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字典常用词典成语词典我的字典
    

海内存知,天涯若比邻 [hǎi nèi cún zhī jǐ,tiān yá ruò bǐ lín]
释义: 四海之内有知己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感觉象邻居一样近。
出处: 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洲》:“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若要人不知,除非莫为 [ruò yào rén bù zhī,chú fēi jǐ mò wéi]
释义: 要想人家不知道,除非自己不去做。指干了坏事终究要暴露。
出处: 汉·枚乘《上书谏吴王》:“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
示例: 却不道是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

救人 [shě jǐ jiù rén]
释义: 舍己:牺牲自己。不惜牺牲自己去救别人。
示例: 舍己救人也要凑好了机会,不然,你把肉割下来给别人吃,人们还说许说你的肉中含有传染病的细菌。(老舍《老张的哲学》)

爱如 [ài rú jǐ chū]
释义: 像对待亲生子女那样地爱护。
出处: 明·周辑《西湖二集·假邻女诞生真子》:“果然方氏爱如己出,抚养成人长大。”
示例: 她出世半岁,就丧了父亲,一岁半时,就随母来到邓家。母亲自然是爱的,后父也爱如己出。 【沈从文《死水微澜》第二部分】

安分守 [ān fèn shǒu jǐ]
释义: 分:本分。规矩老实,守本分,不做违法的事。
出处: 宋·袁文《翁牖闲评》八:“彼安分守己,恬于进取者,方且以道义自居,其肯如此侥幸乎?”
示例: 从此养好了,可要安分守己,再别胡行乱闹了。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二回】

安份守 [ān fèn shǒu jǐ]
释义: 规矩老实,守本分,不做违法的事。
出处: 李劼人《天魔舞》第十七章:“所以我们对于空子,应该广劝他们安份守己的好。?
示例: 种种田,做个安份守己的老百姓,不同样也可以过一辈子么? 【聂绀弩《季氏将伐颛臾》】

搬起石头打自的脚 [bān qǐ shí tóu dǎ zì jǐ de jiǎo]
释义: 搬:移动。比喻本来想害别人,结果害了自己。自食其果。
出处: 毛泽东《关于国际新形势对新华日报记者的谈话》:“我在1938年十月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曾经说过:‘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这就是张伯伦政策的必然结果。’”
示例: 他这样做无疑是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

知人 [chá jǐ zhī rén]
释义: 指情理之中的事情,察度自己,就可知之别人。

长他人志气,灭自威风 [zhǎng tā rén zhì qì,miè zì jǐ wēi fēng]
释义: 指一味助长别人的声势,而看不起自己的力量。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三回:“众怪上前道:‘大王,怎么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你两个闭了鸟嘴!长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示例: 倒塔鬼爆跳如雷道:“你只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何典》第十回】

成物 [chéng jǐ chéng wù]
释义: 自身有所成就,也要使自身以外的一切有所成就。
出处: 《礼记·中庸》:“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内外之道也。”

失众 [chěng jǐ shī zhòng]
释义: 逞:放任。指由着性子胡来会失去众人的支持。

叨在知 [tāo zài zhī jǐ]
释义: 叨:谦词,表示辱没他人,自觉惭愧;知己:友谊深厚的朋友。有愧于作为您的知己朋友。
出处: 清·霁园主人《夜潭随录·崔秀才》:“谓叨在知己,亟当如命。”

独出 [dú chū jǐ jiàn]
释义: 见:见解、主张。与别人不同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出处: 清·无名氏《续小五义》:“且说黑妖狐智化与小诸葛沈仲元二人暗地商议,独出己见,要去王府盗取盟单。”

以绳 [duó jǐ yǐ shéng]
释义: 绳:纠正,约束。指一定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使自己的行为合乎法度。
出处: 《荀子·非相》:“故君子之度己以绳,接人则用抴。”

反求诸 [fǎn qiú zhū jǐ]
释义: 求:追究,寻求;诸:“之于”的合成词。反过来追究自己。指从自己方面找原因。
出处: 《孟子·公孙丑上》:“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示例: 君子之遇艰阻,必反求诸己,而益自修。 【《二程全书·伊川易品三》】

守残 [fēng jǐ shǒu cán]
释义: 指固步自封,抱残守缺。
出处: 清·黄宗羲《留别海昌同学序》:“言理学者……薄文苑为辞章,惜儒林于皓首,封己守残,摘索不出一卷之内。”

奉公克 [fèng gōng kè jǐ]
释义: 指严以律己,一心为公。
出处: 《东观汉记·周泽传》:“[泽]为渑池令,奉公克己。”

奉公正 [fèng gōng zhèng jǐ]
释义: 奉行公事严格地约束自己。
出处: 《魏书·高道穆传》:“机方直之心,久而弥厉,奉公正己,为时所称。”

盖不由 [gài bù yóu jǐ]
释义: 盖:承上文申说理由和原因;由:听命,顺从。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出处: 元·无名氏《谢金吾》:“上命差遣,盖不由己。”

各持 [gè chí jǐ jiàn]
释义: 持:抓住不放。各人都坚持自己的意见。
出处: 宋·钱易《南部新书·乙》:“凡中书有军国政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
示例: 然此辈执术疏,谋生急,信口欺诈,言人人殊,甚至徒毁其师,子讥其父,各持己见,彼此相非。 【清·黄钧宰《金壶七墨·堪舆》】

各抒 [gè shū jǐ jiàn]
释义: 抒:抒发,发表。各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出处: 唐·李翱《李文权文集·陵庙日时朔祭议》:“先儒穿凿,各伸己见,皆托古圣贤之名以信其语,故其所记各不同也。”
示例: 据我主意,何不各抒己见,出个式子,岂不新鲜些?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四回】

各执 [gè zhí jǐ jiàn]
释义: 各人都坚持自己的意见。
出处: 宋·钱易《南部新书·乙》:“凡中书有军国政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
示例: 两人终日谈论,各执己见,不相上下。 【明·北梦龙《古今小说·明悟禅师赶五戒》】

孤行 [gū xíng jǐ jiàn]
释义: 不接受别人的意见,固执地照自己的意见行事。
出处: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过去和现在都有这样的人,企图孤行己见,不尊重我们的意见,但是结果都不通。”

孤行 [gū xíng jǐ yì]
释义: 不接受别人的意见,固执地照自己的意见行事。
出处: 鲁迅《集外集·记“杨树达”君的袭来》:“我想,原来是一个孤行己意,随随便便的青年,怪不得他模样如此傲慢。”

固执 [gù zhí jǐ jiàn]
释义: 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
出处: 《旧唐书·李纲传》:“时左仆射杨素、苏威当朝,纲每固执所见,不与之同,由是二人深恶之。”《宋史·陈宓传》:“固执己见,动失人心。”
示例: 冯贵堂听父亲不赞成他的主张,他想到:“人,一上了年纪,就爱固执己见,偏重保守了!” 【梁斌《红旗谱》八】

贵人贱 [guì rén jiàn jǐ]
释义: 认为自己不如别人,表示谦虚。
出处: 《礼记·坊记》:“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

毫不利,专门利人 [háo bù lì jǐ, zhuān mén lì rén]
释义: 丝毫不为个人利益着想,一心一意做有利于他人的事情。
示例: 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

肥人 [jí jǐ féi rén]
释义: 瘠:瘦,引申为约束;肥:胖,引申为宽大。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出处: 《宋史·赵善俊传》:“僚属争言用度将不足,善俊曰:‘吾将瘠己肥人。’”

瘠人肥 [jí rén féi jǐ]
释义: 瘠:瘦,引申为悭吝;肥:胖,引申为贪婪。对待别人很吝啬,而自己却很贪婪。
出处: 明·屠隆《昙花记·冥司断案》:“众生多犯悭贪谋夺强占,瘠人肥己,毫厘不舍,共若干起。”

[jǐ jī jǐ nì]
释义: 别人挨饿、落水就象自己挨饿、落水一样。旧时形容在位者关心人民疾苦。也比喻对别人的痛苦深表同情,并将解除别人的痛苦为己任。
出处: 《孟子·离娄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

[jǐ nì jǐ jī]
释义: 视人民的疾苦是由自己所造成,因此解除他们的痛苦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
出处: 语出《孟子·离娄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
示例: 或己溺己饥,或独清独醒,随其人之性情学问境地,莫不有由衷之言。 【清·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

所不欲,勿施于人 [jǐ suǒ bù yù,wù shī yú rén]
释义: 欲:希望;勿:不要;施:施加。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出处: 《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示例: 同一不知,在卑人则毫无忿怼,在郡主则视若寇仇,恐亦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之恕道也。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一百四十回】

从公 [jié jǐ cóng gōng]
释义: 保持自身廉洁,一心奉行公事。同“洁己奉公”。

奉公 [jié jǐ fèng gōng]
释义: 保持自身廉洁,一心奉行公事。
出处: 《宋书·林邑传》:“法命肃齐,文武毕力,洁己奉公,以身率下。”

自饰 [jīn jǐ zhì shì]
释义: 矜:夸耀;自饰:自己颂扬。夸耀称赞自己。
出处: 《后汉书·郑兴传》:“嚣矜己自饰,常以为西伯复作,乃与诸将议自立为王。”

酒逢知千杯少 [jiǔ féng zhī jǐ qiān bēi shǎo]
释义: 形容性情相投的人聚在一起总不厌倦。
出处: 清·吴璿《飞龙全传》第三回:“二人也把别后之事,谈了一番。三人俱备大悦。正是: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示例: 庞毅奋髯而起,慨然应诺。当下一番畅谈,正是酒逢知己千杯少。 【清·俞万春《荡寇志》第一百二十三回】

据为 [jù wéi jǐ yǒu]
释义: 将别人的东西拿来作为自己的。
出处: 明·李开先《宝剑记》第二十四出:“先从片进,累建大功,童贯占为己有欺瞒皇上。”
示例: 话说袁伯珍见王德黼的矿山苗旺,有利可图,便想夺他的利权,据为己有。 【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六回】

攫为 [jué wéi jǐ yǒu]
释义: 攫:夺取。有强行手段夺取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
出处: 《列子·说符》:“因攫其金而去。”

奉公 [kè jǐ fèng gōng]
释义: 克己:约束自己;奉公:以公事为重。克制自己的私心,一心为公。
出处: 《后汉书·祭遵传》:“遵为人廉约小心,克己奉公。”
示例: 大公无私,积极努力,克己奉公,埋头苦干的精神,才是可尊敬的。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复礼 [kè jǐ fù lǐ]
释义: 克:克制。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
出处: 《论语·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示例: 小官公谨忠信,克己复礼,奉公守法,正直无私。 【明·无名氏《紫泥宣》第一折】

慎行 [kè jǐ shèn xíng]
释义: 克己:克制自己;慎:谨慎。约束自己,小心做事。
出处: 唐·韩愈《送齐皞下第序》:“故上之人行志择谊,坦乎其无忧于下也;下之人克己慎行,确乎其无惑于上也。”

立身行 [lì shēn xíng jǐ]
释义: 存身自立,行为有度。

损人 [lì jǐ sǔn rén]
释义: 为了使自己得到好处而损害别人利益。参见“损人利己”。

审分 [liàng jǐ shěn fēn]
释义: 估量自己,省察本分。

露才扬 [lù cái yáng jǐ]
释义: 露:显露;扬:表现。显露自己的才能。也比喻炫耀才能,表现自己。
出处: 汉·班固《离骚序》:“今若屈原,露才扬己,竞乎危国群小之间,以离谗贼。”
示例: 既失博学知服之义,且开露才扬己之风,此学者之大病也。 【清·陈澧《东塾读书记·郑学》】

扬才 [lù jǐ yáng cái]
释义: 显露自己的才能。也比喻炫耀才能,表现自己。同“露才扬己”。

瞒心昧 [mán xīn mèi jǐ]
释义: 昧:欺瞒。违背良心干坏事。
出处: 元·石君宝《曲江池》第三折:“欺天负人,瞒心昧己,神明也不保佑。”

瞒心 [mèi jǐ mán xīn]
释义: 指违背自己的良心干坏事。
出处: 元杨显之《潇湘雨》第三折:“他他他,忒很毒,敢敢敢,昧己满心,将我图。”
示例: 况且骨肉之间,如此昧己瞒心,最伤元气。 【《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三】

谬托知 [miù tuō zhī jǐ]
释义: 指假托为知心朋友。

排斥异 [pái chì yì jǐ]
释义: 排挤、清除和自己意见不同或不属于自己集团派系的人。
出处: 《晋书·殷顗传》:“顗见江绩亦以正直为仲堪所斥,知仲当逐异己,树置所亲。”

排除异 [pái chú yì jǐ]
释义: 排挤、清除和自己意见不同或不属于自己集团派系的人。
出处: 《晋书·殷顗传》:“顗见江绩亦以正直为仲堪所斥,知仲堪当逐异己,树置所亲。”
示例: 明年诸葛恪被杀后,孙峻、孙林兄弟相继专权,更加残暴,排除异己,淫污宫廷。(吕振羽《简明中国通史》第十章)

求人不如求 [qiú rén bù rú qiú jǐ]
释义: 仰求别人,不如自己努力。
出处: 《论语·卫灵公》:“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文子·上德》:“怨人不如自怨,求诸人不如求之己。”

清身洁 [qīng shēn jié jǐ]
释义: 指保持自身节操,身体力行。

人不为,天诛地灭 [rén bù wèi jǐ,tiān zhū dì miè]
释义: 旧时指人不替自己打算,就会为天地所不容。
出处: 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这种人的脑筋,浸透着剥削阶级的思想意识,他相信这样的话:‘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他甚至用这一大套剥削阶级的话,来为他的自私自利和个人主义辩护。”
示例: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份千百年私有制最沉重的遗产,风靡旧世界的腐朽人生哲学,在这里被打碎了。 【《花城》1981年第3期】

一视 [rén jǐ yī shì]
释义: 待别人象待自己一样。比喻待人没有私心。
出处: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二:“此正无意于我,人己一视之道,实贤人君子之盛德。”

人一 [rén yī jǐ bǎi]
释义: 别人一次就做好或学会的,自己做一百次,学一百次。比喻以百倍的努力赶上别人。
出处: 《礼记·中庸》:“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通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奉公 [sè jǐ fèng gōng]
释义: 啬:节俭。自己节俭,尽力办好公共的事业。

从人 [shě jǐ cóng rén]
释义: 舍:弃;从:顺。放弃自己的意见,服从众人的主张。
出处: 《书·大禹谟》:“稽于众,舍己从人。”《孟子·公孙丑上》:“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
示例: 贤契不替令郎纳采,今反舍己从人,教老夫心中如何能安。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五回】

就人 [shě jǐ jiù rén]
释义: 舍:弃;就:顺。放弃自己的意见,服从众人的主张。
出处: 《尚书·大禹谟》:“稽于众,舍己从人。”《孟子·公孙丑上》:“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

为公 [shě jǐ wèi gōng]
释义: 为公共的利益而舍弃个人的利益。
示例: 我们从小就应当培养自己具有舍己为公的好品德。

为人 [shě jǐ wèi rén]
释义: 舍弃自己的利益去帮助别人。
出处: 《论语·先进》:“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朱熹注:“初无舍己为人之意,而其胸次悠然,直与天地万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妙。”

芸人 [shě jǐ yún rén]
释义: 指看重别人,轻视自己。
出处: 《孟子·尽心下》:“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

身不由 [shēn bù yóu jǐ]
释义: 由:听从。身体不由自己作主。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四回:“上命差遣,身不由己。望君侯怜悯,誓以死报。”

度人 [shěn jǐ duó rén]
释义: 审:审查;度:估量。先审查自己,再估量别人。
出处: 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孟君子审己度人,故能免于斯累而作论文。”

省身克 [xǐng shēn kè jǐ]
释义: 检查自身过失,克制自己非分之想。
出处: 明·钱德洪《王文成公〈大学问〉跋》:“吾党各以己见立说,学者稍见本体,即好为径超顿悟之说,无复有省身克己之功。”

士死知 [shì sǐ zhī jǐ]
释义: 士:有才识的人。为了报答知己,不惜牺牲生命。亦作“士为知己者死”。

士为知者死 [shì wèi zhī jǐ zhě sǐ]
释义: 知己者:了解自己,信用自己的人。指甘愿为赏识自己、栽培自己的人献身。
出处: 《战国策·赵策一》:“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吾其报知氏之雠矣。”

事不关 [shì bù guān jǐ]
释义: 事情同自己没有关系。
出处: 《曹雪芹别传》:“当时的风气是谨言慎行,少发议论,事不关己,不必打听,因此对这一次大征战的命将出师,一直不甚了了。”
示例: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明哲保身,但求无过。 【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

事不关,高高挂起 [shì bù guān jǐ,gāo gāo guà qǐ]
释义: 认为事情与己无关,把它搁在一边不管。
出处: 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明哲保身,但求无过。这是第三种。”

视为知 [shì wéi zhī jǐ]
释义: 看成好朋友。

利人 [sǔn jǐ lì rén]
释义: 损害自己,使别人得利。
出处: 明·李贽《与庄纯夫书》:“孝友忠信,损己利人,胜似今世称学道者。”
示例: 无论从旧道德,从新道德,只要是损己利人的,他就挑选上,自己背起来。 【鲁迅《南腔北调集·为了忘却的记念》】

损人不利 [sǔn rén bù lì jǐ]
释义: 损害别人对自己也没有好处。
出处: 鲁迅《书信·致曹聚仁》:“只有损人而不利己的事,我是反对的。”

损人肥 [sǔn rén féi jǐ]
释义: 犹损人利己。损害别人,使自己得到好处。

损人害 [sǔn rén hài jǐ]
释义: 既害了别人,又害了自己。

损人利 [sǔn rén lì jǐ]
释义: 损害别人,使自己得到好处。
出处: 《旧唐书·陆象先传》:“为政者理则可矣,何必严刑树威。损人益己,恐非仁恕之道。”
示例: 凡有损人利己之心的人,其结果都不妙。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损人益 [sǔn rén yì jǐ]
释义: 犹损人利己。损害别人,使自己得到好处。

及人 [tuī jǐ jí rén]
释义: 用自己的心意去推想别人的心意。指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
出处: 《论语·卫灵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朱熹集注:“推己及物。”
示例: 同学之间要做到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就能够搞好团结。

及物 [tuī jǐ jí wù]
释义: 用自己的心意去推想别人的心意。指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同“推己及人”。

正人 [wǎng jǐ zhèng rén]
释义: 枉:弯曲,不正;正:纠正。自己立脚不正,却要去纠正别人。
出处: 《孟子·万章上》:“吾未闻枉己而正人者也。”

先人后 [xiān rén hòu jǐ]
释义: 首先考虑别人,然后想到自己。
出处: 《礼记·坊记》:“子云:‘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
示例: 这也表现了他先人后己、艰苦朴素的崇高品质。 【朱敏《深情怀念周伯伯》】

得失 [xiǎo jǐ dé shī]
释义: 小己:个人。指个人的得失。
出处: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小雅》讥小己之丢失,其流及上。”

有耻 [xíng jǐ yǒu chǐ]
释义: 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受人 [xū jǐ shòu rén]
释义: 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

以听 [xū jǐ yǐ tīng]
释义: 形容接受意见的态度诚恳。
示例: 这位主管工作踏实,对于属下所反映的意见,都能虚己以听。

严以律,宽以待人 [yán yǐ lǜ jǐ,kuān yǐ dài rén]
释义: 律:约束。对自己要求严格,待别人则很宽厚。
出处: 宋·陈亮《谢曾察院启》:“严于律己,出而见之事功;心乎爱民,动必关夫治道。”

严于律 [yán yú lǜ jǐ]
释义: 律:约束。严格地约束自己。
出处: 宋·陈亮《谢曾察院君》:“严于律己,出而见之事功;心乎爱民,动必关天治道。”

露才 [yáng jǐ lù cái]
释义: 露:显露;扬:表现。显露自己的才能。也比喻炫耀才能,表现自己。
出处: 汉·班固《离骚序》:“今若屈原,露才扬己,竞乎危国群小之间,以离谗贼。”
示例: 徇饰非于明世,强媒蘖于礼经,虽欲扬己露才,不觉言之伤理。 【《隋书·刘子翊传》】

之见 [yī jǐ zhī jiàn]
释义: 指一个人的意见。
出处: 宋·周煇《清波杂志》卷八:“近时曾公端伯亦编皇宋百家诗选,去取任一己之见。”
示例: 永乐间,儒臣奉敕纂修考订,悉取其不悖本旨者,录之天下。习学已久,洪谟乃以一己之见纷更,不许行。 【明·沈德符《野获编·科场·减场解元》】

之私 [yī jǐ zhī sī]
释义: 指个人的私心、私利。
出处: 宋·李格非《书洛阳名园记后》:“放乎一己之私,自为之而忘天下之治,忽欲退享此得乎?”
示例: 上则扰乱政治,下则摇惑民心,皆由腐败官僚有意编造,以快一己之私。 【章炳麟《致报界俱进会书》】

度人 [yǐ jǐ duó rén]
释义: 度:揣度,推测。用自己的心思(多指不好的)去猜度别人。
出处: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三:“然则圣人何以不可欺也?曰:圣人以己度人者也,以心度心,以情度情,以类度类,古今一也。”
示例: 夫论事料敌,当以己度人。 【《三国志·魏志·钟毓传》】

之心,度人之腹 [yǐ jǐ zhī xīn,dù rén zh fù]
释义: 用自己的想法去推测别人的心思。同“以己之心,度人之心”。
出处: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八》:“杨(杨慎)以朱(朱熹)忌而毁之,岂以己之心度人之腹乎!”
示例: 这真是以己之心度人之腹。这是极其可悲的民族虚无主义! 【巴金《随想录·一谈〈望乡〉》】

之心,度人之心 [yǐ jǐ zhī xīn,dù rén zhī xīn]
释义: 用自己的想法去推测别人的心思。
出处: 《中庸》“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宋·朱熹注:“以己之心度人之心,未尝不同,则道之不远于人者可见。故己之所不欲,则勿以施至于人。”
示例: 朱吟秋 却在那里微笑;他听得孙吉人提到了什么长途汽车,什么矿山,他便老实断定孙吉人的办银行是‘淴浴主义’;他是最会以己之心,度人之心的。 【茅盾《子夜》三】

以天下为 [yǐ tiān xià wéi jǐ rèn]
释义: 把国家的兴衰治乱作为自己的责任。
出处: 《南史·孔休源传》:“休源风范强正,明练政体,常以天下为己任。”
示例: 经过这样磨炼成长起来的青年,才会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 【《人民日报》1965.6.1】

无人 [yǒu jǐ wú rén]
释义: 自私自利,只顾自己,不顾别人。

与人方便,自方便 [yǔ rén fāng biàn,zì jǐ fāng biàn]
释义: 给他人便利,他人也会给自己便利。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八回:“施主莫恼。‘与人方便,自己方便。’你就与我说说地名如何?我也可解得你的烦恼。”

守道 [zhèng jǐ shǒu dào]
释义: 道:道德。端正自己,严格遵守道德标准。

正中怀 [zhèng zhòng jǐ huái]
释义: 正合自己的心意。同“正中下怀”。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回:“夏婆子听了,正中己怀,忙问:‘因什么事?’”

政由 [zhèng yóu jǐ chū]
释义: 政令由一己发出。指把持大权,独断专行。
出处: 《史记·项羽本纪》:“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
示例: 独有为贵大臣告者,台阁之上,政由己出,龙行虎步,高下在心。 【章炳麟《为民报封禁事移让日本内务大臣平田东助书·三】

知彼知 [zhī bǐ zhī jǐ]
释义: 原意是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打起仗来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泛指对双方情况都很了解。
出处: 《孙子·谋攻》:“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示例: 对付敌人,一定要知彼知己,才能百战百胜。

之遇 [zhī jǐ zhī yù]
释义: 遇:待遇。像对知己一样的待遇。形容受到赏识。

知彼 [zhī jǐ zhī bǐ]
释义: 原意是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打起仗来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泛指对双方情况都很了解。
出处: 《孙子·谋攻》:“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示例: 对付敌人,一定要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曲波《林海雪原》十一】

直抒 [zhí shū jǐ jiàn]
释义: 坦率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示例: 讨论会上,大家热涌跃发言,直抒己见。

诛锄异 [zhū chú yì jǐ]
释义: 诛:杀;锄:铲除。指消灭和清除在政治上反对自己或与自己意见不合的人。
出处: 《梁书·止足·陶季直传》:“齐武帝崩,明帝作相,诛锄异己,季直不能阿意,明帝颇忌之,乃出为辅国长史、北海太守。”
示例: 而镇压人民的反对,竟不惜采用最卑劣无耻的手段来诛锄异己。(郭沫若《悼闻一多》)

卑人 [zūn jǐ bēi rén]
释义: 抬高自己,蔑视他人。形容自尊自大。
出处: 柯劭忞《清史稿》卷四三九:“中国地处亚东,又为数千年文化之古国,不免挟尊己卑人之见,未尝取世界列国之变迁而比较之。”

成人 [shě jǐ chéng rén]
释义: 牺牲自己利益,成全别人。

搬起石头砸自的脚 [bān qǐ shí tóu zá zì jǐ de jiǎo]
释义: 比喻本来想损害别人,结果却害了自己
示例: 王朔《千万别把我当人》:“这在物理上叫‘变压器效应’,在俗话上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任你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

自牧 [bēi jǐ zì mù]
释义: 卑:谦;牧:养。以谦逊的态度修身养性。
示例: 郭沫若《再谈郁达夫》:“鲁迅的韧,闻一多的刚,郁达夫的卑己自牧,我认为是文坛的三绝。”

刑物 [chéng jǐ xíng wù]
释义: 谓自己做到真诚,以匡正社会,为众人所取法。
出处: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但知私财不入,公事夙办,便云我能治民;不知诚己刑物,执轡如组,反风灭火,化鴟为凤之术也。”

大人无 [dà rén wú jǐ]
释义: 旧时指道德高尚的人把自己和别人融为一体,不自私。
出处: 《庄子•秋水》:“至德不得,大人无己。”

失期 [duo yi shi qi]
释义: 估计己经误了期限。

复礼克 [fù lǐ kè jǐ]
释义: 克:克制,约束;克己:约束自己。指约束自我,使言行合乎先王之礼。
出处: 《晋书•李充传》:“室有善言,应在千里,况乎行止,复礼克己。”

概不由 [gài bù yóu jǐ]
释义: 指一切不能由自己做主。
出处: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回:“公言固是有理,独不思君命所差,概不由己?”
示例: 概不由己,我只好如此。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爱古瓷 粤ICP备17015389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796号

本软件的研发和运营为非盈利行为。如果您认为本软件对您有所帮助,可以自愿提供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