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字典常用词典成语词典我的字典
    

二五而不知十 [shí èr wǔ ér bù zhī shí]
释义: 只知道一个方面,而不懂得全面地观察问题。
出处: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且王之所求者,斗晋楚也;晋楚不斗,越兵不起,是知二五而不知十也。”

远见卓 [yuǎn jiàn zhuó shí]
释义: 有远大的眼光和高明的见解。
示例: 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又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模范。(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碍口 [ài kǒu shí xiū]
释义: 碍口:说不出口。指怕羞而不说话。
出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转运汉巧遇洞庭红》:“文若虚终是碍口识羞,待说又止。”
示例: 这事关系你终身,肯与不肯,明白说出,莫要碍口识羞,两相耽误。 【《石点头·潘文子契合鸳鸯冢》】

多通 [bó shí duō tōng]
释义: 博:广博。识:学识。通:精通事理。指学识广博,精通事理。
出处: 《太平广记·伎巧一》:“宝鼎元年,张善为日南太守。郡民有得金凫,以献太守张善。善博识多通,考其年月,既是秦始皇墓金凫也。”

博闻多 [bó wén duō shí]
释义: 博:广博;闻:见闻;识:学识。知识丰富,见闻广博。
出处: 《魏书·李业兴传》:“博闻多识,万门千户,所宜访询。”
示例: 公子生长中原,博闻多识,必知此兽之名。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35回】

博闻强 [bó wén qiáng zhì]
释义: 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出处: 《荀子·解蔽》:“博闻强志,不合王制,君子贱之。”《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示例: 这本书的作者一定是位博闻强识的学者。

不打不成相 [bù dǎ bù xiāng shí]
释义: 指经过交手,彼此了解,结交起来就更投合。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三十八回:“你两个今番却做个至交的弟兄。常言道:‘不打不成相识。’”

不打不相 [bù dǎ bù xiāng shí]
释义: 指经过交手,相互了解,能更好地结交、相处。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38回:“戴宗道:‘你两个今番却做个至交的弟兄。常言道:不打不成相识。’”
示例: 上次闹了点误会,还记在心里?不打不相识嘛。来,里面坐。 【陆文夫《不平者》】

不知 [bù shí bù zhī]
释义: 没有多少知识。旧喻民风淳朴。
出处: 《列子·仲尼》:“尧乃微服游于于康衢,闻儿童谣曰:‘立我蒸民,莫匪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示例: 然尝闻尧舜之世,十日一风,五日一雨,百姓耕田而食,凿井而饮,所谓“不识不知,顺帝之则”是也。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八回】

大体 [bù shí dà tǐ]
释义: 大体:关系全局的道理。不懂得从大局考虑。
出处: 《史记·平原虞卿列传》:“平原君,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然未睹大体。”晋·袁宏《后汉记》卷一○:“臣愚浅,不识大体。”
示例: 上斥为不识大体,仍谕内监在外生事者听人责惩。 【《清史稿·高宗本纪》】

东家 [bù shí dōng jiā]
释义: 指不识近邻是圣贤。
出处: “不识东家丘”的略语。相传孔子西家有愚夫,不识孔子为圣人,称之为“东家丘”。
示例: 荀济人非许、郭,不识东家,虽复莠言自口,未宜荣辱也。 【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秦太上君寺》】

高低 [bù shí gāo dī]
释义: 指说话或做事不知深浅、轻重。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一回:“你这小畜生,不识高低!看棍。”

好歹 [bù shí hǎo dǎi]
释义: 不知好坏。指愚蠢,缺乏识别能力。
出处: 《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九阿姐]方才告诉我许多话,说你不识好歹,放着鹅毛不知轻,顶着磨子不知重,心下好生不悦。”
示例: 给你们读一点古书总是好意;古书又不是毒药,竟会这样胡闹起来,这明明是不识好歹呀! 【夏丐尊、叶圣陶《文心》十五】

局面 [bù shí jú miàn]
释义: 犹不识时务。
出处: 《水浒传》第四九回:“原来毛仲义五更时,先把大虫解上州里去了,却带了若干做工公的来捉解珍解宝。不想他这两个不识局面,正中了他的计策,分说不得。”

庐山真面目 [bù shí lú shān zhēn miàn mù]
释义: 比喻认不清事物的真相和本质。
出处: 宋·苏轼《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示例: 革命家,终会在大风大浪中,辨明方向,分清歧路;怎能够--只见长江滚滚来,不识庐山真面目! 【郭小川《万里长江横渡》诗】

马肝 [bù shí mǎ gān]
释义: 相传马肝有毒,食之能致人于死。比喻不应研讨的事不去研讨。

起倒 [bù shí qǐ dǎo]
释义: 指不知好歹;不识时务。
出处: 《西游记》第五二回:“你那三个和尚已被我洗净了,不久便要宰杀,您还不识起倒?去了罢!”
示例: 费小胡子忍不住笑了,他想来这位不识起倒的曾老二一定把吴荪甫缠的头痛。 【茅盾《子夜》十】

人间有羞耻事 [bù shí rén jiān yǒu xiū chǐ shì]
释义: 不知道人世间还有羞耻之事。形容恬不知耻。
出处: 宋·欧阳修《与高司谏书》:“是足下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尔。”

时务 [bù shí shí wù]
释义: 时务:当前的形势和潮流。指不认识当前重要的事态和时代的潮流。现也指待人接物不知趣。
出处: 《后汉书·张霸传》:“邓骘当朝贵盛,闻霸名行,欲与结交,霸逡巡不答。众人笑其不识时务。”
示例: 什么年月了,还吃这碗饭,太不识时务了。 【张洁《沉重的翅膀》】

抬举 [bù shí tái jǔ]
释义: 识:认识,理解;抬举:赞扬,器重。不懂得人家对自己的好意。
出处: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七回:“这贱人不识抬举。”

泰山 [bù shí tài shān]
释义: 不认识泰山。比喻见闻太窄,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回:“师父如此高强,必是个教头。小儿有眼不识泰山。”

一丁 [bù shí yī dīng]
释义: 形容一个字也不认识。
出处: 《旧唐书·张弘靖传》:“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弓,不如识一丁字。”
示例: 而云古无类书,此真一丁不识之无知妄作也矣。 【清·平步青《霞外捃屑》卷七】

之无 [bù shí zhī wú]
释义: 连“之”字、“无”字都不认识。形容人不识字,文化水平很低。
出处: 唐·白居易《与元九书》:“仆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有指‘无’字、‘之’字示仆者,仆虽口未能言,心已默识。”

不学无 [bù xué wú shí]
释义: 指没有学问,缺乏见识。
出处: 宋·叶適《故枢密参政汪公墓志铭》:“大理少卿朱斐对上,指大理寺为诏狱。公论‘斐不自知职业何事,不学无识’,竟罢斐。”
示例: 世皇《下江南檄》枚举贾似道无君之罪,宋国臣民其不诚服者与。其文曰:‘……不学无识,舞术弄权。’ 【明·陶宗仪《辍耕录·檄》】

才蔽 [cái bì shí qiǎn]
释义: 蔽:塞而不通。才能蔽塞见识浅陋。
出处: 南朝·梁·江淹《萧重让扬州表》:“臣才蔽识浅,非集誉于乡曲;荣降宠臻,乃假翼于皇极。”

才多 [cái duō shí guǎ]
释义: 才:才识。识:见识。寡:少。天资高,但见识少。

才高 [cái gāo shí yuǎn]
释义: 才能超众,见识深远。
出处: 宋·强至《祠部集·送王宾玉》:“志节慷慨忠义俱,才高识远器有余。”

过人 [cái shí guò rén]
释义: 才能和见识超过一般人。
出处: 元·马致远《荐福碑》第四折:“果然不干我事,是兄弟才识过人。”

戴头 [dài tóu shí liǎn]
释义: 比喻有面子有身分。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六回:“你这客人好不君子相,戴头识脸的,也这般罗唣!”

短见薄 [duǎn jiàn bó shí]
释义: 指见识短浅。
出处: 元·无名氏《马陵道》楔子:“庞涓久后得地呵!此人是个短见薄识、绝恩绝义的人。”
示例: 浑家李氏却有些短见薄识,要做些小便宜勾当。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三十五卷】

多见广 [duō jiàn guǎng shí]
释义: 见闻多,知识广。
出处: 《水浒传》第七四回:“话说这一篇诗,单道着燕青。他虽是三十六星之末,果然机巧心灵,多见广识,了身达命,都强似那三十五个。”

凡才浅 [fán cái qiǎn shí]
释义: 才能平庸,识见肤浅。
出处: 清·陈用光《上翁学士书》:“用光凡才浅识,无所比数。”

反眼不 [fǎn yǎn bù shí]
释义: 反:翻转。翻脸不认人。形容改变态度,对人冷漠无情。
出处: 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

莺猜 [fēng shí yīng cāi]
释义: 比喻男子对女子的思慕。同“蜂迷蝶猜”。
出处: 元本·高明《琵琶记·牛相教女》:“绛罗深护奇葩小,不许蜂识莺猜。”

肤见谫 [fū jiàn jiǎn shí]
释义: 浅陋的见识。
出处: 明·李东阳《〈琼台吟稿〉序》;“彼肤见谫识,管窥蠡测,岂复能尽其妙哉?”

肤见謭 [fū jiàn guǎng shí]
释义: 浅陋的见识。

高才远 [gāo cái yuǎn shí]
释义: 才能高超,见识深远。
出处: 《三国志·魏志·和洽传》“清醇有鉴识”裴松之注引三国·魏·周斐《汝南先贤传》:“召陵谢子微,高才远识。”

高才卓 [gāo cái zhuó shí]
释义: 才能高超,见识深远。同“高才远识”。
出处: 《隋唐演义》第七六回:“[上官昭容]果是高才卓识,即沈宋二人,尚且服其公明,何况臣等。”
示例: 我最先所认识的律师、都是有高才卓识的,他们都是从西洋政大学毕业回来的。 【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续编·护花律师》】

高见远 [gāo jiàn yuǎn shí]
释义: 指见识高远。
出处: 宋·赵彥卫《云麓漫钞》卷十:“圣人高见远识,固不可以小智测度也。”
示例: 元直如此高见远识,谅此有何难哉! 【《三国演义》第四八回】

高明远 [gāo míng yuǎn shí]
释义: 高明:(见解或技能)高超。远识:远大的眼光。指见识高远。亦作“高明远见”。

远见 [gāo shí yuǎn jiàn]
释义: 指见识高远。同“高见远识”。
出处: 宋·王楙《野客丛书·王珪母妻识见》:“其高识远见,甚非常人所能及者。”
示例: 况他元是鄱阳大盗出身,无甚么高识远见。 【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二折】

寒腹短 [hán fù duǎn shí]
释义: 形容人知识贫乏,见识短浅。
出处: 清·周亮工《书影》卷五:“今人寒腹短识,辄不自量造语,余耻之。”

孤怀 [hóng shí gū huái]
释义: 远大的见解,独特的情操。
出处: 清·曾国藩《圣哲画像记》:“班氏闳识孤怀,不逮子长远甚。”
示例: 下笔放眼,偃然若有古人之在我眼前,则闳识孤怀,窃叹古今人不数觏矣。 【金松芩《文学观》】

见多广 [jiàn duō shí guǎng]
释义: 识:知道。见过的多,知道的广。形容阅历深,经验多。
出处: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一:“还是大家宝眷,见多识广,比男子汉眼力到胜十倍。”
示例: 她是每天上街去买菜的,自然见多识广,知道这东西的时价。 【茅盾《过年》】

见经 [jiàn jīng shí jīng]
释义: 形容一看便明白,十分机灵。

见精 [jiàn jīng shí jīng]
释义: 形容一看便明白,十分机灵。同“见经识经”。

教一 [jiāo yī shí bǎi]
释义: 形容具有特殊的才能、智慧。
出处: 汉·刘向《列女传·母仪》:“文王生而明圣,太任教之,以一而识百。”

鉴机 [jiàn jī shí biàn]
释义: 察看时机,了解动向。
出处: 《晋书·皇甫真载记》:“燕朝无纲纪,实可图之,鉴机识变,唯皇甫真耳。”

老马 [lǎo mǎ shí tú]
释义: 老马认识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出处: 《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示例: 老马识途添病骨,穷猿投树择深枝。 【清·黄仲则《立秋后二日》】

之无 [lüè shí zhī wú]
释义: 之、无:指最简单的字。形容识字不多。
出处: 唐·白居易《与元九书》:“仆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有指‘无’字、‘之’字示仆者,仆虽口未能言,心已默识。后有问此二字者,虽百十其试,而指之不差。”
示例: 还有一班市侩,不过略识之无,因为艳羡那些斗方名士,要跟着他学。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回】

默而 [mò ér shí zhī]
释义: 默:不语,不说话。识:记。把所见所闻默默记在心里。

目不 [mù bù shí dīng]
释义: 连最普通的“丁”字也不认识。形容一个字也不认得。
出处: 《旧唐书·张弘靖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
示例: 我试问如果你母亲要把你嫁给一个目不识丁的俗商,或者一个中年官僚,或者一个纨袴子弟,你难产也不反抗? 【巴金《家》二十五】

目不 [mù bù shí shū]
释义: 指读书很少或没读过书;不甚识字或不识字。

博闻 [qiǎng shí bó wén]
释义: 指记忆力强,见闻广博。同“强记博闻”。

身后方干 [shēn hòu shí fāng gān]
释义: 比喻一个人才,生前无人赏识,死后才被重视。
出处: 清·袁枚《随园诗话》:“放眼古今多少恨,可怜识后识方干。”

变从宜 [shí biàn cóng yí]
释义: 指认识事物的变化,灵活地处理问题。

才尊贤 [shí cái zūn xián]
释义: 能识别并尊重有才能的人。

礼知书 [shí lǐ zhī shū]
释义: 懂得礼仪,熟知诗书。

明智审 [shí míng zhì shěn]
释义: 识见明敏,智虑周详。

时达变 [shí shí dá biàn]
释义: 认清时势,通达权变。

时达务 [shí shí dá wù]
释义: 认清时势,通达事务。

时通变 [shí shí tōng biàn]
释义: 认清时势,通达权变。同“识时达变”。

时务者为俊杰 [shí shí wù zhě wéi jùn jié]
释义: 意思是能认清时代潮流的,是聪明能干的人。认清时代潮流势,才能成为出色的人物。
出处: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襄阳记》:“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
示例: 语曰:“识时务者为俊杰。”我愿今日的三民主义者记取此语。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涂老马 [shí tú lǎo mǎ]
释义: 老马认识路。比喻对某种事物十分熟悉的人。同“识途老马”。

途老马 [shí tú lǎo mǎ]
释义: 老马认识路。比喻对某种事物十分熟悉的人。
出处: 《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示例: 你也不用发忧,还有你老子是“识途老马”,慢慢地来指拨你罢! 【茅盾《子夜》四】

微见几 [shí wēi jiàn jǐ]
释义: 看到事物的苗头而能认识和察见事物的本质和发展。

微见远 [shí wēi jiàn yuǎn]
释义: 看到事物的苗头而能察知它的发展远景。

微知著 [shí wēi zhī zhuó]
释义: 看到事物的苗头而能察知它的发展趋向或问题的实质。

文断字 [shí wén duàn zì]
释义: 识字。指有一点文化知识。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八回:“当着人家识文断字的人儿呢?别抡荤,看人家笑话。”
示例: 你看,先父是个举人,我自幼就识文断字。 【老舍《女店员》第一幕】

文谈字 [shí wén tán zì]
释义: 知晓文字。
出处: 明·无名氏《薛苞认母》第二折:“孩儿也,你是个识文谈字的人。”

字知书 [shí zì zhī shū]
释义: 指有文化知识。
出处: 清·李渔《奈何天·虑婚》:“莫说别个,就是阙忠辈呵,一般也貌昂藏,识字知书,怎奈这命低微,执镫随鞭。”
示例: 一百多代表中,‘识字知书’的很少,可是穿着倒还不错。 【瞿秋白《饿乡纪程》十五】

似曾相 [sì céng xiāng shí]
释义: 好象曾经见过。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
出处: 宋·晏殊《浣溪沙》词:“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素不相 [sù bù xiāng shí]
释义: 素:平素,向来。向来不认识。
出处: 元·尚仲贤《柳毅传书》第四折:“我与你素不相识,一旦为你寄书,因而戏言,岂意遂为眷属。”
示例: 船儿只管乘风破浪的一直的走,走向那素不相识的他乡。 【冰心《寄小读者·通讯十八》】

通才练 [tōng cái liàn shí]
释义: 博学多才,见识练达。

通材达 [tōng cái dá shí]
释义: 指博学多才、见识练达的人。同“通才练识”。
出处: 宋·曾巩《寄欧阳舍人书》:“至于通材达识,义烈节士,嘉言善状,皆见于篇,则足为后法。”

通儒达 [tōng rú dá shí]
释义: 指知识渊博、明智达理的学者。同“通儒达士”。

通元 [tōng yuán shí wēi]
释义: 通晓玄奥微妙的道理。

一丁 [wèi shí yī dīng]
释义: 丁:“个”的讹字。不认识一个字,指没有文化的人。亦作“目不识丁”、“不识一丁”。

无般不 [wú bān bù shí]
释义: 犹百般,用尽方法。

渊博 [xué shí yuān bó]
释义: 指学识深而且广。
示例: 王教授在工程力学界是学识渊博的一流专家。

一般见 [yī bān jiàn shí]
释义: 平常的见识。表示不要跟知识低、修养差的人争论,说“不要跟他一般见识。”
出处: 元·关汉卿《鲁斋郎》第一折:“若知是我,怎么敢骂,我不和你一般见识。”
示例: 小人也知那厮胡为,不与他一般见识。(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四回)

一丁不 [yī dīng bù shí]
释义: 形容一个字也不认识。
出处: 《旧唐书·张弘靖传》:“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弓,不如识一丁字。”
示例: 而云古无类书,此真一丁不识之无知妄作也矣。 【清·平步青《霞外捃屑》卷七】

一面之 [yī miàn zhī shí]
释义: 指只见过一面,略有认识。
出处: 《宋史·范纯仁传》:“范纯仁,得一面识足矣。”
示例: 余幄奇,我无一面之识。 【郭沫若《洪波曲》第一章】

遗物 [yí wù shí xīn]
释义: 指舍弃一切外在形式而彼此心意一致。
出处: 晋·陆机《赠冯文罴迁丘令》:“出自幽谷,及尔同林。双情交映,遗物识心。”

有胆有 [yǒu dǎn yǒu shí]
释义: 既有胆量又有见识。
出处: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四十回:“金羽妹子,绝世聪明,有胆有识,今年也是七岁,可怜有才无命。”

之士 [yǒu shí zhī shì]
释义: 具有才能和远见卓识的人。
出处: 汉·刘向《说苑·善说》:“天下有识之士,无不为足下寒心酸鼻者,千秋万岁之后,庙堂必不血食矣。”
示例: 有识之士皆谓陛下厌闻人言,意轻边事,其兆见于此矣。 【宋·苏轼《朝辞赴定州状》】

有眼不泰山 [yǒu yǎn bù shí tài shān]
释义: 虽有眼睛,却不认识泰山。比喻见闻太窄,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回:“师父如此高强,必是个教头。小儿有眼不识泰山。”
示例: 他有眼不识泰山,真是一个见识短浅的人。

知羞 [zhī xiū shí lián]
释义: 羞:羞愧。廉:廉耻。指人知道羞愧、廉耻。形容有修养。

龟成鳖 [shí guī chéng biē]
释义: 将乌龟说成甲鱼。喻蓄意歪曲,颠倒是非。

知高 [zhī gāo shí dī]
释义: 谓说话、做事懂得掌握分寸。

知情 [zhī qíng shí qù]
释义: 懂情意,善体贴。

知书 [zhī shū shí lǐ]
释义: 同“知书达礼”。

知书 [zhī shū shí zì]
释义: 谓有文化修养。

知音 [zhī yīn shí qù]
释义: 犹言知情识趣。

眼不 [yǎn bù shí dīng]
释义: 同“目不识丁”。

爱口 [ài kǒu shí xiū]
释义: 爱口:即碍口,说不出口。由于怕羞而不肯说话。同“碍口识羞”。
示例: 明·天然痴叟《石点头•潘文子契合鸳鸯冢》:“这事关系你终身,肯与不肯,明白的说出,莫要爱口识羞,两相耽误!”

安世默 [ān shì mò shí]
释义: 安世:西汉丞相张安世,记忆力极强;默识:能背诵而牢记不忘。指人记忆力好,能过目成诵。
示例: 三国·魏·孔融《荐祢衡表》:“弘羊潜计,安世默识,以衡准之,诫不足怪。”

对面不 [duì miàn bù shí]
释义: 面对面也不认识。比喻彼此没有缘分。
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石霜往见杨大年,杨言:‘对面不相识,千里却同风。’”

君子 [duō shí jūn zǐ]
释义: 指知识广博、道德高尚的人。
出处: 《新唐书•褚遂良传》:“人之立身,不可以无学,遂良所谓多识君子哉。”

慧眼 [huì yǎn shí zhū]
释义: 聪慧的双眼能识别珍珠。比喻有特别的眼力能识别人或物。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爱古瓷 粤ICP备17015389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796号

本软件的研发和运营为非盈利行为。如果您认为本软件对您有所帮助,可以自愿提供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