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字典常用词典成语词典我的字典
    

半真半 [bàn zhēn bàn jiǎ]
释义: 一半真情,一半假意。不是完全真实的。
出处: 元·范居中《金殿喜重重·秋思》套曲:“我这里千回右转自彷徨,撇不下多情数桩。半真半假乔摸样,宜嗔宜喜娇情况,知疼知热俏心肠。”
示例: 刘老义们半真半假地喊叫着不让他们逃,还故意打了几枪,然后带着余下的一部分转回大庙。 【姚雪垠《长夜》第二十六章】

比物 [bǐ wù jiǎ shì]
释义: 假借相类的事物,相进行比较归纳。
出处: 清·龚自珍《古史钩沉论二》:“一呼一吸,因事纳谏,比物假事,不辞矫诬之刑。”

思索 [bù jiǎ sī suǒ]
释义: 假:假借,依靠。形容做事答话敏捷、熟练,用不着考虑。
出处: 宋·黄榦《黄勉斋文集》卷四:“戒惧谨独,不待勉强,不假思索,只是一念之间,此意便在。”
示例: 华安不假思索,援笔立就,手捧所做呈上。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十六】

不自满 [bù zì mǎn jiǎ]
释义: 不自满,不自大。
出处: 《书·大禹谟》:“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不自满假,惟汝贤。”
示例: 且圣人之心,只是不自满假。 【明·吕坤《答赵乾所嵇勋》】

敌不可 [dí bù kě jiǎ]
释义: 指不可宽容敌人。
出处: 《史记·春申君列传》:“臣闻之,敌不可假,时不可失。臣恐韩魏卑辞除患而实欲欺大国也。”

鸱张 [hú jiǎ chī zhāng]
释义: 比喻倚仗别人,虚张声势。
出处: 《旧唐书·僖宗纪》:“初则狐假鸱张,自谓骁雄莫敌;旋则鸟鱼烂,无非破账而终。”

虎威 [hú jiǎ hǔ wēi]
释义: 假:借。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出处: 《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示例: 果然府中来借,怎好不借?只怕被别人狐假虎威的诓的去,这个却保不得他。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痴不癫 [jiǎ chī bù diān]
释义: 痴:傻,呆;癲:疯癫,癫狂。假装呆傻,实际并不疯癫。形容外表看似愚钝,而心里却十分清醒。
出处: 《三十六计》第二十七计:“当其机未发时,静屯似痴;若假癲,则不但露机,且乱动而群疑;故假痴者胜,假癲者败。”

[jiǎ chī jiǎ dāi]
释义: 装傻;假装糊涂。
出处: 《海上花列传》第48回:“我有要紧事体请耐来,啥个假痴假呆!”
示例: 她自己隐瞒了两匹次布,还假痴假呆地向人家做报告。 【陆文夫《荣誉》】

慈悲 [jiǎ cí bēi]
释义: 慈悲:慈善,怜悯。表面上装出一付慈爱怜悯的样子。
出处: 毛泽东《论鲁迅》:“他一点没有假慈悲的伪君子的色彩。”

道灭虢 [jiǎ dào miè guó]
释义: 假:借;道:道路;虢:春秋时诸侯国,在今山西平陆及河南三门峡一带。泛指用借路的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
出处: 《左传·僖公二年》:“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

公济私 [jiǎ gōng jì sī]
释义: 假:借;济:帮助。假借公家的名义,谋取私人的利益。
出处: 《汉书·杜业传》:“方进终不举白,专作威福,阿党所厚,排挤英俊,托公报私,横厉无所畏忌。”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一折:“他假公济私,我怎肯和他干罢了也呵!”
示例: 现在那些招摇撞骗,假公济私的玩意儿太多了。 【欧阳山《三家巷》二六】

公营私 [jiǎ gōng yíng sī]
释义: 假借公家的名义,谋取私人的利益。同“假公济私”。

虎张威 [jiǎ hǔ zhāng wēi]
释义: 犹言狐假虎威。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力于人 [jiǎ lì yú rén]
释义: 借别人的力量做事。
出处: 《列子·汤问》:“耻假力于人,誓手剑以屠黑卵。”

眉三道 [jiǎ méi sān dào]
释义: 方言。装模作样。

[jiǎ mén jiǎ shì]
释义: 做得像真的一样。同“假门假事”。

[jiǎ mén jiǎ shì]
释义: 做得像真的一样。
出处: 曹禺《日出》第二幕:“我的女儿好咬文嚼字,信耶稣,好办个慈善事业,有点假门假事的。”

名托姓 [jiǎ míng tuō xìng]
释义: 冒充别人姓名。

人辞色 [jiǎ rén cí sè]
释义: 指好言好语、和颜悦色地待人。

[jiǎ rén jiǎ yì]
释义: 伪装仁慈善良。
出处: 高阳《玉座珠帘》下册:“明明他心里也巴不得杀了安德海,偏是嘴里假人假义。”

[jiǎ rén jiǎ yì]
释义: 伪装仁慈善良。
出处: 《朱子全书·历代一·唐》:“汉高祖私意分数少,唐太宗一切假仁假义以行其私。”
示例: 他第一便想抢曾乡绅的家,那暴发的绅士,假仁假义的,好不可恶! 【郑振铎《黄公俊的最后》】

[jiǎ rén jiǎ yì]
释义: 伪装仁慈,其实内心奸恶。
示例: 这个假仁假意,阴险毒辣的伪君子表面上很诚恳,但心里却另有一套。

手于人 [jiǎ shǒu yú rén]
释义: 假:利用。借助别人来为自己办事。
出处: 《尚书·伊训》:“于其子孙弗率,皇天降灾,假手于我有命。”《后汉书·吕布传》:“诸将谓布曰:‘将军常欲杀刘备,今可假手于术。’”

途灭虢 [jiǎ tú miè guó]
释义: 假:借;途:道路;虢:春秋时诸侯国,在今山西平陆及河南三门峡一带。泛指用借路的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
出处: 《左传·僖公二年》:“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
示例: 此乃“假途灭虢”之计也。虚名收川,实限荆州。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六回】

戏真做 [jiǎ xì zhēn zuò]
释义: 指戏演得逼真或把假的事情当作真的来做。
出处: 洪深《电影戏剧表演术》第三章:“表演的所以能感动人,就是因为演员的诚恳,所谓‘假戏真做’。”

惺惺 [jiǎ xīng xīng]
释义: 假心假意的样子。
出处: 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七回:“别假惺惺了,除了眼中钉,尽着你们去乐吧。”

以辞色 [jiǎ yǐ cí sè]
释义: 指好言好语、和颜悦色地对待。
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六回:“叫他传了那厨子来当一次差,我们在旁边假以辞色,逐细盘问他,怕问不出来?”

誉驰声 [jiǎ yù chí shēng]
释义: 指没有真才实学,靠互相吹捧扬名。
出处: 《旧唐书·薛登传》:“比来举荐,多不以才,假誉驰声,互相推奖。”

不归 [jiǔ jiǎ bù guī]
释义: 假:借;归:归还。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
出处: 《孟子·尽心上》:“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
示例: 谢山《鲒埼亭集》本欲仿此,然谢山殁后,其遗稿为杭世骏借去,久假不归,后之编刻者,多未能如原恉也。 【谢国桢《平景孙事辑·著述考》】

成真 [nòng jiǎ chéng zhēn]
释义: 本来是假装的,结果却弄成了真的。
出处: 宋·邵雍《弄笔吟》:“弄假像真终是假,将勤补拙总轮勤。”
示例: 那一个掌亲的,怎知道弄假成真。 【元·无名氏《隔江斗智》第二折】

弄虚作 [nòng xū zuò jiǎ]
释义: 耍花招欺骗人。
示例: 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实事求是,不该弄虚作假。

强文 [qiǎng wén jiǎ cù]
释义: 指假斯文。
出处: 元·刘君锡《来生债》第二折:“有一等寒俭的泛泛之徒,他出来的不诚心,无实行,一个个强文假醋。”

乔文 [qiáo wén jiǎ cù]
释义: 指假斯文;假道学。

酸文 [suān wén jiǎ cù]
释义: 形容装出一副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二回:“俩人酸文假醋的满嘴里喷了会子四个字儿的匾。”

天不 [tiān bù jiǎ nián]
释义: 假:给予。天公不给以寿命。指寿命不长。
出处: 清·平步青《霞外裙屑》卷六:“予以先生此考,为一生心力所瘁,成以行世,足为读史者一助,惜天不假年,积四十六年之岁月,仅成全史三之一。”

良缘 [tiān jiǎ liáng yuán]
释义: 假:借。上天给予的美好姻缘或缘份。也指难得的好机会。亦作“天付良缘”、“天假因缘”、“天假其便”。
出处: 明·高攀龙《答刘念台》:“况吾辈一室之中,自有千秋之业,天假良缘,安得当面蹉过。”
示例: 今朝天假良缘幸,萍水相逢喜不胜,共赴华筳罄此情。 【《群英类选·〈分钗记·春游遇妓〉》】

其年 [tiān jiǎ qí nián]
释义: 指能享其天年。同“天假之年”。

因缘 [tiān jiǎ yīn yuán]
释义: 假:借。上天给予的美好姻缘或缘份。也指难得的好机会。同“天假良缘”。
出处: 清·黄宗羲《复秦灯岩书》:“然其至非言可传,天假因缘,或在异日。”

之年 [tiān jiǎ zhī nián]
释义: 上天赐给足够的年寿。指能享其天年。
出处: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天假之年,而除其害。”
示例: 夫孔明这殁,其年乃五十有四耳,使天假之年,而得乘司马氏君臣之瑕衅,虽北定中原可也。 【清·方苞《蜀汉后主论》】

虚情 [xū qíng jiǎ yì]
释义: 虚:假。装着对人热情,不是真心实意。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回:“那妖精巧语花言,虚情假意的答道:‘主公,微臣自幼儿好习弓马,采猎为生。’”
示例: 在我是虚情假意,你听了一样的难过。 【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一回】

乱真 [yǐ jiǎ luàn zhēn]
释义: 以:用;乱:混乱。用假的东西去冒充或混杂真的东西。
出处: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馀分闰位,谓以伪乱真耳。”
示例: 如此办法,势必以假乱真,以少报多。 【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四卷】

因公 [yīn gōng jiǎ sī]
释义: 借公务谋取私利。
出处: 《后汉书·李固传》:“因公假私,依正行邪。”

装虚作 [zhuāng xū zuò jiǎ]
释义: 犹言弄虚作假。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爱古瓷 粤ICP备17015389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796号

本软件的研发和运营为非盈利行为。如果您认为本软件对您有所帮助,可以自愿提供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