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字典常用词典成语词典我的字典
    

已甚 [bù wéi yǐ shèn]
释义: 已甚:过分。不做得太过分。多指对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
出处: 《孟子·离娄下》:“仲尼不为已甚者。”
示例: 那家人听了,倒道南令本不为已甚,不过大吏过严罢了。(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三十六回)

阿党相 [ē dǎng xiāng wéi]
释义: 阿党:偏袒、偏私一方。为了谋求私利相互偏袒、包庇。
出处: 《汉书·诸葛丰传》:“今以四海之大,曾无伏节死谊之臣,率尽苟合取容,阿党相为,念私门之利,忘国家之政。”

合而 [hé ér wéi yī]
释义: 把散乱的事物合在一起。
出处: 《史记·春申君列传》:“臣为王虑,莫若善楚。秦楚合而为一以临韩,韩必敛手。”
示例: 学者能集众长合而为一,若易牙以五味调和,则为全味矣。(明·谢榛《四溟诗话》第三卷)

饥者易食,渴者易 [jī zhě yì wéi shí,kě zhě yì wéi yǐn]
释义: 饥饿的人什么食物都可以吃,口渴的人什么饮品都可以喝。比喻需要急迫的人容易满足。
出处: 《孟子·公孙丑上》:“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
示例: 兄能与协和交欢,此则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之会。(章炳麟《与熊克武书》)

偶一 [ǒu yī wéi zhī]
释义: 偶:偶尔;为:做。指平常很少这样做,偶尔才做一次。
出处: 宋·欧阳修《纵囚论》:“若夫纵而来归而赦之,可偶一为之尔。”
示例: 但我以为这些方法,也只能随时随地,偶一为之,难以多做。(鲁迅《书信集·致赖少祺》)

朋比 [péng bǐ wéi jiān]
释义: 朋比:依附,互相勾结。坏人勾结在一起干坏事。
出处: 《新唐书·李绛传》:“趋利之人,常为朋比,同其私也。”
示例: 平时与古老三朋比为奸,也非一次。(清·姬文《市声》第二十三回)

财死,鸟食亡 [rén wèi cái sǐ,niǎo wèi shí wáng]
释义: 旧时俗语。意思是为了追求金钱,连生命都可以不要。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 [ruò yào rén bù zhī,chú fēi jǐ mò wéi]
释义: 要想人家不知道,除非自己不去做。指干了坏事终究要暴露。
出处: 汉·枚乘《上书谏吴王》:“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
示例: 却不道是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

失败成功之母 [shī bài wéi chéng gōng zhī mǔ]
释义: 失败往往是成功的先导。指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最后取得胜利。

削木 [xuē mù wéi lì]
释义: 意思是不能受狱吏的侮辱,即使是木头做的狱吏也不能见他。形容狱吏的凶暴可畏。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削木为吏,议不可对。”《汉书·司马迁传》:“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入,削木为吏议不对,定计于鲜也。”

一分 [yī fēn wéi èr]
释义: 哲学用语,指事物作为矛盾的统一体,都包含着相互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通常指全面看待人或事物,看到积极方面,也看到消极方面。
出处: 宋·邵雍《皇极经世绪言》卷七:“太极既分,两仪立矣。阳上交于阴,阴下交于阳,四象生矣……是故一分为二,二分为四。”

安身 [ān shēn wéi lè]
释义: 身子安定就是快乐。
出处: 《三国志·蜀书·秦宓传》:“安身为乐,无忧为福。”

白首 [bái shǒu wéi láng]
释义: 慨叹虽有才能而至老不遇。
出处: 《汉武故事》载:武帝尝至郎署,见郎官颜驷“须鬓皓白,衣服不整”。武帝问他:“何时为郎?”答道:“以文帝时为郎。”武帝又问为什么“老而不遇”?他回答说:“文帝好文而臣尚武,景帝好老而臣尚少,陛下好少而臣已老,是以三世不遇。
示例: 孤臣曾趣龙墀对,白首为郎只自伤。 【宋·陆游《史院书事》诗】

百不多,一不 [bǎi bù wéi duō,yī bù wéi shǎo]
释义: 指难得的好人或好东西。
出处: 《南史·任昉传》:“褚彦回尝谓遥曰:‘闻卿有令子,相为喜之。所谓百不为多,一不为少。’由是闻声藉甚。”
示例: 然不难得则不足为佳物,古人亦云‘百不为多,一不为少’者,谓此也。 【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十四】

邦以民 [bāng yǐ mín wéi běn]
释义: 古代儒家民本思想的一种反映,认为万民百姓是国家的根本。治国应以安民、得民作为根本。
出处: 《尚书·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示例: 邦以民为本,鱼饥费香饵。 【唐·杜甫《送顾八分文学适洪吉州》】

逼良 [bī liáng wéi chāng]
释义: ①指强迫良家妇女卖淫。②比喻被迫做某件坏事。
出处: 《文汇报》1989.5.28:“反映的文艺作品,从古到今可谓车载船装,数不胜数。”

表里 [biǎo lǐ wéi jiān]
释义: 表里:内外;奸:虚伪狡诈。比喻用勾结、欺诈等不正当手段做坏事。
出处: 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二十八回:“那姓周的在库书内,不知亏空了多少银子,他表里为奸,凭这个假册子,要来侵吞款项。”

变危 [biàn wēi wéi ān]
释义: 变危急为平安。
出处: 宋·司马光《论周琰事乞不坐冯浩状》:“陛下当此之时变危为安,变乱为治,易于返掌。”

一谈 [bìng wéi yī tán]
释义: 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当作同样的事物谈论。
出处: 唐·韩愈《平淮西碑》:“万口和附,并为一谈。”

拨乱 [bō luàn wéi zhì]
释义: 犹拨乱反治。指消除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
出处: 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故一·土鲁番表文》:“皇上拨乱为治,如月恒之无不临。”

不得已而 [bù dé yǐ ér wéi zhī]
释义: 没有办法,只能这样做。
出处: 《老子》第三十一章:“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
示例: 岁币郊祀之费,是不得已而为之者。 【宋·辛弃疾《九议》】

不贪 [bù tān wé bǎo]
释义: 表示以不贪为可贵、崇高,也表示廉洁奉公。
出处: 《左传.襄公十五年》,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五斗米折腰 [bù wèi wǔ dǒu mǐ zhé yāo]
释义: 五斗米:晋代县令的俸禄,后指微薄的俸禄;折腰:弯腰行礼,指屈身于人。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
出处: 《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示例: 古人不为五斗米折腰,这个助教官儿,也不是我终身养老之事。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五】

不相 [bù xiāng wéi móu]
释义: 谋:商量。相互之间没法商量。指彼此观点不同,不宜共同谋划事情。
出处: 《论语·卫灵公》:“道不同,不相为谋。”
示例: 多是有些闻望,含有民党性质,与政府不不相为谋。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二十三回】

不以 [bù yǐ wéi chǐ]
释义: 不认为是可耻的。指不知羞耻。
出处: 《邓析子·转辞》:“今墨劓不以为耻,斯民所以乱多治少也。”
示例: 对于自己的历史一点不懂,或懂得甚少,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不以 [bù yǐ wéi qí]
释义: 并不觉得奇怪。表示这是见惯了的。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三回:“而且老太太时常提问案件,大家亦都见惯,不以为奇。”

不以 [bù yǐ wéi rán]
释义: 然:是,对。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出处: 宋·苏轼《再乞罢详定役法状》:“右臣先曾奏论前衙一役,只当招募,不当定差,执政不以为然。”
示例: 听他说洋人不是,口虽不言,心下却老大不以为然。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不以 [bù yǐ wéi yì]
释义: 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对事抱轻视态度。
出处: 《三国志·吴书·陆凯传》:“定大恨凯,思中伤之,凯终不以为意,乃心公家,义形于色,表疏皆指事不饰,忠恳内发。”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秦太上君寺》:“临淄官徒有在京邑,闻怀砖慕势,咸共耻之,唯崔孝忠一人不以为意。”
示例: 管亥望见救军来到,亲自引兵迎敌;因见玄德兵少,不以为意。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一回】

不足 [bù zú wéi fǎ]
释义: 不值得学习、效法。
出处: 清·赵翼《瓯北诗话·李青莲诗》:“开口便说:《大雅》不作,骚人斯起,然词多哀怨,已非正声;至杨、马益流宕。建安以后更绮丽,不足为法。”
示例: 那些工作作风实不足为法。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写在前边》】

不足 [bù zú wéi jù]
释义: 足:够得上;据:证据。不能作为依据。
出处: 宋·刘安世《论蔡确作诗讥讪事第六》:“诗板是明白已验之迹,便可为据;开具乃委曲苟免之词,不足为凭。”
示例: 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鲁迅《且介亭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不足 [bù zú wéi lǜ]
释义: 不值得忧虑担心。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卫臻传》:“且合肥城固,不足为虑。”
示例: 承教方知西事,然倭奴水寇,不足为虑,盖此辈舍舟无能为也。 【明·李贽《焚书·答陆思山》】

不足 [bù zú wéi píng]
释义: 不能当作凭证或根据。
出处: 宋·刘安世《论蔡确作诗讥讪事第六》:“诗板是明白已验之迹,便可为据;开具乃委曲苟免之词,不足为凭。”
示例: 纵说这话不足为凭,前番我在德州作那个梦,梦见那匹马,及至梦中遇着了他,那匹马就不见了。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六回】

不足 [bù zú wéi qí]
释义: 足:值得。不值得奇怪。指某种事物或现象很平常,没有什么奇怪的。
出处: 宋·毕仲游《祭范德孺文》:“人乐其大而忘其私,不然则公不足为奇。”
示例: 这些都是小事情,不足为奇,不过偶然想到,举例而已。 【《鲁迅书信集·致李霁野》】

不足外人道 [bù zú wéi wài rén dào]
释义: 不必跟外面的人说。现多用于要求别人不要把有关的事告诉其他的人。
出处: 晋·陶潜《桃花源记》:“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示例: 这些情况不足为外人道,自然亦不宜让她们与外宾见面,免得露了马脚。 【高阳《胭脂井》】

不足 [bù zú wéi xùn]
释义: 足:够得上;训:法则,典范。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出处: 明·胡应麟《诗薮续编》卷一:“君诗如风螭巨鲸,步骤虽奇,不足为训。”
示例: 孝琪的行为虽然不足为训,然而他的议论思想也有独到处,这还是定庵的遗传性。 【清·曾朴《孽海花》第四回】

不足 [bù zú wéi yì]
释义: 不值得介意。
出处: 明·张居正《答郑范溪》:“公但自信此心,秉公任直,纷纷之言,不足为意。”
示例: 肺病的进行,似已被阻止;但偶仍发热,则由于肋膜,不足为意也。 【鲁迅《书信集·致沈雁冰》】

步步 [bù bù wéi yíng]
释义: 步:古时以五尺为一步,“步步”表示距离短。军队每向前推进一步就设下一首营垒。形容防守严密,行动谨慎。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可激劝士卒,拔寨前进,步步为营,诱渊来战而擒之:此乃‘反客为主’之法。”

察察 [chá chá wéi míng]
释义: 察察:分析明辨;明:精明。形容专在细枝末节上显示精明。
出处: 《晋书·皇甫谧传》:“欲温温而和畅,不欲察察而明切也。”
示例: 恰好遇了一位两江总督,最是以察察为明的,听见人说这管带不懂驾驶,便要亲自去考察。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八回】

蝉翼重,千钧 [chán yì wéi zhòng,qiān jūn wéi qīng]
释义: 把蝉的翅膀看成是重的,三万斤的重量看成是亲轻的。喻指是非颠倒,真伪混淆。
出处: 《楚辞·卜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金釜雷鸣。”

畅所欲 [chàng suǒ yù wéi]
释义: 痛痛快快地做想做的事。
出处: 清·李渔《奈何天·总评》:“使之生于贵族,早历宦途,畅所欲为,更不知作何竖立。”
示例: 郡守贵福并赠瑾对联一,联曰:‘竞争世界,雄冠地球。’瑾于是益得畅所欲为。 【陶成章《浙案纪略·秋瑾传》】

成则王,败则 [chéng zé wéi wáng ,bài zé wéi kòu]
释义: 旧指在争夺政权斗争中,成功了的就是合法的,称帝称王;失败了的就是非法的,被称为寇贼。含有成功者权势在手,无人敢责难,失败者却有口难辩的意思。
出处: 孙中山《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之演讲》:“中国历史上有一习惯,所谓成则为王,败则为寇,但近代文明国家,不是如此。”

成则王,败则 [chéng zé wéi wáng ,bài zé wéi lǔ]
释义: 旧指在争夺政权斗争中,成功了的就是合法的,称帝称王;失败了的就是非法的,被称为俘虏。含有成功者权势在手,无人敢责难,失败者却有口难辩的意思。
出处: 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五折:“我成则为王,败则为虏,事已至此,惟求早死而已。”

成则王,败则 [chéng zé wéi wáng,bài zé wéi zéi]
释义: 旧指在争夺政权斗争中,成功了的就是合法的,称帝称王;失败了的就是非法的,被称为寇贼。含有成功者权势在手,无人敢责难,失败者却有口难辩的意思。
出处: 明·罗贯中《平妖传》第三十一回:“单枪独马领三军,成则为王,败则为贼。”
示例: 他们虽然至今不知道“欲壑难填”的古训,却很明白“成则为王,败则为贼”的成语。 【鲁迅《南腔北调集·谈金圣叹》】

逞性妄 [chěng xìng wàng wéi]
释义: 由着性子胡来。也指坏人任意干坏事。
示例: 杨荫榆发表过一个“须知学校犹家庭”的怪论。意思是说,学校好比封建大家庭,校长就是家长,有权逞性妄为。(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齿牙 [chǐ yá wéi huá]
释义: 指谗言造成灾祸。
出处: 《国语·晋语一》:“献公卜伐骊戎,史苏占之,曰:‘胜而不吉。’公曰:‘何谓也?’对曰:‘遇兆,挟以衔骨,齿牙为猾。”

齿牙 [chǐ yá wéi huò]
释义: 齿牙:比喻谗言。指谗言拨弄,造成灾祸。
出处: 《史记·晋世家》:“初,献公将伐骊戎,人曰:‘齿牙为祸。’及破骊戎,获骊姬,爱之,竟以乱晋。”

佳话 [chuán wéi jiā huà]
释义: 指传扬开去,成为人们赞美、称颂的事情。
出处: 《公羊传·闵公二年》:“鲁人至今以为美谈。”
示例: 遂以玉卿诗,比之陈琳一檄,一时词林,传为佳话。 【清·王韬《海陬冶游续录》卷下】

美谈 [chuán wéi měi tán]
释义: 美谈:人们津津乐道的好事。指传扬开去,成为人们赞美、称颂的事情。
出处: 《公羊传·闵公二年》:“鲁人至今以为美谈。”
示例: 元旦昧爽,复衣冠送出,萧山至今传为美谈。 【明·张岱《募造无主祠堂疏》】

笑柄 [chuán wéi xiào bǐng]
释义: 笑柄:被人取笑的材料。流传开去被人们当作取笑的资料。
出处: 清·李绿园《歧路灯》:“男家埋怨他办事无首尾,女家骂他占骗……合域传为笑柄。”

笑谈 [chuán wéi xiào tán]
释义: 笑谈:笑话;笑料。流传开去成为人们谈笑的资料。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嘉平公子》:“公子虽愧恨,犹不知所题,折帖示仆。闻者传为笑谈。”
示例: 大家就嘻嘻哈哈传为笑谈。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

慈悲 [cí bēi wéi běn]
释义: 慈悲:慈善和怜悯。原佛教语,以恻隐怜悯之心为根本。
出处: 《南齐书·高逸传论》:“今则慈悲为本,常乐为宗,施舍惟机,低举成敬。”

摧刚 [cuī gāng wéi róu]
释义: 摧:挫败。变刚强为柔顺。
出处: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上乃赦季布,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时。”

大有可 [dà yǒu kě wéi]
释义: 事情有发展前途,很值得做。
示例: 出国留学人员回国后也是大有可为的。

大有作 [dà yǒu zuò wéi]
释义: 作为:做出成绩。能够极大地发挥作用,作一番贡献。
出处: 《孟子·公孙丑下》:“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朱熹集注:“大有为之君,大有作为,非常之君也。”
示例: 民国元年革命后,先生的所志已达,该可以大有作为了,然而还是不得志。 【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关于于太炎先生二三事》】

说项 [dài wéi shuō xiàng]
释义: 替别人说好话。

胆大妄 [dǎn dà wàng wéi]
释义: 妄为:胡搞,乱做。毫无顾忌地干坏事。
出处: 清·曾朴《孽海花》第十回:“这种人要在敝国,是早已明正典刑,哪里容他们如此胆大妄为呢。”
示例: 说他擅卖矿产,胆大妄为,请旨拿交刑部治罪。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三回】

党豺 [dǎng chái wéi nüè]
释义: 党:结成团伙;豺:一种凶恶的野兽,常比喻凶残的人。虐:残暴。与凶残的人结成团伙做残害人的勾当。
出处: 明·马中锡《中山狼传》:“且鄙人虽愚,独不知夫狼乎?性贪而狠,党豺为虐,君能除之,固当窥左足以效微劳,又肯讳之而不言哉?”

倒果 [dào guǒ wéi yīn]
释义: 果:结果;因:原因。把结果当成原因,颠倒了因果关系。
出处: 鲁迅《坟·科学史教篇》:“日颂当前之结果,于学者独恝然而置之,倒果为因,莫此为甚。”

倒因 [dǎo yīn wéi guǒ]
释义: 颠倒因果关系,把原因说成结果。
示例: 论何推论应合乎情理,决不能倒因为果。

道在人 [dào zài rén wéi]
释义: 犹言事在人为。
出处: 《金瓶梅词话》第三一回:“净云:不打紧,道在人为,你见那里又一位王勃殿试来了。”

道不同,不相 [dào bù tóng,bù xiāng wéi móu]
释义: 比喻志趣不同的人不会在一起共事。
出处: 先秦·孔子《论语·卫灵公》:“道不同,不相为谋。”
示例: 明明求财利,常恐困乏者,庶人之事也,故道不同,不相为谋。 【汉·杨恽《报孙会宗书》】

道不同不相 [dào bù tóng bù xiāng wéi móu]
释义: 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比喻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
出处: 《论语·卫灵公》:“道不同,不相为谋。”
示例: 我非不知银行之可以发财也,其如“道不同不相为谋”何。 【鲁迅《两地书·六六》】

点石 [diǎn shí wéi jīn]
释义: 指用手指一点使石变成金的法术。同“点铁成金”。
出处: 《警世通言·吕大郎还金完骨肉》:“四愿得吕纯阳祖师点石为金这个手指头。”

杜默 [dù mò wéi shī]
释义: 杜:杜撰、臆造。杜默:指孤陋寡闻。孤陋寡闻,随意杜撰之诗。

多文 [duō wén wéi fù]
释义: 以多学知识、技能为富有。
出处: 《礼记·儒行》:“不祈多积,多文以为富。”《孔子家语·儒行》:“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不祈土地而仁义以为土地,不求多积而多文以为富。”

耳闻是虚,眼观 [ěr wén shì xū,yǎn guān wéi shí]
释义: 亲自听到的还不足为信,只有亲眼看到的才是真实可靠的。
出处: 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九回:“‘耳闻是虚,眼观为实’,叔叔此时,且不要过于取笑侄女,请再去一访,……那时再来取笑侄女,却也不迟。”

二竖 [èr shù wéi nüè]
释义: 竖:小子;二竖:指病魔;虐:侵害。比喻疾病缠身。
出处: 《左传·成公十年》:“公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

翻手云,覆手 [fān shǒu wéi yún,fù shǒu wéi yǔ]
释义: 形容人反复无常或惯于耍手段。
出处: 唐·杜甫《贫交行》:“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示例: 猴子虽然有手,却不会制造工具,至于“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猴子更不会。 【茅盾《手的故事》】

反败 [fǎn bài wéi shèng]
释义: 扭转败局,变为胜利。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六回:“将军在匆忙之中,能整兵坚垒,任谤任劳,使反败为胜,虽古之名将,何以加兹!”

反客 [fǎn kè wéi zhǔ]
释义: 客人反过来成为主人。比喻变被动为主动。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拔寨前进,步步为营,诱渊来战而擒之,此乃反客为主之法。”
示例: 心里正在为难,只听得那女子反客为主,让着说道:“尊客,请屋里坐。”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回】

反劳 [fǎn láo wéi yì]
释义: 劳:疲劳;逸:安闲,休息。把疲劳转化为安逸。
出处: 明·揭喧《兵经百篇·更字》:“我一战而人数应,误逸为劳;人数战而人数休,反劳为逸;逸则可作,劳则可败。”

奋发有 [fèn fā yǒu wéi]
释义: 奋发:精神振作。精神振作,有所作为。
出处: 汉·王充《论衡·初禀篇》:“勇气奋发,性自然也。”
示例: 能够如此奋发有为,将来甚么事不好做呢!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五回】

圭臬 [fèng wéi guī niè]
释义: 奉:信奉;圭:测日影器;臬:射箭的靶子;圭臬:比喻事物的准则。比喻把某些言论或事当成自己的准则。
出处: 清·钱大昕《六书音韵表序》:“此书出,将使海内说经之家奉为圭皋,而因文字音声以求训诂古义之兴有日矣,讵独以存古音布局哉。”
示例: 适应之说,迄今学人犹奉为圭臬。 【鲁迅《坟·人之历史》】

楷模 [fèng wéi kǎi mó]
释义: 楷:法式;模:模范。把某种事物当作榜样。
出处: 鲁迅《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听说刚勇的拳师,决不再打那倒地的敌手,这实足使我们奉为楷模。”

至宝 [fèng wéi zhì bǎo]
释义: 奉:信奉,敬奉;至宝:最珍贵的宝物。敬奉为最珍贵的宝物。
出处: 鲁迅《坟·寡妇主义》:“‘正人君子’也常以这些流言作谈资,扩势力,自造的流言尚且奉为至宝,何况是真出于学校当局者之口的呢。”

祸始 [fú wéi huò shǐ]
释义: 指福与祸没有定数,享福太甚就隐伏着祸端。亦作“福为祸先”。
出处: 晋·卢谌《赠刘琨》诗:“福为祸始,祸作福阶。”李善注引《韩诗》:“利为用本,福为祸先。”

祸先 [fú wéi huò xiān]
释义: 指福与祸没有定数,享福太甚就隐伏着祸端。同“福为祸始”。
出处: 晋·卢谌《赠刘琨》诗:“福为祸始,祸作福阶。”李善注引《韩诗》:“利为用本,福为祸先。”

子隐 [fù wéi zǐ yǐn]
释义: 父亲为儿子隐藏劣迹。
出处: 《论语·子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示例: 彼各都忍了也波哥,因此上父为子隐,上下家和顺。 【元·无名氏《九世同堂》】

改恶 [gǎi è wéi shàn]
释义: 不再作恶,重新做人。
出处: 《礼记·中庸》“明则动,动则变”汉·郑玄注:“动,动人心也;变,改恶为善也。”

改行 [gǎi xíng wéi shàn]
释义: 改变不良行为,诚心向善。
出处: 汉·荀悦《汉纪·文帝纪下》:“天子悲怜其意,遂下令曰:‘夫训导不纯,而愚民陷焉。或欲改行为善,其道无由也。’”

敢做 [gǎn wéi gǎn zuò]
释义: 做事勇敢,无所畏惧。同“敢作敢为”。
出处: 元·关汉卿《鲁斋郎》第三折:“这的是败坏风俗,那一个敢为敢做!”
示例: 那计氏虽也还敢怒敢言,当不起晁大舍也就敢为敢做。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一回】

敢作敢 [gǎn zuò gǎn wéi]
释义: 形容做事无所畏惧。
出处: 《隋唐演义》六十九回:“敢作敢为,并不知宫中忌惮。”

其主 [gè wèi qí zhǔ]
释义: 各人为自己的主人效力。
出处: 《三国志·魏志·曹爽传》裴松之注引《世语》:“及爽解印绶,将出,主簿杨综止之曰:‘公挟主握权,舍此以至东市乎?’爽不从。有司奏综导爽反,宣王曰:‘各为其主也。’宥之,以为尚书郎。”
示例: 徐茂公,你放手,往日咱两个是朋友,今日各为其主也。 【元·尚仲贤《单鞭夺槊》第三折】

各自 [gè zì wéi zhàn]
释义: 各自成为独立的单位进行战斗。
出处: 《史记·项羽本纪》:“君王能自陈以东傅海,尽与韩信;睢阳以北至谷城,以与彭越;使各自为战,则楚易败也。”
示例: 后来他们被敌人隔开,各自为战。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六章】

各自 [gè zì wéi zhèng]
释义: 为政:管理政事,泛指行事。各自按自己的主张办事,不互相配合。比喻不考虑全局,各搞一套。
出处: 《诗经·小雅·节南山》:“不自为政,卒劳百姓。”《左传·宣公二年》:“畴昔之羊,子为政,今日之事,我为政。”
示例: 诸将专威于外,各自为政,莫或同心。 【《三国志·吴志·胡综传》】

攻心 [gōng xīn wèi shàng]
释义: 从思想上瓦解敌人的斗志为上策。
出处: 《三国志·蜀志·马谡传》:“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裴松之注引《襄阳记》:“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唇齿 [gòng wéi chún chǐ]
释义: 比喻互相辅助。
出处: 《三国志·蜀书·邓芝传》:“蜀有重险之固,吴有三江之阻,合此二长,共为唇齿,进可并兼天下,退可鼎足而立。”

今用 [gǔ wéi jīn yòng]
释义: 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使之为今天的无产阶级政治服务。
示例: 研究古典文学要坚持古为今用的原则。

挂席 [guà xí wéi mén]
释义: 指隐士居处。亦形容贫穷或居处简陋。
出处: 《史记·陈丞相世家》载:汉初丞相陈平,好读书,在未发迹时,家里很穷,挂着破席子当门。
示例: 诛茅作室,挂席为门。 【唐·杨炯《寻杨陷居诗》序】

官官相 [guān guān xiāng wéi]
释义: 指官员之间互相包庇。同“官官相护”。
出处: 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二折:“你都官官相为倚亲属,更做道国戚皇族。”
示例: 也是俺官官相为,你可甚贤贤易色。 【元·乔吉《两世姻缘》第四折】

已甚 [guò wéi yǐ shèn]
释义: 过:过分;为:做;已甚:过头。做得太过分。
出处: 《孟子·离娄下》:“仲尼不为已甚者。”
示例: 如能实行以上十二条,则事态自然平复,我们共产党和全国人民,必不过为已甚。 【毛泽东《为皖南事变发表的命令和谈话》】

旱魃 [hàn bá wèi nüè]
释义: 旱魃:古代传说中能赞成旱灾的怪物;虐:灾害。指旱灾。
出处: 《诗·大雅·云汉》:“旱魁为虐,如惔如焚。”
示例: 而地震之后,雾气白浊,日月不光,旱魃为虐,大贼从横,流血丹野,庶品不安,谴诫累至,殆以奸臣权重之所致也。【《后汉书·皇甫规传》】

人师 [hào wéi rén shī]
释义: 喜欢当别人的教师。形容不谦虚,自以为是,爱摆老资格。
出处: 《孟子·离娄下》:”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示例: 科学的态度是“实事求是”,“自以为是”和“好为人师”那样狂妄的态度是决不能解决问题的。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事端 [hào wéi shì duān]
释义: 喜欢惹事生非。
出处: 《晋书·文明王皇后传》:“会见则忘义,好为事端,宠过必乱,不可大任。”

好自 [hào zì wéi zhī]
释义: 为:干,做。喜欢自己亲手去做。
出处: 《淮南子·本经训》:“君人者不任能,而好自为之,则智日困而自负其责也。”

合二 [hé èr wéi yī]
释义: 指将两者合为一个整体。
出处: 清·袁枚《新齐谐·佟觭角》:“一人劈面来,急走如飞,势甚猛,傅不及避,两胸相撞,竟与己身合二为一。”
示例: 我们要把这两个车间合二为一。

合两 [hé liǎng wéi yī]
释义: 指将两者合为一个整体。同“合二为一”。
出处: 《后汉书·杨震传》:“伏见诏书为阿母兴起津城门内第舍,,连里竟街,雕修缮饰,穷极巧伎。”李贤注:“合两坊而为一宅。”

何乐不 [hé lè bù wéi]
释义: 乐:乐意;为:做。有什么不乐于去做的呢?表示愿意去做。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六回:“此地河道,为患已久,居民被害已深,闻贵人修治河道,虽士商人等,亦必乐于从事;况又发给工钱饭食,那些小民,何乐不为?”
示例: 这件事对国家对个人都有益处,何乐不为?

何乐而不 [hé lè ér bù wéi]
释义: 有什么不乐于去做的呢?表示愿意去做。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六回:“此地河道,为患已久,居民被害已深,闻贵人修治河道,虽士商人等,亦必乐于从事;况又发给工钱饭食,那些小民,何乐不为?”
示例: 这件事对国家对个人都有益处,何乐而不为?

何所不 [hé suǒ bù wéi]
释义: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所不为。

何足 [hé zú wéi qí]
释义: 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表示不值得奇怪。
出处: 元·无名氏《马陵道》第一折:“孙先生,恰才你摆的阵势,都是可破的,何足为奇。”

河伯 [hé bó wéi huàn]
释义: 指歪门邪恶的风气。

好自 [hǎo zì wéi zhī]
释义: 劝别人或自勉要好好地活下去或干下去。
出处: 清·王韬《淞隐漫录·五·四奇人合传》:“此时正大丈夫建功立业之秋,原勿以儿女子为念。行矣李君,好自为之。”

胡作胡 [hú zuò hú wéi]
释义: 犹胡作非为。不顾法纪或舆论,毫无顾忌地做坏事。
出处: 洪深《赵阎王》第六幕:“我没有法子,只好依从,到后来溜了手,才胡作胡为的呀!”
示例: 我听说那人喝醉了酒,心里倒宽了不少,胡作胡为都不由他的意思,我们又何必怪他。 【叶圣陶《四三集·邻居》】

胡作乱 [hú zuò luàn wéi]
释义: 犹胡作非为。不顾法纪或舆论,毫无顾忌地做坏事。
出处: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世人决不可戏而不戏,胡作乱为。”
示例: 张金龙在新政权底下,不能胡作乱为,也收心多了。 【孔厥、袁静《新儿女英雄传》第四回】

表里 [hù wéi biǎo lǐ]
释义: 甲为乙的外表,乙为甲的内里。比喻互相依存,互相接受。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董允传》:“陈祗代允为侍中,与黄皓互为表里。”

因果 [hù wéi yīn guò]
释义: 原因和结果相互联系,相互转化。

户限穿 [hù xiàn wéi chuān]
释义: 户限:门槛;为:被。门槛都踩破了。形容进出的人很多。
出处: 唐·张彦远《法书要录》:“智永禅师住吴兴永欣寺,人来觅书者如市,所居户限为穿穴。”

胡行乱 [hú xíng luàn wéi]
释义: 犹胡作非为。不顾法纪或舆论,毫无顾忌地做坏事。
出处: 清·陈天华《警世钟》:“既我是这个国的国民,怎么可以不管国家的好歹,任那皇帝官府胡行乱为呢?”
示例: 那些武人官僚都是大清帝国留下来的……他们有了兵,便胡行乱为。 【孙中山《革命最后一定成功》】

胡作非 [hú zuò fēi wéi]
释义: 胡:乱;非:不对。不顾法纪或舆论,毫无顾忌地做坏事。
出处: 《旧五代史·张瓘传》:“汝车渡村百姓刘开道下贼惯作非为,今须改行,若故态不除,死无日矣。”
示例: 或诬好吃懒做,或诬胡作非为。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二回】

化鸱 [huà chī wéi fèng]
释义: 比喻能以德化民,变恶为善。鸱,猫头鹰,古人以为凶鸟。
出处: 语出《后汉书·循吏传·仇览》:“时考城令河内王涣,政尚严猛,闻览以德化人,署为主簿。谓览曰:‘主簿闻陈元之过,不罪而化之,得少鹰鹯之志邪?’览曰:‘以为鹰鹯不若鸾凤。’”
示例: 但知私财不入,公事夙办,便函云我能治民,不知诚己刑物,执辔如组,反风灭火,化鸱为凤之术也。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

化腐 [huà fǔ wéi qí]
释义: 指变坏为好,变死板为灵巧或变无用为有用。同“化腐成奇”。

化腐朽神奇 [huà fǔ xiǔ wéi shén qí]
释义: 神奇:神妙奇特的东西。变坏为好,变死板为灵巧,变无用为有用。
出处: 《庄子·知北游》:“腐朽复化为神奇。”

化干戈玉帛 [huà gān gē wéi yù bó]
释义: 干戈:指打仗;玉帛:玉器和丝织品,指和好。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
出处: 《淮南子·原道训》:“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服,四夷纳职,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示例: 三五十口子打手,经调人东说西说,便都喝碗茶,吃碗烂肉面,就可以化干戈为玉帛了。 【老舍《茶馆》第一幕】

化零 [huà líng wéi zhěng]
释义: 把零散的部分集中为一个整体。
出处: 毛泽东《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集中使用兵力,即所谓“化零为整”的办法,多半是在敌人进攻之时为了消灭敌人而采取的。”

泡影 [huà wéi pāo yǐng]
释义: 泡:水泡。变成像水泡和影子那样,很快就消失。
出处: 郭沫若《洪波曲·第七章·一》:“由于六月十一日的黄河决堤,使豫东成为泽国,也就化为了泡影。”

乌有 [huà wéi wū yǒu]
释义: 乌有:哪有,何有。变得什么都没有。指全部消失或完全落空。
出处: 汉·司马相如《子虚赋》:“楚使子虚使于齐,王悉发车骑,与使者出畋。畋罢,子虚过姹乌有先生,亡是公存焉。”
示例: 岂意青州六从事,化为乌有一先生。 【宋·苏轼《章质夫送酒六壶,书至而酒不达,戏作小诗问之》诗】

化险 [huà xiǎn wéi yí]
释义: 险:险阻;夷:平坦。化危险为平安。比喻转危为安。
出处: 唐·韩云卿《平蛮颂序》:“变氛沴为阳煦,化险阻为夷途。”
示例: 除夕遇险的一幕,自然又回忆起来,但我们这一次是化险为夷了,虽然费了一些周折。 【郭沫若《革命春秋·南昌之一夜》】

化枭 [huà xiāo wéi jiū]
释义: 比喻变凶险为平安。枭即猫头鹰,旧时认为是凶鸟,鸠是吉祥之鸟。

化整 [huà zhěng wéi líng]
释义: 把一个整体分成许多零散部分。
出处: 毛泽东《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一般地说来,游击队当分散使用,即所谓‘化整为零’。”

划地 [huá dì wéi láo]
释义: 相传上古时,于地上画圈,令犯罪者立圈中,以示惩罚。后用以指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回:“古人划地为牢,他将棍子划了圈儿,强似划地为牢,假如有虎狼妖兽来时,如何挡得他住?”
示例: ‘张富英这小子,不会跑吧?’‘他敢。’得划地为牢,要不价,跟头年韩长脖似的,蹽大青顶子,也是麻烦。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五】

画地 [huà dì wéi láo]
释义: 在地上画一个圈当做监狱。比喻只许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
示例: 这一封号,虽是几根柳森片门户,一张红纸的封条,法令所在,也同画地为牢,再没人敢任意行动。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四回】

画地 [huà dì wéi yù]
释义: 比喻只许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同“画地为牢”。
出处: 《汉书·路温舒传》:“故俗语曰:‘画地为狱,议不入;刻木为吏,期不对。’此皆疾吏之风,悲痛之辞也。”
示例: 关于题材问题,一时曾相当狭隘,而且至今也还有人抱着之样的见解,以为必须直接采自抗战的现实,这可以说是画地为狱。 【郭沫若《沸羹集·抗点球以来的文艺思潮》】

淮橘 [huái jú wéi zhǐ]
释义: 淮南的橘树,移植到淮河以北就变为枳树。比喻环境变了,事物的性质也变了。
出处: 《晏子春秋·杂下之十》:“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示例: 此中大半,皆西洋以富以强之基,而自吾人行之,则淮橘为枳,若存若亡,不能实收其效者,则又何也? 【严复《原强》】

坏裳 [huài shang wéi kù]
释义: 裳,下衣,指老百姓的服装;裤,指军装。后以之代指从军。
出处: 《南史·刘穆之传》载,刘裕召刘穆之为主簿(军吏),穆之“坏布裳为裤”,往见刘裕。
示例: 卖剑买牛衰可笑,坏裳为裤老犹能。 【宋·陆游《叹息》诗】

画龙不成反 [huà lóng bù chéng fǎn wéi gǒu]
释义: 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同“画虎不成反类狗”。
出处: 《后汉书·儒林传上·孔僖》:“[僖与崔駰]同游太学,习《春秋》。因读吴王夫差时事,僖废书叹曰:‘若是,所谓画龙不成反为狗者。’”

毁钟 [huǐ zhōng wéi duó]
释义: 将钟改铸为铃。毁大物为小物,比喻随心所欲的愚蠢行为。
出处: 《淮南子·说林训》:“心所说,毁舟为杕;心所欲,毁钟为铎。”

毁舟 [huǐ zhōu wéi duò]
释义: 杕,通“舵”。将船改成舵。毁大物为小物,比喻随心所欲的不当行为。
出处: 《淮南子·说林训》:“心所说,毁舟为杕;心所欲,毁钟为铎。”

一谈 [hùn wéi yī tán]
释义: 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当作同样的事物谈论。
出处: 唐·韩愈《平淮西碑》:“万口和附,并为一谈。”
示例: 可见“言志”跟“缘情”到底两样,是不能混为一谈的。 【朱自清《诗言志辩·诗言志(三)》】

福先 [huò wéi fú xiān]
释义: 指受尽灾祸之后好运就会降临。多用于劝慰受难之人。
出处: 南朝·萧统《文选·贞谌(赠刘琨一首)》:“祸为福始,祸作福阶。”李善注引《越记》曰:“祸为福先,福为祸堂。

积露 [jī lù wéi bō]
释义: 比喻积少成多。
出处: 明·袁宏道《题龙堂僧募册》诗:“衲子欲言面羞涩,试介乌纱作檀越,积露为波江可得,东邻北里贤相识。”

积土山,积水 [jī shuǐ wéi shān,jī shuǐ wéi hǎi]
释义: 把土堆起来可以成山,把水蓄起来可以成海。比喻积少成多。
出处: 《荀子·儒效》:“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

积以 [jī yǐ wéi cháng]
释义: 指习惯成自然。同“习以为常”。
出处: 《旧唐书·张柬之传》:“今姚府所置之官……唯知诡谋狡算,恣情割剥,贪叨动掠,积以为常。”

疾不可 [jí bù kě wéi]
释义: 疾:病;为:治。病已不可医治。比喻已到了绝境。
出处: 《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示例: 巧娘曰:“疾不可为,魂已离舍。”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巧娘》】

集腋 [jí yè wéi qiú]
释义: 狐狸腋下的皮虽很小,但聚集起来就能制一件皮袍。比喻积少成多。同“集腋成裘”。

见义必 [jiàn yì bì wéi]
释义: 指看到正义的事情就去做。

见义当 [jiàn yì dāng wéi]
释义: 指看到正义的事情就去做。同“见义必为”。

见义敢 [jiàn yì gǎn wéi]
释义: 看到正义的事,就勇敢地去做。同“见义勇为”。
出处: 宋·曾巩《太子宾客致仕陈公神道碑铭》:“为吏明悟敏捷,见义敢为,不少屈以求合。”
示例: 庄重寡言笑,见义敢为。 【《明史·伍骥传》】

见义勇 [jiàn yì yǒng wéi]
释义: 看到正义的事,就勇敢地去做。
出处: 《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示例: 见义勇为真汉子,莫将成败论英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四回】

金石 [jīn shí wèi kāi]
释义: 金石:金属和石头,比喻最坚硬的东西。连金石都被打开了。形容一个人心诚志坚,力量无穷。
出处: 汉·刘向《新序·杂事四》:“熊渠子见其诚心,而金石为之开,况人心乎?”
示例: 精诚所至。贞心不寐,死后重谐。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九】

进退 [jìn tuì wéi nán]
释义: 比喻事情无法决定,因而难以行动。同“进退两难”。
出处: 《魏书·李冲传》:“若容舟楫,必须停滞,师老粮乏,进退为难。”
示例: 而他们在西北的匪军主力董钊和刘戡,则远在吴庄和柏树墕一线,进退为难。 【柳青《铜墙铁壁》第九章】

尽力而 [jìn lì ér wéi]
释义: 尽:全部用出。用全部的力量去做。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示例: 但我看得目下决难挽回,丞相可去尽力而为。 【清·吴趼人《痛史》第八回】

精诚所至,金石 [jīng chéng suǒ zhì,jīn shí wéi kāi]
释义: 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比喻只要专心诚意去做,什么疑难问题都能解决。
出处: 《庄子·渔父》:“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汉·王充《论衡·感虚篇》:“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九鼎不足 [jiǔ dǐng bù zú wéi zhòng]
释义: 形容说话有分量,比较起来九鼎也不算重。
出处: 宋·傅博《邵氏闻见后录》卷十五:“昔之所以议进退天下士大夫者,今又重之以权位,故其一言之出,则九鼎不足为重。”

茂草 [jū wéi mào cǎo]
释义: 指杂草塞道。形容衰败荒芜的景象。鞠,通“鞫”。

茂草 [jū wéi mào cǎo]
释义: 指杂草塞道。形容衰败荒芜的景象。

橘化 [jú huà wéi zhǐ]
释义: 比喻人由于环境的影响而变坏。
出处: 《晏子春秋·杂下之十》:“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己有 [jù wéi jǐ yǒu]
释义: 将别人的东西拿来作为自己的。
出处: 明·李开先《宝剑记》第二十四出:“先从片进,累建大功,童贯占为己有欺瞒皇上。”
示例: 话说袁伯珍见王德黼的矿山苗旺,有利可图,便想夺他的利权,据为己有。 【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六回】

聚米 [jù mǐ wéi gǔ]
释义: 比喻指划形势,运筹决策。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援因说隗嚣将帅有土崩之势,兵进有必破之状。又于帝前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势,开示众军所从道径往来,分析曲折,昭然可晓。”
示例: 是以聚米为谷,贼虏之虚实可知;画地成图,山川之形势易悉。 【唐·刘知幾《史通·点烦》】

聚米 [jù mǐ wéi shān]
释义: 东汉马援堆米成山,以代地形模型,给皇帝分析军事形势、进军计划,讲得十分明了。指形象地陈述军事形势,险要的地形。
出处: 《后汉书·马援传》:“援因说隗嚣将帅有土崩之势,兵进有必破之状。又于帝前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势,开示众军所从道径往来,分析曲折,昭然可晓。”

涓涓不壅,终江河 [juān juān bù yōng,zhōng wéi jiāng hé]
释义: 壅:堵塞。细小的水流如果不堵塞,终将汇合成为大江大河。比喻对细小或刚刚萌芽的问题不加注意或纠正,就会酿成大的问题。
出处: 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观周》:“涓涓不壅,终为江河,绵绵不绝,或成网罗。”

己有 [jué wéi jǐ yǒu]
释义: 攫:夺取。有强行手段夺取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
出处: 《列子·说符》:“因攫其金而去。”

抗颜 [kàng yán wéi shī]
释义: 抗颜:不看别人脸色,态度严正不屈;为师:为人师表。不为他人所制约,不为潮流所左右,这种意志坚定的人可以作为学习的榜样。
出处: 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梅,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刻木 [kè mù wéi hú]
释义: 比喻仿效虽不逼真,但还相似。

刻木 [kè mù wéi lì]
释义: 意思是不能受狱吏的污辱,即使是木头做的狱吏也不能见他。形容狱吏的凶暴可畏。
出处: 《汉书·司马迁传》:“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入,削木为吏议不对,定计于鲜也。”《汉书·路温舒传》:“刻木为吏,期不对。”

宽大怀 [kuān dà wéi huái]
释义: 对人抱着宽大的胸怀。
出处: 冯玉祥《我所认识的蒋介石》第七十一章:“我们最好是宽大为怀,不为已甚。”

狼狈 [láng bèi wéi jiān]
释义: 狼和狈一同出外伤害牲畜,狼用前腿,狈用后腿,既跑得快,又能爬高。比喻互相勾结干坏事。
出处: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十六:“故世言事乖者称狼狈。”
示例: 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永远是互相勾结,狼狈为奸的。 【闻一多《谨防汉奸合法化》】

老而不死是 [lǎo ér bù sǐ shì wéi zéi]
释义: 责骂老而无德行者的话。
出处: 《论语·宪问》:“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
示例: 常言道:老而不死是为贼。正是你这样人! 【 元·无名氏《盆儿鬼》第三折】

礼让 [lǐ ràng wéi guó]
释义: 治理。以礼所提倡的谦让精神治理国家。

情貌 [lǐ wéi qíng mào]
释义: 意谓一个人的礼仪容止为内心的显现。情,情意;貌,容仪。貌和情互为表里。

历精 [lì jīng wéi zhì]
释义: 振奋精神,治理好国家。

詈夷 [lì yí wéi zhí]
释义: 詈:咒骂;夷:伯夷;跖:盗跖。指将伯夷责骂为盗跖。比喻颠倒黑白,诬蔑好人。
出处: 明·沈德符《野获编·言事·言官一言之失》:“其他占风望气,詈夷为跖,自弃名教者,固不可胜数矣。”

两世 [liǎng shì wéi rén]
释义: 好象重新来到人间。形容在非常危险的情况中幸存下来。

量才而 [liàng cái ér wéi]
释义: 按照自己力量的大小去做,不要勉强。

量力而 [liàng lì ér wéi]
释义: 量:估量。按照自己力量的大小去做,不要勉强。
出处: 《左传·昭公十五年》:“力能则进,否则退,量力而行。”
示例: 法物所须,各以差降,士民之类,可量力而为之。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一○三卷】

量入 [liàng rù wéi chū]
释义: 量:计量。根据收入的多少来定开支的限度。
出处: 《礼记·王制》:“五谷皆入,然后制国用,……以三十年之通制国用,量入以为出。”
示例: 宜量入为出,汰冗食浮费。 【《明史·孙原贞传》】

碌碌无 [lù lù wú wéi]
释义: 平平庸庸,无所作为。
出处: 《史记·酷吏列传》:“九卿碌碌奉其官,救过不瞻,何暇论绳墨之外乎?”

率以 [shuài yǐ wéi cháng]
释义: 指成为经常的事。
出处: 《北齐书·司马子如传》:“及其当还, 高祖及武明后俱有赉遗,率以为常。”宋·文天祥《与朱太博埴》:“骑马囊饭,朝往夕还,率以为常,而山外事一毫不接耳目矣。”
示例: 由此蹈隙相会,率以为常。 【清·王韬《凇滨琐话·魏月波》】

乱作胡 [luàn zuò hú wéi]
释义: 犹胡作非为。不顾法纪或舆论,毫无顾忌地做坏事。

落草 [luò cǎo wéi kòu]
释义: 寇:盗贼。旧指逃入山林做强盗。
出处: 元·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三折:“某今在这宜秋山虎头寨,落草为寇,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卖文 [mài wén wéi shēn]
释义: 指以出卖诗文所得来维持生计。
出处: 唐·杜甫《闻斛斯六官未归》:“故人南郡去,云索作碑钱。本卖文为活,翻令室倒悬。”

其难 [miǎn wéi qí nán]
释义: 勉:勉强;为:做。勉强去做能力所不及或不愿去做的事。
出处: 梁信《从奴隶到将军》下集第四章:“可是,情况尚不分明,我怎样迎敌?好吧,勉为其难吧。”

民以食 [mín yǐ shí wéi tiān]
释义: 天:比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东西。人民以粮食为自己生活所系。指民食的重要。
出处: 《汉书·郦食其传》:“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
示例: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董必武《挽沈骊英女士》】

莫此 [mò cǐ wéi shèn]
释义: 没有什么能超过这个的了。多指不良倾向或形势严重。
出处: 宋·洪迈《容斋三笔》卷四:“名不雅古,莫此为甚。”

已甚 [mò wéi yǐ shèn]
释义: 不做得太过分。多指对人的责备或责罚适可而止。

莫知所 [mò zhī suǒ wéi]
释义: 不知道怎幺办好,形容激动得不知怎幺办。亦作“莫知所谓”。

不轨 [móu wéi bù guǐ]
释义: 指准备做违反法纪的事或搞叛乱活动。
出处: 《晋书·王彬传》:“兄抗旌犯顺,杀戮忠良,谋图不轨,祸及门户。”

难乎 [nán hū wéi jì]
释义: 难于继续下去。
出处: 《礼记·檀弓上》:“孔子曰:‘哀则哀矣,而难为继也。’”
示例: 现在则相反,除粮食外,每天每人只有五分大洋的油盐柴菜钱,还是难乎为继。 【毛泽东《井冈山上的斗争》】

难乎 [nán hū wéi qíng]
释义: 指情面上过不去。同“难以为情”。

难以 [nán yǐ wéi jì]
释义: 难于继续下去。
出处: 《礼记·檀弓上》:“孔子曰:‘哀则哀矣,而难为继也。’”

难以 [nán yǐ wéi qíng]
释义: 指情面上过不去。

挠直 [náo zhí wéi qū]
释义: 将直的拗成弯的。比喻变刚强正直为阿世取容。
出处: 汉荀悦《汉纪·成帝纪二》:“挠直为曲,斫方为圆;秽素丝之洁,推亮直之心。”
示例: 遂使世人削方为圆,挠直为曲。 【晋熊远《因灾异上疏》】

能者 [néng zhě wéi shī]
释义: 会的人就当老师。即谁会就向谁学习。
出处: 《礼记·学记》:“能博喻,然后能为师。”

捻土 [niǎn tǔ wéi xiāng]
释义: 捏泥成香。因不及备香,以此表示虔诚。

鸡口,不牛后 [nìng wéi jī kǒu,bù wéi niú hòu]
释义: 牛后:牛的肛门。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
出处: 《战国策·韩策一》:“臣闻鄙语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异于牛后乎?”
示例: 俗谚云:“宁为鸡口,不为牛后”,以大王之贤,挟强韩之兵,而有“牛后”之名,臣窃羞之。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十回】

鸡口,无牛后 [nìng wéi jī kǒu,wú wéi niú hòu]
释义: 比喻宁居小者之首,不为大者之后。
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韩策一》:“臣闻鄙语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异于牛后?”
示例: 自古道,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你忍得这气也。 【明·王衡《郁轮袍》第四折】

鸡口,毋牛后 [nìng wéi jī kǒu,wú wéi niú hòu]
释义: 比喻宁居小者之首,不为大者之后。同“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出处: 章炳麟《社会通诠商兑》:“宁为鸡口,毋为牛后,与使他人啖我而饱也,宁自啖而不足。”

玉碎,不瓦全 [nìng wéi yù suì,bù wéi wǎ quán]
释义: 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瓦器而保全。比喻宁愿为正义事业牺牲,不愿丧失气节,苟且偷生。
出处: 《北齐书·元景安传》:“岂得弃本宗,逐他姓,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示例: 咱们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能突围就突围,万一出不去,他们拚到底吧。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二章】

啮血 [niè xuè wéi méng]
释义: 指咬臂出血,发誓定盟,以示坚决。
出处: 揆郑《哀政闻社员》:“杨度初时,倡言排满,与黄兴、刘揆一啮血为盟,图为刺客,将赫然革命之健者。”

破愁 [pò chóu wéi xiào]
释义: 犹言转忧为喜。由忧愁转为欢喜。

破觚 [pò gū wéi yuán]
释义: 觚:主;圜:圆。毁方为圆。比喻去严刑而从简政。
出处: 《汉书·酷吏传序》:“汉兴,破觚而为圜,斵琱而为朴,号为罔漏吞舟之鱼。”

破家 [pò jiā wéi guó]
释义: 为了国家大业,不惜毁坏自己的家庭。比喻无私奉献。

破矩 [pò jǔ wéi yuán]
释义: 把方的改成圆的。比喻将刑法去严从简。
出处: 《后汉书·杜林传》:“大汉初兴,详览失得,故破矩为圆,斫 为朴,蠲除苛政,更立疏网。”

破涕 [pò tì wéi xiào]
释义: 涕:眼泪。一下子停止了哭泣,露出笑容。形容转悲为喜。
出处: 晋·刘琨《答卢堪书》:“时复相与举觞对膝,破涕为笑。”
示例: 她很高兴地赞同这个计划,并且破涕为笑地说她有逃的办法。 【巴金《家》二十八】

起偃 [qǐ yǎn wéi shù]
释义: 偃:卧躺。竖:立,站着。使躺着的人站起来。比喻给予减轻刑罚的恩惠。

强不知以 [qiǎng bù zhī yǐ wéi zhī]
释义: 不懂装懂。
出处: 明·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一卷:“都管强不知以为知,逐叶翻翻,一直翻到后面去。”
示例: 从此再不敢强不知以为知了。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

巧妇难无米之炊 [qiǎo fù nán wéi wú mǐ zhī chuī]
释义: 即使是聪明能干的妇女,没米也做不出饭来。比喻做事缺少必要条件,很难做成。
出处: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晏景初尚书,请僧住院,僧辞以穷陋不可为。景初曰:‘高才固易耳。’僧曰:‘巧妇安能作无面汤饼乎?’”

且住 [qiě zhù wéi jiā]
释义: 且:暂且;佳:好。还是暂且住在这里好。多用以劝留客人住下。
出处: 唐·颜真卿《寒食帖》:“寒食只数日间,得且住为佳耳。”
示例: 明日落花寒食,得且住为佳耳! 【宋·辛弃疾《霜天晓角·旅兴》词】

清净无 [qīng jìng wú wéi]
释义: 道家语。指一切听其自然,人力不必强为。
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出家人清净无为,红尘不染。”

清静无 [qīng jìng wú wéi]
释义: 道家语。春秋时期道家的一种哲学思想和治术。指一切听其自然,人力不必强为。
出处: 唐·贾至《虙子贱碑颂》:“鸣琴汤汤,虙子之堂,清静无为,邑人以康。”

人不己,天诛地灭 [rén bù wèi jǐ,tiān zhū dì miè]
释义: 旧时指人不替自己打算,就会为天地所不容。
出处: 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这种人的脑筋,浸透着剥削阶级的思想意识,他相信这样的话:‘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他甚至用这一大套剥削阶级的话,来为他的自私自利和个人主义辩护。”
示例: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份千百年私有制最沉重的遗产,风靡旧世界的腐朽人生哲学,在这里被打碎了。 【《花城》1981年第3期】

人满 [rén mǎn wéi huàn]
释义: 因人多造成了困难。
出处: 郭沫若《洪波曲》第二章一:“客栈小,已经人满为患。”
示例: 各地监狱,都有人满为患之苦。 【方志敏《狱中记实》一】

刀俎,我鱼肉 [rén wéi dāo zǔ,wǒ wéi yú ròu]
释义: 刀俎:刀和刀砧板,宰割的工具。比喻生杀的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
出处: 《史记·项羽本纪》:“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人自 [rén zì wéi zhàn]
释义: 为战:作战。人人能独立地战斗。
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
示例: 今深入万里,置之死地,士无反顾之心,所谓人自为战者也。 【《晋书·袁乔传》】

人自 [rén zì wéi zhèng]
释义: 各人推行自己的主张。比喻各行其是。
出处: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格局》:“传奇格局,有一定而不可移者,有可仍、可改,听人自为政者。”
示例: 现在京沪木刻运动,仍然销沉,而且颇散漫,几有人自为政之概。 【鲁迅《书信集·致李桦》】

认影 [rèn yǐng wéi tóu]
释义: 佛教语。指认虚作实。
出处: 《景德传灯录·月轮禅师》:“所以道,从门入者不是家珍,认影为头岂非大错?”

认贼 [rèn zéi wéi fù]
释义: 把仇敌当作父亲。比喻甘心卖身投靠敌人。同“认贼作父”。
出处: 苏曼殊《遁迹记》:“先是余家既亡,怅怅无之。大盗更迫我侪,为供奔走。测彼居心,是畜猎犬之技。斯是认贼为父,自残梵裔者,亦复不少。”

认贼 [rèn zéi wéi zǐ]
释义: 佛家语,比喻错将妄想认为真实。
出处: 《大方广园觉修多罗经》:“譬如有人,认贼为子,其家财宝终不成就。”

日以 [rì yǐ wéi cháng]
释义: 经常做某件事,成了惯例常规。

日中 [rì zhōng wéi shì]
释义: 日中:太阳当头,指正午;市:做买卖。中午进行交易做生意。原指古代物物交换的集市方式。后也形容偏僻地区的商业活动情形。
出处: 《易·系辞下》:“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一体 [róng wéi yī tǐ]
释义: 融合为整体。比喻几种事物关系密切,配合自然,如同一个整体。
出处: 先秦·管仲《管子·七法》:“有一体之治,故能出号令,明宪法矣。”

入土 [rù tú wéi ān]
释义: 旧时土葬,人死后埋入土中,死者方得其所,家属方觉心安。
出处: 明·冯惟敏《耍孩儿·骷髅诉冤》曲:“自古道盖棺事定,入土为安。”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一:“亲戚多道:‘从来说入土为安,为何要拘定三年?’”
示例: 舍妹已断了气,也该出殡了。在家虽好,但一则火烛当心,二者死者亦可以早些入土为安。 【清·吴趼人《糊涂世界》第十二回】

三折肱,良医 [sān zhé gōng,wéi liáng yī]
释义: 几次断臂,就能知道医治断臂的方法。后比喻对某事阅历多,富有经验,成为内行。也指高明的医道。
出处: 《左传·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为良医。”

三折肱良医 [sān zhé gōng wéi liáng yī]
释义: 几次断臂,就能懂得医治断臂的方法。后比喻对某事阅历多,富有经验,自能造诣精深。
出处: 先秦·左丘明《左传·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为良医。”
示例: 必不敢薄视公以后之史而以为不足学;三折肱为良医,而喟然三叹也。 【清·钱谦益《汲古阁毛氏新刻十七史序》】

三人 [sān rén wèi zhòng]
释义: 数目达到三人即可称为众人,已不算少数。
出处: 《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序》:“三人为众,虽难尽继,宜从尤功。”

三十六策,走上策 [sān shí liù cè,zǒu wéi shàng cè]
释义: 原指无力抵抗敌人,以逃走为上策。后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
出处: 《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

三十六计,走上计 [sān shí liù jì,zǒu wéi shàng jì]
释义: 原指无力抵抗敌人,以逃走为上策。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
出处: 《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

杀鸡 [shā jī wéi shǔ]
释义: 指殷勤款待宾客。

歃血 [shà xuè wéi méng]
释义: 歃血:古代会盟,把牲畜的血涂在嘴唇上,表示诚意;盟:宣誓缔约。。泛指发誓订盟。
出处: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遂谓楚王之左右曰:‘取鸡狗马之血来。’毛遂奉铜槃而跪进之楚王,曰:‘王当歃血而定从,次者吾君,次者遂。’”
示例: 说不定国王还要歃血为盟呢,珠槃玉敦的准备也是不可少的。 【郭沫若《屈原》第二幕】

说辞 [shàn wéi shuō cí]
释义: 说辞:讲话。形容很会讲话。后指替人说好话。
出处: 《孟子·公孙丑上》:“宰我、子贡善为说辞。”
示例: 见了五科哥,好歹替我善为说辞。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一回】

善自 [shàn zì wéi móu]
释义: 善于替自己打算。也指替自己好好地想办法。
出处: 《左传·桓公六年》:“君子曰:‘善自为谋。’”

蛇化龙,不变其文 [shé huà wéi lóng,bù biàn qí wén]
释义: 比喻无论形式上怎样变化,实质还是一样。
出处: 《史记·外戚世家》:“蛇化为龙,不变其文;家化为国,不变其姓。”

蛇蝎 [shé xiē wéi xīn]
释义: 蝎:一种蜘蛛类的毒虫。形容心肠狠毒。
出处: 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二折:“便是蛇蝎心肠,不似恁般毒害。”

舍己 [shě jǐ wèi gōng]
释义: 为公共的利益而舍弃个人的利益。
示例: 我们从小就应当培养自己具有舍己为公的好品德。

舍己 [shě jǐ wèi rén]
释义: 舍弃自己的利益去帮助别人。
出处: 《论语·先进》:“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朱熹注:“初无舍己为人之意,而其胸次悠然,直与天地万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妙。”

舍身 [shě shēn wéi guó]
释义: 为国家牺牲自己的生命。
示例: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舍身为国的英雄事迹,永远为中国人民所敬颂。

深谷 [shēn gǔ wéi líng]
释义: 深谷变成山陵。常喻人世间的重大变迁。

师直 [shī zhí wéi zhuàng]
释义: 师:军队;直:理由正当;壮:壮盛,有力量。出兵有正当理由,军队就气壮,有战斗力。现指为正义而战的军队斗志旺盛,所向无敌。
出处: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师直为壮,曲为老,岂在久乎?”

识时务者俊杰 [shí shí wù zhě wéi jùn jié]
释义: 意思是能认清时代潮流的,是聪明能干的人。认清时代潮流势,才能成为出色的人物。
出处: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襄阳记》:“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
示例: 语曰:“识时务者为俊杰。”我愿今日的三民主义者记取此语。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民天 [shí wéi mín tiān]
释义: 指粮食是人民赖以生存的最为重要的东西。

知己者死 [shì wèi zhī jǐ zhě sǐ]
释义: 知己者:了解自己,信用自己的人。指甘愿为赏识自己、栽培自己的人献身。
出处: 《战国策·赵策一》:“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吾其报知氏之雠矣。”

事在人 [shì zài rén wéi]
释义: 指事情要靠人去做的。在一定的条件下,事情能否做成要看人的主观努力如何。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六十九回:“事在人为耳,彼朽骨者何知。”
示例: 俗语说事在人为,只要你勤奋努力,一定能有所作为。

儿戏 [shì wéi ér xì]
释义: 比喻不当一回事,极不重视。同“视同儿戏”。

寇雠 [shì wéi kòu chóu]
释义: 比喻极端仇视。
出处: 《孟子·离娄下》:“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畏途 [shì wéi wèi tú]
释义: 畏途:可怕的道路。看成可怕的、危险的道路。也比喻看成困难的、可怕的事情。
出处: 《庄子·达生》:“夫畏涂者,十杀一人,则父子兄弟相戒也。”
示例: 近来刑部,因批驳严,参罚重,缙绅中视为畏途。 【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九回】

知己 [shì wéi zhī jǐ]
释义: 看成好朋友。

是非只多开口 [shì fēi zhī wèi duō kāi kǒu]
释义: 纠纷争端都是说话太多引起的。

束椽 [shù chuán wéi zhù]
释义: 捆扎椽子当柱子用。比喻小材大用。

束蒲 [shù pú wéi pú]
释义: 将捆束的蒲柳说成肉脯。指有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肆意妄 [sì yì wàng wéi]
释义: 妄:胡乱,非分的,出了常规的。妄为:胡作非为。指不顾一切由着自己的性子胡作非为。亦作“肆意妄行”。

所作所 [suǒ zuò suǒ wéi]
释义: 指人所做的事。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六回:“自此凤姐胆识愈壮,以后所作所为,诸如此类,不可胜数。”

四海 [sì hǎi wéi jiā]
释义: 原指帝王占有全国。后指什么地方都可以当作自己的家。指志在四方,不留恋家乡或个人小天地。
出处: 《汉书·高帝记》:“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
示例: 我们是四海为家的,我们是以一切人民为兄弟姐妹的。 【孙犁《看护》】

观止 [tàn wéi guān zhǐ]
释义: 叹:赞赏;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出处: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以加於同感于此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

天下 [tiān xià wéi gōng]
释义: 原意是天下是公众的,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后成为一种美好社会的政治理想。
出处: 《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示例: 万古千秋业,天下为公器。 【陈毅《湖海诗社开征引》诗】

天下 [tiān xià wéi jiā]
释义: 原指将君位传给儿子,把国家当作一家所私有,后泛指处处可以成家,不固定居住在一个地方。
出处: 《礼记·礼运》:“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天下 [tiān xià wéi lóng]
释义: 笼:牢笼。旧时比喻为世事所束缚。
出处: 《庄子·庚桑楚》:“以天下为之笼,则雀无所逃。是故汤以胞人笼伊尹,秦穆公以五羊之皮笼百里奚。是故非以其所好笼之而可得者,无有也。”

恬不 [tián bù wéi guài]
释义: 恬:安然;为:认为。指看到不合理的事物,毫不觉得奇怪。
出处: 《汉书·贾谊传》:“至于俗流失,世坏败,因恬而不知怪。”
示例: 因喻及高纲身为汉军,且为高其佩之子,世受国恩,乃有此等悖逆之事,恬不为怪。 【清·叶廷琯《鸥陂渔话·附记编行堂集事》】

恬不 [tián bù wéi yì]
释义: 处之泰然,满不在乎。
出处: 宋·苏轼《上执政乞度牒赈济及因修廨宇书》:“岂有仁圣在上,群贤并用,而肯恬不为意乎。”
示例: 惟孟明自恃才勇,以为成功可必,恬不为意。 【明·余邵鱼《东周列国志》第四十四回】

恬淡无 [tián dàn wú wéi]
释义: 心境清静自适而无所营求。
出处: 《庄子·刻意》:“夫恬惔寂漠,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

刓方 [shū fāng wéi yuán]
释义: 把方的削成圆的。比喻改变忠直之性,随俗俯仰。
出处: 《楚辞·九章·怀沙》:“刓方以为圜兮,常度未替。”王逸注:“言人刓削方木,欲以为圜,……以言谗人谮逐放己,欲使改行。”圜,同“圆”。

德不终 [wéi dé bù zhōng]
释义: 指没有把好事做到底。同“为德不卒”。

德不卒 [wéi dé bù zú]
释义: 卒:完毕,终了。指没有把好事做到底。
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公,小人也,为德不卒。”
示例: 快呀,请指示我!莫要“为德不卒”! 【鲁迅《三闲集·通信》】

恶不悛 [wéi è bù quān]
释义: 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法自弊 [wéi fǎ zì bì]
释义: 作定自弊。

非作歹 [wéi fēi zuò dǎi]
释义: 做种种坏事。
出处: 元·尚仲贤《柳毅传书》:“我且拿起来,只一口将他吞于腹中,看道可还有本事为非作歹。”
示例: 我说的是好话,不过叫你心里留神,并没叫你去为非作歹。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七回】

非作恶 [wéi fēi zuò è]
释义: 做种种坏事。同“为非作歹”。

富不仁 [wéi fù bù rén]
释义: 为:做,引伸为谋求。剥削者为了发财致富,心狠手毒,没有一点儿仁慈的心肠。
出处: 《孟子·滕文公上》:“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示例: 自古道“为富不仁”。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二回】

[wéi guǐ wéi yù]
释义: 蜮:传说中能含沙喷射人影,而使人致病的动物,比喻阴险毒辣的人。指象鬼蜮一样阴险狠毒,在暗地里害人的人。
出处: 《诗经·小雅·何人斯》:“为鬼为蜮,则不可得。”
示例: 他那里肯依,说甚么皇上家抡才(选拔人才)大典,怎容得你们为鬼为蜮!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二回】

[wéi guó wéi mín]
释义: 指不谋私利,为国家和人民效力。

好成歉 [wéi hǎo chéng qiàn]
释义: 比喻好心得不到好报,将恩作仇。
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十一:“不能报恩人之德,反累恩人的清名,为好成歉,皆奴之罪。”

虺弗摧 [wéi huǐ fú cuī]
释义: 虺:小蛇。小蛇不打死,大了就难办。比喻弱敌不除,必有后患。
出处: 《国语·吴语》:“为虺弗摧,为蛇将若何?”
示例: 为虺弗摧终贻戚,我谋不用复奚论? 【姚光《伤心》诗】

虺弗摧,蛇若何 [wéi huǐ fú cuī,wéi shé ruò hé]
释义: 虺:小蛇;弗:不;摧:消灭。小蛇不打死,大了就难办。比喻不乘胜将敌人歼灭,必有后患。
出处: 《国语·吴语》:“夫越王好信以爱民,四方归之;年谷时熟,日长炎炎,及吾犹可以战也。为虺弗摧,为蛇将若何?”

民父母 [wéi mín fù mǔ]
释义: 这:作为,充当;父母:即父母官。担任地方行政长官。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示例: 为民父母,得不省优? 【唐·陆挚《赐京畿及同、华等州百姓种子赈给贫人诏》】

期不远 [wéi qī bù yuǎn]
释义: 为:作为;期:日期,期限。指快到规定或算定的日子。
出处: 毛泽东《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上的讲话》:“肃清这一部分残余敌军,还需要一些时间,但已为期不远了。”

[wéi qiú wéi jī]
释义: 用以比喻子弟能继承父兄的事业。
出处: 语出《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人师表 [wéi rén shī biǎo]
释义: 师表:榜样,表率。在人品学问方面作别人学习的榜样。
出处: 《北齐书·王昕书》:“杨愔重其德业,以为人之师表。”
示例: 敬宗忝为人师表,而求谒中贵,他日无以见诸生。 【明·焦竑《玉堂丛语·方正》】

仁不富 [wéi rén bù fù]
释义: 要仁爱就不能发财致富。参见“为富不仁”。

山止篑 [wéi shān zhǐ kuì]
释义: 比喻功败垂成。
出处: 语出《论语·子罕》:“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善最乐 [wéi shàn zuì lè]
释义: 做善事是最快乐的事。常用为劝人多行善事的格言。
出处: 《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日者问东平王,处家何等最乐?王言为善最乐。”

蛇画足 [wéi shé huà zú]
释义: 比喻做事节外生枝,不但无益,反而害事。
出处: 《战国策·齐策二》:“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

蛇添足 [wéi shé tiān zú]
释义: 比喻做事节外生枝,不但无益,反而害事。同“为蛇画足”。

所欲 [wéi suǒ yù wéi]
释义: 为:做。本指做自己想做的事。后指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出处: 《资治通鉴·周纪威烈王二十三年》:“子乃为所欲为,顾不易耶?何乃自苦如此?求以报仇,不亦难乎?”《隋书·天文志上》:“所以准验辰历,分考次度,其于揆测,唯所欲为之者也。”
示例: 他们满以为有了如此强大精良的武器,就可以在别人的国土上横行霸道、为所欲为。 【峻青《不尽巨涛滚滚来》】

丛驱雀 [wèi cóng qū què]
释义: 丛:丛林;驱:赶。把雀赶到丛林。比喻不会团结人,把一些本来可以团结的人赶到敌对方面去。
出处: 《孟子·离娄上》:“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

国捐躯 [wèi guó juān qū]
释义: 捐:献;躯:身体,指生命。为国家牺牲生命。
出处: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五十二回:“可怜成汤首相,为国捐躯。”

虎傅翼 [wèi hǔ fù yì]
释义: 傅:通“附”;翼:翅膀。替老虎加上翅膀。比喻帮助坏人,增加恶人的势力。
出处: 《逸周书·寤敬篇》:“毋为虎傅翼,将飞入邑,择人而食之。”《淮南子·兵略训》:“今乘万民之力而反为残贼,是为虎傅翼,曷为弗除。”《韩非子·难势》:“毋为虎傅翼,将飞入邑,择人而食之

虎添翼 [wèi hǔ tiān yì]
释义: 替老虎加上翅膀。比喻帮助坏人,增加恶人的势力。
出处: 《逸周书·寤敬篇》:“毋为虎傅翼,将飞入邑,择人而食之。”《淮南子·兵略训》:“今乘万民之力而反为残贼,是为虎傅翼,曷为弗除。”《韩非子·难势》:“毋为虎傅翼,将飞入邑,择人而食之

虎作伥 [wèi hǔ zuò chāng]
释义: 伥:伥鬼,古时传说被老虎吃掉的人,死后变成伥鬼,专门引诱人来给老虎吃。替老虎做伥鬼。比喻充当恶人的帮凶。
出处: 《太平广记》卷四百三十:“伥鬼,被虎所食之人也,为虎前呵道耳。”宋·孙光宪《北梦琐言逸文》卷四:“凡死于虎,溺于水之鬼号为伥,须得一人代之。”
示例: 为着要得虎子而身入虎穴,决不是身入虎穴去为虎作伥。 【郭沫若《〈闻一多全集〉序》】

民除害 [wèi mín chú hài]
释义: 替百姓除祸害。
出处: 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丞相衔奉国威,为民除害,元恶大憝,心当枭夷。”
示例: 自然以为民除害为主。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七回】

民请命 [wèi mín qǐng mìng]
释义: 请命:请示保全生命。泛指有相当地位的人代表百姓向当权者陈述困难,提出要求。
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因民之欲,西乡为百姓请命,则天下风走而响应矣,孰敢不听!”《汉书·蒯通传》:“西乡为百姓请命。”
示例: 只是这种居高临下,为民请命的怜愍态度,在现在已无多少价值可言罢了。 【朱自清《“熬波图”》】

人说项 [wèi rén shuō xiàng]
释义: 为:替;项:唐朝项斯,字子迁,为杨敬之所器重。指替人说好话。
出处: 唐·杨敬之《赠项斯》:“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
示例: 行辕中又送来几封京里书札,雯青一一检视,也有亲友寻常通贺的,也有大人先生为人说项的。 【清·曾朴《孽海花》第九回】

人作嫁 [wèi rén zuò jià]
释义: 原意是说穷苦人家的女儿没有钱置备嫁衣,却每年辛辛苦苦地用金线刺乡,给别人做嫁衣。比喻空为别人辛苦。
出处: 唐·秦韬玉《贫女》诗:“苦为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示例: 何必为人作嫁?但是我进京以来,素无人知,今日你来破例,恐将来缠绕不休。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五回】

五斗米折腰 [wèi wǔ dǒu mǐ zhé yāo]
释义: 五斗米:晋代县令的俸禄,后指微薄的俸禄;折腰:弯腰行礼,指屈身于人。为了微薄的俸禄而弯腰行礼。比喻没有骨气。
出处: 《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小失大 [wèi xiǎo shī dà]
释义: 为了小利,造成巨大损失。
出处: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二十九回:“你若不肯,他就告诉了大老爷,找你点错处,革掉了你,你能为小失大吗?”

渊驱鱼 [wèi yuān qū yú]
释义: 原比喻残暴的统治迫使自己一方的百姓投向敌方。现多比喻不会团结人,把一些本来可以团结过来的人赶到敌对方面去。
出处: 《孟子·离娄上》:“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

渊驱鱼,丛驱爵 [wèi yuān qū yú,wèi cóng qū jué]
释义: 比喻为政不善,人心涣散,使百姓投向敌方。爵,通“雀”。
出处: 语出《孟子·离娄上》:“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晋书·段灼传》引作“为川驱鱼,为薮驱雀”。
示例: 奸胥劣绅,且得窥见罅以滋扰累,为渊驱鱼,为丛驱爵,甚非计也。 【清·薛福成《请豁除旧禁招徕华民疏》】

渊驱鱼,丛驱雀 [wèi yuān qū yú,wèi cóng qū què]
释义: 比喻为政不善,人心涣散,使百姓投向敌方。同“为渊驱鱼,为丛驱爵”。

唯所欲 [wéi suǒ yù wéi]
释义: 随心所欲,任意而为。
出处: 语出《隋书·天文志上》:“扞铜仪呴所以准验辰历,分考次度,其于揆测,唯所欲为之者也。”

惟日 [wéi rì wéi suì]
释义: 犹言度日如年。形容日子很不好过。

惟所欲 [wéi suǒ yù wéi]
释义: 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任意而为。

不可 [wèi wéi bù kě]
释义: 不是不可以。委婉地肯定。

大观 [wèi wéi dà guān]
释义: 蔚:茂盛;大观:盛大的景象。发展成为盛大壮观的景象。形容事物美好繁多,给人一种盛大的印象。
出处: 鲁迅《两地书》五一:“乡村风景,甚觉宜人,野外花园,殊有清趣,树木蔚为大观。”

诬良 [wū liáng wéi dào]
释义: 诬:诬陷。良:好人。指捏造事实,陷害好人。

无动 [wú dòng wéi dà]
释义: 以不变动为至善。“无为而治”的一种政治主张。

无恶不 [wú è bù wéi]
释义: 没有哪件坏事不干的。指干尽了坏事。同“无恶不作”。

无能 [wú néng wéi lì]
释义: 不能施展力量。指使不上劲或没有能力去做好某件事情、解决某个问题。
出处: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四:“此罪至重,微我难解脱,即释迦牟尼亦无能为力也。”
示例: 使兵饷顿竭,忠臣流涕顿足而叹,无能为力,惟有一死以报国,不亦大可哀乎? 【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卷八·史阁部书》】

无能 [wú néng wéi yì]
释义: 役:役使。简直连供给他们役使都不配。自谦才干远不能和别人相比。
出处: 《左传·成公二年》:“此城濮之赋也。有先君之明与先大夫之肃,故捷。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

无所不 [wú suǒ bù wéi]
释义: 没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坏事都干。
出处: 《三国志·吴书·张温传》:“揆其奸心,无所不为。”
示例: 今专务游荡,无所不为,老夫所以忧耳。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八回】

无所作 [wú suǒ zuò wéi]
释义: 作为:作出成绩。没有做出任何成绩。指工作中安于现状,缺乏创造性。
示例: 停止的论点,悲观的论点,无所作为和骄傲自满的论点,都是错误的。

而成 [wú wéi ér chéng]
释义: 指不倚外力而自然有所成就。

而治 [wú wéi ér zhì]
释义: 无为:无所作为;治:治理。自己无所作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原指舜当政的时候,沿袭尧的主张,不做丝毫改变。后泛指以德化民。
出处: 《论语·卫灵公》:“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

之治 [wú wéi zhī zhì]
释义: 指道家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的治理方法。

自成 [wú wéi zì chéng]
释义: 指不倚外力而自然有所成就。同“无为而成”。

自化 [wú wéi zì huà]
释义: 指无为而治。
出处: 语出《老子》:“我无为而民自化。”

无与 [wú yǔ wéi bǐ]
释义: 犹无与伦比,无可比拟。

物稀 [wù xī wéi guì]
释义: 事物因稀少而觉得珍贵。同“物以稀为贵”。

物以希 [wù yǐ xī wéi guì]
释义: 事物因稀少而觉得珍贵。同“物以稀为贵”。

物以稀 [wù yǐ xī wéi guì]
释义: 事物因稀少而觉得珍贵。
出处: 唐·白居易《小岁日喜谈氏外孙女孩满月》诗:“物以稀为贵,情因老更慈。”

误作非 [wù zuò fēi wéi]
释义: 犹言胡作非为。不顾法纪或舆论,毫无顾忌地做坏事。

习以 [xí yǐ wéi cháng]
释义: 习:习惯。指某种事情经常去做,或某种现象经常看到,也就觉得很平常了。
出处: 《魏书·太武五王传》:“将相多尚公主,王侯亦娶后族,故无妾媵,习以为常。”《逸周书·常训》:“民生而有习有常,以习为常。”
示例: 余大先生在虞府坐馆,早去晚归,习以为常。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八回】

下不 [xià bù wéi lì]
释义: 下次不可以再这样做。表示只通融这一次。
出处: 清·张春帆《宦海》第十八回:“既然如此,只此一次,下不为例如何?”

先睹 [xiān dǔ wéi kuài]
释义: 睹:看见。以能尽先看到为快乐。形容盼望殷切。
出处: 唐·韩愈《与少室李拾遗书》:“朝廷之士,引颈东望,若景星凤皇之始见也,争先睹之为快。”
示例: 现在我们特地和西滢先生商量,把“闲话”选集起来,印成专书,留心文艺界掌故的人,想必都以先睹为快。 【鲁迅《而已集·革“首领”》】

先入 [xiān rù wéi zhǔ]
释义: 指先听进去的话或先获得的印象往往在头脑中占有主导地位,以后再遇到不同的意见时,就不容易接受。
出处: 《汉书·息夫躬传》:“唯陛下观览古今,反复参考,无以先入之语为主。”
示例: 见长幼尊卑之节有一定不易之理,先入为主,故后起之私心,终有所顾忌而不敢逞。 【清·阮葵生《茶余客话》卷七】

先下手 [xiān xià shǒu wéi qiáng]
释义: 在对手没有准备好的时候首先动手,取得主动地位。
出处: 《隋书·元胄传》:“兵马悉他家物,一先下手,大事便去。”
示例: 这个说不得。从来说“先下手为强”。况且原该是我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

相忍 [xiāng rěn wèi guó]
释义: 为了国家的利益而作一定的让步。
出处: 《左传·昭公元年》:“鲁以相忍为国也,忍其外不忍其内,焉用之。”
示例: 我们除向国民党提出抗议和善后条件外,仍然相忍为国。 【毛泽东《评国民党十一中全会和三届二次国民参政会》】

相依 [xiāng yī wéi mìng]
释义: 互相依靠着过日子。泛指互相依靠,谁也离不开谁。
出处: 晋·李密《陈情表》:“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依为命。”
示例: 死而复生的只有这些杂乱的败草。永逝不返的却是我们相依为命的慈母。 【郭沫若《棠棣之花》】

相与 [xiāng yǔ wéi yī]
释义: 相与:相互。相互结合成为一体。
出处: 汉·贾谊《过秦论》:“诸侯恐惧,同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卷第十:“谓之性情,性情相与为一瞑,情亦性也,谓性已善,奈其情何?”
示例: 崔胤本留卫兵,欲以制敕使也,今敕使、卫兵相与为一,将若之何!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二百六十二】

削职 [xuē zhí wéi mín]
释义: 撤掉官职,降为平民。
出处: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九回:“王黼大怒,将宋昭削职为民。”

信以 [xìn yǐ wéi zhēn]
释义: 相信他是真的。指把假的当作真的。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只因他平日冒称是宰相房玄龄之后,在人前夸炫家世,同僚中不知他的来历,信以为真,把他十分敬重。”
示例: 宝玉又问他地名庄名,来往远近,坐落何方,刘老老便顺口诌了出来。宝玉信以为真。 【清·曹雪琴《红楼梦》第三十九回】

羞与 [xiū yǔ wéi wǔ]
释义: 羞:感到羞耻;与:跟;为伍:作伙伴。比喻把跟某人在一起认为是可耻的事。
出处: 《史记·淮队侯列传》:“生乃与哙等为伍。”《后汉书·党锢传》:“逮桓灵之间,主政荒谬,国命委于阉寺,士子羞与为伍。”

炫石 [xuàn shí wéi yù]
释义: 炫:夸耀。拿玉吸引人,卖出的却是石头。比喻说的和做的不相符合。
出处: 汉·扬雄《法言·问道》:“炫玉而贾石者,其狙诈乎?”宋·程颢《论王霸之辨》:“苟以霸者之心而求王道之成,是炫石为玉也。”

压良 [yā liáng wéi jiàn]
释义: 旧指强买平民女子为奴婢。
出处: 《资治通鉴·后晋纪齐王天福八年》:“自烈祖相吴,禁压良为贱。”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五:“师曰:‘和尚莫压良为贱。’”

心声 [yán wéi xīn shēng]
释义: 言语是思想的反映,从一个人的话里可以知道他的思想感情。
出处: 汉·扬雄《法言·问神》:“故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
示例: 言为心声,从一个人平时的言谈之中,就可以了解他的思想状况。

偃革 [yǎn gé wéi xuān]
释义: 指停息武备,修治文教。
出处: 《史记·留侯世家》:“殷事已毕,偃革为轩,倒置兵戈,覆以虎皮,以示天下不复用兵。”裴駰集解引如淳曰:“革者,革车也;轩者,赤黻乘轩也。偃武备而治礼乐也。”

眼不见 [yǎn bù jiàn wéi jìng]
释义: 指心里不以为然,但又没有办法,只好撇开不管。也在怀疑食品不干净时,用作自我安慰的话。
出处: 宋·赵希鹄《调燮类编·四·虫鱼》:“凡贩卖虾米及甘蔗者,每用人溺酒之,则鲜美可爱,所谓眼不见为净也。”

中用 [yáng wéi zhōng yòng]
释义: 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化中一切有益的东西,为我所用。
示例: 洋为中用和古为今用要有机地结合。

养虎 [yǎng hǔ wéi huàn]
释义: 比喻纵容敌人,留下后患,自己反手其害。
示例: 这个人很不可靠,你却给与高位,怕会养虎为患哩。

咬血 [yǎo xuè wéi méng]
释义: 指咬臂出血,发誓定盟,以示坚决。

一吐 [yī tǔ wéi kuài]
释义: 指尽情说出要说的话而感到畅快。
出处: 谌容《真真假假》:“仿佛全是他积郁在胸中多时的由衷之言,今日终于得以一吐为快。”

一言 [yī yán wéi dìng]
释义: 一句话说定了,不再更改。比喻说话算数,决不翻悔。
出处: 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程婴,我一言已定,你再不必多疑了。”
示例: 你我一言为定。只是我信不过二弟,你是萍踪浪迹,倘然去了不来,岂不误了人家一辈子的大事?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六回】

一之 [yī zhī wéi shèn]
释义: 做了一次,已经过分。比喻错误不能重犯。同“一之谓甚”。
出处: 元·侯克中《归兴》诗:“一之为甚其能再,二者何由可得兼。”

移孝 [yí xiào wéi zhōng]
释义: 指把孝顺父母之心转为效忠君主。
出处: 语出《孝经·广扬名》:“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
示例: 《传》云:去食存信,信而有征。《经》云:移孝为忠,孝则不匮。 【唐·张说《郑国夫人神道碑奉敕撰》】

以白 [yǐ bái wéi hēi]
释义: 指颠倒是非。
出处: 《吕氏春秋·应同》:“故君虽尊,以白为黑,臣不能听。”
示例: 王凤擅权,谷永比之申伯;王商忠议,张匡谓之左道:此皆以白为黑,欺天罔君者也。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以耳 [yǐ ěr wéi mù]
释义: 拿听到的当作亲眼目睹的。比喻不亲自了解情况,只听信别人说的。
出处: 清·张春帆《九尾龟》第一百七十回 :“但是如今的那班督抚,也都是些以耳为目、不分黑白的人。”
示例: 据我那小东人说得来十三妹姑娘怎的个孝义,怎的个英雄,我那老东人以耳为目,便轻信了这话。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

以法 [yǐ fǎ wéi jiào]
释义: 以:用;教:教育。引用法律条文充当教育的内容。
出处: 《韩非子·五蠹》:“故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

以攻 [yǐ gōng wéi shǒu]
释义: 以进攻作为防御的手段。
出处: 宋·陈亮《酌古论一·先主》:“以攻为守,以守为攻,此兵之变也。”
示例: 在这次足球比赛中,主队采取了以攻为守的战术。

以古 [yǐ gǔ wéi jiàn]
释义: 借历史上的成败得失作为鉴戒。
出处: 《新唐书·魏徵传》:“以铜为鉴,可正衣寇;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按《旧唐书·魏徵传》“鉴”作“镜”。

以古 [yǐ gǔ wéi jìng]
释义: 借历史上的成败得失作为鉴戒。同“以古为鉴”。
出处: 《旧唐书·魏徵传》:“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以规 [yǐ guī wéi tiàn]
释义: 规:规劝;瑱:古人冠冕上垂在两侧以塞耳的玉。把规劝的话当作塞耳的瑱。比喻不听别人的规劝。
出处: 《国语·楚语上》:“赖君用之也,故言。不然,巴浦之犀犛兕象,其可尽乎!其又以规为瑱也。”

以黑 [yǐ hēi wéi bái]
释义: 指颠倒是非。
出处: 《吕氏春秋·应同》:“父虽亲,以黑为白,子不能从。”
示例: ‘罔’只是脱空作伪,做人不诚实,以非为是,以黑为白。如不孝于父,却与人说我孝。 【《朱子语类》卷三二】

以毁 [yǐ huǐ wéi fá]
释义: 根据人们的非毁给以惩罚。
出处: 《管子·明法》:“是故官之失其治也,是主以誉为赏,以毁为罚也,然则喜赏恶罚之人离公道而行私术矣。”尹知章注:“以毁誉为赏罚,则官自然失理。”
示例: 以誉为赏,以毁为罚也,则好赏恶罚之人,释公行,行私术,比周以相为也。 【《韩非子·有度》】

以邻 [yǐ lín wéi hè]
释义: 拿邻国当做大水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比喻只图自己一方的利益,把困难或祸害转嫁给别人。
出处: 《孟子·告子下》:“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
示例: 有些自私自利的人,做事从来不为别人着想,甚至以邻为壑。

以鹿 [yǐ lù wéi mǎ]
释义: 把鹿说成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
出处: 汉·陆贾《新语·辨惑》:“秦二世之时,赵高驾鹿而从行,王曰:‘丞相何为驾鹿?’高曰:‘马也。’王曰:‘丞相误邪,以鹿为马也。’高曰:‘乃马也。陛下以臣之言为不然,愿问群臣。’于是乃问群臣,群臣半言马半言鹿。”
示例: 若论不直,其粗至於以鹿为马,也是不直。 【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三十二】

以筌 [yǐ quán wéi yú]
释义: 筌:捕鱼的竹器。把捕鱼工具看作是鱼。比喻满足对事物表面肤浅认识,不去更深入了解事物本质。

以人 [yǐ rén wéi jiàn]
释义: 指将别人的成败得失作为自己的鉴戒。
出处: 《书·酒诰》:“古人有言曰:‘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于,以;监,通“鉴”,镜。《国语·吴语》:“王其盍亦鉴于人,无鉴于水。”韦昭注引《书》曰:“人无于水鉴,当于民鉴。”
示例: 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新唐书·魏徵传》】

以人 [yǐ rén wéi jìng]
释义: 把别人的成败得失作为自己的借鉴。
出处: 《墨子·非攻中》:“君子不镜于水而镜於人。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

以忍 [yǐ rěn wéi hūn]
释义: 用忍耐作门。表示不轻易动怒而出言伤人,以免招来祸患。
出处: 唐·刘禹锡《口兵戒》:“戒哉我口之启,尔心之门。无为我兵,当为我藩。以慎为键,以忍为阍。可以多食,勿以多言。”

以日 [yǐ rì wéi nián]
释义: 过一日如同过一年的时间那样漫长难熬。形容心情焦急。亦作“以日为岁”。

以慎 [yǐ shèn wéi jiàn]
释义: 用谨慎作锁。表示处事十分小心,不以言惹祸。
出处: 唐·刘禹锡《口兵戒》:“戒哉我口之启,尔心之门。无为我兵,当为我藩。以慎为键,以忍为阍。可以多食,勿以多言。”

以守 [yǐ shǒu wéi gōng]
释义: 用防御作为击破敌人的手段。
出处: 宋·秦观《边防策下》:“盖充国以先零穷寇,急与之角,则中国必有馈挽转输之劳,故罢骑留屯而图以期月,此则以守为攻者也。”
示例: 我军决定暂时以守为攻,消耗敌人兵力,然后再集中力量突过河去,全歼敌人。 【李天银《扼住敌人的咽喉》】

以书 [yǐ shū wéi yù]
释义: 按照书本上学来的知识去驾驭马匹。比喻死守教条,难以成事。
出处: 《战国策·赵策二》:“谚曰:‘以书为御者,不尽于马之情。以古制今者,不达于事之变。’”

以天下己任 [yǐ tiān xià wéi jǐ rèn]
释义: 把国家的兴衰治乱作为自己的责任。
出处: 《南史·孔休源传》:“休源风范强正,明练政体,常以天下为己任。”
示例: 经过这样磨炼成长起来的青年,才会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 【《人民日报》1965.6.1】

以退 [yǐ tuì wéi jìn]
释义: 本指以谦让取得德行的进步,后指以退让的姿态作为进取的手段。
出处: 汉·扬雄《法言·君子》:“昔乎颜渊以退为进,天下鲜俪焉。”

后图 [yǐ wéi hòu tú]
释义: 为以后作打算。
出处: 《左传·桓公六年》:“斗伯比言于楚子曰:‘……汉东之国随为大,随张,必弃小国。’小国离,楚之利也。少师侈,请羸师以张之。熊率且比曰:‘季梁在,何益?’斗伯比曰:‘以为后图,少师得其君。’”

以言 [yǐ yán wéi huì]
释义: 人们把说话当作忌讳。形容统治阶级对言论箝制之严。
出处: 《汉书·梅福传》:“间者愚民上疏,多触不急之法,或下廷尉,而死者众。自阳朔以来,天下以言为讳,朝廷尤甚。”颜师古注:“妨人之口,法禁严切。”

以意 [yǐ yì wéi zhī]
释义: 只凭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
出处: 《礼记·礼运》:“故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必知其情,辟于其义,明于其利,达于其患,然后能为之。”

以誉 [yǐ yù wéi shǎng]
释义: 根据人们的称誉给以奖赏。
出处: 《管子·明法》:“是故官之失其治也,是主以誉为赏,以毁为罚也,然则喜赏恶罚之人离公道而行私术矣。”尹知章注:“以毁誉为赏罚,则官自然失理。”
示例: 以誉为赏,以毁为罚也,则好赏恶罚之人,释公行,行私术,比周以相为也。 【《韩非子·有度》】

以紫 [yǐ zǐ wéi zhū]
释义: 比喻将奸邪小人当作廉洁公正的贤者。同“以紫乱朱”。
出处: 明·刘基《官箴中》:“俾好作恶,以紫为朱。”

因敌 [yīn dí wéi zī]
释义: 犹因敌取资。从敌人方面取得资用、给养。

因祸 [yīn huò wéi fú]
释义: 变坏事为好事。
出处: 《史记·管晏列传》:“其为政也,善因祸为福,转败为功。”

因树 [yīn shù wéi wū]
释义: 依树架屋。喻指隐居乡野。

因缘 [yīn yuán wéi shì]
释义: 旧指官吏借不公正的判决,收受贿赂。
出处: 《后汉书桓谭冯衍传》:“又见法令决事,轻重不齐。或一事殊法,同罪异论,奸吏得因缘为市。”

引以 [yǐn yǐ wéi chǐ]
释义: 以此事为自己的羞耻。
示例: 巴黎和谈,国人皆引以为耻。

引以 [yǐn yǐ wéi hàn]
释义: 以此事为遗憾。
示例: 这篇精妙的论文,因为名额有限,未能入选,颇令人引以为憾。

引以 [yǐn yǐ wéi jiè]
释义: 引:用;戒:鉴戒。指把过去犯错误的教训拿来作为警戒,避免重犯。
出处: 《国语·楚语下》:“人之求多闻善败,以鉴戒也。”
示例: 所以近七八年来,历任巡抚者引以为戒,不敢委他事情。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八回】

引以 [yǐn yǐ wéi róng]
释义: 以此事为光荣。
出处: 老舍《四世同堂》七四:“他们一向规规矩矩,也把儿女们调教的规规矩矩,这是他们引以为荣的事。”
示例: 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有永远值得引以为荣的历史和文化,但是现在确实需要发展。 【《心愿》】

有所作 [yǒu suǒ zuò wéi]
释义: 可以做事情,并能取得较大的成绩。
出处: 先秦·孟轲《孟子·离娄下》:“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于家 [yú jiā wéi guó]
释义: 为国家为人民。

于今 [yú jīn wéi liè]
释义: 烈:厉害。某件事过去就已经有过,不过现在的更加厉害罢了。
出处: 《孟子·万章下》:“殷受夏,周受殷,所不辞也,于今为烈,如之何其受之?”
示例: “古已有之”,“于今为烈”,我近来很有些怕敢看他了。 【鲁迅《华盖集续编的续编·厦门通信二》】

与人 [yǔ rén wéi shàn]
释义: 与:赞许,赞助;为:做;善:好事。指赞成人学好。现指善意帮助人。
出处: 《孟子·公孙丑上》:“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示例: 想你们教士也是与人为善,断不肯叫我为难的。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九回】

欲人勿知,莫若勿 [yù rén wù zhī,mò ruò wù wéi]
释义: 想要别人不知道,不如自己不去做(多指坏事)。
出处: 《汉书·枚乘传》:“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晋书·苻坚载记上》:“谚曰:‘欲人勿知,莫若勿为。’声无细而弗闻,事未形而必彰者,其此之谓也。”

鬻鸡 [yù jī wéi fèng]
释义: 指以次充好,混淆优劣。
出处: 唐·黄滔《谢试官》:“伏念鬻鸡为凤,有识咸惊,投砾参琼,良知足鄙。”

折箭 [shé jiàn wéi shì]
释义: 折断箭以表示自己的决心和誓约。

蒸沙 [zhēng shā wéi fàn]
释义: 要把沙子蒸成饭。比喻事情不可能成功。同“蒸沙成饭”。
出处: 明·周履靖《锦笺记》第十九出:“清净是菩提,爱染难离,蒸沙为饭饭终非,暮鼓晨钟勤忏悔,怎免阿鼻。”

知其不可而 [zhī qí bù kě ér wéi zhī]
释义: 明知做不到却偏要去做。表示意志坚决。有时也表示倔强固执。
出处: 《论语·宪问》:“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示例: 吾辈固知其不可而为之耳。 【章炳麟《致伯中书十四》】

知之知之,不知不知 [zhī zhǐ wéi zhī zhī,bù zhī wéi bù zhǐ]
释义: 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
出处: 《论语·为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示例: 古人质实,不尚智巧,言论未详,事实先著。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宋·陆九渊《与朱元晦书》】

止戈 [zhǐ gē wéi wǔ]
释义: 意思是武字是止戈两字合成的,所以要能止战,才是真正的武功。后也指不用武力而使对方屈服,才是真正的武功。
出处: 《左传·宣公十二年》:“非尔所知也。夫文,止戈为武。”

指腹 [zhǐ fù wéi hūn]
释义: 在怀孕时就为子女定下婚约。
出处: 《魏书·王宝兴传》:“汝等将来所生,皆我之自出,可指腹为亲。”
示例: 彼时九王爷因娘娘又怀身孕,曾与骆老爷指腹为婚,倘生郡主,情愿与骆公子再续前姻。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六回】

指鹿 [zhǐ lù wéi mǎ]
释义: 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出处: 《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示例: 东床已招佳婿,何似以羊易牛;西邻纵有责言,终难指鹿为马。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七】

指树 [zhǐ shù wéi xìng]
释义: 道教传说,老子生于李树下,因以李为姓。
出处: 见晋·葛洪《神仙传·老子》。
示例: 老君感星载诞,莫测受气之由;指树为姓,未详吹律之本。 【隋·薛道衡《老氏碑》】

指天 [zhǐ tiān wéi shì]
释义: 誓:发誓。指着天誓。表示意志坚决或对人表示忠诚。
出处: 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
示例: 人言那可凭,盍指天为誓。 【宋·洪迈《夷坚甲志·张夫人》】

指雁 [zhǐ yàn wéi gēng]
释义: 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出处: 元·宋方壶《醉花阴·雪浪银涛套·古水仙子曲》:“当初指雁为羹,充饥画饼,道无情却有情。”

指皁 [zhǐ zào wéi bái]
释义: 指混淆黑白,颠倒是非。

指皂 [zhǐ zào wéi bái]
释义: 谓混淆黑白,颠倒是非。
出处: 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三折:“动不动神头鬼脸,投河奔井,拽巷逻街,张舌骗口,花言巧语,指皂为白。”

侜张 [zhōu zhāng wéi huàn]
释义: 侜张:欺骗作伪。用欺骗迷惑人。
出处: 《尚书·无逸》:“民无或胥侜张为幻。”
示例: 其倡率生事,侜张为幻,即此亦大可见矣。 【侠少《国会问题之真相》】

诪张 [zhōu zhāng wéi huàn]
释义: 诪张:欺诳。以欺骗迷惑别人。
出处: 《尚书·无逸》:“民无或胥诪张为幻。”
示例: 幸亏我因为省事,用了二三百吊钱,凭他打点开来,不然就不知要怎样的诪张为幻。 【清·颐琐《黄绣球》第五回】

助桀 [zhù jié wéi bào]
释义: 桀,夏末暴君。比喻帮助恶人做坏事。同“助桀为虐”。
出处: 《史记·田单列传》:“国既破亡,吾不能存;今有劫之以兵为君将,是助桀为暴也。”

助桀 [zhù jié wéi è]
释义: 比喻帮着坏人做坏事。
出处: 邹韬奋《信箱期望》:“因为无条件的生存,同流合污助桀为恶的生存,虽生犹死,乃至生不如死。”
示例: 至少我不能助桀为恶,我不能同流合污! 【巴金《雪》】

助桀 [zhù jié wéi nüè]
释义: 桀:即夏桀,夏朝最后一个君主,相传是暴君;虐:残暴。帮助夏桀行暴虐之事。比喻帮助坏人干坏事。
出处: 《史记·留侯世家》:“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
示例: 又加上他那次子纪成文,助桀为虐,作的那些侵冒贪黩,忌刻残忍的事,一时也道不尽许多。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

助人 [zhù rén wéi lè]
释义: 帮助人就是快乐。
出处: 冰心《咱们的五个孩子》:“在我们的新社会里,这种助人为乐的新风尚,可以说是天天在发生,处处在发生。”

助天 [zhù tiān wéi nüè]
释义: 趁有天灾的时候害人。
出处: 《国语·越语下》:“无助天为虐,助天为虐者不祥。”

助纣 [zhù zhòu wéi nüè]
释义: 比喻帮助坏人干坏事。
出处: 《史记·留侯世家》:“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

铸剑 [zhù jiàn wéi lí]
释义: 销熔武器以制造务农器具。
出处: 《孔子家语·致思》:“铸剑习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

转败 [zhuǎn bài wéi chéng]
释义: 指将失败转化为胜利。同“转败为功”。
出处: 《云笈七签》卷九:“径直易行,由之得进,常通不塞,正以治邪,转败为成,经纬相会也。”

转败 [zhuǎn bài wéi gōng]
释义: 指将失败转化为胜利。
出处: 汉·贾谊《新书·铜布》:“故善为天下者,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战国策·燕策一》:“圣人之制事也,转祸而为福,因败而为功。”

转败 [zhuǎn bài wéi shèng]
释义: 变失败为胜利。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转悲 [zhuǎn bēi wéi xǐ]
释义: 转悲哀为喜悦。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九回:“良箴听了,不觉转悲为喜,再三道谢。”

转嗔 [zhuǎn chēn wéi xǐ]
释义: 由生气转为喜欢。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九回:“徐大军机一看,数目却比别的门生不同,因此方转嗔为喜,解释前嫌。”

转愁 [zhuǎn chóu wéi xǐ]
释义: 由忧愁转为欢喜。
出处: 明·陆采《怀香记·池塘唔语》:“解双眉转愁为喜,订芳期欢声和气。”
示例: 如今见刁大人这番说话,不但转愁为喜,立刻爬在地下替大人、太太磕了几个响头。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八回】

转祸 [zhuǎn huò wéi fú]
释义: 把祸患变为幸福。指把坏事变成好事。
出处: 《战国策·燕策一》:“圣人之制事也,转祸而为福,因败而为功。”唐·骆宾王《为徐敬业讨代武氏檄》:“倘能转祸为福,送往事居。”
示例: 天下事非大善不能转祸为福,非大恶亦不能转福为祸。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二回】

转危 [zhuǎn wēi wéi ān]
释义: 由危险转为平安(多指局势或病情)。
出处: 《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示例: 经医务人员的全力抢救,这名危重病人已经转危为安。

转忧 [zhuǎn yōu wéi xǐ]
释义: 由忧愁转为欢喜。
出处: 明·陆采《怀香记·池塘唔语》:“解双眉转愁为喜,订芳期欢声和气。”
示例: “昔人云,未有小人才于内,而大将立功于外者,正今日之谓也。”岑浚方始转忧为喜。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一百回】

转灾 [zhuǎn zāi wéi fú]
释义: 同“转祸为福”。把灾祸转化为幸福。
出处: 汉·马融《延光四年日蚀上书》:“必得将兼有二长之才,无二短之累,参以吏事,任以兵法,有此数姿,然后能折冲厌难,致其功实,转灾为福。”
示例: 转灾为福吾缄舌,倚翠偎红你小心。 【明·汪廷讷《狮吼记·赏春》】

斫琱 [zhuó diāo wéi pǔ]
释义: 指去掉雕饰,崇尚质朴。亦指斫理雕弊之俗,使返质朴。同“斫雕为朴”。
出处: 《汉书·酷吏传·序》:“汉兴,破觚而为圜,斫琱而为朴,号为罔漏吞舟之鱼。”

斫雕 [zhuó diāo wéi pǔ]
释义: 指去掉雕饰,崇尚质朴。亦指斫理雕弊之俗,使返质朴。
出处: 《史记·酷吏列传》:“汉兴,破觚而为圜,斫雕而为朴。”《后汉书·皇后传序》:“及光武中兴,斫雕为朴,六宫称号,唯皇后及贵人。”
示例: 斫雕为朴,亦尚故训求是之文而已。 【章炳麟《文学说例》】

姿意妄 [zī yì wàng wéi]
释义: 任意胡作非为,常指极端地固执己见和偏爱自己的习惯,常含有一种几乎难以抑制的反复无常的意味。
出处: 毛泽东《陕甘宁边区政府、第八路军后方留守处布告》:“察其原因,不外有少数顽固分子,不顾民族国家利益,姿意妄为。”

父隐 [zǐ wéi fù yǐn]
释义: 儿子为父亲隐瞒劣迹。
出处: 《论语·子路》:“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汉·桓宽《盐铁论·周秦》:“闻子为父隐,父为子隐,未闻父子之相坐也。”
示例: 以前,中国人讲究‘子为父隐,父为子隐’,于是隐来隐去,就把真理正义全隐得没有影儿了。 【老舍《老舍自传》第六章第三节】

自以得计 [zì yǐ wéi dé jì]
释义: 得计:计谋得逞。自以为计谋很对很好了(含贬义)。
出处: 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
示例: 却说魏延烧断栈道,屯兵南谷,把住隘口,自以为得计;不想杨仪、姜维星夜引兵抄到南谷之后。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五回】

自以 [zì yǐ wéi shì]
释义: 是:对。总以为自己是对的。形容主观,不虚心。
出处: 《荀子·荣辱》:“凡斗者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孟子·尽心下》:“众皆悦之,自以为是。”
示例: 世人往往自以为是,自夸其能。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四回】

恣意妄 [zì yì wàng wéi]
释义: 恣意:任意,随意;妄为:胡作非为。随心所欲,胡作非为。
出处: 《清史稿·列传二·诸王一》:“乾隆十三年,诏责神保住瓷意妄为,致两目成眚,又虐待兄女,夺爵。”
示例: 察其原因,不外有少数顽固分子,不顾民族国家利益,恣意妄为。 【毛泽东《陕甘宁边区政府、第八路军后方留守处布告》】

上策 [zǒu wéi shàng cè]
释义: 指遇到强敌或陷于困境时,以离开回避为最好的策略。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百四回:“李助道:‘事已如此,三十六策,走为上策!’”
示例: 他感到,内心的一些想法摆到桌面上是站不住脚的,还是走为上策。 【蒋子龙《机电局长的一天》】

上计 [zǒu wèi shàng jì]
释义: 遇到强敌或陷于困境时,以离开回避为最好的策略。
出处: 《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

上着 [zǒu wèi shàng zhaō]
释义: 指遇到强敌或陷于困境时,以离开回避为最好的策略。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娘道:‘我儿,‘三十六着,走为上着’。只恐没处走。’”
示例: 钱江道:“黑暗官吏擅威作福,为足下计,倒是走为上着。” 【《洪秀全演义》第十回】

左右 [zuǒ yòu wéi nán]
释义: 左也不好,右也不是。形容无论怎样做都有难处。
出处: 元·杨显之《潇湘雨》第一折:“我欲待亲自去寻来,限次又紧,着老夫左右为难,如何是好!”
示例: 千思万想,左右为难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

作歹 [zuò dǎi wéi fēi]
释义: 做各种坏事。
出处: 元·孟汉卿《魔合罗》第三折:“详察这生分女作歹为非,更和这忤逆男随波逐浪。”

故常 [xí wéi gù cháng]
释义: 犹言习以为常。

发奋 [fā fèn wéi xióng]
释义: 犹言发愤自雄。

老马 [lǎo mǎ wéi jū]
释义: 御老马如驹。喻失敬老之礼。《诗·小雅·角弓》:“老马反为驹,不顾其後。”郑玄笺;“比喻幽王见老人反侮慢之,遇之如幼稚,不自顾念後至年老,人之遇己亦将然。”一说比喻年虽老而犹有壮心,不虑后之难及。硃熹集传:“如老马惫矣,而反自以为驹,不顾其後,将有不胜任之患也。”故亦以喻不以老迈为嫌。

知无不 [zhī wú bù wéi]
释义: 知道是应该做的,就一定去做。形容尽心竭力。

表里 [xiāng wéi biǎo lǐ]
释义: 谓内外互相配合,共为一体。

相须 [xiāng xū wéi mìng]
释义: 见“相依为命”。

覆是 [fù shì wéi fēi]
释义: 犹言颠倒是非。

安国之道,先戒 [ān guó zhī dào,xiān jiè wéi bǎo]
释义: 道:方法,途径;戒:戒备;宝:宝物,比喻珍贵的东西。保障国家安全的方法,先有戒备是最重要的。
出处: 战国·吴起《吴子•料敌第二》:“夫安国之道,先戒为宝。今君已戒,祸其远矣。”

百炼钢化绕指柔 [bǎi liàn gāng huà wéi rào zhǐ róu]
释义: 绕指柔:柔软得能在手指上缠绕。经过百炼的钢,竟然变成可以绕指的柔软之物。比喻经历失败后变得无能为力。后用来比喻使火爆强硬的性情变得柔顺。
示例: 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五回:“自从花翠琴嫁来后,竟把他这百炼钢化为绕指柔了。”

抱一 [bào yī wéi shì]
释义: 抱:持,守;式:榜样,规范。指不贪多,不外求,把守一作为天下人的榜样。
出处: 《老子》:“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背水 [bèi shuǐ wéi zhèn]
释义: 水:指河流。背对着淋漓摆开阵势,拼死战斗。比喻决一死战。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
示例: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1回:昔韩信背水为阵,所谓‘致之死地而后生’也。

戎首 [bù wéi róng shǒu]
释义: 戎首:率兵攻打别人的带头者。不做攻打别人的带头人。
出处: 《礼记•檀弓》:“毋为戎首,不亦善首。”

福先,不祸始 [bù wéi fú xiān,bù wéi huò shǐ]
释义: 先:先驱者,带头人;始:创始者。不做为人民造福的先驱者,也不做祸害人类的创始人。
出处: 《庄了·刻意》:“不为福先,不为祸始,感而后应,迫而后动,不得已而后起。”

成者王,败者 [chéng zhě wéi wáng,bài zhě wéi zéi]
释义: 成:完功,成就;贼:盗贼。指成功了就可以称王,失败了就被称为盗贼。
示例: 鲁迅《华盖集续编·谈皇帝》:“君民本是同一民族,乱世时,‘成者为王,败者为贼’,平常是一个照例做皇帝,许多个照例做平民。”

吃得苦中苦,方人上人 [chī dé kǔ zhōng kǔ,fāng wéi rén shàng rén]
释义: 方:始;人上人:指才能出众的人。吃得千辛万苦,才能获取功名富贵,成为别人敬重的人。
示例: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一回:“这才合了俗语说的一句话,叫做‘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高阳《胡雪岩全传·萧瑟洋场》:“瑞香,你总要记牢,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从容无 [cóng róng wú wéi]
释义: 从容:舒缓,不慌不忙。顺其自然,不加人为的力量。
出处: 《庄子•在宥》:“从容无为而万物炊累焉,吾又何暇治天下哉?”

秋霜,无槛羊 [dāng wéi qiū shuāng,wú wéi jiàn yáng]
释义: 槛:关家畜的栅栏。指应当成为秋霜而不是栅栏中的羔羊。比喻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能受制于人,任人摆布。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荆书与东海王疆曰:‘当为秋霜,无为槛羊。’”

帝制自 [dì zhì zì wéi]
释义: 帝制:君主专制政体;为:充当。自封为皇帝实行君主专制。
出处: 孙中山《同盟会宣言》:“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示例: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55回:今若帝制自为则是背弃誓词,此于信义无可自解者也。

點石 [diǎn shí wéi jīn]
释义: 同“点铁成金”。指用手指一点使石变成金的法术。
示例: 《警世通言·吕大郎还金完骨肉》:“四愿得吕纯阳祖师点石为金这个手指头。”

多才 [duō cái wéi lěi]
释义: 累:麻烦。因为有才能而给自己带来麻烦或招来祸患。
出处: 唐·陈子昂《感遇》:“多才信为累,叹息此珍禽。”

多知 [duō zhī wéi zá]
释义: 杂:杂乱。涉猎过多,难免杂乱。形容知识过多,就难免杂乱。
出处: 汉·扬雄《法言·问神》:“或曰:‘淮南太史公者,,其多知与?曷其杂也。’曰:‘杂乎杂,人病以多知为杂,惟圣人为不杂。’”

二竖 [èr shù wéi zāi]
释义: 竖:小子;二竖:指病魔。比喻疾病缠身。
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成公十年》:“公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
示例: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22回:本想与诸公同心协力,保持国家,怎奈二竖为灾,竟致不起。

二竖 [èr shù wéi liè]
释义: 竖:小子;二竖:指病魔;烈:暴。比喻疾病缠身。
出处: 《左传·成公十年》:“公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
示例: 明·朱之瑜《答安东守约书三十首》:明知二竖之为烈,然不敢攻也。

尔,我 [ěr wéi ěr,wǒ wéi wǒ]
释义: 尔:你。你是你,我是我。指两者界限分明,互不沾边。
出处: 战国·邹·孟轲《孟子•公孙丑》:“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

耳听虚,眼见 [ěr tīng wéi xū,yǎn jiàn wéi shí]
释义: 形容不要轻信传闻,看到的才是事实。听来的传闻是靠不住的,亲眼看到才算是真实的。
出处: 汉·刘向《说苑•政理》:“夫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示例: 王安忆《长恨歌》第一部四:她想: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何不自己走一趟,找到那王琦瑶,倘若真是这样,程先生也好死心了。

耳听是虚,眼见 [ěr tīng shì xū,yǎn jiàn wéi shí]
释义: 虚:虚假。听到的不足信,亲眼看到的才真实可靠。
出处: 《星火燎原·跨上新的高度》:“那时我还缺乏理解,但是也晓得大部分同志习惯于‘耳听是虚,眼见为实’,‘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示例: 京剧《串龙珠》第十场:“有道是耳听是虚,眼见是实。千岁莫要屈赖好人。”

反老 [fǎn lǎo wéi shào]
释义: 反:同“返”,返回;少:年轻。由衰老恢复青春。
出处: 南朝·梁·何逊《七召·神仙》:“既变丑以成妍,亦反老而为少。”

反败 [fǎn bài wéi gōng]
释义: 反:翻转,回转。扭转败局转为胜利。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21回:“臣有一计,可以反败为功。”

愤发有 [fèn fā yǒu wéi]
释义: 愤发:振作,兴起。精神振作,有所作为。
出处: 汉·王充《论衡·初禀篇》:“勇气奋发,性自然也。” 艾芜《云南在我的心地上播下了美好的种子》:“它教人关心国家和世界的大事;鼓舞年青人愤发有为,产生远大的志向。”

圭璧 [fèng wéi guī bì]
释义: 圭璧:玉器,指非常有价值的东西。尊重有价值的东西。
出处: 清·李慈铭《越缦堂诗话》中卷:“余之此言,天下作诗者,当字字奉为圭璧。”

腐木不可以 [fǔ mù bù kě yǐ wéi zhù]
释义: 腐朽的木料不能用做支柱。比喻愚笨、能力较差的人不能担任要职或委以重任。
出处: 《汉书•刘辅传》:“腐木不可以为柱,卑人不可以为主。”

改土 [gǎi tǔ wéi liú]
释义: 犹言改土归流。明、清两代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种政治措施。明代中央政府在西南地区废土司制度,设贵州布政使司,下置八府。清代中央政府在云、贵、川等省大力实行以中央任命并可随时调换的流官代替土司管辖地方的措施,即改土归流,使原土司地区的地方行政与内地趋于一致。
出处: 清袁枚《武英殿大学士太傅鄂文端公行略》:“公奏:‘欲百年无事,非改土归流不可;欲改土为流,非大用兵不可。’”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爱古瓷 粤ICP备17015389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796号

本软件的研发和运营为非盈利行为。如果您认为本软件对您有所帮助,可以自愿提供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