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字典常用词典成语词典我的字典
    

合从 [hé zòng lián héng]
释义: 从:通“纵”;衡:通“横”。指联合抗敌。
出处: 《战国策·秦策一》:“约从连横,兵革不藏。”

掎裳 [jǐ cháng lián mèi]
释义: 裙子牵住裙子,袖子连着袖子。形容人多。
出处: 宋·刘从义《重修开元寺行廊功德碑》:“服靓妆,继日以掎裳连袂。”

甲第 [jiǎ dì lián tiān]
释义: 甲第:富豪显贵的宅第。形容富豪显贵的住宅非常之多。
出处: 唐·崔颢《长安道》:“长安甲第高入云,谁家居住霍将军。”
示例: 门外车轮流水,城中甲第连天,琼楼酬月十二层,锦障藏春五十里。(明·高则诚《琵琶行·牛氏规奴》)

接二 [jiē èr lián sān]
释义: 一个接着一个,接连不断。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于是接二连三,牵五挂四,将一条街烧得如‘火焰山’一般。”
示例: 满屋子的手都拱起来,膝关节和腿关节接二连三地屈折,仿佛就要蹲了下去似的。(鲁迅《彷徨·高老夫子》)

炮火 [pào huǒ lián tiān]
释义: 形容炮火非常猛烈。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十九回:“他父子并唐僧在城楼上点劄,旌旗蔽日,炮火连天。”
示例: 这不过演放两三响已经这样了,何况炮火连天,亲临大敌呢,自然也要逃走了。(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六回)

拔毛 [bá máo lián rú]
释义: 比喻互相推荐,用一个人就连带引进许多人。
示例: 鬓角上发现几根白发,这一惊非同小可,平夙一毛不拔的人到这时候也不免要狠心的把它拔去,拔毛连茹,头发根上还许带着一颗鲜亮的肉珠。 【梁实秋《中年》】

拔茅 [bá máo lián rú]
释义: 茅:白茅,一种多年生的草;茹:植物根部互相牵连的样子。比喻互相推荐,用一个人就连带引进许多人。
出处: 《周易·泰》:“拔茅茹以其汇。”
示例: 袁既病死,黎、段登台,拔茅连茹,弹冠相庆,徐遂入任为院秘书长。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七十九回】

比肩 [bǐ jiān lián mèi]
释义: 肩膀相并,衣袖相连。形容连接不断。
出处: 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游恒山日记》;“近则龙山西亘,支峰东连,若比肩连袂。”

比目 [bǐ mù lián zhī]
释义: 比目:比目鱼,传说仅一眼,须两鱼并游;连枝:连在一起的树枝。比喻形影不离的情侣和朋友。
出处: 元·贾固《醉高歌过红绣鞋·寄金莺儿》:“乐心儿比目连枝,肯意儿新婚燕儿。”

比屋 [bǐ wū lián méng]
释义: 屋舍紧密相连。指住户众多。
出处: 晋·左思《蜀都赋》:“比屋连甍,千庑万室。”
示例: 迨国朝以来,吾邑贡籍不能出他邑上,而所辖金阊内外,比屋连甍,通阛带阓,万商之渊,骎骎乎甲通省焉! 【清·冯桂芬《重修吴县学记》】

比物 [bǐ wù lián lèi]
释义: 连:连缀。连缀相类的事物,进行对比。
出处: 《韩非子·难言》:“多言繁称,连类比物,则见以为虚而无用。”
示例: 每下笔,乃如文人才士就题,赋咏词源衮衮出于毫端,比物连类,激昂顿挫,无所不有。 【宋·赵佶《宣和画谱·山水三》】

比翼 [bǐ yì lián zhī]
释义: 比翼:鸟名。传说此鸟一目一翼,须两两齐飞。比喻夫妇亲密不离。
出处: 唐·白居易《长恨歌》诗:“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示例: 但愿你百岁夫妻长好,比翼共连枝,无异般。 【明·谢谠《四喜记·大宋毕姻》】

璧合珠 [bì hé zhū lián]
释义: ①指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古人认为是一种显示祥瑞的天象。②比喻众美毕集,相得益彰。
出处: 唐·杨炯《公卿以下冕服义》:“然则皇王受命,天地兴符,仰观则璧合珠连,俯察则银黄玉紫。”
示例: 璧合珠连琰琬垂,蠡应难测管难窥。 【清·查慎行《南书房敬观宸翰恭纪》诗之五】

祸接 [bīng lián huò jiē]
释义: 指战事、灾祸连续不断。
出处: 孙中山《诰诫东江叛军通令》:“数年以来,闽、粤、湘生民涂炭,曹吴二贼,实为祸首,近复启衅浙奉,兵连祸接,本大元帅已明令诸将出师北伐。”

祸结 [bīng lián huò jié]
释义: 兵:战争;连:接连;结:相联。战争接连不断,带来了无穷的灾祸。
出处: 《汉书·匈奴传》:“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余年。”
示例: 兵连祸结,涂炭平民,耗损国内,悔之晚矣。 【明·刘基《前江淮都转运盐使宋公政绩纪》】

车击舟 [chē jī zhōu lián]
释义: 车相撞,船相连。极言车船之多。
出处: 唐·柳宗元《故岭南盐铁院李侍御墓志》:“君以试大理评事佐荆南两税使,督食饶给,车击舟连。”

吹角 [chuī jiǎo lián yíng]
释义: 角:古代军中所吹的乐器。指整个军营响着进攻的号角。
出处: 宋·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唇辅相 [chún fǔ xiāng lián]
释义: 犹言唇齿相依。比喻关系密切,相互依靠。
出处: 语出《左传·僖公五年》:“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示例: 此诚不足患,却是吴三桂坐拥雄藩,将来必倡大乱,广西唇辅相连,但恐封疆延祸矣。 【清·蒋士铨《桂林·霜幕议》】

等价 [děng jià lián chéng]
释义: 同样价值连城。比喻同样贵重。
出处: 《梁书·儒林传·范缜》:“晋棘、荆和,等价连城,骅骝、騄骊,俱致千里。”

兜肚 [dōu dǔ lián cháng]
释义: 兜:围绕,引申为包括;肚:指动物的胃。包括肚子连同肠子。比喻全部东西一起处理。
出处: 鲁迅《狂人日记》:“吃了几筷,滑溜溜的不知道是鱼是人,便把他兜肚连肠的吐出。”

废话 [fèi huà lián piān]
释义: 形容文章或言谈中不必要的废话太多。
示例: 他的文章真是废话连篇,言之无物。

沸反 [fèi fǎn lián tiān]
释义: 形容人声喧闹,乱成一片。同“沸反盈天”。
出处: 《说岳全传》第六七回:“那黑虎带来的两员偏将,给散了众军羊酒,仍回到殿上,听得里面沸反连天,拔出腰刀抢进来。”

分形 [fēn xíng lián qì]
释义: 形容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十分密切。后亦用于兄弟间。
出处: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兄弟》:“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

烽火 [fēng huò lián nián]
释义: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比喻战火或战争。指战火连年不断。
出处: 元·戴良《九灵山房集·二四·登大牢山》:“那堪回首东南地,烽火连年警报闻。”

烽火 [fēng huǒ lián tiān]
释义: 形容战火遍及各地。
出处: 汉·蔡邕《蔡中郎集·外纪上·汉书十志疏》:“其时鲜卑连犯云中五原,一月之中烽火不绝,埃尘连天。”
示例: 倾城将士,两两相遇,虽然是件韵事,倘使相遇在烽火连天之下,便不欢乐了。 【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二回】

烽火相 [fēng huǒ xiāng lián]
释义: 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指边防常抓不懈,比喻战火不断。
出处: 汉·荀悦《汉纪·宣帝纪三》:“部曲相保,堑垒木樵,便兵饰弩,烽火相连。”
示例: 临歧分别,一旦恩情成断裂;烽火相连,雁帖鱼书谁与传。 【元·无名氏《风送梧桐叶》第一折】

跗萼 [fū è lián huī]
释义: 比喻兄弟均贵显荣耀。

浮湛 [fú zhàn lián jiǎn]
释义: 指宦海浮沉,遭遇坎坷。

风雨 [fēng yǔ lián chuáng]
释义: 指兄弟或亲友久别后重逢,共处一室倾心交谈的欢乐之情。同“风雨对床”。
出处: 清·秋瑾《挽故人陈阕生》诗序:“回忆省垣聚首,风雨连床,曾几何时?谁怜一别,竟无会面之期。”

株拔 [gēn lián zhū bá]
释义: 指连根拔除。
出处: 明·田艺蘅《留青日札·严嵩》:“传闻二处所抄不及十四五,盖行赂于权要者十二三,顿寄于亲戚者十三四,郿坞久营,兔窟多术,安能根连株拔,风翦霆灭。”

株逮 [gēn lián zhū dǎi]
释义: 犹株连。
出处: 《元典章·刑部二·系狱》:“小有词诉,根连株逮,动至什伯,系累满途,囹圄成市。”

根株牵 [gēn zhū qiān lián]
释义: 指一方有祸,另一方如同根与株一般不可避免地受到牵累。
出处: 《新唐书·李德裕传赞》:“身为名宰相,不能损所憎,显示挤以仇,使比周势成,根株牵连,贤智播奔,而王室亦衰,宁明有未哲欤?”
示例: 故元长父子与怀素书问往来尤密,惧其根株牵连,罪相及。 【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九】

骨肉相 [gǔ ròu xiāng lián]
释义: 象骨头和肉一样互相连接着。比喻关系非常密切,不可分离。
出处: 《管子·轻重丁》:“故桓公推仁立义,功臣之家,兄弟相戚,骨肉相亲,国无饥民。”
示例: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人民的子弟兵,和人民骨肉相连。

瓜葛相 [guā gě xiāng lián]
释义: 瓜、葛:都是蔓生植物,其藤能攀随在别的物体上。①比喻辗转攀连的社会关系。②比喻两件事或两个人相互牵联的关系。

蔓引 [guā lián màn yǐn]
释义: 比喻人事上辗转牵连。
出处: 明·刘若愚《酌中志·忧危竑议后记》:“四明藉此挑激圣怒,瓜连蔓引,是以摈李太宰,逮周嘉庆。”

鬼话 [guǐ huà lián piān]
释义: 鬼话:不真实的话。连篇:一篇接一篇。满口说的全是蒙骗人的胡言乱语。
出处: 蔡东藩《前汉演义》第四回:“鬼话连篇,捏造出许多洞府,许多法术。”
示例: 他最爱瞎掰,经常鬼话连篇。

呵欠 [hē qiàn lián tiān]
释义: 呵欠:困倦时往往情不自禁地张开大口吸气的现象。不断的打哈欠。①形容尚未睡醒。②比喻非常疲倦的样子。亦作“哈气连天”。
出处: ①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六:“春花也为起得早了,在小师父房里打盹,听得家主婆叫响,呵欠连天,走到面前。”②又卷一:“众人都被风颠得头晕,个个是呵欠连天,不肯同去。”

祸结兵 [huò jié bīng lián]
释义: 结:相联;兵:战争;连:接连。战争接连不断,带来了无穷的灾祸。
出处: 《汉书·匈奴传》:“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余年。”
示例: 一去故乡音耗绝,祸结兵连,娇凤雏鸾没信传。 【元·无名氏《梧桐雨》第一折】

祸绝福 [huò jué fú lián]
释义: 指灾祸消失,好运接连不断。
出处: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四十二卷:“万神即时倒,合会琼羽门。使令散祸,祸绝福连。上寝玉堂,世受名仙。”
示例: 想开点,别灰心。祸绝福连,会好起来的。

掎裳 [jǐ shang lián zhēng]
释义: 牵裙连袖。形容人多。

甲第 [jiǎ dì lián yún]
释义: 甲第:原指封侯者的住宅,后泛指贵显的宅第。连云:形容高耸入云。形容宅第的高大。形容富豪显贵的住宅非常之多。
出处: 唐·崔颢《长安道》:“长安甲第高入云,谁家居住霍将军。”

价等 [jià děng lián chéng]
释义: 指价值等于连成一片的许多城池。

价值 [jià zhí lián chéng]
释义: 连城:连在一起的许多城池。形容物品十分贵重。
出处: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原以十五城请易璧。”
示例: 周先生,此乃府上之宝,价值连城。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十回】

叫苦 [jiào kǔ lián tiān]
释义: 不住地叫苦。形容十分痛苦。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五回:“你怎么正战到好处,却就叫苦连天的走了?”
示例: 今番受了轮船火车上下劳顿,早害得他叫苦连天。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五回】

不断 [jiē lián bù duàn]
释义: 一个接着一个而不间断。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三回:“陈设兵卫,自王宫起,直至光家之门,街衢皆满,接连不断。”
示例: 只见人烟辏集,作买作卖,接连不断。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一回】

接三 [jiē sān lián sì]
释义: 接连不断。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九回:“我又没逃了,这么接三连四的叫人来找。”

结驷 [jié sì lián qí]
释义: 驷:古时一乘车所套的四匹马;骑:骑马的人。随从、车马众多。形容排场阔绰。
出处: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子贡相卫,而结驷连骑,排藜藿,入穷阎,过谢原宪。”
示例: 今日为相,明日结驷连骑,食方于前。 【明·李贽《初潭集·夫妇二》】

金鼓 [jīn gǔ lián tiān]
释义: 金鼓:古时作战,用金钲和战鼓指挥士兵,击鼓表示前进,鸣金表示后退;连天:响彻云霄。形容军威盛大或战斗激烈。
出处: 明·陈汝元《金莲记·焚券》:“金鼓连天,喊声震地,不是赤眉啸聚,定为碧眼横行,待我出门一看,便知端的。”

空话 [kōng huà lián piān]
释义: 连篇:整篇。整篇都是空话,缺乏具体内容。
出处: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党八股的第一条罪状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

累牍 [lěi dú lián piān]
释义: 累:重叠;牍:古代写字的木片。指用过多的篇幅叙述。
出处: 《隋书·李谔传》:“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宋史·选举志二》:“寸晷之下,惟务贪多,累牍连篇,何由精妙。”
示例: 狡狯之文,偶一为之,以资惩劝,亦无所不可;如累牍连篇,动成卷卷帙,则非著书之体矣。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四》】

里勾外 [lǐ gōu wài lián]
释义: 内外勾结,串通一气。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第六十二回:“你这厮是北京本处良民,如何却去投梁山落草,坐了第二把交椅?如今倒来里钩外连,要打北京!”
示例: 这两个就里勾外连的朋比为奸,闹的不成样子。 【清·吴趼人《糊涂世界》第七回】

鳌跨鲸 [lián áo kuà jīng]
释义: 以之表示超凡成仙。
出处: 《列子·汤问》载:渤海之东有五山浮于海,天帝令巨鳌十五轮流负山,山始不动。“而龙伯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鳌。”又《文选·扬雄〈羽猎赋〉》有游猎江河湖泽,“乘巨鳞,骑京(或作鲸)鱼”的记载。

编累牍 [lián biān lěi dú]
释义: 牍:古代写字的木片。形容篇幅过多,文辞长。
出处: 清·魏子安《花月痕》第三回:“虽终日兀坐车中,不发一语,其实连编累牍也写不了他胸中情绪。”

镳并驾 [lián biāo bìng jià]
释义: 比喻彼此的力量或才能不分高下。同“连镳并轸”。

镳并轸 [lián biāo bìng zhěn]
释义: 犹言并驾齐驱。镳,马勒;轸,车箱底部的横木。比喻彼此的力量或才能不分高下。

车平斗 [lián chē píng dǒu]
释义: 形容冗员很多。
出处: 唐·张鷟《朝野佥载》第四卷:“补阙连车载,拾遗平斗量。”
示例: 朝臣多于州县,岂惟连车平斗之刺,亦有败财假器之失。 【《宋史·职官志八》】

城之璧 [lián chéng zhī bì]
释义: 价值连城的美玉。比喻极其贵重的东西。
出处: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原以十五城请易璧。”
示例: 大王不以为宝,臣以为连城之璧不过也。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王成》】

畴接陇 [lián chóu jiē lǒng]
释义: 指田地连片。

二并三 [lián èr bìng sān]
释义: 犹言接连不断。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只见两边铺面排山也似价开着,大小客店也是连二并三。”

二赶三 [lián èr gǎn sān]
释义: 急忙;赶快。
出处: 姚雪垠《长夜》三二:“菊生不敢怠慢,连二赶三地穿好衣服,跳下床来。”

根带梢 [lián gēn dài shāo]
释义: 比喻事情的情节十分完整。
出处: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萧队长笑着,对于这连根带梢、清清楚楚的说法,他最喜欢。”

更彻夜 [lián gèng chè yè]
释义: 犹连夜。形容办事赶紧,毫不拖延。同“连更晓夜”。

更晓夜 [lián gèng xiǎo yè]
释义: 犹连夜。形容办事赶紧,毫不拖延。

更星夜 [lián gèng xīng yè]
释义: 犹连夜。形容办事赶紧,毫不拖延。同“连更晓夜”。

昏达曙 [lián hūn dá shǔ]
释义: 犹言通宵达旦。整整一夜,从天黑到天亮。
出处: 清·大汕《海外纪事》卷一:“平明,竹者、木者、夹茆者、削藤者、锹者、锸者,乘屋而呼,穴坎而下者,连昏达曙,三日夜而成。”

昏接晨 [lián hūn jiē chén]
释义: 通宵达旦。整日整夜。

昬接晨 [lián hūn jiē chén]
释义: 昬,同“昏”。通宵达旦。整日整夜。

阶累任 [lián jiē lèi rèn]
释义: 指作官接连升迁、屡受任用。

街倒巷 [lián jiē dǎo xiàng]
释义: 犹言满街倾巷。指所有地方。
出处: 《东周列国志》第八九回:“当时百姓连街倒巷,皆怨商君。”

类比事 [lián lèi bǐ shì]
释义: 连缀相类的事物,进行对比。同“连类比物”。

类比物 [lián lèi bǐ wù]
释义: 连:连缀。连缀相类的事物,进行对比。
出处: 《韩非子·难言》:“多言繁称,连类比物,则见以为虚而无用。”

里竟街 [lián lǐ jìng jiē]
释义: 形容屋舍毗连不绝。

理分枝 [lián lǐ fēn zhī]
释义: 比喻夫妻分离。

理之木 [lián lǐ zhī mù]
释义: 不同根的树木而枝干连生在一起。古时认为是吉祥的征兆。
出处: 《晋书·元帝记》:“一角之兽,连理之木。”

甍接栋 [lián méng jiē dòng]
释义: 指房屋连片。

绵不断 [lián mián bù duàn]
释义: 连绵:连续不断的样子。形容连续不止,从不中断。
出处: 明·朱国祯《涌幢小品》:“往余再丧妻,四丧子,复丧妹,最后丧母,连绵不绝,哭泣悲伤,五衷菀结。”
示例: 连绵不断的高山阻挡我们的去路。

绵不绝 [lián mián bù jué]
释义: 连续而不中断。
出处: 明·朱国祯《涌幢小品·神惠记》:“往余再丧妻,四丧子,复丧妹,最后丧母,连绵不绝。哭泣悲伤,五衷菀结。”
示例: 连绵不绝的烦闷,正就是由回忆引起的。 【叶圣陶《被忘却的》】

绵起伏 [lián mián qǐ fú]
释义: 连绵:连续不断的样子;起伏:高低不平。连续不断而且起伏不平。
示例: 这里的丘陵真是连绵起伏。

明彻夜 [lián míng chè yè]
释义: 整整一夜,从天黑到天亮。同“连明连夜”。
出处: 姚雪垠《长夜》二:“离开信阳的时侯,平汉线南段的客车已经不通,所有的车辆都是连明彻夜地运输军队。”

明达夜 [lián míng dá yè]
释义: 整整一夜,从天黑到天亮。同“连明连夜”。
出处: 《解放日报》1944.9.2:“没有鞋面,就把没有缝上袖子的一个袄襟子用了,连明达夜做了一双。”

[lián míng lián yè]
释义: 犹言通宵达旦。整整一夜,从天黑到天亮。
出处: 唐·白居易《水堂醉卧问杜三十一》诗:“那似此堂帘幕底,连明连夜碧潺湲?”
示例: 这几天挖泥,四五台锅驼机地抽水,连明连夜都抽不干。 【西戎《女婿》】

篇絫牍 [lián piān lèi dú]
释义: 形容篇幅过多,文辞冗长。同“连篇累牍”。

篇絫幅 [lián piān lèi fú]
释义: 形容篇幅过多,文辞冗长。同“连篇累牍”。

篇累册 [lián piān lèi cè]
释义: 形容篇幅过多,文辞冗长。同“连篇累牍”。
出处: 明·都穆《南濠诗话》:“世人作诗以敏捷为奇,以连篇累册为富,非知诗者也。”

篇累牍 [lián piān lěi dú]
释义: 累:重叠;牍:古代写字的木片。形容篇幅过多,文辞冗长。
出处: 《隋书·李谔传》:“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
示例: 学诗有三节:其初不识好恶,连篇累牍,肆笔而成。 【宋·严羽《沧浪诗话·诗法》】

篇累幅 [lián piān lèi fú]
释义: 形容篇幅过多,文辞冗长。同“连篇累牍”。

篇累帧 [lián piān lèi zhēn]
释义: 形容篇幅过多,文辞冗长。同“连篇累牍”。

篇累帙 [lián piān lèi zhì]
释义: 形容篇幅过多,文辞冗长。同“连篇累牍”。

阡累陌 [lián qiān lèi mò]
释义: 形容田多。
出处: 清·王有光《吴下谚·一身财主》:“若坐拥仓箱,刻剥小民,连阡累陌,粟红而不可食,铜臭而不可闻。”

墙接栋 [lián qiáng jiē dòng]
释义: 形容房屋连片。

衽成帷 [lián rèn chéng wéi]
释义: 衣襟相接而成帷帐。形容人多拥挤。

日带夜 [lián rì dài yè]
释义: 指日夜不停。同“连日继夜”。

日继夜 [lián rì jì yè]
释义: 指日夜不停。
出处: 《后汉书·班固传下》:“及肃宗雅好文章,固愈得幸,数入读书禁中,或连日继夜。”

[lián rì lián yè]
释义: 指日夜不停。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17回:“如今竟成了痨病了,现在危急,专差一个人连日连夜赶来的。”
示例: 李大个子的铁匠炉子连日连夜生着通红的烈火,他正忙着给人修犁杖,打锄头。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

三并四 [lián sān bìng sì]
释义: 犹言接连不断。
出处: 老舍《赵子曰》第十九:“赵子曰一声不发,只连三并四的磕瓜子。”又《二马》第四段三:“李子荣拉住马威的手不放,连三并四的说:‘谢谢你!’”

三接二 [lián sān jiē èr]
释义: 犹言接连不断。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六回:“王夫人不免暗里落泪,悲女哭弟,又为宝玉耽忧.如此连三接二,都是不随意的事,那里搁得住?”
示例: 最初沉醉在男性的柔情里,一年之后,孩子连三接二的来了,又一下子跌入所谓神圣的母爱里了。 【王西彦《古屋》第二部七】

三接四 [lián sān jiē sì]
释义: 犹言接连不断。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二回:“原来平儿出去,有赖林诸家送了礼来,连三接四,上中下三等家人来拜寿送礼的不少。”

三接五 [lián sān jiē wǔ]
释义: 犹言接连不断。
出处: 清·顾禄《清嘉录·放断鹞》:“晚或系灯于线之腰,连三接五,曰鹞灯。”

三跨五 [lián sān kuà wǔ]
释义: 形容动作迅速。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说着,出门下阶,嗖的一声,托地跳上房去,顺着那屋脊,迈步如飞,连三跨五,霎时间不见踪影。”

山排海 [lián shān pái hǎi]
释义: 形容数量多、规模大。

锁反应 [lián suǒ fǎn yìng]
释义: 连锁:像锁链似的一环扣一环。比喻相关的事物发生相应的变化。
示例: 我们要注意此事的连锁反应。

汤带水 [lián tāng dài shuǐ]
释义: 比喻全部,无遗留。

天烽火 [lián tiān fēng huǒ]
释义: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比喻战火或战争。形容战火烧遍各地。
出处: 汉·蔡邕《蔡中郎集·外纪上·汉书十志疏》:“其时鲜卑连犯云中五原,一月之中烽火不绝,埃尘连天。”
示例: 无限伤心劫后话,连天烽火独思君。 【李大钊《南天动乱·适将去国,忆天问军中诗》】

天匝地 [lián tiān zā dì]
释义: 形容规模大,数量多。

宵彻曙 [lián xiāo chè shǔ]
释义: 整整一夜,从天黑到天亮。同“连宵达旦”。

宵达旦 [lián xiāo dá dàn]
释义: 犹言通宵达旦。整整一夜,从天黑到天亮。

舆并席 [lián yú bìng xí]
释义: 形容亲密友爱。同“连舆接席”。
出处: 宋·苏籀《答曹机宜启》:“连舆并席,琢磨益友之陪;会弁挥犀,磊落德星之聚。”

舆接席 [lián yú jiē xí]
释义: 行并车,止同席。形容亲密友爱。

战皆捷 [lián zhàn jiē jié]
释义: ①打仗接连取得胜利。②今多指体育比赛或考试等接连取得好成绩。

章累牍 [lián zhāng lèi dú]
释义: 形容篇幅过多,文辞冗长。同“连篇累牍”。

枝比翼 [lián zhī bǐ yì]
释义: 比翼:比翼鸟,即鹣鹣。传此鸟一目一翼,两只必须并列在一起飞。比喻男女成双成对。
出处: 唐·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示例: 他指望连枝比翼,那知急煎煎,镜破簪折。 【明·高濂《玉簪记·叱谢》】

枝并头 [lián zhī bìng tóu]
释义: 连理枝和并头莲。比喻美满的婚姻。

枝带叶 [lián zhī dài yè]
释义: 同根所生的枝叶。常比喻兄弟之间的密切关系。
出处: 明·无名氏《龙门隐秀》第三折:“谁想俺嫂狠兄毒心意歹,全不想共根同蒂,连枝带叶,把我似乞儿般抢出门来。”

枝分叶 [lián zhī fēn yè]
释义: 同根所生的枝叶。常喻兄弟之间的密切关系。
出处: 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永宁寺》:“朕之于卿,兄弟非远,连枝分叶,兴灭相依。”

枝共冢 [lián zhī gòng zhǒng]
释义: 比喻爱情坚贞不渝。
出处: 晋·干宝《搜神记》第11卷:“便有大梓生于二冢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
示例: 但得个同心子,死共穴,生同舍,便做连枝共冢、共冢我也心欢悦。 【明·孟称舜《娇红记·晚绣》】

枝同气 [lián zhī tóng qì]
释义: 比喻同胞兄弟姐妹或情如兄弟的亲密关系。
出处: 《吕氏春秋·精通》:“故父母之于子也,子之于父母也,一体而两分,同气而异息。”旧题汉苏武《诗》之一:“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
示例: 鹊巢鸠处纷争夺,连枝同气竞反覆。 【清·刘青藜《地师》诗】

帙累牍 [lián zhì lèi dú]
释义: 形容篇幅过多,文辞冗长。同“连篇累牍”。

中三元 [lián zhòng sān yuán]
释义: 三元:科举制度称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了第一名。
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八:“论他的志气,便象冯京商辂连中三元,也只算他便袋里东西,真个是足蹑风云,气冲斗牛。”

州比县 [lián zhōu bǐ xiàn]
释义: 指遍及各地。同“连州跨郡”。

州跨郡 [lián zhōu kuà jùn]
释义: 指遍及各地。

珠合璧 [lián zhū hé bì]
释义: 比喻人才或美好的事物聚集在一起。
出处: 北周·庾信《郊庙歌辞·昭复》:“连珠合璧重光来,天策暂转勾陈开。”
示例: 尽道是连珠合璧,卻无由尊酒杯茶。 【明·徐复祚《红梨记·诉衷》】

不舍 [liú lián bù shě]
释义: 依恋着不愿去。形容依依惜别的情貌。同“留恋不舍”。
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九十二回:“杨大郎见他爱这粉头,留连不舍。”

忘反 [liú lián wàng fǎn]
释义: 留恋不舍,忘记返回。
出处: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95回:“人君之宴乐有常,未闻流连忘反。”

忘返 [liú lián wàng fǎn]
释义: 流连:留恋不止。玩乐时留恋不愿离开。留恋得忘记了回去。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下》:“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
示例: 四时随意出游,弦管相逐,流连忘返。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一回】

蹈海 [lǔ lián dǎo hǎi]
释义: 战国时齐国人鲁仲连不满秦王称帝的计划,曾说,秦如称帝,则蹈东海而死。后以之表示宁死而不受强敌屈辱的气节、情操。
出处: 明·许时泉《武陵春》:“弃礼义而尚有功,鲁连蹈海;堕名城以杀豪杰,李耳出关。”
示例: 毕竟此生耻秦帝,忍学鲁连蹈海计。 【庞树柏《朱舜水祠落成征诗敬赋》】

妙语 [miào yǔ lián zhū]
释义: 连珠:串珠。巧妙风趣的话一个接一个。
示例: 他妙语连珠地发言让大家捧腹大笑。

诺诺 [nuò nuò lián shēng]
释义: 一声接一声地答应。形容十分恭顺的样子。
出处: 元·关汉卿《金线池》第三折:“闪的我孤孤另另,说的话诞诞邓邓,俺也曾轻轻唤着,躬躬前来,喏喏连声。”

喏喏 [nuò nuò lián shēng]
释义: 喏喏:答应的声音。一声接一声地答应。形容十分恭顺的样子。
出处: 元·关汉卿《金线池》第三折:“闪的我孤孤另另,说的话诞诞邓邓,俺也曾轻轻唤着,躬躬前来,喏喏连声。”
示例: 说得龙济光满面羞惭,没奈何喏喏连声,告别而去。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六十九回】

藕断丝 [ǒu duàn sī lián]
释义: 藕已折断,但还有许多丝连接着未断开。比喻没有彻底断绝关系。多指男女之间情思难断。
出处: 唐·孟郊《去妇》诗:“妾心藕中丝,虽断犹相连。”
示例: 算了吧,你也不必看得过于眼紧,反正他们是藕断丝连的。 【欧阳山《三家巷》二二】

骈门 [pián mén lián shì]
释义: 形容为数众多。

齐轨 [qí guǐ lián pèi]
释义: 犹言并驾齐驱。比喻彼此的力量或才能不分高下。

山水相 [shān shuǐ xiāng lián]
释义: 指边界连接在一起。

十指 [shí zhǐ lián xīn]
释义: 十个指头连着心。表示身体的每个小部分都跟心有不可分的关系。比喻亲人跟自身休戚相关。
出处: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七回:“十指连心,可怜昏死在地。”
示例: 焚烧十指连心痛,图得三生见面圆。(明·汤显祖《南柯记·情尽》)

首尾相 [shǒu wěi xiāng lián]
释义: 指前后连接不断。同“首尾相继”。

阡陌 [tián lián qiān mò]
释义: 阡陌:田间小路。形容田地方袤,接连不断。
出处: 汉·荀悦《汉纪·武帝纪四》:“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同气 [tóng qì lián zhī]
释义: 比喻同胞的兄弟姐妹。
出处: 南朝梁·周兴嗣《千字文》:“孔怀兄弟,同气连枝。”
示例: 我自然爱我的弟弟,我们原是同气连枝的。 【冰心《寄小读者·横滨》】

托物 [tuō wù lián lèi]
释义: 指援引类似的事物寄托己意。见“托物引类”。

往蹇来 [wǎng jiǎn lái lián]
释义: 指往来皆难;进退皆难。

唯唯 [wěi wěi lián shēng]
释义: 唯唯:谦卑的应答。连声应答,以示顺从。
出处: 《史记·赵世家》:“徒闻唯唯,不闻周舍之谔谔。”
示例: 船家唯唯连声,搭扶手,请上了船。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二回】

血肉相 [xuè ròu xiāng lián]
释义: 象血和肉一样相互联系着。比喻关系十分密切,不可分离。
出处: 宋·洪迈《雷击王四》:“趋视之,二百钱乃在其胁下皮内,与血肉相连。”
示例: 你和党的关系,不能不是这样息息相关,血肉相连呵。 【闻捷《布沙热,我要为你唱一支歌》】

哑子吃黄 [yǎ zǐ chī huáng lián]
释义: 歇后语。比喻有苦说不出。
出处: 江东老蟫《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哑子漫尝黄蘖味,难将苦口对人言。”

一字 [yī zì lián chéng]
释义: 极言文辞的精妙。
出处: 《魏书·彭城王勰传》:“黄门侍郎崔光读暮春群臣应诏诗。至勰诗,高祖仍为之改一字……勰曰:‘臣闻《诗》三百,一言可蔽。今陛下赐刊一字,足以价等连城。’”

引物 [yǐn wù lián lèi]
释义: 指引证或引喻某一事物,而连带及于同类的其它事物。
出处: 唐·韩愈《送权秀才序》“权生之貌,固若常人耳。其文辞引物连类,穷情尽变。”宋·苏轼《〈居士集〉叙》:“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
示例: 往往引物连类,委曲譬喻。 【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粤歌》】

扎根串 [zhā gēn chuàn lián]
释义: 深入群众并将分散的群众串连起来。
出处: 周鸣钢《没有双手的女英雄》:“她和许多土改干部一样搞好了扎根串连的工作。”

枝附叶 [zhī fù yè lián]
释义: 比喻上下关系紧密。同“枝附叶著”。
出处: 《三国志·蜀志·姜维传》:“[姜维]故自危惧,不复还成都”裴松之注引晋·常璩《华阳国志》:“维恶黄皓恣擅,启后主欲杀之。后主曰:‘皓趋走小臣耳……君何足介意!’维见皓枝附叶连,惧于失言,逊辞而出。”

蔓引 [zhū lián màn yǐn]
释义: 指广泛株连。
出处: 《明史·奸臣传·胡惟庸》:“帝发怒,肃清逆党,词所连及坐诛者三万余人。及为《昭示奸党录》,布告天下,株连蔓引,迄数年未靖云。”
示例: 公言皇上御以来,丽丹书者多大臣朝士,即使尽皆情法允协,已是幽阴景色,而况威严之下,株连蔓引,九死一生。 【清黄宗羲《徐公神道碑铭》】

璧合 [zhū lián bì hé]
释义: 指日月、五星同时出现于天的一方。亦泛指日月五星普照天下。
出处: 语本《汉书·律历志上》:“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颜师古注引孟康曰:“谓太初上元甲子夜半朔旦冬至时,七曜皆会聚斗、牵牛分度,夜尽如合璧连珠也。”
示例: 诏传四海,仰珠连璧合之光;书遍万方,钦金玺纶音之盛。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诏书盖玺颁行论》】

仟伯 [tián lián qiān bó]
释义: 见“田连阡陌”。

穿宵 [chuān xiāo lián yè]
释义: 通宵。

结驷 [jié sì lián biāo]
释义: 见“结驷连骑”。

蔓引株 [màn yǐn zhū lián]
释义: 见“蔓引株求”。

蝟起鸡 [wèi qǐ jī lián]
释义: 如蝟毛纷起,鸡声相连。比喻彼此串连,蠢蠢而动。

无告 [diān lián wú gào]
释义: 颠连:困苦;告:告借。生活困苦又无处借贷。
出处: 宋·张载《西铭》:“凡天下疲癃残疾,惸独鳏寡,皆吾兄弟之颠连无告者也。”
示例: 明归有光《论三区赋役水利书》:乞贪颠连无告之民,免其南北运库子马役解尸之类,此亦可以少纾目前之急也。

跗蕚 [fū è lián huī]
释义: 比喻兄弟均贵显荣耀。
出处: 《周书·李贤传赞》:“遂得任兼文武,声彰内外,位高望重,光国荣家,跗蕚连暉,椒聊繁衍,冠冕之盛,当时莫比焉。”参见“跗萼”。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爱古瓷 粤ICP备17015389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796号

本软件的研发和运营为非盈利行为。如果您认为本软件对您有所帮助,可以自愿提供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