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字典常用词典成语词典我的字典
    

不为 [bù wéi yǐ shèn]
释义: 已甚:过分。不做得太过分。多指对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
出处: 《孟子·离娄下》:“仲尼不为已甚者。”
示例: 那家人听了,倒道南令本不为已甚,不过大吏过严罢了。(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三十六回)

迫不得 [pò bù dé yǐ]
释义: 被逼得没有办法,不得不这样。
出处: 《汉书·王莽传上》:“为皇帝定立妃后,有司上名,公女为首,公深辞让,迫不得已然后受诏。”
示例: 吾之言爱国也,得毋为名乎,得毋为利乎,是毋为事势迫不得已乎。(清·梁启超《意大利建国三杰传·结论》)

安分守 [ān fěn shǒu jǐ]
释义: 规矩老实,守本分,不做违法的事。
出处: 《红楼梦》第七十二回:“从此养好了,可要安分守己,再别胡行乱闹了。”
示例: 他是个安分守已的公民。

逼不得 [bī bù dé yǐ]
释义: 指迫不得已。
出处: 《云笈七签》卷八五:“[程伟]欲从求方,终不可得,云伟骨未应得之,逼不得已,妻尸解而去。”

必不得 [bì bù dé yǐ]
释义: 必然不能得止。指形势使得非如此不可。表示无可奈何的意思。
出处: 《论语·颜渊》:“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示例: 布之威怀,革其非心,必不得已,则仗大顺以讨之,出师以征之。 【唐·权德舆《世祖封不义侯议》】

毙而后 [bì ér hòu yǐ]
释义: 指努力工作或为某一目的奋斗终生,至死才罢休。
出处: 西汉·戴圣《礼记·表记》:“乡道而行,中道而废,忘身之老也,不知年数之不足也,俯焉日有孳孳,毙而后已。”
示例: 公尔忘私,毙而后已,是岂寻常所可及哉! 【明·田汝成《阿寄传》】

不得而为之 [bù dé yǐ ér wéi zhī]
释义: 没有办法,只能这样做。
出处: 《老子》第三十一章:“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
示例: 岁币郊祀之费,是不得已而为之者。 【宋·辛弃疾《九议》】

不得而用之 [bù dé yǐ ér yòng zhī]
释义: 用:使用。没有办法,只好采用这个办法。
出处: 《六韬·文韬·兵道》:“圣王号兵为凶器,不得已而用之。”
示例: 且兵者凶器,不得已而用之。 【宋·孔平仲《续世说·直谏》】

不能自 [bù néng zì yǐ]
释义: 已:停止。指无法控制自己,使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
出处: 唐·卢照邻《寄裴舍人书》:“慨然而咏‘富贵他人合,贫贱亲戚离’,因泣下交颐,不能自已。”

称赏不 [chēng shǎng bù yǐ]
释义: 赏:赞赏。不已:继续不止。连连称赞。
出处: 《五代史平话·周史》:“讨论撰定,皆合事宜,威称赏不已。”

大势 [dà shì yǐ qù]
释义: 大势:事情发展的趋势。有利的形势已经丧失,前途已经没有希望。
出处: 宋·朱熹《朱子谏类》卷五十一:“程子说天命之改,莫是大势已去。”
示例: 纣王看见,不觉大惊,知大势已去,非人力可挽。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九十七回】

低回不 [dī huí bù yǐ]
释义: 低回:徘徊留恋;不已:不停止。不停地徘徊,留恋忘返。形容伤感难忘的心情。
出处: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低回阴山翔以纡曲兮,吾乃今目睹西王母曤然白首。”

东隅逝,桑榆非晚 [dōng yú yǐ shì,sāng yú fēi wǎn]
释义: 东隅:指日出处,表示早年。桑榆:指日落处,表示晚年。早年的时光消逝,如果珍惜时光,发愤图强,晚年并不晚。
出处: 唐·王勃《滕王阁序》:“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恶贯 [è guàn yǐ yíng]
释义: 形容罪大恶极,到受惩罚的时候了。同“恶贯满盈”。
出处: 《金石萃编·唐玄宗〈批答裴耀卿等奏〉》:“小蕃背诞,恶贯已盈。”
示例: 某家惯作歹事,恶贯已盈。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方寸 [fāng cùn yǐ luàn]
释义: 心已经乱了。
出处: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
示例: 我的方寸已乱,断无道理可计议了。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回】

方兴未 [fāng xīng wèi yǐ]
释义: 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同“方兴未艾”。
出处: 铁郎《二十世纪之湖南》:“世变茫茫,方兴未已。”

冯唐 [féng táng yǐ lǎo]
释义: 汉朝冯唐身历三朝,到武帝时,举为贤良,但年事已高不能为官。感慨生不逢时或表示年寿老迈。同“冯唐易老”。
出处: 唐·王维《重酬苑郎中》诗:“扬子《解嘲》徒自遣,冯唐已老复何论。”
示例: 谢朓每篇堪讽诵,冯唐已老听吹嘘。 【唐·杜甫《寄岑嘉州》诗】

过为 [guò wéi yǐ shèn]
释义: 过:过分;为:做;已甚:过头。做得太过分。
出处: 《孟子·离娄下》:“仲尼不为已甚者。”
示例: 如能实行以上十二条,则事态自然平复,我们共产党和全国人民,必不过为已甚。 【毛泽东《为皖南事变发表的命令和谈话》】

鞠躬尽力,死而后 [jú gōng jìn lì,sǐ ér hòu yǐ]
释义: 恭敬勤谨,尽心竭力工作,一直到死为止。

鞠躬尽瘁,死而后 [jū gōng jìn cuì,sǐ ér hòu yǐ]
释义: 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已:停止。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
出处: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示例: 臣兄荷皇上知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敢言病。 【清·黄宗羲《巡抚天津右佥都御史留仙冯公神道碑铭》】

烈士暮年,壮心不 [liè shì mù nián,zhuàng xīn bù yǐ]
释义: 烈士:志向远大的英雄。已:停止,衰减。英雄到了晚年,壮志雄心并不衰减。
出处: 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成炊 [mǐ yǐ chéng chuī]
释义: 比喻事已做出,无可挽回。
示例: 事前没计划好,现在米已成炊,要亡羊补牢也来不及了。

莫为 [mò wéi yǐ shèn]
释义: 不做得太过分。多指对人的责备或责罚适可而止。

成舟 [mù yǐ chéng zhōu]
释义: 树木已经做成了船。比喻事情已成定局,无法改变。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四回:“如今木已成舟,也是林兄命定如此了。”

墓木 [mù mù yǐ gǒng]
释义: 坟墓上的树木已有两手合抱那么粗了。意思是你快要死了。这是骂人的话。后指人死了很久。
出处: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亦。”

年事 [nián shì yǐ gāo]
释义: 年事:年纪。指一个人的岁数已经很大了。

庆父不死,鲁难未 [qìng fù bù sǐ,lǔ nàn wèi yǐ]
释义: 不杀掉庆父,鲁国的灾难不会停止。比喻不清除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就得不到安宁。
出处: 《左传·闵公元年》:“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示例: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战犯不除,国无宁日。这个道理,难道现在还不明白么? 【毛泽东《南京政府向何处去?》】

情不自 [qíng bù zì yǐ]
释义: 犹情不自禁。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

情非得 [qíng fēi dé yǐ]
释义: 指情况出于不得已。

三竿 [rì yǐ sān gān]
释义: 形容太阳升得很高,时间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同“日上三竿”。
出处: 明·王錂《春芜记·探遗》:“你看日已三竿,且到佛殿前探望一回何如?”

如此而 [rú cǐ ér yǐ]
释义: 如此:象这样;而已:罢了。就是这样罢了。
出处: 《孟子·尽心上》:“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

生生不 [shēng shēng bù yǐ]
释义: 生生:中国哲学术语,指变化和新生事物的发生;不已:没有终止。形容一切生物新陈代谢,永无停止。
出处: 《周易·系辞上》:“生生之谓易。”宋·周敦颐《太极图说》:“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

死而后 [sǐ ér hòu yǐ]
释义: 已:停止。死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出处: 《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示例: 臣披肝沥胆,尚不能补报皇上之恩。今奉诏命,敢不竭力尽忠,死而后已。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八十三回】

贪求无 [tān qiú wú yǐ]
释义: 贪图利益,无满足的时候。同“贪求无厌”。

万不得 [wàn bù dé yǐ]
释义: 表示无可奈何,不得不如此。
出处: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十八卷:“娘子不须挂怀,三载夫妻,恩情不浅,此去也是万不得已,一年半载,便得相逢也。”
示例: 今门之事,出于万不得已,并非有意为之。 【清·李渔《比目鱼》第十五回】

严于律 [yán yú lǜ jǐ]
释义: 律:约束。严格要求自己。
出处: 宋·陈亮《谢曾察院启》:“严于律己,出而见之事功;心乎爱民,动必关夫治道。”

一夔 [yī kuí yǐ zú]
释义: 夔:古贤臣名,为舜时的典乐官。夔一人已足制乐。指只要是真正的人才,有一个就足够了。
出处: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不也,夔非一足也,……一而足也。”《吕氏春秋·察传》:“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楚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
示例: 昔尧作《大章》,一夔已足。 【《后汉书·曹褒传》】

一之 [yī zhī yǐ shèn]
释义: 做了一次,已经过分。比喻错误不能重犯。同“一之谓甚”。
出处: 唐·任蕃《梦游录·张生》:“酒至白面少年,复请歌。张妻曰:‘一之已甚,其可再乎?’”

由来 [yóu lái yǐ jiǔ]
释义: 由来:从发生到现在。事情从发生到现在已经过了很长时间了。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王子敬病笃,道家上章应首过,问子敬由来有何异同得失。”

有加无 [yǒu jiā wǔ yǐ]
释义: 已:停止。不停地增加或事态发展越来越厉害。
出处: 《左传·昭公七年》:“并走群望,有加而无瘳。”宋·陈亮《复杜伯高书》:“然而左右独以为不然,时以书相劳问,意有加而无已。”

有增无 [yǒu zēng wú yǐ]
释义: 不断增加或不断扩展。

羽翼 [yǔ yì yǐ chéng]
释义: 鸟的羽毛和翅膀已长全。比喻力量已经巩固。
出处: 《史记·留侯世家》:“多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也。”

赞叹不 [zàn tàn bù yǐ]
释义: 已:止,完。连声赞赏不止。
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34回:“庄绍光看了,赞叹不已。”

冢木 [zhǒng mù yǐ gǒng]
释义: 坟墓上的树木以很高大。比喻老死多年。
出处: 《毂梁传·僖公三十三年》:“泰伯将袭郑,百里子与蹇叔子谏曰:‘千里而袭人,未有不亡者也。’泰伯曰:‘子之冢木已拱矣,何知!’”范宁注:“子之辈皆已老死矣……言其老无知。”

诛求不 [zhū qiú bù yǐ]
释义: 指勒索,强取没完没了。同“诛求无已”。
出处: 清·张廷玉《明史·范济传》:“无丁之家,诛求不已;有丁之户,诈称死亡。”

诛求无 [zhū qiú wú yǐ]
释义: 诛求:需索;已:停止。指勒索诈取没完没了。
出处: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经敝邑褊小,介于大国,诛求无时,是以不敢宁居。”
示例: 另外的错误观点,就是不顾人民困难,只顾政府和军队的需要,竭泽而渔,诛求无已。 【毛泽东《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

壮心不 [zhuàng xīn bù yǐ]
释义: 壮心:宏大的志向;已:停止。指有抱负的人到了晚年,雄心壮志仍不衰减。
出处: 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瞠乎后 [chēng hū hòu yǐ]
释义: 见“瞠乎后矣”。

不得而求其次 [bù dé yǐ ér qiú qí cì]
释义: 不得已:无奈何;求:寻求;次:稍差的。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只得以差一等的将就。
出处: 曹靖华《叹往昔,独木桥头徘徊无终期》:“凡事往往不得已而求其次,‘鸿沟’上没有‘桥梁’,只好‘绕道东京’了。”
示例: 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仁厚宽大,体恤部属,不得已而求其次,倒宁愿在黄抚台手下。”

不鸣则,一鸣惊人 [bù míng zé yǐ,yī míng jīng rén]
释义: 鸣;鸟叫。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才不半古,功倍之 [cái bù bàn gǔ,gōng yǐ bèi zhī]
释义: 才能不及古人的一半,而所立功业已多古人一倍。形容人得时遇势,易建功业。
出处: 《孟子•公孙丑上》:“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示例: 《晋书•陆机传》:故曰才不半古,功已倍之,盖得之于时世也。

喋喋不 [dié dié bù yǐ]
释义: 喋喋:形容说话的声音;已:止。唠唠叨叨,说个没完。
出处: 宋·司马光《辞知制诰状》:“奏牒繁多,喋喋不已。”
示例: 《元史•太祖纪》:遗骸骨冀得安寝,汝乃喋喋不已耶。

盖棺事 [gài guān shì yǐ]
释义: ①同“盖棺论定”;②盖:遮盖;已:停止。人死了,事情才算完结。泛指终身坚持或追求某种事业。
出处: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爱古瓷 粤ICP备17015389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796号

本软件的研发和运营为非盈利行为。如果您认为本软件对您有所帮助,可以自愿提供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