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字典常用词典成语词典我的字典
    

免开尊 [miǎn kāi zūn kǒu]
释义: 免:不要。不必开口说什么。多表示要求不会得到同意。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六回:“你若果然有成全我的心,卫顾我的话,就请说;要是方才伯父合九公说的那套,我都听见了,也明白了,免开尊口。?”
示例: 何况此刻靠着点小生意,还有饭吃,我看娘舅还是免开尊口吧。(清·吴沃尧《九命奇冤》第五回)

抵赖 [shǐ kǒu dǐ lài]
释义: 一口咬定,死不承认。

开合 [xìn kǒu kāi hé]
释义: 比喻随口乱说一气。
出处: 元·关汉卿《鲁斋郎》第四折:“你休只管信口开合,絮絮聒聒,俺张孔目怎肯缘木求鱼。”
示例: 他说得高兴,就信口开合起来。

牙白 [yá bái kǒu qīng]
释义: 比喻说话清楚。
示例: 怎当得十三妹定要问他个牙白口清,急得无法,说道:“姐姐,这事要爹妈作主,怎生的只管问起妹子来?”(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九回

养家活 [yǎng jiā huó kǒu]
释义: 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九回:“那些书吏衙役,都是花了钱买着粮道的衙门,那个不想发财?俱要养家活口。”

钝腮 [zhuō kǒu dùn sāi]
释义: 比喻嘴笨,没有口才。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十八回:“我等愚卤,拙口钝腮,不会说话。”

识羞 [ài kǒu shí xiū]
释义: 碍口:说不出口。指怕羞而不说话。
出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转运汉巧遇洞庭红》:“文若虚终是碍口识羞,待说又止。”
示例: 这事关系你终身,肯与不肯,明白说出,莫要碍口识羞,两相耽误。 【《石点头·潘文子契合鸳鸯冢》】

聱牙戟 [áo yá jǐ kǒu]
释义: 形容文词艰涩,拗口难读。
出处: 《明史·文苑传三·李攀龙》:“所拟乐府,或更古数字为己作,文则聱牙戟口,读者至不能终篇。”
示例: 而不知只从形式上着眼,就必然走上聱牙戟口的道路。 【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

莫辩 [bǎi kǒu mò biàn]
释义: 莫:不能;辩:辩白。即使有一百张嘴也辩白不清。形容不管怎样辩白也说不清楚。
出处: 宋·刘过《建康狱中上吴居父》:“虽有百口而莫辩其辜。”
示例: 玉林和忠和醒悟了,一打便是祸事,若是李三顺身上有了伤,便百口莫辩,“官司”非输不可。 【高阳《清宫外史》上册】

难分 [bǎi kǒu nán fēn]
释义: 即使有一百张嘴也难分辩清楚。犹百口莫辩。
出处: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三回:“这‘薄幸’两字,我也百口难分了!”

同声 [bǎi kǒu tóng shēng]
释义: 大家所说的都一样。
出处: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五十一回:“时已亭午,小珠跌坐坟下,哭个不住。末后秃头与跟人劝止,大众百口同声,小珠方停了哭,谢了善人村父老,就到秃头家来。”

弄舌 [bān kǒu nòng shé]
释义: 挑拨是非。同“搬唇递舌”。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四回:“必然嫂嫂见我做了这些衣裳,一定背后有说话;又见我两日不回,必有人搬口弄舌,想是疑心,不做买卖。”

笔伐 [bǐ fá kǒu zhū]
释义: 伐:声讨,攻打;诛:痛斥,责罚。从口头和书面上对坏人坏事进行揭露和声讨。
出处: 明·汪廷讷《三祝记·同谪》:“他捐廉弃耻,向权门富贵贪求,全不知口诛笔伐是诗人句,垄上璠间识者羞。
示例: 而吾辈不畏强御,不避斧钺,笔伐口诛,大声疾呼。 【清·忧患余生《官场现形记序》】

捕舌 [bì kǒu bǔ shé]
释义: 犹言甕中捉鳖。比喻敌方已被控制,无法逃脱。
出处: 《晋书·张玄靓传》:“旋谓基曰:‘綝击其东,我等绝其西,不六旬,天下可定,斯闭口捕舌也。’”
示例: 闭口捕舌岂容遁,排山压卵孰与争。 【清·钱谦益《送马巽傅归会稽》诗】

不言 [bì kǒu bù yán]
释义: 紧闭着嘴,什么也不说。
出处: 汉·桓宽《盐铁论·刺复》:“是以曹丞相日饮醇酒,倪大夫闭口不言。”

藏舌 [bì kǒu cáng shé]
释义: 闭着嘴不说话。形容怕惹事而不轻易开口。
出处: 五代·冯道《舌》诗:“口是祸之门,舌是斩身刀。闭口深藏舌,安身处处牢。”
示例: 道成之后,闭口藏舌,何用管人间如许闲事。 【宋·楼钥《攻媿集·跋徐神翁真迹》卷七十二】

结舌 [bì kǒu jié shé]
释义: 闭着嘴不说话。犹言闭口藏舌。
出处: 《快心编初集》第一回:“众人问知是郝家难为他,便闭口结舌不来兜搭。”

无言 [bì kǒu wú yán]
释义: 闭住嘴巴不言语。形容对事不置可否或事情弄僵,自己觉得理亏而无话可讲时的情态。参见“闭口不言”。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六十四回:“关胜连忙答礼,闭口无言,手脚无措。”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五回:“一席话说得朱博如闭口无言,只得别去。”
示例: 刘家父女只剩了彼此瞪着,已无话可讲;祥子是闭口无言。 【老舍《骆驼祥子》十五】

利辞 [biàn kǒu lì cí]
释义: 指善辩的口才,犀利的言辞。形容能言善辩。
出处: 《后汉书·班昭传》:“妇言,不必辩口利辞也。”

利舌 [biàn kǒu lì cí]
释义: 指能言善辩,伶牙利嘴。
出处: 汉·王充《论衡·物势》:“亦或辩口利舌,辞喻横出为胜。”

病从 [bìng cóng kǒu rù]
释义: 疾病多是由食物传染。比喻应该注意饮食卫生。
出处: 晋·傅玄《口铭》:“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示例: 我们要讲究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病由 [bìng yóu kǒu rù]
释义: 疾病多是由食物传染。比喻应该注意饮食卫生。同“病从口入”。
出处: 《云笈七签》卷三五:“病由口入,节宣方也;生劳败静,养道性也。”

铄金 [chán kǒu shuò jīn]
释义: 谗言足以熔化金石。极言谗言毁贤害能之厉害。
出处: 清·冒襄《影梅庵忆语》:“丁亥,谗口铄金,太行千盘,横起人面。”

白舌 [chì kǒu bái shé]
释义: 赤:火红色。形容言语恶毒,出口伤人。
出处: 唐·卢仝《月蚀》诗:“鸟为居停主人不觉察,贪向何人家,行赤口毒舌,毒虫头上却吃月,不啄杀。”
示例: 今日祭祖哩,休得赤口白舌的,罚那毒誓。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二十八回】

毒舌 [chì kǒu dú shé]
释义: 赤:火红色。形容言语恶毒,出口伤人。
出处: 唐·卢仝《月蚀》诗:“鸟为居停主人不觉察,贪向何人家,行赤口毒舌,毒虫头上却吃月,不啄杀。”

而出 [chōng kǒu ér chū]
释义: 冲口:脱口,一下子说出。形容不加思索地说出来。
出处: 宋·苏轼《跋欧阳公书》:“此数十纸,皆文公冲口而出,纵手而成,初不加意者也。”
示例: 无如他此时是满怀的遂心快意,满面的吐气扬眉,话挤话不由得冲口而出。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七回】

成章 [chū kǒu chéng zhāng]
释义: 说出话来就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口才好。
出处: 《诗经·小雅·都人士》:“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不改,出言成章。”
示例: 人皆言子建出口成章,臣未深信。主上可召入,以才试之。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九回】

入耳 [chū kǒu rù ěr]
释义: 指品德、才能超出同类之上。
出处: 《左传·昭公二十年》:“言出于余口,入于尔耳,谁告建也?”

伤人 [chū kǒu shāng rén]
释义: 说出话来污辱人;说出的话有损人的尊严。
出处: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四十八回:“好妖道:‘焉敢如此出口伤人,欺吾太甚。”
示例: 何世清也用手一指他:“你不能出口伤人!” 【刘流《烈火金刚》第十一回】

垂饵虎 [chuí ěr hǔ kǒu]
释义: 往虎口送食。比喻置身险地。
出处: 《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足历王庭,垂饵虎口。”张铣注:“垂饵,犹送食也。”

唇干 [chún gān kǒu zào]
释义: 形容说话过多而出现口干舌燥的现象。
出处: 《古乐府·善哉行》:“来日大难,口燥唇干。”

唇焦 [chún jiāo kǒu zào]
释义: 焦:干。形容说话过多而口唇干燥。
出处: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瞪目哆 [dèng mù chǐ kǒu]
释义: 睁大眼睛,张开嘴巴。形容惊呆的样子。
出处: 清·无名氏《帝城花样·春珊传》:“诸名士且摇玉柄麈尾,擎铁如意,瞪目哆口如木鸡。”

裹足 [dù kǒu guǒ zú]
释义: 杜口:闭住嘴;裹足:止步不前。闭着嘴不敢说,停住脚不敢走。比喻有顾虑而不敢接近,远远避开。
出处: 《战国策·秦策三》:“臣之所恐者,独恐臣死之后,天下见臣尽忠而身蹶也,是以杜口裹足,莫肯即奏耳。”

结舌 [dù kǒu jié shé]
释义: 犹言杜口吞声。
出处: 汉·焦赣《易林·比之咸》:“杜口结舌,心中拂郁,去灾患生,莫所告冤。”
示例: 而人主若不能虚心听纳,自古忠臣直士之所慷慨,至使杜口结舌。 【《晋书·傅玄传》】

绝言 [dù kǒu jué yán]
释义: 犹言杜口无言。
出处: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阿逾陀国》:“昔以舌毁大乘,今以舌赞大乘,补过自新,犹为善矣,杜口绝言,其利安在?”

吞声 [dù kǒu tūn shēng]
释义: 形容一句话也不说。
出处: 《后汉书·曹节传》:“群公卿士,杜口吞声,莫敢有言。”

无言 [dù kǒu wú yán]
释义: 闭住嘴巴,不出一言。
出处: 《晋书·吉挹传》:“挹辞气慷慨,志在不辱,杖刃推戈,期之以陨,将吏持守,用不即毙,遂乃杜口无言,绝粒而死。”

拙腮 [dùn kǒu zhuō sāi]
释义: 指口才笨拙,说话不流利。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80回:“好妹妹,我是钝口拙腮,可不能一句一句同你套!”

无言 [dùn kǒu wú yán]
释义: 张口结舌,说不出话。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一百四回:“王庆被范全说得顿口无言。”
示例: 他的一席话,使在场的人个个顿口无言。

拙腮 [dùn kǒu zhuō sāi]
释义: 比喻嘴笨,不善于说话。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回:“好妹妹,我是顿口拙腮,可不能一句一句同你套!”

阿师 [duō kǒu ā shī]
释义: 指喜欢多话的人。
出处: 宋·圆悟《碧岩录》卷五:“钵里饭桶里水,多口阿师难下嘴。”

饭来开 [fàn lái kāi kǒu]
释义: 指吃现成饭。形容不劳而获,坐享其成。同“饭来张口”。
出处: 唐·元稹《放言》诗:“酒熟餔糟学渔父,饭来开口似神鸦。”

饭来张 [fàn lái zhāng kǒu]
释义: 指吃现成饭。形容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出处: 《金瓶梅词话》第七六回:“那婆子道:‘我的奶奶,你饭来张口,水来湿手,这等插金带银,呼奴使婢,又惹什么气?’”
示例: 朱延年一辈子娇生惯养,做惯了大老板,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吃的好,穿得美,哪里吃过这样的苦头?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二十】

防民之,甚于防川 [fáng mín zhī kǒu,shèn yú fáng chuān]
释义: 防:阻止;甚:超过。阻止人民进行批评的危害,比堵塞河川引起的水患还要严重。指不让人民说话,必有大害。
出处: 《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分房减 [fēn fáng jiǎn kǒu]
释义: 指旧时荒年,为减轻家庭负担,维持生计,人口多者每使部分外出逃荒。
出处: 元·无名氏《合同文字》楔子:“如今为这六料不收,上司言语,着俺分房减口。兄弟你守着祖业,俺两口儿到他邦外府,赶熟去来。”

分身减 [fēn shēn jiǎn kǒu]
释义: 指旧时荒年,为减轻家庭负担,维持生计,人口多者每使部分外出逃荒。同“分房减口”。
出处: 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家族》:“今有迫于人口多者,每有分身减口之语。”

浪尖 [fēng kǒu làng jiān]
释义: 比喻激烈尖锐的社会斗争前哨。
出处: 向春《煤城怒火》第21章:“现在到了风口浪尖,是咱挺身的时候了,为了党,为了人民,为了抗日,一定要干出个英雄样来!”

风门水 [fēng mén shuǐ kǒu]
释义: 指要冲。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百十一回:“如今听得朝廷起大军来,与方腊厮杀,我这里正是风门水口。有些人家都搬了别处去躲。只留下老身,在这里看屋。”

蛇心 [fó kǒu shé xīn]
释义: 佛的嘴巴,蛇的心肠。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极狠毒。
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二十:“诸佛出世,打劫杀人,祖师西来,吹风放火,古今善知识佛口蛇心,天下衲僧自投笼槛。”
示例: 我面貌虽丑,心地却是善良,不似你佛口蛇心。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七十回】

佛心蛇 [fó xīn shé kǒu]
释义: 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极狠毒。

沓舌 [gǎi kǒu tà shé]
释义: 重新转动舌头,改变原来的说法。
出处: 清·周亮工《书影》卷三:“尉数之曰:‘若复敢姗笑刘侍御文章耶?’景休仰而对曰:‘民宁再受笞数十,终不能改口沓舌,妄谀刘侍御也!’”

甘冒虎 [gān mào hǔ kǒu]
释义: 指甘愿冒着生命危险。
出处: 《三国志·魏志·袁绍传》“吾不用田丰言,果为所笑”裴松之注引晋·孙盛曰:“丰知绍将败,败则己必死,甘冒虎口以尽忠规,烈士之于所事,虑不存己。”

高下在 [gāo xià zài kǒu]
释义: 犹言信口雌黄。
出处: 《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三年》:“三班吏丛猥,老胥抱文书升堂取判者,皆高下在口,异时长官漫不省察,谨占署而已。”

里生不出象牙 [gǒu kǒu lǐ shēng bù chū xiàng yá]
释义: 比喻坏人说不出好话。同“狗口里吐不出象牙”。
出处: 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续稿》第十五章:“还有些话,牵涉到老弟,咳,反正狗口不出象牙,不说也罢。”

里吐不出象牙 [gǒu kǒu lǐ tǔ bù chū xiàng yá]
释义: 比喻坏人说不出好话。
出处: 《元曲选·遇上皇》第一折:“父亲和这等东西,有什么好话,讲出什么公理来,狗口里吐不出象牙。”

河门海 [hé mén hǎi kǒu]
释义: 比喻说大话。
出处: 元·无名氏《午时牌》第二折:“你忒河门海口,不要我拣好的,我不道的拣好的去哩。”

河目海 [hé mù hǎi kǒu]
释义: 河目:形状像河一样的眼睛,上下眼眶平而长;海口:像大海一样的嘴,又大又深。比喻相貌非凡。
出处: 《孔子家语·困誓》:“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独立于东郭门外。或人谓子贡日:‘东门外有一人焉,其长九尺有六寸,河目隆颡。’”《孝经援神契》:“孔子海口含泽。”
示例: 大人的根器厚的很,天庭开阔,地角也称的过。况且河目海口,是人间有一无二的相。 【清·嘿生《玉佛缘》第二回】

阖门百 [hé mén bǎi kǒu]
释义: 指全家所有人。
出处: 《后汉书·赵岐传》:“[孙嵩]密问岐曰:‘视子非卖饼者,以相问而色动,不有重怨,即亡命乎?我北海孙宾石,阖门百口,势均力敌能相济。’”
示例: 臣阖门百口,仰戴隆恩,无可报答,惟有竭诚尽力,为臣死忠,为子死孝,庶以少酬造之万一耳。 【明张居正《归葬事毕谢恩疏》】

度日 [hú kǒu dù rì]
释义: 糊口:本是喝粥的意思。度日:过日子。勉强维持生活,打发日子。
出处: 《五代史评话·梁史》:“但是小生自小兀坐书斋,不谙其他生活,只得把这教学糊口度日,为之奈何?”

拔牙 [hǔ kǒu bá yá]
释义: 从老虎嘴里拔牙。比喻做十分危险的事情。
出处: 金·马钰《玩丹砂·赠阎先生》:“猛虎口中敲玉齿,骊龙颔下夺神珠。”

逃生 [hǔ kǒu táo shēng]
释义: 老虎嘴里幸存下来的生命。比喻逃脱极危险的境地侥幸活下来。
出处: 《庄子·盗跖》:“孔子曰:‘然,丘所谓无病而自灸也,疾走料虎头,编虎须,几不免虎口哉。”
示例: 我如今在虎口逃生,急腾腾再不消停。 【元·无名氏《硃砂担》第一折】

余生 [hǔ kǒu yú shēng]
释义: 老虎嘴里幸存下来的生命。比喻逃脱极危险的境地侥幸活下来。
出处: 《庄子·盗跖》:“孔子曰:‘然,丘所谓无病而自灸也,疾走料虎头,编虎须,几不免虎口哉。”
示例: 况我本是虎口余生,诸事久已看破。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四十七回】

孺子 [huáng kǒu rú zǐ]
释义: 黄口:儿童;孺子:小孩子。常用以讥讽别人年幼无知。
出处: 《淮南子·氾论训》:“古之伐国,不杀黄口。”《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示例: 似你这等黄口孺子,定然不认得,吾是西歧大将军南宫适。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八十四回】

小儿 [huáng kǒu xiǎo ér]
释义: 黄口:儿童;小儿:小孩子。常用以讥讽别人年幼无知。
出处: 《孔子家语·六本》:“孔子见罗崔者,所得皆黄口小雀。夫子问之曰:‘大雀独不得,何也?’罗曰:‘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
示例: 其中自然有古典,为“黄口小儿”所不知。 【鲁迅《华盖集续编·古书与白话》】

截舌 [huō kǒu jié shé]
释义: 撕开嘴巴,截去舌头。指命人住嘴。
出处: 元·关汉卿《单刀会》第四折:“我根前使不着你之乎者也、诗云子曰,早该豁口截舌!”

祸从 [huò cóng kǒu chū]
释义: 灾祸从口里产生出来。指说话不谨慎容易惹祸。
出处: 晋·傅玄《口铭》:“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示例: 在这样“祸从口出”之秋,给自己也辩护得周到一点罢。 【鲁迅《华盖集续编·再来一次》】

祸从出,患从 [huò cóng kǒu chū,huàn cóng kǒu rù]
释义: 指说错了话要惹祸,吃错了东西要生病。后多以强调言语必须谨慎。

祸从 [huò cóng kǒu shēng]
释义: 指言语不慎招致灾祸。
示例: 常言道:“病从口入,祸从口生”,因此不论在什么场合,都应谨慎自己的言行。

牛后 [jī kǒu niú hòu]
释义: 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
出处: 《战国策·韩策》:“臣闻鄙语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项斯 [jí kǒu xiàng sī]
释义: 指满口赞誉。项斯、唐代诗人,为杨敬之所器重,敬之赠诗有“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之句。

不言 [jiān kǒu bù yán]
释义: 缄:封闭。封住嘴巴,不开口说话。
出处: 《明史·何遵传》:“正德间,给事、御史挟势凌人,趋权择便,凡朝廷大阙失,群臣大奸恶,缄口不言。”
示例: 商民工匠,见诸官绅,皆缄口不言,恐犯当道之怒,祸生不测云。 【清·郑观应《盛世危言·商务》】

结舌 [jiān kǒu jié shé]
释义: 缄:封,闭;结舌:指不敢说话。闭口不说话。形容理屈词穷说不出话来。也指慑于淫威不敢讲话。
出处: 汉·王充《潜夫论》:“此智士所以钳口结舌,挌囊共默而已者也。”
示例: 思想之自由几绝,聪明英特之士,虽摘发新理,怀抱所见,而束于教令,胥缄口结舌而不敢言。 【鲁迅《坟·文化偏至论》】

无言 [jiān kǒu wú yán]
释义: 缄口:闭着嘴。闭着嘴,不说话。
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二:“师云:‘汝若不会,老僧即缄口无言。’”

称誉 [jiāo kǒu chēng yù]
释义: 交:一齐,同时。异口同声地称赞。
出处: 唐·韩愈《柳志厚墓志铭》:“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们下,交口荐誉之。”
示例: 凡所实施,光明正大。艰苦奋斗,不敢告劳。全国人民,交口称誉。 【毛泽东《陕甘宁边区政府、第八路军后方留守处布告》】

称赞 [jiāo kǒu chēng zàn]
释义: 交:一齐,同时。异口同声地称赞。
出处: 唐·韩愈《柳志厚墓志铭》:“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们下,交口荐誉之。”
示例: 一年之后,附近几个村庄的牧童们没有一个有她吹的好,连大人们也交口称赞。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章】

同声 [jiāo kǒu tóng shēng]
释义: 犹言众口一词。所有的人都说同样的话。

赞誉 [jiāo kǒu zàn yù]
释义: 交:一齐,同时。异口同声地称赞。
出处: 唐·韩愈《柳志厚墓志铭》:“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们下,交口荐誉之。”
示例: 每布一政,群下交口赞誉,令乃欢。 【明·刘元卿《应谐录·悦谀》】

结舌杜 [jié shé dù kǒu]
释义: 结舌:舌头像打了结子,动弹不得。杜:堵塞。保持缄默,闭口不言。形容因恐惧而不敢说话。

木舌 [jīn kǒu mù shé]
释义: 以木为舌的铜铃,即木铎,古代施行政教传布命令时所用。指宣扬教化的人。
出处: 汉·扬雄《法言·学行》:“天之道不在仲尼乎?仲尼驾说者也;不在兹儒乎?如将复驾其所说,则莫若使诸儒金口而木舌。”

玉牙 [jīn kǒu yù yá]
释义: 金、玉:比喻珍贵。指皇帝是金口玉牙,说什么是什么,不能更改。现比喻说一不二。
出处: 晋·夏侯湛《抵疑》:“今乃金口玉音,漠然沉默。”
示例: 不信你长个金口玉牙!我故意从屋里取来秤一称。 【柳青《创业史》第二部第一章】

玉言 [jīn kǒu yù yán]
释义: 旧时俗指皇帝说的话。现在指说出口不能改变的话(用在讽刺)。
出处: 晋·夏侯湛《抵疑》:“今乃金口玉音,漠然沈默。使吾子栖迟穷巷,守此困极。”
示例: 拜舞已毕,天子金口玉言,问道:“卿是许武之弟乎?”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

玉音 [jīn kǒu yù yīn]
释义: 旧时用以指天子之言。后泛指说话正确,不能改变。

御言 [jīn kǒu yù yán]
释义: 旧时用以指天子之言。后泛指说话正确,不能改变。同“金口玉音”。

金人缄 [jīn rén jiān kǒu]
释义: 金人:铜制的人。缄口:封嘴,指缄默不言。铜人闭口不讲话。形容言词谨慎。亦作“金人三缄”。

金舌弊 [jīn shé bì kǒu]
释义: 金舌:用金子做舌头;弊:破。用金做的舌头,说破了嘴。比喻说话很多,枉费口舌。
出处: 《荀子·正论》:“金舌弊口,犹将无益也。”

金舌蔽 [jīn shé bì kǒu]
释义: 比喻闭口不说话。
出处: 《荀子·正论》:“金舌蔽口,犹将无益也。”

锦心绣 [jǐn xīn xiù kǒu]
释义: 锦、绣:精美鲜艳的丝织品。形容文思优美,词藻华丽。
出处: 唐·柳宗元《乞巧文》:“骈四骊六,锦心绣口,宫沉羽振,笙簧触手。”
示例: 虽只数字,结束之妙,无过于此,若非锦心绣口,何能道出。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三回】

锦胸绣 [jǐn xiōng xiù kǒu]
释义: 犹言锦心绣口。形容文思优美,词藻华丽。

卷舌 [jìn kǒu juǎn shé]
释义: 指缄默不言。

捲舌 [jìn kǒu juǎn shé]
释义: 指缄默不言。

不道 [jué kǒu bù dào]
释义: 绝口:闭口。指闭口不谈。
出处: 《汉书·丙吉传》:“吉为人深厚,不伐善,自曾孙遭遇,绝口不道前恩,故朝廷莫能明其功也。”
示例: 无如当放逐之余,绝口不道。 【清·无名氏《杜诗言志》卷十】

见胆 [kāi kǒu jiàn dǎn]
释义: 说话直爽,没有隐曲。同“开口见心”。

见喉咙 [kāi kǒu jiàn hóu lóng]
释义: 犹言开口见心。说话直爽,没有隐曲。

见心 [kāi kǒu jiàn xīn]
释义: 说话直爽,没有隐曲。
出处: 宋·朱熹《朱子语类》第19卷:“圣人说话,开口见心,必不说半截,藏着半截。”

说白话 [kōng kǒu shuō bái huà]
释义: 形容光说不做事,或光说而没有实际行动证明。
出处: 《旧唐书·宪宗本纪》:“凡好事口说则易,躬行则难。卿等既言之,须行之,勿空口说。”
示例: 我与其坐冷板凳,听那牛郎中空口说白话,不如趁空来看看我们社里的红薯种。 【周立波《山那边人家》】

无凭 [kōng kǒu wú píng]
释义: 单凭嘴说而没有什么作为凭据。只要用实物来证明。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七回:“空口无凭的话,门生也不敢朝着老师来说。”
示例: 你说的这些事,空口无凭,我无法相信。

碑载道 [kǒu bēi zài dào]
释义: 口碑:比喻群众口头称颂象文字刻在碑上一样;载:充满;道:道路。形容群众到处都在称赞。
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七:“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
示例: 自从老爷到任,并没见为国出力,倒先有了口碑载道。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九回】

不二价 [kǒu bù èr jià]
释义: 指卖物者不说两种价钱。
出处: 《后汉书·逸民传·韩康》:“常采药名山,卖于长安市,口不二价,三十余年。”

不应心 [kǒu bù yìng xīn]
释义: 应:符合。心口不一致。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八:“官人,你昨夜恁般说了,却又口不应心,做下那事!”

不择言 [kǒu bù zé yán]
释义: 指情急时说话不能正确用词表达或指说话随便。
出处: 《北史·魏艾陵伯子华传》:“性甚褊急,当其急也,口不择言,手自捶击。”
示例: 周近他居然这样口不择言,他怎么能这样说! 【郭沫若《蔡文姬》第一幕】

齿伶俐 [kǒu chǐ líng lì]
释义: 口齿:说话、言谈;伶俐:聪明,灵活。谈吐麻利,应付自如。形容口才好。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三回:“宝玉素日虽然口角伶俐,此时一心却为金钏儿感伤,恨不得也身亡命殒。”

齿生香 [kǒu chǐ shēng xiāng]
释义: 嘴和牙齿都有香味。比喻所读的作品意味深长,隽永宜人。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六回:“前者捧读诸位姐姐佳作,真令人口齿生香。”

出不逊 [kǒu chū bù xùn]
释义: 逊:谦逊、恭顺。说出的话非常不谦逊。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四回:“却说关公正坐帐中,忽探马飞报:‘曹操差于禁为将,领七枝精壮兵到来。前部先锋庞德,军前抬一木榇,口出不逊之言,誓欲与将军决一死战。兵离城止三十里矣。’”
示例: 崇应彪口出不逊之言,请丞相军令定夺。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十八回】

出大言 [kǒu chū dā yán]
释义: 说大话。形容说话狂妄。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回:“御者见考叔口出大言,更不敢上前,且立住脚观看。”
示例: 某家好意劝你,乐得两邦和好;你反口出大言!不必多言,放马来罢。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七十回】

出狂言 [kǒu chū kuáng yán]
释义: 嘴里说出狂妄自大的话。指说话狂妄、放肆。也指胡说八道。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七十二回:“宋江听得,慌忙过来看时,却是‘九纹龙’史进,‘没遮拦’穆弘,在阁子内吃得大醉,口出狂言。”
示例: 刺客姓李名景纯,直隶正定府人。身体短悍,面貌凶恶。手脚系以铁锁,依然口出狂言,侮蔑政府。 【老舍《赵子曰》二十三】

传心授 [kǒu chuán xīn shòu]
释义: 指师徒间口头传授,内心领会。
出处: 明·解缙《春雨杂述·评书》:“学书之法,非口传心授,不得其精。”
示例: 尽管在旧社会得不到出版发行的便利,千百年来通过无数艺人的口传心授,终于很好地保留下来了。 【光未然《戏曲遗产中的现实意义》】

呆目瞪 [kǒu dāi mù dèng]
释义: 嘴说不出话,眼发直。形容很吃惊的样子。
出处: 明·许仲林《封神演义》第九十七回:“那军士见妲己美貌,已自有十分怜惜,再加他娇滴滴,叫了几声将军长,将军短。便把这些军士,叫得骨软筋酥,口呆目瞪,软痴痴作一堆麻,酥酥成一块,莫能动履。”
示例: 林氏却又把小白菜的事情,细细向刘锡彤说了一遍,刘锡彤听得,不禁吓得口呆目瞪。 【《杨乃武与小白菜》第三十回】

呆目钝 [kǒu dāi mù dùn]
释义: 形容很吃惊的样子。同“口呆目瞪”。
出处: 克非《春潮急》二五:“张福寿顿时口呆目钝,半天才小声说:‘我晓得的喃!我又没去戴过红花、吃过油大。’”

多食寡 [kǒu duō shí guǎ]
释义: 吃饭的人多,但是食物很少。
出处: 唐·韩愈《答胡生书》:“愈不善自谋,口多而食寡。”
示例: 解放前夕,我们全家六口流落在这座小城市里,口多食寡,连一天三顿饭都无法维持。

耳并重 [kǒu ěr bìng zhòng]
释义: 对说和听的训练同等重视。
出处: 鲁迅《彷徨·肥皂》:“好容易给他进了中西折中的学堂,英文又专是‘口耳并重’的。”

耳相承 [kǒu ěr xiāng chéng]
释义: 指接受传闻。

耳相传 [kǒu ěr xiāng chuán]
释义: 口说耳听地往下传授。
出处: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口耳相传,或逮后世。”

耳之学 [kǒu ěr zhī xué]
释义: 指只知道耳朵进口里出的一些皮毛之见,而没有真正的学识。
出处: 《荀子·劝学》:“小人之学耳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沸目赤 [kǒu fèi mù chì]
释义: 形容人情绪激动,声音脸色都很严厉的样子。
出处: 《韩诗外传》卷九:“言人之非,瞋目扼腕,疾言喷喷,口沸目赤。”

服心服 [kǒu fú xīn fú]
释义: 服:信服。心里嘴上都信服。指真心信服。
出处: 《庄子·寓言》:“利义陈乎前,而好恶是非直服人之口而已矣。使人乃以心服,而不敢蘁立,定天下之定。”

腹之累 [kǒu fù zhī lěi]
释义: 口腹:指饮食;累:连累。指因为饮食而受到牵累。
出处: 汉·班固《东观汉记·闵贡》:“仲叔怪而问之,知,乃叹曰:‘闵仲叔岂以口腹累安邑邪?’遂去,客沛。”
示例: 独是君子虽贫,不轻干人,乃以口腹之累,喋喋公堂,品斯下矣。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狂生》】

干舌焦 [kǒu gàn shé jiāo]
释义: 形容话说得很多或费尽口舌。同“口燥唇干”。
出处: 清·刘璋《斩鬼传》第四回:“两个人想来想去,总没个好法于。看看想到半夜,饿的龌龊口干舌焦,只的问仔细鬼道:‘老弟,我们饥了。我有带来的一包狗粪,请你如何?’”

干舌燥 [kǒu gān shé zào]
释义: 燥:干。口舌都干了。形容说话太多。
出处: 三国·魏·曹植《善哉行》:“来日大难,口燥唇干;今日相乐,皆当喜欢。”
示例: 那白氏心中正自烦恼,况且连歌数曲,口干舌燥,声气都乏了,为何肯再唱。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

含天宪 [kǒu hán tiān xiàn]
释义: 天宪:指朝廷法令。比喻说话就是法律,可以决定人的生死。
出处: 《后汉书·朱穆传》:“手握王爵,口含天宪。”

惠而实不至 [kǒu huì ér shí bù zhì]
释义: 惠:恩惠。只在口头上答应给别人好处,而实际的利益却得不到别人身上。
出处: 《礼记·表记》:“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身。”
示例: 河间冯树柟,粗通笔札,落拓京师十余年,每遇机缘,辄无成就,干祈于人,率口惠而实不至。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三】

讲指画 [kǒu jiǎng zhǐ huà]
释义: 一面讲一面用手势帮助表达意思。
出处: 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角春风 [kǒu jiǎo chūn fēng]
释义: 口角:嘴边。原指言语评论如春风之能生长万物。后比喻替人吹嘘或替人说好话。
出处: 《后汉书·郑太传》:“孔公诸清谈高论,口虚枯吹生。”
示例: 陈健听说,就如口角春风,说得天花乱坠,差不多恨天无柱,恨地无环,方是他干营生的手段。 【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十九回】

角风情 [kǒu jiǎo fēng qíng]
释义: 口头表示的情爱。
出处: 清·李渔《比目鱼·联班》:“那些用小钱的主子,只还他些口角风情罢了。”

角生风 [kǒu jiǎo shēng fēng]
释义: 比喻说话流利,能说会道。
出处: 郭沫若《洪波曲》第11章:“这样骂人的时候却是口角生风,不再有‘这个是’的打搅了。”

声声 [kǒu kǒu shēng shēng]
释义: 形容一次一次地说,或经常说。
出处: 元·石君宝《秋胡戏妻》第三折:“你也曾听杜宇,他那里口口声声,撺掇先生不如归去。”
示例: 韩世忠带领人马已到城下,口口声声要拿走二位王爷。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四十七回】

相传 [kǒu kǒu xiāng chuán]
释义: 不著文字,口头相传。
出处: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七十二卷:“经云:‘知白守黑,神明自来。’是知玄为万物母,圣人秘之,不形文字,口口相传。”
示例: 虽然他败坏了口口相传的韵事。 【鲁迅《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

快心直 [kǒu kuài xīn zhǐ]
释义: 有啥说啥,想啥说啥。形容人性情直爽,语言明快。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云姑娘,你如今长大了,越发心直嘴快了。”
示例: 他是一个口快心直的人。

蜜腹剑 [kǒu mì fù jiàn]
释义: 嘴上说的很甜美,凡里却怀着害人的主意。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
出处: 《资治通鉴·唐纪·玄宗天宝元年》:“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示例: 这厮口蜜腹剑,正所为慝怨而友者也。 【明·王世桢《鸣凤记》第二十五出】

轻舌薄 [kǒu qīng shé bó]
释义: 形容说话刻薄尖酸。
出处: 《天雨花》第25回:“小小年纪无厚道,口轻舌薄诮谁人?”
示例: 你得福不知,只管口轻舌薄取笑人家。 【钱钟书《围城》】

如悬河 [kǒu rú xuán hé]
释义: 形容能说会辨,说起来没个完。同“口若悬河”。
出处: 唐·韩愈《石鼓歌》:“安能以此上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十七卷:“德称口如悬河,宾主颇也得合。”
示例: 陈宫保倒着实和秋谷谈了一回,见秋谷口如悬河的滔滔不绝,不由得心中暗暗称奇。 【清·张春帆《九尾龟》第一百六八回】

若悬河 [kǒu ruò xuán hé]
释义: 若:好象;悬河:激流倾泻。讲起话来滔滔不绝,象瀑布不停地奔流倾泻。形容能说会辨,说起来没个完。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唐·韩愈《石鼓歌》:“安能以此上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
示例: 知县见他说的口若悬河,又是本朝确切贼,不由得不信。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

尚乳臭 [kǒu shàng rǔ xiù]
释义: 乳臭:奶腥气。嘴里还有奶腥味。表示对年轻人的轻视。
出处: 《汉书·高帝纪》:“是口尚乳臭,安能当吾韩信?”

是心非 [kǒu shì xīn fēi]
释义: 嘴里说得很好,心里想的却是另一套。指心口不一致。
出处: 汉·桓谭《新论·辨惑》:“如非其人,口是而心非者,虽寸断支解,而道犹不出也。”《抱朴子·微旨》:“口是心非,背向异辞。”
示例: 俺哥哥原来是口是心非,不是好人了也。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七十三回】

是心苗 [kǒu shì xīn miáo]
释义: 犹言为心声。言语是思想的反映,从一个人的话里可以知道他的思想感情。
出处: 元·白朴《梧桐雨》第四折:“氤氲篆烟袅,昏惨剌银灯照。玉漏迢迢,才是初更报。暗觑清霄,盼梦里他来到。却不道口是心苗,不住的频频叫。”

说无凭 [kǒu shuō wú píng]
释义: 单凭口说,不足为据。
出处: 元·乔梦符《扬州梦》第四折:“你不合打凤牢龙,翻云覆雨,陷人坑井。咱两个口说无凭。”
示例: 此皆口说无凭,待我亲去踏看明。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

似悬河 [kǒu sì xuán hé]
释义: 形容能说会辨,说起来没个完。同“口若悬河”。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假使苏秦、张仪、陆贾、郦生复出,口似悬河,舌如利刃,安能动我心哉!”
示例: 从无心闲话里谈到十三妹,果然引动了那老头儿的满肚皮牢骚,不必等人盘问,他早不禁不由口似悬河的讲将起来。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

诵心惟 [kǒu sòng xīn wéi]
释义: 诵:朗读;惟:思考。口中朗诵,心里思考。
出处: 唐·韩愈《上襄阳于相公书》:“手披目视,口诵其言,心惟其义。”
示例: 侪辈往往口诵心惟,吟哦上下,记忆不少休。 【宋·陈亮《送吴恭你知县序》】

诵心维 [kǒu sòng xīn wéi]
释义: 口里念诵,心里思考。

头禅 [kǒu tóu chán]
释义: 原指和尚常说的禅语或佛号。现指经常挂在口头上而无实际意义的词句。
出处: 宋·王懋《野客丛书》附录:“平生不学口头禅,脚踏实地性虚天。”

吐珠玑 [kǒu tǔ zhū jī]
释义: 珠、玑:都是珠宝,圆的叫珠,不圆的叫玑。形容说话有文采。
出处: 元·无名氏《醉写赤壁赋》一折:“因俺夫人闻知苏轼胸怀锦绣,口吐珠玑,有贯世之才。”
示例: 他常常口吐珠玑,有不凡之论。

吻生花 [kǒu wěn shēng huā]
释义: 比喻谈吐文雅。
出处: 《云仙杂记》卷五:“张祜苦吟,妻奴唤之不应,以责祜。祜曰:‘吾方口吻生花。’”

无择言 [kǒu wú zé yán]
释义: 指出口皆合道理,无需选择。

衔天宪 [kǒu xián tiān xiàn]
释义: 比喻说话就是法律,可以决定人的生死。同“口含天宪”。

谐辞给 [kǒu xié cí gěi]
释义: 指言辞诙谐敏捷。

血未干 [kǒu xuè wèi gān]
释义: 古时订立盟约,要在嘴上涂上牲口的血。指订约不久就毁约。
出处: 《左传·襄公九年》:“与大国盟,口血未干而背之,可乎?”
示例: 口血未干,宋人背盟,寡人伐之。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一回】

壅若川 [kǒu yōng ruò chuān]
释义: 比喻禁舆论之害。
出处: 《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
示例: 夫心险如山,口壅若川,怨怒之情不一,欢谑之言无方。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谐隐》】

燥唇干 [kǒu zào chún gān]
释义: 燥:干。口腔和嘴唇都干了。形容话说得很多或费尽口舌。
出处: 三国·魏·曹植《善哉行》:“来日大难,口燥唇干;今日相乐,皆当喜欢。”

直心快 [kǒu zhí xīn kuài]
释义: 想什么说什么,为人直爽。
出处: 巴金《家》:“倒是觉慧口直心快,他终于说了出来。”

中雌黄 [kǒu zhōng cí huáng]
释义: 雌黄:即鸡冠石,过去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雌黄涂沫后重写。随口更改说得不恰当的话。比喻言论前后矛盾,没有一定见解。
出处: 《晋书·王衍传》:“义理有所不安,随即更改,世号口中雌黄。”
示例: 议论反复曰口中雌黄。 【宋·胡继宗《书言故事·事物譬类》】

中蚤虱 [kǒu zhōng zǎo shī]
释义: 比喻极易消灭的敌人,犹如口中之虱。故又作“口中虱”。
出处: 《韩非子·七术》:“(王)以临东阳,则邯鄣口中虱也。”
示例: 校尉韩威进曰:“以新室之威而吞胡虏,无异口中蚤虱。” 【《汉书·王莽传》】

诛笔伐 [kǒu zhū bǐ fá]
释义: 诛:痛斥,责罚;伐:声讨,攻打。从口头和书面上对坏人坏事进行揭露和声讨。
出处: 宋·陈亮《畏羞于君子》:“此丈夫所当履其道,免笔诛口伐于荜门闺窦之间。”
示例: 他捐廉弃耻,向权门富贵贪求,全不知口诛笔伐是诗人句,垄上璠间识者羞。 【明·汪廷讷《三祝记·同谪》】

坠天花 [kǒu zhuì tiān huā]
释义: 比喻指以夸诞之词动人听闻或以甘言骗人。
出处: 据《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序品》载,佛祖说法,感动天神,“六欲诸天及天子众,以天福力雨种种华:优钵罗华,波头摩华……于虚空中缤纷乱坠”,“天华乱坠满虚空,众香普熏于大会”。华,同“花”。
示例: 饶伊口坠天花,难逃我双眸似电。 【清·李渔《奈何天·媒欺》】

良药 [kǔ kǒu liáng yào]
释义: 好药往往味苦难吃。比喻衷心的劝告,尖锐的批评,听起来觉得不舒服,但对改正缺点错误很有好处。
出处: 《孔子家语·六本》:“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逆耳 [kǔ kǒu nì ěr]
释义: 苦口:药吃起来特别苦;逆耳:听起来使人感到不舒服。形容真诚的规劝。
出处: 《史记·留侯世家》:“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

婆心 [kǔ kǒu pó xīn]
释义: 苦口:反复规劝;婆心:仁慈的心肠。比喻善意而又耐心地劝导。
出处: 《宋史·赵普传》:“忠言苦口,三复来奏。”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泉州道匡禅师》:“问:‘学人根思迟回,乞师曲运慈悲,开一线道。’师曰:‘这个是老婆心。’”
示例: 我和龙济光苦口婆心的谈了十几点钟。 【清·梁启超《护国之役回顾谈》】

脍炙人 [kuài zhì rén kǒu]
释义: 脍:切细的肉;炙:烤熟的肉。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指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和称赞和传讼。
出处: 五代·王定宝《唐摭言》卷十:“如‘水声常在耳,山色不离门’,又‘扫地树留影,拂床琴有声’……皆脍炙人口。”
示例: 一部脍炙人口的《国风》与《小雅》,也是“三百篇”的最精采部分,便是诗歌合作中最美满的成绩。 【闻一多《歌与诗》】

拉家带 [lā jiā dài kǒu]
释义: 带着一家大小。
出处: 苗培时《矿山烈火》:“老李,我真再也没法过下去了,拉家带口的,可比不了那些光棍们好混。”
示例: 他拉家带口的,多幺不容易。

琅琅上 [láng láng shàng kǒu]
释义: 琅琅:玉石相击声,比喻响亮的读书声。指诵读熟练、顺口。也指文辞通俗,便于口诵。
出处: 清·王韬《淞隐漫录·凌波女史》:“自幼即喜识字,授以唐诗,琅琅上口。”
示例: 但在我自己有记忆的二、三岁时,她已经把唐诗绝句教我暗诵,能诵得琅琅上口。 【郭沫若《沸羹集·如何研究诗歌与文艺》】

朗朗上 [lǎng lǎng shàng kǒu]
释义: 指诵读诗文时的声音响亮而顺口。
出处: 老舍《诗与快板》:“散文就不受这么多的限制,虽然散文也讲究声调铿锵,能朗朗上口。”

良药苦 [liáng yào kǔ kǒu]
释义: 好药往往味苦难吃。比喻衷心的劝告,尖锐的批评,听起来觉得不舒服,但对改正缺点错误很有好处。
出处: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夫良药苦于口,而智者劝而饮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孔子家语·六本》:“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示例: 夫良药苦口,惟冼者能甘之。忠言逆耳,惟达者能受之。 【《三国志·吴志·孙奋传》】

两肩荷 [liǎng jiān hé kǒu]
释义: 犹言两个肩膀扛张嘴,比喻只会吃饭不会干事。

常谈 [liú kǒu cháng tán]
释义: 人人挂在嘴上的老话。

流脍人 [liú kuài rén kǒu]
释义: 指(诗文等)被人广为传颂称美。

骂不绝 [mà bù jué kǒu]
释义: 骂声不断。
出处: 《新编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上:“乃令经板夹而锯之,致死骂不绝口。”

面朋 [miàn péng kǒu yǒu]
释义: 指非真诚相交的朋友。

膏舌 [mó kǒu gāo shé]
释义: 磨练口舌。形容讲话很厉害,善于挑拨诬陷。

目瞪 [mù dèng kǒu dāi]
释义: 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
出处: 元·无名氏《赚蒯通》第一折:“吓得项王目瞪口呆,动弹不得。”

目瞪 [mù dèng kǒu jiāng]
释义: 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同“目瞪口呆”。

目瞪 [mù dèng kǒu jié]
释义: 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同“目瞪口呆”。

目瞪 [mù dèng kǒu wāi]
释义: 形容气极时的神情。

目瞪 [mù dèng kǒu zhāng]
释义: 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同“目瞪口呆”。
出处: 曹禺《北京人》第一幕:“江泰登时甩开手,曾文彩目瞪口张地望着他。”

目定 [mù dìng kǒu dāi]
释义: 睁大眼睛直盯着不动,张着嘴说不出话。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楞的样子。
出处: 《说唐》第二一回:“惊得王小二目定口呆,眼巴巴看他把三十枝毛竹拖去了。”
示例: 那伙计听说,抬头一看,只见不是同仁堂了,不禁气得目定口呆。 【清·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九回】

目怔 [mù zhēng kǒu dāi]
释义: 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同“目瞪口呆”。

目睁 [mù zhēng kǒu dāi]
释义: 惊惧得睁大双眼说不出话来。形容因吃惊或受气而发楞。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十五回:“四方混杀,人人束手,个个归心。定安国舅气的目睁口呆,罔知所措。与众等侍郎束手被擒。”
示例: 众人看了,惊得目睁口呆,伸了舌头,收不进来。 【《初刻拍案惊奇》卷一】

少言 [nè kǒu shǎo yán]
释义: 讷口:不善于说话。不善言谈,说话不多。
出处: 《史记·李将军列传》:“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射阔狭以饮。”

宁为鸡,不为牛后 [nìng wéi jī kǒu,bù wéi niú hòu]
释义: 牛后:牛的肛门。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
出处: 《战国策·韩策一》:“臣闻鄙语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异于牛后乎?”
示例: 俗谚云:“宁为鸡口,不为牛后”,以大王之贤,挟强韩之兵,而有“牛后”之名,臣窃羞之。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十回】

宁为鸡,无为牛后 [nìng wéi jī kǒu,wú wéi niú hòu]
释义: 比喻宁居小者之首,不为大者之后。
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韩策一》:“臣闻鄙语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异于牛后?”
示例: 自古道,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你忍得这气也。 【明·王衡《郁轮袍》第四折】

宁为鸡,毋为牛后 [nìng wéi jī kǒu,wú wéi niú hòu]
释义: 比喻宁居小者之首,不为大者之后。同“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出处: 章炳麟《社会通诠商兑》:“宁为鸡口,毋为牛后,与使他人啖我而饱也,宁自啖而不足。”

之下 [niú kǒu zhī xià]
释义: 借指卑下的地位。
出处: 《史记·商君列传》:“夫五羖大夫,荆之鄙人也。闻秦缪公之贤而原望见,行而无资,自粥于秦客,被褐食牛。期年,缪公知之,举之牛口之下,而加之百姓之上,秦国莫敢望焉。”《吕氏春秋·举难》等又载有宁戚饭牛得到齐桓公赏识的事。
示例: 故明君勤于招贤……或举于牛口之下,而加之于群僚之上;或拔于桎梏之中,而任以社稷之重。 【晋·葛洪《抱朴子·名实》】

鸣舌 [nòng kǒu míng shé]
释义: 弄口:逞巧辩,搬弄是非;鸣:发声。掉弄口舌。指巧言辩饰或挑拔是非。
出处: 南朝梁·任昉《奏弹范缜》:“弄口鸣舌,只足饰非。”

大骂 [pò kǒu dà mà]
释义: 用恶语骂人。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茶房未及开口,那女人已经破口大骂起来。”

八嘴 [qī kǒu bā zuǐ]
释义: 形容人多口杂。同“七嘴八舌”。

不言 [qián kǒu bù yán]
释义: 钳口:闭口。闭着嘴不说话。
出处: 《庄子·田子方》:“吾形解而不欲动,口钳而不欲言,吾所学者,直土梗耳!”
示例: 遇廷争则钳口不言,罗谴责则引身潜避。 【清·阮葵生《茶余客话》卷六】

挢舌 [qián kǒu jiǎo shé]
释义: 闭口翘舌。形容因惊讶害怕而说不出话来的样子。

结舌 [qián kǒu jié shé]
释义: 钳口:闭口。闭口不说话。形容理屈词穷说不出话来。也指慑于淫威不敢讲话。
出处: 汉·王充《潜夫论》:“此智士所以钳口结舌,挌囊共默而已者也。”

吞舌 [qián kǒu tūn shé]
释义: 犹言闭口不言。紧闭着嘴,什么也不说。

巧言利 [qiǎo yán lì kǒu]
释义: 巧妙的言辞,锋利的口辩。

白舌 [qīng kǒu bái shé]
释义: 指说话不知轻重,触犯忌讳。

薄舌 [qīng kǒu báo shé]
释义: 指说话轻率,言语随便。也比喻人爱说俏皮话。同“轻嘴薄舌”。

轻舌 [qīng kǒu qīng shé]
释义: 指说话轻率,言语随便。也比喻人爱说俏皮话。同“轻嘴薄舌”。

轻言肆 [qīng yán sì kǒu]
释义: 指说话轻率、放肆。
出处: 《旧唐书·张玄素传》:“近代宋孝武轻言肆口,侮弄朝臣,攻其门户,乃至狼狈。”

曲不离 [qǔ bù lí kǒu]
释义: 意指曲子要天天唱,才会熟练精妙。比喻熟能生巧。

拳不离手,曲不离 [quán bù lí shǒu,qǔ bù lí kǒu]
释义: 练武的人应该经常练,唱歌的人应该经常唱。比喻只有勤学苦练,才能使功夫纯熟。

镊子 [quē kǒu niè zi]
释义: 镊子用以拔毛,缺口镊子则不能。故用以比喻一毛不拔的吝啬鬼。
出处: 宋苏轼《与陈季常书》之十二:“彼不相知者,视仆之饥饱,如观越人之肥瘠耳。乡谚有云‘缺口镊子’者,公识之。”

热心苦 [rè xīn kǔ kǒu]
释义: 形容热心恳切地再三劝告。

人多 [rén duō kǒu zá]
释义: 指谈论的人多,各种议论都有。
出处: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第九回:“宁府人多口杂,那些不得志的奴仆们耑能造言诽谤主人。”
示例: 在人多口杂的地方,我就尽可能的少作些引人注目的行为。 【夏衍《谈自己》】

如出一 [rú chū yī kǒu]
释义: 象从一张嘴里说出来的。形容许多人说法一样。
出处: 《韩非子·内储说下》:“州侯相荆,贵而主断,荆王疑之,因问左右,左右对曰‘无有’,如出一口也。”
示例: 杀伤疾患,十室九空。百姓怨嗟,如出一口。 【唐·韩愈《黄家贼事宜状》】

三缄其 [sān jiān qí kǒu]
释义: 缄:封。在他嘴上贴了三张封条。形容说话谨慎。现在也用来形容不肯或不敢开口。
出处: 汉·刘向《说苑·敬慎》:“孔子之周,观于太庙,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
示例: 危行言逊,祸免生肘;金人示诫,三缄其口。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三回】

杀人灭 [shā rén miè kǒu]
释义: 杀害证人以毁灭口供。
示例: 为了防止凶手杀人灭口,目击证人正受警方严密保护。

舌尖 [shé jiān kǒu kuài]
释义: 尖:尖锐,锋利。快:锐利,爽快。形容口舌伶俐,说话爽快。也指说话尖刻,不肯让人。

蜂针 [shé kǒu fēng zhēn]
释义: 比喻恶毒的言词和手段。

蛇心佛 [shé xīn fó kǒu]
释义: 佛的嘴巴,蛇的心肠。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极狠毒。
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二十:“诸佛出世,打劫杀人,祖师西来,吹风放火,古今善知识佛口蛇心,天下衲僧自投笼槛。”
示例: 王魁你恶狠狠蛇心佛口,我便到黄泉,也须把你这歹魂儿勾,定与我倒断了前番呪。 【明·王玉峰《焚香记·构祸》】

狮子大开 [shī zī dà kāi kǒu]
释义: 比喻要价或所提条件很高。

相传 [shí kǒu xiāng chuán]
释义: 许多人辗转相传。

十字街 [shí zì jiē kǒu]
释义: 十字街头。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回:“当下去十字街口,不问军官百姓,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渠。”
示例: 他急急的跳下车,拉着牲口笼头,赶忙踅过这十字街口,向自己家里走去。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一】

十字路 [shí zì lù kǒu]
释义: 两条道路交叉的地方。比喻处在对重大事情需要决定怎样选择的境地。
出处: 宋·叶梦得《避暑录话·下·旧说崔慎为瓦棺寺僧后身》:“何以不待其末年,执十字路口,痛与百掴,方为快意。”
示例: 站在歧路上是几乎难于举足,站在十字路口,是可走的道路很多。(鲁迅《华盖集·北京通信》)

食不充 [shí bù chōng kǒu]
释义: 不能吃饱肚子。形容生活艰难困苦。同“食不餬口”。

食不餬 [shí bù hú kǒu]
释义: 不能吃饱肚子。形容生活艰难困苦。

否认 [shǐ kǒu fǒu rèn]
释义: 一口咬定,死不承认。
示例: 对于他所犯的罪行,他矢口否认。

狡赖 [shǐ kǒu jiǎo lài]
释义: 死也不肯承认。
示例: 虽然人证物证俱在,他还是矢口狡赖。

是非 [shì fēi kǒu shé]
释义: 因说话引起的误会或纠纷。
出处: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若是为田地上坏了手足亲情,到不如穷汉赤光光没得承受,反为干净,省了许多是非口舌。”
示例: 这是哪里的晦气!事情不曾办成,倒弄了一窝子的是非口舌。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五回】

是非只为多开 [shì fēi zhī wèi duō kāi kǒu]
释义: 纠纷争端都是说话太多引起的。

如瓶 [shǒu kǒu rú píng]
释义: 守口:紧闭着嘴不讲话。闭口不谈,象瓶口塞紧了一般。形容说话谨慎,严守秘密。
出处: 宋·周密《癸辛杂识别集》下:“富郑公有‘守口如瓶,防意如城’之语。”

守瓶缄 [shǒu píng jiān kǒu]
释义: 犹言守口如瓶。指闭口不言。

授人 [shòu rén kǒu shí]
释义: 留给别人以话柄。

水来伸手,饭来张 [shuǐ lái shēn shǒu,fàn lái zhāng kǒu]
释义: 形容只知坐食享受,不事操作,懒惰成性。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1回:“你们深宅大院,‘水来伸手,饭来张口’,只知鸡蛋是平常东西,那里知道外头买卖的行市呢?”

开河 [shùn kǒu kāi hé]
释义: 犹言信口开河。不假深思,不负责任地随口乱说。

俗谚 [sú yàn kǒu bēi]
释义: 俗:通俗。谚:谚语。口碑:指流传的口头俗语。广泛流传的通俗的谚语和俗语。

骂人 [sù kǒu mà rén]
释义: 以茹素之口骂人。比喻伪善。
出处: 宋·李之彥《东谷所见·茹素》:“古语两句甚好:宁可荤口念佛,莫将素口骂人。”

缩衣节 [suō yī jié kǒu]
释义: 指省吃省穿,生活节俭。
出处: 宋·苏轼《乞不给散青苗钱斛状》:“农民之家,量入为出,缩衣节口,虽贫亦足。”

谈不容 [tán bù róng kǒu]
释义: 犹言赞不绝口。不住口地称赞。

而出 [tàn kǒu ér chū]
释义: 犹言脱口而出。不经考虑,随口说出。

糖舌蜜 [táng shé mì kǒu]
释义: 甜言蜜语,说讨人喜欢的动听的话。
出处: 《群英类选·〈海神记·王诉神〉》:“起初时为闲游,到后来被啜哄,糖舌蜜口随他弄。”

馋舌 [tāo kǒu chán shé]
释义: 比喻贪吃的人。
出处: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33回:“暖烘烘云蒸霞蔚而至;饕口馋舌,雄纠纠排山倒海而来。”

提心在 [tí xīn zài kǒu]
释义: 心提在口,几乎要跳出来。形容恐惧。

哓音 [tú kǒu xiāo yīn]
释义: 犹言舌敝唇焦。形容说话之多,费尽口舌。
出处: 语出《诗经·豳风·鸱枭》“予口卒瘏”、“予维音哓哓”二语。

成章 [tuō kǒu chéng zhāng]
释义: 出口便成文章。比喻才思敏捷。

而出 [tuō kǒu ér chū]
释义: 不经考虑,随口说出。
出处: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八回:“虽然不至于通部滚瓜烂熟,大约一部之中,至少亦有一半看熟在肚里,不然怎么能够脱口而出呢?”

一词 [wàn kǒu yī cí]
释义: 比喻意见一致。同“万口一辞”。
出处: 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三章第一节:“现在万口一词,愿立永康王,不可更改。”

一辞 [wàn kǒu yī cí]
释义: 千千万万人说同样的话。比喻意见一致。
出处: 唐·孙樵《武皇遗剑录》:“群疑胶牢,万口一辞。”
示例: 万口一辞,不可破也。 【明·李贽《题孔子像于芝佛院》】

一谈 [wàn kǒu yī tán]
释义: 千千万万人说同样的话。比喻意见一致。
出处: 《宋史·胡铨传》:“今内而百官,外而军民,万口一谈,皆欲食伦之肉。”

拔舌 [wǎng kǒu bá shé]
释义: 比喻肆意胡说。多指造谣生事。
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25回:“是那个嚼舌根的?没空生有,枉口拔舌,调唆你来欺负老娘!”
示例: 小孩儿家枉口拔舌,吃斋念佛的道友们,说是娼妇哩!你见谁是娼妇呀?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74回】

嚼舌 [wǎng kǒu jiáo shé]
释义: 比喻肆意胡说。多指造谣生事。同“枉口拔舌”。

诳舌 [wǎng kǒu kuáng shé]
释义: 比喻肆意胡说。多指造谣生事。同“枉口拔舌”。

巴舌 [wàng kǒu bā shé]
释义: 比喻胡言乱语。有时也指造谣污蔑。

起羞 [wéi kǒu qǐ xiū]
释义: 指言语不慎,招致羞辱。

哓音瘏 [xiāo yīn tú kǒu]
释义: 犹言舌敝唇焦。形容说话之多,费尽口舌。

心不应 [xīn bù yīng kǒu]
释义: 心里想的和嘴里说的不一致。指为人虚伪。
出处: 明·杨德芳《步步娇·闺怨》曲:“恨他心不应口,把欢娱翻成僝僽。情儿泛泛,浑如江水流。”

心服 [xīn fú kǒu fú]
释义: 服:信服。心里嘴上都信服。指真心信服。
出处: 《庄子·寓言》:“利义陈乎前,而好恶是非直服人之口而已矣。使人乃以心服,而不敢蘁立,定天下之定。”
示例: 如今请出一个管得着的人来管一管,嫂子就心服口服,也知道规矩了。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九回】

不一 [xīn kǒu bù yī]
释义: 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不一样。形容人的虚伪、诡诈。
出处: 《醒世姻缘传》第八十二回:“我是这们个直性子,希罕就说希罕,不是这们心口不一的。”
示例: 我竟失态到这地步,但我仍然心口不一的。 【俞天白《危栏》】

如一 [xīn kǒu rú yī]
释义: 心里想的和嘴里说的一样。形容诚实直爽。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十五回:“紫芝妹妹嘴虽厉害,好在心口如一,直截了当,倒是一个极爽快的。”
示例: 心口如一,不说假话,这是做人起码应具有的品质。

相应 [xīn kǒu xiāng yīng]
释义: 想的与说的相一致。

心直 [xīn zhí kǒu kuài]
释义: 性情直爽,有话就说。
出处: 元·张国宾《罗李郎》第四折:“哥哥是心直口快射粮军,哥哥是好人。”
示例: 这是一个心直口快,喜欢吵吵闹闹的人。 【沙汀《磁力》】

心拙 [xīn zhuō kǒu bèn]
释义: 夯:同笨。心思笨拙,又不善于说话。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0回:“谁都像我心拙口夯的,由着人说呢!”

雌黄 [xìn kǒu cí huáng]
释义: 信:任凭,听任;雌黄:即鸡冠石,黄色矿物,用作颜料。古人用黄纸写字,写错了,用雌黄涂抹后改写。比喻不顾事实,随口乱说。
出处: 晋·孙盛《晋阳秋》:“王衍,字夷甫,能言,于意有不安者,辄更易之,时号口中雌黄。”
示例: 如果孙俊英按事实讲也没有什么,但是她加油添醋,信口雌黄,凭空捏造,极尽诬蔑挑拨之能事。 【冯德英《迎春花》第二十一章】

胡言 [xìn kǒu hú yán]
释义: 随口乱说。指毫无根据、不负责任地瞎说。
出处: 清·吴璿《飞龙全传》第一回:“这里什么去处,你敢信口胡言!”

开呵 [xìn kǒu kāi hē]
释义: 比喻随口乱说一气。同“信口开合”。

开喝 [xìn kǒu kāi hē]
释义: 比喻随口乱说一气。同“信口开合”。

开河 [xìn kǒu kāi hé]
释义: 比喻随口乱说一气。
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你那里休聒,不当一个信口开合知。”
示例: 村老老是信口开河,情哥哥偏寻根究底。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九回】

性急 [xìng jí kǒu kuài]
释义: 性子急,有话就说。

锦心 [xiù kǒu jǐn xīn]
释义: 锦、绣:精美鲜艳的丝织品。形容文思优美,词藻华丽。
出处: 唐·柳宗元《乞巧文》:“骈四骊六,锦心绣口,宫沉羽振,笙簧触手。”
示例: 俺小姐花容月貌,王解元绣口锦心,正是一对夫妻。 【明·陆采《明珠记·送愁》】

喷人 [xuè kǒu pēn rén]
释义: 比喻用恶毒的话污蔑或辱骂别人。
出处: 宋·晓莹《罗湖野录》卷二:“含血喷人,先污其口;百丈野狐,失头狂走。”
示例: 她镇静起来,从炕上摸起一件上衣往身上披,用生硬的口吻说:“你别血口喷人!你,你不安好心……” 【冯德英《苦菜花》第三章】

血盆大 [xuè pén dà kǒu]
释义: 指野兽凶残吞噬的大嘴。也比喻剥削者、侵略者蚕食鲸吞的巨大胃口。
出处: 唐·变文《叶净能诗》:“眼如悬镜,口若血盆,毒气成云。”
示例: 原来身后有个山羊在那里吃草,却被大虫看见,扑了过去,抱住山羊,张开血盆大口,羊头吃在腹内。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四十九回】

无声 [yǎ kǒu wú shēng]
释义: 形容理屈词穷的样子。同“哑口无言”。
出处: 《再生缘》第三九回:“话说孟夫人听了这些言语,只气的哑口无声。”

无言 [yǎ kǒu wú yán]
释义: 哑口:象哑巴一样。象哑巴一样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的样子。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八:“‘他也有儿子,少不也要娶媳妇。看三朝可肯放回家去?闻得亲母是个知礼之人,亏他怎样说了出来?’一番言语,说得张六嫂哑口无言。”
示例: 他的一席话,使在场的人个个哑口无言。

而笑 [yǎn kǒu ér xiào]
释义: 掩:捂。笑时捂住口,以防出声失礼。
出处: 晋·陶渊明《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亮以麈尾掩口而笑。”
示例: 左右皆掩口而笑曰:“此天下强颜之女子也。”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九回】

胡卢 [yǎn kǒu hú lú]
释义: 胡卢:笑貌。捂着嘴笑,指暗笑,窃笑。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应劭传》:“昔郑人以干鼠为璞,鬻之于周;宋愚夫亦宝燕石,缇漝十重。夫睹之者掩口卢胡而笑,斯文之族,无乃类旃。”
示例: 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

葫芦 [yǎn kǒu hú lú]
释义: 捂着嘴笑。
出处: 《后汉书·应劭传》:“昔郑人以乾鼠为璞,鬻之于周;宋愚夫亦宝燕石,缇十重。夫睹之者掩口卢胡而笑,斯文之族,无乃类旃。”

失声 [yǎn kǒu shī shēng]
释义: 指忍不住笑出声来。
出处: 明·马愈《马氏日抄·风异》:“众闻予言,将以为诞也,皆掩口失声。”

羊落虎 [yáng luò hǔ kǒu]
释义: 比喻处于险境,有死无生。
出处: 元·朱凯《昊天塔》第一折:“俺家姓杨,被番兵陷在虎口交牙峪里。这个叫做羊落虎口,正犯了兵家所忌。”

养家糊 [yǎng jiā hú kǒu]
释义: 指勉强养活家人,使不饿肚。

两匙 [yī kǒu liǎng chí]
释义: 比喻贪多。
出处: 宋·范成大《丙午新正书怀》诗:“口不两匙休足谷,身能几屐莫言钱。”

三舌 [yī kǒu sān shé]
释义: 比喻唠叨、话多。
出处: 汉·焦延寿《易林》卷十:“一口三舌,相妨无益。”

同声 [yī kǒu tóng shēng]
释义: 犹一口同音。
出处: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六回:“因天时尚早,复到街上访问本府政绩,竟是一口同声说好。”

同音 [yī kǒu tóng yīn]
释义: 犹言众口一词。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一回:“所以听得周三说了一句,大家就一口同音说,以义气为重。”
示例: 这时又围上许多战士,一口同音说:‘谁说不是?我们永远忘不了你。’ 【杨朔《锦绣山河》上篇七】

吸尽西江水 [yī kǒu xī jìn xī jiāng shuǐ]
释义: 原是一气呵成、贯通万法的意思。后比喻过于性急,想一下子就达到目的。
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

咬定 [yī kǒu yǎo dìng]
释义: 一口咬住不放。比喻坚持一个廉洁,再不改口。
出处: 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十回:“先把住持僧慧修,严行审讯,问他将李国斌藏在何处,慧修一口咬定不认得李国斌。”
示例: 老山东摇摇头,一口咬定:“不用看,我心里有数!我家的秤老辈用的,十四两顶新秤一斤,错不了。” 【冯德英《迎春花》第十一章】

一声 [yī kǒu yī shēng]
释义: 犹口口声声。
出处: 《金瓶梅词话》第七回:“西门庆那里肯,一口一声只叫‘姑娘请受礼。’”
示例: 每到一处先替他向人报告,说这位就是唐观察;有些扯顺风旗的,亦就一口一声的观察。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五回】

衣来伸手,饭来张 [yī lái shēn shǒu,fàn lái zhāng kǒu]
释义: 形容懒惰成性,坐享别人劳动成果的人。
示例: 安公子是自幼娇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人,何曾理会过怎生叫做生计艰难。(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

贻人 [yí rén kǒu shí]
释义: 贻:遗留;口实:话柄。指做事或说话不小心,给人家留下了话柄。
出处: 《尚书·仲虺之诰》:“于恐来世以台为口实。”明·朱之瑜《与东守约书二十五首》:“若能相与有成,将来为人传诵,则后来人人发愤向学,其父母亦尊师重傅;倘不能有成,后来反贻他人口实。”
示例: 世续知其隐,言于光绪帝,谓庆宽为醇贤亲王赏识之人,父功之,子罪之,未免贻人口实。(清·李宝嘉《南亭笔记》卷二)

问心 [yǐ kǒu wèn xīn]
释义: 一面口中自问,一面心中盘算。
出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四:“[程元玉]随又忖道:‘妇人之言,何足凭谁!况且他一顿饭钱,尚不能预备,就有惊恐,他如何出力相报得?’以口问心,行了几里。”
示例: [杨佥宪]以口问心,计较已定,踱将出厅来。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四】

同声 [yì kǒu tóng shēng]
释义: 不同的嘴说出相同的话。指大家说得都一样。
出处: 《宋书·庾炳之传》:“伏复深思,只有愚滞,今之事迹,异口同音,便是彰著,政未测得物之数耳。”
示例: 众人异口同声地叫着:“罚!罚!” 【巴金《家》十三】

同音 [yì kǒu tóng yīn]
释义: 不同人说同样的话,形容看法、意见完全一致。
出处: 南朝·梁·沈约《宋书·庾炳之传》:“伏复深思,只有愚滞,今之事迹,异口同音,便是彰著,政未测得物之数耳。”

同韵 [yì kǒu tóng yùn]
释义: 指大家说得都一样。同“异口同音”。
出处: 老舍《赵子曰》第一:“现在的人们不但不复以窄窄金莲为美,反异口同韵的诋为丑恶。”

以食 [yì kǒu yǐ shí]
释义: 犹易子而食。口,丁口。形容灾民极其悲惨的生活。
出处: 《新唐书·逆臣传上·安庆绪》:“城中栈而处,粮尽,易口以食。”

皆碑 [yǒu kǒu jiē bēi]
释义: 碑:指记功碑。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记功碑。比喻人人称赞。
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七:“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

难辩 [yǒu kǒu nán biàn]
释义: 虽然有口,却难以分辩清楚。常指含冤受屈但又无处申诉。
出处: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孟夫人有口难辩,倒被他缠住身子,不好动身。”
示例: 证据确凿,铁证如山,有口难辩,抓进牢去,判了十五年徒刑。 【张书绅《正气歌》】

难分 [yǒu kǒu nán fēn]
释义: 分:分辩。有嘴难分辩。形容难分辩清楚。
出处: 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一折:“直着我有口难分,进推无门。”

难言 [yǒu kǒu nán yán]
释义: 言:说。虽然有嘴,但话难以说出口。指有话不便说或不敢说。
出处: 宋·苏轼《醉睡者》诗:“有道难行不如醉,有口难言不如睡。”
示例: 如今轮到你山阳县,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

无心 [yǒu kǒu wú xīn]
释义: 嘴上说了,心里可没那样想。指不是有心说的。
出处: 清·张南庄《何典·序》:“总属有口无心,安用设身处地。”
示例: 大爷快别动气,咱是个有口无心的人,不会说话。 【清·李宝嘉《活地狱》第二回】

无行 [yǒu kǒu wú xíng]
释义: 有虚言而无德行。
出处: 《后汉书·史弼传》:“窃闻勃海王悝……外聚剽轻不逞之徒,内荒酒乐,出入无常,所与群居,皆有口无行,或家之弃子,或朝之斥臣。”

誉不绝 [yù bù jué kǒu]
释义: 不住地称赞。
出处: 蔡东藩《两晋演义》第三十六回:“中书令温峤,前遭敦忌,由敦表请为左司马,峤竟诣敦所,佯为勤敬,尝进密谋,从敦所欲,厚结钱凤,誉不绝口。”

赞不绝 [zàn bù jué kǒu]
释义: 不住口地称赞。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四回:“宝玉看了,赞不绝口。”
示例: 他常常在我面前把秋桐的文章捧上了天,赞不绝口。 【邹韬奋《经历·新闻记者的作品》】

不绝 [zàn kǒu bù jué]
释义: 不住口地称赞。
出处: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六十一回:“丁大爷听了,越想越是,不由的赞口不绝。”

掉舌 [zhāng kǒu diào shé]
释义: 指发表言论。
出处: 唐·罗隐《谗书·叙二狂生》:“张口掉舌,则谓之讪谤;俯首避事,则谓之诡随,是时难事也。”

结舌 [zhāng kǒu jié shé]
释义: 结舌:舌头不能转动。张着嘴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或因紧张害怕而发愣。
出处: 曲波《林海雪原》二八:“凶手感到这声音象是一个铁棒击打在他的头上,他转头一看,大惊失措,张口结舌。”

无言 [zhí kǒu wú yán]
释义: 犹言哑口无言。
出处: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一回:“众人被他骂的直口无言。”

嗷嗷 [zhòng kǒu áo áo]
释义: 嗷嗷:哀号声。形容人们因饥饿而嗷嗷哀号。
出处: 元·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二折:“说什么贫不忧愁富不骄,赤紧的众口嗷嗷。”

纷纭 [zhòng kǒu fēn yún]
释义: 纷纭:多而姑乱。人多嘴杂,议论纷纷。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阿纤》:“君无二心,妾岂不知?但众口纷纭,恐不免秋扇之捐。”

交传 [zhòng kǒu jiāo chuán]
释义: 众人辗转述说。
出处: 清·陈天华《警世钟》:“就是不幸受伤身死,众口交传,全国哀痛,还要铸几个铜像,立几个石碑,万古流芳,永垂不朽。”

交詈 [zhòng kǒu jiāo lì]
释义: 众人一致责骂。
出处: 清·夏燮《中西纪事·海疆殉难记上》:“牛督拥兵护逃,众口交詈。”

交赞 [zhòng kǒu jiāo zàn]
释义: 众人交相赞美。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九回:“列公,你看只一个长姐儿,也会闹得这等千里逢迎,众口交赞,可见‘声气’这途也不可不走的。”

难调 [zhòng kǒu nán tiáo]
释义: 原意是各人的口味不同,很难做出一种饭菜使所有的人都感到好吃。比喻做事很难让所有的人都满意。
出处: 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一:“补仲山之衮,虽曲尽于巧心;和傅说之羹,实难调于众口。”

如一 [zhòng kǒu rú yī]
释义: 许多人都说同样的话,看法或意见一致。同“众口一辞”。
出处: 明·沈德符《野获编·吏部一·都给事升转》:“而谓科臣但当内擢,其最不肖者间出一二人于外,则众口如一。”

铄金 [zhòng kǒu shuò jīn]
释义: 铄:熔化。形容舆论力量大,连金属都能熔化。比喻众口一词可以混淆是非。
出处: 《国语·周语下》:“众心成城,众口铄金。”
示例: 群言淆乱,异说争鸣;众口铄金,积非成是。 【鲁迅《三闲集·述香港恭祝圣诞》】

同声 [zhòng kǒu tóng shēng]
释义: 大家所说的都一样。
示例: 大家众口同声地称赞她献身于教育事业的精神。

相传 [zhòng kǒu xiāng chuán]
释义: 众人辗转述说。见“众口交传”。
出处: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礼部的调查毫无结果,于是只能回奏:当时众口相传,首先讹传者无法查明。”

销金 [zhòng kǒu xiāo jīn]
释义: 众人的言论能够熔化金属。比喻舆论影响的强大。亦喻众口同声可混淆视听。见“众口铄金”。
出处: 汉·焦赣《易林·萃之巽》:“众口销金,愆言不验。”

熏天 [zhòng kǒu xūn tiān]
释义: 指群言可以动天。比喻舆论力量大。
出处: 《吕氏春秋·离谓》:“毁誉成党,众口熏天。”

一词 [zhòng kǒu yī cí]
释义: 所有的人都说同样的话。
出处: 宋·欧阳修《论议濮安懿王典礼札子》:“众口一辞(词),纷然不正。”
示例: 适才仇老所言姻事,众口一词,此美事也,有何不可?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四】

一辞 [zhòng kǒu yī cí]
释义: 许多人都说同样的话,看法或意见一致。
出处: 宋·欧阳修《濮议》卷四:“众口一辞,纷然不止。”
示例: 田汉同志的《关汉卿》是一出好戏,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强烈,这一点几乎是众口一辞。 【夏衍《读〈关汉卿〉杂谈历史剧》】

笨腮 [zhuō kǒu bèn sāi]
释义: 嘴巴笨拙。指不善于言辞。
出处: 清·宣鼎《夜雨秋灯录续集》卷三:“咬文嚼字,秀才当行;拙口笨腮,农人本色。”
示例: 俺这拙口笨腮说不过你。 【章振荣《借驴》】

猖言 [shǐ kǒu chāng yán]
释义: 犹言信口胡说。

同辞 [yì kǒu tóng cí]
释义: 同“异口同声”。

烧城 [chì kǒu shāo chéng]
释义: 见“赤舌烧城”。

拔须 [hǔ kǒu bá xū]
释义: 见“虎口扳须”。

扳须 [hǔ kǒu bān xū]
释义: 比喻冒极大的危险。

说空话 [kōng kǒu shuō kōng huà]
释义: 见“空口说白话”。

恶石 [kǔ kǒu è shí]
释义: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季孙之爱我,疾疢也;孟孙之恶我,药石也。美疢不如恶石:夫石犹生我,疢之美,其毒滋多。”《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夫良药苦於口,而智者劝而饮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忠言拂於耳,而明主听之,知其可以致功也。”后因以“苦口恶石”比喻逆耳而中肯有益的规劝。

结舌钳 [jié shé qián kǒu]
释义: 见“结舌杜口”。

食不糊 [shí bù hú kǒu]
释义: 不能吃饱肚子。形容生活艰难困苦。

慎事 [wèi kǒu shèn shì]
释义: 说话谨慎,做事小心。

相与一 [xiāng yǔ yī kǒu]
释义: 串通一气,异口同声。

拙舌 [bèn kǒu zhuō shé]
释义: 见“笨嘴笨舌”。

祸从出,病从 [huò cóng kǒu chū,bìnɡ cóng kǒu rù]
释义: 见“祸从口出,患从口入”。

铄金 [qún kǒu shuò jīn]
释义: 同“众口铄金”。形容舆论影响的强大或比喻人多口杂,足以混淆是非。

剑腹 [mì kǒu jiàn fù]
释义: 犹言口蜜腹剑。谓嘴甜心毒。

侧目 [qián kǒu cè mù]
释义: 口不敢言,邪目而视。谓敢怒而不敢言。

结舌 [qián kǒu jié shé]
释义: 闭口不敢发表言论。

利舌 [huáng kǒu lì shé]
释义: 形容善于言辞。多含贬义。

识羞 [ài kǒu shí xiū]
释义: 爱口:即碍口,说不出口。由于怕羞而不肯说话。同“碍口识羞”。
示例: 明·天然痴叟《石点头•潘文子契合鸳鸯冢》:“这事关系你终身,肯与不肯,明白的说出,莫要爱口识羞,两相耽误!”

弄唇 [bān kǒu nòng chún]
释义: 搬:搬弄;弄:卖弄。指说长道短,挑拔是非或卖弄口才。
示例: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3回:“又见我两日不回,必有人搬口弄舌,想是疑心,不做买卖。”

病从入,祸从 [bìng cóng kǒu rù,huò cóng kǒu chū]
释义: 疾病常因饮食不慎而发生,祸患常因说话不慎而造成。
出处: 晋·傅玄《口铭》:“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示例: 清·赵翼《陔余丛考•成语》: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见庄绰《鸡肋编》,谓当时谚语。

草入牛,其命不久 [cǎo rù niú kǒu,qí mìng bù jiǔ]
释义: 草进到牛嘴里,牛一定会把它吃掉。比喻难以逃脱厄运。
示例: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三十六:“我们只是草寇,常言:草入牛口,其命不久。”

木舌 [dù kǒu mù shé]
释义: 杜口:闭口不言;木舌:结舌。闭着嘴说不出话来。比喻缄口不言,形容不敢说话。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黄琼传》:“忠臣惧死而杜口,万夫怖祸而木舌。”
示例: 《汉书·杜周传》:“自尚书近臣皆结舌杜口,骨肉亲属不股栗”。

浪尖 [fēng kǒu làng jiān]
释义: 比喻激烈尖锐的社会斗争前哨。
出处: 向春《煤城怒火》第二一章:“现在到了风口浪尖,是咱挺身的时候了,为了党,为了人民,为了抗日,一定要干出个英雄样来!”

風門水 [fēng mén shuǐ kǒu]
释义: 指要冲。
出处: 《水浒传》第一一一回:“如今听得朝廷起大军来,与方腊厮杀,我这里正是风门水口。有些人家都搬了别处去躲。只留下老身,在这里看屋。”

圣心 [fó kǒu shèng xīn]
释义: 佛的嘴巴,圣人的心肠。指言语温厚,心地慈善。
出处: 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卷二:“佛口圣心,自然入妙。”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爱古瓷 粤ICP备17015389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796号

本软件的研发和运营为非盈利行为。如果您认为本软件对您有所帮助,可以自愿提供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