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字典常用词典成语词典我的字典
    

粝食 [cū páo lì shí]
释义: 粗劣的衣食。形容生活俭朴。
出处: 《后汉书·袁京传》:“[袁彭]行至清,为吏粗袍粝食,终于议郎。”

割须弃 [gē xū qì pào]
释义: 割掉胡须,丢掉外袍。形容战败落魄的样子。
示例: 曹操“割须弃袍”的事迹广为流传。

带履 [guān páo dài lǚ]
释义: 帽子、袍子、带子、鞋子。泛指随身的必须用品。

加身 [huáng páo jiā shēn]
释义: 五代后周时,赵匡胤在陈桥兵变,部下诸将给他披上黄袍,拥立为天子。后比喻发动政变获得成功。
出处: 《宋史·太祖本纪》:“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
示例: 黄袍加身御海宇,五代纷争从此休。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一回】

加体 [huáng páo jiā tǐ]
释义: 比喻发动政变获得成功。同“黄袍加身”。

玉带 [mǎng páo yù dài]
释义: 绣有蟒蛇的长袍,饰有玉石的腰带。指官服,也指传统戏曲中帝王将相的服装。亦作“蟒衣玉带”。

笏登场 [páo hù dēng chǎng]
释义: 笏:古代官员上朝时手中拿的狭长板子,用玉、象牙或竹片做。原指官员打扮,上场演戏。现比喻新官上任(含有讽刺之意)。
出处: 清·赵翼《数月内频送南雷述庵淑斋诸人赴京补官戏作之二》:“袍笏登场也等闲。”
示例: 关于组织临时政府的问题,段已通电北方各省征求意见,只等回电一到,就要袍笏登场。(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二十七章)

之义 [tì páo zhī yì]
释义: 比喻不忘旧日的交情。
出处: 唐·高适《咏史》诗:“尚有绨袍赠,应念范叔寒。”

同泽 [tóng páo tóng zé]
释义: 袍:长衣服的通称;泽:内衣。原形容士兵互相友爱,同仇敌忾。比喻共事的关系(多指军人)。也指有交情的的友人。
出处: 《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退位 [tuō páo tuì wèi]
释义: 比喻去职。

秉笏披 [bǐng hù pī páo]
释义: 秉:持;笏:古代大臣上朝时拿的手板;披袍:身穿朝服。比喻作官。
示例: 明·无名氏《破风诗》第二折:“圣朝辅佐必良才,野有贤人久困埋,今朝察访当推举,秉笏披袍拜御街。”

方巾长 [fāng jīn cháng páo]
释义: 方形头巾,长袍子。古代儒生的装束。指儒生。
出处: 鲁迅《病后杂谈之余》:“国画呢,方巾长袍,或短褐椎髻,从没有见过一条我所记得的辫子。”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爱古瓷 粤ICP备17015389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796号

本软件的研发和运营为非盈利行为。如果您认为本软件对您有所帮助,可以自愿提供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