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字典常用词典成语词典我的字典
    

而视 [cè mù ér shì]
释义: 侧:斜着。斜着眼睛看人。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愤恨。
出处: 《史记·汲郑列传》:“今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矣。”
示例: 诸君记得当年常肃剥皮做衮州府的时候,何尝不是这样?总是做得人人侧目而视就完了。(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三回)

疮痍满 [chuāng yí mǎn mù]
释义: 疮痍:创伤。满眼创伤。比喻眼前看到的都是灾祸的景象。
出处: 唐·杜甫《北征》诗:“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
示例: 征鼙聒耳乡音杳,疮痍满目亲人少。(清·李渔《风筝误·和鹤》)

贵耳贱 [guì ěr jiàn mù]
释义: 重视传来的话,轻视亲眼看到的现实。比喻相信传说,不重视事实。
出处: 汉·张衡《东京赋》:“若客所谓,末学肤受,贵耳而贱目者也。”
示例: 太守何得贵耳贱目。(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

迥望 [jí mù jiǒng wàng]
释义: 极:尽;迥:远。尽眼力之所及眺望远方。
出处: 三国·魏·王朗《与许靖书》:“子虽在裔土,想亦极目而迥望,侧耳而遐听,延颈而鹤立。”

骋怀 [yóu mù chěng huái]
释义: 游目:远眺;骋怀:放开胸怀,往远处想。纵目四望,开阔心胸。
出处: 晋·王羲之《兰亭集序》:“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案剑瞋 [àn jiàn chēn mù]
释义: 案:同“按”,握住;瞋:瞪眼。握住宝剑,瞪大双眼。
出处: 《庄子·盗跖》:“案剑瞋目,声如乳虎。”

本来面 [běn lái miàn mù]
释义: 原为佛家语,指人的本性。后多比喻事物原来的模样。
出处: 唐·慧能《六祖坛经·行由品》:“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宋·苏轼《老人行》诗:“一任秋霜换鬓毛,本来面目长如故。”
示例: 这一润色,留传固然留传了,但可惜的是一定失去了许多本来面目。 【鲁迅《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

连枝 [bǐ mù lián zhī]
释义: 比目:比目鱼,传说仅一眼,须两鱼并游;连枝:连在一起的树枝。比喻形影不离的情侣和朋友。
出处: 元·贾固《醉高歌过红绣鞋·寄金莺儿》:“乐心儿比目连枝,肯意儿新婚燕儿。”

塞聪 [bì mù sāi cōng]
释义: 聪:听觉敏锐,这里指听觉。闭着眼睛,堵住耳朵。形容对外界事物全不了解。
出处: 汉·王充《论衡·自纪》:“闭目塞聪,爱精自保。”

塞耳 [bì mù sè ěr]
释义: 堵塞视听。指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或不了解。
出处: 《隋书·东夷传·高丽》:“王乃坐之空馆,严加防守,使其闭目塞耳,永无闻见。”
示例: 设有人闭目塞耳,跣而疾趋,前遇险阻,安有不颠踬者哉! 【宋·司马光《遗表》】

塞听 [bì mù sè tīng]
释义: 闭上眼睛不看,堵住耳朵不听。形容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
出处: 汉·王充《论衡·自纪》:“闭目塞聪,爱精自保。”
示例: 一个闭目塞听、同客观外界根本绝缘的人,是无所谓认识的。 【毛泽东《实践论》】

避人耳 [bì rén ěr mù]
释义: 指避免走漏消息。
出处: 清·俞达《青楼梦》第二十八回:“我欲姐姐迁个住处,他日相迎,亦可以避人耳目。”
示例: 以后切记在心,汝等亦不许向后花园闲玩,当避人耳目。 【《驻春园小史》第四回】

避人眼 [bì rén yǎn mù]
释义: 指避免走漏消息。同“避人耳目”。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每日一入学中,四处各坐,却八目勾留,或设言托意,或咏桑寓柳,遥以心照,却外面自为避人眼目。”
示例: 在秋谷想起来,不过少年好事,喜欢闹玩意儿,要看看他箱内倒底装的什么,要这样的避人眼目,原不是什么歹心。 【清·张春帆《九尾龟》第二十回】

播穅眯 [bō kāng mǐ mù]
释义: 散布糠屑以迷人目。比喻被外物蒙蔽而迷失方向。
出处: 《庄子天运》:“夫播穅眯目,则天地四方易位矣。”
示例: 夫意之所蔽以恶为美者多矣,何特眇倡之事哉?传曰:‘播穅眯目,则天地四方易位。’余尝三复其言而悲之。 【宋·秦观《眇倡传》】

播糠眯 [bō kāng mǐ mù]
释义: 撒播糠秕眯住别人的眼睛。比喻外物虽小,但造成的危害却很大。
出处: 《庄子·天运》:“夫播糠眯目,则天地四方易位矣。”

不堪入 [bù kān rù mù]
释义: 指形象丑恶,使人看不下去。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三回:“此数肴也,以先生视之,固不堪入目矣。”
示例: 说着,早一屁股坐下,那种气极败坏的样子,实是不堪入目。 【《晚清文学丛钞·瞎编奇闻》第三回】

不识庐山真面 [bù shí lú shān zhēn miàn mù]
释义: 比喻认不清事物的真相和本质。
出处: 宋·苏轼《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示例: 革命家,终会在大风大浪中,辨明方向,分清歧路;怎能够--只见长江滚滚来,不识庐山真面目! 【郭小川《万里长江横渡》诗】

飞耳 [cháng mù fēi ěr]
释义: 看得远,听得远。比喻消息灵通,知道的事情多。
出处: 《管子·九守》:“一曰长目,二曰飞耳,三曰树鸣,明知千里之外,隐微之中。”

切齿 [chēn mù qiē chǐ]
释义: 嗔目:发怒时睁大眼睛。瞪大眼睛,咬紧牙齿。形容极端愤怒的样子。
出处: 丁中江《北洋军阀史话·段祺瑞马厂誓师》:“复辟之贻害清室也如彼,不利于国家也如此。内之不特非清室自动,而孀妃耆博,且不胜其疾首痛心。外之不特非群公劝进,而比户编氓,各不相谋,而嗔目切齿。”

扼腕 [chēn mù è wàn]
释义: 形容愤怒、勇敢的样子。
出处: 商鞅《商君书·君臣》:“瞋目扼腕而语勇者得;垂衣裳而谈说者得;迟日旷久积劳私门者得。尊向三者,无功而皆可以得。”
示例: 小人之论也,专意自是。言人之非,瞋目扼腕,疾言喷喷,口沸目赤。 【西汉·韩婴《韩诗外传》第九卷】

切齿 [chēn mù qiè chǐ]
释义: 瞋目:发怒时睁大眼睛。瞪大眼睛,咬紧牙齿。形容极端愤怒的样子。
出处: 《史记·张仪列传》:“是故天下之游谈士莫不日夜扼腕瞋目切齿以言从之便,以说人主。”

而视 [chēng mù ér shì]
释义: 瞪大眼睛看着。
出处: 宋·洪迈《夷坚丁志》:“西边房门又开,一妇人衫裙俱青,抱婴儿以出,亦瞠目而视。”

结舌 [chēng mù jié shé]
释义: 瞪:瞪着眼;结舌:说不出话来。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窘困或惊呆的样子。
出处: 清·霁园主人《夜谭随录·梨花》:“因耳语其故,公子大骇,入舱隐叩细君,细君结舌瞠目。”
示例: 他问每个同学的时候,别的同学也不得不倾耳静听,注意前后情节的线索,否则突然问到,便不免瞠目结舌,不知所答。 【邹韬奋《经历》】

骋怀游 [chěng huái yóu mù]
释义: 骋怀:放开胸怀,往远处想;游目:远眺。纵目四望,开阔心胸。
出处: 晋·王羲之《兰亭集序》:“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虎吻 [chī mù hǔ wěn]
释义: 鸱:鹞鹰,一种猛禽;吻:嘴唇边。形容人相貌阴险凶恶。
出处: 《汉书·王莽传中》:“莽所谓鸱目虎吻,豺狼之声者也。”

惊心 [chù mù jīng xīn]
释义: 看见某种严重情况,心里感到震惊。
出处: 唐·韩愈《昌黎集·贞曜先生墓志铭》:“及其为诗,刿目怵心。”
示例: 你记得复辟与龙旗的不可分离性,你便会原谅我看见“龙凤”二字而不禁怵目惊心的苦衷了。 【闻一多《龙凤》】

崩心 [chù mù bēng xīn]
释义: 看到某种情况而心中极度悲伤。
出处: 《南齐书·豫章文献王嶷传》:“缅寻遗烈,触目崩心。”
示例: 且年光遒尽,触目崩心。扶力含毫,诸不申具。 【南朝·陈·徐陵《答李颙之书》】

成诵 [chù mù chéng sòng]
释义: 成诵:能背诵。看上一眼就能背下来。形容记忆力强。
出处: 唐·姚思廉《陈书·陆瑜传》:“论其博综子史,谙究儒墨,经耳无遗,触目成诵。”

皆是 [chù mù jiē shì]
释义: 触目:接触到视线。眼睛所看到的地方,到处都是。
出处: 唐·朱敬则《五等论》:“故魏太祖曰:‘若使无孤,天下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明窃号议者触目皆是。”
示例: 北京真是人海,情形可大不相同了,单是羊肉铺就触目皆是。 【鲁迅《华盖集续编·一点比喻》】

经心 [chù mù jīng xīn]
释义: 见到而萦烦于心。
出处: 明·何大复《感春》诗:“风光物色元非恶,触目经心偏苦情。”

惊心 [chù mù jīng xīn]
释义: 看见某种严重情况,心里感到震惊。
出处: 唐·韩愈《昌黎集·贞曜先生墓志铭》:“及其为诗,刿目怵心。”
示例: 又因他姓赤,惟恐厕内倘有赤痢血痔之类,也好教他触目惊心,时常打扫:因此把他派了。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九回】

儆心 [chù mù jǐng xīn]
释义: 看到某种情况而引为儆戒。
出处: 清·林则徐《拿获行动盗犯袁溃等审明定拟折》:“并将各犯首级在于上下游干革命枭示,俾各触目儆心。”

警心 [chù mù jǐng xīn]
释义: 看到某种情况,心中引起警觉。
出处: 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大学·传第六章一》:“如为子而必诚于孝,触目警心,自有许多痛痒相关处。”
示例: 贵友既著有《醒迷文》,俟寄到时明岁开设学堂,可钞贴各乡镇讲堂,以便教习随时讲解,俾学生触目警心。 【《扫为帚》第二四回】

如故 [chù mù rú gù]
释义: 触目:目光所及。故:旧的,过去的,本来的。满眼看到的都是过去的老样子。
出处: 宋·李昌令《乐善录·洪州刘生》:“未周岁,公主忽告殂,国主不胜其哀,怒曰:‘吾不敢复见刘生,其官物不一与,遣归洪州。’生恍疑梦觉,触目如故。”

伤怀 [chù mù shāng huái]
释义: 看到某种情况而内心伤悲。
出处: 朱自清《背影》:“那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不能自己。”

伤心 [chù mù shāng xīn]
释义: 看到某种情况而内心伤悲。
出处: 清·宣鼎《夜雨秋灯录·阮封翁》:“赤贫者无力赁屋,男妇老幼皆露处。忽澍雨滂沱,立泥淖中,相向而哭。翁触目伤心,计极穷人不过百十,费无多,思有以援之。”
示例: 平日这灯下,便是我们的天堂;今日却成了地狱了,没有一个地方一件事情,不是使我触目伤心的。 【冰心《集外·庄鸿的姊姊》】

恸心 [chù mù tòng xīn]
释义: 恸:极悲哀;大哭。看到眼前景物而引起内心悲伤。
出处: 南朝·梁武帝《追赠张弘籍诏》:“朕少离苦辛,情地弥切,虽宅相克成,辂车靡赠,兴言永往,触目恸心。”

兴叹 [chù mù xīng tàn]
释义: 看到某种情况而引起感叹。
出处: 明·李贽《焚书·杂述·杂说》:“一旦见景生情,触目兴叹。”

慈眉善 [cí méi shàn mù]
释义: 形容人的容貌一副善良的样子。
出处: 老舍《老张的哲学》:“圆圆的脸,长满银灰的胡子,慈眉善目的。”

璀璨夺 [cuǐ càn duó mù]
释义: 璀璨:美玉发光。光辉灿烂耀人眼睛。
出处: 宋·周密《武林旧事》第三卷:“玉山宝带,尽壁寸珠,璀璨夺目。”
示例: 方志敏同志和无数先烈为之奋斗……,璀璨夺目的革命红旗已经插遍祖国大地。 【穆欣《南线巡回·“又照秦淮一叶枫”》】

道路以 [dào lù yǐ mù]
释义: 在路上遇到不敢交谈,只是以目示意。形容人民对残暴统治的憎恨和恐惧。
出处: 《国语·周语上》:“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示例: 此后要防的是“道路以目”了,我们等待着遮眼文学吧。 【鲁迅《伪自由书·止哭文学》】

哆口 [dèng mù chǐ kǒu]
释义: 睁大眼睛,张开嘴巴。形容惊呆的样子。
出处: 清·无名氏《帝城花样·春珊传》:“诸名士且摇玉柄麈尾,擎铁如意,瞪目哆口如木鸡。”

结舌 [dèng mù jié shé]
释义: 睁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神情紧张或很吃惊。
出处: 清·黄轩祖《游梁琐记·顾嘉蘅》:“群知为广文子,异而询之,瞪目结舌不能对。”
示例: 男男女女的发型,不是教那些跑遍世界各大港口的国际海员,也瞪目结舌吗? 【《花城》1981年第5期】

道存 [dào cún mù jī]
释义: 一个人具有深厚的道德修养,人们只需一接触便能感受得到。
出处: 《庄子·田子方》:“子路曰:‘吾子欲见温伯雪子久矣,见之而不言,何邪?’仲尼曰:‘若夫人者,目击而道存矣,亦不可以容声矣。’”

动心怵 [dòng xīn chù mù]
释义: 怵目:使人看了感到恐惧。看了使人感到内心恐惧。形容感受很深,震动非常大。
出处: 宋·陈亮《祭宗成老文》:“虽才俊比肩,可喜可愕,至于动心怵目,无所不有,然其厚德伟度,要不复前人比。”

动心骇 [dòng xīn hài mù]
释义: 骇目:使人看了感到惊骇。看了使人感到心动惊骇。形容感受很深,震动非常大。
出处: 宋·陆游《跋兰亭乐毅论并赵岐王帖》:“王遗墨藏家庙者,今虽仅存,某尝获观,皆奇丽超绝,动心骇目。”

洞心骇 [dòng xīn hài mù]
释义: 形容使人惊异。
出处: 宋·杨万里《答周监丞》:“‘濯龙’二大字,洞心骇目,得未曾有。”
示例: 初不知异闻之有录也。一日出示,余洞心骇目,多闻所未闻者。 【清·卢文弨《<游宦纪闻>跋》】

耳聪 [ěr cōng mù míng]
释义: 聪:听觉灵敏;明:眼力敏锐。听得清楚,看得明白。形容头脑清楚,眼光敏锐。
出处: 《周易·鼎》:“巽而,耳目聪明,柔进而上行。”
示例: 此时服了朱草,只觉耳聪目明,谁知回想幼年所读经书,不但丝毫不忘,就是平时所作诗文,也都如在目前。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回】

闭塞 [ěr mù bì sāi]
释义: 比喻少见寡闻,对于世事情况了解甚少。
示例: 住在边远地区的居民耳目闭塞,文化落后,当地的经济、文化建设刻不容缓。

股肱 [ěr mù gǔ gōng]
释义: 股:大腿;肱:手臂从肘到腕的部分。起到耳朵、眼睛、手臂的作用。比喻辅佐帝王的重臣。也比喻十分亲近且办事得力的人。
出处: 唐·吴兢《贞观政要·政体》:“然耳目股肱,寄于卿辈……事有不安,可极言勿隐。”

一新 [ěr mù yī xīn]
释义: 耳目:指见闻。听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使人感到新鲜。
出处: 唐·白居易《修香山寺记》:“关塞之气色,龙潭之景象,香山之泉石,石楼之风月,与往来者耳目一时而新。”
示例: 如今一上船,便觉得另是一番风味,耳目一新。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二回】

昭彰 [ěr mù zhāo zhāng]
释义: 昭彰:十分明显,人所共见。众人已听到和看到,十分明显。形容被众人了解得清清楚楚,无法藏匿。
出处: 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十七回:“说刑部审问过,见耳目昭彰,料难隐瞒十分为过学士不安,只得会同礼臣复奏一本。”

众多 [ěr mù zhòng duō]
释义: 耳目:指为别人打探消息的人。周围注意的人很多。也指为刺探情报的人很多。
出处: 清·石昆玉《三侠五义》第十六回:“只是目下耳目众多,恐有泄漏,实属不便。”
示例: 谭相公要回去,须从我后门出去。街上耳目众多,怕人看透行藏,便有谣言风波。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五十二回】

耳濡 [ěr rǔ mù rǎn]
释义: 濡:沾湿;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出处: 唐·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目濡耳染,不学以能。”
示例: 她完全没有读过书,但她单凭耳濡目染,也认得一些字,而且能够暗诵得好些唐诗。 【郭沫若《少年时代·我的童年》】

耳视 [ěr shì mù shí]
释义: 用耳朵看,用眼睛吃。比喻颠倒错乱。
出处: 宋·司马光《迂书·官失》:“世之人不以耳视而目食者,鲜矣。”

耳视 [ěr shì mù tīng]
释义: 用耳朵看,用眼睛听。三代道家荒唐地认为视听由精神主宰,可以不受器官限制。
出处: 《列子·仲尼》:“老聃之弟子有亢仓子者,得聃之道,能以耳视而目听。”

耳闻不如 [ěr wén bù rú mù jiàn]
释义: 听到的不如看到的真实可靠。比喻实际经验的重要。
出处: 汉·刘向《说苑·政理》:“夫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示例: 就行也不是话,再住也不是话,口说无凭,耳闻不如目见,我背了马,且请师父亲去看看。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八回】

耳闻 [ěr wén mù dǔ]
释义: 闻:听见;睹:看见。亲耳听到,亲眼看见。
出处: 《资治通鉴·唐纪睿宗景云二年》:“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目睹。”
示例: 我从乡下跑京城里,一转眼已经六年了,其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也很不少。 【鲁迅《呐喊·一件小事》】

耳闻 [ěr wén mù jī]
释义: 击:接触。亲自听说,亲眼看见。
出处: 宋·刘克庄《后村全集·回刘汀州书》:“仆不佞,于世之杰士仁人,……皆耳闻目击,一旦因贤嗣显扬之请,遂得附名骥尾,以诏不朽,岂非幸欤!”

耳闻 [ěr wén mù jiàn]
释义: 亲自听见和亲眼看见的。
出处: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夫信谤之徵,有如影响;耳闻目见,其事已多,或乃精诚不深,业缘未感,时傥差阑,终当或报耳。”

成仇 [fǎn mù chéng chóu]
释义: 反目:翻脸了。翻脸而变成仇敌。一般指夫妻不和,矛盾激化,互相对立。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七回:“娶一个天仙来,也不过三夜五夜,也就撂在脖子后头了,甚于怜新弃旧,反目成仇的多着呢。”

豺声 [fēng mù chái shēng]
释义: 眼睛象蜂,声音象豺。形容坏人的面貌声音。
出处: 《左传·文公元年》:“蜂目而豺声,忍人也。”

夫妻反 [fū qī fǎn mù]
释义: 反目:翻眼相看,不和睦。指夫妻不和、吵架。
出处: 《周易·小畜》:“舆说辐,夫妻反目。”

甘心瞑 [gān xīn míng mù]
释义: 瞑目:闭上眼睛,指死去。心甘情愿,死了也不遗憾。
出处: 《后汉书·马授传》:“吾受厚恩,年迫余日索,常恐不得死国事;今获所愿,甘心瞑目。”

纲举 [gāng jǔ mù zhāng]
释义: 纲:鱼网上的总绳;举:提起。把大绳子一提起来,一个个网眼就都张开。比喻抓住事物的关键,带动其他环节。也比喻文章条理分明。
出处: 汉·班固《白虎通·三纲六纪》:“若罗网之有纪纲而万目张也。”汉·郑玄《诗谱序》:“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
示例: 有句古语,“纲举目张”。拿起纲,目才能张,纲就是主题。 【毛泽东《善于农业互助合作的两次谈话》】

不疏 [gāng mù bù shū]
释义: 比喻法令细密。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刘公幹以失敬罹罪,文帝问曰:‘卿何以不谨于文宪?’桢答曰:‘臣诚庸短,亦由阶下纲目不疏。’”

纲挈 [gāng qiè mù zhāng]
释义: 指撒网时,举起网上的大绳,所有网眼都张开。比喻抓住主要环节,以带动其余;或抓住要领,条理分明。同“纲举目张”。
出处: 清·魏源《道光丙戌海运记》:“于是南北并举,纲挈目张。”

相待 [guā mù xiāng dài]
释义: 刮目:擦眼睛,表示用新眼光看人。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
出处: 《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相见 [guā mù xiāng jiàn]
释义: 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同“刮目相待”。

相看 [guā mù xiāng kàn]
释义: 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出处: 《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示例: 世界也刮目相看,东亚病夫居然奋起了,睡狮果然醒了。 【朱自清《这一天》】

光彩耀 [guāng cǎi yào mù]
释义: 光采鲜明,视之耀眼。
出处: 晋·葛洪《神仙记·王远》:“衣有文采,又非锦绮,光彩耀目,不可名状。”清·和邦额《夜谭随录·阿稚》:“待女六七人扶阿稚,红巾覆面,锦衣绣裳,一涌而入。妆奁随之以进,光彩耀目,填塞草堂。”
示例: 卧榻遍饰金犀,光彩耀目。 【清·支机生《珠江名花小传》卷二】

光彩溢 [guāng cǎi yì mù]
释义: 犹光彩夺目。形容鲜艳耀眼。
出处: 《太平御览》卷七○三引晋·裴启《语林》:“[石崇]乃命取珊瑚,有三尺,光彩溢目者六十七枚。”

光华夺 [guāng huá duó mù]
释义: 犹光彩夺目。形容鲜艳耀眼。
出处: 《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其花大如丹盘,五色灿烂,光华夺目。”
示例: [这女人]颈里一条白丝围巾,身上绿绸旗袍,光华夺目。 【钱锺书《围城》五】

怵心 [guì mù chù xīn]
释义: 刿:刺伤;怵:惊动。指触目惊心。
出处: 清·包世臣《再与杨季子书》:“至于秦汉之文,莫不洞达駘宕,刿目怵心。”
示例: 至于其他骨肉之间,眈眈逐逐之态,随事随处一一标而出之,足令人刿目怵心者,不一而足。 【季新《<红楼梦>新评》】

鉥心 [guì mù xù xīn]
释义: 犹言呕心沥血。比喻用尽心思。
出处: 唐·韩愈《贞曜先生墓志铭》:“及其为诗,刿目鉥心。”
示例: 他形容孟郊的苦吟,竟至使用一‘刿目鉥心’、‘搯擢胃肾’的辞句,这也就是后人所说的‘呕心滴血’了。 【郭沫若《李白与杜甫·李白与杜甫在诗歌上的交往》】

刿心怵 [guì xīn chù mù]
释义: 指触目惊心。见“刿目怵心”。
出处: 梁启超《饮冰室诗话》七:“狄平子以所著《平等阁笔记》见寄,记述两年来都中近事,字字令人刿心怵目。”

贵而贱 [guì ér jiàn mù]
释义: 比喻相信传说,不重视事实。
出处: 汉·张衡《东京赋》:“若客所谓,末学肤受,贵耳而贱目者也。”

光采夺 [guāng cǎi duó mù]
释义: 形容鲜艳耀眼。同“光彩夺目”。
出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玉台翠树,光采夺目。”

光彩夺 [guāng cǎi duó mù]
释义: 夺目:耀眼。形容鲜艳耀眼。也用来形容某些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的极高成就。
出处: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一百十三:“乃令左右引于宫内游观,玉台翠树,光彩夺目。”
示例: 解开来,只见一团绵裹着寸许大一颗夜明珠,光彩夺目。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一】

不忘 [guò mù bù wàng]
释义: 看过就不忘记。形容记忆力非常强。
出处: 《晋书·苻融载记》:“耳闻则育,过目不忘。”
示例: 公过目不忘,真天下奇才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

成诵 [guò mù chéng sòng]
释义: 成诵:能背诵。看过一遍就能背下来。形容记忆力强。
出处: 《晋书·苻融载记》:“耳闻则诵,过目不忘。”《宋史·刘恕传》:“恕少颖司,书过目即成诵。”
示例: 天资高妙,过目成诵,出口成章。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

惊心 [hài mù jīng xīn]
释义: 使人见到非常震惊。
出处: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修鳞》:“平地水深数丈,树头牵夫藻荇,舵尾压于楼台,骇目惊心,声如万马。”
示例: [包兴]不觉骇目惊心,失声道:‘哎哟……这是那里来的刀。’ 【《三侠五义》第三八回】

振心 [hài mù zhèn xīn]
释义: 使人见到非常震惊。同“骇目惊心”。
出处: 陈田《明诗纪事丁签·何景明》:“一以为霆惊电煜,骇目振心;一以为落日明霞,馀晖映远。”

骇心动 [hài xīn dòng mù]
释义: 犹言惊心动目。
出处: 宋·苏轼《顺济王庙新获石砮记》:“传观左右,失手坠于江中,乃祷于神,愿复得之,当藏之庙中,为往来者骇心动目诡异之观。”

时艰 [hàng mù shí jiān]
释义: 蒿目:极目远望;时艰:艰难的局势。指对时事忧虑不安。
出处: 《庄子·骈拇》:“今世之仁人,蒿目而忧世之患。”
示例: 先本是台湾的臬台,因蒿目时艰,急流勇退,威毅伯笃念故旧,派了这个清闲的差使。 【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回】

海口 [hé mù hǎi kǒu]
释义: 河目:形状像河一样的眼睛,上下眼眶平而长;海口:像大海一样的嘴,又大又深。比喻相貌非凡。
出处: 《孔子家语·困誓》:“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独立于东郭门外。或人谓子贡日:‘东门外有一人焉,其长九尺有六寸,河目隆颡。’”《孝经援神契》:“孔子海口含泽。”
示例: 大人的根器厚的很,天庭开阔,地角也称的过。况且河目海口,是人间有一无二的相。 【清·嘿生《玉佛缘》第二回】

横眉瞪 [héng méi dèng mù]
释义: 形容怒目相视,态度凶狠的样子。同“横眉努目”。
出处: 南宁《检验工叶英》:“[废品]好像是唉声叹气,抱怨自己的主人,又好像是在横眉瞪目地指责自己的主人。”

横眉冷 [héng méi lěng mù]
释义: 愤怒、轻蔑的样子。同“横眉冷眼”。
出处: 郭澄清《大刀记》第十三章:“现在他又横眉冷目地喝了一声‘走’,更把个张温吓没了真魂。”

横眉立 [héng méi lì mù]
释义: 犹言横眉努目。形容怒目相视,态度凶狠的样子。
出处: 老舍《茶馆》第一幕:“三三两两的打手,都横眉立目,短打扮,随时进来往后院去。”
示例: 焦庆媳妇撩开门帘子,横眉立目地喊:‘走,走,马小辫,你给我滚出去!’ 【浩然《艳阳天》第一○九章】

横眉努 [héng méi nǔ mù]
释义: 耸眉瞪眼。形容怒目相视,态度凶狠的样子。
出处: 后蜀·何光远《鉴戒录》卷十引陈裕诗:“横眉努目强干嗔,便作阎浮有力神。祸福岂由泥捏汉,烧香供养弄蛇人。”努,一本作“怒”。

横眉怒 [héng méi nù mù]
释义: 耸起眉毛,瞪大眼睛。形容怒视的样子。
出处: 五代·后蜀·何光远《监戒录》引陈裕诗:“横眉怒目强干嗔,便作阎浮有力神。祸福岂由泥捏汉,烧香代养弄蛇人。”
示例: 三三两两的打手,都横眉怒目,短打扮,随时进来,往后院去。 【老舍《茶馆》第一幕】

魂销 [hún xiāo mù duàn]
释义: 指情思凄苦。

豁人耳 [huò rén ěr mù]
释义: 开扩眼界,使耳目清新。
出处: 王国维《人间词话》五六:“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

魂飞 [hún fēi mù duàn]
释义: 形容十分心向往之,不能自持。

远眺 [jí mù yuǎn tiào]
释义: 极:尽;眺:望。尽眼力之所及眺望远方。
出处: 三国·魏·王朗《与许靖书》:“子虽在裔土,想亦极目而迥望,侧耳而遐听,延颈而鹤立。”

远望 [jí mù yuǎn wàng]
释义: 指用尽目力向远处眺望。
出处: 三国·魏·王朗《与许靖书》:“子虽在裔土,想亦极目而迥望,侧耳而遐听,延颈而鹤立也。”

疾霆不暇掩 [jí tíng bù xiá yǎn mù]
释义: 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同“疾雷不及掩耳”。
出处: 《淮南子·兵略训》:“故善用兵者,见敌之虚,乘而勿假也,追而勿舍也,迫而勿去也,击其犹犹,陵其与与,疾雷不及塞耳,疾霆不暇掩目。”

戟指怒 [jǐ zhǐ nǔ zhāng]
释义: 指着人,瞪着眼。形容大怒时斥责人的神态。

贵耳 [jiàn mù guì ěr]
释义: 指轻视眼前所见,重视远道传闻。比喻舍近求远。
出处: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三·蛇床》:“世人舍此而求补药于远域,岂非贱目贵耳乎?”
示例: 而贱目贵耳者,顾谓今不如古,方隅之别也。 【清·李调元《<蜀雅>序》】

金篦刮 [jīn bì guā mù]
释义: 比喻翻然醒悟。
出处: 梁启超《读〈日本书目志〉书后》:“然今及铁舰之未来功也,吾速以金篦刮目,槐柳取火,尤不容缓也。”

金刚努 [jīn gāng nǔ mù]
释义: 形容面目威猛可畏。
出处: 《太平广记》卷一七四引宋·庞元英《谈薮·薛道衡》:“隋吏部侍郎薛道衡,尝游钟山开善寺,谓小僧曰:‘金刚何为努目?菩萨何为低眉?’小僧答曰:‘金刚努目,所以降伏四魔;菩萨低眉,所以慈悲六道。’道衡怃然不能对。”
示例: 板桥、心余未落笔时,先有意为刘蒋,金刚努目,正是力量歉处。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四】

金刚怒 [jīn gāng nù mù]
释义: 怒目:睁大眼睛,眼珠突出。形容面目威猛可畏。
出处: 《太平广记》卷一七四引《谈薮》:“金刚努目,所以降伏四魔;菩萨低眉,所以慈悲六道。”
示例: 不料他竟一点不窘,立刻用“金刚怒目”式,向我大喝一声。 【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我的第一个师父》】

荆榛满 [jīng zhēn mǎn mù]
释义: 荆榛:带刺的丛生灌木。放眼望去,都是荆榛。形容遭遇变故后到处都是荒凉的景象。也比喻处境困难,障碍重重。
出处: 《旧五代史·卢文进传》:“文进在平州,率奚族劲骑,鸟击兽搏,倏来忽往,燕赵诸州,荆榛满目。”

惊耳骇 [jīng ěr hài mù]
释义: 耳闻目见后内心震惊。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须臾,云晦雷发,惊耳骇目。”
示例: 又‘长亭酒未醒,千里风动地’,‘天仗森森练雪拟,身骑骏马白鹰臂’,斯并惊耳骇目。 【唐·殷璠《河岳英灵集·王昌龄》】

惊世骇 [jīng shì hài mù]
释义: 指使世人见而惊奇。

惊心惨 [jīng xīn cǎn mù]
释义: 眼见之后内心震动,感到悲惨。

惊心怵 [jīng xīn chù mù]
释义: 指看到后内心感到震惊。同“惊心骇瞩”。

惊心夺 [jīng xīn duó mù]
释义: 指内心震动很大,引起非常注意。

惊心骇 [jīng xīn hài mù]
释义: 指看到后内心感到震惊。同“惊心骇瞩”。

惊心眩 [jīng xīn xuàn mù]
释义: 震动人心,耀人眼目。
出处: 《隋书·经籍志四》:“谓之天书。字方一丈,八角垂芒,光辉照耀,惊心眩目,虽诸天仙,不能省视。”

臼头深 [jiù tóu shēn mù]
释义: 形容相貌丑陋。
出处: 汉·刘向《新序·杂事》:“齐有妇人,极丑无双,号曰无盐女。其为人也,臼头深目,长壮大节。”

千里 [jǔ mù qiān lǐ]
释义: 放眼远眺,可以见到很远之处。形容视野广阔辽远。
出处: 宋·刘学箕《松江哨遍》:“松江太湖,举目千里,风涛不作,水面砥平。”

无亲 [jǔ mù wú qīn]
释义: 抬起眼睛,看不见一个亲人。比喻单身在外,人地生疏。
出处: 唐·薛调《刘无双传》:“四海之广,举目无亲戚,未知托身之所。”
示例: 他到得京里,是举目无亲的,自然留他住下。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六回】

举世瞩 [jǔ shì zhǔ mù]
释义: 全世界的人都注视着。
出处: 《国语·晋语》:“则恐国人之瞩目于我也。”战国·楚·屈原《渔父》:“举世皆浊我独清。”

东门 [jué mù dōng mén]
释义: 抉:剔出;目:眼睛。指忠臣被谗诛杀。同“抉目吴门”。

吴门 [jué mù wú mén]
释义: 抉:剔出;目:眼睛。指忠臣被谗诛杀。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吴太伯世家》:“抉吾眼置之吴东门,以观越之灭吴也。”
示例: 鞭尸楚墓生前孝,抉目吴门死后忠。 【明·高启《谒伍相祠》】

胥门 [jué mù xū mén]
释义: 抉:剔出;目:眼睛。指忠臣被谗诛杀。同“抉目吴门”。

悬门 [jué mù xuán mén]
释义: 抉:剔出;目:眼睛。指忠臣被谗诛杀。同“抉目吴门”。

口呆 [kǒu dāi mù dèng]
释义: 嘴说不出话,眼发直。形容很吃惊的样子。
出处: 明·许仲林《封神演义》第九十七回:“那军士见妲己美貌,已自有十分怜惜,再加他娇滴滴,叫了几声将军长,将军短。便把这些军士,叫得骨软筋酥,口呆目瞪,软痴痴作一堆麻,酥酥成一块,莫能动履。”
示例: 林氏却又把小白菜的事情,细细向刘锡彤说了一遍,刘锡彤听得,不禁吓得口呆目瞪。 【《杨乃武与小白菜》第三十回】

口呆 [kǒu dāi mù dùn]
释义: 形容很吃惊的样子。同“口呆目瞪”。
出处: 克非《春潮急》二五:“张福寿顿时口呆目钝,半天才小声说:‘我晓得的喃!我又没去戴过红花、吃过油大。’”

口沸 [kǒu fèi mù chì]
释义: 形容人情绪激动,声音脸色都很严厉的样子。
出处: 《韩诗外传》卷九:“言人之非,瞋目扼腕,疾言喷喷,口沸目赤。”

相待 [kuò mù xiāng dài]
释义: 用不同于以前的新的眼光来看待。

疏眉 [lǎng mù shū méi]
释义: 朗:明亮;疏:疏朗。明亮的双目和疏朗的眉毛。形容眉目清秀。
出处: 《南史·陶弘景传》:“神仪明秀,朗目疏眉。”

历历在 [lì lì zài mù]
释义: 历历:清楚,分明的样子。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
出处: 唐·杜甫《历历》诗:“历历开元事,分明在眼前。”
示例: 雾开,峰峦历历在目,登陟有路。 【《清史稿·觉罗武默讷传》】

琳琅触 [lín láng chù mù]
释义: 原指所见皆名流。后指眼前所见都是珍贵的物品或美好的诗文。

琳琅满 [lín láng mǎn mù]
释义: 琳琅:精美的玉石。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今日之行,触目见琳琅珠玉。”
示例: 这些寿礼陈列在坤宁宫的东西庑中,琳琅满目。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一章】

赁耳佣 [lìn ěr yōng mù]
释义: 指借助于所见所闻。
出处: 清·钱谦益《覆徐巨源书》:“流浪壮齿,记滥俗学,侵寻四十,赁耳佣目,乃稍知古学之由来。”

令人瞩 [lìng rén zhǔ mù]
释义: 瞩:注视。使人注视。
示例: 这项工程之大令人瞩目。

令人注 [lìng rén zhù mù]
释义: 注目:视线集中在一点上。指引起别人的重视。

两叶掩 [liǎng yè yǎn mù]
释义: 如同两片树叶遮住了眼睛。比喻受到蒙蔽而对事物分辨不清楚。
出处: 北齐·刘昼《刘子新论·专学》:“夫两叶掩目,则冥然无睹;双珠填耳,必寂然无闻。”

龙眉凤 [lóng méi fèng mù]
释义: 形容贵人相貌不同寻常。

庐山面 [lú shān miàn mù]
释义: 庐山:山名,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比喻事物的真相或本来面目。
出处: 清·段雪亭《<聊斋志异>遗稿例言》:“苟非自作聪明,即欲省其铅槧,致令庐山面目,渐失其真。”

庐山真面 [lú shān zhēn miàn mù]
释义: 比喻事物的真相或人的本来面目。
出处: 宋·苏轼《题西林壁》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示例: 善作诗今只一家,方见庐山真面目也。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四十七回】

罗之一 [luó zhī yī mù]
释义: 网之一孔。比喻局部在整体中才能起其作用;脱离了整体,局部便不起作用。
出处: 《淮南子·说山训》:“有鸟将来,张罗而待之,得鸟者罗之一目也。今非昔比为一目之罗,则无时得鸟矣。”
示例: 一目之罗,不能得鸟,得鸟者罗之一目耳。 【隋·智顗《摩诃止观》卷五】

疮痍 [mǎn mù chuāng yí]
释义: 比喻眼前看到的都是灾祸的景象。
出处: 唐·杜甫《北征》诗:“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
示例: 台风过处,满目疮痍,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荆榛 [mǎn mù jīng zhēn]
释义: 荆:荆条,灌木。榛:树丛。满眼看见的都是荆条和树丛。形容十分荒凉萧条的环境。

凄凉 [mǎn mù qī liáng]
释义: 所见的全是凄惨冷落的景象。
出处: 陈毅《过黄泛区书所见》:“三过黄泛区,走跄踉。川原水洗,城社荒落,满目凄凉。”
示例: 城市凋敝,农村破产,满目凄凉,惨绝人寰。

传情 [méi mù chuán qíng]
释义: 用眼色传递情意。多用于男女之间。
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只你那眉眼传情未了时。”
示例: 因而乘机百般撩拨,眉目传情。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四回】

如画 [méi mù rú huà]
释义: 形容容貌端正秀丽。
出处: 《后汉书·马援传》:“援自还京师,数被进见。为人明须发,眉目如画。”
示例: 帝姿貌端华,眉目如画。 【《南史·宋顺帝纪》】

眉清 [méi qīng mù xiù]
释义: 眉、目:眉毛和眼睛,泛指容貌。形容人容貌清秀不俗气。
出处: 元·无名氏《合同文学》第一折:“有个小孩唤做按住,今年三岁,生得眉清目秀,是好一个孩儿也。”
示例: 因为本是贵族子弟,所以往往眉清目秀,举止娴雅,而知识水准也相当高。 【闻一多《屈原问题》】

眉语 [méi yǔ mù xiào]
释义: 指以眉目传情。
出处: 清·袁于令《双莺传》第七折:“今朝何幸聚多娇,偏称是粒面乌纱年少,记歌娘子,与周郎眉语目笑。”

迷人眼 [mí rén yǎn mù]
释义: 迷惑他人视线,使人分辨不清。指耍花招欺骗人。
出处: 毛泽东《质问国民党》:“这些人也是敌人的第五纵队,不过比前一种稍具形式上的区别,借以伪装自己,迷人眼目而已。”

可憎 [miàn mù kě zēng]
释义: 憎:厌恶。面貌神情卑陋,使人看了厌恶。
出处: 唐·韩愈《送穷文》:“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语言无味者,皆子之志也。”
示例: 士人三日不读书,则面目可憎,语言无味。 【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七回】

全非 [miàn mù quán fēi]
释义: 非:不相似。样子完全不同了。形容改变得不成样子。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陆判》:“举手则面目全非。”
示例: 它的厄运,是在好书被有权者用相似的本子来掉换,年深月久,弄得面目全非。 【鲁迅《而已集·谈所谓“大内档案”》】

一新 [miàn mù yī xīn]
释义: 样子完全改变,有了崭新的面貌。
示例: 房间经过修饰,窗明几净,给人以面目一新的感觉。

狰狞 [miàn mù zhēng níng]
释义: 狰狞:面目凶恶。形容面目凶狠可怕。亦作“面貌狰狞”、“狰狞面目”。

繁多 [míng mù fán duō]
释义: 指事物的花样或名称非常多。

达聪 [míng mù dá cōng]
释义: 眼睛明亮,耳朵灵敏。形容力图透彻了解。
出处: 《书·舜典》: “明四目,达四聪”。
示例: 当此际者,正宜明目达聪,励精图治。 【清·无名氏《杜诗言志》卷五】

张胆 [míng mù zhāng dǎn]
释义: 明目:睁亮眼睛;张胆:放开胆量。原指有胆识,敢做敢为。后形容公开放肆地干坏事。
出处: 《晋书·王敦传》:“今日之事,明目张胆,为六军之首,宁忠臣而死,不无赖而生矣。”
示例: 近日京师奔竞之风,是明目张胆,冠冕堂皇做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一百三回】

别汇分 [mù bié huì fēn]
释义: 指分门别类。
出处: 明·宋濂《丽水黄府君墓铭》:“习五经约知其说,尤深于《易》,旁通诸家言,目别汇分,咸得其统绪。”

不别视 [mù bù bié shì]
释义: 眼睛不往别处看。形容精神集中,专心致志。亦作“目不旁视”。

不给赏 [mù bù gěi shǎng]
释义: 眼睛来不及观赏。形容景物优美繁多。

不苟视 [mù bù gǒu shì]
释义: 眼睛不随便乱看。形容为人正派。

不见睫 [mù bù jiàn jié]
释义: 自己的眼睛看不到自己的睫毛。比喻没有自知之明。也比喻只见远处,不见近处。
出处: 《韩非子·喻老》:“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
示例: 远求而近遗,如目不见睫。 【宋·王安石《再寄蔡天启》诗】

不交睫 [mù bù jiāo jié]
释义: 交睫:上下睫毛相交接,即闭眼。没有合上眼皮。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
出处: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陛下居代时,太后尝病,三年,陛下不交睫,不解衣。”
示例: 生恚怒方甚,自昏达旦,目不交睫。 【唐·白行简《李娃传》】

不窥园 [mù bù kuī yuán]
释义: 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读。
出处: 《汉书·董仲书传》:“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帏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
示例: 董江都目不窥园,隐居求志,天人三策,伟大光明。 【清·陶曾佑《中国文学之概况》】

不忍睹 [mù bù rěn dǔ]
释义: 眼睛不忍看,形容景象很凄惨。
出处: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而军士之折臂断足,血流殷地,偃仰僵仆者,令人目不忍睹。”
示例: 尸横遍野、白骨累累,令人目不忍睹。

不忍见 [mù bù rěn jiàn]
释义: 形容景象极其悲惨。同“目不忍视”。

不忍视 [mù bù rěn shì]
释义: 眼睛不忍看视。形容景象极其悲惨。

不识丁 [mù bù shí dīng]
释义: 连最普通的“丁”字也不认识。形容一个字也不认得。
出处: 《旧唐书·张弘靖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
示例: 我试问如果你母亲要把你嫁给一个目不识丁的俗商,或者一个中年官僚,或者一个纨袴子弟,你难产也不反抗? 【巴金《家》二十五】

不识书 [mù bù shí shū]
释义: 指读书很少或没读过书;不甚识字或不识字。

不暇给 [mù bù xiá jǐ]
释义: 美好新奇的事物太多,眼睛来不及看。
出处: 清·吴璿《飞龙全传》序:“于是检向时所鄙之《飞龙传》,为之删其繁文,汰其俚句,布以雅训之格,间以清隽之辞,传神写物,尽态极妍,庶足令阅者惊奇拍案,目不暇给矣!”

不暇接 [mù bù xiá jiē]
释义: 指东西多,眼睛都看不过来。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
示例: 一切艺术的道理也是这样,单一必然导致枯燥。而丰富多采、目不暇接则是绝大多数人所欢迎的。 【秦牧《菊花与金鱼》】

不邪视 [mù bù xié shì]
释义: 邪:通“斜”。眼睛不偷看旁边。比喻为人行止端方。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一回:“妇人请竺同载。竺上车端坐,目不邪视。”

不斜视 [mù bù xié shì]
释义: 眼睛不偷看旁边。比喻为人行止端方。也形容只朝一个方向看。
出处: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
示例: 在些在走过以后,还要扭头看一看,但改霞目不斜视。 【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六章】

不知书 [mù bù zhī shū]
释义: 指读书很少或没读过书;不甚识字或不识字。同“目不识书”。

不转睛 [mù bù zhuǎn jīng]
释义: 眼珠子一动不动地盯着看。形容注意力集中。
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一:“老婆婆看着小官人,目不转睛,不觉两泪交流。”

成心许 [mù chéng xīn xǔ]
释义: 目成:以目传情,心意相通。许:允许;许诺。形容男女双方以眉目传情,互通爱慕之意,心里暗暗相许。亦作“目成眉语”、“目成心授”。

达耳通 [mù dá ěr tōng]
释义: 形容感觉灵敏,非常聪明。

瞪口呆 [mù dèng kǒu dāi]
释义: 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
出处: 元·无名氏《赚蒯通》第一折:“吓得项王目瞪口呆,动弹不得。”

瞪口僵 [mù dèng kǒu jiāng]
释义: 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同“目瞪口呆”。

瞪口结 [mù dèng kǒu jié]
释义: 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同“目瞪口呆”。

瞪口歪 [mù dèng kǒu wāi]
释义: 形容气极时的神情。

瞪口张 [mù dèng kǒu zhāng]
释义: 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同“目瞪口呆”。
出处: 曹禺《北京人》第一幕:“江泰登时甩开手,曾文彩目瞪口张地望着他。”

瞪舌彊 [mù dèng shé jiàng]
释义: 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同“目瞪口呆”。

瞪舌挢 [mù dèng shé jiǎo]
释义: 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同“目瞪口呆”。

瞪舌强 [mù dèng shé qiáng]
释义: 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同“目瞪口呆”。

瞪心骇 [mù dèng xīn hài]
释义: 因惊恐而楞住的样子。同“目眐心骇”。
出处: 《轰天雷》第十回:“当时土木工匠们弄得目瞪心骇,不知所为,都停着工看。”

定口呆 [mù dìng kǒu dāi]
释义: 睁大眼睛直盯着不动,张着嘴说不出话。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楞的样子。
出处: 《说唐》第二一回:“惊得王小二目定口呆,眼巴巴看他把三十枝毛竹拖去了。”
示例: 那伙计听说,抬头一看,只见不是同仁堂了,不禁气得目定口呆。 【清·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九回】

动言肆 [mù dòng yán sì]
释义: 指神色不安,语调失常。

睹耳闻 [mù dǔ ěr wén]
释义: 睹:看见;闻:听见。亲耳听到,亲眼看见。
出处: 《资治通鉴·唐纪睿宗景云二年》:“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目睹。”
示例: 仆遭遇明时,寓游京国,目睹耳闻,殆非一日,不得不为集录。 【宋·耐得翁《都城纪胜》序】

断魂销 [mù duàn hún xiāo]
释义: 目断:竭尽目力所见。指竭尽目力也看不见,因而内心十分悲痛。形容因离别而十分伤心。亦作“目断魂消”。

断鳞鸿 [mù duàn lín hóng]
释义: 鳞鸿:鱼和雁,比喻书信。形容望眼欲穿,盼望书信到来。

光炯炯 [mù guāng jiǒng jiǒng]
释义: 炯炯:明亮的样子。两眼明亮有神。
出处: 清·叶廷琯《鸥陂渔话·葛苍公传》:“先达葛苍公讳麟,号瞿庵,性敏多才,状奇伟,目光炯炯有英气,胆力过人。”

光如豆 [mù guāng rú dòu]
释义: 眼光象豆子那样小。形容目光短浅,缺乏远见。
示例: 胸无大志,目光如豆的人,是难以成就一番大事业的。

光如炬 [mù guāng rú jù]
释义: 目光发亮象火炬。形容愤怒地注视着。也形容见识远大。
出处: 《南史·檀道济传》:“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
示例: 中间坐着一位神道,面阔尺余,须髯满颊,目光如炬,肩臂启动,象个活的一般。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五】

光如鼠 [mù guāng rú shǔ]
释义: 鼠目寸光,形容目光短浅或行为不正。
出处: 鲁迅《两地书·致许广平112》:“虽然他的目光如鼠,各处乱翻,我有时也有些觉得讨厌。”
示例: 谁愿意做目光如鼠的人,只是嗅着鼻子前面的一点油香! 【袁鹰《篝火之歌·彩色的幻想》】

酣神醉 [mù hān shén zuì]
释义: 形容景色优美令人陶醉。

中无人 [mù zhōng wú rén]
释义: 眼里没有别人。形容骄傲自大,看不起人。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十六回:“赵奢子赵括,自少喜谈兵法,家传《六韬》、《三略》之书,一览而尽;尝与父奢论兵,指天画地,目中无人,虽奢亦不能难也。”

注心凝 [mù zhù xīn níng]
释义: 犹言全神贯注。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注心营 [mù zhù xīn yíng]
释义: 指竭尽心力以赴。

眦尽裂 [mù zì jìn liè]
释义: 目眦:眼眶。眼眶都瞪裂了。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击道存 [mù jī dào cún]
释义: 眼光一接触便知“道”之所在。形容悟性好。

击耳闻 [mù jī ěr wén]
释义: 亲眼看到,亲耳听到。
出处: 《资治通鉴·唐纪睿宗景云二年》:“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目睹。”
示例: 我又愿意知道一点十七年前的三月二十九日的情形,但一时找不到目击耳闻的耆老。 【鲁迅《而已集·黄花节的杂感》】

见耳闻 [mù jiàn ěr wén]
释义: 指亲眼看见,亲耳听到。

交心通 [mù jiāo xīn tōng]
释义: 以眼色传情,心中相互沟通。

睫之论 [mù jié zhī lùn]
释义: 比喻肤浅的见解。

空一切 [mù kōng yī qiè]
释义: 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形容极端骄傲自大。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二回:“但他恃著自己学问,目空一切,每每把人不放在眼内。”

空一世 [mù kōng yī shì]
释义: 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形容骄傲自大。
出处: 明·焦竑《李氏焚书序》:“宏甫快口直肠,目空一世,愤激过甚,不顾人有忏者。”
示例: 但以余之生平负其气节文章,目空一世,即谈理家有不合者,辄争急辨岳岳,不为之屈。 【清·归庄《陆道思辨录集》】

空余子 [mù kōng yú zǐ]
释义: 眼里没有别人。形容骄傲自大,看不起人。同“目中无人”。

量意营 [mù liàng yì yíng]
释义: 以目测量,用心经营。形容精心勘测设计。

乱睛迷 [mù luàn jīng mí]
释义: 形容所见情景复杂纷繁或怪异多变,令人惊异。同“目乱精迷”。

乱精迷 [mù luàn jīng mí]
释义: 眼花缭乱,神情迷惑。形容所见情景复杂纷繁或怪异多变,令人惊异。
出处: 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景乐寺》:“异端奇术,总萃其中。剥驴投井,植枣种瓜,须臾之间皆得食。士女观者,目乱精迷。”精,一本作“睛”。

迷五色 [mù mí wǔ sè]
释义: 五色:各种颜色。形容颜色既多又杂,因而看不清。比喻事物措综复杂,不易分辨清楚。
出处: 《老子》:“五色令人目盲。”
示例: 慎卿先生此一番评骘,可云至公至明;只怕立朝之后,做主考房官,又要目迷五色,奈何?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

相觑 [mù mù xiāng qù]
释义: 形容人们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同“面面相觑”。

逆而送 [mù nì ér sòng]
释义: 逆:迎。目逆:眼睛迎着当面走过来的人。眼睛注视着迎来,注视着送走。形容对所见的人十分关注或敬佩。

牛无全 [mù niú wú quán]
释义: 比喻技艺纯熟或谋划高明。
出处: 《庄子·养生主》:“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示例: 害马已去,世事都捐;投刃皆虚,目牛无全。 【晋·孙绰《游天台山赋》】

染耳濡 [mù rǎn ěr rú]
释义: 因耳目经常接触而受到感染,影响。同“目擩耳染”。

濡耳染 [mù rǔ ěr rǎn]
释义: 濡:沾湿;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出处: 唐·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目濡耳染,不学以能。”

擩耳染 [mù rù ěr rǎn]
释义: 擩:通“濡”,沾染。因耳目经常接触而受到感染,影响。亦作“耳濡目染”、“耳染目濡”、“目染耳濡”、“目濡耳染”。

若悬珠 [mù ruò xuán zhū]
释义: 眼睛象一对悬挂的珠子。形容眼睛明亮有光彩。
出处: 《汉书·东方朔传》:“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

食耳视 [mù shí ěr shì]
释义: 用眼睛吃,用耳朵看。比喻颠倒错乱。
出处: 宋·司马光《迂书·官失》:“世之人不以耳视而目食者,鲜矣。”

使颐令 [mù shǐ yí lìng]
释义: 用眼睛、用下巴指使人。形容自命尊贵,摆大架子。
出处: 《新唐书·王翰传》:“家畜声伎,目使颐令,自视王侯,人莫不恶之。”

送手挥 [mù sòng shǒu huī]
释义: 手眼并用,怎么想就怎么用。也比喻语言文字的意义双关,意在言外。
出处: 三国魏·稽康《赠兄弟才公穆入军》诗:“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挑眉语 [mù tiāo méi yǔ]
释义: 以眉目挑逗传情。

挑心悦 [mù tiāo xīn yuè]
释义: 指眉眼传情,两心相悦。

挑心招 [mù tiǎo xīn zhāo]
释义: 挑:挑逗;招:指勾引。眉目传情,心神招引。
出处: 《史记·货殖列传》:“今夫赵女郑姬,设形容,揳鸣琴,揄长袂,蹑利屐,目挑心招,出不远千里,不择老少者,奔富厚也。”
示例: 目挑心招,捭阖以为术焉,则可以钳塞天下之游士。 【清·龚自珍《京师乐籍说》】

窕心与 [mù tiǎo xīn yǔ]
释义: 指眉目传情,内心相许。

兔顾犬 [mù tù gù quǎn]
释义: 看见兔子而呼猎犬。比喻及时补救。
出处: 语出《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无法纪 [mù wú fǎ jì]
释义: 不把国家法律放在眼里。形容胡作非为,无法无天。
出处: 清·孙雨林《皖江血》:“且尔捣毁学堂,亦属目无法纪。”

无全牛 [mù wú quán niú]
释义: 全牛:整个一头牛。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
出处: 《庄子·养生说》:“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无三尺 [mù wú sān chǐ]
释义: 不把法制放在眼里。形容违法乱纪,胡作非为。三尺,指法律。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故称。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故称。

无王法 [mù wú wáng fǎ]
释义: 不把国家的法律放在眼里。指人不受约束地胡作非为。
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三回:“他如何敢拿了去,要起赎身的价银来,目无王法已极。”

无下尘 [mù wú xià chén]
释义: 下尘:佛家语,凡尘,尘世,比喻地位低下者。眼睛不往下看。形容态度傲慢,看不起地位低的人。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那宝钗却又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深得下人之心。”

无余子 [mù wú yú zǐ]
释义: 余子:其他的人。眼里没有旁人。形容自高自大,目中无人。
出处: 《后汉书·祢衡传》:“唯善鲁国孔融及弘农杨修。常称曰:‘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余子碌碌,莫足数也。’”
示例: 听他口气,已是目无余子。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八回】

无尊长 [mù wú zūn zhǎng]
释义: 不把尊长放在眼里。形容狂妄无礼。
出处: 巴金《家》:“她不满意觉慧的目无尊长的态度,更不满意觉民的反抗家长、实行逃婚的手段。”

下十行 [mù xià shí háng]
释义: 形容看书速度极快。
出处: 《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一个首相姓王名安石,临川人也。此人目下十行,书穷万卷。”

眩神摇 [mù xuàn shén yáo]
释义: 眼花缭乱,心神摇荡。多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

眩头昏 [mù xuàn tóu hūn]
释义: 犹头昏眼花。眼睛发花,头脑昏晕。

眩头晕 [mù xuàn tóu yūn]
释义: 眼睛发花,头脑昏晕。同“目眩头昏”。

语额瞬 [mù yǔ é shùn]
释义: 眉毛眼睛能作态示意。形容处事精明狡猾。
出处: 明·王志坚《表异录·邑里》:“目语额瞬,言市人精黠也。”

眢心忳 [mù yuān xīn wǎng]
释义: 犹言泪竭神伤。形容悲痛之甚。

怔口呆 [mù zhēng kǒu dāi]
释义: 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同“目瞪口呆”。

眐心骇 [mù zhēng xīn hài]
释义: 因惊恐而楞住的样子。

睁口呆 [mù zhēng kǒu dāi]
释义: 惊惧得睁大双眼说不出话来。形容因吃惊或受气而发楞。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十五回:“四方混杀,人人束手,个个归心。定安国舅气的目睁口呆,罔知所措。与众等侍郎束手被擒。”
示例: 众人看了,惊得目睁口呆,伸了舌头,收不进来。 【《初刻拍案惊奇》卷一】

知眼见 [mù zhī yǎn jiàn]
释义: 亲眼所见。形容熟悉了解。

指气使 [mù zhǐ qì shǐ]
释义: 目指:动一下眼睛来指物;气使:用嘘气声支使人。用眼神和气色指使人。形容骄横傲慢的样子。
出处: 汉·刘向《说苑·君道》:“今王将东面目指气使以求臣,则厮役之材至矣;南面听朝不失揖让之礼以求臣,则人臣之材至矣。”

治手营 [mù zhì shǒu yíng]
释义: 亲眼观察,亲手试验。

狞髯张 [níng rán zhāng mù]
释义: 犹言吹胡瞪眼。形容暴怒。
出处: 清·王韬《瓮牖馀谈·贼中悍酋记》:“曾贼知军门自至,突出欲擒之,狞髯张目,勇气百倍,直呼军门名。”

而视 [nù mù ér shì]
释义: 睁圆了眼睛瞪视着。形容正要大发脾气的神情。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回:“李儒见丁原背后一人,生得器宇轩昂,威风凛凛,手执方天画戟,怒目而视。”

横眉 [nù mù héng méi]
释义: 耸起眉毛,瞪大眼睛。形容怒视的样子。
出处: 五代·后蜀·何光远《监戒录》引陈裕诗:“横眉怒目强干嗔,便作阎浮有力神。祸福岂由泥捏汉,烧香代养弄蛇人。”
示例: 不一时,只听得院子里许多脚步响,早进来了怒目横眉、挺胸凸肚的一群人。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一回】

切齿 [nù mù qiè chǐ]
释义: 怒目:怒视的样子;切齿:咬紧牙齿。形容极其愤恨。
出处: 晋·刘伶《酒德颂》:“闻吾风声,议其所以,乃奋袂攘衿,怒目切齿。”
示例: 谈到这些,壮族老人和两三个壮族年轻人都怒目切齿。 【秦牧《壮族与我》】

后凡 [qián mù hòu fán]
释义: 目:细目;凡:概略。《春秋》的一种笔法,一件事在文中重复出现,对前者详加说明,后者概略叙述。
出处: 《公羊传·僖公五年》:“秋八月,诸侯盟于首戴。诸侯何以不序?一事而再见者,前目而后凡也。”

巧立名 [qiǎo lì míng mù]
释义: 变着法定出一些名目来达到某种不正当的目的。
出处: 清·昭梿《啸亭杂录·卷三·朱白泉狱中上百朱二公书》:“乃星使临工,以为巧立名目,不容申辩。”
示例: 向企业巧立名目收费的做法是不利于企业发展的。

巧作名 [qiǎo zuò míng mù]
释义: 指巧立名目。变着法定出一些名目来达到某种不正当的目的。

倾耳注 [qīng ěr zhù mù]
释义: 注目:集中视线注意看。原形容权势极大,为众敬畏。后也形容注意力极其集中。
出处: 《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夫能使天下倾耳注目者,当权者是矣,故谋能移主,威能慑下。”

鼠步 [què mù shǔ bù]
释义: 比喻惶恐之极。

伤心惨 [shāng xīn cǎn mù]
释义: 伤心:使人心痛;惨目:惨不忍睹。形容非常悲惨,使人不忍心看。
出处: 唐·李华《吊古战场文》:“伤心惨目,有如是也?”
示例: 因得常哭于芸娘之墓,形单影只,备极凄凉。且偶经故居,伤心惨目。 【清·沈复《浮生六记·坎坷记愁》】

伤心蒿 [shāng xīn hāo mù]
释义: 旧时指志士仁人对艰危时世的关切忧虑。

赏心悦 [shǎng xīn yuè mù]
释义: 悦目:看了舒服。指看到美好的景色而心情愉快。
出处: 鲁迅《故事新编·采薇》:“两人到山脚下一看,只见新叶嫩碧,土地金黄,野草开着些红红白白的小花,真是连看看也赏心悦目。”

神摇 [shén yáo mù duó]
释义: 形容心神荡漾,目光被吸引。

所视 [shí mù suǒ shì]
释义: 指个人的言论行动总是在群众的监督之下,不允许做坏事,做了也不可能隐瞒。同“十目所视,十手所指”。

所视,十手所指 [shí mù suǒ shì,shí shǒu suǒ zhǐ]
释义: 指个人的言论行动总是在群众的监督之下,不允许做坏事,做了也不可能隐瞒。
出处: 《礼记·大学》:“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士别三日,当刮相待 [shì bié sān rì,dāng guā mù xiāng dài]
释义: 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出处: 《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示例: (蔡元培)对于鲁迅始终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的。 【郭沫若《鲁迅与王国维》】

士别三日,刮相待 [shì bié sān rì,guā mù xiāng dài]
释义: 指别人已有进步,当另眼相看。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吕蒙传》:“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南朝·宋·裴松之注:“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而待 [shì mù ér dài]
释义: 拭:擦;待:等待。擦亮眼睛等着瞧。形容期望很迫切。也表示确信某件事情一定会出现。
出处: 汉·杨修《答临淄侯笺》:“观者骇视而拭目,听者倾首而竦耳。”
示例: 朝廷旧臣,册林隐士,无不拭目而待。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

以待 [shì mù yǐ dài]
释义: 拭:擦;待:等待。擦亮眼睛等着瞧。形容期望很迫切。也表示确信某件事情一定会出现。
出处: 汉·杨修《答临淄侯笺》:“观者骇视而拭目,听者倾首而竦耳。”

以俟 [shì mù yǐ sì]
释义: 形容期望很迫切。也表示确信某件事情一定会出现。同“拭目以待”。

适心娱 [shì xīn yú mù]
释义: 犹言喜心悦目。

手挥 [shǒu huī mù sòng]
释义: 手挥:挥动手指弹琴;目送:眼睛追视归鸿。手眼并用,怎么想就怎么做。也比喻语言文字的意义双关,意在言外。
出处: 三国魏·稽康《赠兄秀才公穆入军》诗:“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寸光 [shǔ mù cùn guāng]
释义: 形容目光短浅,没有远见。
示例: 我们从小就应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决不做鼠目寸光的庸人。

獐头 [shǔ mù zhāng tóu]
释义: 眼睛像老鼠那样又小又圆,脑袋象獐子那样又小又尖。形容人相貌丑陋,神情狡滑。
出处: 《旧唐书·李揆传》:“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獐头鼠目之子乃求官。”
示例: 我鼠目獐头,强似他面如傅粉。 【明·无心子《金雀记·掷果》】

麞头 [shǔ mù zhāng tóu]
释义: 麞,同“獐”。形容人相貌丑陋,神情狡滑。同“鼠目獐头”。

鉥心刿 [tóng xīn guì mù]
释义: 犹言呕心沥血。比喻用尽心思。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用心的艰苦。

爽心豁 [shuǎng xīn huō mù]
释义: 心神爽朗,眼界开阔。

爽心悦 [shuǎng xīn yuè mù]
释义: 指景色美丽,令人心情愉快。

水母 [shuǐ mǔ mù xiā]
释义: 比喻人没有主见,人云亦云。
出处: 《文选·郭璞〈江赋〉》:“璅蛣腹蟹,水母目虾。”李善注引《南越志》:“扞水母呴无耳目,故不知避人。常有虾依随之。虾见人则惊,此物亦随之而没。”

死不瞑 [sǐ bù míng mù]
释义: 瞑目:闭眼。死了也不闭眼。原指人死的时候心里还有放不下的事。现常用来形容极不甘心。
出处: 《三国志·吴书·孙坚传》:“今不夷汝三族,悬示四海,则吾死不瞑目。”

头昏 [tóu hūn mù xuàn]
释义: 头脑昏晕,眼睛发花。同“头昏目晕”。

头昏 [tóu hūn mù yūn]
释义: 犹言头昏眼花。头脑昏晕,眼睛发花。

头眩 [tóu xuàn mù hūn]
释义: 头脑昏晕,眼睛发花。同“头昏眼花”。

头晕 [tóu yūn mù xuàn]
释义: 头发昏,眼发花,感到一切都在旋转。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回:“满屋里的东西都是耀眼争光,使人头晕目眩。”

睽睽 [wàn mù kuí kuí]
释义: 睽睽:张目注视的样子。在众人的注视、监督下。
出处: 唐·韩愈《郓州溪堂诗并序》:“公私扫地赤立,新旧不相保持,万目睽睽,公于此时能安以治之。”
示例: 党与人民在监督,万目睽睽难逃脱。 【陈毅《手莫伸》诗】

睚眦 [wàn mù yá zì]
释义: 睚:眼角;眦:眼框;睚眦:瞪眼睛。众人瞪目表示愤怒。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百口嘲谤,万目睚眦。”

鸿耳 [wéi mù hóng ěr]
释义: 犹言动人观听。同“嵬眼澒耳”。

无面见江东父老 [wú miàn mù jiàn jiāng dōng fù lǎo]
释义: 以之为羞见故乡人之典实。
出处: 语本《史记·项羽本纪》:“於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洗眉刷 [xǐ méi shuā mù]
释义: 比喻清晰明白。

鲜艳夺 [xiān yàn duó mù]
释义: 色彩鲜美艳丽,十分引人注目。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五回:“底下绿裤红鞋,鲜艳夺目。”
示例: 顾八奶由右门出,她穿戴仍然鲜艳夺目,气势汹汹地走进来。 【曹禺《日出》第四幕】

心存 [xīn cún mù xiǎng]
释义: 指凝目注视,用心思索。
出处: 唐·白居易《白蘋洲五亭记》:“杨君缄书赍图请予为记。予按图握笔,心存目想,覼缕梗概,十不得其二三。”
示例: 汝先当求一墙,张绢素讫,倚之败墙之上,朝夕观之。观之既久,隔素见败墙之上,高平曲折;皆成山水之象。心存目想,高者为山,下者为水。 【宋·沈括《梦溪笔谈·书画》】

心开 [xīn kāi mù míng]
释义: 犹心明眼亮。形容看问题敏锐,能辨别是非。

悬门抉 [xuán mén jué mù]
释义: 以之为烈士殉国的典故。
出处: 春秋时,吴国大夫伍员劝吴王夫差拒绝越国求和,夫差听信谗言,不从忠告,反赐之剑命自杀。伍员临死,曰:“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为器。抉吾眼置之吴东门,以观越之灭吴也。”见《史记·吴太伯世家》。

惊心 [xuàn mù jīng xīn]
释义: 使人眼花心惊。
出处: 宋刘氏《重修文宣王庙记》:“增华崇丽,眩止惊心。”

捕雀 [yǎn mù bǔ què]
释义: 遮着眼睛捉麻雀。比喻自己骗自己。
出处: 《三国志·魏书·陈琳传》:“谚有掩目捕雀。夫微物且不可欺以得志,况国之大事,其可以诈主乎?”

掩人耳 [yǎn rén ěr mù]
释义: 遮掩别人的耳朵和眼睛。比喻用假象迷惑人,欺骗人。
出处: 《大宋宣和遗事》亨集:“虽欲掩人之耳目,不可得也。”
示例: 必须假手他人,死于道路,方可掩人耳目。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二回】

扬眉瞬 [yáng méi shùn mù]
释义: ①犹横眉怒目。②一举眉,一转眼。形容时间极短。③倾心注目。④沾沾自喜貌。

扬眉眴 [yáng méi shùn mù]
释义: 指横眉怒目。

了然 [yī mù liǎo rán]
释义: 目:看;了然:清楚,明白。一眼就看得很清楚。
出处: 明·张岱《皇华考序》:“可见按图索籍,三溪道路,一目了然。”
示例: 却说这中堂正对着那个围场,四扇大窗洞开,场上的事,一目了然。 【清·曾朴《孽海花》第十九回】

十行 [yī mù shí háng]
释义: 看书时同时可以看十行。形容看书非常快。
出处: 《梁书·简文帝纪》:“读书十行俱下。”宋·刘克庄《杂记六言五首》诗:“五更三点待漏,一目十行读书。”
示例: 那三官双名景隆,字顺卿,年方一十七岁,生得眉目清新,丰姿俊雅,读书一目十行,举笔即便成文。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十四】

数行 [yī mù shù háng]
释义: 犹一目十行。形容看书非常快。
出处: 清·钮琇《觚剩续编·英豪举动》:“熊公廷弼当督学江南时,试卷皆亲自批阅。阅则连长几于中堂,鳞摊诸卷于上,左右置酒一坛,剑一口,手操不律,一目数行。”

五行 [yī mù wǔ háng]
释义: 犹一目十行。形容看书非常快。
出处: 《辽史·杨遵勖传》:“天下之事,丛于枢府,簿书填委。遵勖一目五行俱下,判决如流。”
示例: 幼颖悟,读书一目五行,尝阅衡州《净居院碑》,文近千言,一览背诵无遗。 【《元史·许有壬传》】

之士 [yī mù zhī shì]
释义: 指见解片面,不能看到事物整体的人。
出处: 清·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志雅堂杂抄》:“此书成于元代,道学之风甚盛,而能为是言,此是非之公也。近世一目之士,动以诋斥宋儒为莫逭之罪,亦愚甚矣。”

一叶障 [yī yè zhàng mù]
释义: 眼睛被一片树叶挡住,指看不到事物的全貌。
出处: 毛泽东《论持久战》:“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而自以为是。”

一叶障,不见泰山 [yī yè zhàng mù,bù jiàn tài shān]
释义: 蔽:遮。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出处: 《鹖冠子·天则》:“一叶蔽目,不见太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
示例: 你们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仅仅因为一些小的失误就全盘否定我们所取得的成就。

以耳代 [yǐ ěr dài mù]
释义: 以:用;代:代替。拿眼睛当耳朵。指不亲自去调查了解,光听信别人说的。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司文郎》:“王具白请教之意。僧笑曰:‘是谁多口,无目何以论文?’王请以耳代目。”

以耳为 [yǐ ěr wéi mù]
释义: 拿听到的当作亲眼目睹的。比喻不亲自了解情况,只听信别人说的。
出处: 清·张春帆《九尾龟》第一百七十回 :“但是如今的那班督抚,也都是些以耳为目、不分黑白的人。”
示例: 据我那小东人说得来十三妹姑娘怎的个孝义,怎的个英雄,我那老东人以耳为目,便轻信了这话。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

引人注 [yǐn rén zhù mù]
释义: 注目:注视。吸引人们注意。
出处: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也有敲打铜锣,高举旗帜,引人注目的。”

鹰嘴鹞 [yīng zuǐ yào mù]
释义: 形容外貌奸诈凶狠。
出处: 于劭溯《月落屋梁》:“那老头有五个儿子,个个鹰嘴鹞目如狼似虎。”

庸耳俗 [yōng ěr sú mù]
释义: 指学识浅薄的人。

骋观 [yóu mù chěng guān]
释义: 纵目观望,尽览景物。

游心寓 [yóu xīn yù mù]
释义: 指留心观看。

有何面 [yǒu hé miàn mù]
释义: 指没有脸见人。
出处: 《后汉书·赵苞传》:“食禄而避难,非忠也,杀母而全义,非孝也,如是,有何面目立于天下。”

共睹 [yǒu mù gòng dǔ]
释义: 睹:看见。指非常明显,谁都看得见。
示例: 近年来,我国在经济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

共见 [yǒu mù gòng jiàn]
释义: 指人人都看见,极其明显。
出处: 清·陈确《大学辨一·翠薄山房帖》:“《大学》纷纷言先言后,有目共见。”
示例: 他的思想根据之薄弱是有目共见的。 【郭沫若《读任公〈墨子新社会之组织法〉》】

共赏 [yǒu mù gòng shǎng]
释义: 赏:称赞。谁看见了都称赞。
出处: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二回:“这人负一时盛名,而《湘军志》一书做的委实是好,有目共赏。”

无睹 [yǒu mù wú dǔ]
释义: 犹言有眼无珠。用来责骂人瞎了眼,看不见某人或某事物的伟大或重要。
出处: 宋·苏轼《淮阴侯庙记》:“淮阴少年,有目无睹,不知将军,用之如虎。”

混珍 [yú mù hùn zhēn]
释义: 比喻以假乱真。
出处: 《参同契》上:“鱼目岂为珠,蓬蒿不成槚。”唐·李白《鸣皋歌送岑徵君》:“蝘蜓嘲龙,鱼目混珍。”

混珎 [yú mù hùn zhū]
释义: 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同“鱼目混珠”。

混珠 [yú mù hùn zhū]
释义: 混:搀杂,冒充。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
出处: 汉·魏伯阳《参同契》卷上:“鱼目岂为珠?蓬蒿不成槚。”
示例: 可是这些卖国的老爷们不是也在鱼目混珠,也在自称为爱国忧民的志士吗? 【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十八章】

间珠 [yú mù jiān zhū]
释义: 比喻以假乱真。
出处: 《参同契》上:“鱼目岂为珠,蓬蒿不成槚。”宋·司马光《稷下赋》:“珷玞乱玉,鱼目间珠,泥沙涨者其泉混,莨莠茂者其谷芜。”

娱心悦 [yú xīn yuè mù]
释义: 娱、悦:使愉快。使心情愉快,耳目舒畅。
出处: 秦·李斯《谏逐客书》:“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直取其清淡雅论,剖玄析微,宾主往复,娱心悦耳,非济世成俗之要也。”

鸢肩豺 [yuān jiān chái mù]
释义: 耸肩似鹰,目凶如豺。形容人相貌阴险凶恶。
出处: 《后汉书·梁冀传》:“为人鸢肩豺目。”

赏心 [yuè mù shǎng xīn]
释义: 看了美好景物而心情舒畅。
出处: 叶圣陶《倪焕之》十七:“农场里的木芙蓉开了,共引为悦目赏心的乐事。”
示例: 鲜花的多种多样的姿态,纷繁的颜色,除了让我们悦目赏心外,我想还可以对我们的艺术思想有所启发。 【秦牧《艺海拾贝·鲜花百态和艺术风格》】

娱心 [yuè mù yú xīn]
释义: 使眼睛高兴,使心里快乐。形容使人感到美好快乐。

在人耳 [zài rén ěr mù]
释义: 表示为人们所听到看到,都已熟知。
出处: 明·张岱《奇字问·序》:”近取《左(传)》、《国(语)》、《史记》……诸书在人耳目前者,聊摘其一二奇字解释之。”
示例: 豫省一灾,官吏以吞赈款兴大狱,昭昭在人耳目。 【章炳麟《满洲总督侵吞赈款书》】

张眉努 [zhāng méi nǔ mù]
释义: 扬起眉毛,瞪着眼睛。比喻粗犷浅露。
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芙蓉道楷禅师》:“山僧今日向诸人面前,说家门已是不著便,岂可更去胞堂入室,拈槌竖拂,东喝西棒,张眉努目,如痫病发相似。”
示例: 若文及翁之,‘借问孤山林处士,但掉头笑指梅花蕊,天下事,可知矣。’不免有张眉努目之态。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二】

獐头鼠 [zhāng tóu shǔ mù]
释义: 像袋象獐子那样又小又尖,眼睛像老鼠那样又小又圆。形容人相貌丑陋,神情狡滑。
出处: 《旧唐书·李揆传》:“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獐头鼠目之子乃求官。”
示例: 见那些童生纷纷进来,也有小的,也有老的,仪表端庄的,獐头鼠目的,衣冠齐楚的,蓝缕破烂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

昭昭在 [zhāo zhāo zài mù]
释义: 形容大家看得明明白白。
出处: 唐·裴度《寄李翱书》:“贾谊之文,化成之文也,铺陈帝王之道,昭昭在目。”

遮人耳 [zhē rén ěr mù]
释义: 遮:遮掩。遮掩他人视听。指玩弄手法,掩盖真相。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三回:“因为幕友赵大架子被参在内,留在衙门恐怕不便,就叫自己兄弟二大人通信给他,叫他暂时搬出衙门,好遮人耳目。”

遮人眼 [zhē rén yǎn mù]
释义: 指遮掩别人的视听,掩饰真情。
出处: 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十九回:“你只见庵观寺院的和尚贫财好色,明蔬暗荤,遮人眼目,俺庄内须与他们不同,荤酒俱有,待人甚恕。”
示例: 探春笑道:‘这种遮人眼目儿的事,谁不会做?且再瞧就是了。’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五回】

遮掩耳 [zhē yǎn ěr mù]
释义: 指遮掩别人的视听,掩饰真情。
出处: 朱自清《执政府大屠杀记》:“听说事后执政府乘人不知,已将尸首掩埋了些,以图遮掩耳目。”

狰狞面 [zhēng níng miàn mù]
释义: 形容凶恶的相貌。
示例: 敌人见利诱不成,便露出了他们的狰狞面目,用枪毙来威胁革命者。

直眉怒 [zhí méi nù mù]
释义: 形容发怒的样子。
出处: 端木蕻良《科尔沁旗草原》十七:“孔二老婆并不上他的当,直眉怒目骂他。”

共睹 [zhòng mù gòng dǔ]
释义: 所有人的眼睛都看到了。形容非常明显。亦作“众目共视”、“众目具瞻”。
出处: 宋·何尚之《答宋文帝赞扬佛教事》:“且观世大士所降近验,并即表身世,众目共睹,祈求之家,其事相继。”

共视 [zhòng mù gòng shì]
释义: 所有人的眼睛都看到了。形容非常明显。同“众目共睹”。
出处: 宋·欧阳修《论台谏官唐介等宜早牵复札子》:“言一出则万口争传,众目共视,虽欲为私,其势不可。”

具瞻 [zhòng mù jù zhān]
释义: 所有人的眼睛都看到了。形容非常明显。同“众目共睹”。
出处: 朱自清《“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况内地更有好处,为五方杂处,众目具瞻的上海等处所不及的;如花木的趣味,盆栽的趣味便是。”

睽睽 [zhòng mù kuí kuí]
释义: 睽睽:张目注视的样子。许多人争着眼睛看着。指在广大群众注视之下。
出处: 唐·韩愈《郓州溪堂诗并序》:“公私扫地赤立,新旧不相保持,万目睽睽,公于此时能安以治之。”
示例: 众目睽睽之下,拿他调到一边咬耳朵,人家心里会怎么想? 【高阳《清宫外史》下册】

昭彰 [zhòng mù zhāo zhāng]
释义: 昭彰:明显。大家都看得很清楚。
出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五:“在你家里搜出人腿来,众目昭彰,一传出去,不到得轻放过了你。”
示例: 这事众目昭彰,你不必强词夺理了。

重足而立,侧而视 [chóng zú ér lì,cè mù ér shì]
释义: 重足:双脚并拢;侧目:斜着眼睛。形容畏惧而愤恨的样子。
出处: 《史记·汲郑列传》:“今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矣。”
示例: 使通国之人重足而立,侧目而视者,无过于此辈穷凶极恶之特务人员。 【毛泽东《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

属人耳 [shǔ rén ěr mù]
释义: 属:集中在一点。指引人注意。

助我张 [zhù wǒ zhāng mù]
释义: 张目:睁大眼睛,比喻张扬气势。比喻得到别人的赞助,声势更加壮大。
出处: 三国魏·曹植《与吴季重书》:“墨翟不好伎,何为过朝歌而回车乎?足下好伎,值墨翟回车之县,想足下助我张目也。”
示例: 留学生中助我张目的人,较从前增加百倍,才晓得人心进化,是实有的。 【章炳麟《东京留学生欢迎会演说辞》】

耳染 [ěr rǎn mù rú]
释义: 同“耳濡目染”。

耳濡 [ěr rú mù jī]
释义: 见“耳濡目染”。

耳濡 [ěr rú mù jí]
释义: 见“耳濡目染”。

耳闻 [ěr wén mù lǎn]
释义: 同“耳闻目见”。

耳闻 [ěr wén mù rǎn]
释义: 同“耳濡目染”。

众所瞩 [zhòng suǒ zhǔ mù]
释义: 为众人所注目。

豕喙 [hǔ mù shǐ huì]
释义: 古人谓贪婪无厌之相。

疮痍弥 [chuāng yí mí mù]
释义: 见“疮痍满目”。

举首戴 [jǔ shǒu dài mù]
释义: 抬头仰望。谓期待殷切。

眉飞 [méi fēi mù wǔ]
释义: 见“眉飞色舞”。

眉留 [méi liú mù luàn]
释义: 神色不安貌。

眉清 [méi qīng mù lǎng]
释义: 见“眉清目秀”。

眉舒 [méi shū mù zhǎn]
释义: 同“眉扬目展”。

眉扬 [méi yáng mù zhǎn]
释义: 精神振奋貌。

竦魂骇 [sǒng hún hài mù]
释义: 极言惊骇之状。竦,通“悚”。

稗耳贩 [bài ěr fàn mù]
释义: 比喻见闻浅薄,如商贩之买货卖货。

箝口侧 [qián kǒu cè mù]
释义: 口不敢言,邪目而视。谓敢怒而不敢言。

搤腕 [chēn mù è wàn]
释义: 见“瞋目扼腕”。

竖眉 [chēn mù shù méi]
释义: 瞪大眼睛,竖直眉毛。形容非常恼怒的样子。

张胆 [chēn mù zhāng dǎn]
释义: 形容有胆有识,敢作敢为。

挢舌 [chēng mù jiǎo shé]
释义: 见“瞠目结舌”。

咋舌 [chēng mù zé shé]
释义: 见“瞠目结舌”。

怵心刿 [chù xīn guì mù]
释义: 怵:恐惧;刿:刺伤。看到某种事物或景象使人痛心。
出处: 宋·葛立方《韵语阳秋》:“陶潜谢脁诗皆平淡有思致,非后来诗人怵心刿目雕琢者所为也。”

骇心 [chù mù hài xīn]
释义: 看见某种严重情况而内心震惊。形容事态严重,引起震动。同“触目惊心”。
示例: 清·黄宗羲《陈葵献偶刻诗文序》:“触目骇心,动成篇什,素所蓄积,于此焉发之,秘见者与人同,秘得者固与人异也。”

倾耳 [dài mú qīng ěr]
释义: 戴目:仰视的样子;倾耳:侧着耳朵细心倾听。认真听,抬头看。形容殷切期盼。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贾山传》:“使天下之人戴目而视,倾耳耳听。”

动心娱 [dòng xīn yú mù]
释义: 打动人心并使人感到快乐。多指声色享乐之事。
出处: 宋·陈亮《跋朱晦庵送写照郭秀才序后》:“及凡世间可动心娱目之事,皆斥去弗愿,若将浼我者。”

耳习 [ěr xí mù rǎn]
释义: 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出处: 老舍《四世同堂》:“老人自幼生长在北平,耳习目染的和旗籍人学了许多规矩礼路。”

之欲 [ěr mù zhī yù]
释义: 欲:欲望。满足声色享乐的欲望。
出处: 汉·东方朔《非有先生论》:“务快耳目之欲,以苟容为度。”

喉舌 [ěr mù hóu shé]
释义: 喉舌:泛指说话的器官,比喻代言人。起到耳目喉舌的作用。比喻作为搜集、了解情况和宣传方针政策的工具。
出处: 田流《我上的第一堂党的新闻课》:“报纸是党的耳目喉舌,是党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纽带。”
示例: 《人民日报》起到党的耳目喉舌的作用。

心腹 [ěr mù xīn fù]
释义: 耳目:指侦探消息的人。指辅佐帝王的重臣。比喻得力助手与亲信。
出处: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如善其便捷,任以耳目心腹,未有不倒持干戈,授人以柄者。”

耳食 [ěr shí mù lùn]
释义: 耳食:轻信听来的话。像用耳朵吃饭而不知食物味道,像眼睛能看见细毛而不见睫毛。比喻轻信他人的话,缺乏确凿根据。
出处: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吾不贵其用智之如目,见豪毛而不见其睫也。今王知晋之失计,而不自知越之过,是目论也。”
示例: 清·王韬《淞隐漫录•药娘》:此真耳食目论之士也,虽多,奚足贵哉。

发皇耳 [fā huáng ěr mù]
释义: 发皇:启发。开阔视听,扩大见闻。
出处: 战国·楚·宋玉《风赋》:“发明耳目,宁体便人。” 汉·枚乘《七发》:“分决狐疑,发皇耳目。”

烦心倦 [fán xīn juàn mù]
释义: 烦恼的心情,倦怠的眼睛。形容颓丧的情绪。
出处: 元·王实甫《丽春堂》第三折:“闲对着绿树青山,消遣我烦心倦目,潜入那水国渔乡,早跳出龙潭虎穴。”

废耳任 [fèi ěr rèn mù]
释义: 废:放弃;任:信任。放弃了耳朵,信任眼睛。指不相信别人的意见,只凭信自己眼见的现象。
出处: 唐·韩愈《上考功崔虞部书》:“又叹执事者所守异于人人,废耳任目,华实不兼。”

风声 [fēng shēng mù sè]
释义: 指纵情声色。
出处: 唐·张鷟《朝野佥载》卷二:“殿中侍御史王旭括宅中别宅女妇,风声目色。”

夫妇反 [fū fù fǎn mù]
释义: 反目:翻眼相看,不和睦。指夫妻吵架不和。
出处: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82回:“自此谭、巫夫妇反目难以重好。”

腹蟹 [fù xiè mù xiā]
释义: 比喻自己没有独立主张而一味依附他人。
出处: 《文选·郭璞〈江赋〉》:“璅蛣腹蟹,水母目虾。”李善注:“《南越志》:‘璅蛣,长寸余,大者长二三寸,腹中有蟹子,如榆荚,合体共生,俱为蛣取食。’又曰:‘海岸间颇有水母......正白,濛濛如沫,生物有智识,无耳目,故不知避人,常有虾依随之﹐虾见人则惊﹐此物亦随之而没。'"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爱古瓷 粤ICP备17015389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796号

本软件的研发和运营为非盈利行为。如果您认为本软件对您有所帮助,可以自愿提供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