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字典常用词典成语词典我的字典
    

落平川 [hǔ luò píng chuān]
释义: 平川:地势平坦的地方。老虎离开自己称王称霸的深山老林,落到了平地上。比喻有权有势或有实力者失去了自己的权势或优势。
出处: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四十回》:“虎落平川被犬欺。”
示例: 虎落平川被犬欺。(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四十回》)

将门 [jiàng mén hǔ zǐ]
释义: 将门:世代为将的人家。比喻父辈有才能,子孙也身手不凡。也指后生子弟不辱门庭。

乔龙画 [qiáo lóng huà hǔ]
释义: 形容假心假意地献殷勤。

自卫 [yǐn hǔ zì wèi]
释义: 引:招引。引来老虎,保卫自己。比喻企图依仗恶人,结果反受其害。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三回:“严颜在巴郡,闻刘璋法正请玄德入川,拊心而叹曰:‘此所谓独坐穷山,引虎自卫者也!’”

谋皮 [yǔ hǔ móu pí]
释义: 跟老虎商量要它的皮。比喻跟恶人商量要他放弃自己的利益,绝对办不到。
出处: 《太平御览》卷二0八引《符子》:“欲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其皮,欲具少牢之珍而与羊谋其羞,言未卒,狐相率逃于重丘之下,羊相呼藏于深林之中。”

吃食 [bāng hǔ chī shí]
释义: 比喻帮助恶人做坏事。
出处: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七十八回:“又兼陆好善的母亲、妻子帮虎吃食,狐假虎威,陪看皇姑寺,煞是有趣,……。”

冯河 [bào hǔ píng hé]
释义: 暴虎:空手搏虎;冯河:涉水过河。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
出处: 《诗经·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论语·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示例: 俺张孔目怎还肯缘木求鱼,鲁斋郎他可敢暴虎冯河? 【元·关汉卿《鲁斋郎》第四折】

杯弓市 [bēi gōng shì hǔ]
释义: 指捕风捉影,疑虑重重,自相惊扰。参见“杯弓蛇影”、“三人成虎”。
出处: 詧盦《学界风潮记·天津商学界之活动》:“同时传来上海有罢市之说,以致杯弓市虎,危机伺伏,人心恐惶,险状万分。”

不入穴,不得 [bù rù hǔ xué,bù dé hǔ zǐ]
释义: 不进老虎洞,就不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担风险就不可能取得成果。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超传》:“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

不入穴,焉得 [bù rù hǔ xué,yān dé hǔ zǐ]
释义: 焉:怎么。不进老虎窝,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亲历险境就不能获得成功。
出处: 《后汉书·班超传》:“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示例: 中国人有一句老话:“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对人们的实践是真理,对于认识论也是真理。 【毛泽东《实践论》】

藏龙卧 [cáng lóng wò hǔ]
释义: 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也指隐藏不露的人才。
出处: 北周·庾信《同会河阳公新造山地聊得寓目》诗:“暗石疑藏虎,盘根似卧龙。”
示例: 在中州地面,四通八达,乃是藏龙卧虎之地,英雄荟萃之区,非同小地方可比。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六章】

肆虐 [chái hǔ sì nüè]
释义: 豺、虎:两种凶残的野兽。比喻坏人像凶残的野兽般横行不法。
出处: 汉·张衡《南都赋》:“帝乱其政,豺虎肆虐,真人革命之秋也。”
示例: 中常待同郡侯览,专权王命,豺虎肆虐,威震天下。 【汉·孔融《卫尉张俭碑铭》】

豺狼 [chái láng hǔ bào]
释义: 泛指危害人畜的各种猛兽。也比喻凶残的恶人。
出处: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八回:“实在可怕的是豺狼虎豹。天晚了,倘若出来个把,我们就坏了。”

鸱目 [chī mù hǔ wěn]
释义: 鸱:鹞鹰,一种猛禽;吻:嘴唇边。形容人相貌阴险凶恶。
出处: 《汉书·王莽传中》:“莽所谓鸱目虎吻,豺狼之声者也。”

鸱视 [chī shì hǔ gù]
释义: 如鸱鸟举首而视,如虎反顾。
出处: 《淮南子·精神训》:“真人之所游,若吹呴呼吸,吐故纳新,凫浴猿躩,熊经鸟伸,鸱视虎顾,是养形之人也,不以滑心。”

初生牛犊不怕 [chū shēng niú dú bù pà hǔ]
释义: 犊:小牛。刚生下来的小牛不怕老虎。比喻青年人思想上很少顾虑,敢作敢为。
出处: 《庄子·知北游》:“德将为汝美,道将为汝居,汝瞳焉如新出之犊,而无求其故。”
示例: 天禅年方十七岁,正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催开战马,摇枪冲杀过来。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七十三回】

初生之犊不惧 [chū shēng zhī dú bù jù hǔ]
释义: 比喻阅世不深的青年人敢说敢干,无所畏惧。
出处: 《三国演义》第七四回:“俗云:‘初生之犊不惧虎。’父亲纵然斩了此人,只是西羌一小卒耳;倘有疏虞,非所以重伯父之托也。”
示例: 真是初生之犊不惧虎,我刘国栋就是一只虎,哼,连虎也得惧我三分的! 【靳以《众神》】

初生之犊不畏 [chū shēng zhī dú bù wèi hǔ]
释义: 比喻阅世不深的青年人敢说敢干,无所畏惧。
出处: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四章:“刚吃过早饭,人马全都汇齐,有些人震于闯王和李过的威名,不免惊惶,但有些人好像初生之犊不畏虎,磨拳擦掌地等待厮杀。”
示例: 我看你二人,也真是初生之犊不畏虎! 【粤剧《搜书院》】

除狼得 [chú láng dé hǔ]
释义: 比喻除去一害又来一害。
出处: 《金史·陈规传》:“近虽遗官谦察,治其奸滥,易其疲软,然代者亦非选择,所谓除狼得虎也。”
示例: 孙坚乃东猛虎;若打破洛阳,杀了董卓,正是除狼而得虎也。 【《三国演义》第五回】

垂饵 [chuí ěr hǔ kǒu]
释义: 往虎口送食。比喻置身险地。
出处: 《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足历王庭,垂饵虎口。”张铣注:“垂饵,犹送食也。”

春冰 [chūn bīng hǔ wěi]
释义: 踩着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出处: 《尚书·君牙》:“心之忧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
示例: 延光等深言邪蒿春冰虎尾之戒,欲惊悟上意。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二十】

持鹬 [cì hǔ chí yù]
释义: 比喻待机行事,一举两得。
出处: 《战国策·秦策二》及《史记·张仪列传》载:刺虎,战国时,陈畛说秦惠王,引卞庄子刺虎为喻,先待齐楚交战,乘其两败俱伤时进兵。持鹬,用“鹬蚌相持”之典。
示例: 臣是以反复于前代以蛮攻蛮之成效,而知刺虎持鹬,功在乘时。固不在勤天之力以求之也。 【清·魏源《圣武记》卷六】

牢龙 [dǎ hǔ láo lóng]
释义: 犹言打凤牢龙。比喻安排圈套使强有力的对手中计。

打马 [dǎ mǎ hu yǎn]
释义: 故意装糊涂蒙骗人。
出处: 老舍《华实春秋》:“他这是打马虎眼,麻痹我们大伙儿,假充好人,想混过这一关去!”

打死 [dǎ sǐ hǔ]
释义: 比喻抨击已失威势的人。

打死老 [dǎ sǐ lǎo hǔ]
释义: 比喻打击失势倒台的人。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二十八回:“大家一窝蜂打死老虎。”

大人 [dà rén hǔ biàn]
释义: 虎变:如虎身花纹的变化。比喻居上位者出处行动变化莫测。
出处: 《周易·革》:“大人虎变,未占有孚。”

大贤 [dà xián hǔ biàn]
释义: 虎变:如虎身花纹的变化。比喻居上位者出处行动变化莫测。
出处: 《周易·革》:“大人虎变,未占有孚。”
示例: 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 【唐·李白《梁父吟》】

离山 [diào hǔ lí shān]
释义: 设法使老虎离开原来的山冈。比喻用计使对方离开原来的地方,以便乘机行事。
出处: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八十八回:“子牙公须是亲自用调虎离山计,一战成功。”
示例: 这自然是调虎离山之计,邓和武汉派都是不同意的。 【郭沫若《海涛集·南昌之一夜》】

焦原 [diāo hǔ jiāo yuán]
释义: 指壮士履险。
出处: 《尸子》:“中黄伯曰:余左执太行之獶而右搏雕虎。”又:“莒国有石焦原者,广寻,长五十步,临百仞之谿,莒国莫敢近也。有以勇见莒子者,独却行剂踵焉。”
示例: 甬有耆旧,居仁由义,河山虽改,诗书不废。雕虎焦原,不异平地,深松茂柏,永无憔悴。 【清·黄宗羲《千秋王府君墓志铭》】

断蛟刺 [duàn jiāo cì hǔ]
释义: 指武艺高强,行为侠义。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自新》载:相传晋周处曾射蛟杀虎,为民除害。
示例: 断蛟刺虎好身手,碧瞳如水涵清秋。 【元·师严《蔺五见访》诗】

不食子 [è hǔ bù shí zǐ]
释义: 即使凶恶的老虎也不吃自己生下的小老虎。比喻不伤害亲近者。
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杭州龙华寺灵照真觉禅师》:“山僧失口曰:‘恶习虎不食子。’”

饿饥鹰 [è hǔ jī yīng]
释义: 比喻凶残贪婪。
出处: 《魏书·宗室晖传》:“侍中卢昶,亦蒙恩眄,故时人号曰:‘饿虎将军,饥鹰侍中。’”
示例: 衙门里的人,一个个是饿虎饥鹰,不叫他们敲诈百姓,敲诈哪个呢? 【清·李宝嘉《活地狱·楔子》】

饿扑食 [è hǔ pū shí]
释义: 象饥饿的老虎扑向食物一样。比喻动作猛烈而迅速。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一回:“饿虎扑食最伤人,蛟龙戏水能凶恶。”
示例: 那人刚到面前,便如饿虎扑食,猫儿捕鼠的一般,抱住叫道:“亲嫂子,等死我了。”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二回】

饿扑羊 [è hǔ pū yáng]
释义: 象饥饿的老虎扑向食物一样。比喻动作猛烈而迅速。
出处: 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五戒禅师么红莲记》:“一个初侵女色,由(犹)如饿虎吞羊。”

相斗,必有一伤 [èr hǔ xiāng dòu,bì yǒu yī shāng]
释义: 两只凶恶的老虎争斗起来,其中必有一只受伤。比喻敌对双方实力都很强,激烈斗争的结果,必有一方吃亏。
出处: 明·烟霞散人《斩鬼传》第四回:“这叫做二虎相斗,必有一伤,待他伤了一个,便容易了。”

饿擒羊 [è hǔ qín yáng]
释义: 像饥饿的老虎捕食羔羊一样。比喻迅猛贪婪。
出处: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七回:“兄听得索郎郎的叉盘声响,使个‘饿虎擒羊’势,叫道:‘你敢来么?’”
示例: 他做出一个饿虎擒羊的动作让大家哄堂大笑。

饿吞羊 [è hǔ tūn yáng]
释义: 饥饿的老虎活吞一只羊羔。比喻迅猛贪婪。
出处: 《清平山堂话本·五戒禅师私红莲记》:“一个初侵女色,由如饿虎吞羊。”

饿之蹊 [è hǔ zhī xī]
释义: 比喻非常危险的处所。
出处: 《史记·刺客列传》:“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

归山 [fàng hǔ guī shān]
释义: 把老虎放回山去。比喻把坏人放回老巢,留下祸根。
出处: 晋·司马彪《零陵先贤传》:“璋遣法正迎刘备,巴谏曰:‘备,雄人也,入必为害,不可内也。’既入,巴复谏曰:‘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于山林也。’璋不听。”
示例: 倘若一朝走了,便如放虎归山,纵龙归海,是自遗害也! 【明·朱有燉《义勇辞金》楔子】

遗患 [fàng hǔ yí huàn]
释义: 放掉老虎,留下后患。
出处: 唐·陈子昂《上西蕃边州安危事》之一:“夫蕃戎之性,人面兽心,亲之则顺,疑之则乱……今阻其善,逆其欢心,古人所谓放虎遗患,不可不察。”

自卫 [fàng hǔ zì wèi]
释义: 放出老虎来保卫自己。比喻利用坏人而自招灾祸。
出处: 晋·常璩《华阳国志·公孙述刘二牧志》:“此所谓独坐穷山,放虎自卫者也。”
示例: 得缓须臾策亦妙,放虎自卫且勿消。 【清·许楣《粮勇歌》】

风从,云从龙 [fēng cóng hǔ,yún cóng lóng]
释义: 比喻事物之间的相互感应。
出处: 《周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

云龙 [fēng hǔ yún lóng]
释义: 虎啸生风,龙起生云。指同类事物相互感应。旧时也比喻圣主得贤臣,贤臣遇明君。
出处: 《周易·乾》:“云从龙,风从虎。”
示例: 古来真主百灵扶,风虎云龙自不孤。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二十七回】

冯河暴 [féng hé bào hǔ]
释义: 犹言暴虎冯河。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

凤叹 [fèng tàn hǔ shì]
释义: 形容谈吐文雅,器宇轩昂。
出处: 《文选·曹植〈与吴季重书〉》:“足下鹰扬其体,凤叹虎视,谓萧曹不足俦,卫霍不足侔也。”李善注:“凤以喻文也,虎以喻武也。叹犹歌也。取美壮之意。”

降龙 [fú hǔ xiáng lóng]
释义: 伏:屈服;降:用用威力使屈服。用威力使猛虎和恶龙屈服。形容力量强大,能战胜一切敌人和困难。
出处: 清·吴璿《飞龙全传》第二回:“岂不知俺赵匡胤是个打光棍的行手,凭你什么三头六臂,伏虎降龙的手段,若遇了俺时,须叫他走了进来,爬了出去。”

甘冒 [gān mào hǔ kǒu]
释义: 指甘愿冒着生命危险。
出处: 《三国志·魏志·袁绍传》“吾不用田丰言,果为所笑”裴松之注引晋·孙盛曰:“丰知绍将败,败则己必死,甘冒虎口以尽忠规,烈士之于所事,虑不存己。”

割肉饲 [gē ròu sì hǔ]
释义: 饲:喂。割下身上的肉喂老虎。比喻既舍弃生命也无法满足对方的贪欲。

宫邻金 [gōng lín jīn hǔ]
释义: 指小人在位,接近帝王,贪婪如金之坚,凶恶如虎之猛。
出处: 汉·应劭《汉官仪》:“不制之臣,相与比周,比周者宫邻金虎。宫邻金虎,言小人在位,比周相进,与君为邻。”

关门养大伤人 [guān mén yǎng hǔ,hǔ dà shāng rén]
释义: 比喻纵容助长坏人坏事,到头来自己受害。
出处: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四十回:“古人说的‘关门养虎,虎大伤人’。这个东西,如何养得熟的。”

吏狼 [guān hǔ lì láng]
释义: 官如虎,吏如狼。形容官吏贪暴。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梦狼》:“窃叹天下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

之威 [hú hǔ zhī wēi]
释义: 狐狸与老虎相互勾结而表现出来的威势。比喻权贵当道者与其爪牙串通一气而发出的淫威。
出处: 《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示例: 因为段祺瑞总理和他的帮闲们的迫压,我已经逃到厦门,但北京的狐虎之威还正是无穷无尽。 【鲁迅《且介亭杂文·忆韦素园君》】

狐假 [hú jiǎ hǔ wēi]
释义: 假:借。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出处: 《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示例: 果然府中来借,怎好不借?只怕被别人狐假虎威的诓的去,这个却保不得他。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狐藉 [hú jiè hǔ wēi]
释义: 比喻仰仗别人威势或倚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同“狐假虎威”。
出处: 《宋书·恩幸传序》:“曾不知鼠凭社贵,狐藉虎威,外无逼主之嫌,内有专用之功。”

背熊腰 [hǔ bèi xióng yāo]
释义: 背宽厚如虎,腰粗壮如熊。形容人身体魁梧健壮。
出处: 元·无名氏《飞刀对箭》:“这厮倒是一条好汉,狗背驴腰的,哦,是虎背熊腰。”
示例: 一个面如重枣,一个脸似黄金,都是虎背熊腰,相貌非凡。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五回】

变龙蒸 [hǔ biàn lóng zhēng]
释义: 指乘时变化而飞黄腾达。
出处: 明·汤显祖《紫钗记·节镇还朝》:“君侯膺归衮之期,贱子附迁莺着役。风期未远,存问非遥。虎变龙蒸,风云自爱。”

不食儿 [hǔ bù shí ér]
释义: 老虎凶猛残忍,但并不吃自己的孩子。比喻人皆有爱子之心,都有骨肉之情。
出处: 明·杨珽《龙膏记·藏春》:“你爹爹既往洛阳,一时未归,待异日我自慢慢劝他,虎毒不食儿,孩儿切莫短见。”

步龙行 [hǔ bù lóng xíng]
释义: 原形容帝王的仪态不同一般。后也形容将军的英武姿态。
出处: 《宋书·武帝纪上》:“刘裕龙行虎步,视瞻不凡,恐不为人下,宜早为其所。”
示例: 只见那人生得面如冠玉,唇若涂朱,眉清目秀,虎步龙行。 【清·吴趼人《痛史》第十回】

超龙骧 [hǔ chāo lóng xiāng]
释义: 比喻群雄奋起,互相角逐。
出处: 三国·魏·曹植《汉二祖优劣论》:“当此时也,九州鼎沸,四海渊涌。言帝者二三,称王者四五。鸱视狼顾,虎超龙骧。”

党狐侪 [hǔ dǎng hú chái]
释义: 比喻凶恶狡黠之辈。
出处: 明·康海《中山狼》第二折:“谁曾见这锦囊诗袋,却遮藏的虎党狐侪,只您这眉前眼后谁瞒过。道不的露尾藏头,怎撒乖,没处安排。”

荡羊群 [hǔ dàng yáng qún]
释义: 老虎冲进羊群中。比喻以强凌弱,为所欲为。同“虎入羊群”。
出处: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九十二回:“那知小侠指东打西,窜南跃北,犹如虎荡羊群,不大的工夫,打了个落花流水。”

斗龙争 [hǔ dòu lóng zhēng]
释义: 形容斗争或竞赛很激烈。
出处: 汉·班固《答宾戏》:“分裂诸夏,龙战虎争。”
示例: 桂林杏苑,空成魂梦之游;虎斗龙争,又见战征之事。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二回】

而冠 [hǔ ér guàn]
释义: 冠:把帽子戴在头上。比喻生性残虐的人。
出处: 《史记·酷吏列传》:“其爪牙吏,虎而冠。”

据龙蟠 [hǔ jù lóng pán]
释义: 形容地势雄伟险要。同“虎踞龙盘”。
出处: 北周·庚信《哀江南赋》:“昔之虎据龙蟠,加以黄旗紫气;莫不随狐兔而窟穴,与风尘而殄悴。”

踞鲸吞 [hǔ jù jīng tūn]
释义: 比喻豪强割据和相互兼并。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诸将皆来动问,尽皆愕然相顾曰:‘江北百万之众,虎踞鲸吞。不争都督如此,倘曹兵一至,如之奈何?’”

踞龙盘 [hǔ jù lóng pán]
释义: 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出处: 晋·吴勃《吴录》:“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叹曰:‘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 唐·雍陶《河阴新城》诗:“高城新筑压长川,虎踞龙盘气色全。”
示例: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毛泽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诗】

踞龙蟠 [hǔ jù lóng pán]
释义: 形容地势雄伟险要。同“虎踞龙盘”。
出处: 宋·辛弃疾《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词:“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

口拔牙 [hǔ kǒu bá yá]
释义: 从老虎嘴里拔牙。比喻做十分危险的事情。
出处: 金·马钰《玩丹砂·赠阎先生》:“猛虎口中敲玉齿,骊龙颔下夺神珠。”

口逃生 [hǔ kǒu táo shēng]
释义: 老虎嘴里幸存下来的生命。比喻逃脱极危险的境地侥幸活下来。
出处: 《庄子·盗跖》:“孔子曰:‘然,丘所谓无病而自灸也,疾走料虎头,编虎须,几不免虎口哉。”
示例: 我如今在虎口逃生,急腾腾再不消停。 【元·无名氏《硃砂担》第一折】

口余生 [hǔ kǒu yú shēng]
释义: 老虎嘴里幸存下来的生命。比喻逃脱极危险的境地侥幸活下来。
出处: 《庄子·盗跖》:“孔子曰:‘然,丘所谓无病而自灸也,疾走料虎头,编虎须,几不免虎口哉。”
示例: 况我本是虎口余生,诸事久已看破。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四十七回】

窟龙潭 [hǔ kū lóng tán]
释义: 窟:洞穴;潭:深水池。龙居住的深水潭,虎栖身的巢穴。比喻极其凶险的地方。
出处: 元·汪元亨《沉醉东风·归田》:“怕筑成传说墙,愁扳折朱云槛,急跳出虎窟龙潭。”

狼之势 [hǔ láng zhī shì]
释义: 形容极凶猛的声势。
出处: 《淮南子·要略》:“孝公欲以虎狼之势而吞诸侯。”

略龙韬 [hǔ lüè lóng tāo]
释义: 略:指传说中黄石公所撰的《三略》。韬:指《六韬》。《三略》、《六韬》是古代兵书。泛指兵书、兵法,也指兵家权谋。
出处: 明·刘基《悲杭城》诗:“一朝奔迸各西东,玉斝金杯散蓬荜。清都太微天听高,虎略龙韬缄石室。”
示例: 雄图壮志千秋罕,虎略龙韬万众从。 【郭化若《奉和陈司令赐诗步原韵》】

落平阳 [hǔ luò píng yáng]
释义: 平阳:地势平坦明亮的地方。老虎离开深山,落到平地里受困。比喻失势。
出处: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四回:“虎落平川被犬欺。”

珀拾芥 [hǔ pò shí jiè]
释义: 琥珀摩擦后生电,能吸引细小的东西。比喻互相感应。
出处: 汉·王充《论衡·乱龙》:“顿牟拾芥,磁石引针。”

入羊群 [hǔ rù yáng qún]
释义: 老虎跑进羊群。比喻强大者冲入柔弱者中间任意砍杀。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一回:“孔融望见太史慈与关、张赶杀贼众,如虎入羊群,纵横莫当。”

生三子,必有一彪 [hǔ shēng sān zì,bì yǒu yī biāo]
释义: 比喻众多子女之中,一定有一个超群出众的人。
出处: 《癸辛杂识》:“谚云:‘虎生三子,必有一彪。’”

视眈眈 [hǔ shì dān dān]
释义: 眈眈:注视的样子。象老虎那样凶狠地盯着。形容心怀不善,伺机攫取。
出处: 《周易·颐》:“虎视耽耽,其欲逐逐。”
示例: 你看这里这些人,因见老太太多疼了宝玉和凤姐姐两个,他们尚虎视眈眈,背地里言三语四的,何况于我?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回】

视耽耽 [hǔ shì dān dān]
释义: 象老虎那样凶狠地盯着。
出处: 《易·颐》:“虎视耽耽,其欲逐逐。”
示例: 你看这里这些人,因见老太太多疼了宝玉和凤姐姐两个,他们尚虎视耽耽,背地里言三语四的,何况于我? 【《红楼梦》第四十五回】

兕出柙 [hǔ sì chū xiá]
释义: 兕:犀牛一类的野兽。柙:关兽的木笼。虎、兕从木笼中逃出。比喻恶人逃脱或作事不尽责,主管者应负责任。

体熊腰 [hǔ tǐ xióng yāo]
释义: 形容身材魁梧,体格健壮。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回:“为首一将,生得广额阔面,虎体熊腰;吴郡富春人也,姓孙,名坚,字文台,乃孙武子之后。”

[hǔ tóu hǔ nǎo]
释义: 形容壮健憨厚的样子(多指儿童)。
示例: 这个小男孩长得虎头虎脑,非常可爱。

头蛇尾 [hǔ tóu shé wěi]
释义: 头大如虎,尾细如蛇。比喻开始时声势很大,到后来劲头很小,有始无终。
出处: 元·康进之《李逵负棘》第二折:“则为你两头白面搬兴废,转背言词说是非,这厮敢狗行狼心,虎头蛇尾。”
示例: 小奇也许会写得好,就是她有一个毛病,“虎头蛇尾”。 【冰心《陶奇的星期日记》】

头燕颔 [hǔ tóu yàn hàn]
释义: 旧时形容王侯的贵相或武将相貌的威武。
出处: 《后汉书·班超传》:“燕颔虎颈,飞而食肉。”
示例: 从古人才难得,我看你虎头燕颔,封侯万里,况又生得这等的望族。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

尾春冰 [hǔ wěi chūn bīng]
释义: 踩着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出处: 《尚书·君牙》:“心之忧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

卧龙跳 [hǔ wò lóng tiào]
释义: 形容字势雄浑超逸。
出处: 南朝·梁·袁昂《评书》:“王右军书,字势雄强,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

啸风生 [hǔ xiào fēng shēng]
释义: 啸:长鸣。猛虎长鸣,则大风四起。比喻英雄人物顺应时代潮流而出现,并且对社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亦指豪杰奋起,大展宏图。
出处: 《北史·张定和传论》:“虎啸生风,龙腾云起,英贤奋发,亦各因时。”
示例: 起陆之贵,际会如期,虎啸风生,龙吟云萃,固非偶然也。 【唐·杜光庭《虬髯客传》】

穴狼巢 [hǔ xué láng cháo]
释义: 虎和狼的窝巢。比喻极其危险的地方。

穴龙潭 [hǔ xué lóng tán]
释义: 龙潜居的深水坑,老虎藏身的巢穴。比喻极险恶的地方。
出处: 元·无名氏《昊天塔》第三折:“不甫能撞开了天关地户,跳出这龙潭虎窟。”
示例: 感谢坐位豪杰不避凶险,来虎穴龙潭,力救残生。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一回】

掷龙拿 [hǔ zhì lóng ná]
释义: 掷:挣扎跳跃。指龙虎互相争斗。比喻激烈的搏斗。
出处: 金·元好问《楚汉战处》诗:“虎掷龙拿不两存,当年曾此赌乾坤。”

不成 [huà hǔ bù chéng]
释义: 比喻好高骛远,一无所成,反贻笑柄。
出处: 东汉·班固《东观汉记》:“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效杜季良而不成,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也。”
示例: 有临摹而妙者,若合符节也。有临摹而拙者,画虎不成也。 【清·陆时化《书画说铃》】

不成反类狗 [huà hǔ bù chéng fǎn lèi gǒu]
释义: 类:象。画老虎不成,却象狗。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
出处: 《后汉书·马援传》:“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也。”
示例: 教便也容易,只是你等无力量,使不得我们的兵器,恐学之不精,如“画虎不成反类狗”也。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十八回】

不成反类犬 [huà hǔ bù chéng fǎn lèi quǎn]
释义: 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同“画虎不成反类狗”。
出处: 唐·刘知幾《史通·六家》:“如君懋《隋书》,虽欲祖述商周,宪章虞夏,观其所述乃似《孔子家语》、临川《世说》,可谓画虎不成反类犬也。”

成狗 [huà hǔ chéng gǒu]
释义: 画老虎不成,却成了狗。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
出处: 《后汉书·马援传》:“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也。”
示例: 身已许君,复何吝惜,但恐画虎成狗,致贻污谤。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胭脂》】

画皮难画骨 [huà hǔ huà pí nán huà gǔ]
释义: 比喻认识一个人容易,了解一个人的内心却难。
示例: 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刻鹄 [huà hǔ kè hú]
释义: ①比喻好高鹜远,终无成就。②比喻好事做不成,反变了坏事。
出处: 《东观汉记·马援传》:“与兄子严敦书曰:‘学龙伯高不就,犹为谨饬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效杜季良而不成,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也。’”
示例: 那怪既神通广大,变得与你相同……我徒弟有手段,决不敢轻动干戈。倘被多官拿住,说我们欺邦灭国,问一款大逆之罪,困陷城中,却不是画虎刻鹄也? 【《西游记》第三七回】

类狗 [huà hǔ lèi gǒu]
释义: 类:象。画老虎不成,却象狗。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
出处: 《后汉书·马援传》:“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也。”
示例: 抄袭别人的东西,容易文不对题,会闹出画虎类狗的笑话。

类犬 [huà hǔ lèi quǎn]
释义: 类:象。画老虎不成,却象狗。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
出处: 《后汉书·马援传》:“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也。”
示例: 端福不甚聪明,恐画虎类犬。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十一回】

饥鹰饿 [jī yīng è hǔ]
释义: 比喻凶残贪婪。
出处: 《魏书·宗室晖传》:“侍中卢昶,亦蒙恩眄,故时人号曰:‘饿虎将军,饥鹰侍中。’”

张威 [jiǎ hǔ zhāng wēi]
释义: 犹言狐假虎威。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降龙伏 [xiáng lóng fú hǔ]
释义: 原是佛教故事,指用法力制服龙虎。后比喻有极大的能力,能够战胜很强的对手或克服很大的困难。
出处: 南朝梁·慧皎《梁高僧传》卷十:“能以秘咒咒下神龙。”唐·道宣《续高僧传·习禅一·僧稠》:“闻两虎交斗,咆响振岩,乃以锡杖中解,各散而去。”
示例: 降龙伏虎似平常,斩将封为斗木豸。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八十三回】

鲸吞 [jīng tūn hǔ shì]
释义: 像鲸鱼和老虎一样吞食。多比喻吞并土地财物。
出处: 宋·范仲淹《上执政书》:“前代乱离,鲸吞虎噬,无卜世卜年之意,故斯道久缺,反为不急之务。”
示例: 他谋多中伤,威权明仗,鲸吞虎噬,谁敢拦挡? 【明·张景《飞丸记·明廷张胆》】

九关 [jiǔ guān hǔ bào]
释义: 比喻凶残的权臣。
出处: 语出《楚辞·招魂》:“虎豹九关,啄害下人些。”宋·赵癯斋《买陂塘(闻掀髯)》词:“功名事,不信朝鳞暮羽。九关虎豹如许。”
示例: 不见九关虎豹虓且噬,浮云遮日孰为怯? 【清·陈梦雷《行路难》诗】

九阍 [jiǔ hūn hǔ bào]
释义: 比喻凶残的权臣。同“九关虎豹”。

九牛二之力 [jiǔ niú èr hǔ zhī lì]
释义: 比喻很大的力气。常用于很费力才做成一件事的场合。
出处: 元·郑德辉《三战吕布》楔子:“兄弟,你不知他靴尖点地,有九牛二虎之力,休要放他小歇。”
示例: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这件事弄妥了,未曾涉讼。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七回】

诗龙 [jiǔ hǔ shī lóng]
释义: 比喻嗜酒善饮、才高能诗的人。
出处: 清·丘逢甲《东山酒楼次柳汀韵》:“狂饮且共楼头醉,酒虎诗龙各自豪。”

酒龙诗 [jiǔ lóng shī hǔ]
释义: 比喻嗜酒善饮、才高能诗的人。
出处: 清·丘逢甲《饮镇平都司署赏菊为题宋人所画报捷图》诗:“粤水闽山文武会,酒龙诗虎主宾才。”

进狼 [jù hǔ jìn láng]
释义: 比喻一害刚去,又来一害。
出处: 明·张煌言《复郎廷佐书》:“乃拒虎进狼,既收渔人之利于河北。”
示例: 若名为同心御侮,实乃利吾土地,我则拒虎进狼,彼则翻云覆雨。 【陈光远《请力争青岛电》】

拒狼进 [jù láng jìn hǔ]
释义: 比喻一害刚去,又来一害。同“拒虎进狼”。

盘龙 [jù hǔ pán lóng]
释义: 形容地势雄伟壮丽。
出处: 元·汤式《哨遍·新建构栏教坊求赞》:“三尺台包藏着屯莺聚燕闲人窟,十字街控带着踞虎盘龙旧帝基。”

骏波 [jùn bō hǔ làng]
释义: 形容迅猛汹涌的波浪。

开柙出 [kāi xiá chū hǔ]
释义: 柙:关猛兽的木笼。原指负责看管的人未尽责任。后多比喻放纵坏人。
出处: 《论语·季氏》:“孔子曰:‘……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示例: 开柙出虎,孔宣父不责他人;当路斩蛇,孙叔敖盖非利己。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

苛政猛于 [kē zhè měng yú hǔ]
释义: 政:政治。指残酷压迫剥削人民的政治比老虎还要可怕。
出处: 《礼记·檀弓下》:“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拉大旗作 [lā dà qí zuò hǔ pí]
释义: 比喻打着革命的旗号来吓唬人、蒙骗人。

狼飡 [láng cān hǔ shí]
释义: 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同“狼餐虎咽”。

狼飡 [láng cān hǔ yān]
释义: 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同“狼餐虎咽”。

狼餐 [láng cān hǔ shì]
释义: ①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同“狼餐虎咽”。②比喻残酷剥削搜括。

狼餐 [láng cān hǔ yàn]
释义: 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二回:“[行者]迎着里面灯光,仔细观看。只见那大小群妖,一个个狼餐虎咽,正都吃东西哩。”
示例: 老军道:“忒过分了!”父子二人正在饥馁之时,拿起饭来,狼餐虎咽,尽情一饱。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十卷】

狼虫 [láng chóng hǔ bào]
释义: ①泛指凶猛的动物。②比喻恶人歹徒。
出处: 明·贾仲名《对玉梳》第三折:“转过这山坡,一簇榆林,黑洞洞的,不知里面藏着什么狼虫虎豹。”
示例: 县长财主,狼虫虎豹。 【贺敬之、丁毅等《白毛女》第一幕】

狼顾 [láng gù hǔ shì]
释义: 如狼虎视物。形容威严而凶狠。
出处: 《三国志·蜀志·杨戏传》“亮南征,留邵为治中从事,是岁卒”裴松之注引晋·常璩《华阳国志》:“亮身仗强兵,狼顾虎视,五大不在边,臣常危之。”

狼前 [láng qián hǔ hòu]
释义: 前门赶走狼,后门来了虎。比喻坏人接踵而来。

狼飧 [láng sūn hǔ yàn]
释义: 飧:熟食,饭食。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亦作“狼餐虎咽”。
出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人自来吃酒,主人安排些鸡、豚、牛、羊肉来做下酒。须臾之间,狼飨虎咽,算来吃勾有六七十斤的肉,倾尽了六七坛的酒。”
示例: 见他们一个个蹲在地下,吃了个狼飧虎咽,沟满壕平。(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

狼贪 [láng tān hǔ shì]
释义: 象狼一样贪婪,象老虎一样睁大眼睛盯着。比喻野心很大。

狼吞 [láng tūn hǔ cān]
释义: 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

狼吞 [láng tūn hǔ shì]
释义: 像狼虎那样吞食咬嚼。比喻极为贪婪残忍。
出处: 明·无名氏《鸣凤记·二相争朝》:“你辟私门,贿赂行,半朝臣,皆从顺。你狼吞虎噬伤残了万民百姓,害得那有功臣百事无成。”
示例: 自此以入,司牧之官,必能扫除一切苛政……去害马以驯良,泯雀角鼠牙之衅,绝狼吞虎噬之端,不惊不扰,民得宽然,各尽地方。《花月痕》第五十回

狼吞 [láng tūn hǔ yàn]
释义: 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
出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刘东山夸技顺城门》:“十人自来吃酒……须臾之间,狼飧虎咽,算来吃够有六七十斤肉。”
示例: 走了这半日,肚中饥饿,狼吞虎咽吃了一回。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五回】

头上扑苍蝇 [lǎo hǔ tóu shàng pū cāng yíng]
释义: 比喻自己找死。

头上搔痒 [lǎo hǔ tóu shàng sāo yǎng]
释义: 比喻不自量力。

离山调 [lí shān diào hǔ]
释义: 比喻用计谋调动对方离开原地。
出处: 《白雪遗音·八角鼓·精忠》:“岳老爷得胜不班师,秦桧东窗定巧计,私造金牌传假旨,暗使离山调虎计,风波亭上死的屈。”

相斗 [liǎng hǔ xiāng dòu]
释义: 两只老虎相互争斗。比喻力量强大的双方相搏斗。
出处: 《战国策·秦策二》:“今两虎诤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史记·春申君列传》:“天下莫强于秦楚,今闻大王欲伐楚,此犹两虎相与斗。”
示例: 今两虎相斗,必有一伤。须误了我大事。吾与你二人劝解,休得争论。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二回】

相争 [liǎng hǔ xiāng zhēng]
释义: 两只老虎相互争斗。比喻力量强大的双方相搏斗。
出处: 《战国策·秦策二》:“今两虎诤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史记·春申君列传》:“天下莫强于秦楚,今闻大王欲伐楚,此犹两虎相与斗。”
示例: 我相公官至下大夫,不知为何,近日只要与上大夫赵正卿争朝,我想两虎相争,必有一伤。 【明·徐元《八义记·张维评话》】

麟角 [lín jiǎo hǔ chì]
释义: 麟之角,虎之翅。比喻世间不可多得的人才。

龙驰 [lóng chí hǔ zhòu]
释义: 指群雄逐鹿。

龙蹲 [lóng dūn hǔ jù]
释义: 犹言龙盘虎踞。好像盘绕的龙,蹲伏的虎。特指南京。亦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出处: 宋·丁开《建业》诗:“龙蹲虎踞江山大,马去牛来社稷空。”

龙幡 [lóng fān hǔ dào]
释义: 指将帅之旗。

龙飞 [lóng fēi hǔ tiào]
释义: 比喻笔势遒劲奔放。

风云 [lóng hǔ fēng yún]
释义: ①比喻英雄豪杰际遇得时。②指君臣遇合。
出处: 《易·干》:“云从龙,风从虎。”
示例: 善教他,归厚德,太平时龙虎风云会。 【元·马致远《粉蝶儿》套曲】

龙化 [lóng huà hǔ biàn]
释义: 比喻变化莫测。
出处: 《易·革》:“大人虎变,其文炳也。”《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孔子)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
示例: 龙化虎变,可以哸虚空,虚空非无也;可以贯金石,金石非有也。……知此道者形不可得毙,神不可得逝。 【南唐·谭峭《谭子化书·道化·龙虎》】

龙江 [lóng jiāng hǔ làng]
释义: 形容惯于兴风作浪。

龙精 [lóng jīng hǔ měng]
释义: 比喻精力旺盛,斗志昂扬。
出处: 陈残云《山谷风烟》第二一章:“大家一夜没睡觉,到如今还是龙精虎猛,表现了兄弟姐妹们对地主的仇恨。”

龙拏 [lóng ná hǔ jué]
释义: 犹言龙争虎斗。比喻笔势遒劲、奔放。
出处: 清·王晫《今世说·企羡》:“新城王西樵阮亭,每过邮亭夜店,辄题诗壁上,诗既惊人,使笔斗大,龙拏虎攫。”

龙拏 [lóng ná hǔ tiào]
释义: 犹言龙争虎斗。
出处: 俞锷《醉歌行》:“说霸争王各不让,龙拏虎跳旦复昏。”
示例: 我以为这并不比龙拏虎跳的战斗场面少些激动人心的力量。 【茅盾《北方的原野》】

龙拏 [lóng ná hǔ zhì]
释义: 犹言龙争虎斗。
出处: 宋·喻汝砺《八阵图》诗:“笑云此公大肚皮,龙拏虎掷填胸胄。”
示例: 自汉迄今,全史之大,部分,皆演于江河间之原野,被龙拏虎掷,甲兴乙仆,殆未有出山东、安徽、江苏、河南、湖北数省外者也。 【梁启超《中国地理大势论》】

龙盘 [lóng pán hǔ jù]
释义: 盘:曲折环绕;踞:蹲、坐。好像盘绕的龙,蹲伏的虎。特指南京。亦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出处: 汉·刘胜《文木赋》:“枝条摧折,既剥且刊,见其文章,或如龙盘虎踞,复似鸾集凤翔。”

龙盘 [lóng pán hǔ ná]
释义: 虬曲苍劲的样子。
出处: 明·何景明《古松歌》:“龙盘虎拏终有神,白骨苍鳞半枯死。”

龙蟠 [lóng pán hǔ fú]
释义: 雄踞的样子。

龙蟠 [lóng pán hǔ jù]
释义: 象龙盘着,象虎蹲着。形容地势雄伟险要。特指南京。
出处: 晋·吴勃《吴录》:“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叹曰:‘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
示例: 龙蟠虎踞帝王州,帝子金陵访古丘。 【唐·李白《永王东巡歌》】

龙蟠 [lóng pán hǔ rào]
释义: 犹言龙盘虎踞。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出处: 宋·范成大《水龙吟·寿留寺》词:“物外新闻,凤歌鸾翥,龙蟠虎绕。”

龙跧 [lóng quán hǔ wò]
释义: 犹言龙蟠虎踞。比喻山势逶迤起伏。

龙潭 [lóng tán hǔ kū]
释义: 潭:深水池;窟:洞穴。龙居住的深水潭,虎栖身的巢穴。比喻极其凶险的地方。
出处: 元·王实甫《丽春堂》第三折:“闲对着绿树青山,消遣我烦心倦目,潜入那水国渔乡,早跳出龙潭虎窟。”

龙潭 [lóng tán hǔ xué]
释义: 龙潜居的深水坑,老虎藏身的巢穴。比喻极险恶的地方。
出处: 元·无名氏《昊天塔》第三折:“不甫能撞开了天关地户,跳出这龙潭虎窟。”
示例: 你父亲因他不是个诗书礼乐之门,一面推辞,便要离了这龙潭虎穴。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

龙腾 [lóng téng hǔ cù]
释义: 比喻勇猛冲击,势不可当。

龙腾 [lóng téng hǔ jù]
释义: 势力强盛,雄据一方。
出处: 晋·葛洪《抱朴子·钦士》:“彼虽降高抑满,以贵下贱,终亦并目以远其明,假耳以广其聪,龙腾虎踞,宜其然也。”

龙腾 [lóng téng hǔ xiào]
释义: 声势壮盛的样子。

龙腾 [lóng téng hǔ yuè]
释义: 象龙在飞腾,虎在跳跃。形容跑跳时动作矫健有力。也比喻奋起行动,有所作为。
出处: 唐·严从《拟三国名臣赞序》:“圣人受命,贤人受任,龙腾虎跃,风流云蒸,求之精微,其道莫不咸系乎天者也。”
示例: 但是他的心情十分敞朗,坚信只要度过这段困难日子,局势就会好转,任自己龙腾虎跃。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七章】

龙腾 [lóng téng hǔ zhí]
释义: 比喻勇猛冲击,势不可当。同“龙腾虎蹴”。

龙腾 [lóng téng hǔ zhì]
释义: 比喻勇猛冲击,势不可当。同“龙腾虎蹴”。

龙跳 [lóng tiào hǔ fú]
释义: 犹言龙腾虎卧。比喻笔势。

龙跳 [lóng tiào hǔ wò]
释义: 比喻文笔、书法纵逸雄劲。
出处: 南朝·梁·袁昂《古今书评》:“萧思话书走墨连绵,字势屈强若龙跳天门,虎卧凤阁。”

龙威 [lóng wēi hǔ zhèn]
释义: 形容气势奔放雄壮。常形容书法笔势的遒劲有力,灵活舒展。

龙骧 [lóng xiāng hǔ bù]
释义: 龙:高大的马,古称八尺以上的马为龙;骧:马高扬着头的样子。象龙马昂首,如老虎迈步。形容气慨威武雄壮。
出处: 三国·魏·嵇康《卜疑》:“将如毛公蔺生之龙骧虎步,慕为壮士乎?”《三国志·魏书·陈琳传》:“今将军总皇威,握兵要,龙骧虎步,高下在心。”
示例: 公龙骧虎步,啸咤风云。 【《宋书·高祖纪》】

龙骧 [lóng xiāng hǔ shì]
释义: 象龙马高昂着头,象老虎注视着猎物。形容人的气慨威武。也比喻雄才大略。
出处: 汉·潘勗《册魏公九锡文》:“君龙骧虎视,旁眺八维,揜讨逆节,折冲四海。”《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亮之素志,进欲龙骧虎视,苞括四海。”
示例: 龙骧虎视安乾坤,万古千秋名不朽。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

龙骧 [lóng xiāng hǔ xiào]
释义: 比喻气概威武。

龙骧 [lóng xiāng hǔ jià]
释义: 雄踞的样子。

龙翔 [lóng xiáng hǔ yuè]
释义: 比喻奋发有为。
出处: 明·叶蕃《〈写情集〉序》:“其盖世之姿,雄伟之志,用天下国家之心,得不发为千汇万状之奇而龙翔虎跃也。”

龙行 [lóng xíng hǔ biàn]
释义: 比喻帝王革故鼎新,创制建业。
出处: 《易·干》:“飞龙在天……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又《革》:“大人虎变。”孔颖达疏:“损益前王,创制立法,有文章之美,焕然可观,有似虎变,其文彪炳。”
示例: 高祖起于布衣之中,奋剑而取天下,不由唐虞之禅,不阶汤武之王,龙行虎变,率从风云,征乱伐暴,廓清帝宇。 【汉·荀悦《汉纪·高祖纪一》】

龙行 [lóng xíng hǔ bù]
释义: 原形容帝王的仪态不同一般。后也形容将军的英武姿态。
出处: 《宋书·武帝纪上》:“刘裕龙行虎步,视瞻不凡,恐不为人下,宜早为其所。”
示例: 黄君总率六师,龙行虎步,苟军人受谣成惑,当明谕晓导,以解群疑。 【章炳麟《驳黄兴主张南都电》】

龙吟 [lóng yīn hǔ xiào]
释义: 象龙在鸣,虎在啸。比喻相关的事物互相感应。也形容人发迹。
出处: 汉·张衡《归田赋》:“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
示例: 龙吟虎啸,鹤唳莺鸣。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回】

龙跃 [lóng yuè hǔ jù]
释义: 比喻超逸雄奇。

龙战 [lóng zhàn hǔ zhēng]
释义: 形容斗争或竞赛很激烈。同“龙争虎斗”。

龙争 [lóng zhēng hǔ dòu]
释义: 形容斗争或竞赛很激烈。
出处: 汉·班固《答宾戏》:“分裂诸夏,龙战虎争。”
示例: 我不信你敢差排吕太后,枉以后龙争虎斗,都是俺鸾交凤友。 【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

龙争 [lóng zhēng hǔ zhàn]
释义: 形容斗争或竞赛很激烈。同“龙争虎斗”。

龙睁 [lóng zhēng hǔ yǎn]
释义: 形容蛮横霸道。

鲁鱼帝 [lǔ yú dì hǔ]
释义: 指文字传抄错误。
出处: 晋·葛洪《抱朴子》:“谚云:‘书三写,鱼成鲁,帝成虎。’”

[luō hǔ xū]
释义: 捋:抚摩。比喻触犯有权势的人或冒着很大的风险。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五回:“太公道:‘好却甚好,只是不要捋虎须。’”

马马 [mǎ mǎ hǔ hǔ]
释义: 指还过得去。亦形容做事不认真,不仔细。
出处: 茅盾《子夜》十二:“单办那八个厂,四十多万也就马马虎虎混得过。”
示例: 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 【周晔《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插翅 [měng hǔ chā chì]
释义: 比喻强有力者又添了某种有利条件。
出处: 元·无名氏《博望烧屯》第一折:“若得孔明下山,拜为军师,凭着关张雄虎之将,如猛虎插翅。”

出山 [měng hǔ chū shān]
释义: 像凶猛的老虎出山一样。形容动作勇猛又快速。亦作“猛虎下山”、“猛虎离山”。

深山 [měng hǔ shēn shān]
释义: 比喻勇武而势盛。
出处: 语出汉·司马迁《报任安书》:“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
示例: 人民军队犹如猛虎深山,势不可挡。

添翼 [měng hǔ tiān yì]
释义: 比喻强大者又添了某种有利条件。
出处: 《人民日报》1964.1.26:“一旦掌握了文化、科学技术的武器,就像猛虎添翼一般。”

盘龙卧 [pán lóng wò hǔ]
释义: 盘:盘旋,弯曲。盘曲的龙,卧居的虎。比喻隐藏的人才。
示例: 这里是盘龙卧虎,人才济济。

难下 [qí hǔ nán xià]
释义: 骑在老虎背上不能下来。比喻做一件事情进行下去有困难,但情况又不允许中途停止,陷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出处: 《晋书·温峤传》:“今之事势,义无旋踵,骑猛兽安可中下哉。”唐·李白《留别广陵诸公》诗:“骑虎不敢下,攀龙忽堕天。”
示例: 本月三日抛出的一百万公债,都成了骑虎难下之势,我们只有硬着头皮干到那里是那里了! 【茅盾《子夜》十】

前门拒,后门进狼 [qián mén jù hǔ,hòu mén jìn láng]
释义: 比喻赶走了一个敌人,又来了一个敌人。
出处: 明·李贽《史纲评要·周纪》:“‘秦败三晋之师于石门。赐以黼黻之服。’前门拒虎,后门进狼。未知是祸是福。”

前门去,后门进狼 [qián mén qù hǔ,hòu mén jìn láng]
释义: 比喻赶走了一个敌人,又来了一个敌人。同“前门拒虎,后门进狼”。

前怕狼,后怕 [qián pà láng,hòu pà hǔ]
释义: 比喻胆小怕事,顾虑太多。
出处: 明·冯惟敏《朝天子·感述》:“磊落英雄,清修人物,前怕狼后怕虎。设谋,使毒,只待把忠良妒。”
示例: 他明白,上了年级的人都是前怕狼,后怕虎,事事有顾虑。 【周立波《暴风骤雨》一】

前怕龙,后怕 [qián pà lóng,hòu pà hǔ]
释义: 比喻胆小怕事,顾虑太多。
出处: 明·冯惟敏《朝天子·感述》:“磊落英雄,清修人物,前怕狼后怕虎。设谋,使毒,只待把忠良妒。”
示例: 要改革就不能前怕龙,后怕虎,要大胆创新,努力实践,才能取得成功。

潜龙伏 [qián lóng fú hǔ]
释义: 潜藏的蛟龙,潜伏的猛虎。比喻人才尚未被擢用。

敲山振 [qiāo shān zhèn hǔ]
释义: 指故意示警,使人震动。

敲山震 [qiāo shān zhèn hǔ]
释义: 指故意示警,使人震动。同“敲山振虎”。

驱羊攻 [qū yáng gōng hǔ]
释义: 驱:赶。驱赶羊群去进攻老虎。形容以弱敌强,力量悬殊,必遭覆灭。
出处: 《史记·张仪列传》:“且夫为从者,无以异于驱群羊而攻猛虎,虎之与羊不格明矣。今王不与猛虎而与群羊,臣窃以为大王之计过也。”

人中龙 [rén zhōng lóng hǔ]
释义: 比喻人中豪杰。
出处: 《晋书·宋纤传》:“吾而今而后知先生人中之龙也。”
示例: 不枉了女中丈夫,人中龙虎。 【明·张凤翼《红拂记·侠女私奔》】

得翼 [rú hǔ dé yì]
释义: 比喻因增加新助力,强者愈强,恶者愈恶。同“如虎傅翼”。

傅翼 [rú hǔ fù yì]
释义: 好象老虎生出翅膀。比喻因增加新助力,强者愈强,恶者愈恶。

生翼 [rú hǔ shēng yì]
释义: 比喻因增加新助力,强者愈强,恶者愈恶。同“如虎傅翼”。

添翼 [rú hǔ tiān yì]
释义: 好象老虎长上了翅膀。比喻强有力的人得到帮助变得更加强有力。
出处: 三国·蜀·诸葛亮《心书·兵机》:“将能执兵之权,操兵之势,而临群下,臂如猛虎加之羽翼,而翱翔四海。”
示例: 因为匪徒们深知,这两件东西一掌握在姜青山手里,就如虎添翼,再多的人也奈何不了他。 【曲波《林海雪原》二七】

如狼如 [rú láng sì hǔ]
释义: 形容勇猛、猛烈。
出处: 《尉缭子·武议》:“一人之兵,如狼如虎,如风如雨,如雷如霆,震震冥冥,天下皆惊。”
示例: 文忠凛然端坐,价前如狼如虎的将官,排列两行,就如追魂夺魄的一般,甚是畏惧。 【明·郭勋《英烈传》第五十二回】

如狼似 [rú láng sì hǔ]
释义: 象狼和虎一样凶狠。比喻非常凶暴残忍。
出处: 《尉缭子·武议》:“一人之兵,如狼似虎,如风如雨,如雷如霆,震震冥冥,天下皆惊。”
示例: 只听得高声大语,开门看如狼似虎。 【元·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

如龙似 [rú lóng sì hǔ]
释义: 形容勇猛有活力。
出处: 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三十九回:“云气变幻无穷,倏忽如龙似虎。人情世态,大率相同。”
示例: 马上的将官,纵如龙似虎,马倒了,都倒栽葱跌将下来。 【《西湖佳话·岳坟忠迹》】

乳犊不怕 [rǔ dú bù pà hǔ]
释义: 比喻年轻人没有畏惧,敢做敢为。
出处: 《庄子·知北游》:“德将为汝美,道将为汝居,汝瞳焉如新出之犊,而无求其故。”

三夫成市 [sān fū chéng shì hǔ]
释义: 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同“三人成虎”。
出处: 《宋书·乐志三》:“三夫成市虎,慈母投杼趋。”

三言讹 [sān yán é hǔ]
释义: 犹三人成虎。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出处: 清·秋瑾《致琴文书》:“况三言讹虎,众口铄金;因积毁销骨,致他方糊口。”

三人成 [sān rén chéng hǔ]
释义: 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出处: 《战国策·魏策二》:“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山上无老,猴子称大王 [shān shàng wú lǎo hǔ,hóu zǐ chēng dà wáng]
释义: 俗语,比喻没有能人,普通人物亦充当主要角色。
出处: 《晚清文学丛钞·冷眼观》第十四回:“靠著老子做过上海道,在城里面山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弄惯了的脾气,陪著朋友来吃台把酒,就像是连四块下脚钱都是冤枉花的。”

身寄 [shēn jì hǔ wěn]
释义: 指把身子置于老虎嘴边。比喻处境极其危险。

生龙活 [shēng lóng huó hǔ]
释义: 形容活泼矫健,富有生气。
出处: 清·吴趼人《痛史》第五回:“城外元兵虽多,却被张世杰一马在前,宗仁、宗义在后,如生龙活虎一般,杀入阵去。”

传讹 [shǐ hǔ chuán é]
释义: 指书籍传写或刊印中的文字错误。同“豕亥鱼鲁”。

势成骑 [shì chéng qí hǔ]
释义: 骑在老虎背上,要下来不能下来。比喻事情中途遇到困难,但迫于形势,想停止也停止不了。
出处: 唐·李白《留别广陵诸公》诗:“骑虎不敢下,攀龙忽堕天。”

色变 [tán hǔ sè biàn]
释义: 色:脸色。原指被老虎咬过的人才真正知道虎的厉害。后比喻一提到自己害怕的事就情绪紧张起来。
出处: 《二程全书·遗书二上》:“真知与常知异。尝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
示例: 有光生长穷乡,谈虎色变,安能默然而已。 【明·归有光《论三区赋役水利书》】

投畀豺 [tóu bì chái hǔ]
释义: 畀:给与。原指那种好搬弄是非的人,要把他扔出去喂豺狼虎豹。形容人民群众对坏人的愤恨。
出处: 《诗经·小雅·巷伯》:“取彼谮人,投畀豺虎。”
示例: 况且,未能将坏人“投畀豺虎”于生前,当然也只好口诛笔伐之于后身。 【鲁迅《华盖集续编·有趣的消息》】

傅翼 [wèi hǔ fù yì]
释义: 傅:通“附”;翼:翅膀。替老虎加上翅膀。比喻帮助坏人,增加恶人的势力。
出处: 《逸周书·寤敬篇》:“毋为虎傅翼,将飞入邑,择人而食之。”《淮南子·兵略训》:“今乘万民之力而反为残贼,是为虎傅翼,曷为弗除。”《韩非子·难势》:“毋为虎傅翼,将飞入邑,择人而食之

添翼 [wèi hǔ tiān yì]
释义: 替老虎加上翅膀。比喻帮助坏人,增加恶人的势力。
出处: 《逸周书·寤敬篇》:“毋为虎傅翼,将飞入邑,择人而食之。”《淮南子·兵略训》:“今乘万民之力而反为残贼,是为虎傅翼,曷为弗除。”《韩非子·难势》:“毋为虎傅翼,将飞入邑,择人而食之

作伥 [wèi hǔ zuò chāng]
释义: 伥:伥鬼,古时传说被老虎吃掉的人,死后变成伥鬼,专门引诱人来给老虎吃。替老虎做伥鬼。比喻充当恶人的帮凶。
出处: 《太平广记》卷四百三十:“伥鬼,被虎所食之人也,为虎前呵道耳。”宋·孙光宪《北梦琐言逸文》卷四:“凡死于虎,溺于水之鬼号为伥,须得一人代之。”
示例: 为着要得虎子而身入虎穴,决不是身入虎穴去为虎作伥。 【郭沫若《〈闻一多全集〉序》】

委肉 [wěi ròu hǔ xī]
释义: 委:抛弃;蹊:小路。把肉丢在饿虎经过的路上。比喻处境危险,灾祸即将到来。
出处: 《战国策·燕策三》:“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

畏敌如 [wèi dí rú hǔ]
释义: 害怕敌人如同怕虎一般。
出处: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领导者们畏敌如虎,处处设防,节节抵御。”

藏龙 [wò hǔ cáng lóng]
释义: 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也指隐藏不露的人才。
出处: 北周·庾信《同会河阳公新造山地聊得寓目》诗:“暗石疑藏虎,盘根似卧龙。”
示例: 这所大学卧虎藏龙,人才济济。

握蛇骑 [wò shé qí hǔ]
释义: 比喻处境极险恶。
出处: 《魏书·彭城王传》:“彦和手握蛇骑虎,不觉艰难。”

舄乌 [xì wū hǔ dì]
释义: 因“舄”与“乌”、“虎”和“帝”字形相近,同经传抄,容易写错。指文字抄传错误。
出处: 《埤雅》:“舄九写而为乌,虎三写而为帝,言书之转易如此。”

樊熊 [xiá hǔ fán xióng]
释义: 柙中的虎,樊内的熊。比喻被囚的恶人。

笑面 [xiào miàn hǔ]
释义: 比喻外表善良,心地凶狠的人。
出处: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三三:“李子俊那老婆可是个两面三刀,是个笑面虎,比她男人厉害。”

熊据 [xióng jù hǔ shēn]
释义: 比喻群雄割据的形势。

熊腰 [xióng yāo hǔ bèi]
释义: 腰粗壮如熊,背宽厚如虎。形容人身体魁梧健壮。
出处: 元·无名氏《飞刀对箭》:“这厮倒是一条好汉,狗背驴腰的,哦,是虎背熊腰。”
示例: 视之,身长九尺,面黑睛黄,熊腰虎背。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七回】

雕龙 [xiù hǔ diāo lóng]
释义: 比喻文章的辞藻华丽。

燕额 [yàn é hǔ tóu]
释义: 形容相貌威武。借指武将、勇士。同“燕颔虎头”。

燕颔 [yàn hàn hǔ jǐng]
释义: 颔:下巴颏。旧时形容王侯的贵相或武将相貌的威武。
出处: 《后汉书·班超传》:“超问其状,相者指曰:‘生燕颔虎颈,飞而食肉,此万里侯相也。’”

燕颔 [yàn hàn hǔ tóu]
释义: 形容相貌威武。借指武将、勇士。
出处: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四回:“轩轩云霞气色,凛凛霜雪威棱。熊腰虎背势嶙纈,燕颔虎头雄俊。”

燕颔 [yàn hàn hǔ xū]
释义: 形容相貌威武。
出处: 《三国演义》第一回:“玄德回视其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
示例: 那官人生的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纪。 【《水浒传》第七回】

羊落 [yáng luò hǔ kǒu]
释义: 比喻处于险境,有死无生。
出处: 元·朱凯《昊天塔》第一折:“俺家姓杨,被番兵陷在虎口交牙峪里。这个叫做羊落虎口,正犯了兵家所忌。”

羊入 [yáng rù hǔ qún]
释义: 比喻好人落入坏人的手中,处境极端危险。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邵九娘》:“窃意羊入虎群,狼藉已不堪矣。”

羊质 [yáng zhì hǔ pí]
释义: 质:本性。羊虽然披上虎皮,还是见到草就喜欢,碰到豺狼就怕得发抖,它的本性没有变。比喻外表装作强大而实际上很胆小。
出处: 汉·扬雄《法言·吾子》:“羊质而虎皮,见草而悦,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矣。”
示例: 羊质虎皮功不就,凤毛鸡胆事难成。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二回】

围匡 [yáng hǔ wéi kuāng]
释义: 杨,通“阳”。指因貌似而产生误会。
出处: 《史记·孔子世家》:“扞孔子呴将适陈,过匡……匡人闻之,以为鲁之阳虎。阳虎尝暴匡人,匡人于是遂止孔子。孔子状类阳虎,拘焉五日。”

留患 [yǎng hǔ liú huàn]
释义: 比喻纵容敌人,自留后患。同“养虎自遗患”。
出处: 《东周列国志》第五六回:“今其子乃欲见逐,岂非养虎留患耶?”

伤身 [yǎng hǔ shāng shēn]
释义: 饲养老虎,自伤其身。比喻纵敌留患。
出处: 明·沈采《千金记·入关》:“大王,你只宜乘早击之,若迟便有养虎伤身之害矣。”
示例: ?柞听了,大叫道:‘罢了,罢了!此乃养虎伤身也!’ 【《说岳全传》第五七回】

为患 [yǎng hǔ wéi huàn]
释义: 比喻纵容敌人,留下后患,自己反手其害。
示例: 这个人很不可靠,你却给与高位,怕会养虎为患哩。

贻患 [yǎng hǔ yí huàn]
释义: 比喻纵容敌人,自留后患。同“养虎自遗患”。
出处: 明·张居正《答宣大巡抚计处黄把二虏》:“此所谓引贼入家,养虎贻患,是何等计策乎?”
示例: 与其养虎贻患,还不如——算了。 【孔厥《新儿女英雄传》第七章】

遗患 [yǎng hǔ yí huàn]
释义: 遗:留下;患:祸患。留着老虎不除掉,就会成为后患。比喻纵容坏人坏事,留下后患。
出处: 《史记·项羽本纪》:“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今释弗击,此所谓养虎遗患也。”
示例: 他非常恨陕西地方文武大员的糊涂无用,竟敢长期不明“贼情”,养虎遗患。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三十二章】

自毙 [yǎng hǔ zì bì]
释义: 比喻纵容敌人而自受其害。同“养虎自啮”。

自残 [yǎng hǔ zì cán]
释义: 比喻纵容敌人而自受其害。同“养虎自啮”。

自啮 [yǎng hǔ zì niè]
释义: 啮:咬。养老虎,咬伤自己。比喻纵容敌人而自受其害。
出处: 《洛阳伽蓝记·建中寺》:“养虎自啮,长虺成蛇。”

自齧 [yǎng hǔ zì niè]
释义: 比喻姑息敌人,终致损害自己。齧,同“啮”。

自贻灾 [yǎng hǔ zì yí zāi]
释义: 比喻纵容敌人,自留后患。同“养虎自遗患”。

自遗患 [yǎng hǔ zì yí huàn]
释义: 比喻纵容敌人,自留后患。

不河 [yī hǔ bù hé]
释义: 原指空手搏虎,徒步渡河,比喻有勇无谋,冒险行事。后在元剧中比喻不顾一切。
出处: 《诗·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论语·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一山不藏二 [yī shān bù cáng èr hǔ]
释义: 比喻两人不能相容。
出处: 欧阳山《三家巷》:“他跟展公有点一山不藏二虎的味道,这是他太狂妄。”

以肉啖 [yǐ ròu dàn hǔ]
释义: 比喻白白地送死。同“以肉喂虎”。
出处: 明·李贽《史纲评要·周纪·赧王》:“以揽权要秦王,正如以肉啖虎耳。”

以肉喂 [yǐ ròu wèi hǔ]
释义: 比喻白白地送死。
出处: 汉·荀悦《汉纪·高祖纪一》:“今赴秦军,如以肉喂虎,当何益也!”
示例: 时当(邓当)职吏以蒙年小轻之,曰:‘彼竖子何能为?此欲以肉喂虎耳!’ 【《三国志·吴志·吕蒙传》】

以肉餧 [yǐ ròu sì hǔ]
释义: 比喻白白地送死。

拒狼 [yǐn hǔ jù láng]
释义: 比喻引进另一种恶势力来抗拒原来的恶势力,其祸患将更甚。亦作“引狼拒虎”。

入室 [yǐn hǔ rù shì]
释义: 犹言引狼入室。比喻把坏人或敌人引入内部。

引狼拒 [yǐn láng jù hǔ]
释义: 比喻引进另一种恶势力来抗拒原来的恶势力,其祸患将更甚。同“引虎拒狼”。

鹰瞵 [yīng lín hǔ jué]
释义: 形容心怀不善,伺机攫取。同“鹰瞵虎视”。

鹰瞵 [yīng lín hǔ shì]
释义: 像鹰和虎一样凶狠贪婪地注视着。形容心怀不善,伺机攫取。
出处: 梁启超《论私德》二:“俄罗斯政府,以鹰瞵虎视之势,震慑五陆,而其人民称罪恶之府,黑暗无复天日,(日本人有《露西亚亡国论》,穷形尽相。)亦生计沈窘之影响也。”

鹰视 [yīng shì hǔ bù]
释义: 象鹰那样看东西,象老虎那样走路。形容为人阴险狠毒。
出处: 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吾观喜之为人鹰视虎步,专功杀之性,不可亲也。”

鹰扬 [yīng yáng hǔ shì]
释义: 象鹰那样飞翔,如虎一般雄视。形容十分威武。
出处: 《诗经·大雅·大明》:“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周易·颐》:“虎视耽耽,其欲逐逐。”三国·魏·应璩《与侍郎曹长思书》:“王肃以宿德显授,何曾以后进见拔,皆鹰扬虎视,有万里之望。”

鹰扬 [yīng yáng hǔ shì]
释义: 如鹰飞扬,似虎噬咬。形容耀武扬威,穷凶极恶。

鱼鲁帝 [yú lǔ dì hǔ]
释义: 指将鱼误写作鲁,帝误写作虎。泛指文字错讹。
出处: 清·金桌《〈南海百咏〉跋》:“余家向有钞本,承讹踵谬,不无鱼鲁帝虎之失,恨不能一一订正之。”

添翼 [yǔ hǔ tiān yì]
释义: 翼:翅膀。替老虎加上翅膀。比喻帮助坏人,增加恶人的势力。
出处: 《逸周书·寤敬篇》:“毋为虎傅翼,将飞入邑,择人而食之。”《淮南子·兵略训》:“今乘万民之力而反为残贼,是为虎傅翼,曷为弗除。”
示例: 若纵之使之归袁绍,是与虎添翼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七回】

云龙风 [yún lóng fēng hǔ]
释义: 虎啸生风,龙起生云。指同类的事物相感应。
出处: 《周易·乾》:“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

照猫画 [zhào māo huà hǔ]
释义: 比喻照着样子模仿。
出处: 《歧路灯》第十一回:“这大相公聪明得很,他是照猫画虎,一见即会套的人。”

同心 [zhòng hǔ tóng xīn]
释义: 许多虎一条心做事。比喻众多有本事的人团结一致,力量会更大。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五十七回:“三山聚义打青州,众虎同心归水泊。”

擒蛟 [zhuō hǔ qín jiāo]
释义: 蛟:蛟龙。能上山捉老虎,下海擒蛟龙。比喻本领大。
出处: 明·无名氏《大劫牢》第三折:“捉虎擒蛟真壮士,好汉声名播四方。”

出匣 [zòng hǔ chū xiá]
释义: 放虎出笼。比喻放走强有力的敌人,贻患无穷。同“纵虎出柙”。
出处: 明·唐顺之《咨总督都御史胡牌》:“若乘月黑潮满之夜,驾船冲出港门,及扛船随处下海……是纵虎出匣,祸岂胜言。”

出柙 [zòng hǔ chū xiá]
释义: 放虎出笼。比喻放走强有力的敌人,贻患无穷。
出处: 《续资治通鉴·元泰定帝泰定元年》:“辽王托克托,乘国有隙,诛屠骨肉……如令归藩,臂之纵虎出柙。”
示例: 禄贞武烈过人,倘资之兵使去,是纵虎出柙也,一旦有变,不可复絷矣。 【钱基博《吴禄贞传》】

归山 [zòng hǔ guī shān]
释义: 把老虎放回山去。比喻把坏人放回老巢,留下祸根。
出处: 晋·司马彪《零陵先贤传》:“璋遣法正迎刘备,巴谏曰:‘备,雄人也,入必为害,不可内也。’既入,巴复谏曰:‘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于山林也。’璋不听。”
示例: 今刘备釜中之鱼,阱中之虎;若不就此时擒捉,如放鱼入海,纵虎归山矣。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

坐山观 [zuò shān guān hǔ dòu]
释义: 比喻对双方的斗争采取旁观的态度,等到双方都受到损伤,再从中捞取好处。
出处: 《史记·张仪列传》:“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斗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
示例: 同学之间发生争执时,我们要耐心劝解,决不能坐山观虎斗。

口拔须 [hǔ kǒu bá xū]
释义: 见“虎口扳须”。

口扳须 [hǔ kǒu bān xū]
释义: 比喻冒极大的危险。

目豕喙 [hǔ mù shǐ huì]
释义: 古人谓贪婪无厌之相。

皮羊质 [hǔ pí yáng zhì]
释义: 语本汉扬雄《法言·吾子》:“羊质而虎皮。”比喻外强中干。

视鹰瞵 [hǔ shì yīng lín]
释义: 形容凶狠地注视着,将欲有所攫取。

视鹰扬 [hǔ shì yīng yáng]
释义: 谓雄视高翔,甚有威仪。

体鹓班 [hǔ tǐ yuān bān]
释义: 见“虎体原斑”。

体元斑 [hǔ tǐ yuán bān]
释义: 见“虎体原斑”。

体原斑 [hǔ tǐ yuán bān]
释义: 比喻出身高门贵族,富贵本自有,不待外求。

头燕额 [hǔ tóu yàn é]
释义: 见“虎头燕颔”。

啸风驰 [hǔ xiào fēng chí]
释义: 谓事物之相互感应。

啸狼号 [hǔ xiào láng hào]
释义: 比喻强暴者欲有所掠夺时的叫嚣。

啸龙吟 [hǔ xiào lóng yín]
释义: 形容歌声雄壮而嘹亮。

穴得子 [hǔ xué de zǐ]
释义: 比喻诗文贴切中肯,且深得其要旨。

咽狼飡 [hǔ yān láng cān]
释义: 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

咽狼餐 [hǔ yān láng cān]
释义: 见“虎咽狼飡”

跃龙骧 [hǔ yuè lóng xiāng]
释义: 形容威武雄壮。

掷龙挐 [hǔ zhì lóng ná]
释义: 比喻群雄相争。

子狼孙 [hǔ zǐ láng sūn]
释义: 比喻凶暴贪残的人。

眈眈 [dān dān hǔ shì]
释义: 像老虎一般地威视着。语本《易·颐》:“虎视耽耽,其欲逐逐。”

畏之如 [wèi zhī rú hǔ]
释义: 像怕老虎那样害怕。形容惧怕到极点。

螭盘 [chī pán hǔ jù]
释义: 犹虎踞龙盘。

蟠龙踞 [pán lóng jù hǔ]
释义: 犹言龙蟠虎踞。像盘绕着的蛟龙,像蹲卧着的猛虎。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蟠龙卧 [pán lóng wò hǔ]
释义: 见“蟠龙踞虎”。

复夷 [bái hǔ fù yí]
释义: 秦汉时西南少数民族中专事猎虎者的称号。白虎,白额虎的略语;复,免除赋税或劳役。
出处: 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载:秦昭襄王时,有白虎率群虎为患,秦王悬赏招募有能杀之者封万户侯。于是夷人廖仲药等三人射杀白虎。秦王欲如约,因嫌其夷人,乃改为"复夷人顷田不租"等厚待之,并与之"盟曰:'秦犯夷输黄龙一双,夷犯秦输清酒一钟。'夷人安之"。汉代兴起,夷人"亦从高祖定乱有功。高祖因复之,专以射白虎为事",故世人号为"白虎复夷"。

伴君如伴 [bàn jūn rú bàn hǔ]
释义: 陪伴君王像陪伴老虎一样,随时有杀身之祸。指大人物喜怒无常
示例: 清·无名氏《说呼全传》第四回:“古人云:‘伴君如伴虎,刻刻要当心。”

枕蛟 [bào hǔ zhěn jāo]
释义: 枕:以头枕物;蛟:古代传说中的独角龙。双手抱着老虎,送枕着蛟龙。比喻处境危险。
出处: 《宋史•洪咨夔传》:“况与大敌为邻,抱虎枕蛟,事变叵测,顾可侈因人之获,使边臣论功,朝廷送德。”

不探穴,不得 [bù tàn hǔ xué,bù dé hǔ zǐ]
释义: 不进老虎洞,就捉不到小老虎。比喻不冒险进入危险境地,就不能取得必须的成果。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出处: 《东观汉记•班超传》:“超悉会其吏士三十六人,酒酣激怒曰:‘不探虎穴,不得虎子。’”

不探穴,安得 [bù tàn hǔ xué,ān dé hǔ zǐ]
释义: 不进老虎洞,就捉不到小老虎。比喻不冒险进入危险境地,就不能取得必须的成果。同“不探虎穴,不得虎子”。
出处: 《三国志•吴志·吕蒙传》:“贫贱难可居,脱误有功,富贵可致。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示例: 宋·陈亮《酌古论·马援》:胜败在人而不在险,唯险而后可以见人之能否也。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冒大险而后能立奇功。

耽耽 [dān dān hǔ shì]
释义: 眈眈:注视的样子。象老虎那样凶狠地盯着。形容心怀不善,伺机攫取。
出处: 《周易•颐》:“虎视耽耽,其欲逐逐。”

雕龙绣 [diāo lóng xiù hǔ]
释义: 比喻写作豪放雄健。
出处: 明·王世贞《桑民怿》:“桑民怿才名噪一时,几有雕龙绣虎之称。此卷为盛秋官书者,尤多生平得意语。”

饿攒羊 [è hǔ cuán yáng]
释义: 攒:向一个目标簇拥。像饥饿的老虎向羊簇拥过去一样。形容动作而猛烈。
出处: 清·无名氏《照世杯》第四回:“可怜欧滁山被那大汉捉住,又有许多汉子来帮打,像饿虎攒羊一般,直打得个落花流水。”

饿见羊 [è hǔ jiàn yáng]
释义: 饥饿的老虎见到一只羊羔。比喻迅猛贪婪。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0卷:“一见了,犹如饿虎见羊,不勾大嚼,顷刻吃个干净。”

饿逢羊 [è hǔ féng yáng]
释义: 逢:碰到,遇到。饥饿的老虎遇到一只羊羔。比喻迅猛贪婪。
出处: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3卷:“他两个正是旷夫怨女,相见如饥虎逢羊,苍蝇见血。”

雲龍 [fēng hǔ yún lóng]
释义: 比喻圣主、贤臣的遇合。
出处: 宋王安石《浪淘沙令》词:“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祗在笑谈中。”
示例:
●元杨梓《豫让吞炭》第四折:“伊尹有相汤的贤,武王有伐紂的功,想当初风虎云龙,做了一枕南柯梦。”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二十七回:古来真主百灵扶,风虎云龙自不孤。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爱古瓷 粤ICP备17015389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796号

本软件的研发和运营为非盈利行为。如果您认为本软件对您有所帮助,可以自愿提供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