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字典常用词典成语词典我的字典
    

汉官 [hàn guān wēi yí]
释义: 原指汉朝官吏的服饰制度。后常指汉族的统治制度。
出处: 《后汉书·光武帝纪上》:“老吏或垂涕曰:‘不图今日复见汉官威仪。’”
示例: 惟兹梨园子弟,犹存汉官威仪。(陈去病《论戏剧之有益》)

擅势 [shè wēi shàn shì]
释义: 倚仗权势,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出处: 《淮南子·汜论训》:“将相摄威擅势,私门成党,而公道不行。”

八面 [bā miàn wēi fēng]
释义: 威风:令人敬畏的气势。各个方面都很威风。形容神气足,声势盛。
出处: 元·尚仲贤《单鞭夺槊》第四折:“圣天子百灵相助,大将军八面威风。”
示例: 年龄不到五十许,体态虽十分端丽,神情却八面威风。 【清·曾朴《孽海花》第十二回】

偶势 [bìng wēi ǒu shì]
释义: 指聚集声威势力。
出处: 《三国志·魏志·袁绍传》:“谓为将军心合意同,混齐一体,必当并威偶势,御寇宁家。”

草木知 [cǎo mù zhī wēi]
释义: 连草木都知道他的威名。形容威势极大。
出处: 《新唐书·张万福传》:“朕谓江淮草木亦知尔威名。”

长他人志气,灭自己 [zhǎng tā rén zhì qì,miè zì jǐ wēi fēng]
释义: 指一味助长别人的声势,而看不起自己的力量。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三回:“众怪上前道:‘大王,怎么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你两个闭了鸟嘴!长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示例: 倒塔鬼爆跳如雷道:“你只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何典》第十回】

并行 [ēn wēi bìng xíng]
释义: 安抚和强制同时施行。现也指掌权者对手下人,同时用给以小恩小惠和给以惩罚的两种手段。
出处: 《三国志·吴书·周鲂传》:“鲂在郡十三年卒,赏善罚恶,恩威并行。”

并用 [ēn wēi bìng yòng]
释义: 安抚和强制同时施行。现也指掌权者对手下人,同时用给以小恩小惠和给以惩罚的两种手段。
出处: 《三国志·吴书·周鲂传》:“鲂在郡十三年卒,赏善罚恶,恩威并行。”
示例: 为朝廷计,宜先赦其矫诏之罪,然后赏其斩曦之功,则恩威并用,折冲万里之外矣。 【宋·周密《齐东野语·文庄论安丙矫诏》】

并重 [ēn wēi bìng zhòng]
释义: 安抚和强制同时施行。
出处: 《三国志·吴书·周鲂传》:“鲂在郡十三年卒,赏善罚恶,恩威并行。”
示例: 我一向倒是恩威并重,以德服人的。 【陈白尘、贾霁《宋景诗》十九】

奋武扬 [fèn wǔ yáng wēi]
释义: 振奋勇气,施展威风。
出处: 《三国演义》第一一○回:“[姜维]奋武扬威,杀入魏军之中,左冲右突,魏兵大乱。”
示例: 分付大小三军,一齐奋武扬威,杀上前去。 【清·李渔《慎鸾交·穷追》】

赫斯之 [hè sī zhī wēi]
释义: 赫:显耀。斯:语气助词。威:威严。指帝王或显耀人物威武奋发貌。

狐虎之 [hú hǔ zhī wēi]
释义: 狐狸与老虎相互勾结而表现出来的威势。比喻权贵当道者与其爪牙串通一气而发出的淫威。
出处: 《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示例: 因为段祺瑞总理和他的帮闲们的迫压,我已经逃到厦门,但北京的狐虎之威还正是无穷无尽。 【鲁迅《且介亭杂文·忆韦素园君》】

狐假虎 [hú jiǎ hǔ wēi]
释义: 假:借。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出处: 《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示例: 果然府中来借,怎好不借?只怕被别人狐假虎威的诓的去,这个却保不得他。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狐藉虎 [hú jiè hǔ wēi]
释义: 比喻仰仗别人威势或倚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同“狐假虎威”。
出处: 《宋书·恩幸传序》:“曾不知鼠凭社贵,狐藉虎威,外无逼主之嫌,内有专用之功。”

假虎张 [jiǎ hǔ zhāng wēi]
释义: 犹言狐假虎威。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盛容 [lóng wēi shèng róng]
释义: 庄重的声威和盛大的仪容。

克爱克 [kè ài kè wēi]
释义: 指恩威得当而使人心悦诚服。
出处: 《书·胤征》:“威克厥爱,允济;爱克厥威,允罔功。”

虎震 [lóng wēi hǔ zhèn]
释义: 形容气势奔放雄壮。常形容书法笔势的遒劲有力,灵活舒展。

燕颔 [lóng wēi yàn hàn]
释义: 形容威严雄武的相貌。

群胆 [qún wēi qún dǎn]
释义: 形容大家团结一致英勇战斗时表现出来的力量和勇敢精神。
示例: 他们紧密配合,群威群胆,迅速完成这项工作。

擅作 [shàn zuò wēi fú]
释义: 擅:自作主张。滥用职权,作威作福。
出处: 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一折:“方今汉朝献帝在位,被那董卓专权,擅作威福,生杀由己。”

擅势 [shè wēi shàn shì]
释义: 指凭借权势,专横跋扈。

大震 [shēng wēi dà zhèn]
释义: 声势和威望急速增长,使人非常震动。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回:“将军功绩已成,声威大震。”

风八面 [wēi fēng bā miàn]
释义: 形容神气十足,声势慑人。

风凛凛 [wēi fēng lǐn lǐn]
释义: 威风:威严的气概;凛凛:严肃,可敬畏的样子。形容声势或气派使人敬畏。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回:“看那少年,生得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

风扫地 [wēi fēng sǎo dì]
释义: 完全丧失了威严和信誉。
示例: 这次贿选的丑闻,使得他威风扫地,真是太不值得了。

风祥麟 [wēi fēng xiáng lín]
释义: 麒麟和凤凰,古代传说是吉祥的禽兽,只有在太平盛世才能见到。后比喻非常难得的人才。
出处: 《宋史·符瑞志中》:“元康四年,南郡获威风。”《宋史·乐志一》:“九年,岚州献祥麟。”

凤祥麟 [wēi fèng xiáng lín]
释义: 麒麟和凤凰,古代传说是吉祥的象征,只有在太平盛世才能见到。后比喻非常难得的人才。
出处: 《宋书·符瑞志中》:“元康四年,南郡获威风。”《宋史·乐志一》:“九年,岚州献祥麟。”

凤一羽 [wēi fèng yī yǔ]
释义: 指略见善政一斑之意。

迫利诱 [wēi pò lì yòu]
释义: 用软硬兼施的手段,企图使人屈服。
出处: 毛泽东《关于国际新形势对新华日报记者的谈话》:“第二国际所属的社会民主党,在张伯伦、达拉第的威迫利诱之下,正在发生分化。”

望素著 [wēi wàng sù zhù]
释义: 威望:威信,声望;素:一向;著:明显。一向很有威望。
出处: 《宋史·宗泽传》:“泽威望素著,既至,首捕诛舍贼者数人。下令曰:‘为盗者赃无轻重,并从军法。’由是盗贼屏息,民赖以安。”

望素着 [wēi wàng sù zhù]
释义: 威望:威信,声望;素:一向;着:明显。一向很有威望。
出处: 《宋史·宗泽传》:“泽威望素着,既至,首捕诛舍贼者数人。下令曰:‘为盗者赃无轻重,并从军法。’由是盗贼屏息,民赖以安。”

武不屈 [wēi wǔ bù qū]
释义: 威武:权势,武力;屈:屈服。强暴的压力不能使之屈服。表示坚贞顽强。
出处: 《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大丈夫。”

胁利诱 [wēi xié lì yòu]
释义: 用软硬兼施的手段,企图使人屈服。

信扫地 [wēi xìn sǎo dì]
释义: 威信:威望和信誉。威望、信誉全部丧失。比喻威望和信誉完全丧失。
出处: 杨朔《“世界之王”》:“有心勾销这次旅行吧,那就会威信扫地,还是得硬着头皮去碰一碰。”

刑肃物 [wēi xíng sù wù]
释义: 以严刑使人恭顺。

震天下 [wēi zhèn tiān xià]
释义: 威名传于全国,震惊世上。
出处: 汉·桓宽《盐铁论·非鞅》:“蒙恬却胡千里,非无功也,威震天下,非不强也。”
示例: 发金作冶,制为铠甲及剑,造立兵仗刀戟大弩等,威震天下。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一百】

重令行 [wēi zhòng lìng xíng]
释义: 权势大,有令必行。

怀德 [wèi wēi huái dé]
释义: 怀:思念。畏惧声威,感念德惠。
出处: 《国语·晋语八》:“民畏其威,而怀其德,莫能勿从。”
示例: 虽奉天子明诏来讨不廷,只要畏威怀德,不是贪取土地,致害生灵。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二回】

下车作 [xià chē zuò wēi]
释义: 原指封建时代官吏一到任,就显示威风,严办下属。后泛指一开头就向对方显示一点厉害。
出处: 《汉书·序传》:“定襄闻伯素贵,年少,自请治剧,畏其下车作威,吏民竦息。”

下马 [xià mǎ wēi]
释义: 原指官吏初到任时对下属显示的威风,后泛指一开始就向对方显示自己的威力。
出处: 《汉书·叙传》:“畏其下车作威,吏民竦息。”
示例: 取家法过来,待我赏他个下马威。 【清·李渔《蜃中楼·抗姻》】

祥麟 [xiáng lín wēi fèng]
释义: 麒麟和凤凰,古代传说是吉祥的禽兽,只有在太平盛世才能见到。后比喻非常难得的人才。
出处: 《宋史·符瑞志中》:“元康四年,南郡获威凤。”

曜武 [yáng wēi yào wǔ]
释义: 炫耀武力,显示威风。
出处: 《魏书·蠕蠕匈奴宇文莫槐等传论》:“是故魏氏祖宗扬威曜武,驱其畜产,收其部落。”

耀武 [yáng wēi yào wǔ]
释义: 炫耀武力,显示威风。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五回:“扬威耀武显神通,走石飞沙弄本事。”
示例: 这个人穿着美式军服,扬威耀武地吼叫着。 【萧殷《桃子又熟了……》四】

扬武耀 [yáng wǔ yào wēi]
释义: 炫耀武力,显示威风。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七回:“臣已有退诸葛亮之计。不用魏军扬武耀威,蜀兵自然走矣。”

养锐蓄 [yǎng ruì xù wēi]
释义: 培植威力,积蓄锐气。同“养威蓄锐”。

蓄锐 [yǎng wēi xù ruì]
释义: 培植威力,积蓄锐气。

耀武扬 [yào wǔ yáng wēi]
释义: 耀:显扬。炫耀武力,显示威风。
出处: 元·乔孟符《两世姻缘》第三折:“你这般耀武扬威待怎么!”
示例: 共涛、吞珪船到岛边,耀武扬威,统兵上岸。童威、童猛谨守寨栅,不与交战。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二回】

咫尺 [zhǐ chǐ wēi yán]
释义: 比喻离天子容颜极近。亦指天子之颜。同“咫尺天颜”。
出处: 宋·王安石《和蔡枢密孟夏旦日西府书事》:“联翩人贺知君意,咫尺威颜不隔霄。”

作福作 [zuò fú zuò wēi]
释义: 原指国君专行赏罚,独揽威权。后用以形容妄自尊大,滥用权势。
出处: 语出《书·洪范》:“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臣无有作福作威玉食。”
示例: 仆固情恩岂有反状!皆由尔鼠作福作威,惧死不敢入朝。 【《旧唐书·周智光传》】

作福 [zuò wēi zuò fú]
释义: 原意是只有君王才能独揽权威,行赏行罚。后泛指凭借职位,滥用权力。
出处: 语出《书·洪范》:“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臣无有作福作威玉食。”
示例: 姜三膘子一辈子是作威作福,花天酒地。 【曲波《林海雪原》二】

反文 [jié wēi fǎn wén]
释义: 节减威强,复用文理。

并济 [ēn wēi bìng jì]
释义: 威:以法自治或以武力威协。奖赏和刑罚一起使用。指统治者同时采用高压和怀柔手段。
出处: 《三国志·吴书·周鲂传》:“鲂在郡十三年卒,赏善罚恶,恩威并行。”
示例: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二回你降他象钟馗降小鬼的一般,你又自己处的正大,恩威并济。
●明·张岱《石匮书后集·烈帝纪·崇祯元年》:“御卤当恩威并济,不可专恃羁縻。”

动怒 [fā wēi dòng nù]
释义: 发威风,动怒气。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五回:“你们太闹的不象了,他是个姑娘家,不肯发威动怒。”

富贵不淫,武不屈 [fù guì bù yín,wēi wǔ bù qū]
释义: 富:有钱;贵:地位高;淫:惑乱;威武:武力。指不因有钱有势而惑乱,不因武力或权势而胁迫屈服。
出处: 清·方亨咸《邵村杂记·武风子传》:“其有道者欤?不然,何富贵不淫,威武不屈耶?”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爱古瓷 粤ICP备17015389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796号

本软件的研发和运营为非盈利行为。如果您认为本软件对您有所帮助,可以自愿提供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