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字典常用词典成语词典我的字典
    

灰飞 [huī fēi yān miè]
释义: 比喻事物消失净尽。
出处: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示例: 岂知转眼之间灰飞烟灭,金山化作冰山,极是不难的事。(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

波钓徒 [yān bō diào tú]
释义: 烟波:水波渺茫,看远处有如烟雾笼罩;钓:钓鱼。旧指隐逸于渔的人。
出处: 《新唐书·张志和传》:“以亲既丧,不复仕,居江湖,自称烟波钓徒。”

不吃火食 [bù chī yān huǒ shí]
释义: 烟火食:熟食。道教以为仙人可以不吃熟食。旧时用来称赞诗文立意高超,言词清丽,不同一般。
出处: 宋·阮阅《诗话总龟前集》卷九引《直方诗话》:“文潜先与李公择辈来予家作长句。后再同东坡来,坡读其诗,叹息云:‘此不是吃烟火食人道底言语。’”
示例: 我看你每每宁神养性,不食烟火,虽然有些道理;但这上面事迹,你何能晓得,却要观看。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回】

不食 [bù shí yān huǒ]
释义: ①指不吃熟食。道家修炼主张绝粒却谷,不吃世间烟火物。②指诗文立意高超,言词清丽,不同凡俗。
出处: 《终有报》第一回:“人都道他不食烟火,体气欲仙。”
示例: 此诗不独敏捷异常,且字字清新俊逸,饶有别致,似不食烟火者,大与平日不同。 【《玉娇梨》第一回】

扯纤拉 [chě qiàn lā yān]
释义: 犹扯篷拉纤。指用不正当的手段为人撮合或说情而从中取利的行为。
出处: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五回:“晁书、晁凤也只道胡旦的外公,不过在京中扯纤拉烟,寻常门户罢了。”

析产 [fēn yān xī chǎn]
释义: 指分家。分割财产,各自过活。
出处: 《宋史·食贷志上二》:“其分烟析产,典卖割移,官给契,县置簿,皆以今所方之田为正。”
示例: 现在社会上因分烟析产引起矛盾激化的事例很多,这起纠纷若不及时解决,后果不堪设想。 【《文汇报》1984.9.19】

析生 [fēn yān xī shēng]
释义: 指分家。分割财产,各自过活。同“分烟析产”。
出处: 宋·苏轼《乞增修弓箭社条约状》之一:“如本地分内人户分烟析生,即各据户眼定差,或外来人户典买到本社田地,亦许收入差充弓箭社户。”

过眼 [guò yǎn yān yún]
释义: 从眼前飘过的云烟。原比喻身外之物,不必重视。后比喻很快就消失的事物。
出处: 宋·苏轼《宝绘堂记》:“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
示例: 论起荣华富贵,原不过是过眼烟云。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十八回】

过眼云 [guò yǎn yún yān]
释义: 从眼前飘过的云烟。原比喻身外之物,不必重视。后比喻很快就消失的事物。
出处: 宋·苏轼《宝绘堂记》:“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
示例: 尽道是用不尽的金银,享不完的福禄了,谁知过眼云烟,容易消歇。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

浩如 [hào rú yān hǎi]
释义: 浩:广大;烟海:茫茫大海。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
出处: 隋·释真观《梦赋》:“若夫正法宏深,妙理难寻,非生非灭,非色非心,浩如沧海,郁如邓林。”
示例: 古今载籍,浩如烟海。 【清·周永年《儒藏记》】

荒无人 [huāng wú rén yān]
释义: 人烟:指住户、居民,因有炊烟的地方就有人居住。形容地方偏僻荒凉,见不到人家。
出处: 穆欣《南线巡回·解放西昌之战》:“部队指战员忍饥受寒,翻越高达四千二百多米荒无人烟的大山。”

瘴气 [huī yān zhàng qì]
释义: 比喻污浊。

火灭 [huǒ miè yān xiāo]
释义: 火苗熄灭,烟云消散。比喻事物消失净尽,不留一点痕迹。亦作“烟消火灭”。
出处: 晋·傅玄《四言杂诗》:“忽然长逝,火灭烟消。”

大话 [láng yān dà huà]
释义: 漫无边际的吹牛话。

四起 [láng yān sì qǐ]
释义: 狼烟:古代边防报警时烧狼粪腾起的烟。四处都是报警的烟火,指边疆不平静。
出处: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毛篇》:“狼粪烟直上,烽火用之。”
示例: 这火筒节节生枝,能吹得狼烟四起;实在放他不得。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七十回】

花雾 [liǔ yān huā wù]
释义: 形容春色迷濛的景象。
出处: 元·张可久《落梅风·春晚》曲:“东风景,西子湖,湿冥冥,柳烟花雾。”

露红绿 [lù hóng yān lǜ]
释义: 形容花木的色彩鲜艳。同“露红烟紫”。
出处: 宋·晏幾道《泛清波摘遍》词:“催花雨小,著柳风柔,都似去年时侯好。露红烟绿,尽有狂情斗春早。”

露红 [lù hóng yān zǐ]
释义: 形容花木的色彩鲜艳。

落纸云 [luò zhǐ yún yān]
释义: 笔墨落到纸上如同云烟一样变幻多姿。形容书法或诗文高超玄妙,变化多姿。

瘴雾 [mán yān zhàng wù]
释义: 指南方的烟雨瘴气。借指荒凉地区。
出处: 宋·欧阳修《再和公仪赠白鹇》:“蛮烟瘴雾虽生处,何必区区忆陋邦。”

瘴雨 [mán yān zhàng yǔ]
释义: 指南方有瘴气的烟雨。也泛指十分荒凉的地方。
出处: 宋·辛弃疾《满江红》词:“瘴雨蛮烟,十年梦,樽前休说。”

渺无人 [miǎo wú rén yān]
释义: 一片渺茫,没有人家。
出处: 《花月痕》第四七回:“不上一月,将淮北千里,扫荡个渺无人烟。”
示例: 长征中,红军斩关夺隘……跋涉了渺无人烟的草原。 【刘伯承《回顾长征》】

七孔生 [qī kǒng shēng yān]
释义: 形容气愤到极点。同“七窍生烟”。

七窍生 [qī qiào shēng yān]
释义: 七窍:口和两眼、两耳、两鼻孔。气愤得好象耳目口鼻都要冒出火来。形容气愤到极点。
出处: 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三回:“说罢,悻悻然转出来。把邓氏气得七窍生烟,觉得脑中一涌,喉里作动,旋吐出鲜血来。”

九点 [qí yān jiǔ diǎn]
释义: 俯视九州,小如烟点。
出处: 唐·李贺《梦天》诗:“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千里无 [qiān lǐ wú yān]
释义: 指广大地区粮尽炊断。

炮雨 [qiāng yān pào yǔ]
释义: 形容激烈的争战。

砲雨 [qiāng yān pào yǔ]
释义: 形容激烈的争战。

稠密 [rén yān chóu mì]
释义: 指某地方人口很多。
出处: 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二十七回:“景和一力荐拔为延州府太守,管辖二州七县,地方广阔,钱粮极多,人烟稠密,百姓富庶,是一个膏腴的都会。”
示例: 那个地方虽然很小,但是人烟稠密。

浩穰 [rén yān hào rǎng]
释义: 指某地方人口很多。
出处: 宋·耐得翁《都城纪胜·市井》:“官巷口、棚心、众安桥,食物店铺,人烟浩穰。”

如堕 [rú duò yān hǎi]
释义: 堕:落。好象掉在茫茫无边的烟雾里。比喻迷失方向,找不到头绪,抓不住要领。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王仲祖、刘真长造殷中军谈,谈竟俱载去。刘谓王曰:‘渊源真可!’王曰:‘卿故堕其云雾中。’”
示例: 万千的学问家和实行家,不懂得这种方法,结果如堕烟海,找不到中心,也就找不到解决矛盾的方法。 【毛泽东《矛盾论》】

如堕 [rú duò yān wù]
释义: 形容茫然不得要领或认不清方向。
出处: 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王仲祖、刘真长造殷中军谈,谈竟俱载去。刘谓王曰:‘渊源真可!’王曰:‘卿故堕其云雾中。’”殷中军指殷浩,字渊源。

雾锁 [wù suǒ yān mí]
释义: 指为云雾所掩蔽。

波浩渺 [yān bō hào miǎo]
释义: 烟波:雾霭苍茫的水面;浩渺:水面辽阔。形容烟雾笼罩的江湖水面广阔无边。
出处: 唐·崔致远《将归海东巉山春望》:“目极烟波浩渺间,晓乌飞处认乡关。”

不出火不进 [yān bù chū huǒ bù jìn]
释义: 形容人慢性子,不爱说话。

断火绝 [yān duàn huǒ jué]
释义: 指人烟灭绝。
出处: 《文选·江淹〈恨赋〉》:“若乃骑叠迹,车屯轨,黄尘匝地,歌吹四起,无不烟断火绝,闭骨泉里。”李善注:“烟断火绝,喻人之死也。”

飞星散 [yān fēi xīng sàn]
释义: 形容离散。
出处: 《初刻拍案惊奇》卷八:“有一等做举人、秀才的,呼朋引类,把持官府,起灭词讼,每有将良善人家拆得烟飞星散的,难道不是大盗?”

霏雾集 [yān fēi wù jí]
释义: 形容众多。
出处: 南朝·宋·鲍照《河清颂》序:“嘉祥累仍,福应尤盛……烟霏雾集,不可胜纪。”
示例: 每当命酒延宾,张灯召客,烟霏雾集,纸醉金迷。 【清·吴锡麒《袁简斋前辈八十寿序》】

霏雨散 [yān fēi yǔ sàn]
释义: 形容众多。
出处: 《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络绎纵横,烟霏雨散。”李善注:“烟霏雨散,众多也。”

花风月 [yān huā fēng yuè]
释义: 指男女情爱之事。
出处: 吴梅《风洞山·游湖》:“咳!弘光啊!都是些烟花风月担误了你也!”

聚波属 [yān jù bō shǔ]
释义: 如烟之相聚,波之相接。比喻接连而来,聚集甚多。
出处: 隋·卢思道《北齐兴亡论》:“朝士无赖者,亦竞相谄媚,或送婢妾,或进子女,筐筐苞苴,烟聚波属。”

视媚行 [yān shì mèi xíng]
释义: 烟视:微视;媚行:慢行。形容害羞不自然的样子。
出处: 《吕氏春秋·不屈》:“人有新取妇者,妇至,宜安矜,烟视媚行。”

蓑雨笠 [yān suō yǔ lì]
释义: ①指蓑衣斗笠两种雨具。②借指隐者的服装或隐者优游自适的生活。
出处: 宋·苏轼《书晁说之〈考牧图〉后》诗:“烟蓑雨笠长林下,老去而今空见画。”
示例: 扫空紫陌红尘梦,收得烟蓑雨笠身。 【宋·陆游《溪上小雨》诗】

霞痼疾 [yān xiá gù jì]
释义: 烟霞:指山水;痼疾:久治不愈的病,比喻积久成习,不易改变的嗜好、习惯。指爱好山水成癖。
出处: 《新唐书·田游岩传》:“臣所谓泉石膏肓,烟霞痼疾者。”

消火灭 [yān xiāo huǒ miè]
释义: 比喻事物消灭干净。
出处: 清·张春帆《宦海》第十七回:“若是这位武弁老爷,当时认个不是,赔个笑脸,这件事儿也就烟消火灭的了。”

消雾散 [yān xiāo wù sàn]
释义: 比喻事物消失得干干净净。同“烟消云散”。
出处: 巴金《海的梦》后篇一:“我很疲倦,但是我觉得畅快。在流了这么多的眼泪以后,这许多日子来的阴郁的思想都烟消雾散了。”

消云散 [yān xiāo yún sàn]
释义: 象烟云消散一样。比喻事物消失得干干净净。
出处: 《朱子全书·治道二·祯异》:“使一日之间,云消雾散,尧天舜日,廓然清明。”
示例: 他的兴致被突然传来的坏消息吹得烟消云散。

销灰灭 [yān xiāo huī miè]
释义: 比喻事物消失,不见踪迹。
出处: 元·刘祁《〈归潜志〉序》:“向日二十余年间所见富贵权势之人,一时煊赫如火烈烈者,迨遭丧乱,皆烟销灰灭无余。”

炎张天 [yān yán zhāng tiān]
释义: 烟火遮满天空。炎:同焰。

云过眼 [yān yún guò yǎn]
释义: 象烟云在眼前一晃而过。比喻事物很快就成为过去。也比喻身外之物,不必重视。
出处: 宋·苏轼《宝绘堂记》:“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
示例: 余于器玩不甚留意,后为人取去,烟云过眼矣。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七】

杳无人 [yǎo wú rén yān]
释义: 僻远无人居住。形容荒凉,偏僻。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四回:“师兄差疑了,似这杳无人烟之处,又无个怪兽妖禽,怕他怎的?”

一溜 [yī liú yān]
释义: 形容跑得很快。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五回:“那些亲友听见,就一溜烟如飞的出去了。”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回:“说罢了这一句,便一溜烟外面去了。”
示例: 那捉他的巡捕见问官和他认得,便一溜烟走了。 【清·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八回】

一脉香 [yī mài xiāng yān]
释义: 指延续家世的后代。人死,后嗣须常上香祭扫,故云。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六回:“正因为姐姐你在黑风岗能仁寺救了他儿子性命,保了他安家一脉香烟,因此我公婆以德报德,也想续你何家一脉香烟。”

有气无 [yǒu qì wú yān]
释义: 形容家中非常贫困,无米下锅。
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三十二卷:“自从那李甲在此,混帐一年有余,莫说新客,连旧主顾都断了。分明接了个锺馗老,连小鬼也没得上门,弄得老娘一家人家,有气无烟,成什么模样!”

雨愁 [yǔ chóu yān hèn]
释义: 烟雨所引起的人的惆怅哀愁。
出处: 宋·史达祖《隔浦莲·荷花》词:“西湖游子,惯识雨愁烟恨。只恐吴娃暗折赠。耿耿。柔丝容易萦损。”

雨膏 [yǔ gāo yān nì]
释义: 指花草树木在烟雨中显得肥腴润泽。
出处: 宋·柳永《剔银灯》词:“艳杏夭桃,垂杨芳草,各斗雨膏烟腻。”

雨井 [yǔ jǐng yān yuán]
释义: 比喻荒凉、冷落的景象。
出处: 清·孔尚任《桃花扇·题画》:“明放着花楼酒榭,丢做个雨井烟垣。”

雨笠 [yǔ lì yān suō]
释义: 防雨用的蓑衣笠帽,为渔夫的衣饰。亦借指渔夫。
出处: 宋·刘过《沁园春·咏别》词:“念丹霞秋冷,风巾雾屦,五湖春暖,雨笠烟蓑。”
示例: 从今稳作城东客,雨笠烟蓑不用将。 【明·李东阳《得匏安观造雨□诗辄次韵》】

雨蓑 [yǔ suō yān lì]
释义: 防雨用的蓑衣笠帽,为渔夫的衣饰。亦借指渔夫。
出处: 唐·翁洮《渔者》诗:“一叶飘然任浪吹,雨蓑烟笠肯忘机。”
示例: 雨蓑烟笠傍渔矶,应不是、封侯相。 【宋·陆游《一落索·识破浮生虚妄》】

雨条 [yǔ tiáo yān yè]
释义: 雨中的柳条,烟雾中的柳叶。形容凄迷的景色。亦比喻情意的缠绵。
出处: 宋·晏殊《浣溪沙》词:“只有醉吟宽别恨,不须朝暮促归程。雨条烟叶系人情。”宋·晏几道《浪淘沙·丽曲醉思仙》词:“秾蛾叠柳脸红莲。多少雨条烟叶恨,红泪离筵。”

云飞 [yún fēi yān miè]
释义: 比喻消逝。
出处: 宋·辛弃疾《贺新郎·听琵琶》词:“千古事、云飞烟灭。贺老定场无消息,想沉香亭北繁华歇。”

过眼 [yún yān guò yǎn]
释义: 象烟云在眼前一晃而过。比喻事物很快就成为过去。也比喻身外之物,不必重视。也指荣华富贵转眼已成过去。
出处: 宋·苏轼《宝绘堂记》:“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

瘴雨蛮 [zhàng yǔ mán yān]
释义: 指南方有瘴气的烟雨。也泛指十分荒凉的地方。
出处: 宋·辛弃疾《满江红》词:“瘴雨蛮烟,十年梦,尊前休说。”

纸落云 [zhǐ luò yún yān]
释义: 形容落笔轻捷,挥洒自如。
出处: 晋·潘岳《杨荆州诔》:“翰动若飞,纸落如云。”

瘴气 [wū yān zhàng qì]
释义: 乌烟:黑烟;瘴气:热带山林中的一种湿热空气,旧时认为是瘴疠的病原。比喻环境嘈杂、秩序混乱或社会黑暗。
示例: 这样,汪精卫派和国民党的反共顽固派两家里应外合,把时局闹得乌烟瘴气了。(毛泽东《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反对反共顽固派》)

波月 [zhú yān bō yuè]
释义: 雾气中的竹林和月照下的波纹。喻月光下优美的景色。

笔底 [bǐ dǐ yān huā]
释义: 比喻文章写得生动、出色。
示例: 清·钱泳《履园丛话•画学·画中人》:“笔底烟花传海国,袖中诗句落吴船。”

不食人间 [bù shí rén jiān yān huǒ]
释义: 道教称神仙或修道者不吃熟食。比喻人有出世之意。也比喻诗画之意高超,不凡凡俗。
出处: 宋·阮阅《诗话总龟前集》卷九引《直方诗话》:“坡读其诗,叹息云:此不是吃烟火食人道底言语。”
示例: 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卷三:“红藕香残玉簟秋”七字,便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间烟火气。

扼襟控 [è jīn kòng yān]
释义: 襟:衣服胸前的部分。抓住胸部,控制咽喉。比喻控制要害的地方。
出处: 宋·周邦彦《汴都赋》:“扼襟控咽,屏藩表里,名城池为金汤,役诸侯为奴隶。”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爱古瓷 粤ICP备17015389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796号

本软件的研发和运营为非盈利行为。如果您认为本软件对您有所帮助,可以自愿提供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