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字典我的字典
读音 lónɡ ㄌㄨㄥˊ   部首 笔画数 11 五笔 DXBF 一级规范字2245 笔顺
简帛
汉字
要素
字典
参考:


lóng
<动>
(形声。从耳,龙声。本义:丧失听觉能力)
同本义 [deaf;be hard of hearing]
聋,无闻也。——《说文》
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庄子·逍遥游》
耳不听五声之和为聋,目不别五色之章为昧。——《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又如:聋聩(耳聋或天生的聋子。比喻愚昧无知,不明事理);聋昧(耳聋目盲);聋瞢(聋盲)。又指聋子
发瞽披聋。——枚乘《七发》

愚昧;不明事理 [stupid]
郑昭,宋聋。——《左传·宣公十四年》
又如:聋言(比喻遮蔽,欺骗);聋俗(比喻愚昧无知的流俗,就如有耳而无闻);聋昧(比喻迟钝、愚昧无知)。又指不明事理的人
一兴异论,群聋和之。——王安石《答曾公立书》


lóng
 ㄌㄨㄥˊ
耳听不见声音:聋子。耳聋。发聋振聩(发出的声音很大,使耳聋人也能听见;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使他们清醒。亦作“振聋发聩”)。
常用词典

聋哑lónɡyǎ
  [ deaf-mute ] 大多为热病后遗,但有先天所致者。大多先耳聋而致口哑

聋子lónɡzi
  [ a deaf person ] 耳聋的人

……

成语词典
不痴不bù chī bù lóng
释义: 人不傻,耳朵也不聋。常与“不成姑公”连用,意为不故作痴呆,不装聋作哑,就不能当阿婆阿公。形容长辈要宽宏大量。
出处: 汉·刘熙《释名》卷二:“不瘖不聋,不成姑公。”
示例: 鄙谚有之:“~,不作家翁。” 【《资治通鉴·唐纪代宗大历二年》】
不瞽不bù gǔ bù lóng
释义: 意为不故作痴呆,不装聋作哑,就不能当好阿公阿婆。形容长辈要宽宏大量。
出处: 语出《太平御览》卷四九六引《慎子》逸文:“谚云:不聪不明,不能为王;不瞽不聋,不能为公。”
振聩fā lóng zhèn kuì
释义: 聩:耳聋。声音很大,连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麻木的人。
出处: 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此数言,振聋发聩,想当时必有曲士以经学谈诗者。”
示例: 出了匕首、投枪,也还有~的木铎,有悠然发人深思的静夜钟声。 【茅盾《联系实际、学习鲁迅》】
警愦觉jǐng kuì jué lóng
释义: 发出很大的声音,使昏聩的人觉醒,耳聋的人感知。比喻用语言文字等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出处: 陈去病《论戏剧之有益》:“贤士大夫主持风教,固宜默握其权,时与厘定,以为警愦觉聋之助,初非徒娱心适志已也。”
者之歌lóng zhě zhī gē
释义: 聋者学人唱歌,却听不到歌声,无以自乐。形容模仿别人的行为,实际上並不了解其中真义。
出处: 《淮南子·原道》:“夫内不开于中,而强学问者,不入于耳而不着于心,此何以异于聋者之歌也,效人为之而无以自乐也,声出于口则越而散矣。”

……

古诗词
下聪
全诗 河右澶漫,顽为之魁。王师如雷震,昆仑以颓。上聋下聪,骜不可回。助仇抗有德,惟人之灾。乃溃乃奋,执缚归厥命。万室蒙其仁,一夫则病。濡以鸿泽,皇之圣。威畏德怀,功以定。顺之于理,物咸遂厥性。
耳目暗后
全诗 …朝服。奴温已挟纩,马肥初食粟。未敢议欢游,尚为名检束。耳目聋暗后,堂上调丝竹。牙齿缺落时,盘中堆酒肉。彼来此已去,外馀中不足。少壮与荣华,相避如寒燠。青云去地远,白日终天速。从古无奈何,短歌听一曲。
俗本相轻
全诗 蜀琴久不弄,玉匣细尘生。丝脆弦将断,金徽色尚荣。知音徒自惜,聋俗本相轻。不遇钟期听,谁知鸾凤声。
牙齿半落左耳
全诗 方冬合沓玄阴塞,昨日晚晴今日黑。万里飞蓬映天过,孤城树羽扬风直。江涛簸岸黄沙走,云雪埋山苍兕吼。君不见夔子之国杜陵翁,牙齿半落左耳聋
耳从前月
全诗 生年鹖冠子,叹世鹿皮翁。眼复几时暗,耳从前月聋。猿鸣秋泪缺,雀噪晚愁空。黄落惊山树,呼儿问朔风。
苦恨耳多
全诗 竟日雨冥冥,双崖洗更青。水花寒落岸,山鸟暮过庭。暖老须燕玉,充饥忆楚萍。胡笳在楼上,哀怨不堪听。白狗斜临北,黄牛更在东。峡云常照夜,江月会兼风。晒药安垂老,应门试小童。亦知行不逮,苦恨耳多聋

……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爱古瓷 粤ICP备17015389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796号

本软件的研发和运营为非盈利行为。如果您认为本软件对您有所帮助,可以自愿提供赞助:

          
横、撇、竖弯钩、撇、点、横、竖、竖、横、横、横

(笔顺图片源自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