高远的议论。
出处: 《汉书·扬雄传下》:“若夫闳言崇议,幽微之涂,凙难与览者同也。”

高论 [hóng yán gāo lùn]
释义: 指博大高远的议论。
出处: 宋·欧阳修《代人上王枢密求先集序书》:“故其间钜人硕德闳言高论流铄前后者,恃其所载之在文也。”

汉语 [hú yán hàn yǔ]
释义: 犹言胡言乱语。指没有根据,不符实际的瞎说,或说胡话。
出处: 《五灯会元·智海逸禅师法嗣·黄檗志因禅师》:“这二老汉,各人好与三十棒。何故?一个说长说短,一个胡言汉语。”
示例: 休听这弟子孩儿胡言汉语的。 【元·无名氏《村乐堂》第二折】

乱道 [hú yán luàn dào]
释义: 犹胡言乱语。指没有根据,不符实际的瞎说,或说胡话。
出处: 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三折:“俺孩儿听了他胡言乱道巧差排,便待离家乡做些买卖。”
示例: 这妮子胡言乱道,该打嘴了。 【清·孔尚任《桃花扇·骂筵》】

乱语 [hú yán luàn yǔ]
释义: 指没有根据,不符实际的瞎说,或说胡话。
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六:“这二老汉,各人好与三十棒。何故?一个说长说短,一个胡言乱语。虽然如是,且放过一著。”
示例: 你则管哩便胡言乱语,将我厮花白。 【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二折】

话语 [huà yán huà yǔ]
释义: 犹谈话。
出处: 柳青《创业史》第二部第七章:“并且话言话语间,很不满意郭振山。”

巧语 [huā yán qiǎo yǔ]
释义: 原指铺张修饰、内容空泛的言语或文辞。后多指用来骗人的虚伪动听的话。
出处: 宋·朱熹《朱子语类·论语三》:“‘巧言’即今所谓花言巧语,如今世举子弄笔端做文字者是也。”
示例: 我以为法律上的许多罪名,都是花言巧语,只有一语以包括之,曰:可恶罪。 【鲁迅《而已集·可恶罪》】

污语 [huì yán wū yǔ]
释义: 指粗俗下流、不堪入耳的话。
出处: 唐·宋若华、宋若昭《女语论·和柔章》:“莫学愚妇,不问根源,秽言污语,触突尊贤。”
示例: (明月、清风)指着唐僧,秃前秃后,秽言污语,不绝口的乱骂。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四回】

急不择 [jí bù zé yán]
释义: 急得来不及选择词语,形容说话十分急迫或紧张。
出处: 鲁迅《华盖集·忽然想到》:“‘急不择言’的病源,并不在没有想的工夫,而在有工夫的时候没有想。”

倨色 [jí yán jù sè]
释义: 形容对人发怒时说话的神情。同“疾言遽色”。
出处: 《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二弟]稍不率教,辄跪于家庙之前,痛自督责,说自已德行不足,不能化诲……直待兄弟号泣请罪,方才起身。并不以疾言倨色相加也。”

遽色 [jí yán jù sè]
释义: 疾:快,急速;遽:仓猝,急。言语神色粗暴急躁。形容对人发怒时说话的神情。
出处: 《后汉书·刘宽传》:“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
示例: 襄公把个盟主捏在掌中,临时变卦,如何不恼。包着一肚子气,不免疾言遽色。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三十三回】

厉气 [jí yán lì qì]
释义: 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同“疾言厉色”。
出处: 明·宋濂《元故秘书少监揭君墓碑》:“接人和而有礼,寡言峻行,未尝有矜大之色,虽家人不见其疾言厉气。”

厉色 [jí yán lì sè]
释义: 疾:急速。说话急躁,脸色严厉。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
出处: 《后汉书·刘宽传》:“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
示例: 对于这种学生,我易于疾言厉色,似乎予人以难堪,事后往往后悔。 【邹韬奋《经历·一种有趣的工作》】

怒色 [jí yán nù sè]
释义: 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同“疾言厉色”。
出处: 清·戴名世《张验封传》:“为人宽厚和平,平生未尝有疾言怒色,有犯者皆不与校。”

计行 [jì xíng yán tīng]
释义: 行其计,听其言。形容十分信任。
出处: 《金史·术虎高琪传》:“高琪止欲以重兵屯驻南京以自固,州郡残破不复恤也。宣宗惑之,计行言听,终以自毙。”

季路一 [jì lù yī yán]
释义: 比喻信用极好。
出处: 《左传·哀公十四年》:“千乘之国,不信其盟,而信子之言,子何辱焉?”
示例: 此事君亲见之,惟季路一言,无他言也。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李伯言》】

善行 [jiā yán shàn xíng]
释义: 嘉:善、美。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
出处: 《尚书·大禹谟》:“若允兹,嘉言罔攸伏,野无遗贤,万邦贤宁。”宋·朱熹《朱子全书·学五》:“见人嘉言善行,则敬慕而记录之。”
示例: 我料贤弟必有嘉言善行,教训老夫咱。 【元·关汉卿《谢天香》第一折】

善状 [jiā yán shàn zhuàng]
释义: 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同“嘉言善行”。

懿行 [jiā yán yì xíng]
释义: 嘉、懿:善、美。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
出处: 《尚书·大禹谟》:“若允兹,嘉言罔攸伏,野无遗贤,万邦贤宁。”宋·朱熹《朱子全书·学五》:“见人嘉言善行,则敬慕而记录之。”
示例: 这部书叫《帝鉴图说》,出于明朝张居正的手笔,辑录历代贤主的嘉言懿行。 【高阳《玉座珠帘》上册】

缄口不 [jiān kǒu bù yán]
释义: 缄:封闭。封住嘴巴,不开口说话。
出处: 《明史·何遵传》:“正德间,给事、御史挟势凌人,趋权择便,凡朝廷大阙失,群臣大奸恶,缄口不言。”
示例: 商民工匠,见诸官绅,皆缄口不言,恐犯当道之怒,祸生不测云。 【清·郑观应《盛世危言·商务》】

缄口无 [jiān kǒu wú yán]
释义: 缄口:闭着嘴。闭着嘴,不说话。
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二:“师云:‘汝若不会,老僧即缄口无言。’”

尖语 [jiān yán jiān yǔ]
释义: 指言语尖酸刻薄。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廷秀见丈人声势凶狠,赵昂又从旁尖言尖语帮扶,心中明白是他撺掇。”

冷语 [jiān yán lěng yǔ]
释义: 指言语尖刻。

交浅 [jiāo qiǎn yán shēn]
释义: 交:交情,友谊。跟交情浅的人谈心里话。
出处: 《战国策·赵策四》:“夫望人而笑,是和也;言而不称师,是庸说也;交浅而言深,是忠也。”
示例: 小弟乍会之间,交浅言深,诚恐见怪。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二】

伪行 [jiǎo yán wěi xíng]
释义: 指言论、行为虚伪不实。

金口玉 [jīn kǒu yù yán]
释义: 旧时俗指皇帝说的话。现在指说出口不能改变的话(用在讽刺)。
出处: 晋·夏侯湛《抵疑》:“今乃金口玉音,漠然沈默。使吾子栖迟穷巷,守此困极。”
示例: 拜舞已毕,天子金口玉言,问道:“卿是许武之弟乎?”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

金口御 [jīn kǒu yù yán]
释义: 旧时用以指天子之言。后泛指说话正确,不能改变。同“金口玉音”。

金石良 [jīn shí liáng yán]
释义: 象黄金宝石那样珍贵的话语。比喻可贵而有价值的劝告。
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小姐金玉之言,小生一一铭之肺腑。”
示例: 叔公教你的,都是金石良言,务必一一记了,不可有负栽培。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十九回】

金石之 [jīn shí zhī yán]
释义: 象黄金宝石那样珍贵的话语。比喻可贵而有价值的劝告。
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小姐金玉之言,小生一一铭之肺腑。”
示例: 兄长金石之言,小弟当铭刻肺腑。 【清·禇人获《隋唐演义》第十一回】

金玉之 [jīn yù zhī yán]
释义: 金玉:黄金和美玉。象黄金美玉那样珍贵的话语。比喻可贵而有价值的劝告。
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小姐金玉之言,小生一一铭之肺腑。”
示例: 恩相金玉之言,某当终身佩铭。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

慎行 [jǐn yán shèn xíng]
释义: 谨、慎:小心,慎重。言语行动小心谨慎。
出处: 《礼记·缁衣》:“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人以行,故言必虑其所终,而行必稽其所敝,则民谨于言而慎于行。”
示例: 八十年来识更真,深知言行切修身;谨言慎行无些过,细数吾乡有几人。 【明·朱国桢《涌幢小品·笃行》】

金玉良 [jīn yù liáng yán]
释义: 金玉:黄金和美玉。比喻可贵而有价值的劝告。
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小姐金玉之言,小生一一铭之肺腑。”
示例: 老哥哥教导的话,句句是金玉良言。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一回】

庸回 [jìng yán yōng huí]
释义: 语言善巧而行动乖违。犹言口是行非。同“靖言庸违”。

庸违 [jìng yán yōng wéi]
释义: 指言语巧饰而行动乖违。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王尊传》:“伤害阴阳,为国家忧,无承用诏书之意,靖言庸违,象龚滔天。”
示例: 此乃欺罔天听,靖言庸违,当伏共兜之诛,以清唐虞之治。 【宋·司马光《辞知制诰第四状》】

令色 [jìng yán lìng sè]
释义: 静:安静;令:和善。指用花言巧语和媚态来迷惑他人。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翟方进传》:“兄宣静言令色,外巧内嫉。”
示例: 静言令色,即巧言令色。 【清·王念孙《读书杂志·汉书十三》】

庸违 [jìng yán yōng wéi]
释义: 语言善巧而行动乖违。犹言口是行非。

酒后失 [jiǔ hòu shī yán]
释义: 酒喝多了以后,不能自持,说了不该说的话。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六回:“杨雄道:‘兄弟,你休怪我。是我一时愚蠢,不是了,酒后失言,反被那婆娘瞒过了,怪兄弟相闹不得。我今特来寻贤弟,负荆请罪。’”

举止 [jǔ zhǐ yán tán]
释义: 行为举动和说话言论。指人的外在风度。
出处: 唐·杜牧《罪言》:“山东之人,叛且三五世矣,今之后生所见,言语举止,无非叛也,以为事理正当如此,沈酣入骨髓,无以为非者。”
示例: 那做人的一切举止言谈,存心处事,其中讲究,真无穷尽。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一回。】

君子一,快马一鞭 [jūn zǐ yī yán,kuài mǎ yī biān]
释义: 比喻一言为定,决不翻诲。
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六:“快马一鞭,快人一言。有事何不出头来,无事各自珍重。”
示例: 君子一言,快马一鞭,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五十三回】

侃侃而 [kǎn kǎn ér yán]
释义: 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出处: 《论语·乡党》:“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
示例: 是以老夫侃侃而言,使足下怏怏而别。 【元·关汉卿《谢天香》第四折】

课语讹 [kè yǔ é yán]
释义: 多嘴多舌,胡言乱语。
出处: 《宣和遗事》前集:“咱家里有课语讹言的,怎奈何?娘,你可急忙告报官司去,恐带累咱们!”

口不择 [kǒu bù zé yán]
释义: 指情急时说话不能正确用词表达或指说话随便。
出处: 《北史·魏艾陵伯子华传》:“性甚褊急,当其急也,口不择言,手自捶击。”
示例: 周近他居然这样口不择言,他怎么能这样说! 【郭沫若《蔡文姬》第一幕】

口出大 [kǒu chū dā yán]
释义: 说大话。形容说话狂妄。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回:“御者见考叔口出大言,更不敢上前,且立住脚观看。”
示例: 某家好意劝你,乐得两邦和好;你反口出大言!不必多言,放马来罢。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七十回】

口出狂 [kǒu chū kuáng yán]
释义: 嘴里说出狂妄自大的话。指说话狂妄、放肆。也指胡说八道。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七十二回:“宋江听得,慌忙过来看时,却是‘九纹龙’史进,‘没遮拦’穆弘,在阁子内吃得大醉,口出狂言。”
示例: 刺客姓李名景纯,直隶正定府人。身体短悍,面貌凶恶。手脚系以铁锁,依然口出狂言,侮蔑政府。 【老舍《赵子曰》二十三】

口无择 [kǒu wú zé yán]
释义: 指出口皆合道理,无需选择。

苦不堪 [kǔ bù kān yán]
释义: 堪:能。痛苦或困苦到了极点,已经不能用言语来表达。
出处: 宋·李昌龄《乐善录·刘贡父》:“晚年得恶疾,须眉堕落,鼻梁断坏,苦不可言。”

苦不可 [kǔ bù kě yán]
释义: 痛苦或困苦到了极点,已经不能用言语来表达。
出处: 宋·李昌龄《乐善录·刘贡父》:“晚年得恶疾,须眉堕落,鼻梁断坏,苦不可言。”
示例: 不料一时大旱起来,饥荒疫病,一齐发作,百姓苦不可言。 【清·古吴墨浪子《西湖佳话·六桥才迹》】

款语温 [kuǎn yǔ wēn yán]
释义: 指诚恳而温和的言辞。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回:“宝玉见了这样,知难挽回,打叠起千百样的款语温言来劝慰。”

狂瞽之 [kuáng gǔ zhī yán]
释义: 狂:狂妄。瞽:瞎眼,盲目。指愚妄无知的言论。旧时常用作自谦之辞。亦作“狂瞽之说”。

乐不可 [lè bù kě yán]
释义: 快乐到了极点,没法用语言来表达。
出处: 战国·楚·屈原《大招》:“魂乎归徕,乐不可言只。”
示例: 小二闻听,乐不可言,连忙把那边的小二叫了来。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三十四回】

冷语 [lěng yán lěng yǔ]
释义: 冷:意含讥讽。带讥讽意味的冷冰冰的话。
出处: 《宝林禅师语录》:“山门疏:关着门,尽是自家屋里,何须冷言冷语,暗地敲人?”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七:“只这冷言冷语,带讥带讪的,教人怎么当得!”
示例: 朱老忠一问,严志和又火呛起来,冷言冷语说:“那谁又知道呢?” 【梁斌《红旗谱》三十六】

热语 [lěng yán rè yǔ]
释义: 犹冷言冷语。带讥讽意味的冷冰冰的话。
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二十四卷:“三官说:‘欲待回家,难见父母兄嫂;待不去,又受不得亡八冷言热语。’”
示例: 妇人心肠褊窄浅露,便把晋王好,太子歹,一齐搬将出来。杨素又加上些冷言热语。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二回】

立马万 [lì mǎ wàn yán]
释义: 倚靠在马旁,马上写成一篇文章。形容才思敏捷。
出处: 宋·王十朋《梅溪王忠文公集·上太守李端明书》:“唐翰林应长庚之梦,世号谪仙人,立马万言,而文章为天下之法。”

飞文 [liú yán fēi wén]
释义: 犹言流言蜚语。毫无根据的话。指背后散布的诽谤性的坏话。

飞语 [liú yán fēi yǔ]
释义: 毫无根据的话。指背后散布的诽谤性的坏话。同“流言蜚语”。
出处: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修鳞》:“流言飞语,何足凭信。”

蜚语 [liú yán fēi yǔ]
释义: 毫无根据的话。指背后散布的诽谤性的坏话。
出处: 《礼记·儒行》:“久不相见,闻流言不信。”《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乃有蜚语,为恶言闻上。”
示例: 村里人传开了流言蜚语,说什么夏家的寡妇不正派,伤风败俗。 【杨朔《渔笛》】

风语 [liú yán fēng yǔ]
释义: 犹言流言蜚语。毫无根据的话。指背后散布的诽谤性的坏话。

混话 [liú yán hùn huà]
释义: 无根据无道理的言语。

惑众 [liú yán huò zhòng]
释义: 流言:无根据的话。指制造谣言以欺骗、迷惑群众。
出处: 《汉书·翟方进传》:“今翟义、刘信等谋反大逆,流言惑众,欲以篡位。”

止于智者 [liú yán zhǐ yú zhì zhě]
释义: 没有根据的话,传到有头脑的人那里就不能再流传了。形容谣言经不起分析。
出处: 《荀子·大略》:“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

凤语 [lóng yán fèng yǔ]
释义: 比喻轻松悠扬的音乐之声。

乱语胡 [luàn yǔ hú yán]
释义: 指胡说;瞎扯。

落花无 [luò huā wú yán]
释义: 原来比喻诗的风格典雅。后比喻经受失败而无怨忿。
出处: 唐·司空图《诗品·典雅》:“眠琴绿阴,上有飞瀑。落花无言,人淡如菊。”

满纸空 [mǎn zhǐ kōng yán]
释义: 满纸都是废话。形容文章空洞,毫无内容。
出处: 张庸《章太炎先生问答》:“若二三文人,假一题目,互相研究,满纸空言,何以谓之扰乱治安?”

媒妁之 [méi shuò zhī yán]
释义: 媒妁:说合婚姻的人。媒人的介绍。
出处: 《孟子·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踰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不信 [měi yán bù xìn]
释义: 信:信实,真实。词藻华美的言辞、文章,内容往往不真实。

扪虱而 [mén shī ér yán]
释义: 扪:摸。一面用手捉虱子,一面谈话。形容不拘细节,随便谈话。亦作“扪虱而谈”、“扪虱倾谈”。

秘而不 [mì ér bù yán]
释义: 严守秘密,不肯吐露。同“秘而不露”。

细语 [mián yán xì yǔ]
释义: 绵:柔软。绵言:柔和的语言。细语:低细的语句。指说话时声音柔和细微,使人容易接受。

妙不可 [miào bù kě yán]
释义: 妙:美妙。形容好得难以用文字、语言表达。
出处: 晋·郭璞《江赋》:“经纪天地,错综人术,妙不可尽之于言,事不可穷之于笔。”
示例: 公子侧会其意,一吸而尽,觉甘香快嗓,妙不可言。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九回】

要道 [miào yán yào dào]
释义: 妙:神妙,深微;要:重要,中肯。中肯的名言,深微的道理。
出处: 汉·枚乘《七发》:“今太子之病,可无药石针刺灸疗而已,可以要言妙道说而去也。”
示例: 宜听妙言要道,以疏神导体。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藩国之文术》】

敏于事,慎于 [mǐn yú shì ,shèn yú yán]
释义: 敏:奋勉,慎:小心。办事勤勉,说话谨慎。
出处: 《论语·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名不正,不顺 [míng bù zhèng,yán bù shùn]
释义: 指名分不正或名实不符。
出处: 先秦·孔子《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示例: 十之八九皆守之以僧,名不正,言不顺,莫此为甚。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第二卷】

名正 [míng zhèng yán shùn]
释义: 名:名分,名义;顺:合理、顺当。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后多指做某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
出处: 《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利。”
示例: 待小生得官回来,谐两姓之好,却不名正言顺。 【元·郑德辉《倩女离魂》第二折】

默默无 [mò mò wú yán]
释义: 不声不响,闭口无言。
出处: 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二折:“忧的我神思竭,默默无言;愁的我魂胆丧,兢兢打战。”

木讷寡 [mù nè guǎ yán]
释义: 木讷:质朴而不善辞令。质朴而不善于说话。
出处: 《晋书·葛洪传》:“为人木讷,不好荣利,闭门却扫,未尝交游。”

目动 [mù dòng yán sì]
释义: 指神色不安,语调失常。

之隐 [nán yán zhī yǐn]
释义: 隐藏在内心深处不便说出口的原因或事情。
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七回:“总觉得无论何等人家,他那家庭之中,总有许多难言之隐的;若要问其所以然之故,却是给妇人女子弄出来的,居了百分之九十九。”

讷口少 [nè kǒu shǎo yán]
释义: 讷口:不善于说话。不善言谈,说话不多。
出处: 《史记·李将军列传》:“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射阔狭以饮。”

敏行 [nè yán mǐn xíng]
释义: 讷言:说话谨慎;敏:敏捷。指说话谨慎,办事敏捷。
出处: 《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快说 [néng yán kuài shuō]
释义: 能说会道,言词敏捷爽利。同“能言快语”。

快语 [néng yán kuài yǔ]
释义: 能说会道,言词敏捷爽利。

巧辩 [néng yán qiǎo biàn]
释义: 形容能说会道,善于言辩。
出处: 元·无名氏《气英布》第一折:“恰才灵壁之战,项王遣使征布会,布与龙且有隙,称病不赴,若得能言巧辩之士,说他归降,纵项王驰还……破项王必矣。”
示例: 蹰很薄,据俗见说,这是能言巧辩的标记。 【叶圣陶《桥上》】

善辩 [néng yán shàn biàn]
释义: 能:善于。形容能说会道,有辩才。
出处: 元·无名氏《气英布》第一折:“恰才灵壁之战,项王遣使征布会,布与龙且有隙,称病不赴,若得能言巧辩之士,说他归降,纵项王驰还……破项王必矣。”
示例: 而且伶牙俐齿,能言善辩。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八回】

逆耳良 [nì ěr liáng yán]
释义: 虽然使人听起来感到刺耳,但却是有益的好话。逆:抵触,不顺从。
出处: 《史记·留侯世家》:“忠言逆耳利于行。”
示例: 你不妨耐心地听一听逆耳良言,也许这对于你是有好处的。

逆耳之 [nì ěr zhī yán]
释义: 听起来不舒服的话(多指尖锐、中肯的劝告或批评)。
出处: 《史记·留侯世家》:“忠言逆耳利于行。”

一字 [piàn yán yī zì]
释义: 犹片言只字。少量的文字。
出处: 唐·李邕《兖州曲阜县孔子庙碑》:“片言一字,劝善惩恶,诱进后人,启明先觉。”

折狱 [piàn yán zhé yù]
释义: 片言:极少的几句话;折狱:判决诉讼案件。原意是能用简单的几句话判决讼事。后指能用几句话就断定双方争论的是非。
出处: 《论语·颜渊》:“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
示例: 所谕西江金沙之异同,真是片言折狱。 【明·卓人月《答詹曰至书》】

只语 [piàn yán zhǐ yǔ]
释义: 零零碎碎的话语。形容语言文字数量极少。
出处: 晋·陆机《谢平原内史表》:“片言只字,不关其间。”
示例: 他的信每次总是片言只语,从不多写。

只字 [piàn yán zhǐ zì]
释义: 不多的几句话,极少的几个字。指零碎的文字材料。
出处: 晋·陆机《谢平原内史表》:“片言只字,不关其间;事踪笔迹,皆可推校。”
示例: 君得其片言只字,必手抄之。 【清·黄宗羲《五军都督府都事佩于李君墓志铭》】

偏听偏 [piān tīng piān yán]
释义: 偏:只注重一方面。只听信一方面,指处理问题态度不公正,方法不妥当。
出处: 汉·王符《潜夫论·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八语 [qī yán bā yǔ]
释义: 形容人多语杂。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三回:“妹子一心想笑话,你们七言八语,那里还敢理会,实实不曾听得。”

千里结 [qiān lǐ jié yán]
释义: 指与远方朋友相约之言。

万说 [qiān yán wàn shuō]
释义: 犹千言万语。形容说得话很多。

千语万 [qiān yǔ wàn yán]
释义: 形容说得话很多。同“千言万语”。

不搭后语 [qián yán bù dā hòu yǔ]
释义: 说得话前后连接不上。多形容思想混乱,不能自圆其说。

往行 [qián yán wǎng xíng]
释义: 指前代圣贤的言行。

钳口不 [qián kǒu bù yán]
释义: 钳口:闭口。闭着嘴不说话。
出处: 《庄子·田子方》:“吾形解而不欲动,口钳而不欲言,吾所学者,直土梗耳!”
示例: 遇廷争则钳口不言,罗谴责则引身潜避。 【清·阮葵生《茶余客话》卷六】

措意 [qiǎn yán cuò yì]
释义: 指写文章、说话时的用词立意。同“遣辞措意”。

利口 [qiǎo yán lì kǒu]
释义: 巧妙的言辞,锋利的口辩。

令色 [qiǎo yán lìng sè]
释义: 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出处: 《书·皋陶谟》:“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

偏辞 [qiǎo yán piān cí]
释义: 巧言:浮华不实的话;偏辞:便巧的话。指花言巧语。
出处: 《庄子·人间世》:“言者,风波也;行者,实丧也。夫风波易以动,实丧易以危。故忿设无由,巧言偏辞。”

如簧 [qiǎo yán rú huáng]
释义: 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
出处: 《诗经·小雅·巧言》:“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示例: 你这无耻的谰言,你这巧言如簧的挑拨离间,亏你还戴着一个人的面孔。 【郭沫若《屈原》第四幕】

巧语花 [qiǎo yǔ huā yán]
释义: 指一味铺张修饰而无实际内容的言语或文辞。今多指虚伪而动听的话。
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张生是兄妹之礼,焉敢如此!’对人前巧语花言。”
示例: 雅人和信士和传统大家,定要苦心孤诣巧语花言地再来补足了十景而后已。 【鲁迅《坟·再论雷峰塔的倒掉》】

寡信 [qīng yán guǎ xìn]
释义: 指说话轻率而缺少信用。

轻语 [qīng yán qīng yǔ]
释义: 形容说话声音极轻微。

软语 [qīng yán ruǎn yǔ]
释义: 形容说话轻而柔和。同“轻言细语”。

肆口 [qīng yán sì kǒu]
释义: 指说话轻率、放肆。
出处: 《旧唐书·张玄素传》:“近代宋孝武轻言肆口,侮弄朝臣,攻其门户,乃至狼狈。”

细语 [qīng yán xì yǔ]
释义: 形容说话轻而柔和。

情见乎 [qíng jiàn hū yán]
释义: 情感表现在言辞当中。同“情见乎辞”。

人微 [rén wēi yán jiàn]
释义: 犹言人微言轻。地位低,说话不受人重视。
出处: 宋·曾巩《泰山祈雨文》:“吏思其繇,奔走群望,而人微言贱,不能上动。”

人微 [rén wēi yán qīng]
释义: 地位低,说话不受人重视。
出处: 宋·苏轼《上执政乞度牒赈济及因修廨宇书》:“某已三奏其事,至今未报,盖人微言轻,理当自尔。”
示例: 你人微言轻,怎么会做过他们?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五回】

籍籍 [rén yán jí jí]
释义: 指人们议论纷纷。
出处: 《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妾亦闻外面人言籍籍,归怨相公。”
示例: 毕珠也晓得人言籍籍,心上很想做出一桩重大之事给人家看看。 【《中国现在记》第六回】

藉藉 [rén yán jí jí]
释义: 籍籍:纷乱的样子。人们指责、攻击的话哪里都流传着。多用在说有关人家名誉的事。
出处: 《汉书·江都易王非传》:“国中口语籍籍,慎无复至江都。”
示例: 妾亦闻外面人言藉藉,归怨相公。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四】

可畏 [rén yán kě wèi]
释义: 人言:别人的评论,指流言蜚语;畏:怕。指在背后的议论或诬蔑的话很可怕。
出处: 《诗经·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示例: 但是人言可畏,必定也要明明心;就是你不怕什么,难道我们老大死了,还当王八么? 【清·李宝嘉《活地狱》第三十回】

啧啧 [rén yán zé zé]
释义: 人们不满地议论纷纷。
出处: 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话说王府娶亲之日,周女不愿叩拜翁姑,以至一场扫兴,任人言啧啧,他只在房里抽烟。”
示例: 内阁的名单发表,不免人言啧啧。 【冯玉祥《我的生活》】

人之将死,其也善 [rén zhī jiāng sǐ,qí yán yě shàn]
释义: 人到临死,他说的话是真心话,是善意的。
出处: 《论语·泰伯》:“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利博 [rén yán lì bó]
释义: 博:多,广。指有仁德的人说一句话,别人就能得到很大的好处。
出处: 《左传·昭公三年》:“仁人之言,其利博哉。晏子一言而齐侯省刑。”

利溥 [rén yán lì pǔ]
释义: 指有德行的人说的话益处很大。
出处: 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后汉光武二十》:“仁人之言,其利溥如此哉!”
示例: 号电诵悉,关怀桑梓,仁言利溥,至堪钦佩。 【孙中山《致上海各粤侨团体书》】

日试万 [rì shì wàn yán]
释义: 一日写上万字的文章。形容富有才华,思路敏捷。
出处: 唐·李白《与韩荆州书》:“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
示例: 涉依国学为诸生讲说,稍迁国子博士,亦能为文,尝请有司日试万言,时呼张万言。 【《旧唐书·张涉传》】

软语温 [ruǎn yǔ wēn yán]
释义: 温和的话语。
出处: 周立波《山乡巨变》上十四:“每逢女儿挨了爸爸骂,陈妈总要软语温言,劝慰几句,生怕她受了委屈。”

三夫之 [sān fū zhī yán]
释义: 泛指经过多人传播的流言。
出处: 《战国策·秦策二》:“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
示例: 海内不知其过,众庶未闻其毁,卒遇三夫之言,横被诬罔之谗,家属杜门,葬不归墓,怨隙并兴,宗亲怖栗。 【《后汉书·马援传》】

三复斯 [sān fù sī yán]
释义: 三复:多次反复;斯言:这句话。反复朗读并体会这句话。形容对它极为重视。
出处: 《论语·先进》:“南容三复《白圭》。”朱熹注:“《诗经·大雅·抑》之篇曰:‘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南容一日三复此言。”
示例: 愿天下有心人三复斯言而早为之所焉可耳。 【严复《原强》】

讹虎 [sān yán é hǔ]
释义: 犹三人成虎。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出处: 清·秋瑾《致琴文书》:“况三言讹虎,众口铄金;因积毁销骨,致他方糊口。”

两句 [sān yán liǎng jù]
释义: 几句话。形容话很少。同“三言两语”。
出处: 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二折:“我到那里,三言两句,肯写休书,万事俱休。”元·武汉臣《生金阁》第二折:“哥哥你放心者,老身到那里,不消三言两句,管教他随顺哥哥便了。”
示例: 半月前有媒婆来曾说亲,不拟三言两句便说成。 【元·无名氏《小孙屠》第八出】

两语 [sān yán liǎng yǔ]
释义: 几句话。形容话很少。
出处: 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二折:“我到那里,三言两句,肯写休书,万事俱休。”
示例: 若不是我这老手三言两语拿他降伏住,还不晓得闹点什么事情出来哩。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三回】

碎语 [sàn yán suì yǔ]
释义: 犹言闲言碎语。唠叨些与正事无关的话。

涩于 [sè yú yán lùn]
释义: 形容说话迟钝。
出处: 《宋书·南郡王义宣传》:“生而舌短,涩于言论。”

扎语 [shāng yán zhā yǔ]
释义: 方言。指说讽刺话。

寡语 [shǎo yán guǎ yǔ]
释义: 指平时说话不多。

身轻 [shēn qīng yán wēi]
释义: 身轻:身价低下,地位低;微:任用小。地位低下者说的话不为人所重视。
出处: 《后汉书·孟尝传》:“尚书同郡杨乔上书荐尝曰:‘臣前后七表言故合浦太守孟尝,而身轻言微,终不蒙察。区区破心,徒然而已。’”

身微 [shēn wēi yán qīng]
释义: 微:卑微。地位低,说话不受人重视。
出处: 《后汉书·孟尝传》:“臣前后七表言,故合浦太守孟尝,而身轻言微,终不蒙察。”

绳墨之 [shéng mò zhī yán]
释义: 可以作为准绳、合乎道德圣智的言论。

诗以 [shī yǐ yán zhì]
释义: 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志趣。亦作“诗言志”、“诗以道志”。

而肥 [shí yán ér féi]
释义: 食言:失信。指不守信用,只图自己占便宜。
出处: 《左传·哀公二十五年》:“是食言多矣,能无肥乎?”
示例: 你们食言而肥,不承认这个原来答应承认的区域。 【毛泽东《评国民党十一中全会和三届二次国民参议会》】

事核 [shì hé yán zhí]
释义: 事情确实,文辞直捷。
出处: 语出《汉书·司马迁传赞》:“其文直,其事核。”
示例: 然且一人绘一图,一图叙一事,附一赞,事核言直,理明词约,直闺壸之箴鉴也。 【明·沈德符《野获编补遗·刑部·重刊闺范序》】

拭面容 [shì miàn róng yán]
释义: 拭:擦;拭面:擦去别人吐在自己脸上的唾沫;容言:听取别人意见。泛指接受别人的批评,正确对待自己的错误。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四十五回:“妇人轻丧武夫功,先轸当时怒气冲,拭面容言无愠意,方知嗣伯属襄公。”

书不尽 [shū bù jìn yán]
释义: 书:书信。信中难以充分表达其意。后多作书信结尾习用语。
出处: 《易·系辞上》:“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示例: 书不尽言,死待来命。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六回】

别语 [shū yán bié yǔ]
释义: 指方言土语。

詈辱 [sì yán lì rǔ]
释义: 肆:任意妄为,放肆。詈:骂。辱:侮辱。毫无畏惧地侮辱谩骂。

微中 [tán yán wēi zhòng]
释义: 微中:微妙而又恰中要害。形容说话委婉而中肯。
出处: 《史记·滑稽列传》:“天道恢恢,岂不大哉!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
示例: 范学台幕中查一个童生卷子,尊公说出何景明的一段话,真乃“谈言微中,名士风流。”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回】

微中 [tán yán wēi zhòng]
释义: 说话隐微曲折而切中事理。
出处: 明沈德符《野获编·督抚·海忠介被纠》:“真所谓谭天微中,可以解纷矣。”

桃李不,下自成蹊 [táo lǐ bù yán,xià zì chéng xī]
释义: 原意是桃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
出处: 《史记·李将军列传》:“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桃李不,下自成行 [táo lǐ bù yán,xià zì chéng háng]
释义: 古谚语。比喻实至名归。
出处: 晋·潘岳《太宰鲁武公诔》:“桃李不言,下自成行;德之休明,没能弥彰。”

桃李无,下自成蹊 [táo lǐ wú yán,xià zì chéng xī]
释义: 古谚语。比喻实至名归。
出处: 宋·辛弃疾《一剪梅·独立苍茫醉不归》词:“多情山鸟不须啼,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柔舌 [tián yán róu shé]
释义: 犹言甜言蜜语。
出处: 唐·杜牧《上池州李使君书》:“故有知之者,有怒之者,怒不附己者,怒不恬言柔舌道其盛美者,怒守直道而违己者。”

美语 [tián yán měi yǔ]
释义: 指说好听的话。也指好言好语。
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别人行甜言美语三冬暖,我根前恶语伤人六月寒。”
示例: 太尉到那里,须是陪些和气,用甜言美语抚恤他众人,好共歹,只要成全大事。 【《水浒传》第七五回】

媚语 [tián yán mèi yǔ]
释义: 甜蜜温柔的话。同“甜言软语”。

蜜语 [tián yán mì yǔ]
释义: 象蜜糖一样甜的话。比喻为了骗人而说得动听的话。
出处: 元·马致远《岳阳楼》第二折:“化一盏茶吃,你可是甜言蜜语的,出家人那里不是积福处。”
示例: 卞福坐在旁边,甜言蜜语,劝了一回。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六】

软语 [tián yán ruǎn yǔ]
释义: 甜蜜温柔的话。
出处: 宋·赵长卿《柳梢青》词:“甜言软语,长记那时,萧娘叮嘱。”

听其而观其行 [tīng qí yán ér guān qí xíng]
释义: 听了他的话,还要看他的行动。指不要只听言论,还要看实际行动。
出处: 《论语·公冶长》:“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同日而 [tóng rì ér yán]
释义: 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同“同日而论”。
出处: 《晋书·郗鉴传》:“及愍怀太子之废,可谓柔而有正。武秋失节之士,何可同日而言!”

徒讬空 [tú tún kōng yán]
释义: 指只讲空话,而不实行。同“徒托空言”。

徒托空 [tú tuō kōng yán]
释义: 白把希望寄托于空话。指只讲空话,而不实行。
出处: 《史记·太史公自序》:“子曰: ‘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示例: 我在西报上,看见这种议论,也不止一次了,……光景是徒托空言罢?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四十六回】

退有后 [tuì yǒu hòu yán]
释义: 当面顺从答应,背后进行非议。
出处: 《尚书·益稷》:“汝无面从,退有后言。”

咽理 [tūn yán yān lǐ]
释义: 指不敢声张和申辩。

托于空 [tuō yú kōng yán]
释义: 指寄托所怀于文词议论。同“托之空言”。

托之空 [tuō zhī kōng yán]
释义: 指寄托所怀于文词议论。
出处: 汉·赵岐《〈孟子〉题辞》:“仲尼有云:‘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载之行事之深切著明也。’”按《史记·太史公自序》作“载之空言”。司马贞索隐:“案:孔子之言见《春秋纬》,太史公引之以成说也。空言谓褒贬是非也。”

托诸空 [tuō zhū kōng yán]
释义: 指寄托所怀于文词议论。同“托之空言”。

万语千 [wàn yǔ qiān yán]
释义: 许许多多的话语。
出处: 唐·郑谷《燕》诗:“千言万语无人会,又逐流莺过短墙。”
示例: 万语千言句句该,都出在道德阴符外。 【明·无名氏《李云卿》第三折】

妄听 [wàng yán wàng tīng]
释义: 妄:不实。说得人随便说,听的人随便听,都不认真看待。
出处: 《庄子·齐物论》:“予尝为女(汝)妄言之,女(汝)妄听之奚。”
示例: 妄言妄听,记而存之,非有所感也。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清之拟晋唐小说及其支流》】

高论 [wēi yán gāo lùn]
释义: 正直而不同凡响的言论。

核论 [wēi yán hé lùn]
释义: 正直而翔实的言论。

覈论 [wēi yán hé lùn]
释义: 正直而翔实的言论。

逆耳 [wēi yán nì ěr]
释义: 正直的规劝听起来不顺耳。

耸听 [wēi yán sǒng tīng]
释义: 危言:使人吃惊的话;耸:惊动;耸听:使听话的人吃惊。指故意说些夸大的吓人的话,使人惊疑震动。
出处: 郭小川《论“听话”》:“这不是什么‘危言耸听’的道理,稍稍注意这个问题的人,是不难发现若干真凭实据的。”

竦论 [wēi yán sǒng lùn]
释义: 使人感到惊恐或震动的言论。

危行 [wēi yán wēi xíng]
释义: 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出处: 《论语·宪问》:“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正色 [wēi yán zhèng sè]
释义: 刚直的言论和严正的态度。

大义 [wēi yán dà yì]
释义: 微言:精当而含义深远的话;大义:本指经书的要义,后指大道理。包含在精微语言里的深刻的道理。
出处: 汉·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书》:“及夫子殁而微言绝,七十子卒而大义乖。”《汉书·艺文志》:“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
示例: 他们解经,只重微言大义;而所谓微言大义,其实只是他们自己的历史哲学和政治哲学。 【朱自清《经典常谈·尚书第三》】

大谊 [wēi yán dà yì]
释义: 包含在精微语言里的深刻的道理。同“微言大义”。

位卑 [wèi bēi yán gāo]
释义: 指职位低的人议论职位高的人主持的政务。
出处: 《孟子·万章下》:“位卑而言高,罪也。”

握手 [wò shǒu yán huān]
释义: 握手谈笑。多形容发生不和,以后又和好。
出处: 《后汉书·李通传》:“及相见,共语移日,握手极欢。”
示例: 文于去年北上,与公握手言欢,闻公谆谆以国家与人民为念,以一日在职为苦。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二八回】

无稽之 [wú jī zhī yán]
释义: 没有根据、无从查证的话。

无可讳 [wú kě huì yán]
释义: 讳言:不敢说或不愿说。没有什么不可以直说的。指可以坦率地说。
出处: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三十五回:“事实俱在,无可讳言。”

可对 [wú yán kě duì]
释义: 对:对答,回答。没有话来回答。
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四:“师曰:‘这老和尚被我一问直得无言可对。’”

无庸讳 [wú yōng huì yán]
释义: 没有什么不可以直说的。指可以坦率地说。
示例: 无庸讳言,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还存在着种种歪风邪气。

长城 [wǔ yán cháng chéng]
释义: 称誉善于作五言诗的好手。
出处: 《新唐书·秦系传》:“长卿自以为五言长城,系用偏师攻之,虽老益壮。”

勿谓之不预也 [wù wèi yán zhī bù yù yě]
释义: 勿谓:不要说;预:预先。以后不要说没有跟你事先说过。指把话说在前面。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九回:“凡所属官吏,有仍蹈故辙,以及有意逢迎,希图尝试者,一经察觉,白简无情,勿谓言之不预也。”
示例: 倘有不法之徒,胆敢阴谋捣乱,本府本处言出法随,勿谓言之不预。(毛泽东《陕甘宁边区政府第八路军后方留守处布告》)

西邻责 [xī lín zé yán]
释义: 西邻:西部的邻国;责言:问罪的话。原指秦国(在西)向晋国(在东)问罪。后泛指别人的责备。
出处: 《左传·僖公十五年》:“西邻责言,不可偿也。”
示例: 西邻方责言,东市又相斫。 【清·黄遵宪《番客篇》】

破律 [xī yán pò lǜ]
释义: 指巧说诡辨,曲解律令。
出处: 《礼记·王制》:“析言破律,乱名改作,执左道以乱政,杀。”
示例: 尚书奏:‘……今楷(襄楷)不陈损益,而务析言破律,违背经义,伪托神灵。’于是论楷司完寇。 【晋袁宏《后汉纪·桓帝纪下》】

下笔千 [xià bǐ qiān yán]
释义: 千言:长篇大论。形容文思敏捷,写作迅速。
出处: 宋·曾巩《送丰稷》:“读书一见若经诵,下笔千言能立成。”
示例: 你这傻小子如果同女朋友写情书,大概下笔千言,倚马可待啦! 【唐人《一个万能情报员的经历》】

下笔千,离题万里 [xià bǐ qiān yán,lí tí wàn lǐ]
释义: 写了一大篇文章,但没有接触到主题。
示例: 其结果,往往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仿佛像个才子,实则到处害人。(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长语 [xián yán cháng yǔ]
释义: 议人长短的唠叨话。

淡语 [xián yán dàn yǔ]
释义: ①无关紧要的话。②犹闲言冷语。没有根据的讥刺他人的话。

冷语 [xián yán lěng yǔ]
释义: 没有根据的讥刺他人的话。

泼语 [xián yán pō yǔ]
释义: 指与正事无关的话;废话。

碎语 [xián yán suì yǔ]
释义: 闲:与正事无关;碎:指说话唠叨。唠叨些与正事无关的话。
出处: 明·冯惟敏《正宫端正好·徐我亭归田》:“一个道紧急军情奉火牌,闲言碎语须耽待。”

闲语 [xián yán xián yǔ]
释义: 指不满意的话;没有根据的话。

赘语 [xián yán zhuì yǔ]
释义: 无关紧要的话;多余的话。

涎语 [xián yán xián yǔ]
释义: 厚着脸皮胡言乱语,撒赖。

相对无 [xiāng duì wú yán]
释义: 指彼此相对说不出话来。
出处: 宋·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词:“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示例: 蓁的官员只有相对无言,不敢回答一语。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回】

小小不 [xiǎo xiǎo bù yán]
释义: 指细微的,不值得一提的。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四回:“我同你老实说:彼此顾交情,留下脸,小小不言的事情,我也不追究了。”

信口胡 [xìn kǒu hú yán]
释义: 随口乱说。指毫无根据、不负责任地瞎说。
出处: 清·吴璿《飞龙全传》第一回:“这里什么去处,你敢信口胡言!”

不美 [xìn yán bù měi]
释义: 信:真实。美:美妙,漂亮。真实的话未经加工,所以不美妙动听。

行不副 [xíng bù fù yán]
释义: 指言行不一。

行浊 [xíng zhuó yán qīng]
释义: 清:清高;浊:浑浊,指低下。说的是清白好话,十的是污浊坏事。形容人言行不一。
出处: 唐·李虚中《命书》卷中:“言轻行浊,执不通变。”
示例: 杜牧之难折证,掉僧孺不志诚,都一般行浊言清。 【元·乔孟符《扬州梦》第四折】

询事考 [xún shì kǎo yán]
释义: 询:查询;考:考核。查询、考核所做的事和所说的话。后多指对官员的考核。
出处: 《尚书·尧典》:“询事考言,乃言底可绩。”

训格之 [xùn gé zhī yán]
释义: 指可以奉为行为准则的教诲之言。

哑口无 [yǎ kǒu wú yán]
释义: 哑口:象哑巴一样。象哑巴一样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的样子。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八:“‘他也有儿子,少不也要娶媳妇。看三朝可肯放回家去?闻得亲母是个知礼之人,亏他怎样说了出来?’一番言语,说得张六嫂哑口无言。”
示例: 他的一席话,使在场的人个个哑口无言。

气卑弱 [yan qi bei ruo]
释义: 说话的态度谦虚温顺。

必信,行必果 [yán bì xìn,xíng bì guǒ]
释义: 信:守信用;果:果断,坚决。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
出处: 《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示例: 我们中国人说话是算数的,从来是言必信,行必果。

必有据 [yán bì yǒu jù]
释义: 言:说话;据:依据。说话一定要有根据。
出处: 鲁迅《<故事新编>序言》:“对于历史小说,则以为博考文献,言必有据者,纵使有人讥为‘教授小说’,其实是很难组织之作。”

必有物 [yán bì yǒu wù]
释义: 指言论或文章内容充实。
出处: 清·方苞《进〈四书〉〈文选〉表》:“故凡所录取,皆以发明义理,清真古雅,言必有物为宗。”

必有中 [yán bì yǒu zhòng]
释义: 中:正对上。指一说话就能说到点子上。
出处: 《论语·先进》:“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不达意 [yán bù dá yì]
释义: 说的话不能准确地表达思想内容。亦作“言不逮意”。
出处: 《明史·广西土司传二·思明》:“以译者言不达意,复为书晓之。”

不逮意 [yán bù dǎi yì]
释义: 说的话不能准确地表达思想内容。同“言不达意”。
出处: 宋·程颐《与吕大临论中书》:“窃恐辞命不明,言不逮意,致高明或未深喻,辄露所见,求益左右。”

不二价 [yán bù èr jià]
释义: 货物的价钱说一不二。同“言无二价”。
出处: 艾芜《人生哲学的一课》:“货在商人店里,贵得如同宝贝,真是言不二价的。”

不顾行 [yán bù gù xíng]
释义: 说话与行事不相符合。
出处: 《孟子·尽心下》:“言不顾行,行不顾言。”
示例: 但无论怎样,由这儿又可以看出,申子这个人是怎样的言不顾行。 【郭沫若《十批判书·前期法家的批判》】

不及行 [yán bù jí xíng]
释义: 指言行不一。
出处: 明·薛瑄《薛子道论》:“言不及行,可耻之甚,非特发于口谓之言,凡著于文词者皆是也。”

不及义 [yán bù jí yì]
释义: 及:涉及;义:正经的道理。指净说些无聊的话,没有一句正经的。
出处: 《论语·魏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示例: 真所谓“言不及义”,那里有好事情串出来。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四回】

不尽意 [yán bù jìn yì]
释义: 情意曲折深远,言语难以全部表达。常用于书信末尾,表示说的话没能把意思都表达出来。
出处: 《易·系辞上》:“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示例: 病中作词一阙,调寄《菩萨蛮》,奉上文郎云杰翰座,谨望挽回春色。词不尽言,言不尽意。 【元·贾仲名《萧淑兰》第三折】

不由中 [yán bù yóu zhōng]
释义: 指心口不一致。同“言不由衷”。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贾奉雉》:“实相告:此言不由中,转瞬即去,便受夏楚,不能复忆之也。”

不由衷 [yán bù yóu zhōng]
释义: 由:从;衷:内心。话不是打心眼里说出来的,即说的不是真心话。指心口不一致。
出处: 《左传·隐公三年》: “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杨伯峻注:“人言为信,中同衷。”
示例: 旋复下一通令,洋洋洒洒,约一二千言,小子因他言不由衷,不愿详录。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二十八回】

出法随 [yán chū fǎ suí]
释义: 言:这里指法令或命令;法:法律。话一说出口,法律就跟在后面。指法令一经公布就严格执行,如有违犯就依法处理。
出处: 毛泽东《陕甘宁边区政府、第八路军后方留守处布告》:“倘有不法之徒,胆敢阴谋捣乱,本府本处言出法随,勿谓言之不预。”

出祸从 [yán chū huò cóng]
释义: 话一出口,祸患随之而来。
出处: 《后汉书·宦者传论》:“虽忠良怀愤,时或愤发,而言出祸从,旋见拏戮。”

出祸随 [yán chū huò suí]
释义: 话一出口,祸患随之而来。同“言出祸从”。
出处: 《明史·邹智传》:“吾非不欲言,言出则祸随,其谁吾听?”

传身教 [yán chuán shēn jiào]
释义: 言传:用言语讲解、传授;身教:以行动示范。既用言语来教导,又用行动来示范。指行动起模范作用。
出处: 《庄子·天道》:“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

从计纳 [yán cóng jì nà]
释义: 讲的话、出的主意,都听从采纳。
出处: 汉·蔡邕《司空临晋侯杨公碑》:“及其所以匡辅本朝,忠言嘉谋,造膝危辞,当事而行,言从计纳。”

从计听 [yán cóng jì tīng]
释义: 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同“言听计从”。
出处: 清·洪昇《长生殿·贿权》:“便道我言从计听微有权,这就里机关不易言。”

从计行 [yán cóng jì xíng]
释义: 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同“言行计从”。
出处: 《新唐书·李德裕传》:“武宗知而能任之,言从计行。”
示例: 李德裕相武宗,言从计行。 【宋·洪迈《容斋五笔·李德裕论命令》】

颠语倒 [yán diān yǔ dǎo]
释义: 说话颠三倒四。
出处: 《群音类选·〈绣襦记·蝎蛇炽恶〉》:“他是老年人,言颠语倒,不可认为闻言心旆摇。”

多必失 [yán duō bì shī]
释义: 话说多了一定有失误。
出处: 《鬼谷子·本经符》:“言多必有数短之处。”

多伤行 [yán duō shāng xíng]
释义: 话多易出问题,以致言行不一,使品行受损害。
出处: 元·关汉卿《金钱池》第三折:“不是我把不定,无记性,言多伤行。”

多伤幸 [yán duō shāng xìng]
释义: 话多易出问题,以致言行不一,使品行受损害。同“言多伤行”。
出处: 元·石德玉《紫云庭》第一折:“他那里问言多伤幸,絮得些家宅神长是不安宁。”

多伤倖 [yán duō shāng xìng]
释义: 话多易出问题,以致言行不一,使品行受损害。同“言多伤行”。

而不信 [yán ér bù xìn]
释义: 说话不讲信用。
出处: 《淮南子·泰族训》:“施而不仁,言而不信,怒而不威,是以外貌为之者也。”

而无文,行之不远 [yán ér wú wén,xíng zhī bù yuǎn]
释义: 文章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很远。同“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出处: 北周·庚信《燕射歌辞·角调曲》:“言而无文,行之不远;义而无立,勤则无成。”

而无信 [yán ér wú xìn]
释义: 说话不算数,没有信用。
出处: 《谷梁传·僖公二十二年》:“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
示例: 老孙若不与你,恐人说我言而无信。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一回】

而有信 [yán ér yǒu xìn]
释义: 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出处: 《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示例: 则要你言而有信,休担阁了少年人。 【元·戴善夫《风光好》第三折】

发祸随 [yán fā huò suí]
释义: 话一出口,祸患随之而来。同“言出祸从”。
出处: 唐·陆贽《谢密旨因论所宣事状》:“其如言发祸随,求之以情既无端,验之以迹又无兆,宜蒙昭恕,理在不疑。”

方行圆 [yán fāng xíng yuán]
释义: 指言论正直而行为圆滑。
出处: 汉·王符《潜夫论·交际》:“凡今之人,言方行圆,口正心邪。”

芳行洁 [yán fāng xíng jié]
释义: 指言行高洁。
出处: 清·方文《赠别周颖侯》诗:“言芳行洁师古人,白玉不肯污纤尘。”

高语低 [yán gāo yǔ dī]
释义: 说话不知轻重,没有分寸。
出处: 元·郑廷玉《金凤钗》第三折:“店小二云:‘小人早晚言高语低,耽待些儿。’”

寡尤,行寡悔 [yán guǎ yóu,xíng guǎ huǐ]
释义: 指说话做事很少犯错误。
出处: 《论语·为政》:“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归和好 [yán guī hé hǎo]
释义: 指彼此重新和好。同“言归于好”。
出处: 《清史稿·世祖纪一》:“昔之疆场用兵,本冀言归和好。不幸寇凶极祸,明祚永终。”

归于好 [yán guī yú hǎo]
释义: 言:句首助词,无义。指彼此重新和好。
出处: 《左传·僖公九年》:“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
示例: 奉教撤兵,言归于好。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回】

归正传 [yán guī zhèng zhuàn]
释义: 正传:正题或本题。指话头转回到正题上来。旧小说中常用的套语。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三回:“如今说书的‘从旁指点桃源路,引得渔郎来问津’,算通前彻后交待明白了,然后这再言归正传。”
示例: 现在我们言归正传,集中讨论这件事,发言要围绕中心。

过其实 [yán guò qí shí]
释义: 实:实际。原指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后也指话说得过分,超过了实际情况。
出处: 《三国志·蜀书·马良传》:“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示例: 我不能不将他们那旗人的历史对你讲明,你好知道我不是言过其实。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回】

和意顺 [yán hé yì shùn]
释义: 言语和顺,情意相谐。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真是言和意顺,似漆如胶。”又第九十八回:“但愿他们两口儿言和意顺,从此老太太也省好些心。”

简义丰 [yán jiǎn yì fēng]
释义: 语言简练,含意丰富。
出处: 元·德异《〈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夫《坛经》者,言简义丰,理明事备,具足诸佛无量法门。”

简意该 [yán jiǎn yì gāi]
释义: 形容说话写文章简明扼要。同“言简意赅”。
出处: 清·崔述《读风偶识》卷一:“夫《论语》所载孔子论诗之言多矣,若《关雎》、《思无邪》章,诵《诗三百》以及《兴观群怨》、《周南》等章,莫不言简意该,义深词洁。”

简意赅 [yán jiǎn yì gāi]
释义: 赅:完备。话不多,但意思都有了。形容说话写文章简明扼要。
示例: 我们作文应该言简意赅,不要拖泥带水。

简意少 [yán jiǎn yì shǎo]
释义: 简:简练。语言简洁,内容贫乏。
示例: 写文章要言简意赅,但并不是言简意少。

简意深 [yán jiǎn yì shēn]
释义: 言辞简练,含意深刻。
出处: 清·赵翼《瓯北诗话·陆放翁诗》:“不在乎奇险诘曲,惊人耳目,而在乎言简意深,一语胜人千百。”
示例: 词语虽然粗俗,笔气极其纵横,而且言简意深,包括不遗。 【《三侠五义》第四一回】

近意远 [yán jìn yì yuǎn]
释义: 话很浅近,含义却很深远。同“言近旨远”。
出处: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二:“所谓言近意远,合《三百篇》之旨也。”

近旨远 [yán jìn zhǐ yuǎn]
释义: 旨:意思。话很浅近,含义却很深远。
出处: 《孟子·尽心下》:“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
示例: 其书阐发孔、孟大旨,殚尽心力,折衷旧解,言近旨远,文简义明。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八回】

近指远 [yán jìn zhǐ yuǎn]
释义: 话很浅近,含义却很深远。同“言近旨远”。
出处: 语出《孟子·尽心下》:“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孙奭疏:“言辞之近而指意远者,乃为善言者也。”
示例: 其言近指远,词坦义明,诵者各有所获。 【元·宗宝《〈坛经〉跋》】

来语去 [yán lái yǔ qù]
释义: 指谈笑时你一言我一语,彼此应对。
出处: 元·曾瑞《留鞋记》第一折:“他把娇胭腻粉频交易,与我言来语去相调戏。”
示例: 言来语去闲谈笑,二更鼓罢又三更。 【《天雨花》第二六回】

类悬河 [yán lèi xuán hé]
释义: 形容能言善辩,说话滔滔不绝。
出处: 南朝·齐·王僧虔《诫子书》:“郭象言类悬河,不自劳苦,何由至此。”

论风生 [yán lùn fēng shēng]
释义: 形容言谈议论时兴致很高,气氛活跃。
出处: 清·袁枚《新齐谐·赵李二生》:“[书生]邀入坐,言论风生。”

清行浊 [yán qīng xíng zhuó]
释义: 清:清高;浊:浑浊,指低下。说的是清白好话,十的是污浊坏事。形容人言行不一。
出处: 唐·李虚中《命书》卷中:“言轻行浊,执不通变。”
示例: 余观世人恒无真志,要不过落在委靡浑浊之中,是故口是心非,言清行浊。 【明·李贽《焚书·书答·失言三首》】

人人殊 [yán rén rén shū]
释义: 殊:不同。说的话个个不同。指各人有各人的意见。
出处: 《史记·曹相国世家》:“尽召长老诸生,问所以安集百姓,如齐故诸儒以百数,言人人殊。参未知所定。”
示例: 然此辈执术疏,谋生急,信口欺诈,言人人殊,甚至徒毁其师,子讥其父,各持己见,彼此相非。 【清·黄钧宰《金壶七墨·堪舆》】

若悬河 [yán ruò xuán hé]
释义: 形容能言善辩,说话滔滔不绝。同“言类悬河”。
出处: 《北史·裴蕴传》:“蕴亦机辩,所论法理,言若悬河,或重或轻,皆由其口,剖析明敏,时人不能致诘。”参见“口若悬河”。

三语四 [yán sān yǔ sì]
释义: 言、语:说、讲。形容人多嘴杂,议论纷纷。
出处: 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三折:“小生欲待要不去,悬心挂意,怎生撇得?欲待要去呵,又惹的人言三语四,使人惶恐,好两难也呵!”

十妄九 [yán shí wàng jiǔ]
释义: 形容说话虚妄不实。
出处: 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三折:“咱则道舌刺刺言十妄九,村棒棒呼幺喝六。”

是人非 [yán shì rén fēi]
释义: 指言论无可非议,但为人不可取。
出处: 明·李贽《史纲评要·宋纪·太祖》:“徐铉、张洎言是人非。”

谈举止 [yán tán jǔ zhǐ]
释义: 人的言语、举动、行为。
出处: 清·黄宗羲《陈母沈孺人墓志铭》:“其言谈举止,不问可知胡先生弟子也。”
示例: 她又长得好看,身子单薄,言谈举止非常斯文。 【刘绍棠《蒲柳人家》】

谈林薮 [yán tán lín sǒu]
释义: 林薮:人或物聚集的地方。指关于谈论的人。
出处: 《晋书·裴秀传》:“乐广尝与頠清言,欲以理服之,而頠辞论丰博,广笑而不言。时人谓頠为言谈之林薮。”

提其耳 [yán tí qí ěr]
释义: 揪着他耳朵。指恳切地教诲。言,助词。
出处: 《诗·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郑玄笺:“我非但对面语之,亲提其耳。此言以教道之,孰不可启觉。”
示例: 故丁宁周至,言提其耳,每事指斥,不尚浮辞。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序》】

听计从 [yán tīng jì cóng]
释义: 听:听从。什么话都听从,什么主意都采纳。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
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
示例: 邓对于他也就和刘玄德之于诸葛孔明,几几乎是言听计从的。 【郭沫若《革命春秋·北伐途次》二十六】

听计行 [yán tīng jì xíng]
释义: 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同“言听计从”。
出处: 《新唐书·魏知古卢怀慎传赞》:“观玄宗开元时,厉精求治,元老魁旧,动所尊惮,故姚元崇、宋璟言听计行,力不难而功已成。”

听计用 [yán tīng jì yòng]
释义: 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同“言听计从”。
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
示例: 多蒙丞相顾爱,累授迁除,言听计用。 【明·无名氏《五马破曹》楔子】

听谋决 [yán tīng móu jué]
释义: 指说的话听从照办,出的主意决定实行。
出处: 清·昭槤《啸亭杂录·朱白泉狱中上百朱二公书》:“绎堂制府以为能,言听谋决。”

听事行 [yán tīng shì xíng]
释义: 指说话能听从,事情能执行。
出处: 《韩非子·说疑》:“言听事行,则如师徒之势。”

听行从 [yán tīng xíng cóng]
释义: 指说话、做事有人听从。形容威望很高。
出处: 《鹖冠子·道端》:“圣人之功,定制于冥冥,求至欲得,言听行从,近亲远附,明达四通。”

外之味 [yán wài zhī wèi]
释义: 语言中含而不露的深长意味。
出处: 王国维《人间词话》二二:“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终落第二手。”

外之意 [yán wài zhī yì]
释义: 指有这个意思,但没有在话里明说出来。
出处: 宋·欧阳修《六一诗话》:“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宋·叶梦得《石林诗话》:“七言难于气象雄浑,句中有力而纡余,不失言外之意。”
示例: 间有一二不尽之言,言外之意,以少少许胜多多许者,是他一枝一节好处。 【清·郑燮《潍县署中与舍弟第五书》】

为心声 [yán wéi xīn shēng]
释义: 言语是思想的反映,从一个人的话里可以知道他的思想感情。
出处: 汉·扬雄《法言·问神》:“故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
示例: 言为心声,从一个人平时的言谈之中,就可以了解他的思想状况。

文行远 [yán wén xíng yuǎn]
释义: 言辞有文采,才能传播远方或影响后世。
出处: 明·张溥《〈壬申文选〉序》:“言文行远,国家赖之。”参见“言而无文,行之不远”。

无不尽 [yán wú bù jìn]
释义: 把内心的话说尽,毫不保留。
出处: 《北齐书·高德政传》:“德政与帝旧相昵爱,言无不尽。”
示例: 故情无不通,言无不尽。 【宋·司马光《乞改求谏诏书札子》】

无二价 [yán wú èr jià]
释义: 货物的价钱说一不二。
出处: 《后汉书·逸民传·韩康》:“常采药名山,卖于长安市,口不二价,三十余年。”

无伦次 [yán wú lún cì]
释义: 语言杂乱无章。
出处: 明·李开先《亡妻张宜人散传》:“言无伦次,事无统纪。”参见“语无伦次”。

笑不苟 [yán xiào bù gǒu]
释义: 不随便谈笑。形容态度严肃庄重。同“不苟言笑”。
出处: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妙观变以师道自尊,妆模做样,尽自矜持,言笑不苟。”
示例: 又闻美国学童,跬步必肃,言笑不苟。 【梁启超《变法通议·论幼学》】

笑晏晏 [yán xiào yàn yàn]
释义: 说说笑笑,和柔温顺。
出处: 《诗·卫风·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毛传:“晏晏,和柔也。”
示例: 复有公子女郎共十数辈,青衣黄头亦十数人,步月徐来,言笑晏晏。 【唐·任蕃《梦游录·独孤遐叔》】

笑自如 [yán xiào zì rú]
释义: 谈笑如常,十分镇定。
出处: 清·方苞《通议大夫江南布政使陈介墓志铭》:“群夷纵火,牛街镇去城三十馀里,火光烛天。公言笑自如,日夜为守战计,贼不敢逼。”

笑自若 [yán xiào zì ruò]
释义: 谈笑如常,十分镇定。
出处: 《三国志·蜀志·关羽传》:“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灸引酒,言笑自若。”宋·欧阳修《泷冈阡表》:“其后修贬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
示例: 祭毕,即除去孝服,沐浴薰香,浓妆艳裹,言笑自若。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

信行果 [yán xìn xíng guǒ]
释义: 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同“言必信,行必果。”
出处: 梁启超《近世第一大哲康德之学说·发端及其略传》:“正直谨严,言信行果。”

行抱一 [yán xíng bào yī]
释义: 犹言言行一致。说的和做的完全一个样。
出处: 汉·贾谊《新书·道述》:“言行抱一谓之贞,反贞为伪。”

行不贰 [yán xíng bù èr]
释义: 犹言言行一致。说的和做的完全一个样。
出处: 《晋书·孝友传·许孜》:“至性孝友,立节清峻,与物恭让,言行不贰。”

行不符 [yán xíng bù fú]
释义: 说的和做的不相符合。
出处: 《逸周书·官人》:“言行不类,始终相悖。”
示例: 无论怎样言行不符,名实不副,前后矛盾……经过若干时候,自然被忘得干干净净。 【鲁迅《十四年的“读经”》】

行不一 [yán xíng bù yī]
释义: 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外一套。
示例: 为人处世要言行一致,不可言行不一。

行计从 [yán xíng jì cóng]
释义: 说的话出的主意都采纳照办。形容深被信任。
出处: 《宋史·司马光传》:“光自见言行计从,欲以身徇社稷。”

行若一 [yán xíng ruò yī]
释义: 说的和做的完全一个样。指人表里如一。
出处: 汉·刘向《列女传·齐田稷母》:“非义之事不计于心,非理之利不入于家,言行若一,情貌相副。”

行相悖 [yán xíng xiāng bèi]
释义: 说话和行动不一致,互相矛盾。
示例: 与人相交贵在诚信,若经常言行相悖,出尔反尔,将难以取信于人。

行相符 [yán xíng xiāng fú]
释义: 说的和做的相符合。
出处: 南朝·梁简文帝《与刘孝仪令》:“言行相符,始终如一。”
示例: 臣时见其所行,信谓言行相符,忠清内发。 【《魏书·李彪传》】

行相副 [yán xíng xiāng fù]
释义: 说的和做的相符合。同“言行相符”。
出处: 《论语·宪问》“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宋·邢昺疏:“此章勉人使言行相副也。”

行相顾 [yán xíng xiāng gù]
释义: 指言行不互相矛盾。
出处: 《北齐书·魏收传》:“言行相顾,慎终犹始。”
示例: 君子言行相顾,若言过其行,谓有言而行不副,君子所耻也。 【《论语·宪问》“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宋·邢昺疏】

行相诡 [yán xíng xiāng guǐ]
释义: 诡:违反,违背。说的和做的相违背。指言行不一。
出处: 《吕氏春秋·淫辞》:“言行相诡,不祥莫大焉。”

行信果 [yán xíng xìn guǒ]
释义: 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同“言必信,行必果”。
出处: 郭沫若《沁园春·祝中日恢复邦交》词:“从今后,望言行信果,和睦万邦。”

行一致 [yán xíng yī zhì]
释义: 说的和做的完全一个样。
出处: 郭沫若《屈原》第四幕:“我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事实具在,我虽死不移。”

扬行举 [yán yáng xíng jǔ]
释义: 根据德行和名声来选择人才。
出处: 《礼记·文王世子》:“凡语于郊者必取贤敛才焉,或以德进,或以事举,或以言扬。”

犹在耳 [yán yóu zài ěr]
释义: 犹:还。说的话还在耳边。比喻说的话还清楚地记得。
出处: 《左传·文公七年》:“今君虽终,言犹在耳。”
示例: 言犹在耳,忠岂忘心。 【唐·骆宾王《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

有尽而意无穷 [yán yǒu jìn ér yì wú qióng]
释义: 指诗文含义深刻,令人品味不尽。
出处: 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与心违 [yán yǔ xīn wéi]
释义: 言语与心意相违背。
出处: 《吴子·图国》:“臣以见占隐,以往察来,主君何言与心违?”
示例: 苟非其人,必将有言与心违之病。 【清·阎尔梅《〈泊水斋诗〉序》】

语道断 [yán yǔ dào duàn]
释义: 原为佛家语,指意义深奥微妙,无法用言辞表达。后指不能通过交谈、谈判的方法解决问题。
出处: 《缨珞经》:“言语道断,心行所灭。”
示例: 三月十八日段政府惨杀徒手请愿的市民和学生的事,本已言语道断,只使我们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 【鲁迅《华盖集续编·“死地”》】

语路绝 [yán yǔ lù jué]
释义: 犹言言语道断。指不能通过交谈、谈判的方法解决问题。

语妙天下 [yán yǔ miào tiān xià]
释义: 形容言语非常精妙。
出处: 《汉书·贾捐之传》:“君房下笔,言语妙天下。”

约旨远 [yán yuē zhǐ yuǎn]
释义: 言辞简练,含意深远。
出处: 《太平御览》卷六一七引晋·郭澄之《郭子》:“言各有隔而不通处,张忽遥于末坐判之,言约旨远,便足以畅彼我之怀。”
示例: 全信言约旨远,博大精深,像一盏灿烂的明灯,照亮了诗歌和整个文艺创作发展的道路。《诗刊》1978年第4期

者不知 [yán zhě bù zhī]
释义: 指多言多语的人缺乏智能。
出处: 《老子》:“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河上公注:“知者贵行不贵言也。驷不及舌,多言多患。”一本作“言者弗知”。
示例: 言者不知知者默,此语吾闻于老君。 【唐·白居易《读〈老子〉》诗】

者弗知 [yán zhě fú zhī]
释义: 指多言多语的人缺乏智能。同“言者不知”。
出处: 《老子》:“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河上公注:“知者贵行不贵言也。驷不及舌,多言多患。”一本作“言者弗知”。

者无罪,闻者足戒 [yán zhě wú zuì,wén zhě zú jiè]
释义: 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出处: 《诗经·周南·关雎·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示例: 对待批评的态度,应该是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者谆谆,听者藐藐 [yán zhě zhūn zhūn,tīng zhě miǎo miǎo]
释义: 谆谆:教诲不倦的样子;藐藐:疏远的样子。说的人很诚恳,听的人却不放在心上。形容徒费口舌。
出处: 《诗经·大雅·抑》:“诲而谆谆,听我藐藐。”

之不文,行之不远 [yán zhī bù wén,xíng zhī bù yuǎn]
释义: 文章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很远。同“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出处: 宋·陆游《严州到任谢王丞相启》:“黼黻圣猷,谓言之不文则行之不远;甄陶士类,每舍其所短而取其所长。“

之不预 [yán zhī bù yù]
释义: 没有预先说明。
出处: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七:“这是我们共产党人的衷心劝告,‘勿谓言之不预也’。”
示例: 否则同人当以非常手段对付,勿谓言之不预也。 【巴金《寒夜》二八】

之成理 [yán zhī chéng lǐ]
释义: 之:代词,指所说的话。话说得有一定道理。
出处: 《荀子·非十二子》:“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
示例: 虽然仁人们未必肯用,但我还可以言之成理。 【鲁迅《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

之过甚 [yán zhī guò shèn]
释义: 话说得太过头了。
出处: 茅盾《追求》四:“自然外边人是言之过甚。但是,空穴来风,仲翁,你也是太登多了。以后总得注意。”

之无文,行而不远 [yán zhī wú wén,xíng ér bù yuǎn]
释义: 文章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很远。
出处: 《左传·襄公二十年》:“仲尼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而无文,行而不远。’”

之无文,行之不远 [yán zhī wú wén,xíng zhī bù yuǎn]
释义: 说话没有文采,就传播不远。亦作“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言之不文,行之不远”。
出处: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仲尼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示例: 今人徙知‘言之无文,行之不远’,而不知言之无物,又何用文为乎? 【胡適《文学改良刍议》】

之无物 [yán zhī wú wù]
释义: 指文章或言论空空洞洞,没有实际内容。
出处: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演说,是必须停止的。”

之有故 [yán zhī yǒu gù]
释义: 所说的话有根据。同“言之成理”。
出处: 清·魏源《默觚下·治篇六》:“其言之有故,其持之成理,上傅会乎经义,使人主中其腊毒而不自知,君子所深恶也。”

之有礼 [yán zhī yǒu lǐ]
释义: 说的话有道理。

之有理 [yán zhī yǒu lǐ]
释义: 说的话有道理。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八回:“陈老道:‘言之有理。’”

之有物 [yán zhī yǒu wù]
释义: 物:内容。文章或讲话有具体内容。
出处: 《周易·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示例: 惟首两句笼罩全篇,末句总结大意,不必言之有物。 【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回】

之有序 [yán zhī yǒu xù]
释义: 说话和写文章很有条理。
出处: 《周易·艮》:“言有序,悔亡。”
示例: 这篇文章言之有序。

之凿凿 [yán zhī záo záo]
释义: 凿凿:确实。形容说得非常确实。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段氏》:“言之凿凿,确可信据。”

之谆谆,听之藐藐 [yán zhī zhūn zhūn,tīng zhī miǎo miǎo]
释义: 说的人很诚恳,听的人却不放在心上。
出处: 《诗经·大雅·抑》:“诲而谆谆,听我藐藐。”

中事隐 [yán zhōng shì yǐn]
释义: 指言语虽然委曲却中正不偏,论事虽然放纵却隐藏着精深的道理。
出处: 语出《易·系辞下》:“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

重九鼎 [yán zhòng jiǔ dǐng]
释义: 形容说话有分量,比较比来九鼎也不算重。
出处: 宋·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卷十五:“昔之所以议进退天下士大夫者,今又重之以权位,故其一言之出,则九鼎不足为重。”

惑众 [yāo yán huò zhòng]
释义: 妖言:迷惑人的邪说。用荒谬的鬼话迷惑人。
出处: 《汉书·眭弘传》:“妄设妖言惑众,大逆不道。”
示例: 世上这些妖言惑众的人,怎么没人治他一下子!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七回】

药石之 [yào shí zhī yán]
释义: 药石:治病的药物和砭石,泛指药物。比喻劝人改过的话。
出处: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臧孙曰:‘季孙之爱我,疾疢也。孟孙之恶我,药石也。美疢不如恶石。’”
示例: 高季辅尝谏时政得失,太宗特赐钟一剂日:“进药石之言,故以药石相报。” 【宋·孔平仲《续世说·直谏》】

要而 [yào ér yán zhī]
释义: 要:简要。概括地说,简单地说。
出处: 晋·陆机《五等论》:“且要而言之,五等之君为己思治,郡县之长为利图物。”
示例: 要而言之,《全上古文》实在是大而无当的书,可供陈列而不适于实用的。(鲁迅《书信集·致章廷谦》)

不烦 [yào yán bù fán]
释义: 要:简要;烦:烦琐。指说话或写文章简单扼要,不烦琐。
出处: 《三国志·魏书·管辂传》:“晏含笑而赞之曰:‘可谓要言不烦也。’”
示例: 是的,那——《中国国粹义务论》,真真要言不烦,百读不厌! 【鲁迅《彷徨·高老夫子》】

妙道 [yào yán miào dào]
释义: 要:重要,中肯;妙:神妙,深微。中肯的名言,深微的道理。
出处: 汉·枚乘《七发》:“今太子之病,可无药石针刺灸疗而已,可以要言妙道说而去也。”

一家之 [yī jiā zhī yán]
释义: 指有独特见解自成体系的论著。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汉·班固《典引》:“司马迁著书成一家之言。”

半辞 [yī yán bàn cí]
释义: 指很少的一两句话。同“一言半语”。
出处: 《史记·魏公子列传》:“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

半句 [yī yán bàn jù]
释义: 指很少的一两句话。同“一言半语”。
出处: 《朱子语类》卷十一:“近来学者有一种则舍去册子,却欲于一言半句上便要见道理。”

半语 [yī yán bàn yǔ]
释义: 指很少的一两句话。
出处: 《史记·魏公子列传》:“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示例: 为一言半语,受千辛万苦。 【元·尚仲贤《柳毅传书》第一折】

不发 [yī yán bù fā]
释义: 一句话也不说。
出处: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一:“三巧儿听说丈夫把她休了,一言不发,啼哭起来。”
示例: 只见她一言不发,回手拔出那把刀来。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七回】

既出,驷马难追 [yī yán jì chū,sì mǎ nán zhuī]
释义: 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
出处: 《论语·颜渊》:“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邓析子·转辞》:“一言而非,驷马不能追;一言而急,驷马不能及。”
示例: 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岂有翻悔之理! 【元·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三折】

九鼎 [yī yán jiǔ dǐng]
释义: 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出处: 《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
示例: 你若是专家或者要人,一言九鼎,那自当别论。 【朱自清《很好》】

两语 [yī yán liǎng yǔ]
释义: 为数不多的几句话。
出处: 《玉娇梨》第二回:“倒只愁儿子无真实之才,恐怕一言两语露出马脚。”
示例: 珠儿的父亲是好是坏,决不是一言两语可以断定。 【茅盾《书信·致陈友荀》】

难尽 [yī yán nán jìn]
释义: 形容事情曲折复杂,不是一句话能说清楚的(用在不好的事)。
出处: 元·李直夫《虎头牌》第一折:“我一言难尽,来探望你这歹孩儿索是远路风尘。”
示例: 说起这件事,真是一言难尽,等有时间我们再详谈。

千金 [yī yán qiān jīn]
释义: 一句话价值千金。常用以形容所言之富有价值。
出处: 汉·袁康《越绝书·外传纪策考》:“故无往不复,何德不报,渔者一言千金归焉。”
示例: 翁笑,促子离席,使拜媪曰:‘一言千金矣!’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嫦娥》】

丧邦 [yī yán sàng bāng]
释义: 指一句话可以亡国。
出处: 《论语·子路》:“一言而丧邦,有诸?”《旧唐书·孙伏伽传》:“周,隋之季,忠臣结舌,一言丧邦,谅足深诫。”
示例: 圣人说话,磨棱合缝,盛水不漏,如云一言丧邦,以直报怨,自是细密。 【《朱子语类》卷十九】

[yī yán táng]
释义: 旧时商店表示不二价的匾。现比喻领导缺乏民主作风,独断专行,一个人说了算。
出处: 艾芜《漫谈科学和文学》:“要设法制止‘一言堂’,‘个人说了算’的不民主现象。”

为定 [yī yán wéi dìng]
释义: 一句话说定了,不再更改。比喻说话算数,决不翻悔。
出处: 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程婴,我一言已定,你再不必多疑了。”
示例: 你我一言为定。只是我信不过二弟,你是萍踪浪迹,倘然去了不来,岂不误了人家一辈子的大事?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六回】

兴邦 [yī yán xīng bāng]
释义: 指一句话可以兴国。
出处: 《论语·子路》:“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唐·刘禹鍚《唐故相国李公集纪》:“古所谓一言兴邦者,信哉!”
示例: 元礼首议太真、国忠辈,近乎一言兴邦,宜得此语。 【宋·许顗《许彦周诗话》】

一行 [yī yán yī xíng]
释义: 每句话,每个行动。
出处: 清·冯景《今世说序》:“则夫一言一行,传其人之神,何以异是。”

以蔽之 [yī yán yǐ bì zhī]
释义: 蔽:遮,引伸为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
出处: 《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示例: 老师讲的这些话,一言以蔽之,就是让我们端正学习态度,刻苦学习。

中的 [yī yán zhōng dì]
释义: 的:箭靶的中心。一句话正好射中箭靶。比喻一句话就说到关键的地方。
出处: 《中国现在记》第一回:“你做折子须要在此等地方着想,保管你一言中的,上头不能不准。”

以人废 [yǐ rén fèi yán]
释义: 以:因为;废:废弃。因为说话人的地位的低下或犯有错误就不采纳他所说的正确的意见。
出处: 《论语·卫灵公》:“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示例: 径寸之宝,或隐沙泥;以人废言,君子斯戒。 【《梁书·武帝纪中》】

举人 [yǐ yán jǔ rén]
释义: 根据言论来举荐人才。
出处: 汉·桓宽《盐铁论·利议》:“[文学]议论称诵,窃商赐之辞;刺讥言治,过管晏之才。心卑卿相,志小万乘。及授之政,昏乱不治。故以言举人,若以毛相马,此其所以多不称举。”

取人 [yǐ yán qǔ rén]
释义: 根据人的口才去判断其智能。
出处: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孔子闻之,曰:‘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为讳 [yǐ yán wéi huì]
释义: 人们把说话当作忌讳。形容统治阶级对言论箝制之严。
出处: 《汉书·梅福传》:“间者愚民上疏,多触不急之法,或下廷尉,而死者众。自阳朔以来,天下以言为讳,朝廷尤甚。”颜师古注:“妨人之口,法禁严切。”

徇物 [yǐ yán xùn wù]
释义: 用违心的话语附和别人。

倚马千 [yǐ mǎ qiān yán]
释义: 倚马:靠着战马。倚靠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千言立就。形容才思敏捷。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桓宣武[桓温]北征,袁虎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袁[袁宏]倚马前令作。手不掇笔,俄得七纸,殊可观。”

意在 [yì zài yán wài]
释义: 语言的真正用意没有明白说出来,细细体会就知道。
出处: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十五:“此绝句极佳,意在言外,而幽怨之情自见,不待明言之也。”
示例: 无奈红蕖意在言外,总要侍奉祖父百年后方肯远离。任凭若劝,执意不从。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回】

溢美之 [yì měi zhī yán]
释义: 过分夸奖的话。
出处: 先秦·庄周《庄子·人间世》:“夫两喜必多溢美之言,两怒必多溢恶之言。”

虚美 [yì yán xū měi]
释义: 过甚其辞、不符合实际地称美。

溢于 [yì yú yán biǎo]
释义: 超出言语以外,指某种思想感情虽未说明却能使人体会出来。
出处: 明·朱舜水《答安东守约书三十首》:“来书十读,不忍释手,真挚之情,溢于言表。”
示例: 农民们互相传说,彼此相告,雀跃的欣喜的心情溢于言表。 【陈残云《山谷风烟》第七章】

溢于 [yì yú yán wài]
释义: 溢:水满外流,引申为超出。超出语言之外。指某种意思、感情通过语言文字充分表露出来。亦作“溢于言表”。

诐行 [yín yán bì xíng]
释义: 指不正当的言行。
出处: 宋·王安石《虔州学记》:“淫言诐行诡怪之术,不足以辅世,则无所容乎其时。”

狎语 [yín yán xiá yǔ]
释义: 轻狎的言词;淫秽猥亵的言词。同“淫言媟语”。

媟语 [yín yán liǎng yǔ]
释义: 轻狎的言词;淫秽猥亵的言词。

隐忍不 [yǐn rěn bù yán]
释义: 隐忍:勉强忍耐,把事情藏在心里。把事情藏在心里不说。
出处: 宋·秦观《淮海集·石庆论》:“特以太后之故,隐忍而不发。”
示例: 且有先集之事相求,即受侮嫚,亦为亲屈,欲终隐忍不言。(清·归庄《与季沧苇侍御书》)

庸行 [yōng yán yōng xíng]
释义: 指平平常常的言行。
出处: 《周易·乾》:“庸言之信,庸行之谨。”

由衷之 [yóu zhōng zhī yán]
释义: 衷:内心。出自内心的话。
出处: 清·恽敬《辨微论》:“曹操之令,皆由中之言也。”

有口难 [yǒu kǒu nán yán]
释义: 言:说。虽然有嘴,但话难以说出口。指有话不便说或不敢说。
出处: 宋·苏轼《醉睡者》诗:“有道难行不如醉,有口难言不如睡。”
示例: 如今轮到你山阳县,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

在先 [yǒu yán zài xiān]
释义: 有话说在头里。指事先打了招呼。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二十二:“他有言在先,你今日不须惊怕。”
示例: 况且你们已经有言在先,又何得反悔? 【清·吴趼人《痛史》第七回】

语四 [yǔ sì yán sān]
释义: 指信口乱说闲话。
出处: 《群音类选·〈分钗记·计诱皮氏〉》:“为何的语四言三,平白地将人讥诮。”

无味 [yǔ yán wú wèi]
释义: 指说的话枯燥无味或庸俗无聊。
出处: 唐·韩愈《送穷文》:“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语言无味者,皆子之志也。其名曰智穷。”
示例: 我在这里不大高兴的原因,首先是在周围多是语言无味的人物,令我觉得无卿。 【鲁迅《两地书》】

又止 [yù yán yòu zhǐ]
释义: 想说又停止不说。形容有难言的苦衷。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语甚凄楚,惊问之,欲言而止者再。”

载笑载 [zài xiào zài yán]
释义: 边笑边说话。
出处: 汉·杨修《节游赋》:“于是迂回详观,目周一倦,御于方舟,载笑载言。”

在官 [zài guān yán guān]
释义: 指处在什么样的地位就说什么样的话。
出处: 《礼记·曲礼下》:“君命,大夫与士肄,在官言官,在府言府,在库言库,在朝言朝。”

捏词 [zào yán niē cí]
释义: 捏造虚假的言词。
出处: 明·李贽《穷途说》:“今既乱以皮鞭打常闻矣,犹然不得快活,复怨怒上山,造言捏词。”

生事 [zào yán shēng shì]
释义: 捏造虚言以挑起事端。
出处: 《孟子·万章上》:“好事者为之也。”宋·朱熹集注:“好事,谓喜造言生事之人也。”清·张南庄《何典》第二回:“只消说他造言生事,顶名告他一状,不怕不拿大锭大帛出来买静求安。”
示例: 自知理屈,谨具伏辩,从此不敢再到某公馆滋闹,并不敢在外造言生事。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六回】

丑句 [zào yán chǒu jù]
释义: 丑恶的言辞。躁,通“臊”。
出处: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奏启》:“若能辟礼门以悬规,标义路以植矩,然后逾垣者折肱,捷径者灭趾,何必躁言丑句,诟病为切哉!”

啧有烦 [zé yǒu fán yán]
释义: 啧:争辩;烦言:气愤不满的话。形容议论纷纷,报怨责备。
出处: 《左传·定公四年》:“会同难,啧有烦言,莫之治也。”
示例: 我辈与之遗老,本不能志同道合,其啧有烦言,正是应有之事。 【《鲁迅书信集·致许寿裳》】

詀语 [zhān yán zhān yǔ]
释义: 花言巧语,胡说八道。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七回:“贤弟[沙僧],你是个好人,却只要留心防着八戒詀言詀语,途中更要仔细。”

曲说 [zhān yán qǔ shuō]
释义: 烦琐、片面的言论。
出处: 清·徐芳《〈书影〉序》:“其他詹言曲说戋戋琐琐,又无讥焉。”

仗义执 [zhàng yì zhí yán]
释义: 执言:说公道话。为了正义说公道话。指能伸张正义。
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二:“此人姓范名汝为,仗义执言,救民水火。”
示例: 他性情耿直,总爱仗义执言。

正色敢 [zhèng sè gǎn yán]
释义: 态度严肃,敢于直言。
出处: 《明史·王竑传》:“十一年授户科给事中,豪迈负气节,正色敢言。”又《刘健传》:“健学问深粹,正色敢言,以身任天下之重。”

正色危 [zhèng sè wēi yán]
释义: 态度严肃,语言正直,能使人望而生畏。同“正色直言”。
出处: 《宋史·杜衍等传论》:“迪、曾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

正色直 [zhèng sè zhí yán]
释义: 态度严肃,语言正直,能使人望而生畏。
出处: 《晋书·王恭传》:“恭每正色直言,道子深惮而忿之。”

不讳 [zhèng yán bù huì]
释义: 说话爽直,毫无忌讳。
出处: 战国·楚·屈原《卜居》:“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
示例: 微言高论,既已鄙陋汉、唐,而其反复论难,正言不讳,如先生之文者,世莫之贵矣。 【唐·苏试《〈凫绎先生文集〉叙》】

厉色 [zhèng yán lì sè]
释义: 正:严正;厉:严厉,严肃;色:脸色。形容板着脸,神情非常严厉。
出处: 《汉书·王莽传》:“盱衡厉色,振扬武怒。”《后汉书·翟酺传》:“目见正容,耳闻正言。”
示例: 黛玉见他说的郑重,又且正言厉色,只当是真事。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九回】

厉颜 [zhèng yán lì yán]
释义: 话语严正,表情严肃。同“正言厉色”。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回:“钱典史听了这话,便正言厉颜的对他说道:‘世兄!用到这样管家,你做主人的总要有点主人的威势才好。’”

直谏 [zhèng yán zhí jiàn]
释义: 以正义之语,规劝皇帝、上级、长辈或朋友。
出处: 三国·魏·桓范《谏争》:“今正言直谏,则近死辱而远荣宠,人情何好焉,此乃欲忠于主耳!”
示例: 臣幸逢陛下至圣大明,好忠爱直,每正言直谏,特见优容。 【唐·陈子昂《申宗人冤狱书》】

知无不 [zhī wú bù yán]
释义: 凡是知道的没有不说的。
出处: 宋·苏洵《衡论·远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百人誉之不加密,百人毁之不加疏。”
示例: 他非常直爽,别人对向他请教,他总是知无不言。

知无不无不尽 [zhī wú bù yán,yán wú bù jìn]
释义: 知道的就说,要说就毫无保留。
出处: 宋·苏洵《衡论·远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百人誉之不加密,百人毁之不加疏。”
示例: 他非常直爽,别人对向他请教,他总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直口无 [zhí kǒu wú yán]
释义: 犹言哑口无言。
出处: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一回:“众人被他骂的直口无言。”

不讳 [zhí yán bù huì]
释义: 讳:避忌,隐讳。说话坦率,毫无顾忌。
出处: 《晋书·刘隗传》:“臣鉴先征,窃惟今事,是以敢肆狂瞽,直言无讳。”
示例: 这倒不必多心,我是个无党无派的人,才敢这样直言不讳。 【梁斌《红旗谱》五十二】

极谏 [zhí yán jí jiàn]
释义: ①谓以正直的言论谏诤。古时多用于臣下对君主。②直言极谏科的省称。
出处: 汉·晁错《举贤良对策》:“救主之失,补主之过,扬主之美,明主之功,使主内无邪辟之行,外无骞污之名。事君若此,可谓直言极谏之士矣。”
示例: 直说遭怨,直言遭忌,就为刺了别人的心——小之被人骂为‘臭嘴’,大之可以杀身。所以不折不扣的‘直言极谏’之臣,到底是寥寥可数的。 【朱自清《论老实话》】

贾祸 [zhí yán gǔ huò]
释义: 直:坦率、直爽;贾:买,引伸为招致。指说话坦率的人会惹祸。
出处: 《左传·成公十五年》:“子好直言,必及于难。”

切谏 [zhí yán qiē jiàn]
释义: 谓以正直的言论谏诤。古时多用于臣下对君主。同“直言极谏”。
出处: 汉·班固《汉书·东方朔传》:“朔虽诙笑,然时观察颜色,直言切谏,上常用之。”

取祸 [zhí yán qǔ huò]
释义: 直:坦率、直爽;取:取得,引申为招致。指说话直率的人会惹祸。
出处: 《左传·成公十五年》:“子好直言,必及于难。”
示例: 下官目睹其奸,不容不奏,岂不知直言取祸。 【明·王士桢《鸣凤记·幼海议本》】

无讳 [zhí yán wú huì]
释义: 直率地说话,无所隐讳。
出处: 语出《晏子春秋·外篇上二二》:“晏子相景公,其论人也,见贤而进士,不同君所欲;见不善而废之,不辟君所爱;行已而无私,直言而无讳。”
示例: 臣鉴先征,窃惟今事,是以敢肆狂瞽,直言无讳。 【《晋书·刘波传》】

无隐 [zhí yán wú yǐn]
释义: 直率地说话,无所隐讳。同“直言无讳”。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回:“臣不忍坐视君国之危亡,故敢直言无隐。”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三回:“年兄宜直言无隐,某亦有肺腑相通。”
示例: 旋用御史徐启文奏,今中外臣工于时事阙失,直言无隐。 【柯劭忞《清史稿·后妃传·文宗孝贞显皇后》】

勿讳 [zhí yán wù huì]
释义: 直率地说话,无所隐讳。同“直言无讳”。
出处: 清·张廷玉《明史·弋谦传》:“尔群臣勿以前事为戒,于国家利弊、政令未当者,直言勿讳。”

正谏 [zhí yán zhèng jiàn]
释义: 指以正直的言论谏诤。古时多用于臣下对君主。
出处: 《战国策·齐策四》:“寡人奉先君之宗庙,守社稷,闻先生直言正谏不讳。”
示例: 其有直言正谏之士,敢决徇义之夫,二十五日,悉集华林东门,人别引见,共论得失。 【《北史·魏纪四·肃宗孝明帝》】

正论 [zhí yán zhèng lùn]
释义: 正直公道的言论。
出处: 宋·邵伯温《闻见前录》:“王荆公始用事,公以直言正论折之,不能胜。”

正色 [zhí yán zhèng sè]
释义: 谓言语正直,仪容严肃。
出处: 《三国志·魏志·国渊传》:“每于公朝论议,常直言正色,退无私焉。”
示例: 直言正色,论不阿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二回】

只可意会,不可 [zhǐ kě yì huì,bù kě yán chuán]
释义: 只能用心去揣摩体会,没法用话具体地表达出来。指道理奥妙,难以说明。有时也指情况微妙,不便说明。
出处: 《庄子·天道》:“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
示例: 凡行文多寡短长,抑扬高下,无一定之律,而有一定之妙,可以意会,而不可以言传。 【清·刘大櫆《论文偶记》】

片语 [zhī yán piàn yǔ]
释义: 个别词句或片断的话。
出处: 高阳《胭脂井》:“其中或者有只言片语可采,敬烦删定。”

至理名 [zhì lǐ míng yán]
释义: 至:最;名:有名声的。最正确的道理,最精辟的言论。
出处: 老舍《鼓书艺人》十二:“‘你不自轻自贱,人家就不能看轻你’。这话倒说得不错,这也是至理名言。”

智小 [zhì xiǎo yán dà]
释义: 指才智低下,说话口气却很大。
出处: 《旧唐书·江夏王道宗传》:“君集智小言大,举止不伦,以臣观之,必为戎首。”

中冓之 [zhōng gòu zhī yán]
释义: 中冓:内室。内室的私房话。也指有伤风化的丑话。
出处: 《诗经·鄘风·墙有茨》:“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汉书·济川王明传》:“不窥人闺门之私,听闻中冓之言。”

逆耳 [zhōng yán nì ěr]
释义: 逆耳:不顺耳。正直的劝告听起来不顺耳,但有利于改正缺点错误。
出处: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夫良药苦于口,而智者劝而饮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忠言拂于耳,而明主听之,知其可以致功也。”《史记·留侯世家》:“忠言逆耳利于行。”
示例: 烟馆里的人,都看这人来历不明,劝他不要与那人要好,却是忠言逆耳,哪里听得。 【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十三回】

重厚寡 [zhòng hòu guǎ yán]
释义: 持重敦厚,不爱多说话。
出处: 《金史·襄传》:“襄重厚寡言,务以镇静守法。”

自不待 [zì bù dài yán]
释义: 大家心里明白,不必再用言语解释。
示例: 散居世界各国的华侨,虽然不少已入外国籍,但其对祖国的忠诚仍是自不待言的。

自食其 [zì shí qí yán]
释义: 指说了话不算数。
出处: 《尚书·汤誓》:“尔无不信,朕不食言。”
示例: 我若今日复出应诏,是自食其言了。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二】

自语 [zì yán zì yǔ]
释义: 自己一个人低声嘀咕。
出处: 元·无名氏《桃花女》第四折:“你这般鬼促促的,在这自言自语,莫不要出城去砍那桃树吗?”

总而 [zǒng ér yán zhī]
释义: 总的说起来。
出处: 《容斋随笔·卷六·洗儿金钱》:“若总而言之,殆不可胜算。”
示例: 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千结束。 【《毛泽东选集·论反对帝国主义的策略》】

造语 [zuò yán zào yǔ]
释义: 指编造虚诞的言辞。
出处: 《庄子·盗跖》:“尔作言造语,妄称文武,冠技术之冠,带死牛之胁,多辞缪说,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摇唇鼓舌,擅生是非。”

坐树不 [zuò shù bù yán]
释义: 指功高而不自矜。
出处: 《后汉书·冯异传》:“异为人谦退不伐……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
示例: 第其勋庸,虽坐树不言而图功甚大。 【唐·元稹《加乌重胤检校司徒制》】

坐树无 [zuò shù wú yán]
释义: 指功高而不自矜。
出处: 《后汉书·冯异传》:“异为人谦退不伐……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
示例: 皇上志其持法无挠,赠大理卿;本其坐树无言。 【唐·张说《冯公神道碑》】

起行 [zuò yán qǐ xíng]
释义: 坐能言,起能行。原指言论必须切实可行,后比喻说了就做。
出处: 《荀子·性恶》:“故坐而言之,起而可设,张而可施行。”

风尘之 [fēng chén zhī yán]
释义: 指流言蜚语。

矢口猖 [shǐ kǒu chāng yán]
释义: 犹言信口胡说。

究而 [jiū ér yán zhī]
释义: 犹总而言之。

杂语 [qióng yán zá yǔ]
释义: 各种各样的论调。

虚语 [kōng yán xū yǔ]
释义: 谓不实在的话。

知小 [zhī xiǎo yán dà]
释义: 见“知小谋大”。

蜜语甜 [mì yǔ tián yán]
释义: 为了讨人喜欢或哄骗人而说的好听的话。

鸟迹 [chóng yán niǎo jì]
释义: 上古的语言文字。借指上古时期。

不落 [bù luò yuán quán]
释义: 言筌:在言辞上所留下的迹象。不局限于言辞的表面意思,而有言外之意。
示例: 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

之听 [bù yán zhī tīng]
释义: 能听懂言外的意思。
出处: 《吕氏春秋•精谕》:“故胜书能以不言说,而周公旦能以不言听,此之谓不言之听,不言之谋,不闻之事。”

持之有故,之成理 [chí zhī yǒu gù,yán zhī chéng lǐ]
释义: 持:持论,主张;有故:有根据。指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有一定的根据和道理。
出处: 《荀子•非十二子》:“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

持之有故,之有理 [chí zhī yǒu gù,yán zhī yǒu lǐ]
释义: 持:持论,立论;故:根据。立论有根据,讲话有道理。
出处: 战国·赵·荀况《荀子•非十二子》:“纵情性,安恣睢,禽兽之行,不足以合文通治,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
示例: 章炳麟《与刘光汉书》:今君复能实证古文,则真豁然确斯,持之有故,言之有理矣。

楚人戎 [chǔ rén róng yán]
释义: 戎:西南少数民族的总称,在此作地名用。楚人生长在戎,就要说西戎人的话。比喻客观环境的影响要胜过主观条件与与自然的本能。
出处: 《吕氏春秋·用众》:“戎人生乎戎,长乎戎,而戎言,不知其所受之,楚人生乎楚,长乎楚,而楚言,不知其所受之。今使楚人长乎戎,戎人长乎楚,则楚人戎言,戎人楚言矣。”

道古稽今,远合近 [dào gǔ jī jīn,yán yuǎn hé jìn]
释义: 道:讲;稽:考核;合:契合。谈论古时的事要结合今天的实际,说远处的事要结合眼前的事。
出处: 汉·桓宽《盐铁论•论灾》:“夫道古者稽之今,言远者合之近。”

多败 [duō yán duō bài]
释义: 话说的多,招惹的祸便多。
出处: 《孔子家语•观周》:“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

不入于耳 [è yán bù rù yú ěr]
释义: 不听坏话。形容对于坏话、诽谤的话根本不予理睬。
出处: 《孔家子语》:“孔子曰:‘自吾得由而恶言不入于耳。’”

恶语 [è yán è yǔ]
释义: 指用狠毒的话骂人或说话。
出处: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100回:“半个月不能起床,不惟没有了那些凶性,且是连恶言恶语都尽数变得没了。”
示例: 你对同学说话不能用恶言恶语。

泼语 [è yán pō yǔ]
释义: 泼:蛮横。用恶毒和蛮横的语言说话。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回:“那九个凶神,恶言泼语,在门前骂战哩。”
示例: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七十三回:这伊秀才又是个极柔懦的好人,在那佃房居住的人家,不肯恶言泼语,伤犯那些众人。

谎语 [é yán huǎng yǔ]
释义: 讹言:诈伪的话;谎语:不真实的话。指造谣说谎。
出处: 元·无名氏《冤家债主》第三折:“俺孩儿也不曾讹言谎语,又不曾方头不律。”

发凡 [fā fán yán lì]
释义: 发凡:揭示全书的通例。分类举例以说明书的体例。
出处: 晋·杜预《序》:“其发凡以言例,皆经国之常制。”

蔓词 [fán yán màn cí]
释义: 蔓:蔓延。繁多而头绪纷杂的言词。表示说话、写文章烦琐而不简炼。
出处: 宋·陈亮《谢罗尚书启》:“踣毙沉埋,岂繁言蔓词之为渎。”

俏语 [fēng yán qiào yǔ]
释义: 风流之言,俏皮之语。
出处: 清·曾朴《孽海花》第八回:“雯青本是花月总持,风流教主,风言俏语,从不让人。”

风闻 [fēng wén yán shì]
释义: 指古时御史等任监察职务的官员可以根据传闻进谏或弹劾官吏,也泛指据传闻向上检举官吏。
出处: 《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五年》:“武后以法制群下,諫官、御史得以风闻言事,自御史大夫至监察得互相弹奏,率以险詖相倾覆。”
示例: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记事一》:“近有陈请不实,重行黜陟之文。例皆偷安苟简,避罪缄默,甚失设置之意,可仍旧许风闻言事。”
●《明史·王德完传》:“宫禁严秘,虚实未审。臣即愚昧,决知其不然。第臺諫之官得风闻言事。果中宫不得於陛下以致疾歟?”亦省作“ 风闻 ”。
●《魏书·元澄传》:“又寻御史之体,风闻是司,至於冒勋妄考,皆有处别。”
●《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八年》:“御史,故事许风闻,今以疑似之间,遽被詰问,臣恐臺諫官畏罪缄默,非所以广言路也。”
●《醒世恒言·十五贯戏言成巧祸》:“也有一班妬忌 魏生 少年登高科的,将这桩事只当做风闻言事的一个小小新闻,奏上一本。”

俏語 [fēng yán qiào yǔ]
释义: 风流之言,俏皮之语。打情骂俏的话语。
出处: 《孽海花》第八回:“雯青本是花月总持、风流教主,风言俏语,从不让人。”

風語 [fēng yán fēng yǔ]
释义: 没有根据的话,多指无知、怀疑、猜测。另指私下议论暗中传说。
出处: 汉·焦赣《易林》:“华言风语,乱相狂误。”
示例:
●清华伟生《开国奇冤·賸义》:“无奈那些官场风言风语,加了我老先生个徐党徽号,弄得来渐渐的有点安处不来了。”
●杨朔《渔笛》:“这个中年寡妇来得脚步儿勤,宋福一有空也去帮着她推磨压碾子,做些力气活,这就不免要惹起一些风言风语。”
●《崇祯本金瓶梅.第二回》:「谁知,饮著饮著,那妇人竟是风言风语的说起来,后来,竟要把自己饮残的半杯酒送给武松去吃。」

醋語 [fēng yán cù yǔ]
释义: 散布含有嫉妒性的中伤之言。
出处: 《孽海花》第十七回:“阿福尚在那里寻瑕索瘢,风言醋语,所以连通信的人都没有,只好肚里叫苦罢了。”

影語 [fēng yán yǐng yǔ]
释义: 捕风捉影的话语。
出处: 清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致赵秋舲书》:“猥以春来王粲之不归,讹传海外东坡之已死,风言影语,莫识来因,一介鯫生,何忌何惜!”

霧語 [fēng yán wù yǔ]
释义: 指隐约其辞的传闻。
出处: 《孽海花》第二九回:“大先生得了此电,很为着急,在省城里迭派干员侦查,虽有些风言雾语,到底探不出个实在。”

傅纳以 [fù nà yǐ yán]
释义: 傅:陈述。让人陈述自己的意见而加以采纳。
出处: 《汉书•成帝纪》:“古之选贤,傅纳以言,明试以功。”

虚论 [fú yán xū lùn]
释义: 浮夸的语言,虚饰的言论。指大话、空话。
出处: 宋·叶适《水心集•水集·制科》:“当制举之盛时,置学立师,以法相授,浮言虚论,披抉不穷。”

负薪之 [fù xīn zhī yán]
释义: 负薪:背柴草,旧指地位低微的人。地位低微的人说的话。
出处: 《史记•李斯列传》:“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司马贞索隐:“《文子》曰:‘圣人不让负薪之言,以广其名。’”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爱古瓷 粤ICP备17015389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796号

本软件的研发和运营为非盈利行为。如果您认为本软件对您有所帮助,可以自愿提供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