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字典常用词典成语词典我的字典
    

不可逭 [zuì bù kě huàn]
释义: 罪责不可逃避。
示例: 某等不能速来归顺,罪不可逭。(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九十七回)

逋慢之 [bū màn zhī zuì]
释义: 不遵守法令的罪过。
出处: 宋·王安石《再辞同修起居注第五状》:“臣之区区,辞说已穷,然不敢避逋慢之罪而苟止者,非特欲守前言之信,亦不敢上累朝廷。”

不测之 [bù cè zhī zuì]
释义: 指大罪,死罪。
出处: 战国·乐毅《报燕惠王书》:“临不测之罪,以幸为利,义之所不敢出也。”
示例: 莫非朝议以我前罪尚轻,又加以不测之罪么? 【《好逑传》第十三回】

不知者不 [bù zhī zhě bù zuì]
释义: 罪:责备,怪罪。因事先不知道而有所冒犯,就不加怪罪。
出处: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六十三回:“起凤道:‘牛兄何不早通姓名,使小弟多多得罪。勿怪,勿怪。’牛通道:‘不知者不罪。’”

出入人 [chū rù rén zuì]
释义: 指法庭裁判错误,把有罪的人认为无罪,把无罪的人认为有罪。
出处: 《唐律·断狱》:“即断罪,失于入者,各减三等;失于出者,各减五等。”

立功 [dài zuì lì gōng]
释义: 带着罪过建立功劳,以争取减免处罚。
出处: 《飞龙金传》四十三回:“陛下暂赦赵匡胤之罪,命他带罪立功。”

立功 [dài zuì lì gōng]
释义: 带着罪过或错误去创立功勋,以功赎罪。
出处: 明·王守仁《案行漳南道守巡官戴罪督兵剿贼》:“其覃恒等所统军,就仰高伟管领,戴罪杀贼立功自赎。”

吊民伐 [diào mín fá zuì]
释义: 吊:慰问;伐:讨伐。慰问受苦的人民,讨伐有罪的统治者。
出处: 《孟子·滕文公下》:“诛其罪,吊其民,如时雨降,民大悦。”
示例: 丞相兴仁义之兵,吊民伐罪,官渡一战,破袁绍百万之众。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

吊民 [fá zuì diào mín]
释义: 伐:讨伐。吊:慰问。讨伐有罪,拯救百姓。常用以作为发动战争的口号。
出处: 南朝(梁)任方《百辟劝进今上笺》:“伐罪吊民,一匡靖乱。”

吊人 [fá zuì diào rén]
释义: 讨伐有罪,拯救百姓。常用以作为发动战争的口号。“人”当作“民”,因避太宗讳改。同“伐罪吊民”。
出处: 《南史·檀道济传》:“道济曰:‘伐罪吊人,正在今日。’皆释而遣之。”

罚不当 [fá bù dāng zuì]
释义: 当:相当,抵挡。处罚和罪行不相当。
出处: 《荀子·正论》:“夫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当功,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
示例: 谁个惩办要严,谁个处罚从轻,农民都有极明白的计算,罚不当罪的极少。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风流 [fēng liú zuì guò]
释义: 风流:原为封建士大夫的所谓风雅。原指因为风雅而致的过错。后也指因搞男女关系而犯下的罪。
出处: 《北齐书·郎基传》:“在官写书,亦是风流罪过。”
示例: 公瑾教我十日办完,工匠料物,都不应手,将这一件风流罪过,明白要杀我。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

奉辞伐 [fèng cí fá zuì]
释义: 指奉严正之辞而讨有罪。
出处: 《书·大禹谟》;“肆予以尔众士,奉辞伐罪。”伐,一本作“罚”。
示例: 我今奉辞伐罪,拯溺苏枯。 【宋·岳飞《奉诏移伪齐檄》】

负荆请 [fù jīng qǐng zuì]
释义: 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出处: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示例: 我今特来寻贤弟,负荆请罪。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六回】

负荆谢 [fù jīng xiè zuì]
释义: 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同“负荆请罪”。
出处: 金·马钰《满庭芳·谢咸阳王法师》词:“追悔无由,不免放效廉颇。专专负荆谢罪,望吾师、痛挞则个。”

引慝 [fù zuì yǐn tè]
释义: 指引咎自责。
出处: 《书·大禹谟》:“[舜]负罪引慝,祇载见瞽螋。”蔡沈集传:“负罪,自负其罪,不敢以为父母之罪;引慝,自引其慝,不敢以为父母之慝也。”
示例: 负罪引慝,思古无訧,际人伦之穷者,何厚于自责也? 【清·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下】

故入人 [gù rù rén zuì]
释义: 故意把罪名加于人。

之有 [hé zuì zhī yǒu]
释义: 即“有何罪”,有什么罪呢?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清白无辜,没有过错。
出处: 《墨子·公输》:“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

怀璧其 [huái bì qí zuì]
释义: 怀:怀藏。身藏璧玉,因此获罪。原指财能致祸。后也比喻有才能而遭受忌妒和迫害。
出处: 《左传·桓公十年》:“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示例: 修贡之余远争寄,怀璧其罪渠敢当。 【宋·张扩《谢人惠团茶》诗】

自新 [huǐ zuì zì xīn]
释义: 悔改罪行,重新做人。

祸首 [huò shǒu zuì kuí]
释义: 首:头目;魁:首领。犯罪作恶的首罪者。
出处: 明·郑若庸《玉玦记·索命》:“虽是虔婆杀我,娟奴是祸首罪魁,追了他去。”

计功量 [jì gōng liàng zuì]
释义: 指全面衡量其功罪是非。

将功抵 [jiāng gōng dǐ zuì]
释义: 用功劳来抵罪。
示例: 他虽是绑匪之一, 但因天性未泯,协助警方救出人质,才得以将功抵罪,减轻刑期。

将功赎 [jiāng gōng shú zuì]
释义: 拿功劳补偿过失。
出处: 汉·荀悦《汉纪·元帝纪》:“齐恒先有匡周之功,后有来项之罪,君子计功补过。”元·无名氏《隔江斗智》楔子:“如今权饶你将功折罪,点起人马,随我追赶去来。”
示例: 今云长虽犯法,不忍违却前盟。望权记过,容将功赎罪。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一回】

将功折 [jiāng gōng zhé zuì]
释义: 将:拿;折:抵偿。拿功劳补偿过失。
出处: 汉·荀悦《汉纪·元帝纪》:“齐恒先有匡周之功,后有来项之罪,君子计功补过。”元·无名氏《隔江斗智》楔子:“如今权饶你将功折罪,点起人马,随我追赶去来。”
示例: 也亏他至蜀中赚你回来,使我母子相会,将功折罪,莫怨他罢。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六】

立功赎 [lì gōng shú zuì]
释义: 赎罪:抵销所犯的罪过。以立功来抵偿罪过。
出处: 《旧唐书·王孝杰传》:“使未至幽州,而宏晖已立功赎罪,竟免诛。”
示例: 赵衰应曰:“当革职,使立功赎罪。”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四十回】

论心定 [lùn xīn dìng zuì]
释义: 根据犯罪人的动机和情节来判定其罪行。

罗织 [luó zhī zuì míng]
释义: 指捏造罪名,陷害无辜的人。

弥天大 [mí tiān dà zuì]
释义: 形容极大的罪恶。
出处: 元·无名氏《谢金吾》第四折:“纵有那弥天罪,也难赎。”

迷天大 [mí tiān dà zuì]
释义: 形容极大的罪恶。
出处: 元·无名氏《谢金吾》第四折:“纵有那弥天罪,也难赎。”
示例: 你在沧州做下迷天大罪,却在这里。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一回】

匹夫无 [pǐ fū wú zuì]
释义: 匹夫:古指平民中的男子,后泛指一般人。一般人是没有罪过的。
出处: 《左传·桓公十年》:“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匹夫无,怀璧其 [pǐ fū wú zuì,huái bì qí zuì]
释义: 百姓本没有罪,因身藏璧玉而获罪。原指财宝能致祸。后亦比喻有才能、有理想而受害。

千古 [qiān gǔ zuì rén]
释义: 形容犯的罪永远被人记着。
示例: 这个卖国求荣的无耻汉奸终将成为千古罪人,遗臭万年。

迁善远 [qiān shàn yuǎn zuì]
释义: 犹言向善而远离罪恶。

赏功罚 [shǎng gōng fá zuì]
释义: 奖赏有功的人,惩罚犯罪的人。

赏劳罚 [shǎng láo fá zuì]
释义: 奖赏有功的人,惩罚犯罪的人。同“赏功罚罪”。

赦过宥 [shè guò yòu zuì]
释义: 指赦免过错,宽恕罪行。
出处: 《易·解》:“雷雨作,解,君子以赦过宥罪。”
示例: 思所以议狱缓死,赦过宥罪,庶因大变,与之更始。 【《晋书·孝武帝纪》】

致讨 [shēng zuì zhì tǎo]
释义: 宣布罪状,并加讨伐。
出处: 《国语·晋语五》:“是故伐备钟鼓,声其罪也。”

死有余 [sǐ yǒu yú zuì]
释义: 犹死有余辜。形容罪大恶极,即使处死刑也抵偿不了他的罪恶。

滔天大 [tāo tiān dà zuì]
释义: 形容罪恶极大。
示例: 你犯下了如此滔天大罪,将难逃法律的严厉制裁。

滔天之 [tāo tiān zhī zuì]
释义: 形容罪恶极大。
出处: 宋·苏轼《吕惠卿责授建宁军节度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稍正滔天之罪,永为垂世之规。”
示例: 内贪淫欲,滔天之罪,理合法更凌迟。 【明·罗贯中《风云会》第四折】

滔天 [tāo tiān zuì xíng]
释义: 滔天:漫天。比喻罪恶极大。
示例: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

[tì zuì yáng]
释义: 古代犹太教祭礼是替人承担罪过的羊。比喻代人受过。

王子犯法,庶民同 [wáng zǐ fàn fǎ,shù mín tóng zuì]
释义: 王子犯了法,和老百姓一样处以罪刑。指王法对于王子、平民是一样的。
出处: 《野叟曝言》第六七回:“众人都道说那里话,王子犯法,庶民同罪,这是因奸杀命的事,既犯到官,还有活命的吗。”
示例: 老话头,王子犯法,庶民同罪。他们不过是哺退乡绅,怎敢日清日白便把人打死! 【《何典》第九回】

于人 [wěi zuì yú rén]
释义: 委:推委。把罪责推卸给别人。

之师 [wèn zuì zhī shī]
释义: 比喻前来提出严厉责问的人。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葛巾》:“日已向辰,喜无问罪之师。”

无形之 [wú xíng zhī zuì]
释义: 犹言莫须有之罪。指凭空捏造的罪行。

徙善远 [xǐ shàn yuǎn zuì]
释义: 趋向善良,远离罪恶。

下车泣 [xià chē qì zuì]
释义: 旧时称君主对人民表示关切。
出处: 汉·刘向《说苑·君道》:“禹出见罪人,下车问而泣之。”

兴师问 [xīng shī wèn zuì]
释义: 发动军队,声讨对方罪过。也指大闹意见,集合一伙人去上门责问。
出处: 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二十五:“元昊乃改元,制衣冠礼乐,下令国中,悉用蕃书、胡礼,自称大夏。朝廷兴师问罪。”
示例: 他们哪里是来拜望我的呵,他们是来兴师问罪的。 【蒋光慈《田野的风》】

言者无,闻者足戒 [yán zhě wú zuì,wén zhě zú jiè]
释义: 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出处: 《诗经·周南·关雎·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示例: 对待批评的态度,应该是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欲谁归 [yu shui gui zhui]
释义: 将要归罪于谁呢?

欲加之,何患无辞 [yù jiā zhī zuì,hé huàn wú cí]
释义: 欲:要;患:忧愁,担心;辞:言辞,指借口。要想加罪于人,不愁找不到罪名。指随心所欲地诬陷人。
出处: 《左传·僖公十年》:“不有废也,君何以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示例: “可是,老徐,李自成没有什么罪名,咱们收拾了他,对别人怎么说呀?”“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七章】

知我 [zhī wǒ zuì wǒ]
释义: 形容别人对自己的毁誉。
出处: 《孟子·滕文公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自取 [zì qǔ zuì lì]
释义: 指自招罪过。亦作“自取咎戾”。
出处: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二回:“岂不知元帅虎威,马到成功?焉敢复生贰心,自取罪戾。”

不容诛 [zuì bù róng zhū]
释义: 诛:把罪人杀死。罪恶极大,杀了也抵不了所犯的罪恶。
出处: 《汉书·游侠传序》:“况于郭解之伦,以匹夫之细,窃杀生之权,其罪已不容诛矣。”
示例: 这厮若论着五刑发落,可便罪不容诛。 【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三折】

不胜诛 [zuì bù shèng zhū]
释义: 指罪大恶极,处死犹不足抵偿。
出处: 明·沈德符《野获编·词林·鼎甲常为庶常》:“以上见各家记述中者,什仅得一二。修史之卤莽,罪不胜诛矣。”

大恶极 [zuì dà è jí]
释义: 罪恶大到了极点。
出处: 宋·欧阳修《纵囚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五:“矧如(秦)桧者,密奉虏谋,胁君误国,罪大恶极 ,岂可赦乎。”
示例: 倘不如命地“帮忙”,当然,罪大恶极了。先将忘恩负义之罪,布告于天下。 【鲁迅《而已集·新时代的放债法》】

当万死 [zuì dāng wàn sǐ]
释义: 形容罪恶极大。
出处: 《汉书·东方朔传》:“粪土愚臣,忘生触死,逆盛意,犯隆指,罪当万死。”
示例: 臣既犯天宪,罪当万死。臣死之日,必见叔陵,愿宣明诏,责之于九泉之下。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七十五】

恶贯盈 [zuì è guàn yíng]
释义: 犹言恶贯满盈。
出处: 语出《书·泰誓上》:“商罪贯盈,天命诛之。”宋·孔平仲《续世说·黜免》:“李义府作相。罪恶贯盈。”
示例: 昔日公说布使杀丁建阳而投董卓;今卓上欺天子,下虐生灵,罪恶贯盈,人神共愤。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回】

恶深重 [zuì è shēn zhòng]
释义: 指做了很大的坏事,犯了很大的罪。
出处: 宋·欧阳修《与十四弟书》:“某罪逆深重,不自死灭。”
示例: 上以其罪恶深重,非他盗比,磔于西市。 【明·朱国桢《涌幢小品·流贼》】

恶滔天 [zuì è tāo tiān]
释义: 滔天:漫天,弥天。形容罪恶极大。
出处: 宋·周密《齐东野语》卷十七:“今开庆误国之人,罪恶滔天。”
示例: 若是高俅在内,必然阻住,此贼累辱朝廷,罪恶滔天。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七十五回】

恶昭彰 [zuì è zhāo zhāng]
释义: 昭彰:明显。罪恶非常明显,人所共见。
示例: 日本战犯东条英机等人罪恶昭彰,死有余辜。

恶昭著 [zuì è zhāo zhù]
释义: 罪恶明显(多指罪恶大)。
出处: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土豪劣绅中罪恶昭著的,农民不是要驱逐,而是要捉他们,或杀他们。”

该万死 [zuì gāi wàn sǐ]
释义: 尤死:处一万次死刑。形容罪恶极大。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一回:“娘娘道此怪物,不可容留,随命侍者领去,弃之沟渎。婢子罪该万死。”
示例: 他是一个作恶多端,民愤极大,罪该万死的罪犯。

加一等 [zuì jiā yī děng]
释义: 指对罪犯加重处罚。
出处: 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五回:“你为着吃烟,这才犯法,我们来拿你,倒来吃你的烟,本官知道,办起来罪加一等。”

魁祸首 [zuì kuí huò shǒu]
释义: 魁:为首的。作恶犯罪的头子。
出处: 明·郑若庸《玉玦记·索命》:“虽是虔婆杀我,娟奴是祸首罪魁,追了他去。”
示例: 这场空难事故的罪魁祸首竟然是一只在机场上空飞翔的鸽子。

逆深重 [zuì nì shēn zhòng]
释义: 指做了很大的坏事,犯了很大的罪。同“罪孽深重”。
出处: 宋·欧阳修《与十四弟书》:“某罪逆深重,不自死灭。”

孽深重 [zuì niè shēn zhòng]
释义: 孽:罪恶。指做了很大的坏事,犯了很大的罪。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鲁公女》:“罪孽深重,死无归所。”
示例: 这个汉奸自知罪孽深重,难逃惩处,而自尽身亡。

人不孥 [zuì rén bù nú]
释义: 孥:妻与子女的统称。谓治罪止于本人,不累及妻和子女。
出处: 《孟子·梁惠王》:“泽梁无禁,罪人不孥。”
示例: 臣闻先王之政,敬老慈幼,罪人不孥,鳏寡孤独,时时矜恤。 【清·禇人获《隋唐演义》第十五回】

业深重 [zuì yè shēn zhòng]
释义: 指做了很大的坏事,犯了很大的罪。
出处: 宋·欧阳修《与十四弟书》:“某罪逆深重,不自死灭。”
示例: 如此作贱,真是罪业深重。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一】

应万死 [zuì yīng wàn sǐ]
释义: 形容罪恶极大。
出处: 《晋书·苻坚载记下》:“弟冲不识义方,孤背国恩,臣罪应万死。”
示例: 法北望陵庙,无涕可挥。身蹈大戮,罪应万死。所以不即从先帝者,实惟社稷之故。 【明·史可法《复多尔衮书》】

有应得 [zuì yǒu yīng dé]
释义: 应:应该。按罪恶或错误的性质,理应得到这样的惩罚。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回:“今日卑职故违大人禁令,自知罪有应得。”
示例: 这个人以权谋私,贪污公款,受到法律的制裁,真是罪有应得。

有攸归 [zuì yǒu yōu guī]
释义: 攸:所。罪责有所归属。指罪犯必受惩治。
出处: 明·陈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回:“赐尔姬昌等节钺,便宜行事,往惩其忤,毋得宽纵,罪有攸归。”
示例: 清平之世,何出此逛诞之言?请敕下山西巡抚方辂查奏。如果臣言不谬,自应罪有攸归。 【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三回】

责难逃 [zuì zé nán táo]
释义: 指不能逃避犯罪所应负的责任,一定要受到惩处。
出处: 明·王守仁《批右江道移置凤化县南丹卫事宜呈》:“若其因循玩愒,隳绩废事,非独自败坏,抑且罪责难逃。”

作奸犯 [zuò jiān fàn zuì]
释义: 为非作歹,干犯律条。
出处: 司马紫烟《荒野游龙》第二章:“她不禁一叹道:‘月黑风高,正是作奸犯罪的好时刻,老天爷好象在帮坏人的忙呢!’”

风流 [fēng liú zuì fàn]
释义: 细小的过失。

恶如山 [zuì è rú shān]
释义: 形容罪恶极多且重,犹如山积。

人不帑 [zuì rén bù tǎng]
释义: 见“罪人不孥”。

怀瑕 [bào zuì huái xiá]
释义: 瑕:美玉上的斑点,比喻缺点错误。指因犯过错误而感到内疚。
出处: 《后汉书•蔡邕传》:“或有抱罪怀瑕,与下同疾,纲网弛纵,莫相举察。”

恶稔 [è rěn zuì yíng]
释义: 稔:成熟;盈:满,指到了极点。罪恶积蓄成熟,像钱串已满。形容作恶多端,末日来临。
出处: 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主辱臣死,当臣致命之时;恶稔罪盈,是贼灭亡之日。”

俱罚 [èr zuì jù fá]
释义: 前后两桩罪过,一并处罚。
出处: 元·无名氏《飞刀对箭》第二折:“赢了将功折过,输了二罪俱罚。”
示例: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回:你既上界违法,今又不改凶心,伤生造孽,却不是二罪俱罚?

罚当其 [fá dāng qí zuì]
释义: 罚:处罚,惩罚。所作处罚和所犯罪行相当。
出处: 唐·王方庆《魏郑公谏录•对百官应有堪用者》:“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罚当其罪,为恶者戒惧。”

非战之 [fēi zhàn zhī zuì]
释义: 不是战争本身的罪过。一般用来作为战争失败开脱罪责之辞。
出处: 《史记•项羽本纪》:“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示例: 《梁书•侯景传》:臣涡阳退衄,非战之罪,实由陛下君臣相与见误。

奉辞罚 [fèng cí fá zuì]
释义: 奉:敬受;罚:处罚,惩罚。遵奉严正之辞讨伐有罪者。
出处: 《尚书•大禹谟》:“肆予以尔众士,奉辞伐罪。”蔡沈集传:“奉帝之辞,罚苗之罪。”

傅致其 [fù zhì qí zuì]
释义: 傅:同“附”。指虚构罪名,陷害无辜。
出处: 《汉书•王莽传》:“诸哀帝外戚,及大臣居位素所不说者,莽皆傅其罪。”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爱古瓷 粤ICP备17015389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796号

本软件的研发和运营为非盈利行为。如果您认为本软件对您有所帮助,可以自愿提供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