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字典常用词典成语词典我的字典
    

之心 [cè yǐn zhī xīn]
释义: 恻隐:对别人的不幸表示同情。形容对人寄予同情。
出处: 《孟子·告子上》:“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示例: 此人为官清正,作事廉明,每怀恻隐之心,常有仁慈之念。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三回】

烛微 [dòng yǐn zhú wēi]
释义: 形容目光犀利,观察事物深刻透彻。
出处: 清·马建忠《上李伯相言出洋工课书》:“[学师]谓[马建忠]能洞隐烛微,提纲挈领,非徒钻故纸者可比。”

遁世 [dùn shì yǐn jū]
释义: 指避世而深居不做官。
出处: 汉·焦赣《易林·革之旅》:“遁世隐居,竟不逢时。”

擿伏 [fā yǐn tī fú]
释义: 揭露隐蔽的坏人坏事。
出处: 宋·秦观《越州请立程给事祠堂状》:“[程给事]发隐擿伏,敏捷如神。”

父为子 [fù wéi zǐ yǐn]
释义: 父亲为儿子隐藏劣迹。
出处: 《论语·子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示例: 彼各都忍了也波哥,因此上父为子隐,上下家和顺。 【元·无名氏《九世同堂》】

钩深索 [gōu shēn suǒ yǐn]
释义: 钩:钩取;索:探索。色取深处的,探索隐秘的。指钻研深奥的学问,探索隐秘的事情。
出处: 《周易·系辞上》:“探赜索隐,钩深致远。”
示例: 明眼人取而阅之,钩深索隐,煞费苦心,尚未能洞烛靡遗。 【蔡东藩、许厪父《民国通俗演义》自序】

含明 [hán míng yǐn jì]
释义: 犹韬光匿迹。藏匿光彩,掩蔽形迹。形容不自炫露。
出处: 晋·干宝《搜神记》卷二:“妙哉隗生!含明隐迹而莫之闻,可谓镜穷达而洞吉凶者也。”

鸿凤伏 [hóng yǐn fèng fú]
释义: 比喻贤才不遇。
出处: 清·蒲松龄《贺章丘县周素心入泮序》:“尽当鸿隐凤伏,斥鷃得而笑之,而不知一朝奋迹,阊阖可叫而开不难也。”

花遮柳 [huā zhē liǔ yǐn]
释义: 形容不让人看见,悄悄地走。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一回:“五儿听罢,便心下要分些赠芳官,遂用纸另包了一半,趁黄昏人稀之时,自己花遮柳隐的来找芳官。”

林栖谷 [lín qī gǔ yǐn]
释义: 指在山林隐居。亦指隐居的人。

难言之 [nán yán zhī yǐn]
释义: 隐藏在内心深处不便说出口的原因或事情。
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七回:“总觉得无论何等人家,他那家庭之中,总有许多难言之隐的;若要问其所以然之故,却是给妇人女子弄出来的,居了百分之九十九。”

泥中 [ní zhōng yǐn cì]
释义: 比喻说话中带着讥讽。

匿迹 [nì jì yǐn xíng]
释义: 隐:隐藏。隐藏形迹,不使人知。
出处: 元·高文秀《黑旋风》第一折:“那厮口内顽涎望着我面上零,再不和他亲折征,我只是吞声忍气,匿迹潜形。”
示例: 师徒们匿迹隐形,不知何日寻得取经人。 【明·杨志和《四游记·西游记·观音路降猴妖》】

潜德 [qián dé yǐn xíng]
释义: 指不为人知的德行。

潜光 [qián guāng yǐn dé]
释义: 指隐藏德才。

潜光耀 [qián guāng yǐn yào]
释义: 隐藏光采。常指隐居。
出处: 《后汉书·郑玄传》:“又南山四皓有园公、夏黄公,潜光隐耀,世嘉其高,皆悉称公。”
示例: 潜光隐耀,内修秘密,深诚所诣,远属灵人,可谓感而遂通矣。 【《太平广记》卷十五引前蜀杜光庭《神仙感遇传·真白先生》】

潜休 [qián xiū yǐn dé]
释义: 指隐藏美德。

潜踪 [qián zōng yǐn jì]
释义: 指隐蔽踪迹。

若显 [ruò yǐn ruò xiǎn]
释义: 若:好象;隐:隐藏;显:显现。好象隐藏不露,又好象显现出来。形容隐隐约约,看不清楚的样子。
出处: 宋·赵佶《宣和画谱·山水三》:“作《风烟欲雨图》,非阴非霁,如梅天雾晓,霏微暗霭之状,殊有深思,使他人想象于微茫之间,若隐若显,不能穷也。”

若现 [ruò yǐn ruò xiàn]
释义: 隐隐约约,看不清楚。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珠儿》:“李惊,方将诘问,则见其若隐若现,恍惚如烟雾,宛转间已登榻。”

山林 [shān lín yǐn yì]
释义: 隐居山林的士人。即隐士。

山栖谷 [shān qī gǔ yǐn]
释义: 在山中栖身,到谷中喝水。形容隐居生活。
出处: 《魏书·肃宗纪》:“其怀道丘园,昧迹板筑,山栖谷饮,舒卷从时者,宜广戋帛,缉和鼎饪。”

深中 [shēn zhōng yǐn hòu]
释义: 指内心廉正忠厚。

时见 [shí yǐn shí jiàn]
释义: 隐:隐没。见:同“现”;出现。有时隐没,有时出现。远处事物忽明忽暗。

行怪 [sù yǐn xíng guài]
释义: 隐:隐暗的事;行:从事;怪:怪事。求索隐暗的事情,而行怪迂之道。意指身居隐逸的地方,行为怪异,以求名声。
出处: 《汉书·艺文志》:“孔子曰:‘索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不为之矣。”

行怪 [suǒ yǐn xíng guài]
释义: 索:探索;隐:隐暗的事;行:从事;怪:怪事。求索隐暗的事情,而行怪迂之道。意指身居隐逸的地方,行为怪异,以求名声。
出处: 《汉书·艺文志》:“孔子曰:‘索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不为之矣。”

探幽索 [tàn yōu suǒ yǐn]
释义: 探探究深奥的道理,搜索隐秘的事情。同“探赜索隐”。

探赜索 [tàn zé suǒ yǐn]
释义: 探:寻求,探测;赜:幽深玄妙;索:搜求;隐:隐秘。探究深奥的道理,搜索隐秘的事情。
出处: 《易·系辞上》:“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

韬光 [tāo guāng yǐn huì]
释义: 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同“韬光养晦”。

韬光 [tāo guāng yǐn jì]
释义: 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同“韬光晦迹”。

韬迹 [tāo jì yǐn zhì]
释义: 指藏匿踪迹,不露才智。

言中事 [yán zhōng shì yǐn]
释义: 指言语虽然委曲却中正不偏,论事虽然放纵却隐藏着精深的道理。
出处: 语出《易·系辞下》:“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

岩栖谷 [yán qī gǔ yǐn]
释义: 指隐居山谷之中。亦作“岩栖谷饮”。
出处: 宋叶適《总干黄公行状》:“士不遇,岩栖谷隐,姓名沦灭,其常也。”
示例: 故岩栖谷饮、绝粒噏精者,守形之士也。 【明张居正《得道长生颂》】

占身体 [yin zhan shen qi]
释义: 隐藏、掩护自己真面目的意思。

恶扬善 [yǐn è yáng shàn]
释义: 隐:隐匿;扬:宣扬。不谈人的坏处,光宣扬人的好处。
出处: 《礼记·中庸》:“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
示例: 他和你是同僚官,虽有些过失,你可隐恶而扬善。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三十三回】

晦曲折 [yǐn huì qū zhé]
释义: 隐晦:不明显。指写文章或说话时用隐隐约约、转弯抹角的方式来表达某种思想。
出处: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我们可以大声疾呼,而不要隐晦曲折,使人民大众不易看懂。”

迹埋名 [yǐn jì mái míng]
释义: 隐藏行踪、埋没名姓以求不使人知。

介藏形 [yǐn jiè cáng xíng]
释义: 介:鳞甲。隐藏形体,使人看不见。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

居求志 [yǐn jū qiú zhì]
释义: 隐居不仕,以实现自己的志愿。
出处: 《论语·季氏》:“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

鳞藏彩 [yǐn lín cáng cǎi]
释义: 比喻潜藏起来,等待时机。
出处: 《后汉书·逸民传·陈留老父》:“夫龙不隐鳞,凤不藏羽,网罗高悬,去将安所。”

鳞戢翼 [yǐn lín jí yì]
释义: 龙隐匿鳞甲,凤收敛翅膀。比喻贤者隐居待时。

鳞戢羽 [yǐn lín jí yǔ]
释义: 比喻贤者隐居待时。同“隐鳞戢翼”。

名埋姓 [yǐn míng mái xìng]
释义: 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以求不使人知。同“隐姓埋名”。
出处: 元·李爱山《寿阳曲·厌纷》曲:“离京邑,出凤城,山林中隐名埋姓。”
示例: 在商州以西的丛山中选一个险要的地方驻定以后,李自成隐名埋姓,不使外人知道他的行踪。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四章】

然敌国 [yǐn rán dí guó]
释义: 敌国:相当于一国。指对国家起举足轻重作用的人。同“隐若敌国”。

忍不发 [yǐn rěn bù fā]
释义: 隐忍:勉强忍耐,把事情藏在心里。把事情藏在心里不说。
出处: 宋·秦观《淮海集·石庆论》:“特以太后之故,隐忍而不发。”

忍不言 [yǐn rěn bù yán]
释义: 隐忍:勉强忍耐,把事情藏在心里。把事情藏在心里不说。
出处: 宋·秦观《淮海集·石庆论》:“特以太后之故,隐忍而不发。”
示例: 且有先集之事相求,即受侮嫚,亦为亲屈,欲终隐忍不言。(清·归庄《与季沧苇侍御书》)

若敌国 [yǐn ruò dí guó]
释义: 隐:威严庄重的样子;若:象;敌:匹敌,同等;敌国:相当于一国。指对国家起举足轻重作用的人。
出处: 《史记·游侠列传》:“吴楚反时,条侯为太尉,乘传车将至河南,得剧孟,喜曰:‘吴楚举大事而不求孟,吾知其无能为已矣。’天下骚动,宰相得之若得一敌国云。”

天蔽日 [yǐn tiān bì rì]
释义: 把天遮住,把太阳也挡住了。形容覆盖的面积广大。
出处: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

姓埋名 [yǐn xìng mái míng]
释义: 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不让别人知道。
出处: 元·张寿卿《红梨花》第四折:“着他隐姓埋名,假说做王同知的女儿。”

约约 [yǐn yǐn yuē yuē]
释义: 指看起来或听起来模糊,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回:“只见山坡旁隐隐约约,倒象撺出一箭,直向大虫面上射去。”

约其词 [yǐn yuē qí cí]
释义: 指语意隐晦不明或说话躲躲闪闪。亦作“隐约其辞”。

约其辞 [yǐn yuē qí cí]
释义: 隐约:不明显,不清楚。形容说话躲躲闪闪,使人不易完全明白。
出处: 清·平步青《霞外捃屑》卷四:“使白太夫人,谓欲礼佛行也者,迎抵会城卒岁,无功为亲者讳,故隐约其辞不尽也。”

直言无 [zhí yán wú yǐn]
释义: 直率地说话,无所隐讳。同“直言无讳”。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回:“臣不忍坐视君国之危亡,故敢直言无隐。”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三回:“年兄宜直言无隐,某亦有肺腑相通。”
示例: 旋用御史徐启文奏,今中外臣工于时事阙失,直言无隐。 【柯劭忞《清史稿·后妃传·文宗孝贞显皇后》】

擿伏发 [tī fú fā yǐn]
释义: 擿:揭露。伏:隐藏。发:揭发。隐:隐蔽。揭露检举坏人和隐藏的坏事。亦作“擿奸发伏”、“擿伏发奸”。

子为父 [zǐ wéi fù yǐn]
释义: 儿子为父亲隐瞒劣迹。
出处: 《论语·子路》:“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汉·桓宽《盐铁论·周秦》:“闻子为父隐,父为子隐,未闻父子之相坐也。”
示例: 以前,中国人讲究‘子为父隐,父为子隐’,于是隐来隐去,就把真理正义全隐得没有影儿了。 【老舍《老舍自传》第六章第三节】

虚美 [xū měi yǐn è]
释义: 凭空加以赞美而掩蔽其过错。

朝市 [dà yǐn cháo shì]
释义: 朝市:朝廷和市集,泛指人口稠密的热闹之处。指大彻大悟的隐士,不必隐居大山,大闹市也可隐居。
出处: 晋·王康琚《反招隐诗》:“小隐隐陵薮,大隐隐朝市。伯夷窜首阳,老聃伏柱史。”
示例: 唐·杨炯《李舍人山亭诗序》:大隐朝市,本无车马之喧,不出户庭,坐得云霄之致。

发奸摘 [fā jiān zhāi yǐn]
释义: 发:揭发。揭发隐秘的坏人坏事。形容治理政事精明。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9卷:“再说陆公在任,公文不要,爱民如子,况又发奸摘隐,剔清利弊。”

发摘奸 [fā zhāi jiān yǐn]
释义: 发:揭发。揭发隐秘的坏人坏事。形容治理政事精明。
出处: 《北史•循吏传·梁彦光》:“彦光下车,发摘奸隐,有若神明。”

摘伏 [fā yǐn zhāi fú]
释义: 发:揭发。揭发隐秘的坏人坏事。形容治理政事精明。
出处: 宋·秦观《越州请立程给事祠堂状》:“发隐摘伏,敏捷如神。”

伏鸾 [fú luán yǐn hú]
释义: 伏鸾、隐鹄分别是三国时期魏国邓艾和陆云的别号。后泛指隐居的贤人。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爱古瓷 粤ICP备17015389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796号

本软件的研发和运营为非盈利行为。如果您认为本软件对您有所帮助,可以自愿提供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