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字典常用词典成语词典我的字典
    

极泰来 [pǐ jí tài lái]
释义: 否、泰:《周易》中的两个卦名。否:卦不顺利;泰:卦顺利;极:尽头。逆境达到极点,就会向顺境转化。指坏运到了头好运就来了。
出处: 《周易·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周易·泰》:“泰,小往大来,吉亨。”《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时过于期,否终则泰。”
示例: 亏你真心耐,志诚捱,小姐的心回意转,张生你否极泰来。(明·崔时佩《西厢记·月下佳期》)

不置可 [bù zhì kě fǒu]
释义: 置:放,立;可:行;否:不行。不说行,也不说不行。指不表明态度。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六回:“温钦差听了一笑,也不置可否。”
示例: 吴荪甫不置可否地淡淡一笑,转身就坐在一张椅子里。 【茅盾《子夜》十】

极泰回 [pǐ jí tài huí]
释义: 指坏运到了头好运就来了。同“否极泰来”。
出处: 明·沈采《千金记·漏贼》:“想何年甚时,否极泰回,夫荣子贵。”

极阳回 [pǐ jí yáng huí]
释义: 犹言否极泰来。《泰》卦内阳而外阴,故称阳。指坏运到了头好运就来了。
出处: 清·陈梦雷《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祸盈业满,否极阳回。”

去泰来 [pǐ qù tài lái]
释义: 指厄运过去,好运到来。
出处: 前蜀·韦庄《湘中作》诗:“否去泰来终可待,寒夜休唱《饭牛歌》。”

往泰来 [pǐ wǎng tài lái]
释义: 指厄运过去,好运到来。同“否去泰来”。
出处: 唐·林谔《石壁寺铁弥勒像颂》:“否往泰来,圣作惠出。”
示例: 否往泰来,灾生福过;考诸物理,斯为格言。 【前蜀·杜光庭《胡璠尚书地纲醮词》】

终复泰 [pǐ zhōng fù tài]
释义: 指厄运终结,好运转来。
出处: 《晋书·庚亮传》:“实冀否终而泰,属运在今。”

终则泰 [pǐ zhōng zé tài]
释义: 指闭塞到极点,则转向通泰。
出处: 《易·杂卦》:“否泰,反其类也。”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时过于期,否终则泰。”
示例: 夫否终则泰,屯极则亨,若日月之回环,犹阴阳之报复。 【南朝·陈·徐陵《为陈武帝作相时与岭南酋豪书》】

晦盲 [huì máng pǐ sè]
释义: 国政混乱,下情不能上达。
出处: 宋·朱熹《大学章句序》:“晦盲否塞,反覆沉痼,以及五季之衰,而坏乱极矣。”

进退可 [jìn tuì kě fǒu]
释义: 指进升合格者,黜退不合格者。

进可替 [jìn kě tì fǒu]
释义: 指向君主进献良策以废弃弊政。
出处: 《三国志·魏志·卢毓传》:“官人秩才,圣帝所难,必须良佐,进可替否。”

人涉卬 [rén shè áng fǒu]
释义: 别人涉水过河,而我独不渡。后用以比喻自有主张,不随便附和。
出处: 《诗·邶风·匏有苦叶》:“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须我友。”毛传:“卬,我也。”郑玄笺:“人皆涉,我友未至。我独待之而不涉。以言室家之道,非得所適贞女不行,非得礼义昏姻不成。”
示例: 虽有犀舟劲楫,犹人涉卬否,有须者也。 【《后汉书·张衡传》】

赏善罚 [shǎng shàn fá fǒu]
释义: 指赏赐善人善事,惩罚恶人恶事。同“赏善罚恶”。

矢口 [shǐ kǒu fǒu rèn]
释义: 一口咬定,死不承认。
示例: 对于他所犯的罪行,他矢口否认。

泰来 [tai lái fǒu jí]
释义: 泰:周易卦名,是好卦。否:周易卦名,是坏卦。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就要转化到它的对立面,好事来到是由于坏事已至终极,坏事变为好事。亦作“否去泰来”、“否

泰极而 [tài jí ér pǐ]
释义: 泰、否:《周易》卦名,泰吉否凶。指事物发展到极端,就会向其相反的方面转化,好事会变成坏事。
出处: 唐·刘禹锡《史公神道碑》:“侍中以帐下生变闻,泰极而否,当歌而哭。”

泰来 [tài lái pǐ wǎng]
释义: 否、泰:《周易》中的两个卦名。否:卦不顺利;泰:卦顺利;极:尽头。逆境达到极点,就会向顺境转化。指坏运到了头好运就来了。
出处: 《周易·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周易·泰》:“泰,小往大来,吉亨。”《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时过于期,否终则泰。”
示例: 可正是乐极生悲,今日个泰来否往。 【元·宫大用《范张鸡黍》】

屯蹶 [tún juě fǒu sāi]
释义: 指颠连困厄。比喻生活非常艰苦。
出处: 宋·曾鞏 《寄歐陽舍人書》 :“先祖之屯蹶否塞以死,而先生顯之。則世之魁閎豪傑不世出之士,其誰不願進於門?”
示例: 就让我们一步步去感受吧!也许有屯蹶否塞之苦,若能心宽体阔,泰然而充满智慧地应对进退,何知黍谷不生春意? 【《我心目中的美》】

唯唯 [wěi wěi fǒu fǒu]
释义: 唯唯:回答时表示同意的应声;否否:别人说否,自己也跟着说否。形容胆小怕事,一味顺从。
出处: 《左传·昭公二十年》:“君所谓可,据(指梁邱据)亦曰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
示例: 请你作出明确的回答,不要唯唯否否。

无所可 [wú suǒ kě fǒu]
释义: 不赞同也不反对。

献可替 [xiàn kě tì fǒu]
释义: 献:进;替:废。指劝善归过,提出兴革的建议。
出处: 《左传·昭公二十年》:“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后汉书·胡广传》:“臣闻君以兼览博照为德,臣以献可替否为忠。”

献替可 [xiàn tì kě fǒu]
释义: 指劝善归过,提出兴革的建议。同“献可替否”。

人物 [zāng pǐ rén wù]
释义: 臧否:褒贬。评论人物好坏。
出处: 《晋书·阮籍传》:“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
示例: 语言运用的微妙之处,使臧否人物也同样出现了秉的局面。

陟罚臧 [zhì fá zāng pǐ]
释义: 赏罚褒贬。
出处: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示例: 郡邑守令仰望风采,陟罚臧否,在其一言。 【章炳麟《革命道德论》】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爱古瓷 粤ICP备17015389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796号

本软件的研发和运营为非盈利行为。如果您认为本软件对您有所帮助,可以自愿提供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