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字典常用词典成语词典我的字典
    

大好河 [dà hǎo hé shān]
释义: 河山:国土。无限美好的祖国大地。
示例: ……彼乃举其防家贼、媚异族之手段,送我大好河山。(清·秋瑾《普告同胞檄

留得青在,不愁没柴烧 [liú dé qīng shān zài,bù chóu méi chái shāo]
释义: 比喻只要基础或根本还存在,暂时遭受损失或挫折无伤大体。
出处: 元·无名氏《看钱奴》第二折:“我则道留下青山怕没柴。”
示例: 只得劝母亲道:“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回)

之功 [qiū shān zhī gōng]
释义: 比喻功绩伟大。
出处: 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故乃建秋山之功,享不訾之禄。”

肴野蔌 [shān yáo yě sù]
释义: 肴:熟的鱼肉;簌:野菜。指山中的野味和野菜。
出处: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示例: 今日难得二位将军到此,山肴野蔌,且权当接风。(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三十五回)

陬海噬 [shān zōu hǎi shì]
释义: 形容遥远偏僻的地方。

采珠 [shēng shān cǎi zhū]
释义: 到山上去采珍珠。比喻办事的方向、方法错误,一定达不到目的。
出处: 《后汉书·刘玄传》:“兴化致理,譬犹缘木求鱼,升山采珠。”

乐水 [yào shān yào shuǐ]
释义: 乐:喜爱,爱好。有人喜爱山,有人喜爱水。比喻各人的爱好不同。
出处: 《论语·雍也》:“知者乐山,仁者乐水。”
示例: 乐山乐水,气类相合。(宋《二程全书·外书七》)

坐吃 [zuò chī shān bēng]
释义: 只坐着吃,山也要空。指光是消费而不从事生产,即使有堆积如山的财富,也要耗尽。
示例: 他是个不中用的货,又不会种田,又不会作生意,坐吃山崩,把些田地都弄得精光。(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二回)

塞海 [āi shān sè hǎi]
释义: 形容人极多而拥挤不堪。
出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那日观看的人,何止挨山塞海。”

安如太 [ān rú tài shān]
释义: 形容极其平安稳固。泰,也写作“太”。同“安如泰山”。
出处: 汉·焦赣《易林·坤之中孚》:“安如太山,福禧屡臻。虽有豺虎,不致危身。”

安如泰 [ān rú tài shān]
释义: 形容象泰山一样稳固,不可动摇。
出处: 汉·枚乘《上书谏吴王》:“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
示例: 在敌人的强大攻势下,我军阵地安如泰山。

安若泰 [ān ruò tài shān]
释义: 形容极其平安稳固。同“安如泰山”。
出处: 《南史·梁纪下论》:“自谓安若泰山,算无遗策。”
示例: 夜宿丈人之馆,安若泰山。 【宋·周密《齐东野语》卷十七】

八公上,草木皆兵 [bā gōng shān shàng,cǎo mù jiē bīng]
释义: 八公山:在安徽淮西市西。将八公山上的草木,都当作是士兵。形容极度惊恐,疑神疑鬼。
出处: 《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示例: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是错觉的一例。 【毛泽东《论持久战》】

超海 [bá shān chāo hǎi]
释义: 拔起高山,超越大海。比喻力量极大。
出处: 北周·庾信《拟连珠》:“经天纬地之才,拔山超海之力。”
示例: 天经地纬之帝,求制礼乐之才;拨乱反正之君,资拔山超海之力。 【唐·杨炯《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

盖世 [bá shān gài shì]
释义: 盖世:超越天下人,世上第一。力能拔掉大山,形容力大勇猛,当代无比。
出处: 《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示例: 则拔山盖世之雄,几乎其为若敖之鬼矣。 【明·张岱《募造无主祠堂疏》】

举鼎 [bá shān jǔ dǐng]
释义: 形容力量超人或气势雄伟。
出处: 《秦并六国平话》卷下:“籍是时年方二十四,力敌万夫,有拔山举鼎之威。”
示例: 一个人被鸦片束缚住了,任你是拔山举鼎的英雄,铜浇铁铸的罗汉,只要烟瘾一发,顿时骨软精酥,连一些气力都没有。 【《黑籍冤魂》第一回】

扛鼎 [bá shān gāng dǐng]
释义: 扛:双手举起。拔起大山,举起重鼎。形容力气很大。
出处: 《史记·项羽本纪》:“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又:“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示例: 汉祖入关破秦而楚后之拔山扛鼎,力大过人。 【宋·邵雍《皇极经世绪言》第二卷】

拔树撼 [bá shù hàn shān]
释义: 拔起大树,摇动高山。形容声势极大。
示例: 爱情是不可羁绊的力量。它会使怯懦者勇敢,愚笨者聪明。使人霎那间产生拔树撼山的力量,创造出无与伦比的美或精巧。没有了爱情便没有世界。 【苏叔阳《榆棠院的罗曼斯】

跋履 [bá lǚ shān chuān]
释义: 形容远道奔波之苦。参见“跋山涉水”。
出处: 《左传·成公十三年》:“文公躬擐甲胄,,逾越险阻,征东之诸之侯。”
示例: 夫齐之去周二千余里,而使其已化之骨,跋履山川,触冒寒暑,自东徂西,以葬于封守之外,于死者为不仁。” 【清·顾炎武《日知录·太公五世反葬于周》】

涉川 [bá shān shè chuān]
释义: 形容远道奔波之苦。参见“跋山涉水”。
出处: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事实二》:“过家上冢,恳章尽得于哀荣;跋山涉川,之任敢辞于艰险。”

涉水 [bá shān shè shuǐ]
释义: 跋山:翻过山岭;涉水:用脚趟着水渡过大河。翻山越岭,趟水过河。形容走远路的艰苦。
出处: 《诗经·鄘风·载驰》:“大夫跋涉,我心则忧。”《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跋山涉水,蒙犯霜露。”
示例: 同样的青春,同样的年龄,有人跋山涉水,为改变祖国一穷二白的面貌而感到莫大的幸福。 【魏巍《路标》】

跋涉 [bá shè shān chuān]
释义: 形容远道奔波之苦。参见“跋山涉水”。
出处: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必使而君弃而封守,跋涉山川,蒙犯霜露,以逞君心。”
示例: 每岁十一月,天下贡举人于含元殿前,见四方馆舍人当直者,宣曰:“卿等学富雄词,远随乡荐,跋涉山川,当甚劳止。” 【宋·钱易《南部新书》丙】

黑水 [bái shān hēi shuǐ]
释义: 长白山和黑龙江。泛指我国东北地区。
出处: 《金史·世纪》:“生女之地有混同江、长白山。混同江亦号黑龙江,所谓‘白山黑水’是也。”
示例: 白山黑水之间,是我大清发祥地,你们去看看体验一下也好。 【唐明浩《曾国藩》第三部第四章】

度岭 [bā shān dù lǐng]
释义: 指爬山越岭。
出处: 《水浒传》第一一六回:“只见解珍、解宝便道:‘我兄弟两个,原是猎户出身,巴山度岭得惯。’”

蜀水 [bā shān shǔ shuǐ]
释义: 巴、蜀指四川一带。四川一带的山山水水。
出处: 萧白《晚祷》:“多少思怀在这圆圆月中,一次偶然的月下促膝,常成一生追念,于是巴山蜀水近来,洞庭湘河近来,扬子江钟山也近来……”

夜雨 [bā shān yè yǔ]
释义: 指客居异地又逢夜雨缠绵的孤寂情景。
出处: 唐·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说巴山夜雨时。”

越岭 [bā shān yuè lǐng]
释义: 爬山越岭。形容善于登山行走。
出处: 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二折:“人似巴山越岭彪,马跨翻江混海虬。”

拔地摇 [bá dì yáo shān]
释义: 翻动大地,摇撼山岳。形容声势极大。
出处: 《英烈传》第四十九回:“乌龙镇上驻不赤龙舟,搅得翻江震海;大全港中做不得周全事,空教拔地摇山。”

百二河 [bǎi èr hé shān]
释义: 百二:以二敌百。指山河险固,可以二敌百。后指国力强盛,边防稳固的国家。
出处: 《史记·高祖本纪》:“秦,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悬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

百二 [bǎi èr shān chuān]
释义: 比喻山河险固之地。同“百二山河”。
出处: 《全元散曲·新水令》:“随人愿、照百二山川,照百二山川,一点金星瑞云里现。”

百二 [bǎi èr shān hé]
释义: 百二:以二敌百。比喻山河险固之地。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秦,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县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马。”
示例: 百二山河同败絮,两三亲友各飘萍。 【宁调元《清明忆亡友姚宏业》】

半壁河 [bàn bì hé shān]
释义: 指国土的一部或大部分。
出处: 清·钮琇《觚剩·虎林军营唱和》:“昊《怀古》四首《咏岳忠武》云:‘将军野战最知名,半壁河山一力撑。’”
示例: 半壁河山沉血海,几多知友化沙虫。 【陈毅《三十五岁生日寄怀》诗】

半壁江 [bàn bì jiāng shān]
释义: 半壁:半边;江山:比喻国家疆土。指在敌人入侵后残存或丧失的部分国土。
出处: 清·蒋士诠《冬青树·提纲》:“半壁江山,比五季朝廷尤小。”
示例: 军声壮,阵法多,半壁江山全仗我。 【清·吴梅《风洞山·阅兵》】

半壁 [bàn bì shān hé]
释义: 指国土的一部或大部分。
出处: 李光《集诗述感》:“半壁山河话战争,布衣空负鲁连名。”
示例: 从此,革命的烈焰,迅速蔓延开去,不公燃遍了祖国半壁山河,而且转战大江南北约二十年之久。 【《<太平天国故事歌谣选>前言》】

空回 [bǎo shān kōng huí]
释义: 走进到处是宝物的山里,却空手出来。比喻根据条件,本来应该有丰富的收获,却一无所得(多指求知)。
出处: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离世间品》:“如人无手,虽至宝山,终无所得。”
示例: 海外有两句口号道刘好:“若临歧舌不知韵,如入宝山空手回。”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八回】

起楼 [bèi shān qǐ lóu]
释义: 靠山建造楼房。比喻使人扫兴的事。
出处: 宋·胡仔《茹溪渔隐丛话前集·西崑体》:“其一曰杀风景,谓清泉濯足,花上晒裤,背山起楼,烧琴煮鹤,对花啜茶,松下喝道。”

带河 [pī shān dài hé]
释义: 靠着山,环着河。指形势险要的地方。
出处: 《战国策·楚策一》:“秦地半天下,兵敌四国,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
示例: 秦地最胜,无如咸阳,被山带河,金城千里。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七回】

逼上梁 [bī shàng liáng shān]
释义: 比喻被迫起来反抗。现也比喻被迫采取某种行动。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一回:“林冲雪夜上梁山。”
示例: 可以说差不多的人都是逼上梁山的。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八章】

避溺 [bì nì shān yú]
释义: 指防止淹死而躲入山隅。表示远远回避。
出处: 汉·司马相如《美人赋》:“譬于防火水中,避溺山隅,此乃未见其可欲。”
示例: 下官不能避溺山隅,而止冠李下,既贻疵辱,方致微绳,解箓收簪,旦归初服。 【《梁书·王僧孺传》】

表里 [biǎo lǐ shān hé]
释义: 表里:即内外。外有大河,内有高山。指有山河天险作为屏障。
出处: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子犯曰:‘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

难靠 [bīng shān nán kào]
释义: 比喻不能长久的权势,难于依靠。
出处: 《资治通鉴·唐纪玄宗天宝十一年》:“或劝陕郡进士张彖谒国忠,曰:‘见之,富贵立可图。’彖曰:‘君辈倚杨右相如泰山,吾以为冰山耳!若皎日既出,君辈得无失所恃乎?’”

易倒 [bīng shān yì dǎo]
释义: 冰山遇到太阳就消溶,容易倒塌。比喻不能长久依赖的靠山。
出处: 《蝴蝶媒》第十三回:“那越公虽待我不薄,奈他年寿无多,冰山易倒,未可久留。”
示例: 人们纷纷投靠宰相杨国忠,张彖却认为冰山易倒,决不依附权贵。

兵败如 [bīng bài rú shān dǎo]
释义: 兵:军队。形容军队溃败就像山倒塌一样,一败涂地。
出处: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七十三章:“由于主将首先逃走,江西全线孙 (传芳)军俄然出现了兵败如山倒的局面。”

兵藏武库,马入华 [bīng cáng wǔ kù mǎ rù huà shān]
释义: 兵器藏进武库,军马放入华山。指天下太平。
出处: 北周·庚信《贺平邺都表》:“当今鹿台已散,离宫已遗,兵藏武库,马入华山。”

不识庐真面目 [bù shí lú shān zhēn miàn mù]
释义: 比喻认不清事物的真相和本质。
出处: 宋·苏轼《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示例: 革命家,终会在大风大浪中,辨明方向,分清歧路;怎能够--只见长江滚滚来,不识庐山真面目! 【郭小川《万里长江横渡》诗】

不识泰 [bù shí tài shān]
释义: 不认识泰山。比喻见闻太窄,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回:“师父如此高强,必是个教头。小儿有眼不识泰山。”

剩水 [cán shān shèng shuǐ]
释义: 指国家领土大都沦陷后残余的部分。也比喻未被消除而剩下来的事物。
出处: 唐·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剩水沧江破,残山碣石开。”
示例: 然而南宋的小朝廷却仍旧在残山剩水间的黎民施威,在残山剩水间行乐。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田军作〈八月的乡村〉序》】

藏之名 [cáng zhī míng shān]
释义: 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志趣相投的人。形容著作极有价值。
出处: 三国·魏·鱼豢《魏略》:“虽未能藏之名山,将以传之同好。”

藏之名,传之其人 [cáng zhī míng shān,chuán zhī qí rén]
释义: 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志趣相投的人。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诚以著此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现,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示例: 一个人做一部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是封建时代的事,早已过去了。 【鲁迅《准风月谈·序的解放》】

藏诸名 [cáng zhū míng shān]
释义: 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志趣相投的人。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诚以着此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示例: 一个人做一部书,藏诸名山,是封建时代的事,早已过去了。 【鲁迅《准风月谈·序的解放》】

藏诸名,传之其人 [cáng zhū míng shān,chuán zhī qí rén]
释义: 诸:之于的合音;传:传布流传;其人:同道。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后来志趣相投的人。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诚以著此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示例: 一个人做一部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是封建时代的事,早已过去了。 【鲁迅《准风月谈》】

寸水 [chǐ shān cùn shuǐ]
释义: 指每一小块山水。
出处: 清·张问陶《青神舟中饮酒排闷》诗:“丹稜彭君古豪杰,对予常笑峨嵋劣;曾向华严顶上来,尺山寸水皆能说。”

峻岭 [chóng shān jùn lǐng]
释义: 崇:高;峻:山高而陡。高大险峻的山岭。
出处: 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示例: 唐敖一心记挂梦神所说名花,每逢崇山峻岭,必要泊船,上去望望。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回】

闷海 [chóu shān mèn hǎi]
释义: 忧愁如山,苦闷似海。形容愁闷象山一样大,象海一样深,无法排遣。
出处: 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二折:“俺又不曾弄月嘲风,怎揽这场愁山闷海。”

泉水 [chū shān quán shuǐ]
释义: 出山:比喻出仕。旧指做了官的人,就不象未做官时那样清白了。
出处: 唐·杜甫《佳人》诗:“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楚水吴 [chǔ shuǐ wú shān]
释义: 楚地的水,吴地的山。指古时吴、楚两国所属地域。后用以指长江中下游一带。
出处: 唐·白居易《江南送北客因凭寄徐州兄牙书》:“故园望断欲何如,楚水吴山万里余。”
示例: 寄怀楚水吴山外,得意唐诗恶帖中。 【宋·陆游《出游归鞍上口占》】

如笑 [chūn shān rú xiào]
释义: 形容春天的山色明媚。
出处: 宋·郭熙《林泉高致·山水训》:“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峻岭 [cóng shān jùn lǐng]
释义: 无数高大险峻的山岭。
出处: 吴运铎《把一切献给党·在矿井里》:“煤矿的空中索道,越过了丛山峻岭。”

带砺河 [dài lì hé shān]
释义: 带:衣带。砺:磨刀石。河:黄河。山:泰山。黄河如衣带,泰山像磨刀石。这是永远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旧时表示所封爵位传之久远。含有江山永固之义。

带砺 [dài lì shān hé]
释义: 带:衣带;砺:磨刀石;山:泰山;河:黄河。黄河细得象条衣带,泰山小得象块磨刀石。比喻时间久远,任何动荡也决不变心。
出处: 《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砺,国以永宁,爱及苗裔。’”

荡海拔 [dàng hǎi bá shān]
释义: 摇动大海,拔起高山。形容人的力气非常大。

火海 [dāo shān huǒ hǎi]
释义: 比喻极其危险和困难的地方。
出处: 刘伯承《千里跃进大别山》:“此刻,面前即使横着刀山火海,我们也必须打过去。”

剑树 [dāo shān jiàn shù]
释义: 佛教所说的地狱之刑。形容极残酷的刑罚。
出处: 《太平广记》卷三八二《裴则子》引《冥报拾遗》:“至第三重门,入见镬汤及刀山剑树。”
示例: 我本来不大喜欢下地狱,因为不但是满眼只有刀山剑树,看得太单调,痛苦也怕很难当。 【鲁迅《华盖集续编·厦门通信(二)》】

倾海 [dǎo shān qīng hǎi]
释义: 形容声势很大,力量无比。
出处: 《后汉书·董卓传》:“及残寇乘之,倒山倾海,昆冈之火,自兹而焚,《版荡》之篇,于焉而极。”

学海 [dào shān xué hǎi]
释义: 道、学:学问。学识比天高比海深。形容学识渊博。
出处: 明·无名氏《鸣凤记·邹林游学》:“道山学海功非浅,孔思周情文可传。”

临水 [dēng shān lín shuǐ]
释义: 形容旅途遥远。也指游山玩水。
出处: 战国·楚·宋玉《九辩》:“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涉水 [dēng shān shè shuǐ]
释义: 爬山过水。比喻历尽艰难。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二回:“[宋江兄弟]两个商量了,径望沧州路上来。途中免不得登山涉水,过府冲州。”
示例: 我因归正释门,秉诚僧教,这一向登山涉水,把我那幼时的朋友也都疏失,未及拜访,少识尊颜。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三回】

小鲁 [dēng shān xiǎo lǔ]
释义: 比喻学问既高便能融会贯通,眼光远大。
出处: 《孟子·尽心上》:“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示例: 三皇内文,九鼎丹法,莫不究其条贯,犹登山而小鲁;践其户庭,若披云而见日。 【唐·岑文本《京师至德观法主孟法师碑铭序》】

越岭 [dēng shān yuè lǐng]
释义: 形容长途跋涉,旅途艰辛。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一百回:“幸亏他登山越岭,跋涉崎岖,去时骑坐,来时驮经,亦甚赖其力也。”

陟岭 [dēng shān zhì lǐng]
释义: 陟:蹈、踏。即翻山越岭。形容旅途艰辛劳累。

地崩 [dì bēng shān cuī]
释义: 土地崩裂,山岭倒塌。多形容巨大变故。
出处: 唐·李白《蜀道难》:“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地动 [dì dòng shān cuī]
释义: 地震发生时大地颤动,山河摇摆。亦形容声势浩大或斗争激烈。同“地动山摇”。
出处: 《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子胥祭了,发声大哭,感得日月无光,江河混沸。忽即云昏雾暗,地动山摧。兵行唅啼,人伦凄怆。”

地动 [dì dòng shēn yáo]
释义: 地震发生时大地颤动,山河摇摆。亦形容声势浩大或斗争激烈。
出处: 宋·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奏议集·一二·论修河第一状》:“臣恐地动山摇,从此灾祸自此而始。”

调虎离 [diào hǔ lí shān]
释义: 设法使老虎离开原来的山冈。比喻用计使对方离开原来的地方,以便乘机行事。
出处: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八十八回:“子牙公须是亲自用调虎离山计,一战成功。”
示例: 这自然是调虎离山之计,邓和武汉派都是不同意的。 【郭沫若《海涛集·南昌之一夜》】

复起 [dōng shān fù qǐ]
释义: 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同“东山再起”。
出处: 明·张煌言《祭建国公郑羽长鸿逵文》:“悬拟壮猷,东山复起。夫何讣闻,遽骑箕尾?”

高卧 [dōng shān gāo wò]
释义: 比喻隐居不仕,生活安闲。
出处: 《晋书·谢安传》:“卿累违朝旨,高卧东山。”
示例: 我,赶不上庞居士海内沉舟,晋孙登苏门长啸,我可甚么谢安石东山高卧。 【元·郑廷玉《忍字记》第四折】

再起 [dōng shān zài qǐ]
释义: 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出处: 《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示例: 回到家乡,先图个骨肉团聚,一面藏器待时,或者圣恩高厚,想起来还有东山再起之日,也未可知。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九回】

之志 [dōng shān zhī zhì]
释义: 指隐居的念头。
出处: 《晋书·谢安传》:“安虽受朝寄,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每形于言色。”
示例: 时与风流儒雅之士,置酒高会,吟咏先王遗风,翛然有东山之志。 【唐·王维《与工部李侍郎书》】

笃定泰 [dǔ dìng tài shān]
释义: 像泰山那样稳定。比喻有绝对把握,无须忧虑。
出处: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那没问题,包在我身上,笃定泰山。”

堆积如 [duī jī rú shān]
释义: 聚集成堆,如同小山。形容极多。
出处: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外诸司》:“每遇冬月,诸乡纳粟秆草,牛车阗塞道路,车尾相衔,数千万辆不绝,场内堆积如山。”
示例: 福王仓中的粮食堆积如山,朽得不能再吃。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五十一章】

积海 [duī shān jī hǎi]
释义: 堆积的如山似海。原形容占有的财富非常多。也比喻东西极多。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六回:“别讲银子成了黄土,凭是世上有的,没有不堆山积海的。”

义海 [ēn shān yì hǎi]
释义: 恩爱像高山一样重,情义像大海一样深。形容恩惠深,情义重。
出处: 宋·晁端海《卜算子》:“恩义重如山,情意深如海。假使黄金北斗高,这一分,何由买?”

恩同 [ēn tóng shān yuè]
释义: 犹恩重如山。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梅女》:“萍水之人,何敢遽以重务浼君子。但泉下搞骸,舌不得缩,索不得除,求断屋梁而焚之,恩同山岳矣。”

恩重如 [ēn zhòng rú shān]
释义: 恩情深厚,像山一样深重。
出处: 宋·陆游《删定官供职谢启》:“拔茅以征,冒处清流之末;及瓜雨往,曾无累月之淹。恩重如山,感深至骨。”
示例: 神僧恩重如山,寡人酬谢不尽。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九回】

恩重泰 [ēn zhòng tài shān]
释义: 恩情深厚,比泰山还重。
出处: 宋·刘攽《彭城集·次韵孙少述二首》:“君思重泰山,未有毫发酬。”

恩德如 [ēn dé rú shān]
释义: 比喻恩德极为深生。
出处: 明·周楫《西湖二集·寿禅师两生符宿愿》:“老夫垂死之命恩人救援,恩德如山,无可图报。”

越岭 [fān shān yuè lǐng]
释义: 翻:翻过;越:过;岭:山岭。翻越不少山头。形容野外工作或旅途的辛苦。
出处: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六章:“他的腿脚好,只要肚子里填饱了瓤子,翻山越岭,跟年轻人一样。”
示例: 李准《马小翠的故事》:“想贴个春联,往往要跑几十里,翻山越岭到山下请人写。”

范水模 [fàn shuǐ mó shān]
释义: 比喻效法模仿他人。
出处: 清·江顺诒《词学集成》第六卷:“抗心迈古,肆力式靡;吹花嚼蕊,相炫虚华,范水模山,自诧淡远。”

放虎归 [fàng hǔ guī shān]
释义: 把老虎放回山去。比喻把坏人放回老巢,留下祸根。
出处: 晋·司马彪《零陵先贤传》:“璋遣法正迎刘备,巴谏曰:‘备,雄人也,入必为害,不可内也。’既入,巴复谏曰:‘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于山林也。’璋不听。”
示例: 倘若一朝走了,便如放虎归山,纵龙归海,是自遗害也! 【明·朱有燉《义勇辞金》楔子】

放火烧 [fàng huǒ shāo shān]
释义: 比喻煽风点火,挑拨离间。
出处: 康濯《东方红》:“你不知道,那狼叼豹咬的齐占杰,前一阵可光在我面前放火烧山呀!”

开道 [féng shān kāi dào]
释义: 形容不畏艰险,在前开路。常与“遇水叠桥”连用。
出处: 元·关汉卿《哭存孝》第二折:“三千鸦兵为先锋,逢山开道,遇水叠桥。”
示例: 我今日同你两个来这杏花庄上呵,倒做了逢山开道。 【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三折】

开路 [féng shān kāi lù]
释义: 形容不畏艰险,在前开道。
出处: 元·纪君祥《赵氏孤儿》楔子:“旁边转过一个壮士,一臂扶轮,一手策马,逢山开路,救出赵盾去了。”
示例: 军旅逢山开路,遇水迭桥,岂有泥泞不堪之理。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回】

覆海移 [fù hǎi yí shān]
释义: 翻转大海,移动大山。形容力量巨大。
出处: 《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阿修罗众圣偏殊,覆海移山功力大,上住须弥福德强,平扶日月感神煞。”

景行 [gāo shān jǐng xíng]
释义: 高山:比喻道德崇高;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指值得效法的崇高德行。
出处: 《诗经·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示例: 若夫清风明月,必思玄度,高山景行,独仰仲尼。 【宋·杨万里《与余丞相》】

峻岭 [gāo shān jùn lǐng]
释义: 峻:山高而陡。又高又险的山岭。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十六回:“众人打一看时,四面尽是高山,左右是悬崖峭壁,只见高山峻岭,无路可登。”
示例: 三峡之中,唯巫峡最长。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古木阴森,映蔽江面,止露得中间一线的青天。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五卷】

流水 [gāo shān liú shuǐ]
释义: 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出处: 《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示例: 孔圣人尚学琴于师襄,一操便知其为文王。高山流水,得遇知音。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六回】

仰之 [gāo shān yǎng zhī]
释义: 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同“高山仰止”。
出处: 《管子·九守》:“高山仰之,不可极也。”《鬼谷子·符言》:“高山仰之可极,深渊度之可测,神明之德术正静,其莫之极。”

仰止 [gāo shān yǎng zhǐ]
释义: 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出处: 《诗经·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示例: 夫岂不怀,高山仰止,愿言敏德,啜菽饮水。 【唐·王勃《倬彼我系》】

高卧东 [gāo wò dōng shān]
释义: 比喻隐居不仕,生活安闲。
出处: 《晋书·谢安传》:“卿累违朝旨,高卧东山。”

买老牛 [gé shān mǎi lǎo niú]
释义: 比喻人办事冒失,没有弄清情况,就轻易决定。

隔行如隔 [gé háng rú gé shān]
释义: 指不是本行的人就不懂这一行业的门道。
出处: 《晚清文学丛钞·冷眼观》第十二回:“隔行如隔山,我们局外人就是有什么事看在眼里,也是猪八戒吃人参果,食而不知其味。”

功若丘 [gōng ruò qiū shān]
释义: 功:功绩。若:像,如同。功绩像山一样。比喻功绩非常大。

迢递 [guān shān tiáo dì]
释义: 关:关隘;迢递:遥远的样子。指路途遥远。
出处: 明·王世桢《鸣凤记》第八出:“贤弟!无限别情,不胜凄怆,关山迢递,后会难期。”
示例: 只是关山迢递,怎得寄个信去。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吴保安弃家赎友》】

阻隔 [guān shān zǔ gé]
释义: 关隘山岭阻挡隔绝。形容路途艰难,往来不易。
出处: 元·郑德辉《 梅香》第一折:“不争他回家去呵,路途艰难,关山阴隔,这亲事几时得就。”

玩水 [guān shān wán shuǐ]
释义: 犹言游山玩水。
出处: 《五灯会元·法眼宗·宝塔绍岩禅师》:“诸仁者还明心也未?莫不是语言谭笑时……观山玩水时,耳目绝对时,是汝心否?”

戴粒 [guàn shān dài lì]
释义: 冠山:把山当帽子,比喻大。戴粒:用头顶粒,比喻小。形容大小虽异,但各适其适。
出处: 《文艺类聚》卷九七引《苻子》:“彼之冠山,何异乎我之戴粒也。”

海沸 [hǎi fèi shān bēng]
释义: 比喻声势或力量极大。同“海沸山裂”。

海沸 [hǎi fèi shān liè]
释义: 海水沸腾,山石崩裂。比喻声势或力量极大。亦作“海沸山摇”。
出处: 明·张凤翼《红拂记·髯客海归》:“坐谈间早辨龙蛇,把袖里乾坤做梦里蝴蝶,狠的人海沸山裂,不禁支发,空跌双靴。”

海沸 [hǎi fèi shān yáo]
释义: 比喻声势或力量极大。同“海沸山裂”。
出处: 明·无名氏《那吒三变》第三折:“小圣啸起大风,刮的来天昏地暗,海沸山摇。”

海盟 [hǎi méng shān zhòu]
释义: 犹言海誓山盟。
出处: 明·梁辰鱼《醉太平·暮愁闺怨》套曲:“海盟山咒,都随一江逝水东流。”

海誓 [hǎi shì shān méng]
释义: 指男女相爱时立下的誓言,爱情要象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
出处: 宋·辛弃疾《南乡子·赠妓》:“别泪没些些,海誓山盟总是赊。”
示例: 非是我夸清正,只为他星前月下,亲曾设海誓山盟。 【元·石君宝《曲江池》第三折】

海啸 [hǎi xiào shān bēng]
释义: 大海汹涌呼啸,高山崩裂倒塌。形容来势凶猛急速。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四回:“楚兵人人耀武,个个扬威,分明似海啸山崩,天摧地塌。”
示例: 冯夷为虐,海啸山崩,毒龙战野,其目千灯。 【清·黄宗羲《大方伯马公救菑颂》】

海约 [hǎi yuē shān méng]
释义: 指男女相爱时立下的誓言,爱情要象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同“海誓山盟”。

航海梯 [háng hǎi tī shān]
释义: 渡过大海,攀越高山。指经历艰远的路程。
出处: 南朝·梁·简文帝《大法颂》序:“航海梯山,奉白环之使。”
示例: 航海梯山,贡奉循环。 【唐·于兢《王审知德政碑》】

号令如 [hào lìng rú shān]
释义: 指军令严肃,不容更改。
出处: 《宋史·岳飞传》:“岳节使号令如山,若与之敌,万无生理,不如往降。”

带砺 [hé shān dài lì]
释义: 黄河细得象条衣带,泰山小得象块磨刀石。比喻时间久远,任何动荡也决不变心。
出处: 《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砺,国以永宁,爱及苗裔。’”

之德 [hé shān zhī dé]
释义: 形容妇人德容之美。
出处: 《诗·墉风·君子偕老》:“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陆德明释文:“《韩诗》云:德之美貌。”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如山凝然而重,如河渊然而深,皆以状德容之美。”
示例: 敕:诗人之义,君之夫人有委蛇之行,河山之德,然后在尊位,备盛服,从其夫荣,可以为称。 【宋·曾巩《左仆射门下侍郎王珪追封三代并妻制·妻郑氏追封楚国夫人》】

鸿毛泰 [hóng máo tài shān]
释义: 比喻轻重相差极大。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示例: 若必选择死所,而谓鸿毛泰山,轻重有异,则虽值当死之事,恐亦不能死矣。 【章炳麟《敢死论跋语》】

湖光 [hú guāng shān sè]
释义: 湖的风光,山的景色。指有水有山,风景秀丽。
出处: 宋·吴自牧《梦梁录·五代人物》:“杭城湖光山色之秀,锺为人物,所以清奇特,为天下寇。”
示例: 园内轩窗四启,看着湖光山色,真如仙境。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五回】

怀襄陵 [huái shān xiāng líng]
释义: 指洪水汹涌奔腾溢上山陵。

还我河 [huán wǒ hé shān]
释义: 表示决心从侵略者手中夺回本属于自己的国土。
出处: 宋·赵与时《宾退录》第五卷:“徽宗尝梦吴越钱王引徽宗御衣云:‘我好来朝,便终于还我河山。’”

华屋 [huá wū shān qiū]
释义: 壮丽的建筑化为土丘。比喻兴亡盛衰的迅速。
出处: 三国·魏·曹植《箜篌引》:“生在华屋处,零落归山丘。”

倒海 [huí shān dǎo hǎi]
释义: 形容力量和气势极强大,能压倒一切。
出处: 《魏书·高闾传》:“昔世祖以回山倒海之威,步骑数十万南临瓜步,诸郡尽降而盱眙小城,攻而弗克。”

转海 [huí shān zhuǎn hǎi]
释义: 转动山海。比喻力量巨大。
出处: 唐·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诗:“回山转海不作难,倾情倒意无所惜。”

火海刀 [huǒ hǎi dāo shān]
释义: 比喻极其危险和困难的地方。
出处: 京剧《智取威虎山》第五场:“愿红旗五洲四海齐招展, 哪怕是火海刀山也扑上前。”
示例: 火海刀山无所惧,艰难困苦炼英雄。

汤海 [huǒ shān tāng hǎi]
释义: 比喻艰难危险。
出处: 《晋书·张骏传》:“虽有火山汤海,无所辞难,岂寒暑之足避哉!”

积甲如 [jī jiǎ rú shān]
释义: 兵甲堆叠如山。极言其多。同“积甲山齐”。
出处: 清·张惠言《馆试灵台偃伯赋》:“受降则积甲如山,振旅则执同听凯。”

积甲 [jī jiǎ shān qí]
释义: 兵甲堆叠如山。极言其多。
出处: 《后汉书·刘盆子传》:“樊崇乃将盆子及丞相徐宣以下三十余人肉袒降,上所得传国玺绶、更始七尺宝剑及玉璧各一,积兵甲宜阳城西,与熊耳山齐。”

积土成 [jī shuǐ wéi shān]
释义: 累土可以堆成山,比喻积少成多。
出处: 荀况《荀子·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示例: 积土成山,积水成渊

积土为,积水为海 [jī shuǐ wéi shān,jī shuǐ wéi hǎi]
释义: 把土堆起来可以成山,把水蓄起来可以成海。比喻积少成多。
出处: 《荀子·儒效》:“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

挂瓢 [jī shān guà piáo]
释义: 用为隐居不仕之典。
出处: 明·敬虚子《小隐书·许由》载:相传许由隐居箕山之下,颖水之阳,躬耕自食,以手掬饮。人遗一瓢,挂于树,风吹历历作声,以为烦,弃之。
示例: 湖海伴渔樵,任尘埃暗宝刀,枕流漱石吾堪老,因此上箕山挂瓢,缑山弄箫,幽怀尽付闲花草。 【明·王錂《春芜记·访友》】

之操 [jī shān zhī cāo]
释义: 旧时用以称誉不愿在乱世做官的人。同“箕山之节”。
出处: 《后汉书·赵岐传》:“大丈夫生世,遁无箕山之操,仕无伊吕之勋,天不我与,复何言哉!”

之风 [jī shān zhī fēng]
释义: 指隐士的风范。
出处: 清·王晫《今世说·雅量》:“[丁药园]谪居五载,略无迁谪状,躬耕自乐,洒然有箕山之风。”

之节 [jī shān zhī jié]
释义: 箕山:古代传说唐尧时的隐士许由、巢父隐居的地方。节:名节,节操。指归隐以保全节操。旧时用以称誉不愿在乱世做官的人。亦作“箕山之志”、“箕山之操”。
出处: 《吕氏春秋·求人》:“昔尧朝许由于沛泽之中,曰:‘……请属天下于夫子。’许由辞曰:‘为天下之不治与?而既已治矣。自为与?啁噍巢于林,不过一枝;偃鼠饮于河,不过满腹。归已君乎!恶用天下?’遂之箕山之下,颖水之阳,耕而食,终身无经天下之色。”
示例: 尧舜在上,下有巢由,今明主方隆唐虞之德,小臣欲守箕山之节也。 【《汉书·鲍宣传》】

之志 [jī shān zhī zhì]
释义: 旧时用以称誉不愿在乱世做官的人。同“箕山之节”。
出处: 三国·魏·曹丕《与吴质书》:“伟长独怀文抱质,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谓彬彬君子者也。”
示例: 文帝问曰:‘闻有箕山之志,何以在此?’秀曰:‘以为巢许狷介之士,未达尧心,岂足多慕。’帝甚悦。 【《晋书·向秀传》】

寄迹 [jì jì shān lín]
释义: 隐居山林间,不过问世事。
示例: 他自退出政界后,寄迹山林,专心写作。

好改,本性难移 [jiāng shān hǎo gǎi,běn xìng nán yí]
释义: 形容人的本性难以改变。同“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出处: 鲁迅《而已集·“意表之外”》:“但‘江山好改,本性难移’,也许后来还要开开口。”

好改,秉性难移 [jiāng shān hǎo gǎi,bǐng xìng nán yí]
释义: 旧时俗语。强调人要改变习性是非常困难的。
出处: 鲁迅《淮风月谈·后记》:“然而‘江山好改,秉性难移’,我知道自己终于不能安分守己。”

如故 [jiāng shān rú gù]
释义: 故:从前。高山大河面貌依旧。多用于比喻物是人非。
出处: 明·胡文焕《泰和记·苏子瞻泛游赤壁》:“叹兴亡,江山如故,何处觅曹郎。”

如画 [jiāng shān rú huà]
释义: 山川、河流美如画卷。形容自然风光美丽如图画。
出处: 宋·苏轼《念如娇,赤壁怀古》:“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示例: 苍天无语,江山如画,一片残阳西挂。 【梁启超《劫灰梦传奇·独啸》】

易改,本性难移 [jiāng shān yì gǎi,běn xìng nán yí]
释义: 人的本性的改变,比江山的变迁还要难。形容人的本性难以改变。

易改,秉性难移 [jiāng shān yì gǎi,bǐng xìng nán yí]
释义: 旧时俗语。强调人要改变习性是非常困难的。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五:“常言道得好,‘江山易改,秉性难移。’”

易改,禀性难移 [jiāng shān yì gǎi,bǐng xìng nán yí]
释义: 人的本性的改变,比江山的变迁还要难。形容人的本性难以改变。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十五卷:“看官有所不知。常言道得好,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剑树刀 [jiàn shù dāo shān]
释义: 佛教所说的地狱之刑。形容极残酷的刑罚。
出处: 《太平广记》卷三八二《裴则子》引《冥报拾遗》:“至第三重门,入见镬汤及刀山剑树。”
示例: 那怕她一把刀,就是剑树刀山,我也不怕。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七回】

锦绣河 [jǐn xiù hé shān]
释义: 形容壮丽华美的祖国山河。
出处: 唐·杜甫《清明二首(其二)》:“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绣中。”
示例: 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作主人翁。 【朱德《寄南征诸将》诗】

锦绣江 [jǐn xiù jiāng shān]
释义: 象锦绣那样的美好的江山。形容美好的国土。
出处: 唐·杜甫《清明二首(其二)》:“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绣中。”
示例: 不听忠言,信任奸邪,将一座锦绣江山,弄得粉碎。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四十七回】

锦绣 [jǐn xiù shān hé]
释义: 高山和河流就像精美鲜艳的丝织品一样。形容美好的国土。
出处: 唐·杜甫《清明二首(其二)》:“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绣中。”
示例: 王侯第宅苍茫外,锦绣山河感慨中。 【元·戴良《秋兴五首(其二)》】

之玉 [jīng shān zhī yù]
释义: 荆山:山名,此山产宝玉,据传和氏璧就出自此山。比喻极珍贵的东西。
出处: 三国·魏·曹植《与杨德祖书》:“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

久归道 [jiǔ guī dào shān]
释义: 早已去世。道山,传说中的仙山。旧时称人死为归道山。

举鼎拔 [jǔ dǐng bá shān]
释义: 能将大鼎举起,能将高山拔动。比喻力大气壮。
出处: 明·张四维《双烈记·虏骄》:“王基霸业今朝定,举鼎拔山盖世强。”
示例: 执锐披坚领大兵,排兵布阵任非轻,身怀举鼎拔山力,独占东吴数百城。 【明·无名氏《衣锦还乡》第一折】

聚米为 [jù mǐ wéi shān]
释义: 东汉马援堆米成山,以代地形模型,给皇帝分析军事形势、进军计划,讲得十分明了。指形象地陈述军事形势,险要的地形。
出处: 《后汉书·马援传》:“援因说隗嚣将帅有土崩之势,兵进有必破之状。又于帝前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势,开示众军所从道径往来,分析曲折,昭然可晓。”

军令如 [jūn lìng rú shān]
释义: 军事命令象山一样不可动摇。旧时形容军队中上级发布的命令,下级必须执行,不得违抗。
出处: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二章:“汝等只知刁明忠来襄阳原为探母,情有可原,却忘记军令如山,凡不听约束者斩无赦。”

开门见 [kāi mén jiàn shān]
释义: 打开门就能看见山。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
出处: 唐·刘得仁《青龙寺僧院》:“此地堪终日,开门见数峰。”
示例: 说话要开门见山,谭兄之意,欲以世兄读书之事,烦潜老照管理。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二回】

鼻祖 [kāi shān bí zǔ]
释义: 比喻一个学术流派、技艺的开创者。
出处: 孙犁《关于中篇小说》:“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是中国中篇小说的开山鼻祖。”

老祖 [kāi shān lǎo zǔ]
释义: 开山:指在名山创立寺院;老祖:第一代创业的人。原指开创寺院的和尚。后借指某一事业的创始人。
出处: 宋·辛弃疾《水龙吟》词:“只应白发是开山祖。”
示例: 屈原是“楚辞”的开山老祖,而他的《离骚》,却只是不得帮忙的不平。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从帮忙到扯淡》】

始祖 [kāi shān shǐ zǔ]
释义: 原指开创寺院的和尚。后借指某一事业的创始人。同“开山祖师”。

祖师 [kāi shān zǔ shī]
释义: 开山:指在名山创立寺院;祖师:第一代创业和尚。原指开创寺院的和尚。后借指某一事业的创始人。
出处: 宋·辛弃疾《水龙吟》词:“只应白发是开山祖。”
示例: 迨今龙济奉为重开山祖师。 【明·李昌祺《剪灯余话·听经猿记》】

扛鼎拔 [gāng dǐng bá shān]
释义: 扛:双手举起。拔起大山,举起重鼎。形容力气很大。
出处: 《史记·项羽本纪》:“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又:“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示例: 有扛鼎拔山之勇,经文纬武之才。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二回】

,靠水吃水 [kào shān chī shān,kào shuǐ chī shuǐ]
释义: 比喻自己所在的地方有什么条件,就依靠什么条件生活。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自古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压海 [kuà shān yā hǎi]
释义: 跨过高山,接近大海。喻势力扩展。

片玉 [kūn shān piàn yù]
释义: 昆仑山上的一块玉。原是一种谦虚的说法,意思是只是许多美好者当中的一个,后比喻许多美好事物中突出的。
出处: 《晋书·郤诜传》:“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之玉 [kūn shān zhī yù]
释义: 昆山:昆仑山。昆仑山的美玉。比喻杰出的人才。

爱水 [lè shān ài shuǐ]
释义: 爱好山水风光。

累土至 [lěi tǔ zhì shān]
释义: 比喻由小到大,积少成多。
出处: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九十卷:“累丝至疋,累土至山,累业至圣,累灵至真,故万里之涉累足乃达。”

调虎 [lí shān diào hǔ]
释义: 比喻用计谋调动对方离开原地。
出处: 《白雪遗音·八角鼓·精忠》:“岳老爷得胜不班师,秦桧东窗定巧计,私造金牌传假旨,暗使离山调虎计,风波亭上死的屈。”

力可拔 [lì kě bá shān]
释义: 力气大得可以拔起山来,形容勇力过人。
出处: 楚·项羽《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砺带河 [lì dài hé shān]
释义: 黄河细得像衣带,泰山小得像磨刀石。比喻封爵与国共存,传之无穷。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
示例: 已闻帝王自有真,更说南阳多贵人,戈矛貔虎三千士,砺带河山十八臣。 【明·唐顺之《皇陵行》】

带河 [lì shān dài hé]
释义: 砺:磨刀石;山:泰山;带:衣带;河:黄河。黄河细得象条衣带,泰山小得象块磨刀石。比喻时间久远,任何动荡也决不变心。
出处: 《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砺,国以永宁,爱及苗裔。’”
示例: 乃者袁逆世凯,谋叛民国,复兴帝制,黄屋大纛,遽兴非分之思,砺山带河,无复未寒之约。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五八回】

排海 [lián shān pái hǎi]
释义: 形容数量多、规模大。

临水登 [lín shuǐ dēng shān]
释义: 临:到,靠近。原意是到达水边又登上高山,写送别的情景。现也泛指游览山水名胜。

流水高 [liú shuǐ gāo shān]
释义: 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出处: 《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示例: 金垆焚宝烟,瑶琴鸣素弦,无非是流水高山调,和那堆风积雪篇。 【元·石子章《竹坞听琴》第一折】

留得青在,不怕没柴烧 [liú dé qīng shān zài,bù pà méi chái shāo]
释义: 比喻只要还有生命,就有将来和希望。
出处: 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虽是遭此大祸,儿子官职还在,只要到得任所,便好了。”
示例: 虽然这场大火使他的一切都付之一炬,但他相信只要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他很快就能站起来。

留得青在,依旧有柴烧 [liú dé qīng shān zài,yī jiù yǒu chái shāo]
释义: 比喻能保留最根本的条件,其他问题就可得到解决。同“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二回:“身子是根本,俗语说的:‘留得青山在,依旧有柴烧。’”

留得青在不怕没柴烧 [liú dé qīng shān zài bù pà méi chái shāo]
释义: 比喻只要还有生命,就有将来和希望。
示例: 虽然这场大火使他的一切都付之一炬,但他相信只要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他很快就能站起来。

面目 [lú shān miàn mù]
释义: 庐山:山名,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比喻事物的真相或本来面目。
出处: 清·段雪亭《<聊斋志异>遗稿例言》:“苟非自作聪明,即欲省其铅槧,致令庐山面目,渐失其真。”

真面 [lú shān zhēn miàn]
释义: 庐山:山名,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比喻事物的真相或本来面目。
出处: 清·杨伦《<杜诗镜铨>序》:“所谓万丈光焰化作百重云雾者,自非摧陷廓清,不见庐山真面。”

真面目 [lú shān zhēn miàn mù]
释义: 比喻事物的真相或人的本来面目。
出处: 宋·苏轼《题西林壁》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示例: 善作诗今只一家,方见庐山真面目也。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四十七回】

绿水青 [lǜ shuǐ qīng shān]
释义: 泛称美好山河。
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问:‘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师曰:‘青山绿水。’曰:‘见后如何?’师曰:‘绿水青山。’”
示例: 九重天,二十年,龙楼凤阁都曾见,绿水青山任自然。 【元·马致远《拨不断》】

马放南 [mǎ fàng nán shān]
释义: 比喻天下太平,不再用兵。现形容思想麻痹。
出处: 《尚书·武成》:“王来自商,至于丰,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示例: 其时天下太平已久,真个是马放南山,刀枪入库;五谷丰登,万民乐业。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一回】

马入华 [mǎ rù huá shān]
释义: 表示天下太平,不再打仗。
出处: 《书·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示例: 当今鹿台已散,离宫已遣,兵藏武库,马入华山。 【北周·庚信《贺平邺都表》】

遍野 [mǎn shān biàn yě]
释义: 布满山岭田野。形容数量多或范围广。
出处: 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二章:“他坐镇延安,用红蓝铅笔在地图上乱画,我们就满山遍野乱窜!”
示例: 这时候就像塌了天一样,满山遍野都是大人哭孩子叫的声音。

遍野 [màn shān biàn yě]
释义: 漫:满;遍:到处。山上和田野里到处都是。形容很多。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八回:“西凉州前部先锋马岱,引军一万五千,浩浩荡荡漫山遍野而来。”
示例: 春天来了,漫山遍野都披上了绿装。

塞野 [màn shān sāi yě]
释义: 山上和田野里到处都是。形容很多。同“漫山遍野”。

闷海愁 [mèn hǎi chóu shān]
释义: 忧愁如山,苦闷似海。形容愁闷象山一样大,象海一样深,无法排遣。
出处: 元·施惠《幽闺记·三十二缨闺拜月》:“听说罢姓名家乡,这情苦意切,闷海愁山将我心上撇,不由人不泪珠流血。”

誓海 [méng shān shì hǎi]
释义: 犹海誓山盟。对着山海盟誓。极言男女相爱,坚贞不渝。
出处: 元王实甫《四块玉》套曲:“我则怕梁山伯不恋我这祝英台。他若是背义忘恩寻罪责,我将这盟山誓海说的明白。”
示例: 谁知覆地翻天际,别有盟山誓海情。佳人少小生南国,玉娇小字传乡邑。 【柳亚子《玉娇曲为钝赋》】

猛虎出 [měng hǔ chū shān]
释义: 像凶猛的老虎出山一样。形容动作勇猛又快速。亦作“猛虎下山”、“猛虎离山”。

猛虎深 [měng hǔ shēn shān]
释义: 比喻勇武而势盛。
出处: 语出汉·司马迁《报任安书》:“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
示例: 人民军队犹如猛虎深山,势不可挡。

亘野 [mí shān gèn yě]
释义: 指满山遍野。

名落孙 [míng luò sūn shān]
释义: 名字落在榜末孙山的后面。指考试或选拔没有录取。
出处: 宋·范公偁《过庭录》:“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讬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示例: 若不幸名落孙山,那时更自难堪。 【清·黄小配《大马扁》第一回】

大川 [míng shān dà chuān]
释义: 泛指有名的高山和源远流长的大河。
出处: 《尚书·武成》:“底商之罪,告于皇天后土,所过名山大川。”
示例: 虽然那子胥多有本事,凭着俺这名山大川,长江险阻,那伍子胥怎便容易到的俺国来。 【元·郑廷玉《楚昭公》第一折】

胜川 [míng shān shèng chuān]
释义: 风景优美的著名河山。
出处: 《晋书·孙统传》:“纵意游肆,名山胜川靡不穷究。”

胜水 [míng shān shèng shuǐ]
释义: 风景优美的著名河山。同“名山胜川”。

事业 [míng shān shì yè]
释义: 指著作。
出处: 《史记·太史公自序》:“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俟后世圣人君子。”

邈若河 [miǎo ruò hé shān]
释义: 形容遥远得如隔山河。同“邈若山河”。

邈若 [miǎo ruò shān hé]
释义: 形容遥远得如隔山河。

邈以 [miǎo yǐ shān hé]
释义: 形容遥远得如隔山河。同“邈若山河”。

范水 [mó shān fàn shuǐ]
释义: 用文字或图画描绘山水景物。

木坏 [mù huài shān tuí]
释义: 木:梁木。山:指泰山。颓:倒下。梁木折坏,泰山崩倒。比喻德高望重的人死去。亦作“泰山梁木”。

可移 [nán shān kě yí]
释义: 南山:终南山。比喻已经定案,不可更改。
出处: 《旧唐书·李元纮传》:“南山或可改移,此判终无摇动。”
示例: 终以为南山可移,此案不动。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三】

铁案 [nán shān tiě àn]
释义: 指已经判定、不可改变的案件。
出处: 典出《新唐书·李元纮传》:“元纮早修谨,仕为雍州司户参军。时太平公主势震天下,百司顺望风指,尝与民竞碾硙,元纮还之民。长史窦怀贞大惊,趣改之,元纮大署判后曰:‘南山可移,判不可摇也。’”
示例: 前之所断,不愧南山铁案,盖其情实可诛,则虽死而无怨也。 【清·薛福成《庸庵笔记·轶闻·谳狱引律同而不同》】

涉水 [pá shān shè shuǐ]
释义: 形容路途艰辛。
出处: 范金标《怀念敬爱的周总理》:“在作战频繁的长征路上,一年多的时间里周副主席白天和我们一样爬山涉水,栉风沐雨。”

倒海 [pái shān dǎo hǎi]
释义: 推开高山,翻倒大海。形容力量强盛,声势浩大。
出处: 《资治通鉴·齐纪高宗建武二年》:“昔世祖以回山倒海之威,步骑数十万,南临瓜步,诸郡尽降。”宋·杨万里《六月二十四日病起喜雨》:“病势初来敌颇强,排山倒海也难当。”
示例: 这种排山倒海的巨潮,是任何顽固势力所不能抵挡得住的。 【邹韬奋《抗战以来·自动奋发的千万青年》】

压卵 [pái shān yā luǎn]
释义: 比喻事情极容易成功,毫不费力。
出处: 《晋书·杜有道妻严氏传》:“亦由排山压卵,以汤沃雪耳。”

披发入 [pī fā rù shān]
释义: 指离开俗世而隐居。

气吞 [qì tūn shān hé]
释义: 气势可以吞没山河。形容气魄很大。
出处: 元·金仁杰《追韩信》第二折:“背楚投汉,气吞山河。知音未遇,弹琴空歌。”
示例: 这号人,在困难中不是低头叹息,而是奋发图强,壮志凌云,气吞山河。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八章】

气涌如 [qì yǒng rú shān]
释义: 形容恼怒到极点。
出处: 《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注引《江表传》:“朕年六十,世事难易,靡所不尝,近为鼠子所前却,令人气涌如山。”

气壮河 [qì zhuàng hé shān]
释义: 形容气概豪迈,使祖国山河因而更加壮丽。同“气壮山河”。

气壮 [qì zhuàng shān hé]
释义: 气:气概;壮:使壮丽;山河:高山和大河。形容气概豪迈,使祖国山河因而更加壮丽。
出处: 梁信《从奴隶到将军》上集第四章:“又听到了你的朴朴实实、气壮山河的言谈了。”

千水万 [qiān shuǐ wàn shān]
释义: 形容路途艰难遥远。同“千山万水”。

万壑 [qiān shān wàn hè]
释义: 壑:山沟。山峦连绵,高低重迭。
出处: 唐·杜甫《咏怀古迹五首》:“群山万壑赴京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万水 [qiān shān wàn shuǐ]
释义: 万道河,千重山。形容路途艰难遥远。
出处: 唐·张乔《寄维阳故人》诗:“离别河边绾柳条,千山万水玉人遥。”

堙谷 [qiàn shān yīn gǔ]
释义: 指挖山填谷。亦作“堙谷堑山”。
出处: 《史记·秦始皇本记》:“三十五年,除道,道九原,抵云阳,,直通之。”
示例: 辽西单于蹋顿尤强,为袁氏所厚,故袁尚归之,数入为害,公出卢龙,堑山堙谷五百里。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大辽水》】

振虎 [qiāo shān zhèn hǔ]
释义: 指故意示警,使人震动。

震虎 [qiāo shān zhèn hǔ]
释义: 指故意示警,使人震动。同“敲山振虎”。

不老 [qīng shān bù lǎo]
释义: 比喻永存。也比喻时间久长。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青山不老,绿水长存。他日事成,必当后报。”

绿水 [qīng shān lǜ shuǐ]
释义: 泛称美好山河。
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问:‘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师曰:‘青山绿水。’曰:‘见后如何?’师曰:‘绿水青山。’”
示例: 历遍了青山绿水,看不尽野草闲花。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三回】

一发 [qīng shān yī fà]
释义: 青山远望,其轮廓仅如发丝一样。形容极其遥远。也借指中原。
出处: 宋·苏轼《澄迈驿通潮阁》诗之二:“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恶水 [qióng shān è shuǐ]
释义: 穷山:荒山;恶水:经常引起灾害的河流湖泊等。形容自然条件非常差。
出处: 孙犁《山地回忆》:“可是它使我想起很多事情,想起在阜平穷山恶水之间度过的三年战斗的岁月,使我记起很多人。”

僻壤 [qióng shān pì rǎng]
释义: 壤:地。荒远偏僻的地方。
出处: 宋·朱熹《条奏经界状·贴黄》:“故州城县郭所在之乡,其产不甚重,与穷山僻壤至有相倍蓗者,此逐乡产钱租额,所以本来已有轻重之所由也。”

人海 [rén shān rén hǎi]
释义: 人群如山似海。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五十一回:“每日有那一般打散,或是戏舞,或是吹弹,或是歌唱,赚得那人山人海价看。”
示例: 节日的公园人山人海,热闹极了。

人心齐,泰 [rén xīn qí,tài shān yí]
释义: 只要大家一心,就能发挥出极大的力量。

刃树剑 [rèn shù jiàn shān]
释义: 刃:利刃,刀。原是指佛教中的地狱酷刑。后比喻极其艰难危险的地方。

日薄西 [rì bó xī shān]
释义: 薄:迫近。太阳快落山了。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
出处: 晋·李密《陈情表》:“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示例: 君须听取:怕日薄西山,易生愁阻。 【明·瞿佑《剪灯新话·爱卿传》】

日落西 [rì luò xī shān]
释义: 太阳快要落山。比喻人到老年将死或事物接近衰亡。
出处: 《上唐书·音乐志》:“‘栖鸟夜飞’,沈攸之元微五年所作也。攸之未败前,思归京师,故歌和云:‘日落西山还去来。’”
示例: 财主们已经是日落西山,红不过一会儿了。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脯林 [ròu shān fǔ lín]
释义: 积肉如山,列脯如林。形容穷奢极侈。
出处: 晋·皇甫谧《帝王世纪·夏》:“以人架车,肉山脯林,以酒为池,一鼓而牛饮者三千余人。”

酒海 [ròu shān jiǔ hǎi]
释义: 极言酒肉饮食之丰。
出处: 三国·魏·曹植《与吴季重书》:“原举泰山以为肉,倾东海以为酒。”
示例: 厅前大吹大擂,虽无炮龙烹凤,端的是肉山酒海。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十二回】

压卵 [rú shān yā luǎn]
释义: 比喻以绝对优势对付劣势。

入宝而空回 [rù bǎo shān ér kōng huí]
释义: 宝山:聚藏宝物的山。进入满藏宝物的山间却空着手而回来。比喻虽遇到了很好的机会,却一无所得。
出处: 《先拨志始》卷下:“在婿固不敢厚望,入宝山而空回,想岳亦不能忘情也。”

五岳 [sān shān wǔ yuè]
释义: 五岳: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泛指名山或各地。
出处: 清·曹寅《舟中望惠山举酒调培山》:“三山五岳渺何许?云烟汗漫空竛竮。”
示例: 三山五岳的好汉们各引着同宗同派,摆开了阵势,拚一个你死我活。 【茅盾《我们这文坛》】

复整妆 [shan fu zheng zhuang]
释义: 明月高悬,青山辉映,更为秀丽,如同重整妆饰。

包海容 [shān bāo hǎi róng]
释义: 比喻器量宏大,胸襟开阔。

崩川竭 [shān bēng chuān jié]
释义: 山岳崩塌,河川干枯。古代认为是重大事变或其征兆。亦作“山崩水竭”。

崩地坼 [shān bēng dì chè]
释义: 山岳崩塌,大地裂开。亦用以形容响声强烈巨大。
出处: 《宋书·五行志》:“六月,寿春大雷震,山崩地坼,家人陷死,上庸郡亦如是。”
示例: 忽听得说潮来了。道犹未绝,耳边如山崩地坼之声,潮头有数丈之高,一涌而至。 【《警世通言·乐小舍拚生觅偶》】

崩地裂 [shān bēng dì liè]
释义: 山岳倒塌,大地裂开。形容响声巨大或变化剧烈。
出处: 《汉书·元帝纪》:“山崩地裂,水泉涌出。”
示例: 这正是山崩地裂有人见,捉生替死却难逢!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二回】

崩地塌 [shān bēng dì tā]
释义: 山岳崩倒,大地塌陷。同“山崩地陷”。

崩地陷 [shān bēng dì xiàn]
释义: 山岳崩倒,大地塌陷。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四回:“忽然一声响,如山崩地陷,羌兵俱落于坑堑之中。”
示例: 士隐意欲也跟了过去,方举步时,忽听一声霹雳,有若山崩地陷。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

崩海啸 [shān bēng hǎi xiào]
释义: 山岳崩塌,海水奔腾咆哮。

崩水竭 [shān bēng shuǐ jié]
释义: 山岳崩塌,河川干枯。古代认为是重大事变或其征兆。同“山崩川竭”。

崩钟应 [shān bēng zhōng yìng]
释义: 比喻同类事物相感应。
出处: 南朝宋·刘敬叔《异苑》:“此蜀郡铜山崩,故钟鸣应之耳。”

长水阔 [shān cháng shuǐ kuò]
释义: 比喻道路遥远艰险。指见“山长水远”。

长水远 [shān cháng shuǐ yuǎn]
释义: 比喻道路遥远艰险。
出处: 唐·许浑《将为南行陪尚书崔公宴海榴堂》诗:“谩夸书剑无好处,水远山长步步愁。”

川米聚 [shān chuān mǐ jù]
释义: 指从高处下望山川起伏,如米之聚集。
出处: 语出《后汉书·马援传》:“扞援呴又于帝前,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势,开示众军所从道径往来,分析曲折,昭然可晓。”

肤水豢 [shān fū shuǐ huàn]
释义: 本指山上水中出产的美味食物。后泛称美味。
出处: 《乐府诗集·燕射歌辞三·隋元会大飨歌》:“道高物备食多方,山肤既善水豢良。”

高皇帝远 [shān gāo huáng dì yuǎn]
释义: 指王法管辖不到。

高水长 [shān gāo shuǐ cháng]
释义: 象山一样高耸,如水一般长流。原比喻人的风范或声誉象高山一样永远存在。后比喻恩德深厚。
出处: 唐·刘禹锡《望赋》:“龙门不见兮,云雾苍苍。乔木何许兮,山高水长。”
示例: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宋·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

高水低 [shān gāo shuǐ dī]
释义: 比喻不幸的事情。多指人的死亡。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八:“万一有些山高水低,有甚把臂,那原聘还了一半,也算是他们忠厚了。”
示例: 居士,你但放心,说凶得吉。你若果有些山高水低,这事都在我老僧身上。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回】

高水险 [shān gāo shuǐ xiǎn]
释义: 比喻前进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上西天拜佛走一遭,怕什么山高路险,水阔波狂。”

公倒载 [shān gōng dǎo zǎi]
释义: 指醉酒后躺倒在车上。形容烂醉不醒。

光水色 [shān guāng shuǐ sè]
释义: 水波泛出秀色,山上景物明净。形容山水景色秀丽。
出处: 唐·白居易《菩提寺上方晚眺》诗:“楼阁高低树浅深,山光水色暝暝沈沈。”
示例: 一叶逡巡送客归,山光水色自相依。 【元·范子安《竹叶舟》第三折】

寒水冷 [shān hán shuǐ lěng]
释义: 冷冷清清。形容冬天的景象。
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八:“秋至山寒水冷,春来柳绿花红。”

河表里 [shān hé biǎo lǐ]
释义: 形容形势险要。
出处: 语出《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楚师背酅而舍。晋侯患之,听舆人之诵曰:‘原田每每,舍其旧而新是谋。’公疑焉。子犯曰:‘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

河易改,本性难移 [shān hé yì gǎi,běn xìng nán yí]
释义: 指习惯成性,很难改变。

呼海啸 [shān hū hǎi xiào]
释义: 山在呼叫,海在咆啸。形容气势盛大。也形容极为恶劣的自然境况。

鸡舞镜 [shān jī wǔ jìng]
释义: 山鸡对镜起舞。比喻自我欣赏。
出处: 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三:“山鸡爱其毛羽,映水则舞。很武时,南方献之,帝欲其鸣舞无由。公子苍舒令置大镜其前,鸡鉴形而舞,不知止。”
示例: 丹桂岩山鸡舞镜,碧梧岭孔雀开屏。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回】

积波委 [shān jī bō wěi]
释义: 指堆积如山高,如波涛重迭。形容数量极多。

节藻棁 [shān jié zǎo lì]
释义: 古代天子的庙饰。山节,刻成山形的斗拱;藻棁,画有藻文的梁上短柱。后用以形容居处豪华奢侈,越等僭礼。

砠水厓 [shān jū shuǐ zhì]
释义: 石山和水滨。泛指荒僻的处所。

枯石死 [shān kū shí sǐ]
释义: 极言年代久远。

亏一篑 [shān kuī yī kuì]
释义: 比喻功败垂成。
出处: 《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的节缩。
示例: 语曰:‘行百里者半九十。’井掘九仞,犹为弃井;山亏一篑,遂无成功。 【梁启超《过渡时代论》】

林隐逸 [shān lín yǐn yì]
释义: 隐居山林的士人。即隐士。

溜穿石 [shān liù chuān shí]
释义: 山里的滴水可以把石头滴穿。比喻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事情就可以成功。
出处: 汉·枚乘《上书谏吴王》:“泰山之溜穿石。”

眉水眼 [shān méi shuǐ yǎn]
释义: 形容女子眉目清秀水灵。亦作“水眼山眉”。

盟海誓 [shān méng hǎi shì]
释义: 盟:盟约;誓:誓言。指男女相爱时立下的誓言,表示爱情要象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
出处: 元·无名氏《碧桃花》第三折:“他将山盟海誓言,向罗帏锦帐眠。”
示例: 想当初山盟海誓,可现在怎么就要分手了?

明水秀 [shān míng shuǐ xiù]
释义: 山光明媚,水色秀丽。形容风景优美。
出处: 宋·黄庭坚《蓦山溪·赠衡阳陈湘》:“眉黛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
示例: 在一个山明水秀的村庄里,她认识了一个佃户的女儿名叫黑妮,接着她们成了好朋友。 【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八章】

鸣谷应 [shān míng gǔ yìng]
释义: 形容回音响亮,也比喻此鸣彼应,互相配合。
出处: 宋·苏轼《后赤壁赋》:“戛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云涌,余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木自寇 [shān mù zì kòu]
释义: 山上的树木,因长成有用之材,而被人砍伐。比喻因有用而不免于祸。
出处: 《庄子·人世间》:“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

南海北 [shān nán hǎi běi]
释义: 指遥远的地方。
示例: 为了寻找地下的矿产资源,地质勘探队员走遍了祖国的山南海北。

栖谷饮 [shān qī gǔ yǐn]
释义: 栖息于山中,汲取山谷的泉水来喝。形容隐居生活。
出处: 《魏书·肃宗纪》:“其怀道丘园,昧迹版筑,山栖谷饮,舒卷从时者,宜广戋帛,缉和鼎饪。”
示例: 仆见足下裂裳毁冕,二十余年,山栖谷饮,高居深视。 【唐·王维《与魏居士书》】

栖谷隐 [shān qī gǔ yǐn]
释义: 在山中栖身,到谷中喝水。形容隐居生活。
出处: 《魏书·肃宗纪》:“其怀道丘园,昧迹板筑,山栖谷饮,舒卷从时者,宜广戋帛,缉和鼎饪。”

清水秀 [shān qīng shuǐ xiù]
释义: 形容风景优美。
出处: 宋·黄庭坚《蓦山溪·赠衡阳陈湘》:“眉黛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
示例: 我的家乡是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

穷水断 [shān qióng shuǐ duàn]
释义: 比喻无路可走陷入绝境。同“山穷水尽”。

穷水尽 [shān qióng shuǐ jìn]
释义: 山和水都到了尽头。比喻无路可走陷入绝境。
出处: 宋·陆游《游山西村》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示例: 你们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毛泽东《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

穷水绝 [shān qióng shuǐ jué]
释义: 比喻无路可走陷入绝境。见“山穷水尽”。

容海纳 [shān róng hǎi nà]
释义: 形容胸怀宽广,能象山谷和大海一样容物。

锐则不高 [shān ruì zé bù gāo]
释义: 比喻人太露锋茫,就成不了大事。
出处: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一:“山锐则不高,水径则不深。”

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shān shàng wú lǎo hǔ,hóu zǐ chēng dà wáng]
释义: 俗语,比喻没有能人,普通人物亦充当主要角色。
出处: 《晚清文学丛钞·冷眼观》第十四回:“靠著老子做过上海道,在城里面山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弄惯了的脾气,陪著朋友来吃台把酒,就像是连四块下脚钱都是冤枉花的。”

水相连 [shān shuǐ xiāng lián]
释义: 指边界连接在一起。

童石烂 [shān tóng shí làn]
释义: 指山无草木,石头腐烂。比喻不可能有的现象。

颓木坏 [shān tuí mù huài]
释义: 册:泰山;颓:倒塌;木:梁木。泰山倒塌,梁木折断。比喻众所仰望的人物逝世。
出处: 《礼记·檀弓上》:“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

行海宿 [shān xíng hǎi xiǔ]
释义: 行于山间和宿于海上。指行旅艰险。

肴海错 [shān yáo hǎi cuò]
释义: 犹言山珍海味。山野和海里出产的各种珍贵食品。泛指丰富的菜肴。

殽野湋 [shān yāo yě fù]
释义: 指山中的野味和野菜。同“山肴野蔌”。

摇地动 [shān yáo dì dòng]
释义: 山和地都在摇动。形容声势或力量的强大。
出处: 宋·吴曾《能改斋漫笔》卷二:“鼓角大鸣,地动山摇。”
示例: 哭得山摇地动,闻之者无不泪流。(明·凌濛初《二拍案惊奇》三十一)

遥路远 [shān yáo lù yuǎn]
释义: 形容路途遥远。
出处: 元·陈以仁《存孝打虎》楔子:“避不的山遥路远。”

遥水远 [shān yáo shuǐ yuǎn]
释义: 指道路遥远。
出处: 宋·杨无咎《玉抱肚》词:“见也浑闲,堪嗟处、山遥水远,音书也无个。” 元·高明《琵琶记·南浦嘱别》:“[生]娘子,莫不是虑着山遥水远么?[旦]奴不虑山遥水远。”
示例: 久闻将军大名,争耐山遥水远,无由拜见威颜。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十五回】

阴乘兴 [shān yīn chéng xīng]
释义: 后指访友。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王子猷(王徽之)居山阴,夜大雪……忽忆戴安道(戴逵),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阴道上,应接不暇 [shān yīn dào shàng,yìng jiē bù xiá]
释义: 山阴道:在会稽城西南郊外,那里风景优美。原指一路上山明水秀,看不胜看。后用下句比喻来往的人多,应接不过来。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应发,使人应接不暇。”
示例: 这使我们在阅读的时候,有“山阴道上,应接不暇”的感受。 【秦牧《摔坏小提琴的故事》】

阴夜雪 [shān yīn yè xuě]
释义: 犹言山阴乘兴。后指访友。

吟泽唱 [shān yín zé chàng]
释义: 指山歌民谣。

雨欲来风满楼 [shān yǔ yù lái fēng mǎn lóu]
释义: 欲:将要。比喻局势将有重大变化前夕的迹象和气氛。
出处: 唐·许浑《咸阳城东楼》诗“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示例: 国际政治形势处于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时刻,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不可掉以轻心。

珍海错 [shān zhēn hǎi cuò]
释义: 海错:指各种海味。山野和海里出产的各种珍贵食品。泛指丰富的菜肴。
出处: 唐·韦应物《长安道诗》:“山珍海错弃藩篱,烹犊羊羔如折葵。”

珍海味 [shān zhēn hǎi wèi]
释义: 山野和海里出产的各种珍贵食品。泛指丰富的菜肴。
出处: 唐·韦应物《长安道诗》:“山珍海错弃藩篱,烹犊羊羔如折葵。”
示例: 调补剂不一定象山珍海味那样适味可口。 【闻一多《邓以蛰〈诗与历史〉题记》】

止川行 [shān zhǐ chuān xíng]
释义: 比喻坚不可摧,行不可阻。

峙渊渟 [shān zhì yuān tíng]
释义: 山立水聚。比喻端庄凝重的风度。

中无好汉,猢猻称霸王 [shān zhōng wú hǎo hàn,hú sūn chēng bà wáng]
释义: 俗语,比喻没有能人,普通人物亦充当主要角色。同“山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中宰相 [shān zhōng zǎi xiàng]
释义: 南朝梁时陶弘景,隐居茅山,屡聘不出,梁武帝常向他请教国家大事,人们称他为“山中宰相”。比喻隐居的高贤。
出处: 《南史·陶弘景传》:“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

重水复 [shān zhòng shuǐ fù]
释义: 指山峦重迭,水流盘曲。

陬海澨 [shān zōu hǎi shì]
释义: 山隅和海边。泛指荒远的地方。
出处: 清·王晫《今世说·德行》:“宦辙所至,山陬海澨,有以读书能为文者,必枉车骑过之。”
示例: 山陬海澨,弇陋寡俦,有志之士,生于其间,谁为祓濯而振起之乎? 【清·王先谦《〈续古文辞类纂〉序》】

涉海登 [shè hǎi dēng shān]
释义: 渡过大海,攀登高山。形容旅程的艰苦,也形容行程连绵不断。亦作“涉水登山”。

长谷 [shēn shān cháng gǔ]
释义: 与山外距离远、人迹罕至的山岭、山谷。
出处: 宋·曾巩《南轩记》:“此吾之所以于内者,得其时则行,守深山长谷而不出者,非也。”

老林 [shēn shān lǎo lín]
释义: 与山外、林外距离远的、人迹罕至的山岭、森林。
出处: 秦牧《莽原语丝》:“还有些人,钻到深山老林里找人参、采木耳,摘蘑菇。”

密林 [shēn shān mì lín]
释义: 与山外、林外距离远的、人迹罕至的山岭、森林。
出处: 鲁迅《彷徨·伤逝》:“我看见怒涛中的渔夫,战壕中的兵士,摩托车中的贵人,洋场上的投机家,深山密林中的豪杰。”

穷谷 [shēn shān qióng gǔ]
释义: 与山外距离远、人迹罕至的山岭、山谷。
出处: 《左传·昭公四年》:“其藏冰也,深山穷谷,固阴冱寒,于是乎取之。”
示例: 一直走到深山穷谷之中,绝无人烟之地,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去了。 【清·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

穷林 [shēn shān qióng lín]
释义: 与山外、林外距离远的、人迹罕至的山岭、森林。
出处: 唐·柳宗元《零都郡复乳穴记》:“且夫乳穴必在深山穷林,冰雪之所储,豺虎之所庐。”

野墺 [shēn shān yě ào]
释义: 荒僻的大山深处。
出处: 鲁迅《彷徨·祝福》:“倘许给本村人,财礼就不多;惟独肯嫁进深山野墺里去的女人少,所以她就到手了八十千。”

幽谷 [shēn shān yōu gǔ]
释义: 与山外距离远、人迹罕至的山岭、山谷。
出处: 《列子·黄帝》:“寝吾庭者,不愿深山幽谷。”

残水 [shèng shān cán shuǐ]
释义: 残破的山河。多形容亡国后的或经过变乱后的土地景物。也比喻未被消除而剩下来的事物。

剩水残 [shèng shuǐ cán shān]
释义: 残破的山河。多形容亡国后的或经过变乱后的土地景物。也比喻未被消除而剩下来的事物。
出处: 唐·杜甫《游何将军山林》诗:“剩水沧江破,残山碣石开。”

血海 [shī shān xuè hǎi]
释义: 形容杀人之多。

使蚊负 [shǐ wén fù shān]
释义: 使:派,令;负:背。派蚊子去背山。比喻力不胜任。
出处: 《庄子·应帝王》:“其于治天下也,犹涉海凿河,而使蚊负山也。”

誓海盟 [shì hǎi méng shān]
释义: 指男女相爱时立下的誓言,表示爱情要象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同“山盟海誓”。

盟海 [shì shān méng hǎi]
释义: 指男女相爱时立下的誓言,表示爱情要象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同“山盟海誓”。

寿比南 [shòu bǐ nán shān]
释义: 寿命象终南山那样长久。用于祝人长寿。
出处: 《诗经·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

寿福海 [shòu shān fú hǎi]
释义: 寿象山那样久,福象海那样大。旧时用于祝人长寿多福。
出处: 鲁迅《故事新编·理水》:“一片是做盒子盖的,求写‘寿山福海’。”

水碧 [shuǐ bì shān qīng]
释义: 碧:青绿色。形容景色很美,艳丽如画。亦作“水绿山青”。

水光 [shuǐ guāng shān sè]
释义: 泛指山水景色。

水尽 [shuǐ jìn shān qióng]
释义: 穷:尽。山和水都到了尽头。比喻无路可走陷入绝境。
出处: 北周·庾信《宇文常神道碑》:“山穷水断,马束桥飞。”
示例: 论做官的道理呢,原该追究个水尽山穷;然既已如此,先让他把这个供画了。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六回】

水阔 [shuǐ kuò shān gāo]
释义: 阔:宽,广阔,指有广阔的水面和高大的山脉隔着,不得相通。

水满金 [shuǐ mǎn jīn shān]
释义: 神话故事。金山,在江苏省镇江市。同“水漫金山”。

水漫金 [shuǐ màn jīn shān]
释义: 神话故事。金山,在江苏省镇江市。
出处: 《白雪遗音·马头调·雷峰塔》:“金山寺里法海一见许仙,面带妖色,不放下山。怒恼白蛇,忙唤青儿,带领着虾兵蟹将,这才水漫金山。”

水明 [shuǐ míng shān xiù]
释义: 形容风景优美。同“水秀山明”。

水穷 [shuǐ qióng shān jìn]
释义: 水和山都到了尽头,前面无路可走。

水软 [shuǐ ruǎn shān wēn]
释义: 形容景色幽雅。

水色 [shuǐ sè shān guāng]
释义: 水波泛出秀色,山上景物明净。形容山水景色秀丽。
出处: 唐·白居易《菩提寺上方晚眺》诗:“楼阁高低树浅深,山光水色暝暝沈沈。”
示例: 既登途,凡道中风晨月夕,水色山光,睹景怀人,只增悲惋。 【明·李昌祺《剪灯余话·贾云华还魂记》】

水剩 [shuǐ shèng shān cán]
释义: 多指亡国或经过变乱后国土分裂、山河残破的景象。
出处: 唐·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之五:“剩水沧江破,残山碣石开”。

水宿 [shuǐ xiǔ shān xíng]
释义: 夜宿于水,日行于山。形容长途跋涉。

水秀 [shuǐ xiù shān míng]
释义: 山光明媚,水色秀丽。形容风景优美。
出处: 宋·黄庭坚《蓦山溪·赠衡阳陈湘》:“眉黛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

水远 [shuǐ yuǎn shān cháng]
释义: ①指路程遥远。同“水远山遥”。②指山河辽阔。

水远 [shuǐ yuǎn shān yáo]
释义: 指路程遥远。
出处: 宋·汪元量《忆秦娥》词之七:“心如焦。彩笺难寄,水远山遥。”元·关汉卿《哭存孝》第四折:“我避不得水远山遥,须有一个日头走到。”
示例: 淅零零洒琼瑶,乱纷纷剪鹅毛。越映的江阔天低,水远山遥。 【元·金仁杰《追韩信》第一折】

耸膊成 [sǒng bó chéng shān]
释义: 肩膀耸起成了一个“山”字。形容人耸肩缩颈的相貌。也形容人体瘦削的样子。
出处: 宋·陆游《衰疾》:“捉襟见肘贫无敌,耸膊成山瘦可知。”

攻错 [tā shān gōng cuò]
释义: 比喻拿别人的长处,补救自己的短处。
出处: 《诗经·小雅·鹤鸣》:“他山之石,可以为错。”
示例: 借他山攻错之资,集世界交通之益,翘盼旌旄,勿吝金玉! 【清·曾朴《孽海花》第十八回】

之石 [tā shān zhī shí]
释义: 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
出处: 《诗经·小雅·鹤鸣》:“他山之石,可以为错。”

之石,可以攻玉 [tā shān zhī shí,kě yǐ gōng yù]
释义: 攻:琢磨。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琢磨玉器。原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后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
出处: 《诗经·小雅·鹤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示例: 感公虚己下问,且自念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明·海瑞《启熊镜湖军门》】

北斗 [tài shān běi dòu]
释义: 太山为五岳之首,北斗为众星所拱,故常用以比喻众所崇仰的人。

盘石 [tai shān pán shí]
释义: 比喻安定稳固。

北斗 [tài shān běi dǒu]
释义: 泰山:东岳,在山东省泰安市;北斗:北斗星。比喻道德高、名望重或有卓越成就为众人所敬仰的人。
出处: 《新唐书·韩愈传赞》:“自愈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
示例: 五兄梦中题孔子庙棂星门柱联有“泰山北斗,景星庆云”之语,敬意如此者,士之望、人之瑞,一代不过数人。 【清·恽敬《答姚秋农书》】

不让土壤 [tài shān bù ràng tǔ rǎng]
释义: 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
出处: 《史记·李斯无传》:“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鸿毛 [tài shān hóng máo]
释义: 比喻轻重相差极大。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示例: 因为这对她是无比重要的荣辱关头,错过这一刻,也许就死不成;就是死成了,泰山鸿毛之间,评价大不相同。 【高阳《清官册》第二章】

梁木 [tài shān liáng mù]
释义: 象泰山崩塌,梁木毁坏一样。比喻伟人死亡。
出处: 《礼记·檀弓上》:“孔子蚤作,负手曳杖,消摇于门,歌曰:‘泰山其颓乎!染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
示例: 当此国基未固,人才消乏之秋,近者如斯,将谁与支撑危局?泰山梁木,同人等悲不自胜。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二十二回】

磐石 [tài shān pán shí]
释义: 比喻安定稳固。

其颓 [tài shān qí tuí]
释义: 旧时用于哀悼大家敬仰的人。
出处: 《礼记·檀弓上》:“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

压顶 [tài shān yā dǐng]
释义: 泰山压在头上。比喻遭遇到极大的压力和打击。
出处: 明·贾凫西《木皮词·正传》:“给了他个泰山压顶没有躲闪,把那助纣为虐的杀个净,直杀的血流飘杵,堵了城门。”
示例: 一个棍起处似泰山压顶,打下来举手无措。(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六回)

压卵 [tài shān yā luǎn]
释义: 泰山压在蛋上。比喻力量相差极大,强大的一方必然压倒弱小的一方。
出处: 《晋书·孙惠传》:“况履顺讨逆,执政伐邪,是乌获摧冰,贲育拉朽,猛兽吞狐,泰山压卵,因风燎原,未足方也。”
示例: 六军之来,殄此丑夷,如泰山压卵耳。 【明·赵弼《何忠节传》】

死重泰 [sǐ zhòng tài shān]
释义: 比喻死得光荣。
出处: 语出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示例: 不畏强御,忠肝沥血。死重泰山,名光日月。 【《东周列国志》第十七回】

五岳 [sì shān wǔ yuè]
释义: 泛指四面八方各个地区。

航海 [tī shān háng hǎi]
释义: 登山航海。比喻长途跋涉,经历险远的旅程。
出处: 《宋书·明帝纪》:“日月所照,梯山航海,风雨所均,削衽袭带。”

架壑 [tī shān jià hè]
释义: 形容登山涉险历经艰辛。

栈谷 [tī shān zhàn gǔ]
释义: 指凿梯、修栈道以度高山深谷。泛指跋涉险阻。

铁案如 [tiě àn rú shān]
释义: 铁案:证据确凿的案件或结论。形容证据确凿,定的案象山那样不能推翻。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胭脂》:“铁案如山,宿遂延颈以待秋决矣。”
示例: 这个坏分子,罪行累累,铁案如山,不容抵赖。

铁壁铜 [tiě bì tóng shān]
释义: 比喻坚强可靠的势力。
出处: 清·感惺《游侠传·侠圆》:“有这两位豁刺刺的大头脑做我的铁壁铜山,难道这小小官儿,不让我自由做做么?”

铁桶江 [tiě tǒng jiāng shān]
释义: 比喻牢固的政权或地位。

铁证如 [tiě zhèng rú shān]
释义: 形容证据确凿,象山一样不能动摇。
示例: 这个坏分子,罪行累累,铁证如山,不容抵赖。

金穴 [tóng shān jīn xué]
释义: 比喻极其富有。

铁壁 [tóng shān tiě bì]
释义: 形容坚固的防御物。比喻可信赖的坚强人物。
出处: 《宋史·李伯玉传》:“赵汝腾尝荐八士,各有品目,于伯玉曰:‘铜山铁壁。’立朝风节,大较似之。”
示例: 则教你心如铁石也怕恐,便有那铜山铁壁都没用。 【元·尚仲贤《柳毅传书》第二折】

西崩,洛钟东应 [tóng shān xī bēnɡ,luò zhōng dōng yìng]
释义: 比喻重大事件彼此相互影响。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铜山西崩,灵钟应应。”
示例: 此义易明,铜山西崩,洛钟东应,不以远而阴也。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三】

濯濯 [tóng shān zhuó zhuó]
释义: 没有树木,光秃秃的山。

窜海 [tóu shān cuàn hǎi]
释义: 山、海,荒凉边远之地。指有罪而被放逐到荒凉边远的地区。
出处: 唐·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若使事得其实,罪当其身,则将浴兰沐芳,自屏于烹鲜之地,惟君侯死生!不然,投山窜海,转死沟壑,岂能明目张胆,托书自陈耶?”

退如 [tuì rú shān yí]
释义: 退却时象一座山在移动。比喻遇到变故,沉着镇静。
出处: 《吴子·应变》:“守以强弩,退如山移。”

万水千 [wàn shuǐ qiān shān]
释义: 万道河,千重山。形容路途艰难遥远。
出处: 唐·张乔《寄维阳故人》诗:“离别河边绾柳条,千山万水玉人遥。”
示例: 万水千山路,孤舟几月程。 【唐·贾岛《送耿处士》诗】

止篑 [wéi shān zhǐ kuì]
释义: 比喻功败垂成。
出处: 语出《论语·子罕》:“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会海 [wén shān huì hǎi]
释义: 形容文件会议多得泛滥成灾。

文章 [wén zhāng shān dòu]
释义: 指文章为人所宗仰。
出处: 语本《新唐书·韩愈传》:“自愈之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

稳如泰 [wěn rú tài shān]
释义: 形容象泰山一样稳固,不可动摇。
出处: 汉·枚乘《上书谏吴王》:“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
示例: 武后恃有高关,又仗武氏弟兄骁勇,自谓稳如泰山,十分得意。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回】

洛浦 [wū shān luò pǔ]
释义: 指巫山神女和洛水女神,也指男女幽会。
出处: 巫山:指楚王与巫山神女梦中相会的典故。洛浦:洛水之滨。传说中有洛水女神,三国魏曹植渡洛水时,因感战国楚宋玉对楚王与神女事,遂作《洛神赋》。后以“巫山”、“洛浦”二典合用。

云雨 [wū shān yún yǔ]
释义: 原指古代神话传说巫山神女兴云降雨的事。后称男女欢合。
出处: 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序》:“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西日薄 [xī shān rì báo]
释义: 薄:逼近。太阳快要落山。比喻事物接近衰亡或人近老年。亦作“日薄西山”、“西山日迫”。

楼阁 [xiān shān lóu gé]
释义: 指仙人所居住的仙境。多用于形容奇异不凡或美妙空幻的境界或景象等。
出处: 《史记·封禅书》:“自威(齐威王)、宣(齐宣王)、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傅在勃海中……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银为宫阙。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临之,风辄引去,
示例: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唐白居易《长恨歌》】

琼阁 [xiān shān qióng gé]
释义: 仙山:指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琼阁:精美的楼阁。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现在也比喻虚无缥缈的美妙幻境。
出处: 唐·白居易《长恨歌》:“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示例: 借问君去何方?雀儿答道:“有仙山琼阁。” 【毛泽东《念奴娇·鸟儿问答》词】

露水 [xiǎn shān lù shuǐ]
释义: 比喻出名,显露才能。

啸傲湖 [xiào ào hú shān]
释义: 啸傲:随意长啸吟咏游乐。在江湖山野中自由自在地吟咏游赏。
出处: 姚华《曲海一勺》:“折揽胜登临,亦传啸傲湖山之作。”

啸聚 [xiào jù shān lín]
释义: 啸聚:互相呼召着聚合起来。指反抗反动统治而聚众起事。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十五回:“我这伙好汉,非比啸聚山林之辈。”
示例: 那李乐亦是啸聚山林之贼,今不得已而召之。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三回】

超海 [xié shān chāo hǎi]
释义: 挟:挟持,夹着;刱:超越,跨过。夹着泰山跨越北海。比喻做绝对办不到的事。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
示例: 于此人也,而欲望以拿云之手段,回天之事功,挟山超海之意气,能乎不能? 【清·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秀水明 [xiù shuǐ míng shān]
释义: 山光明媚,水色秀丽。形容风景优美。
出处: 宋·黄庭坚《蓦山溪·赠衡阳陈湘》:“眉黛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
示例: 秀水明山抱复回,风流文采胜蓬莱。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八回】

学如登 [xuá rú dēng shān]
释义: 学习象登山一样。比喻要努力攀登,逐步提高。
出处: 三国·魏·徐干《中论·上·治学》:“夫听黄钟声,然后知缶之细,视衮龙之文,然后知被褐之陋,涉庠序之教,然后知不学之困。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

阳煦 [yáng xù shān lì]
释义: 象太阳那样暖和,象山岳那样屹立。比喻人性格温和,品行端正。
出处: 宋·胡继宗《书言故事·颜貌类》:“王君阳煦山立,宗庙器也。”

野蔌 [yě sù shān yáo]
释义: 肴:熟的鱼肉;簌:野菜。指山中的野味和野菜。
出处: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不藏二虎 [yī shān bù cáng èr hǔ]
释义: 比喻两人不能相容。
出处: 欧阳山《三家巷》:“他跟展公有点一山不藏二虎的味道,这是他太狂妄。”

一叶迷 [yī yè mí shān]
释义: 意指一叶蔽目,不见泰山。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五回:“世上这般双瞳如豆、一叶迷山的,以至糊涂下人,又有几个深明大义的呢!”

一叶障目,不见泰 [yī yè zhàng mù,bù jiàn tài shān]
释义: 蔽:遮。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出处: 《鹖冠子·天则》:“一叶蔽目,不见太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
示例: 你们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仅仅因为一些小的失误就全盘否定我们所取得的成就。

傍水 [yī shān bàng shuǐ]
释义: 指地理位置靠近山岭和水流。
出处: 宋·叶適《安集两淮申省状》:“奔迸渡江求活者几二十万家,而依山傍水相保聚以自固者亦几二十万家。”
示例: 维曰:陈仓城池坚固,郝昭守御甚密,又得王双相助,实不可取。不若令一大将,依山傍水,下寨固守。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七回】

拔海 [yí shān bá hǎi]
释义: 移动大山,拔起大海。形容力量巨大。
出处: 晋·葛洪《抱朴子·交际》:“势力足以移山拔海,吹呼能令泥象登云。”
示例: 让神话里的移山拔海的英雄在上空叹息?! 【郭小川《闪耀吧,青春的火光》诗】

倒海 [yí shān dǎo hǎi]
释义: 搬动大山,翻倒大海。比喻人类改造自然的巨大力量和雄伟气概。
示例: 在困难面前我们要有移山倒海的气魄,才不会被困难吓倒。

回海 [yí shān huí hǎi]
释义: 移动山岳,旋转大海。比喻竭尽全力,克服巨大困难。
出处: 《南宫词纪·题情·琥珀猫儿坠》:“移山回海,招赘相公宅。多就了除名烟月牌。”

竭海 [yí shān jié hǎi]
释义: 移动山岳,使大海干竭。比喻力量巨大。
出处: 《云笈七签》卷二三:“力动乾坤,移山竭海。”

跨海 [yí shān kuà hǎi]
释义: 移动山岳,跨越大海。比喻力量巨大。
出处: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诸子》:“《列子》有移山跨海之谈,《淮南》有倾天折地之说。”

填海 [yí shān tián hǎi]
释义: 移动山岳,填平大海。指仙术法力高超。现多比喻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伟大力量和气魄。
出处: 明·无名氏《八仙过海》第二折:“俺众仙各施神通,移山填海,水尽枯干,教你无处潜藏。”
示例: 最后浮士德因忧愁了盲了目,在盲目中想象到他所从事着的移山填海的工作和在那新土地上人民安居乐业的乌托邦景象。 【郭沫若《努力把自己改造成为无产阶级的文化工人》】

造海 [yí shān zào hǎi]
释义: 移动山岳,造出大海。比喻人类征服自然的伟大力量和气魄。
出处: 朱德《和何香凝主任〈农村〉原韵》之二:“移山造海志掀天,千万人民涌向前。”
示例: 那些移山造海的人们,几万、几万在劳动着,最多的时候曾达十几万人。秦牧《花城·古董》

义海恩 [yì hǎi ēn shān]
释义: 情深似海,恩重如山。喻恩情道义深厚。
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四折:“将人的义海恩山,都做了远水遥岑。”

背后 [yīn shān bèi hòu]
释义: ①迷信者称阴间得不到超升的鬼魂所在的地方。②比喻偏僻受冷落的地方。

堙谷堑 [yīn gǔ qiàn shān]
释义: 指挖山填谷。
出处: 郭沫若《宿楚雄》诗:“堙谷堑山通缅藏,经天纬地造蓬莱。”

铁壁 [yín shān tiě bì]
释义: 比喻十分坚固,不可摧毁的事物。

玩景 [yóu shān wán jǐng]
释义: 游览、玩赏山水景物。同“游山玩水”。

玩水 [yóu shān wán shuǐ]
释义: 游览、玩赏山水景物。
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九:“问:‘如何是学人自己?’师曰:‘游山玩水去。’”

有眼不识泰 [yǒu yǎn bù shí tài shān]
释义: 虽有眼睛,却不认识泰山。比喻见闻太窄,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回:“师父如此高强,必是个教头。小儿有眼不识泰山。”
示例: 他有眼不识泰山,真是一个见识短浅的人。

渔海樵 [yú hǎi qiáo shān]
释义: 入海打鱼,上山砍柴。借指隐居生活。
出处: 清·方文《留别马倩若兼订毗陵之游》诗:“渔海樵山过此生,向平儿女未忘情。”又《送旻昭御史征兵广西》诗:“愿君早奏升平略,鱼海樵山任所之。”

越海 [yú shān yuè hǎi]
释义: 越过山海。指长途跋涉。
出处: 《南齐书·高帝纪上》:“人迹罕至者,莫不逾山越海,北面称蕃。”

愚公移 [yú gōng yí shān]
释义: 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出处: 《列子·汤问》记载: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老人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能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两座山终究会凿平。
示例: 在现代化建设中,我们要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

渊亭 [yuān tíng shān lì]
释义: 比喻人品德如渊水深沉,如高山耸立。同“渊渟岳峙”。

渊停 [yuān tíng shān lì]
释义: 喻人品德如渊水深沉,如高山耸立。
出处: 清·钱谦益《太保都察院左都御史李公神道碑》:“公生而孝友顺祥,笃诫明允,渊停山立,不苟訾笑。”

猿穴坏 [yuán xué huài shān]
释义: 比喻小事不注意,就会造成大灾祸。
出处: 汉·孔融《临终》诗:“河溃蚁孔端,山坏由猿穴。”

芙蓉 [yuǎn shān fú róng]
释义: 远山:形容女子的眉毛像远山一样青翠。芙蓉:比喻女子的脸色像芙蓉花一样美丽。比喻女子貌美。

云雨巫 [yún yǔ wū shān]
释义: 原指古代神话传说巫山神女兴云降雨的事。后称男女欢合。
出处: 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序》:“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示例: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唐·李白《清平调》】

航海 [zhàn shān háng hǎi]
释义: 指跋山涉水,逾越险阻。
出处: 南朝宋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栈山航海,逾沙轶漠之贡,府无虚月。”
示例: 今息警夷嶂,恬波河渚,栈山航海,响风慕义,化民成俗,兹焉时矣。 【《宋书·孝武帝纪》】

望着那 [zhè shān wàng zhe nà shān gāo]
释义: 爬上这一卒山,觉得那一座山更高。比喻对自己目前的工作或环境不满意,老认为别的工作、别的环境更好。
出处: 清·李光庭《乡万解颐·地部》:“若这山看着那山高,畔援歆羡之词也。”

臂江 [zhěn shān bì jiāng]
释义: 指依山傍水。
出处: 宋·王应麟《玉海·地理·州镇》:“庆元据会稽之东,枕山臂江,负溟渤,控扶桑。”

负海 [zhěn shān fù hǎi]
释义: 靠山依海。同“枕山襟海”。
出处: 明·张煌言《山头重筑海塘碑记》:“台之缑城,枕山负海。”

襟海 [zhěn shān jīn hǎi]
释义: 靠山依海。
出处: 明·蒋一葵《长安客话·古榆关》:“本朝武宁王徐达经略北边,谓是枕山襟海,实辽蓟咽喉,乃移关于此,连引长城为城之址。”

栖谷 [zhěn shān qī gǔ]
释义: 比喻过隐居生活。
出处: 《后汉书·黄琼传》:“诚遂欲枕山栖谷,拟迹巢、由,斯则可矣。”

执法如 [zhí fǎ rú shān]
释义: 执行法律象山一样不可动摇。
示例: 这位法官一贯秉公办案,执法如山,不徇私情。

卖磨 [zhǐ shān mài mò]
释义: 指着山上的石头当磨来卖。比喻事情还没有头绪就过早说出去或答应下来。也指以有名无实的手法进行欺骗。
出处: 元·岳伯川《吕洞宾度铁拐李》第一折:“出来的都关来节去,私多公少,可曾有一件合天道?他每都指山卖磨,将百姓划地为牢。”
示例: 他指山卖磨,见雀张罗。 【明·徐复祚《红梨记传奇》】

说磨 [zhǐ shān shuō mò]
释义: 比喻错此说彼。
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十回:“如何远打周折,指山说磨,拿人家来比奴一节,不是那样人。”

钟鼎 [zhōng dǐng shān lín]
释义: 比喻富贵和隐逸。
出处: 宋·辛弃疾《临江仙·再用韵送祐之弟归浮梁》词:“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宋·张世南《游宦纪闻》卷一:“疏雨梧桐,微云河汉,钟鼎山林无限悲。”

众喣漂 [zhòng xǔ piāo shān]
释义: 喣:吹气。许多人吹气,能使山漂走。比喻说坏话的人多了,能使人受到很大的损害。也比喻人多力量大。
出处: 《汉书·中山靖王胜传》:“夫众喣漂山,聚蚊成雷。”
示例: 众喣漂山不易安,势张那复抚狂澜。 【元·王恽《秋涧全集·哀挽亡友中丞王兄五首》】

众喣飘 [zhòng xǔ piāo shān]
释义: 众人吹气,可以移山。比喻人多力量大。同“众喣漂山”。
出处: 《后汉书·第五伦传》:“众喣飘山,聚蚊成雷,盖骄佚所从生也。”

众喣 [zhòng xǔ shān dòng]
释义: 众人吹气,可以移山。比喻人多力量大。同“众喣漂山”。
出处: 明·李东阳《余肃敏公传》:“役未及兴,而众喣山动。”

复岭 [chóng shān fù lǐng]
释义: 指山峦重叠层接。
出处: 明·何景明《进舟赋》序:“予使于滇,行将万里,所越皆重山复岭,以舆以马,颠顿驰跋,而不任其劳。”

复水 [chóng shān fù shuǐ]
释义: 指山峦重叠,水流盘曲。
出处: 宋·林逋《风水洞》诗:“平昔常闻风水洞,重山复水去无穷。”
示例: 此日一帆凭顾盼,重山复水是江南。 【陈毅《东征初抵高淳》诗】

峻岭 [chóng shān jùn lǐng]
释义: 连绵起伏的高山。
出处: 《宣和画谱·赵令穰》:“使周览江、浙、荆、湘重山峻岭,江湘溪涧之胜丽,以为笔端之助,则亦不减晋宋流辈。”

重于泰 [zhòng yú tài shān]
释义: 比泰山还要重。形容意义重大。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觅玉 [zhú shān mì yù]
释义: 比喻深入推究,求得事物真谛。
出处: 明·吕坤《答孙冢宰立亭论格物第二书》:“如披沙拣金,劚山觅玉,不格到十分真处,怎知到十分至处?”

拄笏看 [zhǔ hù kàn shān]
释义: 拄:支撑;笏:古代大臣上朝时拿着的手版。旧时比喻在官有高致。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简傲》:“王子猷作桓车骑参军,桓谓王曰:‘卿在府久,比当相料理。’初不答,直高视,以手版拄颊云:‘西山朝来,致有爽气。’”
示例: 输与清闲阳朔令,朝朝拄笏饱看山。 【清·黄遵宪《岁暮怀人诗》】

拄笏西 [zhǔ hù xī shān]
释义: 形容在官而有闲情雅兴。亦为悠然自得的样子。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简傲》:“王子猷作桓车骑参军,桓谓王曰:‘卿在府久,比当相料理。’初不答,直高视,以手版拄颊云:‘西山朝来,致有爽气。’”
示例: 拄笏西山志骑曹,朝来爽气与秋高。 【金·元好问《西山楼为王仲理赋》诗之二】

拄颊看 [zhǔ jiá kàn shān]
释义: 形容在官而有闲情雅兴。亦为悠然自得的样子。
出处: 宋·范成大《次胡经仲知丞赠别韵》:“先生有道抗浮云,拄颊看山意最真。”

煮海 [zhù shān zhǔ hǎi]
释义: 开采山中铜矿以铸造钱币,烧煮海水而获得食盐。比喻善于开发自然资源。
出处: 《史记·吴王濞列传》:“吴有豫章郡铜山,濞则招致天下亡命者盗铸钱,煮海水为盐。”
示例: 铸山煮海、象犀珠玉之富,甲于天下。 【宋·苏轼《表忠观碑》】

纵虎归 [zòng hǔ guī shān]
释义: 把老虎放回山去。比喻把坏人放回老巢,留下祸根。
出处: 晋·司马彪《零陵先贤传》:“璋遣法正迎刘备,巴谏曰:‘备,雄人也,入必为害,不可内也。’既入,巴复谏曰:‘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于山林也。’璋不听。”
示例: 今刘备釜中之鱼,阱中之虎;若不就此时擒捉,如放鱼入海,纵虎归山矣。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

带河 [zǔ shān dài hé]
释义: 靠山环河。指形势险要。
出处: 《汉书·项籍传》:“秦民失望。于是韩生说羽曰:‘关中阻山带河,四塞之地,肥饶,可都以伯。’”

塞海 [zuàn shān sāi hǎi]
释义: 比喻做极为困难的事。
出处: 沙汀《淘金记》二:“只要你干,我钻山塞海总来一个。”

颓倒 [zuì shān tuí dǎo]
释义: 形容醉态。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示例: 当年,吟赏处,醉山颓倒,飞屑成堆。 【宋·石孝友《满庭芳·次范倅忆洛阳梅》词】

醉玉颓 [zuì yù tuí shān]
释义: 形容男子风姿挺秀,酒后醉倒的风采。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宋·秦观《满庭芳》词:“相如,方病酒,一觞一咏,宾有群贤。便扶起灯前,醉玉颓山。
示例: 且赢取升平快乐,又何辞醉玉颓山,是处有人扶著。 【宋·史浩《瑞鹤仙·劝酒》词】

坐吃 [zuò chī shān kōng]
释义: 只坐着吃,山也要空。指光是消费而不从事生产,即使有堆积如山的财富,也要耗尽。
出处: 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一折:“便好道坐吃山空,立吃地陷。”
示例: 到京之后,住在店里,已经是当卖度日,坐吃山空。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八回】

观虎斗 [zuò shān guān hǔ dòu]
释义: 比喻对双方的斗争采取旁观的态度,等到双方都受到损伤,再从中捞取好处。
出处: 《史记·张仪列传》:“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斗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
示例: 同学之间发生争执时,我们要耐心劝解,决不能坐山观虎斗。

坐食 [zuò shí shān kōng]
释义: 指光是消费而不从事生产,即使财产堆积如山,也会吃光用尽。
出处: 明·王玉峰《焚香记·离间》:“常言道,坐食山空,宁出一斗,莫进一口。自从你来了,弄得我火尽油干。”

华屋 [huá wū shān qiū]
释义: 见“华屋山丘”。

众嘘漂 [zhòng xū piāo shān]
释义: 同“众喣漂山”。

竹罄南 [zhú qìng nán shān]
释义: 《汉书·公孙贺传》:“南山之行不足受我辞,斜谷之木不足为我械。”本言事端繁多,书不胜书,后常以“竹罄南山”谓人罪恶极多,书写不尽。

竭泽 [qióng shān jié zé]
释义: 谓遍搜山林川泽。

被发入 [bèi fā rù shān]
释义: 谓归隐。

蚊虻负 [wén méng fù shān]
释义: 比喻力弱者担重任,难以信任。语本《庄子·应帝王》:“其於治天下也,犹涉海凿河,而使蚉负山也。”

蚊思负 [wén sī fù shān]
释义: 比喻力量虽微却愿担起重任。

络野 [lóng shān luò yě]
释义: 谓笼罩、围绕高山平原。

蜃楼 [shèn lóu shān shì]
释义: 即海市蜃楼。

罪恶如 [zuì è rú shān]
释义: 形容罪恶极多且重,犹如山积。

采木 [qìng shān cǎi mù]
释义: 把山上的树木全部采光。比喻残酷剥削。

安于泰 [ān yú tài shān]
释义: 比泰山还稳固。形容稳固而不可动摇。
出处: 《汉书•枚乘传》:“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
示例: 唐·陈子昂《谏政理书》:炀帝不悟,自以为安于泰山,方率百万之师而有事于辽,辽东之役未归,而中国之难已起。

病来如 [bìng lái rú shān dǎo]
释义: 形容疾病发作得快。
示例: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二回:“俗语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不是老君的仙丹,那有这么灵药?”

带河厉 [dài hé lì shān]
释义: 带:衣带;河:黄河;厉:通“砺”,磨刀石;山:泰山。黄河细得像条衣带,泰山小得像块磨刀石。比喻国基久远,国祚长久。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

蓦岭 [dēng shān mò lǐng]
释义: 蓦:超越。形容长途跋涉,路途辛苦。
出处: 明·无名氏《大劫牢》第三折:“今日亲将头领差,登山蓦岭践尘埃。”
示例: 明·无名氏《大劫牢》第三折:“今日亲将头领差,登山蓦岭践尘埃。”

邓氏铜 [dèng shì tóng shān]
释义: 《史记·佞幸列传》载,汉文帝赐宠臣邓通以蜀郡严道铜山,得自铸钱,而致巨富。后以“邓氏铜山”指财源或致富之资。《廿载繁华梦》第一回:“关部里一个库书,自委任周庸祐以来,每年的进项,不下二十万金,这一个邓氏铜山,倒要打点

邓家铜 [dèng jiā tóng shān]
释义: 同“邓氏铜山”。

地裂 [dì liè shān bēng]
释义: 崩:倒塌。山岳崩塌,大地裂开。形容响声巨大或变化剧烈。
出处: 清·无名氏《说呼全传》第19回:“只听半空中一声大震,好似地裂山崩,抬头一看,依旧红日青天。”
示例: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33章:这边万里无云,阳光灿烂;那边就可能风云骤起,地裂山崩。

地远 [dì yuǎn shān xiǎn]
释义: 地处边远,山势险峻。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七回:“愚有片言,望丞相察之,南蛮恃其地远山险,不服久矣,虽今日破,明日复叛。”

如睡 [dōng shān rú shuì]
释义: 冬天的山林象睡着了一样。形容冬天山林寂静的景象。
出处: 宋·郭熙《林泉高致•山水训》:“真山水之烟岚,四时不同,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斗重 [dǒu zhònɡ shān zhāi]
释义: 像北斗星一样令人敬仰,如泰山一样崇高。形容人德才兼备,享有很高的威望。
出处: 《群英类选·〈鸣凤记·典刑死节〉》:“痛追思旧日相随,德业文章,斗重山齐。”

堆积成 [duī jī chéng shān]
释义: 东西堆积得像山一样。形容极多。
出处: 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目前的历史转变时期,问题堆积成山,工作百端待举,加强党的领导,端正党的作风,具有决定的意义。”

恩重丘 [ēn zhòng qiū shān]
释义: 恩:恩惠。恩情像高山一样厚重,形容恩义极为深重。
出处: 宋·陈亮《谢曾察院启》:“上下交攻,命危丝发;是非随定,恩重丘山。”

越水 [fān shān yuè shuǐ]
释义: 山:山岭;水:大河。翻山越岭,趟水过河。形容路途奔波之苦。
示例: 我们一路翻山越水,饱经风雨。

开路,遇水叠桥 [féng shān kāi lù,yù shuǐ dié qiáo]
释义: 逢:遭逢,遇见。遇到山则打通道路,遇见水则架起桥梁。比喻不畏艰险,打通前进道路上的重重障碍。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0回:“军旅逢山开路,遇水叠桥,岂有泥泞不堪行之理!”
示例: 元·纪君祥《赵氏孤儿》楔子:“傍边转过一个壮士,一臂扶轮,一手策马,逢山开路,救出赵盾去了。”

开路,遇水迭桥 [féng shān kāi lù,yù shuǐ dié qiáo]
释义: 逢:遭逢,遇见;迭:一层加上一层。遇到山则打通道路,遇见水则架起桥梁。比喻不畏艰险,打通前进道路上的重重障碍。
出处: 元·关汉卿《哭存孝》第二折:“三千鸦兵为先锋,逢山开路,遇水迭桥。”
示例: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29回:贫僧有两个徒弟,善能逢山开路,遇水迭桥。

开道,遇水造桥 [féng shān kāi dào,yù shuǐ zào qiáo]
释义: 逢:遭逢,遇见。遇到山则打通道路,遇见水则架起桥梁。比喻不畏艰险,打通前进道路上的重重障碍。
出处: 郭沫若《洪波曲》第七章:“奉旨出朝,地动山摇,逢山开道,遇水造桥。”

福如 [fú rú shān yuè]
释义: 福:福分;如:象。福分象山一样高。
出处: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二十五:“若帝求王道,寿齐三光,千变万化,坐民立亡;福如山岳,为人重爱,修道之者,白日升天。”
示例: 清·郑燮《雍正十年杭州韬光庵中寄舍弟墨》:天道福如山岳。彼善而富贵,尔淫而贫贱,理也。

福齐南 [fú qí nán shān]
释义: 祝颂之辞。指福分如南山一样高。
出处: 《南齐书•豫章献王嶷传》:“常谓福齐南山,庆钟仁寿。”

戴岳 [fù shān dài yuè]
释义: 岳:高大的山。背负高大的山岳。比喻担负重任。
出处: 《周书•晋荡公护传》:“一得奉见慈颜,永毕生愿。生死骨肉,岂过今恩,负山戴岳,未足胜苛。”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爱古瓷 粤ICP备17015389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796号

本软件的研发和运营为非盈利行为。如果您认为本软件对您有所帮助,可以自愿提供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