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字典常用词典成语词典我的字典
    

安常 [ān cháng xí gù]
释义: 习:习惯;故:旧例。安于常规,习惯旧例。形容按照常规和老套办事,守旧而不思变革。
出处: 宋·刘挈《论人才》:“有安常习故乐于无事之论,有变古更法喜于敢为之论。”
示例: 彼安常习故之流。 【清·魏源《治篇七》】

地土 [bù xí dì tǔ]
释义: 对于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或饮食习惯不能适应。
出处: 《南史·王融传》:“宋弁曰:‘当是不习地土。’”

水土 [bù xí shuǐ tǔ]
释义: 对于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或饮食习惯不能适应。
出处: 《三国志·吴志·周瑜传》:“不习水土,必生疾病。”

陈规陋 [chén guī lòu xí]
释义: 陈旧不合理的规章制度或习惯。
出处: 老舍《鼓书艺人》十七:“要是我们不抗战,今天早已经亡国了。陈规陋习也一样,你不跟它斗,它就会压垮你。”

蹈常 [dǎo cháng xí gù]
释义: 指按照老规矩和老办法办事。
出处: 宋·苏轼《伊尹论》:“后之君子,蹈常而习故,惴惴焉惧不免于天下。”
示例: 而旧有的文学则蹈常习故,始终不脱古人的窠臼。 【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二】

蹈故 [dǎo gù xí cháng]
释义: 指按照老规矩和老办法办事。同“蹈常习故”。
出处: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八回:“生死存亡,近在眉睫,岂可蹈故习常,依违容忍?”

积非 [jī fēi xí guàn]
释义: 指错误长久沿袭,已成习惯。贯,通“惯”。
出处: 汉·应劭《〈风俗通〉序》:“至于俗间行语,众所共传,积非习贯,莫能原察。”

成俗 [jī xí chéng sú]
释义: 一种做法反复多次实施就成了习俗。
出处: 晋·申绍《上疏陈时务》:“宰相侯王,迭以侈丽相尚,风靡之化,积习成俗,卧薪之谕,未足甚焉。”

难除 [jī xí nán chú]
释义: 长期形成的旧习惯很难更改。同“积习难改”。
出处: 郭沫若《序〈白毛女〉》:“我们早就呼喊着人民文艺的创造但积习难除,一拿起笔来,总要忸怩作态的。”

难改 [jī xí nán gǎi]
释义: 积习:长期形成的旧习惯。长期形成的旧习惯很难更改。
出处: 巴金《论自己的创作·小序》:“真是积习难改,拿起笔,就象扭开了龙头,水荷荷地流个不停。”

生常 [jī xí shēng cháng]
释义: 指积弊已久,习以为常。
出处: 晋·左思《三都赋》序:“且夫玉卮无当,虽宝非用;侈言无验,虽丽非经,而论者莫不诋讦其研精,作者大氐举为宪章,积习生常,有自来矣。”
示例: 昔魏末不纲,太祖匡辅元氏;有周受命,晋公复执威权。积习生常,便谓法应须尔,岂有三十岁天子而为人所制乎。 【《周书·齐炀王宪传》】

家喻户 [jiā yù hù xí]
释义: 家家通晓,户户熟悉。

染风 [rǎn fēng xí sú]
释义: 指受风俗影响而有所习染。
出处: 《云笈七签》卷五六:“五气者,随命成性,逐物意移,染风习俗,所以变化无穷,不惟万数。”

踏故 [tà gù xí cháng]
释义: 指因袭守旧,安于现状。

玩故 [wán gù xí cháng]
释义: 因循守旧,安于现状。

非成是 [xí fēi chéng shì]
释义: 对某些错误事情习惯了,反以为本来就是对的。
出处: 汉·扬雄《法言·学行》:“一哄之市政,必立之平;一卷之书,必立之师,习乎习,以习非之胜是,况习是之胜非乎?”
示例: 于是习非成是,一若文不用典,即为俭学之征。 【钱玄同《寄陈独秀》】

故安常 [xí gù ān cháng]
释义: 指习惯于规。
出处: 陈炽《〈盛世危言〉序》:“中国乃闭关绝市而不能,习故安常而不可。”

惯成自然 [xí guàn chéng zì rán]
释义: 习惯了就成为很自然的事了。
出处: 《汉书·贾谊传》:“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示例: 调节和作是为了求中和,求平衡,求自然——这儿是所谓“习惯成自然” 【朱自清《人话》】

俗移性 [xí sú yí xìng]
释义: 风俗习惯可以改变人的习性。
出处: 《晏子春秋·内篇杂上》:“汨常移质,习俗移性。”

以成俗 [xí yǐ chéng sú]
释义: 俗:习惯。长期以来就是这样做,成了习俗。
出处: 《魏书·高允传》:“虽条旨久颁,而俗不革变。将由居上者未能悛改,为下者习以成俗,教化陵迟,一至于斯。”

以为常 [xí yǐ wéi cháng]
释义: 习:习惯。指某种事情经常去做,或某种现象经常看到,也就觉得很平常了。
出处: 《魏书·太武五王传》:“将相多尚公主,王侯亦娶后族,故无妾媵,习以为常。”《逸周书·常训》:“民生而有习有常,以习为常。”
示例: 余大先生在虞府坐馆,早去晚归,习以为常。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八回】

与性成 [xí yǔ xìng chéng]
释义: 性:性格。长期习惯于怎样,就会形成怎样的性格。有习惯成自然的意思。
出处: 《尚书·太甲上》:“兹乃不义,习与性成。”

焉不察 [xī yān bù chá]
释义: 习:习惯;焉:语气词,有“于此”的意思;察:觉察。指经常接触某种事物,反而觉察不到其中存在的问题。
出处: 《孟子·尽心上》:“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成风 [xiāng xí chéng fēng]
释义: 习:习惯。指都习惯于某种做法或看法,而成为一种风习。
出处: 宋·高登《高东溪集·蔽主下》:“各挟所能以媒进,阿谀软熟,相习成风。”
示例: 永乐以还,崇台阁体,诸大老倡之,众人应之,相习成风,靡然不觉。 【清·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二十】

相沿成 [xiāng yán chéng xí]
释义: 依照相传下来的一套慢慢地成了习惯。

学而时 [xué ér shí xí zhī]
释义: 学过的内容要经常复习它。
出处: 《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示例: 学而时习之,所以学者将以行之也。 【宋《二程全书·外书七》】

循常 [xún cháng xí gù]
释义: 循常:遵循常规。习故:学习陈旧的作风。遵守旧规,沿袭先例。形容因袭保守,不愿变通。亦作“循故袭常”、“履常蹈故”、“遵常守故”。

循诵 [xún sòng xí chuán]
释义: ①指习惯于读死书、传旧闻。②指诵习。

遗风余 [yí fēng yú xí]
释义: 前代遗留下来的风俗。同“遗风余俗”。
出处: 《宣和书谱·卫恒》:“学家相传,四世不坠,盛哉,遂与王谢家遗风余习相季孟也。”

右军 [yòu jūn xí qì]
释义: 右军: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比喻一味摹拟古人,不能自创一格。
出处: 清·宋曹《书法约言》:“既脱天腕,仍养于心,方无右军习气。”

而不察 [xí yān bù chá]
释义: 见“习焉不察”。

非成俗 [xí fēi chéng sú]
释义: 谓习惯于不好的东西而成风尚。

非胜是 [xí fēi shèng shì]
释义: 见“习非成是”。

惯若自然 [xí guàn ruò zì rán]
释义: 见“习惯成自然”。

惯自然 [xí guàn zì rán]
释义: 见“习惯成自然”。

若自然 [xí ruò zì rán]
释义: 犹言习惯若自然。

俗移人 [xí sú yí rén]
释义: 本作“习俗移性”。谓风俗习惯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为故常 [xí wéi gù cháng]
释义: 犹言习以为常。

焉不觉 [xī yān bù jué]
释义: 犹言习习不察。

焉弗察 [xí yān fú chá]
释义: 犹言习焉不察。

以成性 [xí yǐ chéng xìng]
释义: ①原谓养成习惯即成本性。②一般用以指坏习惯不易改变。

与体成 [xí yǔ tǐ chéng]
释义: 犹言习与性成。

成俗 [xiāng xí chéng sú]
释义: 见“相习成风”。

安于所 [ān yú suǒ xí]
释义: 习惯于自己熟悉的东西。常指习惯势力对人的影响和支配,使人固守常规,不知变通。
示例: 明·袁宏道《叙梅子马王程稿》:“人情安于所习,故虽至美,亦以至恶掩也。”

安其所 [ān qí suǒ xí]
释义: 安于自己所习惯的事物。常指习惯势力对人的影响和支配。
出处: 《汉书•艺文志》:“安其所习,毁所不见。”

百里异 [bǎi lǐ yì xí]
释义: 异:不一样;习:风俗习惯。相隔百里远的地方就有不同的风俗习惯。
出处: 《晏子春秋•问上》:“百里而异习,千里而殊俗。”

目染 [ěr xí mù rǎn]
释义: 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出处: 老舍《四世同堂》:“老人自幼生长在北平,耳习目染的和旗籍人学了许多规矩礼路。”

风成化 [fēng chéng huà xí]
释义: 指形成风气。
出处: 《抱朴子·逸民》:“纷扰日久,求竞成俗,或推货贿以龙跃,或阶党援以凤起,风成化习,大道渐芜。”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爱古瓷 粤ICP备17015389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796号

本软件的研发和运营为非盈利行为。如果您认为本软件对您有所帮助,可以自愿提供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