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字典常用词典成语词典我的字典
    

黯晦 [àn huì xiāo chén]
释义: 指湮没消失。
出处: 蒋智由《<中国之武士道>序》:“凡有绝大之战争,往往赖有雄伟之文,淋漓之诗歌,而后其印象日留于国民心目之间。否则,不数年间而黯晦消沉以尽。”

冻解 [bīng xiāo dòng jiě]
释义: 比喻完全消失或彻底崩溃。
出处: 《朱子全书》卷四:“见得大处分明,这许多小小病痛,都是冰消冻解,无有痕迹矣。”
示例: 昨见公,令我两个月心事顿然冰消冻解也。乃知向之劝我者,只为我添油炽薪耳。 【明·李贽《与曾中野书》】

瓦解 [bīng xiāo wǎ jiě]
释义: 冰一样地消融,瓦一样地分解。比喻完全消失或彻底崩溃。
出处: 晋·成公绥《云赋》:“于是玄气仰散,归云四聚;冰消瓦解,奕奕翩翩。”
示例: 韩夫人喜不自胜,将一天愁闷,已冰消瓦解了。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三】

雾散 [bīng xiāo wù sàn]
释义: 比喻事物消失瓦解。
出处: 北周·庚信《周大将军琅邪定公司马裔墓志铭》:“都督始州诸军事,蛮夷恃险,狼顾鸱张,高山寻云,深谷无景,九地纵横,三门起伏,危峰马束,水险桥飞。遂得谷静山空,冰消雾散。”

雪释 [bīng xiāo xuě shì]
释义: 比喻事物消失瓦解。
出处: 靳以《被煎熬的心》:“父亲已经在楼梯口那里等她,好像原想申斥她几句,看到她便什么都冰消雪释的样子,只在急急地问她是不是医院出了什么事。”
示例: 至此,我们已经获得了充分的谅解,并从心底深处感到在一起谈一谈是件很愉快的事。最初的对立早已冰消雪释了。 【《十月》1981年第1期】

云散 [bīng xiāo yún sàn]
释义: 比喻事物消失瓦解。
出处: 续范亭《三年不言之言》:“我看当时的情况,好像阎长官满肚子的勇气,被郭宗汾的这一席话,说得冰消云散了。”

红减 [cuì xiāo hóng jiǎn]
释义: 形容女子姿容减退。
出处: 宋·柳永《八声甘州》词:“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示例: 翠消红减乱如麻,隔妆台慵梳掠,掩菱花。 【元·李子昌《梁州令》】

胆丧魂 [dǎn sàng hún xiāo]
释义: 形容极度害怕、恐慌。
出处: 明·无名氏《精忠记·班师》:“雄威纠纠杀金酋,已教胆丧魂消,他弃甲潜逃,从此边疆不再无忧。”

滴水难 [dī shuǐ nán xiāo]
释义: 指虽菲薄之物也不能受用。
出处: 元·无名氏《杀狗劝夫》楔子:“兄弟!滴水难消。休道是兄弟将酒来,你则这般空来,也是你兄弟的情分。”
示例: 只要有钱凭你饮,无钱滴水也难消。 【清·洪昇《长生殿·疑谶》】

东窗 [dōng chuāng xiāo xi]
释义: 指谋害忠良的阴谋诡计。同“东窗计”。
出处: 明·无名氏《精忠计·东窗》:“心事难凭枉致疑,夫人其实好心机,凭此黄柑无后患,东窗消息少人知。”

寒心 [hán xīn xiāo zhì]
释义: 形容担心忧虑。同“寒心销志”。
出处: 《梁书·武帝纪下》:“联寒心消志,为日久矣,每当食投箸,方眠彻枕,独坐怀忧,愤慨申旦,非为一人,百姓故耳。”

鸿鲤息 [hóng xiāo lǐ xī]
释义: 指断绝音信。亦指死。

涣若冰 [huàn ruò bīng xiāo]
释义: 犹言涣然冰释。象冰遇热消融一般。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全消除。

胆丧 [hún xiāo dǎn sàng]
释义: 形容惊恐万分,极端害怕。同“魂飞魄散”。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百十四回:“[段恺]使人探知大军离城不远,遥望水陆路上,旌旗蔽日,船马相连,吓得魂消胆丧。”
示例: 夫人听说,吓得目瞪口呆,魂消胆丧。 【清·佚名《说呼全传》第五回】

魄夺 [hún xiāo pò duó]
释义: 形容惊恐万分,极端害怕。同“魂飞魄散”。

魄丧 [hún xiāo pò sàng]
释义: 形容惊恐万分,极端害怕。

火灭烟 [huǒ miè yān xiāo]
释义: 火苗熄灭,烟云消散。比喻事物消失净尽,不留一点痕迹。亦作“烟消火灭”。
出处: 晋·傅玄《四言杂诗》:“忽然长逝,火灭烟消。”

积毁 [jī huǐ xiāo gǔ]
释义: 指不断的毁谤能使人毁灭。同“积毁销骨”。
出处: 汉·刘向《新序·杂事三》:“昔鲁听季孙之说逐孔子,宋信子冉之计逐墨翟,以孔墨之辩而不能自免,何则?众口铄金,积毁消骨。”
示例: 积毁消骨,巧言铄金,市虎成于三人,投杼起于屡至。 【宋·苏轼《代滕甫辨谤乞郡书》】

家道 [jiā dào xiāo fá]
释义: 家道:家境,家庭经济情况。消乏:贫困,空乏。家境贫寒,经济空乏。

金鸡 [jīn jī xiāo xī]
释义: 金鸡:古时大赦时,所举行的一种仪式,即竖长杆,顶立金鸡,然后集中罪犯,击鼓,宣读赦令。指皇帝下赦令招安的消息。
出处: 《新唐书·百官志三》:“赦日,树金鸡于仗南,竿长七丈,有鸡高四尺,黄金饰首,衔绛幡长七尺,承以彩盘,维以绛绳。”
示例: 六六雁行连八九,只等金鸡消息。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七十二回】

进退 [jìn tuì xiāo cháng]
释义: 指增减;变化。同“进退消息”。
出处: 清·魏源《〈武进庄少宗伯遗书〉序》:“君在乾隆末,与大学士和珅同朝,郁郁不合,故与《诗》《易》君子小人进退消长之际,往往发愤慷慨,流连太息,读其书可以悲其志云。”

进退 [jìn tuì xiāo xī]
释义: 指增减;变化。

魄散魂 [pò sàn hún xiāo]
释义: 形容惊恐万分,极端害怕。同“魂飞魄散”。

魂散 [pò xiāo hún sàn]
释义: 形容惊恐万分,极端害怕。同“魂飞魄散”。

胆夺 [qì xiāo dǎn duó]
释义: 形容畏惧到极点。

默化 [qián xiāo mò huà]
释义: 指暗地消除。

神灭形 [shén miè xíng xiāo]
释义: 指死亡。

瓦解冰 [wǎ jiě bīng xiāo]
释义: 比喻完全消逝或彻底崩溃。
出处: 晋·成公绥《云赋》:“于是玄气仰散,归云四聚;冰消瓦解,奕奕翩翩。”
示例: 你们的一场闹剧,给我一席话,弄得瓦解冰消。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一回】

枉物难 [wǎng wù nán xiāo]
释义: 指不义之财难于消受,反而招灾惹祸。

玉减 [xiāng xiāo yù jiǎn]
释义: 比喻美女日渐消瘦。
出处: 元·贾仲名《萧淑兰》第二折:“则为他粉悴胭憔,端的是香消也那玉减。”
示例: 渐渐香消玉减,柳嚬花困,太医院诊脉,吃下药去,如水浇石一般。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三】

玉碎 [xiāng xiāo yù suì]
释义: 比喻年轻美貌女子死亡。

玉损 [xiāng xiāo yù sǔn]
释义: 比喻年轻美貌女子死亡。同“香消玉碎”。

玉殒 [xiāng xiāo yù yǔn]
释义: 比喻美丽的女子死亡。
出处: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30回:“香消玉碎佳人绝,粉骨残躯血染衣!”
示例: 尸体已经在下游打捞到了,虽然香消玉殒,依旧面目娇好云云。 【徐迟《牡丹》】

愁解闷 [xiāo chóu jiě mèn]
释义: 消除忧愁,解除烦闷。
出处: 元高文秀《遇上皇》第一折:“[搽旦云]我不和你撒赖撒痴的,断了酒者![正末唱]教我断消愁解闷瓮头香。”
示例: 随时拣一支合式的唱唱,也足可消愁解闷。 【朱自清《经典常谈·诗经》】

愁释愦 [xiāo cháo shì kuì]
释义: 指消除烦闷,愉快身心。
出处: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弹棋亦近世雅戏,消愁释愦,时可为之。”

极怠工 [xiāo jí dài gōng]
释义: 指用消极的方法不认真工作。
示例: 陈老板对于员工们的消极怠工毫无办法,只得同意增加工资。

声灭迹 [xiāo shēng miè jì]
释义: 不公开讲话,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不再出现。
出处: 《艺文类聚》卷三六引北周庚信《五月披裘负薪画赞》:“禽巢欲远,鱼穴惟深,消声灭迹,何必山林!”

声匿迹 [xiāo shēng nì jì]
释义: 不公开讲话,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不再出现。
出处: 语出《艺文类聚》卷三六引北周庚信《五月披裘负薪画赞》:“禽巢欲远,鱼穴惟深,消声灭迹,何必山林!”
示例: 虽然在初期也有少数人唱导‘与抗战无关’论,但为大势所迫,不久也就消声匿迹了。 【郭沫若《沸羹集·抗战以来的文艺思潮》】

声匿影 [xiāo shēng nì yǐng]
释义: 不公开讲话,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不再出现。
出处: 语出《艺文类聚》卷三六引北周庚信《五月披裘负薪画赞》:“禽巢欲远,鱼穴惟深,消声灭迹,何必山林!”
示例: 不转瞬间,消声匿影,至今日而昔年之全盛,渺不可复睹矣。 【梁启超《欧洲地理大势论》】

息灵通 [xiāo xī líng tōng]
释义: 指对各方面的消息能及时掌握。
示例: 王太太真是消息灵通,小镇上来了什么人,她都一清二楚。

息盈冲 [xiāo xī yíng chōng]
释义: 指事物的盛衰变化或行为的出处进退。
出处: 语出《易·剥》:“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
示例: 时行则行,时止则止,消息盈冲,取诸天纪。 【汉蔡邕《释诲》】

息盈虚 [xiāo xī yíng xū]
释义: 指事物的盛衰变化或行为的出处进退。
出处: 《易·剥》:“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
示例: 消息盈虚,终则有始。 【《庄子·秋水》】

遥自在 [xiāo yáo zì zài]
释义: 指逍遥自得。
出处: 明谢谠《四喜记·亲忆琼英》:“你看那人踏雪寻梅,那人寒江独钓,何等消遥自在。”

小道 [xiǎo dào xiāo xī]
释义: 指非经正式途径传播的消息。往往传闻失实,并不可靠。

问息 [xún xiāo wèn xī]
释义: 寻、问:打听。打听消息。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通言》卷十三:“今日慕小妹之才,虽然炫玉求售,又怕损了自己的名誉,不肯随行逐队,寻消问息。”

火灭 [yān xiāo huǒ miè]
释义: 比喻事物消灭干净。
出处: 清·张春帆《宦海》第十七回:“若是这位武弁老爷,当时认个不是,赔个笑脸,这件事儿也就烟消火灭的了。”

雾散 [yān xiāo wù sàn]
释义: 比喻事物消失得干干净净。同“烟消云散”。
出处: 巴金《海的梦》后篇一:“我很疲倦,但是我觉得畅快。在流了这么多的眼泪以后,这许多日子来的阴郁的思想都烟消雾散了。”

云散 [yān xiāo yún sàn]
释义: 象烟云消散一样。比喻事物消失得干干净净。
出处: 《朱子全书·治道二·祯异》:“使一日之间,云消雾散,尧天舜日,廓然清明。”
示例: 他的兴致被突然传来的坏消息吹得烟消云散。

杳无 [yǎo wú xiāo xī]
释义: 杳:无影无踪。没有一点儿音信。
出处: 明·沈德符《野获编》:“微闻有浮海行者,踪迹可疑。乃南至闽广近海诸地,无不遍历,杳无消息。”
示例: 我四处打听,也杳无消息。 【鲁迅《故事新编·铸剑》】

一笔勾 [yī bǐ gōu xiāo]
释义: 全部取消之意。亦作“一笔勾销”。
出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我们不少的是银子,匡得将来买上买下。再央一个乡官在太守处说了人情,婚约一纸,只须一笔勾消。”
示例: 可见你们男人的心是狠的,一翻了脸,就把前情一笔勾消。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二十九回】

与时 [yǔ shí xiāo xi]
释义: 指事物无常,随时间的推移而兴盛衰亡。消,消亡。息,孳生。
出处: 《周易·丰》:“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后汉书·孔融传》:“故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而欲绳之以古行刑,投之以残弃,非所谓与时消息者也。”

云散 [yǔ xiāo yún sàn]
释义: 比喻消失得一干二净。
出处: 瞿秋白《赤都心史》八:“情爱呢?,可知,这甜情蜜意,禁不起——理性一闪,迟早是——雨消云散。”

玉减香 [yù jiǎn xiāng xiāo]
释义: 比喻美人的消瘦、萎靡。同“玉减香销”。
出处: 元·高栻《集贤宾·怨别》套曲:“这些时,玉减香消添了疾病,冷清清独自孤凄。”

玉碎香 [yù suì xiāng xiāo]
释义: 比喻女子死亡。
出处: 明·无名氏《寻亲记》第二十四出:“玉碎香消镜台荒,绿云缭乱懒梳妆。”

雾散 [yún xiāo wù sàn]
释义: 象烟云消散一样。比喻事物消失得干干净净。
出处: 唐·李世民《授长孙无忌尚书右仆射诏》:“干戈所指,云消雾散。”

雨散 [yún xiāo yǔ sàn]
释义: 比喻一切都成了过去。
出处: 唐·李世民《授长孙无忌尚书右仆射诏》:“干戈所指,云消雾散。”
示例: 百岁既终,云消雨散,此事自古皆然,不足感叹。(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

黯然魂 [àn rán hún xiāo]
释义: 心神极度沮丧,好像失去了灵魂。
示例: 清·李渔《闲情偶寄•授曲第三》:“悲者黯然魂消而不致反有喜色,欢者恰然自得而不见稍有瘁容。”

冻释 [bīng xiāo dòng shì]
释义: 比喻困难或障碍像冰融化那样消释。
出处: 宋·朱熹《论差役利害状》:“而此数十年深锢牢结之弊,一旦豁然,冰消冻释。”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爱古瓷 粤ICP备17015389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796号

本软件的研发和运营为非盈利行为。如果您认为本软件对您有所帮助,可以自愿提供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