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字典常用词典成语词典我的字典
    

牵肠 [qiān cháng guà dù]
释义: 牵:拉。形容十分惦念,放心不下。
出处: 元·无名氏《冤家债主》第三折:“可怎生将俺孩儿一时勾去,害的俺张善友牵肠割肚。”
示例: 人家牵肠挂肚的等着,你且高乐去!(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六回)

补阙 [bǔ quē guà lòu]
释义: 阙:缺;漏:遗漏。指弥补事物的缺陷和漏洞。
出处: 清·赵曦明《<颜氏家训>跋》:“至于补阙挂漏,俾臻完善,不能无望于将伯之助云。”

不足齿 [bù zú guà chǐ]
释义: 不足:不值得;挂齿:放在嘴上讲。表示不值得一提。
出处: 《史记·刘敬叔孙叔通传》:“此特群盗鼠窃狗盗耳,何足置之齿牙间?”
示例: 宋江答道:“无能小将,不足挂齿。”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八十七回】

齿颊 [chǐ jiá guà rén]
释义: 指为人们所称道。
出处: 何启、胡礼垣《新政论义》:“及知名之国皆有可取之物,齿颊挂人,多者二十馀种,再次亦数种,惟中国则无一见称焉。”

寸丝不 [cùn sī bù guà]
释义: 原为佛家语,比喻心中无所牵挂。后多指赤身裸体。
出处: 宋·释道元《景德传灯录》卷八:“师便问:‘大夫十二时中作么生?’陆云:‘寸丝不挂。’”
示例: 热甚,寸丝不挂,故不敢出门。 【明李贽《焚书·答陆思山》】

对景 [duì jǐng guà huà]
释义: 比喻本身的举动恰恰和客观情形相应。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一回:“他们诸位姐姐过谦,都不肯猜,我却打着了,是‘集贤宾’,这才叫对景挂画哩。”

分心 [fēn xīn guà fù]
释义: 形容十分挂念。
出处: 《宋书·王僧达传》:“山川险阻,吉凶路塞……分心挂腹,实亦私苦。”

封刀 [fēng dāo guà jiàn]
释义: 比喻运动员结束竞技生涯,不再参加正式比赛。
出处: 《羊城晚报》1984.8.25:“中国女排完成‘三连冠’伟业之后,队伍将作小的调整。据悉二十七岁的老大姐周晓兰和队长张蓉芳将要封刀挂剑。”

封金 [fēng jīn guà yìn]
释义: 指不受赏赐,辞去官职。
出处: 《三国演义》第二七回:“[曹操]因谓张辽曰:‘云长封金挂印,财贿不以动其心,爵禄不以移其志,此等人吾深敬之。’”

灯结彩 [guà dēng jié cǎi]
释义: 悬挂红灯,系结彩绸。表示喜庆。
出处: 《荡寇志》第一一六回:“到了那日,鼓乐喧天,挂灯结彩,说不尽那绵绣荣华,一段富贵。”
示例: 太平寨里的土豪、劣坤、地主、有钱人,那天晚上正在用农民租谷换来的钱,挂灯结彩,喝唒唱戏。 【应修人《旗子的故事》】

肚牵肠 [guà dù qiān cháng]
释义: 极言牵挂,挂念。
出处: 《白雪遗音·岭儿调·从别后》:“从别后……心儿里挂肚牵肠,废寝忘食。”

肚牵心 [guà dù qiān xīn]
释义: 牵:牵挂。形容忧虑不安的心情。

冠归去 [guà guān guī qù]
释义: 冠:帽子,这里指官帽。把官帽取下挂起来。比喻辞官回家。
出处: 《后汉书·逢萌传》:“时王莽杀其子宇,萌谓友人曰:‘三纲绝矣!不去,祸将及人。即解冠挂工都城门归,将家属浮海,客于辽东。”
示例: 气得彭教谕拂衣而去,遂挂冠归去。 【明·天然痴叟《石点头·侯官县烈女歼仇》】

冠求去 [guà guān qiú qù]
释义: 挂冠:把官帽挂起来。脱下官帽要求离去。比喻辞官归隐。
出处: 《后汉书·逢萌传》:“时王莽杀其子宇,萌谓友人曰:‘三纲绝矣!不去,祸将及人。即解冠挂工都城门归,将家属浮海,客于辽东。”

席为门 [guà xí wéi mén]
释义: 指隐士居处。亦形容贫穷或居处简陋。
出处: 《史记·陈丞相世家》载:汉初丞相陈平,好读书,在未发迹时,家里很穷,挂着破席子当门。
示例: 诛茅作室,挂席为门。 【唐·杨炯《寻杨陷居诗》序】

羊头,卖狗肉 [guà yáng tóu,mài gǒu ròu]
释义: 挂着羊头,卖的却是狗肉。比喻以好的名义做招牌,实际上兜售低劣的货色。
出处: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脯于内也。”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六:“悬羊头,卖狗肉,坏后进,初几灭。”
示例: 中国现在的顽固派,正是这样。他们口里的宪政,不过是“挂羊头,卖狗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羊头卖狗肉 [guà yáng tóu mài gǒu ròu]
释义: 比喻以好的名义做幌子,实际上名不副实或做坏事。
出处: 宋·释惟白《续传灯录》第31卷:“悬羊头,卖狗肉,知它有甚凭据。”
示例: 我们的组织决不能叫一些挂羊头卖狗肉的反动分子、投机分子所欺骗。 【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28章】

一漏万 [guà yī lòu wàn]
释义: 挂:钩取,这里指说到,提到;漏:遗漏。形容说得不全,遗漏很多。
出处: 唐·韩愈《南山》诗:“团辞试提挈,挂一念万漏。”
示例: 相望二千里外,明月此心,恳恳侧厘,挂一漏万。 【宋·文天祥《与游提刑汶》】

印悬牌 [guà yìn xuán pái]
释义: 悬:挂。高挂官印、告牌(旧时官府用以喻示下级或百姓的告示牌)。指担任官职。
出处: 元·关汉卿《裴度还带》:“那其间日转千阶,喜笑迎腮,挂印悬牌。”

何足齿 [hé zú guà chǐ]
释义: 足:值得;挂齿:提及,谈及。哪里值得挂在嘴上。不值一提的意思。
出处: 《汉书·叔孙通传》:“此特群盗鼠窃狗盗,何足置齿牙间哉?”
示例: 不过先人留下来的几本破书,卖又不值钱,随便带在行箧解解闷儿,当小说书看罢了,何足挂齿。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三回】

箕山 [jī shān guà piáo]
释义: 用为隐居不仕之典。
出处: 明·敬虚子《小隐书·许由》载:相传许由隐居箕山之下,颖水之阳,躬耕自食,以手掬饮。人遗一瓢,挂于树,风吹历历作声,以为烦,弃之。
示例: 湖海伴渔樵,任尘埃暗宝刀,枕流漱石吾堪老,因此上箕山挂瓢,缑山弄箫,幽怀尽付闲花草。 【明·王錂《春芜记·访友》】

金榜 [jīn bǎng guà míng]
释义: 指科举得中。同“金榜题名”。
出处: 元·秦简夫《剪发待宾》第二折:“直等的俺孩儿金榜挂名时,那其间新婚燕尔。”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十七卷:“若要洞府花烛夜,必须金榜挂名时。”
示例: 到那时,我是要恭贺你和小表嫂的金榜挂名,洞房花烛了。 【清·曾朴《孽海花》第四回】

羚羊 [líng yáng guà jiǎo]
释义: 羚羊夜宿,挂角于树,脚不着地,以避祸患。旧时多比喻诗的意境超脱。
出处: 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盛唐诸人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牛角 [niú jiǎo guà shū]
释义: 比喻读书勤奋。
出处: 《新唐书·李密传》:“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牵五 [qiān wǔ guà sì]
释义: 指接连不断。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于是接二连三,牵五挂四,将一条街烧得如‘火焰山’一般。”

神武 [shén wǔ guà guàn]
释义: 指辞官隐居。
出处: 南朝梁陶弘景“家贫,求宰县不遂。永明十年,脱朝服挂神武门,上表辞禄”。见《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

事不关己,高高 [shì bù guān jǐ,gāo gāo guà qǐ]
释义: 认为事情与己无关,把它搁在一边不管。
出处: 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明哲保身,但求无过。这是第三种。”

松枝 [sōng zhī guà jiàn]
释义: 比喻重信义的美德。
出处: 《史记·吴太伯世家》:“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

脱白绿 [tuō bái guà lǜ]
释义: 脱去白衣,换上绿袍。指初登仕途。

无碍 [wú guà wú ài]
释义: 没有任何牵挂。同“无罣无碍”。

无牵无 [wú qiān wú guà]
释义: 形容没有拖累,非常放心。
出处: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61回:“北侠原是无牵无挂之人,不能推辞,同上茉花村去了。”
示例: 他只想往前走,仿佛走到什么地方他必能找回原来的自己,那个无牵无挂,纯洁,要强,处处努力的祥子。 【老舍《骆驼祥子》】

心无 [xīn wú guài ài]
释义: 挂碍:牵挂。原为佛教用语,指内心没有任何牵挂。
出处: 唐·玄奘《般若波罗多心经》:“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这离颠倒梦想。”

行香 [xíng xiāng guà pái]
释义: 学政到省后例行的仪式。行香:到孔丘庙烧香。挂牌:出牌公告考试地点、日期等。

悬肠 [xuán cháng guà dù]
释义: 形容挂念之深切。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二回 “只为父亲这一事,悬肠挂肚,坐卧不安。”

一丝不 [yī sī bù guà]
释义: 原是佛教用来比喻人没有一丝牵挂。后指人裸体。
出处: 《楞严经》:“一丝不挂,竿木随身。”
示例: 放闸老兵殊耐冷,一丝不挂下冰滩。 【宋·杨万里《清晓洪泽放闸》诗】

补厥 [bǔ jué guà lòu]
释义: 犹言补苴罅漏。

起早 [qǐ zǎo guà wǎn]
释义: 犹言起早贪黑。

负薪 [fù xīn guà jiǎo]
释义: 负薪:背着柴草,汉代朱买臣背着柴草读书;挂角:把备读的书挂在牛角上,隋代李密骑在牛背上读书。指边劳动边读书,不畏辛苦。
出处: 宋·王应璘《三字经》:“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爱古瓷 粤ICP备17015389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796号

本软件的研发和运营为非盈利行为。如果您认为本软件对您有所帮助,可以自愿提供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