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字典常用词典成语词典我的字典
    

父书 [tú dú fù shū]
释义: 徒:只。父书:父亲之言论。白读父亲的兵书。比喻人只知死读书,不懂得运用知识,加以变通。
出处: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括徒能读其父书,不知合变也。”
示例: 括徒读父书,不知变通,非将才,愿王勿遣。(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十八回)

不厌 [bǎi dú bù yàn]
释义: 厌:厌烦,厌倦。读一百遍也不会感到厌烦。形容诗文或书籍写得非常好,不论读多少遍也不感到厌倦。
出处: 宋·苏轼《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诗:“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示例: 为什么一些作品有人“百读不厌”,另一些却有人不想读第二遍呢? 【朱自清《论百读不厌》】

闭户 [bì hù dú shū]
释义: 关着门在家里埋头读书。
出处: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第八》第三卷:“盖须切磋起明也。见闭户读书,师心自是。”

闭门 [bì mén dú shū]
释义: 关起门来在家里读书。原意是独自学习,而不与别人切磋。后也用以形容专心埋头苦读。
出处: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盖须切磋相起明也。见闭门读书,师心自是。稠人广坐,谬误差失者多矣。”

不忍卒 [bù rěn zú dú]
释义: 卒:尽,完。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
出处: 清·淮阴百一居士《壶天录》上卷》:“闽督何公小宋,挽其夫人一联,一字一泪,如泣如诉,令人不忍卒读。”

刺股 [cì gǔ dú shū]
释义: 比喻刻苦攻读。
出处: 《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

不舍手 [dú bù shě shǒu]
释义: 舍:舍得,愿意。读书读到有兴趣时舍不得放下。

书百遍,其义自见 [dú shū bǎi biàn,qí yì zì xiàn]
释义: 见:显现。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王肃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书得间 [dú shū dé jiàn]
释义: 间:间隙。比喻窍门。读书得了窍门。形容读书能寻究窍门,心领神会。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四回:“飏翁!你真可谓读书得间了!你说的一点不错。”

书君子 [dú shū jūn zǐ]
释义: 旧时称有志操有学问的人。

书破万卷 [dú shū pò wàn juàn]
释义: 破:突破;卷:书籍册数。形容读书很多,学识渊博。
出处: 唐·杜甫《奉赠韦左丞文二十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书三到 [dú shū sān dào]
释义: 形容读书十分认真。
出处: 宋·朱熹《训学斋规》:“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紧。”

书三余 [dú shū sān yú]
释义: 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指读好书要抓紧一切闲余时间。
出处: 《三国志·魏志·董遇传》云:“人有从学者,……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

书种子 [dú shū zhǒng zǐ]
释义: 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启后的读书人。
出处: 宋·周密《齐东野语·书种文种》:“山谷云:‘士大夫子弟,不可令读书种子断绝,有才气者出,便当名世矣。’”
示例: 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 【《明史·方孝孺传》】

南华 [huǐ dú nán huá]
释义: 《南华经》即《庄子》。比喻学识渊博而不为人所容。
出处: 《唐诗纪事·温庭筠》:“因知此恨人多积,悔读南华第二篇。”

据鞍 [jù ān dú shū]
释义: 在马背或驴背上读书。后多形容学习勤奋。
出处: 《渊鉴类函·驴三》:“江邻几调蓝山尉,骑驴赴官,第据鞍读书,至迷失道,家人求之乃觉。”

囊萤照 [náng yíng zhào shū]
释义: 用口袋装萤火虫,照着读书。形容家境贫寒,勤苦读书。
出处: 《晋书·车胤传》:“车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示例: 古时候曾有“囊萤照读”、“凿壁偷光”的志士。 【鲁迅《且介亭杂文·难行和不信》】

骑牛汉书 [qí niú dú hàn shū]
释义: 形容刻苦攻读。
出处: 《新唐书·李密传》:“(李密)闻包恺的缑山,往从之。以蒲韀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然荻 [rán dí dú shū]
释义: 然:“燃”的本字,燃烧;荻:芦苇一类的植物。燃荻为灯,发奋读书。形容勤学苦读。
出处: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梁世彭城刘绮,交州刺史勃之孙,早孤家贫,灯烛难办,常买荻尺寸折之,然明夜读。”

三余 [sān yú dú shū]
释义: 充分利用一切空余时间读书。
出处: 《三国志·魏志·王肃传》裴松之注引《魏略》:“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示例: 余尝以三余读书,讲习之暇,读其文。 【晋·陶潜《感士不遇赋序》】

十年书 [shèng dú shí nián shū]
释义: 胜:超过。超过苦读十年书的收获。形容思想上收益极大。
出处: 《二程全书·遗书二十二上·伊川语录》:“古人有言曰:‘共君一夜话,胜读十年书。’若一日有所得,何止胜读十年书也。”

十年 [shí nián dú shū]
释义: 指长期努力于学业。

五车 [shū dú wǔ chē]
释义: 形容读书多、知识丰富。

深思 [shú dú shēn sī]
释义: 反复地阅读,认真地思考。
出处: 宋·苏轼《送安犉秀才失解西归》:“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映雪 [yìng xuě dú shū]
释义: 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读书刻苦。
出处: 南朝梁·任彦升《为萧扬州荐士表》:“至乃集萤映雪,编蒲缉柳。”注引《孙氏世录》:“晋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清介,交游不杂。”

映月 [yìng yuè dú shū]
释义: 利用月光来照明读书。形容家境清贫,勤学苦读。
出处: 《南史·江泌传》:“泌少贫,昼日斫屧为业,夜读书随月光,光斜则握卷升屋,睡极堕地则更登。”

折节 [zhé jié dú shū]
释义: 折节:改变过去的志趣和行为。改变旧习,发愤读书。
出处: 《后汉书·段颎传》:“颎少便习弓马,尚游侠,轻财贿,长乃折节好古学。”
示例: 四十年,方遇张憬藏,谓臣当以文学备位将相,无为自弃。尔来折节读书。 【唐·吴竞《开元升平源》】

伏阁受 [fú gé shòu dú]
释义: 形容恭敬受教。
出处: 《后汉书•曹世叔妻传》:“时《汉书》始出,多未能通者,同群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爱古瓷 粤ICP备17015389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796号

本软件的研发和运营为非盈利行为。如果您认为本软件对您有所帮助,可以自愿提供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