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字典常用词典成语词典我的字典
    

怅然 [chàng rán ruò shī]
释义: 怅然:形容不如意、不痛快。 象失去什么似的烦恼不快。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殷怅然自失。”
示例: 忠泣诉父名,主人怅然若失。(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牛成章》)

海内存知己,天涯比邻 [hǎi nèi cún zhī jǐ,tiān yá ruò bǐ lín]
释义: 四海之内有知己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感觉象邻居一样近。
出处: 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洲》:“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奸同鬼蜮,行狐鼠 [jiān tóng guǐ yù,xíng ruò hú shǔ]
释义: 奸诈象鬼蜮,狡猾象狐鼠。比喻人恶劣到极点。

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ruò yào rén bù zhī,chú fēi jǐ mò wéi]
释义: 要想人家不知道,除非自己不去做。指干了坏事终究要暴露。
出处: 汉·枚乘《上书谏吴王》:“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
示例: 却不道是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

欣喜 [xīn xǐ ruò kuáng]
释义: 欣喜:快乐;若:好象;狂:失去控制。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出处: 清·霁园主人《夜谭随录·护军女》:“少年得其应答,惊喜若狂。”
示例: 全班同学欣喜若狂,向取得第一名的同学庆祝。

爱才 [ài cái ruò kě]
释义: 才:贤才,人才。爱慕贤才,急欲求得,就象口渴急于喝水一样。
出处: 清·叶燮《原诗·外篇上》:“嫉恶甚严,爱才若渴,此韩愈之面目也。”
示例: 他们发现了佳人并非因为‘爱才若渴’而做婊子的,佳人只为的是钱。 【鲁迅《上海文艺之一瞥》】

泰山 [ān ruò tài shān]
释义: 形容极其平安稳固。同“安如泰山”。
出处: 《南史·梁纪下论》:“自谓安若泰山,算无遗策。”
示例: 夜宿丈人之馆,安若泰山。 【宋·周密《齐东野语》卷十七】

昂昂自 [áng áng zì roò]
释义: 昂昂:气概昂扬,大模大样;自若:象平常一样。形容无所顾虑,从容自如。
出处: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晏平仲二桃杀三士》:“三士带剑立于殿下,昂昂自若。”

昂然自 [áng rán zì ruò]
释义: 形容气宇轩昂满不在乎的样子。
出处: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31回:“昂然自若,并不畏缩。”

安之 [ān zhī ruò mìng]
释义: 指人遭受的不幸看作命中注定,因而甘心承受。
出处: 《庄子·人间世》:“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安之 [ān zhī ruò sù]
释义: 安:安然,坦然;之:代词,指人或物;素:平常。安然相处,和往常一样,不觉得有什么不合适。
出处: 清·范寅《越谚·附论·论堕贫》:“贪逸欲而逃勤苦,丧廉耻而习谄谀,甘居人下,安之若素。”
示例: 第二天宝小姐酒醒,很觉得过意不去。后来彼此熟了,见瞿太太常常如此,也就安之若素了。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八回】

傲睨自 [ào nì zì ruò]
释义: 睨:斜视;自若:指满不在乎。形容自高自大、藐视一切的样子。
出处: 宋·王谠《唐语林·豪爽》:“郑太穆郎中为金州刺史,一日忽致书于襄阳于司空頔,其言恳切,而傲睨自若,似无郡僚之礼。”
示例: 简雍在城下唤门。(刘)璋令开门接入。雍坐在车中,傲睨自若。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

无人 [páng ruò wú rén]
释义: 好象旁边没有人在。形容神情态度高傲自如。
出处: 《后汉书·延笃传》:“虽渐离击筑,傍若无人,高凤读书,不知暴雨。”
示例: 陈太尉初下船时,昂昂然傍若无人,坐在中间。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七十五回】

芒刺 [bèi ruò máng cì]
释义: 犹言芒刺在背。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回:“不意[曹操]专国弄权,擅作威福。朕每见之,背若芒刺。”

被宠 [bèi chǒng ruò jīng]
释义: 指受到意外的恩遇而顿觉吃惊不安。
出处: 宋苏轼《谢中书舍人启》:“未及期年,擢置周行,遽参法从,省躬无有,被宠若惊。”

避之 [bì zhī ruò měi]
释义: 指躲避惟恐不及,生怕沾污了自身。
出处: 《孟子·公孙丑上》:“推恶恶之心,思与乡人立,其冠不正,望望然去之,若将浼也。”赵岐注:“与乡人立,见其冠不正,望望然,惭愧之貌也,去之恐其污己也。”
示例: 他一口拒绝,避之若浼。 【夏衍《感谢德莱塞》】

悬河 [biàn ruò xuán hé]
释义: 辨,通“辩”。犹言口若悬河。
出处: 明·张居正《翰林院读书说》:“吾见一人焉,辨若悬河,藻若春工;含吐邹枚,方驾陆谢。”

观火 [bǐng ruò guān huǒ]
释义: 形容看得清楚明白。
出处: 梁启超《欧洲地埋大势论》:“人民之职业物产之制造,种种殊异之处,则如网在纲,炳若观火。”

日星 [bǐng ruò rì xīng]
释义: 光明如同日月星辰。同“炳如日星
出处: 宋·周煇《清波杂志》卷上:“仁皇一朝人才之盛,如文正公、文忠公、师鲁,皆第一流人,名书国史,炳若日星,初不假于称赞。”

不绝线 [bù jué ruò xiàn]
释义: 形容局势危急,象差点兒就要断掉的线一样。
出处: 《公羊传·僖公四年》:“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何休注:“线,缝帛缕,以喻微也。”

繁星 [càn ruò fán xīng]
释义: 灿:灿烂。繁:众多。亮晶晶的就像天上众多的星星。比喻才能出从的人很多。

毫厘,谬以千里 [chā ruò háo lí,miù yǐ qiān lǐ]
释义: 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出处: 《礼记·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以千里。’”

沉痼自 [chén gù zì ruò]
释义: 沉痼:积久难治的疾病。比喻积久难改的习俗或嗜好没有改变。
出处: 《宋史·赵与懽》:“第言端平以来,窜脏吏,禁包苴,戒奔竟,戢横敛,而风俗沉痼自若。”

齿编贝 [chǐ ruò biān bèi]
释义: 编:顺次第排列;贝:贝壳。形容牙齿整齐洁白。
出处: 《汉书·东方朔传》:“目若玄珠,齿若编贝。”

宠辱 [chǒng rǔ ruò jīng]
释义: 惊:惊惶不安。无论受宠、受辱,心里都要振动。形容人非常计较得失。
出处: 《老子》第十三章:“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从恶 [cóng è ruò bēng]
释义: 崩:倒塌。学坏像高山崩塌一样迅速。比喻学坏很容易。
出处: 《国语·周语下》:“谚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示例: 语曰‘从恶若崩’,盖言其易。 【《北齐书·幼主纪》】

从容自 [cóng róng zì ruò]
释义: 从容:不慌不忙,很镇静;自若:自在,如常,保持原样。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出处: 《旧唐书·刘世龙传》“而思礼以为得计,从容自若,尝与相忤者,必引令枉诛。”
示例: “请你数一数高家究竟有几个象样的人!”觉民从容自若地嘲讽道,仿佛他自己并不是高家的子弟。 【巴金《春》三十一】

从善 [cóng shàn ruò liú]
释义: 形容能迅速地接受别人的好意见。同“从善如流”。
出处: 《新唐书·张玄素传》:“从善若流,尚恐不逮,饰非拒谏,祸可既乎?”

寸阴 [cùn yīn ruò suì]
释义: 岁:年。一刹那象过一年。形容非常殷切地期待和盼望。
出处: 《北史·韩禽传》:“班师凯入,诚知非远;想思之甚,寸阴若岁。”

嗒然 [tà rán ruò sàng]
释义: 形容懊丧的神情。
出处: 《庄子·齐物论》:“仰天而嘘,嗒焉似丧其耦。”
示例: 欧阳业在他挟持之下,状似木鸡,嗒然若丧。 【梁羽生《牧野流星》第五十四回】

大辩 [dà biàn ruò nè]
释义: 讷:语言迟钝,不善于讲话。真正有口才的人表面上好像嘴很笨。表示善辩的人发言持重,不露锋芒。
出处: 《老子》第四十五章:“大真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大巧 [dà qiǎo ruò zhuō]
释义: 拙:笨。指真正聪明的人,不显露自己,从表面看,好象笨拙。
出处: 《老子》第四十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

大勇 [dà yǒng ruò qiè]
释义: 怯:怯儒。最勇敢的人看外表好象很胆怯的样子。形容真正勇敢的人沉着冷静。
出处: 宋·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力辞于未及之年,退托以不能而止,大勇若怯,大智如愚,至贵无轩冕而荣,至仁不导引而寿。”
示例: 大智若愚,大勇若怯,不是要埋冤他,正深爱着他,要他藏锋敛锷,以成大器。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十三回】

大直 [dà zhí ruò qū]
释义: 最正直的人外表反似委曲随和。同“大直若屈”。
出处: 《韩诗外传》卷九:“大直若诎,大辩若讷。”
示例: 叔孙通希世度务制礼,进退与时变化,卒为汉家儒宗。‘大直若诎,道固委蛇’,盖谓是乎?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论》】

大直 [dà zhí ruò qū]
释义: 最正直的人外表反似委曲随和。亦作“大直若诎”。
出处: 《后汉书荀淑传论》:“及后潜图董氏,几振国命,所谓‘大直若屈,道固逶迤’也。”

大智 [dà zhì ruò yú]
释义: 某些才智出众的人,看来好象愚笨,不露锋芒。
出处: 宋·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示例: 执雌守黑,不敢自遂,大智若愚,于是乎在。 【章炳麟《箴新党论》】

大喜 [dā xǐ ruò kuáng]
释义: 高兴得几乎发狂。
示例: 没想到,我竟被全国数一数二的大公司录用,真是大喜若狂。

木鸡 [dāi ruò mù jī]
释义: 呆:傻,发愣的样子。呆得象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
出处: 《庄子·达生》:“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示例: 匪首侯殿坤,在得知这个噩耗之后,特别是知道了老妖道的落网后,当即呆若木鸡。 【曲波《林海雪原》二八】

观火 [dòng ruò guān huǒ]
释义: 洞:透彻。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好象看火一样。
出处: 《尚书·盘庚上》:“予若观火。”
示例: 否则怎样,他却没有说。但这是“洞若观火”的,否则,就不给。 【鲁迅《华盖集续编·记“发薪”》】

再生 [ēn ruò zài shēng]
释义: 恩惠极大如同给了第二次生命。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一回:“勾践囚于吾国……今吾复其社稷,恩若再生。”

神明 [fèng ruò shén míng]
释义: 奉:信奉;神明:神。崇拜得象迷信者敬神那样。形容对某些人或事物的盲目尊重。
出处: 《左传·襄公十四年》:“敬之如神明。”
示例: 这件事荒唐得很!这么一条小蛇,怎么把它奉若神明起来?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八回】

浮生 [fú shēng ruò mèng]
释义: 浮生:空虚不实的人生;若:象。把人生当作短暂虚幻的梦境。
出处: 唐·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风雨时 [fēng yǔ shí ruò]
释义: 指风调雨顺。
出处: 《书·洪范》:“曰肃,时雨若……曰圣,时风若。”孔传:“君行敬,则时雨顺之。”
示例: 亭无枹鼓之警,里有室家之乐。士气始奋,而人和始洽。至于风雨时若,田出自倍。 【宋·曾巩《福州上执政书》】

甘之 [gān zhī ruò sù]
释义: 若素:就像往常一样。虽然遭受不平,但甘愿承受,就像平素一样。
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十九回:“少奶奶却从来没过半句怨言,甘之若素。”

肝心 [gān xīn ruò liè]
释义: 比喻极痛心。
出处: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腾用伤悼,肝心若裂。”

丘山 [gōng ruò qiū shān]
释义: 功:功绩。若:像,如同。功绩像山一样。比喻功绩非常大。

狗彘不 [gǒu zhì bù ruò]
释义: 彘:猪。连猪狗都不如。形容品行卑劣到连猪狗都不如的程度。
出处: 《荀子·荣辱》:“人也,忧忘其身,内忘其亲,上忘其君,则是人也,而曾狗彘之不若也。”
示例: 你这狗彘不若的万恶败类。 【郭沫若《南冠草》第五幕】

金汤 [gù ruò jīn tāng]
释义: 金属造的城,滚水形成的护城河。形容工事无比坚固。
出处: 《汉书·蒯通传》:“必将婴城固守,皆为金城汤池,不可攻也。”
示例: 大沽口的炮台,如能得他允许保护,固若金汤。 【高阳《胭脂井》】

归之 [guī zhī ruò shuǐ]
释义: 归附的势态就像江河汇成大海一样。形容人心所向。

偃草 [huà ruò yǎn cǎo]
释义: 指教化推行如风吹草伏。形容教化之易推行。
出处: 语出《论语·颜渊》:“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平生 [huān ruò píng shēng]
释义: 像平素久以相交一样地欢乐。
出处: 清·张元赓《张氏卮言·陈友石》:“即邀至船中,茶罢对奕,欢若平生。”

欢喜 [huān xǐ ruò kuáng]
释义: 欢喜:高兴的样子。高举得象发狂一样。
出处: 郭沫若《怎样使双十节更值得纪念》:“武汉三镇的人真是欢喜若狂,一直热闹了一个通夜。”

欢欣 [huān xīn ruò kuáng]
释义: 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出处: 吴玉章《辛亥革命·一》:“当变法的诏书一道道地传来的时候,我们这些赞成变法的人,真是欢欣若狂。”

冰释 [huàn ruò bīng shì]
释义: 犹言涣然冰释。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全消除。

冰消 [huàn ruò bīng xiāo]
释义: 犹言涣然冰释。象冰遇热消融一般。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全消除。

恍然 [huǎng rán ruò shī]
释义: 恍恍惚惚的好像失去了什么似的。形容心神不宁,不知如何是好。

疾恶 [jí è ruò chóu]
释义: 憎恨坏人坏事就象憎恨仇人一样。同“疾恶如仇”。
出处: 汉·孔融《荐祢衡表》:“见善若惊,疾恶若雠。”

嫉恶 [jí è ruò chóu]
释义: 指对坏人坏事如同对仇敌一样憎恨。同“嫉恶如仇”。

无人 [jì ruò wú rén]
释义: 寂:寂静。寂静得就像没有人一样。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笺本·德行下》:“傅茂远泊然静处,不妄交游民,袁司徒第经其户,辄叹曰:‘经其户寂若无人,披其帷,其人斯在。岂得非名贤。’”

交淡 [jiāo dàn ruò shuǐ]
释义: 指道义上的往来。
出处: 《庄子·山水》:“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惊龙 [jiǎo ruò jīng lóng]
释义: 矫:矫健。常用于形容书法笔势刚健,或舞姿婀娜。
出处: 《晋书·王羲之传》:“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游龙 [jiǎo ruò yóu lóng]
释义: 常用于形容书法笔势刚健,或舞姿婀娜。同“矫若惊龙”。
出处: 明·梅鼎祚《玉合记·义姤》:“看他矫若游龙,超逾集乌。……夜月红楼,树下霓裳出月。是好舞也。”

画一 [jiào ruò huà yī]
释义: 指明确一致。

画一 [jiào ruò huà yī]
释义: 公平持正;整齐画一。

进道 [jìn dào ruò quán]
释义: 指前进之道反若后退。同“进道若退”。

进道 [jìn dào ruò quán]
释义: 指前进之道反若后退。同“进道若退”。

进道退 [jìn dào ruò tuì]
释义: 指前进之道反若后退。
出处: 《老子》:“明道若昧,进道若退。”
示例: 虽老氏曲全,进道若退,然行亦以需。 【《后汉书·张衡传》】

惊喜 [jīng xǐ ruò kuáng]
释义: 形容又惊又喜,难以自持。
出处: 清·霁园主人《夜谭随录·护军女》:“少年得其应答,惊喜若狂。”

处子,动脱兔 [jìng ruò chǔ zǐ,dòng ruò tuō tù]
释义: 指军队未行动时就像未出嫁的女子那样沉静,一行动就像逃脱的兔子那样敏捷。
出处: 孙武《孙子·九地》:“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示例: 古人说‘静若处子,动若脱兔’,也是不动的时候要像大姑娘深藏闺中,动起来像脱网的兔子那么快。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35章】

寒蝉 [jìn ruò hán chán]
释义: 噤:闭口不作声。象深秋的蝉那样一声不吭。比喻因害怕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
出处: 《后汉书·杜密传》:“刘胜位为大夫,见礼上宾,而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己,自同寒蝉,此罪人也。”
示例: 他的话完了,台下有几个人拚命地高声鼓掌,而更多的人却噤若寒蝉、面面相觑。 【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十八章】

神明 [jìng ruò shén míng]
释义: 神明:泛指神,像敬重神一样敬重对方。形容对某人或某物崇拜到了极点。多用作贬义。
出处: 《左传·襄公十四年》:“民奉其君,爱之如父母,仰之如日月,敬之如神明,畏之如雷霆。”

举国 [jǔ guó ruò kuáng]
释义: 举:全;狂:狂欢。全国的人都激动得像发狂一样。
出处: 《礼记·杂记下》:“子贡观于蜡。孔子曰:‘赐也乐乎?’对曰:‘一国之人皆若狂,赐未知其乐也。’”
示例: 为甚一纸招贴,便举国若狂如此?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二回】

举棋 [jǔ qí ruò dìng]
释义: 下棋子好像有预断。比喻行事沉着果断。
出处: 朱德《十月战景》诗:“战事从来似弈棋,举棋若定自无悲。”

举止自 [jǔ zhǐ zì ruò]
释义: 自若:象原来的样子。举动不失常态。形容临事镇定,举动不失常态。
出处: 《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六年》:“孝恭将发,与诸将宴集,命取水,忽变为血,在坐皆失色,孝恭举止自若。”

举重 [jǔ zhòng ruò qīng]
释义: 举起沉重的东西像是在摆弄轻的东西。比喻能力强,能够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或处理困难的问题。
出处: 清·赵翼《瓯北诗话·苏东坡诗》二:“坡诗不尚雄杰一派,其绝人处,在乎议论英爽,笔锋精锐,举重若轻,读之似不甚用力,而力已透十分。”
示例: 公听视机警,受大任举重若轻。上爱其才敏,倚若股肱。 【清·昭梿《啸亭杂录·七·裘文达公》】

悬河 [kǒu ruò xuán hé]
释义: 若:好象;悬河:激流倾泻。讲起话来滔滔不绝,象瀑布不停地奔流倾泻。形容能说会辨,说起来没个完。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唐·韩愈《石鼓歌》:“安能以此上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
示例: 知县见他说的口若悬河,又是本朝确切贼,不由得不信。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

口壅 [kǒu yōng ruò chuān]
释义: 比喻禁舆论之害。
出处: 《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
示例: 夫心险如山,口壅若川,怨怒之情不一,欢谑之言无方。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谐隐》】

发蒙 [kuàng ruò fā méng]
释义: 旷:空旷;开阔。蒙:眼睛失明。眼前突然开阔明朗,好像双目失明的人忽然看见了东西。亦比喻使人头脑忽然开窍,明达起来。
出处: 三国·魏·应璩《与从弟君苗君胄书》:“闲者此游,喜欢无量,登芒济河,旷若发蒙。”
示例: 忽奉手笔,旷若发蒙。 【宋·苏轼《与佛印禅师书》】

披锦 [làn ruò pī jǐn]
释义: 形容文辞华丽。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渊文烂若披锦,无处不善;陆文若排沙简金,往往见宝。”

披掌 [làn ruò pī zhǎng]
释义: 形容对情况非常熟悉。

舒锦 [làn ruò shū jǐn]
释义: 形容文辞华丽。同“烂若披锦”。

冰霜 [lěng ruò bīng shuāng]
释义: 冷得象冰霜一样。比喻待人接物毫无感情,象冰霜一样冷。也比喻态度严正,不可接近。
出处: 汉·王逸《正部论》:“谚曰:政如冰霜,奸宄消亡;威如雷霆,寇贼不生。”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俺老夫人治家严肃,凛若冰霜。”
示例: 笑起来一双眼又秀又媚,却是不笑起来又冷若冰霜。 【清·刘鹗《老残游记·续集》第二回】

晨星 [liáo ruò chén xīng]
释义: 寥:稀疏。稀少得好象早晨的星星。指为数极少。
出处: 南朝·齐谢眺《京路夜发》:“晓星正寥落,晨光复映漭。”唐·韩愈《华山女》诗:“黄衣道士亦讲说,座下寥落如明星。”
示例: 内山书店书店经常去,但不是每天,漫谈的人材也寥若晨星,令人感到寂寞。 【鲁迅《书信集·致山本初枝》】

观火 [liáo ruò guān huǒ]
释义: 指事理清楚明白,如看火一般。

指掌 [liǎo ruò zhǐ zhǎng]
释义: 了:明白;指掌:指着手掌。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象把东西放在手掌里给人家看一样。
出处: 《论语·八佾》:“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何晏集解引包咸曰:“孔子谓或人言知禘礼之说者,于天下之事,如指示掌中之物,言其易了。”
示例: 仅二百数十言,而词家源流派别,了若指掌。 【清·况周颐《惠风词话续篇》卷一】

料敌 [liào dí ruò shén]
释义: 料:预料。形容对敌方活动预料非常准确。
出处: 《旧唐书·郭子仪传》:“故太尉、兼中书令、上柱国、汾阳郡王、尚父子仪,天降人杰,生知王佐,训师如子,料敌如神。”
示例: 御众如一,料敌若神;大伸于楚,小挫于秦。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七】

冰霜 [lǐn ruò bīng shuāng]
释义: 凛:冷。冷得象冰霜一样。比喻待人接物毫无感情,象冰霜一样冷。也比喻态度严正,不可接近。
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俺老夫人治家严肃,凛若冰霜。”

秋霜 [lǐn ruò qiū shuāng]
释义: 比喻待人接物毫无感情,象冰霜一样冷。也比喻态度严正,不可接近。同“凛若冰霜”。

履险 [lǚ xiǎn ruò yí]
释义: 走险路如行平地。比喻不畏困难或本领高强。同“履险如夷”。
出处: 《晋书·姚苌载记》:“董率大众,履险若夷,上下咸允,人尽死力。”
示例: 你昨晚把亲兵通通留在城外……我真是有些担心。可是我看看你的神色,跟平常一样。你真是履险若夷,异乎常人。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九章】

茫然 [máng rán ruò shī]
释义: 茫然:失意的样子;若失:好像失去了东西。形容精神不集中,恍惚,若有所失的样子。
出处: 先秦·孟轲《孟子·滕文公上》:“徐子以告夷子,夷子抚然为间曰:‘命之矣。’集注:‘抚然茫然自失之貌。’”
示例: 他被这个消息弄得茫然若失,焦虑不安。 【沈西蒙《南征北战》第二章】

门庭 [mén tíng ruò shì]
释义: 庭:院子;若:象;市:集市。门前和院子里人很多,象市场一样。原形容进谏的人很多。现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出处: 《战国策·齐策一》:“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死灰 [miàn ruò sǐ huī]
释义: 形容因心情极度沮丧或惊恐而脸色灰暗。

河汉 [miǎo ruò hé hàn]
释义: 形容奇异怪诞之极。

河山 [miǎo ruò hé shān]
释义: 形容遥远得如隔山河。同“邈若山河”。

山河 [miǎo ruò shān hé]
释义: 形容遥远得如隔山河。

悬丝 [mìng ruò xuán sī]
释义: 比喻生命垂危。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6回:“吾今命若悬丝,专望救援。”

观火 [míng ruò guān huǒ]
释义: 象看火那样清楚。形容看事物十分明晰。
出处: 《书·盘庚上》:“予若观火。”

悬珠 [mù ruò xuán zhū]
释义: 眼睛象一对悬挂的珠子。形容眼睛明亮有光彩。
出处: 《汉书·东方朔传》:“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

鸿沟 [pàn ruò hóng gōu]
释义: 判:区别;鸿沟:古代运河,在今河南省,秦末是楚汉分界的一条河,比喻事物的界线。形容界限很清楚,区别很明显。
出处: 《史记·高祖本纪》:“项羽恐,乃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
示例: 从此之后,中国文坛新旧的界限,判若鸿沟。 【鲁迅《伪自由书·后记》】

两人 [pàn ruò liǎng rén]
释义: 形容某人前后的言行明显不一致,象两个人一样。
出处: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五回:“须晓得柳知府于这交涉上头,本是何等通融、何等迁就;何以如今判若两人?”
示例: 他与另三人作一献上之报告,毁左翼惟恐不至,和先前之激昂慷慨判若两人。(《鲁迅书信集·致郑振铎》)

水火 [pàn ruò shuǐ huǒ]
释义: 判:区别。比喻两者显然相反,互不相容。
出处: 清·钱泳《履园丛话·谭诗·总论》:“沈归愚宗伯与袁简斋太史论诗,判若水火。”
示例: 若各存意见,则依附之小人,遂至妄为揣摩,群相附和,渐至判若水火。 【《清朝野史大观》卷三】

天渊 [pàn ruò tiān yuān]
释义: 高低差别就象天空和深渊那样悬殊。
示例: 恩授无守土责,而视死如归,不特与草间偷活判若天渊,即较之城亡与亡亦分难易。(《清史稿·王恩绶传》)

云泥 [pàn ruò yún ní]
释义: 高低差别就象天上的云彩和地下的泥土那样悬殊。
出处: 唐·杜甫《送韦书记赴西安》诗:“夫子歘通贵,云泥相望悬。”

惊鸿 [piān ruò jīng hóng]
释义: 比喻美女的体态轻盈。
出处: 三国魏·曹植《洛神赋》:“(洛神)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示例: 正在绳子忽低忽昂的走来走去,大有娇若游龙,翩若惊鸿之势。 【清·曾朴《孽海花》第六回】

无人 [páng ruò wú rén]
释义: 身旁好象没有人。形容态度傲慢,不把别人放在眼里。
出处: 《史记·刺客列传》:“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柯和而歌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示例: 陈太尉初下船时,昂昂然,旁若无人,坐在中间。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七十五回】

其应 [qí yìng ruò xiǎng]
释义: 比喻对答迅速,反应极快。
出处: 《庄子·天下》:“其动若水,其静若镜,其应若响。”

敝屣 [qì ruò bì xǐ]
释义: 敝:破;屣:鞋。象扔破鞋一样把它扔掉。比喻毫不可惜地抛弃掉。
出处: 《孟子·尽心上》:“舜视弃天下,犹弃敝蹝(屣)也。”

金兰 [qì ruò jīn lán]
释义: 比喻朋友交情深厚。
出处: 《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鸿毛 [qīng ruò hóng máo]
释义: 比大雁的毛还轻。比喻毫无价值。同“轻于鸿毛”。

求贤 [qiú xián ruò kě]
释义: 象口渴思饮那样访求贤士。形容罗致人才的迫切。
出处: 《后汉书·周举传》:“昔在前世,求贤如渴。”
示例: 求贤若渴,从柬如流。 【《宋史·窦贞固传》】

求知 [qiú zhī ruò kě]
释义: 知:知识。探求知识像口渴想喝水一样迫切。形容求知愿望十分迫切。

趋之 [qū zhī ruò wù]
释义: 鹜:鸭。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
出处: 清·曾朴《孽海花》第27回:“白云观就是他纳贿的机关,高道士就是他作恶的心腹,京外的官员,那个不趋之若骛呢!”
示例: 为民上者,以名利二字驰使天下,而天下之民趋之若骛。 【清·郑观应《盛世危言·技艺》】

趋之 [qū zhī ruò wù]
释义: 趋:快走;鹜:野鸭。象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
出处: 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七回:“京外的官员,那个不趋之若鹜呢!”

人生 [rén shēng ruò jì]
释义: 指人的生命短促,就象暂时寄居在人世间一样。同“人生如寄”。
出处: 晋·陶潜《荣木》诗:“人生若寄,憔悴有时。”

敖鬼馁 [ruò áo guǐ něi]
释义: 若敖:指春秋时楚国的若敖氏;馁:饿。若敖氏的鬼受饿了。比喻没有后代,无人祭祀。
出处: 《左传·宣公四年》:“若敖氏之鬼,不其馁尔?”

敖之鬼 [ruò áo zhī guǐ]
释义: 若敖:指春秋时楚国的若敖氏。若敖氏的鬼将因灭宗而无人祭祀。比喻没有后代,无人祭祀。
出处: 《左传·宣公四年》:“鬼犹求食,若敖氏之鬼,不其馁尔?”

崩厥角 [ruò bēng jué jiǎo]
释义: ①像野兽折了头角一样。比喻危惧不安的样子。②叩头的声响像山崩一样。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
出处: 《书·泰誓中》:“百姓懔懔,若崩厥角。”孔传:“言民畏纣之虐,危惧不安,若崩摧其角,无所容头。”
示例: 王曰‘无畏!宁尔也,非敌百姓也。’若崩厥角稽首。 【《孟子·尽心下》】

不胜衣 [ruò bù shèng yī]
释义: 形容身体羸弱,好像连衣服的重量都不能承担。
出处: 《淮南子·氾论》:“周公事文王也,行无专制,事无由己,身若不胜衣,言若不出口,有奉持于文王,洞洞属属,而将不能,恐失之,可谓能子矣。”
示例: [丽者]瘦怯凝寒,若不胜衣。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连琐》】

[ruò cún ruò wáng]
释义: 有时记在心里,有时则忘记掉。用以形容若有若无,难以捉摸。
出处: 《老子》:“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合符节 [ruò hé fú jié]
释义: 比喻两者完全吻合。
出处: 《孟子·离娄下》:“[舜和文王]得志行乎中国,若合符节。先圣后圣,其揆一也。”
示例: 古圣贤之言,大抵若合符节。盖心,一心也,理,一理也,至当归一,情义无二。 【宋·陆九渊《与曾宅之书》】

[ruò jì ruò lí]
释义: 若:好象;即:接近。好象接近,又好象不接近。①形容对人保持一定距离。②形容事物含混不清。
出处: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六章:“后生在后边跟随,若即若离,并不言语。”
示例: 他的书虽然和《了凡纲鉴》也有些相合,但大段又很不相同,若即若离,令人不知道讲起来应该怎样拉在一处。 【鲁迅《彷徨·高老夫子》】

[ruò lí ruò jí]
释义: 形容对人保持一定距离。同“若即若离”。
出处: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大抵总宪戆直凌人,岳岳觥觥,朝士必多未满,而与和相若离若即,又未尝不稍敛其锋棱,一时众口诋諆,遂有师相门生之谤。”

卵投石 [ruò luǎn tóu shí]
释义: 比喻不自量力,必遭失败。同“以卵击石”。
出处: 《汉书·刑法志》:“以桀诈尧,若卵投石,夫何幸之有!”

[ruò míng ruò àn]
释义: 好象明亮,又好象昏暗。比喻对情况的了解或对问题的认识不清楚。
出处: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在这种态度下,就是对周围环境不作系统的周密的研究,单凭主观热情去工作,对于中国今天的面目若明若暗。”

[ruò míng ruò mèi]
释义: 比喻对情况的了解或对问题的认识不清楚。同“若明若暗”。
出处: 清·俞正燮《癸巳类稿·以畜寡人义》:“此等若明若昧之论,作记者无由知之。”

烹小鲜 [ruò pēng xiǎo xiān]
释义: 意为治理大国要像煮小鱼一样。煮小鱼,不能多加搅动,多搅则易烂,比喻治大国应当无为。后常用来比喻轻而易举。
出处: 《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韩非子·解老》:“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是以有道之君贵静,不重变法。故曰:‘治大国者若烹小鲜。’”
示例: 夫百姓,鱼兽之类也,上德治之,若烹小鲜,与天地同操也。 【汉·王充《论衡·自然》】

丧考妣 [ruò sàng kǎo bǐ]
释义: 丧:死去;考:父亲;妣:母亲。好象死了父母一样地伤心。
出处: 汉·扬雄《元后诔》:“享国六十,殂落而崩。四海伤怀,擗踊拊心,若丧考妣,遏密八音。”
示例: 单是提倡新式标点,就会有一大群人“若丧考妣”。 【鲁迅《且介亭杂文·忆刘半农君》】

涉渊冰 [ruò shè yuān bīng]
释义: 比喻处境艰险。同“若涉渊水”。
出处: 宋·陈亮《论励臣之道》:“朕承太上皇亮付托之重,念国家之深耻,志在复雠,八年于兹,若涉渊冰,未知攸济。”

涉渊水 [ruò shè yuān shuǐ]
释义: 比喻处境艰险。
出处: 《书·大诰》:“予惟小子,若涉渊水,予惟往求腾攸济。”
示例: 永思厥艰,若涉渊水,非君攸济,朕无任焉。 【汉·潘勖《册魏公九锡文》】

释重负 [ruò shì zhòng fù]
释义: 形容紧张心情过去以后的的轻松愉快。同“如释重负”。
出处: 《旧唐书·高祖纪》:“宜依前典,趋上尊号,若释重负,感泰兼怀。”
示例: 除了‘惋惜’以外,还带点‘何苦来’的意味。不,甚至也还带着‘麻烦的日子终于也过完了’的若释重负的意思。 【茅盾《第一阶段的故事》十一】

无其事 [ruò wú qí shì]
释义: 象没有那回事一样。形容遇事沉着镇定或不把事情放在心上。
出处: 冯德英《苦菜花》第三章:“王柬芝若无其事地闩上门,又叫她点着灯,他那双眼睛四处巡视着。”

[ruò yǐn ruò xiǎn]
释义: 若:好象;隐:隐藏;显:显现。好象隐藏不露,又好象显现出来。形容隐隐约约,看不清楚的样子。
出处: 宋·赵佶《宣和画谱·山水三》:“作《风烟欲雨图》,非阴非霁,如梅天雾晓,霏微暗霭之状,殊有深思,使他人想象于微茫之间,若隐若显,不能穷也。”

[ruò yǐn ruò xiàn]
释义: 隐隐约约,看不清楚。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珠儿》:“李惊,方将诘问,则见其若隐若现,恍惚如烟雾,宛转间已登榻。”

[ruò yǒu ruò wú]
释义: 形容事物不清晰或关系不亲密。
出处: 明·洪应明《菜根谭·闲适》:“若有若无,半真半幻,最足以悦人心目而豁人性灵。真天地间一妙境也。”
示例: 她很清楚,他对她早已若有若无,不放在心上了。 【沙汀《淘金记》八】

有所丧 [ruò yǒu suǒ sàng]
释义: 若:好象。好象丢了什么似的。形容心神不定的样子。也形容心里感到空虚。
出处: 《淮南子·原道训》:“解车休马,罢酒彻乐,而心忽然若有所丧,怅然若有所亡也。”

有所失 [ruò yǒu suǒ shī]
释义: 好象丢了什么似的。形容心神不定的样子。也形容心里感到空虚。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黄九郎》:“生邑邑若有所失,忘啜废枕,日渐委悴。”
示例: 他整天必事重重,若有所失。

有所思 [ruò yǒu suǒ sī]
释义: 若:好像。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出处: 唐·陈鸿《长恨传》:“玉妃茫然退立,若有所思。”
示例: 月光下,他默默地站在太湖石旁,若有所思。

有所亡 [ruò yǒu suǒ wáng]
释义: 若:好象。好象丢了什么似的。形容心神不定的样子。也形容心里感到空虚。同“若有所丧”。
出处: 《淮南子·原道训》:“解车休马,罢酒彻乐,而心忽然若有所丧,怅然若有所亡也。”

死灰 [sè ruò sǐ huī]
释义: 面目惨白。原比喻面部没有什么表情。现形容十分害怕的神情。
出处: 《庄子·盗跖》:“目茫然无见,色若死灰。”

少成 [shào chéng ruò xìng]
释义: 指自幼形成的习惯就好象天性一样。
出处: 《大戴礼记·保傅》:“少成若性,习贯之为常。”

深藏 [shēn cáng ruò xū]
释义: 虚:无。把宝贵的东西藏起来,好象没有这东西一样。比喻人有真才实学,但不爱在人前卖弄。
出处: 《史记·老庄申韩列传》:“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神情自 [shén qíng zì ruò]
释义: 自若:自然,不变常态。神情态度仍和原来一样。
出处: 马南邨《燕山夜话·编一套“特技”丛书吧》:“举出最普通的例子来说,当你随便走进一家澡堂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有些老工人,能够在滚开的热水中拧手巾,神情自若,并不烫手。”
示例: 周培公神情自若地瞟了一眼王辅臣,带着轻蔑的微笑开口了。 【二月河《康熙大帝》第二卷第四十四章】

神色自 [shén sè zì ruò]
释义: 自若:如常,象原来的样子。神情脸色毫无异样。形容态度镇静。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文王曰:‘嗣宗毁顿如此,君不能共忧之,何谓?且有疾而饮酒食肉,固丧礼也。’籍饮啖不辍,神色自若。”
示例: 裘副主委一个个听汇报,手在小本子上作记录。现在他神色自若,脸上已一点也没有不自然的神情了。 【徐迟《真迹》】

神意自 [shén yì zì ruò]
释义: 神情脸色毫无异样。形容态度镇静。同“神色自若”。

失之千里,差毫厘 [shī zhī qiān lǐ,chà ruò háo lí]
释义: 指细微的失误,可导致巨大的差错。
出处: 《隋书·天文志上》:“失之千里,差若毫厘,大象一乖,馀何可验!”

始终 [shǐ zhōng ruò yī]
释义: 自始自终一个样子。指能坚持,不间断。同“始终如一”。

脱兔 [shì ruò tuō tù]
释义: 势:攻势。脱:脱逃。对敌人攻击的速度极快,就像脱逃的兔子奔跑那样。

儿戏 [shì ruò ér xì]
释义: 比喻不当一回事,极不重视。同“视同儿戏”。

路人 [shì ruò lù rén]
释义: 看做路上遇到的陌生人。指与亲人或熟人非常疏远。
出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3卷:“漫然视若路人,甚而等之仇敌,败坏彝伦,灭绝天理。”
示例: 视若路人,至饥饱寒温,无可告语。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

无睹 [shì ruò wú dǔ]
释义: 睹:看见。虽然看见了,却象没有看见一样。指对眼前事物莫不关心。
出处: 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是以有力者遇之,熟视之若无睹也。”
示例: 对敌人采用的反动的新原则视若无睹。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视死 [shì sǐ ruò guī]
释义: 把死看得象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不怕牺牲生命。同“视死如归”。

视死 [shì sǐ ruò shēng]
释义: 把死去看做活着一样。形容不怕死。
出处: 《庄子·秋水》:“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

视险 [shì xiǎn ruò yí]
释义: 走在危险的地方就象走在平地一样。比喻平安地渡过困境。同“视险如夷”。

受宠 [shòu chǒng ruò jīng]
释义: 宠:宠爱。因为得到宠爱或赏识而又高兴,又不安。
出处: 《老子》第十三章:“宠辱若惊……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宋·苏轼《谢中书舍人启》:“省躬无有,被宠苦惊。”

爽然 [shuǎng rán ruò shī]
释义: 爽然:主意不定的样子;若失:象失去依靠。形容心中无主、空虚怅惘的神态。
出处: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读《鹏鸟赋》,同生死,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示例: 毕业大家自然都盼望的,但一到毕业,却又有些爽然若失。 【鲁迅《朝花夕拾·琐记》】

泰然自 [tài rán zì ruò]
释义: 不以为意,神情如常。形容在紧急情况下沉着镇定,不慌不乱。
出处: 华而实《汉衣冠》三:“施天福坦率地注视郑成功,泰然自若地摇头。”

悬河 [tán ruò xuán hé]
释义: 犹言口若悬河。形容能说会辨,说起来没个完。

谈笑自 [tán xiào zì ruò]
释义: 自若:跟平常一样。指能平静地对待所发生的情况,说说笑笑,不改常态。
出处: 《三国志·吴书·甘宁传》:“城中士众皆惧,惟宁谈笑自若。”《后汉书·孔融传》:“融隐几读书,谈笑自若。”
示例: 上面虽有倾盆大雨淋着,我们还是谈笑自若,边走边谈,愈谈愈有味。 【邹韬奋《经历·初出茅庐》】

坦然自 [tǎn rán zì ruò]
释义: 态度安详,一如常态。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二回:“宝钗原不妄言轻动,便此时亦是坦然自若。”?
示例: 这时的小锁柱,尽管手中平端着匣子枪,匣枪张着大机头,可是,他的脸上,却是一派坦然自若的神色。 【郭澄清《大刀记》第七章】

有情天亦老 [tiān ruò yǒu qíng tiān yì lǎo]
释义: 天倘若有情意,也会因悲伤而衰老的。常用以形容强烈的伤感情绪。也指自然法则是坞的。
出处: 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惘然 [wǎng rán ruò shī]
释义: 惘然:失意的样子。心情不舒畅,好象丢掉了什么东西似的。
出处: 《后汉书·黄宪传》:“是时同郡戴良,才高倨傲,而见宪未尝不正容,及归,惘然若有失也。”
示例: 黄通理惘然若失,无法可施,急忙赶至衙前。 【清·颐琐《黄绣球》第五回】

朝露 [wēi ruò zhāo lù]
释义: 危险得像清早的露水一样容易消失。比喻面临死亡。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君之危若朝露,尚将欲延年益寿乎!”
示例: 今李氏危若朝露,汝诸王不舍生取义。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则天后垂拱四年》】

为虺弗摧,为蛇 [wéi huǐ fú cuī,wéi shé ruò hé]
释义: 虺:小蛇;弗:不;摧:消灭。小蛇不打死,大了就难办。比喻不乘胜将敌人歼灭,必有后患。
出处: 《国语·吴语》:“夫越王好信以爱民,四方归之;年谷时熟,日长炎炎,及吾犹可以战也。为虺弗摧,为蛇将若何?”

闻宠 [wén chǒng ruò jīng]
释义: 犹言受宠若惊。因为得到宠爱或赏识而又高兴,又不安。

夕惕 [xī tì ruò lì]
释义: 若:如;厉:危。朝夕戒惧,如临危境,不敢稍懈。
出处: 《易·乾》:“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示例: 常恐殒越,辜负国恩;寤寐永叹,夕惕若厉。 【《三国演义》第七三回】

而叹 [xiàng ruò ér tàn]
释义: 比喻向高明者折服,而自叹不如。
出处: 《庄子·秋水》:“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死灰 [xīn ruò sǐ huī]
释义: 死灰:已冷却的灰烬。形容不为外物所动的一种精神状态。现多用以形容灰心失意。
出处: 《淮南子·精神训》:“若然者,正肝胆,遗耳目,心志专于内,通达耦于一,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浑然而往逯然而来,形若槁木,心若死灰。”

狗彘 [xíng ruò gǒu zhì]
释义: 指人无耻,行为像猪狗一样。
出处: 西汉·贾谊《论治安策》:“故此一豫让也,反君事仇,行若狗彘。”
示例: 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然也。 【明·李贽《三教归儒说》】

无事 [xíng ruò wú shì]
释义: 行:行动,办事;若:好象。指人在紧急关头,态度镇定,毫不慌乱。有时也指对坏人坏事听之任之,满不在乎。
出处: 《孟子·离娄下》:“禹之行水也,行其所无事也。”

虚怀 [xū huái ruò gǔ]
释义: 虚:谦虚;谷:山谷。胸怀象山谷一样深广。形容十分谦虚,能容纳别人的意见。
出处: 《老子》:“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示例: 每个人都应有虚怀若谷的态度,遇事不固执己见。

日月 [xuán ruò rì yuè]
释义: 宛如太阳和月亮一样高高地挂在天空上。形容作品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悬河 [yán ruò xuán hé]
释义: 形容能言善辩,说话滔滔不绝。同“言类悬河”。
出处: 《北史·裴蕴传》:“蕴亦机辩,所论法理,言若悬河,或重或轻,皆由其口,剖析明敏,时人不能致诘。”参见“口若悬河”。

言笑自 [yán xiào zì ruò]
释义: 谈笑如常,十分镇定。
出处: 《三国志·蜀志·关羽传》:“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灸引酒,言笑自若。”宋·欧阳修《泷冈阡表》:“其后修贬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
示例: 祭毕,即除去孝服,沐浴薰香,浓妆艳裹,言笑自若。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

言行 [yán xíng ruò yī]
释义: 说的和做的完全一个样。指人表里如一。
出处: 汉·刘向《列女传·齐田稷母》:“非义之事不计于心,非理之利不入于家,言行若一,情貌相副。”

晏然自 [yàn rán zì ruò]
释义: 晏然:平静安定的样子;自若:不变常态。形容在紧张状态下沉静如常。
出处: 《三国志·吴志·孙坚传》:“南阳太守张咨,闻军至,晏然自若。”

艳如桃李,冷冰霜 [yàn ruò táo lǐ,lěng ruò bīng shuāng]
释义: 形容女子容貌艳丽而态度严肃。
出处: 清·伤时子《苍鹰击·割爱》:“敢道艳如桃李,冷若冰霜,芝兰其馨,金石其操,故是青楼贱质,红粉庸姿。”

夷然自 [yí rán zì ruò]
释义: 指神态镇定,与平常一样。
出处: 《魏书·卢义僖传》:“内外惶怖,义僖夷然自若。”
示例: 家人进粥曰:“清官亦知有今日耶?”公夷然自若也。 【清严有禧《漱华随笔·鱼盛二公》】

怡然自 [yí rán zì ruò]
释义: 喜悦而无拘无束。
出处: 三国·魏·嵇康《声无哀乐论》:“小欢颜悦,至乐而笑,乐之理也。何以言之?夫至亲安豫,则怡然自若,所猖狂也。”
示例: 这时他的心意的活动比较简单,又比较松弱,故事后还怡然自若;我却不能了。 【朱自清《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意气自 [yì qì zì ruò]
释义: 自若:不改常态,还像原来的样子。神情自然如常。比喻遇事神态自然,十分镇静。亦作“意气自如”。
出处: 《汉书·李广传》:“广为匈奴所败,吏士皆无人色,广意气自若。”
示例: 城中死伤日积,巷哭声相闻,应元慷慨登陴,意气自若。 【清·邵长蘅《阎典史传》】

敌国 [yǐn ruò dí guó]
释义: 隐:威严庄重的样子;若:象;敌:匹敌,同等;敌国:相当于一国。指对国家起举足轻重作用的人。
出处: 《史记·游侠列传》:“吴楚反时,条侯为太尉,乘传车将至河南,得剧孟,喜曰:‘吴楚举大事而不求孟,吾知其无能为已矣。’天下骚动,宰相得之若得一敌国云。”

印累绶 [yìn léi shòu ruò]
释义: 形容官吏身兼数职,声势显赫。
出处: 《汉书·石显传》:“牢邪!石邪!五鹿客邪!印何累累,绶若若邪!”

优游自 [yōu yóu zì ruò]
释义: 从容不迫,不变常态。
出处: 清·陆以湉《冷庐识·彭文勤公》:“凡置卷数百,二仆待侧,左展卷,右收卷,循环不息。待者告疲,公优游自若也。”

雨旸时 [yǔ yáng shí ruò]
释义: 指晴雨适时,气候调和。
出处: 语本《书·洪范》:“曰肃,时雨若;曰乂,时旸若。”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二折:“雨旸时若在仁君,鼎鼐调和有大臣。”

欲人勿知,莫勿为 [yù rén wù zhī,mò ruò wù wéi]
释义: 想要别人不知道,不如自己不去做(多指坏事)。
出处: 《汉书·枚乘传》:“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晋书·苻坚载记上》:“谚曰:‘欲人勿知,莫若勿为。’声无细而弗闻,事未形而必彰者,其此之谓也。”

昭然 [zhāo rán ruò jiē]
释义: 昭然:明显、显著的样子;揭:原意为高举,现也指揭开。形容真相全部暴露,一切都明明白白。
出处: 《庄子·达生》:“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
示例: 承电示撤消军院,爱国之忱,昭然若揭。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七七回】

知子莫 [zhī zǐ mò ruò fù]
释义: 没有比父亲更了解儿子的了。
出处: 《管子·大匡》:“知子莫若父,知臣莫若君。”
示例: 他的事,最好问他父亲,知子莫若父嘛!

指挥 [zhǐ huī ruò dìng]
释义: 形容态度冷静,考虑周全,指挥起来就象一切都事先规定好了似的。
出处: 唐·杜甫《咏怀古迹》诗:“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示例: 他刚刚坐定,这一大群人已经跟了进来,用各种阿谀逢迎的言词称颂他神机妙算,“指挥若定”。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一章】

罔闻 [zhì ruò wǎng wén]
释义: 置:放,摆;若:好象。放在一边,好象没有听见似的。指不予理睬。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六回:“宁荣两府上下内外人等,莫不置若罔闻,独有宝玉~。”

终始 [zhōng shǐ ruò yī]
释义: 自始至终都不改变。
出处: 《荀子·礼论》:“故君子敬始而慎终,终始若一,是君子之道。” 又“然后皆有衣衾多少厚薄之数,皆有翣菨文章之等,以敬饰之,使生死终始若一。”

此类 [zhū ruò cǐ lèi]
释义: 许多与此相类似的事物。
出处: 清·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外编》二六:“诸若此类,注所未及,讵可以非注所有,而谓为异说乎?”

习惯自然 [xí guàn ruò zì rán]
释义: 见“习惯成自然”。

自然 [xí ruò zì rán]
释义: 犹言习惯若自然。

出一轨 [ruò chū yī guǐ]
释义: 同“若出一辙”。

出一辙 [ruò chū yī zhé]
释义: 像从一个车辙里出来的。比喻言论、行动、遭遇等完全一样。

安之 [ān zhī ruò gù]
释义: 固:本来。遇到不顺利的情况或不正常的现象,视为本来就是如此一样,毫不在意。
示例: 清·陈确《查氏石家漾三世合葬志》:“而查伯母董硕人之行,尤非恒情所堪。以硕人之贤,而不见答于惺玄先生,硕人安之若固,无《终风》之怨。”

大直屈,大巧 [dà zhí ruò qū,dà qiǎo ruò zhuō]
释义: 屈:枉屈。极为正直的人,表面上好像枉屈;极为灵巧的人,表面上好像很笨拙。
出处: 《老子》第四十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

得之 [dé zhī ruò jīng]
释义: 形容过多地考虑自己的利益,患得患失。
出处: 《老子》第十三章:“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

动而 [dòng ér ruò jìng]
释义: 动:行动;若:象。行动却象静止一样。指军队或某种事情虽已行动,由于隐蔽等原因,使人感到象没有行动一样。
出处: 清·陈光宪《历代名将事略》:“动而若静,则疑我之休兵。”

風雨時 [fēng yǔ shí ruò]
释义: 指风调雨顺。
出处: 《书·洪范》:“曰肃,时雨若……曰圣,时风若。”孔传:“君行敬,则时雨顺之。”
示例:
●唐 张嘉贞《北岳庙碑》:“祯祥日新,既祠既禋,国万斯春兮;风雨时若,是耕是获,家勤於作兮。”
●宋 司马光《交趾献奇兽赋》:“於是三光澄清,万灵敷佑;风雨时若,百谷丰茂。”
●宋 曾巩《福州上执政书》:“亭无枹鼓之警,里有室家之乐。士气始奋,而人和始洽。至於风雨时若,田出自倍。”

浮生 [fú shēng ruò jì]
释义: 浮生:虚浮的人生。人生虚浮,如同寄居在世间。
出处: 唐·杨炯《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浮生若寄,大渐弥留,遗诲子孙,庶几薄葬。”
示例: 唐·郑哲《女鬼记·孟氏》:浮生若寄,年少几何,繁花正妍,黄叶又继,人间之恨,何啻千端,岂如且偷顷刻之欢也。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爱古瓷 粤ICP备17015389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796号

本软件的研发和运营为非盈利行为。如果您认为本软件对您有所帮助,可以自愿提供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