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字典常用词典成语词典我的字典
    

诛墨伐 [bǐ zhū mò fá]
释义: 笔、墨:指文字。诛:谴责。伐:声讨。通过文字加以谴责,进行声讨。

直书 [bǐng bǐ zhí shū]
释义: 秉:持,握住。写史书根据事实记录,不隐讳。
示例: 我是秉笔直书,悬之国门,不能增损一字。(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五回)

浮白载 [fú bái zǎi bǐ]
释义: 浮:罚人饮酒;白:指专用来罚酒的大杯;浮白:指喝酒和干杯;载笔:拿着笔。一面喝酒,一面写作。旧时比喻文人的雅量和才气。
示例: 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自志》)

饱墨酣 [bǐ bǎo mò hān]
释义: 笔力饱满,用墨充足。形容诗文酣畅浑厚。
出处: 清·陈廷焯《白雨斋诗话》:“张孝祥《六州歌头》,淋漓痛快,笔饱墨酣,读之令人起舞。”

大如椽 [bǐ dà rú chuán]
释义: 形容著名的文章。也指有名的作家。
出处: 《晋书·王珣传》:“珣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曰:‘此当有大手笔事。’”
示例: 词清若玉,笔大如椽。 【清·陶曾佑《论小说之势力及其影响》】

底超生 [bǐ dǐ chāo shēng]
释义: 犹言笔下超生。超生:佛家语。为了免使他人受难,书写时,在用意和措词方面都给予宽容或开脱。
出处: 苏雪林《闲话战争·齿患》:“严冷无情的法官定了你的死罪之后,就从不会有笔底超生的事。”

底春风 [bǐ dǐ chūn fēng]
释义: 形容绘画、诗文生动,如春风来到笔下。
出处: 元·黄溍《瑶池春宴图》诗:“西飞青雀几时还,贝阙琳宫缥缈间,笔底春风殊未老,蟠桃积核已如山。”

底龙蛇 [bǐ dǐ lóng shé]
释义: 犹言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三十一回:“闻公博学广记,笔底龙蛇,真才子也。”

伐口诛 [bǐ fá kǒu zhū]
释义: 伐:声讨,攻打;诛:痛斥,责罚。从口头和书面上对坏人坏事进行揭露和声讨。
出处: 明·汪廷讷《三祝记·同谪》:“他捐廉弃耻,向权门富贵贪求,全不知口诛笔伐是诗人句,垄上璠间识者羞。
示例: 而吾辈不畏强御,不避斧钺,笔伐口诛,大声疾呼。 【清·忧患余生《官场现形记序》】

歌墨舞 [bǐ gē mò wǔ]
释义: 指文笔奇妙精采。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四回:“只见当朝圣人出的是三个富丽堂皇的题目,想着自然要取几篇笔歌墨舞的文章。”

耕砚田 [bǐ gēng yàn tián]
释义: 比喻从事脑力劳动,以读写为业。
出处: 汉·许慎《说文解字》:“庶有达者理而董之”句下段玉裁注:“每诵先王父诗句云:‘不种砚田无乐事,不撑铁骨莫支贫。’”《文选·任昉·为萧扬州荐士表》:“既笔耕为养,亦佣书成学。”

酣墨饱 [bǐ hān mò bǎo]
释义: 指文章表达流畅,内容充足。
出处: 秦牧《艺海拾贝·巨日》:“那些作品的作者在节骨眼上,没有真正做到笔酣墨饱,因此,便不能获得预期的作用了。”

翰如流 [bǐ hàn rú liú]
释义: 指文笔快捷无滞。
出处: 《晋书·陶侃传》:“远近书疏,莫不手答,笔翰如流未尝壅滞。”

老墨秀 [bǐ lǎo mò xiù]
释义: 指笔姿老到而墨韵清秀。
出处: 明·宋濂《跋东坡书〈乳泉赋〉后》:“李侍郎微之,谓笔老墨秀,挟海上风涛之气,当为海内苏书第一,诚知言也。”

墨官司 [bǐ mò guān sī]
释义: 笔墨:指文字或文章。比喻用文字进行的辩论、争执。
出处: 清·许叶芬《红楼梦辨》:“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非仅为懵懂辈饶舌,打无谓笔墨官司也。”
示例: 雍正、乾隆都自负才辩,喜欢跟臣下打笔墨官司,御笔上谕动辄数百言。 【《玉座珠帘》上册】

墨横姿 [bǐ mò héng zī]
释义: 指书画诗文美妙多姿。
出处: 清·伍崇曜《〈陶庵梦忆〉跋》:“虽间涉游戏三昧,而奇情壮采,议论风生,笔墨横姿,几令读者心目俱眩,亦异才也。”

墨之林 [bǐ mò zhī lín]
释义: 斯文萃集的地方。
出处: 汉·王充《论衡·对作》:“汉家极笔墨之林,书论之造,汉家尤多。”
示例: 使其间稍伏机心,略藏匕首,造物且诛之不暇,肯容自作孽者老而不死,独得佯狂自肆于笔墨之林哉!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结构》】

扫千军 [bǐ sǎo qiān jūn]
释义: 形容笔力雄健,如同有横扫千军万马的气势。
出处: 唐·杜甫《醉歌行》诗:“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横扫千人军。”
示例: 笔扫千军空自负,学传三箧意何施。 【元·李庭《吊郭器之二首》】

头生花 [bǐ tóu shēng huā]
释义: 比喻写作能力大有进步。也形容文章写得很出色。
出处: 唐·冯贽《云仙杂记》卷十:“李太白少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下超生 [bǐ xià chāo shēng]
释义: 超生:佛家语,指人死后灵魂投生为人。为了免使他人受难,书写时,在用意和措词方面都给予宽容或开脱。
出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实是不忍他含冤负屈,故此来到台前控诉,乞老爷笔下超生。”

下生花 [bǐ xià shēng huā]
释义: 比喻文人才思俊逸,写作的诗文极佳。
出处: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下》:“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示例: 晚唐诗人杜牧才气过人,笔下生花,创作了许多诗文佳品,尤以《阿房宫赋》传诵千古。

削褒贬 [bǐ xuē bāo biǎn]
释义: 笔:记载。削:删改。古时在竹简或木简上写字,写错要修改时就用刀削。原指孔子作《春秋》,用文字来评文论物的好坏。也指用文字褒扬、贬斥人或事。

冢研穿 [bǐ zhǒng yán chuān]
释义: 秃笔成坟,砚磨穿孔。指写作著述功力极深。
出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小引》:“支言俚说不足供酱瓿,而翼飞胫走,较拈髭呕血笔冢研穿者,售不售反霄壤隔也。”

走龙蛇 [bǐ zǒu lóng shé]
释义: 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出处: 唐·李白《草书歌行》:“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旭惊电。”
示例: 秀才肖王宾胸藏锦绣,笔走龙蛇。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卷二十】

生花 [cǎi bǐ shēng huā]
释义: 比喻才思有很大的进步。
出处: 元·汤式《赏花时·戏贺友人新娶》:“翠袖分香行处有,彩笔生花梦境熟。”

持橐簪 [chí tuó zān bǐ]
释义: 橐,口袋;簪,插。指侍从之臣携带书和笔,以备顾问。
出处: 《汉书·赵充国传》:“持橐簪笔,事孝武皇帝数十年。”

春秋 [chūn qiū bǐ fá]
释义: 指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
出处: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
示例: 初意却不过贪图少写一个字,并非有什么春秋笔法。 【鲁迅《热风·反对“含泪”的批评家》】

如椽 [dà bǐ rú chuán]
释义: 椽:放在檩子上架着屋顶的木条。象椽子那样大的笔。形容著名的文章。也指有名的作家。
出处: 《晋书·王珣传》:“珣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曰:‘此当有大手笔事。’”
示例: 大笔如椽指端揽,贝叶行间才数点。 【清·陈恭尹《观唐僧贯休画罗汉歌》】

点睛之 [diǎn jīng zhī bǐ]
释义: 笔:文笔。指文章传神绝妙之处。
出处: 《晋书·顾恺之传》:“恺之每画人成,或数年不点目睛。人问其故。答曰:‘四体妍蚩,本无阙少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睹中。’”

调墨弄 [tiáo mò nòng bǐ]
释义: 指玩弄文字技巧。
出处: 汉·王充《论衡·佚文》:“天文人文,文岂徒调墨弄笔为美丽之观哉?载人之行,传人之名也。”

董狐之 [dǒng hú zhī bǐ]
释义: 后人对那些公正不偏,不因为各人的好恶或利害关系,而捏造不实言论的人的称呼。
出处: 《左传·宣公二年》载:赵穿杀晋灵公,身为正卿的赵盾没有管,董狐认为赵盾应负责任,便在史策上记载说赵盾弑其君。为赵盾所杀。后孔子称赞说:“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示例: 《曾国藩》曾国荃对大哥的说法不服气。去年湘中士人公推王闿运撰湘军志。王闿运也扬言,为湘军修志一事非他莫属,他要秉董狐之笔,不溢美,不饰恶,为湘军存一信史。

董狐直 [dǒng hú zhí bǐ]
释义: 董狐:春秋时晋国的史官。直笔:根据事实,如实记载。指敢于秉笔直书,尊重史实,不阿权贵的正直史家。
出处: 《左传·宣公二年》载:赵穿杀晋灵公,身为正卿的赵盾没有管,董狐认为赵盾应负责任,便在史策上记载说“赵盾弑其君”。为赵盾所杀。后孔子称赞说:“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疾书 [fèn bǐ jí shū]
释义: 奋笔:提起笔来。指精神昂扬地挥笔快速书写。
出处: 宋·张克庄《题方汝一班师赞后》:“或隐匿未彰,而奋笔疾书;或一语之乖谬,或一行之谄曲,虽其人之骨已朽,必绳以《春秋》之法,读之使人汗出。”
示例: 世贞昼夜伏案,奋笔疾书,日书一回,不得片刻喘息。 【《金瓶梅传奇》第二十七回】

直书 [fèn bǐ zhí shū]
释义: 奋笔:提起笔来。指精神昂扬地挥笔快速书写。同“奋笔疾书”。
出处: 清·墨憨斋《醒名花》第十四回:“贤侄今日,奋笔直书,如行云流水,珠玑错落,俊爽之才,有同健鹰之摩秋汉,真命世杰也,与古人何多让焉,将来正未可量。”
示例: 于是那幕友奋笔直书:“春霆军门雅蜀”,见了的人,无不是想笑不敢笑。 【高阳《慈禧全传》十九】

浪墨 [fú bǐ làng mò]
释义: 指多余累赘的文字。
出处: 清·恽敬《答来卿》:“禹之功德从何处赞扬?故止此数言唱叹之。知此,虽著述汗牛充栋,岂有浮笔浪墨耶?”

鸿丽藻 [hóng bǐ lì zǎo]
释义: 形容诗文笔力雄健,词藻华丽。
出处: 唐·源直心《议释道不应拜俗状》:“枢纽经典,畴咨故实,理例锋颖,词韵膏腴,则司戎之称鸿笔丽藻矣。”
示例: 必资乎鸿笔丽藻,刻乎贞金翠珉,然后可以充足人天,发挥龙象。 【唐·李商隐《上河东公启》】

江淹梦 [jiāng yān mèng bǐ]
释义: 传说南朝梁江淹夜梦郭璞索还五色笔,尔后为诗遂无佳句。后以之比喻才思减退。

口诛 [kǒu zhū bǐ fá]
释义: 诛:痛斥,责罚;伐:声讨,攻打。从口头和书面上对坏人坏事进行揭露和声讨。
出处: 宋·陈亮《畏羞于君子》:“此丈夫所当履其道,免笔诛口伐于荜门闺窦之间。”
示例: 他捐廉弃耻,向权门富贵贪求,全不知口诛笔伐是诗人句,垄上璠间识者羞。 【明·汪廷讷《三祝记·同谪》】

生花 [mèng bǐ shēng huā]
释义: 比喻写作能力大有进步。也形容文章写得很出色。
出处: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示例: 李太白梦笔生花,特睡乡幻景耳!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五】

从戎 [qì bǐ cóng róng]
释义: 犹投笔从戎。指文人弃文就武。

难书 [qìng bǐ nán shū]
释义: 极言事实多,即使用完笔也难写全。磬,通“罄”。
出处: 《吕氏春秋·明理》:“此皆乱国之所生也,不能胜数,尽荆越之竹,犹不能书。”《旧唐书·李密传》:“磬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如椽大 [rú chuán dà bǐ]
释义: 像椽子一般粗大的笔。比喻记录大事的手笔,也比喻笔力雄健的文词。
出处: 宋·邵雍《大字吟》:“诗成半醉正陶然,更用如椽大笔抄。”

成趣 [shè bǐ chéng qù]
释义: 涉笔:动笔:趣:风趣,意味。形容一动笔就画出或写出很有意趣的东西。
出处: 茅盾《一九六0年短篇小说漫评》:“这一段涉笔成趣。”

神到之 [shén dào zhī bǐ]
释义: 犹言神来之笔。形容作品文句精彩。

神来之 [shén lái zhī bǐ]
释义: 由神灵帮助而写出的作品。形容作品文句精彩。
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37回:“这三张东西,我自己画的也觉得意,真是神来之笔。”
示例: 自己也觉得仿佛是神来之笔,如用别的韵语形式去写,便决不能有此力量。 【周作人《知堂回想录》】

神至之 [shén zhì zhī bǐ]
释义: 形容艺术作品的技法非常奇妙。

沈诗任 [shěn shī rèn bǐ]
释义: ①南朝梁沈约以诗着称,任昉以表、奏、书、启诸体散文擅名,时人称为“沈诗任笔”。笔,指无韵之文。②用以泛指诗文。

生花妙 [shēng huā miào bǐ]
释义: 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
出处: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生花之 [shēng huā zhī bǐ]
释义: 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
出处: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巡街 [shuò bǐ xún jiē]
释义: 指沿街卖诗文。

无私 [tiě bǐ wú sī]
释义: 谓执笔判案不徇私情。
出处: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八篇:“五个鬼齐齐的走上前去,照手一抢,把管笔夺将下来,说道,‘铁笔无私。’”

从戎 [tóu bǐ cóng róng]
释义: 从戎:从军,参军。扔掉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
出处: 《后汉书·班超传》:“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示例: 他象同世交子弟闲话一样,问了问贺人龙的家庭情形,“投笔从戎”的经过。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二章】

屠毒 [tú dú bǐ mò]
释义: 用笔墨毒害人。比喻内容不好的书。

弄文 [wǔ bǐ nòng wén]
释义: 指舞文弄墨。
出处: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议对》:“若不达政体,而舞笔弄文,支离构辞,穿凿会巧。”

成篇 [xià bǐ chéng piān]
释义: 形容文思敏捷。同“下笔成章”。
出处: 三国·魏·曹植《王仲宣谏》:“发言可咏,下笔成篇。”
示例: 默识若记,下笔成篇。 【晋·左思《悼离赠妹》诗之二】

成文 [xià bǐ chéng wén]
释义: 一下笔就很快写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才华横溢。
出处: 三国·魏·曹植《王仲宣诔》:“文若春华,思若涌泉;发言可咏,下笔成篇。”
示例: 他文思敏捷,下笔成文。

成章 [xià bǐ chéng zhāng]
释义: 一挥动笔就写成文章。形容写文思敏捷。
出处: 三国魏·曹植《王仲宣诔》:“发言可咏,下笔成篇。”《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言出为论,下笔成章。”
示例: 这学生天资聪颖,文思敏捷,下笔成章,将来未可限量。

千言 [xià bǐ qiān yán]
释义: 千言:长篇大论。形容文思敏捷,写作迅速。
出处: 宋·曾巩《送丰稷》:“读书一见若经诵,下笔千言能立成。”
示例: 你这傻小子如果同女朋友写情书,大概下笔千言,倚马可待啦! 【唐人《一个万能情报员的经历》】

千言,离题万里 [xià bǐ qiān yán,lí tí wàn lǐ]
释义: 写了一大篇文章,但没有接触到主题。
示例: 其结果,往往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仿佛像个才子,实则到处害人。(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如神 [xià bǐ rú shén]
释义: 指写起文章来,文思奔涌,如有神力。形容文思敏捷,善于写文章或文章写得很好。
出处: 《旧唐书·陆贽传》:“其于议论应对,明练理体,敷陈剖判,下笔如神,当时名流,无不推挹。”

有神 [xià bǐ yǒu shén]
释义: 指写起文章来,文思奔涌,如有神力。形容文思敏捷,善于写文章或文章写得很好。
出处: 唐·王勃《绵州北亭公宴序》:“五际飞文,想群众之不让;一言留赠,知下笔之有神。”

心织 [xīn zhī bǐ gēng]
释义: 比喻靠卖文生活。
出处: 唐·冯贽《云仙杂记》卷九:“《翰林盛事》云:‘王勃所至,请讬为文,金帛丰积,人谓心织笔耕。’”

涂鸦 [xìn bǐ tú yā]
释义: 信:听凭,随意;信笔:随意书写;涂鸦:比喻字写得很拙劣,随便乱涂乱画。形容字写得很潦草。也常用作自谦之词。
出处: 唐·卢仝《示添丁》诗:“不知四体正困惫,泥人啼哭声呀呀。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

形诸 [xíng zhū bǐ mò]
释义: 形:描写;诸:“之于”的合音。用笔墨把它写出来。
示例: 但若形诸笔墨,昭示读者,自以为得了这作品的魂灵,,却未免象后街阿狗的妈妈。 【鲁迅《〈出关〉的“关”》】

即来 [yáo bǐ jí lái]
释义: 不用多思索,一动笔就写出来了。形容写文章快。

不苟 [yī bǐ bù gǒu]
释义: 不苟:不苟且。连一笔都不马虎。
出处: 清·沈初《西清笔记·纪名迹》:“前后一笔不苟,功力如此,洵神技也。”
示例: 我的创作态度多么严肃,我真是一笔不苟。 【茅盾《无题》】

勾断 [yī bǐ gōu duàn]
释义: 全部取消之意。同“一笔勾消”。
出处: 宋·陈亮《与吴益恭书》:“此事今已一笔勾断云云。”
示例: 倘我人朝,曹公仁德,则一笔勾断;倘若不仁,就死于帝都。 【《三国志平话》卷下】

勾消 [yī bǐ gōu xiāo]
释义: 全部取消之意。亦作“一笔勾销”。
出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我们不少的是银子,匡得将来买上买下。再央一个乡官在太守处说了人情,婚约一纸,只须一笔勾消。”
示例: 可见你们男人的心是狠的,一翻了脸,就把前情一笔勾消。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二十九回】

勾销 [yī bǐ gōu xiāo]
释义: 把账一笔抹掉。比喻把一切全部取消。
出处: 宋·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卷七:“公取班簿,视不才监司,每见一人姓名,一笔勾之。”
示例: 如有班部监司,不才官吏,一笔勾销,永不叙用。 【元·无名氏《延安府》第二折】

抹摋 [yī bǐ mò sà]
释义: 比喻轻率地把成绩、优点全部否定。同“一笔抹煞”。

抹杀 [yī bǐ mǒ shā]
释义: 比喻轻率地把成绩、优点全部否定。
出处: 明·沈德符《野获编》:“遂将前后爱书,一笔抹杀。”
示例: 然而新的批评家不开口,类似批评家之流便趁势一笔抹杀。 【鲁迅《二心集·我们要批评家》】

抹煞 [yī bǐ mǒ shā]
释义: 抹煞:勾销。画一笔,全部抹掉。比喻轻率地把成绩、优点全部否定。
出处: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一回:“所以天降奇灾,北拳南革,要将历代圣贤一笔抹煞,此也是自然之理,不足为奇的事。”
示例: 我们对每一个人都应该一分为二,不能因为他犯了错误,就一笔抹煞他的优点。

意前 [yì qián bǐ hòu]
释义: 指先构思成熟,然后下笔,使意境得到充分表现。

意在 [yì zài bǐ qián]
释义: ①指写字构思在落笔以前。②作诗文先作思想上的酝酿,然后着笔。亦作“意在笔先”。
出处: 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夫欲书者,先干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

意在 [yì zài bǐ xiān]
释义: 指写字画画,先构思成熟,然后下笔。
出处: 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夫欲书者,先干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
示例: 所谓沈郁者,意在笔先,神余言外。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

游戏 [yóu xì bǐ mò]
释义: 指以游戏态度所写的诗文。

成章 [yuán bǐ chéng zhāng]
释义: 援笔:拿起笔来。拿起笔来就写文章。形容文思敏捷。
出处: 唐·蒋防《霍小玉传》:“生素多才思,援笔成章。”

立成 [yuán bǐ lì chéng]
释义: 援笔:拿笔。拿起笔立刻写成。形容才思敏捷。亦作“援笔成章”、“援笔而就”。

捉刀代 [zhuō dāo dài bǐ]
释义: 指代人出力或代写文章。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客止》:“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如何?’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喉舌 [zhǐ bǐ hóu shé]
释义: 比喻社会舆论。

困纸穷 [bǐ kùn zhǐ qióng]
释义: 谓所写文字极多。

误作牛 [bǐ wù zuò niú]
释义: 《晋书·王献之传》:“桓温尝使扞王献之呴书扇,笔误落,因画作乌駮牸牛,甚妙。”后因以“笔误作牛”喻随机应变,化拙成巧或持功补过。

难书 [qìng bǐ nán shū]
释义: 犹言罄竹难书。

磬折 [zān bǐ qìng shé]
释义: 古代插笔备礼,曲体作揖,以示恭敬。

成丘 [bài bǐ chéng qiū]
释义: 用坏的笔堆得象小山丘一样。形容书法精良或著述甚多。
出处: 宋·苏轼《石苍舒醉墨堂》:“君子此艺亦云至,堆墙败笔如山得。”

下春风 [bǐ xià chūn fēng]
释义: 形容绘画、作文栩栩如生,如同春风来到笔底下。也比喻能使人受惠的文字。
示例:
●宋·王庭珪《卢溪集·题宣和御画》:“当时妙手貌不成,君王笔下春风生。”
●元·黄溍《瑶池春宴图》:西飞青雀几时还,贝阙琳宫缥缈间。笔下春风殊未老,蟠桃积核已如山。

下有铁 [bǐ xià yǒu tiě]
释义: 铁:兵器,如刀剑之类。形容文笔锋利。

力独扛 [bǐ lì dú gāng]
释义: 扛:用两手举。形容文笔雄健,文章的气势极大。
出处: 唐·韩愈《病中赠张十八》:“龙文百斛鼎,笔力可独扛。”

参造化 [bǐ cān zào huà]
释义: 造化:创造化育。一支笔参与了创造化育。形容文笔高妙。
出处: 唐·李白《与韩荆州书》:“笔参造化,学究天人。”

底烟花 [bǐ dǐ yān huā]
释义: 比喻文章写得生动、出色。
示例: 清·钱泳《履园丛话•画学·画中人》:“笔底烟花传海国,袖中诗句落吴船。”

枪纸弹 [bǐ qiāng zhǐ dàn]
释义: 以笔为枪,以纸为子弹。指用文字作为战斗的武器。
示例: 邹韬奋《抗战以来·“笔杆暴动”》:“现丰很流行的用语,指笔和书报为‘笔枪纸弹’。”

精墨妙 [bǐ jīng mò miào]
释义: 笔触精到,着墨巧妙。形容书法、绘画、诗文等的技法巧妙,笔意精微。
示例:
●唐·鲁收《怀素上人草书歌》:“吾观文士多利用,笔精墨妙诚堪重。”
●《宣和画谱•孙位》卷二:非笔精墨妙,情高格逸,其能与于此耶?

补造化 [bǐ bǔ zào huà]
释义: 笔墨可以弥补自然界的不足。形容笔墨的作用大,笔力高超。
示例:
●唐·李贺《高轩过》:“二十八宿罗胸中,元精耿耿贯当中。殿前作赋声摩空,笔补造化天无功。”
●宋·杨万里《寄题周元吉湖北漕司志功堂》:不赞元戎赞丞相,笔补造化裨盐梅。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爱古瓷 粤ICP备17015389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796号

本软件的研发和运营为非盈利行为。如果您认为本软件对您有所帮助,可以自愿提供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