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字典常用词典成语词典我的字典
    

之地 [bù shí zhī dì]
释义: 不食:不生产粮食。指不能耕种的土地。
出处: 《礼记·檀弓上》:“我死则择不食之地而莽我焉。”
示例: 山林、溪谷,不食之地。(《资治通鉴·周纪赧王四十二年》)

鹑居鷇 [chún jū kòu shí]
释义: 鷇:待母哺食的幼鸟,它不挑拣食物。如鹌鹑一样居无定所,象幼雏一样饥不择食。比喻生活俭朴,不求享受。
出处: 《庄子·天地》:“夫圣人鹑居而鷇食,鸟行而无彰。”

吐哺 [chuò shí tǔ bǔ]
释义: 辍:中止,停止。停止用饭,吐出口中含的食物。
出处: 《史记·留侯世家》:“汉王辍食吐哺,骂曰:‘竖儒,几败而公事!’”

扼吭夺 [è gāng duó shí]
释义: 扼:用力掐着;亢:咽喉。扼住喉咙,夺走吃的东西。比喻使人处于绝境。
出处: 《元史·陈祖仁传》:“乃欲驱疲民以供大役,废其耕耨而荒其田亩,何异扼其吭而夺其食,以速其毙乎?”

饥不择 [jī bù zé shí]
释义: 择:挑拣。不管什么都吃。比喻需要急迫,顾不得选择。
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三十:“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饥不择食。’”
示例: 自古有几般:饥不择食,寒不择衣,慌不择路,贫不择妻。(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三回)

饥者易为,渴者易为饮 [jī zhě yì wéi shí,kě zhě yì wéi yǐn]
释义: 饥饿的人什么食物都可以吃,口渴的人什么饮品都可以喝。比喻需要急迫的人容易满足。
出处: 《孟子·公孙丑上》:“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
示例: 兄能与协和交欢,此则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之会。(章炳麟《与熊克武书》)

列鼎而 [liè dǐng ér shí]
释义: 列:陈列;食:吃。形容豪门贵族的奢侈生活。
出处: 汉·刘向《说苑·建本》:“累茵而坐,列鼎而食。”
示例: 今日个列鼎而食,煞强如淡饭黄齑。(元·马致远《荐福碑》第四折)

人为财死,鸟为 [rén wèi cái sǐ,niǎo wèi shí wáng]
释义: 旧时俗语。意思是为了追求金钱,连生命都可以不要。

不甘味 [shí bù gān wèi]
释义: 甘味:感到味道好。吃东西都觉得没有味道。形容心里有事,吃东西也不香。
出处: 《战国策·齐策五》:“秦王恐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示例: 只有我觍然面目,偷生人世。所以食不甘味,麻衣茹素,稍谢罪戾。(清·吴趼人《痛史》第十一回)

哀梨蒸 [āi lí zhēng shí]
释义: 将哀梨蒸着吃。比喻不识货。糊里糊涂地糟蹋好东西。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桓南郡每见人不快,辄嗔曰:‘君得哀家梨,当复不蒸食不?’”

八珍玉 [bā zhēn yù shí]
释义: 泛指精美的肴馔。
出处: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三:“八珍玉食邀郎餐,千言万语对生意。”

宰相 [bàn shí zǎi xiàng]
释义: 伴食:陪着人家一道吃饭。用来讽刺无所作为,不称职的官员。
出处: 《旧唐书·卢怀慎传》:“开元三年,迁黄门监。怀慎与紫微令姚崇对掌枢密,怀慎自以为吏道不及崇,每事皆推让之,时人谓之伴食宰相。”

中书 [bàn shí zhōng shū]
释义: 指执政大臣庸懦而不堪任事。
出处: 《宋史·胡铨传》:“孙近傅会桧议,遂得参知政事,天下望治有如饥渴,而近伴食中书,漫不敢可否事。”
示例: 人有投匿名诗云:“文章声价斗山齐,伴食中书日又西;回首湘江春水绿,鹧鸪啼罢子规啼。” 【明·郎瑛《七修类稿·事物·李西涯》】

帮狗吃 [bāng gǒu chī shí]
释义: 比喻帮坏人作坏事。同“帮虎吃食”。
出处: 高玉宝《高玉宝》第四章:“这个万瞎子……专给保长溜须拍马,对穷人却是敲诈勒索,最能帮狗吃食。”

帮虎吃 [bāng hǔ chī shí]
释义: 比喻帮助恶人做坏事。
出处: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七十八回:“又兼陆好善的母亲、妻子帮虎吃食,狐假虎威,陪看皇姑寺,煞是有趣,……。”

暖衣 [bǎo shí nuǎn yī]
释义: 饱食:吃得饱;暖衣:穿得暖。形容生活宽裕,衣食丰足。
出处: 《孟子·滕文公上》:“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示例: 今为若计,欲舞文乱法,快意一时,而身陷刑戮乎?欲守公奉法,饱食暖衣,与妻子处乎? 【清·王晫《今世说·政事》】

终日 [bǎo shí zhōng rì]
释义: 终日:整天。整天吃饱饭,不动脑筋,不干什么正经事。
出处: 《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示例: 人如果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那是最没有出息的。

卑宫菲 [bēi gōng fěi shí]
释义: 指宫室简陋,饮食菲薄。旧时用以称美朝廷自奉节俭的功德。
出处: 语出《论语·泰伯》:“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
示例: 卑宫菲食,以丰功臣之赏;披怀虚己,以纳谟士之算。 【晋·陆机《辩亡论下》】

背惠 [bèi huì shí yán]
释义: 指忘恩失信。
出处: 《周书·杨荐传》:“荐至蠕蠕,责其背惠食言,并论结婚之意。”
示例: 盖不退师则背惠食言而曲在晋师。 【宋·秦观《晁错论》】

敝衣粝 [bì yī lì shí]
释义: 破衣粗食。形容生活困顿。
出处: 宋·曾巩《徐复传》:“穷阎漏屋,敝衣粝食,或至于不能自给,未尝动其意也。”
示例: 其在方氏者,虽未死,而敝衣粝食,几无以为生。 【清·刘大櫆《谢氏妹六十寿辰序》】

弊衣箪 [bì yī dān shí]
释义: 破旧的衣服和粗粝的饭食。指生活清苦。
出处: 《周书·儒林传论》:“其沉默孤微者,亦笃志于章句,以先王之道,饰腐儒之姿,达则不过侍讲训胄,穷则终于弊衣箪食。”

弊衣疏 [bì yī shū shí]
释义: 破旧的衣着,粗粝的饭食。指生活清苦。
出处: 《周书·柳虯传》:“弊衣疏食,未尝改操。”

弊衣蔬 [bì yī shū shí]
释义: 破旧的衣服和粗粝的饭食。指生活俭朴。同“弊衣箪食”。
出处: 《周书·柳虯传》:“弊衣蔬食,未尝到改操。”

并日而 [bìng rì ér shí]
释义: 并日:两天合并成一天。不能天天得食,两天三天才能得一天的粮食。形容生活穷困。
出处: 《礼记·儒行》:“儒有一亩之宫,环堵之室,筚门圭窬,蓬户瓮牖,易衣而出,并日而食。”
示例: 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

不吃烟火 [bù chī yān huǒ shí]
释义: 烟火食:熟食。道教以为仙人可以不吃熟食。旧时用来称赞诗文立意高超,言词清丽,不同一般。
出处: 宋·阮阅《诗话总龟前集》卷九引《直方诗话》:“文潜先与李公择辈来予家作长句。后再同东坡来,坡读其诗,叹息云:‘此不是吃烟火食人道底言语。’”
示例: 我看你每每宁神养性,不食烟火,虽然有些道理;但这上面事迹,你何能晓得,却要观看。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回】

不遑暇 [bù huáng xiá shí]
释义: 没有时间吃饭。形容工作紧张、辛勤。
出处: 《书·无逸》:“自朝至於日中昃,不遑暇食,用咸和万民。”孔颖达疏:“遑亦暇也。重言之者,古人自有复语。犹云‘艰难’也。”一说,没有闲暇时间从容地吃饭。

马肝 [bù shí mǎ gān]
释义: 相传马肝有毒,食之能致人于死。比喻不应研讨的事不去研讨。
出处: 《汉书·辕固传》:“上曰:‘食肉毋食马肝,未为不知味也;言学者毋言汤武受命,不为愚。’”
示例: 凡读书当阙所疑,所谓不食马肝,未为不知味。 【清·陈澧《东塾读书记·论语》】

烟火 [bù shí yān huǒ]
释义: ①指不吃熟食。道家修炼主张绝粒却谷,不吃世间烟火物。②指诗文立意高超,言词清丽,不同凡俗。
出处: 《终有报》第一回:“人都道他不食烟火,体气欲仙。”
示例: 此诗不独敏捷异常,且字字清新俊逸,饶有别致,似不食烟火者,大与平日不同。 【《玉娇梨》第一回】

周粟 [bù shí zhōu sù]
释义: 粟:小米,泛指粮食。本指伯夷、叔齐于商亡后不吃周粟而死。比喻忠诚坚定,不因生计艰难而为敌方工作。
出处: 《史记·伯夷列传》:“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示例: 这是沿路讨来的残饭,因为两人曾经议定“不食周粟”,只好进了首阳山之后开始实行。 【鲁迅《故事新编·采薇》】

不知寝 [bù zhī qǐn shí]
释义: 犹言废寝忘食。形容异常专心、努力。

布衣粝 [bù yī lì shí]
释义: 形容生活清苦。同“布衣蔬食”。
出处: 唐·房鲁《上节度使书》:“其愧非愧,布衣粝食,僮饥蹇驴也,所以愧者,彼何人也,予何人也。”
示例: [郑介夫]以刚直名天下。晚居福清,自号一指居士,布衣粝食,而杂植华木于舍傍,觞咏自适。 【宋·陆游《书二公事》】

布衣蔬 [bù yī shū shí]
释义: 蔬食:粗食。穿布衣,吃粗粮。形容生活清苦。
出处: 《汉书·王吉传》:“吉俭家居,亦布衣蔬食。”
示例: 家君在此数年,布衣蔬食,不过仍旧是儒生行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八回】

鲸吞 [cán shí jīng tūn]
释义: 象蚕吃桑叶那样一步步侵占,象鲸吞食那样一下子吞并。比喻用各种方式侵占吞并别国的领土。
出处: 《韩非子·存韩》:“诸侯可蚕食而尽,赵氏可得与敌矣。”
示例: 在乾隆时代,英吉利灭东印度,据孟加刺,渐肆其蚕食鲸吞手段,兼并那东、中、南三印度之地。 【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二回】

草衣木 [cǎo yī mù shí]
释义: 编草为衣,以树木果实为食。形容生活清苦。
出处: 元·马致远《黄梁梦》第一折:“你这出家人,无过草衣木食,干受辛苦,有什么受用快活处。”
示例: 这出家无过草衣木食,熬枯受淡。 【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一折】

昌亭旅 [cháng tíng lǚ shí]
释义: 寄食南昌亭长处。借指寄人篱下。
出处: 唐·王勃《白下驿饯别唐少府》诗:“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

朝趁暮 [zhāo chèn mù shí]
释义: 白天挣了钱,晚上才有饭吃。形容生活十分贫困。
出处: 元·孙仲章《勘头巾》第一折:“人都叫我王小二……家中穷窘,朝趁暮食。”
示例: 第三等,乃朝趁暮食,肩担之家。 【《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

尺板斗 [chǐ bǎn dòu shí]
释义: 旧时形容小官位低禄少。
出处: 《梁书·王僧孺传》:“久为尺板斗食之吏,以从皂衣黑绶之役。”
示例: 万不至章甫缝掖之士、尺板斗食者流,独无含咀宫商,规模秦柳者。 【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二】

侈衣美 [chǐ yī měi shí]
释义: 侈衣,华美的衣服;美食,鲜美的食物。言衣食俱精。
出处: 《吕氏春秋·精通》:“今夫攻者,砥厉五兵,侈衣美食,发且有日矣,所被攻者不乐。”

黜衣缩 [chù yī suō shí]
释义: 节衣缩食,指在生活上省穿省吃,力求节约。
出处: 明·宋濂《重建龙德大雄殿碑》:“于是黜衣缩食,重创大雄殿五楹间。”

吹篪乞 [chuī chí qǐ shí]
释义: 吹着篪讨吃的。指在街头行乞。篪:古代的一种音乐,象笛子,有八孔。

吹箫乞 [chuī xiāo qǐ shí]
释义: 原指伍春秋时子胥于吴市吹箫向人乞讨。后指沿街乞讨。
出处: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昼伏,至于陵水,无以糊其口,膝行蒲伏,稽首肉袒,鼓腹吹篪,乞食于吴市。”

鹑衣鷇 [chún yī kòu shí]
释义: 指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形容生活极端贫困。
出处: 明·沈榜《宛署杂记·养济院》:“籍名收养,多至数千馀人,岁费当若干!此外,又有舍饭,而鹑衣鷇食,扶携颠连,号呼衢路者,犹然在也。”

粗袍粝 [cū páo lì shí]
释义: 粗劣的衣食。形容生活俭朴。
出处: 《后汉书·袁京传》:“[袁彭]行至清,为吏粗袍粝食,终于议郎。”

粗衣恶 [cū yī è shí]
释义: 粗劣的衣食。形容生活俭朴。
出处: 《三国志·魏志·司马朗传》:“虽在军旅,常粗衣恶食,俭以率下。”
示例: 夫人在狱中,粗衣恶食,所有金钱,尽敬诸贫囚。 【清·梁启超《罗兰夫人传》】

粗衣粝 [cū yī lì shí]
释义: 粝:粗米。穿粗布衣,吃粗米饭。形容生活水平很低。也指不追求生活享受。
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三:“粗衣遮寒,粝食活命。”
示例: 粗衣粝食,三十年如一日。 【清·叶廷绾《鸥陂渔话·侯忠节公父子为僮宾作书》】

壶浆 [dān sì hú jiāng]
释义: 食:食物;浆:汤。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示例: 时操引得胜之兵,陈列于河上,有土人箪食壶浆以迎之。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

壶酒 [dān sì hú jiǔ]
释义: 箪:盛饭竹器。一箪食,一壶酒。指少量饮食。
出处: 明·李东阳《中书舍人徐君寿六十序》:“今以箪食壶酒与人则终身不忘,惟天德帝力广大莫测,故有终身囿之而不知者。”

瓢饮 [dān sì piáo yǐn]
释义: 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出处: 《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示例: 而又有箪食瓢饮,足以不死。 【唐·韩愈《与李翱书》】

道听耳 [dào tīng ěr shí]
释义: 对传闻之辞不加去取,盲目轻信。
出处: 清·叶燮《原诗·外篇下》:“村学究道听耳食,窃一言以诧新奇,此等之论是也。”

致饱 [dào shí zhì bǎo]
释义: 比喻以不正当手段获益。
出处: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或有劫持宰相瑕疵而获酬谢,或有喧聒时人视听求见发遣,以此得官谓为才力,何异盗食致饱,窃衣取温哉!”

雕盘绮 [diāo pán qǐ shí]
释义: 精美的器皿及食物。

鸣钟 [dǐng shí míng zhōng]
释义: 鼎:古代炊器;钟:古代乐器。击钟列鼎而食。形容贵族的豪华生活排场。
出处: 宋·王禹偁《贤人不家食赋》:“将期乎鼎食鸣钟,宁虞往吝。”
示例: 拥侯封鼎食鸣钟,赖朝廷破格推崇。 【明·张景《飞丸记·埋轮没产》】

鸣锺 [dǐng shí míng zhōng]
释义: 击钟列鼎而食。形容贵族的豪华生活排场。同“鼎食鸣钟”。

钟鸣 [dǐng shí zhōng míng]
释义: 钟:古代乐器;鼎:古代炊器。击钟列鼎而食。形容贵族的豪华排场。
出处: 《史记·货殖列传》:“洒削,薄技也,而郅氏鼎食。马医浅方,张里击钟。”唐·王勃《滕王阁序》:“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西宿 [dōng shí xī sù]
释义: 比喻贪婪的人各方面的好处都要。
出处: 汉·应邵《风俗通》:“俗说齐人有女,二人求之。东家子丑而富,西家子好而贫。父母疑不能决,问其女,定所欲适。……女便两袒,怪问其故。云:‘欲东家食,西家宿。’”
示例: “东食西宿”,廉者当不如是,马亦自笑无以对。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黄英》】

恶虎不 [è hǔ bù shí zǐ]
释义: 即使凶恶的老虎也不吃自己生下的小老虎。比喻不伤害亲近者。
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杭州龙华寺灵照真觉禅师》:“山僧失口曰:‘恶习虎不食子。’”

恶衣恶 [è yī è shí]
释义: 恶:粗劣的。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
出处: 《论语·里仁》:“士之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示例: 君子忧道不忧贫,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 【章炳麟《论读经有利而无弊》】

恶衣菲 [è yī fēi shí]
释义: 粗劣的衣食。形容生活俭朴。
出处: 《梁书·太祖张皇后等传序》:“高祖拨乱反正,深鉴奢逸,恶衣菲食,务先节俭。”
示例: 恶衣菲食,以终其身。 【宋·苏轼《司马温公行状》】

恶衣粝 [è yī lì shí]
释义: 粝:糙米。穿粗劣的衣服,吃糙米做的饭。形容生活俭朴。
出处: 宋·苏轼《礼义信足以成德论》:“以为有国者皆当恶衣粝食,与农夫并耕而治一人之身,而自为百工。”

恶衣蔬 [è yī shū shí]
释义: 粗劣的衣食。形容生活俭朴。同“恶衣菲食”。
出处: 晋·葛洪《神仙传·孔元方》:“元方仁慈,恶衣蔬食。”
示例: 夫人自誓不许,恶衣蔬食,躬执勤苦,使里之四方就学。 【宋·司马光《赠都官郎中司马君行状》】

饿虎扑 [è hǔ pū shí]
释义: 象饥饿的老虎扑向食物一样。比喻动作猛烈而迅速。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一回:“饿虎扑食最伤人,蛟龙戏水能凶恶。”
示例: 那人刚到面前,便如饿虎扑食,猫儿捕鼠的一般,抱住叫道:“亲嫂子,等死我了。”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二回】

之论 [ěr shí zhī lùn]
释义: 形容听来的没有确凿根据的言论。同“耳食之谈”、“耳食之言”。

之谈 [ěr shí zhī tán]
释义: 耳食:以耳吃食,指不加审察,轻信传闻。指听来的没有根据的话。
出处: 《史记·六国年表序》:“学者牵于所闻,见秦在帝位日浅,不察其始终,因举而笑之,不敢道,此与以耳食无异。”
示例: 此耳食之谈,引经断狱,当不如是。 【清·阮葵生《茶余客话》卷六】

之言 [ěr shí zhī yán]
释义: 耳食:耳朵吃饭。指没有确凿的根据,未经思考分析的传闻。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六国年表序》:“不察其始终因举而笑之,不敢道,此与以耳食无异。”

耳视目 [ěr shì mù shí]
释义: 用耳朵看,用眼睛吃。比喻颠倒错乱。
出处: 宋·司马光《迂书·官失》:“世之人不以耳视而目食者,鲜矣。”

发愤忘 [fā fèn wàng shí]
释义: 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奋。
出处: 《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示例: 既这样发愤忘食起来,也好,就由你去。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四回】

薄衣 [fěi shí bó yī]
释义: 菲:微薄。微薄的衣服,粗劣的食物。形容生活十分俭朴。
出处: 《梁书·武帝纪上》:“其中有可以率先卿士,准的甿庶,菲食薄衣,请自孤始。”

废寝忘 [fèi qǐn wàng shí]
释义: 废:停止。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出处: 《列子·开瑞篇》:“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寢食者。”南朝·齐·王融《曲水诗》序:“犹且具明废寝,昃晷忘餐。”
示例: 但得个寄信传音,也省的人废寝忘食。 【元·曾瑞卿《留鞋记》第一折】

焚枯 [fén kū shí dàn]
释义: 烤干鱼,食薄味。形容生活清苦。
出处: 清·钱谦益《和州鲁氏先茔神道碑铭》:“焚枯食淡,斋厨萧然。”

丰衣足 [fēng yī zú shí]
释义: 足:够。穿的吃的都很丰富充足。形容生活富裕。
出处: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十五:“堂头官人,丰衣足食,所住无不克。”
示例: 我们用自己动手的方法,达到了丰衣足食的目的。 【《毛泽东选集·组织起来》】

鸾栖 [fèng shí luán qī]
释义: 鸾凤非竹实不食,非悟桐不栖。比喻高位或帝位。
出处: 明·张凤翼《红拂记·髯客海归》:“我想起那李公子呵,所事撑达,与他争甚么凤食鸾栖。我自向碧梧中别寻支节。”

宵衣 [gàn shí xiāo yī]
释义: 天色很晚才吃饭,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形容勤于政事。
出处: 南朝·陈·徐陵《陈文帝哀策文》:“勤民听政,旰食宵衣。”
示例: 奋乾纲旰食宵衣,持国柄敬天慰庙。 【明·陈汝元《金莲记·射策》】

之劳 [gàn shí zhī láo]
释义: 天色已晚才吃饭。形容勤于政事。
出处: 《晋书·郭璞传》:“不然,恐将来必有愆阳苦雨之灾,崩震薄蚀之变,狂狡蠹戾之妖,以益陛下旰食之劳也。”
示例: 恭惟皇帝陛下天仁博施,神智曲成,躬忘旰食之劳,坐讲日新之政。 【宋·王安石《乞皇帝御正殿复常膳表》】

攻苦 [gōng kǔ shí dàn]
释义: 做艰苦的工作,吃清淡的食物。形容刻苦自励。啖,亦作“淡”。同“攻苦食淡”。
出处: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吕后与陛下攻苦食啖,其可背哉。”

攻苦 [gōng kǔ shí dàn]
释义: 攻:做;若:艰苦;淡:清淡。做艰苦的工作,吃清淡的食物。形容刻苦自励。
出处: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吕后与陛下攻苦食啖(淡)。”
示例: 得瑗所授经,熟读精思,攻苦食淡,夏不扇,冬不炉,夜不安枕者逾年。 【《宋史·徐中行传》】

攻苦 [gōng kǔ shí jiǎn]
释义: 犹攻苦食淡。形容刻苦自励。
出处: 明·王世贞《觚不觚录》:“余举进士,不能攻苦食俭。”

狗彘不 [gǒu zhì bù shí]
释义: 连狗猪都不吃他的肉。形容其人的品行极端恶劣。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元后传》:“受人孤寄,乘便利时,夺取其国,不复顾恩义。人如此者,狗猪不食其余。”
示例: 汪精卫、陈璧君则作了狗彘不食、遗臭万年的无耻汉奸。 【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了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

狗彘不其余 [gǒu zhì bù shí qí yú]
释义: 狗猪都不吃他剩下的东西。形容人极其卑鄙龌龊。
出处: 《汉书·元后传》:“既无以报,受人孤寄,乘便利时,夺取其国,不复顾恩义,人如此者,狗猪不食其余,天下岂有而兄弟邪!”
示例: 士大夫为官爵所钓,用心至是,可谓狗彘不食其余。 【宋·王明清《玉照新志》第五卷】

狗猪不其余 [gǒu zhū bù shí qí yú]
释义: 食:吃。狗猪都不吃他剩下的东西。形容人的品行极其卑鄙龌龊。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元后传》:“受人孤寄,乘便利时,夺取其国,不复顾恩义。人如此者,狗猪不食其余。”

褐衣蔬 [hè yī shū shí]
释义: 褐衣:粗布衣服;蔬食:粗糙的饭食。穿的是粗布衣服,吃的是粗茶淡饭。形容生活困苦。
出处: 《史记·游侠列传》:“故季次、原宪终年空室蓬户,褐衣蔬食。”

侯服玉 [hóu fú yù shí]
释义: 侯服:王侯之服;玉食:珍美食品。穿王侯的衣服,吃珍贵的食物。形容豪华奢侈的生活。
出处: 《汉书·叙传下》:“侯服王食,败俗伤化。”
示例: 湛族为盛门,性颇豪侈,侯服玉食,穷滋极珍。 【《晋书·夏侯湛传》】

虎不 [hǔ bù shí ér]
释义: 老虎凶猛残忍,但并不吃自己的孩子。比喻人皆有爱子之心,都有骨肉之情。
出处: 明·杨珽《龙膏记·藏春》:“你爹爹既往洛阳,一时未归,待异日我自慢慢劝他,虎毒不食儿,孩儿切莫短见。”

击钟鼎 [jī zhōng dǐng shí]
释义: 打钟列鼎而食。形容贵族或富人生活奢华。
出处: 汉·张衡《西京赋》:“击钟鼎食,连骑相过。”三国·魏·嵇康《卜疑》:“宁聚货千亿,击钟鼎食;枕藉芬芳,婉脔美色乎?”

饥不遑 [jī bù huáng shí]
释义: 形容全神贯注地忙于事务。同“饥不暇食”。

饥不暇 [jī bù xiá shí]
释义: 肚子饿了也没空吃饭。形容全神贯注地忙于事务。

鸡鹜争 [jī wù zhēng shí]
释义: 鸡鹜:比喻平庸的人。旧指小人互争名利。
出处: 战国·楚·屈原《卜居》:“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

嗟来之 [jiē lái zhī shí]
释义: 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出处: 《礼记·檀弓下》:“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示例: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五回】

见噎废 [jiàn yē fèi shí]
释义: 比喻遇到偶然挫折就停止应作的事。

节衣缩 [jié yī suō shí]
释义: 节、缩:节省。省吃省穿。形容节约。
出处: 《史记·贷殖列传》:“能薄饮食,忍嗜欲,节衣服。”
示例: 本来,有关本业的东西,是无论怎样节衣缩食也应该购买的。 【《鲁迅书信集·致赵家璧》】

践土 [jiàn tǔ shí máo]
释义: 指蒙受君恩;亦泛指起居生活。毛,泛指土地上生长的粮食蔬菜等植物。
出处: 语出《左传昭公七年》:“封略之内,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谁非君臣?”
示例: 诸君践土食毛,义亦可死;但未食禄,亦可以无死。 【清梁章钜《归田琐记·黄忠端公》】

解骖推 [jiě cān tuī shí]
释义: 骖:古代驾在车前两侧的马。解下驾在车前两侧的马匹,换取食物送给急需的人。指以自己的财物解救他人之急。

锦衣肉 [jǐn yī ròu shí]
释义: 形容豪华奢侈的生活。同“锦衣玉食”。

解衣推 [jiě yī tuī shí]
释义: 推:让。把穿着的衣服脱下给别人穿,把正在吃的食物让别人吃。形容对人热情关怀。
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
示例: 小生飘蓬浪迹,幸蒙令尊一见如故,解衣推食,恩已过甚。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锦衣玉 [jǐn yī yù shí]
释义: 锦衣:鲜艳华美的衣服;玉食:珍美的食品。精美的衣食。形容豪华奢侈的生活。
出处: 《魏书·常景传》:“锦衣玉食,可颐其形。”
示例: 况锦衣玉食者未必能安于荆钗布裙也,与其后悔,莫若无成。 【清·沈复《浮生六记·坎坷记愁》】

鲸吞蚕 [jīng tūn cán shí]
释义: 像鲸鱼吞食一口吞下,像蚕吃桑叶逐步侵占。比喻用各种手段侵吞。
出处: 清·王韬《英宜保土》:“若土耳机三土一旦为俄所鲸吞蚕食,则地兼三海,拓疆万里。”
示例: 鲸吞蚕食言终验,敌弱朋强局已更。 【柳亚子《屈辱》诗】

井渫不 [jǐng xiè bù shí]
释义: 指井虽浚治,洁净清澈,但不被饮用。比喻洁身自持,而不为人所知。
出处: 语出《易·井》:“井渫不食,为我心恻。”王弼注:“渫,不停污之谓也。”孔颖达疏:“井渫而不见食,犹人修已全洁而不见用。”
示例: 何不警其越俎代庖之罪,而乃疑其心测井渫不食乎? 【宋·陈亮《与吕伯恭正字书》之三】

井渫莫 [jǐng xiè mò shí]
释义: 比喻洁身自持,而不为人所知。同“井渫不食”。

敬事后 [jìng shì hòu shí]
释义: 指凡事应当先尽力去做,待有功绩后才能享受俸禄。
出处: 语出《论语·卫灵公》:“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邢昺疏:“言当先尽力敬其职事,必有勋绩而后食禄也”。
示例: 但臣等窃以敬事后食者,人臣靖共之心。 【明·张居正《请叙录日讲诸臣疏》】

地狱 [jiǔ shí dì yù]
释义: 陷入终日为酒食应酬而奔忙的痛苦境地。
出处: 宋·朱彧《萍洲可谈》卷三:“东坡倅杭,不胜杯酌……疲于应接,乃号杭倅为酒食地狱。”

征逐 [jiǔ shí zhēng zhú]
释义: 征:召唤;逐:追随。指酒肉朋友以吃喝交往。
出处: 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
示例: 至于衣服奢华,酒食征逐,尤宜切戒。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回】

口多 [kǒu duō shí guǎ]
释义: 吃饭的人多,但是食物很少。
出处: 唐·韩愈《答胡生书》:“愈不善自谋,口多而食寡。”
示例: 解放前夕,我们全家六口流落在这座小城市里,口多食寡,连一天三顿饭都无法维持。

壸浆箪 [kǔn jiāng dān shí]
释义: 原指竹篮中盛着饭食,壶中盛着酒浆茶水,以欢迎王者的军队。后多用指百姓欢迎、慰劳自己所拥护的军队。
出处: 语出《孟子·梁惠王下》:“箪食壸浆,以迎王师。”

狼飡虎 [láng cān hǔ shí]
释义: 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同“狼餐虎咽”。

粗衣 [lì shí cū yī]
释义: 粝:粗米。粗布衣服,粗劣的食品。比喻生活清苦。
出处: 宋·无名氏《张协状元·大公资助张协》:“奴供备粝食粗衣。”
示例: 不耻蓬首垢面,不嫌粝食粗衣。 【元·马钰《西江月》】

率兽 [shuài shòu shí rén]
释义: 率:带领。带着野兽来吃人。比喻统治者虐害人民。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是率兽而食人也。”
示例: 日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章炳麟《革命之道德》】

靡衣玉 [mí yī yù shí]
释义: 指美衣美食。

靡衣偷 [mǐ yī tōu shí]
释义: 靡:华丽;偷:苟且。美衣甘食,苟且偷生。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韩信传》:“众庶莫不辍作怠惰,靡衣偷食,倾耳以待命者。”
示例: 昔毛玠在朝,士大夫不敢靡衣偷食。 【《梁书·武帝纪上》】

靡衣媮 [mǐ yī tōu shí]
释义: 靡:华丽;媮:苟且。身穿丽服,苟且而食。形容富贵的人苟且偷生。
出处: 《汉书·韩信传》:“众庶莫不辍作怠惰,靡衣媮食,倾耳以待命者。”

灭此朝 [miè cǐ zhāo shí]
释义: 朝食:吃早饭。让我先把敌人消灭掉再吃早饭。形容急于消灭敌人的心情和必胜的信心。
出处: 《左传·成公二年》:“齐侯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不介马而驰之。”
示例: 广东之于桂军,骎有灭此朝食之势。 【章炳麟《联省自治虚置政府议》】

民以为天 [mín yǐ shí wéi tiān]
释义: 天:比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东西。人民以粮食为自己生活所系。指民食的重要。
出处: 《汉书·郦食其传》:“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
示例: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董必武《挽沈骊英女士》】

鸣野 [míng yě shí píng]
释义: 比喻诚心待人,同甘共苦。
出处: 《诗·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鸣钟 [míng zhōng shí dǐng]
释义: 钟,打击乐器,泛指一般乐器;鼎,盛物食器。谓用食时身边响着乐器,眼前列着鼎器。形容古代贵族高官生活的豪奢。
出处: 汉·张衡《西京赋》:“击钟鼎食,连骑相过。”
示例: 鸣钟食鼎,积代衣缨;长戟高门,因循礼乐。 【唐·张鷟《游仙窟》】

耳视 [mù shí ěr shì]
释义: 用眼睛吃,用耳朵看。比喻颠倒错乱。
出处: 宋·司马光《迂书·官失》:“世之人不以耳视而目食者,鲜矣。”

暖衣饱 [nuǎn yī bǎo shí]
释义: 形容生活宽裕,衣食丰足。
出处: 《荀子·荣辱》:“是庶人之所以取暖衣饱食,长生久视,以免于刑戮也。”

曝背 [pù bèi shí qín]
释义: 谦言微薄之献。

弱肉 [qiáng shí ruò ròu]
释义: 比喻弱者被强者欺凌吞并。同“弱肉强食”。

靡角 [qiǎng shí mí jiǎo]
释义: 指饱食而角力求胜。
出处: 《列子·说符》:“强食靡角,胜者为制,是禽兽也。”殷敬顺释文:“《韩诗外传》云:‘靡,共也。’《吕氏春秋》云:‘角,试力也。’此言人重利而轻道,唯食而已,亦犹禽兽饱食而相共角力以求胜也。”一说,靡读为摩,谓以角相摩。见俞樾《诸子平

自爱 [qiǎng shí zì ài]
释义: 劝慰人的话。指努力加餐,保重身体。

蛤蜊 [qiě shí há lí]
释义: 指姑且置之不问。
出处: 《南史·王融传》:“(融)诣王僧佑,因遇沉昭略,未相识。昭略屡顾盼,谓主人曰:‘是何年少?’融殊不平,谓曰:‘仆出于扶桑,入于汤谷,照耀天下,谁云不知,而卿此问?’昭略云:‘不知许事,且食蛤蜊。’”

寝皮 [qǐn pí shí ròu]
释义: ①形容仇恨之深。②借指勇武的行为或精神。
出处: 《左传·襄公二十一年》:“然二子者譬于禽兽,臣食其肉而寝处其皮矣。”
示例: 寝皮食肉男儿事,未分书生袖手间。 【金·元好问《射虎》诗】

不安 [qǐn shí bù ān]
释义: 睡不好觉,吃不好饭。十分忧虑担心的样子。
出处: 《战国策·齐策五》:“秦王恐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俱废 [qǐn shí jù fèi]
释义: 觉也不睡,饭也顾不上吃。比喻极其焦虑不安,或学习、工作极其紧张。
出处: 宋·洪迈《夷坚志·沈见鬼》:“夏六月,真若赤目,肿痛特甚,寝食俱废。”
示例: 最令我寝食俱废,乐而忘返的,是传统的、一年一度的书会。 【曹靖华《雪雾迷濛访书画》】

存信 [qù shí cún xìn]
释义: 比喻宁可失去粮食而饿死,也要坚持信义。

无衣 [quē shí wú yī]
释义: 缺少吃的和穿的。形容饥寒交迫的生活。
出处: 明·无名氏《贫富兴衰》第一折:“先主在独树楼桑受困危,织履编席,缺食无衣,到处寻觅,挽菜挑虀。”

缺衣少 [quē yī shǎo shí]
释义: 衣食不足。指贫穷。亦作“缺食无衣”。
出处: 明李贽《焚书·复李渐老书》:“即此衣食之赐,既深以为喜,则缺衣少食之烦恼不言而知也。”

人浮于 [rén fú yú shí]
释义: 浮:超过,多余。食:指俸禄。原指人的才能超过所得的俸禄。后比喻人员太多超过了工作的需要。亦作“人浮于事”。

日旰不 [rì gàn bù shí]
释义: 形容专心致志,勤勉不懈。同“日旰忘食”。
出处: 唐·皮日休《忧赋》:“故王之忧国者日旰不食,士之忧位者载贽出疆。”

日旰忘 [rì gàn wàng shí]
释义: 天色已晚仍顾不上吃饭。形容专心致志,勤勉不懈。
出处: 《后汉书·儒林传上·尹敏》:“与班彪亲善,每相遇,辄日旰忘食,夜分不寝。”
示例: 天子未明求衣,日旰忘食,犹恐万机不理,天下拥滞。 【《周书·乐运传》】

万钱 [rì shí wàn qián]
释义: 每天吃喝花费上万钱财。形容生活极其奢侈。
出处: 《晋书·何曾传》:“食日万钱,犹曰无下箸处。”
示例: 有个王涯丞相,官居一品,权压百僚,僮仆千数,日食万钱。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七】

日月交 [rì yuè jiāo shí]
释义: 指日蚀和月蚀;比喻彼此争斗,做了冤家对头。
出处: 元·武汉臣《生金阁》第二折:“爷!怪事,怪事!只见日月交食,不曾见辘轴退皮。”
示例: 俺两个半生来岂有些嫌隙,到今日却做了日月交食。 【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二折】

日昃不 [rì zè bù shí]
释义: 太阳已偏西还不吃饭。形容专心致志,勤勉不懈。

日昃旰 [rì zè gàn shí]
释义: 太阳偏西天色晚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事。

日昃忘 [rì zè wàng shí]
释义: 太阳已偏西还顾不上吃饭。形容专心致志,勤勉不懈。

者鄙 [ròu shí zhě bǐ]
释义: 肉食者:吃肉的人,引伸为有权位的人;鄙:鄙陋。旧时指身居高位、俸禄丰厚的人眼光短浅。
出处: 《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示例: 彼唯有见于近而无见于远,有察于寡而无察于多,肉食者鄙,端推此辈。 【严复《救亡决论》】

弱肉强 [ruò ròu qiáng shí]
释义: 原指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吞食。比喻弱的被强的吞并。
出处: 唐·韩愈《送浮屠文暢师序》:“弱之肉,强之食。”明·刘基《秦女体行》:“有生不幸遭乱世,弱肉强食官无诛。”
示例: 在这样“弱肉强食”的情况下,“生活”是终于不易保全的。 【邹韬奋《抗战以来·“诸葛亮”和“阿斗”》】

三旬九 [sān xún jiǔ shí]
释义: 旬:十天叫一旬。三十天中只能吃九顿饭。形容家境贫困。
出处: 汉·刘向《说苑·立节》:“子思居于卫,缊袍无表,二旬而九食。”晋·陶潜《拟古》诗:“三旬九遇食,十年著一冠。”

杀衣缩 [shài yī suō shí]
释义: 犹节衣缩食。形容节约。
出处: 明·宁濂《故丽水叶府君墓铭》:“家虽贫,杀衣缩食,葬宗党十余丧。”

鲸吞 [shé shí jīng tūn]
释义: 蛇食:像蛇一样吞食。鲸吞:像鲸一样吞咽。比喻强者逐步并吞弱者。

生众 [shēng zhòng shí guǎ]
释义: 众:多;寡:少。生产的多,消费的少。形容财富充足。
出处: 《礼记·大学》:“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厉兵 [shèng shí lì bīng]
释义: 吃饱饭,磨快兵器。比喻做好战斗准备。
出处: 《商君书·兵守》:“壮男之军,使励食厉兵,陈而待敌。”

案方丈 [shí àn fāng zhàng]
释义: 形容吃的阔气。同“食前方丈”。

必方丈 [shí bì fāng zhàng]
释义: 形容吃的阔气。同“食前方丈”。

辨劳薪 [shí biàn láo xīn]
释义: 形容见识卓越。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术解》:“荀勖尝在晋武帝坐上食笋进饭,谓在坐人曰:‘此是劳薪所炊也。’坐者未之信,密遣问之,实用故车脚。”

不充肠 [shí bù chōng cháng]
释义: 见“食不充饥”。

不充饥 [shí bù chōng jī]
释义: 犹言食不果腹。指吃不饱肚子。形容生活贫困。

不充口 [shí bù chōng kǒu]
释义: 不能吃饱肚子。形容生活艰难困苦。同“食不餬口”。

不二味 [shí bù èr wèi]
释义: 吃饭不用两道菜肴。谓饮食节俭。
出处: 《左传·哀公元年》:“昔阖庐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坛,器不彤镂,宫室不观,舟车不饰,衣服财用,择不取费。”《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食不二味,坐不重席。”
示例: 食不贰味,以与民同利,昔之君子之行礼者如此。 【《大戴礼记·哀公问于孔子》】

不果腹 [shí bù guǒ fù]
释义: 果:充实,饱。指吃不饱肚子。形容生活贫困。
出处: 《庄子·逍遥游》:“適莽苍者,三飡而反,腹犹果然。”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诺皋记下》:“和州刘录事者,大历中罢官居和州旁县,食兼数人,尤能食鲙,常言鲙味未尝果腹。”

不餬口 [shí bù hú kǒu]
释义: 不能吃饱肚子。形容生活艰难困苦。

不遑味 [shí bù huáng wèi]
释义: 形容心里有事,吃东西也不香。同“食不甘味”。

不兼肉 [shí bù jiān ròu]
释义: 吃饭不用两道肉食。指饮食节俭。

不兼味 [shí bù jiān wèi]
释义: 吃饭不用两道菜肴。指饮食节俭。同“食不二味”。

不累味 [shí bù lèi wèi]
释义: 吃饭不用两道菜肴。指饮食节俭。同“食不二味”。

不求甘 [shí bù qiú gān]
释义: 饮食不求甘美。形容生活节俭。

不暇饱 [shí bù xiá bǎo]
释义: 暇:空闲。没有空好好吃饭。形容整日忙碌,连吃饭也没空。

不下咽 [shí bù xià yàn]
释义: 食物虽在口中但咽不下去。形容忧心忡忡,不思饮食。
出处: 唐·韩愈《张中丞传后叙》:“霁云(南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
示例: 这顿饭虽说也有鸡、鸭、鱼、肉,可是当伙计的都提心吊胆,食不下咽。 【欧阳山《苦斗》七三】

不厌精,脍不厌细 [shí bù yàn jīng,kuài bù yàn xì]
释义: 厌:满足;脍:细切的肉。粮食舂得越精越好,肉切得越细越好。形容食物要精制细做。
出处: 《论语·乡党》:“斋必变食,居必迁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示例: “割不正不食”这是他老先生的古板规矩,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条令却有些稀奇。 【鲁迅《南腔北调集·由中国女人的脚……》】

不知味 [shí bù zhī wèi]
释义: 形容心里有事,吃东西也不香。同“食不甘味”。

不终味 [shí bù zhōng wèi]
释义: 形容心里有事,吃东西也不香。同“食不甘味”。

不重肉 [shí bù zhóng ròu]
释义: 吃饭不用两道肉食。指饮食节俭。同“食不兼肉”。

不重味 [shí bù chóng wèi]
释义: 味:菜肴。吃饭不要两样菜肴。形容生活俭朴。
出处: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食不二味,坐不重席。”《史记·吴太伯世家》:“越王勾践食不重味,衣不重采,吊死问疾,且欲有所用其众。”

箪浆壶 [shí dān jiāng hú]
释义: 为欢迎所拥护的军队,用箪盛饭,用壶盛水,进行犒劳。
出处: 语出《孟子·梁惠王下》:“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而不化 [shí ér bù huà]
释义: 吃了没有消化。比喻对所学知识理解得不深不透,没有吸收成为自己的东西。
示例: 死啃书本,不结合实际,就会食而不化,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方于前 [shí fāng yú qián]
释义: 形容吃的阔气。同“食前方丈”。

甘寝安 [shí gān qǐn ān]
释义: 吃得香甜,睡得安稳。形容心绪宁静。同“食甘寝宁”。

甘寝宁 [shí gān qǐn níng]
释义: 吃得香甜,睡得安稳。形容心绪宁静。

古不化 [shí gǔ bù huà]
释义: 指对所学的古代知识理解得不深不透,不善于按现在的情况来运用,跟吃不东西不消化一样。
出处: 清·陈撰《玉几山房画外录》卷下载恽向《题自作画册》:“可见定欲为古人而食古不化,画虎不成、刻舟求剑之类也。”
示例: 如果不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研究古代文化遗产,就会食古不化。

古如鲠 [shí gǔ rú gěng]
释义: 犹言食古不化。指对所学的古代知识理解得不深不透,不善于按现在的情况来运用,跟吃不东西不消化一样。

藿悬鹑 [shí huò xuán chún]
释义: 指生活穷苦。食藿,以豆叶为食;悬鹑,衣衫褴褛,似鹑鸟悬垂的秃尾。

饥息劳 [shí jī xī láo]
释义: 指使饥饿者得食,疲劳者休息。

马留肝 [shí mǎ liú gān]
释义: 后反用其义,比喻未能吸取精华。
出处: 《史记·封禅书》:“文成(少翁)食马肝死耳。”司马贞索隐:“案:《论衡》云:‘气热而毒盛,故食走马肝杀人。’”

毛践土 [shí máo jiàn tǔ]
释义: 毛:指地面所生之谷物;贱:踩。原意是吃的食物和居住的土地都是国君所有。封建官吏用以表示感戴君主的恩德。
出处: 《左传·昭公七年》:“封略之内,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谁非君臣?”
示例: 食毛践土偏知感,地厚天高乱颂扬。 【清·吴趼人《痛史》第二十一回】

前方丈 [shí qián fāng zhàng]
释义: 方丈:一丈见方。吃饭时面前一丈见方的地方摆满了食物。形容吃的阔气。
出处: 《孟子·尽心下》:“食前方丈,侍妾数百人,我得志弗为也。”
示例: 见着老人家的食前方丈侍妾数百人的行径,不禁羡慕。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五十七回】

亲财黑 [shí qīn cái hēi]
释义: 指人贪婪自私,爱占便宜。

日万钱 [shí rì wàn qián]
释义: 每天饮食要花费上万的钱。形容饮食极奢侈。
出处: 《晋书·何曾传》:“食日万钱,犹曰无下箸处。”

肉寝皮 [shí ròu qǐn pí]
释义: 割他的肉吃,剥他的皮睡。形容对敌人的深仇大恨。
出处: 《左传·襄公二十一年》:“然二子者,譬于禽兽,臣食其肉而寝处其皮。”
示例: 却说殷小姐痛恨刘贼,恨不食肉寝皮。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九回】

少事烦 [shí shǎo shì fán]
释义: 每日吃饭很少,可是处理的事务非常繁重。形容工作辛劳,身体不佳。
出处: 《晋书·宣帝纪》:“先是,亮使至,帝问曰:‘诸葛公起居何如?食可几(许)米?’对曰:‘三四升。’次问政事,曰:‘二十罚已上皆自省览。’帝既而告人曰:‘诸葛孔明其能久乎!’”
示例: 既而又因感激三顾,许人驱弛,食少事烦,至死方已。 【清·金圣叹《西厢记序》】

少事繁 [shí shǎo shì fán]
释义: 形容工作辛劳,身体不佳。同“食少事烦”。

生不化 [shí shēng bù huà]
释义: 指生吞活剥,不善灵活运用。

宿相兼 [shí sù xiāng jiān]
释义: 比喻幻想同时实现两个互相矛盾的目标。
出处: 汉·应劭《风俗通·两袒》:“齐人有女,二人求之。……父母疑不能决,问其女:‘定所欲适,难指斥言者,偏袒令我知之。’女便两袒,怪问其故。云:‘欲东家食,西家宿。’”

荼卧棘 [shí tú wò jí]
释义: 吃苦菜,睡粗草。形容初民的生活艰苦。

为民天 [shí wéi mín tiān]
释义: 指粮食是人民赖以生存的最为重要的东西。

味方丈 [shí wèi fāng zhàng]
释义: 形容吃的阔气。同“食前方丈”。

言而肥 [shí yán ér féi]
释义: 食言:失信。指不守信用,只图自己占便宜。
出处: 《左传·哀公二十五年》:“是食言多矣,能无肥乎?”
示例: 你们食言而肥,不承认这个原来答应承认的区域。 【毛泽东《评国民党十一中全会和三届二次国民参议会》】

鱼遇鲭 [shí yú yù qīng]
释义: 比喻调换口味,使不单调。鲭,鱼肉合烧的美味。

玉炊桂 [shí yù chuī guì]
释义: 食品贵如油,燃料贵如桂。比喻物价昂贵。
出处: 《战国策·楚策三》:“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难得见如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

指大动 [shí zhǐ dà dòng]
释义: 原指有美味可吃的预兆,后形容看到有好吃的东西而贪婪的样子。
出处: 《左传·宣公四年》:“楚人献鼋于郑灵公,公子宋与子家将见,子公之食指动。”

子徇君 [shí zǐ xùn jūn]
释义: 谓吃自己儿子的肉以媚主邀功。

租衣税 [shí zū yī shuì]
释义: 依靠百姓缴纳的租税生活。
出处: 《史记·平准书》:“县官当食租衣税而已,今弘羊令吏坐市列肆,贩物求利。烹弘羊,天乃雨。”《汉书·食货志下》:“县官食租衣税而已。”

丐衣 [shǐ shí gài yī]
释义: 吃猪狗之食,穿乞丐之衣。比喻极其贫困。

缩衣节 [suō yī jié shí]
释义: 省吃省穿。泛指生活节俭。
出处: 宋·陆游《剑南诗稿·秋获歌》:“我愿邻曲谨盖藏,缩衣节食勤耕桑。”

缩衣啬 [suō yī sè shí]
释义: 指省吃省穿,生活节俭。
出处: 清·梅曾亮《崔恭人墓志铭》:“母缩衣啬食,区画综理,未尝使大人忧。”

同盘而 [tóng pán ér shí]
释义: 同吃一个盘中的食物。形容兄弟之间骨肉情深。
出处: 《魏书·杨椿传》:“吾兄弟,若在家,必同盘而食,若有近行,不至,必待其还,亦有过中不食,忍饥相待。”

握发 [tǔ shí wò fā]
释义: 比喻为了招揽人才而操心忙碌。同“吐哺握发”。

解衣 [tuī shí jiě yī]
释义: 推:让。把穿着的衣服脱下给别人穿,把正在吃的食物让别人吃。形容对人热情关怀。
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
示例: 某奉别公近二十年矣,别后不复一致书问,而公念某犹某也。推食解衣,至今犹然。 【明·李贽《又书使通州诗后》】

退从容 [tuì shí cóng róng]
释义: 指官吏品行节俭正直,仪容从容自得,可为楷模。
出处: 语出《诗·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郑玄笺:“退食,谓减膳也。自,从也。从于公,谓正直顺于事也。委蛇,委曲自得之貌。节俭而顺心志定,故可自得也。”朱熹集传:“南国化文王之政,在位皆节俭正直,故诗人美其衣服有常,而从容自

退自公 [tuì shí zì gōng]
释义: 减膳以示节俭。指操守廉洁。

当肉 [wǎn shí dàng ròu]
释义: 饿了再吃,味道就象吃肉一样。后泛指不热衷名利。
出处: 《战国策·齐策四》:“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

忘寝废 [wàng qǐn fèi shí]
释义: 寝:睡觉。废:废止,停止。形容专心致志地干谋一件事情,连睡觉、吃饭都顾不上了。
出处: 宋·司马光《进五规状·远谋》:“臣窃见国家每边境有急,羽书相衔,或一方饥馑,饿莩盈野,则庙堂之上焦心劳思,忘寝废食以忧之。”

望屋而 [wàng wū ér shí]
释义: 指军行不带粮草,随处就食。

望屋以 [wàng wū yǐ shí]
释义: 指军行不带粮草,随处就食。同“望屋而食”。

逶迤退 [wēi yí tuì shí]
释义: 从容谦退,公正廉洁。
出处: 《诗·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闻噎废 [wén yē fèi shí]
释义: 听到有人吃饭噎了一下,自己就连饭也不吃了。比喻因为怕出问题,索性不干。

西东眠 [xī shí dōng mián]
释义: 在西家吃饭,在东家睡觉。比喻贪利的人企图兼有两利。

鲜衣美 [xiān yī měi shí]
释义: 鲜:有光彩的。穿的是华丽的衣服,吃的是美味的食品。形容生活优裕。
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七:“德称此时虽然借寓僧房,图书满案,鲜衣美食,已不似在先了。”

宵衣旰 [xiāo yī gàn shí]
释义: 宵:夜间;衣:穿衣;旰:天已晚。天不亮就穿起衣来,时间晚了才吃饭。形容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
出处: 南朝陈·徐陵《陈文帝哀册文》:“勤民听政,旰衣宵食。”
示例: 若夫任贤惕厉,宵衣旰食,宜黜左右之纤佞,进股肱之大臣。 【《旧唐书·刘蕡传》】

燕子衔 [yàn zǐ xián shí]
释义: 比喻育子之艰辛。
出处: 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二折:“且休说怀耽十月,只从小偎干就湿,儿口气抬举他偌大,恰便似燕子衔食。”
示例: 燕子衔食:凡母自言育子之苦,往往有此语。 【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家族》】

摇尾求 [yáo wěi qiú shí]
释义: 老虎被关进笼圈里,向人摇尾巴求取食物。比喻人的地位降低,向人乞求。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及在槛阱之中,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
示例: 下走被羁系久矣,犹未至摇尾求食耳!褫吾皮以为鼓,恐亦不足郊天。 【章炳麟《致吴君遂书》】

衣锦 [yì jǐn shí ròu]
释义: 穿锦绣衣裳,吃肉食。形容生活富足。亦借指居官食禄。
出处: 《商君书·算地》:“刑人有列,则君子下其位;衣锦食肉,则小人冀其利。”《前汉书平话续集》卷上:“信(韩信)望衣锦食肉,谁指望夺印怀仇,不似芒荡山下累求良士。”

衣租 [yì zū shí shuì]
释义: 租、税:田赋和各种税款的总称。依靠百姓缴纳的租税生活。
出处: 《汉书·食货志下》:“县官食租衣税而已。”
示例: 正是,多少男人,衣租食税,及至事到临头,尚且如此。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三回】

衣单 [yī dān shí bó]
释义: 衣裳单薄,食物很少。形容生活困苦。

不周 [yī shí bù zhōu]
释义: 周:齐备。形容衣食缺乏,生活困窘。
出处: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二十七:“我今衣食不周,无力婚娶,何不俯就他家,一举两得?”

父母 [yī shí fù mǔ]
释义: 踏入社会都靠父母提供。指生活所依赖的人。
出处: 明·汤显祖《南柯记》:“着甚么南庄田,北庄地,有溜二便是衣食父母。”
示例: 农民是他们的衣食父母。他们盼望农民有钱就象他们盼望自己一样。(茅盾《故乡杂记》)

税租 [yī shí shuì zū]
释义: 指居官食禄。同“衣租食税”。
出处: 《汉书·诸侯王表》:“武(武帝)有衡山、淮南之谋,作左官之律,设附益之法,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

住行 [yī shí zhù xíng]
释义: 泛指穿衣、吃饭、住房、行路等生活上的基本需要。
示例: 他想起孙总理的全部遗教是解决衣食住行。(茅盾《喜剧》二)

衣宵 [yī xiāo shí gàn]
释义: 指天未明就穿衣起身,天黑了才进食。常用以称谀帝王勤于政事。
出处: 语出唐太宗《执契静三边》诗:“衣宵寝二难,食旰餐三惧。”
示例: 嗟彼河淮,怒溢弥漫,万室成渊,千里无岸,我皇忧之,衣宵食旰。 【明·张居正《神母授图万年永赖颂》】

易口以 [yì kǒu yǐ shí]
释义: 犹易子而食。口,丁口。形容灾民极其悲惨的生活。
出处: 《新唐书·逆臣传上·安庆绪》:“城中栈而处,粮尽,易口以食。”

易子而 [yì zǐ ér shí]
释义: 子:指儿女。原指春秋时宋国被围,城内粮尽,百姓交换子女以当食物。后形容灾民极其悲惨的生活。
出处: 《公羊传·宣公十五年》:“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
示例: 有的是报告灾荒的严重情形,充满了“赤地千里”、“人烟断绝”和“易子而食”等触目惊心的字句。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二章】

因噎废 [yīn yē fèi shí]
释义: 原意是说,因为有人吃饭噎死了,就想让天下人都不吃饭,这太荒谬了。比喻要做的事情由于出了点小毛病或怕出问题就索性不去干。
出处: 《吕氏春秋·荡兵》:“夫有以噎死者,欲禁天下之食,悖。”
示例: 若是后人不问来由,一律的奉以为法,岂不因噎废食了么?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一回】

饮冰 [yǐn bīng shí bò]
释义: 喝冷水,吃苦味的东西。形容生活清苦,为人清白。
出处: 唐·白居易《三年为刺史》诗:“三年为刺史,饮冰复食檗。唯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

饮冰 [yǐn bīng shí bò]
释义: 指生活清苦,为人清白。亦作“饮冰吞檗”、“饮冰茹蘖”。
出处: 语出唐·白居易《三年为刺史》诗之二:“三年为刺史,饮冰复食檗。唯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
示例: 伏以尚书万顷包含,千寻峭拔,膺岳峻河清之数,切饮冰食蘖,之诚。 【唐·黄滔《南海韦尚书启》】

男女 [yǐn shí nán nǚ]
释义: 泛指人的本性。
出处: 《礼记·礼运》:“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起居 [yǐn shí qǐ jū]
释义: 指人的日常生活。

饮水 [yǐn shuǐ shí shū]
释义: 形容生活清苦。同“饮水啜菽”。

鹰挚狼 [yīng zhì láng shí]
释义: 比喻凶狠地攫取和吞没。

赘行 [yú shí zhuì xíng]
释义: 吃剩的食物,身上的赘疣。比喻遭人讨厌的东西。
出处: 《老子》:“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

锦衣 [yù shí jǐn yī]
释义: 锦衣:鲜艳华美的衣服;玉食:珍美的食品。精美的衣食。形容豪华奢侈的生活。
出处: 《魏书·常景传》:“锦衣玉食,可颐其形。”
示例: 天福神皇神后,桓桓群将多筹,等闲握玺御龙楼,玉食锦衣消受。 【明·谢谠《四喜记·祸禳左道》】

月盈则 [yuè yíng zé shí]
释义: 盈:满;食:通“蚀”。月亮圆的时候就容易发生月蚀。比喻事物盛到极点就会衰落。
出处: 《周易·丰》:“日中则昃,月盈则食。”

凿饮耕 [záo yǐn gēng shí]
释义: 指百姓乐业,天下太平。
出处: 汉·王充《论衡·感虚》:“尧时五十之民击壤于涂,观者曰:‘大哉尧之德也!’击壤者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尧何等力!’”

宵衣 [zè shí xiāo yī]
释义: 入夜才吃晚饭,天不亮就穿衣起床。指勤于政务。
出处: 南朝陈徐陵《陈文皇帝哀册文》:“勤民听政,昃食宵衣。”

钟鸣鼎 [zhōng míng dǐng shí]
释义: 钟:古代乐器;鼎:古代炊器。击钟列鼎而食。形容贵族的豪华排场。
出处: 《史记·货殖列传》:“洒削,薄技也,而郅氏鼎食。马医浅方,张里击钟。”唐·王勃《滕王阁序》:“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示例: 谁知这样钟鸣鼎食的人家儿,如今养的子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回】

太仓 [zhuì shí tài cāng]
释义: 指无功受禄。
出处: 宋洪迈《容斋三笔人当知足》:“予年过七十,法当致仕……乡衮赵子直不妨使绝禄粟,俾之因任,方用赘食太仓为愧,而亲朋谓予爵位不逮二兄,以为耿耿。”

其恶果 [zì shí qí è guǒ]
释义: 指自己做了坏事,自己受到损害或惩罚。
示例: 玩火者只会自食其恶果。

其果 [zì shí qí guǒ]
释义: 指自己做了坏事,自己受到损害或惩罚。
出处: 茅盾《〈呼兰河传〉序》:“除了因为愚昧保守而自食其果,这些人物的的生活原也悠然自得其乐。”
示例: 玩火者只会自食其果。

其力 [zì shí qí lì]
释义: 依靠自己的劳动所得来生活。
出处: 《礼记·礼器》:“食力无数。”陈浩集说:“食力,自食其力之人。”
示例: 居贫,自食其力,隐田里间,以教授为业,非义不为,人敬惮之。 【明·李昌祺《剪灯余话·泰山御史传》】

其言 [zì shí qí yán]
释义: 指说了话不算数。
出处: 《尚书·汤誓》:“尔无不信,朕不食言。”
示例: 我若今日复出应诏,是自食其言了。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二】

足兵足 [zú bīng zú shí]
释义: 粮食、军备充足。
出处: 宋·胡錡《耕禄稿·代田万顷到任谢表》:“秉戈执耒,宜为足兵足食之思;牧马饭牛,盍讲且战且耕之政。”
示例: 足兵足食,严罚从其后,而人自为守矣。 【王闿运《与曽侍郎言兵事书》】

丰衣 [zú shí fēng yī]
释义: 丰衣足食。形容生活富裕。
出处: 清·嬴宗季女《六月霜·恤纬》:“劝夫人省可闲愁绪,足食丰衣无所虑,何况俺爷贵胄都时誉。”

足兵 [zú shí zú bīng]
释义: 食:粮食;兵:武器。粮食充足,武备修整。
出处: 《论语·颜渊》:“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足衣足 [zú yī zú shí]
释义: 衣食丰足。指生活富裕。
出处: 《敦煌变文集·丑女缘起》:“我佛当日为救门徒六道轮回,犹如舟船,般运众生,达于彼岸。此时总得见佛,今世足衣足食。”

山空 [zuò shí shān kōng]
释义: 指光是消费而不从事生产,即使财产堆积如山,也会吃光用尽。
出处: 明·王玉峰《焚香记·离间》:“常言道,坐食山空,宁出一斗,莫进一口。自从你来了,弄得我火尽油干。”

节衣素 [jié yī suō shí]
释义: 犹言节衣缩食。

饭碗 [yī shí fàn wǎn]
释义: 比喻赖以为生的职业或技能等。

省衣节 [shěng yī jié shí]
释义: 犹言节衣缩食。指生活节俭。

不糊口 [shí bù hú kǒu]
释义: 不能吃饱肚子。形容生活艰难困苦。

袭衣兼 [xí yī jiān shí]
释义: 成套衣服,多盘菜肴。谓生活优裕。

豆羹 [dān shí dòu gēng]
释义: 一箪饭食,一豆羹汤。谓少量饮食。亦以喻小利。

嗷嗷待 [áo áo dài shí]
释义: 嗷嗷:哀鸣声;待:等待;食:喂养。迫于饥饿而急于求食的样子。形容灾民受饥饿,处于困境等待援助。
示例: 清·秋瑾《致秋誉章书其五》:“况家中尚不致嗷嗷待食,亦无需吾哥焦灼家用。”

思淫欲 [bǎo shí sī yín yù]
释义: 饱:吃足;食:吃;淫:邪恶。指生活安逸,容易起淫念。
示例: 明·罗贯中《三遂平妖传》第35回:“锦衣玉食,合着了俗语饱食思淫欲这句了。”

终日,无所事事 [bǎo shí zhōng rì,wú suǒ shì shì]
释义: 饱:吃足;终日:整天。整天吃得饱饱的,什么事也不干。
示例: 吕振羽《简明中国通史》第九章:“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地主阶级,品质却是最恶劣的。”

不耕而,不织而衣 [bù gēng ér shí,bù zhī ér yī]
释义: 耕:翻松田土以备播种。不种田却有饭吃,不织布却能穿丝绸。形容不劳而获。
示例: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9卷:“又想起做和尚的不耕而食,不织而衣,住下高堂清舍,烧香吃茶。”

不耕而,不蚕而衣 [bù gēng ér shí,bù cán ér yī]
释义: 耕:翻松田土以备播种;蚕:养蚕。不种田却有饭吃,不养蚕却能穿丝绸。形容不劳而获。
示例: 汉·桓宽《盐铁论•相刺》:“而无益于理,往来浮游,不耕而食,不蚕而衣。”

人间烟火 [bù shí rén jiān yān huǒ]
释义: 道教称神仙或修道者不吃熟食。比喻人有出世之意。也比喻诗画之意高超,不凡凡俗。
出处: 宋·阮阅《诗话总龟前集》卷九引《直方诗话》:“坡读其诗,叹息云:此不是吃烟火食人道底言语。”
示例: 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卷三:“红藕香残玉簟秋”七字,便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间烟火气。

恶衣粗 [è yī cū shí]
释义: 恶:坏;衣:衣服;食:事物。粗劣的衣食。形容生活清苦。
出处: 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高阳王寺》:“崇为尚书令,仪同三司,亦富倾天下,僮仆千人,而性多俭吝,恶衣粗食,食常无肉。”

恶衣薄 [è yī bó shí]
释义: 衣:衣服;薄:淡薄;食:事物。形容生活清苦。
出处: 《文中子·事君》:“恶衣薄食,少思寡欲。”

二旬九 [èr xún jiǔ shí]
释义: 二十天中仅吃过九顿饭。形容生活极其贫困。
出处: 汉·刘向《说苑•立节》:“子思居于卫,缊袍无表,二旬而九食。”

之徒 [ěr shí zhī tú]
释义: 指全凭道听途说,人云亦云的人。
出处: 《史记•六国年表序》:“学者牵于所闻,见秦在帝位日浅,不察其始终,因举而笑之,不敢道,此与以耳食无异。”
示例: 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籍没古玩》:但此后示黠者,伪作半印,以欺耳食之徒,皆出苏人与徽人伎俩。

目论 [ěr shí mù lùn]
释义: 耳食:轻信听来的话。像用耳朵吃饭而不知食物味道,像眼睛能看见细毛而不见睫毛。比喻轻信他人的话,缺乏确凿根据。
出处: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吾不贵其用智之如目,见豪毛而不见其睫也。今王知晋之失计,而不自知越之过,是目论也。”
示例: 清·王韬《淞隐漫录•药娘》:此真耳食目论之士也,虽多,奚足贵哉。

忘寝 [fèi shí wàng qǐn]
释义: 废:停止;寝:睡觉。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致志。
出处: 唐·王勃《送劼赴太学序》:“废食忘寝,涣然有所成望然。”

菲衣恶 [fěi yī è shí]
释义: 菲:微,薄。单薄的衣服,简单粗劣的衣食。形容生活俭朴。
出处: 《宋史•李韶传》:“九重菲衣恶食,卧薪尝胆,使上下改虑易听,然后可图。”

丰衣美 [fēng yī měi shí]
释义: 丰厚的衣服,美味的食品。
出处: 《宋史•世家二·西蜀孟氏》:“吾父子以丰衣美食养士四十年,及遇敌,不能为我东向发一矢。”

行水 [fù shí xíng shuǐ]
释义: 赋:给与;行:奉,酌酒或水敬奉客人。送饭送水。
出处: 《资治通鉴•梁纪》:“或亲为众僧赋食行水,世颇以为失宰相礼。”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爱古瓷 粤ICP备17015389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796号

本软件的研发和运营为非盈利行为。如果您认为本软件对您有所帮助,可以自愿提供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