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字典常用词典成语词典我的字典
    

波流茅 [bō liú máo mǐ]
释义: 随波逐流,随风而倒。比喻胸无定见,趋势而行。
出处: 《明史·赵炳然传》:“世宗朝,璁、萼、言、嵩相继用事,六卿之长不得其职。大都波流茅靡,淟涊取容。”

风行 [cǎo mí fēng xíng]
释义: 比喻道德文教的感化人。同“风行草偃”。

长恶 [cháng è mǐ quān]
释义: 指长期作恶,不肯悔改。
出处: 《隋书·炀帝纪下》:“朕以许其改过,乃诏班师,而长恶靡悛,宴安鸩毒,此而可忍,孰不可容!”

从风而 [cóng fēng ér mí]
释义: 指如风之吹草,草随风倾倒。①比喻强弱悬殊,弱者不堪一击,即告瓦解。②比喻仿效、风行之迅速。
出处: 《汉书·韩信传》:“于是用广武君策,发使燕,燕从风而靡。”
示例: 上意所向,从风而靡,士大夫欲追逐时好,从非其学,亦将矫入此门。 【宋·俞文豹《吹剑四录》】

蹙蹙 [cù cù mǐ chěng]
释义: 指局促,无法舒展。
出处: 《诗经·小雅·节南山》:“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骋。”
示例: 我民岁增二千余万之负担,汲汲顾影,蹙蹙靡骋矣! 【清·梁启超《中国国债史》】

风驰草 [fēng chí cǎo mǐ]
释义: 比喻强大的势力能制服一切。同“风行草靡”。
出处: 唐·温大雅《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二:“敦煌公至盩厔,所过诸县及诸贼界,莫不风驰草靡,裹粮卷甲,唯命是从。”

一时 [fēng mǐ yī shí]
释义: 风靡:草木随风倒下,引伸为很风行。形容事物在一个时期里极其盛行,象风吹倒草木一样。
出处: 秦牧《幻想的彩翼》:“《牡丹亭》的故事曾经那么风靡一时,赚了不少人的热泪,就是一个例证。”

鸾吪 [fèng mǐ luán é]
释义: 靡:指凤死;吪:指鸾死。比喻人死。旧时多作挽辞。
出处: 《禽经》:“凤靡鸾吪,百鸟瘗之。”

风行草 [fēng xíng cǎo mí]
释义: 比喻强大的势力能制服一切。
出处: 《南齐书·高帝纪上》:“麾旆所临,风行草靡,神算所指,龙举云属。”

鼓馁旗 [gǔ něi qí mí]
释义: 鼓点无力,旗帜歪倒。形容军队士气不振。
出处: 清·魏源《圣武记》卷一:“凡行阵参伍弥缝之际,略觉鼓馁旗靡处,得健锐兵数十屹立其间,则整而复进。”

夸多斗 [kuā duō dòu mí]
释义: 夸:夸耀;斗:竞争;靡:奢华。原指写文章以篇幅多、辞藻华丽夸耀争胜,后也指比赛生动豪华奢侈。
出处: 唐·韩愈《送陈秀才彤序》:“读书以为学,缵言以为文,非以夸多而斗靡也。”
示例: 宋以后,学者好夸多而斗靡。 【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五】

坚不摧 [mí jiān bù cuī]
释义: 指能摧毁任何坚固的东西。形容力量强大。

然成风 [mí rán chéng fēng]
释义: 指群起效尤而成风气。
出处: 《明史·张岳传》:“谈虚论寂,靡然成风。”
示例: 当是时,李献吉以学杜雄压海内,窜窃剽贼,靡然成风。 【清·周亮工《书影》卷七】

然顺风 [mí rán shùn fēng]
释义: 指望风顺从。

然乡风 [mí rán xiāng fēng]
释义: 指群起效尤而成风气。同“靡然向风”。

然向风 [mí rán xiàng fēng]
释义: 指群起效尤而成风气。亦作“靡然乡风”。亦作“靡然乡风”。

所底止 [mí suǒ dǐ zhǐ]
释义: 指没有止境。

所适从 [mí suǒ shì cóng]
释义: 不知何所依从。

衣玉食 [mí yī yù shí]
释义: 指美衣美食。

知所措 [mí zhī suǒ cuò]
释义: 靡:无、不。措:处理。不知该如何办才好。

不有初,鲜克有终 [mǐ bù yǒu chū,xiǎn kè yǒu zhōng]
释义: 靡:无;初:开始;鲜:少;克:能。事情都有个开头,但很少能到终了。多用以告诫人们为人做事要善始善终。
出处: 《诗经·大雅·荡》:“荡荡上帝,下民之辟。疾威上帝,其命多辟。天生烝民,其命匪谌。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示例: 你如今那里想俺家,道不得个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

之乐 [mǐ mǐ zhī yuè]
释义: 指柔弱、颓靡的音乐。
出处: 《韩非子·十过》:“此师延之所作,与纣为靡靡之乐也……先此声者,其国必削。”《史记·殷本纪》:“于是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
示例: 三代之衰,邪音间起,则有烂漫靡靡之乐兴焉。 【北齐·魏收《魏书·乐志》】

之声 [mǐ mǐ zhī shēng]
释义: 指柔弱、颓靡的音乐。同“靡靡之音”。
出处: 《南史·宋纪中·前废帝》:“事毕,将奏靡靡之声。”

之音 [mǐ mǐ zhī yīn]
释义: 靡靡:柔弱,萎靡不振。使人萎靡不振的音乐。指颓废的、低级趣味的乐曲。
出处: 《韩非子·十过》:“此师延之所作,与纣为靡靡之乐也。”《史记·殷本纪》:“北里之舞,靡靡之乐。”
示例: 从此以后,以管弦的情绪代替了鼓的情绪,结果都是“靡靡之音”。 【闻一多《时代的歌手》】

然从风 [mǐ rán cóng fēng]
释义: 指群起效尤而成风气。
出处: 明·李贽《答马历山书》:“然非龙溪先生五六十年守其师说,不少改变,亦未必靡然从风,一至此也。”
示例: 惜抱振兴绝学,海内靡然从风。 【清·王先谦《〈续古文辞类纂〉例略》】

颜腻理 [mǐ yán nì lǐ]
释义: 靡:美丽;颜:面容;腻:细腻;理:肌理。形容容貌美丽,皮肤细腻柔滑。
出处: 战国·楚·宋玉《招魂》:“靡颜腻理,遗视绵些。”

衣偷食 [mǐ yī tōu shí]
释义: 靡:华丽;偷:苟且。美衣甘食,苟且偷生。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韩信传》:“众庶莫不辍作怠惰,靡衣偷食,倾耳以待命者。”
示例: 昔毛玠在朝,士大夫不敢靡衣偷食。 【《梁书·武帝纪上》】

衣媮食 [mǐ yī tōu shí]
释义: 靡:华丽;媮:苟且。身穿丽服,苟且而食。形容富贵的人苟且偷生。
出处: 《汉书·韩信传》:“众庶莫不辍作怠惰,靡衣媮食,倾耳以待命者。”

有孑遗 [mǐ yǒu jié yí]
释义: 靡:无,没有;孑遗:遗留,剩余。没有剩余。
出处: 《诗经·大雅·云汉》:“周余黎民,靡有孑遗。”
示例: 是故每有太古最繁之种,风气渐革,越数百年数千年,消磨歇绝,至于靡有孑遗,如矿学家所见之古兽古禽是已。 【严复《原强》】

辙乱 [qí mí zhé luàn]
释义: 指阵脚已乱,抵挡不住。

强食 [qiǎng shí mí jiǎo]
释义: 指饱食而角力求胜。
出处: 《列子·说符》:“强食靡角,胜者为制,是禽兽也。”殷敬顺释文:“《韩诗外传》云:‘靡,共也。’《吕氏春秋》云:‘角,试力也。’此言人重利而轻道,唯食而已,亦犹禽兽饱食而相共角力以求胜也。”一说,靡读为摩,谓以角相摩。见俞樾《诸子平

随风而 [suí fēng ér mǐ]
释义: 靡:倒下。顺风倒下。比喻没有主见。
出处: 南朝·梁·萧统《文选·杨恽〈报孙会宗书〉》:“虽雅知恽者,犹随风而靡,尚何称誉之有?”

所向皆 [suǒ xiàng jiē mí]
释义: 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同“所向披靡”。

所向披 [suǒ xiàng pī mǐ]
释义: 所向:指力所到达的地方;披靡:溃败。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
出处: 《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
示例: 遂与其友鲜伯等百余人,直犯秦阵,所向披靡,杀死秦兵无算。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四十六回】

望尘 [wàng chén mí jí]
释义: 比喻远远落在后面。同“望尘莫及”。

望风而 [wàng fēng ér mí]
释义: ①见对方的威势就服服帖帖。形容畏惧之状。②望见对方就为之折服倾倒。形容钦敬之状。③形容军无斗志。同“望风披靡”。
出处: 《汉书·杜周传》:“天下莫不望风而靡,自尚书近臣皆结舌杜口,骨肉亲属莫不股栗。”唐·陈子昂《堂弟孜墓志铭》:“是以乡里长幼,望风而靡;邦国贤豪,闻名而悦服。”
示例: 将士望风而靡,三四十万军马不剩得一二。 【明·邵璨《香囊记·败兀》】

望风披 [wàng fēng pī mǐ]
释义: 披靡:草木随风倒伏。草一遇到风就倒伏了。比喻军队毫无斗志,老远看到对方的气势很盛,没有交锋就溃散了。
出处: 汉·司马相如《上林赋》:“应风披靡,吐芳扬烈。”《汉书·杜周传》:“天下莫不望风而靡,自尚书近臣皆结舌杜口,骨肉亲属莫不股粟。”
示例: 我军所到之处,敌人望风披靡,人民欢声雷动。 【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

不振 [wěi mǐ bù zhèn]
释义: 委靡:也作“萎靡”,颓丧。形容精神不振,意志消沉。
出处: 唐·韩愈《送高闲上人序》:“颓堕委靡,溃败不可收失。”
示例: 无精打采地喘了一口粗气,然后象个病人一样委靡不振地站在那里。 【曲波《林海雪原》一七】

不振 [wěi mǐ bù zhèn]
释义: 萎靡:颓丧。形容精神不振,意志消沉。
出处: 唐·韩愈《送高闲上人序》:“颓堕委靡,溃败不可收失。”
示例: 我们应该扫除这里的萎靡不振之风,好好地大干一场。

辙乱旂 [zhé luàn qí mǐ]
释义: 形容军队溃败逃窜。同“辙乱旗靡”。

辙乱旗 [zhé luàn qí mǐ]
释义: 辙:车辙;靡:倒下。车辙错乱,旗子倒下。形容军队溃败逃窜。
出处: 《左传·庄公十年》:“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示例: 阵势一动,辙乱旗靡,眼见得无法支持,纷纷败走。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二十七回】

之死 [zhī sǐ mí èr]
释义: 至死不变。形容忠贞不二。同“之死靡它”。
出处: 《宋史·忠义传一》:“若敌王所忾,勇往无前,或衔命出疆,或授职守土,或寓官闲居,感激赴义,虽所处不同,论其捐躯徇节,之死靡二,则皆为忠义之上者也。”
示例: 白崖君之谏君泽民,之死靡二,在在所当祀者也。 【清·曹寅《重修二郎神庙记》】

之死 [zhī sǐ mí tā]
释义: 至死不变。形容忠贞不二。同“之死靡它”。
出处: 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一》:“一言革面,愿比家奴,之死靡他。”明·李贽《昆仑奴》:“忠臣侠忠,则扶颠持危,九死不悔,志士侠义,则临危自奋,之死靡他。”
示例: 又不见张公鏖战暮及晡,之死靡他期捐躯! 【清·伍观澜《西炮台行为提督张公作》诗】

之死 [zhī sǐ mǐ tā]
释义: 之:到;靡:没有;它:别的。到死也不变心。形容爱情专一,致死不变。现也形容立场坚定。
出处: 《诗经·鄘风·柏舟》:“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示例: 妾此生不二,之死靡它。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罗刹海市》】

至死 [zhì sǐ mǐ tā]
释义: 至:到;靡:没有;它:别的。到死也不变心。形容爱情专一,致死不变。现也形容立场坚定。
出处: 《诗经·鄘风·柏舟》:“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一世 [fēng mǐ yī shì]
释义: 同“风行一世”。

云涌 [fēng mǐ yún yǒng]
释义: 见“风起云涌”。

云蒸 [fēng mǐ yún zhēng]
释义: 比喻事物迅速而普遍地相继出现。

波流弟 [bō liú dì mǐ]
释义: 弟:即稊,一种结实如小米的草。如水波之逐势流,如稊草之随风倒。比喻无所执着,随顺应变。
出处: 《庄子•应帝王》:“因以为弟靡,因以为波流,故逃也。”

纷华 [fēn huá mǐ lì]
释义: 纷华:指繁华富丽;靡丽:奢侈豪华。形容讲究排场,追逐华丽。
出处: 《后汉书•安帝纪》:“嫁聚送终,纷华靡丽。”
示例: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三十八回:纷华靡丽之心,如何入见道德而说呢。

風行草 [fēng xíng cǎo mí]
释义: 比喻强大的势力能制服一切。亦作“风驰草靡”。
出处: 《南齐书·高帝纪上》:“麾旆所临,风行草靡,神筭所指,龙举云属。”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爱古瓷 粤ICP备17015389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796号

本软件的研发和运营为非盈利行为。如果您认为本软件对您有所帮助,可以自愿提供赞助: