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字典常用词典成语词典我的字典
    

而上之 [děng ér shàng zhī]
释义: 按某一等级,由此再往上。
出处: 宋·朱燮《絜斋集·高鞅论》:“古者五家置一比长,等而上之,为闾,为旅,为党,皆置官焉。”

而下之 [děng ér xià zhī]
释义: 由这一等逐级往下。指跟某一事物比较起来更差。
出处: 宋·朱熹《朱子语类》卷六十五:“等而下之,如医技养生家之说,皆不离阴阳二者。”

价连城 [děng jià lián chéng]
释义: 同样价值连城。比喻同样贵重。
出处: 《梁书·儒林传·范缜》:“晋棘、荆和,等价连城,骅骝、騄骊,俱致千里。”

礼相亢 [děng lǐ xiāng kàng]
释义: 犹言分庭抗礼。以平等之礼相待。
出处: 汉·刘向《说苑·君道》:“今王将东面,目指气使以求臣,则厮役之材至矣;南面听朝,不失揖让之礼以求臣,则人臣之材至矣;西面等礼相亢,下之以色,不乘势以求臣,则朋友之材至矣。”

量齐观 [děng liàng qí guān]
释义: 等:同等;量:衡量,估量;齐:一齐,同样。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
出处: 清·况周颐《惠风词话》:“托雨露而成润,意境可以稍变,然而乌可等量齐观也。”
示例: 后来列国纷纷称王,国王更不算回事,他们至多能和宋、鲁等小国君主等量齐观罢了。 【朱自清《经典常谈·战国策八》】

米下锅 [děng mǐ xià guō]
释义: 等着米来下锅烧饭。比喻生活困难,缺少钱用。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九回:“我在这衙门内已经三代了,外头也有些体面,家里还过得,就规规矩矩伺候本官升了还能够,不象那些等米下锅的。”
示例: 岂但不肯多出钱,照时值估价,还要少几两,分明知道我等米下锅,要杀我的巧。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六回】

闲视之 [děng xián shì zhī]
释义: 等闲:寻常,一般。把它看成平常的事,不预重视。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汝勿以等闲视之,失吾大事。”
示例: 但是确实存在着这种典型,而且为数相当地多,为害相当地大,不可等闲视之的。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闲之辈 [děng xián zhī bèi]
释义: 等闲:寻常,一般。无足轻重的寻常人。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魏有邓艾,足智多谋,非等闲之辈。”
示例: 一看他就知他非等闲之辈。

因奉此 [děng yīn fèng cǐ]
释义: 等因:旧公文用以结束表示理由说明原因的上文;奉此:用以引起重心所在的下文。比喻例行公事,官样文章。
示例: 我们对于上级的文件绝不能等因奉此一番就完事大吉。

高人一 [gāo rén yī děng]
释义: 比别人高出一个等级。指高过一般人。
出处: 《礼记·檀弓上》:“献子加于人一等矣。”
示例: 我们只有使自己操练得高人一等,才有战略胜利的可能。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各色人 [gè sè rén děng]
释义: 色:种类;人等:人们。社会上各种职业各个阶层的人们。
出处: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六十一回:“各色人等,务望各安本分,勿再稍事纷扰,自召虚惊。”

加人一 [jiā rén yī děng]
释义: 加:超过。超过别人一等。比喻学问才能超过一般人。也指争强好胜。
出处: 《礼记·檀弓上》:“献子加于人一等矣。”
示例: 你这见解,一定加人一等,这等玄妙高超法,我两个怎能帮助你得来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

连城 [jià děng lián chéng]
释义: 指价值等于连成一片的许多城池。

齐量 [qí liàng děng guān]
释义: 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同“等量齐观”。

九般 [sān děng jiǔ bān]
释义: 指等级和类别多,有种种差别。同“三等九格”。

九格 [sān děng jiǔ gé]
释义: 犹三六九等。指等级和类别多,有种种差别。

三六九 [sān liù jiǔ děng]
释义: 指等级和类别多,有种种差别。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五回:“你们这些兔子,真是些没良心的忘八羔子!天天在一处,谁的恩你们不沾?只不过这会子输了几两银子,你们就这样三六九等儿的了。”

同休 [tóng xiū děng qī]
释义: 指同欢乐共忧患。形容关系密切,利害一致。亦偏指共患难。同“同休共戚”。

闲杂人 [xián zá rén děng]
释义: 指与工作无关的人员。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三回:“若七日内主灯不灭,吾寿可增一纪;如灯灭,吾必死矣。闲杂人等,休教放入。”
示例: 外来的如吹鼓手、厨茶房,以至抬夫、轿夫这些闲杂人等过多。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二回】

诸色人 [zhū sè rén děng]
释义: 各种各样、各色各等的人们。
出处: 唐·陆贽《优恤畿内百姓并除十县令诏》:“百姓及诸色人等如能力行仁义,均减有无,赒贷贫人,全活数众者,府司具事迹闻奏,朕当授以官秩,蠲其征徭。”
示例: 这是一个演说时代,所以‘诸色人等’都能演说。 【许地山《危巢坠简·街头巷尾之伦理》】

著述 [zhù shù děng shēn]
释义: 著述:编写的著作。写的书摞起来和自己的身高相等。形容著作极多。亦作“著作等身”。
出处: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自是以外,虽著述等身,声华盖代,总听其自贮名山,不得入此门一步焉,先圣之志也。”
示例: 伟烈君通天算之学,生平著述等身,而精勤惕厉,未尝一日废书不观也。 【清·王韬《瀛壖杂志》卷六】

著作 [zhù zuò děng shēn]
释义: 形容著述极多,迭起来能跟作者的身高相等。
出处: 《宋史·贾黄中传》:“黄中幼聪悟,方五岁,玭每旦令正立,展书卷比之,谓之等身书,课其诵读。”
示例: 会上陈列了他多年来的全部著作,那时他已是著作等身了。 【曹禺《我们尊敬的老舍先生》】

罪加一 [zuì jiā yī děng]
释义: 指对罪犯加重处罚。
出处: 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五回:“你为着吃烟,这才犯法,我们来拿你,倒来吃你的烟,本官知道,办起来罪加一等。”

闲人家 [děng xián rén jiā]
释义: 普通家庭。

身著作 [děng shēn zhù zuò]
释义: 叠起来与身高相等的著作。形容著作之多。

夷之心 [děng yí zhī xīn]
释义: 见“等夷之志”。

夷之志 [děng yí zhī zhì]
释义: 《诗·大雅·桑柔》“贪人败类”郑玄笺:“类,等夷也。”孔颖达疏:“类,比类,故为等夷,谓尊卑齐平朝庭之人。”后因以“等夷之志”谓臣下僭越朝廷之心。

闲之人 [děng xián zhī rén]
释义: 等闲:寻常,一般。指普通人。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五回:“魏有邓艾,足智多谋,非等闲之辈。”
示例: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四章:女人听了,重新把闯王浑身上下打量一眼,看相貌不是等闲之人。

身着作 [děng shēn zhe zuò]
释义: 迭起来与身高相等的著作。形容著作之多。柳亚子《呈符老宇澄》诗:“等身著作推君健,旷世才名愧我虚。”茅盾《化悲痛为力量》:“郭老是诗人,剧作家,文艺评论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他的等身著作,是我国文学史,学术思想史的宝贵财富。”参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爱古瓷 粤ICP备17015389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796号

本软件的研发和运营为非盈利行为。如果您认为本软件对您有所帮助,可以自愿提供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