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字典常用词典成语词典我的字典
    

前不村,后不 [qián bù bā cūn,hòu bù bā diàn]
释义: 指走远道处在无处落脚的境地。也比喻处境尴尬或生活无依靠。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回:“小人子母二人贪行了些路程,错过了宿店。来到这里,前不巴村,后不巴店,欲投贵庄借宿一宵,明日早行。”

急急 [bā bā jí jí]
释义: 指勉强,凑合。同“巴巴结结”。
出处: 《古今小说·沈小官一鸟害七命》:“父子三人,正是衣不遮身,食不充口,巴巴急急,食不敷。”

劫劫 [bā bā jié jié]
释义: 指心情急切的样子。
出处: 元·狄君厚《介子推》第四折:“道他巴巴劫劫背着主公,破破碌碌践红尘。”

结结 [bā bā jiē jiē]
释义: ①勉强,凑合。②勤恳;辛劳。③形容说话不流利。
出处: ①《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光阴迅速,大娘子在家巴巴结结将近一年。”②《古今小说任·孝子烈性为神》:“任珪天明起来,辞了父亲入城去了。每日巴巴结结,早出晚回。”
示例: 他巴巴结结地说不了几句。

高望上 [bā gāo wàng shàng]
释义: 指与社会地位高于自己的人结交或联姻。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六回:“别说是鸳鸯,凭他是谁,那一个不想巴高望上、不想出头的?”

高枝儿 [bā gāo zhī ér]
释义: 比喻高攀。
出处: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二回:“我也不怕人笑话我奴才亲戚混巴高枝儿,我今日可算认定了干娘咧!”。

前算后 [bā qián suàn hòu]
释义: 思前想后,反复考虑。
出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劳生忧忧,巴前算后,每怀不足之心,空白了头,没用处,不如随便度日的好。”

人下里 [bā rén xià lǐ]
释义: ①即下里巴人。古代楚国流行的民间歌曲。用以称流俗的音乐。巴,古国名,在今四川东部一带,古为楚地。下里,乡里。②泛指粗俗的。
出处: 南朝·梁简文帝《与湘东王书》:“故玉微金铣,反为拙目所嗤;《巴人下里》,更合郢中之听。”
示例: 张寅道:“晚生末学,‘巴人下里’之词只好涂饰闾里,怎敢陈于老太师山斗之下。” 【《平山冷燕》第十七回】

三览四 [bā sān lǎn sì]
释义: 比喻说话拉扯,没有中心。
出处: 元·萧德祥《杀狗劝夫》:“我说的丁一确二,你说的巴三览四。”

三揽四 [bā sān lǎn sì]
释义: 形容说话东拉西扯。
出处: 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四折:“我说的丁一确二,你说的巴三揽四。”

山度岭 [bā shān dù lǐng]
释义: 指爬山越岭。
出处: 《水浒传》第一一六回:“只见解珍、解宝便道:‘我兄弟两个,原是猎户出身,巴山度岭得惯。’”

山蜀水 [bā shān shǔ shuǐ]
释义: 巴、蜀指四川一带。四川一带的山山水水。
出处: 萧白《晚祷》:“多少思怀在这圆圆月中,一次偶然的月下促膝,常成一生追念,于是巴山蜀水近来,洞庭湘河近来,扬子江钟山也近来……”

山夜雨 [bā shān yè yǔ]
释义: 指客居异地又逢夜雨缠绵的孤寂情景。
出处: 唐·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说巴山夜雨时。”

山越岭 [bā shān yuè lǐng]
释义: 爬山越岭。形容善于登山行走。
出处: 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二折:“人似巴山越岭彪,马跨翻江混海虬。”

头探脑 [bā tóu tàn nǎo]
释义: 形容伸着头偷看。
示例: 乘客纷纷一字排,巴头探脑费疑猜,东南西北车多少,不靠咱们这站台。 【启功《鹧鸪天·乘公共交通车》八首】

吊拷 [bēng bā diào kǎo]
释义: 强行脱去衣服,捆绑并吊起来拷打。同“绷扒吊拷”。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四回:“好女婿呀!这早晚还不起来谢亲,又不到师父处报喜,还在这里卖解儿耍子哩!咄!你娘呢?你老婆呢?好个绷巴吊拷的女婿呀!”

吃哑 [chī yǎ bā kuī]
释义: 自己遭受暗算或受损吃亏,不敢声张或无法申诉,只好自认吃亏。
出处: 清·石昆玉《三侠五义》第十四回:“且说苗家父子丢了银子,因是暗昧之事,也不敢声张,竟吃了哑巴亏了。”

东野 [dōng yě bā rén]
释义: 古代楚国民间通俗歌曲,又称《下里巴人》。
出处: 汉·陈琳《答东阿王笺》:“夫听《白雪》之音,观《绿水》之节,然后《东野巴人》,蚩鄙益著。”吕延济注:“东野,下里之音。”宋玉以问曰:“客有歌于郢中都中,其始曰《下里巴人》也。”

利脆 [gān bā lì cuì]
释义: 干脆;爽快。同“干巴利落”。
示例: 老王做事从不拖泥带水,一向干巴利脆的。

利落 [gān bā lì luò]
释义: 指干脆;爽快。

狐狸尾 [hú li wěi ba]
释义: 古时传说狐狸能够变成人形来迷惑人,但它的尾巴却始终变不了,成为妖的标志。比喻坏人的本来面目或迷惑人的罪证。
出处: 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法云寺》:“孙岩娶妻三年,不脱衣而卧。岩私怪之,伺其睡,阴解其衣,有尾长三尺似狐尾。岩惧而出之。”
示例: 但是他的话未免说的太露骨,已经明明白白把他的狐狸尾巴显露出来了。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十一章】

鸡烂嘴 [jī làn zuǐ bā yìng]
释义: 比喻自知理亏,还要强辩。

结结 [jiē jiē bā bā]
释义: 形容说话不流利。也比喻凑合,勉强。
出处: 老舍《骆驼祥子》十三:“结结巴巴的,他把昨夜晚的事说了一遍,虽然费力,可是说的不算不完全。”

老实 [lǎo shí bā jiāo]
释义: 形容人规规矩矩,谨慎胆小的样子。
出处: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二:“这时他躺在炕上,光顾抽大烟,把一个老实巴交的老田头晾在一边。”

前不村,后不着店 [qián bù bā cūn,hòu bù zháo diàn]
释义: 巴:靠近。着:挨着。前面没有村子,后面没有旅店。形容走远路走到野外荒郊,找不到歇脚住宿的地方。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三十七回:“三个商量道:‘没来由看使枪棒,恶了这厮!如今闪得前不巴村,后不着店,却是投那里去宿是好?’”

妄口 [wàng kǒu bā shé]
释义: 比喻胡言乱语。有时也指造谣污蔑。

乌焦 [wū jiāo bā gōng]
释义: 乌:黑色;焦:火力过猛,使东西烧成炭样。原是《百家姓》中的四个姓氏。比喻烧得墨黑。
出处: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演义》五回:“良弼正要进门,猛听得一声怪响,不禁却顾,可巧弹落脚旁,把左足轰得乌焦巴弓,呼痛未终,已是晕倒。”

下里 [xià lǐ bā rén]
释义: 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出处: 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

一个掌拍不响 [yī gè bā zhǎng pāi bù xiǎng]
释义: 比喻事情不会是单方面引起的。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八回:“袭人道:‘一个巴掌拍不响’,老的也太不公些,小的也太可恶些。”

一眨 [yī zhǎ bā yǎn]
释义: 方言。一眨眼。
出处: 老舍《小坡的生日》四:“可惜新年也和别的日子一样,一眨巴眼儿就过去了。”
示例: 可是这个匪徒突然一眨巴眼,大哭起来,狠狠照着自己的脸上打了响响的两个耳光子。 【曲波《林海雪源》第二十章】

正儿 [zhèng ér bā jīng]
释义: ①正经的;严肃认真的。②真正的;确实的。亦作“正儿八经”。亦作“正二八摆”。

蛇吞象 [bā shé tūn xiàng]
释义: 巴蛇:古代传说中的大蛇。巴蛇吞吃大象。比喻贪得无厌。
出处: 《山海经•海内南经》:“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爱古瓷 粤ICP备17015389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796号

本软件的研发和运营为非盈利行为。如果您认为本软件对您有所帮助,可以自愿提供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